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书二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a 页 WYG0193-03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二
              钱塘程川撰
 书二
统论小序大序

尚书小序不知何人作大序亦不是孔安国作怕只是
 撰孔丛子底人作文字软善西汉文字则粗大
 (林夔孙录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四卷中)
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b 页 WYG0193-0384b.png
 似六朝时文字小序断不是孔子做
 (黄义刚录)

统论小序

书小序亦非孔子作与诗小序同
 (辅广录)
书序是得书于屋壁已有了想是孔家人自做底如孝
 经序乱道那时也有了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2a 页 WYG0193-0384c.png
 (吕焘录字德昭南康人己未所闻先生七十岁饶录卅六卷卅七卷中)
二典三谟其言奥雅学者未遽晓会后面盘诰等篇又
 难看且如商书中伊尹告太甲五篇说得极切其所
 以治心脩身处虽为人主言然初无贵贱之别宜取
 细读极好今人不于此等处理会却只理会小序某
 看得书小序不是孔子自作只是周秦间低手人作
 然后人亦自理会他本义未得且如皋陶矢厥谟禹
 成厥功帝舜申之申重也序者本意先说皋陶后说
 禹谓舜欲令禹重说故将申字系禹字盖伏生书以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2b 页 WYG0193-0384d.png
 益稷合于皋陶谟而思曰赞赞襄哉与帝曰来禹汝
 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相连申之
 二字便见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意今人
 都不如此说说得虽多皆非其本意也又曰以义制
 事以礼制心此是内外交相养法事在外义由内制
 心在内礼由外作铢问礼莫是摄心之规矩否曰礼
 只是这个礼如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之类皆是也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3a 页 WYG0193-0385a.png
 又曰今学者别无事只要以心观众理理是心中所
 有常存此心以观众理只是此两事耳
 (董铢录字叔重鄱阳人丙辰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七岁池录十三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问序云聪明文思经作钦明文思如何曰小序不可信
 问恐是作序者见经中有钦明文思遂改换钦字作
 聪字否曰然
 (万人杰录)
方设居方逐方各设其居方之道九共九篇刘侍读以
 共为邱言九邱也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3b 页 WYG0193-0385b.png
 (万人杰录)
问张子以别生分类为明庶物察人伦恐未安曰书序
 本是无證㨿今引来解说更无理会了又问如以明
 庶物察人伦为穷理不知于圣人分上着得穷理字
 否曰这也是穷理之事但圣人于理自然穷尔
 (杨道夫录)
大禹谟序帝舜申之序者之意见书中皋陶陈谟了帝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4a 页 WYG0193-0385c.png
 血流如此之盛观武王兴兵初无意于杀人所谓今
 日之事不愆于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是也武王之言
 非好杀也
 (黄卓录字先之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二卷中)
问胜殷杀纣之文是如何曰看史记载纣赴火死武王
 斩其首以悬于旌恐不必如此书序某看来煞有疑
 相传都说道夫子作亦未知如何
 (叶贺孙录)
柯国材言序称十有一年史辞称十有三年书序不足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4b 页 WYG0193-0385d.png
 凭至洪范谓十有三祀则是十三年明矣使武王十
 一年伐殷到十三年方访箕子不应如是之缓此说
 有理
 (章伯羽录字蜚卿瓯宁人庚戌所闻先生六十九岁饶录十五卷中)
 (舒高录云见得释箕子囚了问他若十年释了十三年方问他恐不应如此迟)
同安士人杜君言泰誓十一年只是误了经十三年为
 正洪范亦是十三祀访箕子先生云恐无观兵之事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5a 页 WYG0193-0386a.png
 然文王为之恐不似武王只待天下自归了纣无人
 与他只自休了东坡武王论亦有此意武王则行不
 得也
 (包扬录字显道建昌人癸卯甲辰乙巳所闻先生五十四岁五十五岁五十六岁饶后录三卷四卷五卷)
 (六卷中)
石洪庆问尚父年八十方遇西伯及武王代商乃即位
 之十三年又其后就国高年如此曰此不可考因云
 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经云十有三年春大会
 于孟津序必差误说者乃以十一年为观兵尤无义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5b 页 WYG0193-0386b.png
 理旧有人引洪范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则十一年
 之误可知矣
 (万人杰录)
书序不可信伏生时无之其文甚弱亦不是前汉人文
 字只似后汉末人又书亦多可疑者如康诰酒诰二
 篇必定武王时书人只被作洛事在前惑之如武王
 称寡兄朕其弟却甚正梓材一篇又不知何处录得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6a 页 WYG0193-0386c.png
 来此与他人言皆不领尝与陈同甫言陈曰每常读
 亦不觉今思之诚然
 (不知何氏录)
徐彦章问先生却除书序不以冠篇首者岂非有所疑
 于其间耶曰诚有可疑且如康诰第述文王不曾说
 及武王只有乃寡兄是说武王又是自称之词然则
 康诰是武王诰康叔明矣但缘其中有错说周公初
 基处遂使序者以为成王时事此岂可信徐曰然则
 殷地武王既以封武庚而使三叔监之矣又以何处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6b 页 WYG0193-0386d.png
 封康叔曰既言以殷馀民封康叔岂非封武庚之外
 将以封之乎又曾见吴才老辨梓材一篇云后半截
 不是梓材缘其中多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词未尝如
 前一截称王曰又称汝为上告下之词亦自有理
 (李壮祖录字处谦源人川按处谦所录盖与李公谨同编语类中不详所闻年岁及蜀语类徽续语类)
 (池录饶录卷次云馀仿此)
显道问召公不悦之意曰召公不悦只是小序恁地说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7a 页 WYG0193-0387a.png
 里面却无此意这只是召公要去后周公留他说道
 朝廷不可无老臣又问又曰等语不可晓曰这个只
 是大纲绰得个意脉子便恁地说不要逐个字去讨
 便无理会这个物事难理会又曰弗吊只当作去声
 读
 (黄义刚录)
召公不悦这意思晓不得若论事尽未了在看来是见
 成王已临政便也小定了许多事周公自可当得所
 以求去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7b 页 WYG0193-0387b.png
 (黄义刚录)
伏生以康王之诰合于顾命今除着序文读看则文势
 自相连接
 (杨道夫录)

统论大序

孔安国尚书序只是唐人文字前汉文字甚次第司马
 迁亦不曾从安国授尚书不应有一文字软郎当地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8a 页 WYG0193-0387c.png
 (论言文王不称王历破史迁之说此亦见得史迁全不是欧公全是盖泰誓有惟九年大统未集之说若)
 (以文王在位五十年之说推之不知九年当从何数起又有曾孙周王发之说到这里便是鸡理会不若)
 (只两存之又如世本所载帝王世系但有滕考公成公而无文公定公此自与孟子不合理会到此便是)
 (难晓亦不须枉费精神)
传之子孙以贻后代汉时无这般文章
 (黄义刚录)

统论孔传

某尝疑孔安国书是假书此毛公诗如此高简大段多
 事汉儒训释文字多是如此有疑则阙今此却尽释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8b 页 WYG0193-0387d.png
 之岂有百千年前人说底话收拾于灰烬屋壁中与
 口传之馀更无一字讹舛理会不得兼小序皆可疑
 尧典一篇自说尧一代为治之次序至让于舜方止
 今却说是让于舜后方作舜典亦是见一代政事之
 终始却说历试诸艰是为要受让时作也至后诸篇
 皆然况先汉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极轻疑
 是晋宋间文章况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9a 页 WYG0193-0388a.png
 (吴必大录)
诸家注解其说虽有乱道若内只有一说是时亦须还
 它底是尚书句读王介甫苏子瞻整顿得数处甚是
 见得古注全然错然旧看郭象解庄子有不可晓处
 后得吕吉甫解看却有说得文义的当者
 (黄㽦录)
或问书解谁者最好莫是东坡书为上否曰然又问但
 苦失之简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
 (辅广录)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9b 页 WYG0193-0388b.png
东坡书解却好他看得文势好
 (林学蒙录字正卿三山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卅二卷中)
东坡书解文义得处较多尚有粘滞是未尽透彻
 (吴振录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四卷中)
胡氏辟得吴才老解经亦过当才老于考究上极有工
 夫只是义理上自是看得有不仔细其书解徽州刻
 之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0a 页 WYG0193-0388c.png
 (黄㽦录)
胡安定书解未必是安定所注行实之类不载但言行
 录上有少许不多不见有全部专破古说似不是胡
 平日意又间引东坡说东坡不及见安定必是伪书
 (不知何氏录)
李经叔易伯纪丞相弟解书甚好亦善考證
 (吴振录)
薛士龙书解其学问多于地名上有工夫
 (黄㽦录)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0b 页 WYG0193-0388d.png
易是荆公旧作郤自好三经义诗书周礼是后来作底
 郤不好如书说聪明文思便要牵就五事上说此类
 不同铢因问世所传张纲书解只是祖述荆公所说
 或云是闽中林子和作果否曰或者说如此但其家
 子孙自认是它作张纲后来作参政不知自认与否
 子孙自认之说当时失于再叩后因见汪玉山驳张
 纲谥文定奏状略云一行状云公讲论经旨尤精于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1a 页 WYG0193-0389a.png
 书著为论说探微索隐无一不与圣人契世号张氏
 书解臣窃以王安石训释经义穿凿傅会专以济其
 刑名法术之说如旧义中所谓敢于殄戮乃以乂民
 忍威不可讫凶德不可忌之类皆害理教不可以训
 纲作书解掇拾安石绪馀敷衍而润饰之今乃谓其
 言无一不与圣人契此岂不厚诬圣人疑误学者
 (董铢录)
先生因说古人说话皆有源流不是胡乱荆公解聪明
 文思处牵合洪范之五事此却是穿凿如小旻诗云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1b 页 WYG0193-0389b.png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乂
 却合洪范五事此人往往曾传箕子之学刘文公云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等语亦是有所师承不然亦必
 曾见上世圣人之遗书大抵成周时于王都建学尽
 收得上世许多遗书故其时人得以观览而剽闻其
 议论当时诸国想亦有书若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
 鲁春秋但比王都差少耳故孔子看了鲁国书犹有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2a 页 WYG0193-0389c.png
 不足得孟僖子以车马送至周入王城见老子因得
 遍观上世帝王之书
 (吕焘录)
东莱谓舜典止载舜元年事则是若说此是作史之妙
 则不然焉知当时别无文字在
 (辅广录)
书正义璿玑玉衡处说天体极好
 (李闳祖录字守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仲默集注尚书至肇十有二州因云禹即位后又并作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2b 页 WYG0193-0389d.png
 九州曰也见不得但后面皆只说帝命式于九围以
 有九有之师不知是甚时又复并作九州
 (黄义刚录)
林少颖解徂落云魂徂而魄落说得好便是魂升于天
 魄降于地底意思如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礼乐
 是可见底鬼神是不可见底礼是节约收缩底便是
 鬼乐是发扬舒畅底便是神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3a 页 WYG0193-0390a.png
 (林夔孙录)
曾彦和熙丰后人解禹贡林少颖吴才老甚取之
 (吴振录)
近日蔡行之送得郑景望文集来略看数篇见得学者
 读书不去仔细看正意却便从外面说是与非如郑
 文亦平和纯正气象虽好然所说文字处却是先立
 个已见便都说从那上去所以昏了正意如说伊尹
 放太甲三五板只说个放字谓小序所谓放者正伊
 尹之罪思庸二字所以雪伊尹之过此皆是闲说正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3b 页 WYG0193-0390b.png
 是伊尹至诚恳恻告戒太甲处却都不说此不可谓
 善读书学者不可不知也
 (潘时举录)
问读尚书欲裒诸家说观之如何先生历举王苏程陈
 林少颖李叔易十馀家解讫却云便将众说看未得
 且读正文见个意思了方可如此将众说看书中易
 晓处直易晓其不可晓处且阙之如盘庚之类非特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4a 页 WYG0193-0390c.png
 不可晓便晓了亦要何用如周诰诸篇周公不过是
 说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当时说话其间多有不
 可解者亦且观其大意所在而已又曰有功夫时更
 宜观史
 (吴必大录)
伯模云老苏著洪范论不取五行传而东坡以为汉儒
 五行传不可废此亦自是既废则后世有忽天之心
 先生曰汉儒有穿凿如五事一事错则皆错如何却
 云听之不聪则某事应貌之不恭则某事应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4b 页 WYG0193-0390d.png
 (杨道夫录)
三衢夏唐老作九畴图因执以问读未竟至所谓皆天
 也非人之所能为也遂指前图子云此乃人为安得
 为皆天也洪范文字最难作向来亦将天道人事分
 配为之后来觉未尽遂已之直是难以私意安排若
 只管外边出意推将去何所不可只是理不如此苏
 氏以皇极之建为雨旸寒燠风之时皇极不建则反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5a 页 WYG0193-0391a.png
 此汉儒之说尤疏如以五般皇极配庶徵却外边添
 出一皇极或此边减却一个庶徵自增自损皆出己
 意然此一篇文字极是不齐整不可晓解如五福对
 六极一曰寿正对凶短折二曰富正对贫三曰康宁
 对疾与弱皆其类也攸好德却对恶参差不齐不容
 布置如曰敛时五福锡厥庶民不知如何敛又复如
 何锡此只是顺五行不违五事自己立标准以示天
 下使天下之人得以观感而复其善尔今人皆以皇
 极为大中最无义理如汉儒说五事之中固未是犹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5b 页 WYG0193-0391b.png
 似胜此盖皇者君之称也如皇则受之皇建其极之
 类皆不可以大字训皇字中亦不可以训极极虽有
 中底意思但不可便以为中只训得至字如北极之
 极以为民极之极正是中天下而立之意谓四面凑
 合至此更无去处今即以皇极为大中者更不赏善
 亦不罚恶好善恶恶之理都无分别岂理也哉
 (周谟录)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6a 页 WYG0193-0391c.png
李得之问薛常州九域图曰其书细碎不是著书手段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圣人做事便有大纲
 领先决九川距四海了却逐旋爬疏小水令至川学
 者亦先识个大形势如江河淮先合识得渭水入河
 上面漆沮泾等又入渭皆是第二重事桑钦郦道元
 水经亦细碎因言天下惟三水最大江河与混同江
 混同江不知其所出金旧都正临此江斜迤东南流
 入海其下为辽海辽东辽西指此水而分也又言河
 东奥区尧禹所居后世德薄不能有混同江犹自是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6b 页 WYG0193-0391d.png
 来裹河东又言长安山生过鄜延然长安却低鄜延
 是山尾却高又言收复燕云时不曾得居庸关门却
 开在所以不能守然正使得之亦必不能有也
 (李方子录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六卷中)
 (林子蒙录云因说薛氏九域志曰也不成文字细碎了禹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这便是圣人做事)
 (纲领处先决九川而距海然后理会畎浍论形势须先识大纲如水则中国莫大于河南方莫大乎江泾)
 (渭则入河者也先定个大者则小者便易考又曰天下有三大水江河混同江是也混同江在金中金人)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7a 页 WYG0193-0392a.png
 之三公不知此乃为诸侯时制古者诸侯只建三卿
 如周官所谓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礼书乃天子之制
 汉皆不及见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不
 见今武成一戎衣之文
 (黄义刚录)
国秀问穆王去文武成康时未远风俗人心何缘如此
 不好曰天下只有一般不好底气象圣人有那礼乐
 刑政在此维持不好底也能革面至维持之具一有
 废弛处那不好气质便自露出来和那革面底都无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7b 页 WYG0193-0392b.png
 了所以恁地不好人之学问逐日恁地恐惧修省得
 恰好才一日放倒便都坏了
 (林恪录字叔恭天台人癸丑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二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8a 页 WYG0193-0392c.png
 之三公不知此乃为诸侯时制古者诸侯只建三卿
 如周官所谓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礼书乃天子之制
 汉皆不及见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不
 见今武成一戎衣之文
 (黄义刚录)
国秀问穆王去文武成康时未远风俗人心何缘如此
 不好曰天下只有一般不好底气象圣人有那礼乐
 刑政在此维持不好底也能革面至维持之具一有
 废弛处那不好气质便自露出来和那革面底都无
卷四十二 书二 第 18b 页 WYG0193-0392d.png
 了所以恁地不好人之学问逐日恁地恐惧修省得
 恰好才一日放倒便都坏了
 (林恪录字叔恭天台人癸丑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二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