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易三十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a 页 WYG0193-02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
              钱唐程川撰
 易三十
系辞上传三

问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曰易道本与天地
 齐准所以能弥纶之凡天地间之物无非易之道故
 易能弥纶天地之道而圣人用之也弥如封弥之弥
 糊合便无缝罅纶如纶丝之纶自有条理言虽是弥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b 页 WYG0193-0268b.png
 得外面无缝罅而中则事事物物各有条理弥如大
 德敦化纶如小德川流弥而非纶则空疏无物纶而
 非弥则判然不相干此二字见得圣人下字甚密也
 (林学履录第四章)
问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曰凡天地有许多
 道理易上都有所以与天地齐准而能弥纶天地之
 道弥字若今所谓封弥试卷之弥又若弥缝之弥是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a 页 WYG0193-0268c.png
 恁地都无缝底意思解作遍满也不甚似又曰天地
 有不了处易却弥缝得他
 (林学蒙录第四章)
弥纶天地之道弥字如封弥之义惟其封弥得无缝罅
 所以能遍满也
 (㬊渊录第四章)
观文察变以至知鬼神之情状皆是言穷理之事直是
 要知得许多然后谓之穷理
 (周谟录第四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b 页 WYG0193-0268d.png
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注云天文
 则有昼夜上下地理则有南北高深不知如何曰昼
 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昼夜之运日月星辰之上下可
 见此天文幽明之所以然南明北幽高明深幽观之
 南北高深可见此地理幽明之所以然又云始终死
 生是以循环言精气鬼神是以聚散言其实不过阴
 阳两端而已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3a 页 WYG0193-0269a.png
 (林学履录第四章)
问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以此易书之理仰
 观俯察否曰所以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
 幽明之故幽明便是阴阳刚柔凡许多说话只是说
 一个阴阳南便是明北便是幽日出地上便是明日
 入地下便是幽仰观俯察便皆知其故
 (不知何氏录第四章)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天文是阳地理是阴然
 各有阴阳天之昼是阳夜是阴日是阳月是阴地如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3b 页 WYG0193-0269b.png
 高属阳下属阴平坦属阳险阻属阴东南属阳西北
 属阴幽明便是阴阳
 (黄㽦录第四章)
正卿问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曰人未死如何知得
 死之说只是原其始之理将后面摺转来看便见得
 以此之有知彼之无
 (不知何氏录第四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4a 页 WYG0193-0269c.png
问反字如何曰推原其始而反其终谓如方推原其始
 初却摺转一摺来如回头之义是反回来观其终也
 (黄㽦录第四章)
 (录中却摺转一摺来三句万人杰录云却回头转来看其终)
林安卿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曰此是两个合一个离
 精气合则魂魄凝结而为物离则阳已散而阴无所
 归故为变精气为物精阴也气阳也仁者见之谓之
 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仁阳也智阴也
 (万人杰录第四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4b 页 WYG0193-0269d.png
 (黄义刚录同)
精气为物是合精与气而成物精魂而气魄也变则是
 魂魄相离虽独说游魂而不言魄而离魄之意自可
 见矣
 (林学蒙录第四章)
问尹子解游魂一句为鬼神如何曰此只是聚散聚而
 为物者神也散而为变者鬼也鬼神便有阴阳之分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5a 页 WYG0193-0270a.png
 只于屈伸往来观之横渠说精气自无而有游魂自
 有而无其说亦分晓然精属阴气属阳然又自有错
 综底道理然就一人之身将来横看生便带着个死
 底道理人身虽是属阳而体魄便属阴及其死而属
 阴又却是此气便亦属阳盖死则魂气上升而魄形
 下降古人说徂落二字极有义理便是谓魂魄徂者
 魂升于天落者魄降于地只就人身便亦是鬼神如
 祭祀求诸阳便是求其魂求诸阴便是求其魄祭义
 中宰我问鬼神一段说得好注解得亦好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5b 页 WYG0193-0270b.png
 (黄㽦录第四章)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上文言易之道与天地相似此言
 圣人之道与天地准也惟其人不违所以与天地相
 似若此心有外则与天地不相似矣此下数句皆是
 与天地相似之事也上文易与天地准下数句皆易
 与天地准之事也旁行而不流言其道旁行而不流
 于偏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自有大底范围又自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6a 页 WYG0193-0270c.png
 有小底范围而今且就身上看一事有一个范围通
 乎昼夜之道而知通训兼言兼昼与夜皆知也
 (沈僩录第四章)
与天地相似是说圣人第一句汎说知周乎万物至道
 济天下是细密底工夫知便直要周乎万物无一物
 之遗道直要济天下
 (黄㽦录第四章)
问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曰上面是说与天地准这处是
 说圣人与天地相似又曰与天地相似方且无外凡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6b 页 WYG0193-0270d.png
 事都不出这天地范围之内所以方始得知周乎万
 物而道又能济天下旁行也不走作
 (不知何氏录第四章)
知周万物是体旁行是可与权乃推行处乐天知命是
 自处三节各说一理
 (㬊渊录第四章)
问注云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是如何曰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7a 页 WYG0193-0271a.png
 此与后段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又自
 不同此以清浊言彼以动静言知是先知得较虚故
 属之天道济天下则普济万物实惠及民故属之地
 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两句本皆是知之事
 盖不流便是贞也不流是本旁行是应变处无本则
 不能应变能应变而无其本则流而入变诈矣细分
 之则旁行是知不流属仁其实皆是知之事对下文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一句专说仁也
 (林学履录第四章本义)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7b 页 WYG0193-0271b.png
知周乎万物便是知幽明死生鬼神之理
 (不知何氏录第四章)
旁行而不流曰此小变而不失其大常然前后却有故
 字又相对此一句突然易中自时有恁地处颇难晓
 (黄㽦录第四章)
问乐天知命云通上下言之又曰圣人之知天命则异
 于此某窃谓乐天知命便是说圣人曰此一段亦未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8a 页 WYG0193-0271c.png
 安乐天知命便是圣人异者谓与不知命无以为君
 子自别
 (郑可学录第四章)
问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曰此是与上文乐天知命对说
 乐天知命是知崇安土敦仁是礼卑安是随所居而
 安在在处处皆安若自家不安何以能爱敦只是笃
 厚去尽已私全是天理更无夹杂充足盈满方有个
 敦厚之意只是仁而又仁敦厚于仁故能爱惟安土
 敦仁则其爱自广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8b 页 WYG0193-0271d.png
 (黄㽦录第四章)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圣人说仁是恁地说不似江西人
 说知觉相似此句说仁最密
 (㬊渊录第四章)
安土敦乎仁对乐天知命言之所寓而安笃厚于仁更
 无夹杂纯是天理自易与天地准而下皆发明阴阳
 之理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9a 页 WYG0193-0272a.png
 (万人杰录第四章)
安土者随所寓而安若自择安处便只知有已不知有
 物也此厚于仁者之事故能爱也
 (金去伪录第四章)
问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如天之生物至秋而成圣人
 则为之敛藏人之生也欲动情胜圣人则为之教化
 防范此皆是范围而使之不过之事否曰范围之事
 阔大此亦其一事也今且就身上看如何或曰如视
 听言动皆当存养使不过差此便是否曰事事物物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9b 页 WYG0193-0272b.png
 无非天地之化皆当有以范围之就喜怒哀乐而言
 喜所当喜怒所当怒之类皆范围也能范围之不过
 曲成之不遗方始见得这神无方易无体若范围有
 不尽曲成有所遗神便有方易便有体矣
 (林学蒙录第四章)
问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曰天地之化滔滔无穷如一
 炉金汁镕化不息圣人则为之铸泻成器使入模范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0a 页 WYG0193-0272c.png
 匡郭不使过于中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此又是就
 事物之分量形质随其大小阔狭长短方圆无不各
 成就此物之理无有遗阙范围天地是极其大而言
 曲成万物是极其小而言范围如大德敦化曲成如
 小德川流
 (林学履录第四章)
范围天地之化范是铸金作范围是围裹如天地之化
 都没个遮拦圣人便将天地之道一如用范来范成
 个物包裹了试举一端如在天便做成四时十二月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0b 页 WYG0193-0272d.png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之类以此做个涂辙更无过差
 此特其小尔
 (黄㽦录第四章)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既曰通又曰知似不可晓然通是
 兼通若通昼不通夜通生不通死便是不知便是神
 有方易有体了
 (林学蒙录第四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1a 页 WYG0193-0273a.png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字只是兼乎昼夜之道而知其
 所以然大抵此一章自易与天地准以下只是言个
 阴阳仁者见之谓之仁仁亦属阳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亦属阴此就人气质有偏处分阴阳如继之者善
 成之者性便于造化流行处分阴阳因问尹子鬼神
 情状只是解游魂为变一句即是将神字亦作鬼字
 看了程张说得甚明白尹子亲见伊川何以不知此
 义曰尹子见伊川晚又性质朴钝想伊川亦不曾与
 他说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1b 页 WYG0193-0273b.png
 (黄㽦录第四章)
神无方易无体神自是无方易自是无体方是四方上
 下神却或在此或在彼故云无方易无体者或自阴
 而阳或自阳而阴无确定底故云无体自与那其体
 则谓之易不同各自是说一个道理若恁地滚将来
 说少间都说不去他那个是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其体则谓之易这只是说个阴阳动静辟阖刚柔消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2a 页 WYG0193-0273c.png
 长不着这七八个字说不了若唤做易只一字便了
 易是变易阴阳无一日不变无一时不变庄子分明
 说易以道阴阳要看易须当恁地看事物都是那阴
 阳做出来
 (㬊渊录第四章)
神无方而易无体神便是忽然在阴又忽然在阳底易
 便是或为阴或为阳如为春又为夏为秋又为冬交
 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
 (林学履录第四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2b 页 WYG0193-0273d.png
易无体这个物事逐日各自是个头面日异而时不同
 (㬊渊录第四章)
问一阴一阳之谓道曰一阴一阳此是天地之理如大
 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继之者善也乾道变化各正性
 命此成之者性也这一段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之意
 不是说人性上事
 (周谟录第五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3a 页 WYG0193-0274a.png
 (金去伪录同)
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
 阳之理至如摇扇便属阳住扇便属阴莫不有阴阳
 之理继之者善是阳成之者性是阴阴阳只是此阴
 阳但言之不同如二气迭运此两相为用不能相无
 者也至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则又自夫刚柔善恶
 而推之以言其德之异耳继之者善是已发之理成
 之者性是未发之理自其接续流行而言故谓之已
 发以赋受成性而言则谓之未发及其在人则未发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3b 页 WYG0193-0274b.png
 者固是性而其所发亦只是善凡此等处皆须各随
 文义所在变通而观之才拘泥便相梗说不行譬如
 观山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也
 (周谟录第五章)
或问一阴一阳之谓道曰以一日言之则昼阳而夜阴
 以一月言之则望前为阳望后为阴以一岁言之则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古至今恁地滚将去只是个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4a 页 WYG0193-0274c.png
 阴阳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从此句下又分两脚此
 气之动为人物浑是一个道理故人物未生以前此
 理本善所以谓继之者善此则属阳气质既定为人
 为物所以谓成之者性此则属阴
 (林学蒙录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也继之者善生生不已之意属
 阳成之者性各正性命之意属阴通书第一章可见
 如说纯粹至善却是统言道理
 (万人杰录第五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4b 页 WYG0193-0274d.png
一阴一阳之谓道就人身言之道是吾心继之者善是
 吾心发见恻隐羞恶之类成之者性是吾心之理所
 以为仁义礼智是也
 (万人杰录第五章)
问孟子只言性善易系辞却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
 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此则性与善却是二事曰一
 阴一阳是总名继之者善是二气五行事成之者性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5a 页 WYG0193-0275a.png
 是气化已后事
 (金去伪录第五章)
道须是合理与气看理是虚底物事无那气质则此理
 无安顿处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兼理与气而
 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犹言一阖一辟谓
 之变阖辟非变也一阖一辟则是变也盖阴阳非道
 所以阴阳者道也横渠言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
 气有性之名意亦以虚为理然虚却不可谓之理理
 则虚尔亦犹敬则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5b 页 WYG0193-0275b.png
 (程端蒙录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
 道也若只言阴阳之谓道则阴阳是道今曰一阴一
 阳则是所以循环者乃道也一阖一辟谓之变亦然
 (杨骧录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何以谓之道曰当离合看
 (郑可学录第五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6a 页 WYG0193-0275c.png
问一阴一阳之谓道曰此与一阖一辟谓之变相似阴
 阳非道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只说一阴
 一阳便见得阴阳往来循环不已之意此理即道也
 又问若尔则屈伸往来非道也所以屈伸往来循环
 不已乃道也先生颔之
 (董铢录第五章)
阴阳只是一气阳之退便是阴之生不是阳退了又别
 有个阴生
 (陈淳录第五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6b 页 WYG0193-0275d.png
方其有阳那里知道有阴有乾卦那里知道有坤卦天
 地间只是一个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是他地
 气周匝把来折做两截时前面底便是阳后面底便
 是阴又折做四截也如此便是四时天地间只有六
 层阳气到地面上时地下便冷了只是这六位阳长
 到那第六位时极了无去处上面只是渐次消了上
 面消了些个时下面便生了些个那便是阴这只是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7a 页 WYG0193-0276a.png
 个嘘吸嘘是阳吸是阴唤做一气固是如此然看他
 日月男女牝牡处方见得无一物无阴阳如至微之
 物也有个背面若说流行处却只是一气
 (萧佐录第五章)
 (㬊渊录同)
阳气只是六层只管上去上尽后下面空缺处便是阴
 (李方子录第五章)
徐元震问自十一月至正月方三阳是阳气自地上而
 升否曰然只是阳气既升之后看看欲绝便有阴生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7b 页 WYG0193-0276b.png
 阴气将尽便有阳生其已升之气便散矣所谓消息
 之理其来无穷又问雷出地奋豫之后六阳一半在
 地下是天与地平分否曰若谓平分则天却包着地
 在此不必论因举康节渔樵问对之说甚好
 (黄㽦录第五章)
阴阳之理有会处有分处事皆如此今浙中学者只说
 合处混一处都不理会分处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8a 页 WYG0193-0276c.png
 (金去伪录第五章)
阴阳做一个看亦得做两个看亦得做两个看是分阴
 分阳两仪立焉做一个看只是一个消长
 (陈文蔚录第五章)
阴阳不可分先后说只要人去其中自主静阴为主阳
 为客
 (沈僩录第五章)
问本义云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窃意道之大体云云是
 则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要之造化之初必始于静曰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8b 页 WYG0193-0276d.png
 既曰无端无始如何又始于静看来只是一个实理
 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云云今之所谓动者便是前面
 静底末梢其实静前又动动前又静只管推上去更
 无了期所以只得从这处说起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本义)
继之者善方是天理流行之初人物所资以始成之者
 性则此理各自有个安顿处故为人为物或昏或明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9a 页 WYG0193-0277a.png
 方是定若是未有形质则此性是天地之理如何把
 做人物之性得
 (程端蒙录第五章)
继之者善也元亨是气之方行而未着于物也是上一
 截事成之者性也利贞是气之结成一物也是下一
 截事
 (甘节录第五章)
造化所以发育万物者为继之者善各正其性命者为
 成之者性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19b 页 WYG0193-0277b.png
 (黄干录第五章)
流行造化处是善凝成于我者即是性继是接继绵绵
 不息之意成是凝成有主之意
 (余大雅录第五章)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性便是善
 (郑可学录第五章)
问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是道是器曰继之成之是器善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0a 页 WYG0193-0277c.png
 与性是道
 (万人杰录第五章)
继之者善如水之流行成之者性如水之止而成潭也
 (魏椿录字元寿建阳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七卷中)
 (第五章)
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
 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离也
 (董铢录第五章)
或问成之者性曰性如宝珠气质如水水有清有污故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0b 页 WYG0193-0277d.png
 珠或全见或半见或不见又问先生尝说性是理本
 无是物若譬之宝珠则却有是物曰譬喻无十分亲
 切底
 (袭盖卿录第五章)
问仁者见之至鲜矣曰此言万物各具是性但气禀不
 同各以其性之所近者窥之故仁者只见得他发生
 流动处便以为仁知者只见得他贞静处便以为知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1a 页 WYG0193-0278a.png
 下此一等百姓日用之间习矣而不察所以君子之
 道鲜矣
 (林学蒙录第五章)
显诸仁藏诸用二句只是一事显诸仁是可见底便是
 继之者善也藏诸用是不可见底便是成之者性也
 藏诸用是显诸仁底骨子正如说一而二二而一者
 也张文定公说事未判属阳已判属阴亦是此意显
 诸仁藏诸用亦如元亨利贞元亨是发用流行处利
 贞便是流行底骨子又曰显诸仁德之所以盛藏诸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1b 页 WYG0193-0278b.png
 用业之所以成譬如一树一根生许多枝叶花实此
 是显诸仁处及至结实一核成一个种子此是藏诸
 用处生生不已所谓日新也万物无不具此理所谓
 富有也
 (沈僩录第五章)
 (录中亦如元亨利贞黄㽦录云是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显诸仁藏诸用二句本只是一事藏诸用便在那显诸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2a 页 WYG0193-0278c.png
 仁里面正如昨夜说一故神两故化相似只是一事
 显诸仁是可见底藏诸用是不可见底显诸仁是流
 行发用处藏诸用是流行发见底物显诸仁是千头
 万绪藏诸用只是一个物事藏诸用是显诸仁底骨
 子譬如一树花皆是显诸仁及至此花结实则一花
 自成一实方众花开时共此一树共一个性命及至
 结实成熟后一实又自成一个性命如子在鱼腹中
 时与母共是一个性命及子既成则一子自成一性
 命显诸仁千变万化藏诸用则只是一个物事一定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2b 页 WYG0193-0278d.png
 而不可易张乖崖说公事未判时属阳已判后属阴
 便是这意公事未判生杀轻重皆未定及已判了更
 不可易显诸仁便是继之者善也藏诸用便是成之
 者性也天下之事其灿然发见处皆是显然者然一
 事自是一事一物自是一物如元亨利贞元亨是发
 用流行处利贞便是流行底骨子流行个甚么只是
 流行那利贞而已或曰正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否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3a 页 WYG0193-0279a.png
 曰显诸仁似恕藏诸用似忠显诸仁似贯藏诸用似
 一如水流而为川止而为渊激而为波浪虽所居不
 同然皆是水也水便是骨子其流处激处皆显者也
 显诸仁如恻隐之心藏诸用似仁也恻隐羞恶辞逊
 是非显诸仁也仁义礼智藏诸用也只是这个恻隐
 随事发见及至成那事时一事各成一仁此便是藏
 诸用其发见时在这道理中发去及至成这事时又
 只是这个道理一事既各成一道理此便是业业是
 事之已成处事未成时不得谓之业盛德便是显诸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3b 页 WYG0193-0279b.png
 仁处显诸仁者德之所以盛藏诸用者业之所以成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此正是显诸仁藏诸用底
 时节盛德大业便是显仁藏用成就处也又曰耳之
 能听目之能视口之能言手之能执足之能履皆是
 发处也毕竟怎生会恁地发用释氏便将这些子来
 瞒人秀才不识便被他瞒又云一丛禾他初生时共
 这一株结成许多苗叶花实共成一个性命及至收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4a 页 WYG0193-0279c.png
 成结实则一粒各成一个性命只管生生不已所谓
 日新也富有之谓大业言万物万事无非得此理所
 谓富有也日新是只管运用流行生生不已道家修
 养有纳甲之法皆只用乾坤艮巽震兑六卦流行运
 用而不用坎离便是那六卦流行底骨子所以流行
 运用者只流行此坎离而已便是显诸仁藏诸用之
 说显诸仁是流行发用处藏诸用是流行发见底物
 正如以谷论仁是藏诸用也及发为亲亲仁民爱物
 一事又各自成一仁显诸仁是用底迹藏诸用是仁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4b 页 WYG0193-0279d.png
 底心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问本义云显者阳之仁也德之发也藏者阴之知也业
 之成也窃意以为天地之理动而阳则万物之发生
 者皆其仁之显著静而阴则其用藏而不可见其显
 诸仁则是德之发见其藏诸用则万物各得以为性
 是业之成也曰不如此这处极微难说又曰显诸仁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5a 页 WYG0193-0280a.png
 易说藏诸用极难说这用字如横渠说一故神神字
 用字一样显诸仁如春生夏长发生彰著可见者藏
 诸用是所以生长者藏在里面而不可见又这个有
 作先后说处如元亨利贞之类有作表里说处便是
 这里又曰元亨利贞也可作表里说所谓流行者别
 无物事只是流行这个又曰譬之仁发出来便是恻
 隐之心便是显诸仁仁便是藏诸用又曰仁便藏在
 恻隐之心里面仁便是那骨子到得成就得数件事
 了一件事上自是一个仁便是那业处又曰流行时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5b 页 WYG0193-0280b.png
 便是公共一个到得成就处便是各具一个又曰恻
 隐之心方是流行处到得亲亲仁民爱物方是成就
 处但盛德便属之显诸仁大业便属之藏诸用又曰
 如此一穗禾其始只用一个母子少间成谷一个各
 自成得一个将去种植一个又自成一穗又开枝开
 叶去所以下文谓富有之谓大业又曰须是去静坐
 体认方可见得四时运行万物终始若道有个物却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6a 页 WYG0193-0280c.png
 又无形影若道无个物又怎会恁地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本义)
 (按此问是据未定本)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此言造化之理如圣人则只
 是人安得而无忧
 (周谟录第五章)
天地造化是自然圣人虽生知安行然毕竟是有心去
 做所以说不与圣人同忧
 (㬊渊录第五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6b 页 WYG0193-0280d.png
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曰明道两句最好天地无
 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无心便是不忧成化便
 是鼓万物天地鼓万物亦何尝有心来
 (金去伪录第五章)
盛德大业一章曰既说盛德大业又说他只管恁地生
 去所以接之以生生之谓易是渐渐说入易上去乾
 只略成一个形象坤便都呈见出许多法来到坤处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7a 页 WYG0193-0281a.png
 都细了万法一齐出见效字如效顺效忠效力之效
 极数知来之谓占占出这事人便依他这个做便是
 通变之谓事看来圣人到这处便说在占上去则此
 书分明是要占矣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总结这一段
 不测者是在这里又在那里便是这一个物事走来
 走去无处不在六十四卦都说了这又说三百八十
 四爻许多变化只是这一个物事周流其间
 (林学蒙录第五章)
盛德大业至矣哉是赞叹上面显诸仁藏诸用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7b 页 WYG0193-0281b.png
 (㬊渊录第五章)
盛德大业以下都是说易之理非指圣人而言
 (黄㽦录第五章)
先说个富有方始说日新此与说宇宙相似先是有这
 物事了方始相连相续去自富有至效法是说其理
 如此用处却在那极数知来与通变上面盖说上面
 许多道理要做这用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8a 页 WYG0193-0281c.png
 (㬊渊录第五章)
问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不测之谓神要思
 而得之明道提此三句说意是如何曰此三句也是
 紧要惟是看得本文方得问德是得于已底业是发
 出来底德便是本生生之谓易便是体成象之谓乾
 效法之谓坤便只是里面交藉底曰乾坤其易之缊
 易是一块乾坤是在里面往来底圣人作易便是如
 此又问阴阳不测之谓神便是妙用处曰便是包括
 许多道理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8b 页 WYG0193-0281d.png
 (林夔孙录第五章)
成象之谓乾此造化方有些显露处效法之谓坤以法
 言之则大段详密矣效字难看如效力效诚之效有
 陈献底意思乾坤只是理理本无心自人而观犹必
 待乾之成象而后坤能效法然理自如此本无相待
 且如四时亦只是自然迭运春夏生物初不道要秋
 冬成之秋冬成物又不道成就春夏之所生皆是理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9a 页 WYG0193-0282a.png
 之所必然者尔
 (周谟录第五章)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依旧只是阴阳凡属阳底便
 是只有个象而已象是方做未成形之意已成便属
 阴成象谓如日月星辰在天亦无个实形只是个悬
 象如此乾便略坤便详效如陈效之效若今人言效
 力之类法是有一成已定之物可以形状见者如条
 法亦是实有已成之法
 (黄㽦录第五章)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29b 页 WYG0193-0282b.png
成象之谓乾谓风霆雨露日星只是个象效者效力之
 效效法则效其形法而可见也
 (万人杰录第五章)
效呈也如曲礼效犬者左牵之之效犹言效顺效忠效
 力也盖乾只是成得个大象坤便呈出那法来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效法之谓坤到这个坤时都仔细详审了一个是一个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30a 页 WYG0193-0282c.png
 模样效犹呈一似说效犬效羊效牛效马言呈出许
 多物大槩乾底只是做得个形象到得坤底则渐次
 详密资始资生于此可见
 (㬊渊录第五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
卷三十 易三十 第 30b 页 WYG0193-0282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