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193-01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一
              钱塘程川撰
 易二十一
下经一

问本义以为柔上刚下乃自旅来旅之六五上而为咸
 之上六旅之上九下而为咸之九五此谓柔上刚下
 与程传不同先生问所以不同何也铢曰易中自有
 卦变耳曰须知程子说有不通处必看如卦变说方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193-0194b.png
 见得下落此等处当录出看
 (董铢录咸彖传本义)
赵致道问感道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
 感处之意
 (潘时举录咸彖传本义)
山上有泽咸当如伊川说水润土燥有受之义又曰土
 若不虚如何受得又曰上兑下艮兑上缺有泽口之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193-0194c.png
 象兑下二阳画有泽底之象艮上一画阳有土之象
 下二阴画中虚便是渗水之象
 (刘砺录咸象传)
问君子以虚受人伊川注云以量而容之择交而受之
 以量莫是要著意容之否曰非也以量者乃是随我
 量之大小以容人便是不虚了又问贞吉悔亡易传
 云贞者虚中无我之谓本义云贞者正而固不同何
 也曰某寻常解经只要依训诂说字如贞字作正而
 固仔细玩索自有滋味若晓得正而固则虚中无我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193-0194d.png
 亦在里面又问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莫是此感彼应
 憧憧是添一个心否曰往来固是感应憧憧是一心
 方欲感他一心又欲他来应如正其义便欲谋其利
 明其道便欲计其功又如赤子入井之时此心方怵
 惕要去救他又欲他父母道我好这便是憧憧底病
 (沈僩录咸象传九四爻辞)
厚之问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曰往来自不妨天地间自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193-0195a.png
器之问程子说感通之理曰如昼而夜夜而复昼循环
 不穷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皆是感通之理木之
 问所谓天下之理无独必有对便是这话否曰便是
 天下事那件无对来阴与阳对动与静对一物便与
 一理对君可谓尊矣便与民为对人说棋盘中间一
 路无对某说道便与许多路为对因举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与屈伸消长之说邵氏击壤集云上下
 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因说易咸感处伊川
 说得未备往来自还他有自然之理惟正静为主则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193-0195b.png
 吉而悔亡至于憧憧则私为主而思虑之所及者朋
 从所不及者不朋从矣是以事未至则迎之事已过
 则将之全掉脱不下今人皆病于无公平之心所以
 事物之来少有私意杂焉则陷于所偏重矣
 (钱木之录字子山晋陵人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六卷中)
 (咸九四爻辞程传)
或问易传说感应之理曰如日往则感得那月来月往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193-0195c.png
 则感得那日来寒往则感得那暑来暑往则感得那
 寒来一感一应一往一来其理无穷感应之理是如
 此曰此以感应之理言之非有情者云有动皆为感
 似以有情者言曰父慈则感得那子愈孝子孝则感
 得那父愈慈其理亦只一般
 (陈文蔚录咸九四爻辞程传)
问程子说感应在学者日用言之则如何曰只因这一
 件事又生出一件事便是感与应因第二件事又生
 出第三件事第二件事又是感第三件事又是应如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193-0195d.png
 王文正公平生俭约家无姬妾自东封后真宗以太
 平宜共享令直省官为买妾公不乐有沈伦家鬻银
 器花蓝火筒之属公嚬蹙曰吾家安用此其后姬妾
 既具乃复呼直省官求前日沈氏银器而用之此买
 妾底便是感买银器底便是应
 (陈淳录咸九四爻辞程传)
问咸传之九四说虚心贞一处全似敬曰盖尝有语曰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193-0196a.png
 敬心之贞也
 (杨方录咸九四爻辞程传)
问伊川解屈伸往来一段以屈伸为感应屈伸之与感
 应若不相似何也曰屈则感伸伸则感屈自然之理
 也今以鼻息观之出则必入出感入也入则必出入
 感出也故曰感则有应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屈伸
 非感应而何
 (张洽录咸九四爻辞程传)
林一之问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曰如风来是感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193-0196b.png
 树动便是应树拽又是感下面物动又是应如昼极
 必感得夜来夜极又便感得昼来曰感便有善恶否
 曰自是有善恶曰何谓心无私主则有感皆通曰心
 无私主不是暝涬没理会也只是公善则好之恶则
 恶之善则赏之恶则刑之此是圣人至神之化心无
 私主如天地一般寒则遍天下皆寒热则遍天下皆
 热便是有感皆通曰心无私主最难曰只是克去己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193-0196c.png
 私便心无私主若心有私主只是相契者应不相契
 者则不应如好读书人见读书便爱不好读书人见
 书便不爱
 (陈淳录咸九四爻辞程传)
问易传言有感必有应是如何曰凡在天地间无非感
 应之理造化与人事皆是且如雨旸雨不成只管雨
 便感得个旸出来旸不成只管旸旸已是应处又感
 得雨来是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寒暑昼夜无非
 此理如人夜睡不成只管睡至晓须著起来一日运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193-0196d.png
 动向晦亦须当息凡一死一生一出一入一往一来
 一语一默皆是感应中人之性半善半恶有善则有
 恶古今天下一盛必有一衰圣人在上兢兢业业必
 日保治及到衰废自是整顿不起终不成一向如此
 必有兴起时节唐正观之治可谓甚盛至中间武后
 出来作坏一番自恁地塌塌底去至五代衰微极矣
 国之纪纲国之人才举无一足恃一旦圣人勃兴转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193-0197a.png
 (潘植录恒)
履之问恒非一定之谓一定则不能恒矣曰物理之始
 终变易所以为恒而不穷然所谓不易者亦须有以
 变通乃能不穷如君尊臣卑分固不易然上下不交
 也不得父子固是亲亲然所谓命士以上父子皆异
 宫则又有变焉惟其如此所以为恒论其体则终是
 恒然体之常所以为用之变用之变乃所以为体之
 恒
 (杨道夫录恒彖传程传)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193-0197b.png
恒非一定之谓故昼则必夜夜而复昼寒则必暑暑而
 复寒若一定则不能常也其在人冬日则饮汤夏日
 则饮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今日道合便从明
 日不合则去又如孟子辞齐王之金而受薛宋之馈
 皆随时变易故可以为常也
 (杨道夫录恒彖传程传)
能常而后能变能常而不已所以能变及其变也常亦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193-0197c.png
 只在其中伊川却说变而后能常非是
 (沈僩录恒彖传)
正便能久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这个只是说久
 (㬊渊录恒彖传)
物各有个情有个人在此决定是有那羞恶恻隐是非
 辞让之情性只是个物事情却多般或起或灭然而
 头面却只一般长长恁地这便是观其所恒而天地
 万物之情可见之义乃若其情只是去情上面看
 (㬊渊录恒彖传)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193-0197d.png
叔重说浚恒贞凶恐是不安其常而深以常理求人之
 象程氏所谓守常而不能度势之意曰未见有不安
 其常之象只是欲深以常理求人耳
 (潘时举录恒初六爻辞)
问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德指六谓常其柔顺之德
 固贞矣然此妇人之道非夫子之义盖妇人从一而
 终以顺为正夫子则制义者也若从妇道则凶曰固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193-0198a.png
 是如此然须看得象占分明六五有恒其德贞之象
 占者若妇人则吉夫子则凶大底看易须是晓得象
 占分明所谓吉凶者非爻之能吉凶爻有此象而占
 者视其德而有吉凶耳且如此爻不是既为妇人又
 为夫子只有恒其德贞之象而以占者之德为吉凶
 耳又如恒固能亨而无咎然必占者能久于其道方
 亨而无咎又如九三不恒其德非是九三能不恒其
 德乃九三有此象耳占者过此虽正亦吝若占者能
 恒其德则无羞吝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193-0198b.png
 (董铢录恒六五爻辞并论彖辞九三爻辞)
问遁卦遁字虽是逃隐大抵亦取远去之意天上山下
 相去甚辽绝象之以君子远小人则君子如天小人
 如山相绝之义须如此方得所以六爻在上渐远者
 愈善也曰恁地推亦好此六爻皆是君子之事
 (林学履录遁)
问小利贞以彖辞小利贞浸而长也之语观之则小当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193-0198c.png
 为阴柔小人如小往大来小过小畜之小言君子能
 遁则亨小人则利于守正不可以浸长之故而浸迫
 于阳也此与程传遁者阴之始长君子知微故当深
 戒而圣人之意未遽已故有与时行小利贞之教之
 意不同曰若如程传所言则于刚当位而应与时行
 也之下当云止而健阴进而长故小利贞今但言小
 利贞浸而长也而不言阴进而长则小指阴小之小
 可知况当遁去之时事势已有不容正之者程说虽善
 而有不通矣又问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者言不可有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193-0198d.png
 所往但当晦处静俟耳此意如何曰程传作不可往
 谓不可去也言遁已后矣不可往往则危往既危不
 若不往之为无灾某窃以为不然遁而在后尾也既已
 危矣岂可更不往乎若作占辞看尤分明先生又言
 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此言象而占在其中六
 二亦有此德也说吐活反九四君子吉小人否方九
 反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193-0199a.png
 致败
 (刘砺录遁彖传程传)
遁尾厉到这时节去不迭了所以危厉不可有所往只
 得看他如何贤人君子有这般底多
 (㬊渊录遁初九爻辞)
问畜臣妾吉伊川云待臣妾之道君子之待小人亦不
 如是如何曰君子小人更不可相对更不可与相接
 若臣妾是终日在自家脚手头若无以系之则望望
 然去矣又曰易中详识物情备极人事都是实有此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193-0199b.png
 事今学者平日只在灯窗下习读不曾应接世变一
 旦读此皆看不得某旧时也如此即管读得不相入
 所以常说易难读
 (刘砺录遁九四爻辞并论经义)
问九五嘉遁以阳刚中正渐向遁极故为嘉美未是极
 处故戒以贞正则吉曰是如此便是刚当位而应处
 是去得恰好时节小人亦未嫌自家只是自家合去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193-0199c.png
 莫见小人不嫌却与相接而不去便是不好所以戒
 他贞正
 (刘砺录遁九五爻辞)
此卦多说羊羊是兑之属季通说这个是夹住底兑卦
 两画当一画
 (㬊渊录大壮)
大壮利贞利于正也所以大者以其正也既正且大则
 天地之情不过于此
 (吕焘录大壮彖传)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193-0199d.png
问大壮大者正与正大不同上大字是指阳下正大是
 说理曰亦缘上面有大者正一句方说此
 (林学履录大壮彖传)
问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伊川云云其义是
 否曰固是君子之自治须是如雷在天上恁地威严
 猛烈方得若半上落下不如此猛烈果决济得甚事
 (沈僩录大壮象传)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193-0200a.png
或问伊川自胜者为强之说如何曰雷在天上是甚威
 严人之克已能如雷在天上则威严果决以去其恶
 而必于为善若半上落下则不济事何以为君子须
 是如雷在天上方能克去非礼
 (吕焘录大壮象传程传)
此卦如九二贞吉只是自守而不进九四藩决不羸壮
 于大舆之輹却是有可进之象此卦爻之好者盖以
 阳居阴不极其刚而前遇二阴有藩决之象所以为
 进非如九二前有三四二阳隔之不得进也又曰丧
卷二十一 易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193-0200b.png
 羊于易不若作疆场之易汉食货志疆场之场正作
 易盖后面有丧羊于易亦同此义今本义所注只是
 从前所说如此只且仍旧耳上六取喻甚巧盖壮终
 动极无可去处如羝羊之角挂于藩上不能退遂然
 艰则吉者毕竟有可进之理但必艰始吉耳
 (董铢录大壮九二九四九五上六爻辞)
 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