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易十九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a 页 WYG0193-01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九
              钱塘程川撰
 易十九
上经十三

复虽一阳方生然而与众阴不相乱如人之善端方萌
 虽小而不为众恶所遏底意思相似
 (林学履录复)
 (录末而不为众恶所遏底意思饶录作而众恶却遏他不得)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b 页 WYG0193-0172b.png
问一阳复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处否曰以善言之是
 善端方萌处以恶言之昏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是
 复如睡到忽然醒觉处亦是复气象又如人之沉滞
 道不得行到极处忽小亨道虽未大行已有可行之
 兆亦是复这道理千变万化随所在无不浑沦
 (陈淳录复)
敬子问今寂然至静在此若一念之动此便是复否曰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a 页 WYG0193-0172c.png
 恁地说不尽复有两样有善恶之复有动静之复两
 样复自不相须须各看得分晓终日营营与万物并
 驰忽然有恻隐是非羞恶之心发见此善恶为阴阳
 也若寂然至静之中有一念之动此动静为阴阳也
 二者各不同须推教仔细
 (沈僩录复)
问朋来无咎曰复卦一阳方生疑若未有朋也然阳有
 刚长之道自一阳始生而渐长以至于极则有朋来
 之道而无咎也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夭行也消长之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b 页 WYG0193-0172d.png
 道自然如此故曰天行处阴之极乱者复治往者复
 还凶者复吉危者复安天地自然之运也问六二休
 复之吉以下仁也曰初爻为仁人之体六二爻能下
 之谓附下于仁者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
 之实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
 上六迷复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这是个极不好底爻
 故其终如此凡言十年三年五年七月八月三月者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3a 页 WYG0193-0173a.png
 想是象数中自有个数如此故圣人取而言之至于
 十年不克征十年勿用则其凶甚矣
 (㬊渊录复彖辞六二上六爻辞)
 (录中然阳有刚长之道二句刘砺录云毕竟是阳长将次并进)
七日只取七义犹八月有凶只取八义
 (㬊渊录复彖辞)
问一阳复于下是前日既退之阳已消尽而今别生否
 曰前日既退之阳已消尽此又是别生伊川谓阳无
 可尽之理剥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说得甚精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3b 页 WYG0193-0173b.png
 且以卦配月则剥九月坤十月复十一月剥一阳尚
 存复一阳已生坤纯阴阳气阙了三十日安得谓之
 无尽曰恐是一月三十日虽到二十九日阳亦未尽
 否曰只有一夜亦是尽安得谓之无尽尝细推之这
 一阳不是忽地生出才立冬便萌芽下面有些气象
 上面剥一分下面便萌芽一分上面剥二分下面便
 萌芽二分积累到那复处方成一阳坤初六便是阳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4a 页 WYG0193-0173c.png
 已萌了
 (陈淳录复彖辞本义)
问坤为十月阳气剥于上必生于下则此十月阳气已
 生但微而未成体至十一月一阳之体方具否曰然
 凡物变之渐不惟月变日变而时亦有变但人不觉
 尔十一月不能顿成一阳之体须是十月生起云云
 (林学履录复彖辞本义)
问十月是坤卦阳已尽孚曰阴阳皆不尽至此则微微
 一线略通因而复发耳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4b 页 WYG0193-0173d.png
 (余大雅录复彖辞本义)
味道举十月无阳曰十月坤卦皆纯阴自交过十月节
 气固是纯阴然潜阳在地下已旋生起来了且以一
 月分作三十分细以时分之是三百六十分阳生时
 逐旋生生到十一月冬至方生得就一画阳这一画
 是卦中六分之一在地下二画又较在上面则个至
 三阳则全在地上矣四阳五阳六阳则又层层在上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5a 页 WYG0193-0174a.png
 面去不解到冬至时便顿然生得一画所以庄子之
 徒说道造化密移畴觉之哉又曰一气不顿进一形
 不顿亏盖见此理阴阳消长亦然如包胎时十月具
 方成个儿子
 (潘植录复彖辞本义)
义刚曰十月为阳月不应一月无阳一阳是生于此月
 但未成体耳曰九月阴极则下已阳生谓如六阳成
 一段而一段又分为三十小段从十月积起至冬至
 积成一爻不成一阳是陡顿生亦须以分毫积起且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5b 页 WYG0193-0174b.png
 如天运流行本无一息间断岂解一月无阳且如木
 之黄落时萌芽已生了不特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
 萌芽而后旧叶方落若论变时天地无时不变如楞
 严经第二卷首段所载非惟一岁有变月亦有之非
 惟月有变日亦有之非惟日有变时亦有之但人不
 知耳此说亦是
 (黄义刚录复彖辞本义)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6a 页 WYG0193-0174c.png
问十月何以为阳月先生因诘诸生令思之云程先生
 于易传虽发其端然终说得不透彻诸生答皆不合
 复请问先生曰剥尽为坤复则一阳生也复之一阳
 不是顿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积来且一月三十日
 以复之一阳分作三十分从小雪后便一日生一分
 上面䟎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到十一月半一阳始
 成也以此便见得天地无休息处
 (潘时举录复彖辞本义)
问复卦刚反当作一句曰然此二字是解复亨下云动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6b 页 WYG0193-0174d.png
 而以顺行是解出入无疾以下大抵彖辞解得易极
 分明子细寻索尽有条理
 (不知何氏录复彖传)
圣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到这里微茫发动了最可以
 见生气之不息也只如此看便见天只有个春夏秋
 冬人只有个仁义礼智此四者便是那四者所以孟
 子说四端犹四体阙一不可人若无此四者便不足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7a 页 WYG0193-0175a.png
 为人矣心是一个运用底物只是有此四者之理更
 无别物只此体验可见
 (不知何氏录复彖传)
问复见天地之心之义曰十月纯阴为坤卦而阳未尝
 无也以阴阳之气言之则有消有息以阴阳之理言
 之则无消息之间学者体认此理则识天地之心故
 在我之心不可有间断也
 (王过录字幼观鄱阳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卅卷中)
 (复彖传)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7b 页 WYG0193-0175b.png
居甫问复见天地之心曰复未见造化而造化之心于
 此可见某问静亦是心而心未见曰固是但又须静
 中含动意始得曰王弼说此似把静作无曰渠是添
 一重说话下自是一阳如何说无上五阴亦不可说
 无说无便死了无复生成之意如何见其心且在人
 身上一阳善也五阴恶也一阳君子也五阴小人也
 只是有一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且看一阳对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8a 页 WYG0193-0175c.png
 五阴是恶五而善一才复则本性后明非天心而何
 (郑可学录复彖传)
问复其见天地之心生理初未尝息但到坤时藏伏在
 此至复乃见其动之端否曰不是如此这个只是就
 阴阳动静阖辟消长处而言如一堆火自其初发以
 至渐渐发过消尽为灰其消之未尽处固天地之心
 也然那消尽底亦天地之心也但那个不如那新生
 底鲜好故指那接头再生者言之则可以见天地之
 心亲切如云利贞者性情也一元之气亨通发散品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8b 页 WYG0193-0175d.png
 物流形天地之心尽发见在品物上但丛杂难看及
 到利贞时万物悉已收敛那时只有个天地之心丹
 青著见故云利贞者性情也正与复其见天地之心
 相似康节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盖万物生时
 此心非不见也但天地之心悉已布散丛杂无非此
 理呈露倒多了难见若会看者能于此观之则所见
 无非天地之心矣惟是复时万物皆未生只有一个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9a 页 WYG0193-0176a.png
 天地之心昭然著见在这里所以易看也
 (沈僩录复彖传)
问复见天地之心曰天地所以运行不息者做个甚事
 只是生物而已物生于春长于夏至秋万物咸遂如
 收敛结实是渐欲离其本之时也及其成则物之成
 实者各具生理所谓硕果不食是已各具生理者固
 各继其生而物之归根复命犹自若也如说天地以
 生物为心斯可见矣又问既言心性则天命之谓性
 命字有心底意思否曰然流行运用是心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9b 页 WYG0193-0176b.png
 (万人杰录复彖传)
复见天地心动之端静中动方见生物心寻常吐露见
 于万物者尽是天地心只是冬尽时物已成性又动
 而将发生此乃可见处
 (杨方录复彖传)
天地生物之心未尝须臾停然当气侯肃杀草木摇落
 之时此心何以见曰天地此心常在只是人看不见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0a 页 WYG0193-0176c.png
 故必到复而后始可见
 (沈僩录复彖传)
问天地之心虽静未尝不流行何为必于复乃见曰三
 阳之时万物蕃新只见物之盛大天地之心却不可
 见惟是一阳初复万物未生冷冷静静而一阳既动
 生物之心闯然而见虽在积阴之中自藏掩不得此
 所以必于复见天地之心也铢曰邵子所谓玄酒味
 方淡太音声正希正谓此否曰正是此意不容别下
 注脚矣又问天心无改移谓何曰年年岁岁是如此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0b 页 WYG0193-0176d.png
 月月日日是如此又问纯坤之月可谓至静然昨日
 之静所以养成今日之动故一阳之复乃是纯阴养
 得出来在人则主静而后善端始复在天地之化则
 是终则有始贞则有元也曰固有此意但不是此卦
 大义大象所谓至日闭关者正是于已动之后要以
 安静养之盖一阳初复阳气甚微劳动他不得故当
 安静以养微阳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1a 页 WYG0193-0177a.png
 尧舜孔子之心千古常在圣人之心周流运行何往
 而不可见若言天地之心如春生发育犹是显著此
 独曰圣人无复未尝见其心者只为是说复卦系辞
 曰复小而辨于物盖复卦是一阳方生于群阴之下
 如幽暗中一点白便是小而辨也圣人赞易而曰复
 见天地之心今人多言惟是复卦可以见天地之心
 非也六十四卦无非天地之心但于复卦忽见一阳
 来复故即此而赞之尔论此者当知有动静之心有
 善恶之心各随事而看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因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1b 页 WYG0193-0177b.png
 发动而见其恻隐之心未有孺子将入井之时此心
 未动只静而已众人物欲昏蔽便是恶底心及其复
 也然后本然之善心可见圣人之心纯于善而已所
 以谓未尝见其心者只是言不见其有昏蔽忽明之
 心如所谓幽暗中一点白者而已但此等语话只可
 就此一路看去才转入别处便不分明也不可不知
 (周谟录复彖传程传)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2a 页 WYG0193-0177c.png
 始生甚微固若静矣然其实动之机其势日长而万
 物莫不资始焉此天地流行之初造化发育之始天
 地生生不已之心于是而可见也若其静而未发则
 此心之体虽无所不在然却有未发见处此程子所
 以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亦举用以该其体尔
 (程端蒙录复彖传程传)
问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
 天地之心窃谓十月纯坤不为无阳天地生物之心
 未尝间息但未动耳因动而生物之心始可见曰十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2b 页 WYG0193-0177d.png
 月阳气收敛一时关闭得尽天地生物之心固未尝
 息但无端倪可见惟一阳动则生意始发露出乃始
 可见端绪也言动之头绪于此处起于此处方见得
 天地之心也因问在人则喜怒哀乐未发时而所谓
 中节之体已各完具但未发则寂然而已不可见也
 特因事感动而恻隐羞恶之端始觉因事发露出来
 非因动而渐有此也曰是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3a 页 WYG0193-0178a.png
 (董铢录复彖传程传)
问程子言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不知动之端乃
 天地之心动处如何见得曰这处便见得阳气发生
 其端已兆于此春了又冬冬了又春都从这里发去
 事物间亦可见只是这里见得较亲切郑兄举王辅
 嗣说寂然至无乃见天地心曰他说无是胡说若静
 处说无不知下面一画作甚么寓问动见天地之心
 固是不知在人可以主静言之否曰不必如此看这
 处在天地则为阴阳在人则为善恶有不善未尝不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3b 页 WYG0193-0178b.png
 知知之未尝复行不善处便是阴善处便属阳上五
 阴下一阳是当沉迷蔽锢之时忽然一夕省觉便是
 阳动处齐宣王兴甲兵危士臣搆怨于诸侯可谓极
 矣及其不忍觳觫即见善端之萌肯从这里做去三
 王事业何患不到
 (徐寓录复彖传程传)
问程子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动乃心之发处何故云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4a 页 WYG0193-0178c.png
 天地之心曰此须就卦上看上坤下震坤是静震是
 动十月纯坤当贞之时万物收敛寂无踪迹到此一
 阳复生便是动然不直下动字却云动之端端又从
 此起虽动而物未生未到大段动处凡发生万物都
 从这里起岂不是天地之心康节诗云冬至子之半
 大雪子之初气冬至子之中气天心无改移一阳初
 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此言如
 不信更请问包羲可谓振古豪杰
 (陈淳录复象传程传)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4b 页 WYG0193-0178d.png
伊川与濂溪说复字亦差不同用之云濂溪说得复字
 就归处说伊川就动处说曰然濂溪就坤上说就回
 来处说如云利贞者诚之复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
 已矣皆是就归来处说伊川却正就动处说如元亨
 利贞濂溪就利贞上说复字伊川就元字头说复字
 以周易卦爻之义推之则伊川之说为正然濂溪伊
 川之说道理只一般非有所异只是所指地头不同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5a 页 WYG0193-0179a.png
 以复卦言之下面一画便是动处伊川云下面一爻
 正是动如何说静得雷在地中复云云看来伊川说
 得较好王弼之说与濂溪同
 (沈僩录复彖传程传)
国秀问旧见蔡元忠说先生说复卦处静极而动圣人
 之复恶极而善常人之复是否曰固是但常人也有
 静极而动底时节圣人则不复有恶极而善之复矣
 (沈僩录复彖传本义)
问冬至子之半曰康节此诗最好某于本义亦载此诗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5b 页 WYG0193-0179b.png
 盖立冬是十月初小雪是十月中大雪是十一月初
 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初大寒十二月中冬至子
 之半即十一月之半也人言夜半子时冬至盖夜半
 以前一半已属子时今推五行者多不知之然数每
 从这处起略不差移此所以为天心然当是时一阳
 方动万物未生未有声臭气味之可间可见所谓玄
 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也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6a 页 WYG0193-0179c.png
 (不知何氏录复彖传本义)
问康节所谓一阳初动后万物未生时这个时节莫是
 程子所谓有善无恶有是无非有吉无凶之时否先
 生良久曰也是如此是那怵惕恻隐方动而未发于
 外之时正淳云此正康节所谓一动一静之间也曰
 然某尝谓康节之学与周子程子所说小有不同康
 节于那阴阳相接处看得分晓故多举此处为说不
 似周子说无极而太极与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
 如此周遍若如周子程子之说则康节所说在其中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6b 页 WYG0193-0179d.png
 矣康节是指贞元之间言之不似周子程子说得活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辅广录复彖传本义)
汉卿问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人心观之便是善
 恶之端感物而动处曰此是欲动未动之间如怵惕
 恻隐于赤子入井之初方怵惕恻隐而未成怵惕恻
 隐之时故上云冬至子之半是康节常要就中间说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7a 页 WYG0193-0180a.png
 子之半则是未成子方离于亥而为子方四五分是
 他常要如此说常要说阴阳之间动静之间便与周
 程不同周程只是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
 无极只是体用动静互换无极康节便只要说循环
 便须指消息动静之问便有方了不似二先生
 (叶贺孙录复彖传本义)
汉卿问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曰此在贞元之间才
 见孺子入井未做出恻隐之心时节因言康节之学
 不似濂溪二程康节爱说个循环底道理不似濂溪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7b 页 WYG0193-0180b.png
 二程说得活如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体用一原
 显微无间康节无此说
 (李方子录复彖传本义)
阳无骤生之理如冬至前半月中气是小雪阳已生三
 十分之一分到得冬至前几日须已生到二十七八
 分到是日方始成一画不是昨日全无今日一旦便
 都复了大抵剥尽处便生庄子云造化密移畴觉之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8a 页 WYG0193-0180c.png
 哉这语自说得好又如列子亦谓运转无已天地密
 移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
 成不觉其亏盖阴阳浸消浸盛人之一身自少至老
 亦莫不然
 (叶贺孙录复彖传本义)
 (录末一录有云植问不顿进是渐生不顿亏是渐消阴阳之气皆然否曰是)
叔重问先王以至日闭关程传谓阳之始生至微当安
 静以养之恐是十月纯坤之卦阳已养于至静之中
 至是方成体尔曰非也养于既复之后又问复见天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8b 页 WYG0193-0180d.png
 地之心曰要说得见字亲切盖此时天地之间无物
 可见天地之心只有一阳初生净净洁洁见得天地
 之心在此若见三阳发生万物之后则天地之心散
 在万物则不能见得如此端的
 (吴雉录复象传程传并论彖传)
问阳始生甚微安静而后能长故复之象曰先王以至
 日闭关人于迷途之复其善端之萌亦甚微故须庄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9a 页 WYG0193-0181a.png
 敬持养然后能大不然复亡之矣曰然又曰古人所
 以四十强而仕者前面许多年亦且养其善端若一
 下便出来与事物滚了岂不坏事
 (叶贺孙录复象传程传)
阳气始生甚微必安静而后能长问曰此是静而后能
 动之理如何如人之天理亦甚微须是无私欲挠之
 则顺发出来曰且如此看又问安静二字还有分别
 否曰作一字看
 (程端蒙录复象传程传)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19b 页 WYG0193-0181b.png
掩身事斋戒月令夏至冬至君子皆斋戒处必掩身及
 此防未然此二句兼冬至夏至闭关息商旅所以养
 阳气也绝彼柔道牵所以绝阴气易姤之初六系于
 金柅是也
 (董铢录复象传本义)
问无祗悔祗字何训曰书中祗字只有这祗字使得来
 别看来只得解做至字又有训多为祗者如多见其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0a 页 WYG0193-0181c.png
 不知量也多祗也祗与只同
 (沈僩录复初九爻辞)
先生举易传语惟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曰这
 般说话好简当
 (陈文蔚录复初九象传程传)
问上六迷复至于十年不克征何如曰过而能改则亦
 可以进善迷而不复自是无说所以无往而不凶凡
 言三年十年三岁皆是有个象方说若三岁犹是有
 个期限到十年便是无说了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0b 页 WYG0193-0181d.png
 (刘砺录复上六爻辞)
或说旡妄曰卦中未便有许多道理圣人只是说有许
 多爻象如此占着此爻则有此象无妄是个不指望
 偶然底卦忽然而有福忽然而有祸如人方病忽然
 勿药而愈是所谓无妄也据诸爻名义合作无望不
 知孔子何故说归旡妄人之卜筮如决柸珓如此则
 吉如此则凶柸珓又何尝有许多道理如程子之说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1a 页 WYG0193-0182a.png
 说得道理尽好尽开阔只是不如此未有许多道理
 在又曰无妄一卦虽云祸福之来也无常然自家所
 守者不可不利于正不可以彼之无常而吾之所守
 亦为之无常也故曰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若
 所守匪正则有眚矣眚即灾也问伊川言灾自外来
 眚自内作是否曰看来则一般微有不同耳灾是祸
 偶然生于彼者眚是过误致然书曰眚灾肆赦春秋
 曰肆大眚皆以其过误而赦之也
 (沈僩录无妄)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1b 页 WYG0193-0182b.png
无妄本是无望这是没理会时节忽然如此得来面前
 朱英所谓无望之福是也桑树中箭柳树出汁
 (㬊渊录无妄)
史记无妄作无望问若以为无望即是愿望之望非诚
 妄之妄曰有所愿望即是妄但望字说得浅妄字说
 得深
 (吴必大录无妄彖辞本义)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2a 页 WYG0193-0182c.png
因论易传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乃邪心也或
 以子路使门人为臣事为證先生曰如鬻拳强谏之
 类是也或云王荆公亦然曰温公忠厚故称荆公无
 奸邪只不晓事看来荆公亦有邪心夹杂他却将周
 礼来卖弄有利底事便行之意欲富国强兵然后行
 礼义不知未富强人才风俗已先坏了向见何一之
 有一小论称荆公所以办得尽行许多事缘李文靖
 为相日四方言利害者尽皆报罢积得许多弊事所
 以激得荆公出来一齐要整顿过荆公此意便是庆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2b 页 WYG0193-0182d.png
 历范文正公诸人要做事底规模然范文正公等行
 得尊重其人才亦忠厚荆公所用之人一切相反
 (沈僩录无妄彖辞程传)
问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既旡邪何以不合正
 曰有人自是其心全无邪而却不合于正理如贤智
 者过之他其心岂曾有邪却不合正理佛氏亦岂有
 邪心者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3a 页 WYG0193-0183a.png
 (林夔孙录无妄彖辞程传)
刚自外来说卦变动而健说卦德刚中而应说卦体大
 亨以正说元亨利贞自文王以来说做希望之望这
 事只得倚阁在这里难为断杀他
 (㬊渊录无妄彖传)
伊川易传似不是本意刚自外来是所以做造无妄动
 而健是有卦后说底
 (㬊渊录无妄传程传)
往字说得不同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3b 页 WYG0193-0183b.png
 (㬊渊录无妄彖传程传)
或问物与无妄众说不同文蔚曰是各正性命之意先
 生曰然一物与他一个无妄
 (陈文蔚录无妄象传)
问不耕穫不菑畬曰言不耕不穫不菑不畬无所为于
 前无所冀于后未尝略起私意以作为唯因时顺理
 而已程传作不耕而穫不菑而畬不唯添了而字又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4a 页 WYG0193-0183c.png
 文势牵强恐不如此又问无妄之灾曰此卦六爻皆
 是无妄但六三地头不正故有无妄之灾言无故而
 有灾也如行人牵牛以去而居人反遭捕诘之扰此
 正无妄之灾之象又问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无
 妄之至何为而有疾曰此是不期而有此但听其自
 至久则自定所以勿药有喜而无疾也大抵无妄一
 卦固是无妄但亦有无故非意之事故圣人因象
 示戒又问史记作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疑有不
 耕穫不菑畬之意曰此出史记春申君传正说李园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4b 页 WYG0193-0183d.png
 事正是说无巴鼻而有一事正合无妄之灾无妄之
 疾亦见得古人相传尚识得当时此意也
 (董铢录无妄六二六三九五爻辞)
问不耕穫不菑畬伊川说爻辞与小象却不同如何曰
 便是晓不得爻下说不耕而穫到小象又却说耕而
 不必求穫都不相应某所以不敢如此说他爻辞分
 明说道不耕穫了自是有一样时节都不须得作为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5a 页 WYG0193-0184a.png
 又曰看来无妄合是无望之义不知孔子何故使此
 妄字如无妄之灾无妄之疾都是没巴鼻恁地又曰
 无妄自是大亨了又却须是贞正始得若些子不正
 则行有眚眚即与灾字同不是自家做得只有些子
 不是他那里便有灾来问眚与灾如何分曰也只一
 般尚书云眚灾肆赦春秋肆大眚眚似是过误灾便
 直是自外来又曰此不可大段做道理看只就逐
 象上说见有此象便有此义少间自有一时筑著磕
 著如今人问柸珓柸珓上岂曾有道理自是有许多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5b 页 WYG0193-0184b.png
 吉凶
 (刘砺录无妄六二爻辞象传程传并论彖传)
不耕穫不菑畬如易传所解则当言不耕而穫不菑而
 畬方可又如云极言无妄之义是要去义理上说故
 如此解易之六爻只是占吉凶之词至彖象方说义
 理六二在无妄之时居中得正故吉其曰不耕穫不
 菑畬是四事都不做谓虽事事都不动作亦自利有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6a 页 WYG0193-0184c.png
 攸往史记无妄作无望是此意六三便是无妄之灾
 或系之牛行人之得何与邑人事而邑人之灾如谚
 曰闭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是也此是占辞如飞龙
 在天利见大人若庶人占得此爻只是利去见大人也
 然吉凶以正胜有虽得凶而不可避者纵贫贱穷困
 死凶却无悔吝故横渠云不可避凶趋吉一以正胜
 是也又如占得坤六二爻须是自己直方大方与爻
 辞相应便不习无不利若不直方大却反凶也
 (黄㽦录无妄六二爻辞程传六三爻辞)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6b 页 WYG0193-0184d.png
 (录末吴必大录有云如春秋时南蒯占得坤六五爻以为大吉示子服惠伯惠伯曰忠信之事则可不然)
 (必败一段说得极好盖南蒯所占虽得吉爻然所为却不黄裳即是大凶)
不耕穫一句伊川作二意说不耕而穫耕而不穫耕而
 不必穫看来只是也不耕也不穫只见成领会他物
 事
 (㬊渊录无妄六二爻辞)
问不耕穫不菑畬未富之义曰此有不可晓然既不耕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7a 页 WYG0193-0185a.png
 穫不菑畬自是未富只是圣人说占得此爻虽是未
 富但利有攸往耳虽是占爻然义理亦包在其中易
 传中说未字多费辞
 (黄㽦录无妄六二爻辞)
 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九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7b 页 WYG0193-0185b.png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8a 页 WYG0193-0185c.png
 穫不菑畬自是未富只是圣人说占得此爻虽是未
 富但利有攸往耳虽是占爻然义理亦包在其中易
 传中说未字多费辞
 (黄㽦录无妄六二爻辞)
 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九
卷十九 易十九 第 28b 页 WYG0193-0185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