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146-03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传纂例卷二
            唐 陆淳 撰
  鲁十二公谱并世绪第九
鲁周公之国也周公武王之弟也始受封身留辅王室
使子伯禽归国都于曲阜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卒
弟炀公熙立炀公卒子幽公宰立幽公为弟㵒所杀㵒
立是为魏公魏公卒子厉公擢立厉公卒弟献公具立
卷二 第 1b 页 WYG0146-0390d.png
献公卒子真公濞立真公卒弟武公敖立武公卒子懿
公戏立懿公为兄子伯御所杀周宣王诛伯御立懿公
之弟称是为孝公(孝公二十五年/犬戎杀幽王)孝公卒子惠公弗涅
(惠公三年/平王东迁)
 隐公惠公之子名息姑立十一年为公子翚及桓公
 所杀母声子不书卒不书葬不逆夫人摄谦不外逆
 也
 桓公惠公子隐公弟名允立十八年为齐所杀母仲
卷二 第 2a 页 WYG0146-0391a.png
 子隐二年书夫人子氏薨不书葬不袝庙夫人文姜
 (三年公子翚所逆书/夫人姜氏至自齐)庄二十一年薨二十二年葬
 庄公桓公子名同立三十二年薨母文姜(已见/上)夫人
 哀姜(二十四年公自逆/夫人姜氏入也)僖元薨于夷(齐所/杀也)二年书葬
 闵公庄公庶子名开庄公薨后子般立(般庄/长子)公子庆
 父使圉人荦杀之立闵公闵公立二年庆父又使卜
 齮杀之母不见未取夫人
 僖公亦庄公庶子名申闵公兄也立三十三年薨母
卷二 第 2b 页 WYG0146-0391b.png
 成风(庄公/妾也)文四年书薨五年书葬(并僭用夫人袝/礼与哀姜并)
 人声姜文十六年书薨文十七年书葬
 文公僖公子名兴立十八年薨母声姜夫人姜氏(四/年)
 (逆妇姜于齐子赤/被杀后归齐也)经云归于齐左氏谓之出姜是也
 宣公文公子名捷立十八年薨母敬嬴公谷谓之顷
 熊宣公八年书薨书葬夫人穆姜(元年公子遂所逆/书遂以夫人妇姜)
 (至自齐有敬嬴/故所以称妇也)襄九年书薨书葬
 成公宣公子名黑肱十八年薨母穆姜(已见/上)夫人
卷二 第 3a 页 WYG0146-0391c.png
 齐姜(十四年侨如所逆书侨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有穆姜故所以称妇也)襄二年书
 薨书葬
 襄公成公子名午立三十一年薨母定姒襄四年书
 薨书葬(与齐姜/并附也)夫人不见
 昭公襄公子名稠立二十五年书逊三十二年薨于
 乾侯(在外/七年)母齐归昭十一年书薨书葬(僭追用夫人/之礼故也)
 夫人吴孟子哀十二年卒不书葬不可以袝也
 定公昭公弟名宋立十五年薨母不见夫人不见
卷二 第 3b 页 WYG0146-0391d.png
 哀公定公子名蒋立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十六年四月
 孔子卒二十四年公逊于邾遂如越母定姒定十五
 年书卒书葬夫人不见哀公自越归卒于有山氏子
 悼公宁立悼公卒子元公嘉立元公卒子穆公显立
 穆公卒子共公奋立共公卒子康公屯立康公卒子
 景公偃立景公卒子平公叔立平公卒子文公贾立
 文公卒子顷公雠立顷公二十四年为楚所灭迁于
 下邑为家人鲁起周公至顷公三十四世
卷二 第 4a 页 WYG0146-0392a.png
  公即位例第十
凡经文下所引五家之传皆略言其意亦不备如传文
后并放此学者宜知之
 隐元年春王正月(左氏不书即位摄/也公谷意亦同此)
 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而言即位与/闻乎弑也公谷云)
 庄元年春王正月
 闵元年春王正月(继子/般也)
 僖元年春王正月
卷二 第 4b 页 WYG0146-0392b.png
 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定元年夏六月戊辰公即位(凡公即位皆于朔日故/不书日定公待昭公丧)
 (至既殡而即位故书日/公谷啖意并同此也)
 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卷二 第 5a 页 WYG0146-0392c.png
啖子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嗣子为君康王之诰
是也(周书曰乙丑成王崩七日既殡康王麻冕黼裳出/在应门之内临百官群臣既听命相揖趋出王释)
(冕反/丧服)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日乃就此南面而改
元春秋此书是也(下不标赵子者并是/啖子义它皆放此)凡先君正终则
嗣子踰年行即位礼谷梁云继正即位也此说是(文成/襄昭)
(哀等五公/是此例也)凡先君遇弑则嗣子废即位之礼(不忍/行也)谷梁
云继弑君不书即位正也此说是也(庄闵僖三公/是公羊同此)凡继
弑君而行即位礼非也谷梁云桓公继弑君而行即位
卷二 第 5b 页 WYG0146-0392d.png
则是与闻乎弑也公羊云宣公继弑君而行即位其意
(意欲为君故党于贼/而行即位二说并是)左氏不达其意曲为其说而云
庄公不言即位文姜出故也闵公不言即位乱故也僖
公不言即位公出故也(左氏云闵公弑后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事见)
(闵二/年)公出复入不书讳故也(此言经中无僖/公出入之文也)其母以得
罪去国犹曰不忍父为他国所弑其情若何不举其大
而举其细非通论也且三月文姜方逊何妨正月即位
乎故知解庄公不言即位妄也国有危难岂妨行礼故
卷二 第 6a 页 WYG0146-0393a.png
知解闵公不言即位妄也若君出讳而不书昭公何以
书乎假如实出亦当非时即位如定公也故知解僖公
不言即位妄也
  告月视朔第十一
 隐元年春王正月(隐自元年之外馀并不书正月谷/梁曰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元)
  (年有正所以正/隐也公羊意同)
 桓三年正月(桓即位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四处有王字馀皆无王字赵云王者)
  (人伦之所系桓无王恶桓之灭人/伦也桓之有王是谬增加书之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146-0393b.png
 文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左氏云不告闰朔非/礼也谷梁云犹可以)
  (已/也)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谷梁云以公/为厌政矣)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赵说/在下)
 昭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此时郓溃公无所容/寄在乾侯既非其地)
  (不得书居故每岁/首皆书所在也)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
  侯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赵子曰天子常以今年冬班明年正朔于诸侯诸侯受
之每月奉月朔甲子以告于庙所谓禀正朔也故曰王
卷二 第 7a 页 WYG0146-0393c.png
正月言王之所以班也因以特牲荐谓之告月亦曰告朔
故论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也文公以闰非正不
行告朔之礼而以其朔日但身至庙拜谒而已故曰犹
朝于庙以此朝空庙谒故经文讥之襄二十九年书公
在楚者记君之所在且明不得告朔此史家之常事诸
公在外多矣悉不书者国之常事不足备书从省之义
此则因公正旦在远故举此一事以示常法也书昭公
在乾侯其义所同凡君在不应都废告朔之礼当是执
卷二 第 7b 页 WYG0146-0393d.png
政大臣摄行矣
  郊庙雩社例第十二
啖子曰凡祭常事多不书失礼及变故则书赵子曰凡
郊庙社稷所以奉天地尊祖考而重生本咸国之大礼
也故过则书之
  郊望
 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公/谷)
  (云四卜非礼四月不时左氏公谷皆云讥犹三/望卜郊不从而免牲足知不郊故不云不郊)
卷二 第 8a 页 WYG0146-0394a.png
 宣三年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
  望(谷梁云书郊牛之变犹/三望义同僖三十一年)
 成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
  乃免牛不郊犹三望(书郊牛之变义同宣三年犹/三望义同僖三十一年谷梁)
  (云免牛/礼也) 十年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谷梁云/五卜强)
  (也/) 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谷梁云九月不/当郊故云用郊)
 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谷梁云三卜礼/也四月不时也)
   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四月四卜/郊同僖三)
卷二 第 8b 页 WYG0146-0394b.png
  (十一/年也)
 定十五年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夏五月辛
  亥郊(五月不时也赵子曰予早年常怪鼷鼠食郊/牛致死上元二年因避兵旅于会稽时有水)
  (旱疫厉之苦至明年而牛灾有小/鼠能噬牛才伤皮肤无有不死者)
 哀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
  巳郊(四月/不时)
  郊时
啖子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夏之孟春祈谷于上
卷二 第 9a 页 WYG0146-0394c.png
帝礼曰于郊故谓之郊(不敢斥言祀天故/但言其祭处而已)鲁以周公之
故特得以孟春(周之/三月)祈谷于上帝亦谓之郊郊皆用辛
日故以二月卜三月上辛不吉则卜中辛又不吉则卜
下辛所谓吉事先近日也榖梁曰自正月至于三月郊
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
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
辛如不从则不郊矣此说非也若以冬至则不当卜若
以夏之孟春则不当起周正而卜(公羊旧注及郑司农/注礼亦同此说皆是)
卷二 第 9b 页 WYG0146-0394d.png
(谬/也)左氏云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是也(启蛰为建寅之月/百蛰惊出耳略举)
(时侯非必取历/惊蛰之节也)
  养牲
礼曰养牲必在涤三月(涤者养牲/之官名也)故自周之十一月下
旬而养牲至二月中旬而牲成故得以二月下旬卜三
月上辛也
  改卜牛
凡养牲必养二牲一以祀上帝一以祀后稷帝牛有变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46-0395a.png
(变所谓伤/食之类)则改卜稷牛以代之而别以他牛为稷牛可
也礼曰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言稷牛但令备即/可不必在涤帝牛)
(必在/涤也)
  不郊
凡卜三旬皆不吉则不郊牛死及牛有灾害则卜稷牛
而代之若卜稷牛不吉及既养稷牛又死亦皆不郊(所/言)
(稷牛义/与上同)
  免牲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46-0395b.png
凡不郊皆卜免牲谷梁曰卜免牲吉则免之(免牲之礼/见僖三十)
(一/年)不吉则但不郊而已又曰卜之不吉则系而待庀牲
(庀具也待明年/具牲时卜用也)然后左右之(左右随/所用也)此说是免牛凡未
成牲曰牛谷梁云牲伤者亦曰牛又曰已牛矣而又免
之何也尝置之上帝矣(置之/涤官)故卜而免之不敢专也此
说是公羊云免牲礼也免牛非礼也此说不如谷梁之
义精(已前并/啖子说)
赵子曰郊者天子所以事上帝也鲁曷为之(诸侯不/合郊祀)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46-0395c.png
公故也成王尊周公之德故锡天子之礼焉不于日之
至避王室也(周郊天用/冬至之日)卜用夏正(建寅/之月)于农耕之始也
(因祭祀遂祈岁/事故于郊前)比旬而卜之远怠慢也(比近也谓二月/下旬卜三月上)
(辛卜吉则有司庀事若远日卜/之得吉则未庀事则似堕之也)必更三旬礼尽于三也
(凡礼以/三为节)且郊之月殚矣(言此月日尽不可/复郊故不复卜也)
  望
啖子曰寻春秋义郊后必望祭若不郊则不当望凡书
犹三望犹皆非礼也(三传/义同)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46-0395d.png
赵子曰三望之名公羊云泰山河海也而左氏谷梁无
其名说左氏者云分野之星及封内山川说谷梁者云
泰山淮海据礼篇云诸侯祭名山大川在其封内者而
不言星辰又淮海非鲁之封内公羊云山川不在其封
内则不祭而云祀河海(河海不在/鲁界也)则三家之义皆可疑

  庙
公羊曰周公称太庙(鲁之始祖/故称太庙)鲁公称世室(伯禽始受/封其庙称)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46-0396a.png
(世室言世/世不毁也)群公称宫(尊始祖不令子孙/同其称故曰宫也)
 隐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赵子曰舍八佾/用六佾犹谓之)
  (僭故/曰献)
 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三传/皆云)
  (非礼/也) 八年正月己卯烝五月丁丑烝(公谷皆云/黩祀也)
   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赵子曰讥/不时又不)
  (改卜/也)
 庄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左谷皆云/非礼也) 二十四年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46-0396b.png
  王三月刻桓宫桷(义同/丹楹)
 闵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三传并云不当吉/赵云不当禘不称)
  (宫不及/于祖也)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谷梁云不/宜致也)
 文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三传皆云失/虞练之时) 八月丁
  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三传皆云/逆祀也) 六年闰月不
  告朔犹朝于庙(左氏云不告朔非礼/谷梁云不当朝庙) 十三年秋
  七月大室屋坏(三传皆云/书不敬也)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46-0396c.png
  不视朔(谷梁云讥/公厌政也)
 宣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
  绎万入去籥(三传皆云卿/卒不当绎)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三日哭(公谷并/云礼也) 六年二
  月辛巳立武宫(三传并/云非礼)
 昭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
  卒事
 定元年九月立炀宫(义同/武宫) 八年冬从祀先公(公谷/皆云)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46-0396d.png
  (复/正)
啖子曰凡宗庙之礼有常四时之祭虽失其月亦非大
故皆不书其失时及失礼之大者乃书左氏云始杀而
尝闭蛰而烝过则书公羊云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
曰烝常事不书(言失礼非/常乃书之)此说皆是
赵子曰四时之祭皆用夏时(言祠礿尝烝皆/用夏之四时也)从物宜也
(若以周之四时用四祭于义理及所/用之物都不相合故用夏时为宜也)周虽以建子为正
至于祭祀则用夏时本月以行四时之祭故桓八年正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46-0397a.png
月烝则夏之仲冬也闵二年五月禘即夏之三月也凡
四时之祭盖用孟月宣八年六月有事于太庙即夏之
孟月也若有故及日不吉即用仲月桓八年正月烝是
也若又有故及日不吉即用季月昭十五年二月有事
于武宫即夏之季月也经文并无讥故但不失时即非
僭礼啖说是也然吉事先近日苟有其故而用季月涉
于怠矣当用仲月为嘉也时物既登且得二至二分之
节故也此事礼制都无定證今考经推理宜耳故也(向/下)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46-0397b.png
(别无标题亦并无/赵子义他皆放此)又曰礼不王不禘(礼篇大传及丧/服小记并云尔)
曷为之周公故也周之王也文王兴之(王业/大兴)武王成之
(伐纣有/天下也)周公康治之(辅幼主/治天下)是以鲁得郊焉所以崇周
公也(令鲁子孙用天子礼/所以尊崇周公故也)曰崇之宜乎(问合礼/之宜否)非宜也
国之所以树者法制也法制所以限尊卑(不得/陵僭)诸侯而
行天子之礼非周公之意也其用乎庄又僭也(成王令/鲁得用)
(禘礼已为僭矣本止施于周公之庙今又僭于庄之/庙行之非礼之甚用其丰备之礼而不能配文王也)
称宫不及于祖也(若言吉禘于庄宫即似于庄庙祭及/文王今既不尔故指言庄公以明之)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46-0397c.png
(也/)凡祭而非者称祭(祭而失礼/则书祭名)以本下者称事(祭非失/礼为下)
(事张本者则不书祭名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之类是也)又曰禘者本帝王之大祭
诸侯不得行之成王以特尊周公令鲁行耳闵二年遂
僭用于庄庙故经书以讥之公羊云其言庄公何未可
以称宫庙也必若不合于宫庙行禘而今行之则当明
书以示讥不应隐避也自缘不配文王故斥言庄公以
明之尔又云讥始不三年也若然则当有初字故知皆
非也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46-0397d.png
   辨鲁无祠礿义(四时祭名礼诸篇及诸经书说/之不同故儒者纷然赵氏辨之)
问曰周礼记四时祭名云春祠夏礿秋尝冬烝公羊亦
同毛诗云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协韵故云尔其/实祠礿尝烝)而春秋
无礿祠二祭何也答曰春秋中一书烝(虽再书之/其实一事)一书
尝两书禘皆为失礼及有变故乃书耳于祠礿二祭无
他故所以不书何足怪哉
   辨禘义(禘义尤迷误/故赵子辨之)
赵子曰礼记大传云礼不王不禘(明诸侯不/得有也)王者禘其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46-0398a.png
祖之所自出(所出谓所/系之帝)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庙(诸/侯)
(有五庙唯太庙百世不迁及者言远祀之所及也不言/禘者不王不禘无所疑也不言祫者四时皆祭故不言)
(祫/也)大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有省谓有功/德见省记者)
(也干者逆上之意也/言逆上及高祖也)予据此事体势相连皆说宗庙之
祀不得谓之祭天(已上注义并赵子义非郑/玄旧释下祭法亦然也)礼记丧服
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又下云礼不王不禘正
与大传同则诸侯不得行禘礼明矣是以祭法云有虞
氏禘黄帝(舜祖颛顼颛顼出于黄帝则/所谓禘其祖之所自出也)而郊喾(帝王郊/天当以)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46-0398b.png
(始祖配天即舜合以颛顼配天也为身继尧绪不可舍/唐之祖故推喾以配天而以颛顼为始祖情祀之至也)
祖颛顼(舜之世系出自颛/顼故以为世始也)而宗尧(凡祖者创业传世之/所出也宗者德高而)
(可尊其庙/并不迁也)夏后氏亦禘黄帝(义同/舜也)而郊鲧(禹尊父且以/有水土之功)
(故以配/天也)祖颛顼(禹世系亦出/于颛顼也)而宗禹(当禹身亦宗舜/子孙乃宗禹也)
人禘喾(殷祖契/出自喾)而郊冥(有水功故/推以配天)祖契(汤出/契后)而宗汤(当/汤)
(身未/有宗)周人禘喾(义与/殷同)而郊稷(有播植之功/且为始祖也)祖文王而宗
武王(当武王身/亦未有宗)
赵子曰予以为禘郊祖宗并叙永世追祀而不废绝者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46-0398c.png
也禘者帝王立始祖之庙犹谓未尽其追远尊先之义
故又推尊始祖所出之帝而追祀之以其祖配之者谓
于始祖庙祭之而便以始祖配祭也此祭不兼群庙之
主为其疏远不敢亵狎故也其年数或每年或数年未
可知也郑玄注祭法云禘谓配祭昊天上帝于圜丘也
盖见祭法所说文在郊上谓为郊之最大者故为此说
耳祭法所论禘郊祖宗者谓六庙之外永世不绝者有
四种尔非关配祭也禘之所及最远故先言之尔何关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46-0398d.png
圆丘哉若实圜丘五经之中何得无一字说处又云祖
之所自出谓感生帝灵威仰也此何妖妄之甚此文出
自纤纬始于汉哀平间伪书也桓谭贾逵蔡邕王肃之
徒疾之如雠而郑玄通之于五经其为诬蠹甚矣或问
曰若然则春秋书鲁之禘何也答曰成王追宠周公故
也故祭统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郊社禘尝是其
义也(郊禘天子之礼社与尝诸侯所自有撰礼/者见春秋书尝社以为郊禘同遂妄言耳)鲁之用
禘盖于周公庙而上及文王文王即周公之所出也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46-0399a.png
故此祭唯得于周公庙为之闵公时遂僭于庄公庙行
(亦犹因周公庙有八佾/季氏遂用之于私庭也)以其不追配故直言庄公而
不言庄宫明用其礼物耳不追配文王也本以夏之孟
月为之至孟献子乃以夏之仲月为之(礼杂记云孟献/子曰正月日至)
(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今备引诸经书之文
證之于左闵二年五月吉禘于庄公(讥其不当吉又/不当禘于庄)
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讥其非时之禘又/讥致于夫人也)
氏云烝尝禘于庙又云禘于武宫僖宫襄宫又晋人云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46-0399b.png
以寡君之未禘祀(时未终/丧也)又云鲁有禘乐宾祭用之礼
运云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鲁郊多失时又/于诸宫用禘礼)
特牲曰春禘而秋尝(郑玄注禘/当为礿)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
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夏之/四月)祭义曰春禘秋尝(郑无/注)祭统
曰春礿夏禘(郑玄夏/时礼也)下文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
郊社禘尝是也(郑无/注)杂记云七月之禘献子为之也(义/已)
(见/上)仲尼燕居云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指
诸掌而已王制云春礿夏禘(郑玄注/殷时礼)又云礿则不禘禘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46-0399c.png
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郑玄云虞夏诸侯/岁朝废一时祭也)诗周颂
序云雍禘太祖也(郑玄云禘大于/时祭而小于祫)又商颂云长发大禘
也尔雅云禘大祭也论语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
观之矣国语曰禘郊之牛角茧栗问者曰左传云蒸尝
禘于庙何也答曰此为见春秋经前后祭祀唯有此三
种以为祭名尽于此但据经文不识经意所以云尔又
见经中禘于庄公以为诸庙合行之故妄云禘于武宫
僖宫襄宫皆妄引禘文而说祭尔问者曰若禘非时祭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46-0399d.png
之名则礼记诸篇所说其故何也曰礼记诸篇或孔门
之后末流弟子所撰或是汉初诸儒私撰之以求购金
(汉初以金购遗书故/儒者私撰礼篇鬻之)皆约春秋为之见春秋禘于庄公
遂以为时祭之名(若非末流弟子及汉初儒/者所著不应差互如此也)见春秋唯
两度书禘一春一夏(闵二年五月吉禘于庄公今之三/月僖八年七月禘于太庙今之五)
(月/也)所以或谓之春祭或谓之夏祭各自著书不相符会
理可见也而郑玄不达其意故注郊特牲云禘当为礿
祭义与郊特牲同郑遂不注其注祭统及王制则云此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46-0400a.png
夏殷时礼也且祭统篇末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
郊社尝禘是也何得云夏殷礼哉遂都不注郑又见吉
禘于庄公遂云禘小于祫(见毛诗/雍篇注)儒者通之云三年丧
毕小禘于襧五年大祫自此便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若
禘不迎群庙之主何得谓之大若迎群庙之主何得于
祢庙迎之又曾子问篇中何得不序(引文/在下)乖谬之甚也
且春秋宣八年公羊云大事祫也毁庙之主皆陈于太
(陈者明素皆藏于太祖/庙今但出而陈之也)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46-0400b.png
(升者明自本/庙而来升也)礼记曾子问篇云祫祭于太庙祝迎四
庙之主(明毁庙之主皆素/在太庙故不迎也)又云非祫祭则七庙五庙无
虚主(义与公/羊同)并无说禘为殷祭处则禘不为殷祭明矣
(殷重大/之义也)问曰若禘非三年丧毕之殷祭则晋人云以寡
君之未禘祀何也答曰此左氏之妄也左氏见经文云
吉禘于庄公以为丧毕当禘而不知此本鲁礼不合施
于他国故左氏亦自云鲁有禘乐宾祭用之即明诸国
无禘了可知矣是左氏自相违背亦可见矣其左氏虚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46-0400c.png
妄之传非一又何疑哉(具在纂例/及辨疑中)或曰禘非殷祭则论
语云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何也答曰此夫
子为大夫时当禘祭而往助祭叹其非礼故云尔也初
酌酒灌地以降神之时其礼易行既灌之后至于馈荐
则事繁而生懈慢故夫子退而嫌之或人因而问其故
夫子不欲指斥君之恶便云不知也言其礼难知也若
能知者则于天下大事莫不皆知可如掌中之物言如
此者是禘礼至难知以隐其前言非斥之意耳注家不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46-0400d.png
达其意遂妄云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为跻僖公恶
之且祫祭之时固当先陈设座位位定之后乃灌以降
神郊特牲云既灌然后迎牲明牲至即杀之以献何得
先灌然后设位乎先儒不达经意相沿致误皆此类也
(或难曰夫子所叹若非为逆祀而别亏礼则春秋何不/书乎答曰春秋所纪祭祀皆失时及非常变故乃云尔)
(至于懈慢亏失史官如何书乎若如此细故尽/书则春秋一年经当数万言不当如此简也)述祭统
者不达此意遂云明乎郊社之义禘尝之礼治国其如
指诸掌乎此不达圣人掩君恶之意遂云尔假令达于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46-0401a.png
祭礼亦仪表中一事尔若别无理化之德何能治天下
乎此并即文为说不能远观大指致此弊耳问者曰王
制所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信如
郑说乎答曰撰此篇者亦缘见春秋中唯有禘烝尝三
祭谓鲁唯行此三祭遂云尔若信如郑注诸侯每岁皆
朝即远国来往须历数时何独废一时而已又须往来
常在道路如何守国理民乎问者曰明堂位云季夏六
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又云夏礿秋尝冬烝此即以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46-0401b.png
禘为大祭而时祭阙一时义甚明著也答曰礼篇之中
夏礿秋尝冬烝庸浅鄙妄此篇为甚故云四代之官鲁
兼用之又云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未尝变也其
鄙若此何足徵乎郑玄不能寻本讨原但随文求义解
此禘礼辄有四种其注祭法及小记则云禘是祭天注
毛诗颂则云禘是宗庙之祭小于祫注郊特牲则云禘
当为礿注祭统王制则云禘是夏殷之时祭名殊可怪
也问者曰禘若非圆丘国语云郊禘之牛角茧栗何也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46-0401c.png
答曰凡禘皆及五帝五帝之功高遂为五方之主则月
令所谓其帝太昊等是也以其功高历代兆于四郊以
祭之比之次于天帝且郊祀稷牛角犹茧栗则太皞黄
帝之牛不得不尔何足疑哉儒者又云禘祫俱大祭祫
则于太祖庙列群庙之主禘则于文武庙各迎昭穆之
(文为穆列武为昭列已毁庙及未/毁之主各以昭穆分集于文武)予谓凡太庙之有
祫祭象生有族食之义列昭穆则齿尊卑之义今乃分
昭穆各于一庙集之有何理哉又五经中何得无似是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46-0401d.png
之说(言不独无明文/亦无疑似之说)若有此礼五庙七庙有虚主其曾
子问篇中何得不该(义已/见上)盖儒者无以分别禘祫之异
强生此义又何怪哉
  门社
 庄二十五年夏六月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左氏云/当伐鼓)
  (于社不/当用牲)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左氏云凡天/灾有币无牲)
   三十年九月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左氏云非/正阳之月)
  (当伐鼓不/当用牲)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46-0402a.png
 文十五年六月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义同庄二/十五年)
左氏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
伐鼓于朝又曰日有食之唯正阳之月朔慝未作(正月/为建)
(巳之月慝/谓阴气)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又曰凡天灾有
币无牲非日月之𤯝不鼓啖子曰据左氏所说正礼也
此书门社皆记非常也
  雩
赵子曰凡祈泽曰雩(泽润泽也谓祈雨也凡祈/雨祭毕星及山林川泽也)称大国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46-0402b.png
遍雩也(谓都邑遍修之/所以称大也)勤民之祀也故志之(勤忧念也/建巳之月)
(雩祭自是/常事不书)
  桓五年秋大雩
 僖十一年秋八月大雩 十三年秋九月大雩
 成三年秋大雩 七年冬大雩
 襄五年秋大雩 八年九月大雩 十六年秋大雩
  十七年九月大雩 二十八年秋八月大雩
 昭三年八月大雩 六年秋九月大雩 八年秋大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46-0402c.png
  雩 十六年九月大雩 二十四年八月大雩 二
  十五年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啖子云承辛不/言大者 上文)
  (可知/也)
 定元年九月大雩 七年秋大雩 九月大雩 十
  二年秋大雩
赵子曰左氏云龙见而雩过则书之又曰书不时也盖
并为踰建巳之月为不时耳若然则但言某月日雩可知
也不时何用书大哉故知此说非也雩者为旱书也以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46-0402d.png
明旱而雩有益也忧民故书之与书不雨义同谷梁云
雩得雨曰雩不得曰旱此说是也旧说大谓礼物有加
也若礼物有加即书大何者是祈雨之雩乎假令实谓
礼物有加故书大则礼物合度但失时者当但书雩何
得总云大哉公羊曰大雩者旱祭也何以不言旱言雩
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此说亦非也雩祭名尔旱乃灾
也以雩言旱非举重之义
  婚姻例第十三(太子生附/)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46-0403a.png
啖子曰凡婚姻合礼者皆不书赵子曰凡男女之礼(谓/诸)
(侯婚姻/之礼也)人伦之本也风教之始也是以先王敬之故纪
其阙耳(阙失则/书之也)
  纳币
 庄二十二年冬如齐纳币(公谷皆云亲纳币非礼啖/子云时居丧又娶雠女也)
 文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公羊云讥丧娶赵子云/又讥使公子纳币也)
 成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赵子云婚礼不/当使公孙也)
啖子曰鲁往他国纳币皆常事不书凡书者皆讥也他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46-0403b.png
国来亦如之公羊云纳币不书(合礼者/皆不书)此说是也左氏
不达此例云襄仲如齐纳币为合礼误亦甚矣(说具/辨疑)
赵子曰婚礼有六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徵(即纳/币也)
五请期六亲迎(即逆/女也)春秋独书其二(纳币及/逆女也)以纳币方
契成(已前三礼/并未结定)逆女为事终举重之义也
  逆王后
 桓八年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赵子曰言遂逆者/讥不躬白于王)
 襄十五年春刘夏逆王后于齐(左氏曰卿不/行非礼也)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46-0403c.png
啖子曰古儒者或言天子当亲迎或言不当亲迎二说
不同未敢定也然春秋所载皆讥也(合礼则常/事不书也)
赵子曰先儒争此义郑康成据毛诗义以文王亲迎为
證据文王乃非天子不可为證考之大体固无自逆之
道王者之尊海内莫敌故嫁女即使诸侯主之适诸侯
诸侯莫敢有其室若屈万乘之尊而行亲迎之礼即何
莫敌之有乎问曰夫子对哀公云为天地社稷宗庙之
主非谓天子乎答曰鲁有郊天祀地之礼故云尔何得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46-0403d.png
言天子之礼乎
  内逆女
 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文姜也谷梁云当亲迎/使大夫非也啖子曰使)
  (公子/尤非)
 庄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哀姜也谷梁/云讥逆雠女)
 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出姜也谷梁云讥礼成于/齐故曰妇不书公不斥言)
 宣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齐姜也义与/公子翚同)
啖子曰诸侯亲迎皆常事不书谷梁云亲迎常事不志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46-0404a.png
是也(公羊/意同)公子翚公子遂叔孙侨如为君逆夫人皆以
非礼书翚遂公子而行婚礼尤不可也左氏以卿逆为
合礼殊误矣
  外逆女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公谷并云/讥不亲迎)
 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公羊曰大夫越境逆/女非礼也谷梁意同)
 僖二十五年夏宋荡伯姬来逆妇(谷梁云姑不当自/逆称妇有姑之辞)
  (也/)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46-0404b.png
 宣五年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义同莒庆赵子云/时君之女也以别)
  (非姑姊妹故加子/字也皆放此也)
啖子曰凡外逆女皆以非礼书公羊云外逆女不书(合/礼)
(者不/书)是也
  王后归
 桓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氏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赵子曰敬王室也(言/所)
(以/书)记其是以著其非(天下之母当取之于诸侯其归也/当赴告天下春秋时王室无纲少)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46-0404c.png
(能如此故记此则/不书者皆受讥也)谷梁曰为之中者归之也(言鲁为媒/居中问导)
(成之所/以书也)按王后者天下之母不同于诸侯自合书之不
关鲁为之媒乃书也
  王女归
 庄元年冬王姬归于齐(赵子曰时齐鲁雠/讥其为婚主也) 十一年
  冬王姬归于齐(义同/元年)
赵子曰凡外女归皆以非常乃书(合礼则/不书也)谷梁云为之
中者即归之(中谓内/与其礼)若然则他公何不见有婚主之事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46-0404d.png
而庄公独两处书乎则知书归者皆非常也讥与雠为
婚主也
  内女归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讥/义)
  (见/上) 七年三月叔姬归于纪
 庄十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啖子曰非姬而/归故加纪字义)
 (见本/传) 二十五年夏伯姬归于把
 僖十五年秋季姬归于鄫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46-0405a.png
 成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
啖子曰公羊谷梁并云妇人谓嫁曰归是也凡内女归
嫁为夫人则书(以尊卑敌公为/之服故书其归)但言归而不云逆者知
自来逆常事不书
  夫人至
 桓三年秋夫人姜氏至自齐(文姜也谷梁曰不言翚/之以来公亲受之于齐)
  (侯/也)
 庄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哀姜也谷梁云/以雠之子荐宗)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46-0405b.png
  (庙故曰/入也)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声姜也赵子曰/讥禘以讥致也)
 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穆姜也赵子曰/书以言不当以)
  (也夫人者将以承/宗庙也可不敬乎)
 成十四年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齐姜也/义同宣)
  (元年赵子曰书氏谬/增也言传写谬误也)
啖子曰凡夫人初至皆书告于庙也赵子曰文四年
逆归姜(出姜/也)不书至贬成礼于齐也昭公娶吴孟子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46-0405c.png
不书至耻娶同姓不告庙也襄公定公哀公并不迎
夫人文九年夫人姜氏至不入此例者以非初逆之

  夫人如及会飨
 庄二年冬十一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文姜也左/谷皆云非)
  (礼赵子曰姜氏齐侯之恶著矣/亦所以病公言不能正家也) 四年春二月夫
  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谷梁云飨甚矣/言其恶甚于会) 五年夏
  夫人姜氏如齐师(赵子曰不当/如也见其奸) 七年春夫人姜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46-0405d.png
  氏会齐侯于防(义同/二年) 冬夫人姜氏如齐(义同/五年)
  二十年春王正月夫人姜氏如莒
 僖十七年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赵氏云/参议也)
 文九年春夫人姜氏如齐(赵子曰无父母而归/宁故曰如讥之也)
啖子曰凡夫人行皆书比于公也赵子曰诸侯之女既
嫁父母存则归宁不然则否今则不尔故书曰如(如者/朝聘)
(之名非妇人之事若合礼/者之归宁则当云宁于某)左氏例云夫人归宁曰如某
此说非也据经文所书者皆以非礼故也若以文姜如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46-0406a.png
齐为合礼则天下无非礼事矣又书如莒岂是归宁乎
谷梁每经下皆云妇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礼也若然
则父母存岂得绝其归宁乎又未嫁之女孀居之妇岂
得踰竟乎故不足取
  夫人归本国
 文十八年冬夫人姜氏归于齐(子赤之母文公夫人/左氏云襄仲杀子赤)
  (夫人归/于齐)
赵子曰言归不反之辞也左氏云夫人出曰归于某据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46-0406b.png
文公夫人归于齐乃是襄仲杀子赤后自归耳不可以
此为例若夫人实有罪见出必当云出归于某以示贬
不应但云归尔
  内女来
 庄二十有七年冬把伯姬来(赵子云讥无/父母而来也)
 僖五年春把伯姬来朝其子(公羊云/参讥之) 二十有五年
  夏宋荡伯姬来逆妇(谷梁云姑不/当自逆妇也) 二十有八年
  秋把伯姬来(义同庄二十/七年伯姬来) 三十有一年冬把伯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46-0406c.png
  姬来归(义同宋/伯姬也)
 宣五年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啖子云大夫非公事/与妻出竟非礼也时)
  (叔姬初嫁未合归宁假令合归/宁如此书之以明高子之非也)
赵子曰凡内女称来不宜来也讥无父母而归也左氏
曰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言礼当来也窃谓合礼者悉
常事不书岂有二百四十二年内女唯两度归宁乎盖
知非礼而来故书云尔若须归宁耳公羊云内女直来
曰来此盖见无他事故云尔殊不知经意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46-0406d.png
  内女出
 文十有五年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啖子云不/言齐叔姬)
  (不售于齐也赵子云书来归于姬/上者非嫁后之出故异其文焉)
 宣十有六年秋郯伯姬来归
 成五年正月把叔姬来归
啖子曰内女见出皆书曰来归大其事也(三传/意同)郯伯姬
把叔姬不书嫁而书出或嫁时夫未为君也赵子曰为
妇而出著其非也(言妇道不修故被出若出非其/罪经必异文但无非罪者尔)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46-0407a.png
  杂婚姻事
 桓三年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左氏云诸侯不当/自送女公谷同)
 庄元年夏单伯送王姬(赵子云/不书送) 二十有四年八月
  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谷梁云/娶雠人)
  (女故云入左氏云妇人用/币非礼也公羊意亦同此)
 成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赵子云不当/使卿致也)
啖子曰凡杂婚姻事亦以非常乃书
  媵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46-0407b.png
 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
  公盟
 成八年冬卫人来媵 九年夏晋人来媵 十年夏
  齐人来媵
啖子曰凡媵常事不书公子结为遂事起本也三国来
媵非礼也故书(礼当二/国媵)公羊云媵不书谷梁云媵浅事
也不志此说皆是左氏云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
则否若然则莒姓己郯姓己邾姓曹此三国同姓至少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46-0407c.png
如嫁女孰为媵乎恐此礼难行今不取赵子曰左氏云
异姓则不合媵则成十年直云齐人来媵足知非礼何
假先书卫乎所以先书二国者明九女已足而又来媵
所以为失礼非谓讥异姓来媵其义亦甚明
  太子生
 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
啖子曰君嫡子生以太子生之礼接之则史书之庄公
是嫡夫人之子又以太子生之礼接之故书(馀公虽有/是嫡夫人)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46-0407d.png
(之子不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故不书也)赵子曰太子生多矣曷为书子同
礼备故也礼备于嫡是重宗庙(太子将承先/君之宗庙)记其是以
著其非也(但书备礼者则/不备礼者自见)言太子生备其礼常事也不
当书为馀公皆不备礼不可书之但举有礼者足以示

 
 
 春秋集传纂例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