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142-07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礼纂卷五
           大学士李光地撰
  杂仪
天子之礼至尊无上其居处则内有六寝六宫外有三
 朝五门其嫔御侍卫饮食衣服货贿之官皆领于冢
 宰其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之官皆领于宗
 伯有师以道之教训有傅以傅其德义有保以保其
卷五 第 1b 页 WYG0142-0718b.png
 身体有师氏以美诏之(美下本/有训字)有保氏以谏其恶前
 有凝后有丞左有辅右有弼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
 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
 有不臧在舆有旅贲之规(旅贲勇士掌执/戈楯夹车而趋)位宁有官
 师之典(门屏之间/谓之宁)倚几有训诵之谏(工师所诵之谏/书之于几也)
 居寝有𥊍御之箴(𥊍近/也)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工
 师之诵史为书(大史君/举则书)瞽为诗工又诵箴谏大夫规
 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旅陈也陈货物/以示时所贵尚)百工献
卷五 第 2a 页 WYG0142-0719a.png
 艺(献其技艺/以喻政事)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其书春/秋尚书)
 (有存/者)御瞽几声之上下(几犹察也/察其存乐)不幸而至于有过
 则又有争臣七人面列廷争以正救之盖所以养之
 之备至于如此是以恭已南面中心无为以守至正
 而貌之恭足以作肃言之从足以作乂视之明足以
 作哲听之聪足以作谋思之睿足以作圣然后能以
 八柄驭群臣八统驭万民而赏无不庆刑无不威远
 无不至迩无不服傅说所谓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
卷五 第 2b 页 WYG0142-0719b.png
 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武王
 所谓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所谓天降下民
 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箕子所谓
 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
 于汝极锡汝保极董子所谓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
 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者正
 谓此也何谓六寝六宫曰王大寝一小寝五大寝听
 政向明而治故在前小寝释服燕息也故在后其小
卷五 第 3a 页 WYG0142-0719c.png
 寝一寝在中四寝在于四角春居东北夏居东南秋
 居西南冬居西北土王之月居中后之六宫正宫在
 前五宫在后其制如王之五寝何谓三朝五门曰王
 宫之外门一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
 五曰路门(又曰虎门又曰毕门此郑司农说也/康成以雉门在库门内而设两观)其朝
 在雉门之外者曰外朝在路门之外者曰治朝路寝
 之廷曰内朝(皋门之内外朝也朝士掌其法小司农/掌其政列三槐与九棘设嘉石与肺石)
 (而朝诸侯听诏询大事在焉应门之内治朝也司士/正其位宰夫掌其法大仆正王之位而王日视朝在)
卷五 第 3b 页 WYG0142-0719d.png
 (焉路门之内燕朝也太仆正其位掌摈相族人朝焉/玉藻曰朝服以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然则王日视朝)
 (于治朝而退听政于燕朝矣雉门之外悬象治所以/待民应门之外设宗庙社稷所以严神位路门之外)
 (则九室九卿朝焉路寝/之内亦九室九嫔居焉)外朝之法朝士掌之左九棘
 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
 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小宗伯职曰建/国之神位右社)
 (稷左宗庙然则外朝在库门之外皋门之内与今司/徒府有天子以下大会殿亦古之外朝哉周天子诸)
 (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之内者或谓之燕朝)何谓货贿曰有太
卷五 第 4a 页 WYG0142-0720a.png
 府以受其货贿之入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
 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稍之赋以待
 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
 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馀之赋以待
 赐予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
 凡式贡之馀财以供玩好之用而金玉玩好玉府掌
 之良兵良器内府掌之王后世子衣服之用则外府
 掌之(文集之礼/天子)
卷五 第 4b 页 WYG0142-0720b.png
天子视学以齿尝为臣者弗臣或疑此句未纯恐其终
 使人不臣如蔡卞之扶植王安石也曰天子自有尊
 师重道之意亦岂可遏只为蔡卞是小人王安石未
 为大贤蔡卞只是扶他以證其邪说故吃人议论如
 了翁论他也是若真有伊周之德虽是故臣稍加尊
 敬亦何害天子入学父事三老兄事五更便是以齿
 不臣之也如或人之论则废此礼可也(语类/失名)
问虞礼子为尸父拜之曰古人大抵如此如子冠母先
卷五 第 5a 页 WYG0142-0720c.png
 拜之子却答拜而今这处都行不得看来古人上下
 之际虽是严而情意甚相通如禹拜昌言王拜手稽
 首之类到汉以来皇帝见丞相在坐为起在舆为下
 赞者曰皇帝为丞相起尚有这意思到六朝以来君
 臣逐日相与说话如宋文帝明日欲杀某人晚间更
 与他说话不能得他去其间有入朝去从人即分散
 去到晚他方出到唐尚有坐说话底意思而今宰相
 终年立地不曾得一日坐人主或终日不曾得见面
卷五 第 5b 页 WYG0142-0720d.png
 寿皇求治之初中间学士固是直宿又分讲官亦直
 宿又令从官亦得入赐坐从容讲论而今未论朝廷
 如古人州郡之间亦自如此如罗池碑云柳子厚与
 牙将欧阳翼共饮法帖中有颜真卿与蔡明远帖都
 书名牙将即是客将蔡明远亦是衙前他却与之情
 意如此而今州郡与小官也不如此了(语类孙录/林夔)
古人屋无廊庑三公露立于槐下九卿露立于棘下当
 其朝会有雨则止曾子问诸侯见天子入门而雨沾
卷五 第 6a 页 WYG0142-0721a.png
 服失容则废(语类录/陈淳)
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看来此三句文义一样
 古注误作两段解言尊长之前有敬事方敢袒裼敬
 事如习射之类射而袒裼乃为敬若非敬事而以劳
 倦袒裼则是不敬惟涉水而后撅若不涉而撅则为
 不敬如云劳毋袒暑毋褰裳若非敬事虽劳亦不敢
 袒惟涉水乃可褰裳若非涉水虽盛暑亦不敢褰裳
 也(语类录/沈僩)
卷五 第 6b 页 WYG0142-0721b.png
礼妻之父曰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古礼甥字用处极
 多如婿谓之甥姑之子亦曰甥或问侄字本非兄弟
 之子所当称曰然伊川尝言之胡文定家子弟称犹
 子礼兄弟之子犹子也亦不成称呼尝见文定家将
 伊川语录凡家书说侄处皆作犹子私尝怪之后见
 他本只作侄字乃知犹子字文定所改以伊川尝非
 之故也殊不知伊川虽非之然未有一字替得亦且
 只得从俗若改为犹子岂不骇俗据礼兄弟之子当
卷五 第 7a 页 WYG0142-0721c.png
 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
 而上称族子(语类录/沈僩)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所谓以伯仲者盖
 古者初冠而字便有伯某父仲某父三字了及到得
 五十即除了下面两字犹今人不敢斥尊者呼为几
 丈之类今日偶看仪礼疏中却云既冠之时即是权
 以此三字加之实未尝称也到五十方才称此三字
 某初疑其不然却去取礼记看见其疏中正是如前
卷五 第 7b 页 WYG0142-0721d.png
 说盖当时疏是两人做(孔颖达/贾公彦)故不相照管(语类孙/林夔)
 (录/)
问左右必竟孰为尊曰汉初右丞相居左丞相之上史
 中有言曰朝廷无出其右者则是右为尊也到后来
 又却以左为尊而老子有曰上将军处右而偏将军
 处左丧事尚右兵凶器也故以丧礼处之如此则吉
 事尚左矣汉初岂习于战国与暴秦之所为乎(语类/辅广)
 (录/)
卷五 第 8a 页 WYG0142-0722a.png
拜亲时须合坐受叔伯母亦合坐受兄只立受嫂叔同
 一家不可不拜亦须对拜夫妇对拜(语类录/包扬)
古人之坐者两膝著地因反其蹠而坐于其上正如今
 之胡跪者其为肃拜则又拱两手而下之至地也其
 为顿首则又以头顿于手上也其为稽首则又却其
 手而以头著地亦如今之礼拜者皆因跪而益致其
 恭也故仪礼曰坐取爵曰坐奠爵礼记曰坐而迁之
 曰一坐再至曰武坐致右轩左老子曰坐进此道之
卷五 第 8b 页 WYG0142-0722b.png
 类凡言坐者皆谓跪也若汉文帝与贾生语不觉膝
 之前于席管宁坐不箕股榻当膝处皆穿皆其明验
 (老子云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盖坐即/跪也进犹献也言以重宝厚礼与人不如跪而告之)
 (以此道也今说者乃/以为坐禅之意误矣)然记又云授立不跪授坐不跪
 庄子亦云跪坐而进之则跪与坐又似有小异处疑
 跪有危义故两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
 膝著地以尻著地而稍安者为坐也又诗云不遑启
 居而其传以启为跪尔雅以妥为安而疏以为安定
卷五 第 9a 页 WYG0142-0722c.png
 之坐夫以启对居而训启而跪则居之为坐可见以
 妥为安定之坐则跪之为危坐亦可知盖两事相似
 但一危一安为小不同耳至于拜之为礼亦无所考
 但杜子春说太祝九拜处解奇拜云拜时先屈一膝
 今之雅拜也夫特以先屈一膝为雅拜则他拜皆当
 齐屈两膝如今之礼拜明矣凡此三事书传皆无明
 文亦不知其自何时而变而今人有不察也顷年属
 钱子言作白鹿礼殿欲据开元礼不为塑像而临祭
卷五 第 9b 页 WYG0142-0722d.png
 设位子言不以为然而必以塑像为问予即略为考
 礼如前之云又记少时闻之先人云尝至郑州谒列
 子祠见其塑像席地而坐则亦并以告之以为必不
 得已而为塑像则当仿此以免于苏子俯伏匍匐之
 讥子言又不谓然会予亦辞江东之节遂不能强然
 至今以为恨也(东坡文集私试策问云古者坐于席/故笾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
 (均今土木之像既已巍然于上而列器皿于地使鬼/神不享则不可知若其享之则是俯伏匍匐而就地)
 其后乃闻成都府学有汉时礼殿诸像皆席地而跪
卷五 第 10a 页 WYG0142-0723a.png
 坐文翁犹是当时琢石所为尤足据信不知苏公蜀
 人何以不见而云尔也及杨子方直入蜀帅幕府因
 使访焉则果如所闻者且为写放文翁石像为小土
 偶以来而塑手不精或者犹意其或为加趺也去年
 又以属蜀漕杨王休子美今乃并得先圣先师二像
 木刻精好视其坐后两蹠隐然见于帷裳之下然后
 审其所以坐者果为跪而亡疑也惜乎白鹿塑像之
 时不得此證以晓子言使东南学者未得复见古人
卷五 第 10b 页 WYG0142-0723b.png
 之像以革千载之缪为之喟然太息姑记本末写寄
 洞学诸生使书而揭之庙门之左以俟来者考焉(文/集)
 (跪坐拜/说)
疏云此九拜之中四种是正拜五者逐事主名还依四
 种正拜而为之也又云稽首顿首空首此三者正拜
 也肃拜妇人之正拜也其馀五者附此四种振动吉
 拜凶拜褒拜附稽首奇拜附空首又云空首一拜其
 馀皆再拜肃拜或再三故郤至三肃使者○一曰稽
卷五 第 11a 页 WYG0142-0723c.png
 首注曰拜头至地也疏曰先以两手拱至地及头至
 手又引头至地多时也稽首稽留之字也稽首拜中
 最重臣拜君之拜哀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
 伯相齐侯稽首公则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
 无所稽首襄三年公如晋孟献子相公稽首知武子
 曰天子在君辱稽首寡君惧矣郊特牲曰大夫之臣
 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是诸侯于天子大夫于
 诸侯皆当稽首○二曰顿首注曰拜头叩地也疏曰
卷五 第 11b 页 WYG0142-0723d.png
 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而又引头即举也头叩
 地谓若以首叩物然此平敌自相拜家臣于大夫及
 凡自敌者皆当从顿首之拜也记疏曰头叩地不停
 留地也又曰诸侯相拜则然○三曰空首注曰拜头
 至手所谓拜手也疏曰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
 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君答臣下拜也其有敬
 事亦稽首洛诰曰拜手稽首是也又曰稽首顿首空
 首此三者相因而为之空首而引头顿地即举故名
卷五 第 12a 页 WYG0142-0724a.png
 顿首顿首而引头至地稽留多时故名稽首此三者
 之正拜也○四曰振动注曰战栗变动之拜书曰王
 动色变记疏曰谓有敬惧故为振动疏曰案中候膺
 云季秋七月甲子赤雀衔丹入酆王再拜稽首受案
 今文太誓得火乌之瑞使以周公书报于王王动色
 变虽不见拜文与文王受赤雀之命为稽首拜也○
 五曰吉拜六曰凶拜注曰吉拜拜而后稽颡谓齐衰
 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与顿首
卷五 第 12b 页 WYG0142-0724b.png
 相近故谓之吉拜云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
 疏曰拜而后稽颡谓先作顿首后作稽颡稽颡还是
 顿首但触地无容则谓之稽颡记曰拜而后稽颡颓
 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疏曰拜是为亲
 痛深貌恻隐之至也记又曰晋献公薨秦穆公使人
 吊公子重耳劝其反国重耳稽颡而不拜哭而起穆
 公曰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
 爱父也疏曰若为后则当拜谢其恩今不受其劝故
卷五 第 13a 页 WYG0142-0724c.png
 不拜谢所以稽颡者自为父丧哀号也凡丧礼先稽
 颡而后拜乃成直稽颡而不拜故云不成拜也今既
 闻父死劝其反国之义哀恸而起若欲攀辕然故云
 则爱父也○七曰奇拜八曰褒拜注曰杜子春云奇
 读为奇偶之奇郑大夫云奇拜谓一拜答臣下拜褒
 拜再拜神与尸杜子春书又曰奇拜先屈一膝今雅
 拜是疏云后郑不从此说○九曰肃拜注曰肃拜但
 俯下手今时揖是也介者不拜故曰为事故敢肃使
卷五 第 13b 页 WYG0142-0724d.png
 者疏曰肃拜者拜中最轻唯军中有此肃拜妇人亦
 以肃拜为正又曰仪礼宾揖入门推手曰揖引手曰
 揖记疏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文集辨/九拜)
汉文帝十三年六月除田租荀氏论曰古者什一而税
 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
 然豪彊富人占田逾侈(此处疑/有阙字)输其赋太半官收百
 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彊之
 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彊也今不正
卷五 第 14a 页 WYG0142-0725a.png
 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富彊夫土地者天下之
 大本也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
 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
 卖由已是自专其地也孝武时董仲舒尝言宜限民
 名田至哀帝时乃限民占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
 制卒不得施然三十顷有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宜
 于民众之时地广民稀勿为可也然欲废之于寡立
 之于众土地既富列在豪彊卒而规之并起怨心则
卷五 第 14b 页 WYG0142-0725b.png
 生纷乱制度难行由是观之若高帝初定天下及光
 武中兴之后民人稀少立之易矣就未悉备井田之
 法宜以口数占田为立科限民得耕种不得买卖以
 赡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虽古今
 异制损益随时然纲纪大略其致一也本志曰古者
 建步立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
 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一夫一妇
 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
卷五 第 15a 页 WYG0142-0725c.png
 以为庐舍出入相交伫(班志/作守)望相接疾病相救民受
 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更
 耕之换易其处(何休曰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
 (垦下田三岁一垦肥饶不得独乐/硗埆不得独苦三年一换土易居)其家众男为馀夫
 亦以口受田如此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
 一人有赋有税赋谓计口发财(六字系班/志颜注)税谓公田
 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供车马兵甲士徒之役
 充实府库赐予之费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
卷五 第 15b 页 WYG0142-0725d.png
 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充实以下/并班志文)民年二十受田
 六十归田种榖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弗得有树以
 妨五谷力耕数耘收穫如寇盗之至环庐种桑菜茹
 有畦瓜瓠果蓏植于疆畔鸡豚狗豕无失其时女脩
 蚕织五十则可以衣帛七十则可以食肉五家为比
 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乡万二千五百户比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
 至乡为大夫矣于是闾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
卷五 第 16a 页 WYG0142-0726a.png
 以行礼而视化焉春令民毕出于野其诗云同我妇
 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冬则毕入于邑其诗云嗟我
 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春则出民闾胥平旦坐于
 左塾比长坐于右塾毕出而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
 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何休曰晏出后时者不/得出暮不持樵者不得)
 (入/)冬则民既入妇人同巷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
 日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烛火同工拙而合习俗也
 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以言其情是月
卷五 第 16b 页 WYG0142-0726b.png
 馀子亦在序室(未征役/为馀子)八岁入小学学六甲四方五
 行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始知以下/班志文)十五入
 大学学先王礼乐而知朝廷(二字/班志)君臣之礼其有秀
 异者移于乡学乡学之秀移于国学学于小学诸侯
 岁贡小学之秀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其有秀者命曰
 造士行同而能偶别之以射(于乡学以下以何/休说增损脩定)然后
 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将散行人振木铎以徇于路
 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何休曰男/年六十女)
卷五 第 17a 页 WYG0142-0726c.png
 (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三年耕则馀
 一年之畜故三年有成成此功也故王者三载考绩
 九年耕馀三年之食进业曰登故三考黜陟再登曰
 平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馀九年食然后
 至德流洽礼乐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繇
 此道也(九年以下并/以班志脩定)书曰天秩有礼天讨有罪故圣
 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因天讨而制五刑建司马之官
 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
卷五 第 17b 页 WYG0142-0726d.png
 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众众(班志并/作终字)十为
 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地四井
 为邑四邑为邱邱十六井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邱
 为甸六十四井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
 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司马之法一
 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坑堑城池邑居园囿街路
 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
 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
卷五 第 18a 页 WYG0142-0727a.png
 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
 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谓之千乘之国天
 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
 四万匹兵车万乘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蒐
 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于农隙以讲
 事焉五国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
 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牧连帅比年简车
 卒正三年简徒群牧五年大简舆徒此先王为国立
卷五 第 18b 页 WYG0142-0727b.png
 武足兵之大略也(文集类说/井田)
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
 州为乡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
 鄙为县五县为遂制田里之法也五人为伍五伍为
 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此乡遂
 出兵之法也故曰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既一家出
 一人则兵数宜甚多然只是拥卫王室如今禁卫相
 似不令征行也都鄙之法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
卷五 第 19a 页 WYG0142-0727c.png
 邑为邱四邱为甸然后出长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
 七十二人以五百一十二家而共只出七十五人则
 可谓甚少然有征行则发此都鄙之兵悉调者不用
 而用者不悉调此二法所以不同而贡助之法亦异
 大率乡遂以十为数是长连排去井田以九为数是
 一个方底物事自是不同而永嘉必欲合之如何合
 得(语类祖录/李闳)
问都鄙四邱为甸甸六十四井出车一乘甲士三人步
卷五 第 19b 页 WYG0142-0727d.png
 卒七十二人不审乡遂车赋则如何曰乡遂亦有车
 但不可见其制六乡一家出一人排门是兵都鄙七
 家而出一兵在内者役重而赋轻在外者役轻而赋
 重六军只是六乡之军六遂不与六遂亦有军但不
 可见其数侯国三军亦只是三郊之众三遂不与大
 国三郊次国二郊小国一郊蔡季通说车一乘不止
 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是轻车用马驰者更有
 二十五人将重车在后用牛载糗粮戈甲衣装见七
卷五 第 20a 页 WYG0142-0728a.png
 书如鲁颂公徒三万亦具其说矣(语类录/陈淳)
自三代后车服冠冕之制前汉皆不说只后汉志内略
 载又多不可晓(语类/失名)
问不学杂服不能安礼郑注谓服是皮弁冕服横渠谓
 服事也如洒扫应对沃盥之类曰恐只如郑说古人
 服各有等降若理会得杂服则于礼亦思过半矣如
 冕服是天子祭服皮弁是天子朝服诸侯助祭于天
 子则服冕服自祭于其庙则服弁冕大夫助祭于诸
卷五 第 20b 页 WYG0142-0728b.png
 侯则服玄冕自祭于其庙则服皮弁又如天子常朝
 则服皮弁朔旦则服玄冕(无旒之/冕也)诸侯常朝则用玄
 端朔旦则服皮弁大夫私朝亦用玄端夕深衣士则
 玄端以祭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前玄后/黄也)
 人深衣(语类录/沈僩)
裁用细白布度用指尺中指中节为寸衣二幅不裁其
 长过胁下属于裳用布二幅中屈而下垂之如今之
 直领衫但不裁破掖下每幅之下属裳三幅○裳交
卷五 第 21a 页 WYG0142-0728c.png
 解十二幅上属于衣其长及踝用布六幅每幅裁为
 二幅一头广一头狭狭头当广头之半以狭头向上
 而联其缝以属于衣每三幅属衣一幅○圆袂用布
 二幅各中屈之如衣之长属于衣之左右而缝合其
 下以为袂其本之广如衣之长而渐圆杀之以至袂
 口则其径一尺二寸○方领两襟相掩衽在掖下则
 两领之会自方○曲裾用布一幅如裳之长交解裁
 之叠两广头并令向上布边不动但稍裁其内旁太
卷五 第 21b 页 WYG0142-0728d.png
 半之下令渐如鱼腹末如鸟喙内向而缉之相沓缀
 于裳上之右旁以掩裳际右幅在下左幅在上布边
 在外裁处在内○衣裳皆缘缘用黑缯具父母以青
 大父母以缋领表里各二寸裳下及边表里各一寸
 半皆就布缘袂口表里亦一寸半布外接出○大带
 带用白缯广四寸夹缝之其长围要而结于前再缭
 之为两耳及垂其馀为绅下与裳齐以缯缘其绅之
 两旁及下表里各半寸如缘之色复以五䌽绦广二
卷五 第 22a 页 WYG0142-0729a.png
 分约其相结处长与绅齐○缁冠糊纸为之武高寸
 许前后三寸左右四寸上为五梁辟积左缝广四寸
 长八寸跨顶前后著于武外反屈其两端各半寸内
 向黑漆之武之两旁半寸之上窍以受笄笄用齿骨
 凡白物○幅巾用黑缯六尺许刺一边作巾额当中
 作□两旁三寸许各缀一带广一寸许长二尺许循
 □中上反屈之当幅之中斜缝向后去其一角而复
 反之使巾顶正圆乃以额□当头前向后围裹而系
卷五 第 22b 页 WYG0142-0729b.png
 其带于缁后馀者垂之○黑履白絇繶纯綦(文集制/深衣)
 (度/)
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裘似今之袄子裼衣似
 今背子袭衣似今凉衫公服袭裘者冒之不使外见
 裼裘者袒其半而以襌衣衬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
 裘黄衣狐裘缁衣素衣黄衣即裼衣欲其相称也(语/类)
 (沈僩/录)
古者有祭服有朝服祭服所谓鷩冕之类朝服所谓皮
卷五 第 23a 页 WYG0142-0729c.png
 弁玄端之类天子诸侯各有等差自汉以来祭亦用
 冕服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隋炀帝时始令百
 官戎服唐人谓之便服又谓之从省服乃今之公服
 也祖宗以来亦有冕服车骑黄绿作旗之类而不常
 用惟大典礼则用之然将用之时必先出许多物色
 于庭所持之人又须有赏赐于是将用之前有司必
 先入文字取指挥例降旨权免(语类孙录/林夔)
上领服非古服看古贤如孔门弟子衣服如今道服却
卷五 第 23b 页 WYG0142-0729d.png
 有此意古画亦未有上领者惟是唐时人便服此盖
 自唐初已杂蛮夷之服矣(语类孙录/叶贺)
因言服制之变前辈无著背子者虽妇人亦无之士大
 夫常居常服纱帽皂衫革带无此则不敢出背子起
 殊未久或问妇人不著背子则何服曰大衣问大衣
 非命妇亦可服否曰可僩因举胡德辉杂志云背子
 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背子后来习
 俗相承遂为男女辨贵贱之服曰然然尝见前辈杂
卷五 第 24a 页 WYG0142-0730a.png
 说中载上御便殿著纱帽背子则国初已有背子矣
 皆不可晓又曰后世礼服固未能猝复先王之旧且
 得华夷稍有辨别犹得今世之服大抵皆夷服如上
 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
 自晋时始后来遂相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
 大抵皆夷服问今公服起于何时曰隋炀帝游幸令
 群臣皆以戎服从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
 品以下服绿只从此起遂为不易之制又问公服何
卷五 第 24b 页 WYG0142-0730b.png
 故如许阔曰亦是积渐而然初不知所起尝见唐人
 画十八学士裹幞头公服极窄画裴晋公诸人则稍
 阔及画晚唐王铎辈则又阔相承至今又益阔也尝
 见前辈说绍兴初某人欲制公服呼针匠计料匠云
 少三尺许某人遂寄往都下制造及得之以示针匠
 匠曰此不中格式某不敢为也某人问其故曰但看
 袖必短据格式袖合与下襜齐至地不然则不可以
 入閤门彼时犹守得这意思今亦不复存矣唐人有
卷五 第 25a 页 WYG0142-0730c.png
 官者公服幞头不离身以此为常服又别有朝服如
 进贤冠中单服之类其下又有省服服为常服今之
 公服即唐之省服服也又问幞头所起曰亦不知所
 起但诸家小说中时班驳见一二如王彦辅尘史犹
 略言之某少时尚见唐时小说极多今皆不复存矣
 唐人幞头初止以纱为之后以其软遂斫木作一山
 子在前衬起名曰军容头其说以为起于鱼朝恩一
 时人争效士大夫欲为幞头则曰为我斫一军容头
卷五 第 25b 页 WYG0142-0730d.png
 来及朝恩被诛人以为语谶其先幞头四角有脚两
 脚系向前两脚系向后后来遂横两脚以铁线张之
 然惟人主得裹此世所画唐明皇已裹两脚者但比
 今甚短后来藩镇遂亦僭用想得士大夫因此亦皆
 用之但不知几时展得如此长尝见禅家语录载唐
 庄宗问一僧云朕收中原得一宝未有人酬贾僧曰
 略借陛下宝看庄宗以手展幞头两脚示之如此则
 五代时犹是惟人君得裹两脚者然皆莫可考也桐
卷五 第 26a 页 WYG0142-0731a.png
 木山子相承用至本朝遂易以藤织者而以纱帽之
 近时方易以漆纱尝见南剑沙溪一士夫家尚收得
 上世所藏幞头犹是藤织坯子唐制又有两脚上下
 者亦莫可晓(语类录/沈僩)
挚是初见君时用以献君二生一死皆是抱羔雁雉真
 物以献如今笏却是古人记事手板插之带间今人
 笏却是用行礼记事但其私记也今之公服皆古之
 戎服(古公服是法服朱衣皂褖冠则三公用貂蝉御/史用獬豸衣之上则系带带剑之类六七件)
卷五 第 26b 页 WYG0142-0731b.png
 隋炀帝南游命群臣以戎服从大臣紫中绯小绿今
 之成群成队试进士诗赋亦炀帝法也金银鱼乃古
 人以合符臣之得鱼符者用袋之腰间今无合符事
 却尚用鱼又不用袋鱼鱼袋事出唐书舆服志高武
 中睿时(语类录/包扬)
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某尝谓纵未能大定经制且随
 时略加整顿犹愈于不为如小衫合各从公衫之色
 服紫者小衫亦紫服绯绿者小衫亦绯绿服白则小
卷五 第 27a 页 WYG0142-0731c.png
 衫亦白胥吏则皆乌衣馀皆仿此庶有辨别也(语类/李闳)
 (祖录/)
问古者男子殊衣裳妇人不殊裳今以古人连属之衰
 加于妇人殊裳之制加于男子则世俗未之尝见皆
 以为迂且怪而不以为礼也曰若考得古制分明改
 之固善若以为难即且从俗亦无甚害又问大带申
 束衣革带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丧服无所佩既有
 要绖而绞带复何用焉曰绞带正象革带但无佩耳
卷五 第 27b 页 WYG0142-0731d.png
 不必疑于用也(革带是正带以束衣者不专为佩而/设大带乃申束之耳申重也故谓之)
 (绅/)(文集子从/答郭)
古人戴冠郭林宗时戴巾温公幅巾是其类也古人衣
 冠大率如今之道士道士以冠为礼不戴巾妇人环
 髻今之时髻是其意也不戴冠(语类录/包扬)
今官员执笏最无道理笏者只是君前记事恐事多须
 以纸粘笏上记其头绪或在君前不可以手指人物
 须用笏指之此笏常插在腰间不执在手中夫子摄
卷五 第 28a 页 WYG0142-0732a.png
 齐升堂何曾手中有笏摄齐者畏谨恐上阶时踏著
 裳有颠仆之患执圭者圭自是贽见之物只是捧至
 君前不是如执笏所以执圭时便足蹜蹜如有循缘
 手中有圭不得摄齐亦防颠仆(语类作录/周明)
论明堂之制者非一某窃意当有九室如井田之制东
 之中为青阳太庙东之南为青阳右个东之北为青
 阳左个南之中为明堂太庙南之东(即东/之南)为明堂左
 个南之西(即西/之南)为明堂右个西之中为总章太庙西
卷五 第 28b 页 WYG0142-0732b.png
 之南(即南/之西)为总章左个西之北(即北/之西)为总章右个北
 之中为玄堂太庙北之东(即东/之北)为玄堂右个北之西
 (即西/之北)为玄堂左个中央为太庙太室凡四方之太庙
 异方所其左个右个则青阳之右个乃明堂之左个
 明堂之右个乃总章之左个也总章之右个乃玄堂
 之左个玄堂之右个乃青阳之左个也但随其时之
 方位开门耳太庙太室则每季十八日天子居焉古
 人制事多用井田遗意此恐也是(语类录/刘砥)
卷五 第 29a 页 WYG0142-0732c.png
殿屋五间前皆为堂后为房室中间之前为两楹间后
 为室东间之前为东楹之东又少东为阼阶上少北
 为东序后为东房西间之前为西楹之西又少西为
 宾阶上少北为西序后为西房序即墙也(设位在东/西序者负)
 (墙而/立也)其南为序端东序之东西序之西为夹(亦谓之/厢又说)
 (文云厢廊也廊东西序也此/亦可见但疑序下脱一外字)其前为东西堂其后为
 东西夹室夹外之廉为侧阶房后为北阶(此其地/之盘也)
 栋则中三间为一栋横指东西至两序之上而尽遂
卷五 第 29b 页 WYG0142-0732d.png
 自此处分为四栋邪指四隅上接横栋下与霤齐(此/其)
 (上栋之制所/谓四阿也)其宇则横栋前后即为南北两下横栋
 尽外即为东西两下四栋之旁即各连所向而下四
 面榱桷覆堂廉出阶外者谓之庑(说文云庑堂/下周屋也)其屋
 尽水下处谓之霤(此其下宇/之制也)○厦屋则前五间后四
 间(无西房堂中三间之后/只分为两间东房西室)其馀并如殿屋之制但五
 间皆为横栋栋之前后皆为两下之宇横栋尽外有
 版下垂谓之抟风抟风之下亦为两庑接连南北以
卷五 第 30a 页 WYG0142-0733a.png
 覆侧阶但其庑亦不出抟风之外耳(仪礼疏云卿大/夫为夏屋其室)
 (两下而/四周之)○殿屋四阿连下为庑四面之檐其水皆多
 故其檐皆得以霤为名厦屋南北两下之庑与殿屋
 同故其檐亦谓之霤东西两庑则但为腰檐不连栋
 下又不出抟风之外虽或有水亦不能多故但谓之
 荣谓之翼而不得以霤名也(荣翼乃接檐之名疏/乃直指抟风误矣)
 (文集厦屋说/殿屋)
宫室之名制不尽见于经其可考者宫必南乡庙在寝
卷五 第 30b 页 WYG0142-0733b.png
 东皆有堂有门其外有大门周礼建国之神位右社
 稷左宗庙宫南乡而庙居左则庙在寝东也寝庙之
 大门一曰外门其北盖直寝故士丧礼注以寝门为
 内门中门凡既入外门其向庙也皆曲而东行又曲
 而北案士冠礼宾立于外门之外主人迎宾入每曲
 揖至于庙门注曰入外门将东曲揖直庙将北曲又
 揖是也又按聘礼公迎宾于大门内每门每曲揖及
 庙门贾氏曰诸侯五庙太祖之庙居中二昭居东二
卷五 第 31a 页 WYG0142-0733c.png
 穆居西每庙之前两旁有隔墙墙皆閤门诸侯受聘
 于太祖庙太祖庙以西隔墙有三大门东行至太祖
 庙凡经三閤门故曰每门也大夫三庙其墙与门亦
 然故宾问大夫大夫迎宾入亦每门每曲揖乃及庙
 门其说当考大夫士之门惟外门内门而已诸侯则
 三天子则五庠序则惟有一门乡饮酒射礼主人迎
 宾于门外入门即三揖至阶是也○堂之屋南北五
 架中脊之架曰栋次栋之架曰楣乡射礼记曰序则
卷五 第 31b 页 WYG0142-0733d.png
 物当栋堂则物当楣注曰是制五架之屋也正中曰
 栋次曰楣前曰庪贾氏曰中脊为栋栋前一架为楣
 楣前接檐为庪今见于经者惟栋与楣而已栋一名
 阿按士昏礼宾升当阿致命注曰阿栋也又曰入堂
 深示亲亲贾氏曰凡宾升皆当楣此深入当栋故云
 入堂深也又按聘礼宾升亦当楣贾氏曰凡堂皆五
 架则五架之屋通乎上下而其广狭隆杀则异尔○
 后楣以北为室与房后楣以下以南为堂以北为室
卷五 第 32a 页 WYG0142-0734a.png
 与房室与房东西相连为之按少牢馈食礼主人室
 中献祝祝拜于席上坐受注曰室中迫狭贾氏曰栋
 南两架北亦两架栋北楣下为室南壁而开户以两
 架之间为室故云迫狭也昏礼宾当阿致命郑云入
 堂深明不入室是栋北乃有室也序之制则无室按
 乡射礼记曰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注曰序无室
 可以深也又礼席宾南面注曰不言于户牖之间者
 此射于序贾氏曰无室则无户牖故也释宫曰无室
卷五 第 32b 页 WYG0142-0734b.png
 曰榭即序也○人君左右房大夫士东房西室而已
 聘礼记若君不见使大夫受聘升受负右房而立大
 射仪荐脯醢由左房是人君之房有左右也公食大
 夫礼记筵出自东房注曰天子诸侯左右房贾氏曰
 言左对右言东对西大夫士惟东房西室故直云房
 而已然按聘礼宾馆于大夫士君使卿还玉于馆也
 宾亦退负右房则大夫亦有右房矣又乡饮酒礼记
 荐出自左房少牢馈食礼主妇荐自东房亦有左房
卷五 第 33a 页 WYG0142-0734c.png
 东房之称当考○室中西南隅谓之奥邢炳曰室户
 不当中而近东西南隅最为深隐故谓之奥而祭祀
 及尊者常处焉○东南隅谓之窔郭氏曰窔亦隐闇
 ○西北隅谓之屋漏诗所谓尚不愧于屋漏是也曾
 子问谓之当室之白孙炎曰当室日光所漏入也郑
 谓当室之白西北隅得户明者经止曰西北隅○室
 南其户户东而牖西说文曰户半门也牖穿壁以木
 为交窗也月令正义曰古者窟居开其上取明雨因
卷五 第 33b 页 WYG0142-0734d.png
 霤之是以后人名室为中霤开牖者象中霤之取明
 也牖一名乡其扇在内案士虞礼祝阖牖户如食间
 启户启牖乡注曰牖先阖后启扇在内也乡牖一名
 是也○户牖之间谓之依郭氏曰窗东户西也觐礼
 斧扆亦以设之于此而得扆名士昏礼注曰户西者
 尊处以尊者及宾客位于此故又曰客位○户东曰
 房户之间士冠礼注曰房西室户东也寝庙以室为
 主故室户专得户名凡言户者皆室户若房户则兼
卷五 第 34a 页 WYG0142-0735a.png
 言房以别之大夫士房户之间于堂为东西之中按
 诗正义曰乡饮酒义云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由
 无西房故以房与室户之间为中也又乡饮酒礼席
 宾于户牖间而义曰坐宾于西北则大夫士之户牖
 间在西而房户间为正中明矣人君之制经无明證
 按释宫曰两阶间谓之乡郭氏曰人君南乡当阶间
 则人君之室正中其西为右房而户牖间设扆处正
 中矣又按诗斯干曰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笺曰天子
卷五 第 34b 页 WYG0142-0735b.png
 之寝左右房异于一房者之室户也正义曰大夫惟
 有一东房故室户偏东与房相近天子诸侯既有右
 房则室当在其中其户正中比一房之室户为西当
 考○房户之西曰房外士昏礼记母南面于房外女
 出于母左士冠礼尊于房户之间若庶子则冠于房
 外南面注曰谓尊东也是房户之西得房外之名也
 房之户于房南壁亦当近东按士昏礼注曰北堂在
 房中半以北洗南北直室东隅东西直房户与隅间
卷五 第 35a 页 WYG0142-0735c.png
 隅间者盖房东西之中两隅间也房中之东其南为
 夹洗直房户而在房东西之中则房户在房南壁之
 东偏可见矣○房中半以北曰北堂有北阶士昏礼
 记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注曰北堂房中半以北贾
 氏曰房与室相连为之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名按
特牲馈食礼记尊两壶于房中西牖下南上内宾立于
其北东面南上宗妇北堂东面北上内宾在宗妇之北
 乃云北堂又妇洗在北堂而直室东隅是房中半以
卷五 第 35b 页 WYG0142-0735d.png
 北为北堂也妇洗在北堂而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
 房中则北堂亦通名房中矣大射仪工人士与梓人
 升下自北阶注曰位在北堂下则北阶者北堂之阶
 也○堂之上东西有楹楹柱也古之筑室者以垣墉
 为基而屋其上惟堂上有两楹而已楹之设盖于前
 楣之下按乡射礼曰射自楹间注曰谓射于庠也又
 曰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物画地为物射时所立
 处也堂谓庠之堂也又曰豫则钩楹内堂则由楹外
卷五 第 36a 页 WYG0142-0736a.png
 当物北面揖豫即序也钩楹绕楹也物当栋而升射
 者必钩楹内乃北面就物则栋在楹之内矣物当楣
 而升射者由楹外北面就物又郑氏以为物在楹间
 则楹在楣之下也又按释宫曰梁上楹谓之棁棁侏
 儒柱也梁楣也侏儒柱在梁之上则楹在楣之下又
 可知矣○堂东西之中曰两楹间公食大夫礼致豆
 实陈于楹外簠簋陈于楹内两楹间言楹内外矣又
 言两楹间知凡言两楹间者不必与楹相当谓堂东
卷五 第 36b 页 WYG0142-0736b.png
 西之中尔○南北之中曰中堂聘礼受玉于中堂与
 东楹之间注曰中堂南北之中也入堂深尊宾事也
 贾氏曰后楣以南为堂堂凡四架前楣与栋之间为
 南北堂之中公当楣拜讫更前北侵半架受玉故曰
 入堂深也按东楹之间侵近东楹非堂东西之中而
 曰中堂则中堂为南北之中明矣又按士丧礼注曰
 中以南谓之堂贾氏曰堂上行事非专一所若近户
 即言户东户西近房则言房外房东近楹即言东楹
卷五 第 37a 页 WYG0142-0736c.png
 西楹近序即言东序西序近阶即言东阶西阶其堂
 半以南无所继属者即以堂言之祝淅米于堂是也
 ○堂之东西墙谓之序郭氏曰所以序别内外○序
 之外谓之夹室公食大夫礼大夫立于东夹南注曰
 东于堂贾氏曰序以西为正堂序东有夹室今立于
 堂下当东夹是东于堂也又按公食礼宰东夹北西
 面贾氏曰位在北堂之南与夹室相当特牲馈食礼
 豆笾铏在东房注曰东房房中之东当夹北则东夹
卷五 第 37b 页 WYG0142-0736d.png
 之北通为房中矣室中之西与右房之制无明文东
 夹之北为房中则西夹之北盖通为室中其有两房
 者则西夹之北通为右房也欤○夹室之前曰厢亦
 曰东堂西堂觐礼记注曰东厢东夹之前相翔待事
 之处特牲馈食礼注曰西堂西夹之前近南耳贾氏
 曰即两厢也释宫曰室有东西厢曰庙郭氏曰夹室
 前堂是东厢亦曰东堂西厢亦曰西堂也释宫又曰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按书顾命疏寝有东夹西夹士
卷五 第 38a 页 WYG0142-0737a.png
 丧礼死于适寝主人降袭绖于序东注曰序东东夹
 前则正寝亦有夹与厢矣释宫所谓无东西厢者或
 者谓庙之寝也欤凡无夹室者则序以外通谓之东
 堂西堂按乡射礼主人之弓矢在东序东大射仪君
 之弓矢适东堂大射之东堂即乡射之东序东也此
 东西堂堂各有阶按杂记夫人奔丧升自侧阶注曰
 侧阶旁阶奔丧曰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注曰东阶东
 面阶东面阶则东堂之阶其西堂有西面阶也东堂
卷五 第 38b 页 WYG0142-0737b.png
 下西堂下曰堂东堂西大射仪宾之弓矢止于西堂
 下其将射也宾降取弓矢于堂西堂西即西堂下也
 特牲馈食礼主妇视饎㸑于西堂下记曰饎㸑在西
 壁则自西壁以东皆谓之西堂下矣又按大射仪执
 □者升自西阶注曰羞膳者从而东由堂东升自北
 阶立于房中则东堂下可以达北堂也○堂角有坫
 士冠礼注曰坫在堂角贾氏释士丧礼曰堂隅有坫
 以土为之或谓堂隅为坫也○堂之侧边曰堂廉乡
卷五 第 39a 页 WYG0142-0737c.png
 饮酒礼设席于堂廉注曰侧边曰廉丧大记正义曰
 堂廉堂基南畔廉棱之上也又按乡射礼众弓倚于
 堂西矢在其上注曰上堂西廉则堂之四周皆有廉
 也○升堂两阶其东阶曰阼阶士冠礼注曰阼酢也
 东阶所以答酢宾客也每阶有东西两廉聘礼饔鼎
 设于西阶前当内廉此则西阶之东廉以其近堂之
 中故曰内廉也士之阶三等按士冠礼降三等受爵
 弁注曰下至也贾氏曰匠人云天子之堂九尺贾马
卷五 第 39b 页 WYG0142-0737d.png
 以为阶九等诸侯堂宜七尺阶七等大夫宜五尺阶
 五等士宜三尺故阶三等也两阶各在楹之外而近
 序按乡射礼升阶者升自西阶绕楹而东燕礼媵爵
 者二人升自西阶序进东楹之西酌散交于楹北注
 曰楹北西楹之北则西阶在西楹之西矣士冠礼冠
 于东序之筵而记曰冠于阼丧礼攒置于西序而檀
 弓曰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故知阶近序也○堂下至
 门谓之庭三分庭一在北设碑聘礼注曰宫必有碑
卷五 第 40a 页 WYG0142-0738a.png
 所以识日景知阴阳也贾氏释士昏礼曰碑在堂下
 三分庭一在北按聘礼归饔饩醯醢夹碑米设于中
 庭注曰庭实固当庭中言中庭者南北之中也列当
 醯醢南列米在醯醢南而当庭南北之中则三分庭
 一在北可见矣聘礼注又曰设碑近如堂深堂深谓
 从堂廉北至房室之壁三分庭一在北设碑而碑如
 堂深则庭盖三堂之深也又按乡射之侯去堂三十
 丈大射之侯去堂五十四丈则庭之深可知而其降
卷五 第 40b 页 WYG0142-0738b.png
 杀之度从可推矣○堂涂谓之陈郭氏曰堂下至门
 径也其北属阶其南接门内霤凡入门之后皆三揖
 至阶昏礼注曰三揖者至内霤将曲揖既曲北面揖
 当碑揖贾氏曰至内霤将曲者至门内霤主人将东
 宾将西宾主相背时也既曲北面者宾主各至堂涂
 北行向堂时也至内霤而东西行趋堂涂则堂涂接
 于霤矣既至堂涂北面至阶而不复有曲则堂涂直
 阶矣又按聘礼饔鼎设于西阶前陪鼎当内廉注曰
卷五 第 41a 页 WYG0142-0738c.png
 辟堂涂也则堂涂在阶廉之内矣乡饮酒礼注三揖
 曰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陈即堂涂也○中门屋为
 门门之中有闑士冠礼曰席于门中闑西阈外注曰
 闑橛也玉藻正义曰闑门之中央所竖短木也释宫
 曰樴在地者谓之臬郭氏曰即门橛也然则闑者门
 中所竖短木在地者也其东曰闑东其西曰闑西○
 门限谓之阈释宫曰柣谓之阈郭氏曰阈门限邢炳
 曰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其门之两旁木则谓
卷五 第 41b 页 WYG0142-0738d.png
 之枨枨闑之间则谓之中门见礼记○阖谓之扉邢
 炳曰阖门扉也其东扉曰左扉门之广狭按士昏礼
 曰纳徵俪皮记曰执皮左首随入注曰随入为门中
 阨狭贾氏曰皮皆横执之门中阨狭故随入也匠人
 云庙门容大扃七个大扃牛鼎之扃长三尺七个二
 丈一尺彼天子庙门此士之庙门降杀甚小故云阨
 狭也推此则自士以上宫室之制虽同而其广狭则
 异矣○夹门之堂谓之塾释宫曰门侧之堂谓之塾
卷五 第 42a 页 WYG0142-0739a.png
 郭氏曰夹门堂也门之内外其东西皆有塾一门而
 塾四其外南乡按士虞礼陈鼎门外之右匕俎在西
 塾之西注曰塾有西者是室南乡又按士冠礼摈者
 负东塾注曰东塾门内东堂负之北面则内塾北向
 也凡门之内两塾之间谓之宁按聘礼宾问卿大夫
 迎于外门外及庙门大夫揖入摈者请命宾入三揖
 并行注曰大夫揖入者省内事也既而俟于宁也凡
 至门内霤为三揖之始上言揖入下言三揖并行则
卷五 第 42b 页 WYG0142-0739b.png
 俟于霤南门内两塾间可知矣李巡曰宁正门内两
 塾间义与郑同谓之宁者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
 则于此宁立故耳周人门与堂修广之数不著于经
 按匠人云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堂修谓
 堂南北之深其广则益以四分修之一也门堂三之
 二室三之一门堂通谓门与塾其广与修取数于堂
 得其三之二室三之一者两室与门各居一分也以
 夏后氏之制推之则周人之门杀于堂之数亦可得
卷五 第 43a 页 WYG0142-0739c.png
 而知矣○门之内外东方曰门东西方曰门西特牲
 馈食礼注曰凡乡内以入为左右乡外以出为左右
 士冠礼注又曰出以东为左入以东为右以入为左
 右则门西为左门东为右乡饮酒礼宾入门左燕礼
 卿大夫皆入门右是也以出为左右则门东为左门
 西为右士冠礼主人迎宾出门左西面士虞礼侧享
 于庙门之右是也闑东曰闑右亦自入者言之也天
 子诸侯门外之制其见于经者天子有屏诸侯有朝
卷五 第 43b 页 WYG0142-0739d.png
 按觐礼侯氏入门右告听事出自屏南适门西注曰
 天子外屏释宫曰屏谓之树郭氏曰小墙当门中曲
 礼正义曰天子外屏屏在路门之外诸侯内屏屏在
 路门之内此侯氏出门而隐于屏则天子外屏明矣
 释宫又曰门屏之间谓之宁谓宁在门之内屏之外
 此屏据诸侯内屏而言也诸侯路寝门外则有正朝
 大门外则有外朝按聘礼夕币于寝门外宰入告具
 于君君朝服出门左南乡注曰寝门外朝也入告入
卷五 第 44a 页 WYG0142-0740a.png
 路门而告贾氏曰此路门外正朝之处也是正朝在
 寝门外也聘礼又宾死介复命柩止于门外若介死
 惟上介造于朝注曰门外大门外也必以柩造朝达
 其中心又宾拜饔饩于朝注曰拜于大门外贾氏曰
 大门外诸侯之外朝也宾拜于朝无入门之文则诸
 侯外朝在大门外明矣是外朝在大门外也诸侯三
 朝其燕朝在寝燕礼是也正朝与外朝之制度不见
 于经盖不可得而考矣○寝之后有下室士丧礼记
卷五 第 44b 页 WYG0142-0740b.png
 士处适寝又曰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注曰下
 室如今之内堂正寝听事贾氏曰下室燕寝也然则
 士之下室于天子诸侯则为小寝也春秋传曰子太
 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庙北其寝庙之寝也庙寝在
 庙之北则下室在适寝之后可知矣又按丧服传曰
 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宫而同财内则曰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贾氏释士昏礼曰异宫者
 别有寝若不命之士父子虽大院同居其中亦隔别
卷五 第 45a 页 WYG0142-0740c.png
 各有门户则下室之外又有异宫也○自门以北皆
 周以墙聘礼释币于行注曰丧礼有毁宗躐行出于
 大门则行神之位在庙门外西方檀弓正义曰毁宗
 躐行毁庙门西边墙以出柩也士丧礼为坄于西墙
 下注曰西墙中庭之西特牲馈食礼主妇视饎㸑于
 西堂下记曰饎㸑在西壁注曰西壁堂之西墙下按
 门之西有墙则墙属于门矣西墙在中庭之西则墙
 周乎庭矣西壁在西墙下则墙周乎堂矣墙者墉壁
卷五 第 45b 页 WYG0142-0740d.png
 之总名室中谓之墉昏礼尊于室中北墉下是也房
 与夹亦谓之墉冠礼陈服于房中西墉下聘礼西夹
 六豆设于西墉下是也堂上谓之序室房与夹谓墉
 堂下谓之壁谓之墙其实一也随所在而异其名尔
 堂下之壁闱门在焉按士冠礼冠者降适东壁见于
 母注曰适东壁者出闱门也时母在闱门之外妇人
 入庙由闱门士虞礼宾出主人送主妇亦拜宾注曰
 女宾也不言出不言送拜之于闱门之内闱门如今
卷五 第 46a 页 WYG0142-0741a.png
 东西掖门释宫曰宫中之门谓之闱郭氏曰为相通
 小门也是正门之外又有闱门而在旁壁也○人君
 之堂屋为四注大夫士则南北两下而已士冠礼设
 洗直于东荣注曰荣屋翼也周制自卿大夫以下其
 室为夏屋燕礼设洗当东霤注曰人君为殿屋也按
 考工记殿四阿重屋注曰四阿若今之四柱屋殷人
 始为四柱屋则夏后氏之屋南北两下而已周制天
 子诸侯得为殿屋四柱卿大夫以下但为夏屋两下
卷五 第 46b 页 WYG0142-0741b.png
 四柱则南北东西皆有霤两下则惟南北有霤而东
 西有荣是以燕礼言东霤而大夫士礼则言东荣也
 霤者说文曰屋水流也徐锴曰屋檐滴处荣者说文
 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又曰屋齐谓之檐楚谓之
 梠郭璞注上林赋曰南荣屋南檐也义与说文同然
 则檐之东西起者曰荣谓之荣者为屋之荣饰谓之
 屋翼者言其轩张如翚斯飞耳士丧礼升自前东荣
 丧大记降自西北荣是屋有四荣也门之屋虽人君
卷五 第 47a 页 WYG0142-0741c.png
 亦两下为之燕礼之门内霤则门屋之北霤也凡屋
 之檐亦谓之宇按士丧礼为铭置于宇西阶上注曰
 宇梠也说文曰宇屋边也释宫曰檐谓之樀郭氏曰
 屋梠邢炳曰屋檐一名樀一名梠又名宇皆屋之四
 垂也宇西阶上者西阶之上上当宇也阶之上当宇
 则堂廉与坫亦当宇矣特牲馈食礼主妇视饎㸑于
 西堂下注曰南齐于坫其记又注曰南北直屋梠是
 也阶上当宇故阶当霤乡射礼记磬阶间缩霤是也
卷五 第 47b 页 WYG0142-0741d.png
 霤以东西为从故曰缩霤此霤谓堂之南霤也○此
 其著于经而可考者也礼经虽亡阙然于觐见天子
 之礼于燕射聘食见诸侯之礼馀则见大夫士之礼
 宫室之名制不见其有异特其广狭降杀不可考耳
 按书顾命成王崩于路寝其陈位也有设斧扆牖间
 南乡则户牖间也西序东向东序西向则东西序也
 西夹南向则夹室也东房西房则左右房也宾阶面
 阼阶面则两阶前也左塾之前右塾之前则门内之
卷五 第 48a 页 WYG0142-0742a.png
 塾也毕门之内则路寝门也两阶戺则堂廉也东堂
 西堂则东西厢也东垂西垂则东西堂之宇阶上也
 侧阶则北阶也又曰诸侯出庙门俟则与士丧礼殡
 宫曰庙合也然则郑氏谓天子庙及路寝如明堂制
 者盖未必然明堂位与考工记所记明堂之制度者
 非出于旧典亦未敢必信也又按书多士传曰天子
 之堂广九雉三分其广以二为内五分内以一为高
 东房西房北堂各三雉公侯七雉三分广以二为内
卷五 第 48b 页 WYG0142-0742b.png
 五分内以一为高东房西房北堂各一雉伯子男五
 雉三分广以二为内五分内以一为高东房西房北
 堂各一雉士三雉三分广以二为内五分内以一为
 高有室无房堂注曰广荣间相去也雉长三丈内堂
 东西序之内也高穹高也此传说房堂及室与经亦
 不合然必有所据姑存之以备参考(文集释宫/仪礼)
戊巳土律中黄钟之宫詹卿以为阳生于子至午而尽
 到未又生出一黄钟这个只好说话某思量得不是
卷五 第 49a 页 WYG0142-0742c.png
 恁地盖似些元亨利贞黄钟略略似个乾字宫是在
 中字中间又似是非在恻隐之前其他春音角夏音
 徵秋音商冬音羽此惟说宫声如京房律准十三弦
 中一弦为黄钟不动十二弦便拄起应十二月(语类/林夔)
 (孙录/)
黄问周礼祀天神地示人鬼之乐何以无商音曰五音
 无一则不成乐非是无商音只是无商调先儒谓商
 调是杀声鬼神畏商调(语类录/陈淳)
卷五 第 49b 页 WYG0142-0742d.png
 
 
 
 
 
 
 
 朱子礼纂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