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142-06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礼纂卷四
           大学士李光地撰
  祭
问阳魂为神阴魄为鬼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
 者鬼之盛也而郑氏曰气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聪
 明为魄然则阴阳未可言鬼神阴阳之灵乃鬼神也
 如何曰魄者形之神魂者气之神魂魄是形气之精
卷四 第 1b 页 WYG0142-0694b.png
 英谓之灵故张子曰二气之良能(二气即阴阳也/良能是其灵处)
 眼体也眼之光为魄耳体也何以为耳之魄曰能听
 者便是如鼻之知臭舌之知味皆是但不可以知字
 为魄才说知便是主于心也心但能知若甘苦咸淡
 要从舌上过如老人耳重目昏便是魄渐要散潘问
 魄附于体气附于魂可作如此看否曰也不是附魂
 魄是形气之精英铢问阳主伸阴主屈鬼神阴阳之
 灵不过指一气之屈伸往来者而言耳天地之间阴
卷四 第 2a 页 WYG0142-0695a.png
 阳合散何物不有所以错综看得曰固是今且说大
 界限则周礼言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三者皆有神
 而天独曰神者以其常常流动不息故专以神言之
 若人亦自有神但在人身上则谓之神散则谓之鬼
 耳鬼是散而静了更无形故曰往而不返又问子思
 只举齐明盛服以下数语发明体物而不可遗之验
 只是举神之著者而言何以不言鬼曰鬼是散而静
 更无形故不必言神是发见此是鬼之神如人祖考
卷四 第 2b 页 WYG0142-0695b.png
 气散为鬼矣子孙精诚以格之则洋洋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岂非鬼之神耶(语类录/黄铢)
问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岂非以气魄未
 足为鬼神气魄之盛者乃为鬼神否曰非也大凡说
 鬼神皆是通生死而言此言盛者则是指生人身上
 而言所以后面说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但说体不
 说魄也问顷闻先生言耳目之精明者为魄口鼻之
 嘘吸者为魂以此语是而未尽耳目之所以能精明
卷四 第 3a 页 WYG0142-0695c.png
 者为魄口鼻之所以能嘘吸者为魂是否曰然看来
 魄有个物事形象在里面恐如水晶相似所以发出
 来为耳目之精明且如月其黑晕是魄也其光是魂
 也想见人身魂魄也是如此人生时魂魄相交死则
 离而各散去魂为阳而散上魄为阴而降下又曰阴
 主藏受阳主运用凡能记忆皆魄之所藏受也至于
 运用发出来是魂这两个物事本不相离他能记忆
 底是魄然发出来底便是魂能知觉底是魄然知觉
卷四 第 3b 页 WYG0142-0695d.png
 发出来底又是魂虽各自分属阴阳然阴阳中又各
 自有阴阳也或曰大率魄属形体魂属精神曰精又
 是魄神又是魂又曰魄盛则耳目聪明能记忆所以
 老人多目昏耳聩记事不得便是魄衰而少也老子
 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
 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亦静魄以魂而有生意
 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
 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
卷四 第 4a 页 WYG0142-0696a.png
 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
 矣又云水一也火二也以魂载魄以二守一则水火
 既济而不相离所以能永年也养生家说尽千言万
 语说龙说虎说铅说汞说坎说离其术止是如此而
 已故云载魄抱魂能勿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今之道家只是驰骛于外安识所谓载魄守一能勿
 离乎康节云老子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康节之
 学意思微似庄老或曰老子以其不能发用否曰老
卷四 第 4b 页 WYG0142-0696b.png
 子只是要收藏不放散(语类录/吕焘)
问祖考之精神便是自家之精神故祭之可以来格至
 于妻及外亲则不知如何曰但所当祭者其精神魂
 魄无不感通盖本是从一原中流出初无间隔虽天
 地山川鬼神亦然也(文集长孺/答汪)
如今士大夫家都要理会古礼今天下有二件极大底
 事恁地循袭其一是天地同祭于南郊其一是太祖
 不特立庙而与诸祖同一庙自东汉以来如此(又录/云千)
卷四 第 5a 页 WYG0142-0696c.png
 (五六百年/无人整理)子谓为刍灵也善谓为俑者不仁虽是前
 代已用物事到不是处也须改用教是始得(语类孙/叶贺)
 (录/)
如今郊礼合祭天地周礼有圜丘方泽之说后来人却
 只说地便是后土见于书传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不
 要如此也自还有方泽之祭但周礼其他处又都不
 说亦未可晓(语类之录/钱木)
某按社实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土之祇而后土
卷四 第 5b 页 WYG0142-0696d.png
 勾龙氏其配也稷则专为原隰之祇能生五谷者而
 后稷周弃氏其配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是皆著于
 周礼领于大宗伯之官惟社稷自天子之都至于国
 里通得祭而风雨之神则自唐以来诸郡始得祀焉
 至于雷神则又唐制所与雨师同坛共牲而祀者也
 国朝礼文大抵多袭唐故故今郡国祀典自先圣先
 师之外惟是五者盖以为二气之良能天地之功用
 流行于覆载之间以育万物而民生赖焉者其德惟
卷四 第 6a 页 WYG0142-0697a.png
 此为尤盛是以于其坛壝时日之制牲币器服之品
 降登馈奠之节莫不参订讨论著之礼象颁下郡国
 藏于礼官有司岁举行之而部刺史又当以时循行
 察其不如法者盖有国家者所以昭事明神祈以降
 祥锡福于下其勤如此顾今之为吏者所知不过簿
 书期会之间否则觞豆舞歌相与放焉而不知反其
 所敬畏崇饰而神事之者非老子释氏之祠则妖妄
 淫昏之鬼而已其于先王之制国家之典所以治人
卷四 第 6b 页 WYG0142-0697b.png
 事神者易尝有概于其心哉呜呼人心之不正风俗
 之不厚年榖之不登民生之不遂其不亦以此欤今
 罗侯之与刘君乃能相与汲汲乎此非其学古爱民
 之志卓然有见乎流俗见闻之表其孰能之(文集社/鄂州)
 (稷坛记/)
尧卿问社主平时藏在何处曰向来沙随说以所宜木
 刻而为主某尝辨之后来觉得却是但以所宜木为
 主如今世俗神树模样非是将木来截作主也以木
卷四 第 7a 页 WYG0142-0697c.png
 名社如栎社枌榆社之类又问社稷神曰说得不同
 或云稷是山林原隰之神或云是谷神看来谷神较
 是社是土神又问社何以有神曰能生物便是神也
 又曰周礼亡国之神却用刑人为尸一部周礼却是
 看得天理烂熟也(语类孙录/林夔)
叔器问五祀祭行之义曰行堂涂也古人无廊屋只于
 堂阶下取两条路五祀虽分四时祭然出则独祭行
 及出门又有一祭作两小山于门前烹狗置之山上
卷四 第 7b 页 WYG0142-0697d.png
 祭毕却就山边吃却推车从两山间过盖取跋履山
 川之义舜功问祭五祀想也只是当如此致敬未必
 有此神曰神也者妙万物而言者也盈天地之间皆
 神若说五祀无神则是有有神处有无神处是甚么
 道理叔器问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
 士庶人祭其先此是分当如此否曰也是气与他相
 关如天子则是天地之主便祭得那天地若似其他
 人与他不相关复祭个甚么如诸侯祭山川也只祭
卷四 第 8a 页 WYG0142-0698a.png
 得境内底如楚昭王病后卜云河为祟诸大夫欲祭
 河昭王自言楚之分地不及于河河非所以为祟孔
 子所以美之云昭王之不失国也宜哉这便见得境
 外山川与我不相关自不当祭又问如杀孝妇天为
 之旱如何曰这自是他一人足以感动天地若祭祀
 则分与他不相关如何祭得又问人而今去烧香拜
 天之类恐也不是曰天只在我更祷个甚么一身之
 中凡所思虑运动无非是天一身在天里行如鱼在
卷四 第 8b 页 WYG0142-0698b.png
 水里满肚里都是水某说人家还醮无意思岂有斟
 一杯酒盛两个饼要享上帝且说有此理无此理某
 在南康祈雨每日去天庆观烧香某说且慢去今若
 有个人不经州县便去天子那里下状时你嫌他不
 嫌他你须捉来打不合越诉而今祈雨却如何不祭
 境内山川如何便去告上帝(语类刚录/黄义)
问后土氏之祭曰极而言之亦似僭然此即古人中霤
 之祭而今之所谓土地者郊特牲取财于地取法于
卷四 第 9a 页 WYG0142-0698c.png
 天是以尊天而亲地教民美报焉故家主中霤而国
 主社观此则天不可祭而土神在民亦可祭盖自上
 古陶为土室其当中处上为一窍以通明名之曰中
 霤及中古有宫室亦以室之中央为中霤存古之旧
 示不忘本虽曰土神而只以小者言之非如天子所
 谓祭皇天后土之大者也(语类刚录/黄义)
室中西南隅乃主位室中西牖东户若宣圣庙室则先
 圣当东向先师南向如周人禘喾郊稷喾东向稷南
卷四 第 9b 页 WYG0142-0698d.png
 向今朝廷宗庙之礼情文都自相悖不晓得古者主
 位东向配位南向故拜即望西今既一列皆南向到
 拜时亦却望西拜都自相背古者用笾豆簠簋等陈
 于地当时只席地而坐故如此饮食为便今塑像高
 高在上而祭馔反陈于地情文全不相称曩者某人
 来问白鹿塑像某答以州县学是天子所立既元用
 像不可更书院自不宜如此不如不塑像某处有列
 子庙却塑列子膝坐于地这必有古像行古礼须是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42-0699a.png
 参用今来日用常礼庶或飨之如太祖祭用簠簋笾
 豆之外又设牙盘食用碗楪之类陈于床这也有意
 思到神宗时废了元祐初复用后来变元祐之政故
 此亦遂废(语类孙录/叶贺)
夫子像设置于椅上已不是又复置在台座上到春秋
 释奠却乃陈簠簋笾豆于地是甚义理某几番说要
 塑宣圣坐于地上如设席模样祭时却自席地此有
 甚不可处每说与人都道差异不知如何某记在南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42-0699b.png
 康欲于学中整顿宣圣不能得后说与交代云云宣
 圣本不当设像春秋时祭只设主祭可也今不可行
 只得设像坐于地方始是礼(语类录/徐宇)
新书院告成明日欲祀先圣先师古有释菜之礼约而
 可行遂检五礼新仪令具其要者以呈先生终日董
 役夜归即与诸生斟酌礼仪鸡鸣起平明往书院以
 厅事未备就讲堂行礼宣圣像居中兖国公颜氏郕
 侯曾氏沂水侯孔氏邹国公孟氏西向配北上(并纸/牌子)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42-0699c.png
 濂溪周先生(东/一)明道程先生(西/一)伊川程先生(柬/二)康节
 邵先生(西/二)司马温国文正公(柬/三)横渠张先生(西/三)延平
 李先生(东/四)从祀(亦纸/牌子)并设于地祭仪别录祝文别录
 先生为献官命贺孙为赞直卿居甫分奠叔蒙赞敬
 之掌仪堂狭地润颇有失仪但献官极其诚意如或
 享之邻曲长幼并来陪礼毕先生揖宾坐宾再起请
 先生就中位开讲先生以坐中多年老不敢居中位
 再辞不获诸生复请遂就位说为学之要午饭后集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42-0699d.png
 众宾饮至暮散(语类孙录/叶贺)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大夫
 士降杀以两而祭法又有适士二庙官师一庙之文
 大抵士无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郑氏曰夏五庙商/六庙周七庙今按)
 (商书已云七世之庙郑说恐非颜师古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昭明也穆美也后以晋室讳昭故学)
 (者改昭/为韶)其制皆为中门外之左外为都宫内各有寝
 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晋博士/孙毓议)
 天子太祖百世不迁一昭一穆为宗亦百世不迁(宗/亦)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42-0700a.png
 (曰世室亦曰祧郑注周礼守祧曰宗亦曰祧亦曰世/室周礼言守祧之宫郑氏曰远庙为祧周为文武之)
 (庙迁主藏焉又曰迁主所藏曰祧先公之迁主藏于/太祖后稷之庙先王之迁主藏于文武之庙群穆于)
 (文群昭于武明堂位有文世室武/世室郑氏曰世室者不毁之名也)二昭二穆为四亲
 庙高祖以上亲尽则毁而递迁昭常为昭穆常为穆
 (昭之二庙亲尽则毁而迁其主于昭之宗曾祖迁于/昭之二新入庙者祔于昭之三而高祖及祖在穆如)
 (故穆庙亲尽仿此新死者如当为昭则祔于昭之近/庙而自近庙迁其祖于昭之次庙而于主祭者为曾)
 (祖自次庙迁其高祖于昭之世室盖于主祭者为五/世而亲尽故也其穆之两庙如故不动其次庙于主)
 (祭者为高祖其近庙于主祭者为祖也主祭者殁则/祔于穆之近庙而递迁其上仿此凡毁庙迁主改涂)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42-0700b.png
 (易檐示有所变非尽/毁也见谷梁传及注)诸侯则无二宗大夫则无二庙
 其迁毁之次则与天子同(传毁庙之主/藏于太祖)仪礼所谓以
 其班祔檀弓所谓祔于祖父者也(曲礼云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
 (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郑氏曰以孙与祖昭/穆同也周制自后稷为太祖不窋为昭鞠为穆以下)
 (十二世至太王复为穆十三世至王季复为昭十四/世至文王又为穆十五世至武王复为昭故书称文)
 (王为穆考诗称武王为昭考而左氏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又曰管蔡鲁卫)
 (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盖其次序一定百世/不易虽文王在右武王在左嫌于倒置而诸庙别有)
 (门垣足以各全其尊初/不以左右为尊卑也)三代之制其详虽不得闻然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42-0700c.png
 其大略不过如此汉承秦弊不能深考古制诸帝之
 庙各在一处不容合为都宫以序昭穆(韦元成传云/宗庙异处昭)
 (穆不序但考周制先公庙在岐周文王在丰武王在/镐则都宫之制亦不得为与汉亦无甚异未详其说)
 贡禹韦元成匡衡之徒虽欲正之而终不能尽合古
 制旋亦废罢后汉明帝又欲遵俭自抑遗诏无起寝
 庙但藏其主于光武庙中更衣别室其后章帝又复
 如之后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庙皆为同堂异室之
 制(见后汉明帝纪祭祀志志又云其后/积多无别而显宗但为陵寝之号)自是以来更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42-0700d.png
 历魏晋下及隋唐其间非无奉先思孝之君据经守
 礼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其弊至使太祖之位下
 同孙子而更僻处于一隅既无以见其为七庙之尊
 群庙之神则又上厌祖考而不得自为一庙之主以
 人情而论之则生居九重穷极壮丽而没祭一室不
 过寻丈之间甚或无地以容鼎俎而阴损其数孝子
 顺孙之心于此宜亦有所不安矣肆我神祖始独慨
 然深诏儒臣讨论旧典盖将以远迹三代之隆一正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42-0701a.png
 千古之缪甚盛举也不幸未及营表世莫得闻秉笔
 之士又复不能特书其事以诏万世今独其见于陆
 氏之文者为可考耳然其所论昭穆之说亦未有定
 论独原庙之制外为都宫而各为寝庙门坦乃为近
 古但其礼本不经仪亦非古故儒者得以议之如李
 清臣所谓略于七庙之室而为祠于佛老之侧不为
 木主而为之象不为禘祫烝尝之祀而行一酌奠之
 礼杨时所谓舍二帝三王之正礼而从一缪妄之叔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42-0701b.png
 孙通者其言皆是也然不知其所以致此则由于宗
 庙不立而人心有所安也不议复此而徒欲废彼亦
 安得为至当之论哉○韦元成刘歆庙数不同班固
 以歆说为是今亦未能决其是非姑两存之至于迁
 毁之序则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假令新死者当祔昭
 庙则毁其高祖之庙而祔其主于左祧迁其祖之主
 于高祖之故庙而祔新死者于祖之故庙即当祔于
 穆者其序亦然盖祔昭则群昭皆动而穆不移祔穆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42-0701c.png
 则群穆皆移而昭不动故虞之明日祔于祖父盖将
 代居其处故为之祭以告新旧之神也今以周室世
 次为图如右所谓高祖以上亲尽当毁虞之明日祔
 于祖父者也元丰议礼何洵直张璪以此为说而陆
 佃非之曰昭穆者父子之号昭以明下为义穆以恭
 上为义方其为父则称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为
 子则称穆取其穆以恭上也岂可胶哉坛立于右墠
 立于左以周制言之则太王亲尽去右坛而为墠王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42-0701d.png
 季亲尽去左祧而为坛左右迁徙无嫌又曰显考王
 考庙与左祧为昭皇考考庙与右祧为穆如曰成王
 之世武王为昭文王为穆则武不入考庙而入王考
 庙矣此皆为说之误殊不知昭穆本以庙之居东居
 西主之向南向北而得名初不为父子之号也必曰
 父子之号则穆之子又安可复为昭哉坛墠之左右
 亦出先儒一时之说礼经非有明文也政使果然亦
 为去庙之后主藏夹室而有祷之祭且坛墠又皆一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42-0702a.png
 而已昭不可以越坛而径墠穆不可以有坛而无墠
 故迭进而无嫌非若庙之有昭穆而可以各由其序
 而递迁也又况昭穆之分自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
 有定次后虽百世不复移易而其尊卑则不以是而
 可紊也故成王之世文王为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
 王为昭而不害其卑于文非谓之昭即为王考谓之
 穆即为考庙也且必如佃说新死者必入穆庙而自
 父以上穆迁于昭昭迁于穆祔一神而六庙皆为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42-0702b.png
 动则于其祔也又何不直祔于父而必隔越一世以
 祔于其所未应入之庙乎佃又言曰假令甲于上世
 之次为穆今合堂同食实属父行乙于上世之次为
 昭今合堂同食实属子行则甲宜为昭乙宜为穆岂
 可远引千岁以来世次覆令甲为右穆乙为左昭以
 紊父子之序乎此亦不晓前说之过也盖昭穆之次
 既定则其子孙亦以为序礼所谓昭与昭齿穆与穆
 齿传所谓太王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者是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42-0702c.png
 也如必以父为昭而子为穆则太伯虞仲乃太王之
 父而文王反为管蔡鲁卫之子矣而可乎哉且一昭
 穆也既有上世之次又有今世之次则所以序其子
 孙者无乃更易不定而徒为纷纷乎曰然则庙之迁
 次如图可以见矣子孙之序如佃所驳得无真有难
 处者耶曰古人坐次或以西方为上或以南方为上
 未必以左为尊也且又安知不如时祫之位乎○昭
 穆之不为尊卑说已前见其大祫则始封以下以次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42-0702d.png
 相承亦无差舛故张璪以为四时常祀各于其庙不
 偶坐而相临故武王进居王季之位而不嫌尊于文
 王及合食乎祖则王季文王更为昭穆不可谓无尊
 卑之序者是也但四时之祫不兼毁庙之主则有右
 无昭而穆独为尊之时若两世室之主则文常为穆
 而武常为昭也故陆佃以为毁庙之主有不皆祫之
 时难之而未见璪之所以对也予窃以为以上世之
 次推之一昭一穆固有定次而其自相为偶亦不可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42-0703a.png
 易但其散居本庙各自为主而不相厌则武王进居
 王季之位而不嫌尊于文王及其合食于祖则王季
 虽迁而武王自当与成王为偶未可以遽进而居王
 季之处也文王之为穆亦虚其所向之位而已则虽
 北向而何害其为尊哉(文集议/禘祫)
宗庙南向堂室皆南向但室户在室南壁之东偏而南
 向牖在室南壁之西偏而南向故以室西南隅为奥
 而为尊者之居所谓宗室牖下也既以西南为尊者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42-0703b.png
 之位则室中之位固以东乡为尊矣非谓庙东乡而
 太祖东乡也然亦非独太祖也凡庙皆南乡而本庙
 之主在其庙室中皆东乡但祫祭于太庙之时则独
 太祖不易其位而群庙之主合食于前者皆南乡北
 乡以叙昭穆耳禘祭于太庙则又以所出之帝为东
 乡而太祖反居南乡为配位也(通典开元礼释奠先/圣东向先师南向乃)
 (古礼/也)堂上之位则以南乡为尊如仪礼乡饮酒宾席
 牖前南向今沈存中说祭礼朝践于堂亦以南乡为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42-0703c.png
 尊而政和新仪亦有是说但未见所据之本文又秦
 汉间广武君王陵母皆云东向坐田鼢传亦云自坐
 东乡而坐其兄南乡此则不知其为室中为堂上但
 犹以东乡为尊则可见矣(文集子合/答王)
李丈问太庙堂室之制曰古制是不可晓礼说士堂后
 一架为室盖甚窄天子便待加得五七架亦窄狭不
 知周家三十以上神主位次相逼如何行礼室在堂
 后一间从堂内左角为户而入西壁如今之墙上为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42-0703d.png
 龛太祖居之东向旁两壁有牖群昭列于北牖下而
 南向群穆列于南牖下而北向堂又不为神位而为
 人所行礼之地天子设黼扆于中受诸侯之朝(语类/陈淳)
 (录/)
臣窃见太祖皇帝受命之初未遑他事首尊四祖之庙
 而又以僖祖为四庙之首累圣尊崇罔敢夫坠中间
 虽以世数寖远迁之夹室而未及数年议臣章衡复
 请尊奉以为太庙之始祖宰相王安石等遂奏以为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42-0704a.png
 本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则僖祖有庙与
 稷契疑无以异今欲毁其庙而藏其主替祖宗之尊
 而下祔于子孙非所以顺祖宗之孝心也于是神宗
 皇帝诏从其请而司马光韩维孙朴孙固等以为非
 是力奏争之其说甚详然其立意不过以为太祖
 命立极当为始祖而祫享东向僖祖初无功德亲尽
 当祧而已臣尝深考其说而以人心之所安者揆之
 则僖祖者太祖之高祖考也虽历世久远功德无传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42-0704b.png
 然四世之后笃生神孙顺天应人以宁兆庶其为功
 德盖不必身亲为之然后为盛也是以太祖皇帝首
 崇立之以为初庙当此之时盖已归德于祖而不敢
 以功业自居矣今乃以欲尊太祖之故而必使之夺
 据僖祖初室东向之位臣恐在天之灵于此有所不
 忍而不敢当也安石之为人虽不若光等之贤而其
 论之正则有不可诬者世之论者不察于此但见
 祖
功德之盛而不知因太祖当日崇立僖祖之心以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42-0704c.png
 原其所自但见光等之贤非安石章衡之所及而不
 知反之于己以即夫心之所安是以纷纷多为异说
 臣尝病其如此每恨无以正之不谓今者之来适逢
 此议而又以疾病之故不获祗赴谨已略具鄙见申
 尚书省乞与敷奏又访得元祐大儒程颐所论深以
 安石之言为当贴说详尽而所论并祧二祖止成八
 世之说尤为明白未知己未得达圣听欲乞宣问详
 赐览观并下此奏别令详议以承太祖皇帝尊祖敬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42-0704d.png
 宗报本反始之意上延基祚下一民听千万幸甚取
 进止(文集议状/祧庙)
问祧主当迁何地曰便是这事难处汉唐人多瘗于两
 阶之间然今人家庙亦无所谓两阶者两阶之间以
 其人迹不踏取其洁耳问各以昭穆瘗于祖宗之坟
 如何曰唐人亦有瘗于寝园者但今人坟墓又有太
 远者恐难用耳顷在朝因僖祖之祧与诸公争辨几
 至喧忿后来因是去国不然亦必为人论逐当时全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42-0705a.png
 不曾商议只见智夫(崇之时为/太常卿)来言欲祧僖祖某问
 欲祧之何所刘曰正未有以处因此方诏集议某论
 卒不合后来竟为别庙于太庙之侧奉僖祖宣祖祧
 主藏之于别庙不知祫禘时如何这都行不得若禘
 祫太祖之庙不成教祖宗来就子孙之庙若移太祖
 之主合禘于别庙则太祖复不得正东向之位都行
 不得治平问曾如此祧了及至熙宁章衡上疏论僖
 祖不当祧想其论是主王介甫然其论甚正介甫尝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42-0705b.png
 上疏云皇家僖祖正如周家之稷契皆为始祖百世
 不迁之庙今替其祀而使下祔于子孙之夹室非所
 谓事亡如事存事死如事生而顺祖宗之孝心也此
 论甚正后来复僖祖之庙某当时之论正用介甫之
 意某谓僖祖当为始祖百世不迁之庙如周之后稷
 而太祖太宗则比周之文武有何不可而赵丞相一
 向不从当时如楼大防陈君举谢深甫力主其说而
 彭子寿孙从之之徒又从而和之或云太祖取天下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42-0705c.png
 何与僖祖事某应之曰诸公身自取富贵致位通显
 然则何用封赠父祖耶又许及之上疏云太祖皇帝
 开基而不得正东向之位虽三尺童子亦为之不平
 其鄙陋如此后来集议某度议必不合遂不曾与议
 却上一疏论其事赵丞相又执之不下某数问之亦
 不从后来归家亦数写书去问之何故不降出亦不
 从后已南迁而事定矣僖祖翼祖顺祖宣祖中间尝
 祧去翼祖所以不讳敬字得几时及蔡京建立九庙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42-0705d.png
 遂复取还翼祖以足九庙之数后来渡江翼祖顺祖
 庙已祧去若论庙数则自祧僖祖之外又宣祖以至
 孝庙方成九数乃并宣祖而祧之某尝闻某人云快
 便难逢不如祧了且得一件事了其不恭敢如此某
 为之骇然(语录/失名)
问祧礼曰天子诸侯有太庙夹室则祧主藏于其中今
 士人家无此祧主无可置处礼注说藏于两阶间今
 不得已只埋于墓所问有祭告否曰横渠说三年后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42-0706a.png
 祫祭于太庙因其祭毕还主之时遂奉祧主归于夹
 室迁主新主皆归于庙郑氏周礼注大宗伯享先王
 处亦有此意今略放而行之问考妣入庙有先后则
 祧以何时曰妣先未得入庙考入庙则祧(语类刚录/黄义)
窃谓至和之制虽若不合于古而实得其意但有所未
 尽而已政和之制则虽稽于古者或得其数而失其
 意则多矣盖古者诸侯五庙所谓二昭二穆者高祖
 以下四世有服之亲也所谓太祖者始封之君百世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42-0706b.png
 不毁之庙也今世公侯有家而无国则不得有太祖
 之庙矣故至和四庙特所谓二昭二穆四世有服之
 亲而无太祖之庙其于古制虽若不同而实不害于
 得其意也又况古者天子之三公八命及其出封然
 后得用诸侯之礼盖仕于王朝者其礼反有所厌而
 不得伸则今之公卿宜亦未得全用诸侯之礼也礼
 家又言夏四庙至子孙而五则是凡立五庙者亦是
 五世以后始封之君正东向之位然后得备其数非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42-0706c.png
 于今日立庙之初便立太祖之庙也政和之制盖皆
 不考乎此故二昭二穆之上通数高祖之父以备五
 世夫既非始封之君又已亲尽而服绝矣乃苟以备
 夫五世而祀之于义何所当乎至于大夫三庙说者
 以为天子诸侯之大夫皆同盖古者天子之大夫与
 诸侯之大夫品秩之数不甚相远故其制可以如此
 若今之世则惟侍从官以上乃可以称天子之大夫
 至诸侯之大夫则州镇之幕职官而已尔(横渠先生/止为京官)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42-0706d.png
 (而温公云官比诸/侯之大夫则已贵)是安可以拘于古制而使用一等
 之礼哉故至和之制专以天子之大夫为法亦深得
 制礼之意但其自东宫三少而上乃得为大夫则疑
 未尽而适士二庙官师一庙之制亦有所未备焉耳
 政和之制固未必深考古者天子诸侯之大夫同为
 一等之说然其意实近之但自大侍从至升朝官并
 为一法则亦太无隆杀之辨矣盖官职高下则有古
 今之不同但以命数准今之品数而论之则礼之等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42-0707a.png
 差可得而定矣然此亦论其得失而已若欲行之则
 政和之礼行于今日未之有改凡仕于今日而得立
 庙者岂得而不用哉但其所谓庙者制度草略已不
 能如唐制之盛而况于古乎此好礼之士所以未尝
 不叹息于斯也然考诸程子之言则以为高祖有服
 不可不祭虽七庙五庙亦止于高祖虽三庙一庙以
 至祭寝亦必及于高祖但有疏数之不同耳疑此最
 为得祭祀之本意今以祭法考之虽未见祭必及高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42-0707b.png
 祖之文然有月祭享尝之别则古者祭祀以远近为
 疏数亦可见矣礼家又言大夫有事省于其君干祫
 及其高祖此则可为立三庙而祭及高祖之验而来
 教所疑私家合食之文亦因可见矣但干祫之制他
 未有可考耳(文集尚书/答汪)
问影堂序位曰古者一世自为一庙有门有堂有寝凡
 屋三重而墙四周焉自后汉以来乃为同堂异室之
 庙一世一室而以西为上如韩文中家庙碑有祭初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42-0707c.png
 室祭东室之语今国家亦只用此制故士大夫家亦
 无一世一庙之法而一世一室之制亦不能备故温
 公诸家祭礼皆用以右为尊之说独文潞公尝立家
 庙今温公集中有碑载其制度颇详亦是一世一室
 而以右为上自可检看伊川之说亦误昭穆之说则
 又甚长中庸或问中已详言之更当细考大抵今士
 大夫家只当且以温公之法为定也(文集子从/答郭)
诸侯不得祖天子然鲁有文王庙左氏亦云郑祖厉王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42-0707d.png
 何也此必周衰诸侯僭肆做此违条碍法事故公庙
 设于私家(语类大录/吴必)
春秋时宗法未亡如滕文公云吾宗国鲁先君盖滕文
 之昭也文王之子武王既为天子以次则周公为长
 故滕谓鲁为宗国又如左氏传载女丧而宗室于人
 何有如三桓之后公父文伯公锄公为之类乃季氏
 之小宗南宫适之类孟氏之小宗今宗室中多带皇
 兄皇叔皇伯等冠于官职之上非古者不得以戚戚
卷四 第 28a 页 WYG0142-0708a.png
 君之意本朝王定国尝言之欲令称某王孙或曾孙
 或几世孙有如越王派下则当云越王几世孙如此
 则族属易识且无戚君之嫌亦自好后来定国得罪
 反以此论为间离骨肉今宗室散无统纪名讳重叠
 字号都穷了更无安排处(语类孙录/叶贺)
余正父谓士大夫不得祭始祖此天子诸侯之礼若士
 大夫当祭则自古无明文又云大夫自无太祖先生
 因举春秋如单氏尹氏王朝之大夫自上世至后世
卷四 第 28b 页 WYG0142-0708b.png
 皆不变其初来姓号则必有太祖又如季氏之徒世
 世不改其号则亦必有太祖余正父谓此春秋时自
 是世卿不由天子都没理会先生云非独是春秋时
 如诗里说南仲太祖太师皇父南仲是文王时人到
 宣王时为太祖不知古者世禄不世官之说如何又
 如周公之后伯禽已受封于鲁而周家世有周公如
 春秋云宰周公这般所在自晓未得(语类孙录/叶贺)
伊川时祭止于高祖高祖而上则于立春设二位统祭
卷四 第 29a 页 WYG0142-0708c.png
 之而不用主此说是也却又云祖又岂可厌多苟其
 可知者无远近多少须当尽祭之疑是初时未曾讨
 论故有此说(语类夫录/杨道)
问祭礼曰古礼难行且依温公择其可行者行之祭土
 地只用韩公所编(祇一/位)祭祖自高祖而下如伊川所
 论古者祇祭考妣温公祭自曾祖而下伊川以高祖
 有服所当祭今见于遗书者甚详此古礼所无创自
 伊川所以使人尽孝敬追远之义(语类录/杨骧)
卷四 第 29b 页 WYG0142-0708d.png
大宗法既立不得亦当立小宗法祭自高祖以下亲尽
 当请出高祖就叔伯位服未尽者祭之(语类录/包扬)
问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
 莫之宗者曰此说公子之宗也谓如人君有三子一
 嫡而二庶则庶宗其嫡是谓有大宗而无小宗皆庶
 则宗其庶长是谓有小宗而无大宗止有一人则无
 人宗之已亦无所宗焉是谓无宗亦莫之宗也下云
 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嫡者
卷四 第 30a 页 WYG0142-0709a.png
 此正解有大宗而无小宗一句之公之公犹君也(语/类)
 (万人杰/录)
问礼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
 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窃谓君适长为世子继先
 君正统自母弟以下皆不得宗其次适为别子不得
 祢其父则不可宗嗣君又不可无统属故立为先君
 之族大宗之祖所谓别子为祖也其适子继之则为
 大宗凡先君所出之子孙皆宗之百世不迁故曰大
卷四 第 30b 页 WYG0142-0709b.png
 宗者继别子之所自出也(吕氏言别子所自出者谓/别子所出之先君也如鲁)
 (李友乃桓公别子所自出故为/桓公一族之大宗不知是否)百世不迁者以其统
 先君之子孙而非统别之子孙也别子之庶长义不
 祢别子而自为五世小宗之祖其适子继之则为小
 宗小宗者继别子庶子之所自出也故惟及五世五
 世之外则无服盖以其统别之子孙而非统先君之
 子孙也不知是否伏乞垂诲曰宗子有公子之宗有
 大宗有小宗国家之众子不继世者若其问有适子
卷四 第 31a 页 WYG0142-0709c.png
 则众兄弟宗之为大宗若皆庶子则兄弟宗其长者
 为小宗此所谓公子之宗者也别子即是此宗子既
 没之后其适长者各自继此别子即是大宗直下相
 传百世不迁别子之众子既没之后其适长子又宗
 之即为继祢之小宗每一易世高祖庙毁则同此庙
 者是为袒免之亲不复相宗矣所谓五世而迁也(文/集)
 (答董叔/重)
凡文字有一两本参对则义理自明如礼记中丧服小
卷四 第 31b 页 WYG0142-0709d.png
 记丧服大传都是解注仪礼丧服小记云庶子不祭
 祢明其宗也又曰庶子不祭祖明有宗也注谓不祭
 祢者父之庶子不祭祖者其父为庶子说得繁碎大
 传只说庶子不祭则祖祢皆在其中矣某所以于礼
 书中只载大传说(语类录/沈僩)
父在主祭子出仕宦不得祭父没宗子主祭庶子出仕
 宦祭时其礼亦合减杀不得同宗子(语类录/包扬)
所问祭礼古人虽有始祖亦只是祭于大宗之家若小
卷四 第 32a 页 WYG0142-0710a.png
 宗则祭止高祖而下然又有三庙二庙一庙祭寝之
 差其尊卑之杀极为详悉非谓家家皆可祭始祖也
 今法制不立家自为俗此等事若未能遽变则且从
 俗可也支子之祭亦是如此窃谓只于宗子之家立
 主而祭其支子则只用牌子其形如木主而不判前
 后不为陷中及两窍不为椟以从降杀之义不知如
 何可更商量也(文集立之/答潘)
某承询及影堂按古礼庙无二主尝原其意以为祖考
卷四 第 32b 页 WYG0142-0710b.png
 之精神既散欲其萃聚于此故不可以二今有祠版
 又有影是有二主矣古人宗子承家主祭仕不出乡
 故庙无虚主而祭必于庙惟宗子越在他国则不得
 祭而庶子居者代之祝曰孝子某(宗子/名)使介子某(庶/子)
 (名/)执其常事然犹不敢入庙特望墓为坛以祭盖其
 尊祖敬宗之严如此今人主祭者游宦四方或贵仕
 于朝又非古人越在他国之比则以其田禄修其荐
 享尤不可阙不得以身去国而使支子代之也礼意
卷四 第 33a 页 WYG0142-0710c.png
 终始全不相似泥古则阔于事情徇俗则无复品节
 必欲酌其中制适古今之宜则宗子所在奉二主以
 从之于事为宜盖上不失萃聚祖考精神之义(二主/常相)
 (依则精神/不分矣)下使宗子得以田禄荐享祖宗宜亦歆之
 处礼之变而不失其中所谓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
 义起者盖如此但支子所得自主之祭则当留以奉
 祀不得随宗子而徙也所谕留影于家奉祠版而行
 恐精神分散非鬼神所安而支子私祭上及高曾又
卷四 第 33b 页 WYG0142-0710d.png
 非所以严大宗之正也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
 礼一致推此思之则知所处矣学绝道丧此语世所
 罕闻闻之必以为笑然以吾友下问之勤不敢不以
 正对侍次试以禀知更与圭甫熟讲断然行之一新
 弊俗共甫博学多闻亦不应以此为怪也更详思之
 (文集平甫/答刘)
问先兄乃先人长子既娶而死念欲为之立后但说立
 后则必当使之主祭则某之高祖亦当祧去否曰既
卷四 第 34a 页 WYG0142-0711a.png
 更立主祭者即祠版亦当改题无疑高祖祧去虽觉
 人情不安然别未有以处也家间将来小孙奉祀其
 势亦当如此可更考之(文集伯量/答胡)
问夫主不可以二者也四明高氏之说云耳煇详此意
 谓有宗子之家主祭故庶子止以其牲祭于宗子之
 家可也是不可以有二主也今人若兄弟异居相去
 辽远欲各祭其祖父亦谓不可以二主乎曰兄弟异
 居庙初不异只合兄祭而弟与执事或以物助之为
卷四 第 34b 页 WYG0142-0711b.png
 宜向见说前辈有如此而相去远者则兄家设主弟
 不立主只于祭时旋设位以纸榜标记逐位祭毕焚
 之如此似亦得礼之变也更详之(文集晦叔/答李)
人家族众不分合祭或主祭者不可以祭及叔伯之类
 则须令其嗣子别得祭之今且说同居同出于曾祖
 便有从兄弟及再从兄弟了祭时主于主祭者其他
 或子不得祭其父母若恁地滚做一处祭不得要好
 当主祭之嫡孙当一日祭其曾祖及祖及父馀子孙
卷四 第 35a 页 WYG0142-0711c.png
 与祭次日却令次位子孙自祭其祖及父又次日却
 令又次位子孙自祭其祖及父此却有古宗法意古
 今祭礼这般处皆有之(其后来更讨得/几家要入未得)如今要知宗
 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
 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语类孙录/叶贺)
问七十老而传则嫡子嫡孙主祭如此则庙中神主都
 用改换作嫡子嫡孙名奉祀然父母犹在于心安乎
 曰然此等也难行也且得躬亲耳又问嫡孙主祭则
卷四 第 35b 页 WYG0142-0711d.png
 便须祧六世七世庙主自嫡孙言之则当祧若叔祖
 尚在则乃是祧其高曾祖于心安乎曰也只得如此
 圣人立法一定而不可易兼当时人习惯亦不以为
 异也又问先生旧时立春祭先祖冬至祭始祖后来
 废之何故曰觉得忒煞过当和禘祫都包在里面了
 恐太僭遂废之(语类录/沈僩)
问忌日当哭否曰若是哀来时自当哭又问衣服之制
 曰某自有吊服绢衫绢巾忌日则服之(语类录/辅广)
卷四 第 36a 页 WYG0142-0712a.png
忌日祭只祭一位(语类录/吕焘)
问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不知忌日合著如何
 服曰唐时士大夫依旧孝服受吊五代时某人忌日
 受吊某人吊之遂于坐间刺杀之后来只是受人慰
 书而不接见须隔日预办下谢书俟有来慰者即以
 谢书授之不得过次日过次日谓之失礼服亦有数
 等考与祖曾祖高祖各有降杀妣与祖妣服亦不同
 大槩都是黪衫黪巾后来横渠制度又别以为男子
卷四 第 36b 页 WYG0142-0712b.png
 重乎首女子重乎带考之忌日则用白巾之类(疑亦/是黪)
 (巾/)而不易带妣之忌日则易带而不改巾服亦随亲
 疏有隆杀问先生忌日何服曰某只著白绢凉衫黪
 巾不能做许多样服得问黪巾以何为之曰纱绢皆
 可某以纱又问诞辰亦受子弟寿酒否曰否衣服易
 否曰否一例不受人物事某家旧时常祭立春冬至
 季秋祭祢三祭后以立春冬至二祭近禘祫之祭觉
 得不安遂去之季秋依旧祭祢而用某生日祭之值
卷四 第 37a 页 WYG0142-0712c.png
 某生日在季秋遂用此日(九月十/五日)又问在官所还受
 人寿仪否曰否然也有行不得处如作州则可以不
 受盖可以自由若有监司所在只得按例与之受盖
 他生日时又用还他某在潭州如此在南康漳州不
 受亦不送又问黪巾之制曰如帕复相似有四只带
 若当幞头然(语类录/沈僩)
问时祭用仲月清明之类或是先世忌日则如之何曰
 却不思量到古人所以贵于卜日也(语类录/王过)
卷四 第 37b 页 WYG0142-0712d.png
家庙要就人住居神依人不可离外做庙又在外时妇
 女遇雨时难出入(语类录/包扬)
先生云欲立一家庙小五架屋以后架作一长龛堂以
 板隔截作四龛堂堂置位牌堂外用帘子小小祭祀
 时亦可只就其处大祭祀则请出或堂或厅上皆可
 (语类录/包扬)
问先生家庙只在厅事之侧曰便是力不能办古之家
 庙甚阔所谓寝不踰庙是也祭时移神主于正堂其
卷四 第 38a 页 WYG0142-0713a.png
 位如何曰只是排列以西为上祫祭考妣之位如何
 曰太祖东向则昭穆之南向北向者以西方为上则
 昭之位次高祖西而妣东祖西而妣东是祖母与孙
 并列于体为顺若余正父之说则欲高祖东而妣西
 祖东而妣西则是祖与孙妇并列于体为不顺彼盖
 据汉仪中有高祖南向吕后少西更不取證于经文
 而独取传注中之一二执以为是断不可回耳(语类/万人)
 (杰录/)
卷四 第 38b 页 WYG0142-0713b.png
问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如何曰温公祭礼甚大今亦只
 是荐然古人荐用首月祭用仲月朝廷却用首月(语/类)
 (包扬/录)
朔旦家庙用酒果望旦用茶重午中元九日之类皆名
 俗节大祭时每位用四味请出木主俗节小祭只就
 家庙止二味朔旦俗节酒止一上斟一杯(语类录/包扬)
先生家祭享不用纸钱凡遇四仲时祭隔日涤椅桌严
 办次日侵晨已行事毕(语类录/王过)
卷四 第 39a 页 WYG0142-0713c.png
叔器问行正礼则俗节之祭如何曰韩魏公处得好谓
 之节祠杀于正祭某家依而行之但七月十五素馔
 用浮屠某不用耳向南轩废俗节之祭某问于端午
 能不食粽乎重阳能不饮茱萸酒乎不祭而自享于
 汝安乎(语类录/陈淳)
墓祭非古虽周礼有墓人为尸之文或是初间祭后土
 亦未可知但今风俗皆然亦无大害国家不免亦十
 月上陵(语类录/陈淳)
卷四 第 39b 页 WYG0142-0713d.png
比见墓祭土神之礼全然灭裂吾甚惧焉既为先公托
 体山林而祀其主者岂可如此今后可与墓前一样
 菜果胙脯饭茶汤各一器以尽吾宁亲事神之意勿
 令其有隆杀(文集书/戒子)
祭说辨订精审尤荷警发然此二事初亦致疑但见二
 先生皆有随俗墓祭不害义理之说故不敢轻废至
 于节祠则又有说盖今之俗节古所无有故古人虽
 不祭而情亦自安今人既以此为重至于是日必具
卷四 第 40a 页 WYG0142-0714a.png
 殽羞相宴乐而其节物亦各有宜故世俗之情至于
 是日不能不思其祖考而复以其物享之虽非礼之
 正然亦人情之不能已者但不当专用此而废四时
 之正礼耳故前日之意以为既有正祭则存此似亦
 无害今承诲谕以为黩而不敬此诚中其病然欲遂
 废之则恐感时触物思慕之心又无以自止殊觉不
 易处且古人不祭则不敢以燕况今于此俗节既已
 据经而废祭而生者则饮食燕乐随俗自如殆非事
卷四 第 40b 页 WYG0142-0714b.png
 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意也必尽废之然后可又
 恐初无害于义理而特然废之不惟徒骇俗听若恐
 不能行远则是已废之祭拘于定制不复能举而燕
 饮节物渐于流俗有时而自如也此于天理亦岂得
 为安乎夫三王制礼因革不同皆合乎风气之宜而
 不违乎义理之正正使圣人复起其于今日之议亦
 必有所处矣愚意时祭之外各因乡俗之旧以其所
 尚之时所用之物奉以大槃陈于庙中而以告朔之
卷四 第 41a 页 WYG0142-0714c.png
 礼奠焉则庶几合乎隆杀之节而尽乎委曲之情可
 行于久远而无疑矣至于元日履端之祭礼亦无文
 今亦只用此例又初定仪时祭用分至则冬至二祭
 相仍亦近烦渎今改用卜日之制尤见听命于神不
 敢自专之意其他如此修定处甚多大抵多本程氏
 而参以诸家故特取二先生说今所承用者为祭说
 一篇而祭仪祝文又各为一篇比之昨本稍复精密
 缮写上呈乞赐审订示及幸甚(文集敬夫/答张)
卷四 第 41b 页 WYG0142-0714d.png
焚黄近世行之墓次不知于礼何据昨见敬夫谢魏公
 赠谥文字却只云告庙此与近世所行又不知孰为
 得失也更乞台谕幸甚(文集尚书/答汪)
问生时男女异席祭祀亦合异席今夫妇同席如何曰
 夫妇同牢而食(语类蔚录/陈文)
家庙之制伊川只以元妃配享盖古者只是以媵妾继
 室故不容与嫡并配后世继室乃是以礼聘娶自得
 为正故唐会要中载颜鲁公家祭有并配之仪(语类/吴必)
卷四 第 42a 页 WYG0142-0715a.png
 (大录/)
古人无再娶之礼娶时便有一副当人了嫡庶之分定
 矣故继室于正室不可并配今人虽再娶然皆以礼
 聘皆正室也祭于别室恐未安如伊川云奉祀之人
 是再娶所生则以所生母配如此则是嫡母不得祭
 矣此尤恐未安大抵伊川考礼文却不似横渠考得
 较仔细(语类羽录/章伯)
问礼云父不祭子夫不祭妻何也曰便是此一说被人
卷四 第 42b 页 WYG0142-0715b.png
 解得都无理会了据某所见此二句承上面馂馀不
 祭说盖谓馂馀之物虽父不可将去祭子夫不可将
 去祭妻且如孔子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
 熟而荐之君赐腥则非馂馀矣虽熟之以荐先祖可
 也赐食则或为馂馀但可正席先尝而已固是不可
 祭先祖虽妻子至卑亦不可祭也(语类蔚录/陈文)
夫祭妻亦当拜(语类刚录/黄义)
妣者媲也祭所生母只当称母则略有别(语类录/刘砥)
卷四 第 43a 页 WYG0142-0715c.png
问子之所生母死不知题主当何称祭于何所祔于何
 所曰今法五服年月篇中母字下注云谓生己者则
 但谓之母矣若避嫡母则止称亡母而不称妣以别
 之可也(伊川先生云/祭于私室)又问礼记曰妾母不世祭于子
 祭于孙止又曰妾祔于妾祖姑既不世祭至后日子
 孙有妾母又安有妾祖姑之可祔耶不知合祭几世
 而止曰此条未详旧读礼亦每疑之俟更询考也又
 问妾母若世祭其孙异日祭妾祖母宜何称自称云
卷四 第 43b 页 WYG0142-0715d.png
 何曰世祭与否未可知若祭则称之为祖母而自称
 孙无疑矣(文集文卿/答窦)
问妾母之称曰恐也只得称母他无可称在经只得云
 妾母不然无以别于他母也又问吊人妾母之死合
 称云何曰恐也只得随其子平日所称而称之或曰
 五峰称妾母为少母南轩亦然据尔雅亦有少姑之
 文五峰想是本此先生又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
 本朝濮王之议欲加皇考字引此为證当时虽是众
卷四 第 44a 页 WYG0142-0716a.png
 人争得住然至今士大夫犹以为未然盖不知礼经
 中若不称作为父母别无个称呼只得如此说也(语/类)
 (沈僩/录)
用之问祭用尸之意曰古人祭祀无不用尸非惟祭祀
 家先用尸祭外神亦用尸不知祭天地如何想惟此
 不敢为尸杜佑说古人用尸者盖上古朴陋之礼至
 圣人时尚未改(文蔚录云是上古朴野之/俗先王制礼是去不尽者)相承用之
 至今世则风气日开朴陋之礼已去不可复用去之
卷四 第 44b 页 WYG0142-0716b.png
 方为礼而世之迂儒必欲复尸可谓愚矣杜佑之说
 如此今蛮夷猺洞中有尸之遗意每遇祭祀鬼神时
 必请乡之魁梧姿美者为尸而一乡之人相率以拜
 祭为之尸者语话醉饱每遇岁时为尸者必连日醉
 饱此皆古之遗意尝见崇安余宰邵武人说他之乡
 里有一村名密溪去邵武数十里此村中有数十家
 事所谓中王之神甚谨所谓中王者每岁以序轮一
 家之长一人为中王周而复始凡祭祀祈祷必请中
卷四 第 45a 页 WYG0142-0716c.png
 王坐而祠之岁终则一乡之父老合乐置酒请新旧
 中王者讲交代之礼此人既为中王则一岁家居寡
 出恭谨畏慎略不敢为非以副一村祈向之意若此
 村或有水旱灾沴则人皆归咎于中王以不善为中
 王之所致此等意思皆古之遗闻近来数年此礼已
 废矣看来古人用尸自有深意非朴陋也陈丈云盖
 不敢死其亲之意曰然用之云祭祀之礼酒肴丰洁
 必诚必敬所以望神之降临乃歆飨其饮食也若立
卷四 第 45b 页 WYG0142-0716d.png
 之尸则为尸者既已享其饮食鬼神岂复来享之如
 此却为不诚矣曰此所以为尽其诚也盖子孙既是
 祖宗相传一气下来气类固已感格而其语言饮食
 若其祖考之在焉则有以慰其孝子顺孙之思而非
 恍惚无形想像不及之可比矣古人用尸之意所以
 深远而尽诚盖为是耳今人祭祀但能尽诚其祖考
 犹来格况既是他亲子孙则其来格也益速矣因言
 今世鬼神之附著生人而说话者甚多亦有祖先降
卷四 第 46a 页 WYG0142-0717a.png
 神于其子孙者又如今之师巫亦有降神者盖皆其
 气类之相感所以神附著之也周礼祭墓则以墓人
 为尸亦是此意(语类蒙录/林子)
问祭五祀皆有尸祀灶则以谁为尸曰今亦无可考者
 但如墓祭则以冢人为尸以此推之则祀灶之尸恐
 是膳夫之类祀门之尸恐是阍人之类又如祀山川
 则是虞衡之类问尸之坐立曰夏立尸商坐尸周旅
 酬六尸后稷之尸不旅酬问祭妣之尸曰妇人不立
卷四 第 46b 页 WYG0142-0717b.png
 尸却有明文又曰古者以先王衣服藏之庙中临祭
 则出以衣尸如后稷之衣到周时恐已不在亦不可
 晓(语类用录/李儒)
 
 
 
 
 朱子礼纂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