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76a 页
No. 6 [No. 1(2), Nos. 5, 7]
《般泥洹经》卷上

不载译人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
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
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
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
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
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
化日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
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
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
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
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
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
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
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
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
欲往伐之。愿闻佛教。」

佛报大臣:「昔吾一时
曾游越祇正躁神舍,见其国人,皆多谨敕,
我时为说治国七法不危之道,其能行者,日
当兴盛未之衰也。即叉手言:『愿闻七法,盖
何施行?』佛言:『谛听。』对曰:『受教。』」时,贤者阿难,
住后扇佛。佛言阿难:「汝宁不闻越祇国人数
相聚会,讲论政事,修备自守?」对曰:「闻其数
相聚会,讲论政事,修备自守。」佛言:「如是,
彼为不衰,汝闻越祇君臣常和,所任忠良,
转相承用。」对曰:「闻其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
卷一 第 176b 页 T01-0176.png
相承用。汝闻越祇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
敢有过?」对曰:「闻其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
有过。」「汝闻越祇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
相事?」对曰:「闻其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
相事。」「汝闻越祇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
教诲?」对曰:「闻其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
教诲。」「汝闻越祇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
四时?」对曰:「闻其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
四时。」「汝闻越祇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
及四方来者,供养衣食卧床疾药?」对曰:「闻其
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供养
衣食卧床疾药。」佛言:「夫有国者,行此七法,
难可得危。」雨舍对曰:「使越祇人持一者,尚
不可攻,何况有七?国事多故当还。」请辞。佛
言:「可,置知是时。」即从座起,礼佛而去。


时,佛敕贤者阿难,请鹞山中诸倚行比丘,令
会讲堂。即请悉会,稽首毕,一面坐。佛告:「诸
比丘!听我所言,善念行之。」皆曰:「受教。」

佛言:
「比丘有七教,则法不衰。何等七教?一当数
会讲诵经道,无有懈怠。二当和顺,忠正相
教,转相承用。三当无取无愿于他,唯乐山
泽。四当绝望长幼先后,相事以礼。五当慈
孝承事师长,受识教诲。六当奉法,敬畏经
戒,以修梵行。七当遵道供养圣众,开解童
蒙,来学者受给施衣、食、卧床、疾药。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守,则法不衰,当善
念行:一守清净,不乐有为。二守无欲,不贪
利养。三守忍辱,无所诤讼。四守空行,不
入众聚。五守法意,不起众想。六守一心,坐
卷一 第 176c 页 T01-0176.png
禅定意。七守约损,衣食粗疏,草蓐为床。如
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敬,则法不
衰,当善念行:一为敬佛,善心礼事,无他倚
行。二为敬法,志在道意,无他倚行。三为敬
众,依受教令,无他倚行。四为敬学,事持戒
者,无他倚行。五为敬闻,事讲授者,无他倚
行。六为敬净无欲,无他倚行。七为敬定,事
坐禅寂,无他倚行。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
比丘有七财,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当有
信,见正喜乐。二当有戒,慎护不犯,三当有惭,
改过自悔。四当有愧,顺所言行。五当多闻,讽
诵无厌。六当智慧,深行微妙。七当法施,勿望
礼贶。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觉
意,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志念觉倚净无
淫,舍分散意。二法解觉倚净无淫,舍分
散意。三精进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四
爱喜觉倚净无淫,舍分散意。五一向觉
倚净无淫,舍分散意。六惟定觉倚净无
淫,舍分散意。七行护觉倚净无淫,舍分
散意。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比丘有七知,
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当知法,佛十二部
经,谛受诵论。二当知议,求诸法慧,博解
其要。三当知时,可诵可步可禅可卧,无失
时宜。四当自知,所入法行,多少深浅,熟与
初始,志当曰胜。五当知节,勿贪美妙,适
身节食,无以自病。六当知众,入比丘众,梵
志圣人,君子及士民众分别知可敬、可住、可
坐、可默、可语。七当知人,观其所好,察其志
能,随意劝导,令知圣化。如是七法,可得久
卷一 第 177a 页 T01-0177.png
住。

「又比丘有七惟,则法不衰,当善念行:
一惟经道,当如人念父母,父母生子,思极
一世,惟法活人,无数世度人生死。二惟人
生,无不有苦,忧念妻之家属所有,死各离
散不知所堕,若身有罪,亲不能解,知此非常,
当念行道。三惟精进,端身口意,取道不难。
四惟谦虚,无自憍大,承事明哲,矜诲未闻,
悯伤教之。五惟降意,不驰六情,抑淫怒
痴态,无有邪行。六惟躯中,但盛臭秽,风
寒热血,无可贪者。七惟自观,形如粪土,日
当念死,天地开辟,生民以来,无不死者,世
间如梦,所见欢爱,不知为化,悟乃觉空,当
知是幻,勿以自欺。如是七法,可得久住。

「又
比丘复有六重法,当善念行,可得久住:一
为修身,以起慈心,依圣旬通,诸清净者,行
此重任,和一爱敬,施于同学,无取无诤,
勉共守行行。二为修口善行,以起慈心。三
为修意善行,以起慈心。四为所见法际,若
得衣食、应器馀物,终不爱藏。五为持戒不
犯,不以摸质,能用劝人。六为若从正见得
出正要受道苦尽度知见了,行此重任,皆以
圣旬通清净用和爱敬,施于同道,无取无
诤,转相建立,共守道行。又复比丘,当为悯
伤,一切蠕动,至于虮虱,必加慈心,人之死
亡,当为悲哀,彼得为人,如不闻道,家室啼
哭,亦不知死,魂神所趣;唯得道者,能知
之耳。佛为是故敷陈经法,经不可不学,道
不可不行,天下多道,王道为大,佛道如是,
最为其上。譬数十人,俱共射准,有前中者,
卷一 第 177b 页 T01-0177.png
有后中者,要射不止,必复中准,又如天下
众流不息皆归于海。比丘如此,行道不止,
会得解脱,如佛法教,转相承用,讽咏佛语,
常用时诲,四辈弟子,展转相教,如是佛经,
可得久住。」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巴连
弗邑,即受教行。佛摄衣钵,历王舍城,去行
半道所,顿止王园。佛告诸比丘:「皆听,其为
道者,当知四谛,凡人不知,故走长涂,宛转
生死,无休止时,吾是以启汝意。何等四?一
曰知苦苦,是谓真谛。二曰苦由习生,是
谓真谛。三曰苦习尽灭,是谓真谛。四曰苦
习尽受道,是谓真谛。于苦不慧不知,故走
长涂,生死不休,当以知此苦谛。苦者谓生
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爱别离苦、所
求不得苦;以要言之,五盛阴苦。已觉斯苦,
能断爱习,是谓得眼,为极是生,后不复有
苦;犹习者从爱,苦习都尽,受道之谛,得
眼见證,为尽是生,后不复有。已见真谛,得
道眼者,无复生死,长涂永绝。如是比丘,又
当复知道得八行。何等八?一以专心,受佛
经法。二弃爱欲,与世无诤。三终不为杀、盗、
淫行。四不欺谗佞饰恶骂。五不嫉妒贪餮不
信。六念非常、苦、空、非身。七观形中臭秽不净。
八不贪身知当归土。诸往古佛,皆见此四谛,
诸当来佛,亦见此四谛,其有贪慕家居恩爱
及乐世间荣名之寿者,终不得是度世之道;
道从心生,心净者乃得道。其次心端,不犯
五戒,可得上天;其次信道,好学经法,后可
得作人。若都欲断绝地狱、畜生、饿鬼道者,当
卷一 第 177c 页 T01-0177.png
以一心,奉行经戒。今佛为天下,解脱生死,
开现正道,其欲学者,当谛思惟。」

佛与贤者
阿难,前到巴连弗,止城外神树下。诸梵志居
士,闻佛从诸弟子来,皆出城外,欲觐见供
养佛,有持席荐,有持毾𣰆,有持水浆,及锭
灯者,行诣佛所,稽首毕一面坐。佛告诸梵
志居士:「人在世间,好贪欲恣意者,有五消
耗:一自放恣,财产日减。二自放恣,危身失
道。三自放恣,众人不敬,死时有悔。四自放
恣,丑名恶声,周闻天下。五自放恣,身死魂
神堕三恶道,人能降心。不放恣者,有五丰
德:一自捡摄,财产日增。二自捡摄,得近道
意。三自捡摄,众人所敬,至死无悔。四自捡
摄,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自捡摄,身死神
生天上福地。人不自恣,有此五善,宜思念
之。」佛为众人说法正化若干要语,无不欢
喜,皆前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于是,佛起,
到阿卫𨽁,坐一树下,持神心道眼,见上诸
天,使贤神守护此地。贤者阿难,从燕坐起,
稽首毕一面住。佛问阿难:「谁图此巴连弗
起城郭者?」对曰:「是摩竭大臣雨舍所建,所
其欲以遏绝越祇。」佛言:「善哉!善哉!雨舍之
贤,乃知图此。吾见忉利诸神妙天,共持此
地,其有土地为天神所护,必安且贵。又此
地者,近天之中,主此地神,名曰人意,人意
所护,其国久而益胜,必多圣贤仁智豪俊,
馀国弗及,亦莫能坏。此城久久,如欲坏时,
当以三事:一者大火,二者大水,三者中人
与外人谋,乃坏此城。」

雨舍闻佛与众弟子俱
卷一 第 178a 页 T01-0178.png
游到此,即乘王威严车五百乘,出城欲觐见
供养佛。到即下车,步入园门,见佛欢喜,貌
色恭辞,气重揖让毕一面坐。佛为说法正
化若干要语,雨舍欢喜,乃避坐言:「欲设微
食,愿与圣众俱屈威神。」佛以默如可之。即
起稽首,绕佛三匝而归。大臣归,乃通夜具
作好食严室,内施床座。早行白佛:「食具已
办,唯圣知时。」佛即摄衣持钵,与众弟子俱
到其舍,就高座于众前坐,雨舍手自斟酌
𨡏美奉钵致浆,行澡水毕,住白佛言:「已所
施福,愿佛咒愿,此国土民,一切天人,使长
得安。」佛咒愿言:「佛助尔喜,为天人供养,土
民作导,饭佛比丘僧,称誉正法,受道慧语,
奉行经戒,都咒愿此,可敬知敬,可事知事,
博施兼爱,有慈哀心,使汝一切常获福利,
得见正道。」大臣欢喜,佛复言:「汝于今世,虽
有官事,缘由此福,后必解脱。若人得饭佛
及真贤持戒者,沙门咒愿,终不徒弃。又当
以知,若欲在官及居位者,不可有贪心,不
可侈心,不可憍心,不可虐心,不可快心,去
此五者,后无咎悔,死得上天,除恶道罪。」
佛说已从坐起,出东城门,雨舍追侍曰:「当
名此门为瞿昙门。」佛度津渚,又追名之,为
瞿昙津。

是时人民,有乘舫舟渡者,有乘小
船,或乘竹𥱼及木桴渡,渡者甚众。佛坐定
意自思:「往昔未作佛时,身所更来,乘此桴
舡,不可复数;今以解脱,不复乘此,亦使我
诸弟子得离是。」佛从定觉,自说颂曰:

「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卷一 第 178b 页 T01-0178.png
 大乘道之典,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脱,
 度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致泥洹。」」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拘利邑,受教皆
行,到坐树下。佛告诸比丘:「皆听!当持净戒,
当思定意,当解慧行。此三者,禅誉既丰,又
得离于淫怒痴垢,是谓正度欲疾。望此当力
自解,用尽是生,入清净行,务如应作,而知
一心,以善其性,与世无诤,已知世事,宜自
忧身,静居内思,意志即明,三垢已除,便自
得道。心不复走,亦无所著,譬如国王为万
姓主,比丘自思惟能万端,皆心为主。」

佛与
阿难俱,到喜豫邑,止河水边揵祇树下。诸
弟子且入城,乞食已澡洗毕还礼佛,住
白佛言:「是国多疫到有死者,朝所共闻,有
清信士,玄黮、时仙、初动、或震、叔良、快贤、
伯宗、兼笃、德称、净高,十人皆死,是辈丧
身,当趣何道?」

佛告诸比丘:「此十人者,已断
自然魂神,上生十八天上,到不还地,不复
来下受世间法。又是国死,非但此也。佛天
眼见,五百清信士,悉如难提,等离三垢,五
道断死,皆上生不还之地,止取泥洹。又有三
百清信士,已断三结,无淫怒痴,升频来地,
后来下生,当见苦际。复有五百清信女,皆
得四喜,三结尽,得沟港,离三恶道,生天人
中,不过七世,当得应真。」

于是佛谓诸比丘:
「汝说彼死者,为挠扰佛也。然吾为佛,不复
受此,亦当何惧?微哉妙矣。生死有时,夫诸
佛兴,虽曰生于世,不佛法情矣。何则?如来
卷一 第 178c 页 T01-0178.png
法情已止,无所不觉,已了是生,现说分明。
所谓妙者,从有是令得是,无有是不得是,
从是起令是生,是灭者乃都灭。所以者何?
用有欲求故为不明,缘不明行,缘行识,缘
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更乐,缘更乐
痛,缘痛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
老死忧悲苦懑恼,致是具足苦性习,有生
死之本,转如车轮,行无休息。从痴不明故
有生死,假令不明无馀无欲以灭则行灭,行
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
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懑恼,致是具足苦性习
有为都灭矣。故先为若说,痴者有生死,慧
者持道不复生死。当思念此,挫其心乃不
持复更生死之道。又欲近道,当有四喜,宜
善念行:一曰念佛,意喜不离。二曰念法,意喜
不离。三曰念众,意喜不离。四曰念戒,意喜不
离。念此四喜,必令具足,而自了见,当望正
度求解身要,可以除断地狱、畜生、鬼神之道,
以致沟港,不堕恶地,虽往来走天上人中,
不过七生,自得苦际。」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
俱之维耶离国,即受教行。佛乐拘利历城中
去,到止城外,故望女奈氏园。奈女闻佛从
诸弟子自越祇来,即严车衣服,从五百女弟
子,俱出城诣奈园,欲跪拜侍觐。佛遥见其
五百女来,敕诸比丘:「见是,皆当低头内观,
自端汝心,彼好庄衣,譬如画瓶,虽表彩色,
中但屎尿,当知好女,皆尽画瓶辈也。夫为
卷一 第 179a 页 T01-0179.png
道者,不当惑彼,故当健制,志惟分别,是奈
女来,亦从我教。何谓健制?已生恶法,能即
断却,治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恶法,能令
不起,治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善法,意能
发生,治性精进,自摄意端;已生善法,志立
弗忘,能使增广,治性精进,自摄意端。是以
当为,宁破筋骨,自碎身体,不随心而为恶,
是为健制。何谓志惟?惟内身循身观,惟外
身循身观,以内外观思念分别断不使意;
惟内痛循痛观,惟外痛循痛观,以内外观
思念分别断不使意;惟内意循意观,惟外意
循意观,以内外观思念分别断不使意;惟
内法循法观,惟外法循法观,以内外观思
念分别断不使意;是为志惟。何谓分别知可
行不可行?从其正能别行,是为分别。夫
能健制志惟分别,乃为有力,非谓壮士多
力而为健也。能去恶就善,是谓最健。自吾
求佛与心诤以来,其劫无数,用不听邪心故,
今得为若世间作佛亦可休止,汝意久在不
净之中,可自拔擢免斯众苦。见是女来,当
如我教。」于是奈女到,稽首毕一面坐,佛问
言:「今汝诸女意何如?」对曰:「受佛大恩,得闻
法教,愚痴醒悟,夙夜自敕,不敢邪心。」佛
告奈女:「好邪淫者,有五自妨:一者多声不
好。二者王法所疾。三者怀异多疑。四
者死入地狱。五者地狱罪竟受畜生形。皆
所致,能自灭心。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
多人称誉。二者不畏县官。三者身得安隐。
四者死上天生。五者从立清净泥洹道。是以
卷一 第 179b 页 T01-0179.png
当自患厌,母人生病,月期不净,拘绊捶杖,
不得自在,受行经戒,可得如佛清净之道。」佛
为奈女说法正化若干要语,奈女欢喜,避
坐长跪白言:「欲设微食,愿佛圣众,俱屈威
神。」佛以默然可之,即作礼而去。

去未久,维
耶离豪姓,有诸离车,闻佛从诸弟子来,去
城七里,即乘王威严四色车,出欲见佛。诸
离车中,有乘青马青车,青衣青盖青幢青幡,
官属皆青;有乘黄马黄车,黄衣黄盖黄幢
黄幡,官属皆黄;有乘赤马赤车,衣盖幢幡
官属皆赤;有乘白马白车,衣盖幢幡官属皆
白。佛见车骑数十万众填路而来,即告诸比
丘:「汝欲见忉利天上天帝苑中侍从出入者,
如此无异耶。」诸离车到,皆下车,步入奈园,
作礼毕一面坐,佛为大众说法正化。有一
人字并𩞚,避坐起整衣服,向佛自陈言:
「每闻佛功德,巍巍甚大,天上天下,无不倾
动,常从在所,夙夜敬仰,服重清化,不敢有
恼。」佛语并𩞚:「天下睿哲,乃知敬佛,夫敬
佛者,自得其福,死皆上天,不堕恶道。」于是
并𩞚,说颂赞曰:

「 「敬谒法王来,
 心正道力安,
 最胜号为佛,
 名显若雪山。
 譬华净无疑,
 得喜如近香,
 方身观无厌,
 光若露耀明。
 唯佛智高妙,
 明盛无瑕尘,
 愿奉清信戒,
 自归于三尊。」」


是时坐中五百豪姓,各解身上衣,以授并
𩞚,并𩞚持衣,前白佛言:「是诸尊者,闻善
卷一 第 179c 页 T01-0179.png
言喜,共以五百上衣,奉献世尊,愿哀受之。」
佛受已告言:「传士!当知,佛为如来、至真、等
正觉、明行成已、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
人师,号佛、众祐,出兴于世,有五难有自然之
法。何等五?佛出教化天下,释梵沙门梵志,
龙神帝王,以自然慧,为世现證,开说真道,
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至要义具,
清净究畅,一切敷演,是一难有自然法也。
佛说经于天下,闻者皆乐,信学讽诵,端身
口意,去邪入正,是二难有自然之法也。天
下人民,闻佛经道,意去开解,深之思惟,
皆得明慧,是三难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
闻佛教诫,多以爱敬,出三恶道,生天人中
获大利,是四难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
闻佛道奥深妙法言,解本生死缘之事,断情
绝欲,皆得出要,第一精进得应真道,第二
精进得不还道,第三精进得频来道,第四精
进得沟港道,是五难有自然之法也。凡人于
佛,而有反复之心,以施少善者,皆得大福,
不唐弃也。是故并𩞚,当自勖勉,以学此
得。」

佛说已,诸离车从坐起,整衣服叉手言:
「本欲请佛,而奈女以夺我先,愿须后日,我
等多务,欲还请辞。」佛言:「可当知时。」时,即皆
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奈女通夜,作浓美
食,严饰室内,晨施床座,行白佛言:「食具足
办,唯圣知时。」佛与众弟子,俱到其舍,就
高座于众前坐。奈女手自斟酌,奉钵致浆,
行澡水毕,取小床坐佛前,欲问法。佛言:「我
代若喜好布施者,后无怨畏,多得称誉,善
卷一 第 180a 页 T01-0180.png
名日增,众人爱敬,人能无悭,仁慧为智,如
是无垢安隐,生天上诸天相娱乐。」佛为奈女
说法正化若干要说,已皆欢喜。

佛请贤者
阿难,俱至竹芳邑,止城北林树下。是岁竹
芳邑,饥馑谷籴腾贵。佛告诸比丘:「是间饥
馑,乞求难得,汝等宜分部行,别到维耶及越
祇诸𨽁邑,可以无乏。」受教当行,佛言:「比
丘!当知自损,得善无喜,得恶勿忧,食取支
身,勿贪求美,但坐嗜味,爱求之故,生死不
绝。夫知节身,能自损者,可得定意。」佛为说
法正化若干要语,皆欢喜礼佛去,各分部
行,到诸国邑。

佛独与阿难俱,到卫沙聚。是
时佛身疾,举躯皆痛。佛念痛甚,而弟子皆
不在,当须众来,乃取泥洹,宜为是疾自力
精进,以受不念众想之定,即如其像正受三
昧思惟,不念众想之定,以是忍意,而自得
闻。贤者阿难,从一树下起,诣佛稽首毕一
面住,问佛消息:「疾宁瘳损?闻圣体疾,实用
忧惧,世尊得无欲取泥洹?愿有教令,于众
弟子。」佛报阿难:「佛岂与众相违远乎?吾亦
恒在比丘众中,所当施为教诫,以具前后所
说,皆在众所,但当精进案经行之。向吾疾
生,举躯痛甚,即思不念众想之定,意不著
疾故,忍中正要者。阿难!我所说法,中外备
悉,佛为法师,无所遗忘,所当施行,自足可
知。我亦已老,年且八十,形如故车,无牢无
强,吾本说,生死有时,无生不终。极上有
天名不想入,其寿八十四千万劫,彼亦有死。
是以佛起经于天下,咸示泥洹大道,以断
卷一 第 180b 页 T01-0180.png
生死之本。我今都为有身作锭令身归,为
法教锭令法自归。彼何谓锭?何谓自归?谓
是专心在四志惟,一惟观身,二惟观痛,三
惟观意,四惟观法,健制思念,断不使想,
是为一切作法教锭,当以自归。吾为此已重
说,如欲解者,当精进行中外戒法,必使如
常。其有自归,觉佛经道,皆佛子孙。今我
委弃转轮王位,为天下作佛,忧度三界,汝
等亦宜自忧其身,以断众苦。」

彼避雨时,补
缮衣毕,佛请贤者阿难,俱至维耶离,受教
即行。既到止猿猴馆,行乞食毕,涤钵澡洗,
又与阿难俱,到急疾神地。佛言:「阿难!维耶
离乐,越祇亦乐,今此天下,十六大国,其
诸郡邑皆乐。熙连然河,多出黄金,阎浮提
地,五色画,人生于世,以寿为乐。若比丘
比丘尼,知四神足,是为拔苦,多修习行,当
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不啻。如
是阿难!佛四神足,已多习行,专念不忘,在
意所欲,如来可止一劫有馀。」佛重说是至再
三,时,阿难意没在边想,为魔所蔽,曚曚不
悟,默而不对。佛言:「阿难!汝去到一树下,静
意自思。」即受教一处坐。

时,魔波旬来曰:「佛
意无欲可般泥洹,教诲已周已讫,可灭度
矣。昔者佛游伛留河上,解说诸老曰:『吾为
佛,虽得自在,不贪久住,非谓今也。所度亦
毕,可般泥洹。』」佛报波旬:「吾所以至于是未
灭度者,须我众比丘及比丘尼,令皆智慧承
用经戒,劝请未入,使学者成,亦以须我
请清信士及清信女,令得智慧承用经戒,未
卷一 第 180c 页 T01-0180.png
入者入,受法者成。如是波旬,吾以待此四
辈弟子,皆得法意,展转相教,解诸童蒙,使
学成就,是以至今,未灭度耳。」魔曰:「可足时
已毕矣。」佛言:「汝默,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
取泥洹。」魔心乃悦,欢喜而去。佛即正坐,定
意自思:「于三昧中,不住性命,弃馀寿行。」当
此之时,地为大动,空中清净,佛之光明,彻
照无穷,诸天神来侧满虚空。佛从定觉,自
说偈曰:

「 「无量众德行,
 有为吾今舍,
 近远应度者,
 已度应度者。」」


贤者阿难,心惊毛竖,疾行诣佛,稽首毕一
面住,白佛言:「甚哉世尊!地动乃尔,是何因
缘?」

佛语阿难:「凡世地动,有八因缘。何等八?
天下地在水上,水止于风,风止于空,空中
大风有时自起则大水扰,大水扰则普地动,
是为一也。有时得道沙门,及神妙天,戒德
隆盛,欲自试力,手按少地,则普地动,是
为二也。若始菩萨,从第四天,下入母胎,明
哲慈意,欲见道化,开发愚曚,乃放神光,
震动天地,令梵释魔沙门梵志一切见明,是
为三也。若菩萨生出母胎时,德感诸天,净
无云曀,神光远照,则普地动,是为四也。至
于菩萨得无上道正真佛时,普地大动,天
神四布,称扬佛名,是为五也。及已作佛,初
大会时,法轮三转,天人则解,此彼菩萨,升
成大道,光明远照,时普地动,是为六也。
佛教将毕,欲弃寿行,不住性命,乃大放光,
劝发天人,则普地动,是为七也。如佛众祐,
卷一 第 181a 页 T01-0181.png
临当弃身般泥洹时,明无不照,天神参至
则地普动,是为八也。」

阿难言:「今佛已为舍
性命耶?」

佛言:「已舍。」

阿难曰:「昔闻佛说:『若有
弟子,知四神足,多修习行,专念不忘,在意
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馀。』而佛道德,过殊
于此,亦不可久止乎?」

佛报阿难:「今汝言之,
岂不过耶?吾与汝言四神足者,乃至再三;
而若径默,没在暗昧,不发明想,为魔所蔽,
而复何云具佛所说,言一出口宁自违乎?」

对曰:「不也。」

「如是阿难!夫不智者既自发言
而追违之;我无是也。」

阿难垂涕曰:「亦何驶
哉!佛取泥洹,一何疾哉!世间眼灭。」

彼时,佛
敕贤者阿难,请维耶离国倚行比丘。受教
即请,悉会讲堂,稽首毕一面住。佛告诸比
丘:「世间无常,无有牢固,皆当离散,无常在
者,心识所行,但为自欺,恩爱合会,其谁得
久,天地须弥,尚有崩坏,况于人物,而欲长
存?生死忧苦,可厌已矣!佛后三月,当般泥
洹,勿怪勿忧。且夫一切去来现佛,皆从法
得,经法且存,但当自勉勤学力行,持清净
心,趣得度脱,心识情休,则不死不复生,亦
不复走于五道舍一身受一身也。五阴已
断,乃无饥渴寒热忧悲苦恼之患。人知正心,
天上诸天,皆代人喜,当以降心柔弱自损,
勿随心行,心之行无不为,得道者亦心也。心
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
为也。从心行得起诸法,心作识,识作意,意
转入心,心也者取为长,心志为行,行作
为命,贤愚在行,寿夭在命。夫志行命三者
卷一 第 181b 页 T01-0181.png
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
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
受殃。今佛为天上天下所尊敬者,皆志所
为,是故当以正心行法,唯行法者,能现世
得休,现世得安,宜善取持谛受讽诵,静意
思惟,然则我清净法,可得久住,可以悯度
世间众苦,道利绥宁诸天人民。

「比丘当知!
何等为法?谓是四志惟、四意端、四神足、四
禅行、五根、五力、七觉、八道谛,如受行可
得解脱,令法不衰。

「彼何谓四志惟?惟内身
循身观,惟外身循身观,以内外观,分别思
念,断痴惑意;惟痛之观,及意与法,皆如初
说。

「何谓为四意端?已生恶法,能即断却,治
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恶法,制使不起,治
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善法,即能发生,治
性精进,自摄意端;已生善法,志立不忘,能
使增踰,精进意端。

「何谓为四神足?思惟欲
定,以灭众行,具念神足,其欲不邪,不取无
舍,常守清行;惟精进定,惟意志定,惟戒
习定,皆同,文如初说。

「何谓四禅?弃欲恶法,
但念但行,志乐无为成一禅行;念行已灭,
内守一心,志在恬静,成二禅行;惟观无淫,
心安体正,分别见真,成三禅行;已断苦乐,
无忧喜想,意已清净,成四禅行。

「何谓五根?
一为信根,意向四喜;二为精进根,治四意
端;三为念根,念四志惟;四为定根,思四禅
行;五为智根,见四真谛。

「何谓五力?一为信
力,喜意不坏;二为精进力,常能健制;三为
念力,得志惟观;四为定力,禅意不乱;五为
卷一 第 181c 页 T01-0181.png
智力,以道自證。

「何谓七觉?志念觉意,法解
觉意,精进觉意,爱喜觉意,一向觉意,惟定
觉意,行护觉意。

「何谓八道?正见、正思、正言、
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度世清净之
法」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至拘利邑,即受
教行。佛乐维耶,过国中出城门,回身右转
视门而笑。贤者阿难即整衣服,右膝著地,长
跪问曰:「自我得侍二十馀年,未曾见佛行以
无缘;如回身视门而笑,是何因缘?」

佛言:「如
是如是。阿难!佛之仪法不妄回身虚而笑
也。是我最后见维耶离,故视笑耳。」于是佛自
颂曰:

「 「是吾之最后,
 游观维耶离,
 将游彼泥洹,
 不复受有身。」」


有异比丘,亦赞颂曰:

「 「佛称此末后,
 身行极于斯,
 若遂沦清虚,
 于何睹圣来?」」


佛与阿难俱到拘利止城北林树下,告诸比
丘:「当护净戒,当思定意,当解智慧。夫以守
戒,有定慧者,成大德致丰誉,永离贪淫、瞋
恚、愚痴,可得应真,欲以现世望正度者,当
加自解,令尽是生,入清净道。已如应行,乃自
知身,后不复受。」

佛复请贤者阿难,俱之健
持邑,止城北树下坐。告诸比丘:「当守净戒,
惟定意,求解智慧。守净戒者不随三态,
惟定意者心不放散,已解慧者去离受欲,
行无挂碍。有戒定慧,德大丰誉,又离三垢,终
得应真。欲以是身望得正度,当勤求解,令
尽是生,入清净道。作如应行,乃自知灭,后不
卷一 第 182a 页 T01-0182.png
复受。」

佛又与阿难俱,过掩满邑,及出金邑、
授手邑、华氏邑,至善净邑。处处为弟子说
此三要曰:「当护戒,当思定,当解慧。守此三
者,德丰誉大,消淫怒痴,是谓正度。已有戒
心则定心成,定心已成则智心明,如染净
洁受色明好,有此三心则道易得,但当一意
勤身求解,令尽是生已入清净。行如应者,自
知极此,不复受生。若不能具戒定慧行,欲
度世难。有此三者意自开解,坐而思惟便见
五道——天上、人中、地狱、畜生、鬼神——分明,悉知众
生意志所念。譬如溪水清,其中沙砾,青黄白
黑,所有皆见;得道之人,但心清故,所视悉见,
欲得道者,当净其中心。如水浑浊,则无所见,
持心不净,不得度世。师所见说,弟子当行,师
同不入弟子心中,就正其念,念意端者道自
得矣。」

佛已乐善净,又请贤者阿难,俱之夫
延邑,止城北树下坐。晡时,阿难从燕坐起,
到佛所稽首毕,叉手问曰:「仓卒欲知地动几
事?」

佛语阿难:「有三因缘:一为地倚水上,水
倚于风,风倚于空,大风起则水扰,水扰则
地动。二为得道沙门及神妙天,欲现感应故
以地动。三为佛力,自我作佛前后已动,三
千日月万二千天地无不感发,天人鬼神多
得闻解。」

阿难叹曰:「妙哉!佛为无伦,以自然
法无不感动,至德至道巍巍乃尔。」

佛言:「如
是如是。阿难!佛德不小,乃从无数劫积累
功德,奉行诸善自致作佛,有是神妙自然法
化,一切知一切见,无不入无不化。忆念我
昔以慈悲心,若干百千人,天下诸王君子
卷一 第 182b 页 T01-0182.png
众,化住相见,随其像貌为安慰说经道,周
流教化使得善意。如是现化,遍于八方,随
其国俗服饰语言,相其人行何法、知何经,而
为演说授以正道,乐义言者为设典教,解道
理者为说上要,坚立其志已而舍没。设王
君子莫知我谁,后皆耽味敬承法化,是为佛
之清妙自然法也。

「又我,阿难!得佛力遍入现
化以佛仪法,入沙门众为之师导,已后化入
梵志之众。又居士儒林异学,随其被服声
音语言,授与经道一切成就,为错横法,已
而舍殁,子曹皆受我教而莫我知,是佛之难
有自然法也。佛亦上入第一四天王,遍上第
二忉利天,第三焰天,第四兜术天,第五不
憍乐天,第六化应声天,周印魔;又上第七
梵天,第八梵众天,第九梵辅天,第十大梵
天,第十一水行天,第十二水微天,第十三
水无量天,第十四水音天,第十五约净天,
第十六遍净天,第十七清明天,第十八守妙
天,第十九玄妙天,第二十福德天,第二十
一悫淳天,第二十二近天,第二十三快见
天,第二十四无结爱天,我皆周遍若干百千
人。是诸天随形貌与相见,乐清净者为说清
净,达道意者劝使布化,在清人者立以大,
其解法情即授以要,诱劝导利化使得道讫
辄舍殁,彼诸天辈莫知我谁,是佛之难有自
然法也。上馀四天皆无形声,故佛不往:第二
十五空慧入天,第二十六识慧入天,第二十
七不用慧入天,第二十八不想入天。

「如是阿
难!佛恩广大无不成,惨然而难值,佛出世
卷一 第 182c 页 T01-0182.png
间如沤波罗华时时有耳,佛所说法亦难闻
闻,已闻经法当受护持。护持云何?我灭度
后若有比丘言:『我见佛口受,是法、是律、是教。』
然其言说不近不经而亏损法,当持法句、经
所言、律所见,为解说之。若经不入与法意诤
则当谏曰:『贤者且听,佛不说是,吾子妄受;
与法意违,非法非律,不如佛教,当知弃是。』若
有比丘言:『我所止得,依圣众有法戒者面
受,是法是律是教。』然其言说,不近不经亏损
正法,当持法句、经义、律语,为解说之。若经
不入与法意诤则当谏谓:『贤者且听,比丘众
者知法晓律。此非法律,吾子妄受,不应于经
与法意违,不如佛教,当知弃是。』若有比丘言:
『我面从耆旧长老者口受,是法是律是教。』然
其言教不近不经亏损正法,当持法句、经义
语,为解说之。若经不入与法意违则当谏
谓:『贤者且听,耆旧长老知法晓律,此非法律,
吾子妄受;不应于经与法意违,不如律教,当
知弃是。』若有比丘言:『我得近贤才高明智达
福慧众所宗事面从受,是经法律教。』然其言
说不近不经亏损正法,当持法句义解说之。
若经不入与法意诤则当谏谓:『正贤者且听,
贤哲高明晓法律,此非法律,吾子妄受;不应
于经与法意违,不如佛教,知弃是。』

「又复阿
难!若有言:『我得从佛受是法语。』而其言谬
不合经法;若有言:『我从依圣众奉法者受。』
而其言谬不合经法;若复言:『我口从耆旧
长老受是。』其言错谬不合经法;若言:『我从
贤才高明智大福慧面受是语。』而其言非、不
卷一 第 183a 页 T01-0183.png
合经法;当举佛语以解晓之,趣使其人入经
承律,以为详说佛经法教,圣众所承,长老
所明,贤才所识,贤者谛受,如律教无得诤。
当知持是四。若彼,阿难!有是四暗,亏损正
法,当为分别,令弃邪媚受四正意,是为受持
护法者也。其不承经戒者,众比丘当黜之,
稊稗不去害善谷苗,弟子不善坏我道法,当
相检校,无得以佛去故不承用教。世有沙
门,奉行经戒,则天下得福,天神皆喜。若闻
在所,有明经比丘、长老比丘、新人学者,当
从咨受;如是则清信之士、清信之女,乐供
衣、食、床卧、疾药。比丘同道,不可不和,其堕
地狱三恶道者,皆不和故耳。比丘不可转相
形笑言:『我知经多,汝知经少。』知多知少,各自
行之。言说应经者用,不合者弃,是佛所说,
比丘所受,必善持之。若令如后,凡讲论经,
当言:『闻如是。一时佛在某国某处,与某比
丘俱说是经。』若其经是,不得苟言非。佛所说,
相承用,如是者比丘法可得久住。」

彼时,佛请
贤者阿难,俱之波旬国,弟子皆行。佛以乐夫
延,历城中去,到止城外禅头园中。波旬豪姓
有诸华氏,闻佛来到皆出作礼,稽首毕一面
坐。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所奉
有四,用得欢喜。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
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
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是谓知生全身安
家,得力得色,富足名闻,死得上天。」佛为诸
华氏说法正化若干要语,皆欢喜去。有华
氏子淳,独留,起整衣服,长跪白佛:「欲设微
卷一 第 183b 页 T01-0183.png
食,愿与圣众,俱屈威神。」佛以慈哀默而可
之。淳喜为礼而归,调作浓美,严饰室内,
晨敷床座毕,行白佛:「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与弟子,俱到其舍,就高座于众前坐,淳
手自斟酌,奉钵致浆。有恶比丘,已欲取器,
佛知之,淳念圣恩,善意供养,行澡水毕,取
小床坐佛前,说颂问曰:

「 「请贤圣慈智,
 已度到彼岸,
 法御为折疑,
 将几沙门辈。」」


佛告淳:「沙门有四,当识别之。一曰行道殊
胜,二曰达道能言,三曰依道生活,四曰为
道作秽。何谓殊胜?佛所说法,不可称量,能
行无比,降心能度,忧畏为法,御导世间,是
辈沙门为最殊胜。何谓能言?佛所称贵微妙
之法,体解其情行之不疑,亦能为人演说
道迹,是辈沙门,为悯能言。何谓依道?念
在自守,勤综学业,一向不回,孜孜无倦,以
法自养,是辈沙门,为知生活。何谓作秽?恣
意所乐,依恃种姓,专为秽行,为众致议,
不敬佛语,亦不畏罪,是辈沙门为道作秽;
凡人见闻,将谓在道,学净智者,如此而已。
当知是中,有真有伪,有善有恶,不可齐同
以为一也。彼不善者,为贤致谤,是故佛律,
黜夫恶者,譬如苗中生草,不去害禾。世多
此辈,内怀秽浊,外如清净,若知福者,信心
奉道,终不为彼起恨想也。识善之人,修己
远恶除欲怒痴,故得道疾。」佛说已,淳欢喜。
《般泥洹经》卷上
卷一 第 183c 页 T01-018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