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6p001a 页
太上无极太道三十六部尊经注解下卷上
孚佑帝君注解
至心皈命礼
太清仙境。大赤天宫。巍巍金阙之高。渺渺重霄之上。降生于无
量数劫。说法于万二千天。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八十馀度。
接六趣之众生。圣德崇高。玄功广博。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
度人。降生天尊。
太清尊经(十二部)
太清经第一。(言传此经时在太清之外也故因以名篇)
皇天之气悉下生。后土之气悉上养。五行之气悉相生。四时之
孚佑帝君注解
至心皈命礼
太清仙境。大赤天宫。巍巍金阙之高。渺渺重霄之上。降生于无
量数劫。说法于万二千天。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八十馀度。
接六趣之众生。圣德崇高。玄功广博。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
度人。降生天尊。
太清尊经(十二部)
太清经第一。(言传此经时在太清之外也故因以名篇)
皇天之气悉下生。后土之气悉上养。五行之气悉相生。四时之
卷六 第 6p001b 页
气悉相通。凡天下之民均同是性。
注(太上道君生于无极之始后因三教鼎立复降生于商其
母怀胎八十一年而始诞降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名
耳又名聃号伯阳子后人称为太上老君皇大也下生天气
下降也上养地气上腾也相生如水生木之类相通如春去
夏来秋去冬来是也性同
如孟子性善之说是也)
解(降生天尊日天下之事一道而已矣天下之道一气而已
矣彼夫皇天虽以气之清者浮于上而其实天之气悉皆
下降以生夫万物也后土以气之浊者凝于下而其实地之
气悉皆上腾以养夫万物也天地判而五行分而五行之气
则悉以相生天地奠而四时定而四时之气则悉以相通故
凡天下之民受天地之气以生形虽不同而性无不同殆均
同是性也凡若此者皆不外夫阴阳二气吾故曰
天下之事一道而已矣天下之道一气而已矣)
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
注(太上道君生于无极之始后因三教鼎立复降生于商其
母怀胎八十一年而始诞降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名
耳又名聃号伯阳子后人称为太上老君皇大也下生天气
下降也上养地气上腾也相生如水生木之类相通如春去
夏来秋去冬来是也性同
如孟子性善之说是也)
解(降生天尊日天下之事一道而已矣天下之道一气而已
矣彼夫皇天虽以气之清者浮于上而其实天之气悉皆
下降以生夫万物也后土以气之浊者凝于下而其实地之
气悉皆上腾以养夫万物也天地判而五行分而五行之气
则悉以相生天地奠而四时定而四时之气则悉以相通故
凡天下之民受天地之气以生形虽不同而性无不同殆均
同是性也凡若此者皆不外夫阴阳二气吾故曰
天下之事一道而已矣天下之道一气而已矣)
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
卷六 第 6p002a 页
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爱之佑之。悉与元气同。与天心
相符。与地舆相得。故独长吉而无凶也。
注(置立也安也理治也圣人效天法地栽成辅相补
其不及于是天地位万物育圣人实功参造化也)
解(夫天气下降是天以生物为心而天之性既善矣天性既
善故悉能滋生万物而万物无不置于所覆之中也地气
上腾是地以养物为怀而地之性善矣地性既善故悉能养
生万物而万物无不置于所载之中也然天地虽能生养万
物而不能无所缺陷于是乎有圣人出焉悉能乐以天下立
政以使民遂其生立教以使民复其性将见无一夫之不获
而鸟兽鱼鳖咸若矣圣人之心亦天地生养万物之心也然
则圣人之治天下岂自用其心哉而实崇效天以遂其生物
之念卑法地以达其养物之仁故万物皆得以受其功是圣
人亦天地也不亦与之参乎夫所谓圣人者即大善神仙真
人也其敷演教化皆助天地之所不及随在敬谨而不敢有
轻忽之心恐一节未审有悖好生之德其于道也则尊之重
之其于民也则爱之佑之大善神到真人之心悉与元气相
同初无稍异也何以见之彼天气以下生为心今则与天心
相符。与地舆相得。故独长吉而无凶也。
注(置立也安也理治也圣人效天法地栽成辅相补
其不及于是天地位万物育圣人实功参造化也)
解(夫天气下降是天以生物为心而天之性既善矣天性既
善故悉能滋生万物而万物无不置于所覆之中也地气
上腾是地以养物为怀而地之性善矣地性既善故悉能养
生万物而万物无不置于所载之中也然天地虽能生养万
物而不能无所缺陷于是乎有圣人出焉悉能乐以天下立
政以使民遂其生立教以使民复其性将见无一夫之不获
而鸟兽鱼鳖咸若矣圣人之心亦天地生养万物之心也然
则圣人之治天下岂自用其心哉而实崇效天以遂其生物
之念卑法地以达其养物之仁故万物皆得以受其功是圣
人亦天地也不亦与之参乎夫所谓圣人者即大善神仙真
人也其敷演教化皆助天地之所不及随在敬谨而不敢有
轻忽之心恐一节未审有悖好生之德其于道也则尊之重
之其于民也则爱之佑之大善神到真人之心悉与元气相
同初无稍异也何以见之彼天气以下生为心今则与天心
卷六 第 6p002b 页
相符也地气以上养为念今则与地舆相得也
故于凡民之中独得长吉而无凶害有以夫)
古者圣贤之人深思远虑。乃知天道。故专行善。不敢为恶。后世
巧伪。务行恶业。而欲去凶远害。不可得也。
注(天道福善祸淫圣贤行事
符夫天道故吉小人反是)
解(吉凶之道徵诸往古而愈确古者圣贤之人深思夫天地
之道远虑夫祸福之几知天道福善祸淫故专行善事不
敢稍萌为恶之心是圣贤亦天地也后世人心奸巧诈伪染
著尘网以行恶业为专务则大拂天地之心矣而欲去凶远
害其可得乎吾知
其不可也必矣)
且欲示子一法。可以终古自养而极至者。不可暂忘也。
注(了者闻法者言盖自养之道不容稍忽须臾故欲说
法以示之而先戒其轻忽之心以为受道之基也)
解(子今在此闻法我且说一法以示子恐子信道不笃辜负
吾乐育之怀也盖此法也不可以等闲目之乃终古自养
故于凡民之中独得长吉而无凶害有以夫)
古者圣贤之人深思远虑。乃知天道。故专行善。不敢为恶。后世
巧伪。务行恶业。而欲去凶远害。不可得也。
注(天道福善祸淫圣贤行事
符夫天道故吉小人反是)
解(吉凶之道徵诸往古而愈确古者圣贤之人深思夫天地
之道远虑夫祸福之几知天道福善祸淫故专行善事不
敢稍萌为恶之心是圣贤亦天地也后世人心奸巧诈伪染
著尘网以行恶业为专务则大拂天地之心矣而欲去凶远
害其可得乎吾知
其不可也必矣)
且欲示子一法。可以终古自养而极至者。不可暂忘也。
注(了者闻法者言盖自养之道不容稍忽须臾故欲说
法以示之而先戒其轻忽之心以为受道之基也)
解(子今在此闻法我且说一法以示子恐子信道不笃辜负
吾乐育之怀也盖此法也不可以等闲目之乃终古自养
卷六 第 6p003a 页
之道诚为极至而无以复加者子其
善诫之不可暂忘以失其所养也)
今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其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
养。乃可无凶害也。自得长保。
注(此总冒以起下二段也自好伏
下饮食段自亲伏下闭门段也)
解(今之世去古远矣世人之所为大异乎古之圣贤矣吾想
今此之人欲去凶而远害效夫古圣先贤以得长寿者本
当保其精气而自爱其身凡属自好者不可过节凡属自亲
者不可过劳时时以此自养则精不耗而神不疲气可聚而
不散矣庶几乃可无凶害
而自得以长保其身乎)
饮食以时调之。不多不少。是其自爱自养也。
注(饮以养阳食以养阴因时而进则二气调和矣○
此承上文自好之意而言则不多意重不少意轻)
解(试以自好者言之夫礼始诸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如饮所
以养人之阳食所以养人之阴人当饥渴之时宜以此调
善诫之不可暂忘以失其所养也)
今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其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
养。乃可无凶害也。自得长保。
注(此总冒以起下二段也自好伏
下饮食段自亲伏下闭门段也)
解(今之世去古远矣世人之所为大异乎古之圣贤矣吾想
今此之人欲去凶而远害效夫古圣先贤以得长寿者本
当保其精气而自爱其身凡属自好者不可过节凡属自亲
者不可过劳时时以此自养则精不耗而神不疲气可聚而
不散矣庶几乃可无凶害
而自得以长保其身乎)
饮食以时调之。不多不少。是其自爱自养也。
注(饮以养阳食以养阴因时而进则二气调和矣○
此承上文自好之意而言则不多意重不少意轻)
解(试以自好者言之夫礼始诸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如饮所
以养人之阳食所以养人之阴人当饥渴之时宜以此调
卷六 第 6p003b 页
其阴阳之气然而太过则滞不及则馁惟是适可而止不多
不少一一俱中夫节则吾身之气顺疾病无由而生矣是其
自爱自养者当
明饮食之道也)
闭门户居内。不与俗事。是其自爱自养也。(与去声)
注(此承上文自亲之意而言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
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闭户居内则声色无自而呈
形不劳而神魂安保
身之道为已得矣)
解(试以自亲者言之大凡色欲之乘见于目而役于心闻于
耳而动于念因而劳其形骸而精神为之惫也惟是闭其
门户以居内室则制之于外者自可安其内盖事为我躬之
所尽者不使一节偶疏而有缺陷之端至于一切俗事与我
不相干涉者也则不与之焉如是则身之所亲者
无几形不劳而神自静矣是其自爱自养之道也)
而尽日求道根源。安贫乐贱。无忧而已。是其自爱自养也。
注(此总节上二段之意尽日竟一日也屏
却一切俗缘得专务求道而以自养也
不少一一俱中夫节则吾身之气顺疾病无由而生矣是其
自爱自养者当
明饮食之道也)
闭门户居内。不与俗事。是其自爱自养也。(与去声)
注(此承上文自亲之意而言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
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闭户居内则声色无自而呈
形不劳而神魂安保
身之道为已得矣)
解(试以自亲者言之大凡色欲之乘见于目而役于心闻于
耳而动于念因而劳其形骸而精神为之惫也惟是闭其
门户以居内室则制之于外者自可安其内盖事为我躬之
所尽者不使一节偶疏而有缺陷之端至于一切俗事与我
不相干涉者也则不与之焉如是则身之所亲者
无几形不劳而神自静矣是其自爱自养之道也)
而尽日求道根源。安贫乐贱。无忧而已。是其自爱自养也。
注(此总节上二段之意尽日竟一日也屏
却一切俗缘得专务求道而以自养也
卷六 第 6p004a 页
解(夫饮食不能过度则疾病不生俗 不能萦心则精神专
注当此时也胸襟磊落澹泊足以适其天性地光明尘秽
无由扰其座于是尽一日之功用以求大道根源虽口未尝
膏梁之味而贫者正砺我之资也则安之虽身未受圭组之
荣而贱者正益我之助也则乐之夙夜之閒泰然
自得但觉其无忧而已是其自爱自养之道也)
若以此而为自爱自养。不可也。
注(此指一切纷华靡丽言
此段反结上以起下也)
解(观其自爱自养皆不在乎此而修道者可知己乃不从事
乎彼而乃专务乎此以为自爱自养焉吾知其必不可得
也)
夫自爱之道在诚。虽应世而不见其扰。虽处静而不见其拘。见
人之过不以为过。而还自视。未尝须臾离之。是自爱之道也。
注(此言自爱之道盖人之修道不外一诚故圣门曾子以此
而得一贯之传此乃圣学之功修身之要学者所宜尽心
注当此时也胸襟磊落澹泊足以适其天性地光明尘秽
无由扰其座于是尽一日之功用以求大道根源虽口未尝
膏梁之味而贫者正砺我之资也则安之虽身未受圭组之
荣而贱者正益我之助也则乐之夙夜之閒泰然
自得但觉其无忧而已是其自爱自养之道也)
若以此而为自爱自养。不可也。
注(此指一切纷华靡丽言
此段反结上以起下也)
解(观其自爱自养皆不在乎此而修道者可知己乃不从事
乎彼而乃专务乎此以为自爱自养焉吾知其必不可得
也)
夫自爱之道在诚。虽应世而不见其扰。虽处静而不见其拘。见
人之过不以为过。而还自视。未尝须臾离之。是自爱之道也。
注(此言自爱之道盖人之修道不外一诚故圣门曾子以此
而得一贯之传此乃圣学之功修身之要学者所宜尽心
卷六 第 6p004b 页
也)
解(夫自爱之道果何在哉惟在夫一诚而已矣盖此诚也○
无时不真正不得以常变而有所殊虽有时此身应酬事
几而心不见其扰是动亦诚也无处不然正不得以经权而
不知变虽有时此身独处静室而心不见其拘是静亦诚也
然此诚者发之则为忠推之则为恕若或见人之有过也不
得以为人过遂从而指谪之惟恐吾身亦有是过而未及察
于是还取而自视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持身行己
之间殆未尝须臾稍离此诚也是为自爱之道也)
夫自养之道在于无忧。昼夜运动。未尝役于其心。是自养之道
也。
注(此言自养之道凡人欲养其身先养其心
若一无所著则心不役于物而身可养矣)
解(夫自养之道又何在哉在于无忧而已 夜之间凡心之
所运动者皆是空空洞洞不著于物则心静神适而未尝
有外物以役之矣
是自养之道也)
解(夫自爱之道果何在哉惟在夫一诚而已矣盖此诚也○
无时不真正不得以常变而有所殊虽有时此身应酬事
几而心不见其扰是动亦诚也无处不然正不得以经权而
不知变虽有时此身独处静室而心不见其拘是静亦诚也
然此诚者发之则为忠推之则为恕若或见人之有过也不
得以为人过遂从而指谪之惟恐吾身亦有是过而未及察
于是还取而自视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持身行己
之间殆未尝须臾稍离此诚也是为自爱之道也)
夫自养之道在于无忧。昼夜运动。未尝役于其心。是自养之道
也。
注(此言自养之道凡人欲养其身先养其心
若一无所著则心不役于物而身可养矣)
解(夫自养之道又何在哉在于无忧而已 夜之间凡心之
所运动者皆是空空洞洞不著于物则心静神适而未尝
有外物以役之矣
是自养之道也)
卷六 第 6p005a 页
若能信是而行。万劫受用。无有穷尽。我自天地未判之先。太清
之外。不可称计。虚无自然。浑合真理。一切无有。汝等若非吾设
大法教。普为宣说。无复得闻如是要法。
注(道在无极之时虚含至理而已迨夫太极判而阴阳分道
已发见于外矣太上具此大道广为流传故此要法得闻
于人
间也)
解(自爱自养之道吾已言之详矣子若能信是而行则此身
已不生不灭虽万劫受用无有穷尽者矣想我之于此道
也自无极之始已成之矣吾想是时囫囫囵囵乃天地未判
之先而在太清之外阴阳未辟焉有三光万物其景象则不
可称太极未分乌有四象八卦其年数则不可计虚无之际
具此自然之道与天地合为一包罗两间真理乾坤尚为无
形凡天地间一切之所有者斯时俱属无有矣而汝等不待
言也若非吾设大法教普为宣说虽有如是要法无复得闻
矣子今得闻
尚其勉之)
之外。不可称计。虚无自然。浑合真理。一切无有。汝等若非吾设
大法教。普为宣说。无复得闻如是要法。
注(道在无极之时虚含至理而已迨夫太极判而阴阳分道
已发见于外矣太上具此大道广为流传故此要法得闻
于人
间也)
解(自爱自养之道吾已言之详矣子若能信是而行则此身
已不生不灭虽万劫受用无有穷尽者矣想我之于此道
也自无极之始已成之矣吾想是时囫囫囵囵乃天地未判
之先而在太清之外阴阳未辟焉有三光万物其景象则不
可称太极未分乌有四象八卦其年数则不可计虚无之际
具此自然之道与天地合为一包罗两间真理乾坤尚为无
形凡天地间一切之所有者斯时俱属无有矣而汝等不待
言也若非吾设大法教普为宣说虽有如是要法无复得闻
矣子今得闻
尚其勉之)
卷六 第 6p005b 页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得之以生。
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前无后。无圆无方。无去无来。无生无灭。
无形无像。无高无下。自然空玄。
注(此言道之体也盖道无形体之可见而实
充塞于两间凡万事万物莫有能外之者)
解(试以道体言之将欲见其形也视之则不能见焉将欲闻
其声也听之则不能闻焉若谓为有此道也何以不见其
形若谓为无此道也万物非道不能生兹何以百千万亿之
众悉得之以变化乎是道也几不知其所在矣然而天地之
间无物不有无时不然盖浩浩乎其广大也荡荡乎其深远
也充塞两间而道果何在哉将以为在前而前无可见将以
为在后而后无可指谓道为圆而无圆以为规谓道为方而
无方以为矩无见其去亦无见其来无以为生亦无以为灭
无形之可似无像之可名无高也无下也道之体
段不可状如此盖其自然之理实为空深乎远也)
分形之后。方有天地日月星辰。道法开明。一切群生。得闻是法。
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前无后。无圆无方。无去无来。无生无灭。
无形无像。无高无下。自然空玄。
注(此言道之体也盖道无形体之可见而实
充塞于两间凡万事万物莫有能外之者)
解(试以道体言之将欲见其形也视之则不能见焉将欲闻
其声也听之则不能闻焉若谓为有此道也何以不见其
形若谓为无此道也万物非道不能生兹何以百千万亿之
众悉得之以变化乎是道也几不知其所在矣然而天地之
间无物不有无时不然盖浩浩乎其广大也荡荡乎其深远
也充塞两间而道果何在哉将以为在前而前无可见将以
为在后而后无可指谓道为圆而无圆以为规谓道为方而
无方以为矩无见其去亦无见其来无以为生亦无以为灭
无形之可似无像之可名无高也无下也道之体
段不可状如此盖其自然之理实为空深乎远也)
分形之后。方有天地日月星辰。道法开明。一切群生。得闻是法。
卷六 第 6p006a 页
快乐自然。无有边际。本性皆空。非观心照。等于虚空。自悟本性
因缘。无有他想。平等无有异念。
注(此言道之用也天地赖道以开辟日月星辰赖道以成象
人若本性空明以一心周夫法界之内则能包罗万象养
育群生与天地同其功
用矣方为自爱自养也)
解(试以道之用言之无极而太极道由太极之气分而为二
则为阴阳分形之后道以气之清者为天气之重者为地
是天地赖道以开辟道复分太阳之精气为日太阴之精气
为月道复分日之馀气为星辰是七政赖道以成象也由是
道法开明遍虚空界一切群生若能得闻是法而因以修持
其快乐此自然之道吾知其无有边际也何言之盖心中闻
此要法则智慧开阔本性必然皆空矣然而谓之见性者非
用目以观之也亦惟心目之际返观内照耳则见其心中一
无所有等于虚空界自能悟其本性与夫一切因缘也举凡
声色货利不得以中之而无复他想矣然是道也谓为高远
不可谓为卑迩亦不可但存平等之心以
为修习远诸种种色欲无有异念而已)
因缘。无有他想。平等无有异念。
注(此言道之用也天地赖道以开辟日月星辰赖道以成象
人若本性空明以一心周夫法界之内则能包罗万象养
育群生与天地同其功
用矣方为自爱自养也)
解(试以道之用言之无极而太极道由太极之气分而为二
则为阴阳分形之后道以气之清者为天气之重者为地
是天地赖道以开辟道复分太阳之精气为日太阴之精气
为月道复分日之馀气为星辰是七政赖道以成象也由是
道法开明遍虚空界一切群生若能得闻是法而因以修持
其快乐此自然之道吾知其无有边际也何言之盖心中闻
此要法则智慧开阔本性必然皆空矣然而谓之见性者非
用目以观之也亦惟心目之际返观内照耳则见其心中一
无所有等于虚空界自能悟其本性与夫一切因缘也举凡
声色货利不得以中之而无复他想矣然是道也谓为高远
不可谓为卑迩亦不可但存平等之心以
为修习远诸种种色欲无有异念而已)
卷六 第 6p006b 页
若能志心念诵。深心受持。则能灭除一切宿障。皆得和合。厄难
俱消。身心清静。
注(此言人能诵持此经则能免一切冤业
俾身心清静亦为自爱自养之道也)
解(若能得闻是法便志心念诵此经深心受持要法则一切
宿障俱能消灭阴阳二气皆得调和与道合真矣厄难既
已俱消而身心自得清静矣子
其以此为自爱自养焉可也)
而说偈曰
乐求胜法。 断色断识。
具足行之。 远欲远贪。
如是果报。 无碍无障。
清静自然。 无有馀秽。
俱消。身心清静。
注(此言人能诵持此经则能免一切冤业
俾身心清静亦为自爱自养之道也)
解(若能得闻是法便志心念诵此经深心受持要法则一切
宿障俱能消灭阴阳二气皆得调和与道合真矣厄难既
已俱消而身心自得清静矣子
其以此为自爱自养焉可也)
而说偈曰
乐求胜法。 断色断识。
具足行之。 远欲远贪。
如是果报。 无碍无障。
清静自然。 无有馀秽。
卷六 第 6p007a 页
乐法为妻。 爱经如玉。
惭愧之心。 常生回向。
心意柔软。 所说修行。
多增智慧。 以为觉悟。
太清经灵符
惭愧之心。 常生回向。
心意柔软。 所说修行。
多增智慧。 以为觉悟。
太清经灵符
卷六 第 6p007b 页
(空)
卷六 第 6p008a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08b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09a 页
彻视经第二(彻者无幽不烛之意言修道者当内外彻视)
( 不使一毫污秽以玷厥躬此经悉言修道之)
(功用学者)
(宜详究焉)
学道修真。极道济度。应当发心学道。从初至终。念念持斋。心心
不退。忘心灭心。终始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
注(极至也忘心者心中一无所有举凡一切声色货利俱忘
之也灭心者凡私之所发随即灭之不使潜滋暗长也运)
(意者运其自然之气使之周流无间无非意之所起也如五)
(行之相生四时之相继去而复来周而复始也寂若死灰灭)
(尽心头火而贪嗔痴爱不得以累之矣同于)
(枯木言此心等于枯木初无有葫檗之生也)
解(降生天尊曰予人以可由者谓之道因道而受度者谓之)
( 真是欲修真端有赖于学道也矣设使道造其极不惟可)
(以自度而且以济度世人在在俱能如愿以偿道之有益于)
(人如此人可不汲汲以求之哉故凡人之在世也应当发其)
(善心以学夫大道然又不可或作而或辍乍离而乍合也须)
(从初至终念念持斋伤生害理之事不作心心不退扬鞭策
( 不使一毫污秽以玷厥躬此经悉言修道之)
(功用学者)
(宜详究焉)
学道修真。极道济度。应当发心学道。从初至终。念念持斋。心心
不退。忘心灭心。终始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
注(极至也忘心者心中一无所有举凡一切声色货利俱忘
之也灭心者凡私之所发随即灭之不使潜滋暗长也运)
(意者运其自然之气使之周流无间无非意之所起也如五)
(行之相生四时之相继去而复来周而复始也寂若死灰灭)
(尽心头火而贪嗔痴爱不得以累之矣同于)
(枯木言此心等于枯木初无有葫檗之生也)
解(降生天尊曰予人以可由者谓之道因道而受度者谓之)
( 真是欲修真端有赖于学道也矣设使道造其极不惟可)
(以自度而且以济度世人在在俱能如愿以偿道之有益于)
(人如此人可不汲汲以求之哉故凡人之在世也应当发其)
(善心以学夫大道然又不可或作而或辍乍离而乍合也须)
(从初至终念念持斋伤生害理之事不作心心不退扬鞭策
卷六 第 6p009b 页
马之勇时贾彼声色货利皆所以扰吾心也则尽忘之贪嗔
痴爱皆所以役吾心也则尽灭之惟是闭户独居不与世俗
之事屈膝静坐常探大道之源窃思天地之所以长存者气
而已矣吾身之气或滞不与草木同枯乎于焉效法天地吐
纳阴阳降太上十方之道气以归丹田鍊先天五方之真气
而朝碧殿终而复始周而无间然而此等功修非可实用其
力于其间也不过以意运之顺其自然之理而已矣是道也
不以常变而有殊不以迫豫而稍异凡一行一坐虽形为之
动而心则寂若死灰馀烬之火不能然同于
枯木萌檗之生不能见学道者不当如是耶)
灭一切想。灭一切念。灭一切心。则随念随忘。神行不继。归心于
寂。
注(心为应事之府岂尽无外缘之接而妄想杂念或因之而
起要在随起随灭不能使之潜伏于中务期归之于寂而
后
已)
解(夫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谓也岂易得湛然常寂之时
也或要在随时检点无令遂过而已方寸之地如或乍萌
痴爱皆所以役吾心也则尽灭之惟是闭户独居不与世俗
之事屈膝静坐常探大道之源窃思天地之所以长存者气
而已矣吾身之气或滞不与草木同枯乎于焉效法天地吐
纳阴阳降太上十方之道气以归丹田鍊先天五方之真气
而朝碧殿终而复始周而无间然而此等功修非可实用其
力于其间也不过以意运之顺其自然之理而已矣是道也
不以常变而有殊不以迫豫而稍异凡一行一坐虽形为之
动而心则寂若死灰馀烬之火不能然同于
枯木萌檗之生不能见学道者不当如是耶)
灭一切想。灭一切念。灭一切心。则随念随忘。神行不继。归心于
寂。
注(心为应事之府岂尽无外缘之接而妄想杂念或因之而
起要在随起随灭不能使之潜伏于中务期归之于寂而
后
已)
解(夫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谓也岂易得湛然常寂之时
也或要在随时检点无令遂过而已方寸之地如或乍萌
卷六 第 6p010a 页
一切妄想也即起而灭之不使稍缓须臾如或忽生一切杂
念也即从而灭之无俟姑宽时刻凡有一切七情六欲等心
当前即灭之务期其必尽如是则随起一念随即忘之虽前
口未参大道妄念频生而神与事之俱行今既灭之必不继
于其后夙夜之间惟
归此心于寂然而已)
真至道场。谓回心至道。翘真玄真至道。福泽无穷。灾消未兆。随
力修行。
注(翘仰望也兆见也言人之如是修行者原望其至于真道
以希福泽耳今乃屡见其灾害不可遂存退悔之心当随
力心修
行也)
解(学道者如是修行可为修真已至道场庶不虚设矣吾取
修道者之意而代为筹之盖谓夫人之回心向善修崇至
道者原翘首以望全夫真玄真一之至道以获福泽之降于
天者为无穷耳今何以福泽不惟不降而具灾害未见其消
除其故何哉学道者之意如此吾为计之不可以不获
其报而遂自废其功也更为随力以修行焉而后可)
念也即从而灭之无俟姑宽时刻凡有一切七情六欲等心
当前即灭之务期其必尽如是则随起一念随即忘之虽前
口未参大道妄念频生而神与事之俱行今既灭之必不继
于其后夙夜之间惟
归此心于寂然而已)
真至道场。谓回心至道。翘真玄真至道。福泽无穷。灾消未兆。随
力修行。
注(翘仰望也兆见也言人之如是修行者原望其至于真道
以希福泽耳今乃屡见其灾害不可遂存退悔之心当随
力心修
行也)
解(学道者如是修行可为修真已至道场庶不虚设矣吾取
修道者之意而代为筹之盖谓夫人之回心向善修崇至
道者原翘首以望全夫真玄真一之至道以获福泽之降于
天者为无穷耳今何以福泽不惟不降而具灾害未见其消
除其故何哉学道者之意如此吾为计之不可以不获
其报而遂自废其功也更为随力以修行焉而后可)
卷六 第 6p010b 页
惟竭一心。丹心瞻望十极。烧香礼拜。运身运心。归身归命。恭敬
道祖三宝。抽舍净财。市诸香油。八珍百味。营馔供养。请命道士。
归心启告恳祈。
注(丹心极言其肫诚之意十极十方也运身即整饬仪容之
意运心运其心之诚悫也师身者此身不染一毫色欲归
礼上圣也命以所受于天者言归命者还其自然
之性以达其诚也市买也此言其奉道虔诚之意)
解(随力修行其道果何在哉惟竭尽一已之心务使尘污悉
去俾丹田如日遥对天阶而瞻望十方无极圣众以烧香
礼拜焉犹虑精诚之难达也于是整尔躬饬尔容以运身焉
戒其伪除其妄以运心焉此身不染色欲归身以事上帝此
命还其固有归命以表寸哀爰恭敬阐教之道祖即世之所
谓道经师三宝也其始事已极诚矣然而焚香虽可以昭敬
而诚享亦在夫多仪则抽舍洁净之财出而市诸香油及八
珍百味等物归而命诸庖人营办斋馔以供养列圣其享祀
已丰洁矣由是请命有道之士归其一心不使稍有他
适为之启告三界神祗恳祈诸天仙众以免诸厄难焉)
道祖三宝。抽舍净财。市诸香油。八珍百味。营馔供养。请命道士。
归心启告恳祈。
注(丹心极言其肫诚之意十极十方也运身即整饬仪容之
意运心运其心之诚悫也师身者此身不染一毫色欲归
礼上圣也命以所受于天者言归命者还其自然
之性以达其诚也市买也此言其奉道虔诚之意)
解(随力修行其道果何在哉惟竭尽一已之心务使尘污悉
去俾丹田如日遥对天阶而瞻望十方无极圣众以烧香
礼拜焉犹虑精诚之难达也于是整尔躬饬尔容以运身焉
戒其伪除其妄以运心焉此身不染色欲归身以事上帝此
命还其固有归命以表寸哀爰恭敬阐教之道祖即世之所
谓道经师三宝也其始事已极诚矣然而焚香虽可以昭敬
而诚享亦在夫多仪则抽舍洁净之财出而市诸香油及八
珍百味等物归而命诸庖人营办斋馔以供养列圣其享祀
已丰洁矣由是请命有道之士归其一心不使稍有他
适为之启告三界神祗恳祈诸天仙众以免诸厄难焉)
卷六 第 6p011a 页
至真如此运心。洗诸尘累宿根罪恼。生死愆尤等。一至诚斋修
万善。内外洞彻。遍照万方。命诸众生。同得瞻视。其福无量。不可
思议。
注(至真道士而言以彼之学道有得故谓之至真也此言道
士如法修祟不惟修斋者灾消福集而众生亦蒙其泽矣)
解(夫有道之士即可谓之至真也果然如此运心洗诸尘累
代人恳祈则奉道之家宿根罪垢一切苦恼俱能解脱矣
举凡见在之生者过去之死者所积种种愆尤今因举家奉
道之心等于一致同出至诚自然可以消灭矣未建斋修道
原为悔过消愆今孽缘既息而万善不已俱备乎将见一身
之间内外虚白洞彻朗耀也于是放大光明以遍照万方令
诸一切众生同得瞻视其光明以消诸罪
障其福德之无量殆不可得而思议也)
若或斋戒。精思上道。万虑都泯。物我齐忘。虚室生白。真灵玄应。
此最上道所修。
万善。内外洞彻。遍照万方。命诸众生。同得瞻视。其福无量。不可
思议。
注(至真道士而言以彼之学道有得故谓之至真也此言道
士如法修祟不惟修斋者灾消福集而众生亦蒙其泽矣)
解(夫有道之士即可谓之至真也果然如此运心洗诸尘累
代人恳祈则奉道之家宿根罪垢一切苦恼俱能解脱矣
举凡见在之生者过去之死者所积种种愆尤今因举家奉
道之心等于一致同出至诚自然可以消灭矣未建斋修道
原为悔过消愆今孽缘既息而万善不已俱备乎将见一身
之间内外虚白洞彻朗耀也于是放大光明以遍照万方令
诸一切众生同得瞻视其光明以消诸罪
障其福德之无量殆不可得而思议也)
若或斋戒。精思上道。万虑都泯。物我齐忘。虚室生白。真灵玄应。
此最上道所修。
卷六 第 6p011b 页
注(虚室指心而言生白者无尘污之意此言人若无
力修崇能盟心奉道其功德力亦无有能上之者)
解(若或有人无力以备香油供馔等物而道又将何以奉之
哉夫天地神祗非贪人间血食也人之备办斋馐者不过
以将己之意耳与其诚不足而礼有馀不如诚有馀而礼不
足倘能斋戒其心时时俱怀寡过之意念念皆体好生之仁
精思无上大道昼夜修持举凡贪嗔痴爱不得以扰于怀来
喜怒哀乐不能发于俄烦此心空空洞洞而万虑都泯也由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念时存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絜矩之道常在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夫如己之失不
己物我齐忘也乎功夫至此纯是天理初无一毫人欲虚室
之间凡一切魔障业障悉皆去之第见其如鉴之明如月之
朗而生白矣如是则三尸诸厌化为九真五方大魔变为九
灵其感应之玄妙有难举以告人者此最为无上大道非异
人所能也斯人而能若是
又何逊于竭心供养者哉)
若复有人。发无上心。欲有归向。皆须持斋。始启本心。上救七祖
穷魂下及已身。禳灾度厄。增延福寿。独运至诚。设斋开度。必使魂
力修崇能盟心奉道其功德力亦无有能上之者)
解(若或有人无力以备香油供馔等物而道又将何以奉之
哉夫天地神祗非贪人间血食也人之备办斋馐者不过
以将己之意耳与其诚不足而礼有馀不如诚有馀而礼不
足倘能斋戒其心时时俱怀寡过之意念念皆体好生之仁
精思无上大道昼夜修持举凡贪嗔痴爱不得以扰于怀来
喜怒哀乐不能发于俄烦此心空空洞洞而万虑都泯也由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念时存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絜矩之道常在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夫如己之失不
己物我齐忘也乎功夫至此纯是天理初无一毫人欲虚室
之间凡一切魔障业障悉皆去之第见其如鉴之明如月之
朗而生白矣如是则三尸诸厌化为九真五方大魔变为九
灵其感应之玄妙有难举以告人者此最为无上大道非异
人所能也斯人而能若是
又何逊于竭心供养者哉)
若复有人。发无上心。欲有归向。皆须持斋。始启本心。上救七祖
穷魂下及已身。禳灾度厄。增延福寿。独运至诚。设斋开度。必使魂
卷六 第 6p012a 页
超九夜。爽鍊三清。命远年长。神仙得道。
注(此言奉道者得
以阴阳二利也)
解(若复有人焉道成于己发传无上大道之心欲一切众生
几有归身向道者皆须令其持斋始能启发其本来固有
之心以为善而去恶是诸奉道众生若虑过去七代宗祖恐
落地狱道饿鬼道而为幽径穷魂无缘度脱而上以救之又
虑见在一己身躯或时罹凶灾受苦厄而欲增延福寿不能
禳度而不以及之于是独运一心极其至诚修设斋筵开度
生死罪苦必能使七祖穷魂魂超九夜以得睹光明爽鍊三
清而脱诸罪咎是死者得其利益矣是人则命远年长不生
不灭得道之后可證神仙之品是生者受其
利益矣大道方便如此人何为不修之也哉)
思贤慕道。以彼之有。开此之无。以彼之德。开此之愚。破其悭贪。
成其高行。
注(此即见贤思齐之意悭者己之所有不
欲舍之也贪者己之所无必欲得之也)
注(此言奉道者得
以阴阳二利也)
解(若复有人焉道成于己发传无上大道之心欲一切众生
几有归身向道者皆须令其持斋始能启发其本来固有
之心以为善而去恶是诸奉道众生若虑过去七代宗祖恐
落地狱道饿鬼道而为幽径穷魂无缘度脱而上以救之又
虑见在一己身躯或时罹凶灾受苦厄而欲增延福寿不能
禳度而不以及之于是独运一心极其至诚修设斋筵开度
生死罪苦必能使七祖穷魂魂超九夜以得睹光明爽鍊三
清而脱诸罪咎是死者得其利益矣是人则命远年长不生
不灭得道之后可證神仙之品是生者受其
利益矣大道方便如此人何为不修之也哉)
思贤慕道。以彼之有。开此之无。以彼之德。开此之愚。破其悭贪。
成其高行。
注(此即见贤思齐之意悭者己之所有不
欲舍之也贪者己之所无必欲得之也)
卷六 第 6p012b 页
解(然进修虽在夫一己而借鉴有赖于他山盖天下之义理
无穷而一人之知识有限正不得以己有所得遂自满足
也惟是夙夜之间常思亲近英贤之人企慕有道之士而相
与共处夫思之慕之果何为哉盖以彼之领取夫道者所谓
有也恐我不能有诸己而以开此之无以彼之有得于心者
所谓德也恐我不能得于身而以开此之愚耳观其有观其
德则能破我之悭贪开其无开其愚则能
成我之高行贤道者之益我岂浅鲜哉)
清静身心。神气运用。往来无穷。无有滞塞。
注(此承上思贤慕道
而见诸实际也)
解(夫思贤慕道非仅有是心已也凡贤道之所有者而我未
能有焉此心何以得遂凡贤道之所得者而我未能得焉
此身何敢稍宽于是清静其身无令伦常之有缺清静其心
不使客念之或萌神则运用于心使之时升紫府气则运用
于身使之共朝碧霄周而复始往来无穷凡三关五户俱无
有滞塞也庶几贤道之有亦为我有贤道之德亦为我德也
乎)
无穷而一人之知识有限正不得以己有所得遂自满足
也惟是夙夜之间常思亲近英贤之人企慕有道之士而相
与共处夫思之慕之果何为哉盖以彼之领取夫道者所谓
有也恐我不能有诸己而以开此之无以彼之有得于心者
所谓德也恐我不能得于身而以开此之愚耳观其有观其
德则能破我之悭贪开其无开其愚则能
成我之高行贤道者之益我岂浅鲜哉)
清静身心。神气运用。往来无穷。无有滞塞。
注(此承上思贤慕道
而见诸实际也)
解(夫思贤慕道非仅有是心已也凡贤道之所有者而我未
能有焉此心何以得遂凡贤道之所得者而我未能得焉
此身何敢稍宽于是清静其身无令伦常之有缺清静其心
不使客念之或萌神则运用于心使之时升紫府气则运用
于身使之共朝碧霄周而复始往来无穷凡三关五户俱无
有滞塞也庶几贤道之有亦为我有贤道之德亦为我德也
乎)
卷六 第 6p013a 页
祈告天地。启告明灵。须绝妖氛。精洁内外。
注(此乃发宏誓愿以
天地神灵为证也)
解(道成于己虽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矣于是
祈告天神地祗以鉴己之慇勤启告神明万灵以纳己之
诚悃非谄媚以邀福也实则发宏誓愿务须绝
去一切妖氛以令吾身之内外俱精白清洁也)
皆欲泯其万境。息此六情。普洗烦心。遍證诸想。
注(此总结上
文之意)
解(合而观之或设斋开度或慕道思贤或自修或祈祷皆欲
泯灭其万境之尘氛绝息此六情之缠扰也惟是普洗一
切烦恼心清清静静务使窍窍光明遍證一切诸妄想色
色空空务令念念无碍若而人者方不愧修真之士也乎)
故学道者。不勤行业。不修斋戒。难达至真。徒劳山林。
注(此言出家学道者若不慇勤修持以
求明心见性虽寂处山林终无益矣)
注(此乃发宏誓愿以
天地神灵为证也)
解(道成于己虽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矣于是
祈告天神地祗以鉴己之慇勤启告神明万灵以纳己之
诚悃非谄媚以邀福也实则发宏誓愿务须绝
去一切妖氛以令吾身之内外俱精白清洁也)
皆欲泯其万境。息此六情。普洗烦心。遍證诸想。
注(此总结上
文之意)
解(合而观之或设斋开度或慕道思贤或自修或祈祷皆欲
泯灭其万境之尘氛绝息此六情之缠扰也惟是普洗一
切烦恼心清清静静务使窍窍光明遍證一切诸妄想色
色空空务令念念无碍若而人者方不愧修真之士也乎)
故学道者。不勤行业。不修斋戒。难达至真。徒劳山林。
注(此言出家学道者若不慇勤修持以
求明心见性虽寂处山林终无益矣)
卷六 第 6p013b 页
解(故凡学道者须精进不退以期明心见性也若不勤修行
业而时时归依不修斋戒而念念受持虽名为学道实难
以达夫至真即静处山林徒
劳而已安能以得乎道哉)
凡持斋。严奉戒律。务欲行道。归奉上清。求真学道。鍊气延生。普
及人天。遍资凡圣。然上士所行。非凡下能奉。
注(戒律凡三归九戒皆本之玉律也此
言持斋之法正学道者之功修也)
解(夫学道者必何如则始为有得也哉大凡持斋者于玉律
中之戒条 严为奉持不可稍犯其行道也不以半途是
昼不以一得郎止务欲修其正法归身以奉上清其发愿已
大矣其用功也不为外道所感不为旁门所误务欲求其真
谛学道而成妙果其辩论己严矣至于功修果何如哉鍊其
真气以延生无使往来之或滞不疾也不徐也取之不多勿
忘也勿助也发之不暴其行持何其慇勤欤若夫功德之所
见更有难言焉者普及于人天无处不被其恩惠遍资夫凡
圣无人不赖其裁成其利益何其广大欤然此乃上士所行
之道殆非凡下所能奉者矣欲学道者当先勉为受道之人
业而时时归依不修斋戒而念念受持虽名为学道实难
以达夫至真即静处山林徒
劳而已安能以得乎道哉)
凡持斋。严奉戒律。务欲行道。归奉上清。求真学道。鍊气延生。普
及人天。遍资凡圣。然上士所行。非凡下能奉。
注(戒律凡三归九戒皆本之玉律也此
言持斋之法正学道者之功修也)
解(夫学道者必何如则始为有得也哉大凡持斋者于玉律
中之戒条 严为奉持不可稍犯其行道也不以半途是
昼不以一得郎止务欲修其正法归身以奉上清其发愿已
大矣其用功也不为外道所感不为旁门所误务欲求其真
谛学道而成妙果其辩论己严矣至于功修果何如哉鍊其
真气以延生无使往来之或滞不疾也不徐也取之不多勿
忘也勿助也发之不暴其行持何其慇勤欤若夫功德之所
见更有难言焉者普及于人天无处不被其恩惠遍资夫凡
圣无人不赖其裁成其利益何其广大欤然此乃上士所行
之道殆非凡下所能奉者矣欲学道者当先勉为受道之人
卷六 第 6p014a 页
焉可
也)
夫金箓科品。保镇国祚。消灾延寿。玉箓要品。保安社稷。永绝干
戈。黄箓正范。开魂度爽。遍及生死。
注(金箓科品元始天尊所传也玉箓要品降生天尊所传也
黄箓正范灵宝天尊所传也其实三清大道俱出一源不
过因时传出以区其科
品耳此又不可不知也)
解(然人之奉道修斋而科品亦各不同如遇日月五星灾厄
或主国家之事或主兆民之灾则金箓其最要矣夫金箓
科品而利益果何在哉盖能以保镇国祚绵长消其天灾以
延人之寿算也如遇天搀天抢二星下降则主盗贼蜂起人
民死伤而玉箓所当修矣夫玉箓要品其功德果何如哉盖
能以保安社稷永绝干戈也至于众生不知修福死堕地狱
受诸无量苦恼无有出期而奉道修斋宜遵黄箓正范盖惟
此方能开其九幽使死魂受鍊度诸苦爽遍及一切生死也
科品之不
同有如此)
也)
夫金箓科品。保镇国祚。消灾延寿。玉箓要品。保安社稷。永绝干
戈。黄箓正范。开魂度爽。遍及生死。
注(金箓科品元始天尊所传也玉箓要品降生天尊所传也
黄箓正范灵宝天尊所传也其实三清大道俱出一源不
过因时传出以区其科
品耳此又不可不知也)
解(然人之奉道修斋而科品亦各不同如遇日月五星灾厄
或主国家之事或主兆民之灾则金箓其最要矣夫金箓
科品而利益果何在哉盖能以保镇国祚绵长消其天灾以
延人之寿算也如遇天搀天抢二星下降则主盗贼蜂起人
民死伤而玉箓所当修矣夫玉箓要品其功德果何如哉盖
能以保安社稷永绝干戈也至于众生不知修福死堕地狱
受诸无量苦恼无有出期而奉道修斋宜遵黄箓正范盖惟
此方能开其九幽使死魂受鍊度诸苦爽遍及一切生死也
科品之不
同有如此)
卷六 第 6p014b 页
圣凡同修。自然广济幽明普救一切孤滞遍救一切九幽苦爽。
注(此言三科品人人俱宜修
习以示人勉力奉道之意)
解(是三科品也俱无极之大道具先天之秘旨功德甚大利
益无穷奉道者岂必择人以修习哉吾想天地之间人类
甚多就其天资学力而论之部外圣凡两等修斯道也为圣
人者固可为凡民者亦无不可倘若圣凡同修将见阳和大
地共安无事之天长夜孤魂各遂超升之路自然广济幽明
生死咸沽胜会见在之众生具不必论试即九幽之罪魂言
之彼夫饿鬼道中一切孤魂滞魄苦趣难言惨惨悽悽惟见
鸦飞兔走啾啾唧唧那睹日照月临千百劫浮沉苦海二六
时依傍寒林任风雨之飘摇餐霜露而饮食不遇良因何由
解脱今则普救之地狱道中一切苦爽拘于九幽惨毒更甚
剑树刀山说不出万般苦楚油煎锯解道不尽诸狱森严悔
前生之恶孽难消嗟后人之善功不继轮回恶道难卜出期
今则遍救之知度死之
功德而利生可知矣)
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学道修身。谢愆求福。救诸三途五苦八难
注(此言三科品人人俱宜修
习以示人勉力奉道之意)
解(是三科品也俱无极之大道具先天之秘旨功德甚大利
益无穷奉道者岂必择人以修习哉吾想天地之间人类
甚多就其天资学力而论之部外圣凡两等修斯道也为圣
人者固可为凡民者亦无不可倘若圣凡同修将见阳和大
地共安无事之天长夜孤魂各遂超升之路自然广济幽明
生死咸沽胜会见在之众生具不必论试即九幽之罪魂言
之彼夫饿鬼道中一切孤魂滞魄苦趣难言惨惨悽悽惟见
鸦飞兔走啾啾唧唧那睹日照月临千百劫浮沉苦海二六
时依傍寒林任风雨之飘摇餐霜露而饮食不遇良因何由
解脱今则普救之地狱道中一切苦爽拘于九幽惨毒更甚
剑树刀山说不出万般苦楚油煎锯解道不尽诸狱森严悔
前生之恶孽难消嗟后人之善功不继轮回恶道难卜出期
今则遍救之知度死之
功德而利生可知矣)
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学道修身。谢愆求福。救诸三途五苦八难
卷六 第 6p015a 页
牢狱疾病死亡之厄。持念神咒。辟斥瘟灾。时行疫厉。邪魅故气。
注(解见前篇此言三科品若能随时修持则可以利益一切
也神咒者乃太上老君所传也行持念诵皆能祛邪缚魅故
气即邪
气也)
解(夫此三科品随在俱可以修持也或遇三元或逢八节或
本命生辰俱宜学习大道以修持身盖道法无涯功德甚
溥凡遇此等日期诚能严洁坛场广置香花将见谢愆而愆
可消求福而福自至不但已也而且能救诸三途五苦八难
之灾牢狱疾病死亡之厄则阴阳受苦众生俱得受其利益
矣又或乡境之内瘟疫流行妖邪作祟以致一切男女不得
安宁此乃阴阳之气不调岁运所降岁气所生也则持念太
上神咒如法遵行自可以调其二气辟斥瘟邪凶灾举凡天
符之因时而行者春瘟夏疫秋疠冬癀不得复
兴邪魅故气不得为害其法之利益有如此者)
复有金房天宝。正一太平。五鍊旨教等经。精勤行道。依奉正范。
各具本经。
注(解见前篇此言三科品若能随时修持则可以利益一切
也神咒者乃太上老君所传也行持念诵皆能祛邪缚魅故
气即邪
气也)
解(夫此三科品随在俱可以修持也或遇三元或逢八节或
本命生辰俱宜学习大道以修持身盖道法无涯功德甚
溥凡遇此等日期诚能严洁坛场广置香花将见谢愆而愆
可消求福而福自至不但已也而且能救诸三途五苦八难
之灾牢狱疾病死亡之厄则阴阳受苦众生俱得受其利益
矣又或乡境之内瘟疫流行妖邪作祟以致一切男女不得
安宁此乃阴阳之气不调岁运所降岁气所生也则持念太
上神咒如法遵行自可以调其二气辟斥瘟邪凶灾举凡天
符之因时而行者春瘟夏疫秋疠冬癀不得复
兴邪魅故气不得为害其法之利益有如此者)
复有金房天宝。正一太平。五鍊旨教等经。精勤行道。依奉正范。
各具本经。
卷六 第 6p015b 页
注(此连举经之名以示人转诵之意也凡诵经非仅披
阅其文须一一依经所行其功亦如各经之所云矣)
解(虽然三科之品流传非徒事仪文已也复有金房天宝经
文习金箓科品者宜诵之正一太平经文习玉箓要品者
宜诵之五鍊旨教经文习黄箓正范者宜诵之盖科品其末
而经文乃其本也修道者如于此等真经精勤依时行道而
转诵之遵科修奉正范而奉行之则其功德亦各具
本经之所云而已吾愿修道者慇勤以行持焉可也)
而说偈曰。
烧香建斋。 功德无量。
甘露法食。 解脱为浆。
示彼之有。 现诸国土。
供养十方。 无量道宝。
及诸众生。 而修净土。
阅其文须一一依经所行其功亦如各经之所云矣)
解(虽然三科之品流传非徒事仪文已也复有金房天宝经
文习金箓科品者宜诵之正一太平经文习玉箓要品者
宜诵之五鍊旨教经文习黄箓正范者宜诵之盖科品其末
而经文乃其本也修道者如于此等真经精勤依时行道而
转诵之遵科修奉正范而奉行之则其功德亦各具
本经之所云而已吾愿修道者慇勤以行持焉可也)
而说偈曰。
烧香建斋。 功德无量。
甘露法食。 解脱为浆。
示彼之有。 现诸国土。
供养十方。 无量道宝。
及诸众生。 而修净土。
卷六 第 6p016a 页
教化众生。 具习威仪。
施无畏力。 发无上道。
普伸启请。 而示其行。
彻视经灵符。
(灵符)
施无畏力。 发无上道。
普伸启请。 而示其行。
彻视经灵符。
(灵符)
卷六 第 6p016b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17a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17b 页
(空)
卷六 第 6p018a 页
集仙经第三。(集五方至真之气鍊度成仙也)
夫行道皆有至行。当尽虔恭。运志运心。使真灵降感。行气行神。
令人天周布。故入靖登坛。诵经礼拜。朝真谢罪。皆遍行道。绕坛
三匝。并依本法。
注(行道者依道而行也运至者凡运神运气皆随其心之所
之也运心解见前篇真灵者五方真灵之气也行气即五
气朝元也行神则三华聚顶也靖位也绕坛三匝者积三三
而为九寓九转之意也此经皆言奉道修斋之义学道者皆
宜反覆
玩味也)
解(降生天尊曰凡奉道修斋皆谓之行道夫行道者依道而
行之谓也要必其人皆有至行方能以此道行之故凡自
为为人消愆求福而功德自有感应然至行之士其修崇一
切斋醮正不可玩忽以将也当尽其虔诚恭敬之心虽七情
六欲屏之已久而于结坛之始尤须端其心志使大心之所
之谓之志而运志以会其神身之所主谓之心而运心以昭
夫行道皆有至行。当尽虔恭。运志运心。使真灵降感。行气行神。
令人天周布。故入靖登坛。诵经礼拜。朝真谢罪。皆遍行道。绕坛
三匝。并依本法。
注(行道者依道而行也运至者凡运神运气皆随其心之所
之也运心解见前篇真灵者五方真灵之气也行气即五
气朝元也行神则三华聚顶也靖位也绕坛三匝者积三三
而为九寓九转之意也此经皆言奉道修斋之义学道者皆
宜反覆
玩味也)
解(降生天尊曰凡奉道修斋皆谓之行道夫行道者依道而
行之谓也要必其人皆有至行方能以此道行之故凡自
为为人消愆求福而功德自有感应然至行之士其修崇一
切斋醮正不可玩忽以将也当尽其虔诚恭敬之心虽七情
六欲屏之已久而于结坛之始尤须端其心志使大心之所
之谓之志而运志以会其神身之所主谓之心而运心以昭
卷六 第 6p018b 页
其敬使五方真灵之气降于丹田随意感应无有滞碍而后
行气以朝紫庭令其道路通达行神而上丹霄使之情愫毕
露于是令诸人天护法神王等周围布列以防邪魔外道其
未入坛之先而虔恭已如此故入靖登坛转诵经文礼拜玉
像朝礼圣真以谢诸罪咎皆遍行一己之道以期感格耳行
道已毕则当绕坛三匝以示九转功成之意凡此并依本法
而行不加不减其登坛之
后而虔恭又有如此者)
凡杂谢罪祈恩之会。或为天地。或为帝王或为国土或为人民
或为祖世。或为已身或为家门。或为三途五苦。或为六道四生
皆须建斋行道。烧香礼拜。诵经赞咏。凡所祈向。并须修斋。
注(谢罪谢其已往之罪祈恩祈其将来之恩也凡
遇此等俱宜奉道修斋如法遵行自昭感应也)
解(夫行道者亦不外夫谢罪与祈恩耳分而论之意有专属
合而言之理惟一致未有罪不能谢而遂可以祈恩者亦
未有仅其祈恩而不谢罪者各行其道固佳合行其道亦是
大凡杂有谢罪祈恩之会或为天地阴阳失度或为帝王国
行气以朝紫庭令其道路通达行神而上丹霄使之情愫毕
露于是令诸人天护法神王等周围布列以防邪魔外道其
未入坛之先而虔恭已如此故入靖登坛转诵经文礼拜玉
像朝礼圣真以谢诸罪咎皆遍行一己之道以期感格耳行
道已毕则当绕坛三匝以示九转功成之意凡此并依本法
而行不加不减其登坛之
后而虔恭又有如此者)
凡杂谢罪祈恩之会。或为天地。或为帝王或为国土或为人民
或为祖世。或为已身或为家门。或为三途五苦。或为六道四生
皆须建斋行道。烧香礼拜。诵经赞咏。凡所祈向。并须修斋。
注(谢罪谢其已往之罪祈恩祈其将来之恩也凡
遇此等俱宜奉道修斋如法遵行自昭感应也)
解(夫行道者亦不外夫谢罪与祈恩耳分而论之意有专属
合而言之理惟一致未有罪不能谢而遂可以祈恩者亦
未有仅其祈恩而不谢罪者各行其道固佳合行其道亦是
大凡杂有谢罪祈恩之会或为天地阴阳失度或为帝王国
卷六 第 6p019a 页
祚延长或为国土不宁而刀兵四起或为人民死伤而瘟疫
流行或为祖先世世未或超升或为已身时时多罹灾难或
为家门不顺弟弟兄兄无埙篪之奏夫夫妇妇寡琴瑟之欢
祸事恒见于萧墙横逆时来于邻里或未三途五苦久受沉
沦或为六道四生常堕恶趣如此等类皆须建设斋筵如法
行道烧香以礼拜真仙诵经以赞咏功德是其凡有所祈俱
宜回心向道并须修设斋筵也
庶几罪可谢而恩可祈也乎)
凡国土有灾。兵革四兴。兆民疾疫。水旱死亡。一切凶灾。皆须修
斋。
注(此言如遇一切凶灾
俱宜修斋以禳之也)
解(夫谢罪祈恩虽可以同其行道至有时灾害频临正宜谢
罪之时而斋不可以不修矣大凡国土有灾其类甚多吾
且即数端言之如兵戈四兴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也兆民
疾疫此境土困苦愁惨之会也或水为之灾或旱为之虐如
此等类人民之死亡者不知凡几若遇
此一切凶危厄难皆须修斋以禳之也)
流行或为祖先世世未或超升或为已身时时多罹灾难或
为家门不顺弟弟兄兄无埙篪之奏夫夫妇妇寡琴瑟之欢
祸事恒见于萧墙横逆时来于邻里或未三途五苦久受沉
沦或为六道四生常堕恶趣如此等类皆须建设斋筵如法
行道烧香以礼拜真仙诵经以赞咏功德是其凡有所祈俱
宜回心向道并须修设斋筵也
庶几罪可谢而恩可祈也乎)
凡国土有灾。兵革四兴。兆民疾疫。水旱死亡。一切凶灾。皆须修
斋。
注(此言如遇一切凶灾
俱宜修斋以禳之也)
解(夫谢罪祈恩虽可以同其行道至有时灾害频临正宜谢
罪之时而斋不可以不修矣大凡国土有灾其类甚多吾
且即数端言之如兵戈四兴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也兆民
疾疫此境土困苦愁惨之会也或水为之灾或旱为之虐如
此等类人民之死亡者不知凡几若遇
此一切凶危厄难皆须修斋以禳之也)
卷六 第 6p019b 页
若造经像殿宇。宫馆观室。洞府岩舍等处。建立道场。(观去声)
注(造修也置也造经或书写或刊刻皆是造像
或画或塑皆是殿宇等兼创修培补而言) 解(且功德随在皆可修崇也岂必拘夫修斋而始为利益哉
若造诸一切善事俱可为人福果特虑人不能布施耳或
书刻经典以令人转诵或塑画神像以使人倾心或造殿宇
俾神圣有所依归或造宫馆使上民有所瞻仰或造观室为
奉道之所或造洞府岩舍等处为修真者之所栖身诸如此
类或创修或补葺或一已捐赀或众人勷赞亦视其功德之
大小以报其福之轻重耳若有
修斋者随在皆可建立道场也)
或造钟磬法器天乐。成就一切功德。
注(钟动也空也磬属角止乐之器也皆道具之属天乐修斋
时八音齐鸣以和神祇如钧天妙乐也故乐器皆能成就
一切功
德也)
解(夫道场之中有礼以达其敬必有乐以和其情一切道具
之属固在所必需矣或造钟磬以及法器等物均皆受其
注(造修也置也造经或书写或刊刻皆是造像
或画或塑皆是殿宇等兼创修培补而言) 解(且功德随在皆可修崇也岂必拘夫修斋而始为利益哉
若造诸一切善事俱可为人福果特虑人不能布施耳或
书刻经典以令人转诵或塑画神像以使人倾心或造殿宇
俾神圣有所依归或造宫馆使上民有所瞻仰或造观室为
奉道之所或造洞府岩舍等处为修真者之所栖身诸如此
类或创修或补葺或一已捐赀或众人勷赞亦视其功德之
大小以报其福之轻重耳若有
修斋者随在皆可建立道场也)
或造钟磬法器天乐。成就一切功德。
注(钟动也空也磬属角止乐之器也皆道具之属天乐修斋
时八音齐鸣以和神祇如钧天妙乐也故乐器皆能成就
一切功
德也)
解(夫道场之中有礼以达其敬必有乐以和其情一切道具
之属固在所必需矣或造钟磬以及法器等物均皆受其
卷六 第 6p020a 页
利益盖行道之时八音齐奏以和上下神祇有如钧
天妙乐者然凡此皆能以成就一切修斋之功德也)
亦须恭敬。广设清斋。虔伸启请。诵经念道。断诸恶想令内外增善。
赞叹功德。不可思议。
注(此言修斋之功德也
清斋清静斋筵也)
解(夫音乐虽已齐备又不可徒事仪文也盖诚意不足终不
能以昭其感格亦须存恭敬之心以广设清静斋筵当其
入坛之始先为虔伸启请并告四府万灵冀其光降道场主
盟修奉然后开函诵经看念道典洪文至于转诵之时不可
杂一毫妄念须断诸一切恶想令我身内外俱白方能增长
善果果能如吾所言则诵经赞叹功德不可得而思议也)
凡读诵经文。礼拜行香。一依经典。三捻上香。三礼三度。九礼端
身。稽首赞咏玉音。令其和畅。无使不齐。欲其一切见闻。皆悉欢
喜。同声赞叹敷扬道法。如斯功德。是不可思议。(捻音聂)
天妙乐者然凡此皆能以成就一切修斋之功德也)
亦须恭敬。广设清斋。虔伸启请。诵经念道。断诸恶想令内外增善。
赞叹功德。不可思议。
注(此言修斋之功德也
清斋清静斋筵也)
解(夫音乐虽已齐备又不可徒事仪文也盖诚意不足终不
能以昭其感格亦须存恭敬之心以广设清静斋筵当其
入坛之始先为虔伸启请并告四府万灵冀其光降道场主
盟修奉然后开函诵经看念道典洪文至于转诵之时不可
杂一毫妄念须断诸一切恶想令我身内外俱白方能增长
善果果能如吾所言则诵经赞叹功德不可得而思议也)
凡读诵经文。礼拜行香。一依经典。三捻上香。三礼三度。九礼端
身。稽首赞咏玉音。令其和畅。无使不齐。欲其一切见闻。皆悉欢
喜。同声赞叹敷扬道法。如斯功德。是不可思议。(捻音聂)
卷六 第 6p020b 页
注(此言诵经之仪文也三捻上香者以达已之精气神也三
礼拜道经师三宝也三度拜经籍度三师也九礼拜群真
也玉音经中之
音如金如玉也)
解(诵经之法何如凡读诵诸品经文其礼拜行香一一宜依
经典而行不加不减方为合度当其启请群真之时未可
遽为造次也必三捻上香以达已之精气神然后三礼以朝
道经师三宝又三礼以谒经籍度三师复行九礼以拜四府
群真而后端立其身重为稽首方开函以赞咏焉夫诸品经
文皆金玉之音也转诵之时道场众等须息气调声令其和
畅高低同归一途先后均无异致无使此唱彼和稍有不齐
凡若此者欲其一切天人见闻悉皆欢喜而已将见同声赞
叹而言曰似此敷扬道法世所罕有如斯功德
之力是不可得而思议也其赞叹之言如此)
是无量无边智慧。亦复以是功德。过往宗亲。俱起净境。见在眷
属。受诸快乐。当来托生。常居福地净土。衣食常自然。
注(此言诵经之利益也其过去
见在未来均受福果如此)
礼拜道经师三宝也三度拜经籍度三师也九礼拜群真
也玉音经中之
音如金如玉也)
解(诵经之法何如凡读诵诸品经文其礼拜行香一一宜依
经典而行不加不减方为合度当其启请群真之时未可
遽为造次也必三捻上香以达已之精气神然后三礼以朝
道经师三宝又三礼以谒经籍度三师复行九礼以拜四府
群真而后端立其身重为稽首方开函以赞咏焉夫诸品经
文皆金玉之音也转诵之时道场众等须息气调声令其和
畅高低同归一途先后均无异致无使此唱彼和稍有不齐
凡若此者欲其一切天人见闻悉皆欢喜而已将见同声赞
叹而言曰似此敷扬道法世所罕有如斯功德
之力是不可得而思议也其赞叹之言如此)
是无量无边智慧。亦复以是功德。过往宗亲。俱起净境。见在眷
属。受诸快乐。当来托生。常居福地净土。衣食常自然。
注(此言诵经之利益也其过去
见在未来均受福果如此)
卷六 第 6p021a 页
解(然果能如法奉行是能生其无量无边之智慧而大道不
患其不闻矣亦复以是经功德利益无穷何以见之彼过
往一切宗亲倘生前未种善因而堕落恶趣也今则仗此经
功俱起而超生净境焉见在一切眷属如夙昔未明本性而
遭诸苦恼也今则闻是经文皆变而受诸快乐焉且即当来
之世而论之是人之托生也必常居福地净土之乡毕生衣
食常自然而饶裕也是其
诵经之功德无穷有如此)
是故发是净心。普令庄严。种种香花。灯烛。罗列供养。普献于三
界诸天。四司五帝。三官九府。一百二十曹僚。虔伸恳请。注福延
生。消灾度厄。营护臣身。普及一切有情。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
饿鬼道。地狱道。一切苦恼。普皆消灭。
注(此言诵经之能消灾集福也四司司福司禄司寿司命也
五帝五星也三官天地水也九府九天宫也营护侍卫也
臣奏道者自称之
辞六道解见前篇)
患其不闻矣亦复以是经功德利益无穷何以见之彼过
往一切宗亲倘生前未种善因而堕落恶趣也今则仗此经
功俱起而超生净境焉见在一切眷属如夙昔未明本性而
遭诸苦恼也今则闻是经文皆变而受诸快乐焉且即当来
之世而论之是人之托生也必常居福地净土之乡毕生衣
食常自然而饶裕也是其
诵经之功德无穷有如此)
是故发是净心。普令庄严。种种香花。灯烛。罗列供养。普献于三
界诸天。四司五帝。三官九府。一百二十曹僚。虔伸恳请。注福延
生。消灾度厄。营护臣身。普及一切有情。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
饿鬼道。地狱道。一切苦恼。普皆消灭。
注(此言诵经之能消灾集福也四司司福司禄司寿司命也
五帝五星也三官天地水也九府九天宫也营护侍卫也
臣奏道者自称之
辞六道解见前篇)
卷六 第 6p021b 页
解(是故诵经功德先当发是清净之心普令一切尘污悉去
其诚意已发于内矣于是坛场务使庄严具诸种种香花
灯烛罗列坛内以为供养期诚意已见于外矣夫物以将其
敬仪以达其诚今假此斋馐普献夫三界诸天以及四司五
帝并三官九府与夫一百二十曹僚谅亦鉴此诚悃然后将
奉道修斋之意恭录表词申奏虔伸列圣群真恳祈请赦愆
尤与奉道诵经者注福延生消灾度厄复祈威神之力营护
臣身令其仙缘有分鬼道长除是其谢罪祈恩情已达矣又
体太上慈悲之意俾六道穷魂苦爽仗此经功普及于一切
有情所谓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凡诸一切
苦恼普祈群真恩泽皆为消
灭也诵经之功德有如此)
更能持斋精心。用意绝其贪取。不着声色。随力布施经像。劝人
广作福缘。如斯利益。乃为不可思议。
注(此言诵经者须依经文
而行其利益始大也)
解(诵经者若更能念念持斋时体天地好生之德常怀太上
慈悲之心方为诵经功德也惟是色即空空即色情欲不
其诚意已发于内矣于是坛场务使庄严具诸种种香花
灯烛罗列坛内以为供养期诚意已见于外矣夫物以将其
敬仪以达其诚今假此斋馐普献夫三界诸天以及四司五
帝并三官九府与夫一百二十曹僚谅亦鉴此诚悃然后将
奉道修斋之意恭录表词申奏虔伸列圣群真恳祈请赦愆
尤与奉道诵经者注福延生消灾度厄复祈威神之力营护
臣身令其仙缘有分鬼道长除是其谢罪祈恩情已达矣又
体太上慈悲之意俾六道穷魂苦爽仗此经功普及于一切
有情所谓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凡诸一切
苦恼普祈群真恩泽皆为消
灭也诵经之功德有如此)
更能持斋精心。用意绝其贪取。不着声色。随力布施经像。劝人
广作福缘。如斯利益。乃为不可思议。
注(此言诵经者须依经文
而行其利益始大也)
解(诵经者若更能念念持斋时体天地好生之德常怀太上
慈悲之心方为诵经功德也惟是色即空空即色情欲不
卷六 第 6p022a 页
能以系于怀来而绝其贪取有非有无非无耳目不能以敝
其聪明而不着声色至于一切善行信心奉行于是随分量
力以为布施如印造经文塑画神像之类是也然独善其身
不若兼善天下爰逢人劝化令其广作善事以为福缘倘人
而转转告语天下又何有造孽者哉观其
人已交修如斯功德乃为不可思议也)
七世父母。离苦升天。逍遥快乐。合门和睦。世世昌炽。与道因缘。
罪累荡除。福慧圆满。天下太平。万国和同。一切众生。免离诸苦。
同入正真。
注(此诵经圆满时
所发宏愿也)
解(夫经诵既毕须当发愿方能与道合真盖修真者非愿不
成也所愿维何一愿七世父母共离苦海同升天堂得以
逍遥快乐二愿合门老幼人等俱相和睦子子孙孙世世昌
炽三愿已身有道夙有因缘凡诸罪孽系累悉皆荡除俾功
德智慧俱得圆满四愿皇王有道天下太平五愿万国九州
协和同心六愿一切众生免离诸苦同入正真之门其发愿
其聪明而不着声色至于一切善行信心奉行于是随分量
力以为布施如印造经文塑画神像之类是也然独善其身
不若兼善天下爰逢人劝化令其广作善事以为福缘倘人
而转转告语天下又何有造孽者哉观其
人已交修如斯功德乃为不可思议也)
七世父母。离苦升天。逍遥快乐。合门和睦。世世昌炽。与道因缘。
罪累荡除。福慧圆满。天下太平。万国和同。一切众生。免离诸苦。
同入正真。
注(此诵经圆满时
所发宏愿也)
解(夫经诵既毕须当发愿方能与道合真盖修真者非愿不
成也所愿维何一愿七世父母共离苦海同升天堂得以
逍遥快乐二愿合门老幼人等俱相和睦子子孙孙世世昌
炽三愿已身有道夙有因缘凡诸罪孽系累悉皆荡除俾功
德智慧俱得圆满四愿皇王有道天下太平五愿万国九州
协和同心六愿一切众生免离诸苦同入正真之门其发愿
卷六 第 6p022b 页
如
此)
至心稽首。无上正真三宝。赞咏功德。为诸来生。作诸善缘。开于
愚昧。仰受圣恩。百福庄严。万善云集。资于群生。离苦解脱。供养
尊礼慈悲教典。永愿受持。旦夕烧香。以求福利。流传于世。无有
懈怠。
注(此诵经既毕回向赞叹之事凡
诵经者不可不熟玩此经也) 解(发愿已周次当回向于是至心稽首礼谢无上正真三宝
盖入坛之时既有启请至此必须回向也夫诵经功完而
必赞咏功德者何哉盖为诸奉道者今世来生作诸善缘耳
仗斯经力俾世世生生不迷本性以开愚昧之心而得见闻
大道因而仰受群圣之恩俾此身百福庄严而万善俱备有
如云集焉此赞咏已之功德也并祈圣恩资于群生令其离
诸苦恼解脱愆尤同发善心供养十方三界共伸诚意尊礼
亿圣千真转诵慈悲教典永愿受持恒于旦夕之间烧香礼
此)
至心稽首。无上正真三宝。赞咏功德。为诸来生。作诸善缘。开于
愚昧。仰受圣恩。百福庄严。万善云集。资于群生。离苦解脱。供养
尊礼慈悲教典。永愿受持。旦夕烧香。以求福利。流传于世。无有
懈怠。
注(此诵经既毕回向赞叹之事凡
诵经者不可不熟玩此经也) 解(发愿已周次当回向于是至心稽首礼谢无上正真三宝
盖入坛之时既有启请至此必须回向也夫诵经功完而
必赞咏功德者何哉盖为诸奉道者今世来生作诸善缘耳
仗斯经力俾世世生生不迷本性以开愚昧之心而得见闻
大道因而仰受群圣之恩俾此身百福庄严而万善俱备有
如云集焉此赞咏已之功德也并祈圣恩资于群生令其离
诸苦恼解脱愆尤同发善心供养十方三界共伸诚意尊礼
亿圣千真转诵慈悲教典永愿受持恒于旦夕之间烧香礼
卷六 第 6p023a 页
拜以求福利是其人之有是功德何莫非诵经者赞咏之所
及哉吾愿人之受此经者广为流传此心此念无有懈怠焉
则幸
甚)
而说偈曰。
善方便智。 随意能现。
成就群生。 通达无碍。
离有离无。 无有彼我。
常持善愿。 劝人发心。
令求胜善。 去远恶道。
得无畏力。 清静法果。
一切无碍。 普入法门。
及哉吾愿人之受此经者广为流传此心此念无有懈怠焉
则幸
甚)
而说偈曰。
善方便智。 随意能现。
成就群生。 通达无碍。
离有离无。 无有彼我。
常持善愿。 劝人发心。
令求胜善。 去远恶道。
得无畏力。 清静法果。
一切无碍。 普入法门。
卷六 第 6p023b 页
皆有是心。 悉皆得度。
集仙经灵符。
(灵符)
集仙经灵符。
(灵符)
卷六 第 6p024a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24b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25a 页
洞渊经第四(洞指三洞大经而言渊深也言三洞经文义埋幽深也)
大洞太清经。中宝云玉座。五色祥云遍满虚空。无有穷尽。诸天
大圣。及诸仙众。会集其中。洞明奥理。时有天童天女。奉宝来献
供养正真。愿请大慈。广垂方便。讲说诸经。散布道流。乃至千经
万论。总是妙义。能令一切。皆得解悟。(奉上声)
注(大洞言义理精微广大也宝云座中所见者天童天女即
仙童仙女也道流学道之辈也此承上经品而言其妙也)
解(昔降生天尊所说大洞大清经品中时见宝云光明于玉
座之际夫宝云者即所谓五色祥云也第见其由玉座缭
烧渐起于虚空俄而东西南朔无不遍满其处是诸大光明
云殆无有穷尽者矣是时诸天大圣及诸一切仙众等睹兹
祥云俱为怪异悉皆聚会集于天尊说法之处得见云自太
清经中勇出众等持请此经虔诚转诵举皆洞明其中奥理
焉于时又有天童天女等亦睹斯祥云奉持珍宝来献座前
以供养无上正真三宝愿请天尊发大慈心广垂经典以开
大洞太清经。中宝云玉座。五色祥云遍满虚空。无有穷尽。诸天
大圣。及诸仙众。会集其中。洞明奥理。时有天童天女。奉宝来献
供养正真。愿请大慈。广垂方便。讲说诸经。散布道流。乃至千经
万论。总是妙义。能令一切。皆得解悟。(奉上声)
注(大洞言义理精微广大也宝云座中所见者天童天女即
仙童仙女也道流学道之辈也此承上经品而言其妙也)
解(昔降生天尊所说大洞大清经品中时见宝云光明于玉
座之际夫宝云者即所谓五色祥云也第见其由玉座缭
烧渐起于虚空俄而东西南朔无不遍满其处是诸大光明
云殆无有穷尽者矣是时诸天大圣及诸一切仙众等睹兹
祥云俱为怪异悉皆聚会集于天尊说法之处得见云自太
清经中勇出众等持请此经虔诚转诵举皆洞明其中奥理
焉于时又有天童天女等亦睹斯祥云奉持珍宝来献座前
以供养无上正真三宝愿请天尊发大慈心广垂经典以开
卷六 第 6p025b 页
方便之门天尊见其向道肫诚遂逐一讲说诸经奥义合其
散布学道者流同为受持虽太上说法无有已时乃至千经
万论句句讲来总是妙义能令
一切天人皆得解悟于心也)
天尊是时。遂谓众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后。须持经戒法箓。诣
师参受。当竭至诚。得经之后。不敢怨道咎师。泄慢灵文。殃及七
祖。受考冥司。
注(法箓法中之箓也凡金箓玉箓黄箓皆是诣至也求也参
受犹言拜受也怨道稍有不得而怨恨之也咎师恚怒师
傅也冥司地界主者此言持是经人固赖师傅受道之
后宜尊崇恭敬不然必受恶报矣学者可不戒之乎)
解(天尊是时见大众等俱皆得道遂谓之曰修真者须离诸
尘网方能有成大凡道士女冠出家学道之后晨夕看念
经文非徒取课诵已也须持守经戒诵于口而会于心会于
心而见于行遵行法箓鍊其精而化其气鍊其气而化其神
然此要法无师不度无师不明爰诣师席参拜受持而又非
仅进见时惟然也当其请业请益宜内尽其心情意之必笃
散布学道者流同为受持虽太上说法无有已时乃至千经
万论句句讲来总是妙义能令
一切天人皆得解悟于心也)
天尊是时。遂谓众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后。须持经戒法箓。诣
师参受。当竭至诚。得经之后。不敢怨道咎师。泄慢灵文。殃及七
祖。受考冥司。
注(法箓法中之箓也凡金箓玉箓黄箓皆是诣至也求也参
受犹言拜受也怨道稍有不得而怨恨之也咎师恚怒师
傅也冥司地界主者此言持是经人固赖师傅受道之
后宜尊崇恭敬不然必受恶报矣学者可不戒之乎)
解(天尊是时见大众等俱皆得道遂谓之曰修真者须离诸
尘网方能有成大凡道士女冠出家学道之后晨夕看念
经文非徒取课诵已也须持守经戒诵于口而会于心会于
心而见于行遵行法箓鍊其精而化其气鍊其气而化其神
然此要法无师不度无师不明爰诣师席参拜受持而又非
仅进见时惟然也当其请业请益宜内尽其心情意之必笃
卷六 第 6p026a 页
外尽期礼仪文之必隆竭其至诚如是斯可为受道之人也
若夫得经之后则经中所言者皆道也传之于我者乃师也
受其道不得不敬其师尊其师方能以重其道即所求有不
得不敢怨道咎师焉不然非怨道也非咎师也是泄慢太上
之灵文也其祸可胜言哉凡过去之九系七祖如生前广种
福田归诸天道地道者今则贬斤矣若生前未种善因归诸
地狱饿鬼道者今则更惨矣是其不能尊师重道
必殃及七祖受考冥司也学道者可不知所戒乎)
若有至士。罄竭丹诚。德业清素。立行正直。世代所称身心俱净。
未闻道典秘要。宜纠精心向道。求师开度。超登福果进无上道。
注(罄尽也此言至心奉道之士如
未能闻是要法宜求师参受也)
解(若有至心奉道之士罄竭一己之丹诚以奉大道将见进
德修业之际其积于中者俱清素初无一毫尘污立身行
己之閒其发于外者皆正道绝无一节委曲为世代人人所
共称扬谓其身心俱已清静是人也宜得夫道矣乃未闻道
典秘要以为行持更宜精白乃心向夫大道求师以与之讲
明焉凡属我之未知者赖师以深语其神化之旨凡属我之
若夫得经之后则经中所言者皆道也传之于我者乃师也
受其道不得不敬其师尊其师方能以重其道即所求有不
得不敢怨道咎师焉不然非怨道也非咎师也是泄慢太上
之灵文也其祸可胜言哉凡过去之九系七祖如生前广种
福田归诸天道地道者今则贬斤矣若生前未种善因归诸
地狱饿鬼道者今则更惨矣是其不能尊师重道
必殃及七祖受考冥司也学道者可不知所戒乎)
若有至士。罄竭丹诚。德业清素。立行正直。世代所称身心俱净。
未闻道典秘要。宜纠精心向道。求师开度。超登福果进无上道。
注(罄尽也此言至心奉道之士如
未能闻是要法宜求师参受也)
解(若有至心奉道之士罄竭一己之丹诚以奉大道将见进
德修业之际其积于中者俱清素初无一毫尘污立身行
己之閒其发于外者皆正道绝无一节委曲为世代人人所
共称扬谓其身心俱已清静是人也宜得夫道矣乃未闻道
典秘要以为行持更宜精白乃心向夫大道求师以与之讲
明焉凡属我之未知者赖师以深语其神化之旨凡属我之
卷六 第 6p026b 页
未能者赖师以奖励其就将之程时时开度自然超越尘
世登上法桥而获福果也于此不已进于无上大道乎)
既备经法。同心一意。必期冥感。不得外假威仪。内怀自足。妄称
此长彼短。妄言此是彼非嫉人胜已。常怀劝诱。莫笑未达。如期
智慧。日日增长以至无尽。智慧难可称扬。
注(经法经中之法也冥感鬼神处于幽冥之地惟积诚方能
感格也此言修道者当骄矜悉化人已胥忘方能增其智
慧
也)
解(学道者既求师参受凡经中之法不已备知于心哉虽然
此时又不可眼空一世旁若无人也当同心一意以如法
奉持不以始终而有异不以常变而有殊必期幽冥之中俱
能感格始为有功不得以自高自大外徒假其威仪不得以
自满自足内稍怀其矜骄道无大小功有浅深更不得以妄
称此长彼短而比方人物人虽不同教惟一致愈不得以妄
言此是彼非而议论风雨人有其善己有不足正可借为观
摩之助也不得存嫉人胜己之心人有不足己有是善正可
世登上法桥而获福果也于此不已进于无上大道乎)
既备经法。同心一意。必期冥感。不得外假威仪。内怀自足。妄称
此长彼短。妄言此是彼非嫉人胜已。常怀劝诱。莫笑未达。如期
智慧。日日增长以至无尽。智慧难可称扬。
注(经法经中之法也冥感鬼神处于幽冥之地惟积诚方能
感格也此言修道者当骄矜悉化人已胥忘方能增其智
慧
也)
解(学道者既求师参受凡经中之法不已备知于心哉虽然
此时又不可眼空一世旁若无人也当同心一意以如法
奉持不以始终而有异不以常变而有殊必期幽冥之中俱
能感格始为有功不得以自高自大外徒假其威仪不得以
自满自足内稍怀其矜骄道无大小功有浅深更不得以妄
称此长彼短而比方人物人虽不同教惟一致愈不得以妄
言此是彼非而议论风雨人有其善己有不足正可借为观
摩之助也不得存嫉人胜己之心人有不足己有是善正可
卷六 第 6p027a 页
广其大道之传也须当常怀一劝诱之念人之于理有未达
者从而启之可也切莫取而笑之果能如斯此心纯是天理
而无一毫物欲以敝之自然智慧日日增长无有已时吾想
智慧之生以至于无尽之处其智慧实令人难可称扬也)
夫三清大洞。传有年限。上圣以四万劫方传。上真上仙神仙以
四千年。或千年。或七百年。凡世以四十年。若能明是经典实为
不可思议。贤智尚以为难遇。况末学道浅。岂易得哉。
注(三洞大经指三十六部尊经言上圣无上至圣也上真斩
尽三尸化郤诸厌而白日飞升者上仙剥尽群阴丹成九
转而列玉京者神仙修道而得小寿难免轮回者言是经之
传未易得遇若得遇之乃夙有因缘不可不精心受持也○
愚按此经自龙汉初劫传于下世而世人每忽焉不察虽遇
如未遇也今奉命注解尽泄天地之秘矣倘见是经而仍视
为可有可无之数者
真不可救药也已)
解(夫此三洞大经皆为救度浩劫而传也然劫运之临而能
遇之者亦鲜盖传之原有年限也彼传此经者非无上之
者从而启之可也切莫取而笑之果能如斯此心纯是天理
而无一毫物欲以敝之自然智慧日日增长无有已时吾想
智慧之生以至于无尽之处其智慧实令人难可称扬也)
夫三清大洞。传有年限。上圣以四万劫方传。上真上仙神仙以
四千年。或千年。或七百年。凡世以四十年。若能明是经典实为
不可思议。贤智尚以为难遇。况末学道浅。岂易得哉。
注(三洞大经指三十六部尊经言上圣无上至圣也上真斩
尽三尸化郤诸厌而白日飞升者上仙剥尽群阴丹成九
转而列玉京者神仙修道而得小寿难免轮回者言是经之
传未易得遇若得遇之乃夙有因缘不可不精心受持也○
愚按此经自龙汉初劫传于下世而世人每忽焉不察虽遇
如未遇也今奉命注解尽泄天地之秘矣倘见是经而仍视
为可有可无之数者
真不可救药也已)
解(夫此三洞大经皆为救度浩劫而传也然劫运之临而能
遇之者亦鲜盖传之原有年限也彼传此经者非无上之
卷六 第 6p027b 页
圣乎哉上圣必以四万年之劫数已满方能分神化气而传
此经于世其遇之也不亦难乎或者谓上圣不能复降于世
不知劫运之临由于世道之变迁世道之变迁由于人心之
陷溺其正人心而挽风化者非圣贤莫能补救故凡属天真
仙众等亦各有年限以降于世彼夫不生不灭而居天宫谓
之上真者烧丹鍊汞而得长生谓之上仙者陶魂铸魄而得
小寿谓之神仙者俱各视其功行之浅深以别年数之多寡
降生人閒辅翼世道或以四千年或以千年或以七百年俱
各复降于世其年限之不同有如此至于凡世之人不知修
鍊种阴功布阳福以享冥福者则以四十年福报受尽亦复
降生人世知真仙等之各有年限而上圣之以劫满传经可
无疑矣故斯世之人若能遇之明其经典之奥义其功德实
为不可思议也然而此经之传既限以年数如此虽贤智之
士精心求道尚以为难遇此妙法况于末学之人其于道也
功修甚浅岂易
得遇之也哉)
若有学士倾心。期于一会。宜须尽心。永持盟誓精感神明。不负
初心。久而不怠。亦能进阶仙品。成无上道。惟恐无志。中道自废
此经于世其遇之也不亦难乎或者谓上圣不能复降于世
不知劫运之临由于世道之变迁世道之变迁由于人心之
陷溺其正人心而挽风化者非圣贤莫能补救故凡属天真
仙众等亦各有年限以降于世彼夫不生不灭而居天宫谓
之上真者烧丹鍊汞而得长生谓之上仙者陶魂铸魄而得
小寿谓之神仙者俱各视其功行之浅深以别年数之多寡
降生人閒辅翼世道或以四千年或以千年或以七百年俱
各复降于世其年限之不同有如此至于凡世之人不知修
鍊种阴功布阳福以享冥福者则以四十年福报受尽亦复
降生人世知真仙等之各有年限而上圣之以劫满传经可
无疑矣故斯世之人若能遇之明其经典之奥义其功德实
为不可思议也然而此经之传既限以年数如此虽贤智之
士精心求道尚以为难遇此妙法况于末学之人其于道也
功修甚浅岂易
得遇之也哉)
若有学士倾心。期于一会。宜须尽心。永持盟誓精感神明。不负
初心。久而不怠。亦能进阶仙品。成无上道。惟恐无志。中道自废
卷六 第 6p028a 页
反覆害道。非惟无功又且有罪。
注(仙品神仙品级也言学道者当自始至终无有懈怠方能
有成若中道而止不惟前功尽弃而且获莫大之罪矣学
者可不
戒哉)
解(然又不得以为难遇而遂自废其进修也若有学道之士
倾心归命期于与是经典一会宜须竭尽乃心永持斋戒
以见归奉之诚盟宏誓愿以表精进之意务期精勤不退以
杆格神明其始念固已诚矣然犹虑其勤始而怠终也忽即
而忽离也果能行持之馀不负初心合常变而一辙统顺逆
而同归百年如一日久而不怠虽属凡夫亦能秩进仙阶名
列仙品以成无上大道也又何忧三洞经典之难遇也哉是
知有志者事竟成善学者功必倍惟恐无志之士性不能定
见异而思迁气不能充得半而辄止辟如行路然至于中道
非有援而止之者乃自废其功而不为之前进则前日之诣
力不亦尽弃之乎夫人之修行为其有得乎道以增福果耳
今反覆无常恐为世所则效实有以害夫道也非为前之进
修者无功又且有今日自止
之罪矣学者可不戒之哉)
注(仙品神仙品级也言学道者当自始至终无有懈怠方能
有成若中道而止不惟前功尽弃而且获莫大之罪矣学
者可不
戒哉)
解(然又不得以为难遇而遂自废其进修也若有学道之士
倾心归命期于与是经典一会宜须竭尽乃心永持斋戒
以见归奉之诚盟宏誓愿以表精进之意务期精勤不退以
杆格神明其始念固已诚矣然犹虑其勤始而怠终也忽即
而忽离也果能行持之馀不负初心合常变而一辙统顺逆
而同归百年如一日久而不怠虽属凡夫亦能秩进仙阶名
列仙品以成无上大道也又何忧三洞经典之难遇也哉是
知有志者事竟成善学者功必倍惟恐无志之士性不能定
见异而思迁气不能充得半而辄止辟如行路然至于中道
非有援而止之者乃自废其功而不为之前进则前日之诣
力不亦尽弃之乎夫人之修行为其有得乎道以增福果耳
今反覆无常恐为世所则效实有以害夫道也非为前之进
修者无功又且有今日自止
之罪矣学者可不戒之哉)
卷六 第 6p028b 页
汝等宜信吾言。遵守教法。广度流传。凡有所请。皆须依法受持。
端心正容。罗列次第。从容雅步。听十二时钟。持花赞引。持节执
炉。把幡建旆。雍容上坛。
注(十二时钟所以定时者即今之
自鸣钟是此言入坛之礼也)
解(汝等今日遇此良因诚非易易也宜信从吾言遵守教法
以虔为奉持因之以广度世人俾大道之流传焉凡有奉道
之家或为消灾解厄或为增福延年或为瘟疫流行而修崇
斋醮或为水害为害而建立道场或为七祖九系不能超升
或为三途五苦不能解脱凡此等类而因以祈请于汝汝宜
视人如己皆须依法受持不可加减法事惟是端其心志勿
令情欲之或扰正其容貌莫使视听之或偏在坛人等务有
礼有法长者前而少者后皆抑抑乎威仪或在左而或在右
俱堂堂乎衣冠罗列次第秩然不乱其坛场已有可观矣至
于或默或语矢口不可过躁或进或退举趾不可过高从容
雅步雍雍然以昭其俨恪其言语出入以合度矣于是听十
二时钟以申子辰寅午戌六阳以行道不可时未至而遂登
端心正容。罗列次第。从容雅步。听十二时钟。持花赞引。持节执
炉。把幡建旆。雍容上坛。
注(十二时钟所以定时者即今之
自鸣钟是此言入坛之礼也)
解(汝等今日遇此良因诚非易易也宜信从吾言遵守教法
以虔为奉持因之以广度世人俾大道之流传焉凡有奉道
之家或为消灾解厄或为增福延年或为瘟疫流行而修崇
斋醮或为水害为害而建立道场或为七祖九系不能超升
或为三途五苦不能解脱凡此等类而因以祈请于汝汝宜
视人如己皆须依法受持不可加减法事惟是端其心志勿
令情欲之或扰正其容貌莫使视听之或偏在坛人等务有
礼有法长者前而少者后皆抑抑乎威仪或在左而或在右
俱堂堂乎衣冠罗列次第秩然不乱其坛场已有可观矣至
于或默或语矢口不可过躁或进或退举趾不可过高从容
雅步雍雍然以昭其俨恪其言语出入以合度矣于是听十
二时钟以申子辰寅午戌六阳以行道不可时未至而遂登
卷六 第 6p029a 页
坛亦不可时已过而方入户不先不后适当其会法师手执
时花于三师为前赞叹功德以导引合坛人等同声赞叹即
将此名花供养于师坛爰请符节以右手执之左手执金炉
以便薰香入户复请命魔幡于左手把之更请遣帅大旆建
于坛所一一于师坛请命讫然后雍容雅
步始上正坛以阐法事焉此入坛之礼也)
凡道士女冠。自为乃为人。祈恩请福。忏罪消灾。皆须至心。一意
至诚。肯祷关启。白言皆调畅声气使文理正直。不得戏弄音曲。
高不作声。词音混杂。令众怪异。或行法事。或礼谢赞唱讲说。皆
须习使流利。不应临时停废文理断续。非惟关奏有失威仪抑
且又招灾咎。
注(此言登坛之法事也
凡学道者宜详玩之)
时花于三师为前赞叹功德以导引合坛人等同声赞叹即
将此名花供养于师坛爰请符节以右手执之左手执金炉
以便薰香入户复请命魔幡于左手把之更请遣帅大旆建
于坛所一一于师坛请命讫然后雍容雅
步始上正坛以阐法事焉此入坛之礼也)
凡道士女冠。自为乃为人。祈恩请福。忏罪消灾。皆须至心。一意
至诚。肯祷关启。白言皆调畅声气使文理正直。不得戏弄音曲。
高不作声。词音混杂。令众怪异。或行法事。或礼谢赞唱讲说。皆
须习使流利。不应临时停废文理断续。非惟关奏有失威仪抑
且又招灾咎。
注(此言登坛之法事也
凡学道者宜详玩之)
卷六 第 6p029b 页
解(夫依法受持一切斋醮俱宜如是也大凡道士女冠或自
为修奉以及为人设坛无非祈恩请福忏罪消愆耳皆须
屏除尘缘至心一意方见至诚恳祷当其上正坛也先宜关
告三界十方启白三清五帝而一切言语皆要声气调和畅
达方能使其文理正直听之即了然于心不得作腔做调近
于戏弄音曲亦不得忽高忽下以作其声气致词音混杂不
清令同坛人等心中怪异也故夫或行诸法事以答诚悃或
礼谢忏文以释愆尤或赞叹功德或唱咏诗词或讲其旨趣
或说其大凡同坛之人皆须平日演习极熟使其音声流利
方可入坛不然必致临时乖张将见此则高而彼或下此方
起而彼忽停咿唔啯噜鬨然一堂不知赞唱之为何如矣奉
道者不应登坛之时或停或废使文理断续不能达其情词
以负此斋功也道士女冠等若蹈此失非惟已之关召奏请
有失威仪抑且奉道之家又招灾咎夫彼本以求福今反而
得祸伊谁之过欤吾知代
人达诚者亦不能无罪矣)
每事专心。执按本格仪范当获福报。无量无边。种种利益天真
欣悦。众法和美如斯功德。永臻福庆。
为修奉以及为人设坛无非祈恩请福忏罪消愆耳皆须
屏除尘缘至心一意方见至诚恳祷当其上正坛也先宜关
告三界十方启白三清五帝而一切言语皆要声气调和畅
达方能使其文理正直听之即了然于心不得作腔做调近
于戏弄音曲亦不得忽高忽下以作其声气致词音混杂不
清令同坛人等心中怪异也故夫或行诸法事以答诚悃或
礼谢忏文以释愆尤或赞叹功德或唱咏诗词或讲其旨趣
或说其大凡同坛之人皆须平日演习极熟使其音声流利
方可入坛不然必致临时乖张将见此则高而彼或下此方
起而彼忽停咿唔啯噜鬨然一堂不知赞唱之为何如矣奉
道者不应登坛之时或停或废使文理断续不能达其情词
以负此斋功也道士女冠等若蹈此失非惟已之关召奏请
有失威仪抑且奉道之家又招灾咎夫彼本以求福今反而
得祸伊谁之过欤吾知代
人达诚者亦不能无罪矣)
每事专心。执按本格仪范当获福报。无量无边。种种利益天真
欣悦。众法和美如斯功德。永臻福庆。
卷六 第 6p030a 页
注(本格仪范如消愆延寿依金箓科品保国太平依玉箓要
品超度亡魂依黄箓正范是也此言道士女冠一一遵科
修奉则祈福福至禳祸祸
消人已俱受其利益也)
解(可见道士女冠每事不可不专心也成能执按科品依本
格仪范不加不减一一如法奉行则奉道之家当获福报
而可至于无量无边也必能受诸种种利益概音声调畅威
仪卒度则诚意已达天真必然为之欣悦故以降福于无穷
众法和美而能有如斯功德同坛大众亦能永
增福庆是为人亦以自为矣学道者共勉之)
而说偈曰。
净为法果。 大可称扬。
净为法药。 救一切病。
净心为最。 安乐为至。
净严等一。 无有边际。
品超度亡魂依黄箓正范是也此言道士女冠一一遵科
修奉则祈福福至禳祸祸
消人已俱受其利益也)
解(可见道士女冠每事不可不专心也成能执按科品依本
格仪范不加不减一一如法奉行则奉道之家当获福报
而可至于无量无边也必能受诸种种利益概音声调畅威
仪卒度则诚意已达天真必然为之欣悦故以降福于无穷
众法和美而能有如斯功德同坛大众亦能永
增福庆是为人亦以自为矣学道者共勉之)
而说偈曰。
净为法果。 大可称扬。
净为法药。 救一切病。
净心为最。 安乐为至。
净严等一。 无有边际。
卷六 第 6p030b 页
世间道法。 消除众毒。
先救饥渴。 化彼众生。
令得成就。 了断诸惑。
当存好事。 德法深重。
动渊经灵符。
(灵符)
先救饥渴。 化彼众生。
令得成就。 了断诸惑。
当存好事。 德法深重。
动渊经灵符。
(灵符)
卷六 第 6p031a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31b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32a 页
内秘经第五(此经悉言内功需赖师以口传秘受也)
诸经功德。历劫秘藏华堂宫室宝蕴之内。不敢轻泄于下世今
幸得闻。若有受持之人。行道演说持诵真经。皆当以五色花。置
笥中。每行道唱善。则四散虚空。名为散花。以陈志愿
注(诸经指三洞大经而言华堂即华房也宝蕴藏
经之所也笥小匮也散花取天花乱坠之义)
解(降生天尊曰夫三洞大经上圣以四万劫方传下世是此
诸经未易得遇也如能见闻其功德讵可限量哉然此经
于未传之时必有处所以藏之而果何在乎吾想诸经乃先
天大道自无极之始而俱有者也不过未传于下世耳盖历
劫秘藏于华堂宫室置诸宝蕴之内珍之重之不敢轻泄于
下世恐污此先天大道也今汝等夙有因缘幸得闻之岂可
玩乎以将耶其披阅灵文要法具在若见在未来有能受持
诸经之人或自为或为人谢罪祈恩依六时以行道演说其
中奥义须存神默想将己身化为道祖之身而后开函诵之
如当时说法天花乱坠方能有功故凡持诵三洞真经当先
诸经功德。历劫秘藏华堂宫室宝蕴之内。不敢轻泄于下世今
幸得闻。若有受持之人。行道演说持诵真经。皆当以五色花。置
笥中。每行道唱善。则四散虚空。名为散花。以陈志愿
注(诸经指三洞大经而言华堂即华房也宝蕴藏
经之所也笥小匮也散花取天花乱坠之义)
解(降生天尊曰夫三洞大经上圣以四万劫方传下世是此
诸经未易得遇也如能见闻其功德讵可限量哉然此经
于未传之时必有处所以藏之而果何在乎吾想诸经乃先
天大道自无极之始而俱有者也不过未传于下世耳盖历
劫秘藏于华堂宫室置诸宝蕴之内珍之重之不敢轻泄于
下世恐污此先天大道也今汝等夙有因缘幸得闻之岂可
玩乎以将耶其披阅灵文要法具在若见在未来有能受持
诸经之人或自为或为人谢罪祈恩依六时以行道演说其
中奥义须存神默想将己身化为道祖之身而后开函诵之
如当时说法天花乱坠方能有功故凡持诵三洞真经当先
卷六 第 6p032b 页
以五色名花置于小笥之中每遇行道之时唱念至于尽善
之处则将笥中所置之花四处飞散如遍满虚空界然名为
散花是虽我之看念经文不异道祖之说法也其功德讵有
穷哉诚能如此依法受持则道祖之所愿者我亦愿之而我
之志愿不于散花时以陈之乎所愿
维何愿天人大众总尽皈依而已矣)
读诵此经。皆当先绕经一匝捻香礼拜。三礼平座。行净水执香
薰净行经思神集气。赞咏归依。恭伸启请方获福报不可思议。
注(绕经一匝者将全经之义心中思想一周也行净水者荡
秽也执香薰净者以香薰坛中之秽气令其清净也行经
即诵经也口诵心维即依经行之故谓之
行经也思神即存神之谓集气解见前篇)
解(然欲独诵此经未可漫然诵之也于结坛之始法师皆当
凝神默坐先叩齿三通复鸣天鼓向东方吸取生气以入
丹田右手执剑诀以辟邪魔外道左手玉诀当心以安神魂
将全经之义于心中绕之一匝然后登坛三捻上香朝礼三
宝拜诣三师暨夫列圣群真一一启告毕复行三礼平身入
座然犹未可遽为开函也特恐坛场之内妖气未除难迓仙
之处则将笥中所置之花四处飞散如遍满虚空界然名为
散花是虽我之看念经文不异道祖之说法也其功德讵有
穷哉诚能如此依法受持则道祖之所愿者我亦愿之而我
之志愿不于散花时以陈之乎所愿
维何愿天人大众总尽皈依而已矣)
读诵此经。皆当先绕经一匝捻香礼拜。三礼平座。行净水执香
薰净行经思神集气。赞咏归依。恭伸启请方获福报不可思议。
注(绕经一匝者将全经之义心中思想一周也行净水者荡
秽也执香薰净者以香薰坛中之秽气令其清净也行经
即诵经也口诵心维即依经行之故谓之
行经也思神即存神之谓集气解见前篇)
解(然欲独诵此经未可漫然诵之也于结坛之始法师皆当
凝神默坐先叩齿三通复鸣天鼓向东方吸取生气以入
丹田右手执剑诀以辟邪魔外道左手玉诀当心以安神魂
将全经之义于心中绕之一匝然后登坛三捻上香朝礼三
宝拜诣三师暨夫列圣群真一一启告毕复行三礼平身入
座然犹未可遽为开函也特恐坛场之内妖气未除难迓仙
卷六 第 6p033a 页
驭于是持诵敬天地神咒以净水遍行洒于场所使诸厌悉
化腥膻虽去坛中无馥郁之气亦不敢迓圣迎真也爰手执
信香口诵净坛神咒四处薰之则华坛内外悉皆清净矣由
是口诵心维一一依经行之至存想之处即思其神看念既
毕复集其气调和声音举赞以咏叹全经功德称扬圣号三
合以表归依之诚是其转诵真经必如此恭深情悃启请神
灵则受持之人方获福报也
其功德力不可得而思议)
天真隐密。不明于世。所以修真养气之士。难知要典。我今略明。
汝当厅受。无复异念。乃可得闻。
注(天真即上圣也指三
宝言异念杂念也)
解(夫大道虽属至公要必择人而授天真以四万劫未满故
隐密之不明传于下世所以一切修真养气之士难知其
中要典我今以天真之所隐秘者略明言其概汝
当尽心听受无复别生异念乃可得闻此要典也)
至士以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则失之昏。
化腥膻虽去坛中无馥郁之气亦不敢迓圣迎真也爰手执
信香口诵净坛神咒四处薰之则华坛内外悉皆清净矣由
是口诵心维一一依经行之至存想之处即思其神看念既
毕复集其气调和声音举赞以咏叹全经功德称扬圣号三
合以表归依之诚是其转诵真经必如此恭深情悃启请神
灵则受持之人方获福报也
其功德力不可得而思议)
天真隐密。不明于世。所以修真养气之士。难知要典。我今略明。
汝当厅受。无复异念。乃可得闻。
注(天真即上圣也指三
宝言异念杂念也)
解(夫大道虽属至公要必择人而授天真以四万劫未满故
隐密之不明传于下世所以一切修真养气之士难知其
中要典我今以天真之所隐秘者略明言其概汝
当尽心听受无复别生异念乃可得闻此要典也)
至士以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则失之昏。
卷六 第 6p033b 页
注(至士上士也以其修炼而言答述日语此兼言而言盖言
语所以达其气必因时而出方合天地自然之理时不当
言而言则耗时当言而不言则滞兹之不语者乃强制之不
出其气每抑郁而不伸故失之昏如天之雨肠俱不可废语
则譬之旸也不语则譬之雨也万物之生要必五风十雨方
能有成若一暴十寒未有能生者矣又如一昼一夜乃天地
自然之理语则譬之昼不语则譬之夜若纪是黑夜不见阳
光如何以成世界乎故少言虽养气之功而不知因时之宜
则有意于其间矣
所以谓之保气)
解(夫欲知要典先去其偏彼夫言语人之所不能无也躁人
辞多故不若吉人之词寡然时然后言亦有不得不言者
此天地自然之理今至士以语多则耗气而不语乃养气之
道也于是盖以静默为高粽心之有欲言者亦必强制之而
不泄此殆非养气也乃保
气也则失之昏而已矣)
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则失之虚。
注(气之清者为天气之浊者为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清浊
俱不可偏废以期天能生物地能养物也若仅取其清而
语所以达其气必因时而出方合天地自然之理时不当
言而言则耗时当言而不言则滞兹之不语者乃强制之不
出其气每抑郁而不伸故失之昏如天之雨肠俱不可废语
则譬之旸也不语则譬之雨也万物之生要必五风十雨方
能有成若一暴十寒未有能生者矣又如一昼一夜乃天地
自然之理语则譬之昼不语则譬之夜若纪是黑夜不见阳
光如何以成世界乎故少言虽养气之功而不知因时之宜
则有意于其间矣
所以谓之保气)
解(夫欲知要典先去其偏彼夫言语人之所不能无也躁人
辞多故不若吉人之词寡然时然后言亦有不得不言者
此天地自然之理今至士以语多则耗气而不语乃养气之
道也于是盖以静默为高粽心之有欲言者亦必强制之而
不泄此殆非养气也乃保
气也则失之昏而已矣)
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也。则失之虚。
注(气之清者为天气之浊者为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清浊
俱不可偏废以期天能生物地能养物也若仅取其清而
卷六 第 6p034a 页
尽去其浊是有天而无地矣万物何处
以发生乎故谓之换气而失之虚也)
解(至士又以人秉气之清者则为贤智秉气之浊者则为庸
愚是气仅可取其清而不用其浊也于是呼吸之间取其
外之清者而入之将其内之浊者而出之在彼以此为养气
之法也不知天地之道阴阳不可偏废人身之中清浊原宜
相兼今乃于宜浊者而亦使之清
是乃换气也则失之虚而以矣)
昏则气散神狂。真灵自厌。终无所归虚者。丹田无宝。徒劳吐纳。
终不能住。此皆非养气。所以招致病。认为胎息。自伤性命。如此
之流。误者甚多。
注(气以神为主神以气为辅散者言其抑而不伸阴阳之气
不能会合而气自为其气也狂以其不能受鍊言真灵指
五方之气也厌犹昏也终无所归不能入丹
田之意无宝指丹言胎息养胎而生息也)
解(夫失之昏者果何谓哉盖梯上三十六气入于丹田以符
天气下降也地下三十六气会于上釜以符地气上腾也
以发生乎故谓之换气而失之虚也)
解(至士又以人秉气之清者则为贤智秉气之浊者则为庸
愚是气仅可取其清而不用其浊也于是呼吸之间取其
外之清者而入之将其内之浊者而出之在彼以此为养气
之法也不知天地之道阴阳不可偏废人身之中清浊原宜
相兼今乃于宜浊者而亦使之清
是乃换气也则失之虚而以矣)
昏则气散神狂。真灵自厌。终无所归虚者。丹田无宝。徒劳吐纳。
终不能住。此皆非养气。所以招致病。认为胎息。自伤性命。如此
之流。误者甚多。
注(气以神为主神以气为辅散者言其抑而不伸阴阳之气
不能会合而气自为其气也狂以其不能受鍊言真灵指
五方之气也厌犹昏也终无所归不能入丹
田之意无宝指丹言胎息养胎而生息也)
解(夫失之昏者果何谓哉盖梯上三十六气入于丹田以符
天气下降也地下三十六气会于上釜以符地气上腾也
卷六 第 6p034b 页
阴阳相合集五方真灵之气而鍊之而后方可化神今则仅
保其气不能使之相配是天地之气日为其气五方之气亦
自为其气矣不亦散而不聚乎吾知神失其辅则不能受鍊
成真而为之狂矣虽真灵之气与生俱来兹亦失其清明自
厌而分散四方终无所归宿此昏之弊也夫失之虚者果何
谓哉盖丹田之中五行不可偏废阴阳贵以乡间如能鍊之
以化神而成至宝也今仅取其清而并去其浊则独阳不长
而宝从何而有乎虽夙夜之间时为吐纳以冀归诸绛宫然
中一无所有吾知徒劳无补终不能住也在彼自以为能养
夫气而不知此等皆非养气之道实所以招致百病之由乃
保气者认为如此可以结胎换气者认为如此可以生
息自伤性命而不能知斯世如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上咽下搐。聚气修神。指作还丹。自伤性命。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注(咽吞也搐接也修犹化也华池之水灌注丹田本修鍊之
功要心因时以润之方可以养其丹如专事于此譬之阴
雨太甚禾苗亦难忘秀而实且恐天
河水乾莫能补救岂不自伤性命乎)
解(丹田乾燥固宜以舞龙神水灌溉之要必因时润之而后
可如以上咽下搐为务则水多而丹田难注必为之氾滥
保其气不能使之相配是天地之气日为其气五方之气亦
自为其气矣不亦散而不聚乎吾知神失其辅则不能受鍊
成真而为之狂矣虽真灵之气与生俱来兹亦失其清明自
厌而分散四方终无所归宿此昏之弊也夫失之虚者果何
谓哉盖丹田之中五行不可偏废阴阳贵以乡间如能鍊之
以化神而成至宝也今仅取其清而并去其浊则独阳不长
而宝从何而有乎虽夙夜之间时为吐纳以冀归诸绛宫然
中一无所有吾知徒劳无补终不能住也在彼自以为能养
夫气而不知此等皆非养气之道实所以招致百病之由乃
保气者认为如此可以结胎换气者认为如此可以生
息自伤性命而不能知斯世如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上咽下搐。聚气修神。指作还丹。自伤性命。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注(咽吞也搐接也修犹化也华池之水灌注丹田本修鍊之
功要心因时以润之方可以养其丹如专事于此譬之阴
雨太甚禾苗亦难忘秀而实且恐天
河水乾莫能补救岂不自伤性命乎)
解(丹田乾燥固宜以舞龙神水灌溉之要必因时润之而后
可如以上咽下搐为务则水多而丹田难注必为之氾滥
卷六 第 6p035a 页
矣乃以为能聚阴阳之气可鍊之以化神指作此为还丹之
功不知丹田水盛既无益而有损倘一旦天河乾涸中莫补
救必自伤其性命如
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绵绵若存。委气而和神。出息入息要自纳之不出。闭气而鍊形。
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虚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
认为已固身田。反以自虚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注(此总上二项而酌取以自养也绵绵相续不断之意委致
也以不语失之昏而矢口之际不疾不徐致令阴阳二气
聚于丹田以和百神以入清出浊失之虚惟是仅纳其气而
不使复出以鍊其婴孩两夹口之两旁也以上咽下搐非养
气之功于是一咽之后不复再咽后纵有咽水不重下以虚
咽为法似能以养气矣不知绵绵若存虽得自然之道而闭
气鍊形则涉乎勉强矣且灌溉丹田必因其时当滋润之际
一咽固足以补救若乾渴燥裂是犹以一杯水救车薪之火
也岂非
自虚乎)
功不知丹田水盛既无益而有损倘一旦天河乾涸中莫补
救必自伤其性命如
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绵绵若存。委气而和神。出息入息要自纳之不出。闭气而鍊形。
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虚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
认为已固身田。反以自虚如此之流。误者甚多。
注(此总上二项而酌取以自养也绵绵相续不断之意委致
也以不语失之昏而矢口之际不疾不徐致令阴阳二气
聚于丹田以和百神以入清出浊失之虚惟是仅纳其气而
不使复出以鍊其婴孩两夹口之两旁也以上咽下搐非养
气之功于是一咽之后不复再咽后纵有咽水不重下以虚
咽为法似能以养气矣不知绵绵若存虽得自然之道而闭
气鍊形则涉乎勉强矣且灌溉丹田必因其时当滋润之际
一咽固足以补救若乾渴燥裂是犹以一杯水救车薪之火
也岂非
自虚乎)
卷六 第 6p035b 页
解(乃有人焉以不语非所以养气也于是出话之间不疾不
徐绵绵而若存致使阴阳二气聚于丹田而因以何其百
神以入清出浊非所以养气也于是当其息之人也要自纳
之当其息之出也不使己之气复出惟闭其气以鍊婴孩使
成形质以上咽下搐亦非养气之道于是一咽之时以令华
池之水下注丹田若复一咽即双收两夹不使再降以虚咽
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而已认为已能固其身中之
丹田不知绵绵若存虽得自然之道而闭气鍊形则非矣且
一咽之水终难灌救实反以自虚
而已矣如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营护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若
此。皆非养气。而认为凝神坐忘。反丧身害命。如此之流。误者甚
多。
注(凝神默坐养气之功也需发之不暴若断若续顺四时之
序达阴阳之理方为先天大道若正坐升身不辨时之寒
暑月之盈虚盖使其气充满一身之间则不
符天地阴阳之理矣故为布气焚身之法)
徐绵绵而若存致使阴阳二气聚于丹田而因以何其百
神以入清出浊非所以养气也于是当其息之人也要自纳
之当其息之出也不使己之气复出惟闭其气以鍊婴孩使
成形质以上咽下搐亦非养气之道于是一咽之时以令华
池之水下注丹田若复一咽即双收两夹不使再降以虚咽
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而已认为已能固其身中之
丹田不知绵绵若存虽得自然之道而闭气鍊形则非矣且
一咽之水终难灌救实反以自虚
而已矣如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正坐升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营护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若
此。皆非养气。而认为凝神坐忘。反丧身害命。如此之流。误者甚
多。
注(凝神默坐养气之功也需发之不暴若断若续顺四时之
序达阴阳之理方为先天大道若正坐升身不辨时之寒
暑月之盈虚盖使其气充满一身之间则不
符天地阴阳之理矣故为布气焚身之法)
卷六 第 6p036a 页
解(又有人焉以为人之生其疾 否由于血脉不畅所以不
能却病延年彼以阳生于子 生于午遂于子午二时端
身正坐进阳火退阴符俾二气 合出吾身之神飞升金阙
而礼玉皇焉又以为气所以行血者也爰取五方真灵之气
布满于四大部洲务使无处不有则一身之中血能通行四
肢百络庶几三百六十骨节处处俱到则内无所滞自无生
病之端八万四千毛孔窍窍光明则外无所入可免致疾之
由是其百神营护阴阳和畅宜可得长生也不知五方之气
各有其时四时之行各有其序日有寒暑月有盈虚此先天
自然之道也修真者必因岁时之次序以取之而后视日之
雨旸月之圆圈顺天地阴阳之理乙行于吾身之间方为养
气之方若此乃不达其理而概以此法行之譬如时乎春也
仅可取东方九气以布之兹则南方三气西方七气北方五
气中央一气概布于其时万物虽有生意而剥之者已至矣
安能期其发生乎知乎此则于可类推矣是为布气焚身之
法若此皆非养气之道也而乃认为凝神默坐心斋坐忘者
往往然矣究竟不惟不得长寿反因此而丧身害命矣
正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凡此等事者。皆术也。术立则道消。
能却病延年彼以阳生于子 生于午遂于子午二时端
身正坐进阳火退阴符俾二气 合出吾身之神飞升金阙
而礼玉皇焉又以为气所以行血者也爰取五方真灵之气
布满于四大部洲务使无处不有则一身之中血能通行四
肢百络庶几三百六十骨节处处俱到则内无所滞自无生
病之端八万四千毛孔窍窍光明则外无所入可免致疾之
由是其百神营护阴阳和畅宜可得长生也不知五方之气
各有其时四时之行各有其序日有寒暑月有盈虚此先天
自然之道也修真者必因岁时之次序以取之而后视日之
雨旸月之圆圈顺天地阴阳之理乙行于吾身之间方为养
气之方若此乃不达其理而概以此法行之譬如时乎春也
仅可取东方九气以布之兹则南方三气西方七气北方五
气中央一气概布于其时万物虽有生意而剥之者已至矣
安能期其发生乎知乎此则于可类推矣是为布气焚身之
法若此皆非养气之道也而乃认为凝神默坐心斋坐忘者
往往然矣究竟不惟不得长寿反因此而丧身害命矣
正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此之流误者甚多也)
凡此等事者。皆术也。术立则道消。
卷六 第 6p036b 页
注(此总上文之意顺其自然而行之谓之道有所作意于其
间者谓之术如王道乙得民心为本乃道也霸功悉以力
服人则术矣王道远而霸功近则
人接从事乎霸矣故术立则道消)
解(合而观之凡此等事者吾想彼之道其所道非先天自然
知道也皆术也术立则人将悉从事乎此矣而道不因之
而消乎有心以求正道
者辨之不可不早矣)
所谓修真者。当因术以明道而至于道。因天地生成而求乎道。
则得乎道。
注(道不可见要必因术以明之能识大道则术可以不用自
可至于大道也盖道不外乎天地自然之理观其生成万
物之功而因以求
大道根源则得矣)
解(夫术之能误道如是则术似可不用矣然此术也者非异
端邪说之谓不过为大道之绪馀耳道不可见术则易明
所谓修真者欲求大道当因术以明之以至于大道也盖此
道也者乃天地自然之理不雕不凿随遇而安修真者仰观
间者谓之术如王道乙得民心为本乃道也霸功悉以力
服人则术矣王道远而霸功近则
人接从事乎霸矣故术立则道消)
解(合而观之凡此等事者吾想彼之道其所道非先天自然
知道也皆术也术立则人将悉从事乎此矣而道不因之
而消乎有心以求正道
者辨之不可不早矣)
所谓修真者。当因术以明道而至于道。因天地生成而求乎道。
则得乎道。
注(道不可见要必因术以明之能识大道则术可以不用自
可至于大道也盖道不外乎天地自然之理观其生成万
物之功而因以求
大道根源则得矣)
解(夫术之能误道如是则术似可不用矣然此术也者非异
端邪说之谓不过为大道之绪馀耳道不可见术则易明
所谓修真者欲求大道当因术以明之以至于大道也盖此
道也者乃天地自然之理不雕不凿随遇而安修真者仰观
卷六 第 6p037a 页
天之生物俯察地之成物而因以求夫大道之根源
可之吾身之鍊气化神亦犹是耳则能得夫大道也)
失道者。以虚无自然之气。而生混沌。而全乎道。混沌凿七窍而
混沌死。而有天地。天地判。而难全乎道。天地会阴阳而动。神气
发用。生人禽兽。神气静。而生草木山石。及其人以男女会合而
生。草木以种。则天地化生之机已灭。
注(此言人之失道者盖不明夫
天地之道故因以失之也)
解(夫人之失道者果何所见哉盖以不明夫天地之道而因
已失之也彼无极而太极乃气化所致非无极生太极而
太极之外又有无极也彼乃谓无极之时以虚无自然之气
而生太极盖其时天地未分是一大混沌也需无自然之气
未能发泄而道于此时为全是太极之理不能知矣混沌既
分而生两仪两仪一太极也两仪生四象八卦亦莫不有一
太极也天地与太极原不可分而为二其理亦甚明矣彼乃
以为混沌既分而为天地凿开七窍现出日月五星而混沌
可之吾身之鍊气化神亦犹是耳则能得夫大道也)
失道者。以虚无自然之气。而生混沌。而全乎道。混沌凿七窍而
混沌死。而有天地。天地判。而难全乎道。天地会阴阳而动。神气
发用。生人禽兽。神气静。而生草木山石。及其人以男女会合而
生。草木以种。则天地化生之机已灭。
注(此言人之失道者盖不明夫
天地之道故因以失之也)
解(夫人之失道者果何所见哉盖以不明夫天地之道而因
已失之也彼无极而太极乃气化所致非无极生太极而
太极之外又有无极也彼乃谓无极之时以虚无自然之气
而生太极盖其时天地未分是一大混沌也需无自然之气
未能发泄而道于此时为全是太极之理不能知矣混沌既
分而生两仪两仪一太极也两仪生四象八卦亦莫不有一
太极也天地与太极原不可分而为二其理亦甚明矣彼乃
以为混沌既分而为天地凿开七窍现出日月五星而混沌
卷六 第 6p037b 页
于是乎死矣盖混沌死而方有天地迨天地既判虚无自然
之气已泄矣故难全乎道是天地之理不能知矣且天地之
生养万物彼以茫然于心也以为天地之阴阳二气会合其
生物亦有不同当夫神气之动也而其发用则生人与禽兽
盖感其气之动故生物亦为之动也当夫神气之静也而其
发用则生草木山石盖感其神气之静故生物亦为之静也
即其人以男女会合而复生人草木以种而生草木是皆物
之自生而非天地之所生矣彼化化生生之机未之已灭也
失道者知亦如此观其种种荒唐不经之
语安可以之夫大道哉其失之也固宜)
凡应以术者。是无天地之机。安可言道。
注(夫地以阴阳之气化生万物修道者因以随时运动吾之
喜怒同天地之喜怒吾之好恶同天地之好恶其机悉与
天地相合也应
以术者反是)
解(从可知人之得道者悉本天地化生之机而因以运周于
心也彼夫凡应以术者是无天地化生之机则吾身与天
地为二矣安
可以言道哉)
之气已泄矣故难全乎道是天地之理不能知矣且天地之
生养万物彼以茫然于心也以为天地之阴阳二气会合其
生物亦有不同当夫神气之动也而其发用则生人与禽兽
盖感其气之动故生物亦为之动也当夫神气之静也而其
发用则生草木山石盖感其神气之静故生物亦为之静也
即其人以男女会合而复生人草木以种而生草木是皆物
之自生而非天地之所生矣彼化化生生之机未之已灭也
失道者知亦如此观其种种荒唐不经之
语安可以之夫大道哉其失之也固宜)
凡应以术者。是无天地之机。安可言道。
注(夫地以阴阳之气化生万物修道者因以随时运动吾之
喜怒同天地之喜怒吾之好恶同天地之好恶其机悉与
天地相合也应
以术者反是)
解(从可知人之得道者悉本天地化生之机而因以运周于
心也彼夫凡应以术者是无天地化生之机则吾身与天
地为二矣安
可以言道哉)
卷六 第 6p038a 页
夫修真养气。是全道。应天地气。为修真养气。以至湛然。常应常
静。处于无事。而若有事。处于有事。而若无事。可言道矣。
注(此言修真养气之功用
而非术者之所能及也)
解(夫修真养气之法无以明辨之矣虽大道难言而即数端
以悟之亦可知其原委欲得其正无非是全乎此道而已
矣盖人身一太极也一天地也其夙昔之功修能应天地阴
阳之气合四时之序顺寒暑之节因日月之行而以为修真
养气庶几气可养而至于道矣彼天地无为而化工成吾身
亦无为而大道修由有为矣至湛然常寂之时即先天自然
之道可识矣然人又非冥然不灵一无所事者也常应也而
亦常静也何以谓之常应乎当处于无事之时视之而若为
有事时焉何以谓之常静乎当处于有事之时视之而若为
无事时焉如此则可与之言道矣汝其无从事乎术焉是吾
之厚望
也夫)
而说偈曰。
静。处于无事。而若有事。处于有事。而若无事。可言道矣。
注(此言修真养气之功用
而非术者之所能及也)
解(夫修真养气之法无以明辨之矣虽大道难言而即数端
以悟之亦可知其原委欲得其正无非是全乎此道而已
矣盖人身一太极也一天地也其夙昔之功修能应天地阴
阳之气合四时之序顺寒暑之节因日月之行而以为修真
养气庶几气可养而至于道矣彼天地无为而化工成吾身
亦无为而大道修由有为矣至湛然常寂之时即先天自然
之道可识矣然人又非冥然不灵一无所事者也常应也而
亦常静也何以谓之常应乎当处于无事之时视之而若为
有事时焉何以谓之常静乎当处于有事之时视之而若为
无事时焉如此则可与之言道矣汝其无从事乎术焉是吾
之厚望
也夫)
而说偈曰。
卷六 第 6p038b 页
此道一行。 而无有形。
安可有术。 略明其粗。
一切众生。 咸皆解脱。
以劝导人。 令入真门。
是可希有。 现作无穷。
用之不尽。 因以导人。
施以无谓。 学者正意。
莫迷一术。 结种种愿。
内秘经灵符。
安可有术。 略明其粗。
一切众生。 咸皆解脱。
以劝导人。 令入真门。
是可希有。 现作无穷。
用之不尽。 因以导人。
施以无谓。 学者正意。
莫迷一术。 结种种愿。
内秘经灵符。
卷六 第 6p039a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39b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40a 页
真一经第六(因真一之气以名之也)
真一之气。因道而生。受气而生。受气而成。而谓之命。
注(真一之气者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也
皆禀乎先天大道自无极之时而已有之也故谓之真一
人之得一以生者何也上禀夫天之清者以生下禀夫地之
浊者以成是一人 身而实兼受夫天地之气所以位列夫
三才也命犹令也犹
言天地命我而生也)
解(降生天尊曰吾想夫乾坤之开辟皆气使之然耳夫此气
也者不以古今而或异不以先后而或殊是为真一之气
因无极大道而生也者彼人之所以为人亦不能外夫此实
受天之气而假之于父受第之气而假之于母因其乾坤相
合二气结成方能生而成形也是人不自生天命
之生人不自成地命之成既生且成是谓之命也)
自真一禀形。能全其性。性命之动。皆主乎心。
注(性即理也天地以阴阳之气畀之于人而理即赋焉是性
与生俱来而非外主者矣受气之时心独具夫天之气故
真一之气。因道而生。受气而生。受气而成。而谓之命。
注(真一之气者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也
皆禀乎先天大道自无极之时而已有之也故谓之真一
人之得一以生者何也上禀夫天之清者以生下禀夫地之
浊者以成是一人 身而实兼受夫天地之气所以位列夫
三才也命犹令也犹
言天地命我而生也)
解(降生天尊曰吾想夫乾坤之开辟皆气使之然耳夫此气
也者不以古今而或异不以先后而或殊是为真一之气
因无极大道而生也者彼人之所以为人亦不能外夫此实
受天之气而假之于父受第之气而假之于母因其乾坤相
合二气结成方能生而成形也是人不自生天命
之生人不自成地命之成既生且成是谓之命也)
自真一禀形。能全其性。性命之动。皆主乎心。
注(性即理也天地以阴阳之气畀之于人而理即赋焉是性
与生俱来而非外主者矣受气之时心独具夫天之气故
卷六 第 6p040b 页
曰天君凡性命之动皆心以
主之也愚按此以心之体言)
解(人自秉天地真一之气以成形而天地非仅予人以躯壳
也受气之始理即赋焉举凡仁义礼智信无不具于一己
是人受气而后自能全其性也盖有是人即有是气人不能
外气以生有是气即有是性人不能离性以成天下之人不
同而性则无不同谁谓此性为人之所少也哉然而性也命
也天地虽以予人天地不能主之也天地虽不能主之而人
之具此形骸实禀之于天地虽人自主之实天地主之而已
吾想受气成形之时心独具夫天之气为物最灵故凡性命
之动皆主乎
一心而已)
心若有所思。则谓之意。意之运动。有所思虑。而谓之志。
注(意者心之所发也志者心之所之也而实生于意○愚按
心如谷种意即萌芽处志则由萌芽而苗而秀而实也)
解(夫心之为物非冥然不灵者比也大凡若有所思则谓之
为意然意之运动非徒然无事而起由是而有所思虑而
谓之为
志也)
主之也愚按此以心之体言)
解(人自秉天地真一之气以成形而天地非仅予人以躯壳
也受气之始理即赋焉举凡仁义礼智信无不具于一己
是人受气而后自能全其性也盖有是人即有是气人不能
外气以生有是气即有是性人不能离性以成天下之人不
同而性则无不同谁谓此性为人之所少也哉然而性也命
也天地虽以予人天地不能主之也天地虽不能主之而人
之具此形骸实禀之于天地虽人自主之实天地主之而已
吾想受气成形之时心独具夫天之气为物最灵故凡性命
之动皆主乎
一心而已)
心若有所思。则谓之意。意之运动。有所思虑。而谓之志。
注(意者心之所发也志者心之所之也而实生于意○愚按
心如谷种意即萌芽处志则由萌芽而苗而秀而实也)
解(夫心之为物非冥然不灵者比也大凡若有所思则谓之
为意然意之运动非徒然无事而起由是而有所思虑而
谓之为
志也)
卷六 第 6p041a 页
思虑以至成事。而无不固者。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虑。
注(固坚固也无破绽之意以一事言周夫万物则无
所不在矣○愚按此与上段俱以心之用言也)
解(由其思虑之所及以至成其事功至善至美而无不坚固
者则谓之智然此仅一事为然也由此智而周夫万物而
皆欲其有成此
则谓之虑也)
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身谓之魄。
注(营卫也镇守也此
以身之动静言)
解(试以身言之夫人不能无所动动则有以营卫此身者则
谓之魂人亦不能长动而无静静则有以镇守此身者则
谓之
魄)
流行骨肉谓之血。保形养神集气谓之精。
注(人身三百六十伍骨节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天一日绕
地一周血流一身之间周而复始亦犹是也若一处止而
注(固坚固也无破绽之意以一事言周夫万物则无
所不在矣○愚按此与上段俱以心之用言也)
解(由其思虑之所及以至成其事功至善至美而无不坚固
者则谓之智然此仅一事为然也由此智而周夫万物而
皆欲其有成此
则谓之虑也)
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身谓之魄。
注(营卫也镇守也此
以身之动静言)
解(试以身言之夫人不能无所动动则有以营卫此身者则
谓之魂人亦不能长动而无静静则有以镇守此身者则
谓之
魄)
流行骨肉谓之血。保形养神集气谓之精。
注(人身三百六十伍骨节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天一日绕
地一周血流一身之间周而复始亦犹是也若一处止而
卷六 第 6p041b 页
不行则生疥癞痈疽人欲长生必先固精
精固则不散气亦为之充矣故可以保形)
解(人身之运动虽气行乎其间而实不能无赖乎血盖血阴
而气阳也故阴阳协和而流行于骨肉之间无有停止者
则谓之血人之形骸保之而不散者精气神也然三者之中
而由有独重者焉彼夫养其神而不昏集其气而不散以永
保真一之气以成此
形则谓之精也者)
神和而悦。气清而快。谓之和。
注(人之五官百骸莫不有神以司之焉神和而悦则其
体舒矣气运于一身之内人清而快则其身泰矣)
解(守于一身之中者皆神也或在四肢或在脏腑杂然而罗
列难望其和焉运于一身之内者为气也时而下降时而
上腾悠然而无已难冀其清焉若百神相和而悦矣众气皆
清而快矣将见四肢百体悉泰然而自得谓之为和不亦宜
乎)
神集气而后有所营护。总括百骸谓之身。
精固则不散气亦为之充矣故可以保形)
解(人身之运动虽气行乎其间而实不能无赖乎血盖血阴
而气阳也故阴阳协和而流行于骨肉之间无有停止者
则谓之血人之形骸保之而不散者精气神也然三者之中
而由有独重者焉彼夫养其神而不昏集其气而不散以永
保真一之气以成此
形则谓之精也者)
神和而悦。气清而快。谓之和。
注(人之五官百骸莫不有神以司之焉神和而悦则其
体舒矣气运于一身之内人清而快则其身泰矣)
解(守于一身之中者皆神也或在四肢或在脏腑杂然而罗
列难望其和焉运于一身之内者为气也时而下降时而
上腾悠然而无已难冀其清焉若百神相和而悦矣众气皆
清而快矣将见四肢百体悉泰然而自得谓之为和不亦宜
乎)
神集气而后有所营护。总括百骸谓之身。
卷六 第 6p042a 页
注(神非气不灵举凡各守其舍
而营护百体者气之充也)
解(神在人身非气无以得其运用故夫各守其舍必集气而
后有所营卫护持也然一身之间四肢百骸体亦甚多莫
不有神以卫之而能总
括百骸者则谓之身也)
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不动谓之质。
注(凡耳目口鼻四肢百体皆有象可见然耳目之官不
思而实听命于心倘心无所发一块然一物而已)
解(人之一身四肢百体莫不全备然众象皆予人以可见故
谓之形也但众象虽各具其形而实听命于心苟心无所
发其物亦块然而
不动故谓之质也)
形貌可则谓之体。小大有分谓之躯。
注(人虽同具众象不能无妍媸之分
体虽块然一物而亦有小大之别)
解(然人虽同此众象也而形貌各有不同彼予人以可则者
则谓之体体虽块然一物而小大各异彼杂处而有分者
而营护百体者气之充也)
解(神在人身非气无以得其运用故夫各守其舍必集气而
后有所营卫护持也然一身之间四肢百骸体亦甚多莫
不有神以卫之而能总
括百骸者则谓之身也)
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不动谓之质。
注(凡耳目口鼻四肢百体皆有象可见然耳目之官不
思而实听命于心倘心无所发一块然一物而已)
解(人之一身四肢百体莫不全备然众象皆予人以可见故
谓之形也但众象虽各具其形而实听命于心苟心无所
发其物亦块然而
不动故谓之质也)
形貌可则谓之体。小大有分谓之躯。
注(人虽同具众象不能无妍媸之分
体虽块然一物而亦有小大之别)
解(然人虽同此众象也而形貌各有不同彼予人以可则者
则谓之体体虽块然一物而小大各异彼杂处而有分者
卷六 第 6p042b 页
则谓之
躯也)
众思不得谓之神。漠然变化谓之灵。
注(众体虽有其神而实无形可见
当其心之所发则变化无穷矣)
解(惟其心之官主于思故众体具备其运动实主于一心盖
运动者众体而所以运动者则非众体也然难以名言是
思之而不得见者则谓之神也心有所注而五官
百体莫不各神其运用则漠然变化者谓之灵也)
气来入身谓之生。气去于形谓之死。
注(此总括上文之意而收
束之以言生死之故也)
解(合而观之凡属众体主之者心统之者身而实本夫真一
之气当受气而来入于人身也则身心俱为运用则谓之
生及其气去于此形也则身
心皆无所主则谓之死也)
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精。变化不测通神。群
躯也)
众思不得谓之神。漠然变化谓之灵。
注(众体虽有其神而实无形可见
当其心之所发则变化无穷矣)
解(惟其心之官主于思故众体具备其运动实主于一心盖
运动者众体而所以运动者则非众体也然难以名言是
思之而不得见者则谓之神也心有所注而五官
百体莫不各神其运用则漠然变化者谓之灵也)
气来入身谓之生。气去于形谓之死。
注(此总括上文之意而收
束之以言生死之故也)
解(合而观之凡属众体主之者心统之者身而实本夫真一
之气当受气而来入于人身也则身心俱为运用则谓之
生及其气去于此形也则身
心皆无所主则谓之死也)
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精。变化不测通神。群
卷六 第 6p043a 页
生自得其生。自得其养。所以全道乎粗。亦得其生成。皆当自然。
不可逆理。
注(道者当然之理而已矣人能原始而知所以生与夫反
终而知所以死因而顺其理以修之则养生之道得矣)
解(夫真一之气天地长存之道也人既受之而生应亦不能
死矣乃皆不免夫气去于形者何哉以其不知其道失其
所修耳所以道达其生之理则谓之道夫此道也将以为有
而无形之可见将以为无而有精之可名吾想天地之间何
一非道而此中之变化不测可通夫神明也彼夫济济群生
其所以生之者非自得以生之道生之也其所以养之者非
自得以养之道养之也是无人可离夫道而谓其可不修乎
所以修真之士得其精微者固为不生不灭即能全乎道之
粗者亦得其生成也然修持之功无非顺
其天地自然之道不可逆理以行之而已)
汝等当依吾言。以广教化不得邪生别见。以乱正真。劝人修道。
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见道。道不可得见。因心以见。道不可
不可逆理。
注(道者当然之理而已矣人能原始而知所以生与夫反
终而知所以死因而顺其理以修之则养生之道得矣)
解(夫真一之气天地长存之道也人既受之而生应亦不能
死矣乃皆不免夫气去于形者何哉以其不知其道失其
所修耳所以道达其生之理则谓之道夫此道也将以为有
而无形之可见将以为无而有精之可名吾想天地之间何
一非道而此中之变化不测可通夫神明也彼夫济济群生
其所以生之者非自得以生之道生之也其所以养之者非
自得以养之道养之也是无人可离夫道而谓其可不修乎
所以修真之士得其精微者固为不生不灭即能全乎道之
粗者亦得其生成也然修持之功无非顺
其天地自然之道不可逆理以行之而已)
汝等当依吾言。以广教化不得邪生别见。以乱正真。劝人修道。
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见道。道不可得见。因心以见。道不可
卷六 第 6p043b 页
得闻。因心以闻。
注(此言修道在于修心故明心见性
之功断不可废学者所宜玩味也)
解(汝等今得闻法当依吾言以为持行务使道成于己以广
其教化焉然而正气虽存天嚷而妖氛恒肆人寰其起而
乱吾道者往往然矣汝等须终始如一守其大道不得邪生
别见而入旁门反使正道不明以乱其正真也夫道者当然
之理心者应事之原彼劝人修道而功果何在哉即所以修
心也人果能于心地上用功做到至极之处则道不外是矣
故教人修心自可以见道盖道也者无方无体不可得而见
因修心以见且无声无臭不可得而闻因修心以闻汝等于
修心之功岂
可或懈焉)
夫闻见于道。皆因以心。心不可常。用道以守。若非以道守。随心
闻见。则是入邪宗。永不解脱。永不闻法。
注(道虽由修心而得然心乃出入无常者也故必用道
以守之方能成功是之修道者有学尤贵有守也)
注(此言修道在于修心故明心见性
之功断不可废学者所宜玩味也)
解(汝等今得闻法当依吾言以为持行务使道成于己以广
其教化焉然而正气虽存天嚷而妖氛恒肆人寰其起而
乱吾道者往往然矣汝等须终始如一守其大道不得邪生
别见而入旁门反使正道不明以乱其正真也夫道者当然
之理心者应事之原彼劝人修道而功果何在哉即所以修
心也人果能于心地上用功做到至极之处则道不外是矣
故教人修心自可以见道盖道也者无方无体不可得而见
因修心以见且无声无臭不可得而闻因修心以闻汝等于
修心之功岂
可或懈焉)
夫闻见于道。皆因以心。心不可常。用道以守。若非以道守。随心
闻见。则是入邪宗。永不解脱。永不闻法。
注(道虽由修心而得然心乃出入无常者也故必用道
以守之方能成功是之修道者有学尤贵有守也)
卷六 第 6p044a 页
解(观夫闻见于道皆因以心如此然心乃出入无时者也不
能常保其不出必用道以守之方能使正气长存邪气退
藏若非用道以守随其心以闻见则不能时时皆得其正事
事俱得其宜是即为入邪宗本如是则天君昏昧魔鬼缠身
永不解脱而正法
亦永不得闻也已)
是以诸天仙众。诸天大圣。至真天真。无鞅数众。曾闻我法。方得
知道。若更能虚心以遣其实。无心以遣其有。定心以令其不动。
静心以令其不乱。正心以令其不邪。清心以令其不浊。净心以
令其不秽。汝等非不明此。而欲常勤其行。莫令退悔。莫令障碍。
当知一切法。皆应如是。
注(此正言修心之功用而
冀大众之如法遵行也)
解(夫得道在于有守则修心之功诚不可废矣是以汝等诸
天仙众及诸天大圣与至真天真无鞅数众等俱曾闻我
能常保其不出必用道以守之方能使正气长存邪气退
藏若非用道以守随其心以闻见则不能时时皆得其正事
事俱得其宜是即为入邪宗本如是则天君昏昧魔鬼缠身
永不解脱而正法
亦永不得闻也已)
是以诸天仙众。诸天大圣。至真天真。无鞅数众。曾闻我法。方得
知道。若更能虚心以遣其实。无心以遣其有。定心以令其不动。
静心以令其不乱。正心以令其不邪。清心以令其不浊。净心以
令其不秽。汝等非不明此。而欲常勤其行。莫令退悔。莫令障碍。
当知一切法。皆应如是。
注(此正言修心之功用而
冀大众之如法遵行也)
解(夫得道在于有守则修心之功诚不可废矣是以汝等诸
天仙众及诸天大圣与至真天真无鞅数众等俱曾闻我
卷六 第 6p044b 页
说法方得知其大道渊源然知之非艰行之维艰若更能修
其治心之学而又安能以入邪宗乎故一得即以自足必不
能再加其功是存实心者非所以长善也汝宜用虚心以遣
之有善即以自衿心不能更历其程是存有心者实所以堕
志也汝宜用无心以遣之至于心每为物所诱须定心以令
其不动心恒为欲所扰宜静心以令其不乱邪念起则正气
消而正心其最要矣汝则以此令其不邪浊气生则智虑昏
而清心所尝存矣汝则以此令其不浊若更能净其一心俾
尘污悉去以令其不秽则修心之功已严密矣凡如是修心
汝等非不明此特虑不能实用其力耳而若欲常勤其行须
始终如一莫令生退悔之心邪正宜分莫令有障碍之候
非独一时一事为然常知修诸一切法皆应如是而已矣)
若于其中。复生他见。自迷正道无复见解。别生思想。以为智慧。
迷乱身心。反不知道。反伤正气。如此众等。是其先也。得是因缘
尚浅。故于正教。自生障碍。
注(此言一切法中如有修真之士反迷本真者以其夙世
无有因缘故不得入其正教也凡学道者可不谨欤)
其治心之学而又安能以入邪宗乎故一得即以自足必不
能再加其功是存实心者非所以长善也汝宜用虚心以遣
之有善即以自衿心不能更历其程是存有心者实所以堕
志也汝宜用无心以遣之至于心每为物所诱须定心以令
其不动心恒为欲所扰宜静心以令其不乱邪念起则正气
消而正心其最要矣汝则以此令其不邪浊气生则智虑昏
而清心所尝存矣汝则以此令其不浊若更能净其一心俾
尘污悉去以令其不秽则修心之功已严密矣凡如是修心
汝等非不明此特虑不能实用其力耳而若欲常勤其行须
始终如一莫令生退悔之心邪正宜分莫令有障碍之候
非独一时一事为然常知修诸一切法皆应如是而已矣)
若于其中。复生他见。自迷正道无复见解。别生思想。以为智慧。
迷乱身心。反不知道。反伤正气。如此众等。是其先也。得是因缘
尚浅。故于正教。自生障碍。
注(此言一切法中如有修真之士反迷本真者以其夙世
无有因缘故不得入其正教也凡学道者可不谨欤)
卷六 第 6p045a 页
解(修心之功吾已言之详矣若有修道之士于一切法中当
其始非不明也遵行未久复生他见则邪缘起矣将见前
日所明之正道今则自迷焉无复见解其中之奥义也且他
见之所及者必于正道之外别生出无端思想自己私心窃
计以为智慧频生不胜之喜而不知实以迷乱身心因此反
不能知其正道因此反有伤夫正气也如此等众生何以反
道败德若是哉是其先世得是大道因缘尚
浅故今生于正教自生他见以障碍之也)
我今演说。汝皆当明是心。转转教人。令其心直不得反覆。心平
无复高下。心明终不暗昧。心通无有滞碍。即于清静身心。解悟
诸心。了见一切。如是功德具足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悉皆圆满。
注(此勉大众等入道之后不
可复存妄想以迷正宗也)
解(我今日演说之法汝等共闻之矣当各明是心勤为修持
若以之转转教人须令其心直不得稍有反覆令其心平
无复略有高下若是则心明矣邪见难以呈于前终不得暗
昧若是则心通矣邪欲不能扰其内无复有滞碍即于此清
其始非不明也遵行未久复生他见则邪缘起矣将见前
日所明之正道今则自迷焉无复见解其中之奥义也且他
见之所及者必于正道之外别生出无端思想自己私心窃
计以为智慧频生不胜之喜而不知实以迷乱身心因此反
不能知其正道因此反有伤夫正气也如此等众生何以反
道败德若是哉是其先世得是大道因缘尚
浅故今生于正教自生他见以障碍之也)
我今演说。汝皆当明是心。转转教人。令其心直不得反覆。心平
无复高下。心明终不暗昧。心通无有滞碍。即于清静身心。解悟
诸心。了见一切。如是功德具足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悉皆圆满。
注(此勉大众等入道之后不
可复存妄想以迷正宗也)
解(我今日演说之法汝等共闻之矣当各明是心勤为修持
若以之转转教人须令其心直不得稍有反覆令其心平
无复略有高下若是则心明矣邪见难以呈于前终不得暗
昧若是则心通矣邪欲不能扰其内无复有滞碍即于此清
卷六 第 6p045b 页
清静静之时因心以修道因道以修心如我所说虚心无心
等俱能解悟自得了见一切诸法也如是则功德具足一身
不可得而思议亦不可得而称量无
复遗憾悉皆圆满也已汝等其勉之)
而说偈曰。
汝等一切。 未见未闻。
从今以去。 悉见悉闻。
当归依道。 行此事时。
叹其功德。 入功德海。
无为会道。 念心发心。
无量因缘。 无量果报。
无为之法。 成道名字。
等俱能解悟自得了见一切诸法也如是则功德具足一身
不可得而思议亦不可得而称量无
复遗憾悉皆圆满也已汝等其勉之)
而说偈曰。
汝等一切。 未见未闻。
从今以去。 悉见悉闻。
当归依道。 行此事时。
叹其功德。 入功德海。
无为会道。 念心发心。
无量因缘。 无量果报。
无为之法。 成道名字。
卷六 第 6p046a 页
无碍解脱。 是名真道。
真一经灵符。
(灵符)
真一经灵符。
(灵符)
卷六 第 6p046b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47a 页
(灵符)
卷六 第 6p047b 页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