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001a 页 CK-KZ_JY310_01p001a.png
重刊道藏辑要
 天下名山记
新安吴秋士西村选       汪立名西亭校订
 直隶
  赐游西苑记            李 贤
天顺己卯首夏月吉日上命中贵人引贤与吏部尚书王翱数
人游西苑明年亦如之又明年亦如之初入苑门即临太液池
蒲苇盈水际如剑戟丛立芰荷翠洁清目可爱循池东岸北〓
榆柳杏桃草色铺岸如茵花香袭人行百步许至椒园松桧苍
翠果树分罗中有圆殿金光掩映四面豁敞曰崇智南有小池
卷一 第 1p001b 页 CK-KZ_JY310_01p001b.png
金鱼作阵游戏其中西有小亭临水芳木匝之曰玩芳又北行
至圆城自两掖洞门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𠏉槎牙形状偃蹇
如龙奋爪拿空突兀天表前有花树数品香气极清中有圆殿
巍然高耸曰承光北望山峰嶙峋崒嵂俯瞰池波荡漾澄澈而
山水之间千姿万态莫不呈奇献秀于几窗之前西有长桥跨
池下过石桥而北山曰万𡻕怪石参差为门三自东西而入有
殿倚山左右立石为峰以次对峙四围皆石赑屃龈腭藓封蔓
络佳木异草上偃旁缀樛葛荟翳两掖叠石为磴崎岖折转而
上岩洞非一山畔并列三殿中曰仁智左曰介福右曰延和至
其顶有殿当中栋宇宏伟檐楹翚飞高插于层霄之上殿内清
卷一 第 1p002a 页 CK-KZ_JY310_01p002a.png
虚寒气逼人虽盛夏亭午暑气不到殊觉旷荡潇爽与人境隔
异曰广寒左右四亭在各峰之顶曰方壶瀛洲玉虹金露其中
可跂而息前崖有壁夹道而入壁间四孔以纵观览而宫阙峥
嵘风景佳丽宛如图画下过东桥转峰而北有殿临池曰凝和
二亭临水曰拥翠飞香北至艮隅见池之源云是西山玉泉逶
迤而来流入宫墙分派入池西至乾隅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后
草亭画松竹梅于上曰𡻕寒门左有轩临水曰远趣轩前草亭
曰会景循池西岸南行有屋数连池水通焉以育禽鸟有亭临
水曰映辉又南行数弓许由殿临池曰迎翠有亭临水曰澄波
东望山峰倒蘸于太液波光之中黛色岚光可掬可挹烟霭云
卷一 第 1p002b 页 CK-KZ_JY310_01p002b.png
涛朝暮万状又西南有小山子远望郁然日光横照紫翠重叠
至则有殿倚山山下有洞洞上石岩横列密孔泉出迸流而下
曰水帘其淙散激射飞薄溅洒最为可玩水声泠泠然潜入石
池龙昂其首口中喷出复旋绕殿前为流觞曲水左右 石盘
折为径山畔有殿翼然至其顶一室正中四面帘栊栏槛之外
奇峰回互茂树环拥异花瑶草莫可名状下转山前一殿深 
高爽殿前石桥隐若虹起极其精巧左右有沼沼中有台台外
古木丛高百鸟翔集鸣声上下至于南台林木阴森过桥而南
有殿面水曰昭和门外有亭临岸沙鸥水禽如在镜中游览至
此而止大官珍馔极其醉饱以归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赐游
卷一 第 1p003a 页 CK-KZ_JY310_01p003a.png
西苑有弛之意焉然张可久而弛不可多以𡻕计之弛才一日
则又未尝不致谨也于是乎记








卷一 第 1p003b 页 CK-KZ_JY310_01p003b.png










卷一 第 1p004a 页 CK-KZ_JY310_01p004a.png
  游西山记             乔 宇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而北绕实京
师雄观也予自童时尝嬉游其胜比长登仕身系于公无因而
遂者屡矣今年九月七日偶休暇即速二三友连镳出阜城门
指山以望则烟霏杳霭近远参差旧路恍然如梦缘溪而北境
渐开豁梵寺仙宫盘列掩映廊檐台榭之覆压丹艧金碧之炜
煌殆不可数计又二十里为西湖即玉泉所潴者右浸冈陂滉
漾一碧堤之东则稻畦千亩接于瓮山之麓上有寺曰圆净因
岩而搆甃为石磴数寻游者必拾级聚足以上绝顶有屋曰雪
洞俯面西湖之曲由中而瞰旷焉茫焉如驾远翮凌长空予与
卷一 第 1p004b 页 CK-KZ_JY310_01p004b.png
客浩歌长吟举酒相属时天高气清木叶尽下平田远村绵亘
无际虽不出咫尺之间而骋眺于数百里之外群峰拱乎北众
水宗乎东荡胸释形将与寥廓者会已而客进曰此地美矣西
山之胜恐未止如是夫登高不蹑其巅临深不穷其源要非好
奇者于是复命驾西往蹈长桥渡盘涡又五里抵玉泉山山下
泉出如沸有亭为宣皇驻跸之所滀为池清可鉴毫发扣之而
金石鸣洒之而风雨至其泷愈远其势愈冲瀜漰湱所谓西湖
之源也岸则桧柏松杉之荫郁洲则芰蒲菱荇之偃敷幽龛古
洞行宫荒台又争奇献秀于左右予乃踞大石濯清流颓乎其
既醉浩乎其忘归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易此乐也夫西山之胜
卷一 第 1p005a 页 CK-KZ_JY310_01p005a.png
虽非一日所周然瓮山之高旷玉泉之幽邃其大率已得之矣
抑何必陟巑岏披蒙翳如邓诜之数月山行者然后为快耶且
兹山自唐虞以来下上数千年或为列国或为名藩或割据于
英雄或侵并于异域咸未有大一统如今日者岂天固遗之以
壮我国家哉





卷一 第 1p005b 页 CK-KZ_JY310_01p005b.png










卷一 第 1p006a 页 CK-KZ_JY310_01p006a.png
  游房山记             曹学佺
万历己亥正月立春予在都门纵观灯市因与陈参军道源出
卢沟桥西折之房山县早间千百成群观听喧杂忽入幽僻则
萧然形影相吊也夜始抵县路迷无人可问到亦无一人识投
逆旅舍食讫间行斗大一城半为山根月色皎洁积雪地上是
去京华未百里正上元之初夜也人家皆闭门有三四人酒酣
击鼓歌唱于市以为狂忽睹客诧异目摄之予亦趣旅舍主人
曰归何迟城中夜深有虎饲人客不知耶又山坳往往龙蛰闻
人声触其怒必震起予相顾咋舌此光景梦寐所不到也明日
问入山之径无人知者有老叟佣于寺愿为向导出城行六十
卷一 第 1p006b 页 CK-KZ_JY310_01p006b.png
里所过村落曰瓦井曰天光曰孤山口皆与山势为升降人屋
上结茅盖以石皮冰溜挂檐间不绝涧边有残冰马啮之解饥
渴无卖浆之家马上食所携饼饵而已孤山口始有一翁迎客
入致敬叙杯酒聚村人看之过则崇山如环幽溪如带时时涉
溪沿壁践苔扪萝乃至山麓有一庵焉为诸峰所覆如狻猊之
昂首也客始休车马结束以入乱山巉岩两壁相距中开一线
鸟道盘旋五里至石梯梯即巨石五丁凿为坎仅容半跬高数
百磴左右两铁絙长百尺山巅下垂陟者缘之手足分任其力
盖左迫无极之岩而右临不测之渊矣梯尽处有小庵可憩折
而东北可一里至山门入门始昂首见诸庵纵横稠叠处于悬
卷一 第 1p007a 页 CK-KZ_JY310_01p007a.png
岩峭壁蒙茸之内如鸟巢然所谓禅栖也独上方寺正中如负
扆以居蹑千百磴始可到旁有两涧流下闻而不见水其上有
冰封之耳又东折而往则连岩层阴雪堆未化独有古柏青青
龙蟠虬舞出雪之上其嵓轩揭如仄奇秀如云穿注如蜂房燕
垒嵓下有泉深三尺广倍之面一平台又十倍之相传开山时
有龙占此禅师叱之避尽挈其山泉以去师飞锡击其尾留泉
仅满斗今山即名斗泉也山下有洞尚隔一山说者以此山空
腹寺径达洞然人必自其上行上行必径前峰孤圆𦊅兀形如
摘星望之甚惮陟亦可至峰半可頫诸庵巅亦劣平尚不见洞
又下五里入洞如一城僧家依洞为窟石床𦭘扉可掬为客煮
卷一 第 1p007b 页 CK-KZ_JY310_01p007b.png
茗初不得水以葫芦系腰至洞里取水曳之出入寻缚枯藤为
炬鳞次而进第一洞犹隐隐见影二洞以内即黯黑无光三洞
是一小窦围可三四尺深五六丈伏地匍匐束身蛇行即僧所
曳葫芦处也入三洞倏高广燎炬不见顶傍有一潭石蜿蜒如
双龙状其中圆光如珠于是取水焉抵九洞无路有穴如井入
者后人蹑前人背丈馀复空阔但雾气蓊塞履滑衣湿不易前
进至十三洞路尚不穷云过此无奇兴尽返矣大抵中以一曲
为一洞十三洞约有六七里洞中之石玉白镜莹铲为琉璃踰
寸明彻其境之最著者曰莲华山片片如青莲瓣曰龙虎宛肖
龙虎曰长眉祖师兀坐岩畔眉修然垂曰吕纯阳俨然具道者
卷一 第 1p008a 页 CK-KZ_JY310_01p008a.png
衣冠曰石塔层层笔立曰石钟鼓叩之作钟鼓声此非历三洞
穿窦之苦不能得也又其最著者曰须弥山一山甚大行良久
难尽曰雪山猋如积雪扪之若刺曰万花楼山之上有重楼焉
以雪为地吐花如灵芝者数万朵曰仙人桥跨清溪而渡曰十
八罗汉为修短欹正各状貌曰接引幡从顶倒悬缥渺若拂此
非历九洞入井之危不得也出洞之后依然天光迥若隔世惊
喜异常明日下山复从孤山口支径之小西天小西天者即石
经寺也寺在绝顶天然成洞洞藏石经故云其东西两峪俱有
寺两寺若张翼然由寺至顶尚五里而遥无不因山为径矣山
腰有亭又有石井上之为洞者二又上之为洞者二其东为小
卷一 第 1p008b 页 CK-KZ_JY310_01p008b.png
洞者一祠火龙䆗而邃有泉濡濡出西折而上又为洞者一再
西为大洞者一即石经堂也形方如矩平视如幔顶中奉金身
如来修丈馀趺而端立足蹈石板下藏玉匣金瓶贮舍利三颗
东北壁上嵌法华石经一部西壁为杂编有白石柱以竖四隅
若撑其顶洞之底复有二洞不可测识总之七洞皆藏石经也
石经版约方三四尺层累相承以洞口窥之有煖气𥫄人但石
扉封固不可开开则有风雷之变考碑记自北齐至隋有沙门
静琬发愿刻十二部经藏之此山后其徒续成之历唐宋辽金
功始成其半在石洞半在西峪之寺塔噫真希有之事哉

卷一 第 1p009a 页 CK-KZ_JY310_01p009a.png
  游东山记             王 恽
至元辛巳𡻕春三月予按部黎阳膏澍连朝明日夏孟丙寅朔
天宇开霁大伾堆阜景明风澹画如也拉友人宋祺洎诸属吏
囊笔载酒来游兹山遂自西南骑而陟阻抵岳祠上既祝香步
上中层至濛鸿亭址读刺史边元勋亭记文甚奇丽稍北至中
顶顶势夷衍即李魏公中帐盖伾之绝巅也山形再成崚层石
坛尔东北行百步阴崖崎岖扶掖而下憩龙窦巅上少焉降观
西阳明洞记开元间山人李真题名笔势飘𨓜有焦山鹤铭风
格其龙岩方广天然而龛上窍极大盘旋若螺壳然邃顶而去
𥥆不知其几何也意者山泽通气此正大伾口鼻唅呀吐纳之
卷一 第 1p009b 页 CK-KZ_JY310_01p009b.png
所非有异也宣和以侯爵锡之不几于妄滥乎盘礴久之下山
适灵昌诸君继至寻前盟也相与稽首弥勒奠象具镌凿本末
以寺石麟考之为高齐所造无疑左右磨崖题识甚多得鲁元
翰张浮休赋咏各一周览既已与客连镳东行踰大河故渎入
牵城登紫金山观仙人拖裙石石水苍色苔昏雨溜雯华渍裂
诚若辟绩状者其面有元丰政和题记黥刻几满皆奇笔也遂
探白金泉瞰玉女洞口旁勒建安人徐闳中泉眼铭雨藓模糊
略辨首尾于是跻巅会胜主人取软脚例开樽连酌觞咏才交
幽怀共畅不知山蹊之迂登顿之劳也既而寒日下悲风来径
北麓穿苍城按观隋唐廪制未刻入自北门晏群宾于清白堂
卷一 第 1p010a 页 CK-KZ_JY310_01p010a.png
酒数行张郑诸君举觞嘱予曰今日之游乐且有融盍簪而来
似非偶然第迁变已来三山濯濯等为邱垤其能极宣城之赏
当子长之游乎然山以贤称境缘人胜如赤壁断岸也苏子再
赋而秀发江山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垂宇宙况兹山也
名载夏书功存禹迹关河大地形胜依然斯行也垂橐偕来稛
载而去幸吾子笔之归为两郡光且纪苍烟寂漠之会仍得簉
名其间为他年林下故事非偶然者不尔结尘客回俗驾几何
不为垒嶂攒讥山林见谢也耶


卷一 第 1p010b 页 CK-KZ_JY310_01p010b.png










卷一 第 1p011a 页 CK-KZ_JY310_01p011a.png
  游香山记             王 衡
丁亥春三月余从友人自香山至人山头为他事所迫不顿舍
而返无足记记其次游六月十日偕汝增懋锡季梁各跨一蹇
出高梁桥转而北杨柳行植者三余从中央水次行以取凉城
堞寺角时时与繁阴相媚进而河渐广界以长堤为西湖湖在
堤以左盖芙蕖菱芡之薮堤右则皆秣田豆场长杨左右障之
时荷花已开甚纤缛纷敷浅深在水植者如翘髻偃者如羞妆
茭芽菱花重以青黄相间乍而须甲颠倒好风将百和香来余
急披鞍迎之咄嗟间未得其似汝增忽笑曰嘻何乃似我江南
三月天莺花菜麦田中耶余大笑浮一大白酹其言湖故多种
卷一 第 1p011b 页 CK-KZ_JY310_01p011b.png
鱼鸥鹭鹈鹕之属下上嗛鱼低飞浅踏花枝颤颤然香且不风
自动矣数里为龙王庙庙傍湫潭为龙潭又一里许而荷花与
湖尾俱穷穿青龙桥而西得玉泉山焉山培塿耳而土纹隐起
衣纤草作苍龙鳞其下为池潴泉而亭之曰望湖亭水眼嘘泡
[彑/𧏟][彑/𧏟]若飞星之相追其东为华严寺寺西泉一区正绀碧而清
可辨罗发使得美筱覆之岂令人痛忆玉女潭耶出送晚霞而
归宿于山之深翠中明日渡两石桥循溪转荫于卧佛寺娑罗
树之阴复二里许至碧云西折听泉亭上余公坟余公盖先朝
贵珰彼辈世修其事以不茀废宋司马石椁任女好为之耳独
奈何沟泉斲石动至束花碍草为胜地作祟也殿前石池一而
卷一 第 1p012a 页 CK-KZ_JY310_01p012a.png
桥绾为二中蓄五色鱼百千头余解衣盘礴坐而施饼饵焉唼
呷相呼云队再捲若为鱼丽以仰攻者至香山可一里碛路深
旷夹道尽白杨青桧虽都雅不减幽绝当山之邃者曰流憩亭
其旷而可坐眺者曰来青轩流憩在山半灌木阴翳之中忆春
季杏花飘飞尽矣而此地犹能护残红以迟我念而寻旧游焉
已乃过来青轩前两山为距而虚其襟以捧帝城斜照薄金银
台蒸气正紫相顾谓此地宜月投枕焉而东自无量殿数折乃
至弘光寺皆短垣疏柏不蔽外景涓人甃白石为阶其净若拭
余叹曰使死不速朽者殆乐哉斯邱矣笑而出望之东壑中郁
苍攒错阁道参差若飘红挂树叶者其光裕寺耶心乐之而日
卷一 第 1p012b 页 CK-KZ_JY310_01p012b.png
且下舂矣不果游归待月于轩前月初东出光始及殿鸱俄而
茂林延之浮浮漾漾若镂玉叶置水银池中静若沦光荡为碎
影在有无空色之间槛下流淙泌瑟以虚寂愈闻时或白杨籁
风犬唁鹘戛若羯鼓之介胡琴也既而山市中又有倚箫炙管
者余卷舌为清啸以和之流楚曼声若自寥天中飞来意乐甚
顾酒囊且𣾫矣满倾而饮之十一日自双井踰一小岭而观所
谓晏公堂曹家庙者无他佳第白云冒山腰远不百弓几可手
拈而隔谷模人声绝似若与我语语者亦足当一奇耳下十馀
里渡佳树流水而玉泉之厓始见望西山层峦远岑绛宫缥瓦
随云光日影以幻奇乃急驰北山头悄然四顾谓自此失西山
卷一 第 1p013a 页 CK-KZ_JY310_01p013a.png
矣及湖堤而复得之意方与山容相亲而荷香莺韵复横来撩
人流盻不能已已殊恨我六根之用狭也大约西山之胜彷佛
武林之西湖逶迤不如而茜润或过之因与二三子作妄想若
斩荻芦开陂隰以尽田荷花至山膝而止使十五小儿锦衣画
舸唱江南采莲词出没于白鸥碧浪之间所在室庐必竹门板
扉与金碧相间出而后结远道人为香山社主乞青莲居士为
玉泉酒家翁吾老此可矣虽然人苦不知足以予株坐此中如
春时不解鞍之游嗅残花数办亦自谓爽然视斯游所得多寡
何如哉余故于兹游有专记而前所过人山头者巨石怒撑蹲
伏甚伟为北来诸山之额其胜亦不可没也因附志于此
卷一 第 1p013b 页 CK-KZ_JY310_01p013b.png










卷一 第 1p014a 页 CK-KZ_JY310_01p014a.png
  游盘山记             袁宏道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熊虎之林中
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嵚㟢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
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馀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
游者可迂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
高则渐出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桥故登
者慄其下皆奔泉天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
休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
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巷而出底皆
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
卷一 第 1p014b 页 CK-KZ_JY310_01p014b.png
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
踰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漩折奔舞而
已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
亭负壁临绝涧声上彻与松韵荅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
处也盘顶如初曲笋锐而规上为窣堵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
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
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
中绝者数先与𨗳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
萝探𣗥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
枰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拌命人恶得有
卷一 第 1p015a 页 CK-KZ_JY310_01p015a.png
此奇观也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余不往
谓𨗳僧曰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巳将奈何
僧指其凸曰有微径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
脊迂之即山行道也僧乃跣蛇矫而登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
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僵良久足缩健儿努以手从
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尽载其洞
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盘道听涧
声觅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下
临飞涧松鬣覆之如亭寐可凭坐可茵閒可侣故慧之也其石
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龙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
卷一 第 1p015b 页 CK-KZ_JY310_01p015b.png
前洞次则中盘之后顶也其山壁𥥆窕秀出而寺废者曰九华
顶不果上其刹宇多不录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盘曰上方曰塔
院也其日为七月朔数得十偕游者曰苏潜夫小修僧死心宝
方寂子也其官于斯而以旧雅来者曰钟刺史君威也其不能
来而以书讯且以蔬品至者曰李郎中酉卿也





卷一 第 1p016a 页 CK-KZ_JY310_01p016a.png
  登黄金台记            钟 芳
正德已巳春予过易州客指黄金台偕往视之土阜漫漶不可
辨疑焉据史记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新序通鉴皆言筑
宫无台字后汉孔文举谓昭筑台以延隗梁任昉谓台在幽州
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贤士台亦为招贤台始有台名而无黄金
字李善引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
千金其上以延天下士水经注云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沿久
或讹而此地亦据图经得名耳因谓客曰呜呼自昔建邦启土
君于兹者不知更几姓阅几代兴衰互变应灭无纪而燕昭败
亡馀孽乃犹以好贤名托不圬至今过故址者尚挹流风焉韩
卷一 第 1p016b 页 CK-KZ_JY310_01p016b.png
子谓事有越百世而相感者其谓是耶夫燕之仇于齐也旧矣
一得乐毅以寄国政遂能结赵以约四国河北之地掉臂而举
之济上不数月下齐七十馀城涽王走死仅以身免齐器设于
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蓟州之植植于汶篁尊贤
而效乃如此使天不悔祸王不中夭则齐之为齐未可知也而
毅也卒伤谗以逃以隳垂成之功此君臣之际所以为难而士
所以恒苦于不遇也今予与子登台啸歌景仰前哲徒见夫云
物之飞流山河之环带而礼贤之盛不可复寻则感怆激烈之
怀又不待读报燕之书而后泣矣夫天不患无特立之士而患
无知已之君自古谗疑见疏功成而毁者岂独毅哉
卷一 第 1p017a 页 CK-KZ_JY310_01p017a.png
  游梁氏园记            刘定之
梁氏园在今京师西南五六里其外有旧城旧城者唐籓镇辽
金别都之城也元迁都稍东于是旧城东半遂入于朝市间而
西半犹存号为萧太后城即梁氏园所在也萧太后者辽后皆
以萧为姓有子为帝则太后别居宫城绕部属故其亡也末帝
淳之妻犹得独存称太后以至其国踰年乃灭也或谓此虽辽
金都城而非唐藩镇城不然也唐时此为范阳籓镇安史反后
改名卢龙而所治幽州蓟县不改今移蓟以名州移卢龙以名
卫各去此数百里其寔唐之卢龙与蓟在此也得非唐籓镇旧
城乎稽诸史志辽金初未尝创建都城其城仅存土尔甓皆为
卷一 第 1p017b 页 CK-KZ_JY310_01p017b.png
人取去其土皆真黄土人取之和煤炭以烧亦有即之作墓者
以其犹高坚也予往游之日去清明节未久插𣗥挂纸近远在
目嗟乎昔之在此地者以臣叛主闰位馀分自唐中叶迄元季
世七百年矣小而鼠拱豕伏大而虎吞龙亢孰得窥之哉天旋
地转时移事改而懦夫𥪡子持畚锸以斸甓窟土焉就其搆楼
橹立麾盖喑呜叱咤之故处而葬埋哭泣引拂掩袂焉因其颓
垣隳墉而增高补缺以障朔风延夕晖蓺群芳于是吾侪得以
息朝署之迹摅林野之兴焉俛仰古今感慨多矣是日园中牡
丹皆半谢盖京师气候牡丹开于谷雨后于候为鸣鸠拂其羽
戴胜降于桑之间予往乃立夏初故已过也同游者柯学士孟
卷一 第 1p018a 页 CK-KZ_JY310_01p018a.png
时园有龙槐共酌其下而归去时微风埃中道憩一寺正统中
太监僧宝所建非数万金不能成僧宝没于土木像在寺归时
风止过太宗潜龙时所建天王寺其规制视前寺仅三之一云







卷一 第 1p018b 页 CK-KZ_JY310_01p018b.png










卷一 第 1p019a 页 CK-KZ_JY310_01p019a.png
  记居庸关             蒋一葵
淮南子天下有九塞居庸其一焉即今居庸关按图经太行山
南起山西泽州迤逦北出数百里山脉不断自陆至脊皆陡峻
不可登越独有八处粗通微径名之曰陉两山夹峙一水旁流
其溢如线居庸关是最壮之第八陉也余秋高过此意气悲壮
居庸关西城去山不十丈而山高于城数倍冈坡漫衍可容万
骑敌若据山则我师不敢登城又北门外即阅武场登场而望
举城中无遁情均不可不虑者


卷一 第 1p019b 页 CK-KZ_JY310_01p019b.png










卷一 第 1p020a 页 CK-KZ_JY310_01p020a.png
  霸水记              叶 盛
霸故苦多水而文安形如釜底尤为诸水所汇其范家口会同
河与栲栳圈新挑河各东西相去约二十馀里北岸属霸州南
岸属文安各筑高堤文安约六七十里霸州约五六十里屹如
长城累年有秋实赖于此但筑堤愈高壅水愈甚故议者谓京
师之南水𡧱霸州文安阻之堤固当筑水亦当疏也霸属古广
陵风物幽清诚形胜之地



卷一 第 1p020b 页 CK-KZ_JY310_01p020b.png










卷一 第 1p021a 页 CK-KZ_JY310_01p021a.png
  浑河记              王 荁
浑河即桑乾河从保安旧城过沿河口通石港口直抵卢沟河
宋苏辙渡桑乾诗北渡桑乾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南渡桑
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盖桑乾下流为浑河浑河流为卢
沟以其浊故呼浑河以其黑故呼卢沟(燕人谓黑为卢)本一水也浑河
奔腾澎湃势如殷雷亦曰小黄河跨河板桥甚欹行者率猿臂
度毛骨尽竦万历戊子秋九月十六日圣驾还自寿宫驻跸功
德寺明日幸石景山观浑河上先登中板桥诸臣翼而趍中流
顾问辅臣水从何来申时行对曰从大漠经居庸下天津则朝
宗于海矣上曰观此水则黄河可知因敕河臣亟脩堤岸毋妨
卷一 第 1p021b 页 CK-KZ_JY310_01p021b.png
漕计诸臣顿首谢









卷一 第 1p022a 页 CK-KZ_JY310_01p022a.png
  桑乾河记             蒋一葵
河因桑乾山名一名漯水相传黄河伏流自山西马邑县金龙
池发源流至保安旧城燕尾河与洋河诸水合唐贾岛诗无端
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即此渡桑乾即朔风凛然北漠
寒沙冷侵人面





卷一 第 1p022b 页 CK-KZ_JY310_01p022b.png










卷一 第 1p023a 页 CK-KZ_JY310_01p023a.png
  卢沟河记             蒋一葵
卢沟水东南流分为二派东经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南经固安
至武清小直沽入海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光
淼淼为京师八景之一曰卢沟晓月
卢沟河金时呼黑水河桥亘周行金明昌初建本朝正统间重
修长二百馀步左右石栏刻为狮形凡一百状数之辄隐其一
卢沟桥由西北行十里度王家岭岭势由西来蜿蜒数里至此
复西向川原献媚林谷争奇余登岭南望则浑河一绣势如游
龙东望则宫阙参差与石相映北望则九陵在焉佳气葱茏似
领袖西山而襟带之者
卷一 第 1p023b 页 CK-KZ_JY310_01p023b.png










卷一 第 1p024a 页 CK-KZ_JY310_01p024a.png
  经清河              蒋一葵
仙都城德胜门二十里为清河距昌平州五十里以水清冽故
名源自州境一亩泉经燕丹村东南合榆河下流为沙河经顺
义会白河跨清河有桥永乐间造桥因河以名跨沙河亦有桥
正统间造赐名安济刘尚书龙过清河时微雨初霁车尘不起
望昌平诸山若美人新沐云鬟翠髻环列天际




卷一 第 1p024b 页 CK-KZ_JY310_01p024b.png










卷一 第 1p025a 页 CK-KZ_JY310_01p025a.png
  记黄花镇             蒋一葵
黄花镇有礼鼠色如貂而毛浅冬时聚榛实为粮于穴中作岐
⬤[贝*宁]之若仓囷然多至三斗其榛实皆美好价倍于人所收者
山氓多掘取之鼠失榛实牝牡皆笮脰树枝悬死若缢镇将闵
之为禁甚厉然不能止





卷一 第 1p025b 页 CK-KZ_JY310_01p025b.png










卷一 第 1p026a 页 CK-KZ_JY310_01p026a.png
  碣石山注             郦道元
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
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
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及
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
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三齐略记曰始皇于海
中作石桥海神为之𥪡柱始皇求为相见神云我形丑莫图我
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
其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
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
卷一 第 1p026b 页 CK-KZ_JY310_01p026b.png
趣疑即是也









卷一 第 1p027a 页 CK-KZ_JY310_01p027a.png
 江南
  金陵游记             王叔承
鸡鸣山在都城内隅帝王功臣等十庙浑仪台丽焉庙貌仪器
数十皆瑰玮奇观已山半有凭虚阁受远近山禁城宫殿官署
民居如云苑囿树出没目眦可罗置掌可列而万山屏障森开
也出太平门而北曰太平堤长可三四里阔丈有咫高倍之修
木阴阴夹道门左城麓瞰湖城堞右被山脊山即紫金山孝陵
所奠一曰蒋山诸葛氏所谓钟山龙蟠者是也钟山顺堤而拱
东北林樾蓊郁中抱莲池禾田田舍湖曰玄武西拥堤岸中有
小城廨宇系国家藏图籍所湖际多远山环合其一面莲花百
卷一 第 1p027b 页 CK-KZ_JY310_01p027b.png
顷时红碧倾堕嫣然作秋态如汉宫晚籹为游观音庵首途一
胜云观音岩在观音门外门嵌入山阙自山阙左折由石径抵
寺径有小山中辟如门昔达磨祖折芦渡江时梁武遣使策骡
追之至此两峰忽合而骡夹骡不得前命曰夹骡峰自峰而下
缘山根水涯为径由径登石台台之西最高者曰观音阁朱阁
悬空而搆大柱插入江际面江背崖崖石龂龂衔阁阁中石半
侵佛背江帆乱走阁下隔江遥山横翠千里一杯在手觉凭栏
之非我矣自崖道旧径踰桥而西数百步至燕子矶孤岑突立
江上崖之脉分胜也铁锁贯足江水抱其三面一二亭表之巅
之亭最可憩望去亭百步有飞崖俯江俯身岩上攀木垂首而
卷一 第 1p028a 页 CK-KZ_JY310_01p028a.png
视风涛舟楫隐隐其下也矶崖之下多渔人设⬤或依沙洲石
濑为舍或浮舍水上或隐其身山鏬或就崖树下悬居或将鱼
蟹向客卖换青钱或就垆换酒竟去悠悠天地此何人哉紫金
之阳瞻孝陵而南得灵谷寺其径万松林交荫可五里所寺背
峭壁回抱如城有琵琶街即梁昭明读书处盖街下多垒瓮人
鼓掌则声应如弹丝因名有胡僧八功德水有志公禅师塔塔
为国初时所徙事详别传有吴伟画壁有鹿千百成群戏游草
莽或穿入僧舍与游客相狎逐其悬铜牌者盖高帝时所蓄矣
南出聚宝门可四十里抵牛首山双峰矗天遥见亭榭缀嵌石
壁从平径逶迤而上峰首寺曰弘觉门内石级数丈峻立命曰
卷一 第 1p028b 页 CK-KZ_JY310_01p028b.png
白云梯左右交覆古松奇树苍翠欲滴尽梯左折登七级浮图
又上登观音阁则见浮图之巅矣历峻级再上兜率崖倚空崒
嵂如垒如凿穿佛殿后脱屐攀危石而上曰舍身台围可五尺
小石塔立焉塔旁小树衣带垂满枝叶盖游女子所系以代舍
身山之险此其最者出文殊洞踰岭至西峰辟支洞洞有隙通
明大于文殊其前则辟支舍利子塔也禅堂右室闭其门返照
映浮图影从门隙倒挂佛案帷上作金色早时日从东来又空
影而黑也石台有银杏可三人围中枯如石傍干蜿蝘如龙垂
其阴覆台下石井井曰虎跑泉清冽并东封白云泉井而白云
以大岩石垂覆焉牛首南度三西岭可五里危磴至献花崖突
卷一 第 1p029a 页 CK-KZ_JY310_01p029a.png
石洞缘藤萝而上登其顶曰芙蓉阁夫容挂崖际崖益诡秀如
巨灵驱万石至此欲坠未坠者相传僧懒融讲经于此有百鸟
献花之异而识者又以牛首为天阙不诬耳报恩寺浮图九级
文石雕瓦千奇万丽金碧烛霄世所希并雨花台即童然高邱
而寥廓受景争胜鸡鸣此亦牛首首途之胜也客曰观音崖以
江为胜其金焦下北固上邪朱阁奇绝则过金之江天西湖缥
渺当伯仲玄武而牛首之胜亦吴越间宜有矣余谓京师内城
珠宫玉殿星列碧柳千树鸣莺好鸟万个山泉海岛芙渠万顷
日暮水霞氤氲凫鹥鸥鹭群飞𥥆窕绛衣仙佩隐见其间宝山
玲珑桥如带玉此则南都未觏若夫广衢修巷石甃如浣江潮
卷一 第 1p029b 页 CK-KZ_JY310_01p029b.png
通城艅艎便利市廛万货辐凑空无游尘亦南中之绝也然燕
人好任侠无赖悲歌击筑刺剑慷慨趋死地无厌即姣好妇女
胡妆嗜猛酒不自修检金陵多游閒子弟事浮靡不力本业女
性纤媚娇声好容奔逐贵富青楼女郎浅妆堕髻以雅淡为韶
丽琴瑟歌舞婉娈近人习知文字伎能称绝少年辈倾其装至
死不惜岂其遗风耶然余尝北登太行望居庸万里碧天天都
拱卫南浮龙江关而下石头山因绝壁为城旁带长江万里两
都雄胜略相当矣嗟乎班孟坚其谁哉是行也盖隆庆改元八
月为祖道江浒壮余行色者曰周原李胡原荆同游者曰范仲
昭陆伯玉或余兄伯熙吴聘甫或施沈二生或范伯桢尝为酒
卷一 第 1p030a 页 CK-KZ_JY310_01p030a.png
主病不果从游者曰陈济之吴化甫山不及游而留之后者曰
凤凰台曰栖霞寺往返计二十六日日饮名酒二尊赋诗计二
十四首首篇则句曲道中月下怀茅君也







卷一 第 1p030b 页 CK-KZ_JY310_01p030b.png










卷一 第 1p031a 页 CK-KZ_JY310_01p031a.png
  游牛首山记            都 穆
金陵多佳山牛首为最山据城之南初名牛头以双峰并峙若
牛角然佛书所谓江表牛头是也晋王丞相𨗳尝指曰此天阙
也后又名天阙山云丁卯七月廿有三日吏部主事顾华玉与
予约客户部员外郎黄予和朱升之国学士陈鲁南而子儿元
翁侍焉遂共出凤台门南行十五里至塘湾又南行十里度岭
又三里抵山舍西上二里达弘觉寺门曰二井其左曰白龟池
右曰虎跑泉后僧以其险更甃为井而虎泉尤清冽寺众汲于
此跻石级庭中银杏一株围可二丈午食毕登浮图至其巅有
联句诗经修廊东行缘石鱼贯上登观音阁凭阑俯视第见浮
卷一 第 1p031b 页 CK-KZ_JY310_01p031b.png
图之尖再上间有舍身台及辟支佛足迹以峻险不及观下至
⬤率岩空洞上突出如屋久之至文殊洞前有屋一楹众复联
诗书壁上既而登山之背观萧昭明饮马池径可丈馀冬夏不
涸下而西至辟支洞广差胜文殊石浮图立其前辟支舍利所
藏处也老僧言少尝见舍利放光今数十年矣浮图有石刻二
其一宋皇祐二年记不著撰人中载志公答宋明帝语云昔辟
支佛冬居于此其一乃如愚居士词绝类黄太史居士殆隐𨓜
之俦欤西下经禅堂旁室阖其门有窍如钱日光射浮图影倒
挂佛案几上不可晓也夜晏方丈予以倦睡去众作诗角险至
鸡号乃罢二十四日早出寺而南山路斗峻马屡前却时云雾
卷一 第 1p032a 页 CK-KZ_JY310_01p032a.png
四兴遥视山足则日光在田禾黍映之缭黄萦碧如僧伽黎予
笑语三君不知身之在人间世也五里至献花岩石益奇丽中
虚深可十步俨若堂宇相传高僧懒融尝居其中有百鸟献花
之异岩因以名山故有幽栖寺今废成化间山东僧道兴至坚
坐不动有财者乐为之施寺由是复兴今名华岩岩之南曰屯
云亭又南曰芙蓉阁阁嵌岩石登其上群峰攒蹙悉在目睫山
之最佳处也众共饮焉北下僧庐其扁曰无边风月又下有轩
曰无尘仍饮赋诗又二里出山是为记


卷一 第 1p032b 页 CK-KZ_JY310_01p032b.png










卷一 第 1p033a 页 CK-KZ_JY310_01p033a.png
  游观音崖记            都 穆
丁卯春来官南都地称佳丽凡山之近而可游者往往游之闻
观音岩屹然长江之上为天下绝景独以道远不及登九月甲
子工部司务钱君邀余及兵马梅君为兹厓之游午至崖下其
阳有阁驾空百尺凭栏而眺江之形势悉萃目前舟楫往来日
过其下俯可与语诚亦奇矣然予不能无感夫江无心于舟楫
也而舟楫随之憧憧往来大率皆名利之人而隐者不与焉人
而曰隐亦以身处江湖爱其清旷而可乐也今既专于往来之
人则江湖为名利之徒而尘坌交集又何清旷之有哉予是以
知隐者之难得而人心之易溺也今以江言之其涛浪之掀怒
卷一 第 1p033b 页 CK-KZ_JY310_01p033b.png
龙鱼之出没人鲜不惧逐于利名者独易视之以身试其不测
则江湖之险虽能溺人之身而利名之溺人又有甚于江湖者
矣予与二君身虽羁于簪黻而兴则在乎山水夫山水之乐未
有易也疾病患难有游而不可得出而游矣风雨晦明虽游而
不能乐必暇而游游而乐又有如兹崖者予辈得以觞咏其间
视人之冒险躁进而以之为戒则兹游之所得可谓多矣是用
记之



卷一 第 1p034a 页 CK-KZ_JY310_01p034a.png
  游燕子矶             宗 臣
余读金陵诸记其东北盖有燕子矶云今年丁巳余出参闽省
道金陵与太医沈君并舆而北盖二十里至观音门门者列戟
已出稍北道市桥又折而西登清江道院少憩院人启汉寿亭
侯祠由右扉入至水云亭亭揭天空海阔盖前尚书湛公笔云
已前俯栏则长江浸牖矣又北登祠谒侯徘徊叹曰此地非此
君谁当哉稍北则所谓燕子矶者在焉矶上有亭更上又有亭
揭曰俯江亭中群竖裸卧内风恶之辄走与沈君解衣坐矶上
是日西风稍稍微矣白云扫空万里一碧西眺荆楚东望海门
苍茫哉把酒临流相顾太息时有破履黄冠者突过矶下因呼
卷一 第 1p034b 页 CK-KZ_JY310_01p034b.png
讯焉对数语稍解命坐酒之因言大丹之药沈君曰天下岂有
仙人哉唯啬气蓄精逍遥林壑洒翰赋诗围棋赌墅斯翩翩至
乐已公见夫驾云乘龙者何人哉余因仰天叹曰仙乎仙乎吾
将舍女且即女乎侍者进餐已餐各披衣起由水云亭出祠下
稍南至河舟子操艇渡之既入洞狭峻沿江至弘济寺寺凡三
门后益峻最后大宫面江背山盖即所谓观音山云稍南有亭
盖悬江而过下临不测仰睇其背则绝壁万仞势若倒垂人过
其下动魄惊骨斯天下之伟观也已又开酌舆人告暮公等且
休矣于是披衣沿洞出既登舆问曰梅花水安在曰越此五里
暮难至矣徵其状曰有池有亭有梅花乎曰无之余顾沈君叹
卷一 第 1p035a 页 CK-KZ_JY310_01p035a.png
曰梅哉梅哉何取于水也









卷一 第 1p035b 页 CK-KZ_JY310_01p035b.png










卷一 第 1p036a 页 CK-KZ_JY310_01p036a.png
 六朝事迹
  宫殿               张敦颐
吴孙权迁都建业徙武昌宫储材瓦缮治太初宫晋琅琊王渡
江镇建邺因吴旧都修而居之即太初宫为府舍及即帝位称
为建邺宫更明帝不改至成帝缮苑城作新宫穷极伎巧侈靡
殆甚宋齐而下因之称为建康宫以此考之六代宫室门墙虽
时有改筑然皆因吴旧趾也
  石城
吴孙权沿淮立栅又于江岸必争之地筑城名曰石头诸葛亮
论金陵地形云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卷一 第 1p036b 页 CK-KZ_JY310_01p036b.png
  冶城
今天庆观即其地也本吴冶铸之所因以为名晋元帝大兴初
以王𨗳疾久方士戴洋云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烁
不利遂移冶城于石头城东以其地为园
  金城
金城吴筑晋桓温咸康七年出镇江乘之金城后温北伐经金
城见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十围因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因
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台城
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建康宫注即今之所谓台城也
卷一 第 1p037a 页 CK-KZ_JY310_01p037a.png
  白下
本江乘之白〓〓也齐武帝以其地带江山移琅琊王居之唐
武德元年罢金陵县筑城于此因其旧名曰白下
  朱雀门
晋咸康二年作朱雀门新立朱雀浮航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
对都城相去六里为御道夹御沟植柳其上
  真武湖
吴后主皓宝鼎元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巡绕殿堂
穷极伎巧本朝天禧四年改为放生池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
俗呼为后湖见作大军教场处是也
卷一 第 1p037b 页 CK-KZ_JY310_01p037b.png
  景阳楼
宋元嘉二十二年筑至孝武大明中紫云出景阳楼因名之今
法宝寺西南遗趾尚存
  新亭
宋孝武即位于新亭城南十五里俯近江渚
  白下亭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诗云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雨花台
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得天雨赐花天厨献食
  听筝堂
卷一 第 1p038a 页 CK-KZ_JY310_01p038a.png
晋元帝幸谢安宅命宴安侍坐使桓伊吹笛为一弄毕又抚筝
按徽金縢曲声伊慷慨俯仰可观安泪下沾襟
  驰道
宋少武帝作驰道自阊阖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馀里为调马
之所也
  大江
西接江宁界东接句容界北接真州六合县界沿流一百二十
里周世宗问孙忌江南虚实忌曰长江千里险过汤池可敌十
万师
  秦淮
卷一 第 1p038b 页 CK-KZ_JY310_01p038b.png
秦始皇东巡会稽经⬤陵因凿钟山断金陵长陇以疏淮
  横塘
吴大帝时自江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
  霹𩆝沟
王荆公诗云霹𩆝沟西路柴荆四五家忆曾骑款段随意入桃
花在城东五里
  青溪
今县东有渠北接覆舟山近后湖里俗相传此青溪也迤逦西
出京都记云京师鼎族多在青溪溪北有江总宅
  邀地步
卷一 第 1p039a 页 CK-KZ_JY310_01p039a.png
在城东南青溪桥之右今上水闸是也晋书云桓伊善乐尽一
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桃叶渡
在县南一里秦淮口桃叶者晋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
献之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不用楫者谓横波急也尝
临此渡歌送之
  白鹭洲
在城西南八里对江宁之新林浦唐李白诗二水中分即此也
  景阳井
台城宫景阳宫井也按南史隋克台城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
卷一 第 1p039b 页 CK-KZ_JY310_01p039b.png
𡚱俱入井隋军出之故杜牧之诗云三人出眢井谓此也其井
有石栏上多题字旧传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白杨路
县南十二里石山冈之横道是也宋袁粲常酌于此忽逢村父
便留连笑语人怪而问之答曰吾侣偶游非知音也
  谢安墩
在半山报宁寺之后基址尚存谢安与王羲之常登此超然有
高世之志
  桃花坞
在蒋山宝公塔之西北旧有桃花甚盛今不复存
卷一 第 1p040a 页 CK-KZ_JY310_01p040a.png
  射雉场
在县东二十里齐东昏侯置射雉场五百所皆以七宝装翳
  乌衣巷
在县东南四里晋书王𨗳纪瞻宅皆在此巷刘禹锡诗曰朱雀
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
  长干
长干是⬤陵县东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
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
名小长干在瓦棺寺南巷西头出大江
卷一 第 1p040b 页 CK-KZ_JY310_01p040b.png










卷一 第 1p041a 页 CK-KZ_JY310_01p041a.png
 画江行小记
  白鹭洲              杨文骢
崇祯戊辰仲冬家严购小园一区于石城之西南中饶水石环
以百亩浙东之行亲友折柳盘桓于中者数日始得解维真快
事也因戏图其景以昭雅集
  石城
舟过石城积雪初霁诵唐人岭表城中之句为之兴到
  佳山寺后
出龙江关外望佳山寺后一带长松平沙细路中有梵宇叩舟
子俱莫得其名盖山川善藏每不许俗人容易唐突舟中想象
卷一 第 1p041b 页 CK-KZ_JY310_01p041b.png
写以待他日按图之索耳
  观音门
泊舟观音门外数日为石尤所阻因得溯门之左沿城一带看
嶙峋突兀之势步步欲令老米下拜借此石交少忘逆旅之苦
  弘济寺
侍家严暨薛千仞先生李季寅盛伯舍词兄小酌观音阁怪石
如林长江如練笑声酒浪几与潮音相答恨归途雨促不得纵
步过三台洞犹是胸中缺陷
  燕子矶
余往过燕矶俱从金陵五月十三之游每恨江山幽静之趣尽
卷一 第 1p042a 页 CK-KZ_JY310_01p042a.png
以笙歌鼎沸中抹杀今年侍家君东下会石尤所阻恋恋于下
者数日时寒江凄清山骨俱冷其中深远澄淡之致使人领受
不尽因思天下事境俱不可向𤍠闹处著脚
  江中望栖霞
去年余读书摄山每一登顶望长江之帆影如飞今在江中遥
睇峰岭何啻故人初落笔时以为极得其似及画毕推篷又相
去殊远或曰帆随湖转望衡九面非谓今日诵之为之大笑
  江中日落
放舟泊孤洲滩上时日衔山矣明霞射彩与水光相荡亟走笔
图之此画中夸父也
卷一 第 1p042b 页 CK-KZ_JY310_01p042b.png
  金山
乙丑丙寅余登金山寺数次尝思作图竟不可得今从舟中遥
望偶然欲画颇写其意坡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岂欺我哉
  玉山
江浒有玉山寺偶登其亭喜江中巨浪与脚底巉岩相搏但转
入僧舍崇墙密扃不许江容山色入来殊觉闷闷恨不掬江心
数顷荡去俗搆庶不点[禾*𡻕]佳山耳
  古银山望金焦
晚登古银山望金焦两峰如轻鸥浮水上信笔点染收之尺幅
卷一 第 1p043a 页 CK-KZ_JY310_01p043a.png
因思吾辈胸次原包六合内外若肯放开手眼则十洲三岛玩
弄腕股间耳倘恋恋牖下甘心蒙面向井瓮中讨生活吾不为

  紫阳洞
过昭关入紫阳洞江流有声断崖千尺殊有高旷之趣因思吾
家有明霞洞日在几案间今数年于兹隔在万里蓁莽之外此
洞不几为我辈避秦窟宅耶



卷一 第 1p043b 页 CK-KZ_JY310_01p043b.png










卷一 第 1p044a 页 CK-KZ_JY310_01p044a.png
  游茅山记             都 穆
𡻕癸亥四月辛丑予至句容将游茅山同年张汝敬适宰是邑
乃相以舆马出句容东南门迤逦而行地多隆洼兼之久雨新
霁值泥淖有没股者二十里就民庐小憩东行十五里至蔡墓
村又五里经土地祠俗谓之五里庙自是五里抵山麓山有三
峰最高者为大茅峰草被之其绿如傅而茂树清泉复相映带
予神情飞动命舆夫疾行上山二里至崇禧万寿宫其东有东
西楚王涧自华阳洞西三水合流趋宫之前相传昔楚威王游
憩于是沈灵官清缘率道士出迓宫盖梁陶贞白华阳下馆入
门有崇台三级甃石坚致名拜章台宋徽宗时物宫又有陶贞
卷一 第 1p044b 页 CK-KZ_JY310_01p044b.png
白王远知祠远知贞白弟子其教所谓正法主者是也坐方丈
啜茗予欲登大茅峰灵官云峰去此十里遂假其软舆出宫东
行折而南约五里道始石级跻陟颇艰舆非挽不得上里许舍
舆而徒经朝山亭复上憩半山土地祠峰至是登已四里去巅
不远殆不止于半也又上缘崖而行道益峻险金坛诸山远列
云雾竦慄不暇顾随行两童为道士各持瓦数片谓可以获福
雀跃而至若角健者予哂之戒无失足一里圣佑观据峰之巅
大茅君升仙处也观北稍上平石为天市坛道士云永乐中于
此五埋玉简左稍下则龙池也池不甚广小黑龙十数游其中
取视之长仅三寸昂首四足目睛烂然腹有丹书而无牡牝盖
卷一 第 1p045a 页 CK-KZ_JY310_01p045a.png
𧋍蜴类也宋祥符间尝遣使醮祭缄二龙于器将献之阙下中
道风雨惟存其一御制诗送之还山洪武中亦命取入宫五失
其四每𡻕旱祷雨辄应今与山之神同著祀典重五日祀山神
而龙则以惊蛰皆县官亲祀下东北半里阅喜客泉甃以石圆
径丈深可半寻众鼓掌即涌沸津津如散珠否则湛然山复有
抚掌泉在昭明读书台下与此泉同诚异迹也涉涧东折数百
步二碑屹立草中其一宋景祐间赐观额敕牒其一晏元献五
云观记又东百步至华阳洞道家谓三十六洞之八周百五十
里名金坛华阳之天上巨崖如削有华阳洞三大字旁多昔人
题名洞旧塞于泥近道士通之外两石相距状如掀唇后人累
卷一 第 1p045b 页 CK-KZ_JY310_01p045b.png
甓为垣以防失足而复亭其上以俟游者自其左循石级俯首
而入崖前点滴下多积水数丈泥仍塞不可以前盖洞有五门
此南面之西便门也洞又东下数百步有石柱洞口偪仄容仅
一人予疲不能入东北道多乱石经仙人洞西折历马迎街度
石梁上元符万寿宫宫陶贞白故宅中亦有拜章台坚致不逮
崇禧台之右二碑刻宋理宗圣德仁祐之殿六大字并前元赐
印剑环山省劄登方丈茅峰当其前还崇禧已暝沈灵官开晏
言𡻕庚戌三月之望辰刻三茅君现形大茅峰西足蹑祥云金
光绕身食顷而散见者几百人或曰茅君现形其衣皆云气所
为无眉目也夜深宿方丈左室闻窗外声澎湃淜滂飘忽𩗺激
卷一 第 1p046a 页 CK-KZ_JY310_01p046a.png
如秋江怒涛又如大将之师万马奔腾千里骤至予意是日𤍠
必大雨虞其妨游揽衣起徐耳之盖松风云山空人寂境乃如
是宜陶贞白之爱听也癸卯经茅君殿其北墙上有道士书周
天蟾茅山赋天蟾元季金陵人博学多伎能然赋无甚奇读数
语即去既而沈灵官偕至方丈观宋徽宗赐元符宗师玉印方
三寸许其色苍润文曰九老仙都君印篆刻精妙非今人可及
元符有法剑一亦徽宗所赐与印皆镇山之宝也早食沈灵官
陪余出山一里入崇禧观其右王法主墓摄衣欲登而阻于行
潦墓前二石表犹是唐物与今之制绝异左表中断道士续以
新石北折几三里有古松千株殿角出其中者祠宇宫也宫祠
卷一 第 1p046b 页 CK-KZ_JY310_01p046b.png
三茅君道祖有唐刻石北折五里草际遗断碑一石羊二其一
羊巳无首碑字大数寸其仅存者云宗玄翊教陶隐居瘗剑之
地上数百步拜贞白墓败垣荒草上老树欲压元刘宗师大彬
刻石表之一里至玉晨观即所谓金陵地肺天下第一福地者
也东晋阳义许长史父子并于此得道其前池曰雷平真诰谓
昔雷氏养龙之所后人讹为郭真人养龙池非也池之南为伏
龙冈上有唐玄静先生李含光墓不及登观门列石古桧十四
传为许长史手植大逾合抱纹皆左纽若出人力此可以观造
化之巧近一株瘁仆人割其皮以去道士云左纽桧不止是三
清殿前凡六老君殿前凡二藏殿茅君殿后皆有其一予平生
卷一 第 1p047a 页 CK-KZ_JY310_01p047a.png
见树之奇古者惟常熟之七星桧钱唐之九里松及此而已七
星桧植于梁九松植于唐寿咸逊左纽下视宋元之木植孙曾
耳观东桧下有古井石阑刻字已半漫剥摹读数四逆之以意
始辨其字云晋许真人丹井梁天监十四年重开十六年安阑
今道士呼为陶公丹井岂以其重开而误耶观之两庑及庭古
碑二十有五其间梁刻者一唐刻者六南唐刻者二余所最爱
则陶贞白许长史碑颜鲁公玄静先生碑暨李阳冰篆馀皆宋
刻不能悉读登白马老君殿前有周真人池其水已涸老君象
后龛仙人展上公像山志称上公高辛时人不知其何据刘大
彬题板谓因汉象增饰之亦未必然也午饮方丈闻法堂东有
卷一 第 1p047b 页 CK-KZ_JY310_01p047b.png
阴阳并及观之井二穴而共一水以其气分寒燠故名道士云
此许长史旧迹饮之可以愈疾未刻离玉宸与沈灵官别








卷一 第 1p048a 页 CK-KZ_JY310_01p048a.png
  游桓山记             苏 轼
元丰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既成从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
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曰噫嘻
悲夫此宋司马桓魋之墓也或曰鼓琴于墓礼欤曰礼也季武
子之丧曾点倚其门而歌仲尼日月也而魋以为可得而害也
且死为石椁三年不成古之愚人也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
齿既以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之臣妾
饭含之宝玉乎使魋而无知也余虽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
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日也其愚宜
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叹乃歌曰桓山之上维石嵯峨兮司
卷一 第 1p048b 页 CK-KZ_JY310_01p048b.png
马之恶与石不磨兮桓山之下维水瀰瀰兮司马之藏与水皆
逝兮歌阕而去从游者八人毕仲孙舒焕寇昌朝王适王遹王
肄轼之子迈焕之子彦举







卷一 第 1p049a 页 CK-KZ_JY310_01p049a.png
  牛渚山记             陆 游
在当涂县北三十里山下有矶古津渡也与和州横江陵相对
隋师伐陈贺若弼从此北渡六朝以来为屯戍之地舆地志牛
渚山昔有人潜行云此处通洞庭傍达无底见金牛状异乃见
怪而出温峤平苏峻乱进录尚书事逊不受还藩至牛渚矶水
深不可测世云下多怪物峤遂燃犀照之须臾水族覆火奇形
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别何
意相照峤至镇未旬而卒谢尚镇牛渚尝秋夜乘月与左右微
服汎江会袁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畅词又藻拔遂迎升舟与
之谈论宏自此名誉日茂刘禹锡泊牛渚诗芦苇晚风起秋江
卷一 第 1p049b 页 CK-KZ_JY310_01p049b.png
鳞甲生残霞忽改色远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
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李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
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
叶落纷纷






卷一 第 1p050a 页 CK-KZ_JY310_01p050a.png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
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
醒心使巩记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
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
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使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
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
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禽兽草木之生者皆得
卷一 第 1p050b 页 CK-KZ_JY310_01p050b.png
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
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没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
知公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
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
幸欤




卷一 第 1p051a 页 CK-KZ_JY310_01p051a.png
  游黄山记             汪泽民
黄山在宣歙境雄镇东南山之阳踰百里为歙郡治其北二十
里为太平县又北抵宣治所二百四十里不当通都大邑舟车
之走集而游者罕至今年四月九日予始得游焉山西之麓田
土广衍曰焦村莲峰丹碧峭拔攒蹙若植圭若侧弁若列戈矛
若芙蓉菡萏之初开云烟晴雨晨夕万状由焦村南道二十五
里至汤岭上仰视群峰犹在霄汉间冈阜蟠结凿石开径嵁岩
欹危瀑布声訇磕如雷怪石林立半壁飞泉洒巾袂当新暑凄
然如秋又十里憩祥符寺寺前淙流走万石间山皆直松名杉
藤络莎被蓊薆茏茸有灵泉自朱砂峰来依岩通二小池上池
卷一 第 1p051b 页 CK-KZ_JY310_01p051b.png
莹澈广可通七尺深半之毫发可鉴泉出石底累累如贯珠不
绝气馝馞若汤酌之甘芳盖非他硫磺泉比也明日遂试浴垢
旋流出纤尘不留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相传沈痾者澡雪
立差理或然也寺有南唐碑初名灵泉院宋祥符中改今额又
龙池距寺左三里许奔流喷薄泻石潭中亭午照烛五色璀璨
诚灵物所居夜闻啼禽声甚异若歌若答节奏疾徐名山乐鸟
下山咸无有行寺旁近见数峰凌空僧指曰天都芙蓉朱砂峰
其尤高者天都峰也上多名药采者里粮以上三日达峰顶予
心甚欲游而鸟道如线不可乃止凡再宿寺中还至焦村之三
日行三十里游翠微寺古松修篁石涧横道僧桥焉覆之屋以
卷一 第 1p052a 页 CK-KZ_JY310_01p052a.png
息游者清冷静邃已隔尘杂予为榜曰翼然至寺庭有井泉僧
言此麻衣师卓锡处泉亦清美不溢不涸一峰卓然独秀直峙
东南隅曰翠微峰其条支回互寺居盘中故诸峰俱隐不见明
发行十五里过白沙岭往往攀崖壁牵萝蔓或小木贴岩若栈
而度几不容武旁临绝壑惴惴焉不敢俯而窥又七里至绝顶
顶平广倍寻方据石少休时晴雨旭霁气象澄洁环视数百里
冈峦墟落历历可数九华缘翠若莲开陆焦村向所见峰皆平
挹座间俄顷白云滃起遥山近岭如出没海涛仅馀绝顶槎溯
天汉中倏又敛藏如扫如是者三可谓奇观矣日暮抵寺信宿
又二日从村北十里登仙源观至元中新安吴万竹习静兹壤
卷一 第 1p052b 页 CK-KZ_JY310_01p052b.png
尝衍易宛陵誇诩其胜予赠诗还山今竹存而吴逝已久林阜
周密南列翠峰鍊形引年者固其所哉既还憩吾宗公仲云松
楼越十日踰兴岭而南所谓三十六峰者骈列舒张横绝天表
众岫⬤岭效奇献秀尽在一览行田畴竟乃登横岭陟小𠀉道
左竹杉阴森中小径萦纡僧结屋其间外营草亭往来休焉庳
陋且坏予将改筑亭之右丈馀南峰翔舞近乎前北陇奔跃驻
乎后左右翼如景益清名之曰芙蓉亭而未暇也循岩曲折抵
白龙潭巨石谽谺汹涌冲激深不可测𡻕旱民谒款雨立至又
度板桥有小庵食淡苦修数辈居焉尝有逃空谷者出奇方疗
人疾颇众既亡瘗浮图中予特徵夫山水缪绕自为隩区于高
卷一 第 1p053a 页 CK-KZ_JY310_01p053a.png
峰之下兴岭抵此四十五里人迹辽邈可屏尘事遂宿焉听泉
而去世传黄帝与浮𠀉容成于此山上升改名黄山江浙诸大
山所分以出其广袤形胜若是奇踪诡状固不必尽究然非神
人列仙不能称其居昔大德戊戌𡻕得兹山图经神思发越而
因循皓首甫幸一至至又弗克久留而去每登山时率宿云收
雨紫翠如沐山下之人皆以为山川英灵有相之者予亦窃自
喜回思在南安之日造南原山祷雨龙湫跣揭乱石急流中腰
絙梯藤登悬崖上而复下至潭所其岩险视兹行为甚是故乐
清赏以酬宿昔忘攀跻之勤而不知高深之为惧也时至元再
元之六年庚辰𡻕也
卷一 第 1p053b 页 CK-KZ_JY310_01p053b.png










卷一 第 1p054a 页 CK-KZ_JY310_01p054a.png
  游黄山记             黄汝亨
抵岩镇过访潘景升顷之抵汪然明精舍止竹阁中次日景升
至相与纵谈黄山之胜先是客有云黄山宜秋此日太侵暑闻
山君方负嵎又虫隐树间客过辄下垂啮臂狝猿复群然来狎
人不可近余笑答曰吾愿以身殉山因讯景升景升奋髯起曰
黄山泓峥萧瑟政宜暑诸虫毒绝未有有之请为当熊因大噱
力辞诸故人门生相款留者以行行十里许登佛子岭山气已
佳盖黄山旧称高四千仞广五百里天目之顶仅及其趾此其
发足也自岭行五里将至杨千寺又十里容溪饭容成子仙处
也前有容成台径缘壁转溪回绕山望之且迷前后石𥻘𥻘出
卷一 第 1p054b 页 CK-KZ_JY310_01p054b.png
水上点缀如荇带可揽自容台五里外傍溪皆竹隔竹看山十
里一色明发登山越石砧岭更渡一岭饭芳村黟山精舍中杜
鹃盛开客有从石壁来荐溪鱼者为小饮花下进此里许即见
天都莲花峰出霄汉上又里许见云门峰若天阙双峙云从中
行乃缭绕峭壁行未几至汤口又里许止祥符寺则轩辕氏之
宫在焉寺前为汤池晚抵莲花庵径从石窦中宛转类下天竺
后三生石傍临香溪观白龙潭潭水深碧不可测伏乱石间为
丹井上即莲花庵庵前群峰簇列僧应我为数峰名若为通介
然由虎岩从最高石崖递而下有石如横琴亘十馀丈馀石八
九皆中虚应泉击石淙淙作箜篌声是为鸣弦泉从石上观则
卷一 第 1p055a 页 CK-KZ_JY310_01p055a.png
仙桥在望盖山高苍翠相接中忽然见天亦一奇也下岭十里
左顾云门右顾翠微俱秀出从此历巘度碛㟢𡽗互值十里更
涉一溪至白云庵饭则仙人峰若招游者蹑而进一石屏迥出
有松偃卧其上甚奇僧云过此为三天门一隘伏不称次稍开
最上则绝壁相夹立仅容一身风来肃肃如箭过者有寒色复
溜沙碛而下更横生上盘薄草石间扪萝扶筇错趾单入行者
战股时天且暮风雾忽起咫尺不辨遥呼始集是为海子称黄
山最胜处矣问五老峰仙人掌俱隐约雾中循径而北锄茅历
块可五六里则石笋矼至矣沿崖涉涧行廿里至松谷庵但有
叹赏无可言说次日大雨即住庵中晓起则首夏朔日也乘霁
卷一 第 1p055b 页 CK-KZ_JY310_01p055b.png
由松谷上石笋矼即峰萼神秀历历旧观然松谷自下而上自
门户而堂奥自阊阖而仙仗中之曲房复道亦整亦散亦幽亦
奇展玩间比乍观弥新惜充符元晖自石笋止不及入松谷景
升出新谷不数武车轴折不能俱还石笋亦缘也再上登光明
顶望一海门寥绝万仞参峙天表肩垂天都踵垂丹台三十六
峰森罗混茫中楚江庐岳渺渺在览大观哉真令人有遗世独
立之想过此则望所谓云梯者登焉梯缘峻壁上崭然入云可
千级其中松姿甚奇巉岩绝巘愈短愈怪以攀缘路断得与山
骨敦𡻕寒之好不则斧斤及之矣梯尽时夕阳紫气冉冉欲度
更下则莲花沟无级可循行乱碛中陡处足不任立索索震流
卷一 第 1p056a 页 CK-KZ_JY310_01p056a.png
沙而下殆不可测乃募得山中壮夫数人以白布为繘束身下
悬仆夫以次及予笑曰此山无瀑布而有县布非此险不足偿
此奇也是役也往还十日最快者海子海子之云与石笋松谷
上下之峰岫生平睹未曾有丞相源从平天矼望之不过两山
中一窝耳谢在杭自丞相源游而止不见海子开之先生自海
子止不睹石笋下松谷之胜乃知游亦未易穷也世人不到此
境每以白岳与黄山并称余谓黄山神秀绝伦出奇无穷片片
如削而白岳则魁梧垒叠自天门珍珠五老而外特整肃环峙
磊磊若培不则颓然而巳计白岳之于黄山不犹以程将军刁
斗而比淮阴以明𡚱夷光而比洛神姑射哉归次桐江花源迷
卷一 第 1p056b 页 CK-KZ_JY310_01p056b.png
反急恐失之漫捉笔为之纪得诗若干首









卷一 第 1p057a 页 CK-KZ_JY310_01p057a.png
  海子记              汤宾尹
山之巅曰海子四面皆可达东由丞相源西由翠微钓桥北由
松谷南由莲花沟松谷最夷莲花沟最险然予以试险为奇未
之怯也沟路皆沙砾顷复为蛟水所败莫可置武用木皮缚橛
五六尺许各为一梯递相缚搀溜壁中横以受足足太停则恐
其折也纵以受手手太举则恐其掀仆也予跂而前教以置手
宜静置足宜轻置手静手之神寄于壁也置足轻足之力寄于
手也诸人以相次接腹倚橛若粘壁之鼯前人举履后人举顶
若猿臂之相牵矣梯且尽卷石稍可蹲息左折复渡溜沙伯揆
喘伏不能复振予以手杖踔沙跃而渡伯揆号吓失声一群皆
卷一 第 1p057b 页 CK-KZ_JY310_01p057b.png
惊陟而上再折一壁横腰如栏楯人度栏楯之外足旁垂有腹
赘者腹与楯相抵几堕从此陟级无数而得所谓天门者三一
线天者三既乃得云梯焉天门刺脰于丛石中若负块以行一
线天行两壁间从罅处漏光若一片冰裂也云梯凿壁坎为级
望岩下十馀丈受身处仅二尺受足不尽踵历级既尽路转出
壁背仰视如层城正反折转处一石一松缘之骤得展息如获
异境达是可舁从者面色甫定数出息或相顾伸颈叹且笑盖
扪登穿侧数以身殉而后乃即于平衍也生平每遇极夷坦处
辄愁闷欲绝每极颠顿处辄欢呼叫舞莲花沟亍彳一度真堪
一死不复问谁何景矣游山与游世者不一尝此终成何致耶
卷一 第 1p058a 页 CK-KZ_JY310_01p058a.png
前后行游者其亦有得崄中之味者耶









卷一 第 1p058b 页 CK-KZ_JY310_01p058b.png










卷一 第 1p059a 页 CK-KZ_JY310_01p059a.png
  游黄山纪略            方士翌
汤泉之源传出自峰顶应霄客清身之所支而溢于山足旧蓄
有双池今存其一浮沙自波芳香随注废址前列宏石稍一位
置尤胜一以供樵牧子一以供屐齿客当是入山初试极快事

从桃花源寻药铫涧水四激单注一支入铫中从铫口泻出宛
亿百载凿痕
踰涧踞白龙潭巨石磥砢疑坠复倚湫渊渊在四山中聚而成
潭草色四削波绿竟川复循石下面潭坐雷扑声震响山谷惊
纹颓叠类龙蜒然
卷一 第 1p059b 页 CK-KZ_JY310_01p059b.png
朱砂庵一名法海炼丹钵盂诸峰俱献身层檐上会金佛宝函
颁自中宫易慈光名金碧雕垩之饰未备清规戒律已具大威
仪也
慈光寺右折悉从高柯倾曲而度崖穷涧接复沿崖傍涧春夏
之交山花绮望异草暄萋行人坐石临水不记入山五里许曰
观音岩岩下可盘数十人过岩忽疏林缀眺广石叠径自此以
往步步仰睇天都
莲花洞深广幽邃僧板屋塞之洞前有峭石苍松夹倚昂藏隐

左径数松错峙转身到崖上视一松散盘其巅以下危石临万
卷一 第 1p060a 页 CK-KZ_JY310_01p060a.png
仞度此即文殊院径也余甲寅入山摩松⬤石而过已未已齿
级级上十百步奇旷眇忽不暇惧险一松露双脊上穿脊始见
根缘壁丈许靡不为之停屦焉复从两山隙中拾级而登级穷
接之以栈栈穷云涛喷壑峰崿分霄悬崖有石坐恰可容趺一
石留卧展身天半不妨栩栩于其间矣
别文殊院上莲花沟行人如鸟摩𤠔接略扳萝葛即得度路傍
泐松甚奇馀松俱弄姿根自罅中又获永其遐龄
投莲花峰望恒矌势转狭一石栏下抚深谷懔懔欲堕穴空迂
徊或俯首或帖胸足视裁通面语已隔有发僧独居峰𠂆余肃
然敛襟登顶仅以寸趾遥凌盘石长啸环视群峰直连手而招
卷一 第 1p060b 页 CK-KZ_JY310_01p060b.png

翠微仙掌云门诸峰各负势不相属而齐列于炼丹台非耸身
云表无自置其低昂每一奇石即一怪松侍之诸峰翠微峭挺
若开后海群岫之祖壁岸无阶姑以待异日开山人恐此中岩
洞哂焉欲诮
一片云不独空宕似欲乘风更一飞捲
石床峰长可周身即捲石作枕一松冉冉成阴负日俯仰海涛
出没万峰间雨过云生时也略借日光激射雪浪金波忽来忽
去乱峰浮髻有类点青甲寅余有光明顶看云诗
有石自空而倚如不著地世目为飞来石也余向于石畔一见
卷一 第 1p061a 页 CK-KZ_JY310_01p061a.png
摄身光黄山石都无根意天人撮戏不复飞去耳
山中茆宇独狮子林赡整主僧乞缘心切林徒岫客都不欲径
散花坞一松从石罅双穿出顶形如凤翅亦令人凝睇忘归
望石笋矼诸峰片片疑削其石触物成象彷佛逼肖乃若振拔
千寻奇姿万叠恍如朝霞布采虽置丹青于其侧何所举似
下松谷十里奇峰夹立然诸峰前影从松谷返路正当之二石
刺天类双尖头奴势逼则各具数围秀色转扑有偶露半面从
人后看行人林外度者又故掩松际如不欲人恣观者非一上
一下未足想其奇邃也
松谷之西有三潭焉青潭整而洁足敌白龙潭濆沬稍平坐石
卷一 第 1p061b 页 CK-KZ_JY310_01p061b.png
殊清眺界青潭而左曰黄龙潭形如长溜巨眼沈沈如积玉又
其下曰油潭骑石观之如绿云浮素波之上
方子曰前海深而藏后海瘦而峭肤理既润神姿逾妙不独奇
擅专矜秀绝盛弘之曰游人每苦目不周玩情不给赏以目黄
山可当斯语
又曰黄山态不一列人人游撰一山时时游换一山山不尽三
十六峰而水亦居其胜九龙潭逍遥溪诸源余暂经之巳浩然
有雷渀云泄之思矣若乃散泉飞注漱石流响游屐所临仰瞩
俯映又好事者负舂曳竹多乘秋气而春木离离微芬倏忽初
夏之候方如花朝余两度花巘恨未招素娥于月塔缀雪韵于
卷一 第 1p062a 页 CK-KZ_JY310_01p062a.png
仙桥敢以订山灵因念昔人斩榛栖露缒崖絙布之险犹未忘
胜具而余以新叶尚脆遂弗及一扪天都一隅之眼轻貌山灵
余陋矣曰此略也姑以记今日之游可也







卷一 第 1p062b 页 CK-KZ_JY310_01p062b.png










卷一 第 1p063a 页 CK-KZ_JY310_01p063a.png
  游齐云山记            程敏政
环休宁县山皆平远不足以当大观出县西二十里至白岳岭
山始高峰始奇石路盘回如线游者肩舆缘梯而升至以双絙
曳前后其甚处辄下行拊背或行不能步自白岳西南行五里
至桃源岭重岩夹峙上结小屋以临风曰中和亭立亭心下视
已数百仞田田茅屋秩秩如画亭下二巨石蹲伏色黧黑中有
白质成突晴曰石鳖坞坞旁大壑深不得其底但闻水声溅溅
出树间曰桃花涧南行里馀至独耸岩苍然峭壁横绝一山近
西乃有石罅方广若门盖天造以通游者门首石楠一株其大
数围四顾门下诸石如伏犀驯象不可狎玩入石门东南联岩
卷一 第 1p063b 页 CK-KZ_JY310_01p063b.png
如城悬石四覆势欲飞坠其第一曰弥陀岩岩屋不踰丈第二
曰观音岩视弥陀稍劣前一石色正绿昂啄而亸尾曰鹦鹉石
第三曰罗汉洞稍加大焉二石龙循洞门旁出鳞骨隐隐蹴之
疑为石子所砌谛视之石肉相黏复意其为真龙也洞深二十
馀里束炬东出可抵县之蓝渡溪然愈入愈狭莫敢为之𨗳者
第四曰龙王岩视观音加劣岩上飞泉洒洒落岩下如雨四时
不竭曰珍珠帘潴水沸散于西涧曰龙池泉西巘有虎迹如泥
淖所印者曰黑虎岑黑虎西行折南里馀至车谼岭其峻视白
岳倍之车谼南二里馀至玄武观观后一山突起如屏倚天正
立所谓齐云岩也古松数十天矫如虬龙皆数百年物观左一
卷一 第 1p064a 页 CK-KZ_JY310_01p064a.png
峰曰石鼓右一峰曰石钟夹屏两峰曰辇辂皆以其形名观前
溪水如带委蛇而东为石桥以度南直观门数百步一峰挺然
拔出莽苍中不与群山相属曰香炉峰桥西数百步高岩中断
一小峰离立涧下曰舍身岩岩西二里馀五峰差列如群仙冠
佩下天际以向齐云曰五老峰西北闻有沈香洞人迹罕至草
木蒙翳时有蛇龙潜其中不能往也游者始入率以白岳高至
桃源则白岳已在其下至车谼则桃源又下至齐云则车谼益
下盖于此可以见天之高地之回而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旧碑
云宋宝庆丁亥有道士天谷子自黟北来居弥陀岩一曰见异
人相语前山高空可移隐于彼天谷子许之如约访其处已有
卷一 第 1p064b 页 CK-KZ_JY310_01p064b.png
塑像在焉土人惊异往观以为类玄武之神因创道院已丑弗
戒于火淳祐辛酉大雷雨裂石坏屋而神像巍然独存迹其事
若不经然山林所钟亦疑其有不依形而立者予独慨兹山之
胜沦于穷乡下邑而不当夫周原广陆之间以名天下爰志其
概以贻好事者且以系他日故山之思而又慨予文之不工不
足为兹山之幸也




卷一 第 1p065a 页 CK-KZ_JY310_01p065a.png
  游齐山华盖洞记          雷 逵
池阳东南三里许为齐山左田而右湖怪石奇峰幽壑古洞璀
璨环列其尤绝者如苍玉云梯上清华盖而华盖于诸洞为最
此登临之士或苦劳而中疲或落晖以增慨遂至榛莽交衢草
莱荒径而兹洞渐不可识矣予与少郭每及齐山之胜恨不得
一陟览是夏予假便归省牵舟而南泊池阳之渚梦寐苍翠既
已跃然适少郭偕万峰胡君来顾喟然曰翠微胜概知子夙抱
会可少耶遂相与载俎携壶步石径攀藤萝嶙峋嵂𡵉直造深
阻蹑朝天而踰云门趋上清而下旷夷清风徐至叩石鼓以浩
歌徘徊觞咏则山南之胜且尽而日已西矣予顾曰华盖之胜
卷一 第 1p065b 页 CK-KZ_JY310_01p065b.png
竟不可睹耶有田父进曰洞诚胜然已数十年无人迹胡子曰
是在人耳即令隶从操斤斧荷锄鸣锣而前悉伐其荆蓁之塞
途者顷之成路吾三人者缓步而至则洞口石峙如门其中豁
然上圆如盖下平如砥可容坐数十人后有小口约三十馀步
通山脊即燕石也乃更洗觞命酌满引剧谈山虚籁静万虑消
息胡子叹曰异哉斯游吾二人叨莅于斯辄未暇子以邂逅维
舟率尔开荒穷造亦奇矣夫亦洞之会也予谢曰有是哉窃闻
山水与人其气本相流通惟气昏窒而不畅故有没溺市井以
终身者然无来无去斯为善游而山水之或以人兴或以人废
或千骑万从驰鹜而不足或鞠为邱墟长噫千古此固隆替不
卷一 第 1p066a 页 CK-KZ_JY310_01p066a.png
齐之候非有系乎山水之灵不灵也吾辈今日之游亦水荇风
萍适然相遭而洞之辟不辟我与洞皆不得知无所增益者而
又何叹也胡子喜而笑曰子其记之







卷一 第 1p066b 页 CK-KZ_JY310_01p066b.png










卷一 第 1p067a 页 CK-KZ_JY310_01p067a.png
  游九华山记            王思任
予令姑孰𡻕谒监司于秋浦每吟老杜高山拥县青则愿调青
阳一尉至玩华亭每恨不久得长此亭足矣壬寅六月以课绩
往而兄大然师漏仲容实来乃订门人张仲濠王中履共访九
子山臂篆手镳约从移醴出青邑九华庙十五里至西洪岭云
物作噩各有败意而大然力呼以为即挝铁勿阻俄而霁矣见
枕月一峰秀矫天左云观弼之自此但有莲花层矗烟鬟乱堆
聚首而孪者命为九子馀不胜问也五里至石龙口峭茜渐迫
怪体幻来十里至山西屯则垂天之云倒立阴阳失昏晓矣乃
饭于桥庵过野梁下有朱瑚石骨席平三十丈流水一泒如云
卷一 第 1p067b 页 CK-KZ_JY310_01p067b.png
霞舒走急置酒上流腹卧而味接之吾家伯安先生赋九华濑
流觞而萦纡遗石盘于涧道者岂乐此耶去梁百步望见悬瀑
一通马上人眉岸尽带栖贤三峡数里至涌泉亭此云石中仙
醥也数里至半霄亭曩螺髻蟠紏今弁兜汹武如此行小仙桥
两涧孤绝至碧霄亭而九十九峰次第招我葛袂过大仙桥僧
童以箫管互迎空山细响鸟梵鸣泉殊不恶至望江亭雾中拖
曳一練畴昔舟中所极目碧霭者我今嘘其间乎入玄览亭而
江皛山翠争媚含规客有吝思矣左折而下抵化城寺肃佛后
简一竹楼凭之似翕碧菡萏中一须者仲容方与仲履丁丁然
鬨局道仲濠以为如此好山不看而担粪溷乃公为大然曰此
卷一 第 1p068a 页 CK-KZ_JY310_01p068a.png
二人者九子坯也乃飞斝轰剧而宿质明谒太白祠虎蹄新过
如爪折有胡僧以藤杖夜巡虎来辄伏礼地藏殿随喜其塔老
僧具云至德初王从新罗国卓锡于此以堪舆理察之此山独
小圆直中立有似万萼护苞者佛所藏亦八风不袭人子更须
知矣白蟮之事似若荒唐然青泥可食于传有之予幼游旴江
从姑有米脂二穴气每臭人仙佛作戏不可以腐断也第舍利
妙光缘薄未购差为阙事乃东上神光岭望金刚尖山若戴杵
东岩是金藏苦行处数转而得龙头石一岩险挂伯安手书周
经偈在焉岩下则为舍身崖粟人肤股者也南折而入一禅室
枯僧一人趺其中啖五[金*义]松而已而所谓古仙钵盂云门天台
卷一 第 1p068b 页 CK-KZ_JY310_01p068b.png
绣壁聚讲内峰外峰皆以万纛卷扬共卫金藏之枢也自此而
往猿居熊府啼嚎幽暗无樵迹矣予胆如瓠足如萝欲即穷之
会直指有檄山灵又将修妒因各赋数诗趋还大都九华之胜
李供奉发明之矣山多作怪学人物鸟兽之形团结移换朝锐
夕方遂令三百里之间神目骇笑然而身即其巅俱疣附陷腾
诡谲易厌昔人所谓可望而不可登者也寒碧秋凝集众美而
得大意者庶几五溪桥上乎是役也所怅怅未游者九子寺七
布泉所未见者钵囊花玉缨络所见者石班鱼南天竹所闻者
虎啸克丁当所食者竹簟石芝得携归示人者仙掌扇金地茶

卷一 第 1p069a 页 CK-KZ_JY310_01p069a.png
  望九华              王十朋
余过池阳登郡楼望九华仅见一峰舟出清溪始见之然犹灭
没于云雾之间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见诸峰也
  其二
九华之胜不在山中从江上望之秀𨓜清远夕波落日邈然于
怀又得太白啸歌每舟泊林岸便觉九子依依向人




卷一 第 1p069b 页 CK-KZ_JY310_01p069b.png










卷一 第 1p070a 页 CK-KZ_JY310_01p070a.png
  夜度两关记            程敏政
余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鎗岭抵大柳树
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小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
之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趋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
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
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
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
呼噪不已铜钲鬨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
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久之予
卷一 第 1p070b 页 CK-KZ_JY310_01p070b.png
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
生绝冠夜二鼓扺滁阳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
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
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
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
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
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尚三十馀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
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
为之辟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籍呼声甚微虽强之
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循崖以行谛视岩堑深不可测涧水潺
卷一 第 1p071a 页 CK-KZ_JY310_01p071a.png
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
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余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频危
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