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103a 页 CK-KZ_JY293_01p103a.png
  新建青羊二仙庵碑记
  郡郊之西遇仙桥左有老君尝与令尹喜约会函谷后老
  君化丈六金身与令尹喜同渡流沙之迹也其地茂林修
  竹涧水潺潺居然有隐人逸士风焉余虽风尘落落足迹
  几遍天下而淡然之想苦不能脱此尘垢每于政事暇登
  临其境殊觉炫赫荣华皆幻花泡影何若黄冠野服者之
  俯仰皆堪自适也𡻕乙亥仲吕月之二十日历其地旁睹
  一小廛趋而扣之见老者盘膝静坐面貌冲容真有道士
  也惊喜注目久之余亦不问其姓氏里居即拉之并辔而
  归供于署之积翠轩渠惟兀然盘坐敛神静性终日夜不
卷一 第 1p103b 页 CK-KZ_JY293_01p103b.png
  吐一言不作一嚬余敬而礼之问其由来曰青城是也问
  其斋供曰随缘过也再问其乡贯姓名曰楚人而俗陈也
  余不禁喟然欢兴曰嗟乎从来士大夫方其身据要津名
  位已重亦尝命家人预营泉石以为身后计然有园亭置
  久而主人竟不一至者亦有主人暂来即去翻不若过客
  留连者即推之方外靡不尽然方其吹螺伐鼓高谈道德
  坐拟真人亦常别营精舍自云退居然而方谢此竿又登
  彼席戴冠执拂便是吕祖真传纵使高春末照漏尽钟鸣
  犹且皇皇创搆图为一门授受之所徘徊异望至老不已
  是可悲也人生百年易尽归骨有期息心无日诚大可叹
卷一 第 1p104a 页 CK-KZ_JY293_01p104a.png
  也今余所遇之陈道翁静而真者守一廛之境不求人知
  甘箪食之风寂焉尘表炼本性之光明任去来于何有野
  鹤无心白云常在余之相遇于道翁也缘为之也因思修
  真养静一切原空然皮膈尚存而风雨不蔽半菽不饱则
  余今日之遇谓何耶爰度其地经营基址采购木植付彼
  梓人搆亭一座𥪡静三间东西朔南各建静室另立安单
  六间接大众也客堂三间待随喜也又另立安静三间为
  养老之堂也以及了门厨舍共二十四间前后栽以竹木
  又计道粮之所需即于近庵处二契共用价八十两每年
  可栽谷种十七石以供本庵之道供即一切大众往来安
卷一 第 1p104b 页 CK-KZ_JY293_01p104b.png
  单来不拒去不追一体供养以溥大同之志时
 藩司高君乐助银三十两而庵中诸事悉已告成适护府之
  李牧同各县令进而言曰庵中事事毕备某等欲共建外
  山门一座可乎余应之曰唯唯亦不日告成焉使翁爰居
  爰处既无风雨之虞又无枵腹之虑即使道翁功成丹满
  跨鹤而归继其席即是主人守其庐便是高足惟望步武
  后尘永存和善之念视老疾如一体弗亵慢弗厌恶则芳
  规模范千百年如一日矣噫老君有灵尹喜宛在后先一
  辙同渡流沙未可知也后之观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卷一 第 1p105a 页 CK-KZ_JY293_01p105a.png

  康熙三十四年岁在乙亥应钟月之朔日

  通议大夫四川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二级襄平
  赵良璧连城氏顿首拜撰





卷一 第 1p105b 页 CK-KZ_JY293_01p105b.png










卷一 第 1p106a 页 CK-KZ_JY293_01p106a.png
  乙亥夏采舆干南郊偶遇清觉道者于青羊宫之左其容
  穆然其貌冲然诚静养之全真也余敬而礼之遂延入署中
  膝谈数日渠以谢归请余思修真养性茅舍为妥粗粝是
  饱而风雨不蔽半粟不供即使静念不移观者能不记忆
  爰于其地搆室三间建亭一座匾曰二仙庵联曰心性复
  于其地之四角各𥪡一室随其从游者养静其中另造单
  房三间厨房三间以济过往又用价八十两置田二契产
  屋使室庐永久道粮有藉盖以无心之遇而成有心之计
  人谓一念之诚而不知宿缘有在了此一段因缘耳愿世
  世守之在世为清觉之斋供去世为清觉之香烟式相守
卷一 第 1p106b 页 CK-KZ_JY293_01p106b.png
  毋相论也倘有不肖逆类私行盗卖即赴有司与授同罪

  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西蜀观察使赵       批发道人存照





卷一 第 1p107a 页 CK-KZ_JY293_01p107a.png
  新建青羊二仙庵功德碑记
  凡天下事有创业于昔即有继美于后莫为之前虽美弗
  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如
 臬台赵公所创青羊二仙者是矣昔我
太上继天立极隐圣显凡寄化蜀都阐法谈玄托化于青羊之
  迹相契于令尹之交其来已久传至明末兵燹叠乘昔日
  之画栋重檐今日之败井颓垣矣昔日之钟鼓楼台今日
  之荆榛蔓草矣自 康熙己酉𡻕
 抚军张公创建之后觉焕然一新然欲求离宫别馆得以修
  真炼性势所不能今于乙亥之秋幸遇
卷一 第 1p107b 页 CK-KZ_JY293_01p107b.png
 臬台赵公创建一静室其名曰青羊二仙庵所以辅翼修行
  即青羊宫之别馆也其间曲折周致安顿新奇俱出人意
  表而又多置斋粮使存久远(愚)不知何幸而遇之青羊宫
  又不知何幸而得
 大善人之护持乃尔也夫
 赵公擅辽左精华三韩正气今观察全蜀措刑不用而民莫
  敢奸持政悉平而世咸沾泽居尘出尘不为尘之所拘而
  治世忘世不为世之所扰屡于政治之暇究性命之妙旨
  访清净之遗迹心与道合默契玄机赞翊
 祖庭恢扬正化而且心存利济广结善缘饥者得食寒者得
卷一 第 1p108a 页 CK-KZ_JY293_01p108a.png
  衣大同无我万善同归(愚)虽老朽惟体
 赵公之心以为心愿继(愚)之志者亦体 赵公之心以为心
  世守此庵永存善果即
 赵公荣擢去蜀而恒产与恒心善事行于千古金丹点于万
  年是即 赵公之禄位名寿亿万斯年也(愚)迂而且拙不
  足为道德光亦不足为
 赵公重惟敬撰俚言勒之碑铭以存
 赵公不朽之功德云

   旨
卷一 第 1p108b 页 CK-KZ_JY293_01p108b.png
  康熙三十四年𡻕在乙亥黄钟月上浣之吉

        三楚烟霞道人陈清觉寒松氏顿首拜撰







卷一 第 1p109a 页 CK-KZ_JY293_01p109a.png
  成都府成都县正堂龚 为禁绝杂派以永善果事
  本 正月十九日奉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二级赵
  宪牌照得本司捐赀创二仙庵一以扶道教之式微一以
  兴隆冬之挂单深虑道粮不敷又捐赀二契捌十两买地
  亩可栽种壹十七石以供常住之道供载明碑记班班可
  考今本司奉
旨总藩两浙恐起行之后里甲头人借杂派名色搅扰本庵则
  朝夕焚修严寒挂单断难宁处即本司之一片经营亦因
  此辈之生端而胥泯之矣殊可痛恨合行饬知此牌仰该
卷一 第 1p109b 页 CK-KZ_JY293_01p109b.png
  县遵照来文事理文到即便出示晓谕本庵并里甲头人
  知悉凡本司契买之地止完正粮不许一毫私派如有地
  棍诸人借端妄派者本庵住持即便指名呈禀该县着即
  立行拿究永行禁绝毋坏善果等因奉此合行出示晓谕
  为此示仰里甲头人知悉凡
 臬宪契买之地照例完粮不许派及杂差如违查出重究不
  贷特示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示

卷一 第 1p110a 页 CK-KZ_JY293_01p110a.png
  重修二仙庵碑记
 特授四川成都府成都县正堂升任府同知加三级纪录十
  二次记大功三次褚(讳)端北  书丹
万寿特恩加一级文林郎前知四川潼川府安岳县事军功加
  一级纪录四次楚北应山洪成鼎悔翁撰文并篆额二仙
  庵曷昉乎自康熙乙亥廉使赵公(讳)良璧遇仙始也公休
  暇日偶游西郊寻张三丰真人诗碑遗迹恍惚若有所遇
  踪迹之不觉步入丛篁中见草团瓢有道士跏趺习静内
  供小图画两仙人像问之道士以吕韩二仙对公睇视大
  惊异道士楚人自青城来名陈清觉公与语深契元旨益
卷一 第 1p110b 页 CK-KZ_JY293_01p110b.png
  异之盖公平昔信道甚笃适有邂逅遇而二仙庵建修之
  缘于是乎起矣先建正殿祀吕祖后建亭并祀
 吕韩二仙遂颜曰二仙亭最后建斗姥阁并静室单房客寮
  茶灶共数十区更捉俸买田二契供香祀大概具公碑文
  中复请于
朝康熙四十一年𡻕在壬午十二月
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匾额并悟真篇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
  加戊己中复姤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诗一章乃建
御书坊于亭南题曰了门公自号海岸每有会心拈句书联皆
卷一 第 1p111a 页 CK-KZ_JY293_01p111a.png
  有独契恒不时至止与陈翁密谈讲堂奥中事竟日夕不
  休及公迁浙藩将去命工画陈翁像公亦自写真庵中以
  见两人莫逆意复虑杂徭侵剥庵基特留示禁其多方维
  护皆公一片乐道惓惓度世婆心也迨康熙辛丑方伯孔
  公(讳)毓均臬宪高公(讳)其佩太守刘公(讳)世奇继公志重
  建大殿盖自乙亥于兹八十年由陈觉翁数传至今道会
  吴本固焚修接众不劳乞募者无非公外护力维持于无
  穹后之羽客庇仙宇饫道粮思厥由来其所仰答赵公无
  负陈翁者当何如勤修密行庶几永俾勿坏而能晏然已
  耶本固幼读书能诵道德阴符黄庭参同悟真等篇而木
卷一 第 1p111b 页 CK-KZ_JY293_01p111b.png
  讷寡言若朴拙无为者与其徒甘合泰随时补葺内外秩
  如又念张仙三丰诗碑久仆废圃力为辇𥪡庵前予见而
  心喜题诗碑阴令本固刻之本固更欲摹刻
御赐诗额以永镇道宗因历述所传建庵施田颠末将并勒石
  垂后求序于予予瞻赵公与陈翁遗像方欢慕二仙庵之
  缘之奇遂率笔而记之

皇清乾隆四十一年𡻕次丙申仲秋月吉旦住(持吴)本固勒石
卷一 第 1p112a 页 CK-KZ_JY293_01p112a.png
  敕建崇祀
  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方 为详明事案查嘉庆十年
  奉准部咨饬令各省直地方通祀
 吕祖师并酌定祭品用蔬果等物于春秋每𡻕仲月自行诹
  吉致祭等因通行遵照办理在案嗣于嘉庆十四年十一
  月二十九日准
  礼部咨议覆姜    等奏请
 吕祖加封尊号并请
敕建崇祀奉
旨依议圈出燮元赞运四字加于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原
卷一 第 1p112b 页 CK-KZ_JY293_01p112b.png
  衔之上设牌供俸其祭祀日期照各省禦灾捍患诸神之
  例听该督抚于每𡻕春秋仲月诹吉致祭应用祭品仿
 真武庙例用咨饬遵照并晓谕地方士民一体遵照办理等
  因因思
 吕祖为前唐名宦其忠孝勋猷昭昭在人耳目既经奉
旨崇祀自应设立专祠列入春秋祀典诹吉致祭以昭诚敬而
  答
 神庥查资州知州刘烱前在华阳任内查得本城地方向有
  纯阳观旧祠因地基褊窄庙堂朽坏奉文之后一时碍难
  修葺旋因公事出城于城南迹得二仙庵盖因后殿系供
卷一 第 1p113a 页 CK-KZ_JY293_01p113a.png
 吕韩二仙故名也其前殿耑供
 吕祖塑像并有
圣祖仁皇帝御书丹台碧洞匾额及
 御制诗碑出城二里许其庙宇巍宏曾禀
  督宪嗣后凡遇春秋祭典即于此处陈设永以为例再此
  庵既为专祠则二仙之名未免淆混应于庙门悬挂纯阳
  观三字匾额其后殿仍名二仙庵以存其旧是否允协详
  请察核施行奉
  总督部堂常  批准如详遵照办理在案
 嘉庆十九年正月   日
卷一 第 1p113b 页 CK-KZ_JY293_01p113b.png










卷一 第 1p114a 页 CK-KZ_JY293_01p114a.png
  孚佑帝君吕祖庙碑
  夫妙门凝邈至道之谛难穷上理虚无真知之宗莫测自
  混元立极太始开图民萌淳闷政化标枝莫知象帝之家
  罕造谷神之域洎乎赤明肇运龙汉纪年秘牒通元隐书
  诠奥宝笈则九华焕彩灵书则八角垂芒于是至教函三
  道风吹万开浑沦之浩劫生博大之真人代著灵奇递传
  微妙俱提挈形气亭毒阴阳若夫宏化济人养和抱德四
  荒四极昭调燮之元功八殥八弦被涵濡之大泽匹文昌
  之上相赞曜魄之中枢道俗共尊者其惟
  孚佑帝君乎
卷一 第 1p114b 页 CK-KZ_JY293_01p114b.png
 帝君体元和之精含太素之气风仪盅秀操履幽贞罢掇巍
  科即怀高蹈解形默遁鍊气昭升宅终南之隐墟得钟离
  之真诀不尚铸凝之术远怀利济之心遂乃步景青台餐
  霞紫府奉元文于玉𢇮受秘录于金坛月脑含芒星肝吐
  燄黄芽白雪九六逆取之方外景内篇三五顺行之法龙
  蹻之捷万里虎伏之威六天济世无方度人不吝以视推
  川珠佩贞白金炉王远知之丹经陶安公之赤冶衡薇降
  位开鸣鹄之山抱朴著书留勾漏之井较功量德不可同
  年而语矣
圣朝寰海承平天人合庆接万灵于斜谷觞百神于帝台感福
卷一 第 1p115a 页 CK-KZ_JY293_01p115a.png
  应之有徵乃崇封之
特钖加号
 燮元赞运警化孚佑帝君命直省各建祠宇𡻕时享祀礼也
  成都西郭外青羊宫者旧传老君遇文始真人遗迹
 国朝康熙乙亥廉访赵公良璧于宫之左建二仙庵正殿祀
 帝君后有亭兼祀韩仙时道士陈清觉修炼于此
圣祖曾赐匾额及诗中建
 御碑亭堂宇幽邃称胜境焉年祀既久风雨所侵井𠏉庯庩
  杗廇陊剥花残鹭沼烟辍龙香石径苔埋梅梁𧎆蚀今资
  州牧刘君烱虔奉至教遂宏胜风鸠工庀材砻椽刻桷搆
卷一 第 1p115b 页 CK-KZ_JY293_01p115b.png
  大殿祀
 帝君而二仙亭仍其旧参差四注环之雀目之窗𦴚递百寻
  覆以鱼鳞之瓦对锦城而特跱接金界以孤标玉晨饰翠
  琬之华香婴散朱陵之馥晬容伊穆元仪有炜霓旌常驻
  飙驾斯留栖真碧落旁招园绮之俦飞步黄庭高揖松乔
  之侣疏元流而荡喧浊跻颢气而莹襟情上以闿阳宣德
  表
皇化之休和下以祓厉除娆集蒸庶之禔福祠宇之隆不可阙
  已𡻕在阏逢相月之灵物阜政平实蒇兹事遂乃摛词石
  䃭镌墨槐眉发云笈之七签启珠囊于三洞敢谓金庭石
卷一 第 1p116a 页 CK-KZ_JY293_01p116a.png
  室华阳勒真逸之铭所望碧瓦瑶阶良常镂少霞之字辞
  曰无名者道立极惟真逖矣神化渊哉妙门或隐或见阅
  世阅人汉传金泐唐精剑神猗欤
 至人名登秘箓专精五龙遍游群岳神超溟涬境离氛浊袖
  拂青蛇诗吟黄犊朝发鄂渚暮宿苍梧云袽羽裳遨嬉天
  衢冲襟云逸清标鹤矅度世称圣列仙亦儒惟我
圣清百灵受职九星同光五风异色鸿长生豫承帝休德灵昭
  中枢化赞北极坤维建福井络会昌帝之囿时群真翱翔
  灵圉奥馆天隐巍堂霞摛藻井电绕虹梁象纬腾精星辰
  列次嘘吸屏黔撝呵履髻八素隐文三元秘记普惠苍生
卷一 第 1p116b 页 CK-KZ_JY293_01p116b.png
  永符赤制




  嘉庆十有九年秋七月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方 积撰




卷一 第 1p117a 页 CK-KZ_JY293_01p117a.png
  崇祀祝文
  维
大清嘉庆二十年𡻕次乙亥月建己卯朔日丁巳祭日庚申
  主祭官
钦命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四川等处
  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巡抚事志勇巴图鲁常明恭
  统僚属致祭于
敕封燮元赞运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之位前曰惟
 帝君植根仙李托迹昙华点顽石以济贫烧灵丹而渡世功
  行超于八极道德契夫三清驱五雷而灾沴全消挥一剑
卷一 第 1p117b 页 CK-KZ_JY293_01p117b.png
  而妖氛迅扫人天钦仰海宇瞻依久膺
纶綍之封特列春秋之祀坤维建福井络降祥
崇祀克配乎青羊胜迹何殊于黄鹤爰诹月吉用肃寅恭众诚
  上格于
九霄大泽愿孚于全蜀尚
  飨




卷一 第 1p118a 页 CK-KZ_JY293_01p118a.png
  碧洞真人墓碑        双流刘 沅序
  三代以上无神仙之名后苍舒始为之图刘向始为之传
  而于是崇之者曰异人斥之曰异端莫能辨其归而指其
  失也夫道不过五伦五伦本于心性性尽而出处进退无
  不咸宜固不必遂逐以求荣亦何庸避世以为高古之隐
  君子无心闻达而世亦鲜遭逢往往自逊于山颠水湄之
  间观夫鸡黍流连不传名姓圮桥授受惟葆黄石师友盘
  桓之际犹共秘其踪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其亦庶几此意
  也夫若以隐见之不常而疑神奇之别具此与于诡诞之
  甚者不知圣贤之外无所谓神仙也陈之清觉楚之武昌
卷一 第 1p118b 页 CK-KZ_JY293_01p118b.png
  人为少年名进士入庶常其天资之颖异宜于有大过人
  者继而辞官归隐从武当詹公太林游讲求养生之旨康
  熙二十六年入峨眉至蜀都结茅于青羊肆侧时赵公良
  璧为蜀司臬驻节江干偶与公遇而契为葺其居肖吕韩
  二公像颜曰二仙庵四十一年以清觉之贤请于
 朝蒙
圣祖俞允并
 锡以丹台碧洞之额又
 御书张紫阳诗章赐之公之荣宠可谓至矣惟
圣祖不以方外而弃之惟赵公亦不以方外视之尧舜在上下
卷一 第 1p119a 页 CK-KZ_JY293_01p119a.png
  有巢许惟兹可以当之明年赵公迁浙江藩司二年𡻕乙
  酉九月二十二日而陈公亦遂辞尘矣公没而思之者众
  其徒末吴本固甘合泰等敛公以塔平凉杨光远序事于
  石而𡻕久剥蚀无复句读之存今其徒愈众矣承公之绪
  思公之德建碣而修其墓丏序于愚愚惟公之详不得而
  知矣公之见重于
圣祖如是是必有大过乎人者宜寿世而以导来兹固公之徒
  第以方外事公而不达乎行藏之义非所以为公功也故
  揭其旨而记之如石
道光十年𡻕在庚寅三月望二日吉旦
卷一 第 1p119b 页 CK-KZ_JY293_01p119b.png
           十七世嗣孙甘教兴体衑氏敬书









卷一 第 1p120a 页 CK-KZ_JY293_01p120a.png
  署理四川总督部堂管巡抚事世袭一等公成都将军裕
  手谕道光戊申本爵部堂特奉
简命至蜀专理满洲八旗统辖松建文武事务已酉春 琦阁
  部堂 奉带弁兵进剿瞻对逆夷附片奏准本爵部堂护
  理四川总督篆务暮春戊子日公暇之馀与副都统及提
  督军门并辔关外遍览蜀景游诸葛庙步杜公祠转西郊
  过遇仙桥行数武得睹丛林数水环抱挨连二庵右为青
  羊宫即老君观左为二仙庵即纯阳真人之遗像地也步
  入客堂其时花开富贵叶茂荣华曲栏回抱万籁芬芳有
  道士张永亮罗本忠及住持群众礼接殷诚多时盘桓回
卷一 第 1p120b 页 CK-KZ_JY293_01p120b.png
  查蜀志此庵建自康熙乙亥𡻕由前任臬司良璧赵公之
  创成也公素好道常履其地睹一小廛趋而叩之得遇青
  城道者陈烟霞问答意洽相邀入署留恋数日即捐俸购
  木𥪡亭修室立单房建山门间格布置载在蜀志此所谓
  安单接众之始也 海岸赵公有此善举 本爵部堂不
  得不附之骥尾勷成前事续接万缘嗣该知宾罗道士抬
  送盆花至署本爵部堂唤至后厅询其往来言与志符故
  给与十方丛林四字与衔铃印令其付梓刻额张挂殿堂
  以接十方大众共登蓬莱以续 海岸前志该住持等不
  得视为已物独行把持遗徒传孙方可谓物为众有一尘
卷一 第 1p121a 页 CK-KZ_JY293_01p121a.png
  不染真修炼之实行也
  手谕铃印关防着持回庵大众遵行
  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初十日  裕诚手书
孚佑帝君赐二仙庵住持张永亮知宾苗理圭诗一首
 我曾跨鹤去游仙三醉岳阳任自然汝辈若能真有守鸾车
 凤辇入云天   山石醉笔




卷一 第 1p121b 页 CK-KZ_JY293_01p121b.png










卷一 第 1p122a 页 CK-KZ_JY293_01p122a.png
  重建二仙庵吕祖殿碑记
  成都县离城三里许有青羊宫其来久矣初名青羊观李
  唐尊老子为始祖因更名为宫其傍曰二仙庵祀 吕韩
  二祖康熙三十三年 臬使赵公良璧捐资建修置买田
  业道士陈清觉公为之经始嘉庆十年奉
敕加封燮元赞运警化孚佑帝君列入祀典十九年 蜀藩方
  发款创修正殿专祀
 孚佑帝君吕祖像为春秋祭祀所昭诚敬也道光五年殿宇
  渐塌经(住持)李永仁禀请成华两县详请 前藩董发银
  六百三十两培修补葺道光十三年道士张永亮苗理圭
卷一 第 1p122b 页 CK-KZ_JY293_01p122b.png
  于春祭时吁恳 川督鄂拨给采办皇木馀木大料三十
  二根并由藩库发银五百四十三两增其式廓庙貌一新
  同治六年善士罗公文耀募修殿前抱厅观瞻益肃惟后
  杗桷历年既久风雨剥蚀将圯岌岌可危不得已用巨木
  榰柱以免旦夕倾压然见者窃惴惴焉如芒剌之在背也
  老子有云与物苟者不容其身言凡事不可苟且也传曰
  叔孙所馆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夫一介之士于偶焉托
  足之区犹必整必洁如是其不苟也而况真灵之所栖神
  明之所凭竟漠然听其倾覆有是理乎顾工用甚钜举事
  匪易适有退思居士张公锡荣与(住持)道阎永和有深契
卷一 第 1p123a 页 CK-KZ_JY293_01p123a.png
  素好道而其祀吕祖尤虔首先倡捐银五百两不足则上
  请于县尹邹沈二公转请前布政司龚前盐茶道殷先后
  发帑银各五百两前成都府知府汪公鉴复发间款银二
  百两江北厅善士赵公献之捐正殿石柱银六百两又募
  诸阖省官绅商民暨诸山道众捐集银共成四千四百三
  十五两四钱并正殿地砖钱八十一钏四百三十二文光
  绪十九年八月吉日兴工二十三年落成共用银计一万
  两有奇不敷银六千馀两皆(住持)多方假贷虚悬其数以
  俟另募是役也深荷当事之嘉惠与乐善诸君子之助成
  而阎道永和暨执事等之筹画得以竟赵陈两公未竟之
卷一 第 1p123b 页 CK-KZ_JY293_01p123b.png
  志抑何幸欤且张公家不中赀独能首捐巨金并心计指
  授不遗馀力俾斯举不中辍其信道之笃好善之诚尤不
  可及也夫道家者流以无为为有为汉初崇尚黄老史公
  先黄老而后六经颇为儒者诟病不知是时承周秦之后
  儒法繁急至例之司空城旦书不得不以柔和之教镇浮
  嚣而归简静而西京百年清晏之治实基于此是其教之
  在于世苟用之适时未尝不与儒者同功何得以虚无寂
  灭少之然则维持调护不有待于乐善之士哉今而后斯
  庵之盛焕然与青羊宫并垂不朽不可谓非有志竟成也
  工竣书其颠末[⺡*(巳*力)]诸石以告来者
卷一 第 1p124a 页 CK-KZ_JY293_01p124a.png
        中书衔候选训道成都芮福森撰文
 五品衔资州直隶州学正保升知县南溪包汝谐篆额
诰授朝议大夫知府衔前升湖北荆门直隶州武昌府江夏县
  知县卓异加一级覃恩加三级纪录五次华阳罗湘书丹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𡻕次丁酉仲夏月       谷旦
     本庵(住持)道阎永和暨两序执事等恭[⺡*(巳*力)]上石




卷一 第 1p124b 页 CK-KZ_JY293_01p124b.png










卷一 第 1p125a 页 CK-KZ_JY293_01p125a.png
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在任候补直隶州调补成都府成都县
  正堂加五级覃恩加三级卓异加一级记大功三十一次
  沈为据禀详请立案事据县属二仙庵(住持)道人阎永和
  具禀恳详立案以维祀典事禀称缘康熙三十四年蒙
  前臬宪赵在省城西关外捐廉创建二仙庵供俸吕韩二
  仙嗣因嘉庆十年准礼部咨开江南总督徐奏吕祖在河
  工显昭灵异请加封号奉
旨依议
敕建崇祀十九年前藩宪方详以本城纯阳观地基褊窄二仙
  庵后殿系供俸吕韩二仙饬将前殿专供吕祖塑像安座
卷一 第 1p125b 页 CK-KZ_JY293_01p125b.png
  并颁
圣祖仁皇帝御书丹台碧洞匾额及
 御制诗碑发款添建殿宇永为春秋祀典之所道光五年庙
  宇朽坏前藩宪董发银六百三十两培修一次前督宪鄂
  于采办皇木馀木项下拨发木料并由藩库发银五百四
  十三两重修一次惟历年既久朽腐不堪光绪十七年禀
  奉前府宪汪批准筹款培修十九年前县主邹勘明工程
  浩大钜款难筹谓非官民合力难以蒇事先后详请藩宪
  龚盐宪殷各发库银五百两并由道等四方募化各善士
  捐集银四千五百馀两重修正殿但规模阔大料实工坚
卷一 第 1p126a 页 CK-KZ_JY293_01p126a.png
  共用银一万两有奇除领款捐资外尚有不敷银六千馀
  两皆(道等)设法借贷冀募善资陆续填还此皆有收支帐
  据可稽也当康熙三十四年赵臬宪创建之初谓每年焚
  献及道众之衣食无资不能垂久爰捐廉置田二契共计
  三百亩载粮六两五钱七分札县立案除完纳正赋外一
  切杂派永行禁绝出示刋碑晓谕里甲头人及本庵遵守
  道光三十年前督宪裕饬归十方丛林道(等)敢不仰遵恩
  谕自此往来挂单每日之供给浩繁老病留养每年之度
  支益绌虽清斋澹粥而百馀口之众嗷嗷待哺常有不给
  之虞兼之近年重修殿宇身负重债益形困苦在光绪十
卷一 第 1p126b 页 CK-KZ_JY293_01p126b.png
  七年官绅捐资置买永安会义地计十九亩零载粮四钱
  议归二仙庵经管陆续葬满又无租息可收而不知者以
  为庙资富厚或请派夫马或议派捐输或请预垫捐款至
  百金之多闻命𢙀惶曷胜危惧幸蒙各前县孙主张主许
  主陈主邹主洞悉苦情俱察案批准优免有卷可稽去年
  又蒙批示以二仙庵有关祀典应完捐输尚蒙前宪及前
  县加恩给示免其完纳未便转令垫缴捐款着即遵照敬
  聆之下感激莫名伏思二仙庵为祭祀之所与他处庙宇
  不同自奉
旨敕建崇祀之后庙中应有之焚献岁修及道众口粮皆无款
卷一 第 1p127a 页 CK-KZ_JY293_01p127a.png
  可领若动大工则禀发库帑虽
皇恩宪德在在维持而所发之数又不敷所用之数得以苟存
  活者谨守此功德之田数顷耳迄今二百馀年田不增多
  一亩费不减少一文租息有限每年之焚献赖之𡻕修赖
  之百馀口之道众又赖之入不敷出支持维艰能宽一分
  之累即纾一分之力即多养活一人之命再四思维只有
  𤃉情叩恳仁慈始终矜怜通详立案照旧准免夫马捐输
  永禁杂派则祀典不荒十方蒙赖造福无量感荷不尽矣
  等情(卑职)查核所禀委属实在情形应如所请立案用示
  体恤除禀批示外理合备造清册具文详请宪台俯赐察
卷一 第 1p127b 页 CK-KZ_JY293_01p127b.png
  核转详藩宪立案批示饬遵为此备册另文申乞照详施
  行须至册者奉
  府宪批仰候转详立案缴
  藩宪批如详立案仰即转饬遵照
         国学生候选县丞华阳罗绪沐手敬书
       本庵(住持)阎永和暨十方道众等恭[⺡*(巳*力)]上石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𡻕次丁酉季秋月吉日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