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001a 页 CK-KZ_JY261_01p001a.png
关圣帝君本传(辑全书)        崇德弟子纂述
帝字云长一字长生河东解梁宝池下里冯村人乃夏大夫关
龙逢苗裔也为人义勇绝伦好读左氏春秋讽诵略皆上口尝
避地涿郡与涿人桓侯张翼德相友善帝长数𡻕张兄事之汉
昭烈皇帝蜀先主系景帝子胜中山靖王之后少孤贫亦家于
涿会灵帝末黄巾张角反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帝与桓侯为
之禦侮寝则同床恩笃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
旋不避艰险孝献帝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诸将不相能公
孙瓒攻袁绍以先主为平原相先主以帝及桓侯为别部司马
分统部曲嗣曹操攻徐州陶谦告急于田楷楷偕先主往救之
卷一 第 1p001b 页 CK-KZ_JY261_01p001b.png
遂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谦死遂领徐州帝从之建安元
年诏先主为镇东将军遣帝守下邳初董承称受献帝衣带密诏
与先主谋诛曹操及四年会操使先主邀袁术至下邳遂杀徐
州刺史车胄起兵讨曹操留帝守下邳行太守事操遂自将来
攻先主奔冀州进攻帝于下邳张辽说帝归操帝谓之曰予有
三约与皇叔誓扶汉室降汉不降曹一也二嫂在彼给养上下
人等不许到门二也知吾主去向不分千里便当辞去三也如
其不允吾必不降操从之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是时甘糜二
夫人与先主相失同帝在许操欲乱其臣主之义使帝与夫人
共居一室帝秉烛立侍达旦乃止其生平大节如此袁绍遣大
卷一 第 1p002a 页 CK-KZ_JY261_01p002a.png
将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操使张辽及帝为先锋击之帝望见良
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无敢当者遂解
白马之围诏封帝为汉寿亭侯帝致操书曰明公布大义于天
下而速取自树非予之所敢知若犹是汉也予敢不臣汉哉敢
拜嘉命之辱操还军官渡绍遣先主将兵略许下帝亡归先主
先是操壮帝为人而察其无留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帝叹曰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辽以帝言报曹操操义之至是遂
奔先主于袁军操戒其左右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先主将兵
至汝南操自将击之先主率帝等就荆州刘表表益其兵使屯
卷一 第 1p002b 页 CK-KZ_JY261_01p002b.png
新野在荆州数年表卒子琮嗣未几操军卒至新野琮举州降
是时先主屯樊旷久乃觉遂将其众去日行十馀里别遣帝乘
船数百艘会江陵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将轻骑五
千一日夜行三百里追及当阳之长阪先主斜趋汉津适值帝
船共至夏口初先主在许与曹操共猎猎中众散帝劝先主杀
曹操先主不从及在夏口帝叹曰往日猎中若从臣言可无今
日之困先主曰其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
为福耶先主遣武侯自结于孙权权遣兵佐先主拒操操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封拜元勋以帝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
北踰年西定益州拜帝董督荆州事帝闻马超来降致书武侯
卷一 第 1p003a 页 CK-KZ_JY261_01p003a.png
问超人才可谁比类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
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帝
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帝美髭髯故武侯谓之髯初帝左臂尝中
流矢每阴雨骨常疼痛医言矢镞有毒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
然后患乃除耳帝便伸臂令医劈之时会诸将饭食相对臂血
流离盈于盘器而帝引酒割炙言笑自若二十四年先主立为
汉中王遣前部司马费诗即军中拜帝为前将军假节钺帝闻
黄忠为后将军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不肯受印绶诗
曰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居
最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意
卷一 第 1p003b 页 CK-KZ_JY261_01p003b.png
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共戚愚谓
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位之多寡也帝感悟即拜受是年
八月帝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仁使于禁庞德等屯樊北二十
里遇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深数丈禁等穷迫遂降庞德力战船
覆帝擒斩之别遣将围吕常于襄阳剌史胡脩太守傅方皆降
自许以南往往遥受帝印号为之支党帝威震中原曹操议迁
许都以避其锐操用蒋济司马懿策使人劝孙权蹑其后许割
江南以封之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某与
之同仇不可失也及肃殁权用吕蒙计召陆逊为偏将军右都
督逊至陆口书与帝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欢欣以为将军之勋
卷一 第 1p004a 页 CK-KZ_JY261_01p004a.png
可以长世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无以尚兹闻徐晃等
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恐潜增众以逞其心且战克之
后常若轻敌古人权术军胜称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盖虽未合策犹可怀
也帝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答之曰将军作镇西藩为吴右
臂下车未远遽怀老夫中心藏之共奖王室目前小捷曷敢贪
天之功第荆州与陆口接壤为衅已非一日寡君报公子之命
丞相有破曹之勋旧说宗盟非吴土地乃呵蒙不揆大义狡然
西窥老夫不戒戎车而捍禦无术将军慨然以操猾为忧岂睹
其篡逆不共戴天尚以蜀为汉室宗胄或能用命抑事在泾而
卷一 第 1p004b 页 CK-KZ_JY261_01p004b.png
指在洛亦惟将军为之老夫之言诚如皎日勿眤小功终成大
德帝遂稍撤备兵以赴樊当是时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
傅士仁守公安素皆嫌帝轻己逊具启形状权以吕蒙为大督
至浔阳尽伏其精兵于𦩷𦪇中潜行过江阴诱芳仁等降蒙遂
长驱直入江陵帝及闻知南郡已失十二日马忠要帝于章乡
帝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皆遇害未几吕蒙亦暴疾而亡初帝
之南迁也曹仁诸将共议追击赵俨曰今帝已孤宜存之以为
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操闻亦恐诸
将追之敕仁如俨所策帝虽破败犹为敌国敬重如此建兴七
年追谥帝曰壮缪侯次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闻丞相武侯
卷一 第 1p005a 页 CK-KZ_JY261_01p005a.png
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兴卒子统嗣封官至虎贲中
郎将统卒无子以兴庶子⬤续封成都失守尽节而终
 评曰帝君报效曹操桓侯义释严颜陈寿以为有国士之风
 鄙哉是诚魏晋之臣矣自先主受衣带密诏起兵徐州而帝
 随先主数十年先后奔走于艰难困苦之中慨然以为国讨
 贼为己任襄樊一役擒于禁斩庞德轰轰烈烈威震中原至
 使操贼议徙都以避其锐汉室之兴反掌间事耳当是时鲁
 肃以曹操尚存且与帝有同仇之志奈寿命不长功业不就
 卒使吕蒙狡然西窥以成阿满篡窃之势焉岂不惜哉要之
 成败为国家之常圣贤乃人伦之至如帝君者其于春秋深
卷一 第 1p005b 页 CK-KZ_JY261_01p005b.png


  年谱
灵帝末黄巾贼张角反先主在涿郡收合徒众帝与桓侯张翼
德俱随先主义合兄弟
中平元年帝随先主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
六年帝同先主在京师
初平元年天下大乱帝从先主起兵讨董卓
二年公孙瓒表先主试守平原为平原相帝及桓侯为别部司
马分统部曲
三年四年皆随先主于平原
卷一 第 1p006a 页 CK-KZ_JY261_01p006a.png
兴平元年帝随先主归陶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建安元年曹操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吕布袭下邳桓侯败走先
主与布连和自屯小沛遣帝守下邳
三年先主随操还许操表为左将军帝及桓侯皆为左中郎将
四年先主起兵徐州讨曹操使帝守下邳行太守事
五年正月帝与曹操战于下邳败续随操入许诏为偏将军四月
帝解白马围诏封为汉寿亭侯七月辞奔先主
六年帝随先主归刘表七年至十二年皆在荆州
十三年先主兵败当阳帝乘船数百艘迎先主于汉津从 曹
兵于赤壁嗣先主与吴人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帝绝北道
卷一 第 1p006b 页 CK-KZ_JY261_01p006b.png
十四年先主领荆州牧以帝为荡寇将军襄阳太守
十五年先主使帝屯于江北
十六年先主入益州帝与武侯等留守荆州
十七年帝在荆州与操将乐进相拒于青泥
十八年先主还军攻刘璋武侯等将兵定白帝江阳惟帝留镇
荆州
十九年先主克成都赐帝与武侯桓侯法正等金各五百斤银
千斤钱五十万锦万疋
二十年先主孙权分荆州先主令帝守江陵权使鲁肃屯陆口
二十一年先主还成都
卷一 第 1p007a 页 CK-KZ_JY261_01p007a.png
二十二年先主进兵汉中
二十三年先主次阳平关
二十四年三月先主定汉中七月自立为汉中王八月帝自江
陵围曹仁于樊城先主遣司马费诗即军中拜帝为前将军假节
钺帝掳魏将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十月权军入江陵十一月
帝西保麦城十二月帝殂于章乡初帝出军梦猪啮其足谓子
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是年殂寿计六十𡻕盖本胡琦之
之说也

  世系考
胡琦旧志关氏之先出于夏大夫关龙逢解州王朱旦碑记帝
卷一 第 1p007b 页 CK-KZ_JY261_01p007b.png
祖石盘公讳审字问之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解州常平村
宝池里公冲穆好道以易春秋训子卒桓帝永寿二年丁酉享
年六十有八帝父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没庐墓三年既免丧
桓帝延禧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帝及长德配胡氏灵帝
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史称帝生二子长曰平以
忠义自许从帝荆襄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吕蒙入寇死之
宋崇宁元年封武灵侯赐庙额曰昭贶庆元初以守臣高子溶
请加封武灵威显侯次曰兴字安国少有令闻丞相诸葛武侯
深器异之帝既殁嗣封汉寿亭侯弱冠为侍中中监军兴卒子
统嗣封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统卒无子以兴庶子⬤续封
卷一 第 1p008a 页 CK-KZ_JY261_01p008a.png
成都失守死之后魏有关朗唐有关播史志及关氏家谱解人
世传皆云圣帝苗裔按关朗⬤之后为北魏大儒妙极占算曾
以一筮预推百年知治统属唐而道统归文中子有关朗子占
书行于世关康之朗之后善左氏春秋关播康之后唐德宗建
中为平章政事通志称解州人圣帝后裔陈寿三国志谓庞德
子会随钟邓入蜀尽灭关氏之家斯固甚言之以为庞会泄憾
也岂足为信史哉而于昌井砖之说当世以为无徵则谬也何
也天下事之所有恒为理之所无金人入梦遂尔白马驼经老
人掞书乃是谷城黄石圣人灵迹之奇有者能使之无无者能
使之有井砖文字亦乌足怪况以帝君忠义充塞乾坤乃致祖
卷一 第 1p008b 页 CK-KZ_JY261_01p008b.png
若父其名湮没而不彰于心安乎孔子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
世以显父母吾于关帝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