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p001a 页
重刋道藏辑要
太极图(周子作 朱子注)
朱子曰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于斯文
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于天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
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于我有宋五星集奎实开文
明之运而先生出焉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
要当时见而知之有程氏者遂扩大而推明之使夫天理之
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鬼神之幽莫不洞然毕贯于一而周
公孔子孟氏之传焕然复明于当世有志之士得以探讨服
行而不失其正如出于三代之前者鸣呼盛哉非天所𢌿其
太极图(周子作 朱子注)
朱子曰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于斯文
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于天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
不属更秦及汉历晋隋唐以至于我有宋五星集奎实开文
明之运而先生出焉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
要当时见而知之有程氏者遂扩大而推明之使夫天理之
微人伦之著事物之众鬼神之幽莫不洞然毕贯于一而周
公孔子孟氏之传焕然复明于当世有志之士得以探讨服
行而不失其正如出于三代之前者鸣呼盛哉非天所𢌿其
卷一 第 1p001b 页
孰能与于此 又曰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
言亦皆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
因其说观通书之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书李仲通铭
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则可见矣潘清逸志先生之墓
叙所著书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则此图当为先生书首
无疑也然先生既手以授二程因附书后传者见其如此遂
误以图为书之卒章不复釐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指闇
而不明而骤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此则诸本之失
也又尝读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之传自陈抟种放穆
修而来而五峰胡氏作序又以为先生非止为种穆之学者
言亦皆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
因其说观通书之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书李仲通铭
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则可见矣潘清逸志先生之墓
叙所著书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则此图当为先生书首
无疑也然先生既手以授二程因附书后传者见其如此遂
误以图为书之卒章不复釐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指闇
而不明而骤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此则诸本之失
也又尝读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之传自陈抟种放穆
修而来而五峰胡氏作序又以为先生非止为种穆之学者
卷一 第 1p002a 页
此特其学之一师尔非其至者也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
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以为非其至者则先
生之学又何以加于此图哉是以窃尝疑之及得志文考之
然后知其果先生所自作而非有受于人者二公盖未尝见
此志而云云尔
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以为非其至者则先
生之学又何以加于此图哉是以窃尝疑之及得志文考之
然后知其果先生所自作而非有受于人者二公盖未尝见
此志而云云尔
卷一 第 1p002b 页
卷一 第 1p003a 页
太极图说
○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也然
非有以离乎阴阳也即阴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阴阳而为
言耳[taiji]此○之动而阳静为阴也中○者其本体也[taiji2]者阳
○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也然
非有以离乎阴阳也即阴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阴阳而为
言耳[taiji]此○之动而阳静为阴也中○者其本体也[taiji2]者阳
卷一 第 1p003b 页
之动也○之用所以行也[taiji3]者阴之静也○之体所以立也
[taiji3]者[taiji4]之根也[taiji5]者[taiji3]之根也 此阳变阴合而生水
火木金土也[taiji7]者阳之变也[taiji8]者阴之合也[○@水]阴盛故居右
[○@火]阳盛故居左[○@木]阳稚故次火[○@金]阴稚故次水[○@土]冲气故居
中而水火之[taiji9]交系乎上阴根阳阳根阴也水而木木而火
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布四时行也○[taiji10]
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馀欠也阴阳一太极精粗
本末无彼此也太极本无极上天之载无声臭也五行之生
各一其性气殊质异各一其○无假借也 此无极二五
所以妙合而无閒也○乾男坤女以气化者言也各一其性
[taiji3]者[taiji4]之根也[taiji5]者[taiji3]之根也 此阳变阴合而生水
火木金土也[taiji7]者阳之变也[taiji8]者阴之合也[○@水]阴盛故居右
[○@火]阳盛故居左[○@木]阳稚故次火[○@金]阴稚故次水[○@土]冲气故居
中而水火之[taiji9]交系乎上阴根阳阳根阴也水而木木而火
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布四时行也○[taiji10]
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馀欠也阴阳一太极精粗
本末无彼此也太极本无极上天之载无声臭也五行之生
各一其性气殊质异各一其○无假借也 此无极二五
所以妙合而无閒也○乾男坤女以气化者言也各一其性
卷一 第 1p004a 页
而男女一太极也○万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各一其性而
万物一太极也(此以上引说解剥图体此以下据图推尽说意)惟人也得其秀而最
灵则所谓人○者于是乎在矣然形[taiji3]之为也神[taiji5]之发也
五性 之德也善恶男女之分也万事万物之象也此天
下之动所以纷纶交错而吉凶悔吝所由以生也惟圣人者
又得夫秀之精一而有以全乎○之体用者也是以一动一
静各臻其极而天下之故常感通乎寂然不动之中盖中也
仁也感也所谓[taiji5]也○之用所以行也正也义也寂也所谓
[taiji3]也○之体所以立也中正仁义浑然全体而静者常为主
焉则人○于是乎立而○[taiji]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有所
万物一太极也(此以上引说解剥图体此以下据图推尽说意)惟人也得其秀而最
灵则所谓人○者于是乎在矣然形[taiji3]之为也神[taiji5]之发也
五性 之德也善恶男女之分也万事万物之象也此天
下之动所以纷纶交错而吉凶悔吝所由以生也惟圣人者
又得夫秀之精一而有以全乎○之体用者也是以一动一
静各臻其极而天下之故常感通乎寂然不动之中盖中也
仁也感也所谓[taiji5]也○之用所以行也正也义也寂也所谓
[taiji3]也○之体所以立也中正仁义浑然全体而静者常为主
焉则人○于是乎立而○[taiji]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有所
卷一 第 1p004b 页
不能违矣君子之戒慎恐惧所以修此而吉也小人之放僻
邪侈所以悖此而凶也天地人之道各一○也阳也刚也仁
也所谓[taiji5]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所谓[taiji3]也物之终也
此所谓易也而三极之道立焉实则一○也故曰易有太极
[taiji]之谓也
无极而太极
注(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集说(朱子曰太极图只是一个实理一以贯之○又曰老子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二周子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一○
又曰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于阴阳
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又曰原极之所以得名盖取枢极之义圣人谓之太极
邪侈所以悖此而凶也天地人之道各一○也阳也刚也仁
也所谓[taiji5]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所谓[taiji3]也物之终也
此所谓易也而三极之道立焉实则一○也故曰易有太极
[taiji]之谓也
无极而太极
注(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集说(朱子曰太极图只是一个实理一以贯之○又曰老子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二周子之言有无以有无为一○
又曰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于阴阳
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又曰原极之所以得名盖取枢极之义圣人谓之太极
卷一 第 1p005a 页
者所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周子因之而又谓之无极者所以著无声无臭之妙也○又曰先生之精立图以示先生
之蕴因图以发而其所为无极而太极云者又一图之纲领所以明夫道之未始有物而实为万物之根柢也夫岂以为
太极之上复有所谓无极哉近世读者不足以识此而或妄议之既以为先生病史氏之传先生者乃增其语曰自无极
而为太极则人无所依据而重以病夫先生○又曰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非谓太极之上别有无极也但言太极非有
物耳故下文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既言无极则不复别举太极也若如今说则此处岂不欠一太极字耶○或问所谓
无极而太极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饶氏鲁曰难言也姑以名义推之所谓太极者盖天理之尊号云尔极者至极
之义枢纽根柢之名世之常言所谓枢极根极是也圣人以阴阳五行阖辟不穷而此理为阖辟之主如户之有枢纽男
女万物生生不息而此理为生生之本如木之有根柢至其在人则万善之所以生万事之所以定者亦莫非此理为之
根柢为之枢纽焉是故谓之极太者大无以加之称言其为天下之大枢纽大根柢也然凡谓之极者如南极北极屋极
商邑四方之极之类皆有形状之可见方所之可指而此极独无形状之方所故周子复加无极二字以明之以其无枢
之蕴因图以发而其所为无极而太极云者又一图之纲领所以明夫道之未始有物而实为万物之根柢也夫岂以为
太极之上复有所谓无极哉近世读者不足以识此而或妄议之既以为先生病史氏之传先生者乃增其语曰自无极
而为太极则人无所依据而重以病夫先生○又曰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非谓太极之上别有无极也但言太极非有
物耳故下文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既言无极则不复别举太极也若如今说则此处岂不欠一太极字耶○或问所谓
无极而太极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饶氏鲁曰难言也姑以名义推之所谓太极者盖天理之尊号云尔极者至极
之义枢纽根柢之名世之常言所谓枢极根极是也圣人以阴阳五行阖辟不穷而此理为阖辟之主如户之有枢纽男
女万物生生不息而此理为生生之本如木之有根柢至其在人则万善之所以生万事之所以定者亦莫非此理为之
根柢为之枢纽焉是故谓之极太者大无以加之称言其为天下之大枢纽大根柢也然凡谓之极者如南极北极屋极
商邑四方之极之类皆有形状之可见方所之可指而此极独无形状之方所故周子复加无极二字以明之以其无枢
卷一 第 1p005b 页
纽根柢之形而实为天下之大枢纽大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为天下之大枢纽大根柢也而初非有枢纽根柢
之形也故曰太极本无极也此虽名义之粗然先儒尝云读书之法当先晓其文义文义既通然后可以求其意学者苟
知此义而于日用之间端庄静一以养之于未发之时而验之于已发之际则是理之妙或者亦可以默识矣)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
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注(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命之道也其动也诚之通也
继之者善万物之所资以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也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
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
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虽然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
之形也故曰太极本无极也此虽名义之粗然先儒尝云读书之法当先晓其文义文义既通然后可以求其意学者苟
知此义而于日用之间端庄静一以养之于未发之时而验之于已发之际则是理之妙或者亦可以默识矣)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
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注(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命之道也其动也诚之通也
继之者善万物之所资以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也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
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
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虽然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
卷一 第 1p006a 页
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也故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集说(朱子曰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阴阳既生则太极在其中理复在气之内也○又曰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
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则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
也○又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不是动后方生阳盖才动便属阳才静便属阴○又曰太极未动之前便是阴阴静
之中自有阳之根阳动之中自有阴之根动之所以必静者根乎阴故也静之所以必动者根乎阳故也○问太极之有
动静是静先动后否曰一动一静循环无端无静不成动无动不成静譬如鼻息无时不嘘无时不吸嘘尽则生吸吸尽
则生嘘理自如此○又曰阴阳有个流行底有个定位底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流行底寒暑往来是也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是定位底天地四方是也易有两义一曰变易便是流行底一曰交易便是对峙底○吴氏澄曰太极无动静动静
者气机也气机一动则太极亦动气机一静则太极亦静故朱子释太极图曰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此是为
周子分解太极不当言动静以天命之有流行故只得以动静言也又曰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机犹
集说(朱子曰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阴阳既生则太极在其中理复在气之内也○又曰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
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则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
也○又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不是动后方生阳盖才动便属阳才静便属阴○又曰太极未动之前便是阴阴静
之中自有阳之根阳动之中自有阴之根动之所以必静者根乎阴故也静之所以必动者根乎阳故也○问太极之有
动静是静先动后否曰一动一静循环无端无静不成动无动不成静譬如鼻息无时不嘘无时不吸嘘尽则生吸吸尽
则生嘘理自如此○又曰阴阳有个流行底有个定位底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流行底寒暑往来是也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是定位底天地四方是也易有两义一曰变易便是流行底一曰交易便是对峙底○吴氏澄曰太极无动静动静
者气机也气机一动则太极亦动气机一静则太极亦静故朱子释太极图曰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此是为
周子分解太极不当言动静以天命之有流行故只得以动静言也又曰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机犹
卷一 第 1p006b 页
弩牙弩弦乘此机机动则弦发机静则弦不发气动则太极亦动气静则太极亦静太极之乘此气犹弩弦之乘机也故
曰动静者所乘之机谓其所乘之气机有动静而太极本然之妙无动静也然弦与机𨚫是两物太极与此气非有两物
只是主宰此气者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机字是借物为喻不可以辞害意)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注(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而语其
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
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至其所以为阴
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夫岂有所亏欠閒隔哉)
集说(朱子曰阳变阴合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其成形犹未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水火
初是自生木金则资于土○又曰水质阴而性本阳火质阳而性本阴水外暗而内明以其根于阳也火外明而内暗以
曰动静者所乘之机谓其所乘之气机有动静而太极本然之妙无动静也然弦与机𨚫是两物太极与此气非有两物
只是主宰此气者非别有一物在气中而主宰之也机字是借物为喻不可以辞害意)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注(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而语其
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
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至其所以为阴
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夫岂有所亏欠閒隔哉)
集说(朱子曰阳变阴合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其成形犹未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水火
初是自生木金则资于土○又曰水质阴而性本阳火质阳而性本阴水外暗而内明以其根于阳也火外明而内暗以
卷一 第 1p007a 页
其根于阴也太极图阳动之中有黑底阴静之中有白底是也横渠言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正此意也○又曰金木水火
分属春夏秋冬土则寄旺四季惟夏季十八日土气为最旺以图象考之木生火金生水之类各有小画相牵联而火生
土土生金独穿乎土之内馀则从旁而过为可见矣○问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此岂就图而指其序耶而水木何以谓之
阳火金何以谓之阴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一三阳也二四阴也问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岂即其运
用处而言之耶而木火何以谓之阳金水何以谓之阴曰此以四时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黄氏干曰五行之序以
质之所生而言则水本是阳之湿气以其初动为阴所陷而不得遂故水阴胜火本是阴之燥气以其初动为阳所掩而
不得达故火阳胜木则阳之湿气寖多以感于阴而舒其质柔其性煖金则阴之燥气寖多以感于阳而缩其质刚其性
寒土则阴阳之气各盛相交相搏凝而成质以气之行而言则一阴一阳往来相代木火金水云者各就其中而分老少
尔故其序各由少而老土则分旺四季而位居中者也此五者序若参差而造化所以为发育之具实并行而不相悖质
曰水火木金盖以阴阳相閒言犹曰东西南北所谓对待者也气曰木火金水盖以阴阳相因言犹曰东南西北所谓流
分属春夏秋冬土则寄旺四季惟夏季十八日土气为最旺以图象考之木生火金生水之类各有小画相牵联而火生
土土生金独穿乎土之内馀则从旁而过为可见矣○问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此岂就图而指其序耶而水木何以谓之
阳火金何以谓之阴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一三阳也二四阴也问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岂即其运
用处而言之耶而木火何以谓之阳金水何以谓之阴曰此以四时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黄氏干曰五行之序以
质之所生而言则水本是阳之湿气以其初动为阴所陷而不得遂故水阴胜火本是阴之燥气以其初动为阳所掩而
不得达故火阳胜木则阳之湿气寖多以感于阴而舒其质柔其性煖金则阴之燥气寖多以感于阳而缩其质刚其性
寒土则阴阳之气各盛相交相搏凝而成质以气之行而言则一阴一阳往来相代木火金水云者各就其中而分老少
尔故其序各由少而老土则分旺四季而位居中者也此五者序若参差而造化所以为发育之具实并行而不相悖质
曰水火木金盖以阴阳相閒言犹曰东西南北所谓对待者也气曰木火金水盖以阴阳相因言犹曰东南西北所谓流
卷一 第 1p007b 页
行者也)
案(朱子虽以阴阳分质之序气之序然实阴阳合体气质同归何则天一阳也加五为六即地之阴也地二阴也加五
为七即天之阳也三与八四与九亦然其阴阳合体者如此是故以气言之以冬春为阳夏秋为阴可也以阳气生于冬
至而盛于春阴气生于夏至而盛于秋也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亦可也以阳功发于春而极于夏阴功成于秋而终于
冬也以质言之以水木为阳火金为阴可也水之滋润故能生木阳之舒也火之燥烈故能成金阴之敛也以木火为阳
金水为阴亦可也木温火𤍠气禀乎阳也金凉水寒气禀乎阴也又通而言之则阳始于水盛于木极于火而终于金阴
始于火盛于金极于水而终于木此又时令与物理皆然而无气质之异者也读者不可不知)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
一其性
注(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
案(朱子虽以阴阳分质之序气之序然实阴阳合体气质同归何则天一阳也加五为六即地之阴也地二阴也加五
为七即天之阳也三与八四与九亦然其阴阳合体者如此是故以气言之以冬春为阳夏秋为阴可也以阳气生于冬
至而盛于春阴气生于夏至而盛于秋也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亦可也以阳功发于春而极于夏阴功成于秋而终于
冬也以质言之以水木为阳火金为阴可也水之滋润故能生木阳之舒也火之燥烈故能成金阴之敛也以木火为阳
金水为阴亦可也木温火𤍠气禀乎阳也金凉水寒气禀乎阴也又通而言之则阳始于水盛于木极于火而终于金阴
始于火盛于金极于水而终于木此又时令与物理皆然而无气质之异者也读者不可不知)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
一其性
注(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
卷一 第 1p008a 页
各具于一物之中也盖五行异质四时异气而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
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
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
集说(朱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非太极之后别生二五而二五之上先有太极也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
极则非无极之后别生太极而太极之上先有无极也 问无极太极本非二物曰无极而太极而无极之中万象森列
不可谓之无矣太极本无极则太极之体冲漠无朕不可谓之有矣○问先生答书言阴阳五行之为性各是一气所禀
而性则一也两性字同否曰一般又曰同者理也不同者气也○又曰金木水火土虽曰五行各一其性然一物又各具
五行之理不可不知康节曾细推来)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
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
集说(朱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非太极之后别生二五而二五之上先有太极也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
极则非无极之后别生太极而太极之上先有无极也 问无极太极本非二物曰无极而太极而无极之中万象森列
不可谓之无矣太极本无极则太极之体冲漠无朕不可谓之有矣○问先生答书言阴阳五行之为性各是一气所禀
而性则一也两性字同否曰一般又曰同者理也不同者气也○又曰金木水火土虽曰五行各一其性然一物又各具
五行之理不可不知康节曾细推来)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卷一 第 1p008b 页
注(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閒者也所谓妙合者也真以理言无妄之谓也精以
气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其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
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
物生生变化无穷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性而男女一太极也自万物而观之则万物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
也盖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于此尤可以
见其全矣子思子曰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此之谓也)
集说(问周子言无极之真𨚫又不言太极如何朱子曰无极之真已该得太极在其中真字便是太极 又曰太极
如一本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无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
极更无停息○又曰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周子所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
好底表德○问先天太极二图曰先天乃伏羲本图非康节所自作虽无言语而所该甚广凡今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
气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其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
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
物生生变化无穷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性而男女一太极也自万物而观之则万物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
也盖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于此尤可以
见其全矣子思子曰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此之谓也)
集说(问周子言无极之真𨚫又不言太极如何朱子曰无极之真已该得太极在其中真字便是太极 又曰太极
如一本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无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
极更无停息○又曰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周子所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
好底表德○问先天太极二图曰先天乃伏羲本图非康节所自作虽无言语而所该甚广凡今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
卷一 第 1p009a 页
其中流出者太极𨚫是濂溪自作发明易中大槩纲领意思而已校论其格局则太极不如先天之大而详论其义理则
先天不如太极之精而约盖合下规模不同而太极终在先天范围之内又不若彼之自然不假思虑安排也若以数言
之则先天之数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以为八卦太极之数亦自一而二自二而四遂加其一以为五行而遂下
及于万物盖物理本同而象数亦无二致但推得有大小详略耳○陈氏埴曰气化谓未有种类之初以阴阳之气合而
生形化谓既有种类之后以牝牡之形合而生皆兼人物言之○真氏德秀曰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所谓万理
一原者太极也太极者乃万理总会之名有理即有气分而二则为阴阳分而五则为五行万事万物皆原于此人与物
得之则为性性者即太极也仁义即阴阳仁义礼智信即五行也万物各具一理是物物一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是万
物统体一太极也)
案(无极之真真即诚也通书诚字实根于此○又案图末二圆象与上圆象不二则知人之性即天地之性浑然合一
而无加损也然气化形化似不必分而周子必分为二象者则有深意焉盖人之体性受于父母易知也人之体性受于
先天不如太极之精而约盖合下规模不同而太极终在先天范围之内又不若彼之自然不假思虑安排也若以数言
之则先天之数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以为八卦太极之数亦自一而二自二而四遂加其一以为五行而遂下
及于万物盖物理本同而象数亦无二致但推得有大小详略耳○陈氏埴曰气化谓未有种类之初以阴阳之气合而
生形化谓既有种类之后以牝牡之形合而生皆兼人物言之○真氏德秀曰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所谓万理
一原者太极也太极者乃万理总会之名有理即有气分而二则为阴阳分而五则为五行万事万物皆原于此人与物
得之则为性性者即太极也仁义即阴阳仁义礼智信即五行也万物各具一理是物物一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是万
物统体一太极也)
案(无极之真真即诚也通书诚字实根于此○又案图末二圆象与上圆象不二则知人之性即天地之性浑然合一
而无加损也然气化形化似不必分而周子必分为二象者则有深意焉盖人之体性受于父母易知也人之体性受于
卷一 第 1p009b 页
天地则习焉不察者多矣故自男女搆精而溯夫天地絪缊之始由父子似续而推于厥初生民之先则知父母之为父
母又知乾坤之为大父母矣为父母之子则身体发肤受之者不敢毁伤为天地之子则形色天性必如圣人然后可以
践形也此即西铭之大指然已具于周子图象之中矣)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
分万事出矣
注(此言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失之于动也盖人物之生莫不有太极之道焉然阴阳五行气质交运而人之所禀独
得其秀故其心为最灵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谓天地之心而人之极也然形生于阴神发于阳五常之性感物而动
而阳善阴恶又以类分而五性之殊散为万事盖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其在人者又如此自非圣人全体太极有以定之
则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人极不立而违禽兽不远矣)
集说(朱子曰只一个阴阳五行之气滚在天地中精英者为人渣滓者为物精英之中又精英者为圣为贤精英之
母又知乾坤之为大父母矣为父母之子则身体发肤受之者不敢毁伤为天地之子则形色天性必如圣人然后可以
践形也此即西铭之大指然已具于周子图象之中矣)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
分万事出矣
注(此言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失之于动也盖人物之生莫不有太极之道焉然阴阳五行气质交运而人之所禀独
得其秀故其心为最灵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谓天地之心而人之极也然形生于阴神发于阳五常之性感物而动
而阳善阴恶又以类分而五性之殊散为万事盖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其在人者又如此自非圣人全体太极有以定之
则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人极不立而违禽兽不远矣)
集说(朱子曰只一个阴阳五行之气滚在天地中精英者为人渣滓者为物精英之中又精英者为圣为贤精英之
卷一 第 1p010a 页
中渣滓者为愚不肖○问灵处是心抑是性曰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又曰形既生矣形体阴之为也神发知
矣神知阳之为也盖阴主翕凡敛聚成就者阴为之也阳主辟凡发畅挥散者皆阳为之也○又曰仁义礼智信之性即
水火木金土之理木仁金义火礼水智各有所主独土无位又为四行之实故信亦无位而为四德之实也○问通书多
说几太极图却无此意曰五性感动善恶未分处便是○问感物而动或发于理义之公或发于血气之私这里便分善
恶曰非发于血气之私便为恶乃发后流而为恶耳○又曰太极便是性动静阴阳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义礼智信化
生万物是万事)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
凶
注(此言圣人全动静之德而常本之于静也盖人禀阴阳五行之秀气以生而圣人之生又得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
矣神知阳之为也盖阴主翕凡敛聚成就者阴为之也阳主辟凡发畅挥散者皆阳为之也○又曰仁义礼智信之性即
水火木金土之理木仁金义火礼水智各有所主独土无位又为四行之实故信亦无位而为四德之实也○问通书多
说几太极图却无此意曰五性感动善恶未分处便是○问感物而动或发于理义之公或发于血气之私这里便分善
恶曰非发于血气之私便为恶乃发后流而为恶耳○又曰太极便是性动静阴阳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义礼智信化
生万物是万事)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
凶
注(此言圣人全动静之德而常本之于静也盖人禀阴阳五行之秀气以生而圣人之生又得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
卷一 第 1p010b 页
之也中其处之也正其发之也仁其裁之也义盖一动一静莫不有以全夫太极之道而无所亏焉则向之所谓欲动情
胜利害相攻者于此乎定矣然静者诚之复而性之真也苟非此心寂然无欲而静则又何以酬酢事物之变而一天下
之动哉故圣人中正仁义动静周流而其动也必主乎静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有所不能违也盖
必体立而后用有以行若程子论乾坤动静而曰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亦此意尔)
集说(问周子不言礼智而言中正如何朱子曰礼智说得犹宽中正则切而实矣且谓之礼尚或有不中节处若谓
之中则无过不及无非礼之礼乃节文恰好处也谓之智尚或有正不正若谓之正则是非端的分明乃智之实也○问
中正仁义而主静中仁是动正义是静如先生解曰非此心无欲而静则何以酬酢事物之变而一天下之动哉今于此
心寂然无欲而静处欲见所谓正义者何以见曰见理之定体便是○又曰中正仁义分属动静而圣人则主于静盖正
所以能中义所以能仁易言利贞者性情也元亨是发用处必至于利贞乃见乾之实体万物到秋冬收敛成实方见得
他本质故曰性情此亦主静之说也○李氏方子曰人生而静性之本体湛然无欲斯能主静此立极之要领也○黄氏
胜利害相攻者于此乎定矣然静者诚之复而性之真也苟非此心寂然无欲而静则又何以酬酢事物之变而一天下
之动哉故圣人中正仁义动静周流而其动也必主乎静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有所不能违也盖
必体立而后用有以行若程子论乾坤动静而曰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亦此意尔)
集说(问周子不言礼智而言中正如何朱子曰礼智说得犹宽中正则切而实矣且谓之礼尚或有不中节处若谓
之中则无过不及无非礼之礼乃节文恰好处也谓之智尚或有正不正若谓之正则是非端的分明乃智之实也○问
中正仁义而主静中仁是动正义是静如先生解曰非此心无欲而静则何以酬酢事物之变而一天下之动哉今于此
心寂然无欲而静处欲见所谓正义者何以见曰见理之定体便是○又曰中正仁义分属动静而圣人则主于静盖正
所以能中义所以能仁易言利贞者性情也元亨是发用处必至于利贞乃见乾之实体万物到秋冬收敛成实方见得
他本质故曰性情此亦主静之说也○李氏方子曰人生而静性之本体湛然无欲斯能主静此立极之要领也○黄氏
卷一 第 1p011a 页
岩孙曰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皆不能外乎太极阴阳五行之理圣人一身兼具此理者也与天地合德是其德性纯全即
太极之浑融与日月合明是其智晰昭融即阴阳之昭著与四时合序是其诚通诚复即五行之顺布与鬼神合吉凶是
其存神过化即四时变化五行屈伸也)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注(圣人太极之全体一动一静无适而非中正仁义之极盖不假修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
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间而已矣敬则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静虚动直
而圣可学矣)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
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注(阴阳成象天道之所以立也刚柔成质地道之所以立也仁义成德人道之所以立也道一而已随处著见故有三
太极之浑融与日月合明是其智晰昭融即阴阳之昭著与四时合序是其诚通诚复即五行之顺布与鬼神合吉凶是
其存神过化即四时变化五行屈伸也)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注(圣人太极之全体一动一静无适而非中正仁义之极盖不假修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
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间而已矣敬则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静虚动直
而圣可学矣)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
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注(阴阳成象天道之所以立也刚柔成质地道之所以立也仁义成德人道之所以立也道一而已随处著见故有三
卷一 第 1p011b 页
才之别而于其中又各有体用之分焉其实则一太极也阳也刚也仁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物之终也能原其始
而知所以生则反其终而知所以死矣此天地之间纲纪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圣人作易其大意盖不出此故引之
以證其说)
集说(朱子曰阳主进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而息者其气强消而退者其气弱此阴阳之所以为柔刚也阳
刚温厚居东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阴柔严凝居西北主秋冬而以敛藏为事作长为生敛藏为杀此刚柔之所以为
仁义也以此观之则阴阳刚柔仁义之位岂不晓然而彼扬子所谓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者乃自其用处未流言之盖亦
所谓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固不妨自为一义但不可杂乎此而论之耳)
案(此节引易以證前文之意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则四时之气是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则五行之质是也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则五性感动而必定之以中正仁义也真精合凝化生万物者人物之所以始而生之说也圣人立人之极与
天地参人物之所以终而死之说也引此之意所以明夫三才之道并立而人必全受而全归之盖亦西铭卒章之指也)
而知所以生则反其终而知所以死矣此天地之间纲纪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圣人作易其大意盖不出此故引之
以證其说)
集说(朱子曰阳主进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而息者其气强消而退者其气弱此阴阳之所以为柔刚也阳
刚温厚居东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阴柔严凝居西北主秋冬而以敛藏为事作长为生敛藏为杀此刚柔之所以为
仁义也以此观之则阴阳刚柔仁义之位岂不晓然而彼扬子所谓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者乃自其用处未流言之盖亦
所谓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固不妨自为一义但不可杂乎此而论之耳)
案(此节引易以證前文之意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则四时之气是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则五行之质是也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则五性感动而必定之以中正仁义也真精合凝化生万物者人物之所以始而生之说也圣人立人之极与
天地参人物之所以终而死之说也引此之意所以明夫三才之道并立而人必全受而全归之盖亦西铭卒章之指也)
卷一 第 1p012a 页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注(易之为书广大悉备然语其至极则此图尽之其指岂不深哉抑尝闻之程子昆弟之学于周子也周子手是图以
授之程子之言性与天道多出于此然卒未尝明以此图示人是则必有微意焉学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注后记(熹既为此说尝录以寄广汉张敬夫敬夫以书来曰二先生所与门人讲论问答之言见于书者详矣其
于西铭盖屡言之至此图则未尝一言及也谓其必有微意是则固然然所谓微意者果何谓耶熹窃谓以为此图立象
尽意剖析幽微周子盖不得已而作也观其手授之意盖以为惟程子为能当之至程子而不言则疑其未有能受之者
尔夫既未能默识于言意之表则驰心空妙入耳出口其毙必有不胜言者观其答张闳中论易传成书深患无受之者
及东见录中论横渠清虚一大之说使人向别处走不若且只道敬则其意亦可见矣若西铭则推人以之天即近以明
远于学者日用最为亲切非若此书详于性命之原而略于进为之目有不可以骤而语者也孔子雅言诗书执礼而于
易则鲜及焉其意亦犹此耳韩子曰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熹于周子程子亦云既以复于敬夫因记其说于
注(易之为书广大悉备然语其至极则此图尽之其指岂不深哉抑尝闻之程子昆弟之学于周子也周子手是图以
授之程子之言性与天道多出于此然卒未尝明以此图示人是则必有微意焉学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注后记(熹既为此说尝录以寄广汉张敬夫敬夫以书来曰二先生所与门人讲论问答之言见于书者详矣其
于西铭盖屡言之至此图则未尝一言及也谓其必有微意是则固然然所谓微意者果何谓耶熹窃谓以为此图立象
尽意剖析幽微周子盖不得已而作也观其手授之意盖以为惟程子为能当之至程子而不言则疑其未有能受之者
尔夫既未能默识于言意之表则驰心空妙入耳出口其毙必有不胜言者观其答张闳中论易传成书深患无受之者
及东见录中论横渠清虚一大之说使人向别处走不若且只道敬则其意亦可见矣若西铭则推人以之天即近以明
远于学者日用最为亲切非若此书详于性命之原而略于进为之目有不可以骤而语者也孔子雅言诗书执礼而于
易则鲜及焉其意亦犹此耳韩子曰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熹于周子程子亦云既以复于敬夫因记其说于
卷一 第 1p012b 页
此)
附朱子太极说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天道也始于阳成于阴本于静流于动者
人道也然阳复本于阴静复根于动其动静亦无端阴阳亦无
始则人盖未始离乎天而天亦未始离乎人也
元亨诚之通动也利贞诚之复静也元者动之端也本乎静贞
者静之质也著乎动一动一静循环无穷而贞也者万物之所
以成终而成始者也故人虽不能不动而立人极者必主乎静
惟主乎静则其著乎动也无不中节而不失其本然之静矣
静者性之所以立也动者命之所以行也然其实则静亦动之
附朱子太极说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天道也始于阳成于阴本于静流于动者
人道也然阳复本于阴静复根于动其动静亦无端阴阳亦无
始则人盖未始离乎天而天亦未始离乎人也
元亨诚之通动也利贞诚之复静也元者动之端也本乎静贞
者静之质也著乎动一动一静循环无穷而贞也者万物之所
以成终而成始者也故人虽不能不动而立人极者必主乎静
惟主乎静则其著乎动也无不中节而不失其本然之静矣
静者性之所以立也动者命之所以行也然其实则静亦动之
卷一 第 1p013a 页
息尔故一动一静皆命之行而行乎动静者乃性之真也故曰
天命之谓性
情之未发者性也是乃所谓中也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发者
情也其皆中节则所谓和也天下之达道也皆天理之自然也
妙性情之德者心也所以致中和立大本而行达道者也天理
之主宰也
静而无不该者性之所以为中也寂然不动者也动而无不中
者情之发而得其正也感而遂通者也静而常觉动而常止者
心之妙也寂而感感而寂者也
天命之谓性
情之未发者性也是乃所谓中也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发者
情也其皆中节则所谓和也天下之达道也皆天理之自然也
妙性情之德者心也所以致中和立大本而行达道者也天理
之主宰也
静而无不该者性之所以为中也寂然不动者也动而无不中
者情之发而得其正也感而遂通者也静而常觉动而常止者
心之妙也寂而感感而寂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