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001a 页 CK-KZ_JY245_01p001a.png
心传述證录序
道本同源止此一是三教之功修无异心即无异传要皆性命
之学也自伏羲画卦道启于易象之先文王周公孔子递相演
述与危微精一之旨相发明盖本此心传也鲁论曰一贯大学
曰明德中庸曰率性同此一道同此心传大抵总由人身之太
极以求无声无臭之真宰驯至天地位万物育学之所在即道
之所在也岂仅以民物规则礼乐政刑为吾儒所当务而置性
命之学于不问哉夫大而伦常纲纪小而名物象数原皆道之
万殊而非道之一本此圣贤仙佛之所以的的有心传也兹编
得之吾乡前辈家藏盖以
卷一 第 1p001b 页 CK-KZ_JY245_01p001b.png
无极道祖所垂诸说为圣学心传而以沂阳刘子之说附而述
證之将三教同源之旨性命玄微之功简易明白显为指出义
蕴精大非寻常训诂考据之学可比洵为庸腐曲俗者千古昏
衢之炬烛也予年二十𡻕时即获是编宝而读之愈研求愈觉
妙义之无穷焉子今年七十有五盖巳忽忽又五十有五年矣
爰重镌而公之世俾有志于道者得睹是书加以身体力行切
实功修其庶几豁然顿披云雾朗见晴天始信三教原有至诣
證述亦为糟粕宇宙间本同一大青空光明藏耳尚何言哉尚
何言哉雎阳梅芳老人谨志于守经堂西轩时嘉庆八年𡻕在
癸亥上元日也
卷一 第 1p002a 页 CK-KZ_JY245_01p002a.png
重刋道藏辑要
心传述證录            梅芳老人辑
无极图
              无极之真  非有非空
              万象备具  有理无形
              无无不有  虚而能盈
              三教之祖  体用未呈
              无内无外  通幽通明
              何思何虑  希臭希声
              寂然不动  表里巩灵
              范围天地  道不虚行
卷一 第 1p002b 页 CK-KZ_JY245_01p002b.png
沂阳子曰无极者静也虚也性也命也至诚无息大道元贞一
圈朕兆吾无能名昔贤传述
无极子孚佑帝君云先天混混沌沌阴阳未分气与理附乃无
极也人以一心而参至妙至玄之理以一身而备三才万化之
机道法双修体用不悖夫大道生虚空虚空运大道大道乃虚
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虚空无际故能生天地空中不
空故能生虚空空中不空乃真空真空乃大道之根此言无极
真宰也至哉言乎是编尽阐儒道同源真谛故后多引述印證
焉后之学者幸勿歧视三教乃于圣贤路径有入门处也

卷一 第 1p003a 页 CK-KZ_JY245_01p003a.png

混极图








卷一 第 1p003b 页 CK-KZ_JY245_01p003b.png
无极子曰混极者虚中之象也苞象数于清浊未分之内具形
器于图书将判之先其气机毕具者言两仪四象八卦之理闇
然藏伏所谓体不杂乎阴阳之太极也形器已呈者言虽有仪
象卦画之分而其所以然之理初无声臭之可求所谓用亦不
离乎阴阳之太极也





卷一 第 1p004a 页 CK-KZ_JY245_01p004a.png

元极图








卷一 第 1p004b 页 CK-KZ_JY245_01p004b.png
无极子曰元极者本元始之凝合藏太和之絪缊粹至精而无
色含一气而无形正有物浑成先天地生之谓也居混沌之先
清浊一致具阴阳之体变化有机包三极而立混极之元还终
天而为始天之化兹非太极之气母乎是以知无终尽之机者
易也有相生之本者乃元极之神也性超无极而独立者乃能
见之




卷一 第 1p005a 页 CK-KZ_JY245_01p005a.png

灵极图








卷一 第 1p005b 页 CK-KZ_JY245_01p005b.png
无极子曰灵极者藏妙有于虚灵之内体真无于有极之先不
别而自分不凿而自窦将以启造化之初机发灵光之始窍经
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正此时之探取也道虚
则大心虚则灵故灵极为天地之始窍即为万物之化源也






卷一 第 1p006a 页 CK-KZ_JY245_01p006a.png

太极图







卷一 第 1p006b 页 CK-KZ_JY245_01p006b.png
无极子曰太极者灵极之渐辟而渐虚者也洞然不杂于阴阳
朗然不亏于元体存变化于无定极之中而阴阳自有至定极
之理所以上之一即阳之奇也下之二即阴之偶也其中以奇
偶之画合而跂之即人也人之用出于阳之上而包于阴之外
故能参天两地而成位乎其中也不言元极则太极同于一物
而不足为万化之本根不言太极则元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
万物之资始是以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正太极之妙用也
 沂阳子曰太极者本于太初三教一元也其名有三其理则
 一故儒曰太极道曰金丹释曰圆觉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
 可极而极之谓也在人始生之初一点灵光而所以主张乎
卷一 第 1p007a 页 CK-KZ_JY245_01p007a.png
 形骸者太极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而所以不离乎形
 骸者无极也然自运行而言则曰时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
 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息可包乎天地若动物太极在
 宿蛰孕字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晏息𥥆冥交
 姤结胎至人修道能按时交姤有法岂止长年而已哉(尝取鸡卵
 喻:清包黄地处天中象阴阳也中一点名曰绒无极之真也卵非壳范围清黄漓之太极非无极范围阴阳息矣清黄莫
 辨蒙壳无方得非黄中之一真乎况有象之先恍恍惚惚未形之后杳杳冥冥学者审诸)



卷一 第 1p007b 页 CK-KZ_JY245_01p007b.png










卷一 第 1p008a 页 CK-KZ_JY245_01p008a.png

中极图








卷一 第 1p008b 页 CK-KZ_JY245_01p008b.png
无极子曰中极者即灵极本来之真体太极初分之始机向之
凝者渐融形者渐运阳动而上动中有阴阴静而下静中有阳
静极则为动之体动极即为静之用交相体用运行不息静则
阴之体立而阴以分动则阳之用行而阳以分但阴阳当以上
下分不当以左右列动静当以生中含化不当以极后推复也
故太极本自嶷然乘气机而端变化本于刚柔相生之至理非
有颠倒造化之能转移乾坤之力者不能知其所以然之妙也



卷一 第 1p009a 页 CK-KZ_JY245_01p009a.png

少极图








卷一 第 1p009b 页 CK-KZ_JY245_01p009b.png
无极子曰少极者一奇立于其中二偶分于左右阳气屈曲于
其下积气尚微生机尚伏故谓之少也但阳既动而轻清者上
浮阴既静而重浊者下沉则天气升而生化地气降而化生由
是一元真气充塞两间生生不穷化源具备已如阳始生为水
水尚柔弱必至生木而气始强盛阴始生为火火尚微渺必至
炼金而力始坚固故水为阳之稚木为阳之盛火为阴之稚金
为阴之盛也老阳老阴不能复生必得少阳少阴而后能成生
育之功少极继生生于太极之后者岂非为三才之朕乎


卷一 第 1p010a 页 CK-KZ_JY245_01p010a.png

太阳图








卷一 第 1p010b 页 CK-KZ_JY245_01p010b.png
无极子曰太阳者日也以太极之全体一画横亘于其中精实
而不亏故日为太阳之象也但日虽阳精质本乎阴燠万物而
化光者必资于月质之合始阳得蔽而不泄是以日之体本阴
阴之精藏乎阳也得其体则万古不变相兼以成者即相待以
久之理也此日之所以交于月而成易也





卷一 第 1p011a 页 CK-KZ_JY245_01p011a.png

 太阴图








卷一 第 1p011b 页 CK-KZ_JY245_01p011b.png
无极子曰太阴者月也以太极之分形二画并列于其中精虚
而不盈故月为太阴之象也但月虽阴精质本乎阳丽万物而
有常者必借于日光之合始阴有主而不散是以月之体本阳
阳之精藏于阴也得其用则盈虚有度相尅于隐显者即相制
于上下之理也此月之所以承于日而成易也





卷一 第 1p012a 页 CK-KZ_JY245_01p012a.png

象明图








卷一 第 1p012b 页 CK-KZ_JY245_01p012b.png
无极子曰象明者因日月之象而合之以成明因日月合明而
体之以成易故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贞
明者易之义也盖日东月西则为明日上月下则为易阴阳变
化特一旋转运用之间耳故易之体用不胶于离南坎北之方
位不暌于先天后天之推移隐显融通一名而含三义其易之
谓乎以交代而名则曰易所谓生生不穷是也以常体而名则
曰不易所谓定位不移是也以改革而名则曰变易所谓变则
必通是也易者其德也不易者其位也变易者其气也以往来
环转之机律上下一中之理岂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之谓乎

卷一 第 1p013a 页 CK-KZ_JY245_01p013a.png

三才图








卷一 第 1p013b 页 CK-KZ_JY245_01p013b.png
无极子曰三才者以偶之二叠于奇一之上数象合三乃天地
人之全体也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以人而具二气之
精立两仪之极而首出乎其中矣以藐然之身而乃与天地并
立为三至其为道又与天地混然而无间其可不知所以自立
之义哉盖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而人居万物之一物之感人
人之应物无时不然及其扩充运用正三纲明五教序万事穷
理尽性以至于命致中和赞化育参天地而相与于无穷者人
又与太极同其功用也故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
人道焉有地道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
人之道曰仁与义也是以三才之统还于太极之一也
卷一 第 1p014a 页 CK-KZ_JY245_01p014a.png

易有太极








卷一 第 1p014b 页 CK-KZ_JY245_01p014b.png
沂阳子曰一者生物之始气之本根也六者成物之始形之本
体也故一六合而造化生其中间一白乃修仙入圣之真宰周
圆六黑即六通无碍之源头左二十四白以应四时二十四气
念四个九共成二百一十六数乾之策也右二十四黑以应四
维二十四位念四个六共成一百四十四数坤之策也太虚未
始有数阴阳分而为半半而进之为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河
图五十有五备天地之数矣贞下起元用九还一洛书以分九
宫列八卦其数四十有五变而合之洞微百六以范生民大衍
斟酌图书而用其中重五相错十策九畴外衍四十七七以由
坤・言曰地道无成大终之贞不及十素经云土常以生太宫之
卷一 第 1p015a 页 CK-KZ_JY245_01p015a.png
化乃用五大衍盖取诸此裒河图五十五之五益洛书四十五
之五凡百成而居半仍虚一以为用者原夫半之环于虚而生
生之谓易也夫太极惟一气耳一气既分轻清者上为天重浊
者下为地太极生两仪也两仪既分则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
两仪生四象也水数六居坎而生乾金数九居兑而生坤火数
七居离而生巽木数八居震而生艮四象生八卦也




卷一 第 1p015b 页 CK-KZ_JY245_01p015b.png










卷一 第 1p016a 页 CK-KZ_JY245_01p016a.png

 两仪








卷一 第 1p016b 页 CK-KZ_JY245_01p016b.png
沂阳子曰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河图以一三五七九
聚为阳仪二四六八十积为阴仪善言易者莫如孔子大传云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太极也一阴一阳两仪也道非一阴一阳
不可见太极非两仪不可图一阴一阳即道非阴阳之外别有
道两仪即太极非两仪之外别有太极但道不可见而阴阳可
见圣人直指阴阳谓之道太极不可象而两仪可象老子曰此
两者同出而易名也紫阳诗云潜心虽出重爻后著眼何妨未
画前识得两仪根太极此时方好绝韦编


卷一 第 1p017a 页 CK-KZ_JY245_01p017a.png

 四象五行








卷一 第 1p017b 页 CK-KZ_JY245_01p017b.png
沂阳子曰启蒙云两仪生四象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为
二画四象之中太阳还天太阴还地少阳者天之阳下交于地
之阴中其阳少而阴多故曰少阳其象为水少阴者地之阴上
交于天之阳中其阴少而阳多故曰少阴其象为火虽有四象
之异实本太极之元一分为二者又重分之为四尔其位则太
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其数则太阳九少阴八少阳七太
阴六以河图言之则六者一而得五七者二而得五八者三而
得五九者四而得五以洛书言之则九者十分一之馀八者十
分二之馀七者十分三之馀六者十分四之馀周子所谓水火
木金邵子所谓二分为四者皆谓此也
卷一 第 1p018a 页 CK-KZ_JY245_01p018a.png
八卦六虚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短

卷一 第 1p018b 页 CK-KZ_JY245_01p018b.png
无极子曰乾坤为父母而坎离代其位震巽用其权艮兑终其
事故坎离者乾坤之用而六子之体也坎卦阳里而阴表离卦
阴里而阳表阴阳之交即性命之蒂也六虚之动坎离之运用
也万化之流性命之根源也是故八卦者天体之自然也即心
体之自然也圣人则而象之理而分之本无矫强之智也
 沂阳子曰系辞曰易之为书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参同
 契云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
 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
卷一 第 1p019a 页 CK-KZ_JY245_01p019a.png
 明推类结字原理为證坎戊月精离巳日光日月为易刚柔
 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
 已之功







卷一 第 1p019b 页 CK-KZ_JY245_01p019b.png










卷一 第 1p020a 页 CK-KZ_JY245_01p020a.png
伏羲拟山定卦
                 天地定位山泽
                 通气风雷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
                 卦相错数往者
                 顺知来者逆乾
                 坤纵而六子横
                 相为对待以立
                 本

卷一 第 1p020b 页 CK-KZ_JY245_01p020b.png
沂阳子曰伏羲仰观天文以画八卦故日月星辰之行度运数
十日四时之属凡丽于天者八卦无不统之其父天母地乾上
坤下六子旁列以河图相生又以卦位相尅生尅备而天下治
故男居西北阴方宜从母阴辟三阳见坤翕矣女居东南阳位
宜从父阳直三阴见乾专矣独东方震离相生者龙从火里出
乃先天之妙机也乾居南而坤居北谓乾首坤腹之象日出卯
为离火受生于木是居东月始庚为坎水受生于金是居西亦
自然之道耳


卷一 第 1p021a 页 CK-KZ_JY245_01p021a.png

文王八卦易位
                 长子用事长女
                 代母坎离得位
                 巽艮为耦震兑
                 横而六卦纵迭
                 为流行而致用


卷一 第 1p021b 页 CK-KZ_JY245_01p021b.png
沂阳子曰文王准帝出乎震因时易位有补天受命之功天既
曰补地道宜顺故后天以巽木易兑泽使其水木相生民始安
顺巽者顺也而为风木迎风顺乃生后天离火以归西南之坤
归根复命之理也后天之坤即先天之巽先天之坤即后天之
坎也易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文王移艮山于东北以伏震足
此芦灰止水鳌足安山之义堤防汪洋用培方长之木艮以止
之时止时行之妙化诚道统之原也太古龙马负图以○示象
伏羲则易之以画卦河图以圈之黑白分阴阳伏羲以画之奇
耦分阴阳其画三以象天地人其⬤⬤一阴一阳错杂变易普
周八方配合而成八卦当未有天地之前一气未生极难名状
卷一 第 1p022a 页 CK-KZ_JY245_01p022a.png
即老子仅谓之无名无名之久一气始生老子则谓之有名矣
此气乃先天真阴后天元阳也迨一气轻清上浮成天天纯阳
故画以三奇为三连命之曰乾重浊下凝成地地则纯阴故画
以六耦为六断命之曰坤此阴阳之正也当其时一气初分止
有乾坤两卦且未变为坎离又安有震兑诸卦耶两仪既辟亦
自后天特乾坤卦在诸卦之先故曰先天丙丁方阳位也河图
当用白○九今止用七者以阴阳既分则必交感阴阳一交则
阳○失其一于壬癸方矣九去其一止馀八数八阴数也阴则
耦故下有黑●二八去其一止馀七数故其上止用七白○此
乾变离之象也阳中有阴伏羲则之画以中虚而命之曰离离
卷一 第 1p022b 页 CK-KZ_JY245_01p022b.png
者真阳离也壬癸方得一点阳精阴中有阳焉六黑●之中一
白○坤成坎之象也伏羲则之画以中满命之曰坎坎止也谓
真阳止于此此阴阳之变也坎离既当南北正中则乾自归老
阳位坤自归老阴位矣离与坎交乾道成男则生长男长男居
甲乙方于时属春三阳用事故河图用白○三又黑●八者其
阴体尚纯而未丧也伏羲则之画以仰盂而命之曰震坎与离
交坤道成女则生长女长女居庚辛方于时属秋真阳盛满故
河图用白○九又黑圈●四者少阴之体所以具此真阳者也
伏羲则之画以上缺命之曰兑乃少阳少阴也此后震与兑交
其震兑未交之先尚为震兑一交之后则震兑既成坎离所生
卷一 第 1p023a 页 CK-KZ_JY245_01p023a.png
男女又为震兑坎离震兑生生不穷即生生不穷不过坎离震
兑阴阳之降至此止矣然乾坤既降为震兑则必有所复于乾
坤者艮巽两卦乃复之方术也盖后天阴阳之复当以震兑作
主何也震中真阴一毫不曾丧失兑中真阳一毫不曾飞越纯
之又纯也比交时震当止其心于至静一毫不动是画以覆碗
而命之曰艮真心不动方可以气制之立就鹊桥轻轻缓缓鼓
动中气以运真阳因夫轻缓运气是画以下短而命之曰巽惟
艮巽并用则兑中真阳鹊桥两度复于震矣震之真阴得兑中
真阳点化而为先天纯阳此震兑之取坎填离也然后震复成
乾而兑复成坤矣艮巽之义河图亦不载以图能具迹象而不
卷一 第 1p023b 页 CK-KZ_JY245_01p023b.png
能具作用也伏羲自乾降离自坤降坎 业已自后天推论故离
南坎北震东兑西八卦错落于八方各定方位然文王所定之
卦即伏羲所画之卦特伏羲启其画文王衍其文耳不可以先
后天分也此阴阳之降复八卦之精蕴八卦乃大道源头伏羲
乃道统创始可与阴符并解之





卷一 第 1p024a 页 CK-KZ_JY245_01p024a.png

    六  十  四  卦







卷一 第 1p024b 页 CK-KZ_JY245_01p024b.png








    方  圆  图

卷一 第 1p025a 页 CK-KZ_JY245_01p025a.png
无极子曰伏羲之图所谓八卦方位也外此而横图也圆图也
方图也则皆邵子之图也图从中起其心法也三图不同其揆
一也横图之序始乾终坤而震巽居其中阴阳不起于乾坤而
起于震巽也震巽者阴阳之初也由震巽而坎离由坎离而艮
兑由艮兑而乾坤所谓图起于中原于此也即横图之两仪中
分之则为圆图即横图之八卦重累之则为方图圆图周围皆
八也而震巽居中为之交接方图纵横亦皆八也而震巽居中
为之联属故图起于中者震巽为之也即天之根也月之窟也
六十四卦之枢也在人心则寂感之交也在事物则万化之本
也此先天定位之玄机也
卷一 第 1p025b 页 CK-KZ_JY245_01p025b.png










卷一 第 1p026a 页 CK-KZ_JY245_01p026a.png
六十四卦运行图
                   圆布者阴
                   阳运行之
                   数天之象
                   也阳生于
                   子中极于
                   午中阴生
                   于午中极
                   于子中一
                   消一息流
                   而不穷
卷一 第 1p026b 页 CK-KZ_JY245_01p026b.png
沂阳子曰易之六十四卦共成三百八十四爻即修真三百八
十四铢之火候也夫人之生一点妄明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入
母中宫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
成诸识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惊胞破如行山巅蹶
仆头悬足撑㘞地一声天命真元著于祖窍昼居二目藏于泥
丸夜潜两肾蓄于丹鼎乳以养其五脏气则冲乎六腑骨软如
绵肉滑如饴精之至也视而不瞬哮而不嗄和之至也此乃赤
子混沌纯静无知属纯阴䷁坤卦一岁至三岁长元气六十四
铢一阳生为䷗复卦至五岁长元气六十四铢二阳生为䷒临
卦至八岁长元气六十四铢三阳生为䷊泰卦至十岁长元气
卷一 第 1p027a 页 CK-KZ_JY245_01p027a.png
六十四铢四阳生为䷡大壮至十三岁长元气六十四铢五阳
生为䷪夬卦至十六岁长元气六十四铢为䷀纯阳乾卦盗天
地三百六十铢之正气原有父母二十四铢之祖气共三百八
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此时纯阳既备微阴
未萌若得真传修炼性命立可成功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气
即亏不知禁忌贪恋无巳由十六至二十四岁耗元气六十四
铢应䷫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犹未远而履
霜之戒已见于初爻果勤修炼可谓不远复者也至三十二岁
耗元气六十四铢应䷠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
元流荡然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能勤修炼则建立丹基亦易为
卷一 第 1p027b 页 CK-KZ_JY245_01p027b.png
力至四十岁耗元气六十四铢应䷋否卦天地不交二气各复
其所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真勤修炼危可安亡可保至四
十八岁又耗元气六十四铢应䷓观卦阳德渐微阴气巳盛须
勤修炼可抑方长之阴扶向微之阳至五十六岁又耗元气六
十四铢应䷖剥卦五阴并升一阳将去必勤修炼如续火于将
穷布雨于欲稿至六十四岁卦气巳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气
三百八十四铢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极勤修炼采
药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返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
此时不遇真师口诀汲汲修炼虽保馀年皆藉谷精以培后天
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气矣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盍参父母
卷一 第 1p028a 页 CK-KZ_JY245_01p028a.png
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盍参
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机由于生生机原
于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人人具有本来灵明但昏
迷不觉惟永离妄想方得长生久视






卷一 第 1p028b 页 CK-KZ_JY245_01p028b.png










卷一 第 1p029a 页 CK-KZ_JY245_01p029a.png

 乾坤阖辟图








卷一 第 1p029b 页 CK-KZ_JY245_01p029b.png
无极子曰易曰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一阖一辟谓之变往
来不穷谓之通是以阴阳阖辟之法象不独取诸卦画而取诸
乾坤也以乾坤为大父母自一阳生于子传至已而六阳气足
则长养之用已极卦为一阴生而继之以姤自一阴生于午传
至亥而六阴气盈则肃杀之机巳极卦为一阳生而继之以复
阴极生阳时之至子一阳来复乃以柔遇刚也丑二阳为临寅
三阳为泰至正月而乾道小成矣盖言泰卦之下体成乾也卯
四阳为大壮辰五阳为夬至已而六阳巳极乾体大成纯阳太
过不可用事当此时万物皆动故乾之六阳为辟阳极生阴时
之至午一阴生而为姤此以刚遇柔也未二阴为遁申三阴为
卷一 第 1p030a 页 CK-KZ_JY245_01p030a.png
否至七月而坤道小成矣盖言否卦之下体成坤也酉四阴为
观戌五阴为剥至亥而六阴已极坤体大成纯阴不及不能用
事当此时万物皆静故坤之六阴为阖然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自子至巳乾爻主之自午至亥坤爻主之乾坤定位乎其中阴
阳化形于其外互相消息环运不穷是以一阳息则一阴消一
阴进则一阳退也往来变通之妙不于此而可见哉




卷一 第 1p030b 页 CK-KZ_JY245_01p030b.png










卷一 第 1p031a 页 CK-KZ_JY245_01p031a.png
 六十四卦刚柔相摩图









卷一 第 1p031b 页 CK-KZ_JY245_01p031b.png
无极子曰观八卦相生图阴阳迭运刚柔相摩乃太极中变化
之本根也正指二气之相成也盖天体至圆运行不息其行日
夜一周绕地左旋两极不动北高南下阴阳交感阳自东升阴
自西降南随阳气上升而牵于左北随阴气下降而牵于右自
外动而观乎变理虽繁可以执一御也由内静而返之极义虽
博可以一名举也得其自然之主不宰之宰则六十四卦原无
卦也三百八十四爻原有爻也是故卦画有先后而理气无后
先阴阳为动静动静即阴阳以至神者而象之至妙者而物之
可方可圆变动不居易之形象明矣而天道自然之运亦明矣

卷一 第 1p032a 页 CK-KZ_JY245_01p032a.png
    六  十  四  卦








卷一 第 1p032b 页 CK-KZ_JY245_01p032b.png








    节  气  图

卷一 第 1p033a 页 CK-KZ_JY245_01p033a.png
无极子曰易之数由逆而成逆知四时之谓也盖太阳未交以
前乾未生也自其上生一奇则为乾而兑犹未生也然其生之
势不容已不必太阳上生一偶方知其为兑即乾而逆推兑于
未生之前已知其必为兑矣少阴未交以前离犹未生也自其
上生一奇则为离而震犹未生也然其生之势亦不容已不必
少阴上生一偶方知其为震即离而逆推震于未生之前巳知
其必为震矣自巽五至坤八其所推者亦然如是春而推夏知
春之后必为夏自夏而推秋知夏之后必为秋自秋而推冬知
秋之后必为冬以气相接以神交换所谓逆知四时之谓者此
也以节候合卦气而言之复为冬至子之半颐屯益为小寒丑
卷一 第 1p033b 页 CK-KZ_JY245_01p033b.png
之初旡妄临家人为大寒丑之半震革为立春寅之初贲既济
随为雨水寅之半丰明夷噬嗑为惊蛰卯之初泰同人为春分
卯之半损节中孚为清明辰之初归妹履兑为谷雨辰之半离
暌为立夏已之初大畜需小畜为小满已之半大壮大有夬为
芒种午之初至乾之末交夏至午之半焉此三十二卦皆进而
得夫震离兑乾巳生之卦也姤为夏至午之半大过鼎恒为小
暑未之初升井蛊为大暑未之半巽讼为立秋申之初困未济
解为处暑申之中涣蒙师为白露酉之初遁否为秋分酉之中
咸旅小过为寒露戌之初渐蹇艮为霜降戌之半谦坎为立冬
亥之初萃晋豫为小雪亥之半观比剥为大雪子之初至坤之
卷一 第 1p034a 页 CK-KZ_JY245_01p034a.png
末交冬至子之半焉此三十二卦皆进而得夫巽坎艮坤未生
之卦也二分二至四立总为八节每节各计两卦以震之一阳
初生同革卦为立春之值候以巽之一阴初生同讼卦为立秋
之值候以离之一阴中伏同暌卦为立夏之值候以坎之一阳
内伏同谦卦为立冬之值候以三阳三阴上下平分阳在下者
为春分之值候阴在下为秋分之值候以一阳生于五阴之下
为冬至之值候以一阴生于五阳之下为夏至之值候纪分四
序气合八卦左行合于先天已生之阳数右转合于后天未生
之阴数大易之秘见于斯矣

卷一 第 1p034b 页 CK-KZ_JY245_01p034b.png










卷一 第 1p035a 页 CK-KZ_JY245_01p035a.png
  阴阳消息图解
无极子曰天地阴阳之大体也日月阴阳之精华也天地之阴
阳何寓见于日月之升沉往来日月之交会盈虚验于阴阳之
消息藏伏然太阳之光明有常太阴之亏盈不一故以太阴之
见象验卦气之消息也如月晦无光坤之象也阴之极也阴极
生阳于是初三月朏一阳下生震之象矣而坤体消焉是以震
来消坤而震卦巳立八日上弦二阳下生兑之象矣而震体消
焉是以兑来消震而兑卦巳立望则月体圆全三阳盈满乾之
象矣而兑体消焉是以乾来消兑而乾象已立然阴未尽则阳
亦未极阴尽而阳极矣极则必变变则阴生阳而阳生阴矣如
卷一 第 1p035b 页 CK-KZ_JY245_01p035b.png
望之三阳盈满乾之象矣阳之极也阳极生阴于是十八日一
阴下生巽之象矣而乾体消焉是以巽来消乾而巽卦巳成廿
三日下弦二阴下生艮之象矣而巽体消焉是以艮来消巽而
艮卦已成晦则月尽无光三阴盈满坤之象矣而艮体消焉是
以坤来消艮而坤卦巳成阳往则阴来阴往则阳来毫无勉强
故名曰消消者剥也以下灭上之义也息者长也以上得下之
义也阳退则阴进阴往则阳来是以阳渐消而阴渐长阴渐消
而阳渐长也然阳未尽则阴亦未极阴未尽则阳亦未极阴尽
而阳极矣阳尽而阴极矣极则必变变则通是以升降进退往
来不穷也受生则为进气恋生则为泄气进气则长泄气则落
卷一 第 1p036a 页 CK-KZ_JY245_01p036a.png
落之极即长之端消之极即息之机也故消之所以待谢即息
之所以待长欤息长消剥升降之机也盛衰代谢进退之舍也
易曰君子道长即小人道消小人道长即君子道消岂非阴阳
消息之机乎观诸夬剥二卦可见矣自坤卦一阳上升而变成
夬自乾一阳下降而变成剥一以消而落一以息而长消其以
下侵上乎息其以上生下乎返本推原生长不息可以验阴阳
老少变化之端倪矣然六卦有象可凭而坎离则无象可比故
云藏伏藏伏非无象也实以见阴阳正位乎中内以合外外以
合内消中含息息里藏消消息之妙用无穷正化育之功能无
尽也矣
卷一 第 1p036b 页 CK-KZ_JY245_01p036b.png
  消象
☷坤本阴体一阳方长☳震卦成而坤卦消
☳震本一阳二阳渐长☱兑卦成而震卦消
☱兑本少阴三阳盈满☰乾卦成而兑卦消
☰乾本阳体一阴方长☴巽卦成而乾卦消
☴巽本一阴二阴渐长☶艮卦成而巽卦消
☶艮本少阳三阴盈满☷坤卦成而艮卦消
  息机
☳震本一阳阴极生阳卦自坤来☷
☱兑本少阴二阳渐长卦自震来☳
卷一 第 1p037a 页 CK-KZ_JY245_01p037a.png
☰乾体纯阳阴气尽矣卦自兑来☱
☴巽本一阴阳极生阴卦自乾来☰
☶艮本少阳二阴渐长卦自巽来☴
☷坤体纯阴阳气尽矣卦自艮来☶






卷一 第 1p037b 页 CK-KZ_JY245_01p037b.png










卷一 第 1p038a 页 CK-KZ_JY245_01p038a.png

 精一执中








卷一 第 1p038b 页 CK-KZ_JY245_01p038b.png
沂阳子曰唐虞相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诚为万世心学之宗然圣圣相承人皆莫悟如知此中当以人
身天地之中处求之中心合易即无极之自然观其人心惟危
自复以至乾是见其惟精惟一自姤以至坤是允执厥中即道
心之微以复其无极之真也盖熙皞宇宙者少阳也有则无方
一动而中虚○无极之范围也太极[~⬤]信无极之本流生水火
复见天心一中[○丨]分合之道也乾坤咸二极之心互四卦之母
禀命应元时中化育之功健矣夫中之象也左⬤外内虚白属
阳中阴体有形且质少阴变太阳其象为[一/○/一]乾来自先天之离
右⬤上下皆缺属阴中阳气交错过刚少阳变太阴其象为⬤
卷一 第 1p039a 页 CK-KZ_JY245_01p039a.png
坤来自先天之坎先天浑成太极之阳气自南而东而北禀命
西方阴气象中字左⬤先天之离化洽中分⬤太极之离订离
象之真火阳明然后归中后天之乾太极之阴气自北而西而
南禀命东方阳气象中字右⬤先天之坎化洽中分⬤太极之
坎见坎象之真水阴灵然后复中后天之坤一中之道既晰二
极之图斯准古云取坎中阳去补离依旧乾坤造化基邵子曰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则知先天之一本后天之
中耳


卷一 第 1p039b 页 CK-KZ_JY245_01p039b.png










卷一 第 1p040a 页 CK-KZ_JY245_01p040a.png

 圣学法天







卷一 第 1p040b 页 CK-KZ_JY245_01p040b.png
沂阳子曰人身各具一太极吾即太极之异名大衍之数五十
有五十有五乃河图中大一至也此天地生成之数夫子教人
立志学此天一生水北方七五合为三十五数内除一五复还
其中故曰三十而立是脚下已踏著了要守得此定地二生火
南方九五合为四十五数内除一五复还其中故曰四十而不
惑是随事见理明彻无碍天三生木东方十一五合为五十五
数内除一五归中故曰五十而知天命是一阳来复知他本源
地四生金西方十三五合为六十五数内除一五归中故曰六
十而耳顺是金来归性融会纯熟中央十五五合为七十五数
内除一五复还太极故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圣人心体
卷一 第 1p041a 页 CK-KZ_JY245_01p041a.png
之妙一动即有絜矩心者中也纵横阖辟无不允合浑然天命
之初而吾志始无歉是不期其然而然亦然而不知其为然矩
即天也即吾心也不言无欲而言所欲盖圣心之所欲即天则







卷一 第 1p041b 页 CK-KZ_JY245_01p041b.png










卷一 第 1p042a 页 CK-KZ_JY245_01p042a.png

 大学则易








卷一 第 1p042b 页 CK-KZ_JY245_01p042b.png
沂阳子曰圣人见图画卦而有天地之象是易为大学不曰天
地之道而曰大学之道卦有日月之仪合而为明不曰日月而
曰明位列三才故以明德亲民至善为三纲递生五行故以定
静安虑得为五事变成八卦故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为八目
然大学之道有个大本体明德是也有个大作用新民是也有
个大归结止至善是也有个大根宗修身是也有个大次第本
末先后是也有个大肯綮致知格物是也然通章只是个明明
德新民明德中事止至善满此明德之量知止知此明德能得
得此明德齐治平明明德于家国天下也格致诚正修明明德
于已也精言之为明明德约言之为修身故曰壹是皆以修身
卷一 第 1p043a 页 CK-KZ_JY245_01p043a.png
为本而修身之下手处则在格物致知所以首说明明德而归
宿于止至善后说明明德于天下而权舆于修身则知真修只
在知止止则通体无欲至善于此归藏矣盖吾身原具有乾坤
乾之性情在于坤坤之性情在于乾此坎离之所以交而地天
之所以泰也夫水润下火炎上亦其性情然也若不得乾坤之
性情以复其初则水自水而火自火不升不降矣故太和元气
皆由此中出中心之心既实则五行之心自虚此乃直指人心
虚灵不昧之窍廓然无际神妙莫测浑然大中不偏不倚正不
睹不闻之妙知此则近道矣

卷一 第 1p043b 页 CK-KZ_JY245_01p043b.png










卷一 第 1p044a 页 CK-KZ_JY245_01p044a.png
 中庸参赞








卷一 第 1p044b 页 CK-KZ_JY245_01p044b.png
沂阳子曰吾儒读中庸均知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中庸
首以天命率性修道三者为教人尚难悟幸朱子集注发明其
详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只此一句泄尽太极图五个圈
子天字是上第一圈阴阳言第二圈五行言第三圈乾道坤道
言第四圈化生万物言第五圈孔子所谓易有太极乃法伏羲
六十四卦次序以为道统一涵无极中洽太极原无从分有则
两仪四象八卦甲子天地君臣夫妇父子山川民物诸凡造化
俱从一中禀命而来一中二字便是此○人[・丨・]静正之初生旨
未蒙|直象阳[・・]点象阴阳天阴地地处天中纯阳刚直冲上
根下故太极之阴阳不二是[・丨・]刚柔隐微亦不离此[・丨・]静极阴
卷一 第 1p045a 页 CK-KZ_JY245_01p045a.png
动承[~口]|阳合中中既含于太极之舍旨随发于无极之圈喜
怒哀乐未发之元[~𝌓]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之利⬤谓之和是故
伏羲之先天未尝无坎离文王后天之学未始无乾坤顾时宜
之损益动静之觉先后耳君子中庸本太极之中包阴罗阳阳
者仁阴者智仁智显而为大中至正者用偏见则阴阳失候日
月失明上下失序故圣人通易教民当名辨物不失中和之旨
化育总归于时永垂厥德是曰君子而时中引而伸之五行四
馀二十八宿风雷鬼神生死治乱吉凶显密立本趋时神而明
之存乎其人

卷一 第 1p045b 页 CK-KZ_JY245_01p045b.png










卷一 第 1p046a 页 CK-KZ_JY245_01p046a.png

  鬼神造化

卷一 第 1p046b 页 CK-KZ_JY245_01p046b.png
沂阳子曰中庸所谓鬼神之为德即易云知鬼神之情状也鬼
者阴之灵神者阳之灵由此观之鬼为至阴神为至阳夫复何
疑以一气言真阳上升至而伸者为神乃图中复卦一阳至乾
六阳是也真阴下降反而归者为鬼图中姤卦一阴至坤六阴
是也程子言天地之功用如此鬼神者造化阴阳之气诚者即
造化阴阳之理有是理则有是气其气之灵而能默运至无而
至有至虚而至实言鬼神即是言道吾道一以贯之复卦初爻
一阳动处谓之天心贯者神也由一至六此尽已之谓忠一阴
为姤从一至六贯者为鬼此推巳之谓恕忠恕两尽一贯无馀
然天地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以贯之吾借鬼神以明道
卷一 第 1p047a 页 CK-KZ_JY245_01p047a.png
鬼神是阴阳活动处盈天地皆气则皆鬼神气中有鬼神气之
伸屈往来诚鬼神之为德也视之而弗见者至阴也听之而弗
闻者至阳也体物而不遗者一切卦爻是造化迹也修真火候
亦准于此参同契曰朔旦为复临炉施条仰以成泰渐历大壮
夬阴以退乾健盛明此上半月进火之候也阳极阴生阴生于
午姤始纪绪遁世去位否塞不通观其权量剥烂肢体归乎坤
元此下半月退符之候也而玄幽绵眇隔阂相连二句妙旨学
者宜究阂字从门从亥即知亥在坤门坤居亥位亥之左是复
阳亥之右是剥阳谓天地虽玄远然日月交气应其行度则又
相连五行互用无往不复否泰相济始复终坤起复止晦入符
卷一 第 1p047b 页 CK-KZ_JY245_01p047b.png
出火益水安金行火止水理若循环涵养不失时节自然千古
长存道德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阴符
又云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能动能静是我之神
默默中一点虚灵是神之神觉念不存杳杳冥冥谓之不神性
灵气固心死神活一片虚无谓之所以神至圣之人自然形神
俱妙与道合真乾坤无所不充阴阳无所不备玄之又玄无声
无臭极矣至矣



卷一 第 1p048a 页 CK-KZ_JY245_01p048a.png

 持志养气







卷一 第 1p048b 页 CK-KZ_JY245_01p048b.png
沂阳子曰孟子此章一千九十六字始言不动心太极为心次
言持志一阳初动再言气者一切卦爻万物皆备矣知言者知
此道之流行也浩然之气即是水火浩为泉泉之始达乃坎中
一阳上升而流行于乾充塞乎天然为火火之始然乃离中一
阴下降而流行于坤充塞乎地水火既济其动静所乘之机或
玄而萌或黄而芽溟溟涬涬名曰太虚𢌿于人而为浩然至大
不可限量至刚不可屈挠在天为日星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
神生则为圣贤孟氏善养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养之
之胎也求放心养之之要也夜气养之之候也火始然泉始达
养之之生意也扩而充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养之
卷一 第 1p049a 页 CK-KZ_JY245_01p049a.png
之实功也勿正勿忘勿助长养之之节度也工夫全在以集义
为主如学道修真有文武火候此气本无边际更无内外不可
以无心求不可以有心守只将神窍凝聚的这点元阳运而藏
之阖辟处以至静为主当其真种初生谨谨护持牢关神室不
使渗漏一切时中混混沌沌如处母胎不可须臾离也养之之
法节其寒温消息耳参同契云候视加谨慎审察辨寒温审其
火之未然须藉巽风以鼓之察其火之既发须资神水以沃之
太过则抑之不及则益之必得中和方无火燥火寒之失知言
看须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含光默默真息绵绵圆明觉照常法
自然此善养之真火候也诗云既通天癸始生荄自有真阳应
卷一 第 1p049b 页 CK-KZ_JY245_01p049b.png
候回三昧火从离位发一声雷自震中来气神和合延灵质心
息相依结圣胎透得里头消息子三关九窍一齐开文火居左
设二十四气于阳火武火居右搬六十四卦于阴符谨戒抽添
专精运用虚无之内复辟元始祖气而橐籥机神超凡入圣太
极絪缊若或鼓乎气之纷纭而充塞天地矣





卷一 第 1p050a 页 CK-KZ_JY245_01p050a.png

 仁义礼智四端








卷一 第 1p050b 页 CK-KZ_JY245_01p050b.png
沂阳子曰孟子言不忍人之心即道之太极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道之两仪仁义礼智道之四象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道之八
卦易曰立天之道曰仁与义仁者全体浑然义者仁之大用礼
者仁之调理智者仁之鉴别性之而成圣体之而成贤会而通
之以成身故仁者天地之大德圣学之极功人心之生理其生
生不息则仁即人之本心根于性命义者人之正路以心制事
由体达用身之所在义亦在焉所以仁义为人伦之纲维庶物
之裁制在心为仁天理之全体也在事为义天理之大用也礼
与智则循而行之不失其宜是也仁义礼智乃未发的道理恻
隐羞恶辞让是非乃巳发的端倪如冬至一阳初动所谓来复
卷一 第 1p051a 页 CK-KZ_JY245_01p051a.png
时天地之心何时不在特以复动时见耳人心一念萌动无有
不善若到纳交要誉恶声便非本来初心四端扩充原只是一
个天机但触发处不同因异其名焉然随其天机所露处念念
使之圆满是谓扩充扩而充之为震离兑乾流行以出推广充
满为巽坎艮坤运用而入朱子云人之一心在外者要收入来
是求放心也在内者又要推出去即此章意也系辞曰阖户谓
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孟氏存
心养气准易而用极与家国天下乎何有


卷一 第 1p051b 页 CK-KZ_JY245_01p051b.png









卷一 第 1p052a 页 CK-KZ_JY245_01p052a.png

 天根月窟








卷一 第 1p052b 页 CK-KZ_JY245_01p052b.png
无极子曰易者履运处身之道也凡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理也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静而无静动而无动神也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气也一动一静之间往来不失其衡者即天根月窟
之谓也所谓天根者指坤震二卦之间为言也坤震之间阴既
极矣阴复孕阳微阳将生即天所生之根也所谓月窟者指乾
巽二卦之间为言也乾巽之间阳既极矣阳将生阴微阴复生
即月所出之窟也阴阳一元气也非有二也动而阳静而阴更
相禅代无有穷已方其动而阳也非全无阴阳渐盛则阴渐微
及其静而阴也非全无阳阴渐盛则阳渐微盛之极者消则微
之极者息矣知此则知坤震之间乃乾之静专既极而动直之
卷一 第 1p053a 页 CK-KZ_JY245_01p053a.png
将萌也故曰天根乾巽之间乃坤之静翕既极而动辟之将萌
也故曰月窟盖天包地外地下有天凡根之著愈深则萌之所
发愈畅此天根之名所以立也月之魄受日之光就月之无光
处正月之本体始现此月窟之名所以立也气机阖辟流行不
已而人物生焉以吾身而处乎人物之中必也下极乎动静之
间如足之[足*耳]天根上极乎动静之间如手之探月窟真有以见
乎气机消息之妙而后可以喻于呼吸存存之窍所谓三十六
宫即指八卦之画为言也以刚画奇为一柔画偶为二合阳宫
之十二阴宫之二十四共成三十六宫之数也以耳目聪明之
身而探月窟蹑天根知物识人灼见乎震巽之出入即造化之
卷一 第 1p053b 页 CK-KZ_JY245_01p053b.png
所往来也閒心独处无将无迎无起无灭默合流行之妙则泛
而应曲而当三十六宫阳宫不暑阴宫不寒无适而非春也是
故万物化光皆根于心心之为根也心之为窟也生生不息与
震俱出与巽俱入不戕其根不障其窟则满腔皆春发育万物
是无偏倚驳杂之虞也已
 沂阳子曰邵子曰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予不为贫手探
 月窟方知物(阴)足蹑天根始识人(阳)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
 雷处见天根天根月窟间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此诗泄尽
 天机火候之秘又云慌惚光阴初变化絪缊天地乍回旋中
 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工夫入语言又云天心复处是无心心
卷一 第 1p054a 页 CK-KZ_JY245_01p054a.png
 到无时无处寻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事郤生金先运离
 中之火鍊坎内之金是谓以红扶黑则凝神入坤脐而生真
 复运水中之金以制火中之水是谓以黑见红则凝神入乾
 首而成圣悟真所谓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惟
 能尽人尽物之性又为修身修道之方如此者不见而章不
 动而变无为而成功莫备于此也玉蟾曰因看斗柄运周天
 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补郤离宫之缺自古乾坤
 这些离坎日月无休歇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先圣此日
 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总含生意正在子初亥末
 造物无声水中火起妙在虚危穴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卷一 第 1p054b 页 CK-KZ_JY245_01p054b.png
 学者再玩斯言则能知物识人矣









卷一 第 1p055a 页 CK-KZ_JY245_01p055a.png

 象月火候








卷一 第 1p055b 页 CK-KZ_JY245_01p055b.png
沂阳子曰经曰赤童戏朱雀变化为青龙坤初变成震三日月
出庚东西分卯酉龙虎自相寻坤再变为兑八日月出丁上弦
金半觔坤三变成乾十五三阳备圆照东方甲金水温太阳赤
髓流为汞𡛥女弄明珰月盈自合亏十六转相减乾初阙成巽
平明月现辛乾再损成艮二十三下弦下弦水半觔月出于丙
南乾三损成坤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月没于乙地坤乙月
既晦土木金将化继坤生震龙乾坤括终始火候法象尽于此
矣参同又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濛牝牡相从滋液润
泽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东
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明潜潭见象发散精光昴毕之
卷一 第 1p056a 页 CK-KZ_JY245_01p056a.png
上震出为徵阳气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
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
愓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
跃进退道危艮主进止不得踰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
龙天位加喜六五坤承结括终始韫养众子世为类母上九亢
龙战德于野用九翩翩为道规矩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
性转而相与循环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
位为易宗祖则一时六候二候成真乃得药之道前行须短此
有作是根基也四候别用乃自然之理后收须长此无为谓道
妙也
卷一 第 1p056b 页 CK-KZ_JY245_01p056b.png










卷一 第 1p057a 页 CK-KZ_JY245_01p057a.png
 虚无生道
               大象无形

               妙道希声

               虚空粉碎

               一贯时中


卷一 第 1p057b 页 CK-KZ_JY245_01p057b.png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
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
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