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7p001a 页 CK-KZ_JY243_07p001a.png
天部神威五雷都统刘大天君
 大天君讳蚪于戊申年三月奉命督教
刘天君曰觉光度世法为道根明性见真道为法本我奉命开
教混元惟道法兼持性命汇一度世开缘印心植鼎各当猛寻
星宿源头以副殊恩特典不可授法不鍊鍊法不纯以虚上意
欲鍊法者一在定基丹光培护息息贯中辛虎庚龙左旋右盼
静则为月月落长川动则为金金飞火冶勿以火候而强制勿
以先时而预操循循入彀方为定基一在养灵灵光奕奕根在
绛宫绛宫重重升于金楼金楼之中万神是宗定则光聚一则
光充万缘之息神光隆隆守心定气抱虎降龙升三降九息如
卷七 第 7p001b 页 CK-KZ_JY243_07p001b.png
条风暖从脐下乍伏乍从是为养灵天地始通一在息机天高
四穹体健斯空日珠星玑旋转不穷我有心珠绾合苍窿心中
之真能见六通一通于口守牝和中次通耳目塞兑神融鼻及
四肢通于中宫应机发运左鼓右钟按此六通机息神通是为
息机与天同运一曰潜志志从心运志一心平志从心一平心
在真峨峨七宝观心得金无役我志志坚道凝无小我志志大
法成潜志之功心心会明潜养潜伏慧眼洞真馘我三尸滋我
三精潜志既极道果斯成一曰證神神光所暨照彻无边天有
万神雷为法鞭地有万神岳为法源身有万神玉为法先统合
三神罡破风捐證神之奥道在目前守真见光真达万天功成
卷七 第 7p002a 页 CK-KZ_JY243_07p002a.png
黄箓證神灵签









卷七 第 7p002b 页 CK-KZ_JY243_07p002b.png










卷七 第 7p003a 页 CK-KZ_JY243_07p003a.png
先天主教护国卫道朱大天君
 大天君讳𩆝于庚戌年三月奉命督教
朱天君曰缘由心造缘起心灭缘灭心存惟在空识信道者心
无所疑也见道者心无所蔽也知道者心无所昧也能知道方
能见道能见道方能信道不能信道谓之障不能见道谓之惑
不能知道谓之愚去愚莫如思去惑莫如定去障莫如慧慧从
定中生定从思中出凡夫所以不能信道者无慧故也欲求慧
者先求定欲求定者先求思妙如宝月从思中来能思则能悟
能悟则大行生身有绛宫非思不亲身有三品非思不融身有
善神非思不见身有阴魔非思不灭善思者如珠轮转空一⬤
卷七 第 7p003b 页 CK-KZ_JY243_07p003b.png
不著如玉魄照世运于自然故谓之观观非目观也反智内藏
神机自发其发也如车已推舟已帆自禁不能止况他人乎








卷七 第 7p004a 页 CK-KZ_JY243_07p004a.png
先天猛火降邪辅正王大天君
 大天君讳善于辛亥年十二月奉命督教
 玉书曰敬稽本坛基化之始斗玄二坛止有先师掌教自戊
 申三月刘大天君莅玄坛始称督教事无大小咸听综理故
 传忏颁科施符治病屡奏弘绩而于庚戌三月去任朱大天
 君继之神威更肃紏功核过峻若严师未满二载又于辛亥
 年十二月初三日今督教王大天君莅任综理三坛统裁众
 务或授法于坛员或宣劳于斋醮呼吸相通知弘慈之迫切
 性玄兼尽识大智之圆明更于坛事纷纭之日论撰真规遂
 为本坛万世不易之模总之三大天君皆系先天一气化生
卷七 第 7p004b 页 CK-KZ_JY243_07p004b.png
 积功成圣已经累劫而于本坛因缘尤为浩大云
王天君曰凡身不可恋亦不可弃俗缘不可著亦不可灭总之
要寻本来面目先扫一切偏见若是漫然抛落更从何处参究
玄机我与子一诀
有事悟无事除偏见性真本来无一物何障与凡身吾性即元
始元始即众生三界理一贯心明入贯门心心妄且幻何者为
心明改过改是主淡欲淡是真无止无不止便得自然灵郤笑
多识者碌碌贪虚名从来万法千门只求一悟并无大小若不
到此贯门总使修菩提三昧也是空花
王天君曰桐子将来俗缘甚重本来能勿昧乎我等向望子为
卷七 第 7p005a 页 CK-KZ_JY243_07p005a.png
龙沙真种不意尚恋凡缘凡缘非外来也皆因子有一线凡情
留滞心内所以境从心结但未知吾子何日此情了悟
空缘本无相一著便生缘了缘方见本忘本便随缘身世如电
光功名真幻泡蹈履网罗中祸机不可测岂若安愚贱悠然自
怡悦桐子岂不闻乎剩凡情之一线怅云路之千层从今以后
欲结真月成大丹不亦难乎
铦子应俗不是道能应能空方是道子非不能空以为不必空
耳我等初修时处富贵犹看得甚坏何也诸境触心总是罪障
惟看得坏了所以能空惟看得空了所以能安
身是行尸家是囚生民攘攘负刑俦忧悲苦楚时时现方得真
卷七 第 7p005b 页 CK-KZ_JY243_07p005b.png
心性地浮
子等不要看得乐境是乐苦境是苦求得性来苦乐皆假所以
入道当从空缘始非不明本心漫然空也
王天君曰炼法之根在精守精之道在息息有阴阳出于玄牝
玄牝之窍贯于绛台心火炽则肾水𤍠火炽水𤍠则起淫心淫
心一起则息不调而精不透月矣欲炼法者先寡欲炼法之基
在气气中有五行各有系络能守气者不必在心肾中取要从
昆顶注入中丹方是先天祖气若止在五气中添出便是旁枝
不能直上也然须循循导引三车而进八景自有真气能下不
必生寻一窍反致日月失轮欲炼法者先定息炼法之宅在神
卷七 第 7p006a 页 CK-KZ_JY243_07p006a.png
神者身之主道之源也道源在天身主在日天光惟日能烛曰
光惟天乃容人中之神上承天气中接日辉所以无幽不烛而
光被四表然神光在宅能养方充韬晦始明全在水中养火中
韬方是神光直透故度人经云气月神日真灵混沌也欲炼法
者先求慧具此三种方可炼青罗混元也
王天君曰大缘在本坛缘者造道之资有道心者可以授缘上
天是以待人而传道择时以开恩择非其时虽有真修缘弗至
也待非其人虽遇运会道弗隆也故缘者道之符道者缘之根
能修乎道可以感缘者在我不患缘之不至也其或与道相违
可以败缘者在我勿望道之能隆也天操其衡人操其权天人
卷七 第 7p006b 页 CK-KZ_JY243_07p006b.png
之会一理贯通感应之机分毫不爽金子可将我言细参之
光明洞照提挈珠心珠心在人妙静真一奈为习尚所移情缘
所绊虽有珠光如砌墙壁不能吐露清辉可怜下土众生珠体
个个圆明但因未闻正教径路多歧以致圆者变而为偏明者
变而为昧珠心既失罪业无穷罪大业重者地狱随之苦报及
之是以天真哀悯开鸾设教俾有志者闻教而自新有罪者闻
教而迁改传之其人以广天化布之于法以垂后人此皆天真
救世之慈开化之本也故规曰以性为宗以慈为化慈者非姑
息之仁煦煦之爱也教人以正觉人之迷使彼复其性天保其
心珠远其罪垢永脱苦报而后谓之大慈若非善人接引在坛
卷七 第 7p007a 页 CK-KZ_JY243_07p007a.png
或有苦报漫然哀之至于代其祷禳是名党恶不名大慈其或
彼有悔悟之心我无接引之力言不足以开导行不足以观摩
漫然不哀而置之于相忘之地是名负信亦不曰大慈其或一
言之微足以开人一事之小足以泽物为善于莫知之地立功
于不见之乡泽及于人而不以为功道被于物而不以为德中
心坦然无欲昭然净白者是名大慈可以奉化矣
成道之人一心不离道一事不忘道一言不悖道行之有常乃
能见道今之人虽欲成道合道之时甚寡一杯之水岂能胜车
薪之火哉世人昏昧不察乎此便道修行无益作善无功不知
纤芥之善必受善报纤芥之恶必受恶报苍苍昊昊自有主持
卷七 第 7p007b 页 CK-KZ_JY243_07p007b.png
何况灵坛感应乎丕弘善道立坛之根接引善人度世之基道
以人而显人以道而兴然后能使世间众生俱发善念共乘元
始慈光也桐子勉之
王天君曰红尘万丈汨没性光譬如宝珠为诸秽气所毒非惟
光不能发即珠体亦将毁坏诸子今日性光亦如是也若欲复
见本来非痛加哀悔一番洗涤一番安能光辉如旧我所谓哀
悔者实实见得俗尘可厌灵珠可惜故能哀悔师前冀教雨之
沾濡也我所谓洗涤者大心洗涤断制甚刚收摄甚密故能培
养道根使玄风之流畅也若不如是洗心忏悔终日悠悠忽忽
功行不积道果何由而成乎金子汝知教行两关否侍真阅诠
卷七 第 7p008a 页 CK-KZ_JY243_07p008a.png
所以闻教也炼心养性所以立行也若闻教而不立行终身奉
坛亦无一得若欲立行而不知闻教如瞎马过山动足即碍向
来诸子闻教已多所以终不悟道者皆因奉教之后不能静养
道根功夫不足故也若能躬行实践虽片言半偈足以悟本何
患法藏未充宝诠未备耶
金子不要把道法两字太看难了本性不昏时头头是道真神
运用间处处皆法修道修法者总要看得源头清大旨透不如
小鸟衔花东飞西啄也汝等所以不能见原守道者不在道不
守而在尘不清不在心不明而在欲不去我千言万语不过要
汝等去欲奈子等认欲作性认俗作道正觉既不能生偏见又
卷七 第 7p008b 页 CK-KZ_JY243_07p008b.png
敢于肆若终如此纵有十万宝经岂能度汝哉
王天君曰子等欲入道先明性明性非难也善根发处可见本
来但守性为难耳守得一日便是一日真人圣贤之路不杂不
烦只明得一性所以能定能安能虑能得得者此性时时能明
不间断也子等能见性即能见天能见天即能观物能观物即
能观境境忘而后相空相空而后真见天心见已心明道量宏
身量消其基在参玄也玄者非空非虚即是我心极深处所以
能守𢆯者默然寡言昏然守虑粹然静思恬然顺境无触无著
但守虚明此乃入法要道修真初路苟能循循奉行自然一旦
贯彻心法两空得大智慧也从此而清静圆通谓之玉光从此
卷七 第 7p009a 页 CK-KZ_JY243_07p009a.png
而纯修坚固谓之性光从此而具足妙行谓之道光从此而广
布慈爱谓之法光四果者皆以明性而入也性有二耳之于声
目之于色口之于味类皆尘性也宜空也耳之能闻目之能见
口之能言天性也宜实也何也自然之才也心亦有自然之才
仁义忠信四者不可忘也人之所以忘者不思耳故曰心神丹
元令我通真妙在思也思之道有二动则观其应观诸物观诸
文静则观其空观其萌观其存能观即能思能思即能明动而
常静静而常思思之直道也子等能用力如此何患果之不得
化之不扬各各尽心返照我愿毕矣
王天君曰灵化无方随心而感心有二三化不能久本坛可以
卷七 第 7p009b 页 CK-KZ_JY243_07p009b.png
垂久者皆吴子一心所格但化本无形著之则障至能辅化者
心空见空大事出于无事大为出于无为总之有为之法皆是
空相圣贤事业宜从本际点化随点随化俱成妙境若二等人
于事为中生一我相我相一生贪著一切以此立坛开化未有
不败者也
修真学道总要一诚若稍有尔我便非一稍存妄见便非诚诸
子尔我之生妄见之起皆从轻躁中出心一轻则教语不受心
一躁则事机不明内忘教语外舛事机所以诚一之心因此渐
失殊不知静中之乐无待于外心性之功可以杀境但要寻著
本真方能入手本真者初念也念起于心追念见心心生于道
卷七 第 7p010a 页 CK-KZ_JY243_07p010a.png
空心见道上根备此即为顿门下根修此亦不失渐门若曰大
法由顿小法由渐此人便终身不悟何也法无曲直根之利钝
使然也且如飞𢆯妙品中有万法亦只一法修飞𢆯者有一门
而入门在何处清净经曰内观其心一句可以尽经义亦可以
入飞玄矣𢆯诠万卷不外观心然此心不可执也精气形骸无
非心宝卷之以大其体炼之以发其光真身自见矣
王天君曰澄子汝家道气已齐德心尚有未备缘尚有一病未
去如能去此天福自来道者性之光也理者光之寓也明理以
安性性自不昏见性以发光光自常在所以既闻道法尤当默
受若一生著念性光遂昏吾欲劝汝家人各求已性毋谈人短
卷七 第 7p010b 页 CK-KZ_JY243_07p010b.png
纵使他人不能入道与子入道无干不可谈也只要修已之身
安已之心改已之过自然家风丕振嗣息贤良可以传此坛脉
人言心要死我言心要活活则无所牵慎勿死于物境本无滞
形心滞尘网结将心返太空境同水中月一念参真谛弃死求
心活道本无尔我执我便非真善功由济世阴德在宽人人孰
无情欲人谁少爱憎克已已所安施人犹用恕况以已所难责
人期必至非汝欲过求累汝业有四一者欲尚心欲尚疏自治
一者自见心自见忘人志一者不平心不平嗔火炽一者浮浅
心浮浅怀声势岂知大道中无心亦无志此身属造工如铁入
炉中铁随炉火转人随天命通若有一分我究竟非真空
卷七 第 7p011a 页 CK-KZ_JY243_07p011a.png
此乃道人安心之法见性之门当以静心会之
王天君曰真𢆯洞虚现飞𢆯灵极会灵天中天香环云护宝月
母尘沙世劫散空烟非烟非云抱飞斗舞灵回光九气绵上守
昆顶下守牝空空九神三九传一水一火运刀圭中含无极金
光全二乾一兑圣相具朱婴端坐火中莲一气转交神顾母再
转神充气母安三转不离精上月月盈月缺庚辛弦三三之后
即九九水中生火见乾圜此是先天受胎诀何人能解月中天
坛化欲彰全在守玄守玄之功全在真一真一之理全在见心
今观子等何人能见心心不离道道不执道方能下手坐玄若
道俗相间则俗胜而道微欲胜而私积满腔中皆三彭为主矣
卷七 第 7p011b 页 CK-KZ_JY243_07p011b.png
又安能见心悟道
金子问二乾之义曰先天之精后天之门知其门守其精大月
自明
王天君曰复性之功存乎守戒性不明无以见道戒不真无以
复性戒者非徒在事为上桎梏一身须要内观守戒之心本自
光明不染众恶如此才能守若不内求戒心徒在外境约束胸
中已无主子譬如家中已无主人谁为防禦外寇所以守戒非
难真心为难真心既透何戒不可守矣
王天君曰修圆则化开感实则应速我愿奉坛诸子皆敦本行
自然无负上意不必徒仗鸾沙徒劳礼拜以为奉真之具也大
卷七 第 7p012a 页 CK-KZ_JY243_07p012a.png
凡道之一字最难识取天之一字最难合一人之一字最难化
度我以为道可得未必即得欲得即迷我以为天可接未必即
接欲接即著我以为人可感未必即感欲感即纷所以人之退
道每从三者不效中生出许多忧虑许多烦恼许多不平殊不
知圣贤成已故能成物自度故能度人化障则缘从神灵则法
显皆属性分工夫并不起一毫私念为我声名为我利益为我
高尚为我智巧只是平平实实日进月跻渐渐修證譬如饥人
吃饭安饱自知不向他人卖弄是以有贵而自喜贱而自得富
而自足贫而自乐此之谓和缘合道是知道者也至于增修上
法尚有无穷妙境或至神游天府去来自如或至身现光明千
卷七 第 7p012b 页 CK-KZ_JY243_07p012b.png
真为侣或至晓达妙乘玉质金姿种种福缘不可殚述然皆要
从平实修證自然而得非可抛郤坦途蹴至圣真之域也
王天君曰道如山立惟在归宗本坛系玉京开化以明心见性
为宗何等直捷而子等不知大旨东驰西逐何益之有譬如瞻
视日月举头即是郤乃水中觅影岂非枉费精神原其障碍只
为二种夙习所牵一者枯寂之病天地人物本同一性子等只
知守定顽空向空望道而真气周流反视为若有若无灵光相
照反以为恍恍惚惚岂不远之又远一者著相之病大道深微
全在无声无色子等只认色相庄严神通感应处求见圣真岂
非管窥蠡测荡荡难名巍巍无上岂庸庸之士所能奉者乎故
卷七 第 7p013a 页 CK-KZ_JY243_07p013a.png
曰道人入俗皆道俗人奉道亦俗识破二病朗然顿见本体如
同太虚太虚真体落一色相耶吾心灵明著一色相耶太虚与
心体刻刻流通又岂落于枯寂耶从此悟去便看见本坛宗旨
此心与坛光时时相接如同香云之交互水月之俱映则玉坛
正教岂非提醒人心大玄宗乎思子从今悟去当发无上想发
欢喜想发哀悔想哀痛自已遇如此正教而复徘徊顾忌岂非
前生业重今世障深既已自悔更当哀人日光照于上盲者不
见雷声震于耳聋者不闻既同到宝山又复疑畏交参仍是一
双空手所以然者汝等从文字悟入不从性宗透也上帝简书
深重眷注甚渥须各打起精神守定玄宫勤参鸾训念我等为
卷七 第 7p013b 页 CK-KZ_JY243_07p013b.png
上帝简用之臣非世俗役使之人我一奋志神光直冲霄汉我
一退志魂魄便落冥途况过去日长光阴渐短岂可以片时之
苦乐换历劫之升沈乎急宜痛定思痛恸哭一番方不负今宵
提挈
王天君曰灵光无常有觉即接灵通无常有慧即开灵性无常
有机即悟然有数存焉通可进也而不可恃光可待也而不可
强性可循也而不可任三者能具方可言法言玄
法无定本执则胶虚则妄不胶不妄只要于方寸中静养内基
不为外尘所扰方可以真见真内光直透外光相激于紫光中
雷霆日月任我号召方可随感随应至于玄之一字尤不可执
卷七 第 7p014a 页 CK-KZ_JY243_07p014a.png
相寻想所谓坎离铅汞者相也非真也若落一相守一门纵使
得手亦属旁枝宗坛正传不过要子等修我本来一米欲修米
光当渐次去私复本由外达内米光充则内鼎坚内鼎坚然后
可以行法度世外境之扰不在坐时可空要平日立基坚固譬
如大风撼古木枝动而本不摇平日工夫当以清心为主若一
涉烦恼则空化为大火坐时愈觉焦炽然清心要平日从容处
境如花之开落自然中有天机相泊暗合时缘非若告子之强
制不动也
吴铦问入道之门曰观心心如天之日随在降光然不可执日
在何处此中一点丹头观心之秘也
卷七 第 7p014b 页 CK-KZ_JY243_07p014b.png
养气为根守精为门复性存存在于冥冥勿挠我神神守昆崙
勿丧我珠珠在玄牝圣日圣月气气资生丹灵骨灵日月升腾
是为真丹寿同冈陵光不可见神不可升沈我碧虎赤龙乘云
时时无间手握天根静中有机真静始凝动中有括真动方宁
动静阖辟乾坤大身是为真诀悟之长生
王天君曰真实修行行尽觉空觉空所空得大智乐修行人最
重真实最恶浮伪为善于可为之地浮也立功于有为之时伪
也须要三心不牵二意不挂方是真功实善知此者鲜矣
天化显世本非由人人之能从化者以其能自化也化障则缘
会开化隆则道光集时而行之我不有也时而舍之我不弃也
卷七 第 7p015a 页 CK-KZ_JY243_07p015a.png
守者一用者直修者纯行者权故能自化也任大责重不可畏
难也虑善以动可耳高真妙果不可自画也勤学以希可耳世
情危迫不可避脱也修已以俟可耳三关明万善足此之谓要

王天君曰汝汝我我可谓一乎汝我既不一可以一人乎汝我
之生情与非情我本无我汝二其心情去心一汝同我心且求
己心莫论人心同见于我同见于真真人在上非在玉京玉京
真人是我心真我不见心情想纷乘情忘相绝因我见心心如
明月亦若轻云云流无踪月体常清性光充足故能守真
化人先化已已化人自化修身先修心心修身自修水之柔也
卷七 第 7p015b 页 CK-KZ_JY243_07p015b.png
不得其性尚能决堤而行况人情乎情生为机机成事成故司
教者有先机有后机有当机观于天人之会察于动静之端始
能见机应物机在事先不可后也后则不及机在事后不可先
也先则淆乱机在当机不可或先或后也先后则不济三者洞
明可为普化之本三者不明教人实难人之心也动而生情好
恶各异趣向不同譬如河流可导不可障垢腻沾身必以灰涤
此虽物性人性亦然得性知机教之能事毕矣
天意深微谁能知之知之者亦不知之不知之者亦曰能知非
不可知不可知知非不可知知以知求知真实不载故莫知也
能知者如童婴然童婴不知有人而人爱之不知有已而人保
卷七 第 7p016a 页 CK-KZ_JY243_07p016a.png
之同于天真完其神志与天合德是谓知天天心如何平等是
也天德如何直上是也直本无直上本无上人本无人我本无
我人我双忘直上之道也
贵德尚仁则人无争贵仁尚义则人不忌贵义尚能即不能以
无争贵能尚功即不能以无忌大朴浑然浑然不敝知大朴之
所在其可谓主化弟子矣
迷者勿引人昧者勿教人怯者道之仇俗者障之根身者事之
本行者言之符静而静其心如渊动又动其过如林戒中戒其
戒在心守中守其守在一一时有一善善功日积一时省一罪
罪过日消不见其真虽智大迷不窥其奥虽明大昧吾守一精
卷七 第 7p016b 页 CK-KZ_JY243_07p016b.png
吾守一则三者能守可面玉光
王天君曰鸱鸮在山凤凰不至匪类在坛英贤不生接引愈严
人材愈广守坛愈敛天化愈廓敛者必使人人知敛无有为心
无好大心无著相心方可同其守坛故主教二子不在当事与
人争执全在平时以天真意旨薰陶众人涵育众心使各心明
道见自无背规逆理之事矣然必始于自修终于及物二子自
修未纯遽思及物非惟无益于世而且有累于已岂不知大道
平直无心成感乎岂不知躬行实践无为成化乎岂不知含光
守雌应世真如乎总之大本大原不外一心心之相感其变无
穷狂心感者狂为同气而放荡之人应之妄心感者妄为同气
卷七 第 7p017a 页 CK-KZ_JY243_07p017a.png
而诡诞之人应之胜心感者胜为同气而妄为之人应之隘心
感者隘为同气而偏谬之人应之故同心相附同气相求遂至
结成一气稍有不合于道未有不干天和而坏道纪慎之慎之
王天君曰修道法门非止一端礼诵又为入道始基不拘坛中
法宝坛外经书皆可闻道但勿以速为程以多为贵总于礼诵
之时得见清明本体内心不出外缘不入如如妙觉朗朗元音
非色非相默然贯通即是真礼诵也
王天君曰圣化无边圣心弘慈圣教无方圣道无适圣行具足
圣功莫测神神神神非神𢆯𢆯𢆯𢆯何𢆯神𢆯神𢆯𢆯神𢆯神
𢆯神既分天地始剖神𢆯合一大道乃得悟之则生执之反失
卷七 第 7p017b 页 CK-KZ_JY243_07p017b.png
知𢆯忘言昧𢆯神窒神明明神神非身生有无无有妙𢆯自得
𢆯𢆯无知𢆯𢆯无道无知无道混然合一神非身生神非神得
得之不得失之永失通三至九返三还一得是旨者即为太极
此返神法也
王天君曰道法兴隆不在俗人敬奉而在法嗣贤能古先圣贤
虽具普化大慈亦未尝家喻户晓使举世之人奉之若狂也盖
道法两字甚难辨别一经俗眼大者亦小一经俗口精者亦粗
即如尼山弟子尚有异闻之疑旌阳之徒未免色心之染何况
未皈道者耳不闻天真训诲目不睹大道经书内怀利欲之心
外染尘嚣之习如此之人虽欲竭力称扬反使圣心沦隐故白
卷七 第 7p018a 页 CK-KZ_JY243_07p018a.png
仙云炫惑凡俗谓之邪炫惑鬼神谓之魔常使世人疑之吾道
庶几不坏妙哉是言也所谓凡俗鬼神者必非正觉清信传道
法门也必因一时神通祸福所感倾心向慕虽在彼亦云信心
而以道观之止成炫惑而已以炫惑之见出赞叹之口真道有
不沦隐者乎无论在我之是非而即此炫惑一端邪魔之名所
不免矣是以上仙法旨反取一疑不取一信此正救世大慈保
道之秘妙也此等真训汝辈不参每事好于称说汝意何如不
过曰使人敬我使人信我耳岂知敬信之中即谤毁之机也兴
隆之内即败坏之由也故五老启法元始虑其碍真如来示寂
嘱弟子以守默上圣用心如此久远而子等智慧未充轻说道
卷七 第 7p018b 页 CK-KZ_JY243_07p018b.png
法虽言言有本岂能系之人心乎
王天君曰子等未明虚明二字便谓道法可以勇进之心求之
而不知四大未破赶前退后俱是魔窟当以空心破之勿以必
心入之所谓十劫坐道场不能成佛道也白大真人云灵非我
灵求不得上前下去皆虚妄此时见道见元身不用苦修脱尘
网此时者于上前下去忽然见此身而破四大也此是真悟法
门有志弟子各当留意
王天君曰上真颁示戒条所以启人正性若子等正性无亏虽
不奉戒戒即在是故守戒者要见戒心即所谓圆明自然路也
若能识取圆明领会自然则于诸戒无起分别何大何小何难
卷七 第 7p019a 页 CK-KZ_JY243_07p019a.png
何易寸天障掩虽小而难心地光明虽难而易总是戒者诸法
之要入道之阶圣真之果凡夫之防防者防患于未然防过于
未萌防心于未兆即昔贤所谓惟精惟一兢兢业业之道耳一
日能守一日能戒一念不守一念背戒岂有既戒而自恃未戒
而可避之迹哉
王天君曰炼度有三要一要者心合也二要者气合也三要者
身合也金尊大慈救灾拔苦既传斗炼则以救拔之事任之弟
子当是任者便要体金尊慈救之心去怠去疑胞与为念是故
合心在于慈慈者本也辅之者气也凡夫浊气稍闻道则为正
气修三品则为精气三品汇一则为𢆯气𢆯性交成方为梵气
卷七 第 7p019b 页 CK-KZ_JY243_07p019b.png
夫梵气者非外取可得非部位可守有有无无气入𢆯𢆯者是
也当去浊使正养正使精精者忌诸秽以乱之正者消诸邪以
凝之是故合气存乎养气既养宜乎身无不合矣已无待操持
矣所云身合者有三一在平日之行也欲代天尊行慈先须不
杀欲超冥魂苦恼先须戒嗔欲觉诸魂先须自觉欲宣大戒先
须自受此为平日身行合也一在登座之时也身未登座是名
汝身身己登座不名汝身宜现三种色三种容三种音三种色
者神色定色愉色也三种容者端容恭容无倦容也三种音者
清音哀音不躁音也是为登座身貌合也习此三合方可称习
炼一法既通万法即贯子可专行炼度便是入道阶梯不必更
卷七 第 7p020a 页 CK-KZ_JY243_07p020a.png
求别法矣
人心和则道光昌人气静则天心接光昌天接自然培得几个
法种若论目下气象诸子到坛一参犹属勉强何睱言及传法
即有志者不辞劳矣而施伐之念未泯肯向上矣而自足之心
时萌拾得唾馀便誇灵药窥得皮相便称骨髓总是诸子志愿
不弘三司教道不切今后若聚大坛谈道谈心当从切实处说
不可因欲耸听故作奇论不可因欲压人故作高言内无主则
言泛诣不到则言浮气不平则言激见不彻则言滥四言皆病
为师长则不能教人为朋友则无所观摩
不见他心莫开口自心昏处且无言欲知开教须知已三益功
卷七 第 7p020b 页 CK-KZ_JY243_07p020b.png
夫仔细参
王天君曰天教宏开人群萃集欲求解脱先须清静清以养神
则神自充静以养心则心自澄自然临事舒徐出言合节若随
境即躁事必无成惟不逆料于将来不追求于既往浑然穆然
是道之根今子临事每纷纭议论皆因平日无静养工夫子能
自然而然则天下自合人情鲜拂矣操万事之原者唯心应万
事之来者唯静静以处之天真必豫无躁妄之念生则心自静
无摇乱之心生则神自清陈子以之日夜操持应事能閒心神
不妄动矣
儒道有二否对言无二曰无二孰为主对道为主曰无二孰为
卷七 第 7p021a 页 CK-KZ_JY243_07p021a.png
二对言儒言性道修命曰成道者未尝离性学儒者何曾舍命
惟人欲天理之分不可强合若去了人欲止存天理此时儒道
之名从何而立名既不立二何由成我说孰为主者正此纯乎
天理主之也但莫管他儒伦道法儒性道命凡有分别便非真
理要取究圣贤明明白白空空荡荡地位即是下手工夫便欲
成圣作仙又失之矣
陈子化不易主当思其道其道惟何唯在大慧要知此个大慧
不是从耳闻目见生不是从文字训语生不是从思量计度生
不是从观照知识生此大慧者从定而生四大非有何况名利
贵贱非真何况得失得失是幻何况爱憎我心虽真而识情非
卷七 第 7p021b 页 CK-KZ_JY243_07p021b.png
真我性是实而思想非实知此说者可入清静经可云三空之
门矣念念相续最是贼害何也使子精耗神疲皆为此耳看得
破斩得断方是真实修力其次主化之道要不背真规不失人
情天真立规本缘人情未尝逆人之说以伸其说不过于人情
斟酌其中者而用之耳故善奉规者要善取人情之中而推行
之斯能天人恊一目下人情不中极矣子之情又未合于中故
临事每多纷乱所谓主化者以中主夫不中也若以不中主不
中孰得而正之何谓中即前言清静是也解脱是也天理是也
大慧大定是也所谓异名而同出也今日中秋令节可各把中
字来体验要问中不中先验和未和中如宝月和似金波独处
卷七 第 7p022a 页 CK-KZ_JY243_07p022a.png
时皓魄当空万象俱寂接物时自能如桂花湛露香气袭人一
种天机妙用只在眼前时时显露如是者人自观化而感望道
而兴矣天下无心外之物有心斯有物应物在无心心空物我
同一念归真静若说无心应物要知无处亦非三空照性非空
主化斯堪宏化
三空之道已详之矣至于守精之理尚未悉也三才之内莫不
有精日月星辰为天之精山川岳渎为地之精元神气海为人
之精天能保精故光明常湛地能孕精故流峙常存人能运精
故长生久视唯天地能导人之精而使之化人当效法天地之
精而守其根所以三品中先用一精以贯气通神精足则气顺
卷七 第 7p022b 页 CK-KZ_JY243_07p022b.png
气顺则神充不凋不残者能固守其真精也盖人当十六而精
源始通二十而足从此学道所谓天童也此时五行既调六腑
正盛养精之法只在引气归元太和纳鼎苟能卸尘入道何难
一日九还三十至四十血气既强天气降地气腾卦至乾阳刚
方健精元圭露气溢神旺此时守精专保三田勿以利欲耗其
真勿以贪恋失其元勿以忧悲损其质勿以玩好泄其源从此
进修亦可廓然返漓还淳不失真宗道果若过五十六十精既
耗而神光不充则气海已漏所存者三品之鞟耳然人尚未知
此身是鞟而贪恋之心更胜壮年修道之念愈怠往日自谓此
身之精与天地之精共此不倾不灭岂不重可悲叹天尊大慈
卷七 第 7p023a 页 CK-KZ_JY243_07p023a.png
随缘接引原不分于老幼只要共明此性宗然年老之人守精
不易但能持此正息绵绵内降不得学坐𢆯乱此五行不得专
礼诵伤此筋骨不得杂思虑耗此绛神不得混药饵破此真府
唯有坚守黄庭调平气血守正训以养神行正事以济事持半
偈以归元苟能如此亦可长生證果矣虽然在天地间果能有
担当宇宙者守精之法又不以老幼分殊界有一生奉道一事
之失致蹶从前有一朝奉道一事之善遂跻层霄一堕一升只
在转关一念可不勖哉
施子教司天职甚重必要善达天心曲体人情子之教人非不
尽也然未得其道教人之道必先虚已虚已言和言和人自乐
卷七 第 7p023b 页 CK-KZ_JY243_07p023b.png
从勿多言以伤气勿守默以失教至于教人原在躬行上士设
教必先虚已子功非不多矣然行之有时勿先时勿后时恰好
子可以道观人不可以道拂人须观人之候审人之材度人之
力观候而教者犹一贯之传必量其功候所至若教失其宜必
至躐等无序审人之材者陶铸得宜若不因材而笃未免矫情
拂性量人之力者力可任重而教以轻则失其重矣力可任小
而教以大则失其小矣施子教司之道尽在于斯勿虚吾此教

王天君曰清静为入道之本而清中不可无欣悦之气静中不
卷七 第 7p024a 页 CK-KZ_JY243_07p024a.png
可无生发之机譬如严冬固密必待三阳旋复芸芸品类方得
向荣人之身亦然性亦然道亦然也故玉格曰和为天下通融
境界通融者非世所云无是非也通则人人包我性中能知彼
进退知彼难易知彼苦乐知此三者而后赠以教思便如景风
膏雨生长万物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无伤其形而后可以达其
性故曰通融则事事合于大公无执私见无偏气习无著名相
无此三者乃能宣扬圣化为于无为事于无事明镜当前人自
鉴之夜光在室人自珍之故能得众心之爱者方能得众心之
敬故曰融我自督教辅化以来欲坛中弟子人人到此境界不
料子等无始以来流入尘沙种子谁能省察解脱一尘未扫即
卷七 第 7p024b 页 CK-KZ_JY243_07p024b.png
一道未光岂特一道未光即此一尘中酝酿染变便成万丈深
泥何况多尘然尘性之最恶者尤在不和子看从来三劫流行
八难并作非皆不和所致乎子看人生五亲相贼百病交攻非
皆不和所致乎即今坛员济济法器森森尤要相接以道相待
以和方能感格上穹故曰道气即和气也和气即静气也静和
之气即天真之气也以天真之气事天真虽涧毛蘋藻不加严
饰犹可以上达万天下迎百福何况诸子竭诚备物乎
王天君曰圣贤惩忿窒欲工夫本极细微不是强制祗因不善
修学之士错认惩窒二字便觉工夫犯手难为不知天下能惩
忿人必是天下极旷达人天下能窒欲人必是天下极活泼人
卷七 第 7p025a 页 CK-KZ_JY243_07p025a.png
惩之愈透则灵光愈远窒之弥坚则神水愈润所以本坛要人
惩忿窒欲先教之养灵御神灵神日生则忿欲日灭忿灭则物
无撄欲灭则境不转从此下手步步得之于心若错认者满腔
积忿郤以萤火照之填臆大欲郤以滴水浇之正力岂能胜邪
邪既不胜正复增疑所以尘障日锢灵神日败也夫灵神若赤
子忿欲是坎陷忿欲一生譬如赤子已落坎陷善救赤子者只
须轻轻举手将他扶起便得若填坎平陷以救赤子赤子已在
死徒矣此是本坛立教之宗乘也子能立志做工夫自有效验
不须愁工夫不效只须愁不做工夫若能做时大则大应小则
小应疏食膏粱同于充腹只患人不吃耳或问活泼恐不若恬
卷七 第 7p025b 页 CK-KZ_JY243_07p025b.png
淡之可以窒欲曰何名恬淡何名活泼活泼者处处真机发动
时时天趣流行能于最苦处见真乐最淡处得真味得此真乐
真味世味自然不恋欲乐自然不耽即孟子所云仁义礼智生
于心不愿人之膏粱也若恬淡二字以为无欲之效则然以为
窒欲之把柄吾恐其力薄故宁用活泼两字耳
施子日来道心非不笃实而道光弥觉衰减得无养心之法少
得活泼乎养心之法不在静坐不在修持只在心无其心自然
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所谓心无其心者起念即灭是也然又不
可强制要如梅花万树摇动春风香来袭人非有心去袭也奈
何子尚未之审耶即如子为教职弟子众多岂能一一启迪只
卷七 第 7p026a 页 CK-KZ_JY243_07p026a.png
须身为道范诸子莫不率从时雨芝兰因机自发可也最不可
以言以见动他致使贤者不易服从愚者反生訾议慎之慎之
王天君曰我久未到坛只道子等道心加进工夫纯一奈何绝
无真光真愿足以上格天心下导真侣岂教迪多年尚有凡缘
未了尘障未断耶今日我再将凡缘尘障四字为子等一宣此
四个字皆从一点无明而生一切境空缘何能縳一切事等障
何能乘祗因子等内先具了一个凡心所以现前诸境尽化凡
缘又著了一个障识所以一切事上转增障碍缘障互交精神
暗铄真光从何而生光既不生真愿从何而发须知本坛开化
最重真愿无量天真俱乘本愿之光所以降凡济度若无愿者
卷七 第 7p026b 页 CK-KZ_JY243_07p026b.png
即落洞仙小乘岂能体圣慈扬妙化然此愿之一字最难言之
若凡心未去尘障未开强曰我愿济苦我愿度人譬如乞儿妄
思济众愿非不佳非乞儿之分也所以愿必在真真愿者从大
悲生从大明生从大圆生从大通生此四种心皆合得天真之
光所以能运已身之光更能引领众生之光是故名曰真光玉
规首言四光本是一光祗因凡心凡识有多有少所以中间略
有差别若子等果能修到性光地位则凡心即是天心尘识变
成圣识水疾无波火明烟灭从此合神通道便造玉光地位不
须有为直悟成就今日有志者既闻规教直须于四光弟子中
著力认做一光方能合大坛宗旨若随缘逐队礼拜瞻仰便是
卷七 第 7p027a 页 CK-KZ_JY243_07p027a.png
世俗烧香一般心仍是凡识俱是障岂能合得玉光启教之愿
凡为本坛弟子贵乎能见真宗所谓真宗者道则玉光之道心
则玉光之心也心外无道道以心凝道外非心心从道立故凡
本坛一切经诠法训所以载道即所以载心故善学道者不离
字句亦不粘字句何以故字句曰名名生相相生著著生疑疑
生障所以月九经云离法求真是为真玄不奈世人心力浮浅
虽有朝参夕诵都作字句观而文人尤甚所以道心两字终堕
云雾不知经诠所谈皆是我身中本具之道法训所教皆是我
身中实有之心从前圣贤特先觉耳若因字句转生名相转堕
著疑如此人便是不会学道不会学道又安能成道可慨凡夫
卷七 第 7p027b 页 CK-KZ_JY243_07p027b.png
俗子于道原不知学独是既为坛弟于道既云知学矣而卒无
一成之可望者岂非不会之故耶所以不会者岂非离心问道
之故耶然新皈且勿论一二大弟子皆知以心求道矣而亦无
一成可望者岂非作字句工夫耶今后汝等当先认取真宗次
于四光中认定一光次于五门中择一门而入(五门者一曰立行二曰稽经三
曰养灵四曰审缘五曰直悟因彼弟子境缘不一故列为五)心行交修纯一无间一门既入
五门尽通一光既成四光咸备此方是我坛大主脑真学问也
我所言水疾二句是性光弟子心行也本愿经云性光弟子纯
修坚固这纯修二字最难形容若云如玉之纯此是定体与修
字不合而性光之纯纯在修道上见故如水之就下不期行而
卷七 第 7p028a 页 CK-KZ_JY243_07p028a.png
行不期疾而疾只因他源头大来路远取道直立心勇水能如
是纵有刮地狂风终不起掀天白浪若微风安得生波故学道
人性光一透便能亲见玉光心印是此源头大也便能把最初
元心观身观物此其来路远也不著字句不取名相此其取道
直也顺境不移逆境不惑见道如归莫歧莫阻此其立心勇也
故曰水疾无波不透性光者如少水注于曲霤其行也艰则多
渟滀瓦尖草蔓障面生波犹之小乘之修其力怠缓则境风易
于鼓荡心水易于动摇所以大道日迷真光日暗至于火明烟
灭者烟火本是一气气未达则火伏烟生达则光明一透沈烟
顿消犹之性光弟子直悟一门走透用以立行不堕妄为用以
卷七 第 7p028b 页 CK-KZ_JY243_07p028b.png
稽经不增枝见用以养灵不落异端用以审缘不逐色相色相
灭则真相直异端灭则大道通枝见灭则正觉露妄为灭则大
为成到此地位方始成得一个性光弟子若云火息烟空无悟
无修此又是枯寂学问未见真宗者也子等今后且将已身水
火来细参一番得有省悟即是性光基干道心齐明勿作浅轻
工夫仅为吾坛烟波弟子可也
灵从性出是曰真灵行从性起是曰真行有真行斯有真功有
真灵斯有真化汝等性光不透事真习法止在色相上著眼徒
以祸福感应劝人徒以语言文字诏人如此为化化安得真有
志者贪多闻以为博有愿者兼邀福以为诚习法未究法源济
卷七 第 7p029a 页 CK-KZ_JY243_07p029a.png
苦未免偶中参玄未探玄旨丹基未免或倾至于二三小子徒
饰貌于坛中屡改步于坛外如此为功功安得真不知大道平
常圣心时照道惟平常故斯须不可或违道惟平常故历劫方
能永久至于圣心之鉴洞悉隐微是以善养道者必先养心善
养心者必先慎独莫谓无伤积恶成殃莫谓无害积妄斯败子
等既入吾坛恶念虽无而妄念人人俱有所以性光暗昧今欲
修炼性者当先去此妄念夫妄念者非徒贪名逐利之为妄即
此道法之中一有著心或著于声相或著于词华或著于名誉
或著于福祐即此种种著念即正心中之妄念矣妄念一乘则
神易惊气易漓精易耗三品先已不真妄曰玄理如是法心如
卷七 第 7p029b 页 CK-KZ_JY243_07p029b.png
是徒自矜炫与本坛真宗背谬殊甚所以我规中有云天人相
接存乎一性指子一个宗旨不知者将谓本坛启化法鸾并通
毕竟其中有多隐奥有多奇异有多高深殊不知并无隐奥不
过是平等耳并无奇异不过是常道耳并无高深不过是真修
耳所以然者存乎一性故也故下文即把妄因为戒曰巫觋曰
外道曰入山求仙皆是舍了自已性珠去弄他人瓦砾者也若
能参见此旨立诚去妄存养于不见不闻之中发现于共见共
闻之地内外纯白显微会一此从来慎独工夫亦即本坛性光
门户也是以言不贵多言多则性光不蓄行不贵矫行矫则性
光不宏志不贵高志高则性光不实思不贵深思深则性光不
卷七 第 7p030a 页 CK-KZ_JY243_07p030a.png
正学不贵博学博则性光不纯闻不贵多闻多则性光不一要
在平平坦坦之中用一番真真实实之力知寸进寸知尺进尺
必到豁然贯通之时方是妙觉显露之地不然吾未见或免于
妄也为主坛甚难作人之化全要以身亲之故规曰主坛之要
曰无为守曰静正用曰平等子为主坛虽未能全此四句然赖
汝立心本正又子才懦不能铺张施设反得无为之意然子之
无为非见道之无为不及道之无为也见道之无为者内不见
已外不见人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三司不敢有僣事九职不敢
有旷司人心和同天意孚格任有扬化之功不存扬化之迹故
曰无为欲到此无为妙境必须内有所守外有所用所守维何
卷七 第 7p030b 页 CK-KZ_JY243_07p030b.png
静正是也坛之邪正系乎人心人心邪正根于主心培固坛根
唯此正字最难执持切不可略有圭角有圭角则在已虽正而
不能化邪为正又切不可略有严厉一有严厉则不能使化和
同所以必先之以静何谓静无争曰静何谓争执我曰争何谓
我已私曰我总要先克尽已私公其大道不疑不畏不做不作
方能成得静正二字守者守于已身用者施于坛弟故必悟平
等二字方能禁绝种种过患一不平等则坛众之心随风而化
渐至尔我山高清白异眼大伤元和以败坛化故主坛之用在
于平等虽然平等有源静正有本总要明得性光自然无欲而
静正可守自然圆满而平等可用非徒口中说平说正已也
卷七 第 7p031a 页 CK-KZ_JY243_07p031a.png
王天君曰陈子子何不看天乎何不看心乎甚矣夫天之慈也
湛然灵明恒久不已覆冒于万国九州而靡有所遗者天之化
也雨旸时若而民无失所者天之爱也知天之化而道自生知
天之爱而理自出坦坦施施何尝上下相睽无奈礼教衰微民
情媮薄遍及海隅而天亦不能为化为爱所以咎徵屡见灾兆
叠兴玉光圣师开坛救劫用化用爱先及于夙缘大弟以普圣
师之大慈也不意数年以来敬心失而朝参之礼为具文惧心
失而斋醮之仪为赴应行法气浅不能上达金门炼度慈师不
克广拯泉路主辅一体也而微觉分形三司股肱也而每见殊
用至于家庭之间甚迩也而父子之情不联兄弟之气不属由
卷七 第 7p031b 页 CK-KZ_JY243_07p031b.png
是推之沐浴于圣师之训迪者尚尔心同顽石何况林林总总
之黎庶未入大坛未睹法训岂不堕斯灾劫乎今欲汝等将天
慈爱之仁时时在心上安置天化大公之道刻刻在心上流通
天真开教之心步步在心上轮转天训启迪之妙念念在心上
潜修果能如是则功过自明迷惑自解妙悟日新则道芽日长
妙气日积则道干日坚妙行日光则道果日进矣妙行者奉天
扬化之行也行非妙气不能成妙气者奉天养玄之气也气非
妙悟不能集妙悟者奉天不二之慧也悟因一生慧由二断一
则性体昭明天光相接故悟生二则识尘纷起天光远隔故慧
断一二之辨细若毫芒非下一番静工将已心细细理会则日
卷七 第 7p032a 页 CK-KZ_JY243_07p032a.png
由二中行走尚认做一中运用如是工夫岂不枉费看天看心
工夫一贯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为人皆出于一团真理不
从造作不容假伪是以人心必见到无造作无假伪之地方名
曰心寻得此心即是心中之天时时与苍苍之天玄感默契能
如是者真仙导之神将护之百邪避之兆民信之则法可行玄
可悟功可积道可登所以修行两字原极易明白极易下手只
因子等不从一贯处入门遂觉千头万绪顾此失彼瞻前忘后
便觉得奉道之难习法之劳矣殊不知符篆绘图也诠咒桴筏
也经教筌蹄也故诵经礼忏谓之小小过渡行科作法谓之小
小补苴静坐养玄谓之小小药饵皆要看得虚圆明活方于三
卷七 第 7p032b 页 CK-KZ_JY243_07p032b.png
者之中不成住著之病不起疑退之障不生烦恼之魔不发狂
妄之习不贪有欲之报不入造祸之门若不如是看心天终不
见天且不见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王天君曰今日因坛缘蹇阻故蒙真驾亲临训示复为主坛振
起人心然圣慈虽大不可苟萌恃念惟宜推度缘会浸衰之由
化机渐隔之故必使其故其由了然洞明先自主辅暨于三司
皆能推度洞明即将己心为合缘之本已身为承化之地方能
使已衰之缘复其全盛将隔之化重见光昌故规曰合天者人
功合人者天性子等平日未尝不欲合天奈不知人功两字所
以欲合愈违人者仁也天地生此一人便赋此生生之理于心
卷七 第 7p033a 页 CK-KZ_JY243_07p033a.png
所以圣贤照得此心便能发出慈善柔和四种功德功者公也
人孰不事事皆逆天事孰不力力皆由己谁人肯以已之精力
办及公事所以用事虽多无功可称人功既不能修天心如何
可合子等平日未尝不欲合人奈因不明天性二字故欲合人
而人愈涣性原在天人所同具只因私欲蔽之便生彼我是非
种种不合始而意见之不符继而言论之剌谬再大而作事之
背驰甚至互相訾议大破元和此无他未明天性之故也所谓
道化者灯灯共引性性相淑开口是功闭口是行一语而具万
法之体万言而不失一字之宗故能善善及人人从此合今子
等上未知天下未知性内不自量外不度人朝闻一训夕即备
卷七 第 7p033b 页 CK-KZ_JY243_07p033b.png
说则与道听涂说何异勿论人将弃之即已心先自弃矣如何
可以合人乎故真者所以诚此天性也定者所以保此天性也
一念虚伪即非真一物淆乱即非定所以五伦五常皆本一真
以为进修之地百思百想皆以一定为敌魔之方果能依此工
夫自然化机可复合缘会可永隆矣
谓陈子曰主坛所主何事对曰当明规心曰何处是规心对曰
先修已心使有主曰无心之心是为规心平直二字从何发出
对曰从忠恕发出曰人心本平七情溢于中则不平人心本直
五欲摇其内则不直所以情欲两边最背易规萌于心则志向
不合矣发于言则议论不合矣见于事则动作不公矣所以然
卷七 第 7p034a 页 CK-KZ_JY243_07p034a.png
者只因未能体认规中平直二字然平直二字极难体认必观
察到心无其心地位方见得事无不平理无不直譬如目司视
耳司听各效其职而无我相若使耳目各有我相则人专视之
时耳则生怨专听之时目亦当忧如何专听之时目不期而闭
专视之时耳不期而忘可见五官皆让美以成其美所以然者
五官统承于一心犹三司九职统承主坛也然主坛亦须统承
玉光如心官主视听必合于道方能得耳目之益不然虽专任
之能无邪乎故主坛所主主于道耳辅坛所辅亦在道耳至于
三司方有教纠科之名究竟教紏科三事之实初不在名亦只
一道耳故规曰若有弟子已任司职心怀骄傲不能虚已从真
卷七 第 7p034b 页 CK-KZ_JY243_07p034b.png
者谴可见从真二字必要从虚己生发这虚已之虚字又大难
讲己字又甚细密须把前日施子不敢和诗大师说他不憨一
个公案来参(司马大师前降坛言我在南城开教三十八人中只度得一憨汉可惜玉坛中少一憨汉耳因吟诗
一首令诸子和之时陈子欲和施子云不可一作诗则费时失教矣大师云施君议论甚是但少憨气我不能度也因论憨字
义云憨者酣也女子醉心于夫婿其爱则憨文士醉心于诗书其学则憨武夫醉心于主帅其勇则憨憨之儿不别利害而惟
适是从憨之心不择是非而唯使之适真之至也动乎情情之笃也成乎性故曰憨)便见极正道处尚有
一分己字未虚故昔日剑子有一言天真深取之其言曰奉道
我无他能唯能依上命耳上命我行法济人我则行法济人上
命我闭门吃饭我则闭门吃饭上命我入地狱作榜样我则入
地狱作榜样虽入地狱我心不苦何也到底抱著一个玉光心
卷七 第 7p035a 页 CK-KZ_JY243_07p035a.png
印此虽剑子狂态然天真所凭实在此志故能开无上正宗若
使剑子无此大愿无此大顺其玄修不及金子奈何反先金子
而见真乎金子之志则不然其学法也因其便而习之其参训
也择可能而为之其奉规也择顺人而行之凡规之有拂于人
情者皆不行也凡训之有难于从者皆弗守也凡法之非有人
辅者皆弗习也故身化之日光明虽洞然觉照无如慢法背规
二罪为天神所呵斥是以久沦冥界耳陈子自后当将此言时
时铭心设有上命难从之处亦当实任其未能不可反将上言
文饰引此抵彼有逆天化辅司亦当知之且如应赴规所禁也
忽命汝去应之不得引别谕推郤且如行符上所命也有时忽
卷七 第 7p035b 页 CK-KZ_JY243_07p035b.png
命勿行亦不得引慈济等话头来逆上意总是虚己从真一句
尽之矣
王天君曰水火二字性命之基水火先天之日月后天之阴阳
也体本空灵不著𦊱碍惟情欲动于中则火炎水涸性命之基
倾矣观心之妙用慧眼内观不可强把肉眼闭了便作观心其
法先从调息入门调息久则内生精精充则不倦不倦则神旺
精充神旺肉眼化成慧眼矣
王天君曰尘世眷缘生则聚首死各浮沈若同坛弟子便是千
生以前从一气中来千生以后从一光中住切不可因性情之
不若志向之不同议论之未谐遂爱憎之各别总之大道甚公
卷七 第 7p036a 页 CK-KZ_JY243_07p036a.png
至善无我各各存个我不如人之想虚以受之各各存个天真
启化之心敬以接之各各存个同甘共苦之愿爱以容之自然
人心和而真气凝真气凝而道功积道功积而天心格矣
清静道之根真诚道之本不清复不静斯道难得进不真又不
诚厥修岂能證可怜大宝筏何不争先趁正性若一沈百劫难
再拯急用智慧刀斩断三毒眚急用猛火鞭打尽迷魂阵寻我
第三目觑看道中正蹑我足下轮一程便历尽庶几成正果不
负开坛圣勿因境苦疑潜外初心信勿因境乐牵埋头溺尘坌
先后悟不齐成道无利钝普愿诸弟子莫把他人论彼非已不
非自有天为證已非彼不非诽谤徒逆命闭此论人口忍此苦
卷七 第 7p036b 页 CK-KZ_JY243_07p036b.png
乐境将心反太虚尘缘庶堪屏念兹释在兹真修真学问灯灯
互引传速踹函关乘
王天君曰施子德浩真诚出于天性慈和合于人心吾坛之大
器也但愿力未弘真光所以不接参求未猛真道所以不立往
者有志炼鸾正是子之道芽萌动奈何不得有成竟灰此志不
知子之未接真光者皆由未发弘誓耳上帝选才之心如渴如
饥只要下界之人肯发一超凡之念救世之心无论后日修为
勤惰即此发心之时无不即降大宝光明充其灵府所以今日
若有新皈弟子主师必当先以愿力两字为彼细细宣明必要
使新皈者闻教之下本性忽开大愿浡然生发方是善于开导
卷七 第 7p037a 页 CK-KZ_JY243_07p037a.png
又不得指著一事要彼勉从方能得其真愿然真愿之生又系
斯人夙植子昔年一睹鸾书发心皈教即是子之夙根好处道
本萌动然止于信道皈教而已至于体圣宣慈成真度世四字
子若视为分外愿且不发何功可称他如韩子耀宗顾子廷玉
陈子源宽文子輗皆具有夙慧但须俟其弘愿一发必能上灵
交感各要在金神本愿经中细绎微旨看上使发愿之时必有
触悟必有缘会必有因地必有真基故其发愿之时自然真笃
深挚圆满具足譬之矢己在弦炮已点火岂不真乎岂不速乎
岂不一乎是愿一弘则子之道功亦弘天化亦乘子愿而弘矣
然不可误认弘字也弘于愿者必能慎于微真于愿者必能空
卷七 第 7p037b 页 CK-KZ_JY243_07p037b.png
于已慎微所以成其弘不然则堂堂之象也空已所以保其真
不然则戚戚之情也愿四子各勉之
王天君曰大坛之立静修为主即后日拯灾⬤苦亦终不脱静
修所以我撰规文首言有为归寂建公坛者不得徒事外饰开
教浊世不得不然道愈神者迹愈韬灵愈高者相愈晦而后可
以养生可以安弟子若不务韬晦而务彰施使后来弟子无暇
静修多招毁谤是犹爱其子弟而饰以金珠置之盗丛而曰无
伤者吾未之见也所以近蒙金阙尊师颁授玉书字字皆崇本
抑末之论行之者先要戒空言尽实事事勿分于大小当务为
急志无论其高卑真实为要慧姑亦曰宁为真䳱母为假鹄斯
卷七 第 7p038a 页 CK-KZ_JY243_07p038a.png
言可味也道本至常常则不坏向来子等未曾理会常字之旨
所以多遭磨折在今日者正是扫幻见常胜进一层不可反多
自悔之障云是上真为拙改绳不知主坛者主化也化之一字
非心非口若以心为化人岂能尽从子心若以口为化更不能
服从子口所以善主化者先去我心则人从我心而化矣先慎
我口则人从我口而化矣今日之事譬犹蒙师指教初学昔日
儿志未忘暂赏果饼欲其记字示以花葱俟其正性渐开然后
示以书诗此番之训授书诗也子等莫恋昔日之花葱饼果而
失上真指点之大恩更负已身真实之归宿尤负后贤向往之
机关所以今日为主坛计者莫如一味清修去我心始吐对越
卷七 第 7p038b 页 CK-KZ_JY243_07p038b.png
之心去我口始出化人之口如是为之子在六年之内大可宣
扬圣化而成真有基矣
王天君曰法坛严肃宝相焕巍自大坛开化以来今日可称完
备矣从兹以往各修为无上妙道或阅训以迪知或持戒以立
行或尽人伦以培无上正果或济物命以培无上福果或勤养
玄以培无上真果知行相辅福慧交修庶几渐合真宗而传玉
圣宗灯于无尽我之本愿如是广大岂为一人一事而时时临
莅哉我之所以能发广大愿者以玉光之心为心也以玉真之
心为心若何唯能洞见玉真之心何者是其存主处何者是其
发现处何者是其运行处何者是其韬晦处一一洞见我心之
卷七 第 7p039a 页 CK-KZ_JY243_07p039a.png
存主发见运行韬晦自然与之符合不错一针不间一芥如此
为心则玉真与我不二是故一切圣贤皆于不二法中宣演无
上妙谛皆于不二法中进取无上妙道皆于不二法中修成无
上妙行从得妙谛渐进妙道由进妙道渐成妙行三妙所證是
曰妙果在坛弟子欲从事进修者下手工夫首要思维玉光之
心思维有道先修助因所谓斋戒是也次修迪因所谓阅训是
也次修摄因所谓礼真是也次修养因所谓静坐是也四因互
修我之心既无不正俟其既正而后致思则思而易通俟其既
正而后加维则维而易达(问思维何别日甚微之谓维又四周日维古字一也思而四面营度故
日维)如此思维方见玉真大慈大悲之心我亦如是方见玉真大
卷七 第 7p039b 页 CK-KZ_JY243_07p039b.png
觉大明之心我亦如是方见玉真至清至静之心我亦如是方
见玉真至广至大之心我亦如是方见玉真极平极直之心我
亦如是方见玉真极虚极让之心我亦如是总是万善万德之
玉真求之我心靡不吻合是称能见玉光者只要子等具有此
志决定修为一日二日之后便有真师在上提接或有光有色
显现神机或隐光隐色默启玄窍决不令子等暗中摸索而有
困勉之苦也
施元根请习清罗法王天君曰我任教职以来日以大法期望
弟子成就不料习者虽不乏人悟者并无一士至今晨星渐落
茅汇无征我志已灰我心窃悯顷见主师一揭乃知元根有此
卷七 第 7p040a 页 CK-KZ_JY243_07p040a.png
上志可称空谷之足音矣故特一降当披我赤心迪尔玄路大
法可以修真可以济人至平至易至简至直识平易简直四字
方可称善习学者何谓平平者常也炼法之士俱患好奇不肯
从平路走故不能登峰造极初发志则心杂于慕灵始炼心则
意岐于色相及其后也矜誇恃傲恶性纵横而不自觉故天真
上人鉴是人也而不假之以缘反𢌿之以障使无成就为不平
也能平者即知先从灵生灵本性具大法参赞之功要不外我
性中所现扩而充之飞玄无奇六通非异百年一日此中如然
故曰平也何谓易易者无难之词天真修道得道炼玄得玄俱
不从难处学习而从易处进求故意舒而体适坐照自然天人
卷七 第 7p040b 页 CK-KZ_JY243_07p040b.png
共协后之学者性光昏钝便觉大法难行大道难悟见法戒则
畏其碍于俗情见法律则虑其阻于人事见法义则叹其浩溥
而难知见法仪则嗟其烦琐而难竟此非法果难也人自视为
难耳所以自视为难者即凡心之萌动也即尘情之摇撼也即
业性之牵制也善鍊法者先将凡心尘情业性打扫得乾乾净
净譬如混沌初开以来祗生一我上则三光覆照下则木石与
俱纵有凡尘因何而起具得此种善悟方知大戒所戒戒我本
无大律所禁禁我所恶大义所宣宣我现有大仪所行行我自
然如是则畏虑之念不萌于中而嗟叹之情泯灭于内出门由
户何易如之故曰易也何谓简简者少也太上曰多则惑少则
卷七 第 7p041a 页 CK-KZ_JY243_07p041a.png
得宝明曰夫鸟啄粒充饥如食斗粟则虽鸿雁毙矣今世学者
承俗儒凋敝之习好涉猎而薄孤陋殊不知真儒以一心贯道
真释以半偈通禅所操者愈约而所及者愈广何况法灯玄照
灵非我灵天𢌿我灵神非我神天赐我神灵通之用纵能到得
移山填海飞形入石亦非我欲如然不过我一性常存帝光摄
受所致俗子良知迷昧虽闻此言不能信及若有根之子便知
此言是我等实心实意之语毫无疑惑一味信行于法中推寻
归根结穴至简至一之道造次颠沛守而不违如是简者既悟
则于法中一切繁文一切繁仪悟也可不悟也可能可也不能
可也不悟不能而参赞之功仍具故曰简也何谓直直者自然
卷七 第 7p041b 页 CK-KZ_JY243_07p041b.png
也道之用在法法之体在玄静则金丹动则霹𩆝未有炼法而
不从事于炼玄者然玄功一道易伪难真先贤托象以立名因
名而存义后人即因象以执名循名而失义何况真玄妙用大
法神机即义字尚不可著乃至有不可思议之事不可名言之
境俱从一片帝乙真光化现是故明玄者寡昧玄者多故我指
一直字教子天地之间何莫非真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智
之于贤否圣之于天道其当然所以然之故稍容得一毫私曲
否真所谓种兰得香种粟得粮者也我即曰种慧得光种福得
昌者也子若欲望道法之光昌而昧于种慧种福之理是失直
也我等辅乎哉
卷七 第 7p042a 页 CK-KZ_JY243_07p042a.png
王天君谓陈源宽曰夫三田者心主神中黄主气下关主精精
固则化气气充则保神精不足则气不充气不充则神亦不凝
故水为天一之元气属后天之本而神则滋养于二物者昔广
成子告黄帝有曰毋摇尔精毋劳尔形形即气也今所谓凝结
三田者盖聚结三者于中黄以成丹鼎而得会合先后二天以
长生即广成子之说也今尔当思神鍊气以聚合中黄久久自
然三田凝结矣子听我言做去无得纷纷杂念总在黄中做工
夫夫黄中者天地会合之处万物之母也要专心养静目视寸
田一尘不起万虑捐除舌下津液不可耗失必须鍊液下咽由
十二重楼贯注心君再传送中下二田自然三品能结
卷七 第 7p042b 页 CK-KZ_JY243_07p042b.png
源宽问用何时刻曰不拘时刻刻要做刻刻要想黄中行住坐
卧不可须臾离也虽是第一层工夫然而成始成终之道亦在
是也又问黄中所在曰心之下脐之上一寸三分处也
津乃下田之液从舌下莲泉玉液而滋养乎上人非此水不生
今咽下以润丹田即子来顾母之义夫玄功者养玄之道天玄
而地黄故黄中为天地交会之所然玄者又水之色北方之神
天一生水是以鍊津咽下亦此意也久久精气神会合乎此渐
有胜境所谓化而不可知之谓神也如线穿针汝去参去四字
之中指点甚深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也
所谓如线穿针者人人能之即人人不能之也亦时时人可能
卷七 第 7p043a 页 CK-KZ_JY243_07p043a.png
之即时时人不可能之也盖人之幼时目虽清而手不能穿人
之壮时手虽强而气不能穿至于老耄之时则目易昏手易怯
气亦在若有若无之间则针针受线几难必矣故曰如线穿针
也幸而尔目能明尔手能强尔气亦醇正不偏则可以三品徐
调之可以津液徐咽之勿执著勿怠忘时而然日而然而月而
𡻕亦无不然则虽有万条之线千针之孔当必个个穿之也古
云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此之谓也陆地行仙之道思过半



卷七 第 7p043b 页 CK-KZ_JY243_07p043b.png










卷七 第 7p044a 页 CK-KZ_JY243_07p044a.png
太上神威真元显应关大天君
 大天君讳羽全职曰督理万法宗坛考校职员升降综贯丹
 书黑籍伏魔收崇大元帅
 玉书曰敬稽天君于辛亥年九月涖玉坛自云大愿未满尚
 欲辅佐仙子立功阳世至辛未年十一月复膺玉命涖坛监
 法又于乙亥年五月请颁都天符法九月又请颁北极宝忏
 丁亥年八月又颁伏魔十二灵章是知天君位證右垣职同
 左庑巍巍乎大愿弘而成功溥矣
关天君曰至道浩浩万天同光去欲存真神识堂堂于魔何有
于崇已藏出入唯诺眼定正缰五尘不惹十善斯臧迷开谬解
卷七 第 7p044b 页 CK-KZ_JY243_07p044b.png
昂首春阳
今日训子等正性工夫须要勇往直前方能成个道种若一起
念头思东顾西便落歧门不能亲授正等正觉所以三教大圣
人莫不先以正性为宗儒道教人复性复者复其固有不为雕
饰故作忠成孝一触即现不待转念思维所以三十三天中由
忠孝而證位者不少此儒道正性之门也佛以定性为主性待
心而动又随心而灭直将此心无动无灭才是菩提所以禅流
入定时先要一念不念然后反观五蕴洞达妙慧方开故慧从
性生悟从定出慧以普济真慈悟以直超净界此又佛家正性
之门也至于元始天尊于黍米光中包含万化摄度大千其于
卷七 第 7p045a 页 CK-KZ_JY243_07p045a.png
正性之功瀰沦莫测有三等教人第一曰圆性圆者无所亏缺
上天诞𢌿斯人本是天位分身亲为化度说法以接有缘故触
处无碍随在应机缘成之日复返天位第二曰明性性在先天
心居后天既入玄宗知性功在先心功在后时时守一存中将
假心尽情除去方有真心发现可以超凡入圣可以行法济人
外丹既成内丹自就自然光明裹护直达金阙第三曰因性天
尊悯念众生既不能如圆性之人四果谪降又不能似明性之
人斩断情根只得以因字劝勉之因者依也天生一人原有天
良依附他只因声色货利时刻紏⬤所因之真性日就衰落将
来下鬼一沈天光难近所以玉光圣师开坛广教传经垂训无
卷七 第 7p045b 页 CK-KZ_JY243_07p045b.png
非要人存个性胎上以乘光阐教中以接度庆缘下以免得虚
生浪死所以又将因性功夫指点中材然由因可进于明由明
可进于圆只在自已致力非画地以限也郑子(树璋)昏昏默默原
是大道根本但昏字底面是个明字默字底面是个慧字有了
明慧在中不要把明慧播弄故曰昏昏默默太无中汝不昏昧
将何所得乎
蒋子(坤)大坛难遇大法难坚必须发得真进真慈方不负子宿
生大智何为真进凡有为法须要看是空花不著于心不历于
目心心步步是玉光圣师方不为外物所诱譬如行路一般若
一步不勤此夕便不能安息一步不前此夕便有无限惊惶存
卷七 第 7p046a 页 CK-KZ_JY243_07p046a.png
了这个念头道何由而不进何为真慈慈者兹心发现也兹心
本出天中一毫无染一毫无滞所以结得一个慈字天尊全体
此心传经示忏济死超生总在大慈中发出可怜欲海众生不
知兹心即是圣心任情颠倒恣肆妄行心为贼灭或当生受报
或来生受报忧悲苦恼难述难殚受报众生只因不去顾这慈
字是兹心件件背谬心已非心又结了一个悲字所以天尊慈
心是欲救众生之心悲心是见了忧悲众生说法去救众生之
心也故法中之言或激或劝或解或消无非从慈字发现习法
者身代天任口代天言宁有心不体天尊之心而可以膺法职
升法座乎
卷七 第 7p046b 页 CK-KZ_JY243_07p046b.png
关天君谓顾廷玉曰坛中有志于道得如子者能有几人惜乎
愿未宏也心未澄也气未细也人能自知其病方可发药愿未
宏者病于无力竟不知力从志生志坚则力自副心未澄者病
于念杂大凡念头是杀心之贼不但妄念不可起并正念亦当
绝之何则正念才起妄念便伏两念交战那得更有澄定日子
终身成个卤汉结束可不急急治之气不细者病于精浮也精
充则气静气静则呼吸自绵欲知绵息之方须养三田之水水
盛则土滋土滋则万物遂长丹经所谓培土筑基怕逢金削是
也总之气也心也愿力也总要基定得好记之
关天君曰圣光遍达无明不届人遂五通即能契合五通之精
卷七 第 7p047a 页 CK-KZ_JY243_07p047a.png
两瞳之英左日右月回照天根五通之神绛台之君平治六府
临涖天庭五通之气周环斗星明则迪吉暗则捐生修是三品
昼夜存存微而若蛰动而如云不沾不著三顾三停上存紫微
护我身心中存玄武卫我生门下存白豹斩我业根如是一期
五通化形五通上飞谒帝凝灵五通下救⬤济含生是名五通
丹成鼎烹三三九九平步天程
清静玄通是为玉光弟子所谓玄通者即五通也夫可以成通
者有五可以成通而能决志进修者亦有五一曰神定神者通
之基也定则基坚所以大道渊微唯诚朴者能人之小慧者不
能也一曰气清气者通之本也清则本立所以道虽高妙而寡
卷七 第 7p047b 页 CK-KZ_JY243_07p047b.png
欲者日近日亲而多欲者日远也一曰精冲精者通之源也冲
则源长所以道法深奥必藉精英以贯之必赖精明以洞之必
赖精华以发之若多思以败其英多言以耗其明多欲以折其
华三者不去通何可成一曰志专志者通之干也专则干寔所
以能修道者不阻于境缘不染于物欲不驰于玩好不纷于动
作闻道则思以身行之闻法则思以神悟之如是行之悟之既
久自然于平平坦坦之中化现千神万化专之效也而志杂者
不能也一曰慧沈慧者通之体也沈则体固体固则光坚光坚
则障泯障泯则质化质化则神全神全而五通成矣所以月九
真经宣演大神通之道必本于凝慧体元全遁还童也若使有
卷七 第 7p048a 页 CK-KZ_JY243_07p048a.png
人初皈我坛慧心未沈慧花摇动未知曰知未见曰见不能闻
一知二便曰一隅三反矣未能窥豹半斑便曰全牛己解矣如
是之人真患慧病不知玉光大道何等精微高妙而可以小慧
测之耶故成通之子必大智若愚大明若昧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所以然者通非沈而不得也黠巧捷智岂能成哉夫能决志
进修者有五何也五愚之人也一曰入世愚愚则入而不入缰
锁易脱而不坚也一曰谋身愚愚则自待菲薄少营少恋奉养
不累其心而嗜欲浅也一曰信向愚愚则信非所信向所难向
人皆疑之我独不移人皆嘲之我独不摇心志专一神通自现
一曰修为愚道形于上其寔在心道妙于神其机在物愚者不
卷七 第 7p048b 页 CK-KZ_JY243_07p048b.png
知形上之高妙故不骛远但知形下之真实斯能力行则成通
之门也一曰见道愚见道者本无所见若执见为见于道体已
离唯真愚之人心已合道而不自谓合道也道无尽其修为亦
无尽其信向亦无尽于信向修为之中初不间一见道之想如
是工夫纯熟自然一旦五慧开通五通现前矣
 或问五通五慧白真人曰精也气也神也三品合一成小通
 三品化无成大通若上圣高真不待有形而一不待有种而
 无故曰具六通五慧之具在我先天元气气具五行每行不
 损即全一慧而土为行之根命之蒂修道之士善守刀圭方
 能发生四气印合四时贯千古而真身自在者先培土气是
卷七 第 7p049a 页 CK-KZ_JY243_07p049a.png
 也培土之气唯在土上加土以厚筑其基土培矣培而不化
 终为顽土必藉金以锄之方能发荣滋长故曰刀圭人身四
 行易动而脾土最静以静制动如川之流而不止也以动养
 静如山之峙而不骞也所以黄庭为身之膏腴水耕火耨须
 要按时方能收穫不然稂莠杂之精不能固矣潦水伤之神
 不能旺矣旱乾及之气不能敷矣诀云密密密功夫一点中
 黄出黄婆撮合未多时朱婴抱得金鸡立立基也又诀云蠢
 蠢无知才学仙朱婴在腹要回旋朝吸春曦宵吐月坎离先
 在震宫悬脱胎也玄功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