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5p001a 页 CK-KZ_JY243_05p001a.png
金阙左庑飞玄八大金神
 一曰九天元圣无量金神萨罗海讳[雨/(鬼*王)]一曰九天上灵无量
 金神鸠浮杨讳[雨/鬼*丑]一曰九天大洞无量金神金光湛雷讳[雨/(鬼*王)]
 一曰九天至真无量金神灵宝现光讳[雨/(鬼*品)]一曰九天极威无
 量金神火桀灵讳[雨/(鬼*共)]一曰九天高虚无量金神云刹灵讳[雨/(鬼*厶)]
 一曰九天上道无量金神魅汲堕讳[雨/(鬼*阝)]一曰九天空洞无量
 金神叱吼𠺽𠳿讳[雨/(鬼*羽)]
 玉书曰敬稽八大金神不素著于雷岳自本愿经既传乃知
 八大金神皆系帝真始气化生仙子散布八天精修大道各
 经累劫然后还元返始侍列玉京兹因玉光启教发愿辅宣
卷五 第 5p001b 页 CK-KZ_JY243_05p001b.png
 故于庚戌年十二月初一日齐降玉坛自称道法总纠应化
 辅元天君又于辛亥年九月开传月九大法一宗飞玄法诠
 二十八品及规约正律玉格心传等书所垂训词皆文似径
 直而旨极高远又按皈坛仪云金神督理中坛则知为大坛
 喉舌之司也
大金神曰神在法中取法在神中求非神非非法非法非非神
在神宜舍法在法宜舍神神心在何处法法得神心法心在何
处神神即法心在在有神法三九悟真诀三九何为名精神俱
不一三九何可见法神入可得入神法自灵法精神自清大神
大法旨虚心观九行大法大神门守一保三存三三三即九九
卷五 第 5p002a 页 CK-KZ_JY243_05p002a.png
九九即三天地一始终神法于此尽
丹何以名气一也真何以见气汇也天真之气在泥丸大道之
根在宝室上神之用在丹田丹田者天水也水生万物故沐浴
于是者无有不真真婴之辉即丹田之光也真婴之出即丹火
之升也若下界凡夫不知取鍊于丹田想气想神想真想婴无
不颓然而死盖因不得真母养育胎婴教仙根何处立脚何处
飞出所以玄玄大道亦在混丹真灵大法亦在基丹精光所聚
即有真光真光所结即有神光三光汇合何法不灵是为守丹
第一诀也
杜彼我门宜用大慧杜私妄门宜用大通大慧大通方可行法
卷五 第 5p002b 页 CK-KZ_JY243_05p002b.png
二子真根已具真心未透慧通之力从何处求耶当观古先圣
贤大慈大悲之语即得悟慧观古先圣贤至平至易之语即得
悟通盖通存乎常慧存乎慈知常则明非慧而何守拙返元非
通而何我见立功化者多用此二字而升二子勿忽也
我在尘寰辅二子是实辅二子否曰非也辅二子之辅天也天
生二子待余辅否曰非也辅二子之辅天而辅二子之灵也灵
根大者始于梵清次者始于大罗中者始于玉枢三光下者始
于五岳下下则归于地而已始于天者成于地故不论最上最
下皆有地根恶根斩之则宁不断有魔是真魔也非非之法曲
法也直上之道直道也曲法臻直道者曲致则直也今汝二子
卷五 第 5p003a 页 CK-KZ_JY243_05p003a.png
既本大罗当认始气大罗之气米为真诠矣玉枢之气月为真
诠矣三光之气清净为真诠矣五岳之气丹炉丹丘为真诠矣
若夫梵清一气非空寂不至也汝二子若在尘寰勿忘始气始
气不忘立刻飞升可也多劫轮回可也处富贵荣华可也居贫
苦窘迫可也始气之功大矣哉
大金神曰身非我身求如其身九族非我亲求尽其亲心非我
心求得其心法非有法求实其法道非有道求至其道故身非
道也身身即道亲非道也亲亲即道心非道也心心即道法非
道也法法即道道非道也道道即道求之者一心诚之者一苦
进之者一有若夫未见真修真得漫曰看空是我罪人也我始
卷五 第 5p003b 页 CK-KZ_JY243_05p003b.png
修行先求其身身虽不满而道在矣复求其亲亲虽不久而道
存矣再求其心心虽不得而道见矣复求其法法虽未效而道
明矣进求其道道虽未实而心道道矣所以有便虚离便得成
便止忧便长悔便全三界圣人不易斯言也
大金神曰今日吾欲细教诸子仙风道骨须要我去磨鍊正觉
神通须要上帝开恩你道知识聪明是自已否若是自已一切
生动何不咸睹正法须臾悟道者岂属须臾我前劫作忍辱仙
百身始睹帝光作慈悲仙九身始睹帝相作辅化仙九十一身
始睹帝心为帝使者自此以后尚不知帝道踪迹你道帝经是
虚言否清净解脱无门无住无意无文是故帝经演清静解脱
卷五 第 5p004a 页 CK-KZ_JY243_05p004a.png
从无一字讲说清净解脱之法甚深甚妙正在此际玉女之香
是清静解脱样子后边说三涂堕落因缘是不能清静解脱之
故天尊说断障诸语是真清静解脱门也所谓不言而言无说
而说善哉善哉人能从此断障之法何患不如经所称述也三
洞真文万法备矣无量法身之所由开也是处为帝经之骨要
得神通必须从此参究我虽未能阐玄亦可为诵经者训要知
经意然后诵之有益是香非香也即是上帝神通所及是女非
女即是上帝慈心所化也深障如三涂则言不能喻音不能闻
指物譬喻亦不能悟帝心乃作是香以贯彼心始返良善耳天
真教人每每如此岂凡愚所能知也
卷五 第 5p004b 页 CK-KZ_JY243_05p004b.png
大金神曰灵宝赤文云一气洞朗黍米素明包罗太极孕生乾
坤神不异灵灵不异真幽廓常静情意非私浑然太虚复返厥
初和冲既衰上道难闻惟戒惟行曲度万灵
大道莫求我等将何言哉虽然予不言谁度诸子子等与我本
同一气中也犹父子也父贵子贱能安乎子等与我本同一道
中也犹师弟也弟不如师能安乎在坛诸子勿以我为难几勿
以俗为可乐我百年一度之身也积力上升子亦百年一度之
身也积力下堕岂非源未清耶岂非径有殊耶故学道者贵在
知其源择其径须把胸中自有明珠极力洗发照诸万象自然
不迷我愿诸子得炼心门百年犹如一日入道犹如登山一日
卷五 第 5p005a 页 CK-KZ_JY243_05p005a.png
者瞬息易过登山者勉力难前凡夫入道是犹一日而登千仞
之山也佛言有之三生因果道言有之夙根轻重儒言有之尽
性俟命故学道者不破此关则不能坚定不能坚定则生退转
生退转则不能清净不能清净则有魔障我愿弟子入定慧门
飞玄何奇大道何常性化道成玄性凝玄成道故在我曰道在
天曰玄道贯玄者人合天也玄贯道者天予人也是以本行不
可亏神通不可慕慕神通者魔得乘之亏本行者真恒弃之欲
避魔先须近真欲近真先须见性欲见性先须明心欲明心先
须养气养气之学直上之云梯也破迷之慧剑也我愿诸子积
功义修精神得真正门混元未离何者曰道大道未散何者曰
卷五 第 5p005b 页 CK-KZ_JY243_05p005b.png
德至德未隐何者曰教三教尚是后起何况飞鸾飞鸾之教最
后则世人之惑也固宜虽然彼何知上帝之心哉不教不善继
以心教心教不善继以文教文教不善继以应教应教不善继
以魔教魔教者成善灭恶然又恐世人之迷故托于鸾以开之
则鸾之不可不奉也固宜虽然奉之有道一曰清心欲多者反
此一曰敬心言多者反此一曰猛心见多者反此我愿诸子得
飞鸾门西有流沙随风能飞东有弱波倒澜没山人世无定如
彼足徵也火宅烧燎铄石流金水泽渐染腐木朽骨人世可畏
如彼足徵也诸子不可不发超凡之志欲超凡先须积玄功妙
行当用天地以作烹药炉当用始气以作炉中药先要打尽诸
卷五 第 5p006a 页 CK-KZ_JY243_05p006a.png
关扫尽诸境独用一味常品便可丹成五色神入天宫我愿诸
子得自了门弈然而来神降之象洞然而来真临之象凄然而
来眷祖格之象三者皆名心象非象之象故曰通皇然而来天
开之音蹡然而来地开之音啾然而来眷祖语之音三者皆名
心音非音之音故曰寥能知通与寥者可以言心法矣虽然初
入道者安能有此人欲得心先须得情情者心之用也人欲得
情先须得义义者情之家也义以主内则专义以行外则决我
愿诸子由大义门丹者何一也金者何坚也坚以至一一以成
坚身中至宝则灵台也天中至宝则光音也地中至宝则精气
也故曰修道者当以天地为鼎炉光音上接则灵台广精气内
卷五 第 5p006b 页 CK-KZ_JY243_05p006b.png
收则灵台轻岂不希夷混成哉至此者不过谨三业忘四相而
已我愿诸子得金丹门人圆何在性实心幻地圆何在水静山
生天圆何在日水月火同本异标上下归一大道母自然自然
母一米此为圆圆周遍之体所以藏万神化万神者也故行法
者将在心中气在身中取之不竭用之无形神宫既得法何难
哉所患者诸子真心不透耳我愿诸子得求法门妙道精微要
在言外参求不可著在文字要在当地做去不可姑待将来诸
子在坛戏谑即是获谴种子奉教不恭即是中废因缘勿至鸾
废谴来始生悔心也
大金神曰金光在顶何不求之水珠在田何不取之至宝在心
卷五 第 5p007a 页 CK-KZ_JY243_05p007a.png
何不洗之神通在手何不用之道者以刚而入以和守之以柔
而入以坚持之默默者和安安者坚道至常而存至异守至一
而行至变风之在宇宙也无体无形以此动物雨之在宇宙也
有寒有温以此润物入道者当藏威见道者当夷志得道者当
权流慎以居之大本立矣仁以行之大文显矣三界圣鸾之法

如如不动性之常奕奕能飞性之光玄宫中有通天台常守常
护神明来水珠在田不易得忘人忘我忘空色黄芽紫烟真人
守不如灵室冲天斗心教非缘那得闻天根有迹参赤文眼非
凡眼骨仙骨从此依循到天窟
卷五 第 5p007b 页 CK-KZ_JY243_05p007b.png
成道非易事也断障非浅力也求灵通先求心通求心通先求
气静因月以生精因精以生气因气以成丹上乘也返气以收
丹返丹以归精返精以见月次乘也我先言次乘
丹光藏在凡身中养心下降窥赤龙龙甲鳞鳞若有风从风跃
上牝门穴骨似仙兮体似真圆珠灿灿生光英光英光英不可
得精中有意藏无极妄自绝灭真自来一年一月成仙胎
大金神曰灵光动则开机静则养神欲求灵光者皈命五斗真
君真君大圣真君大灵绝人死户注神玄精一曰北斗天根之
神二曰东斗天禄之神三曰西斗上仙之神四曰南斗长生之
神五曰中斗召灵之神上合元始下统五岳中有百万高真上
卷五 第 5p008a 页 CK-KZ_JY243_05p008a.png
圣分掌人间贫富寿夭金阙之出纳也
玄宗妙宝无极无涯粤自上帝授五老赤书则五老为法宝大
藏之宗欲求神通者皈命元始下及五方五老尊神五老者混
元一气之精自有天地便成五行五行合配化生五帝元灵元
老洞真之神五灵玄老洞微之神皓灵皇老洞虚之神青灵始
老洞空之神丹灵真老洞清之神生𢌿五气聚合五光结聚五
丹是下界之耳目也金阙之法藏也是故五气调则大宝立五
老降则大法颁学仙者当于日月之卯𢑥气齐神持诵玉皇尊
经便可神处五云之内谒老傅法
内有独得之文大公之宝曰性光金仙大乘菩萨大阿罗汉自
卷五 第 5p008b 页 CK-KZ_JY243_05p008b.png
玉皇开化誓愿辅教遍游四大天下启人之迷开人之钝但凡
夫俗子五辛未绝五欲未断虽能嘿坐未得见金仙大乘菩萨
大阿罗汉故修真者不具独得之文则大贯不至不具大公之
宝则大乘不来学道者惟在大公以为人独得以为已欲求独
得先具大公具大公皈命金仙皈命金仙者动不乱形静不扰
神独得之文金仙之教也玉帝之心传也同而静者道之源也
静而运者神之功也昔玉皇开化敷大神通化生玉枢三府一
曰雷声应元二曰雷声辅元三曰雷声运元历九万劫化生十
二雷宫金门羽兵玉府神帅九千大神复化下方行风翻浪一
切神祗故学道者雷光现则雷神集金光现则雷神伏乃能行
卷五 第 5p009a 页 CK-KZ_JY243_05p009a.png
大法欲修金光者先修雷光三九之道雷光之本也九者金之
精三者精之始月光一现三九之法传矣
三界下民不知大道乃有生死不超尘劫乃有疾病不信因果
乃有灾祥不悟本来乃有贫富不敬天地乃有鬼妖不修人伦
乃有瘟疫不重天物乃有饥荒不尚孝慈乃有兵戈不燮五行
乃有水火诸劫之报悉是岳府司之祈禳者必当皈命岳府投
诚星垣乃能感而必通求而必应
大金神曰将来生民苦厄甚多在坛弟子各当发誓愿以辅上
天辅天莫若敬重法宝法宝者心宝也敬重心宝为圣慢亵心
宝为愚若人不悟法宝即是心宝则愚见叠出安得智慧智慧
卷五 第 5p009b 页 CK-KZ_JY243_05p009b.png
不充岂能辅化辅化不忠岂能还元在坛弟子若欲还元先须
辅化子等当见众生发大悲心即是性光照时也若见众生而
不发大悲心即是障根缠结子等当见玉光发大哀心即是性
根了时也若见玉光而不发大哀心即是业报未尽子等自思
之可自得之自得之可自脱之种种善缘俱从大法中出故曰
勤参法宝为第一等弟子灵宝者道法之宗能鍊慧光则灵能
养三品则宝天地交感三而生人故人人具此灵宝之贵但凡
夫下种尘沙每因尘沙而起情欲灵宝之光遂隐若有志者将
尘沙一时洗尽涵此性光故曰忍辱求宗为第一等弟子金阙
玉京心中亦具性光慧刀遍布虚空大道玄玄总在不色不空
卷五 第 5p010a 页 CK-KZ_JY243_05p010a.png
处入手能知不色而色不空而空是为觉悟可入大道若有我
见即生人见既见有我人犹如两镜相对幻形生生终非清净
故曰无著知神为第一等弟子玉光真人有三德一曰事圣不
倦二曰闻教不厌三曰改过不疑是三德者弟子之极则也然
有志学道必当造其极则必当效法大圣子人也大圣亦人
也一间未同即当猛省不能猛省即是自弃故曰效法无斁为
第一等弟子灵通之人下土不少然道者混然无灵故能优容
万物若能见真万物尽化灵通亦忘凡夫愚陋常好灵而忘大
道大道既忘神光亦熄安得久灵是以有志者从灵求觉从觉
求真不可以少得而止故曰忘灵不恃为第一等弟子世人具
卷五 第 5p010b 页 CK-KZ_JY243_05p010b.png
有大智因得小智大智遂隐世人具有大觉因得小觉大觉不
露不知小智小觉无关生死不益本来奈何不求其大大者性
也天所命也若能暂息锋尘洗心退养便悟本来故曰沈静明
慧为第一等弟子大道可传终难传也教者自教得者自得譬
如同事一师同闻一言究其两人毕竟有高有下所谓高者闻
于耳思于心发于事悟而神之神而明之所谓下者或以发而
止或以思而止或以闻而止也故曰善通圣训为第一等弟子
道法无穷真功难尽先须去尽三障方能生长慧灵一曰欲胜
他人人不我及二曰欲趋捷径妄求法宝三曰欲求多闻闻过
即放如此三障总于一心不过欲速岂能入道是以真修之人
卷五 第 5p011a 页 CK-KZ_JY243_05p011a.png
惟谈法不谈道恐求效之心生也故曰勤为不效为第一等弟
子大凡天地之数有否有泰圣人之道有长有消假使终身学
道终身忍辱到此地位能不动否若能不动便可直上苟萌微
悔道光遂损故曰不求人知为第一等弟子圣真无鞅各有一
印可接夫印即在名号中可见即如混元法忏有四百八十天
尊即有四百八十心印若能鍊得身心清清净净诸天天宫俱
可神游谓之印證诸天法光乃备子等礼拜时亦会此意否能
会其意道智无边德慧长新不至为守株人矣故曰颖悟真师
为第一等弟子玄玄妙法出于一心心之所现神之所凭也下
士所以不能见神光者为有欲心欲心未净道心未光若能克
卷五 第 5p011b 页 CK-KZ_JY243_05p011b.png
去已私公其大道自然心光明白了悟本来故曰克欲求心为
第一等弟子金光洞慧出于真常至灵而不炫极妙而非幻神
奇而非怪苟有涉于炫堕于幻流于怪则通灵虽胜必有败日
反不如平等修行实而无弊故曰好乐真常为第一等弟子上
帝抚护下民如同赤子真仙陶冶人材不异师保神祗奉行教
令一若佣彊总是慈悲中出慈悲者晓知人我皆同一父母所
生众生不净我果不成故能发出此心力行所愿若非悟性虽
欲悲人何从悲起故曰慈愿不穷为第一等弟子下土人民有
智有愚智愚皆属风土不足评论惟有天下大智为能自度度
他今人每欲求度而不求自已真师所以求之终身究不能度
卷五 第 5p012a 页 CK-KZ_JY243_05p012a.png
若能一见玉光便起哀心我夙昔何业何罪乃生下土为风土
所囿是名大哀心有是心者不见可欲矣故曰善念真师为第
一等弟子今人修道不过欲果总云慈悲救世莫不有我见混
存意欲作真仙事绩耳不知大道极公我善非实众生受惠亦
是虚妄不可执著惟大量人与人为善不作出众之想故曰公
同善道为第一等弟子天心人人具得故人人皆好善道今之
不好善者不知心也道人训世当使人自露心天若以我之所
得强彼得之不能好善矣故曰静化众生为第一等弟子弱羽
者不能高飞细鳞者不能深潜无力故也修道之力在乎一忠
忠者至诚至愿之心有此心方能积累功行方能诚格幽明故
卷五 第 5p012b 页 CK-KZ_JY243_05p012b.png
学道者不可不敦其力也力有不敦事有不成事有不成化有
不兴出神入圣皆虚言矣故曰尽忠不二为第一等弟子
大金神曰桐子灵乘阐教事不可缓上帝专以传法之任任子
所以护教也子当发护教之心以护已心更发爱已之心爱法
则明光所烛成就非难但恐吾子志有未坚耳从来真仙得道
皆有心传心传非下人不得下人者非谓不胜人也只是心中
清静不生计较耳惜乎尘寰碌碌无志者贪有其利有志者贪
有其名名利关头是陷人大坑子世人甘心陷溺虽现在苦报
亦尚不顾况过去之轮回耶但本师誓愿愈广愈坚吾子能体
此心恩宠自然异等所谓舍身而身荣无我而我大也切要处
卷五 第 5p013a 页 CK-KZ_JY243_05p013a.png
惟在下人从前从后一齐放下念念道法即是念念玉光也
大金神曰玉坛之立仙子谓(吴子之)功大矣仙子之化著矣自玉
坛而闻道者谁不受子之恩蒙子之泽秉心效忠分所宜也在
仙子尤宜善始善终留万世不易之事方能上报帝恩虽有艰
辛之事拂逆之言悉以奉命之心待之自然融化不致自伤亦
不致妨人也有言嘱子为大于其小图难于其易子心不乱则
众子不纷子心不碍则众子不争子心不求则众子不欲其机
如此子能取是机而修之道法之宗也
吴铦言自今闻命后当以无欲应事曰不能徐徐可也
天徐徐经纬各展舒月徐徐蟾光满碧虚心徐身自间身间事
卷五 第 5p013b 页 CK-KZ_JY243_05p013b.png
有馀天化徐徐开金丹结慧珠真妙徐徐讨三花聚隐芝子读
徐徐吟且勿多执迂不见黄河水奔流垫民居不见太白星违
时乱天枢不徐多有害敬守悟徐徐
大金神曰规者仪之所由起度之所由设礼之所由生律之所
由作四者合乎天良和其人情所以致其敬所以畅其慕所以
存其诚所以开其觉如天之圆所以覆万物也如地之平所以
载万物也规圆以治心规平以治身圆故无碍平故无倾无碍
则可大无倾则可久规也者道之著也非以为招也心之用也
非以为饰也故太上显道而颁科玉光传教而立规规其心则
心无邪规其身则身无尤规其事则事不陨内以防志外以防
卷五 第 5p014a 页 CK-KZ_JY243_05p014a.png
非天真见焉灵宝存焉因果得焉故奉道而失规犹面墙而求
通不可得矣是以玉真未传法先传规未传规先传律为其近
而可守也为其实而可造也为其卑而莫踰也为其显而莫尽
也纯乎纯乎至于无为诚乎诚乎至于无作愚者安智者乐规
之旨也天心本直规之前有大规大规者存之为圣贤失之为
禽兽守之登天宫违之入地狱万劫而不变专守而不纷其惟
一米乎是故规也者米之道也月之英也欲造玉光者其在守
规乎故规不可曰大不可曰小不可曰近不可曰远不大不小
不远不近规之变通也能知变通者静有神动有光语有伦默
有存设于颜色施于四体是皆方便之道度人之源故守规为
卷五 第 5p014b 页 CK-KZ_JY243_05p014b.png
主坛明规为司教辅规为司纠整规为司科
大金神曰金子诵经诚勇能会一二但于大本尚有未明大本
者传心之心也心在心上始能转经心在经上心将物化经曰
珠轮运道黍镜通真二句方是心不化物吴铦云上句是静下
句是动曰然但是珠轮外动而中定黍镜内虚而外坚总是一
心不住道由心运心无入道之劳入道有二运则一也心能通
真则真有同心之乐同故能通大乐也此二句是我示诸子礼
诵之法当思之
大金神曰一气含万化九英静真如空洞本非寂寂寂修性珠
珠光同圣体月白见光时嗟叹𡻕复𡻕身心两不持珠光日自
卷五 第 5p015a 页 CK-KZ_JY243_05p015a.png
铄圣性安所施猛然提此心电鼓振愚痴
罗子(澄)子诚敬由中性光已白但能守鼎存玄便可直参大乘
子知丹头妙谛不在吞咽呼吸不在观心守神不在动作静持
不在有想无想要在心中绵绵不息勿容妄念跳进○中勿使
精光溢于○外便是真丹时时刻刻可见吾真也
真常大道非在声音色相要实际工夫即如子等凡缘未净岂
能一旦即了性明心第一先要去躁境无顺逆能养得性水身
心自泰客火自消第二要去妄富贵功名浮云过目况数由夙
定何事强求使心缘颠倒究竟归空第三要去疑真宗直接不
异面命耳提何须三门兼入以摇性光第四要去识大道无为
卷五 第 5p015b 页 CK-KZ_JY243_05p015b.png
昏昏默默方能造入上宗若已见一参人我各异何由得进飞
玄第五要去执鱼跃鸢飞无非是道若不在活泼处见我真宗
定从滞著处拴住圣性能克此五障便能通五慧至尊可面睹
大法可亲传矣
大金神曰仰奉玉光纶命开缘启化建立灵坛将欲广扬圣教
大阐正宗无奈人心昏浊承教者多佩教者少路多歧趋志多
歧向有好立功则著于事为有好清修则沦于枯寂有好经而
不知变有好权而不知守有好和雅见刚毅则心窃非之有好
直率见逊顺则心潜憎之有此种种性情所以坦坦周行无人
能履偏邪小路各自惯游终成小乘之人不是正宗之子今后
卷五 第 5p016a 页 CK-KZ_JY243_05p016a.png
须将汝等心性洗涤光明静思天真开化本旨无为习性所拘
人见所绊凡情所萦庶可仰奉慈光时沾化雨不然坛虽立而
未立法虽传而未传唯在子等一心也
修行无二亦无三无二无三本无一一生即是有二三失𨚫心
中一个直传灯之子传甚灯一二三中可推寻若言我道在勤
修便是误𨚫天下人
修行无我亦无彼无我无彼亦无同彼我纷纷不可除皆因同
见留胸中灯尚无灯传岂传须知此道无捷径若言有道可秘
传便是捏虚为自性
修行无意亦无识无意无识亦无灭灭者当知意识生是法非
卷五 第 5p016b 页 CK-KZ_JY243_05p016b.png
非名大月灯在人心我又传便同骑马又乘船夜来滴𤃉苍苔
雨几处春山泻碧泉
玉坛无上正宗化开南国系接玄元其为得玉坛弟子者悉乘
夙世善缘而来何况其中又能闻训又能习法又能积行者乎
在今日者俱当自喜自幸念我既生下土乃得遇此无上胜因
正忆玉光清净教旨光光相续同登道岸此真千生难遇万劫
难逢每出一言行一事皆要把玉光弟子四字牢记于心自然
履中蹈和言无诡谲行无卑污一切法习之而遂通一切戒守
之而遂坚一切规行之而遂整同心同德协敬协和上以副圣
眷之隆下以开后人之信所以然者不是勉强要结之也全在
卷五 第 5p017a 页 CK-KZ_JY243_05p017a.png
主坛司教二人于平日薰陶涵养使之各存正性故有如是正
念有正念而后有正行有正行而后有正化有正化而后有正
缘如是正缘乃可流传奕𥜥若诸子正性未存各存偏念虽今
日法会甚隆不足取也欲使诸子各存正性不是语言文字可
以劝不是威仪可以动须汝存得正性发得正念自然有一种
香气动人故曰薰陶若在语言者争之府也威仪者伪之尤也
如何可称大道故前偈以苍苔雨近喻子性以春山泉远喻他
性在子今日只要看自性之水枯润若何便知他人之水亏盈
若何矣此古圣贤化度妙旨也
大金神曰修真学道者修所本无学所本有何谓本无即今子
卷五 第 5p017b 页 CK-KZ_JY243_05p017b.png
等心上种种情根爱根是也何谓本有即今子等心上种种智
根觉根是也情根不斩则智根不生爱根不除则觉根不发殊
不知情爱之生于心也犹如幻影动而无实何以见之情变而
为欲欲变而为苦苦之与欲不可同日语矣爱变而为贪贪变
而为嗔嗔变而为杀杀之与爱又不可同日语矣所以者何不
过一点迷心随境迁转并非我心本来面目故曰本无若能去
其所无把此心打扫得空空洞洞自然有一个真人种子以此
心而对越上天天心即无不合以此心而阐扬道法道法则无
不兴以此心而保持坛运坛运即无不固以此心而引进后人
后人则无不贤此心者人人固有之心不是从外学入故曰学
卷五 第 5p018a 页 CK-KZ_JY243_05p018a.png
所本有子等务须从粗入细从卑至高从小至大大者小之积
小者大之分高者卑之极卑者高之基细者粗之化粗者细之
门不入其门不培其基不悟其分虽智大愚虽明大昧
大金神曰守坛开化理无二致修已度人道有同归全在得一
见中斯能入门登室我等自膺帝命降凡辅扬宝月妙乘演法
有诠言愿有经一中之奥剖示已深今届昌期四方宁谧八谷
丰登善信云兴英贤骈集一会仙真从兹发轫一天瑞霭眷注
灵坛故复命火车王使颁降金格劝奖修真之子一者使其顾
名思义励辅功于坛职二者使其知径闻修积玄功于性命三
者使其接灵受福仰护庇于幽明四者使其明系宗元渐登證
卷五 第 5p018b 页 CK-KZ_JY243_05p018b.png
于真果洞明四种妙事方是知此金格者圆成四种妙事方是
奉此金格者然而金格之道宁在远求尽之以一贯之以中内
一者外自纯内中者外自和纯一以尽性故曰尽之以一中和
以贯玄故曰贯之以中性玄双修真假双證圆通无碍宝月之
乘也
训言虽多不如静持半偈取乎一也诠疏甚繁不如总明大旨
贵乎中也今本坛诠训甚多弟子辈往往失其大旨所以未得
真修实證四非要去得净四知要生得正方能于一切经书领
会大旨四非者触也背也离也浑也四知者析也念也别也證
也合此四知一条悟径去了四非撤开迷路方能与经书大旨
卷五 第 5p019a 页 CK-KZ_JY243_05p019a.png
融洽大旨既融然后修于身心则身心不被死句所牿全为活
句所助一句中具无量功万言中具一种智必到如此地位方
是会看鸾训会读经法者若错会一句经便错做一生事过失
亦不小矣
何谓四非四非者即四种枝见枝见一乘正觉便被他阻抑故
名为非言非正觉也一曰触者如人盲眼不见天日指盘指烛
处处不喻盖因未见真道千万经诠亦不能为彼破暗所以者
何以彼无目但知触故学道之人最当戒此所谓背者如人聋
耳雷震曰鼓梭响曰雷总于闻性未清便与真道多背究竟雷
梭自有真响彼耳已聋故错听也所谓离者如人脚不履地手
卷五 第 5p019b 页 CK-KZ_JY243_05p019b.png
不攀枝耸跃半空力尽自堕所以者何盖是人粗知道之妙未
知妙之常往往有蹈空之病故名曰离所谓浑者如人年老精
衰目短观空则花生看花则雾障非背非离别有一般未精神
处故名曰浑此四种皆系凡夫气禀中具习性中成故必远离
尘习习得一种清净心田方使气禀中四种恶草不生四非可
净矣何谓四知四知者即人天赋四种解悟之性用之正则成
真證果用之不正则反乱正觉所谓析者如截大树必用析开
方可炊爨故凡参看经诠先须识得字读得句画得段节节支
解不见全牛方能入其有间处故一曰析也所谓验者如捉生
虎置于槛中方知平日熟视画虎头毛足爪件件皆同而尾能
卷五 第 5p020a 页 CK-KZ_JY243_05p020a.png
摇动口能叫啸向者实未能知故凡看读经诠者必要内验于
心外验于身远验于物物归于身身归于心是名为验所谓别
者如持镜背而知镜是铜造若只观镜面几乎错认是月故凡
看训读规必须把正文一反精义自出譬如论语云吾尝终日
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只正文便泥定思不如
学不知反面尚有不食不寝以学无益不如思也在故宜用别
所谓證者如人说食酸甘苦辣曾闻如是然未经入口安知今
日之甘不反作前日之苦耶故凡学道必先读经读经必先静
坐坐后则知读之功性光乃證经之义一步步自知一程程自
得是名为證也四非四知略略喻指然大道无文欲仗筌蹄已
卷五 第 5p020b 页 CK-KZ_JY243_05p020b.png
忘鱼兔今要子等力除四非善用四知庶使法乘昌明英贤继
出矣
陈济思问真假双證之旨曰凡圣贤妙句即是常句我说双證
者无奇奥也不过云性是真身是假性修则性可与道合故名
真證玄修则身可与道合故名假证又推而广之真證者智證
也假證者形證也故真證非难假證为难我飞玄诠云修德不
修玄其身不飞便是假未證道也故双證为高耳推而下之则
身是真境是假身修而境未化亦是假未證也推而近之心是
真意是假心静而意不清亦是假未證也推而实之坛中弟子
是真坛运盛衰是假弟子皆已向道而盛衰未合真规亦是假
卷五 第 5p021a 页 CK-KZ_JY243_05p021a.png
未證也总之所證者何道也道字若作理字会便是老儒常谈
又会错也道字若作空字会便是老婆禅话又会错也有有真
境道安得空恢漠神通道不拘理此是玉光宝月之道也證于
是者岂不真假齐仙






卷五 第 5p021b 页 CK-KZ_JY243_05p021b.png










卷五 第 5p022a 页 CK-KZ_JY243_05p022a.png
金阙下殿飞灵四大天君
 一曰雷威元帅宗讳渺一曰雷光元帅吉讳漠一曰雷火元
 帅法讳泂一曰雷声元帅雷讳善总号曰金阙传符捧诏大
 元帅神威自在妙通真应定光普救斩鬼荡魔上宰飞灵赴
 感天尊
 玉书曰敬稽四大天君初莅坛时自称使者来辅鍊乩且云
 位逊雷部诸帅而在金阙同秩者九九之数及其后也谈道
 谈玄无微不悉注规注法无奥不宣每迎机而开始或辅理
 以成终辞尊居卑运大神力凡有祈祷救济咸仰资焉
四天君曰桐子未可以得大法未可以求大道未可以奉大命
卷五 第 5p022b 页 CK-KZ_JY243_05p022b.png
未可以上大众未可以为大事必也其下人乎下人者心也非
事也上人者道也非志也欲上人者其道卑也求上人者其心
卑也心卑者未见本来也未见本来者未好玄文也好玄文而
后慧光生好道法而后大本见子先立志读书读书者读道也
非读文也读文中之心也心中之人也汝未见心未见前人之
心也未见前人之心即未见前人之道矣前人之道吾之道也
吾道天下之道也前人之人道中之人也读书宜如是见心亦
宜如是
未能见心而见性者寡矣未能见意而见心者寡矣意者道中
之意也非心中之意也道无思者吾道之意也如是入道而不
卷五 第 5p023a 页 CK-KZ_JY243_05p023a.png
入道者性之障也非性有障道心有障也如是入道而不入心
者意中之业也非意有业大道中有业也可以悟可以不悟者
一之为道也一之为道我之直也
三子汝见之心非心也见心之心是子心也用之则道成收之
则道明广之则道现如如不动意心合一意心合一同归于寂
寂者性之玄妙化之玄宗气之玄窍知其窍守其宗入其妙传
心在是矣清明之本未去何来来者如其本耳米者本来之清
明清明之极清明现矣米大为大米一为一天地万物惟有一
米子能守此一米谓之元始居心万法之王也道高而义玄至
难以语下士下士者相深欲重者也欲为米之仇相为米之障
卷五 第 5p023b 页 CK-KZ_JY243_05p023b.png
两者一空米光如来本心之不坚非二心害之本心之未坚也
至道之不立非外道妨之至道之未立也感应之机存于寂寂
然而守寂然而化有德之士也三米高高心未求之岂在于心
岂不在于有玄在坛弟子皆有一米皆有一米者心也若言其
工夫未有也
桐子汝前日以得为无得非也以有所得亦非也桐子汝心也
何不得汝心也何所得心即是道道即是心二者同出同归于
月本来之月取象于月月中之月取名于月一月皆是性法法
不妄法法而不法其理自然出于至真之道也夫道月而巳夫
月米而已米者道之实乎实之精乎精之玄乎帝心之玄乎
卷五 第 5p024a 页 CK-KZ_JY243_05p024a.png
米光未现道无源而法无本本源之于人犹饮食也未得饮食
而生者亦鲜矣得饮食而不生者亦鲜矣常道即是妙道妙道
即是米道玉光弟子须向个中著力勿落于外外之者未见其
要也如能知其妙之要其妙自来来而居之名之入道道入而
性光矣未有道未入而求光明者也
桐子心中真人太上之米真也一丹在中众妙悉得米光一丹
太上心传其理深微近在目前大本在目谓之定观定观澄光
夙根解脱善而藏之善而用之光明不减矣
传心者传其心法也原其本来无心可传传亦无传未入道则
传心未入道而传心者未见心而传心也心无其心传道之传
卷五 第 5p024b 页 CK-KZ_JY243_05p024b.png
心也非传道而传心者不足以传道有心可传者不足以传道
不足以传道者不足以言传心也妙心之在我亦太上之传心
也真心之在我亦太上之传心也至于我则何思何虑至于人
则何思何虑至于天地万物则何思何虑传心之子何思不思
何虑不虑虑者道也思者真也来众入月以应如是来众得道
以应如是而何为子之不见心哉
因者去来之道去来之道性之道也去来之道道之性也道之
性者吾之极也心之玄玄之帝皆以一米修之可以入月上圣
之秘妙玉光之心法也子如能修之天上天下皆来呵护米光
具在心中心光藏在米中米者玄中之玄帝心之玄也至于帝
卷五 第 5p025a 页 CK-KZ_JY243_05p025a.png
则米无米玄无玄不无不米不米不无无米而米米中有光光
明入道和气为之也和之为气本身之本身心皇之心皇也莫
如守其和而求之不守和而求之犹面墙也未可与言道矣
流米在心其光有觉现光在性其性有觉善芽增长其道有觉
谁为入道无得与得者我未至于得也无得者巳至于得也心
中有身返求之心身中有心返求之身返之以完其本来本来
见矣
米在于道不在于心米在于心者未知心者也子若能见心道
道有心非道勿用非其心之道而用之则伤其心矣天下众法
皆是心法以法求心不如以心取法法在而心在也心在而米
卷五 第 5p025b 页 CK-KZ_JY243_05p025b.png
在也道光所在谓之昭明昭明之至谓之神灵思之思之神灵
其来来者守之心心入道矣凡夫不知神者不知心也愚夫好
谈神者亦不知心也若能知心之所以为心即知神之所以为
神矣若知神之所以为神于心之所以通神即知米之所以为
米矣三界圣贤皆以一米而分其高下浅深
大道心无其心心者元始观之法也元始之法法元始之法者
即元始也至于是而心明矣见于是而心在矣米光之来所以
主万心也心在主者可以悟本来矣
桐子汝若能传心心可以传道汝若能传道道可以传心上上
法丹不外于是即大道之门也天真虽高在此一米而已矣本
卷五 第 5p026a 页 CK-KZ_JY243_05p026a.png
来之米非色非相玄中之玄也去其非而参其神用其机而居
其官天道不远人可至也
入道者先去其欲速之心心性之功如水之随月火之宿于日
无形无迹其中至实其中至实玄理之极神之来也亦如是知
而不觉觉而不见见者非见乃心之见见见恍惚其象为妙心
性之功至于是者能有得矣有得之得米光使之也
米光清明心之智也藏于智者开于智也智惟其有有之所得
则存于无无者合道之精而守道之极也求米光者当如此修
光明者当如此此至真所处妙玄所现天地万物之所由出也
子若能见之勿以凡心妨害其化本来之化天地万物之母也
卷五 第 5p026b 页 CK-KZ_JY243_05p026b.png
得其母而养其子故可以普化天下皆为善人入大智乘心心
不二米月交辉大米非易有也须办善道真心以得之善道者
道中之道真心者心中之心心中道中皆有至精精光所至而
米至矣
有心道而后有身道有空道而后有实道有上道而后有下道
不悟上宗道入于幻幻以为道其道危矣故子当知上宗上宗
者天地万物之所以天地万物之所由天地万物皆上宗之一
体也养其米光守其真光则可知上宗之为妙妙而不知为妙
故得本来本来在心不在物也本来用物不去物也是故传心
为贵贵于心传之传非心为传何贵于心
卷五 第 5p027a 页 CK-KZ_JY243_05p027a.png
天化在在可见不见者不悟心也心为至妙妙为至近入道者
当见心以察化化之为神神之宗也知化则知神知神则知道
道有进退有顺逆化心既得进之退之不失为妙顺之逆之不
忘其神故道以知化为重若不能知化米光不全全米光者自
知化矣
上上要妙不高远也近而可至卑而易从顺而自适自然而然
何必有识无识之识至于空空而寂寂而天下皆归于吾道
玉光之法深而有门门而无形不若能见玉光之门即知玉光
之无形矣可以为传道之本矣
上道在于我故自然为而好自然上道不在我矣充米之光充
卷五 第 5p027b 页 CK-KZ_JY243_05p027b.png
之有道也直心之真直之有功也其功不离于物其法不碍于
空故亦曰自然净明米光道法之至也
清者神之心神者光之体体完则光长存心清则神自在下士
所以不能见道者心有未神也神之失于心者心之恋于物也
子若能不恋于物而求其神心光自湛
桐子天下之众生有善有恶子心不可有善有恶心之有善有
恶心之障未断矣事之有善有恶事之障未断矣善善恶恶天
地万物之情也我何思何心妙法之高下亦如是至道之浅深
亦如是是机之妙无实无虚永永得道而心入大月矣
圣光在心求之不远道意在目悟之在心宝月之光通天达圣
卷五 第 5p028a 页 CK-KZ_JY243_05p028a.png
若一心修月我等来奉子法
米光之人上帝之使也我等今日来此传心欲诸子皆闻上乘
法耳至于细行小德诸子当自省察不必言矣
四天君曰三界之中惟人可以宣扬正化普救诸迷而人之所
赖以神者天也故修真鍊法者要明本来之天具在方寸全无
亏损玄元一气应感自然此天即天中之天万劫不渝之天也
仗此一天可以解脱尘垢可以历劫化度可以随遇而安充满
道气培养真灵无非全固此天虽天人随方设教说法未同究
其本来未有不从此天而立说者故学道弟子贵在知我身之
宝方可参究三宝方可得睹本来吾身与天身未尝离也愿弟
卷五 第 5p028b 页 CK-KZ_JY243_05p028b.png
子扫开心障剖出金光即天篆金书一一出我性中也
法天君谓罗桐曰大志须勤子知之矣如勤而不得子知之乎
对曰不知曰天心不合也夫修真之子须本时而后行故勤则
有功传法之人须要空人我空空色若非空空不染即是未能
传法矣浮动非美沈愚非美米光精光皆在一个字中得之须
要提醒此心使之时时向道故精鸾法曰须常在也浮沈之理
甚微浮者浮其光沈者沈其神使神光交聚于黄庭此心之至
安也米三故有三沈三浮之数其实一也传道在于志志合而
道同汝能同于我之志乎对曰未能曰米光一透即见我心浮
沈一悟米光即透浮沈之法当求之中勿求之上下二田二田
卷五 第 5p029a 页 CK-KZ_JY243_05p029a.png
之光我之光也中田之光子用力收之问有杂念何如曰河流
滔滔有砥柱可止有心王可灭心中多欲不是道心中顽空亦
不是道汝向来所做皆未得力若欲得力非生出上慧真静不
能也上道在心一觉便明子若能觉我可现光教子慧性充矣
觉者心有所偏即以正心察之此之为觉若正心之中更有精
进此之为慧慧光之中未尝有一毫慧光可见此之为性三者
一贯静而思之非心勿动动而存之非义勿存为觉之功也
雷天君曰太极宫真人有言高上至真存心于无相而应心以
相为众生故也高上至真分相以道合相以神为弟子故也众
生不离弟子弟子不离众生一气所感而行化度众生即我岂
卷五 第 5p029b 页 CK-KZ_JY243_05p029b.png
能出我法败我教今也子欲普化而存见存识人故不化也存
见者不得已性存识者不得他人性性不得教不正教不正众
生不悟岂肯从子作善人真圣动物性也非情也行也非言也
愿也非欲也子曷以哉若不见性而具教法谓之旁邪获谴不
小当堕风轮火车万劫灭光锢性慎之慎之仙子吴铦我今日
以要言语子当发如是弘誓种种知觉师真抚念以成子道不
然化将寄之他人敬之敬之吾言不得巳也
四天君曰三三九九大缘已定何患坛化不隆可患者诸子未
能见道也朱子(立科)于大本处不清楚故所言皆不得要道惟以
外面文章仪表建立道缘故终不立也夫佛氏非有意于人之
卷五 第 5p030a 页 CK-KZ_JY243_05p030a.png
供养不过乞食全生因道高德重乞食中亦自不辱立大法门
故真人谕子有德无辱缘水穷山尽自有云生理之自然耳奈
何诸子不求其真富真贵而畏幻贱幻贫下人则愈上自卑则
愈尊道在我也虽虎狼恶物尚知天良何况人哉故道德足则
一人可化亿万道德不足则亿万不能化一人释家弟子初祖
东渡不过一人非有誉闻先之也非有言语要结也非有财宝
庄严也而其因如是其成如是今飞鸾弟子引之以文章诱之
以祸福护之以真灵而不能奉命信果是子等道心未开耳向
来鸾教流行未有真种子承奉故不大显今遇二子是真种也
但修力浅薄不能顿悟无上故暂以平等缘相接二子须知作
卷五 第 5p030b 页 CK-KZ_JY243_05p030b.png
者人也成者天也子未能作天将何成子若能作天实助佑必
无不成也虽然作不易言不如守常朱子未能作而又不能守
常故终不用于帝切已即是度人愈切愈广愈深愈显道之自
然也传心不在鸾奉鸾不在言鸾之变化神也言之深浅道也
神为静者通道为真者得鸾为通者悟化为得者开传传至妙
惟在一心经纶大业亦惟在一心故顿觉者见得此心明朗诸
恶不入众缘不生不必思而虑中不必勉而行安真直也求直
莫如断障非非门也其功夫以专沈为上专之极纯自生焉沈
之极定自生焉纯全大定非入圣而何今人所谓智者与道大
愚今人所谓愚者与道庶几常人之性易失于浮不失于沈故
卷五 第 5p031a 页 CK-KZ_JY243_05p031a.png
上真显九还九返之术所以复其静元也
法天君谓吴諟曰静光道坛甚绵我甚喜之静坛之通玉坛是
上帝特恩将以正觉就子也大恩非特难报知得也难诸子能
守报恩一念则道日加欲日离业渐消真渐近故我常言奉鸾
弟子十年感恩合真度人十年悔罪悟玄脱蜕岂论时日之久
与暂哉当率众弟子皆求性报恩其福无量其功无量是以为
主坛者先于人以真诚开于人以道机诲于人以畏罪使诸子
有志者得言忘俗无志者闻训守身在主坛为之也今也真教
不布于人修为不格于常语言不服于众戒光不充于身岂能
奉承我帝我为因缘大本不觉言之痛切
卷五 第 5p031b 页 CK-KZ_JY243_05p031b.png
法天君谓吴铦曰观心得身是三返中极要紧处心是月之门
月是心之母故得月非难观心为难观心者非观血肉之心亦
非观腔子之心是观一念未起一物未交之中心此心即是性
光发现之地能见是心方能见月若一执色相便落万层大抵
玄功一道非色非空若说是色何者是实实有的若说是空何
者是实实无的悟玄功者全赖那非色非空处参入所以能出
神而入化也我见子坐时则生欲速心不坐时绝不想及非落
色相即著顽空竟不知玄功二字比性功尤难性功是一旦可
鍊玄功是几劫方成所以古来忠臣孝子常为神灵若考选玄
真则皆未及矣虽然性与玄究非两件在子能合可也
卷五 第 5p032a 页 CK-KZ_JY243_05p032a.png
法天君曰金语曰天中之道人性得之人中之道孝弟得之是
敬为养心之要道孝弟为立命之根源精鸾不在一时鍊习全
在平素存心有合有不合若心默契一坐可成若未契虽坐何
益此修鍊第一截大功夫精鸾弟子不可不知夫身既在天地
之中不可不顺天地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孝敬
二者不可缺一当寡欲使心常清当淡情使心常静静则生动
清则生刚即是真人大力量也灵光养不易守念当合真孝敬
与清静何往非至道
月九工夫全在遁之一字夫遁者高而不忘卑荣而不忘辱常
应物不常见物常修巳不常有已通真经云不睹不闻遁者真
卷五 第 5p032b 页 CK-KZ_JY243_05p032b.png
传在左在右遁者处先处先者无物为有物之宗真传者无闻
为有闻之本月九大道即是精鸾全功遁字大谛即是常在全
量非两截工夫也然而未尝无先后修鸾者先修常在而遁至

雷天君曰我开教玉坛求真者则有法在求道者则有法在求
福者则有法在传一法而三者皆得大法也者非符咒之谓也
法道之谓法日用间未尝离也故上士一读而得之中士必鍊
而明之下士虽鍊不知也子不见舟子乎欲左则右其尾欲右
则左其尾非逆舟之意也顺水道也是故道人之辅化也欲显
必藏欲著必隐犹舟子然舟子人不得而非之道人人亦不得
卷五 第 5p033a 页 CK-KZ_JY243_05p033a.png
而非之非道人之藏且隐者犹笑舟子之顺水道也是将以逆
道为志耶不然矣
四天君曰凡欲速者不可成大事要入道须如钓鳌用力既深
一旦大获非欲速之夫所能为者也先去其欲速之念则怯与
怠皆无从出矣米光须极收乃见神光须极静乃通人我须极
空乃化大木之道以土修之土者广大而容平正而忍安静而
生木直不可一屈充满其本来曰直凝定其神明曰米修复其
善根曰仙成就其大愿曰直克尽其私欲曰清化空其道相曰
遂完诚其空寂曰因此惟上士可能也
雷天君曰灵通自然得得者亦自然春至鸟自鸣秋深月自娟
卷五 第 5p033b 页 CK-KZ_JY243_05p033b.png
灵心与灵性无亏亦无添莫言灵通奇灵通本自然
灵通本自然自然不可得销矿始成金披云方见日世人心未
明心中亦无月错用自然理万劫修难彻
四天君曰桐子圣根在汝心上回顾圣根使不昏昧此是第一
件要事道之存也不昧而已其发也时宜而已其处常也知止
而已其处变也随顺而已若乾元四德循环无穷便可成就一
切法身妙行
罗桐言道德文章不能有进欲求一课程以自勖四天君曰四
时不同寒暑易令风雨有凄凉之色晴明有和煦之景随时应
酬已自无暇况更加一必欲为之事以为子心累乎本坛法旨
卷五 第 5p034a 页 CK-KZ_JY243_05p034a.png
本无一物清净二字可以尽之而子之心终日营营汲汲祗因
不能清净故耳本无事而强力事本无为而强有为此道之所
以终不明而心之所以终不见也为子计者自今以后莫如扫
心尘涵真乐清清净净把荣辱得失之念涣然冰释诚能如是
心尘何自而生真乐油然而至虽日诵金经而不知倦也虽日
习时文而不觉纷也虽日走红尘而不至劳也何等要妙何等
直截不此之思而思一课今日一诵明日一礼间以应物杂以
吟咏吾知其终身劳劳攘攘求胜于人而不能自胜其私求得
于已而不能自得其志真所谓劳而无功泛而不实欲近而弥
远欲清而反浊矣可细思之
卷五 第 5p034b 页 CK-KZ_JY243_05p034b.png
法天君谓罗桐曰要求大道人欲不可不尽除天理不可不全
具天理在何处因相而生人欲去相则见天理汝今念念不离
色身者即是相也灵光被他掩了多少智慧被他没了多少善
根被他损了多少因缘被他错了多少真是害道第一个魔军
不可不除灭之除灭之法要清清明明的念头常居绛宫滋滋
润润的性水常流月窟浩浩荡荡的正气常宿灵台充充实实
的愿力常存玄府直至魔气不留魔影不现便可到除灭境界
汝今念念不离色身者于何见之求富之人初心非求富也不
过曰我身活计非财不可既生了如是相因而又生贪又生妄
又生烦又生恼又生怨尤又生骄恣又生忍刻又生嫉害种种
卷五 第 5p035a 页 CK-KZ_JY243_05p035a.png
无间恶业皆起于此求贵求食亦复如是而世人忽之往往说
到相字即轻轻放过不知相之为害为诸恶首可轻视耶至凡
历一境者而存一境之相即从相上起无量障蔽生无量恶业
诸相生诸障身空诸相空欲求大道者去相是真功
四天君曰宣扬圣化扶植人伦上接元始下领修真厥功巍巍
广大光明惟公斯大惟敬斯明守敬在和守公在清蜎私不著
万化同根春和风永万物资生志同道合法法流行
光之为体至微也显而为用则至广神在光中通法在光中悟
道在光中兴坛在光中立收此光可以炼玄升真出此光可以
济生度死圣真乘此光以救世众生乘此光以还元故本坛帝
卷五 第 5p035b 页 CK-KZ_JY243_05p035b.png
师号曰玉光光者最上乘也人能通玄洞微一气合于元英三
品归于玄一宝光充备真如具存则成玉光弟子其次修为真
正功夫纯密除物欲至于无欲之地离色相得悟无相之宗游
行自如道不踰矩则成性光弟子其次敦伦尽道孝义著于家
庭守义无亏忠诚闻于乡国全圣学即通仙道之精尽人功自
见天心之复中和位育人范神宗则成道光弟子其次慈心利
物有真愿以行之慧眼求真有真功以进之博览金书而不为
法相所缚广行济度而无起自得之心能虚中而实外不进锐
而退速则成法光弟子至于慕光虽曰庸庸然必要始于慕而
终于见始于见坛光而终于见已光方能成得一个慕光弟子
卷五 第 5p036a 页 CK-KZ_JY243_05p036a.png
盖光者人所同具物所共知惟不自爱其光故至三涂轮转奉
道之子当明大坛开化之本总在一光既皈大坛必须把四光
弟子自期从法而道渐跻高明勿得空谈心性说过一生反使
千真万圣玉藏琼书徒为子等屏障掩蔽天心大月也
丹台一点妙如光万法林中号法王仙佛尽从儒理出净明忠
孝是天堂
三子有道气故我等今日始来道气者何即是现前无彼我之
心也彼我之心已化中和之气斯集故能结成一光以通上真
年来我等不到不是袖手旁观任子等之纷纷也只是道气未
𤁒则神光不聚神光不聚则法效未彰今能保守此光使不为
卷五 第 5p036b 页 CK-KZ_JY243_05p036b.png
外相所摇撼继续此光使不为内私所混淆我当次第辅宣圣
化何谓次第第一宣明玉规开出子等一条坦道第二宣明玄
功剖出子等一个圣珠第三宣明符法培出子等一双圣手第
四宣明宗旨指出子等一轮皓月但子等亦必具得光明心方
能不厌不倦无怠无斁任我哓哓有述也望之望之
四天君曰障随心起心因物迁物无尽心亦无尽心无尽障亦
无尽圣贤断障法门不求诸物而求诸心欲恶之境在前当以
无欲恶之心应之顺逆之境当前当以无顺逆之心处之即大
经所云无起分别也分别之心是诸障种子一分别则是非爱
憎随之疑惑昏垢成之贪嗔淫杀锢之直至此时光明之体已
卷五 第 5p037a 页 CK-KZ_JY243_05p037a.png
被障尽卒难得开故善于断障者先把分别第一个障轻轻撤
去使物未来时则万神调伏物已在时则心若太虚物已过时
则内外贞白夫贞白者即我前日所言光字也四光弟子皆必
要具断障之心方始随高随下各见一光若分别之心未除则
疑惑之心未去安知淫杀贪妄不相因而至乎三教同理万法
同心上不明理下不明心即教法两个字便成一座大分别山
此所以指月录第一案有云若人活千𡻕不见水老鸦不如生
一日而得见了之此四句偈中已出无量修行人矣佛弟子云
汝偈误也曰若人活千𡻕不见生灭法耳自此诵偈者便不成
道释迦诃责之曰汝何得坏他佛性以此观之分别是第一个
卷五 第 5p037b 页 CK-KZ_JY243_05p037b.png
障俗人最喜分别有一不能分别者即笑为愚殊不知大性海
中视此幻身与幻世相值不异云气之白衣苍狗不足当其一
瞬又何睱置其一噱所以庄真有人间齐物诸篇为俗人下一
篦子今日使者亦然分别之心既泯四光弟子便随心现光大
充法座各得成就正觉则正大之念日生清明之气日接有何
高下之殊淫杀贪妄之萌乎所以玉尊至道唯在修性碧落正
教首重闻修子等不能精进者皆坏于知识二字知识既深真
明反昧是以易起分别剑子(吴子号慧剑)得道本未尝研精于返还之术
而骤證仙阶者一则夙器之深一则真朴未凿耳子等今日不
须远求步步学剑子足矣勿二勿疑可以服众守真守朴可以
卷五 第 5p038a 页 CK-KZ_JY243_05p038a.png
登真玉光弟子也不要看得不可几及只要自已真性不著垢
染不为识昧此光便充若以慧解之则支以灵测之则小泯慧
绝灵始成圆觉圆则触境而融觉则不言而化斯乃无上大乘
人子等勉之
天君奉承玉光爰立大规只是从汝辈身心上细细看出一个
大中至正之道详悉言之耳不知者便把作绝妙好文读之𨚫
一似不曾读也何以故未将大规真旨实实在自已心上体认
身上力行所以口口谈规事事背规念念行规步步乱规也我
等今日不及细述规中深意且把大意略宣一宣太上曰圣人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大道浑朴唯愚斯可守至性圆明唯愚斯
卷五 第 5p038b 页 CK-KZ_JY243_05p038b.png
可参若一恃灵性即淆矣一弄识道即违矣一用慧人即伪矣
一逞私物即乖矣所以真规开卷第一句只说道法无为四个
字无为者四念住时也四仪寂时也四虑泯时也四相离时也
这个时唤做无为如今𨚫把个无为做了道法的注脚难道吃
饭著衣都不是道修持礼诵也不是法毕竟这个道法无为四
字何解殊不知真圣高居天上纵目下观一切蠢动生灵各各
自具一个有为之性鸟矜其巢鱼善其穴皆道是自已智慧搆
成何况物之灵者曰人人之秀者奉道安得不生个自矜自善
念头道本直也我徒以曲求之道本一也我偏以二测之于是
把天真清清正正法门反弄得不清不正所以者何只是物物
卷五 第 5p039a 页 CK-KZ_JY243_05p039a.png
有个有为之性唯人具得较多耳是以玉真将欲开化南洲先
使真帅立规围住了弟子种种支离之见然后好以大光明摄
之是以天君奉承此旨开卷便道出无为两字以为一部大规
总领四字中已罄规旨矣何故下文又添出三个字曰而有为
不过就子等意中以为救灾拔难作忠成孝种种广大利益此
是彰彰著明仍唤作无为𨚫不能得故只得点个有字以鼓舞
子等兴致而已究竟这个有为不向无为中决化不出所以下
文疾忙增出一句天教来承上句有为两字渡到归寂两字寂
者即无为也于寂字暗添一归字要知归字中有多少陶镕多
少精神方能如十年荡子一旦思家把昔年游玩恋著之身澡
卷五 第 5p039b 页 CK-KZ_JY243_05p039b.png
洗得头清面白一程程望家而走更不回头旁观方始是能归
的好子所以者何诸境无常是幻现法诸事无常是电影法诸
作无常是生灭法若不从身心上显出一个大寂来修这个大
通道宣这个大觉法便如瞽人看花聋人听乐安能得其芳葩
之色音节之和故天君深心大力抟捖出十四个字竟为首章
第一节直为后章结尾句也
五子在坛一人而具五官也虽曰主辅教纠科各有专责要皆
禀于玉规而行犹人之五官皆禀一人而用但人有清浊之分
规有明昧之异明者言言见道昧者字字违心故非把玉规细
心体玩必至勉强奉行背尽无为之旨矣所以大天君既已和
卷五 第 5p040a 页 CK-KZ_JY243_05p040a.png
盘托出说了无为两字就把合坛的人在指头一轮分明提著
一个最要破法的贼曰智人是以便大张金口喝出人虽甚智
遵规乃无失两句且不要说汝小智就是你具了一目十行的
见过耳不忘的闻锦绣的文章悬河的才辩世人谁不道你甚
智孰知你的秉心偏与无为之旨相反眼见得奉道一年便造
了三百六十日的过失矣所以大天君指他一个遵字遵者如
人先走我随之亦走此是舍已从人的训解必要舍得自已智
学得他人走方免歧路之悲破规的贼已发放了便要于坛中
寻出一个不破规的人来教导必取一个最老实极本分的曰
愚人这个愚不但心无机变世人以为愚直是目无好歹天真
卷五 第 5p040b 页 CK-KZ_JY243_05p040b.png
亦以为愚方是甚愚贤者才德过人之称若是这般鲁钝安能
才德过人不知玉规无为之旨原极易守除是智人皆能守而
不变所以圣门一贯之传偏是鲁者能唯故确然四句规便为
第二节也全旨既显两种人又已表明仰承玉光立规的意思
不得不再向大众一宣所以复提喝一句曰规也者你看我所
立之规有许多字许多事许多道理然此是规中所明言更有
四件不言不知的妙用不可不先说了何等为四件妙用卫信
绝魔启迷安善是也有不知规者偏在规中寻个信魔迷善四
件来讲岂知四件不在规中规只有卫之绝之之法启之安之
之道耳至于信迷魔善一言难尽各人禀受不同则所信亦别
卷五 第 5p041a 页 CK-KZ_JY243_05p041a.png
或信之以理或信之以灵或信之以感应或信之以祸福然信
理者理不引其至于大通则信理者坏信灵者灵不规其造于
至正则信灵者坏何况感应之机其细如⬤祸福之理其潜如
伏苟不迎其机以导之陈其理以慰之鲜有信根不坏始终如
一者如上等信各各不同故曰众信众信唯规能保护故曰卫
也绝众魔者魔是心生非如经所云六天大魔也即此人间种
种害道之事便曰魔事种种累心之缘便曰魔缘种种坏信之
人便曰魔人种种无实之想便曰魔想有此四等魔纵有金坚
石固之心也被他转了冰清玉洁的身也被他污了所以规之
妙用在于绝之绝者不是使外面不生只是使弟子内面不随
卷五 第 5p041b 页 CK-KZ_JY243_05p041b.png
他走不随他走莫说只是四魔纵有千千百百动我主人不得
矣众迷二字包括得甚广即如看真规不悟无为之旨便是为
规所迷奉法宝不会离法求真之心便是为法所迷况世间种
种音声色相那一件不能迷人然而物不迷人人自迷耳若果
能遵守玉规真修常道坦坦当前自能引出子等一条觉路安
众善者天下唯善事难成恶缘易入譬如声色货利之途人共
趋之虽有阻之莫入而彼方以入之为安虽有劝之使出而彼
终以不出为乐若夫善道者虽是人生第一件事不奈无始以
来顺流而下性田中善种十之一恶种十之九此所以善心难
固善事难成也百日静养一怒则倾千日抽𣷹一欲尽泻何况
卷五 第 5p042a 页 CK-KZ_JY243_05p042a.png
砥志立行之士何堪魔人之口一言飞入玄楼顿令天光远隔
宝山空手大半如斯所以大天君显明规旨便明四件妙用而
四件妙用之中必安众善为极功也
四天君曰成道之本唯此一点灵光若逐逐于字句之间营营
于礼诵之际是名志崇非养灵所喜至道之精𥥆𥥆冥冥至道
之极昏昏默默人唯守得昏默二字自然精充气周而神全矣
然昏者大明之所致默者真慧之所存得了大明真慧则性天
中具一太极自然能酬酢万事包涵万物而性中不失真静之
体故曰昏默也故太上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能节劳者也若
未明乎此者事事皆堪伤性故有持咒而得喘逆作观而病怔
卷五 第 5p042b 页 CK-KZ_JY243_05p042b.png
忡此无他不会修道耳
四天君曰大道之成惟悟修二路然悟修二路总以一心贯之
悟不从心是名曰识识起则悟门益迷修不从心是名曰效效
浮则修力益浅如是工夫虽终身极勤不能到性光地位性不
著光不现大月何由而成大月既巳不成则行法而无神宣符
而无气无气则神将不随无神则圣真不格以要言之诸种过
失皆起于好文一念故惠禅师曰文字性离你先把从前所读
字句俱呕出粪厕中我好与汝说佛法杨真人云心一而已一
心好文即一心忘真一心忘真则一心迷相一心迷相则一心
造业业重罪深故堕地狱皆好文一念始之也子等能力去文
卷五 第 5p043a 页 CK-KZ_JY243_05p043a.png
习将来本坛符命子等是归矣
四天君曰侍鸾之职坛化之根必须清心寡欲然后天光可接
既接矣必须静气凝神然后天光可恒既恒矣必须建中纳和
然后天光可大既大矣必须致虚守玄然后天光可充既充矣
必须履诚蹈信然天光可纯既纯矣必须复元抱朴然后天
光可混而为一故主教之观灵不可不明其造诣之浅深不可
不知其立志之纯杂不可不察其存养之疏密不可不量其根
器之厚薄不可不审其见悟之真伪所贵乎主教弟子者为能
训正鸾职以定灵坛之本也若不当奖而奖使鸾职稍萌喜心
则破其混一之化若不当勉而勉使鸾职稍萌畏心则阻其充
卷五 第 5p043b 页 CK-KZ_JY243_05p043b.png
大之机所以善为教者不务奖勉不尚言说嘿而成之方可云
观灵一事矣灵不可恃也恃则易失灵不可著也著则易迷所
以养灵之士致虚存一则恃念不生著念克化灵光永无迷失
之患譬如坐禅者有时亲见文殊妙相有时亲聆大士说法有
时亲遇弥陀放光有时亲觏释迦摩顶此皆一合相也无实无
虚之机也不可令我心随相而转随相而转则即真是妄不随
相转则即妄归真实得手之人方能识此利害不是口头虚虚
说空说妄已也非利即害间不容发切不可口里说空心中犹
忆意中欲忘性内犹染犹之施财而希善报一种贪心积善而
欲人知一般凡念所以灵乘弟子⬤毫不可著假当从魔之又
卷五 第 5p044a 页 CK-KZ_JY243_05p044a.png
魔鍊出真心方可上侍天真耳
吴枫翼有疾众子恳恩救护四天君曰灵光者养于平日方能
发于一时已任鸾职便当日日存养灵之念毋溢喜以伤神毋
溢怒以损性毋过饱以害气毋过饮以竭精毋任逸而萎志毋
任劳而丧真毋起欲而危生毋起贪而散英毋近盗而自锢毋
近争而自惊明乎十者之要方能养乎真灵教子一言须记克
伐怨欲休行嘱子一言须守清明诚正当遵灵非我所自有自
天锡我何仁灵锡我不能养逆天获罪非轻灵锡我若能养成
真得道堪欣才大不如灵大多才每致亡身名大不如灵大盛
名每碍修真末学不生正觉修道渐失元心多闻又好涂说算
卷五 第 5p044b 页 CK-KZ_JY243_05p044b.png
来只博才名何用勤参三宝南无子曰天尊何用宣扬道化体
面世故人情健时靠粥饭气劳筋鼓舌摇唇衰时无缩地术足
软腰疼涕零直至腊月三十手忙脚乱无凭年年腊尽春回阳
春不照幽阴念到此时𦂳急当思存念养灵
前言示之若生悔悟便是挽救之机若心无悔悟徒欲邀恩于
上则究竟凡躯诸漏难除精气何由生长经云仙丹妙宝随意
自取凡人当大患笃疾之时非凡药可以治疗必仙丹而后回
旋所谓仙丹者非必隐芝月屑之难得也只此一点悔悟心发
露得透便是无业不除无𡨚不解无衰不扶无结不去所以云
随意自取昔有二僧同修四十年念佛未曾一日有间忽然同
卷五 第 5p045a 页 CK-KZ_JY243_05p045a.png
感疠气同瞽双目檀越不来侣伴俱去无衣无食不能聊生乃
相携投渊欲投之顷二僧厉声大哭曰四十年念佛修行功勋
岂无一点佛天困我若此何用有生沩山大师邂逅见之各加
一棒大喝曰昧畜生作何勾当两僧闻喝即拜伏备陈念佛修
行及感疾致瞽绝粮苦乏之状沩曰未瞽之前是谁念佛僧曰
某甲念佛沩曰我未见某甲念佛祗见畜生念佛僧曰如何不
成畜生念佛沩曰念佛者真性念佛念真性佛真性念佛者念
时不杂衣食想念真性佛者佛分上无生老病死苦此一废疾
安能窘佛两僧闻之大悔大悟放声痛哭四目流血归庵静坐
中夜方饥即有地主供粥两瓯僧喜问曰施主何知僧饥地主
卷五 第 5p045b 页 CK-KZ_JY243_05p045b.png
曰土神相报知有二大士苦饥故特供耳僧取啜之四目皆愈
嗣后天人供养不绝总之灵坛启教贵弭祸患于未形挽灾殃
于未兆传经示训一字一丹而子等不肯及时吞服直至祸患
灾殃已形已兆欲挽维艰惟有悔悟两字乃已形已兆之夺命
丹也若并此夺命丹而不肯服反欲怨良医之不救如此之人
何足惜哉
含光守真立坛本旨顷闻主教二子之论俱以督师止许清修
不许作醮为暂尔韬敛之谋(是年圣诞止训礼诵一日)甚违上意究竟二子看
得开花两字未明故有此障这个障障了吴子二十年又障了
金子十年又障了陈子十五年矣即如佛门初起止有一禅岂
卷五 第 5p046a 页 CK-KZ_JY243_05p046a.png
分赴应止因金山大师受国王之请不得已而润饰醮法因著
科文因立仪表后人不肖便重色相习技乐初犹不过云以法
资生云尔孰知劳于外者必虚于内精竭则思味气乱则思淫
有私则分户分户则弃公遂使终身削发披缁难免寒庭苦楚
是以典师有虑及此故欲传定玉书使子等探原返本不迷色
相子若未信试问俗道何人知正宗者乎即有一二真实之士
如施金经者亦祗做得外面工夫究竟与本性无益若李璞则
又落于自了之见不能成丹皆吾道之庸夫也若欲为玉光弟
子当以此二人作两头炯戒今二子从事内玄尚未及李璞之
专一从事外法尚未及金经之纯熟而徒一念贪生慕李璞之
卷五 第 5p046b 页 CK-KZ_JY243_05p046b.png
自逸一时逐相效金经之事业理欲双驰心行相背多年积障
牢不可破至于切已当忧之事反不知忧若终如此并玉规尚
属赘疣更传玉书是何心欤
子等心虽好道不知道之有原心虽慕光不知光之有本徒向
声名色相中讨论是非高下天年有尽妄见无穷形色易凋神
明日牿甚者因俗碍道不知道本至常何曾碍俗又或因人畏
法不知法皆自度何常藉人子等都因此二种颠倒妄见未除
所以不合天心不成大道悠悠忽忽竟随四苦流转而中心无
定主也
四天君曰韩(耀宗)(锦)二子年将杖朝筋力宣劳固非尔责然俱
卷五 第 5p047a 页 CK-KZ_JY243_05p047a.png
要自树老成典型方可为众心推仰所谓老成典型者其体端
然以庄其容温然以和其言悠然以永其动展然以舒其气肃
然以清其虑纯然以朴皆所以徵其内养也大真人云分付后
人休务外六时常把念头看一念之躁体不可得而庄矣一念
之傲容不可得而和矣一念之褊言不可得而永矣一念之遽
动不可得而舒矣一念之得气不可得而清矣一念之矜虑不
可得而朴矣我之言此不是要子容体上用功夫故曰常把念
头看也
四天君曰我等位虽下僚心同上帝其为道也不高不卑无大
无小其为心也无爱无憎不喜不怒有喜有怒有爱有憎者凡
卷五 第 5p047b 页 CK-KZ_JY243_05p047b.png
夫有我之心也可大而不可小可高而不可卑者腐儒执一之
道也
危微之辨桐子知否静不忘危则人心不起动不忽微则道心
常明
上圣一心大坛一法万法一旨不得其一则种种玄仪皆为具
文种种妙制尽同死法若能悟一见原则人事尽为天功外仪
俱属妙行矣
四天君曰天尊大慈悲普开清静门无声亦无色无绪亦无文
道即真常道心即湛寂心湛明宝月现寂静性珠呈瑞气结灵
坛祥光护宝鸾坛以鸾为根鸾由人以传洁已能无瑕玉心照
卷五 第 5p048a 页 CK-KZ_JY243_05p048a.png
高天守真灵自永敬至气自绵泯我知见贼入我光明缘斯人
秉鸾教大道始得宣慨彼世上人未能解鸾音驰神复耗气枉
尔称多闻灵丹不可结三品徒凋零事真虽尽年功行终无成
坛基易覆拨道心难永存所以大真师口敕诸天神护坛立规
教法语何煌煌大则照今古细则分毫芒厥旨隐且密厥词显
且彰一言尽三际一事兼五常斟酌由圣慧奥义不可详遵之
虽至愚法席日以昌违之虽予智转盼坛根亡念兹昌与亡只
辨遵与违百虑归一致合天守无为无为非不为心心道为归
但知奉天行不问行者谁伪心从此灭真气从此回朗抱对白
日神精互滋培灵婴生面目逍遥走云逵
卷五 第 5p048b 页 CK-KZ_JY243_05p048b.png
四天君谓施元根曰元子内光昭朗已堪进法但魔试未尝未
可自信已臻于不退之境须以下人忍辱法门降伏已心方能
心照天心而成坚固之体所以古人善降心者必密察已之所
偏而呵责之如饥嗔饱喜之类俱属凡性之偏畏谤好谀之心
亦属凡情之障必要洞明至道人我无间方是性光流露之候
性开天见无入而不自得则一切尘魔俱销殒矣故规曰行法
之要曰下人不然受一法则增一慕灵之念得一灵则增一著
相之心窥一相则增一傲物之志究竟人不可上物不可傲始
而为彼对待继而为彼比敌终而为彼怨魔如是则所窥之相
无非魔境所得之灵尽属魔因终身入魔不知洗雪真果反因
卷五 第 5p049a 页 CK-KZ_JY243_05p049a.png
此而堕矣故曰行法非难𨚫魔为难下人忍辱降魔之第一义
也性光弟子之品也玉光弟子之基也子敬而行之
四天君曰灵坛启化传道传心愿宏者可以传道志一者可以
传心何谓宏有一毫自私自利之心即非宏何谓一萌一点若
信若疑之念即非一所以我于皈坛仪中首曰勘志次曰徵愿
盖道非愿不入心非志不觉也今日所传玉书是要子等本愿
奉行的若无本愿虽行何济即如行一鍊度法必须发一大慈
愿行时始不虚妄这大慈愿又不是设心要发即可名为愿也
实有触悟于心洞见众生缘业必然都入地狱哀悯惨怛思欲
救之而未能于是得法如珍奉法如宝即此如珍如宝之心名
卷五 第 5p049b 页 CK-KZ_JY243_05p049b.png
曰喜法喜之至则习之勤习之勤则思之熟思之熟则行之贯
行之贯则施之溥贯也溥也而后可称度师也然其心不先具
有慈愿又何处生出法光凡读训者最忌轻信轻信者非真信
也必要从疑团中晃然透出光明返之身心实可相證而后始
称真信真信一生知之必透行之必力入道入法无难事矣子
等每每自称道已知训已信独因尘境累心不能躬行实践耳
若如此则子等尘境无时得脱即道法无时可成矣自误误人
殊不知智慧人人具有果能用以照烛则一切事境之中即知
是道非道之辨天理人欲之分至乐至苦之判至安至危之机
自然从道而乐顺理而安断不肯违道以就苦纵欲以就危此
卷五 第 5p050a 页 CK-KZ_JY243_05p050a.png
乃行从信起信自悟生上士解此故能入道所以大学诚意工
夫在致知之后修身之前也
人生天地间所以为最贵者惟此一点灵光可以通天彻地可
以济死超生故得之则成圣真失之即沦异类学问工夫惟在
保守此光而已但保守之法当知三品三品之用当知三节三
节之道当应三时人自十𡻕以上至于三十名曰青时斯时三
品充周养立甚易惟有精不易固守精者在乎节欲节其身尤
须节其心心有未节水不制火丹倾药走呼吸间耳三十至五
十名曰朱时斯时日丽中天光明圆满神气壮实独患精已亏
残欲养玄者不徒节欲已也兼欲节劳凡一切奔竞扰攘之处
卷五 第 5p050b 页 CK-KZ_JY243_05p050b.png
俱宜退避一步使我身无客火之侵得真水之灌而后三田平
五脏调六府时运百节安和节劳之道甚细而微稍违于气之
自然即为劳矣故节劳之道在乎专气致柔自五十至七十名
曰黄时斯时精已耗竭虽节欲而犹凋气亦衰残虽节劳而无
补可以为养玄之资者独赖一神耳凡夫之神随精气而俱萎
若闻道者不然念空则客火不生虑静则真水常注元阳一点
孕英成精法水一泓贯华生气斯时还返之功全在每事知节
毋为所不能毋任所不胜抱真伏雌含光守嘿方能保得灵光
一点常在绛台而疢疾自寡延年可冀
施德浩问入门工夫曰入门不可好奇灵真二字乃玄门也故
卷五 第 5p051a 页 CK-KZ_JY243_05p051a.png
丹家有悟真之篇有致灵之图
静观其灵方悟其真潜育其真自生其灵真从三见灵以七名
三者维何太极之精七者维何少阳之英精英相辅定光斯生
大定曰玉大光曰金青罗慧照金玉浑成凡尘不染心印光明
飞灵上朝谒帝瑶京明此法旨赴感济人鬼殃消灭灾厄和平
广运慈悲普度群生功圆德备證行登真小子何幸得睹龙文
朝斯夕斯莫负宏恩
吉天君曰三乘敦修贵循其序一曰照二曰明三曰觉照则明
明则觉觉因明显明由照宏宏其量乃克大其修振其功始得
登其岸
卷五 第 5p051b 页 CK-KZ_JY243_05p051b.png
明明照照明觉三种修宜自学学到性命敦修地圣印堪承
尘渐濯
觉照明明觉照字字玄修宜细讨松间明月满长空若个能知
消息好
觉明照照觉明心性功夫静始凝凝米护丹原有道六时先保
念头真
一真可以通神万真便为一贯照非真非妙如之照也明非真
非湛明之明也觉非真非上觉之量也是故我道以真而入以
真而得以明而见以觉而臻还童诞妙之乡觉也明也照也总
不外乎存真真则事事皆实言言立本心心无妄步步存神传
卷五 第 5p052a 页 CK-KZ_JY243_05p052a.png
灯授印化导凡品总不外此









卷五 第 5p052b 页 CK-KZ_JY243_05p052b.png










卷五 第 5p053a 页 CK-KZ_JY243_05p053a.png
金阙掌飞玄法大使白大天君
 大天君讳[宀/三]
 玉书云敬稽大天君自辛亥年三月特莅玄坛至九月则于
 玉坛辅宣月九真法及飞玄妙品九九之中大天君为之纲
 领矣位同四使职主飞玄所以金火随身玄元共体将来乐
 法之士咸赖提𢹂而探星宿矣
白天君曰子等本来具足文字文字具足本来诸子俱见文字
不见本来安能久传天鸾诸子各宜知本真实是空正相无相
元始之心传无上无等求之者心真米三耳汝勿生疑障本来
清净方能知之我不浪言子勿浪听真妙不在文也飞玄相我
卷五 第 5p053b 页 CK-KZ_JY243_05p053b.png
实相胡成相玉相圆满相圣相普觉相飞真相是诸相皆为我
相正相也子可寻已相舍其非已相可以进道矣如是为为为
不可作想曰我为一心如是至于皇初太上而得道真之妙
至道相成离欲相不求真实与真空我能断灭诸妄心即见玄
元无上道
性光者大智光也慧由寂生寂者真遁真童遁为童门欲求童
者必求遁至精之道在乎此也始之以诚继之以空终之以默
三者真实之法门可以见性也生是幻死是幻法是幻想是幻
故去幻生真神光相接矣遁者无我如去有因如来去来无形
去来之间不去不来湛然常在心须常在是此意也故曰击其
卷五 第 5p054a 页 CK-KZ_JY243_05p054a.png
首其首不得搏其尾其尾不见遁矣道矣相者空相也是故不
落鬼魔恶道非非空非相本元本净是也
白天君曰闻道半也执道半也空道空法乃是全也敬鸾半也
信鸾半也忘鸾忘言乃是全也
将欲实之必先空之将欲大之必先下之将欲用之必先舍之
将欲彰之必先韬之离其欲破其相碎其光小其体必有大教
付子也
乩动非必善乩不动非必不善不灵之中大灵存不可测是玄
极天鸾现化之道
养诚之士心如赤子未知人事而知食乳天之动也赤子之心
卷五 第 5p054b 页 CK-KZ_JY243_05p054b.png
不离是是乃玄德可以通玄极
宝一者上识一者次形相既空统一无著天真在心身相空不
可得心相亦空不可得所以通玄
大直之道通于天地天地一直以长存人得其直可以灵世人
不知见吾鸾形是以不知鸾心
混然而处鸾之理存蔚然而文鸾之理亡有文曰碍有碍曰妄
有妄曰不在不在而在之非道之常
文者意之子也大道无意而安有文文者色之祖也真修无色
而岂可好文文人多俗慧人多狂大智之士有而若忘能于此
者可以奉天鸾法有神篆有解然且不著二子何著于扶鸾哉
卷五 第 5p055a 页 CK-KZ_JY243_05p055a.png
不在多言
白天君曰教育无常启迪唯心宣化不一守教唯直直者不挠
直者不曲不曲不挠可以言心心者心也心有其心斯为系心
心无其心斯为忘心心住其心名曰滞心心逐其心又曰放心
凡此心者皆非不坏心无上心也不坏心者禀天道之纯一守
地道之坚贞秉五气之正通三界之中出有入无随感随应常
清常静同乎太虚太虚之体不坏真心无上心者心唯至平无
所委曲心唯至直无所偏倚守元始之真丹得玄妙之真体从
实至虚从虚返实从无入有从有归寂同乎帝心帝心之体无
上真心二心甚大不出一米二心甚广不外一寂诸子若欲归
卷五 第 5p055b 页 CK-KZ_JY243_05p055b.png
吾正教入吾正法显吾正道须具正眼办此二心方可为玉光
弟子然此心者为之有道守之有因非渺茫而莫测非微细而
难寻下手时用一存字存者为存其心于心也譬如饮食则存
心于饮食言语则存心于言语坐卧则存心于坐卧以至应一
事接一物无不存心以应之自然不错又如心乃主人端坐中
堂有客相访不论君子小人即便相接便不淆乱我中宫毁坏
我黍米矣次用一养字养者譬如心躁则养之以静心乱则养
之以一心忧则养之以死心怒则养之以忍心恐则养之以神
心喜则养之以淡静守真如敛息默坐抱神守一绵绵不绝如
鱼之得水不见其水也而乐生焉如鸟之栖林不以为林也而
卷五 第 5p056a 页 CK-KZ_JY243_05p056a.png
神止焉自然天性可复米光可现矣次用一真字今世学道之
人常多诈伪常多自欺即诸子犹不能免今须要真实存心真
实守戒不可外美其观听内忘其真实终用不足二字道法无
边愈进而愈形其不足真常无息愈求而愈见其难几故进一
步则知一步之路径过一日则知一日之阴晴道路岂有尽头
日月岂有底定大道亦若是已观于帝心尚形不足修真岂有
定凭诸弟子一日存养则有一日存养之益一年存养则有一
年存养之功故诿力于不如者自画于进修者也心心求进于
道法者真位虚之以待三年九年真丹有基绵绵不息真王可
跻真米真光诸子俱有何不急急自修尚尔徘徊顾虑甘为末
卷五 第 5p056b 页 CK-KZ_JY243_05p056b.png
劫之鬼魂不乐身登于金阙大众须各自省莫待临歧忙乱
白天君曰信为道本道由信入信为德源德由信充信为法根
法由信运信者土也土生万物信生万善若具人身逢道缘而
德未充法未究者非他也必其中心信还未彻彻者其心尘疑
不起纤障不生如太阳当空任是妖魅现前亦见其胆崄巇在
下亦觉其平所以者何唯光大则照之自悉唯本坚斯持之乃
固善哉信乎信之光最大信之本最坚也宝玉在石匠人能剖
而得之知石之必有宝也明珠在渊鲛人能沈而取之知渊之
必有珠也故能信则无象而可求无缘而可得若反是则羹中
有蛆杯中有蛇虽有香饭亦难下口所以古人称信是功德母
卷五 第 5p057a 页 CK-KZ_JY243_05p057a.png
然世人非不能信也不善用信也道本一途而好信其二德本
一性而好信其私法本一神而好信其邪信之未善而曰信无
益也岂不诬古谤经耶若夫善于用信者先于道中去二德中
去私法中去邪使我心甚一甚公甚正然后曰此事如是此理
如是毅而有为弘而有容坦坦荡荡自然人定天从理胜数转
此方是有本之学也治身理性教人之本知言养气化人之原
修玄所以治身也观心所以理性也明理所以知言也持志所
以养气也人无智愚清浊二气皆浑存于身一不持养则清气
衰少浊气充塞由是施于四体则多躁多怠多肆多馁四者一
乘动止有乖矣言词有背矣虽欲化人人何能化处卑泽者不
卷五 第 5p057b 页 CK-KZ_JY243_05p057b.png
闻山巅之声立高堂者乃睹庭下之物光以高而照远心以定
而慧生故知言之实在于明理能使万理洞于中能使一心融
于内自然言来即辨是是非非一无倒置方是化人之基本也
修玄为治身之道者何也动容举止养气之人自然合节然止
云外治非内治也所谓治身者必要使精光充溢元神和畅而
后可云已治故非修玄不可得也观心为理性之道者何也知
言之士理既明矣而内观之力未全则性元之善未透隹木之
香火焚斯达文石之秀水渍益奇灵台之米必须火以烛之水
以沃之而后光明始吐故曰理性在观心也夫是二者实为本
坛设教之意焉有身不能治性不能理而可以教人者哉人世
卷五 第 5p058a 页 CK-KZ_JY243_05p058a.png
空华孰非梦幻虽云梦幻亦要于梦幻中寻个实境方可为人
世导师全体呈露乃是实境不全体呈露者终是梦中说梦幻
中生幻譬如养丹家必要到一点落黄庭方是真得手若其平
日里运关纳气犹是梦幻工夫耳愿子等皆能到此地位则我
等开缘化度之志伸矣如其不然有负玉光大恩无益尔等元
命也
白天君曰道何道道之是道心何心心之是心故不知道者以
心求道能知道者以道求心心求道者躁者欲速静者欲渐智
者欲奇愚者欲常执者欲方流者欲圆殊不知道无顿渐之机
亦无常异之别更无方圆之量道不如是而以如是求之故曰
卷五 第 5p058b 页 CK-KZ_JY243_05p058b.png
不知道者也若夫以道求心者和其中以应机无顿渐之法也
分其心以合化无常异之见也大其修以造极无方圆之迹也
道在斯行行人所不能行于是诚勇之心成矣道在斯守守人
所不能守于是坚忍之心成矣道在斯专专而久于其专于是
纯一之心成矣道在斯权权而善于其权于是圆明之心成矣
必能成此四心方显平日修道之验故曰能知道者以道求心
者也子等以心求道乎以道求心乎以道道道乎以心心心乎
修道得道中间不杂一心是名以道道道以心见心中间巳具
万道是名以心心心故经曰心集于虚道自来居心栖于一道
自来入心怀其和道自来都心抱其月道从此出细味此言始
卷五 第 5p059a 页 CK-KZ_JY243_05p059a.png
知以道求心不由以心求道也下士不知此意将谓道以心得
必藉心求殊不知此心未明虽求之终身亦终身求道人耳非
得道人也故以心求道者下学之事以道求心者上达之机子
等不可不知也
大法宗曰田在身中吾不知所以耕义在田中吾不知所以取
是名盲夫伟哉斯言子等向来习法坐玄其盲甚矣能于身中
见田乎能于田中取义乎玄者法之本法者玄之化必成真玄
而后可以行真法然真玄之道岂在高远岂落虚无须知人人
有身则人人有田三田六田井络分明沟遂贯通自生以来人
人具一太极阴阳五行之位故坐玄之士返观洞见洞见其位
卷五 第 5p059b 页 CK-KZ_JY243_05p059b.png
自然洞见其神自能知神之性情知神之阴阳知神之能事知
神之变化凡诸神之性情阴阳能事变化此所谓义也义者玄
之所由名也道之所由立也至于法显灵通参天赞地亦不外
精此义耳子等奈何不能取之宁能免于盲乎易曰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义不精何以入神神不入何以致用用可见也神不
可见而可入也义不可拘而可精也何为不可拘阴阳二而已
而动静刚柔生杀消长之变不可穷极也五行五而已而生尅
倚伏摩荡盛衰之致不可胜纪也故人之于天道也贤人见之
不及圣人圣人明之不及神人神人体之不及乎自然所以不
及者精与未精之等也精一义则一义入神至于二三至于千
卷五 第 5p060a 页 CK-KZ_JY243_05p060a.png
万则千万入神也入神者神入也出化者化出也我神与义会
是我取义以养神非从义而入之谓非神入乎神存于中不可
见也化显于神谓非化出乎是故不入神而用者是妄为也为
而不应不精义而入神者是虚幻也求之无益子等细思我言
灵坛以何为宗大月为宗以何为教清尘是教以何为修直悟
为修以何为玄自然为玄直悟者性直乃悟凡人作为修养谁
个肯用直性直性既已不明悟安从来夫直性者无诸委曲无
诸倚著无诸阻抑无诸纷歧合于一通于自然守其中成乎大
公是以谓之直也不知直者心存物欲则委曲而不公心取境
法则倚著而不中心碍色相则阻抑而不通心用私智则纷歧
卷五 第 5p060b 页 CK-KZ_JY243_05p060b.png
而不一是以凡夫日日求直而终不直也传心曰自直者存我
直者亡自然而合之者存有为而合之者亡道之存与亡也几
希大真人丁宁告诫专欲子等明自然之旨去有为之病有为
则直道障碍故然去有为者非无为也譬如禹之治水以故为
因以利为本知故之利者乃能知性之直也天地万物之生成
雨露风雷之变化山岳江河之流峙人物芸生之动静通其本
根何一非直故善言道者言性善言性者言故善言故者言利
利以养故故以达义直性可得而见矣天性既明悟从此出故
本坛以直悟为修也生化之机出于自然若不自然即为勉强
勉强即为假伪假伪即为败坏玄功之道可以败坏者成乎哉
卷五 第 5p061a 页 CK-KZ_JY243_05p061a.png
可以假伪者入乎哉故曰玄无大小自然为宝玄无小大勉强
是戒从来古仙炼品浴婴飞神脱胎何一非乘气化之自然施
调护之工巧令其自生自结自长自飞若非然者玄功之道同
于饮食之用药石之功欲求延年尚不可必岂能如旌阳之冲
举鸡犬皆上升耶盖所贵乎自然者自然无限量道功亦无限
量自然无散灭道功亦无散灭故曰自然为玄则本坛之真玄

我前言以道求心陈罗二子已解得否求者从这里寻觅这个
若曰以心求道你现成一片凡心那里寻觅得道出所以我下
一句斩关夺门之法曰以道求心其机甚滑其缝甚狭全要脚
卷五 第 5p061b 页 CK-KZ_JY243_05p061b.png
立得定头钻得进方可说此四字若略错一针即落在大暗阱
中矣反不如以心求道之庸庸也求字上著力方不错一针道
字上看清方是头钻得进心字上得实方是脚立得定
或问关字之义曰关者是汝等心上界限譬如一座大城有八
门中居一个大士八门皆通大士欲出此城走遍七门俱为恶
鬼所拦惟剩一门位在正北通道最近亦为恶鬼所踞故斩之
夺之大士方能出于此城登于大道坦然无虑矣所以我前日
皆下壮勇之句曰道在斯行行人所不行道在斯守守人所不
守斯字里便具得一种勇敢果决之气在字里便具得十分确
知实见之情
卷五 第 5p062a 页 CK-KZ_JY243_05p062a.png
陈子我有一言相赠一言者养精也精者从米从青青者东方
木色在人须怡情抑志使肝气平寡欲戒怒使肝精守绝妄节
劳使肝神悦气平矣精守矣神悦矣而后我身之肝木合乎始
青之九气流液于心方能制得二火召得三精二火者元气之
贼也三精者元气之根也其根既复其贼能制方能于中田中
结成一粒米珠故育青者养精之始事也米珠者养精之真果
也心印经曰呼吸育青此之谓也
米珠非气不结非精不光精气二物皆属有形唯神无形故心
印经曰存无守有无之一字最难体认修道之士必要从一切
事物上一切动用间寻得出一个无字源头方可以无存神若
卷五 第 5p062b 页 CK-KZ_JY243_05p062b.png
言无即是神何不以无名无而以神名字也盖阴阳之妙理曰
神神之妙理曰无譬如太极之中已具阴阳之理然阴阳尚未
朕兆浑浑沦沦一团真气非动非静不刚不柔不寒不温不生
不尅人能体会得太极方能认个无字故曰最难体认也惟能
存此神而不间断则阴阳和平亢害不作由是天地交而复姤
成元气生而元精出元精元气即人身之阴阳即丹家之水火
即仙果之圣日圣月其工夫全在存无两字若一念著物即惊
其神一物起欲即漏其神一欲造业即浊其神一业受报即沈
其神直至神浊神沈地位虽欲精气之保不可得矣夫初生小
儿即患种种恶疾精气滞毒形肉溃烂彼岂精气之未养哉只
卷五 第 5p063a 页 CK-KZ_JY243_05p063a.png
因前生带得浊神染著漏业故至此耳今子等虽不夭札然而
多病多灾亦是神浊之故神浊则精气之中潜伏几分不足之
因或不足于木或不足于金或不足于水或不足于火或不足
于土有此五种不足一遇外邪内为牵引是以著而成病究竟
病则精气自病治则精气不能自治必藉此千生万劫不磨不
灭的一点元神方能培得精补得气接得命全得形若能存得
此神纯粹精密则不但我身可保显用藏仁更可奉行大法普
济世间疾苦所以飞玄首言制万象于几先谓之曰洞元之神
也神者精气之母也精气者神之男女也道者精气之父也故
神合道而精气生焉黄庭经云道父道母常相望此之谓也故
卷五 第 5p063b 页 CK-KZ_JY243_05p063b.png
养生之士第一在存神
心印经曰神依形生此神在我未生以前我不得而养之亦不
得而坏之及我既生神已入此形躯则形与神相为依倚所以
修玄之士养神固急养形亦不可缓然所云养形者非必食膏
粱衣文绣快情欲饵药石而后形始得养也只要于平常日用
之间动静合宜若花之在春若鱼之在水顺天时调地气适人
事尊生命敬天神此形便能远害如久行伤筋缓行则养筋久
立伤骨凝立则养骨久坐伤肉息坐则养肉久卧伤气安卧则
养气久视伤血内视则养血久作伤节微作则养节久屈伤脉
徐屈则养脉久伸伤俞略伸则养俞又如春气和宜缓志而少
卷五 第 5p064a 页 CK-KZ_JY243_05p064a.png
忧夏气炅宜微吟而去郁秋气平宜小劳而莫躁冬气密宜玄
坐而寡言又如寒气暴至当按摩以𨚫之风气暴至当握固以
𨚫之暑气暴至当吐纳以𨚫之温气暴至当温熨以𨚫之燥气
暴至当洗渫以𨚫之如是三等工夫皆养形之事也形既得养
气精不为外物所淆不为客气所夺由是元神日固道性渐充
故修玄之士第二在养形(握固有五皆用两手握住内气自固故名握固黄庭经云手为人关把盛
衰所以手之所至可以变衰为盛初生小儿两手作拳盖其本气未泄尚藏水中故能作拳名元始握固又神仙起居法云两
手肠下踞是交两手兜勒少腹使膀肾气得煖而交通是名运水握固又中气凝滞则用两手一手捺腰一手摩腹左右旋换
通彻为度是名助中握固又若风寒初入皮毛洒然鼻流清涕则用两手交项手项交争额有微汗则风寒去矣是名清上握
固又如风在经脉寒𤍠交作则用两手抱膝而坐抱欲其𦂳坐欲其蜷亦必得通身微汗则风气亦𨚫矣是名治下握固按摩
卷五 第 5p064b 页 CK-KZ_JY243_05p064b.png
不第五处当随寒之所入而按之摩之然出入起居耳轮面部亦宜常摩心胸腰脊亦宜常摩手足掌中及两髀亦宜常摩摩
则必按毋使肤𤍠此其度也吐纳即呼吸也六字诀尽之问吹字念吹抑直吹风曰念吹音即吹风也若直吹风则太走泄又
问呼吸何别曰直口曰呵蹙口曰呼呬音斯胆气用嘻又问或云嘻主三焦然否曰三焦无专气在上即呬呵在中即呼嘻在
下即嘘吹也道君授此六字为法门之最要行符作法非气贯不灵然须平日做得存神养形工夫五气方能真具于中真发
于外若徒仗此六字口虽诵之中无其气则亦取如不取用如弗用也上帝之讳训豁落切祖气也元始之讳曰洪.[王*音]弘切玄
气也紫微之讳聻漆锡切水气也罡星之讳炓桃枣切火气也必明其音乃识其气必具其气乃显其法)
人身有三火一曰元灵之火即神光也一曰元命之火即命门
之火也一曰元藏之火是东方之火也二火和则养形亢则害
形故曰制之又有三精一曰胎光之精即绛仙也一曰爽灵之
精即金精也一曰幽精之精即肾气也总之水火二藏精气相
卷五 第 5p065a 页 CK-KZ_JY243_05p065a.png
交金木二藏精气各专土居中央金木水火各效其职以成其
后天之元气故中气不自运得木气乃运中气不自和得火气
乃和中气不自降得金气乃降中气不自升得水气乃升故水
气不贯中病为滞下金气不贯中病为喘逆火气不贯中病为
中寒木气不贯中病为中满所谓不贯中者无真气以相辅也
有邪气以相贼也五性循环妙义难尽惟在子等能于身中觅
田田中取义则此等妙用自能静照其源默识其化矣
白天君曰慈云普覆化雨时新飞鸾垂教引度修真二阳全具
嗣光传灯灯光晃朗真接瑶京厥惟静一入道之门旦参夕鍊
胎就炉温我道荡荡周行易登遵规守玉默契天心冲虚湛寂
卷五 第 5p065b 页 CK-KZ_JY243_05p065b.png
圆转无停气绵其气其气方生神充其神其神斯清精霔其精
精满月盈浑沦三品内鼎存存水耕火耨霞起云蒸茶烟一榻
半卷黄庭是为晶宝宝花净明净明既足见圣要津有能解者
米结丹凝外缘不扰性海澄清尚加策励莫负隆恩
今日正期开教故特到此见弟子等诚信不渝敬光可挹深为
悦豫但仙凡之界别于几希理欲之源分于一芥欲非嗜欲之
欲六种动因皆欲也凡非垢秽之凡见闻感触俱凡也维此四
字实为学人进退关头必须于此辨得明白立得脚住方能默
契帝心潜符我印而一息存胎之效不难一蹴而获矣无奈尔
弟子等慧根虽具上解未通不免理欲之莫分遂致仙凡之涣
卷五 第 5p066a 页 CK-KZ_JY243_05p066a.png
隔从兹以后当知人居福地咸可成真只要扫障离凡理存欲
去性珠一透度品上仙可以断灭罪垢永离恶根可以长亲善
道飞化浴婴种种玄妙种种利益只由一点鉴别之心而始能
知鉴别信曰大信诚曰大诚大诚净信米结丹成飞灵无奇六
通非异所谓脱胎换骨之道炼金陶火之术又孰有外于此者

理欲关头一芥分辨明清浊道方纯水耕火耨胎元固土土滋
培莲自芬
炼金陶火始为仙仙种原来不易言携杖缓行探谷口溶溶性
水露珠鲜
卷五 第 5p066b 页 CK-KZ_JY243_05p066b.png
气中有神神中有精精英一点晃耀黄庭神能会气气能聚精
神神浑合紫电飞腾一心求道道反我真真者无伪理之所存
理者无尘升仙之门
天全胎息转欲尽道心坚理至炉火熟九宝宝英鲜气粹丹光
彻神清玉质妍精融融太始芝晶现寸田寸田能灌溉玉尊化
化延苞涵涵大月月印照无边三品不离散尘性日消湔
以此云静静为大静以此期一一为至一
静一之旨明存胎胎火凝真空之诀解上解慧花生观心见道
本本立念方纯纯纯归无极止念法光明上根根蒂足米米护
玄婴婴童游顶上窍窍吐华英无英全有英无有有无真理欲
卷五 第 5p067a 页 CK-KZ_JY243_05p067a.png
仙凡地关头方寸分混混求三米三米渐舒精精舒炉药满二
竖奚能侵妙如真印语语语尽天音嘱尔诸同志休为俗故撄
似是而非最混真慧刀劈破断尘氛妙如心印谁能契契合慈
灯在保英
蜎私净尽月光含一息存胎鼎不寒子欲传灯须细辨辨明一
芥法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