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001a 页 CK-KZ_JY243_01p001a.png
重刋道藏辑要
玉诠卷一目录
  立坛宗旨
  皈坛规约
  读诠心法
  太上道德大天尊
  浯邱天公
  本师玉光普照天尊
  文昌帝君更生永命天尊
  正阳帝君飞行救劫天尊
卷一 第 1p001b 页 CK-KZ_JY243_01p001b.png
  孚佑帝君纯阳妙道天尊









卷一 第 1p002a 页 CK-KZ_JY243_01p002a.png
立坛宗旨
本师谕众言子等能知我坛宗印否宗有三一曰上二曰觉三
曰正天下乩仙应化之坛咸出上宫渊源师派故凡建立坛宇
要皆从上觉中演化而来惟我大坛上承元始中通金阙所以
规曰玉坛正宗正者该乎觉而统乎上者也所谓印者亦有三
义一曰妙二曰慈三曰照凡乩仙度世附鸾传教者本乎照印
中出照者悲深愿重已能照彻本来亦望世人同加照彻借鸾
以伸其接引之意此照印所由名也至若元皇开教阐道拯迷
自从历劫修證妙印圆隆乩鸾流蕴奥窍弘宣故曰妙印要之
妙也照也俱为一洞因缘寸地现光而非普慈上乘之旨惟大
卷一 第 1p002b 页 CK-KZ_JY243_01p002b.png
坛分演八毫光光映续十真开万载之胜因八使护现前之妙
道所以上觉惟此地为宗妙照奉玉清为主主印宣慈慈光四
覆金光一百里祥烟遍江南正宗二字确有指归实有明验为
是坛弟子者必须内究性元外操言行层层解悟步步堤防于
至纷至扰易动易杂之时寻出大明不昧之体宝月高悬万物
毕照自然左右逢源法元俱彻方名善解上修弟子庶几正宗
慈印日显月彰矣
大金神曰天化昭垂圣慈广运敕真仙以度世传法宝以济人
天下有正坛三十六而玉坛为之宗因缘浩大功化渊深所以
玉坛之光直接三坛而通玉阙上坛金光洞真之宫中坛雷光
卷一 第 1p003a 页 CK-KZ_JY243_01p003a.png
洞元之宫下坛宝光洞神之宫故敕罡元紫微大帝督典上坛
星元文昌真君督典中坛辅元八大金神督典下坛三坛珠贯
灯联光充十极而此玉坛肇始于甲辰之秋定基于已酉之冬
显明于甲寅之春充括于癸亥之夏莫不待人而后著藉道而
后弘如是三十馀年之功绩遥遥接五百馀年蜀水之宗而开
后千百万年之绪成真之数已著明混元宝图岂不伟哉子等
千生庆幸值此正缘务须发志发志之道不在锐进不在广参
但要大其真心去其凡心證其圣身空其幻身自然生出大志
今俗夫之不入道者非道难也志不立也志立则信心渐坚志
立则觉性渐开志立则正行渐充志立则元功渐著所以我规
卷一 第 1p003b 页 CK-KZ_JY243_01p003b.png
约之中首言有志即白上仙所云传道传心传心传志也然此
志非人可发非心可发更非言语可发更非文字可发何也发
与不发关乎道之成与不成是以就子等身上说则有天命主
之根器佐之夙修成之尚有风土囿之元气范之业𡨚持之所
以易者易而难者难也然在子等既逢大坛难道任其虚生浪
死该就极难发处特立志中之志念我大志何故不发必有𡨚
业持我急思所以解之必因元气啬我急思所以培之必为风
土囿我急思所以超之有此三种思修方能解悟夙修完其根
器而全归天命矣子等勉乎哉
韩真人曰仙道儒道同者道也不同者法也儒道之中性天亦
卷一 第 1p004a 页 CK-KZ_JY243_01p004a.png
备但法在治世故详于伦教而元元之理秘而未宣故我道祖
悯世降凡敷扬神奥传道德于函关授元科于玉局发先圣所
未发以为万劫度世慈航今函关一派尚识全真玉局一宗渐
流应俗是以玉光圣尊重开木铎丕济烝民曰明曰直显大通
出自重元曰月曰米阐性功本于元始正教煌煌言不能殚惟
在有志弟子入我坛读我书专心求之教心自悟一志行之圣
果斯登矣
陶真人曰飞鸾开化其来久矣秦汉以来在在有之总皆出于
上帝大慈光所现不知者以为奇事不信者以为异端岂知通
天达冥原属吾人性分中事是以上古圣贤性光纯洁虽无飞
卷一 第 1p004b 页 CK-KZ_JY243_01p004b.png
鸾之名咸有通灵之实是以苞符启秘河洛成书嵩山授治水
之经赤水传补天之术甚至七返九还医经辨药等书皆从昔
贤性光中得而利泽垂于万世中古以降淳风渐漓人之灵慧
不能出于自然是以上帝哀之遍敕琼仙周流八海或托鸾以
示化或假笔以相接其进者则如阿难之心闻道陵之神箓莫
不从无达有自隐至彰虽因缘之殊途而感通则一致也迄今
大坛启化圣恩优渥溯泉源之细流汇巨浸而泽物所以道通
元始法布玉京而仍有取于飞鸾以示教者为其近而易知也
为其显而易见也为其实而易学也苟能进之心闻神箓渐次
堪成其灵通渐臻上古金书玉箓泽及将来此玉光启化之深
卷一 第 1p005a 页 CK-KZ_JY243_01p005a.png
意也无奈世人肉眼未破一见飞鸾即惊诧为奇事或以奇而
信奉或以奇而疑退信奉者不过买椟还珠疑退者真同暗中
投璧甚至偏邪小人挟其私心鄙见谤为异端致使已皈弟子
不能坚守初心舍道入俗者比比有之此等庸夫总之未解鸾
理罔识帝心真所谓欲自绝于天而并伤其日月也岂不更可
哀哉
又曰三天之上亦有鸾台其台高广数千仞中设珠鸾丈馀金
色香沙布于碧玉之几两仙侍傍众天人咸于台下仰观惟高
真上仙许登台侍侧二仙子端肃宁静乘鸾不动传亦不多一
言一句出于妙机闻者无不立地开悟欢欣颂扬声如雷震故
卷一 第 1p005b 页 CK-KZ_JY243_01p005b.png
其天曰雷音宝胜天所以三天之上亦设是鸾者非天真之不
能亲谒元始故也盖因天天有民不能随上圣高真远去故假
鸾一接其文皆一丈天书能自发光音天民虽众无不闻见不
待侍真宣传而后知也是以二仙真人亦曾供职九十劫始證
天仙子等莫视侍鸾为艰苦事当作想此时侍侧便不疑高真
上仙之登台鹄立安知此室之外庭除之下不亦有亿万幽灵
仰瞻妙化乎所以侍鸾一日其功同于行炼一次故本愿经曰
同此无为功德之所庄严其功莫大也


卷一 第 1p006a 页 CK-KZ_JY243_01p006a.png
皈坛规约
玉坛者上帝开化选择真修之子以充真净一会之坛也金阙
巍巍七宝元苑上帝宫中侍真侍神悉是了悟因缘断除障碍
清斋弘誓旷劫修證故得亲奉慈颜聆大妙音声嬉游圣域逍
遥自在上帝慈悯深挚见彼众生贪名逐利迷失本来犹如慈
母见赤子入井心如箭入爰以神通移接下尘世界污垢之中
成大罗宫七宝苑金阙殿复以一毫吹散人间以成十大真人
八大元帅侍列左右金光一百里祥烟遍江南是名曰玉清正
坛为是坛弟子上事圣真中交神明下济群生修元功立妙行
入宝月参性宗浩浩乎上帝之心也悠悠乎米众之因也有志
卷一 第 1p006b 页 CK-KZ_JY243_01p006b.png
者视戒规碧玉真宫大戒一戒曰不杀微命二戒曰不起淫意
三戒曰不生诤念四戒曰不盗一芥五戒曰不欺一愚六戒曰
敦行尽力七戒曰语言无妄八戒曰千魔不转九戒曰弘发愿
力十戒曰事圣不倦
真人曰上乘惟一道舍此难成觉圆明自然路非由为人作人
性至广大性开成上仙
 王天君注曰本师言夫玉坛者上帝开化选择真修之子以
 充一会真净之坛也开化二字上帝慈悲之心上帝自龙汉
 劫来何日不以赤子之心待人何至立了玉清正坛才说开
 化要见得时节因缘元始上帝亲涖尘沙而说法也法广而
卷一 第 1p007a 页 CK-KZ_JY243_01p007a.png
 深真仙听法之际咸发誓愿亲往下方济度是时祥烟遍覆
 七宝浮空随地结成宫殿仙真下降或示鸾书或降凡身亲
 临辅化上帝承是愿言设立上中下三坛层次宣达俾有缘
 之子不致汨没灵光所以本师又说选择二字选者选其夙
 根择者择其品行夙根既嘉品行又正方许入得大坛是曰
 真修真修者以真心行实修也真心既充上光自接不待慕
 灵著异而始面我本师也坛曰玉清为何又说真净见得以
 真合真性光明净方始充得大弟子不负元始上帝之真切
 妙化也又说上帝慈悯深挚见彼众生贪名逐利遗失本来
 一段要见得慈悯之心时时入人心坎照见那有夙根的被
卷一 第 1p007b 页 CK-KZ_JY243_01p007b.png
 名利之心丧了有品行的被名利之心邪了本来故物日暗
 日昏上帝虽慈焉能人人尽施大药故仙真不忘本誓时时
 降光启迪冀复其本来如赤子入井何等皇急心如箭入何
 等哀痛选择真修不得不汲汲也十真八使咸以本师之心
 为心指诠示法不啻万言而示弟子真实清修只有七件七
 件之中前三件是教弟子之显功后四件是教弟子之密證
 第一曰上事圣真上事者敬心所发万圣千真式临坛宇在
 内则屏息敛容时存兢惕在外则揖必至地拜必挺腰无速
 无迟班联如一著不得纵肆之念方展对越之仪第二曰中
 交神明中交者诚意所动神祇将吏森列在前或冀表文之
卷一 第 1p008a 页 CK-KZ_JY243_01p008a.png
 上达或冀符命之宣通当平气以相接舒颜以导诚著不得
 谄媚之念方见孚信之至第三曰下济群生为弟子者上事
 既敬中交已诚一点诚敬之心直达琼霄是时不将天化阐
 扬岂不依然虚生浪死所以本师又致叮咛以下济为急济
 之一字有百折深情如渡江泛海必须乘风方能达岸如坛
 缘之顺逆非逆施而行也坛缘之处逆则当固守待时处顺
 则当广宣坛教随处宣扬以副上帝真慈又济者广及之意
 也万民之灾沴如我一人之灾沴水旱之祈疫疠之祷岂容
 不为请命坛中弟子有厄如我一人之厄疾病之来祟邪之
 殄岂容不为驱遣至于下度沉沦亦在济中生出第四曰修
卷一 第 1p008b 页 CK-KZ_JY243_01p008b.png
 元功元者天之正色丹之定基自然而然非说可说修之则
 能中包天地外契五行不修则为血肉之窟而仙根难见矣
 本师指出个修字有不疾不徐不难不易境候俟人自验可
 叹世人妄意修元者或指左元右牝或指虎啸龙吟或冥睹
 凝想或息气闭关俱是拘形逐迹大足误人所以又指个功
 字示人这功字要见得不是内面去寻外边去究寔只须静
 中著力一身三百六十馀窍皆有光明正上应周天之数人
 只须在寻常日用间静持其真动维其简勿劳我形勿役我
 身自然真窍中有妙光上蟠下际可通上帝之心可济兆民
 之命故密證之功以修元为首务也第五曰积妙行元基既
卷一 第 1p009a 页 CK-KZ_JY243_01p009a.png
 定若无善行持之其基必致易倾所以本师又以积行为急
 人之处境不一而可积行则一也故我规中分赀力之法以
 劝弟子即本师积妙行之法也赀者人之所吝也知妙行则
 吝可化力者人之所惜也知妙行则惜可竭总之积得一分
 自种一分善果他人夺不去人当初积之时尚有苦难之色
 若晓得了这便是妙行而千而万势如百川赴海岂有稍舍
 之时成真證果多称妙行可见行不在成證之后而后积也
 明矣第六曰入宝月宝月者本师之名号也本师名号不一
 而此云宝月者要弟子见本师之心光明洞彻无一毫蒙蔽
 也本师何心以弟子之心为心故比明而共印弟子之心何
卷一 第 1p009b 页 CK-KZ_JY243_01p009b.png
 心当体本师之心为心故洁净而常圆所以提个入字出来
 见得本师如爱护赤子惟恐伤之弟子亦宜以慈母之恩待
 本师惟恐一刻离之这才是入宝月第七曰参性宗性者人
 所固有之天良宗者人所当止之归宿性出于天而赋于人
 五常百行岂有舍性而外求大道者乎故性有专属而命则
 随之修性不谓命者专主于天也立命兼摄性者自尽乎天
 也奈何世人不知正命遂因而纵食色之性以累吾真是以
 性水不滋长生路绝性光不透十衅丛乘而夙根品行又乌
 可言哉所以将参字示人使时时内考常自检曰今日所行
 会合天否曾纵情否自考未定于明师良友之中互相订證
卷一 第 1p010a 页 CK-KZ_JY243_01p010a.png
 失则攺之是则更勉行之既力性水性光自然重复而万里
 危程今日始到是为完人七件既能方曰玉光上乘弟子庶
 不负上帝之心本师言有志者听受戒规选择清修之子便
 当立志志在精勤方始植得夙根不畏霜雪之压覆志在坚
 确方始成得品行不为利欲所摇惑故曰有志上文密證既
 已持循勿怠全赖戒规以守本心故本师又说十戒弟子当
 细心静听本师颁这十戒可谓巨细兼该就是禅门之菩萨
 戒元门之天仙戒亦不出此范围所以上文说了性宗戒中
 就教人明心一戒曰不杀微命此戒要弟子发慈悯心上帝
 慈悲度世只在仁字中发出所以物物必要度尽方始惬我
卷一 第 1p010b 页 CK-KZ_JY243_01p010b.png
 大愿本师示现十八身中尚欲变形飞走以度恶道故畜生
 一道其报最惨莫道他业重任受刀砧之苦弟子等见之便
 当恻隐动中惕然悲涕思我前生安知不曾堕此而忍杀之
 乎又当思我今虽为人安知来世不又堕此道宁忍嚼而恋
 之乎回思至此当代为哀求忏悔冀彼复全觉性至于微命
 尤人易忽殊不知他也晓得避寒欣暖跃草衔花一种自怜
 自适景象何常异人只因有知无觉有识无灵所以自生自
 灭一段觉灵未曾悟得耳为弟子者当怜之救之方不负本
 师之戒那有戏杀故杀之事乎受戒者当深体戒言不杀微
 命若微命不杀决无恣口腹而自奉者可知二戒曰不起淫
卷一 第 1p011a 页 CK-KZ_JY243_01p011a.png
 意此戒要弟子发洁白心本师承帝恩开化度儒门而成正
 果修至性以全道心不是教弟子舍身出家而轻废彝伦也
 所以指一意字示人然淫字亦要看得广不可拘在色欲上
 说即如废当务而逐游览是专淫荡弃常经而事奇艺是专
 淫巧疏上真而媚左道是专淫祀捐诗礼而耽艳曲是专淫
 词故本师说戒至此条要弟子守定真操勿为外好所役方
 能鍊得此心洁白如秋水一泓污浊尽去故曰不起淫意受
 戒至淫意不起决无渔美色而败伦化者可知三戒曰不生
 诤念此戒要弟子发忍辱心诤者谏言之直也虽君父之前
 尚有诤臣诤子然施于君父则可若守真之坛事关救济合
卷一 第 1p011b 页 CK-KZ_JY243_01p011b.png
 于天足矣何需于诤理符机会契于真足矣何待于诤况是
 非曲直言下即明必俟受诤始明此中先已挠乱乌能藉诤
 而感格乎甚有明知其非而故言其是明洞其曲而不言其
 曲任其事往而私议曰我已知其事之非而假意顺之者恐
 言之以触其怒也明知其理之曲而不面言其曲者言非我
 责奈何我独饶舌也本师所以指一念字以抉人之隐人若
 能去此念字必也和其衷以纳人之言大其识以绳人之谬
 彼此同心如水受月事无过举理不妄牵人尽合天斯为大
 道故曰不生诤念受戒弟子诤念不生决无生谤诽而坏天
 化者可知四戒曰不盗一芥此戒要弟子发明净心贪者盗
卷一 第 1p012a 页 CK-KZ_JY243_01p012a.png
 之萌欲者盗之渐人身一落尘沙才离襁褓贪欲之心顿生
 养成骄慢以为舍此贪欲便无以立身成家故本师特揭个
 盗字警人甚至富而贪贵鸡鸣喔喔犹如昏夜之乞怜贵而
 欲富虎视耽耽惟念脂膏之润已烧黄炼白空求不死之丹
 翠绕珠围几见兰枝之梦迨至欲求真道授受何从所以不
 盗之戒最难遵守不盗尚难况一芥乎若以明净之心克之
 则取与之界清而盗源息矣故曰不盗一芥受戒弟子一芥
 不盗决无攫金于市廛者可知五戒曰不欺一愚此戒要弟
 子发真实心小智小慧最足损人道德而播我之智慧全将
 一欺字术人以鸣其得意殊不知愚有二种有质厚而贤之
卷一 第 1p012b 页 CK-KZ_JY243_01p012b.png
 愚有质鲁而拙之愚贤而愚者不受欺拙而愚者不知欺岂
 非徒逞机锋而不受不知于彼何损况愚忠愚孝在聪明者
 止可旁观愚直愚诚在椎鲁者易于入道此戒犯者最多只
 因不知欺人正自欺耳故曰不欺一愚受戒弟子一愚不欺
 决无丧天真以害教者可知六戒曰敦行尽力此戒要弟子
 发报本心至性所出惟有良知良能何谓良知彝伦之外别
 无可知何谓良能彝伦之外更无当能知矣能矣而不加功
 尽力则景贤学圣则古称先谓何所以本师指个敦行二字
 为入道之阶况净明宗旨首重孝弟故斗重孝弟王垂法度
 人坛之脉络实由于此奈何弟子等名浮于实性灭于情事
卷一 第 1p013a 页 CK-KZ_JY243_01p013a.png
 亲无养志之心他日事君必伪事兄无友爱之笃平居待友必
 疏甚有衣冠甲族而醉柳眠花学败伦之荡子诗礼名家而
 马钓钱摊等下贱之佣工竟不知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岂不
 痛伤第思若辈岂不自有知能以用惟用之不良故至此耳
 所以本师要将行字去尽力尽力在行上为之自然惟日不
 足那得工夫去閒游旷荡丧失天良乎故曰敦行尽力受戒
 弟子尽力敦行决无坏名节以伤化者可知七戒曰语言无
 妄此戒要弟子发诚一心妄之一字埋没了多少仙根道果
 只因妄字认得太真故耳孰不有正缘当悟被那富室田园
 孳孳罔倦营谋不已贪嗔济之甚有侵人之产以方圆已产
卷一 第 1p013b 页 CK-KZ_JY243_01p013b.png
 占人之穴以为已穴遂致阳讼阴号赀倾家疾莫不从妄而
 生此外境之妄当戒也若内妄则驰情纵欲但知图欢习惰
 偷安不思精进妄冀长年而无玄功之修静妄干圣真而无
 妙行之能积出片言而谓人必我从妄发于欺答一语而谓
 人必我信妄流于荡甚有对上真而无实矫词饰行参上帝
 而不诚阳摄威仪心不存于经忏而内与外相违志不专于
 幽明而声与意俱倍如此而曰清修知大道者如是乎所以
 言语出入最有关切天心之去留在乎诚伪人之诚者言必
 寡人之伪者言必支是以善听言者听心善视人者视色若
 弟子能受此戒立功必成以其能嘿而守也妙行必积以其
卷一 第 1p014a 页 CK-KZ_JY243_01p014a.png
 能简而操也故曰语言无妄受戒弟子能不妄语言决无逞
 舌辨而妄道者可知八戒曰千魔不转此戒要弟子发坚固
 心魔从心起不是外来世人常谓道高一丈魔高十丈此浪
 言耳非真实语若道高而召魔则古来得道者鲜矣何以龙
 汉劫来得道者愈繁而避魔之书绝少可见云道高者道究
 未高也世上妄称道高者不一有娴习歧法而显神通图私
 利者道不高有炼外丹而服假气者道不高有品行端方真
 传秘授不知时节强以与人者道不高有良缘际会大坛真
 元亵慢不珍者道不高召魔之由皆从此出若入坛之后妄
 想有为必受境魔入坛之后即冀天福必受病魔入坛之后
卷一 第 1p014b 页 CK-KZ_JY243_01p014b.png
 不立辅天大愿逐队随班无上进之志者魔亦不来道亦不
 见故本师以魔字坚弟子信心去弟子俗念所以不曰一而
 曰千鍊金刚体者自能解之经云魔王退保可见魔非邪道
 所以坚固正道也故曰千魔不转受戒弟子虽千魔不转决
 无舍正道而外求者可知九戒曰[弓*口]发愿力此戒要弟子发
 广大心经云斋戒礼诵无愿不成此为初进道弟子而说也
 盖弟子初入大坛未知心性工夫当先以斋戒清其心礼诵
 明其性以至浅之事开发其至深之功所以愿在是功即在
 是若加功既密便要将[弓*口]字扩充其广大之心大士云[弓*口]誓
 深如海若有志无愿志为虚设有愿不[弓*口]愿为尘沙所以證
卷一 第 1p015a 页 CK-KZ_JY243_01p015a.png
 如来成大道者愿必大大而浮又虑其易竭故曰深如海所
 以大士辞佛身而作菩萨者度人之念亿劫常存也我本师
 誓愿不惮尘秽腥浊随处真光相接者以誓愿[弓*口]深神通广
 大耳本师更不欲以一已之愿度人而欲群弟子皆当以本
 师之愿为愿故曰发[弓*口]誓愿受戒弟子发[弓*口]誓愿决无作自
 了以成真者可知十戒曰事圣不倦此戒要弟子发精进心
 圣心无处不现圣光无在不烛所云事圣者非专指醮祝参
 鸾之际也人当不闻不睹必宜严如在如临之慎倦心之生
 皆因平居失于戒慎故杂虑纷乘而自不觉惟能事圣者守
 神于室则事圣可接圣光纳气于中则事圣可见圣心若疲
卷一 第 1p015b 页 CK-KZ_JY243_01p015b.png
 神伤气则已之心光先已挠乱安能守天乙玄精而明我圣
 日圣月故本师提出不倦二字而表精之根源丹基万法未
 有不先从事于精而可安身立命一身之中百骸九窍皆有
 真精而精之主则在中田上田为神庐精充则神光常湛下
 田为气海精足则气脉常流大月之源皆出于此本师故以
 水月示人入道精喜静静则明精喜蓄蓄则清故曰清明在
 躬志气如神以清明之躬事圣天心和豫而至诚足感以勇
 往之志立功则妙行皆圆矣故曰事圣不倦受戒弟子事圣
 不倦决无面圣真而昏怠可知十戒之后本师复以偈言系
 之曰上乘惟一道舍此难成觉上乘工夫不过见性明心所
卷一 第 1p016a 页 CK-KZ_JY243_01p016a.png
 以本师以参性宗透了个性字十戒内皆藏一个心字世间
 万法千门未尝不具大道而独我本师立将以心悟性一解
 即超无上所以说舍了这易进易遵之道更有何处能寻觉
 岸又云圆明自然路非由为人作圆明二字即本师宝月二
 字圆而不明不见大月之体明而不圆难澄金水之辉本师
 教弟子入道之法不过敛光于精定志于一便是登云捷径
 若簸弄灵光希通异法立愿不坚喜入旁门者即与本师之
 道殊矣所以自然之道贵乎无为无为之道方可有为此志
 此愿要言下立发如参唯唯是也所以说斯道之源如是若
 一萌歧退即父子之亲师友之切其升其堕谁能挟之故曰
卷一 第 1p016b 页 CK-KZ_JY243_01p016b.png
 非由为人作又云人性至广大性开成上仙本师嗟叹人之
 元性出于天而𢌿于人巍巍荡荡与元始之光明不异为大
 坛弟子即当养元始之光明以济群生充元始之光明以事
 圣真放元始之光明以交神明总不外这性字性见心明三
 彭六贼闻风宵遁故曰性开成上仙又何疑乎余自受督教
 以来本师之教弟子玄诠真训多矣似无烦余之再赘然天
 心密迩不畅发本师之心恐愚迷弟子矫者无以化其正滞
 者无以致其和故将本师之训所说戒言条分缕晰如雾开
 见日顷刻洞明庶几后来英俊借此为济海之苇云尔(辛未)
卷一 第 1p017a 页 CK-KZ_JY243_01p017a.png
读诠心法
王天君曰本坛妙经真诠须潜心细读参求大义勿著色相边
推求勿向隐怪处寻觅平平荡荡真路自开切勿舍尔灵龟向
街头问卜倘遇盲人指点翻令性海汪洋纳于牛迹矣
又曰坛教虽有深浅之不同而所以为教者并无深浅之分看
鸾谕者须要会心到无深浅处方能豁然有得苟萌一点好文
之心深者则爱之浅者则置之纵使淹贯宝藏于心何益看谕
之法第一要平心将真诠训语如今日新闻句句不敢轻放第
二要静气上真宝训本从性光中演出若气有不静性光已昏
何从更得妙义第三要去执本坛教言有因人而发者有因时
卷一 第 1p017b 页 CK-KZ_JY243_01p017b.png
而出者皆有一种妙圆妙机不可认作死句看第四要去恃人
世元言甚多已同尘土苟本坛教训.亦将粗疏之见一览便道
能解不惟上孤帝眷抑且无益性灵若能去其执恃养其平静
可以阅宝藏而得真传可以行大法而襄天化
又曰正宗大道本在平直平则不偏直则无曲大坛所传经训
如九孔神针一线而贯弟子等诵绎经训先当寻绎大节大根
方得我大坛纲领




卷一 第 1p018a 页 CK-KZ_JY243_01p018a.png
太上道德天尊
 壬子年降
太上曰金精洞然大月之基性水昭融者天真自全精微至灵
道宝惟一不二真一之悟静观元妙复其本来同德于元始气
气相资光自不灭人能发正信道意尊敬玉光天子即有三清
真人三洞神将施力护卫永断梦幻泡影之相而得神明不坏
之身性非难修和光剖微则悟真常入道者微以动著光以破
迷可得性水湛明心如满月大通无碍吾念铦能以钝姿而修
解脱复元之道故特降此言之须时时护苗种黍爱养灵苗以
承大命不可忘也
卷一 第 1p018b 页 CK-KZ_JY243_01p018b.png










卷一 第 1p019a 页 CK-KZ_JY243_01p019a.png
浯邱天公
 玉书曰浯邱太上假名为本坛洞法主
浯邱天公曰广扬圣化诞演真如恢漠妙道传授真书本元妙
本元真本元神三者同为万化之母同谓之元五玄精六玄神
九玄灵玄精神玄玄灵同出于一气本元也精之始生冲然而
虚精之始成湛然而明精之始有翼然而英故道人见英而知
明见明而知虚虚之又虚谓之玉虚气之始生郁然而清气之
始成浩然而诚气之始有肃然而青故道人见清而知诚见诚
而知青青之又青归乎始青神之始生混然一元神之始成昭
然如婴神之始有奕然有思故道人见思而知婴见婴而知元
卷一 第 1p019b 页 CK-KZ_JY243_01p019b.png
元之又元至于太元夫三者人之所以为人也即地之所以为
地天之所以为天也妙真神三者上玄之体顶有金光覆护其
身心如宝月性如帝英现光度世之本也浴神之道莫如无思
吞芽之功莫如不驰养丹之法莫如至虚治身之方莫如不骄
恬然无欲怡然神舒此之谓性青为元青虚为元虚元为元元
入乎道则不知其入乎元一我而已传道即知命明心即见性
真真神神妙妙一元而已何者为真何者为神何者为妙一性
而已夫惟如是期于得者必至于失期于有者必至于无期于
胜者必至于不胜故入道之人心无所期惟有所止神神真真
妙妙矣三者一玄玄起于帝故名曰帝玄帝玄玄一不知其所
卷一 第 1p020a 页 CK-KZ_JY243_01p020a.png
以然故道心无所住谓之真住心无所空谓之真空心无所为
谓之真为心无所化谓之真化圆明之门尽于此矣吾故能知
众生之性浯邱天公在洞神之上居太于元居元于妙莫乎不
可得微乎不可测远之则不现现之则大变水之母金之真如
烟具妙具妙生神吾能践其位而不疑入其堂而不惧造其室
而不怖所以然者吾能得精气神而养之也夫是以知三者妙
真神之基妙真神三者精气神之元真人于此六者念念在心
未尝不勤三灵九英至此始矣本乎太元发乎九天道法一宗
志士密传秘之秘之
浯邱天公曰主法须明行法须诚悟斯道者玉清可臻恩光甚
卷一 第 1p020b 页 CK-KZ_JY243_01p020b.png
渥天化靡穷在坛诸子皆有成果證因之日各宜勉力自新毋
至倦怠斗宫九法乃太上敕命传颁将来大法聿开神光正郁
须俟坛中有大弟子出方能成就此缘也成道之人皆具[弓*口]誓
得道之人皆具慈悲造道之人皆具清净行道之人皆具智慧
修道之人皆具坚固大弟子在此五种人为之开化不易言事
圣有倦不能开化矣事圣不易言昭明不结不能事圣矣昭明
不易言天心不湛不能昭明矣天心不易言人我未忘天心不
湛矣坛之兴败在乎几微道之存亡在乎顷刻人之离合在乎
须臾命之去留在乎纤毫大道坦坦大化昭昭大人纯纯大德
平平能一者隆能空者[弓*口]去其所爱得其所爱离其所欲遂其
卷一 第 1p021a 页 CK-KZ_JY243_01p021a.png
所欲反其所好成其所好用其所知开其所知导其所能进其
所能远其所乐适其所乐大弟子以此悟人之性见人之情明
人之志顺人之意发人之思启人之睿大道之门有一而已入
门之门可二可三可四可五因其所偏以正治之因其所陷以
力挽之因其所穷以通将之因其所迷以照引之因其所失以
得助之诸弟子皆能见道矣大弟子者诸弟子之师天神之君
玉光之子众生之灯第一曰守戒第二曰好善第三曰勤修第
四曰灵通第五曰净见第六曰正觉第七曰明晓第八曰入流
第九曰乘时第十曰护念第十一曰大忍第十二曰大和第十
三曰大慧第十四曰大观第十五曰妙行第十六曰具妙第十
卷一 第 1p021b 页 CK-KZ_JY243_01p021b.png
七曰大具妙第十八曰无胜妙第十九曰最妙神光所在之处
名为光严所居之境名为妙境所化之人皆得名为正法弟子
一劫之中度人化人其果可知矣我见真道流行之妙至此尽
美矣天心在一一者性天也天化在变变者神化也天道在诚
诚者元真也夫是以知大弟子不劳其形不役其神不炫其明
不有其知大人纯纯此之谓也传道在心心之主曰神道光既
厚神自清明是名修行门心主不清神明不察难得其道以心
提起勿使坐昏是名炼神门大道在心心光未充见犹不见能
勤能闻道亦可得是名致知门三门者乃入圣之要道见性之
捷程入道者先须入门入门者先须认主夫如是人材日广吾
卷一 第 1p022a 页 CK-KZ_JY243_01p022a.png
教可兴夫如是天心可得度人乃[弓*口]夫如是原本者多无有退
转夫如是神通广大不入旁门夫如是性天合一俱入大乘故
大弟子为诸弟子师当矣安矣妙法传于月妙道传于米传传
而下月米而已月者米之精米者月之英悟其精返其英天尊
恭敬尊重称大弟子玉光弟子度人弟子妙如心法可以心传
飞玄神法可以神传一切大法可见可闻三清妙境即在此矣
现光弟子修光弟子乘光弟子爱光弟子现音弟子修音弟子
乘音弟子爱音弟子皆是大弟子之徒师诸弟子者大弟子也
当矣安矣入坛即入道未入道不可名为弟子闻道即闻性未
闻性不可名为弟子谈玄即谈行未立行不可名为弟子侍鸾
卷一 第 1p022b 页 CK-KZ_JY243_01p022b.png
即侍圣未侍圣不可为名弟子当名信子盖言可进于弟子者
信也闻我之言当知我心见我之化当悟我道我心直而不倚
我道常而不弊大弟子当具清净而修解悟大化自彰天真可
得夫道一而已无可言者也欲化众生不得不言夫性一而已
无可论者也欲化众生不得不论然而吾道吾性终不可得而
言之论之妙周于万化化周于万物万物得化而生得妙而灵
大弟子得妙而度众生妙虽可得众生不可得虽曰度众生而
实非度也妙道至此可以登真矣我奉上帝玉命来临此坛俯
观景运真道宜隆因缘大事惟在诸子自召不可忽也
浯邱天公曰修心不可着有著便非修万法归一空惟空乃能
卷一 第 1p023a 页 CK-KZ_JY243_01p023a.png
宏性觉圆妙性圆则合性滞则离归真则能反一养慧则能定
光人之一身非神寓则死人之一灵非道涵则灭故养其神而
神长生守其道而灵常在凡夫不知道故不明心不明心故不
入道道为心元心为道本两者岂可暂离离道则昏昧心则著
不可不知也涤心须涤尽莫放一毫污炼丹须炼真莫著一分
假为已须为彻莫存一点障为人须为透莫置一丝宽大彻方
大乐是即我安心积功成圣胎所修亦如是试问学道人还元
欲也未
浯邱天公曰灵台峨峨郁苍香服气生神守胃房云霞杳沓来
天中妙光湛湛圣月藏因道遂机玄中玄语语皆是仙中王回
卷一 第 1p023b 页 CK-KZ_JY243_01p023b.png
风混合真人悦延星康斗童女芳始气在我绛楼中天精飞入
天乙堂太上真符不用钩直道金文付玉皇子能见之可翱翔
飞玄洞神游帝乡世人不知心是母太玄渺渺非中黄太乙一
现守太乙居之不惧藏不息固精养气护灵明一点真文落太
极圆明气母是法主苟能悟之三彭死入道长生永远希见玄
为宝丹光立用神使将在金楼金楼一门通天子照彻英英三
九数彷彷佛佛皆来护一日二日万法通吾子得之是要路天
皇真气在泥丸太乙真精是丹母虚心观之可现光光从金水
长空窝胎元在我两肾交丹田火炽胎元堕一升一升复一升
真人乘火飞金门飞玄渺渺不可说炼光炼月皆有得世人岂
卷一 第 1p024a 页 CK-KZ_JY243_01p024a.png
知性里通吾子知之可度蒙玄玄至道非寻常知识意见悉宜
空湛然一点帝光照飞玄天道真天道真人志士始得闻一朝
可役千万神至心思念玉光圣三九心传方可进十年功行积
无边到此方知是天性一言教子当细思一事临身当慎之勿
轻勿逸养灵光自有天神开子知闻道未可名言说至人勤行
实无得归来寂然相色忘天颜在迩天根实胞元一断霹𩆝声
飞玄恍惚入帝庭大法有闻修可到莫将三毒丧元精太上真
符在主君莹彻光芒即可行何须步罡履牛斗何劳结诀诵灵
文元始一符万神走上帝一印千灵钦随子立行并立功俱是
我等真心兴化工在人不可遏玄元真使灵通绝世人当知大
卷一 第 1p024b 页 CK-KZ_JY243_01p024b.png
月居故传此法同志习勿使匪人败化机勿使庸夫胡乱阅上
道非缘弗可闻盗来虽成终日倾子当慎之勿慢存一言一字
皆玉文诚敬由中举止端品格却从孝弟敦审缘察安不可忽
付法他人如此说太上灵宝在心传非心慕道神光灭慎兢翼
翼开大教生者受恩亡者越传心传道及传神高上金门上使
临惟有金刚不退转飞神自然到玉清




卷一 第 1p025a 页 CK-KZ_JY243_01p025a.png
本师玉京左宫天子玉光普照天尊
 一号玉清首座圣慧宝月如来一号救生发愿慈悲碧玉真
 人玉书曰敬稽天尊洪名宝号未著人间而辛汉臣所集锡
 福宝忏终仅有玉光普照天尊六字今为玉坛开化教主者
 自庚戌年下元蒙颁月九真经始知天尊以重梵光身发司
 灵大愿叩元始而开宗显圣师以度世故颁经之后即蒙真
 驾时涖灵坛教雨滂沾宗风丕振又按天庭金格曰本坛正
 脉元始传宗故号玉清而正宗心印惟宝月得其真故教主
 则为玉光虽曰玉京左宫天子要之即是上帝应现法身托
 真人以立名示师道以设教盖慈愿也
卷一 第 1p025b 页 CK-KZ_JY243_01p025b.png
 大金神曰玉光微妙渊通我等皆仰为师范今立坛在此如
 宝莲出世色声香味无一不臻至妙坛中弟子谁能消受此
 莲之色得眼方见此莲之声得耳方闻此莲之香得鼻方知
 此莲之味得舌方尝消受宝莲之具尔等个个俱足只要能
 净不净则虽具而不足矣吾可为子等净之然须先发肯心
 肯心一发善根即现现光弟子是也玉光弟子皆由现光弟
 子造就百年当如一日切勿求速效
 雷天君曰上帝住在金阙而玉光即上帝之清净身也故居
 元始玉清宫今来此土开教降圣临凡慈悲岂可名量奉道
 弟子必须心同玉光慈悲救苦奉玉光之戒同玉光之行守
卷一 第 1p026a 页 CK-KZ_JY243_01p026a.png
 玉光之规同玉光之教参玉光之训同玉光之心奉戒守规
 参训乃可称玉光弟子
 王天君曰灵应十方混然无名慈尊妙相宝月圆明慈尊妙
 心难状难形浮黎黍米万劫修成慈尊妙音普度天人三珠
 振响檀炽和钧慈尊妙道三界推尊大无等伦细入微尘吾
 闻慈尊證果玄真万仙为师千圣为朋吾见慈尊仙真道迎
 蔼蔼天颜穆穆天心吾愿辅慈尊俾使正教兴吾愿辅慈化
 俾使人民钦
本师言玉和灵范道结真光三藐泛兰祁曩专然明梵浩渺净
正太皇我示刀圭莲华黄房丑鉴恶奕洛泽真格三邱上圣元
卷一 第 1p026b 页 CK-KZ_JY243_01p026b.png
始天王抱孕万灵散霞吐芒六角真妙观察四方云云流流通
入飞舞品圆液成次归上玄荡荡大化真法之光咸至佻忘绵
绵是狂景照互容飞到帝旁大圣智慧从定心降金门大神奔
走云乡护道驱魔度人无量
道者绵息非动偿其幻动复归绵息身如泡影法如镜花不可
取非法亦不可取身法非法非非法我心如是常应常静故如
来之果可修心者神之元领之至神完之至扩不损不灭勿害
于情深求其情害心之故悟见本来俱为幻空空而非空至于
玉清
真人在上情生五衰五衰既现重下云霞之天住有欲界以炼
卷一 第 1p027a 页 CK-KZ_JY243_01p027a.png
我无欲天人在天性迷生四相四相发露重下红尘受人我报
众生短命报寿者滞生报故当于报中忘相参性复其本来凡
人亦然欲动结愆愆结害气沉为魂魄受报诸苦或者分灵之
苦或者囚性之苦或者迷径之苦或者落阱之苦或者恋眷之
苦或者惊惶之苦心迷诸苦遂陷地狱恶境受无穷痛苦辛酸
具本来而不见思欲脱而无门通道虽迩莫如返还是故人当
克欲求神金阙可到
凡人之报非止于一二生之前所定自元始分真即当有是深
浅因缘真光既远道岸难臻甚者缘报未尽复结罪状生生不
已愈久愈昏不知大地之上有圣贤可师空寂之中有玉光可
卷一 第 1p027b 页 CK-KZ_JY243_01p027b.png
得执迷忘返以堕苦恼求道者能舍除眼前境界即可安稳心
志不惊不怖不畏而入清净解脱无上真门
俗者心之至妄真者我之至常但凡夫不知大本以俗为真忘
其所以有俗是故落于凡流人能空其俗缘悟其真常即见无
量光明即耳无上妙音即闻无上真香即赞无上妙道即通无
上圣真乐淡自然真人可至
法无顿速无迟延道无憎恶无好乐云过月现幽寂之境米光
湛然是曰沉潜大定可见妙如妙如之名我之妙如非妙如之
我非尔之我是道之我故我不见有我亦不见有子子能不见
有我不见有我我即是妙如虚无大道
卷一 第 1p028a 页 CK-KZ_JY243_01p028a.png
宗元正本得正真之气也修无为者必先为有为有为之为即
是修无为彻玄之义明玄之道收玄之神任玄之境故名之曰
宝月妙如绛宫真人可飞可走可动可静无形之形有名之义
洞玄之子须当志以求之
我昔在西天名天修如来三昧忍辱之性而證金仙历无量亿
劫化人救苦乘元始玉毫来事元始上圣名曰普照真人餐听
妙法修入黍珠又历三千劫得大乘菩萨道永超情想故号之
曰圣慧宝月如来居大罗天处碧真宫登七宝座以成福报但
凡夫之人未能苦志先贪福利故终不悟丧其真元深可悯也
灵非我灵真人之灵神非我神至道之神道非我道中天至道
卷一 第 1p028b 页 CK-KZ_JY243_01p028b.png
心者得道非载道文者载道非得道但凡夫之人忘文即是忘
道忘心即是幻道不能贯玄上士非文非心非我至悟于无法
之境执法之柄如是如法故大贯成
身以心累非身累心情以性累非情累性真见本来幻者即是
至实忘者即是至真方圆可合大小相容而悟要妙风土习成
易离易破神光一远万法难逢能皈命大道真师修缘养寂便
有大罗真人教训或出或入或立或行或坐或卧无非长养性
光生神合帝而飞玄中
金阙大殿有神无量无数皆同一性皆同一志皆同一慈皆同
一信义理自然果报清净周行大千世界可大可小无体无形
卷一 第 1p029a 页 CK-KZ_JY243_01p029a.png
无能无功渐摩涵养共悟元始人能知神之神故能传神
神化妙道不求可得求在解脱之志解脱者真心去障则慧性
日新克之又克即是大慧金刚岂不入道但凡夫之人不知我
心安知非心不悟无障岂知有障故宜调神息虑思我丹元也
本师言上乘知觉在空本来欲悟本来先晓因缘铦等能悟因
缘否
业是因四大因缘著尘沙解障断因缘莫如探本体空空即是
道空道即是身勿见罪福相一切皆如来指你业身及业报有
因有果种尘沙沙深忘本逐尘飞动幻本形不复识高高一镜
在生前解脱尘沙容你拾断诸有相与有情水月镜花皆福德
卷一 第 1p029b 页 CK-KZ_JY243_01p029b.png
既晓前因做此缘先空知觉后空玄认定本来真实相电光泡
影又谁牵
须具天眼以照已身即得前说上真玄音不可忽略皆是直指
性丹须要日夜思量方得进步徒以句解字参无益也
皆是因缘皆是命修缘尽命见原身传灯引你入莲花业根报
尽如来意
本师言宝光现处空罪垢容得他人即善寿千年万劫无量修
不如一日能和柔他人劣子父母管何必兄弟结深仇今世恶
劫非由他相𡨚相报气当发天宫帝子皆欲善地狱众生偏好
杀众生生命命无常俱是浮生趋苦恼一瘟一水一刀兵见世
卷一 第 1p030a 页 CK-KZ_JY243_01p030a.png
善人知多少三天法主真慈悲现诸妙与令人随一年灵应龙
沙劫金书玉文皆满盈六𡻕孩儿传此脉道释儒门皆晓得飞
鸾种子在谁人二木中曲一木直
 罗真人曰一日能和柔者非言今日和柔而明日便不和柔
 也此一句如孔子所云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之意盖
 修道者已先从千生万劫广种福田普植慧本福慧两足道
 性[弓*口]开故能得此和柔之一日是此一日即为宝光现处三
 界十方充周无碍而历劫罪垢从此一空无纤毫之滞染故
 曰宝光现处空罪垢从此罪垢既空则一身清净即多身清
 净一人清净即一世清净如是则视彼五无间性尽是圣因
卷一 第 1p030b 页 CK-KZ_JY243_01p030b.png
 十八狱果尽同真趣到此地位善道独存则恶机绝灭寿量
 无尽则万灾不干故曰容得他人即善寿
 王天君曰父母天地也人之为不善乃自绝于天地故曰劣
 子而我与它同为天地之子则兄弟也今有人责其兄以不
 孝责其弟以不顺为之兄弟者宁不仇怨耶
本师言宝合音开甚自然大迷不智认为玄我根尔根在何方
只在我尔心中主看此动时道根出若为妄心若为识从此看
透世缘清何为合一何为分上真佛俗皆成道视佛俗殊增烦
恼我曾出现三千身半从佛教半为人火宅不过金不坚污泥
不著莲不鲜衣珠身寒不如绵乐国华丽安如天空中有门何
卷一 第 1p031a 页 CK-KZ_JY243_01p031a.png
处得欲得正觉须知偏上佛应口即是法舍此修乘皆可杀魔
教佛教判一心著法生魔离法真妙如子孙多无数仙教魔教
皆灭度灭度不得地狱严火焰血硖亦吾心报尽报尽复报尽
我知我子去复来此音示与众生知贪多痴迷枉自回
本师言空中有相复有音若个为偏若为真今我教子莫分别
物来物应非吾心心同秋月尚非得才得团圆永终缺宝中明
月无数形三千大千皆可悦妙如出果师玉清玉清真境何人
闻始气变出三菩提分付吾子无昏迷仙根修尽成佛果佛果
能离得是心𢆯定禅修皆诱法不肯受诱是逆子打他辱他苦
恼他贤子贵时必生孝此是下识非非门岂是有魔方作佛
卷一 第 1p031b 页 CK-KZ_JY243_01p031b.png
汝等今年进道即有无边知觉如不进道同彼逆子即有无数
魔障若汝心性汝等不要看道难能进一毫即是贤子(辛亥)
本师与白上仙同降静坛本师告上仙言静湛真人妙如在玉
清为首座长者未敢以为闻道每自克过无有他求上仙言真
人每自克过无所不得即是大求真人静湛在玉京金阙为至
真真人亦无所他愿惟愿众生不入苦道发是愿已无刻懈怠
本师言真人无刻懈怠是大愿本妙如亦以此为心无刻懈怠
上仙言真人静湛于二六时中每自思想众生不来之故求不
可得愿真人言之本师言真人不来无故生心无故心求不得
何况非心生心者耶上仙言真人众生非心缘何堕落此意惟
卷一 第 1p032a 页 CK-KZ_JY243_01p032a.png
静湛能疑惟真人能道本师言真人至此我亦不能道妙如所
能道者以法心也上仙言真人我念众生苦于犁牛深不敢安
愿即说是法心使下界有所宗别本师言真人慈心救世妙如
安敢不言哉但下方人民有五果五报六障三业不能信我之
言不能爱我之训上仙言真人所谓五果五报六障三业可先
示之乎本师言善哉妙如亦愿先说焉心为至虚著入魔果心
为至真妄入生果心为至常变入恶果心为至明昧入罪果心
为至解迷入亲果魔果之报心如烈火生果之报心如沃汤恶
果之报心如飞散罪果之报心如触雷亲果之报心如覆尘真
人以此五果五报尽得入我心否上仙言真人静湛思惟五果
卷一 第 1p032b 页 CK-KZ_JY243_01p032b.png
五报尽同入我性六尘三业愿真人再示本师言真人大慈妙
如何敢不言哉真人不入眼通不闻是法不入耳通不闻是法
不入心通不闻是法不入鼻通不闻是法不入舌通不闻是法
不入神通不闻是法上仙言真人六尘消灭缘何积功而得之
真人可说本师言真人至诚妙如何敢不言意业不尽道心不
来身业不尽五体不具口业不尽𡨚债不退真人以此三业之
身得闻二人说法否上仙言真人断不得也本师言真人三业
之身尚不可以得说何况于是业中更造无数恶业上仙言真
人若人造如是恶业能度得否本师言真人虽入羽毛湿化之
俦亦得灭度上仙言真人羽毛湿化真人将何法度之本师言
卷一 第 1p033a 页 CK-KZ_JY243_01p033a.png
真人妙如在玉清宫放大玉光虽羽毛湿化亦得见其本性不
复堕落上仙言真人静湛闻之真人有十八身教可得闻乎本
师言真人妙如未敢安耳非敢曰教上仙言我在四八日中常
思大力愿示勿吝本师言真人大慈妙如何敢不言哉真人妙
如常现天真之身发诸异香神光遍游三天之下及大地狱以
摄众生妙如常现人圣身行诸妙道设诸礼乐以摄众生妙如
常作孝子身忠臣身忘诸贪恋不畏斧⬤以摄众生妙如常现
道人身独处山林殊无畏惧以摄众生妙如常于恶劫大难现
苦修身终得生活以摄众生妙如常现富贵身施财忘我以摄
众生妙如常现魔王身诱诸恶类入于地狱变换灵根以摄众
卷一 第 1p033b 页 CK-KZ_JY243_01p033b.png
生妙如常现贞女身诸邪不入以摄众生妙如常现贪夫身聚
诸金宝以殒其命以摄众生妙如常现十恶五逆身受诸极刑
致入地狱受大苦楚以摄众生妙如常现贫困身衣食不给以
道自处以摄众生妙如常现邪教身兴诸庙宇为道人所系以
摄众生妙如常现禽兽身飞鸣有节饮啄有时以摄众生妙如
常现良医身教人养护以摄众生妙如常现陋貌身人所弃掷
以摄众生妙如常现飞化身人所敬仰以摄众生真人妙如一
心慈悲止此已乎上仙言真人若以十八身教为可已不为道
人即不得为妙如是故静湛能知真人止言其可见不言其不
可见本师言真人在玉京中以何法救度上仙言真人静湛在
卷一 第 1p034a 页 CK-KZ_JY243_01p034a.png
玉京中说八大法天宫帝子皆以我法得度本师言真人是八
法者下界铦等可得闻乎上仙言真人静湛在元始前恳恩方
便铦等可得而闻本师言真人妙如观时已至可即言之上仙
言真人命我静湛何敢不言静湛初于浩劫之先求道不得为
心著物以忘物门得道真人静湛复求道未得为有我见以忘
我门得道真人静湛复求道未得为有长生见以忘长生门得
道真人静湛求道未得为有真人见以忘真门得道真人静湛
求道未得为有师见以忘师门得道真人静湛求道未得为有
弟子见以忘弟子门得道真人静湛求道未得为有如来见以
忘如来门得道真人静湛求道未得为有救护见以忘救护门
卷一 第 1p034b 页 CK-KZ_JY243_01p034b.png
得道本师言善哉微妙之言铦等何幸得闻乎本师言铦(吴铦)
汝知法中法蔽乎心法蔽真慧慧法蔽真通通法蔽真母母法
蔽真空空法蔽真道是故我嘱仙子莫著一切法莫著一切相
我如也人如也道全德备矣凡人能识一百字可以奉飞鸾可
以闻正法鸾不著相故也如珠锦错综泉源浩浩我视之如死
泥块何以故于道多迷也上清之上有气无形玉清之上有道
无文今动此处鸾意飞天外矣念之
本师言主大法宣大化宜空如妙如行如妙如愿如妙如大德
不德成于空无能胜体成于行如意祥光成于愿夫妙如玉清
之心法境忘色忘相忘反其无英洞然元明月光隐晦其寂藏
卷一 第 1p035a 页 CK-KZ_JY243_01p035a.png
月光显著元始玉身有至宝惟在断欲道有万层专沉直上落
落乎恢矣上士闻道如与已为𡨚顾惜不得故能有成我悲众
生慧识既短又爱凡躯生成大障桐(罗桐)(吴諟)有自然大道
之言谛心察听可用以宣化也
 玉清大使七什蓝迦曰三界之主其言大慈深抉奥妙非等
 于常文道道者宜细心参究坚猛受持庶几入道不负玄恩
本师言神光之子大本可悟性光之子大本可求道光之子大
本可闻如其不闻急急悔罪不能悔罪速攺其过不能攺过一
心下人下人者道也非下人也道下人也无道之人上人非上
人也大逆命也死不足救生不足接引仁人之心如是仁人之
卷一 第 1p035b 页 CK-KZ_JY243_01p035b.png
心上帝也上帝亦如是仙子不可畏我言妙如之言也
本师言通明本觉何一何二世人不知遂分空玄究之心性不
殊趋慕自异而本来慧光潜没所以上帝分身开化先定其门
自见其质有质则光深光深而明照自然可以洞达八景可以
潜育三珠可以昭融九幽可以闇晖月鼎总从本来生质上把
立若质已漏损虽外绘文采内先崩裂与道虽亲离道愈远矣
子等功夫先要鍊成金质火不能焚炼成雷威山不能压炼成
玉毫日月不能夺其明斯方可为上帝弟子玉尊法臣然平日
第一要养气气能贯天符可达天气能贯地符可彻地气能通
神符可役神若平日不庄以律身敬以接物放精耗思妄思妄
卷一 第 1p036a 页 CK-KZ_JY243_01p036a.png
想溢喜溢怒七情颠倒六欲逞扬先天一气先已漓丧直至临
时尚欲自矜曰我取者祖气也此生气也此煞气也此五方正
气也以此而云藉气达符吾未之信也第二要保元元者无极
之先昏昏默默无作无为一点中已包亿劫化生人人具有只
因认无作有讹以致讹将飞灵谒帝为实境反使神思飞扬心
光摇荡真元反不能接矣第三要澄心心者太虚之境太虚之
中洞洞空空不著于物不粘一丝无明无暗无识无知无来无
去方为大光明境界一涉有为便非真境真境既虚真元何辨
真气何生三者缺一纵得玉箓千箱金书万轴已身尚不可度
焉能度人弟子勉之(壬子)
卷一 第 1p036b 页 CK-KZ_JY243_01p036b.png
本师言虚空妙道惟在忘相入门所谓不住心一也一者妙如
之心不住者妙如之法观此幻相真相即现空此幻相真相即
实此为道法统宗天人一贯之源在坛弟子不可不悟今宵我
见诸子神光颇明故来真光为神光之本神光为真心之枝植
其本而枝自茂培其枝而本以滋神真交养妙如可得法者神
之作用道者性之作用故道法兼修真神兼足从此以入虚空
是我玉清真传也若非然者终为小量未见本来非非虽切究
无成功我愿诸子好乐斯言也
 碧真弟子曰道道传法皆要一空空者大道之空非冥顽之
 空亦非著境之空天空故高地空故厚厚者能载高者能覆
卷一 第 1p037a 页 CK-KZ_JY243_01p037a.png
 惟其一空故天地能覆载于人于人一空更能覆载天地也
 空者实之本静而不动居斯空也清而不浊见斯空也虚而
 不著法斯空也一而不纷得斯空也玄而不色道斯空也圣
 慧宝月一空而已性光九英一空而已玉清之正法大道之
 直门若非寡过涤愆之士安足以语其妙哉我碧真弟子也
 事碧真者亿万士真师护念未尝私偏妙如之道妙如之法
 宣说示现罔不闻之是故大道人无所为秘法亦无所为心
 法心法有直道虽罪障重重莫不以直道教之也子等莫言
 直道难进莫言直心难发总在一已虽多言以宽自亦无益
 也同心同德方能应化子等俱已共事真师谓何彼我之念
卷一 第 1p037b 页 CK-KZ_JY243_01p037b.png
 如此深重可怜尔等只因障大未能见得道字真相字假耳
 今日真人亲来指点子等当于静中求悟斯悟道矣(壬子)
本师言大华严经云佛言是平等心欲令一切众生悉从十慧
而證如来平等之心人人具足不待修持不待行愿世上凡夫
肉眼看得道字过高视得身家太重所以一言一行俱与平等
相背将自已莲苞十慧日凋日谢本然晃晃明灯悉被恶风吹
灭今日为尔等将莲苞香露洗刷垢秽本来再现须具金刚力
拔尽罪根智慧刀割开𡨚债自然即心见佛然世上凡夫有五
种断不入道底人谤佛谤法者无论矣有一种聪明自用的人
玄诠真谛过目便知郤道此言无甚深微不求精进此种人譬
卷一 第 1p038a 页 CK-KZ_JY243_01p038a.png
如春藻秋蓉一时文雅毕竟不能成实愿尔等勿效也有一种
夙植既好又现生富贵的人钟鸣鼎食翠绕珠围纵遇直师不
过欢喜布施不知前生因果此种人譬如冠岭秋霞日落自灭
愿尔等勿效也又有一种心虽向道性却无常的人朝参夕诵
自谓精勤殊不知万法千门毕生岂能尽晓若一法未能又寻
一法一诠未解又讨一诠费尽神思了无一得此种人譬如群
雀衔梅止可得香不能得饱愿尔等勿效也又有一种俗缘牵
染不肯明心但营家计者竟不知身是外物可速可久心为大
宝万劫常存只要时时放开苦恼中即现莲花时时提醒火坑
内遍沾甘露若今日不閒明日又多俗事心随身尽业与道违
卷一 第 1p038b 页 CK-KZ_JY243_01p038b.png
此种人譬如青蝇耽嗜葬在嗜中愿尔等勿效也又有一种无
善无恶半信半疑的人自谓平日虽不修行断无入狱之事圣
真道远宁有相接之时纵发敬心徒矜外貌虽在闻𢆯岂肯细
探竟不知天耳甚亲审过甚密如此之人终身偃蹇断无发慧
之时譬如风逐浪萍东西无定愿尔等勿效也如此五种人非
不具圣性也非不具灵根也只因不知平等二字所以到底无
成这平等二字原极易明白极易点正今日为尔等开发此心
便是莲花种子平者如水本来原无波浪平者如镜本来不著
尘埃那波浪尘埃𨚫是外面生出与本来种子绝不相干只要
尔等清净其心纵有掀天波浪我心一派银河耿耿白在明洁
卷一 第 1p039a 页 CK-KZ_JY243_01p039a.png
其心纵遇彻地尘埃我心中自具一轮宝月莹洞真空夺我一
毫光明不去如此才是平等平等心见佛心即见自然十慧发
生把从前所作豁然大悟便是立地圣贤道经云是法平等儒
言夫子道在忠恕皆是平等源头尔等可细绎之经云妙空不
空以忍辱故不怖不畏即云妙空空者实之门天生人物各有
真空本相故天以空而明日月以空而光星宿以空而灿山岳
以空而灵河海以空而不竭人性以空而存真故曰妙空不空
此指性宗以示人也性出于天本来无恶无私如日之未升云
霞就敛万籁寂如此时妙空景界内外悉符就于此回光一照
始见性光合处即是心光心光四照若海旭既高倏然晃朗到
卷一 第 1p039b 页 CK-KZ_JY243_01p039b.png
此地面必待工夫工夫初起先存忍辱忍辱之道不分顺逆不
论尊卑只要时时省察能化不能化皆以此心待之能存不能
存悉以此心运之以积诚持事事无不得以积善持身身无不
全故如来说法先要人具忍辱心而后可以发广大愿尔等今
日愿非不广行多不逮未能忍辱故也忍辱之心出于妙空妙
空之心即是佛性尔等既皈三宝不能得宝纵使尔等身到金
沙亦是矮人观剧不能见我宝相不能闻我法音愿子等各具
无怖畏心方可悟得正宗三昧那怖畏念头不是参悟可消只
要尔等去怯去私便是工夫作用如怒蛟出穴风雨自随尔等
不得坐縻𡻕月堕落在因循业网中也(壬子)
卷一 第 1p040a 页 CK-KZ_JY243_01p040a.png
本师言修性者上乘之道性无体而慧有觉慧无形而定有丹
法中之丹心光湛然道中之丹天君泰然心道不二是名真一
解悟无上玄文讲演无上妙法积功妙化神可飞升但修行之
子未知有形难悟无形若知有形有即是无无无至妙不可名
言故我强名之曰玉光又名之曰宝月月者光之体慧者月之
基修定入慧修慧见性性光之彻悟者自见
吾于性光中分演金火玄元无量大神心心清净未尝满足如
未分者故人当知大慧终不离定定者大定非如枯定全定非
守隅定三昧至深成于忍辱是曰金刚定玉清真妙成于解脱
是曰无障定梵气杳冥成于昏嘿是曰大精定性全定全慧全
卷一 第 1p040b 页 CK-KZ_JY243_01p040b.png
定全道全定全真定得道乃得常道常明见性即见天矣故好
争者性之盗多欲者慧之贼欲尽则偏见消争泯则道光溢可
以奉至真而登玉清圣境也
本师言诸子欲行法先降气欲明道先修性总之静定为行法
之本觉悟为明道之门知其光定其神去其妄除其躁方是我
玉光弟子
汝等既炼混元(法名)守得定三字戒否淫戒不守玉光不见杀
戒不守金光不灿盗戒不守雷光不赫
圆明一气出先天宝月光明遍大千地水基全滋性体火风昭
灼慧光坚本无尘沙诸恶垢贪心一染慧心捐避淫当如避大
卷一 第 1p041a 页 CK-KZ_JY243_01p041a.png
蟒恶涎污触牝门天戒盗当如执火鞭窃人一草戒非全戒杀
先当戒食鲜勿谓鲲鲕命不全煌煌金阙已标名无恋凡身利
与名月光洞处飞𢆯见只在黄庭寸地寻碧海盈盈无限春元
精一丧尽枯倾金楼全在神光守气乱何堪役万灵我心即是
玉光心念念慈悲接众生若有一毫私障起层层锢狱即时分
勿矜勿傲勿恃灵下人忍辱證天真百年能得几重九三九因
缘仔细寻(时壬子𡻕九月九日)
本师言圆明上真统御九灵三才配合五气相生天玄直指⬤
悟命门台为性主斗乃身根弟子求道先祷元辰元辰之尊巍
峨紫京每𡻕六度注照人身救灾夺祸长养元灵修真上士不
卷一 第 1p041b 页 CK-KZ_JY243_01p041b.png
日丹成慕法中士常接玄音祈福下士应感遂心愿子虔诚皈
命斗君降期斋醮获福非轻障缘渐释道业易成逍遥自在身
性同真
斗主福泽即人命元修道者既悟碧真以见性当皈庆华以植
福乃是单入双修證真要路植福者非邀福也邀福是欲植福
是道言道不言福则道未全二子异为日人行法亦当作植福
观若云邀福道多碍矣(是日诸子祝斗母诞故有是谕)
本师言我说于众闻妙如侍玉清上圣见有黎庶初发善心已
发善心终发善心不住于色不住于声相以心皈道以身皈道
以眷属皈道以家财皈道如此历年永久乃得真道见诸道因
卷一 第 1p042a 页 CK-KZ_JY243_01p042a.png
法相成就道果法会未有向道心怀轻浅内念不实著色著声
著相多生疑惑多生计较而成道者吾于天中见诸弟子奉道
迷道事真违真外窃道名内无道念心心口口不见真道惟有
私见挠乱正真及妙如遍观他坛人多匪类法无正宗玄功以
诱长生之见符法以惑灵通之见祸福以愚俗人之见狐禅以
子前信后疑又有俗子始真后伪又有俗子因财射利又有俗
子因人畏法又有俗子叛道违天故生偏隅执见者又有俗子
谤师毁戒故生邪私阿曲者又有俗子生心慕道不专为道者
又有俗子生心爱法不专为法者又有意在以道为名而附声
卷一 第 1p042b 页 CK-KZ_JY243_01p042b.png
势者又有意在以道为名而资口食者又有意在以道为名而
索营生者又有意在以道为名而显杂技者又有以道为名而
欲寄怀游戏者又有以道为名而欲倡为异说者如此等类尽
非道人所为事事逆天违圣罪过一积受报无穷或者坛事毁
裂或者神鬼索𡨚或者灾殃并起或者谤毁时来或者刑罚常
遇或者祸患时临由是真于始者邪于终正于初者败于后积
于未察成于不救深可怜悯故我丁𡧾神使为说真规以绝诸
障防卫修真弟子如金汤坚固万劫不磨非法之精得法之奥
非心之法即心之法坛在心心在坛坛心两立自然入道
本师言玉尊恩命化度仙种爰建灵坛所以大开法藏尽露𢆯
卷一 第 1p043a 页 CK-KZ_JY243_01p043a.png
机众弟子今日在坛听法者俱不从祸福中来即是一念净信
向本来性分中发生毫无假伪时存此心岂不快乐子等所以
不能时存者只为尘沙恶业障蔽是心遂致本来性地恍惚难
寻如骊珠重宝已落万丈污泥光明安能复吐今日汝等先当
作清尘想欲令性地一时解脱即发大慧心皈神玉帝以清白
自守以贞固自持积功累行至于道岸方是真实下手工夫
本师言仙子仙子崇德德生迁善善立怀仁栖一身可永存消
者长之本息者生之机日有寒燠月有盈亏山川有时崩竭水
火有时克战守奇不变所以栖一能知此者可以养神
空其中实其外可以含和空其外实其中可以含真两者皆名
卷一 第 1p043b 页 CK-KZ_JY243_01p043b.png
有为玄真未至当其可何实当其直何空非空非实是名元英
一目视直一耳听专一心应全生死从此定矣
仙子仙子病境者心也病心者志也志多于神其神日昏神旺
于志其道日至青春雨露岂无稿草𢆯冬霜雪岂无茂花知时
者昌乘时者贵知命者安立命者大道也不知道者或求于天
或求于人岂若求之我哉
米光光之本也根于大月培于黄芽滋于𢆯霜生于大直三五
之神天地之元精也本光立枝气生气气皆光矣
本师言生生化化何不穷两仪劈破离洪濛件件搬本都有象
象中大象真人通传心世上无人识识者原从沙里得何为先
卷一 第 1p044a 页 CK-KZ_JY243_01p044a.png
天大道中心印飞来名是月主人𢆯𢆯坐玉堂旦餐甘露夕琼
浆有时出游六合表满衣惹得三珠香我欲提命浮黎众不奈
众心如大梦点出一圆金火珠丁𡧾神使相呼动立坛开化岂
有心应度不度皆夙因既逢良缘莫失果勤修三九归𢆯中
 法天君曰名是月者言乎妙如心体难可言语形容即称宝
 月犹属名相究竟人人具足无待外求不藉师授故曰原从
 沙里得言即在尘沙性中未尝欠缺些子然必要悟得先天
 大道心印方得得心印时本自内出反若外至故曰飞来也
本师言灵三神五𢆯中机一点精英九内居圭𢆯金炽抱太乙
朝元降真出黄庐一水才生尾闾间双轮乌兔金玉圆一升一
卷一 第 1p044b 页 CK-KZ_JY243_01p044b.png
降飞金火缕缕珠光彻九天天光返照龙虎窟水腾火伏绵胎
息混合回风八景宫真人帝子骑赤龙一还一返真丹固真丹
只在三五中再还再返升降泯龙虎无事吟云风只留一月照
金水丹炉妙候露珠融真人无真真太极无相无色归浩空此
是顶门度世针守玄抱一凌高穹
鼎藏于金胎成于玉金者三之精玉者五之气三五合一鼎成
胎结化者其神乎而所以凝神者非化生者其气乎而所以结
气者非生生生化化非三不一非九不成故知三九者成月运
三九者成大月水为火用火不能为水用故𢆯基在一不在五
五者中之极天星斗枢地维岳奠人衡藏英皆五数也知天之
卷一 第 1p045a 页 CK-KZ_JY243_01p045a.png
枢先守昆顶知地之奠先守𢆯室知人之英先固黄庐人中无
米欲见米者当先见心心空光见光见米成天以静运神以静
凝养静者守丹以交真火凝静以俟真雷牝不可守守牝者当
知其门门入而日月可探息不易调调息者当知其鼎鼎安而
呼吸始洽观心得月心月非二见心者知月见月者明心莫将
心上想观息得金金者丹之母也母恋子子自和顺弗用归想
𢆯牝万法一门知空是也道无大小见元是也空非顽空心静
空知元非外元性明元复雷光生火而非火之生金光出水而
非水之发解水火之源者先复性而修玉光飞玄其神乎见我
神者始知飞玄若神未至而遽云知法者神为人袭也神未充
卷一 第 1p045b 页 CK-KZ_JY243_01p045b.png
而遽云知法者人为神渺也俱不得为飞玄天体圆人体直能
修直道当接元始妙万物者天化万物者地生万物者风动万
物者雷天地风雷备于一体者其人乎人中三品上合三光运
而不竭谓之气施而不穷谓之精充而常通谓之神修飞玄者
基于气存于精而飞于神能飞神者存乎慧
陈济思问养心之法本师曰养心之法在潜潜则动而不溢精
光内守而一呼一吸皆合至道方见胎息若酬酢未终矫强静
息则水火不调多致神瘁静如春水之鱼泳游自得动如临风
之鸟吟弄悠悠
本师言欲求道者求之以真真求无求无求大求直道法门久
卷一 第 1p046a 页 CK-KZ_JY243_01p046a.png
不谈矣诸子若能去尽凡思静涵圣性我当时降灵坛演说真
直之道真直之道演说可明非真直也直道不在心不在身不
在有不在无不在无中有不在有中无不在大不在小不在外
不在内不在内而外不在外而内不在空不在相不在实不在
虚不在虚而实不在实而虚一言不可著一相不可存圆明本
无际悟者得传心
真直本直道人欲说真直真直难以言传师不能告之弟子父
不能传之子孙所以者何直道本空无所比类诸子发志求直
道者当求无上圆明是圆明之心不染于物不著于相清清净
净廓然无碍无曲无二一道充盈是无上直心也命从此立道
卷一 第 1p046b 页 CK-KZ_JY243_01p046b.png
从此生世人不知修行妄执有相故随任迁转至于老死而心
不悟夫所谓悟心者照空命根全复本性观我有生如同宅舍
泥瓦木石假合而就嗔怒悲忿譬如火然喜乐淫荡譬如风摇
忧虑疲劳譬如水浸以假合之凡胎受三般之毒苦溃败自来
无所回避故能悟心者不恋不毁终其天年而本性如故此心
既悟万善同根随感而应善道具足以是天真教旨惟一直心
指引众觉终始圆妙并无隔碍子等若于直心有悟精进大道
利己利人不可称说其或未能见此直心真实诚一亦能保此
性光渐希觉悟收心洗念又保性之要也
今日所言略明心法传道之人修心为要日用之中一举一动
卷一 第 1p047a 页 CK-KZ_JY243_01p047a.png
皆须反已之心觉照时时在内方能合道若一念不存便为外
物所动而直心难见矣
陈济思问曰动而省察亦须静而存养乎本师曰光明之心本
一无二光现之时静固存也动而能察明掩之时动固昏也静
亦外牵
金渊鼎问守玄抱一之道本师曰收心可以守玄守玄是名抱
一所谓抱一者非有一之可抱也常守于中谓之抱专静无杂
谓之一得来之时不出一个直心子等守玄基立丹鼎皆须于
死法中参求活义方是下手工夫若执定死法千万宝诠皆是
我性之障矣陈济思曰读宝诠而自有心得是谓能参活义者
卷一 第 1p047b 页 CK-KZ_JY243_01p047b.png
耶本师曰譬如嗅花得香香入吾鼻花虽不一快鼻则同若执
著于花必遍嗅而后知香非也必一花香竟而后再嗅一花亦
非也宝诠利益当如是观陈济思曰花虽有香必具闻性始得
本师曰然闻香之性众生咸具特患不到万花园中则空负此
闻性矣你道万花园在何处陈济思曰即现在真坛光明相接
处本师曰然
本师言心从性出性自天成流行不息是曰𢆯根以假入假混
入红尘用心返性见我元神淡欲心虚心虚气清气清不息不
息理明理明于天日月星辰理明于地山岳真形理明于时元
亨利贞理明于幻身外见身理明于俗三纲五伦理充法界理
卷一 第 1p048a 页 CK-KZ_JY243_01p048a.png
贯天人守朴工夫莫如悟心心以假合愚痴贪嗔心自性出见
性忘心见性之功用默而存冥心内鉴太始之精天元交合五
行迭运乾坤皆聚成形化心子有现在身是即凡夫身藉此凡
夫身可以證金身夫凡夫身天生其身则落爱心继入情心再
入幻心更入善心是为凡夫心以心入相而为凡夫身我于先
天一心入于后天化形心入异形而不作异心身入凡尘而不
起凡心及至身为凡夫而不作凡夫心故能出有入无若隐若
显劫劫度人未尝少损金身少乱圣心守此平直之心誓将来
證位救度众生守朴何如道人以示玄机不息之根使汝知众
妙之门天灵降生身从何有皆是一息之中阴阳混沌而成故
卷一 第 1p048b 页 CK-KZ_JY243_01p048b.png
身形入世则有混浊昏华美色奢淫皆是身中之境意中之念
动中之心故从静中而返息中而生如是虚幻相能消除已尽
境界皆虚欲作不生非从长生是无长生方得有生以生不灵
其心则真以心有灵其身不生故法无常法动息长宁天灵既
得此身即生散之是境其心现真以是道法为之玄境当此玄
中化玄劫中修玄以玄去劫以劫化劫其心既真身从性成复
用元心返观五内从心发现透出神光一切境中生灭不闻有
无不见身非其身形化心真神成道相不作尘心而有道心但
有道心而无尘心可以运神飞步玉清
本师言元一未分混虚空洞动静既殊体分为二一元流注于
卷一 第 1p049a 页 CK-KZ_JY243_01p049a.png
二体之中二体奉承乎一元之化而后三数生焉太极之数也
迨夫清玄之气禀三数而为天浑厚之气禀三数而为地英间
之气禀三数以为人三各有三而成九九者一元之全数也故
修真之法洞悟其三则知吾身所从受真空妙体万劫不磨洞
悟其九即知吾身所从去一灵湛然二阴不隔如此者生死不
能动其情荣辱不能扰其志苦乐不能易其生淡然无欲其欲
易遂泊然无求其求易得恬然无思其思易通静然无为其为
易就是以真人常行喜心不行恚心常行信心不行疑心常行
定心不行乱心常行空心不行住心故能身脱乎尘网之牵心
超乎妙如之乐今之修道者不然也以欲为常以妄为实以道
卷一 第 1p049b 页 CK-KZ_JY243_01p049b.png
为奇以静为灭以有为真以无为寂故所爱者鲜衣美食肥驷
高堂所畏者淡饭粗衣茅庐土室所爱者分甘渐泽朋眷交称
所畏者住静逃荣没世无誉所爱在彼所畏在此不亦愚乎道
人非恶富贵也视之如一非好贫贱也视之如一他人虽二之
我心自一也他人虽百之我心亦自一也能如此者谓之守一
守一之人可以修玄真
吾开化本坛心中清净无设教想无救度想金子守化本坛亦
当无行道想无兴化想何也是一想根即离真一种种障道皆
从此生经曰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不知者谓是言心空知者谓
是言我法空俱未解也此正金刚一点万磨不折之心在如来
卷一 第 1p050a 页 CK-KZ_JY243_01p050a.png
即为般若在上帝即为解脱正所以[弓*口]大化广度人也吾今日
所言若能合坛信受心解神识见之语言自无鄙倍见之动容
自无粗暴见之行事自无恶浊格诸天上圣伏诸方地祇行无
碍慈心开无边法藏如此者坛运岂不隆乎然而既言坛运尤
当作不住心一阴一阳天之运也一生一杀地之运也一盛一
衰人之运也是故圣人尚有休否末学亦有疾伤水火尚有克
战天地亦有否终道之隐显亦运使然所谓运者即我所言一
生为三三化为九轮转无停范围至道陶冶万物其不可究者
虽上帝犹不能尽其可至者虽末学之夫亦当悟之也汝善念

卷一 第 1p050b 页 CK-KZ_JY243_01p050b.png
 雷天君曰天真之言语语皆是度世金针不是寻常文字三
 九当参我身不可如小家术数也道机流行阳化阴成一元
 为土混气全真一化为二乾金始生其在于人胎元性英三
 从二化水始为精不以情散是曰仙根一二三者神与气精
 五行迭运三品交生神为宝月气为无英玉光真精为九之
 神先天而生后天而存气气相化化化相成悟斯道者玉清
 之真
本师言金火洞玄房水月还相印心心非我心我心能入圣圣
光湛然明明光藏圣性收收冥不见便入黍珠境
金子今年坛事方肇当先立心坛方可应求人生幻泡坛非可
卷一 第 1p051a 页 CK-KZ_JY243_01p051a.png
恃上真非可恃鸾非可恃皆不过昙花一现指点声香所可恃
惟心坛一建可以通三界可以济万方可以传亿劫可以对至
尊可以證天真游行如愿岂比人寰衣禄易罄哉
天教广大无穷约之只在一性诸子修玄炼法何处立脚总之
要复此大月耳陈济思问曰只宜在绛宫做工夫否本师曰从
绛宫做工夫者又要从一切法炼绛宫也故为心道宝心定道
生法为心宝法贯心明陈济思曰是宜一心炼法本师曰我说
一切法者该举圣典广及因缘无非见性之资故静坐求佛譬
之磨砖成镜此有量工夫非圆通之法也汝不闻乎净此一心
明此万缘勤求至道名列天仙可见求道工夫当用全副精神
卷一 第 1p051b 页 CK-KZ_JY243_01p051b.png
做去若只在绛宫中求大月尚只做得半边工夫难闻圆妙陈
济思曰是谓万物皆备于我耶曰不是抑谓成已所以成物耶
曰非儒言有体有用吾言无体无用吾所言者即是规中审缘
直悟二法
金子传灯继体钦哉念之开化主坛要如婴儿无私无欲天根
不漓守化主坛要如处子谨言谨动内守幽贞若使本性先昏
虽坛运日隆坛根日坏矣钦哉念之善宏吾道诸子今日到坛
闻教者皆有一个真信在汝心头道芽已露但须培养方得长
成使汝等平日在家夙兴夜寐真信时时不攺便造大圆明地
位不足为难所虑者诸子道心轻浅一入尘劳便忘妙谛今日
卷一 第 1p052a 页 CK-KZ_JY243_01p052a.png
我欲鼓舞子等善心启迪子等道念又恐说法无常难以日日
提命则使汝等今日虽豁然心开他日仍堕云雾中矣金子如
是应若何继吾心也金渊鼎对曰当念念正坛曰看取吾言再
答渊鼎未达本师曰若子可谓无间否对曰形迹未能无间也
弟子一心如是本师曰志不间易工夫不间难必要工夫无间
方是修真众弟子尊汝为师亦须使其道芽恒长方可开化使
汝置于度外无以教之何赖主坛诸子亦须自修清真自攺俗
气使诸子闻教不思修持不力何赖奉道今𡻕各各自勉毋使
光阴浪掷也
 王天君申谕曰修行之道始于斋戒基于礼诵若坛中有能
卷一 第 1p052b 页 CK-KZ_JY243_01p052b.png
 常修礼诵者金子当立清修一录以纪其功勤玉真问汝之
 意如是而子一时未能解故不终谕
本师言大千法界大千法门接引下土化导群生元始正因细
若微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中有智人破彼微尘流传文字开
示真经无边法藏三界充盈时有愚人修炼不精妄测元始忽
此微尘修习幻相幻法乃兴接续到今与正并行奇灵更速技
巧更能以此诱民惑众成群嗟夫正道不行不明正道平直逊
彼通神正道真朴让彼技精所以世人莫奉莫承我立此坛誓
度修真一尘非小天地含精愿与世人讲习晨昏恢[弓*口]妙元斩
断魔根振我彝伦翼我天心救我迷子育我真婴勉哉诸弟[弓*口]
卷一 第 1p053a 页 CK-KZ_JY243_01p053a.png
化在人守真无变守一无分敬尔丹台保尔元神抱尔真朴养
尔九英惕惕在心毋使魔侵庶几夙夜无斁我云(时弟子有以炼笔逢魔者
故谕及之)
金子经教未悟故法席不扬玄诠万轴出一微尘子将微尘参
究便生解悟究之若无邪法正法亦无子从邪正两无时看这
微尘作何状貌此际惟是一团真气其上不皎其下不昧浑浑
沦沦一物未起便欲唤他作道亦不得也然此非吾子旦夕可
会下手先把玄宫扫净少私寡欲作念我是道人要存真道世
人不见而说故伪道人见而不说故真如此潜修数年何患道
果不成乎有偈付汝
卷一 第 1p053b 页 CK-KZ_JY243_01p053b.png
吾年七十无言说终日昏昏守玄默世人伎俩幻非常笑我老
夫还似拙一山云一窗月独坐蒲团看不歇莫可泄金丹术秘
在囊中已百劫世人忙忙采药龙转笑世人真是拙返还都在
不言中寻得天根共月窟
真修二字谁能解得当从虚处观诠实处观玄生神生气生精
以至种种妙丹皆是从实而修修真之士须要步步踏著实地
故玄真一道出于妙有而非出于太空然其中神神化化著不
得一毫非想容不得一毫粗气贵在精思定虑方能炼出真丹
金渊鼎问静坐时当存心何处本师曰主人在那里便照此处
玄者心也心外求玄不为真玄故气未平者示之以观息精未
卷一 第 1p054a 页 CK-KZ_JY243_01p054a.png
充者示之以观丹田水火未交者示之以守玄牝神光未接者
示之以存上田默朝或取气或运神或观水火轮或呼五脏神
此皆因病之药若上智人精足性空者亦何赖此哉
本师言妙性离尘垢光明湛十方空洞化无化幽德由斯彰众
生欲所染害道如斧斨内为三毒恶外为六业戕对境心便起
展转成无良修心在明性非戒何由防众生愚所染全无智慧
光遇物便摇惑处事多乖张一心不能别道义从此忘欲入定
与慧非戒何由将众生业所染三世有夙殃内善恒易失外恶
恒易长令人智颠倒皆因业所妨魔军来恼乱非戒何由降众
生习所染虚伪成肺肠居心多隐恶外事徒晦藏天鉴如明镜
卷一 第 1p054b 页 CK-KZ_JY243_01p054b.png
神明若电光实善斯遇福伪行有不祥修真须攺习非戒何由
昌戒能离众欲欲去心果芳戒能破愚暗愚去性智扬戒能净
诸业业净神乃光戒能洗旧习不为俗所攘一切圣贤人奉戒
如奉王饮食造次间敬守莫敢伤细微必慎密容止亦务庄严
净结法界相好同真皇具足妙功德悉由戒所昉
我道甚易知甚易行也平心以遇物物无不化虚心以御境境
无不清实心以求德德无不立慈心以开教教无不明诸子当
应物御境求德开教之时须问自己心上平否虚否实否慈否
若觉己心憎爱未融顺逆未化隐显未一人我未同急宜忏悔
能改前过能禁后恶方能直超无上然而人生浊世世浊性亦
卷一 第 1p055a 页 CK-KZ_JY243_01p055a.png
浊性浊智亦浊是以少分善功即怀盈满多方罪过力除未能
一念欲平及遇物时平心又失一念欲虚及御境时执著还在
一念欲实及求德时伪根潜伏一念欲慈及化度时人我山高
所以者何皆是汝等业性昏浊定慧不全故我今日欲以大戒
普告子等今汝等有志者从事戒行戒行立则真身自具真身
既具我道何待外求信者众善之母忍者万行之基无上元良
非信不发无量坚定非忍不能信以入之忍以止之道在此矣
然信忍二字非能强生必要从自己身上密密返观即如经云
俯念浮生遂舍其国入山修道岂不是信割爱学道行忍辱故
舍己血月岂不是忍觉悟处全在俯念浮生四字一见得浮生
卷一 第 1p055b 页 CK-KZ_JY243_01p055b.png
空幻便见得真性常住故一切法门皆能信入一见得浮生虚
妄便见得世界无常故一切是非荣辱苦乐生死业报如同浮
云任其去来而本性自若故能忍止诸子今日有志修道者且
从我平虚实慈信入忍止八字谛思可也(癸亥)
本师言宝月圆明黍珠湛寂总不离寸心而成人能净此心无
一毫污染明此心无一毫障蔽便是宝月黍珠之根蒂也子等
试想平常日用酬缘应物之际所谓污染是心者何在障蔽是
心者何在在外耶大地山河无非净相人缘酬酢亦是虚舟那
一个是污染障蔽的主子在内耶丹台紫府真吾常存意马心
猿空中幻现那一个是污染障蔽的面目子等若能想得此想
卷一 第 1p056a 页 CK-KZ_JY243_01p056a.png
便是从想入观从观入定之学莫谓道属空虚漫求无想心有
灵光非想不开但为之有道进之有门为之以正想而不以正
是断其道也进之以专想而不以专是塞其门也子等诚能开
其门由其道自然灵光现前玄法易就若不从净明二字立基
纵能谈玄纵能炼法亦止做得外面皮壳究竟一个真吾落在
迷障中永不能出所以本坛玉光宗印先要弟子具清尘想行
忍辱行修含真法广妙如心总是为汝等涤去污染开通障蔽
奈何汝等平日昏昏逐逐营名营利得之则喜不得则忧背其
觉明趋向黑暗当知此心与清尘反又若营求不得百虑交攻
一缕善功便思誇耀一毫过差便思推却所以者何是爱名故
卷一 第 1p056b 页 CK-KZ_JY243_01p056b.png
一步让人五中火𤍠一分损已平日难忘所以者何是爱利故
世人惟具此二种爱心所以嗔恨嫉怨恼怒争斗时时现形作
主把我真光锢害当知此心与忍辱反又有一种习性本非有
求终日营营本非有失终日忽忽本非有与却好张弛本非有
取却耽色相致使真光失其明净之体变成云雾之幻当知此
心与含真反含真既反情深障重本来一点真气消磨剥蚀尘
沙恶业触处纠⬤真月不来性水不润所以然者为有住著心
也当知此心与妙如反所谓妙如心者一曰平等二曰通圆三
曰精微四曰空寂含真则内宝渐成忍辱则业𡨚冰释清尘则
外境无牵以此三种工夫培养寸天还复始气此真妙如宗印
卷一 第 1p057a 页 CK-KZ_JY243_01p057a.png
也子等勉之
 白上仙曰正等无上心普令闻妙觉有为即成妄非法是真
 法心印印真心妙明烛无物来去任经过著迹堕魔窟大抵
 人无智愚妙如心人人具有只为障蔽重重不能自见既不
 能见安能自立所以真皇要人含真必先扫除凡垢透露光
 明如同日月方能丹台不坏故曰含真又恐世人凡情易炽
 真性难融一点米珠堕入情田欲浪若非𦂳𦂳操存时时提
 醒神仙种子被他汨没殆尽所以要人忍辱天生是人既𢌿
 五行方成形质最尊至贵却笑世人自待卑薄道是大道难
 闻修真匪易惟酒肉是耽惟声色是恋英英一个宝器埋没
卷一 第 1p057b 页 CK-KZ_JY243_01p057b.png
 在粪溷中岂不负了天恩所以真皇教人清尘三者之中本
 无深浅分合只要教人认了妙如心自然一做即彻若想了
 清尘又想忍辱又想含真妙心先自散乱了却得如何下手
 一点珠光圆又明尘沙岂得浼真身多缘爱里⬤绵著总有
 钢刀怎割情
 情欲相牵似海潮朝朝随信起狂涛若能忍得人难忍引领
 凡夫驾六鳌
 丹基本是自家基修筑还须著意搥贞志既坚驯养足琪花
 万树玉连枝
 妙如心本妙如心出入随机变化神修到无修方得手乾坤
卷一 第 1p058a 页 CK-KZ_JY243_01p058a.png
 一气统初真
本师言将来道法聿隆圣真甚迩惟在子等洗涤尘埃自然能
见光明沾雨露今日我二人到此所说者俱是无上真宗印心
妙谛子等各宜尽心思维不得视为虚语入耳出口已也我观
坛中诸子俱有慧根未具定力俱有才智未办真觉所以谆谆
诫训不外清尘忍辱含真妙如四门修清尘者先要看透心源
本无污染湛然常清即有万丈红尘无碍本体如此下手方得
头脑不是尘已来而驱之心已乱而束之也修忍辱者非俗云
忍耐也莲花眷属本是和同蝶梦身心终归无我以此勘破纵
有极难忍者不以难忍而失我本真矣修含真者道在无言有
卷一 第 1p058b 页 CK-KZ_JY243_01p058b.png
言斯浅伪光去则真光生小慧净则大觉见亦非独瞑目内观
而已也务要把从前好见才智鼓弄聪明的气习打扫无馀母
饰贤以矜愚母尊已而淩物纵能成得大丹悟得至道也要含
蓄得住方能真实若一有炫露于人即真光为伪光矣修妙如
者宝月妙道人人可至只因尘沙一著真性遂昏先要看自已
性根所成就何者是尘其摇动飞扬者是尘也何者为月其湛
寂光明者是月也子能于此见得自然守遁自然还童童相全
则真月成矣
妙如如我本明心一著尘沙遂失真剖破凡情须忍辱真光内
蓄反元身
卷一 第 1p059a 页 CK-KZ_JY243_01p059a.png
本师言元化无言有言即落小乘子等能知元化乎元者始也
命有元本在天性有元本在人人能立命方能见天见天之功
不在意识而在存养何谓存存者存其所不见何谓养养者养
其所未萌只将不见之中默默存想自然知得来路清方能保
得去路正来去路头平平坦坦绝无一毫蹇塞圣愚一般走得
只为心中一乱便觉慌忙歧路既趋人禽顿别故入道者先要
立脚天赋人身便如种一宝树五行具备日月洞明禄食作雨
露之滋培动静合乾坤之旋转何等护持珍惜奈何不知答报
任其增长恶芽故修道者先要防意每日意之所起先在寅时
人能披衣正虑默想天光初晓心光亦晓此时此际善善恶恶
卷一 第 1p059b 页 CK-KZ_JY243_01p059b.png
俱聚在一团腔子内即当在未萌之先善者掖之使长恶者剪
之使无自然真宗不失元命永存可以见天可以成人而以元
还元本初仍在化者以人化不为欲所化赋命之后我可自主
认得真我方不为外诱所夺若身随物役则神为邪侵本来大
化逐气而尽故元化二字道之微妙不易轻言我今观坛中弟
子俱无能保守元化故去年如是今年亦如是所以如是者或
过或不及耳惟金子稍能守中但百尺竿头不能上进更有犯
淫犯盗犯杀种种不端不止一人不纠不教前所云坛中气象
如愁云苦雾岂不信然我本欲指此等弟子列名于壁姑念向
来曾有功绩可书尚冀将来悔过自赎故亦已矣今后不可不
卷一 第 1p060a 页 CK-KZ_JY243_01p060a.png
严其防也
元元始气洞然清不奈閒花满地侵邪径易勾春蝶去谁人得
似妙如心
元元始气洞然清只为贪金不见人鼠窃难盈千日饱谁人得
似妙如心
元元始气洞然清利笔戕人只为贫也有宰屠营一饱谁人得
似妙如心
本师言三宝道为先唯虚故无上一元启万化道体常居中三
宝次为经圣言诚可畏一切言语中唯经载实相三宝终为师
师以道为贵有传斯有益非徒重其名汝等奉道者是为奉圣
卷一 第 1p060b 页 CK-KZ_JY243_01p060b.png
师因师得闻经诵经宜报恩因师得闻道修道莫负恩恩在冥
冥中非心可思议心量既不及耳目何能知言报即非报言知
是不知洞达尔身心自见真师恩恩在不欺诳非实不汝言真
语似庸庸天心只一中一中含万化三界一中中
三界如何在一中寂然不动始能通元化无形成万象电飞雷
吼本无踪
本师言一元万化会合神真统元返玄全复元真道以元结德
以元成一元之气蔼如春云动息静开众妙化生宝珠培护传
心九英去邪去妄含元守灵涤心浣虑元气长存
传经大事(时传元始广化开缘经)何我灵光不接众问故曰夜来言多此
卷一 第 1p061a 页 CK-KZ_JY243_01p061a.png
番传经乃因陈子志愿始发故传付大宝以明至道奈何仙子
志虽发矣而习气尚未琢磨习之未攺不可以言学气之未变
不可以言道陈济思言因𤍠心劝人故不觉言之杂本师曰唯
之与呵相去几何唯则恭呵则慢而人之应我则大异矣岂独
陈子为然哉辅教二子亦若是也施子妙矣道则坚矣而语言
之间则近于好奇奇则流于僻罗子妙矣道则真矣而语言之
间则病于有支支则伤于嚣所以太上欲传至道首必曰可道
非道盖甚言言之害道也发于道犹且不可况发于习乎况发
于习之偏僻者乎今陈子既有大誓愿阐扬吾化则当以修词
为首务辞之辑矣人之洽矣辞之怿矣人之莫矣向来人心之
卷一 第 1p061b 页 CK-KZ_JY243_01p061b.png
不合坛运之不昌其咎岂非言哉虽然修辞者亦有原非钳口
也游乎太虚志乎无为直之以仁义裁之以威仪养气乘时因
心善导斯可以言矣
本师言玉京开化启迪良知缊英成质含性成真人生下土性
光渐漓良知斯昧肇开灵乘救拔沈沦各正本性各化气质空
洞自然元性具存修之充之可达帝庭性光本具因欲斯昏欲
修性光先须涤垢欲去天全乃返真常欲充性体先须守一守
一则中时中应化天教丕扬无言默会契合天心灵不著灵其
灵乃大空不执空其空乃真心无偏倚行无邪僻见无滞著意
无固执空空荡荡方可言通天堂地狱总在一心数年教诲殚
卷一 第 1p062a 页 CK-KZ_JY243_01p062a.png
心尽力今次临鸾愿子复性性见道明性具道立返乎无始归
乎浑沦日就月将得證琼班因循如故永堕轮回欲思救度重
霄黑坏援手无由拯度无门言至于斯三叹太息
性本灵明无形无体三景汇合五行化成付𢌿下民方得成人
情欲日染真性自昏性本虚灵忽焉锢蔽性本清明忽焉魔障
性本大公忽焉自私性本至直忽焉矫枉性本正大忽焉污染
性本真实忽焉浮伪性本高明忽焉卑陋如斯等类不可尽言
与性相反那能见性与性相背那能复性一块血团成何天性
私意日萌欲心日起皆非天性乃是人心去却人心复还天性
其机甚捷其功甚难其道最大其理最微难处下手微处思惟
卷一 第 1p062b 页 CK-KZ_JY243_01p062b.png
转关甚捷修玄最大玄玄妙谛方可得闻
修玄无歧趋复性接天机光芒亿万丈飞玄乃圣基
本师言一气瀰沦太素具凝金光一点照遍寰区尽伦尽性不
失玄英超乎生死入乎中和运行五气参赞乾坤流行不息与
天长存无声无色万象昭融天高莫测人性须存理存天复理
失天灭得失之机甚危甚微勉尔厥躬毋安旧习毋起懈心朝
乾夕惕
本师言碧霞真气人人具在丹田何云碧非白非青是也何云
霞真水真火是也故至圣高真全是真气存之则成玉光现之
则为青毫总由真元不坏常清常静乃能保此最初元气子等
卷一 第 1p063a 页 CK-KZ_JY243_01p063a.png
既入宗坛既闻宗教当知是气我所固有存之弗失仙根巳充
养之无间仙果斯證不奈人生五浊元真易漓人我易分争竞
易起徒知修道是邀福之途不知修道乃超劫之具所以愈久
愈迷方进方退也有道之士能修五观以绝五种恶根何谓五
种恶根一者计较根二者思维根三者分别根四者虚假根五
者贪著根如是五种恶根轮回⬤结俾尔等性光易昧大道难
修岂知此五根者非我性体欲还元真先须断绝人处天地之
中阴阳为胚五行为范贫者如少水生鱼生涯易竭富者如高
原播粟颖实自然贵者如细草山巅云烟偏近贱者如青松卑
隰天日恒遥寿者如豫章出土坚质已存夭者如木芍敷春弱
卷一 第 1p063b 页 CK-KZ_JY243_01p063b.png
姿先禀安者如藏烛洞房自远狂飙危者如浮航巨海终沈弱
浪是知天地定位而物命系之故谓之数阴阳摩荡而物命属
之故谓之气五行交战而物命随之故谓之劫斯三者计较徒
然欲绝计较根者当作无我观修道之士道从何修岂非现前
之光明心耶修心之士心从何修岂非现在之正真法耶然以
法治心贵知本来之心方能会法得道子等性光易昏所以视
法不悟则起思维起于思维而得者往往与法背驰也于法背
驰则趋于物趋于物则随乎境随乎境则散于应是以定志不
守性光愈迷欲绝思维根者当作无心观凡人之心愚者不知
分别大智者不起分别唯中材之士小慧之人最好分别不知
卷一 第 1p064a 页 CK-KZ_JY243_01p064a.png
真道乃天地自然之理亦即我自然之心初不因分别而后得
从分别而始正也然凡夫性光未明因生四种分别一者相上
分别如舍利佛为天女转化是也一者法上分别如婆罗门讪
佛携斋是也一者报上分别如佛弟子不敬弥勒癞疾是也一
者见上分别如阿难错认佛身紫金光聚是也前此四种分别
大乘弟子尚然未免何况尔等因物动情任情起念种种分别
总不是主人翁之运用所以一事当前便忘却向来所得之道
胡乱酬应转增迷障今须认定玉光宗旨以无计较立其命以
无思维养其性以无分别通其心则真道日进矣欲绝分别根
者当作一等观妙有之境是为玄真玄真之庭字曰真常真常
卷一 第 1p064b 页 CK-KZ_JY243_01p064b.png
者即真性也四大乘化而来随化而去不得为常世界缘气而
结依气而散不得为常五亲有缘则合缘尽则离不得为常七
情逐境而生境空则灭不得为常惟有先天一气结成一粒黍
珠生死历劫本体如然乃可曰常耳所以修道工夫不向此用
力总名虚假然此虚假二字实之贼而成之仇必须用力观察
稍有一分未诚未实便为虚假恶根所据盖虚假因地有五存
于人心最难断绝何谓因地如因于身身是阴阳所禀阳实阴
虚故阴性用事则好虚假如土卑湿常出浮烟因于境境本心
造造境非心凡夫不知遂于境上著我施设假心假意件件属
虚如撮尘沙不能作饭因于闻见闻见者真闻真见也若未闻
卷一 第 1p065a 页 CK-KZ_JY243_01p065a.png
谓闻未见为见此名自欺亦曰自障皆由净眼未开内不见已
外不见物故虚假从此而发如转两眸遂见二月因于人我人
我本是幻相暂分何从觅出真人非我真我非人不知道者每
每从人我见中增出虚假二字谓不假恐人得以概我也不虚
恐我不足以餂人也此种虚假最妨大道如两猴舞机变互生
因于智巧智巧之于人大用之则为大智圣巧惟不善用者偏
于小处系心如炼法而止娴音调事圣而止习外仪为之久久
内中究无实得外人视之亦皆谓此人道法虚假耳所以然者
盖因性本智巧已具一种虚假根故也如将寒枝缀以䌽花欲
绝虚假根者当作真愚观妙如之道甚易知甚易行也一切不
卷一 第 1p065b 页 CK-KZ_JY243_01p065b.png
贪则心自明心明则性自定一切不著则心自空心空则性自
照子等欲求吾道当观察已心所贪者何事所著者何物不贪
不著时此心必能自见但尔等有生即著于生有知即著于知
有才即著于才是故著于生者贪欲具焉著于知者私己乘焉
著于才者妄想出焉有此三种过失故曰贪著之根最背大道
况我坛宗教阐发不住心一之旨即道中之灵通感应尚须不
著不贪况于世味之中而可贪著耶欲绝贪著根者当作大苦
观人生下土何身非苦何情非苦何遇非苦总欲于斯世寻乐
者非徒乐未得而大苦随至是故我弟子莫求世乐当求世外
之乐何以故世乐无常人所争天所吝物所忌我欲攫其所争
卷一 第 1p066a 页 CK-KZ_JY243_01p066a.png
邀其所吝蹈其所忌此愿何时可遂若我道者人所弃也天所
遗也物所贡也取其所弃拾其所遗受其所贡夫复何患能远
患者是天下之至乐也
 三九金神颂曰一气开元化分毫照万方踢破祸福关始得
 面真皇真皇大无外纤巨皆纳藏无分人我相不竞清浊场
 舌底清莲生玄谈字字香人心能一中即与覆载量此衷稍
 有歧天律肯降祥所以开宗教玉语皆琳琅定志习五观真
 气生三浆可以滋内鼎可以辅圣光可避水火劫可挽𡻕雨
 晹渐渐碧霞兴天路同翱翔
本师言真相启真教无我成真修融融真性中一气化真楼楼
卷一 第 1p066b 页 CK-KZ_JY243_01p066b.png
中十二真环抱真皇洲光华接大千言言契冥搜养精扩真抱
专默绝妄求三花聚真顶真风任遨游顾视蚩蚩者舍真与妄
浮萍缘有时去真珠难暗投何如蓄真婴灯灯万载悠
我道平直平者心无尔我直者意无邪曲学道之人能修心净
意行来步步都是平直以此见性性可复也以此参玄玄可一
也本是人人可以造就得的只为人之一性各堕一偏遂致道
本相悬万万三恶五逆无论矣即如有志见性有志参玄者一
落僻性到底是个凡夫死沉下鬼岂不痛惜我且略言其僻或
锐进而不研精曰妄或因循而不振发曰疲或昧于事理之经
权名之曰执或罔识中正之条理名之曰瞽或授金书而不展
卷一 第 1p067a 页 CK-KZ_JY243_01p067a.png
习正法而不探名之曰蔑或贪世务而懈真修或恣谑言而忘
大戒名之曰流种种结习我弟子多所易犯故今日特来谕尔
务宜洗涤肺肠互相勉励将来尔之性复即尔之天位亦复矣
灵乘开缘宣扬真教不过补三教之所未足发三教之所未明
非别有歧旨而另辟一宗也子等于三教中未能通其源植其
本是以无门可入无路可由不知本原原极易探取不待勉强
儒道曰中中者天地间自然之理凡心凡性便是不中所以去
了凡心凡性此中即可与天地合德矣佛道曰正觉觉者人所
本有奈为执著我人虚伪六偏所锢此觉遂难得正故以圆破
执以空破著以无常破我以无实破人以定破虚以戒破伪凡
卷一 第 1p067b 页 CK-KZ_JY243_01p067b.png
佛乘所演莫非辅行儒道阐发一中妙谛耳至我本师元始真
皇立极于太无虚寂之先演道于黍珠生生之后大无不包细
无不入要不外此一中之性历劫度生并无二旨故我今日仰
承本师宗印开化南洲亦不过以一中正觉化导弟子子等诚
能养心理性开已心之正觉合天心之大中则道在是矣岂远
乎哉
三教皆言性混然同一化儒修最居先一中递相授偏倚偶不
齐毫釐千里谬禅定有大觉从空得真有若涉寂与无菩提非
树覆渺渺玄中玄云霞生虚牖著迹去贪求珠光转难觏唯有
泯识知全得绛宫窦人生天地间几睹光明昼余心已若剖君
卷一 第 1p068a 页 CK-KZ_JY243_01p068a.png
子慎屋漏
 慧光使者曰玉尊授真法真法无别岐大中自然道正觉人
 所知尘情一洗涤斯道自不离凡心好虚无学道常自欺为
 子不能孝为父不能慈为弟非诚共为兄弗友于为朋乏观
 摩面善无先施伦行既不立学道徒尔为岂知三教源一中
 实在兹见中自敦行守中自循规敦行与循规正觉始立基
 基本立以诚虚伪成百非基本立以公人我真即违基本立
 以大执著大乃迷所以大真师开宣大乘机一中传至道三
 教剖玄微尔等被教者教心须熟思中非虚寂理处处藏云
 为所云苟非中戕口实祸枢所为苟非中虽善亦易隳何况
卷一 第 1p068b 页 CK-KZ_JY243_01p068b.png
 不中者秉心己自愚戒则不能守定则不能持慧心因此没
 随尘作浇漓正觉日云亡大苦常相随谆谆励尔等有志莫
 自迷授训至真前深信无倾移一言当三复庶免歧途悲
本师言天开弘化性灵玄真三三九九直道自循剥极生复静
机动根守我三关勿使炎侵绵绵玉鼎文武徐温一气冲和辛
弦望盈无为水溢无为火崩嘿守丹元炼质镕金金身不坏永
固坛根堪叹世人虚掷光阴不知报本不识元身法律煌煌不
见不闻规旨简括叶析枝分无为有为倒施逆行司职旷⬤厥
咎唯均上天无私昭鉴甚明我今诞告各发正诚主言如风加
草则从辅言如金加火则镕教言如雪加月则莹纠言如霆善
卷一 第 1p069a 页 CK-KZ_JY243_01p069a.png
惊瞆矇科言如星条画适中黾勉同心玉圣心宗一有间曲正
化难弘主辅协志庶职殚躬谨身慎行明目达聪三品内滋五
德外荣母负此身可亮天工
清真大道著不得一毫尘垢容不得一毫虚妄所以俗人一著
尘垢性即不清一容虚妄心即不真俗之一字违道最易今日
我欲重申清真妙义诸子各将光明心承受我训夫守玄之道
金欲其清土欲其真金土者精气之源也清真生万化也修性
之道神欲其清志欲其真神志者觉悟之基也清真生万行也
治身之道心欲其清行欲其真心行者福德之干也清真生万
善也宣化之道规欲其清法欲其真规法者化度之本也清真
卷一 第 1p069b 页 CK-KZ_JY243_01p069b.png
生万道也故经曰道清斯高道真斯明唯其得高明之道方化
得尘垢之俗离得虚妄之习世人扰扰一生何一不将尘妄用
事甚有正觉汨没反视尘为洁以妄为能者语以清真大道彼
必惘然无所从入不知元始真身人人具有丹台妙觉本自高
明特患未曾下手做得清真二字工夫所以心地卑污性天霾
雾今日自闻吾训之后各宜反求诸身自问曰吾性清乎否乎
凡尘俗垢去乎否乎吾心真乎否乎虚伪妄志去乎否乎立此
清真二字若结道场时时崇奉时时回向寻出身中超凡玉体
不坏金身卓然现前方为下手修清者先禁嗜欲修真者先诚
口意口无论人意无轻人则元神内守神守则真光发矣口无
卷一 第 1p070a 页 CK-KZ_JY243_01p070a.png
贪味意无求乐则元性内蓄性蓄则清气集矣是以善为道者
不期高而高清也不求明而明真也子等勉之
本师言欲寻仙种继灵坛法乘盈盈仙拜难曩日剑锋淬未就
今时鹤羽又凋残(谓主坛吴子及陈子也)虚垂玉字诏尘阁漫有金书秘
锦函分付后人休务外六时常把念头看
吾自建立灵坛以来无日不望弟子咸成一道各證一真所以
遍敕诸仙临鸾启导而诸仙之应敕临鸾者咸能上契我心所
垂法训宗旨不歧不二归于大中至正而止矣吾意弟子阅是
法训亦当心开而道成矣孰知弟子等奉事虽虔业根仍在向
往虽切心境未空化度四十馀年而弗能有一人登堂入室者
卷一 第 1p070b 页 CK-KZ_JY243_01p070b.png
徒见其少者渐壮壮者渐衰老者渐病病者渐死同溺于尘海
波涛头出头没不能自救安望救人所以我今日特来再为嘱
付一番夫我道之传于世也是生民之命脉也是人天之眼目
也是乾坤之正气也是无始之元和也得其命脉之用则已身
可以长生救济可以利人得其眼目之用则心合至真道通天
地明察万机化被草木得其正气之用则中和位育万沴消亡
百邪远遁天地清宁得其元和之用则道参太极阴阳交化金
玉易身在世可以拯灾捍患在已可以脱化飞形有此四种道
用故宣斯道于坛今法乘充盈譬如慈父爱子情深已多与之
财宝矣而子等尚无移气移体之验徒滋弱丧弱秽之容可知
卷一 第 1p071a 页 CK-KZ_JY243_01p071a.png
子等虽有法宝未知受用虽有宝训未能乐闻所以因因循循
仍如穷子一般模样深负余之期望也虽然诸子各有一种妙
心所以能敬我鸾能爱我训较之庸俗可云霄壤为主坛教职
者必当本乎时训细细为弟子宣明宣明之道先宜审人人之
愚者宣之宜详不详则不明人之慧者宣之宜要不要则不信
人之文者宣之宜雅不雅则不投人之俗者宣之宜淡不淡则
不顺更有进者或以嘿宣或以身宣或以规法宣宣训之道也
而主教二子向来鲜能行之是以大道未明也人心未开也上
眷虽隆福果未成也主教二子其交勉之
本师言云罗八表慧光始开无上玄天金楼玉台气通元极津
卷一 第 1p071b 页 CK-KZ_JY243_01p071b.png
转根荄骨从兹正筋从兹谐百脉凑理无舛无乖因我自有全
我本来万灾不干慧接三台是为灵首大月入怀清心寡思担
荷真宗唯诚斯固唯信斯通信者无疑水乳交融诚者无伪日
月同宫二手一心旋若轻风光中生光大观目中是形非形机
至形同是象非象化成象容灵通妙乘辅化高穹志发性开修
纯性和有修无志厥功岂无以云入道止得我肤有志无修其
心孔嘉以此求真左右逢魔志发修纯昂首玄都无高尔志志
在识途无大尔修修在养和内怀明朗外若模糊是曰善藏慧
花日敷元湛元英宝相云罗上通八表游衍太无灵乘秘旨玉
光要图念之斯得母曰我迂
卷一 第 1p072a 页 CK-KZ_JY243_01p072a.png
本师言灵台一点彻重霄妙湛光明契玉毫迷悟只争方寸地
凡心拂尽道心高
圣真立坛启化传教传经无非欲人去迷得悟化凡心为道心
变凡身为道身如是而已不奈下凡愚昧不知内求于心实修
于身而徒驰逐妄缘沉没幻海因妄起妄因幻入幻竟把灵台
一点黍珠锢蔽得铁桶相似不能有一毫光明乘机发露是以
上圣慈悲托鸾宣教教言虽繁教旨无二善闻教者当以一心
承受一心参求一心学习一心取證自然上圣传教宗旨洞明
尔心尔心既得洞明自然能于一切经教一切规教一切法教
知其一贯无二无杂大道昭昭取携而得矣若不明此则虽日
卷一 第 1p072b 页 CK-KZ_JY243_01p072b.png
聆教言反增五障所谓五障者一曰计较二曰分别三曰思维
四曰疑惑五曰执著如是五障一起不能得圣教之益反成受
教之病所以然者皆因不悟宗旨而不内求于一心故也五障
不除则意识用事意识用事则神慧不宣神慧不宣则性光不
透所谓性光者道合于自然之谓也若计较则理多歧途而趋
向不决若分别则心无统一而解悟不真若思维则意识相牵
而参求不实若疑惑则光明淆乱而践履多舛若执著则悟机
阻塞而取證皆妄五障不除名曰强合夫强合者非自然也所
以性光之子最易入道其闻教也即知以一心承受一心参求
一心学习一心取證歧疑不起五障不生坦坦荡荡触处洞然
卷一 第 1p073a 页 CK-KZ_JY243_01p073a.png
举而措之于身则身无不修推而见之于事则事无不宜事无
不宜则境缘随我而化身无不修则天人顺我而融转凡入圣
之机存乎此也是故能以一心承受者必能嘿而识之能以一
心参求者必能闻一知十能以一心习学者必能时措而宜能
以一心取證者必能见真合圣而五慧六通渐次圆成如是闻
教是名善受所谓一者统于中贯于心合于元会于神见于机
发于微也是以开化南洲务使人人了明此理勿为歧二所摇
勿为小乘所引勿为尔我所间必令尽入宝明镜中此我立坛
以来千言万语不过俾子等识得我心自然包容元化大道探
原矣奈何颇有解者此心乍合乍离合了一分反离了九分悟
卷一 第 1p073b 页 CK-KZ_JY243_01p073b.png
在终朝旋迷于顷刻黍光最大积久而通如是间断曷能通达
殆非性之不明皆由心之不一故是等人终不能见我也不能
见我则明明一月任彼云遮荡荡周行多生荆棘他日业攻一
心锢锁百虑摇撼出入无门进退不得积年事圣工夫竟付火
关水窟矣故知我道者心一不患乎无援六阴搅扰从他猖獗
我心一定立有神光破之心一不患乎病死大限临头试魔在
侧任他威暴我心一定即有智光袪之究之玉京在眼黍照当
眉而阴鬼为我所伏之人试魔即是保迎之将故知我道者必
刚必果乾清而浮至刚大也地厚而舆至果定也人生而灵气
会元也坦坦一途却被小智歧趋便坏我门一道尔等宜致力
卷一 第 1p074a 页 CK-KZ_JY243_01p074a.png

修性不难割爱为难见心不难含真为难不含真不能使神光
之无漏不割爱不能使慧地之发光所以善修性者必先割爱
凡于一切事境所系恋所耽染所欣羡者必用智刀慧剑一斩
而尽方全复我性体性体既复道源清澈自不为外境所淆不
为歧途所惑善见心者必先含真真知真悟入道之时人人有
发露之顷真慧真光学道之际人人有透现之机只因子等于
发露透现时非特不能冲虚涵养每每乘其发露必有意以炫
耀之偶获透现必有念以表著之是以外事徒张内功潜损子
等果能发出无上道心决当从事于割爱含真唯割爱始有真
卷一 第 1p074b 页 CK-KZ_JY243_01p074b.png
可含能含真更无爱可割应玄经云有生曰窒万欲丛成有知
曰贼万私交集有才曰蠹耗我灵真人能不以有生役其神则
诸欲不起而性体空洞高明崇效天矣人能不以有知丧其元
则私意不起而性光温厚博大卑法地矣人能不以有才恃其
慧则灵真日扩而性光巩固性波流润若高山之永奠大川之
不息而性量全具矣如是三爱既割则诸尘亦尽视彼嗜欲贪
妄一切琐屑之境我自有智珠照破本无可爱又安用割割既
不事含真自然恬淡虚无头头是道到此地位才可称曰是我
弟子继坛一日一日之真功也传教万年万年之道行也
 陶真人曰昔我与惠远交问曰何名外道远曰心外求道是
卷一 第 1p075a 页 CK-KZ_JY243_01p075a.png
 名外道又问曰何名中道远曰心中求道是名中道此二句
 答言与前日教旨相契大真人见子等求道多年全无心得
 故特唱此四句宗印曰一心承受者非仅言闻教之时也是
 言闻教之后心心相对须臾不离如有所禀令故曰承如有
 所容纳故曰受若即见之语言譬如所受已倾出在外若即
 问以遗忘譬如所承又旋念背弃机括甚紧勿轻视也曰一
 心参求者训言虽已承受终是死法与我性未能贯洽犹如
 服药不化所以参求之功尤为紧要参者两物相衡求者收
 归所放故教旨如是必返观已心能如是否再周观于事物
 淆乱时已心能如教旨否摄心静察无二无迷方是真参其
卷一 第 1p075b 页 CK-KZ_JY243_01p075b.png
 或已心与教心捍格多端当知一一忏悔必期与教旨洞然
 契合即始见终通彻无碍方是真求曰一心习学者大道重
 在躬行真参真求不过完得知悟边事事无分于大小习劳
 总是积功道不离乎日用能淡是为超脱至一切功行之圆
 必要具得普贤行愿方不虚前此之参悟习学可不重乎曰
 一心取證者道以得心为贵譬如素习清静而尚有一念之
 未空一时之妄动则知其心中所修清静宝珠犹有玷缺若
 珠已得断无是也譬如素学净明而偶有一意之染着一境
 之障蔽则知其心中所修净明宝光尚未实證若已證者永
 不失也从百千教法中悟百千大道其力在参求从百千大
卷一 第 1p076a 页 CK-KZ_JY243_01p076a.png
 道中出百千功行其力在习学从百千功行中得百千智果
 其力在取證如是参求习学取證方全一心承受四字耳子
 等奈何不以上真之训反覆体验耶
本师言通明妙觉空洞清虚天光冲照湛然真如道以静凝玄
以静明明玄得道惟静为门四大无坚坚在行生行之无阻生
之无窘无阻无窘阴阳和平外捍六气内调五神冲照浑全真
身始成慨彼凡夫不智多愚沉迷欲海驰逐尘途损冲灭照劳
机是耽大道昭垂觉者谁焉无坚四大日涣日病孰能生香有
如桂枝秋霜一及顿失荣滋入道无苦入俗无娱奈何弟子不
知自图慎尔旦气保尔康精神庐定居百病孰乘既盥既沐日
卷一 第 1p076b 页 CK-KZ_JY243_01p076b.png
新又新迪慧蹈知去顺即安尘缘交错紧抱一丹三品上药毋
苟竭焉可以养生可以利人可以宣化可以葆真厥惟静功入
道之基有基勿坏存乎去歧宝月中天人咸仰之
不睹诸子久矣子等敬信之心虽历久不渝而于成已成物之
处毫无半分入手忙忙碌碌日堕尘凡法训经诠未能神会真
规玄范未克躬修在家则戾气未消在坛则道光未明四大虚
疲五神惨黯我甚为子等怜之传吾道者谁乎得吾印者谁乎
究竟所慕之尘嚣所逐之凡境毫无结果譬如蝶恋芳花一遭
风雨香色俱空而粉蝶已尽退脱仍附弱草卑枝以待毙耳若
夫有道根者先成已而后成物众人嗤嗤我独不移众人扰扰
卷一 第 1p077a 页 CK-KZ_JY243_01p077a.png
我独不迷众人嘻嘻我若有遗众人攘攘我若有往专我所求
一我所向不随人境而或迁恢恢乎似蹑云而直上荡荡乎若
凭虚御风而游行人间无人能见我无人能知我幽兮若处子
质兮若婴儿浑浑乎若宝珠之未脱渊而良玉之在璞也简兮
洁兮若飞鸟无迹而逝水无痕也光兮白兮若日中天而月既
望也如此道心己成道身已固道行充周道功圆满方副我属
望至意不料子等元慧浅薄尘根深固有缘不修是不能立命
也有训不悟是不能见性也性命两途因缘错失尚思保无坚
之四大了不尽之凡缘谬矣谬矣
迷悟关头一界分上悬下隔似云尘人生谁是长年者何不将
卷一 第 1p077b 页 CK-KZ_JY243_01p077b.png
心自照身
 罗真人曰圣师云迪慧蹈知去顺即安迪者通也蹈者行也
 人有本慧而以物欲蔽之故慧光阻遏而难通人有良知而
 以已私间之故真知自欺而不行若能修道者必先迪其元
 慧使不为小慧所迷必能蹈其真知使不为邪知所乱去其
 事物之顺我私欲者就其理境之安我元真者则慧曰迪而
 知行相长矣昔有儒士爱食江鲈其一日戒之其妻曰君平
 日好鲈何反戒鲈士曰唯其好之是以戒之恶其顺我欲而
 累我心也又有一高僧凡人供具香疏美馔必拂衣而走曰
 何得诱我毒蛇出户凡供华服必趣侍者取去曰汝肯代我
卷一 第 1p078a 页 CK-KZ_JY243_01p078a.png
 担此械锁乎此皆去顺之意也所以提心法中有去顺提心
 一品俗中若能行此去顺一法在富居贫同于入道又安见
 其碍道耶
本师言清真妙道三界钦崇正坛开化普度凡蒙规以定志戒
以律躬忏以洗业科以立功法以授印经以传宗日光月洁渊
静源通理无遗义文与化工持循匪懈三景昭融绛台宁谧丹
室含弘三品自调百络自雍四象互交身宝聿逢天人交仰一
道同风
鸾理精微圣心渊广非凡夫所克解非俗士所能通相接之际
全凭一片神光方能契鸾理而合圣心夫神光者静则凝动则
卷一 第 1p078b 页 CK-KZ_JY243_01p078b.png
散止则流摇则暗譬若火之在灯香之流篆也是以侍鸾之道
贵乎静一静者非动于欲乃为不静即动于理亦为不静也一
者非歧于邪始为不一即歧于正亦为不一也是故主一无适
所以云敬庄子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修真学道凡事皆然智
不静一不能开丹不静一不能结心不静一不能澄身不静一
不能养行不静一不能圆功不静一不能立法不静一不能探
神不静一不能感事不静一不能办规不静一不能行是故明
乎侍真之道候鸾之理者积功致灵證行登真无馀事矣
宝地辉煌众妙门金书玉笈护祥云何人参透玄元旨主领宗
风大道行
卷一 第 1p079a 页 CK-KZ_JY243_01p079a.png
紫霞霭霭覆灵坛识得真机天地宽漫道尘情难割舍空羁尘
迹未全删
特地为人得此生如何不觅好前程平夷大道休言淡入我门
时不负君
尘世茫茫应不穷此虽空了彼难空直须主一无他适动静方
能合化功
垂老年华去日多百年瞬息一南柯时时常作临行想不怕尘
机不渐无
哀哉庸俗日奔忙精渐乾枯志渐荒纵有慈航如海阔岂能度
尔出围墙
卷一 第 1p079b 页 CK-KZ_JY243_01p079b.png
我道谈来止一言无中莫把有来⬤六时度日休生事湛寂光
明接上天
寔地修行此话长一涵清静一炉香素心若问灵坛旨此外惟
馀向日光
修真最怕说修真一说修真已落尘直道难容如芥障太虚寥
廓是真人
顾子(廷玉)汝为司教将来若何施设廷玉对曰愿遵规守玉劝
勉同坛共襄大化本师曰今日主司急务唯在去歧归一返动
为静若云遵规习法其事已繁静一之体已损施设之事皆谬
安能称其教职至劝勉同坛一事尤属逆浪之舟灌畦之瓮不
卷一 第 1p080a 页 CK-KZ_JY243_01p080a.png
足以宣扬二玉必也已身能实地修行已心能洞然三极方可
以德感人人可不言而化廷玉问曰何名三极本师日月九经
云伏以众生心尘沙永不明开缘说正宝吹散诸尘氛此立坛
之极也上乘唯一道舍此难成觉圆明自然路非由为人作此
一切法之极也先天理生直结络自月魄真气从精生包罗亿
万神此一切心之极也三极既明一讷为宝如是乃可宣吾至
道若一味艳称二玉半极未窥舌摇唇鼓人将厌之非教理也
廷玉曰修三极者当从静一入手否本师曰始之以勤继之以
不欲速终之以无倦静一者非修静一也言修道当以静一修
之也时时能摄心使静御神归一斯可谓勤矣摄之未能即静
卷一 第 1p080b 页 CK-KZ_JY243_01p080b.png
而不忘摄御之未能即一而不退悔斯可谓不欲速矣直至大
月洞明三极照了回心起慈指示盲瞽斯可谓无倦矣所以圣
贤之人其修巳也必使人见无萌其度人也必使我见泯灭人
见无萌修已之功方力我见泯灭度人之意方真下士不然修
已则以人见障之其修已也必不纯度人则以我见杂之其度
人也必不化何者静一之道不合也今子二见未化教旨未明
当遵我训以参二玉其曰劝勉非尔责也
轩子(罗松轩培)纠者合也合乎道而为纠则受纠者其心皆能合道
皆能合道即人无异志咸有一德一道同风之象端赖乎纠是
故为纠之道亦当以静一为宗以我之静制人之动以我之一
卷一 第 1p081a 页 CK-KZ_JY243_01p081a.png
破彼之歧自修之功原与教职无二惟熟识科条执持规律为
少逊于教旨圆通耳然身不可不修心不可不正意不可不诚
言不可不慎毋见已而不见人毋见人而不见己见人不见已
者咎人之非而忘己之非也见己不见人者恃已之明而忘人
之明也协心于主教指标于坛庶嘿而后言斯寡尤矣和而后
诤斯无争矣陈谏不从而我志弗违斯道气集于尔躬矣化人
维艰子其慎诸
广子(施德浩广程)科职虽繁明理则易办科职虽卑辅化则多功善
为科者能令坛众乐为之辅则人人知进道之门人人识积功
之路人之进道积功皆尔之进道积功矣所以一事之微不可
卷一 第 1p081b 页 CK-KZ_JY243_01p081b.png
或苟一物之小不可或轻一人之能不可不察一士之长不可
不用微事必慎大化斯昌矣小物克谨大道斯明矣有能必察
庶事维整矣有长必用众心咸豫矣子而曰坛事可悦人皆曰
坛事可悦彼此同悦踊跃之机鼓舞之用在是矣子而曰法事
烦苦人皆曰法事烦苦彼此共苦转退之机废弛之兆在是矣
宣科无人宁不行科习法无士宁不行法苟且为醮不如清修
劳人多事不如省事以逸人也竭赀供养不如俭用以常继也
总之大化贵以渐行人心贵以实感天真贵以信奉规事贵以
自然五事修于平日三要尽其当务斯为司科上首积功成果
岂浅浅哉
卷一 第 1p082a 页 CK-KZ_JY243_01p082a.png
本师言金光洞玄一黍通元灵风四垂五气回旋上帝玉光充
满人间知之者寿见之者仙湛寂光明普照无边净我六欲保
我三元培我五府养我四田金光冲顶大道聿传可得五慧可
达九天神化荡荡奠坤转乾珠英勃勃露芝鲜妍结为真米真
果斯坚大道无他躬行不言直超三乘契宗印玄有悟之者妙
气齐添阴宁阳壮丹坚鼎全无思无想无𦊱无牵获我净乐成
我高安回光返照金明玉宣米月之道入圣因缘仙山宝树移
植尘寰可以出世可以和缘性天开朗功德广覃道成法备衣
德象贤敬哉诸子愿各勉旃
我自立坛传教以来无日不以光明覆护诸弟子故传无止真
卷一 第 1p082b 页 CK-KZ_JY243_01p082b.png
经颁无上秘法示无上妙诠开无上宝忏种种玄文皆为诸弟
子扫尘去障见明性玄之资也是故有志者即当乘此胜缘开
心悟道矣不奈坛中多士上根者鲜上慧者稀身虽在坛而未
闻师训者有之心虽慕道而未能力行者有之即有二三弟子
稍知向往然驳而未纯歧而未一怯而未勇执而未圆闻大训
不知静载于心发上心不知坚持于志向日所悟堕凡缘而复
迷前修所得入尘劳而又障依依坛下荏苒晨昏究竟一无所
造甚可哀已今日特莅鸾轩因缘甚大诸弟子皆当念此因缘
非可易得不见不闻之中必有一种大神通光结就若真经若
秘法若妙诠若宝忏皆是我三生罕觏之鸿文如是珍重因缘
卷一 第 1p083a 页 CK-KZ_JY243_01p083a.png
则自待自然不敢凉薄从此发生上志步步提撕时时儆省自
然志光昭达始而清信继而正觉既而上解正觉开而大道圆
上解生而神通就种种胜缘莫不由此珍重心为而基本本固
基坚成道何难然而世人非不能珍重也不知珍重也虽知珍
重而不知珍重之有益吾身如此之大也今二侍训弟子有能
知珍重者乎知珍重者无二无疑惟道是好不以世尘混其清
不以纷华夺其慕不以空乏改其乐不以忙冗害其修不以物
欲引其真不以人缘阻气其如是为心是曰知珍重者可笑凡
夫俗子往往有耽嗜一艺一技一好一玩便能废寝忘餐以为
其事劳而不倦贫而不怨力疾而不辞拨忙而不顾无他爱之
卷一 第 1p083b 页 CK-KZ_JY243_01p083b.png
也若能移此爱以求吾道何难大丹之结大月之成是故新皈
弟子入我门墙第一法旨在知珍重当知此珍重两字不是等
閒可以发出上智下愚于此分辨今日闻训之后即当静坐观
心观心之际金明玉宣光明照耀遂觉大神通光停驻丹台绛
室因起珍重之心者此上智也若观心之际暂离尘恼洞见元
神因而慧花开敷迷处忽悟粘处忽释乱处忽定着处忽脱获
此道智而起珍重者亦上智之次也若静坐之际心安而体逸
神清而气宁清宁之中乃发方便照见一切事境同彼幻花泡
影一点光英如如自在一念正真前业荡除获此正觉而起珍
重者此又上智之次也递推而下至于下愚则静坐之际便不
卷一 第 1p084a 页 CK-KZ_JY243_01p084a.png
能守其信心信心既不守则疑魔入之便不能住其恒心恒心
既不住则怠魔入之便不能存其照心照心既不存则昧魔入
之便不能生其觉心觉心既不生则退魔入之疑怠昧退四魔
填塞于灵台如是而曰我知珍重也不亦妄乎是故诸弟子当
认定我立坛传教源头是以大吉祥𢌿汝是以大福泽施汝是
以大安乐导汝是以大显荣加汝是以大无畏庇汝是以大长
久寿汝知此种种利益自然克生珍重
本师言王京启教南国鼎峙宗坛金阙分灯中土广宣灵乘心
印非真修不授丹头岂昧者能探猗欤大道荡荡难名伟矣鸿
猷巍巍无际五方十极罔不被泽蒙休八海九州尽属通光流
卷一 第 1p084b 页 CK-KZ_JY243_01p084b.png
照瑞气氤氲祥风披拂龙沙泰运迥出寻常兹者𡻕逢甲午时
在仲春天垂甘露地涌醴泉鸾化为之转关人心从兹萃辑道
人秉尘一谈有志反躬三省
乩仙应化在在林立我坛之所以久者平也谈玄说妙处处开
缘我道之所以高者直也坦然无私之谓平一毫无曲之谓直
惟其平故可垂万世而不弊历亘古而弥新惟其直故所阐之
道曰常道所接之人曰真修细绎全规不外平直二字所以下
篇曰我道平直平则心广体胖直则神恬气静人能悟得真规
平直之旨自然事事契天心心符印礼门义路出入是由一坛
之内和气雍穆蔼然可亲秩然有序不言而喻不令而行使瑶
卷一 第 1p085a 页 CK-KZ_JY243_01p085a.png
阶玉树并沐春风之下均沾时雨之滋欣欣向荣观感而不知
为之者庶几法席渐昌宗灯聿显而可不负玉清上圣开化南
洲之意也主司重职可不勖哉
道在有无际有无平直因存无性自养守有理方亲有有弥纶
大无无蕴蓄真非无非有处能悟道全身平直者规之旨有无
者道之极有而无无无而有有非道也有而仍无无而仍有道
也有而执有无而滞无偏也有而非有无而非无神也有而日
趋于有害道也有而渐归于无悟道也仰观于天雷霆风雨之
鼓润日月四时之运行俯察于地山川岳渎之流峙飞潜动植
之繁多非天地之所有乎近取诸身仁义礼智蓄于性经权常
卷一 第 1p085b 页 CK-KZ_JY243_01p085b.png
变运于外远观于物天下国家何其大礼乐刑政何其烦非此
身此物之所有乎推之我坛有仪有职有主有司各有当尽之
心当竭之力即如主化之要在无为无为者道全德备无事于
为也若一行未备一德未全何能化人司教之要在大为大为
者言坊行表以身教人也若一言之玷一行之苟不可以为教
司科之要在真为真为者明善诚身至诚动物也若善不明而
身不诚不可以纠人司科之要在有为有为者无畏无疑以坛
事为己任也若稍萌畏劳之念疑怠之思即非科司所宜主司
之下有九职亦各有当尽之心当竭之力如是观之天地人物
皆有也主司仪职亦有也而其所以然之故则无也君子之道
卷一 第 1p086a 页 CK-KZ_JY243_01p086a.png
费而隐我坛之要有为无为有为归寂也然不从有为入手求
道者不几生望洋之叹耶故凡为我弟子者在家则尽人伦日
用之常在坛则尽百职庶司之事件件从有为做起俟功行圆
成而玄玄大道七日百日而得矣台前诸子咸具上根夙慧尚
其懋哉
本师言吾道终归寂真空在洗心坐忘元性见藏密太玄深杳
冥灵须觉絪缊志默寻洗心神气定悟彻步瑶林
用九者立玄之基洗心者觅玄之路基不立功无自而进路不
觅玄何由而得道人今日发明洗心之学诸子皆须潜心谛听
心为一身之主统四德备万善远则天下国家近则日用饮食
卷一 第 1p086b 页 CK-KZ_JY243_01p086b.png
大则纲常伦纪小则事物细微皆此心为之主宰宁得寂守此
心如死灰槁木也哉然由动而静由勉而安由博而约由有而
无必归到寂然不动之地方见功夫究竟尧之大曰无名舜之
治曰为无文之德曰不识不知孔子之圣曰吾有知乎哉无知
也皆妙于洗心者也颜子之心斋坐忘孟子之不动心亦庶几
能洗心者矣本坛之旨曰归寂曰湛空曰观心曰止念无非洗
心之功也但洗心之前尚有九层工夫一字曰敬二字曰静坐
三字曰常惺惺四字曰戒慎恐惧五字曰亲义序别信六字曰
道不可须臾离七字曰非礼勿视听言动八字曰惩忿窒欲迁
善攺过九字曰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有此九种功夫然后知
卷一 第 1p087a 页 CK-KZ_JY243_01p087a.png
用九之道知用九则知洗心矣洗心之要不徒去尘障并须去
理障不徒去魔障兼要去道障洁净精微心无一物虚灵莹彻
心空万象易曰圣人以此退藏于密其是之谓欤心既能洗玄
功之得易易也心息相依玄功要著心即神息即气以渊湛之
神驭呼吸之气以升降之气留静嘿之神神以驭气气以留神
神气相守金丹立就呼吸之灵神气为之也神气之合呼吸为
之也然非有心于驭气有心于留神洗心之功既至神自能驭
气气自能留神如天地无心于覆载日月无心于照临也天地
人一理天能久覆地能久载日月能久照而人不能久存者真
伪之分也人能如天地日月之真亦寿矣真者何九是也用九
卷一 第 1p087b 页 CK-KZ_JY243_01p087b.png
者全体天德乾乾不息无一毫伪也故曰用九者立玄之基也
洗心者觅玄之路也
罗子(松)知乾始坤成之旨乎以圣学言乾知大始智之事也坤
作成物圣之事也维乾至健维坤至顺健则无私洞彻于始天
道大明顺则循理直底于成化机自得以玄学言乾乃属志坤
乃属气心无尘杂纯纯不已以志帅气太极浑全气无粗厉绵
绵若存以气从志坎离交媾此非难知亦非难行孔子有云乾
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为主坛者洞明斯旨克
体斯为即牖同坛交修交勉天道人道圣学玄功盛于我坛备
于我教猗欤茂哉
卷一 第 1p088a 页 CK-KZ_JY243_01p088a.png
 白真人曰前圣师训言仁义礼智蓄于性即天命之谓也经
 权常变达于外即时中之谓也性者德行之源凡天地间经
 权常变之事莫不蕴蓄于中而仁义礼智则性之四德也在
 天为元亨利贞在人为仁义礼智故孔子曰君子行此四德
 者又曰君子以成德为行实可见之行也夫古之圣人未尝
 不期于见性然必实有可见之德行则性始发越而不可掩
 若无可见之德行则性亦灭没而不彰又安能经权常变各
 得其当乎圣师指出有字见尽性之学必有工夫作用非仅
 空谈空玄说妙已也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即
 仁也仁为众善之长而统乎礼义智者必于此用一番切实
卷一 第 1p088b 页 CK-KZ_JY243_01p088b.png
 工夫始焉明之于心无一理之不彻既焉体之于身无一事
 之不顺如今日所训九层工夫皆求仁之学也故终之以强
 恕求仁也盖能依乎仁则义礼智皆全矣由此随其时位所
 值显一番作用遇其位必当乎道随其时必协其宜大而经
 纶天下小而尽职坛中举夫经权常变之事莫不各尽焉德
 行之可见者莫大于此矣而性玄之不可见者不从兹而悟
 哉故又曰大道七日百日而得也
本师言我道无奇既直且平平直之理只在一心心是活物操
之则存谨之于独察之在萌善恶之机自见分明毋曰不贪见
利生情母曰不嗔逢怒难平母曰我忠谋事勿勤母曰我恕有
卷一 第 1p089a 页 CK-KZ_JY243_01p089a.png
已忘人缘此之故尘气易之如何为善欢喜奉行如何去恶截
铁斩钉小善不为自弃前程小恶无伤蒂固根深缅维冬仲妙
如未临因尔弟子未尽厥诚今朝甫至恭侍以迎主坛穆穆众
子肃清我心则喜奉道方殷细察坛规赖有科臣主化无为亦
合规心我从众请晋尔上卿其馀道侣另日覃恩钦哉钦哉
 王天君曰圣师之训真守真之宝筏渡世之津梁尔弟子勿
 草草看过要绎其体用为妙总之求道不过一心此其体也
 而谨独于平时审几于临事此用功下手处也为圣为贤皆
 在于斯为佛为仙亦在于斯包涵广大厥旨精微不得视为
 常训也
卷一 第 1p089b 页 CK-KZ_JY243_01p089b.png










卷一 第 1p090a 页 CK-KZ_JY243_01p090a.png
文昌帝君更生永命天尊
 玉书曰敬稽天尊以庚戌年正月立文昌静坛于吴迥家中
 先期巳时亲临斗玄二坛颁经示忏至此复时亲降静坛厥
 后辛酉年始又时亲降施锦家坛颁经示忏慈深愿重故为
 飞鸾开化之主
文昌永命天尊曰修道之要惟存一敬字在心真字在性清字
在躬和字在气即便日新其德日进于道人但知敬字之用在
于对越之时而忽于幽独之际所以内念不纯渐肆回僻果能
常存敬心则放心日收恶业自伏天赋我形即付我性本无不
真既成我性即成我命凡境缘之或顺或逆俱从真理中化现
卷一 第 1p090b 页 CK-KZ_JY243_01p090b.png
真命中安排不因用伪而或移不因存真而加剧故人之舍却
天真好存人伪者俱未了本性者也至于清之一字尤当研究
即如坐忘则天君泰然用慧则梦魂颠倒可以知心本好清趺
坐则血脉流通奔驰则气机腾沸可以知形本好清蔬水则齿
颊流香酒肉则胸膈填秽可以知脏腑亦本好清居贫则布絮
安然竞争则高车虑覆可以知一切事境亦本好清洵乎清静
经所云夫人神好清者是也庸士未研斯理故生倒识岂知清
浊一分静躁迥别清而静者生之徒也浊而躁者死之徒也可
不慎乎然而致清之秘妙在一和和者无过不及敬而能和则
免于矜峻之患而开其自然之光真而能和则免于滞著之害
卷一 第 1p091a 页 CK-KZ_JY243_01p091a.png
而生其大明之辉清而能和则免于寂槁之容而养其纯洁之
体一和之用通贯三德譬之太极之中浑含至元三气做此工
夫不零不碎返躬具全方得修道之要愿尔等致思焉
韩耀宗问性命之旨曰空将性命苦寻思若个行藏得所宜回
也屡空斯善受参乎一唯是能持半𥦗明月窥无尽一榻清风
乐有馀试问向平推顺逆何如守得性如如
天教至广性命之理阐发无遗只要吾子静将真训细参便可
一源洞达若言命则兼气性则专理何以易书六十四卦全是
气机发现而物之正性即具于中可见性亦兼气又云性有气
质之性有义理之性分为二者亦非也难道义理之性遂空空
卷一 第 1p091b 页 CK-KZ_JY243_01p091b.png
洞洞离了气质而虚悬者乎后之儒者未通玄妙所以出此不
了不当之说若本坛真训性命合一此玉光之教旨也至星家
所言之命是主后天气数而言更属一曲之学明道者所不语
又问立命之旨曰子舆氏所言立命者不过如太上所云全受
全归耳非袁学海所云积功求福之意所以端木货殖孔子便
以为不受命盖于人事中增了一分即于天性上亏了一分是
故不独立命两字广大难知即受命两字亦精微不可易见人
能解得受命之旨则无往而非道矣
两间粹气命为人四德同时集此身若使一毫私欲蔽诞衷先
尽与禽伦所以学道之人不须于命上做手脚只要保全了天
卷一 第 1p092a 页 CK-KZ_JY243_01p092a.png
予之性即已契合乎命故谓之受命可也谓之立命可也即谓
之造命可也复命可也总是圣真学问无二无杂不著推求不
俟谈论在乎默而识之不言而信方为得旨子其志之







卷一 第 1p092b 页 CK-KZ_JY243_01p092b.png










卷一 第 1p093a 页 CK-KZ_JY243_01p093a.png
正阳帝君
 帝君姓钟离讳权为斗坛基化之师天仙之祖
正阳帝君曰盈天地之间莫非道也而道之所以为妙者莫非
气故有形而不滞于形无象而能妙其象四时无象而生长收
成日月有形而循环往来岂非一气运行为之屈伸变化乎即
从人身而论在母胎中何以成形才下地时何以有声三𡻕以
还何以有觉渐渐成人知识顿开俄然而壮俄然而老又俄然
而死岂非气之初生发荣滋长气之渐衰昏疲消竭乎𦕈然一
身全赖天地之气默默贯通而后可以长生不死故学道者以
天地为鼎炉以日月为离坎以阴阳往来为交媾所以开坛接
卷一 第 1p093b 页 CK-KZ_JY243_01p093b.png
引只要人人得道岂料下界凡夫如此昏迷但知目前得意不
信身后轮回心灵一点纯被五浊汨没殆尽天尊哀悯故以琅
函玉笈宝诰灵符荡涤邪秽消融戾气无奈凡夫遂以不见不
闻疑之为为鬼魔背坛者多信坛者少不知吾身之气与诸子
本同一气中来以神仙之清气通子等之元灵自然心开见道
只如礼诵之下自有一种清和之气沁入心腑便是神之格思
神仙一降清光满室一团真气无量瀰沦尔等虽愚气感即智
尔等虽浊气降则清所以度脱幽魂尽入光明藏者亦何非气
也耶若必欲求之形而不求之气何以古来忠臣孝子精灵常
在天地间与人默默感孚岂必形貌相接而后谓之有乎况三
卷一 第 1p094a 页 CK-KZ_JY243_01p094a.png
界之中赫赫神祇皆属有形修行得道之人可以通幽洞微如
德山见土地圭禅师受戒岳神具净眼者自见天身我日日在
坛而子等不见譬如瞽目之人不见光明遂疑世上无日月不
亦愚乎因子等尘垢不能见我之形而一呼一吸尚能通我之
气故以飞鸾方便接引通光流照合神会气先注精于玄宫后
运灵于手腕自然流出金书玉字以破群迷此一线之生机也
奈何并此一线而亦欲断灭之为快耶怅尘途之日妄悲大道
之无传感幽明之惨惨叹劫海之茫茫上圣高真辞琼台玉阙
降尘凡市肆不惜方便略露天机指点祸福无非欲人归于大
道重悟本来何以世人疑之渎之更谤之毁之所以然者只是
卷一 第 1p094b 页 CK-KZ_JY243_01p094b.png
俗根未断遂囿于习见而不能自出今诸子果能奉坛须要远
俗以此心还之大道此身还之天地此家还之劫数自然空空
洞洞引真归元上可以参辅元化次可以独成道果如是与吾
之心嘿嘿相契方不为缁玄所夺方不为神灵所摄方不为外
道旁门所淆乱不离日用之中直达先天之境金丹妙道非子
等莫受非我莫传他年携手三山为蓬莱宾主岂不快哉岂不
快哉
正阳帝君曰所得无所得无得得所得得自无中来著有便无
得云飞水自流云水混天一无形化有形云水皆不息却叹修
道人妄测金丹术无得保天英有得丧玄室漠漠守无为无得
卷一 第 1p095a 页 CK-KZ_JY243_01p095a.png
方无失我叹子等茫茫在此不过为得字[㓁/亠/月]了身心所以日在
水云空洞世界毫不知享用纵有真师眼前指点也不知路歧
南北昏昏逐逐只为恋恋不肯割舍即有一时警悟便欲誇得
胜人争贪竞起即有真得为妄得矣岂可不自知猛省所以大
真示提心三十法正欲[⺡*剪]积染而警维新也勉之
正阳帝君曰仙道贵虚虚者虚其所当虚儒道贵实实者实其
所当实当虚者心也当实者行也太虚无踪以喻心也务实守
约以迪行也心不虚则不存行不实则不高要之心行同源仙
儒一理儒家不说金丹未尝不说存养仙家不言治术未尝不
言利济总是一个道源一般作用非有二也世人不知往往卑
卷一 第 1p095b 页 CK-KZ_JY243_01p095b.png
视儒而高视仙云何卑视以卑卑利禄为儒而不知儒者原非
利禄何云高视以偶尔神变为仙而不知真仙不重神变二者
胥失之今我承命启教演道传经务使仙儒相助心行交修达
则儒中有仙隐则仙中有儒归于不负圣恩便是玉坛宗旨自
今以后子等当去歧说除疑心断分别心成正信念自然种粟
得粟因果不错也
正阳帝君曰大月在中气自环卫何必学呼吸乱我动静哉故
至人无身依气而生至人无心顺时而见子等生于俗长于俗
安能谢绝人事而成木石之体只要过而不留便是持身定心
之根本气神与精一之则灵分之则倾气中有天不见不闻精
卷一 第 1p096a 页 CK-KZ_JY243_01p096a.png
中有天蕴为风云神中有天光炳日星存之默之自然运成矫
之揉之丧我元婴子夜至已名之曰息从午至亥名之曰消息
中真火湛然而明消中真水汪然而澄一息一消元会之根人
能解此便是玄门
正阳帝君曰诸子修道从何处下手修道者修心也心在先天
本有正无邪有真无伪只为事物牵引情欲动摇故尔至明之
体变成昏昧至公之用变为私曲公明既丧大道日离事天则
天心不合应事则事理乖违持身则精神消耗处世则苦障丛
生凡此种种皆由身虽奉道修不在心故也所以圣门指出诚
意两字示人修心之法全在于人不见不闻之地嘿嘿操存一
卷一 第 1p096b 页 CK-KZ_JY243_01p096b.png
如禅宗之止静道家之内观一尘不立一丝不挂到此地位方
见慎独之功用然意也念也不可灭之使无当妙其所有识也
情也不可遏之使绝当归其本真明于此方达修心之理而与
道日亲矣至于真阳之气非至静不复非至和不聚非至清不
充静也和也充也亦须从幽独之中涵养而入陶融而得不可
徒向语言文字中求流于训诂之见谨成口舌之慧反使意念
之萌不及照管是以道人今日先把丹基第一节指示子等若
能细研我言修道修玄功夫日进莫谓斯理平平无奇不去修
学自将大道之门塞断不由反由旁窦而入如此则虽修道勤
苦终不能升堂入室矣天真启教本自三教同原在儒则从此
卷一 第 1p097a 页 CK-KZ_JY243_01p097a.png
工夫显出齐治平之效在仙则从此工夫显出济生渡死结丹
仙化之效在佛则从此工夫显出圆通无碍行因證果之效也
正阳帝君曰邱子(峄)勤持我诰知黄芽白雪在何处黄者中宫
之土土厚则易于发生先天土薄多致昏倦昏倦则性光不透
惟借我后天土气重培故曰圭土厚生金故曰刀圭刀入土则
膏泽遍沾故曰黄芽芽之所生随性而发性有偏正芽有苗莠
知其莠则先锄去之而苗日长苗长谷成犹夫得道白雪者何
肾中真水也水为天一之源出昆崙遍九河若散而不凝则为
浮潦为淤池全赖牝中真气结之故曰白雪雪者朔风扇摇覆
于土而不䊀于土阴极转阳之机惟在于此即超凡入圣之关
卷一 第 1p097b 页 CK-KZ_JY243_01p097b.png

(耀宗)问观心养气之方曰观心养气先要得窍
观心不要著心观四面云霞抱玉盘空到不空方入彀绵绵真
息定中看
细参此偈便是大道之门
正阳帝君曰三返大法首曰观心回光返照是也其中次第阶
级不可不知初摄心时积染将脱未脱正气欲回未回此时观
心之道全要勿助勿忘如调疾苦是名养观二摄心时四体粗
安元精元气稍稍旋复惟有意马念猿拴住未定全要归神太
虚将清静经三空句子转转密持自然心能泰定是名静观三
卷一 第 1p098a 页 CK-KZ_JY243_01p098a.png
摄心时定光始生照见五蕴此时五行四大有馀不足自家能
知然三关未开虽能知而未能治仍须一心养光勿起情欲坏
其光体勿生苦乐损其光英勿随动摇暗其光华三者克持卯
地新蟾来临午位而大丹有基矣四摄心时澄念念澄静气气
静身中腠理脉络渐渐贯通向日积习旧病渐渐解释此时此
际玉光渐长始而充满绛台继而流注下田既而回照昆崙遂
觉三关洞辟吾身正气直与天上真阳贯通不善摄心者极易
于此时返生妄想必要如月九经云得光若非光青青返真房
守此一心寂然不动而后二英始成是名寂观五摄心时二英
既具圣心益明二英者抱日扶月也功效在左玄右牝太和元
卷一 第 1p098b 页 CK-KZ_JY243_01p098b.png
气所结二英照耀则绛楼大月渐生五色光华上注五官渐开
五慧到此则造化在手风云护身矣是名定观然此地位祇可
称为小月一成三体初现耳未可云九英全复大月全成也然
子等且将前五级从事无间亦不枉一生奉道望切望切






卷一 第 1p099a 页 CK-KZ_JY243_01p099a.png
孚佑帝君纯阳妙道天尊
 帝君姓吕讳岩为三教宗师奉敕显化度人慈悲普济等观
 音之愿海功德无量无边且立坛百千万亿丕宣道妙宏范
 诸天晋号孚佑上帝位證文尼真佛
纯阳帝君曰道法无边广莫外吾心光天真无量众俱在吾心
中大道难思议吾能造其宏一心中有失不能禁其邪如彼世
间人何堪为我说说及多苦恼愿救众生劫救劫良不易挟之
不可挟有能始信者终于多疑惑有能善信者坏于多畏缩有
能具灵者多为家缘失有能自悔者继而复蹈也有能谨守者
怯于无胆决有能勇为者败于入道邪此等愚迷辈俱入河沙
卷一 第 1p099b 页 CK-KZ_JY243_01p099b.png
劫欲返真元良三九须寻急大限一来时此命顷刻结玄功不
可拟如天嘿运月玄功不可知如彼须弥轮玄功不可及如天
难几也一入易几处即在心中获无边恒河沙俱有此米月欲
得此心珠须凭守戒烈欲得此心清须仗归命一归命无作为
静守天理乐乐天知命士吾愿度出劫
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人得二气以成丹台虚明廓落本无
所著一恋妻孥万欲齐来一为身家万魔俱到殊不知此身死
者也非灵明者也此身壳也非真也岂可以有尽之身累此不
坏之心乎身尚无用何况身外之物道之于人人心素具不假
于人酒色财气本无魔障只是本性既失四魔毕集四魔既集
卷一 第 1p100a 页 CK-KZ_JY243_01p100a.png
良心难复主翁既去客人作主酒迷于一时色迷于一身财迷
于终世气遂因之而来大魔既集各逞威风自相残害酒残吾
之神色取吾之精财迷吾之志气丧吾之身亡身败家上遗辱
于祖宗下遗患于妻子存不能见世人于生前死不能觐天颜
于身后岂不可怜岂不可惜设有勇士能逐去四魔心无杂念
心清而气顺气顺而精裕精裕而神旺三宝既备不至丧失于
是而内整玄功外度末世功成行满上帝褒嘉拔擢及汝位證
飞仙无疑诳言又或有人天生好道不致逢魔位證上仙者固
无论矣抑有中士酒色财气魔之又魔世味俱尝作恶将盈而
能一念悔心将前所作为尽情改悔诵经礼忏归命上真度人
卷一 第 1p100b 页 CK-KZ_JY243_01p100b.png
自度自利利他功行一成灵根素具南斗标名亦可位證选仙
吾道荡荡吾道平平人自远之非远人也一恋浮华即远道也
又有下士不知道法不知明心见性然不敢自专亦不致作大
过大恶此等之人即经大道亦不能造飞仙證玄功惟积德累
功作一集受洪福之流然或功德积久上帝亦不负之至于身
亡南宫受炼壳脱尸解位證地仙可以无疑性本无著贵乎虚
灵道本无相贵乎忘念诸弟子既无生知之圣又无复性之功
可乎吾愿为子论复性之功复性者非在于一念一意以复之
也须要念念返本意意还元复性者又不在于一事一物以复
之也务要事事报本物物知先太虚冥漠总不著一实相又不
卷一 第 1p101a 页 CK-KZ_JY243_01p101a.png
著一空相著实者不灵明著空者守枯寂枯寂者死不灵明者
亦不活无非著一死相欲灵明者先提心欲提心者先去欲欲
去欲者先断疑欲断疑者须定欲定者在于慧欲慧者在于玩
鸾训玩之务要行之
纯阳帝君曰鸾理微深空灵方觉能空其心空其相而后真理
湛然灵机直接此不独能辅鸾亦能进道何也大道无形惟空
能合大道无方惟觉始通凡夫之所以不知道者非道远也为
多妄想以塞其本空多色心以障其灵体是以颠倒神志终身
迷闷觉性不光今日诸子欲知大道须悟本心本心既彻何道
不集然本心两字甚难体认文字语言讲究不得步步要在身
卷一 第 1p101b 页 CK-KZ_JY243_01p101b.png
上理会及至身上理会更难下手知识意见都用不著全要在
法上参求及至法上参求尤难立脚符印经诠亦属虚形所以
本心两字迷者实多悟者实少玉尊所以发大慈心敕建宗坛
欲使世人跳出尘嚣咸臻道岸使本心不失游乐真乡此大坛
开化宗旨诸子各当奉命力行况天人相感寓于一鸾教之通
塞存于一心道之废兴关于一机诸子诚欲使天常接教常弘
道常兴必要从本心发挥应现方称妙乘上宗本心者天地自
然之心无无虚寂静动未形混沌未启便有一点种子布于太
极之先合于无极之极便是本心人从后天立体分阴阳定五
行一本以二所以天与人分灵从知丧日从事于道而道愈远
卷一 第 1p102a 页 CK-KZ_JY243_01p102a.png
子等只要贴认吾身未生以来心在何所本自何赋时时回顾
时时注察便知此身已属幻空此心万劫难毁今玉尊开坛济
世宗旨不过为本心两字复归元化至于法箓符诠静功玄谛
究不外此诸子能知能解便可称为上真然修之有渐复之有
源从源溯本妄尽真生近里工夫全在去妄勉之
纯阳帝君曰金子夙根既好慧悟后开舍身卫坛可谓难矣若
能一见本来便成真圣小其心大其身一呼一吸还本真存其
神守其精左日右月抱灵根龙吞北海水虎啸南山云此心非
我心此身非我身朝腾九霄布风雨暮列酆城济万灵精既满
神复盈与天齐寿无陷倾仙家诀细讨论身心与精神气气合
卷一 第 1p102b 页 CK-KZ_JY243_01p102b.png
元英元英一点分为九八卦相排一中守子能寻得这源头亿
万仙真随尔走走走走莫叹西风两鬓斑云中自有人携手
诸子有志炼鸾务要日日涵养月从精生米以气结天精未漓
月体易复真气未散米珠具存持其志守其神勿逐物而营营
念须空视须中固关钥升玄宫是名天精飞如龙调汝形潜汝
息勿随欲而役役寻真母守玄室三田交通上下混一是名真
气坚如石一米成大本立一月成性光得玄玄至道本寻常万
劫修成只性光就里工夫微似发静中火候细如芒弄丸抱卵
差堪拟伏虎降龙岂易详得手莞然成独笑谁无鼻孔费思量
元始所𢌿之气乃心之王所谓守心者无挠其气养心者能定
卷一 第 1p103a 页 CK-KZ_JY243_01p103a.png
其气气足神完万物备我何从更有欲念人之所以丧其心者
丧其本来所以出之心也人能复其心者存我后天再造之心
也故修炼之法不守心而守气气从混元之初而结先天地而
生始阴阳而立所以一阖一辟从无极中剖出玄关一窍气气
应合阴阳故曰始气欲求道者斩后天立先天故能立地飞升
修行有五字诀正专静存斩尽之矣
行自在坐自在如如不动真玄解养气工夫只寡言躁急平兮
天君泰晨调百息葆中黄叩齿三通百邪坏五辛绝兮肠胃香
真珠一点悬紫房紫房真人天地通护养丹壶径寸中龙飞虎
走风云动梅花片片琴三弄水底瑶天渐次明三彭不敢撼金
卷一 第 1p103b 页 CK-KZ_JY243_01p103b.png
身律巳严如侍君侧竞竞执玉时畏惕日日常行人不知万亿
仙宗从此出入俗无妨谐世尘避喧由此登仙室不炫聪明不
走歧三千弱水舟堪觅
诸子炼鸾未得通光者少此一段工夫故也今当平平做去淡
淡得来自能优入圣域也
纯阳帝君曰修行路头我前日五字诀尽之矣我再宣之
一曰正如何是正
周行大道本如弦曲径旁门戒勿参趁此大梁珠照乘轮蹄熟
路著先鞭
真实路头不难进步
卷一 第 1p104a 页 CK-KZ_JY243_01p104a.png
一曰专如何是专
灰心息念检玄诠一字堪消万劫愆检到无言明月对心珠光
照大罗天
只要专志不废时日
一曰静如何是静
息息收回方寸田精神才动守吾玄空里影来空里灭真空湛
湛定中禅
不须绝俗只要随应随空
一曰存如何是存
真心圆活是明珠动静中含造化机但使七情沉碧海一轮浩
卷一 第 1p104b 页 CK-KZ_JY243_01p104b.png
月见真如
学道参宗最患执著
一曰斩如何是斩
大药初成九转丹三彭斩去万神安尘缘摄向光明镜拔宅飞
升也不难
目前骨肉岂易轻抛但须欲寡恋稀三彭斩去矣
或言斩字工夫最难曰只要用沉船破釜工夫认得这条门路
急急望前是生落后便死其势不容不斩譬如毒蛇螫手不脱
腕不生不得不斩一透此关何难直入真境到得客火灭尽真
水复荣重如才出母腹便是归元大路也
卷一 第 1p105a 页 CK-KZ_JY243_01p105a.png
纯阳帝君曰云何是摄心心起心还灭捺住无明津上潮眉中
现出光明佛云何是息机机动真光裂试看风平波不动一轮
涌出光明月云何是养神神在昆崙穴莫将尘垢浼元真飞身
自到光明阙云何是报恩恩隆难喻说发肤原是本来身直教
认取光明血云何是充觉觉在智中彻撇尽卮言泯见闻珠心
独契光明雪金丹大道非易非难只要子等认正路头认得正
时怡情花鸟皆可得道认不正时埋头面壁也是枉然施子子
被那心魔缚了故怀抱不开心执著了道便是碍道认不真三
品合一之道三品之中精为根气为本神为标根主静本主立
标主动精静而动藏神动而静伏修玄者修静也静能见天精
卷一 第 1p105b 页 CK-KZ_JY243_01p105b.png
为天本所以悟金丹者重于养精精固然后能养气气定然后
能养神所以守精之法在于善潜不必纳息黄庐恐挠于中也
不必注光昆顶恐耀于外也惟有念念不著便步步不错况暮
年之人精元将竭安可妄有作为哉今后子当一念养精方可
摄气气摄自然充神若子妄以客气为真气伪神乱真神乌能
见大月升于碧海
或问养精之方曰
起居随意适寒暄饮食须调护圣元但看梅花琴里弄炉烟静
对共无言
纯阳帝君曰施子(锦)近来作何工夫对曰有志而神衰曰既知
卷一 第 1p106a 页 CK-KZ_JY243_01p106a.png
神衰何不即做养神工夫对曰志欲以坛法医道训子孙曰如
此更役神矣志多则事多神愈竭矣岂不闻大真人云志多于
神其道日昏神旺于志其道日至子言志未衰而神衰不知子
之神衰皆本于志未衰耳所以禅宗有云放下全放下佛也不
要做𥪡起脊梁筋便是骷髅坐子若参透此旨心空则正气长
留心定则真精长湛何患神之不旺也
纯阳帝君曰子等能明宝月二字乎太极初分先生月而后生
日故日为始气月为始精其体微妙而难盈其光清莹而不耀
始生为三圆满为九降精于人谓之正性正性之门谓之宝精
所以见月得道者甚多可笑人生逐逐徒见天中之月不知已
卷一 第 1p106b 页 CK-KZ_JY243_01p106b.png
身中各有一月只为尘氛蔽之云雾掩之不能使光明吐露耳
若能潜神内照精满而月生神全而英现从一至三从三得九
金丹大道莫外乎此
问从一之义曰天一精也
大道从来要自探守元抱一见三三不须空向金炉叩摄念蒲
团仔细参
问三九之义曰阳数也月包日体故老阳之数至九而极月白
水清故少阳之性从水而生知得此理便可长生
纯阳帝君曰圣光照朗洞彻始青生机潜运道气内凝定慧若
虚体乾效坤是曰纯阳金丹之门我灵不远.人各能存我真不
卷一 第 1p107a 页 CK-KZ_JY243_01p107a.png
难人各能明灵真二物上药之英一在去私一在灭嗔私去嗔
灭方存我灵一在除妄一在还淳妄除淳复方明我真二物克
具纳炉养烹元气为鼎元精为铛元息为火元金为薪三要(口耳
目)固密五性充匀返三为九天地合并玉光温温降我昆崙金
光微微现我黄庭金玉二光聚会生神不以知测不以意分无
无虚极妙理自呈更形换骨渐育胎婴云霞灿发金火聿腾知
此道者尅日丹成
灵真二物尽人具备不假造作不烦寻觅有生以来即全体于
我身但因世人驰逐尘途不思还返所以灵者变而为窒真者
改而为妄灵真既失窒妄用事所以道本大通而以窒性求之
卷一 第 1p107b 页 CK-KZ_JY243_01p107b.png
则处处染著道本至实而以妄心探之则事事虚伪殊不知灵
真之体赋自上天所谓天根者是也染著虚伪因于幻合所谓
地根者是也以天归天如水入海本无异致是以古来升仙成
道之士不过善保我身之灵真而已大坛开化教育无边亦止
欲子等识善保之道所患子等有明浪掷有慧虚投不肯潜心
净识反照自已真身耳若能返照则灵性日充神通可致真心
日透圣慧具全如此工夫虽或未能易胎换骨飞形上界幻身
凋谢则真身坚固安住天宫不难矣
纯阳帝君曰彭子甚有缘天恩既深子立志亦复不小真吾道
之嗣法人也我适言有明浪掷者灵真之体不可以言语彰不
卷一 第 1p108a 页 CK-KZ_JY243_01p108a.png
可以形貌状惟在反身自问见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见十分自
有十分作为若预期助长便同赤水神珠不可得矣所以世人
不会修心者无不有明浪掷也所言有慧虚投者慧光原属人
之善根用之得宜即是明心知性立命见天之基本若恃慧为
我有而用之以胜上之念则渐觉他人之慧皆不我及一点胜
心化成大障如是则虽有圣训而不闻虽有宝典而难入障根
起于纤毫灵真隔于霄坏是谓有慧虚投也今吾子信道正而
且固谅无前者之过然大道精微不离平坦大道广博不外近
约若稍有务博好精之念便致忘失在我之灵真而不易复矣
道藉缘成缘从天授凡古来得道之士必有善缘以成之所以
卷一 第 1p108b 页 CK-KZ_JY243_01p108b.png
境界之或顺或逆俱足以发明我灵真之体而唯上慧之士为
能审缘而悟之若无慧者逢善缘而不能觉则善缘日远反堕
邪缘不知缘之善者其始必有逆境故能警惕身心渐归正路
缘之邪者其始必有顺境使人迷恋转展渐入迷途是以有志
向道者必先正心以乘正缘所谓正心者去华就淡轻名重实
崇本抑末尚志寡言乃能令我绛宫真人通明洞达不因境顺
而昏不因境逆而苦则一切境缘俱是我成道之助何况更遇
大坛无量提撕此善缘中之最胜因缘也所云缘从天授者子
等于正心之后尤要生大觉悟看得世间一切因缘莫非天授
半点不由人力造作自当心心事天泯私忘我弃智绝矜则灵
卷一 第 1p109a 页 CK-KZ_JY243_01p109a.png
真本体日与天光相接而德行符于元极矣然必一言一动悉
存戒慎之念乐善之诚而后过误渐寡功勋渐多天之授缘有
加无己而大道可成也若未明此则虽竭智探玄究竟金丹不
复所以然者丹道非神助不成上神非功德不感最误人者有
一辈自了话头徒讲论汞铅龙虎而置积功立行于度外如此
等人虽能屏息绝粮终不是真胎息真辟谷也安可云道哉总
是本坛大化阐玄功则以心月为无上丹头论功行则以性宗
为无尽妙谛言化度则以真灵为自然舟楫俱要天人合一处
细勘而得非浅小智慧所能几也呵呵此吾道所以知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