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001a 页 CK-KZ_JY231_01p001a.png
重刋道藏辑要
 仙佛合宗语录
冲虚真人伍守阳著      真阳子伍守虚校注
  吉王朱太和十九问(法名太和号云水在宗人府玉牒名派常淳𥈠皇帝重孙)
一问曰蒙指我以真药物犹未明辨所以为药物之真
 尝闻上古圣真及师仙所言只是口说真药物犹不知自身
 中辨何为真何为不真故不免疑而再问之
伍冲虚答曰真药物即真精也
 精何故言真以修仙道可用者名曰真不可用者不名真
彼后天交媾之精即不真
卷一 第 1p001b 页 CK-KZ_JY231_01p001b.png
 交媾淫精已有重浊形质不能变化复返为无形质之元气
 而化神既不能化气化神便是不可用者故不真 庄子南
 华经云既以为物矣欲复归其根不亦难乎 陈真人云贪
 嗔爱欲不能离安得此身延寿考 抱朴子云有一等专守
 交媾之术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大药亦愚之甚也
先天元精乃谓之真精
 未有天形之先只是元气如未有人形之先亦是此元气然
 生天生人生仙生佛皆是此气故云至静未动曰元气静而
 时动曰元精元精实即元气非二也而强名为精乃修仙成
 道之根基始是修仙可用之真精
卷一 第 1p002a 页 CK-KZ_JY231_01p002a.png
第世人人人能说真精
 世人见仙只言真精遂亦藉口乱说知真精以诳人况彼不
 遇真仙亲传何由知得精之真者
不过执后天交媾之精冒认指为真精者也
 凡斥称世人以其迷恋世法之人非真苦修志学者仙何肯
 传大道假令闻道亦无用处及至诳人皆指媾精为真精也
或有暗与道合偶似一遇其真者有之终不知其所以然之妙
理也
 顾与韬庠友在道隐斋中问曰所以然之理愿得再详之冲
 虚子答曰静动生灭之有循环人人之必然者且循环不穷
卷一 第 1p002b 页 CK-KZ_JY231_01p002b.png
 焉不一遇由学不得真传虽遇先天发见而竟失却亦不知
 辨真与不真而用皆由不知所以然也何为所以然盖人自
 有淫媾之后已来精耗而因以耗元气气曰元是元头始初
 之气无形者耗而少矣必补而足方可长生不死必用无形
 一样元气补之才方相受若有形之淫精则自气变落下一
 层故不相受不相补既身形与精形相隔有形与无形不相
 受此理之所以也不知者盖精生有真时要知而不知则精
 中真气不足即补气亦不得足不能成仙当采取配合亦有
 真时当知若不知则气精不能真足者即补精亦不得足而
 化气亦不成仙能知此所以足者以补则身中元气自能长
卷一 第 1p003a 页 CK-KZ_JY231_01p003a.png
 旺圆满可伏胎入定出神入仙故古圣云杳杳冥冥其中有
 精其精甚真得所以然之真方能成仙而了道此正所谓道
 之原也必先知此所以然者而后能求求而能得若世人浮
 慕而闻其粗浅套语安能知
彼人有从有念而为精者即交媾精之类也
 与韬问此有念答曰有念者有淫媾之妄念也因淫念而生
 之精即同交媾精因淫事而生之精亦即交媾之败精精已
 败者气已耗矣更何以得长生故华严经中佛言初禅念住
 楞严经中佛言汝以淫身求佛妙果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
 来涅槃何路修证陈虚白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
卷一 第 1p003b 页 CK-KZ_JY231_01p003b.png
 徒然是仙佛皆同除此一念也
有从无念而为精者即先天元精也
 与韬问无念答曰无念者无淫媾之妄念虚极静笃乃未有
 天之先未有念之先在杳冥中之精为先天元精世人每有
 无念而遇未得师度仙机竟弃而不用或知元精之虚名而
 不知当用之真时实用故不免当面错过
于斯二者亦有鍊之而亦竟无成功是何故
 二者是言有念无念之淫精真精也淫精鍊之无成固宜矣
 而有略知真精鍊之亦无成功不知此是何故
盖由不知辨所以妙理则亦不能辨所以妙用
卷一 第 1p004a 页 CK-KZ_JY231_01p004a.png
 真精由鸿濛杳冥判来其妙有可长旺得身中之精气者犹
 有不能长旺中之精气者若人不知当采时之妙理即不知
 用当采时之妙工也
不过祇是遇得世间凡夫传得世间凡夫法耳
 凡夫法皆是邪淫事或有被人讥贬耻笑不敢说邪转为口
 说清净而身心所行实不清净口说真精竟是杜撰空亡幻
 说皆为欺人之谋诡取衣食学者遂执而信行希望成仙亦
 大误矣与𡸅曰或亦有执实行清净者否答曰虽有实行清
 净终不得遇仙传药生之真时采取烹炼之真时不能得丹
 成仙證道修至气尽老死依旧是一凡夫死亡而已绝无不
卷一 第 1p004b 页 CK-KZ_JY231_01p004b.png
 死而长生者总因与仙家辨真时不同我故曰凡夫法
子已从凡夫学鍊药矣按其不成便见其药之犹不真也当知
有异于彼而为真药者在也
 子者对吉王殿下言也不成者是由不知药生之真时不知
 采药之真时故不得真药不能补足身中未发动之元气气
 补足即是丹成气补之不能足则是丹不成仙不成止是凡
 火之妄为非仙传之真药也既见不成怎不求真传寻真药
 之妙理妙用者乎
夫无念而得为真精者固是矣
 人而无念则心真虚静矣至于静笃鸿濛时似有动而忽有
卷一 第 1p005a 页 CK-KZ_JY231_01p005a.png
 动机正是真元精之先天也此人人之本有可遇而可得者
虽有知真精而不得元神灵觉如是如是精虽真而亦不得为
真精用
 或有闻师言真精而知真精之名但因初学浅见时至而犹
 不知不能以元神配合宰运采取烹鍊亦至当面错过如何
 能得真精用如此亦是知之不真信受奉行之不笃耳 玉
 清上妙功德经云不善修持而失法本不能长生 天来子
 白虎歌云月无庚气金无水纵有真铅枉用心
此上天所秘之妙实在如是
 天所秘是秘之不传无德以传有德也人与天相隔甚远人
卷一 第 1p005b 页 CK-KZ_JY231_01p005b.png
 德合天则与天为一矣故传与以如是德之不修以合天则
 不能得传也如是者是以元神辨药生之时为配合得知此
 则得长生不死入定出定神通无极此上天之所以当秘也
  灵宝度人经云水火二用非圣不传
举世间人所不得知之妙实在如是
 天仙以如是秘法得證仙于天惟天仙之所知所行者而世
 间人何以知人能修德合天即是天人则可得知如是不修
 德以求合天即是凡夫下鬼终于不得知如是者而已欲学
 道修仙者先当自勉修合天德
海誓山盟而不敢轻泄者实在如是
卷一 第 1p006a 页 CK-KZ_JY231_01p006a.png
 世有善根圣真专心修德精进学道上仙高真固肯传以道
 矣犹且令设盟誓如海样之深如山样之大忏悔其已前之
 或有错者禁戒其日后之不为非不缓怠于自修不妄传于
 无德其不轻泄药生采药生真时者如是 度人经云长生
 久视之法上天其禁至重
得此真即天仙矣即同世尊佛矣
 得此元精真则精气能化气而成漏尽通出阳神而超浩浩
 劫运惟此真者方是天仙之道同佛道
不得此真则谈禅说道皆为幻妄虚言矣
 若不得知此药生采药之真时则不成漏尽通不出阳神超
卷一 第 1p006b 页 CK-KZ_JY231_01p006b.png
 劫运只成一个空谈妄语而已
子今得此于明言精始真矣药始真矣
 言吉王如今得明白说此药生真时始知仙道所用之真精
 真药始可成漏尽通出阳神等事始知不同于昔所学之世
 法所言世法中之浊精而已者
一试修之起首便能合道
 古云起头不遇作家到底翻成骨董若传得真便行得合起
 头修也合道到證果极处也合道古云九转工夫总一般是
 也
悟一步则行一步行一步则入一步入一步则得一步则知不
卷一 第 1p007a 页 CK-KZ_JY231_01p007a.png
传之妙得果之灵證道之速
 既悟药生及采药之真时则时真即是药真精真便行此采
 真精药之工既行采工令精随神凝入气穴周天烹炼薰蒸
 久而炼精之工足矣化气足而得大药成漏尽通长生不死
 之初果始知天仙所不轻传有如是之妙得长生之果有如
 此灵验总之百日而得长生十月而入定胎成出阳神而神
 通无极證道如此速所以古云成就只一二年不似淫邪旁
 门穷年采战至于老病苦死而追悔不及者比
非彼世人所得知所及證也而世人之误信邪师诳惑者可胜
惜哉
卷一 第 1p007b 页 CK-KZ_JY231_01p007b.png
 世人不修仙德而妄求仙道又不知果有真仙道之正理在
 而求之安得知而安及證更被邪师以仙书真道之言巧释
 彼邪说诈以欺之世世人人尽信其诳而不能疑绝无能改
 过者可惜被害而迷失仙道且丧失本自有之现在性命也
 已
二问曰古云水源清浊要分别敢求指示如何分别答曰水喻
真精清即先天浊属后天源者精气之所由以生者也此仙圣
示人分别至切要之语奈何世人妄解圣言罔诬后学
 仙圣之言垂世必世人得受仙度者而后悟解始真若凡夫
 但闻凡夫之教甚至不受凡教而徒然看妄人之妄注而亦
卷一 第 1p008a 页 CK-KZ_JY231_01p008a.png
 为妄精妄解圣言自称能悟得悟不顾欺诳害人而以迷指
 迷遍古今也
若不向源字上用辨只于清浊字劳心谓后天中以无形之精
为清以有形之精为浊
 元精只是无形元气不可以形辨可形辨者后天既为后天
 又为后天之神所宰虽未见形亦已耗散不得复元若精不
 合淫念淫事必不至于有形及至有形则中之真气已为淫
 事耗尽矣是邪门外道所言而仙道必不以如此为辨
呜呼此地狱中种子之说也
 凡言有形无形者必是以淫媾为辨淫败气耗古圣言气尽
卷一 第 1p008b 页 CK-KZ_JY231_01p008b.png
 则死故为地狱中种子也仙圣因元气之生人故教人鍊住
 元气令人长生不死
殊不知先天元精由静极而自动气至足而源至清即谓真药
物矣
 静而动是天地循环自然之机仙道亦如之不是人心念妄
 所动者故曰自动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云不识动静
 真机不达真常全真妙理如何得道成真 此问水源清浊
 辨法与上章问中事同理同而问异故两答之各有详略亦
 互为发明
而元神灵觉即能合和是谓以觉合觉随而采取随而烹鍊不
卷一 第 1p009a 页 CK-KZ_JY231_01p009a.png
作世缘念想用工一刻即长一刻之黄芽而金丹可就仙道可

 元精元气有觉而元神亦有同觉即得时至神知之妙以两
 所觉而配合故云觉合觉如一夫一妇始终不相离也 许
 旌阳云内交真气存呼吸 俞玉吾云真机妙处在杳冥之
 内冬至之时必先闭塞其兑澄心守默使金与汞同归于炉
 中如日月合璧则神凝气聚金液乃结倘忘其缄默任重楼
 浩浩而出则自取伤败也 本注云用工者即采取配合烹
 鍊之工也一刻者即一小周天火候也黄芽者即神气内鍊
 所成之真气也 纯阳仙翁问曰何为黄芽钟离真人云真
卷一 第 1p009b 页 CK-KZ_JY231_01p009b.png
 龙真虎是也龙乃阳龙出在离宫真水之内虎乃阴虎出在
 坎宫阴火之中 本注云金丹者金液还丹也即元神炼元
 精所成之灵气又曰黄芽曰大药所以服食者服之而结胎
 养神神定而全即是仙成金丹成时是命住神得定是性住
 故曰金丹就仙可冀言必成仙也
若念想尘缘拟议习染而后精因之以生则纯是后天思虑之
神所致此源浊者之不可用以其真气不足不产黄芽而有生
必有死之决然者也
 世人口称学道而妄想凡情爱欲者多矣情欲有动则精必
 生此精之生不以静而内生唯于身外偶生故静笃之真气
卷一 第 1p010a 页 CK-KZ_JY231_01p010a.png
 不足而源浊不可用以内修者故广成子云毋摇汝精精摇
 则少而渐竭无以还丹故陈真人云精少则还丹不成是也
 若此者皆因尘缘习染淫欲未断皆凡夫事犹在欲界最下
 处与有生死凡夫同类故与凡夫同必死者
或有水虽自静而动而源亦清矣其元神灵觉虽觉而不能真
觉依然堕于尘缘习染转为后天思虑之神所摄则不复为清
真而妄用其采取烹炼亦无成圣果之理
 南岳魏夫人云若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者清宫落名生
 籍被考于三宫也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贵恬愉 白玉蟾
 云学仙非为难出尘离欲为甚难 王玉阳真人云随情流
卷一 第 1p010b 页 CK-KZ_JY231_01p010b.png
 转定落空亡更道难成功难就业难富
于此辨得源字真药斯真矣
 水源即是药源清真是药清真源浊不清真是药浊不清真
 长生仙道必分别源字为要
又问水之清浊何关神之清浊答曰静定之中神气如一皆静
也如是静亦神气一动亦神气一古云时至神知即神气同动
是也
 学者不知神清是不著妄念随水源皆清是圣种神浊是水
 源著妄而浊即皆浊是凡夫轮回种故仙圣教人辨此为至
 急 灵宝大乘妙法莲华真经云性者静也气者动也动静
卷一 第 1p011a 页 CK-KZ_JY231_01p011a.png
 一如非至人安能措心于此 广成子云静则静于神意动
 则动于神机
动而外驰逐妄则为二动而不妄驰犹然合一非真清之同而
何元神一驰气亦驰元神一染精气亦耗非浊之同而何
 动而为二者神固有不知摄气归根者为二也或有不遇本
 根之对境散漫驰于六根之别境亦为二也 俞玉吾云金
 火要同炉在人一念返还耳此清同合一者皆如是仙道之
 当然反是则根尘相触而不能返还此浊同合一者亦如是
即元始天尊得道了身经云意定神全水源清意动神行水源
浊之说也陈虚白云心动则神不入气身动则气不入神故我
卷一 第 1p011b 页 CK-KZ_JY231_01p011b.png
邱祖真人亦有心地下工全抛世事之旨在也楞严经亦云尘
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是也
 此四条皆结證上文神气静动合一不合一之旨仙佛同然
 者而禅宗人又言动念即乖者亦是此意按丘祖教人心地
 上用工即照而寂寂而照之意明心见性也禅心无想禅性
 无生正与世事大相反者法尚应舍而世事必抛也抛至无
 生便是性地按楞严所言尘者是外来六尘之事与物也缘
 者相依著之意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偶者根与尘相
 对也言心不著于外尘则不使眼根用见与外色尘对偶不
 使耳根用闻与外声尘对偶之类反流者逆流之水故洞山
卷一 第 1p012a 页 CK-KZ_JY231_01p012a.png
 和尚言洞水逆流即仙家返还真一之水意真一之流得反
 则命根断性独明灵六根之用皆不用则心地之工成而得
 證此
又问曰辨清何为答曰清气者天之本体欲为天仙必以清气
同于天之本体而后能与天合德所以纯阳仙翁云炼药方可
升仙谭长真仙翁水云集云今生若要登云路不合虚无不能

  此言得同天之清气即可必證天仙
若有一毫形不能妙则同于重浊之地体而止合于地德止證
得地仙而已矣
卷一 第 1p012b 页 CK-KZ_JY231_01p012b.png
 地仙不能离于地故名地仙
所以纯阳仙翁云炼形止于住世
 可得百千万亿𡻕寿不能升于天者
有志于修天仙者不得不辨之寻向上去
三问曰古云鍊精者鍊元精非交感之精未审元精未及鍊者
亦成形似交感之精否抑止于元精而不至似交感之精否请
详之答曰精一也有元精淫精之异名者是由主宰之者而致
有异也岂自异哉然元精在身中静笃时无形之精也即元气
即先天
 广成子答黄帝云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是也
卷一 第 1p013a 页 CK-KZ_JY231_01p013a.png
虽能生诸后天有形不得神宰亦止于先天无形而不自为后
天生有形虽久而不采不鍊亦只成先天之散气而巳
 世人皆言成有形之精谓采之迟者及不采者皆老而成形
 此言大非也彼是妄谈房术淫媾之精必至如是而不可以
 语仙道元精也毕竟仙道不同于世说
有神宰为交感之用而后变化成后天非自成后天也当其隐
于寂静之中静极而自动曰生精是天地人自然循环之生理
当如是也故修丹者由静极而生之精名曰精而实非精故曰
元精未妄动而气本自足气足则能成丹转运而胎神出神也
 所谓以精补精因精以淫耗而气为之不足仙圣教人以身
卷一 第 1p013b 页 CK-KZ_JY231_01p013b.png
 中发出之元精不令再耗返还而补未发动之气令足所以
 补者补之令足也精气足如十六𡻕童子即是长生不死根
 本若不能补足气而气不得补足终非长生不死之仙道
 玉清上妙功德经云不善修持而失法本不能长生 大还
 心鉴云至阳生不修行益生何得长生乎
然鍊丹必不用交感之精者是何故以其或偶触目触耳而生
或念妄而生
 触目者是眼根偶见淫色触耳者是耳根偶闻淫声念妄者
 是心中偶起淫念皆所以生淫精者
生不由静而气不足气不足者原非丹本即不能成丹以长生
卷一 第 1p014a 页 CK-KZ_JY231_01p014a.png
不死彼又以将见精为幸不知及将见精其势即为后天之败
精而已
 昔广成子答黄帝曰毋摇尔精乃可长生陈泥丸云树根巳
 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
焉得有已败之形枯气尽者而能复返为先天入于无形之气
乎故仙道与邪门之所以异必不用淫精也
 王重阳真人云回首处便要识希夷煅炼须将情灭尽修行
 紧与世相违
故紫阳真人云幻丹者由未静心田遽采一阳阳非真阳神非
元神以欲念而交会阳生此幻丹所以有直采之升至脐又无
卷一 第 1p014b 页 CK-KZ_JY231_01p014b.png
安顿处后天的一败精荡然而去先天又无主此非长生之丹
乃促命之法此深示人以后天有形者必有坏也
 黄庭经注云学仙之人一交接则倾一年之药势二交接则
 倾二年之药势巳往之药都亡于身所以真仙常慎于此
 伍子又申明前注既学仙则精气常聚而多倘一交媾把所
 聚精气亦倾多说倾一年之药势大约言也我谓更多倾者
 也有精气甚难成药万幸得成药岂忍媾倾最宜慎保精也
 张翁所言先天主者是先天所由生之根本意也后天精不
 耗散则先天精亦不耗散后天盛则所生先天亦盛淫媾用
 精竭者则先天之精气无由所生而有阳绝之病故云先天
卷一 第 1p015a 页 CK-KZ_JY231_01p015a.png
 无所主 张紫阳自家又云大药不离精气神要识药材又
 精气神之所产也非便用精气神也
总之知鍊元精必先要知个精生有时知其真生时及当采之
真时者则得元精而鍊若不知真生时采时者而元精犹不能
得何以虚浮用鍊予有一诗子其悟之诗曰元精何故号先天
非象非形未判乾
 乾者天也言未分判天地之时无形无象惟虚无之气耳判
 为天时则有形有象元精是未有天以先之名号故云未有
 象未有形
太极静纯如有动仙机灵窍在无前
卷一 第 1p015b 页 CK-KZ_JY231_01p015b.png
 太极者虚极静笃之极至总包含阴阳静动每静笃时而自
 动故曰静纯有动如者动无拘定之时如或速或缓活动而
 生之意然曰如有动者初动之机未判天之时喻天之生先
 天精似有不有即当用我似有不有之妙用若动而成动则
 判天动极则所生皆后天矣非仙佛之所用必其仙机有动
 之灵窍虽然如动犹是在天无形之前必不可至天有形象
 之后取元气也
梦回妙觉还须觉识到真玄是便玄
 妙觉者知如动之妙也觉在外境世人每妄猜而言之觉在
 内境惟天仙知之行之唯由天仙传之故也世人不知而由
卷一 第 1p016a 页 CK-KZ_JY231_01p016a.png
 无传此仙道所以与世之凡夫异也修仙者必要知内之妙
 觉始得故我显言之曰还须觉真玄者再申前言妙觉如动
 也
说与后来修道者斯言不悟枉谈仙
 此诗将仙机泄尽指示后学圣真仙佛天人必当于此参悟
 而真修不然无下手处虽欲空谈无下口处
四问曰如何是药生采取如何是运火鍊丹如何是得丹服食
如何是成仙了道答曰阳气生来尘梦醒
 阳气生是真阳之精气生而为药物也吕仙翁所谓一阳初
 动便是尘梦者是百日关中欲界凡夫初修时未绝尘未绝
卷一 第 1p016b 页 CK-KZ_JY231_01p016b.png
 睡魔而有尘有梦者也尘即六尘中之色尘声尘是也大修
 行凡有尘即当如佛言背尘有梦即当醒觉梦与醒原来循
 环无端者也梦亦静里将动之一机所以夏云峰亦云自然
 时节梦里也教知梦醒者喻有妙觉在此句答药生之说者
摄情合性归金鼎
 以神驭气凝神归入于气穴也白玉蟾云以端坐习定为采
 取此句答采取之问者
运符三百足周天伏气四时归静定
 符者周天之火符也周天本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此
 言三百则足者内有卯酉二时沐浴用无数之候也陈泥丸
卷一 第 1p017a 页 CK-KZ_JY231_01p017a.png
 亦云但守火爻三百刻产成一颗夜明珠是也伏气者如古
 人所言长生须伏气也四时者四正之时又顺四季之时故
 参同契云顺时须谨节是也静定者是火候至微妙处此一
 句答运火鍊丹之问
七日天心阳复来
 百日关初下工时只有微小阳气来复及百日之工用足则
 筑基已成金丹乃采之于七日之间则阳气满足之大药随
 采而至此正阳气来复也若于此阳不来复即是药不真不
 合当采之时火不真不合周天之当行当住此句答运火之
 问
卷一 第 1p017b 页 CK-KZ_JY231_01p017b.png
五龙捧上昆崙顶
 既炼成丹得大药则用五龙之仙机捧过三关上顶转降而
 服食之也此答得丹服食也
黄庭十月产灵童驾鹤龙霄任游骋
 服丹后而服二气于黄庭养胎十月而成神神全而产阳神
 之灵童出壳超凡驾鹤上升玉京金阙无不可游之处正是
 通天彻地知古今知来者之能事成矣
五问曰世人学道各立一门户有言必调息者执呼吸而不已
障于道而无所成
 此是不知从有入无者
卷一 第 1p018a 页 CK-KZ_JY231_01p018a.png
有言不必调息者纵呼吸而不顾背于道而无所事
 此是不知从无入有者一无所修则与凡夫原来不别上文
 执者与佛说事障与法縳者同下文纵者与佛祖所说无记
 空同
我屡习为不唯无功而且有大害始知彼凡夫外道偏执断见
常见拟议作知见者耳未审必当如何是天仙大道之调息答
曰调息之义难言也
 难言者难以一言而尽彻始彻终也凡对初机之言必由于
 粗而浅以渐进悟既悟粗浅明了而后可言精深真修实悟
 学者未有不悟浅入深悟粗入妙者
卷一 第 1p018b 页 CK-KZ_JY231_01p018b.png
汝自悟来而后可言曰参悟到不知旨处故详问之答曰调息
者初机小周天火候之用本具有进火退符沐浴温养之义也
一呼一吸故为息
 仙家谓之太极之○也佛并诸祖谓之圆相之○也
不呼不吸亦为息
 仙真谓之太极中无极之丶也佛并诸祖禅谓之圆相中之
 丶也所以有水牯牛之喻
当呼吸之息心与息不相依则不调
 是神不能驭气也神气不曾配合而相离矣间隔不调唯交
 并则调黄庭经注云出为呼气入为吸气呼吸之间心当存
卷一 第 1p019a 页 CK-KZ_JY231_01p019a.png
 之又佛言随顺是随息而顺其自然之妙也皆言心息要相
 依若相依而强制执著呼吸而不随顺自然则亦不调
心息依矣荡然漫行而不由真息之道则不调
 心息相依时行则同行住则同住行所当行之路住所当住
 之处无不是相依方可曰调真息道者即黄赤二道也神气
 同行必由之道若能由此道采取而能得气烹鍊而能成丹
 胎息而能冲和大定不能由此则不能得气成丹而定神也
古仙所谓行之不精是也
 门人问丹阳真人弟子行道数年道眼不明是何故真人曰
 行之不精
卷一 第 1p019b 页 CK-KZ_JY231_01p019b.png
能由真息之道矣行之太速则近荡而不调
 行贵速而忌太速恐太速之似浮而不就息道若浮而不就
 路者则神气皆似散漫而不凝聚心息虽依而不成相依之
 功
行之缓则滞有相之呼吸气而必成大病
 缓则神气滞而不行或欲行而不见有神气之行或欲行必
 资于呼吸有相之气然呼吸全不宜执著者呼吸之气一著
 便起邪火而为疾病
古所谓非炼呼吸之气是也亦不调华严经云为践如来所行
之道不迟不速审谛经行是也又问曰必如何而后可言调答
卷一 第 1p020a 页 CK-KZ_JY231_01p020a.png
日速而不荡缓而不滞
 纯阳真人云绕电奔云飞日月驱龙走虎出乾坤
自然能由真息之道者是
 俞玉吾云火候之进退不可毫发差殊然后九转之间可保
 无咎
不见其有谓之勿助
 真息似有而不有若见为有息则助长邪见
不见其无谓之勿忘
 真息本无而似不无若起见无息则不成真息
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
卷一 第 1p020b 页 CK-KZ_JY231_01p020b.png
 见有见无皆是偏见即是断见常见皆有害于真息故皆非
合乎自然同乎大道
 见有见无固是邪见执著偏著不见有无亦是用意执著而
 不免有偏执之为害何以成丹而得大药必合乎自然者而
 后可同大道
此有一呼一吸者不得不如是也
 若不如是则火候差失不合天机必不成丹而證道
又问曰不呼不吸之息如何答曰更有自然之妙在焉
 马丹阳真人曰调息者不得著于口鼻调是作用息是自然
 定息
卷一 第 1p021a 页 CK-KZ_JY231_01p021a.png
非强闭气也
 刘海蟾云莫将闭气为真气数息按图俱未是是也
闭极则失于急而不调
 闭气是外道邪术之强制闭必至于极也而非自然真息之
 能无极故不调
禅家云转得身吐得气亦似此意而后可称为禅那拄杖子
 禅者静也那者息也言静定之息也拄杖子亦言息也人手
 执拄杖相依而行路喻人修佛心必依息而后能离尘离境
 解脱而见性欲大修行心不依息而禅定则止于外道凡夫
 口头禅而巳
卷一 第 1p021b 页 CK-KZ_JY231_01p021b.png
非纵气也
 刘云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言不可纵放如凡
 夫上句强闭即前所问执呼吸者此句纵气即前所问纵呼
 吸者
纵则失于无知而不调
 既纵放不照管则念不在息便似不知有息而息何得调
禅家故云未到水穷山尽处且将作伴过时光亦似此意而后
可能摄心寂灭又问曰如何是此大用答曰古云自有天然真
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
 生天得道经云心目内观真气所以清净光明杳杳冥冥昏
卷一 第 1p022a 页 CK-KZ_JY231_01p022a.png
 昏默默正达无为安静六根净照八识空其五蕴證妙三元
 得道成真自然修度佛经所言佛理皆与此同
如此便是自然定静定静不已百尺竿头犹进一步至于久而

 佛言轻安是也
安者和也
 佛曰法喜曰禅悦
和而能冲冲而无极冲和之理得矣
 冲和理者即入药镜所云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也
  灵光集云颠倒循环似醉人 翠虚篇云骨肉融和都不
卷一 第 1p022b 页 CK-KZ_JY231_01p022b.png
 知 王重阳真人云寻自在觅逍遥渐渐归禅定皆同此义
 者
即华严经所云以定伏心究竟无馀者梵网戒经亦云如如一
谛而行于无生空一切佛圣贤皆同无生空
 无生至空是寂灭至极处正所谓穷空又能穷尽空理即无
 馀涅槃亦同于仙之和而冲冲而无极者
然真息在内本有息之实相而若空空无息非果无息而实有

 既曰真息则与凡息不同言真息在内则有真息之实相实
 相者似空空而无息始可入定到真无息真空地位若不能
卷一 第 1p023a 页 CK-KZ_JY231_01p023a.png
 空空而逼塞不似无息而浩浩然乃是凡息而非真息也故
 中和集云守似有郤如无深言真息在内之妙用也盖真息
 者是入涅槃寂灭必由之路也凡息者是堕凡夫不脱生死
 轮回之事也学者当知之此节文义皆言初习入定时之旨
不息则无相无相则实不见有也而亦若不见无也
 上文言初习定虽欲无息乃习为无而未得无故曰实有及
 今不息之久而得定于无全无凡息之相既无息相则直入
 无息为大定而證圣證性地若起一见有见无之见则不可
 起见则非定旨故总不见有无如此方为得真定而后可以
 还虚
卷一 第 1p023b 页 CK-KZ_JY231_01p023b.png
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而犹不见空不见不空方是空而真
空即王重阳真人所云虚空返照虚空景照出真空空不空即
世尊之空不空如来藏者皆是
 当不空之时而只知乎不空者此堕常见矣故不空而又若
 空正是照而常寂也当空之时而顽然乎空者此堕断见矣
 故空而又若不空正是寂而常照也佛宗乃有分明不受燃
 灯记自有灵光耀古今之说故云空不空是真如来藏予云
 毕竟在寂照双修寂照双亡而巳矣凡仙佛二宗言空言寂
 言有言无皆言心息相依之定者言心性则有息在其中言
 息则心在其中若非心非性则不能定息非息则不得性定
卷一 第 1p024a 页 CK-KZ_JY231_01p024a.png
 心定学者不可执文偏悟便堕空亡而无證果能悟之者仙
 佛合宗之旨见矣
悟得真空实性者方能调此真息息不能调终难大定
 本是以心主宰而定息息不调不定即是心性不定何以至
 于合道 傅大士云六年雪岭为何因大定调和气与神一
 百刻中都一息方知大道显三乘
人能即此息而离此息斯可入灭尽定矣
 即息而离息是万法归一一无归之说同旨灭尽者心无生
 灭息无出入得真大定也

卷一 第 1p024b 页 CK-KZ_JY231_01p024b.png
 警醒后学仙佛圣真之辞也
灭尽定而后能出定
 未入到灭尽定而妄出仙宗谓之走丹佛宗谓之入魔皆非
 所谓出定而亦无神通可显正有退堕之危险宜防虑者
神通境界向上正有还虚合道之旨在
 灭尽生灭出入之定是所当出出而神能通达无障碍不为
 六尘所障碍而不通此真神通方能上天入地六通十通百
 千万亿无所不通此證还虚合道之至极处
六问曰药火之说纷纷不知所以信受一云神是火气是药以
神驭气即以火鍊药此言神言气二也一云火即是药药即是
卷一 第 1p025a 页 CK-KZ_JY231_01p025a.png
火此言火药不分神气一也一云采时谓之药鍊时谓之火意
若神气皆可言药皆可言火三说何不同耶答曰同又问言句
似异而理旨何同答曰皆以神驭气也采时气回神中神气合
一而同升同降得药矣则谓之药也可即得汞之物而名真铅
者是也
 凡言真铅言真汞言真息皆仙道中合二者之全而言真是
 二者不合一不可言真只是凡息凡铅凡汞而巳
鍊时神归气穴神气混融而同行同住有火矣则谓之火也可
即得铅之物而名真汞者是也
 真铅者即身中所采取归根之精气也真汞者即心中配合
卷一 第 1p025b 页 CK-KZ_JY231_01p025b.png
 精气而为采取烹鍊主之神也盖言汞中有铅则曰真铅铅
 中有汞则曰真汞如是妙义世所不知故丘真人云白日同
 行晚来同眠同卧正言神气不相离之说
总是二物交并归一矣
 李玉溪云以神驭气为采药以气合符为行火皆言神气合
 一同行同住之说
谓药谓火为一为二何所不可
 灵宝度人经元始天尊云令此神气妙合太空空体自然不
 属阴阳自无生死升入无形克證道位方名得道
我有一诗子其悟之诗曰汞言火药总皆非
卷一 第 1p026a 页 CK-KZ_JY231_01p026a.png
 非火药而强喻名火药者乃圣真示人神气之妙用而发明
 之者也二者本宜合一故圣真每并一而言之
日月齐轮御气飞
 凡日喻神月喻气日月有同度而行之时神气有相随而行
 相依而住之理然神本无在有知时而似有气本有在无相
 时即似无有无不同者不相合必因呼吸之气而合之故仙
 圣皆喻以火鍊药非此必不能使神气合亦不能行能住如
 法也邱真人云运行周回自有径路不得中气斡旋则不转
 故我曰御气飞
子并后升天上去午同前降地中回
卷一 第 1p026b 页 CK-KZ_JY231_01p026b.png
 纯阳真君曰子后午前定息坐夹⬤双轮昆崙过即此所言
 子时神气相并从后升上午时神气同于前降下而循环
历辰十二皆留伏
 十二者身中之时也皆者言神气当火候之时行则皆行当
 火候留伏而住之时住则同住
灌顶三双默转移
 灌顶者取元精真一之水逆回升上而灌注于顶也此即采
 药之说佛宗诸菩萨修行每一处说法谈经必先以水灌顶
 皆同此妙喻奈何僧总不知不究使佛教为虚设矣盖由不
 除淫扫去欲界离欲梵行虽见其说竟置之无用之地故也
卷一 第 1p027a 页 CK-KZ_JY231_01p027a.png
 三双者尾闾玉枕夹⬤三关及⬤骨两傍皆一窍谓之黄赤
 二道三关皆有双窍故曰三双默转移者神气从三关双窍
 中默转循环也
古圣强名为火药不离神气自相随
 即是凝神入气穴一句了郤仙佛大修行事
七问曰请问古喻如猫捕鼠之义答曰以性摄情以神召气之
喻为然也彼猫捕鼠时四足踞地寂然存不动之势
 此心专意诚即吕仙翁所谓斋戒等候一阳生之旨
两眼熟视凝然俟擒鼠之专
 谨防当面错过之义
卷一 第 1p027b 页 CK-KZ_JY231_01p027b.png
故阴符经云机在目
 即楞严经云佛阿难所云若不知心目所在则不能降伏尘
 劳
又云长生久视佛所云正法眼藏皆此义也
 皆言机在目之义此文正合仙佛之所同者
究此所云寂然不动者以待通可不似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于
百日关中者乎
 此仙家之语谓知金之白者出于水之黑者之中则待黑中
 发生白时而采白也雄是阳即肾水中之元精气雌是阴喻
 肾水也下句重言上句之义
卷一 第 1p028a 页 CK-KZ_JY231_01p028a.png
可不似昼夜静思以除六贼者乎
 此佛世尊自修之案在雪山六年昼夜静思以除六贼六贼
 者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所妄起色声香味触法之六贼
 也静思者寂静而守正定正念于二六时不间断若生一欲
 念则大为心害堕欲界下矣急持正念除之
究此之熟视无二则知用志不分凝神于十月关中者乎
 此仙家之语谓鍊气化神之中关者
亦可知佛说偃坐室恒作是念者乎
 此佛家圆觉经语也可知仙佛二家之说皆与猫捕鼠同喻
故以猫喻主人以鼠喻真阳药物但捕鼠喻采药乃初关有为
卷一 第 1p028b 页 CK-KZ_JY231_01p028b.png
之事耳过此则必忘猫忘鼠非采非捕而后可称了道我今又
为子原其始当知鼠来有候即药生有机若不能辨真阳生机
将何能当其真机则谓之如猫守空窟若有知阳生真机而不
知当采时真机不能得归根复命徒然枯坐顽空则亦谓之如
猫守空窟
 虽有身心自然生机总成一个当面错过
此所以又当防为痴猫也
八问曰何谓冲和答曰冲和者言不息之息中妙义也
 咏去集云冲和者乃其二气混同最玄之理也
充塞天地薰蒸一身
卷一 第 1p029a 页 CK-KZ_JY231_01p029a.png
 天地并一身之间全是氤氲充满无空隙处若有空隙不足
 不名冲和钟离真人云运周天则火起焚身焚身之义即充
 塞薰蒸义
不为呼吸之所障亦不为升降之所囿
 有呼吸则无冲和若吸升呼降之不已不能与冲和迭为循
 环亦囿于升降障冲和必离囿离障方行得宜冲和之妙处
沐浴固曰当然守中亦称密法
 当百日关中小周天之用者曰沐浴当十月关中大周天之
 用者曰守中守中者不偏著有堕常法不徒然著空堕断法
 以有入无合乎中道之必然者而自然故曰守中正言所以
卷一 第 1p029b 页 CK-KZ_JY231_01p029b.png
 冲和之妙用后来之圣真仙佛得师降授之后方能印證解
 悟于此刘长生真人云冲和气养神
世人不知调息之谓何我则曰调其息之和而可冲也
 王重阳真人云能全呼吸定喘息实非难会养气神调冲和
 应甚易又云神气冲和成大药
世人不知于此当防危虑险之谓何我则曰防其不和而不可
冲之危险也
 不和则堕于强制之旁门邪法非不空而空之旨焉能得冲
唯和故可冲不和故不能冲
 此二句重申明总上文四句之义
卷一 第 1p030a 页 CK-KZ_JY231_01p030a.png
采药以是鍊药以是野战以是
 此即仙机佛法之行所当行者
守城以是
 此即仙机佛法之住所当住者
结胎以是养胎亦以是也
 此言百日而十月小大周天火候之中当不外于冲和也昔
 刘长生真人云冲和结坎离言百日关也云冲和气养神言
 十月关也
又问曰是何景象为冲和答曰不偏不倚
 偏倚是拘执著有相而非中
卷一 第 1p030b 页 CK-KZ_JY231_01p030b.png
无过不及
 勿用意太急而过勿用意太缓而不及
不疾不徐
 不疾速而忽为浮荡不徐缓而失为停滞
非无非有
 不纵放为无而实似有不强执住有而实似无即是空而不
 空不空而空除此八病方和而可冲有此则不能冲
又问曰是何作用以冲和答曰夫妻并肩
 心息相依也
阴阳合一
卷一 第 1p031a 页 CK-KZ_JY231_01p031a.png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昼则同行不前不后
 心随意动也前则堕于旁门之导引后则不足为宰运皆非
 合和之实义此处最有危险之必当防虑者故佛亦言随顺
夜则同住不逼不离
 息随心止也逼则太过于冲而不和离则不及于冲而不和
 不和即是此之危险
如斯了悟便是冲和作用真三昧
 若著前后逼离皆差于冲和冲和者禅定之妙义三昧者华
 严经云正定中真受用
卷一 第 1p031b 页 CK-KZ_JY231_01p031b.png
九问曰何处当防危虑险答曰自始至终事事皆有危险且略
言之
 除不敢轻泄者遵天律重禁而不言但以粗迹之可言者而
 略言之
如药生有时不知其生之真时而当面错过此危险也采药有
候失其当采之候而不得其真精真气此危险也
 仙道之药生有真时与世俗人造言诳人者不同时若不真
 虽曰采药而无药可得所自虚称为得者非真药不能成丹
 空劳而无益生之真时即当采之真候于此急采而后可得
 真精真气
卷一 第 1p032a 页 CK-KZ_JY231_01p032a.png
火候之行周天泛然于黄赤二道之外茫然不见其循由此危
险也
 火之行于子后午前有黄赤二道乃周天火子后逆运之所
 必由者若泛然于道外而行渺渺茫茫不见循道而由行此
 火必不就炉鼎而炼丹者甚是危险之当防处
进火不至于进之所当止之地亦不至进之所当添者之分数
退火不知退所当抽减者之程限不合于多寡之仙机此危险

 当止者黄庭经注云出入呼吸俱入丹田程限者非不及而
 火小不能成长旺之功而变化非太过而火大火轮不能转
卷一 第 1p032b 页 CK-KZ_JY231_01p032b.png
 运而烈焰无所制 陈泥丸云采取有法运用有度斤两有
 则水火有等与夫抽添进退之妙沐浴交结之奥无不防危
 虑险 白真人云温养之时用心不谨不防其危不觉汞走
 铅飞
火足而不知止火者有伤丹之危险
 崔真人入药镜云火候足莫伤丹钟离云丹熟不须行火候
 更行火候必伤丹张紫阳云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行未
 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得药冲关而窍不能真通有药败之危险
 此正由前知药生而不合当采之真候虽似丹而药力微弱
卷一 第 1p033a 页 CK-KZ_JY231_01p033a.png
 不能长生者亦不能冲关故药必复败而同凡夫
关窍初通而不能升三关聚者而或倏退散是危险
 聚由神以主之或不精诚勇猛以一箭透三关一怠缓则火
 即退散正当行而不能同行者
三关过矣而危险在鹊桥
 鹊桥本无路可通借桥以通行鹊者似喻南离心神之朱雀
 义也全凭心神领气渡过此处故喻鹊桥渡之少有不合仙
 机则有危险矣
鹊桥渡矣而危险在服食归黄庭步步向竿头进一步无著脚
处虚空著一脚大有危险者
卷一 第 1p033b 页 CK-KZ_JY231_01p033b.png
 重阳真人云尖竿尖上细搜寻
鍊阳神而微阴未绝神胎就而魔障百出大有危险者神无出
景而妄出固为危险有出景至而不能出其当出亦不能无危
险及乎出定而入定危险之最甚者岂能尽言耶如是诸多危
险俱能究竟勘尽无馀过得去了仅仅超脱得一个生死轮回
实證长生不死方为有分与道相应向后證到虚空始无危险
所谓万般有坏虚空不坏是也
十问曰何为沐浴何名沐浴答曰沐浴者炼精炼气之要法火
候之秘机机之秘法之要故不能直言以轻泄而托喻为沐浴

卷一 第 1p034a 页 CK-KZ_JY231_01p034a.png
 沐浴者本卯酉二位所寓生死之说也时当卯酉乃借以喻
 之而详于下文世尊行神说法之时亦以沐浴为喻可见仙
 佛宜有相合同之要法也在小周天时又名曰阴符乃不行
 有数之火而用无数以合于有数者所以玉皇玉诀云阴者
 暗也符者合也究合天地之机操运长生之体故曰阴符在
 大周天者又曰焚身三昧火
喻意云何夫五行在世道中别有所论生死之理即长生一沐
浴二冠带三临官四帝旺五衰六病七死八墓九绝十胎十一
养十二者之十二位是也
 此属子丑寅等十二支辰位者其说曰火生在寅金生在巳
卷一 第 1p034b 页 CK-KZ_JY231_01p034b.png
 水土二者生在申木生在亥五行干支之阳者即生于此四
 位阳之死位即五行阴干支之生位阴之死位即阳之生位
 亦似喻彼处死而我此处生死于此而即生于彼处之义圣
 真以人生死大事之机在沐浴法故借以为喻也
生必有死死处则生
 言天地阴阳之与人同未有生而不死未有死而不生者也
仙家以炼丹之法比之谓其所云火之长生在寅第二之沐浴
在卯位故借卯位沐浴之名而称卯时所当用之机以阴符其
火候者也又云水之长生在申第二之沐浴在酉位故借酉位
沐浴之名而喻酉时所当用之机亦阴符其火候者也
卷一 第 1p035a 页 CK-KZ_JY231_01p035a.png
 此正见阴符即是沐浴而黄帝骊山老姥李筌等阴符之说
 皆大明矣
卯酉在四正之位内
 卯在正东酉在正西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入药镜亦云四正
而金木二行宁无长生沐浴之理在子午乎
 如金之长生在巳则沐浴在午位木之长生在亥则沐浴在
 子位也
故崔真人入药镜云看四正是也
 崔真人泄万古不泄之机于三字 王重阳真人云子午冲
 和连卯酉春冬秋夏相携 达摩所云一时用六候二候采
卷一 第 1p035b 页 CK-KZ_JY231_01p035b.png
 摩尼四候别有妙用即此之言是也
又问曰人皆言卯酉沐浴不行火候今乃谓之要法谓之秘机
得无有火候而与众言相违乎
 世人皆执言不行火是全无火候由不遇仙传故不知古云
 不行火候所以然之理俱是初学凡夫者之知见所闻者曰
 不行所见者曰不行及已之对人言亦曰不行流结妄局绝
 无一人直信有法有机唯伍子独言法言机于是彼皆学世
 法口谈者竟不知众言或是或非伍子抑非抑是莫不以相
 违而相疑殊不知真仙之言已有可考證处
答曰圣真言此四时之火以不行有数之候者为候也此隐言
卷一 第 1p036a 页 CK-KZ_JY231_01p036a.png

 参同契魏伯阳真人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令通离气内营
 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陈泥丸真人云沐
 浴交结之奥陆子野注悟真篇云卯酉不进火但以真气薰
 蒸而为沐浴者此俱发明隐言而已为真泄之说者矣
非全无火候为不行也我得闻于圣师而知真
 圣师者虎皮坐张真人李虚庵真人曹还阳真人三圣自證
 之真而传真
印之仙书而同是
 即魏陈陆等诸书
卷一 第 1p036b 页 CK-KZ_JY231_01p036b.png
实不违于众也而众自违之彼众人依傍仙圣之隐言而呕吐
其愚迷之臆见遂言卯酉二时之沐浴为全然不行火候而妄
𧩊为已之知见谬造假书妖言惑世而世皆后学浅见安敢置
一辩言以为自信而救世哉我则咏之曰世称沐浴不行火且
道吹嘘寄向谁要将四正融抽补才得金丹一粒归亦以此语
为未来际劫圣真辩明之也更精言不行有数之候为沐浴要
法秘机也后圣能真修实悟者必当取证于此欤有谓二八卯
酉之月不行火候而为沐浴者可显知其非也且论知非之法
安在以其有重阳真人云子午俱无何须卯酉白玉蟾真人云
无去无来无进退不增不减不抽添钟离真人之言曰一年沐
卷一 第 1p037a 页 CK-KZ_JY231_01p037a.png
浴防危险薛紫贤真人亦云一年沐浴更防危俱可證也以此
證知十月怀胎皆沐浴为真传非止执于二八两月为沐浴而
妄言之者非也
 既说一年皆沐浴则知二八月在年内者皆然有真元通仙
 道经云得之大者冲和而久视此亦言非比二时之沐浴要
 久视也既皆诫人防危则必有沐浴之候而防其不能沐浴
 若彼谓不行火者更有何危可防我今又诫后圣甚宜体究
 仙言
又问曰古人何故言二八月而岂无因者乎答曰古言二八月
因属卯酉矣火之沐浴工卯酉时虚比借谓大周天欲似其名
卷一 第 1p037b 页 CK-KZ_JY231_01p037b.png
理勿执其幻称误人千万纪
 借言发明沐浴之机如佛所谓善巧方便而说岂可强执为
 实不行火而败坏将成之大丹哉更误害千万世信心学者
 哉
又观紫阳真人云火候不用时
 火候之用小周天有十二时时完则有间断行大周天之火
 不用时则无间断时且不用不间又岂可以二八两月为间
 断
又云及其沐浴法卯酉时虚比石杏林亦云冬至不在子时沐
浴亦非卯酉皆言小周天且不用时而虚此沐浴而谓大周天
卷一 第 1p038a 页 CK-KZ_JY231_01p038a.png
可实用月为沐浴乎我说既云莫向天边寻子午又岂于历数
中寻卯酉耶若使养胎而废二八两月之工则神气散而背道

 十月关中乃大周天养胎息之工为转神入定也若不行火
 即是不转神不入定则气不化神何以得成阳神而出身外
抑可使妇人怀孕而二八两月不怀乎
 即妇人无两月不养胎之理断言修仙养胎亦无两月不养
 胎之说断然无惑
今此破万古之疑泄万古之秘同我天仙正理直论之所时书
者而发明大用后之圣真仙佛遇天人神师授道嗣我丘祖长
卷一 第 1p038b 页 CK-KZ_JY231_01p038b.png
春真人滴派者必当从斯印證过而后可谓之真知仙道沐浴
 张紫阳云地狱不囚传道者教存经籍度三师
附录和吉王朱太和诗二首
道凭一字作根基
 道在无极且无形无数乃生有形有数之一太极也一而生
 二阴阳也二而生三精气神也三而生万变化无穷
运化从心妙转移
 炼精化气以心主宰乎其化炼气化神亦心證成其化此有
 心之运化转移固不外于心及炼神还虚得虚灵独耀非执
 着幻妄为虚空者实无心之妙用也亦不外于心正三界为
卷一 第 1p039a 页 CK-KZ_JY231_01p039a.png
 心之说也
金自水乡还白液
 白金生于黑铅水中亦喻肾水中生真阳之气白乾金兑金
 者是也
木由丙穴返青瓈
 丙穴南方火地也言汞木之青者由丙丁火生出乃回返于
 丙内是汞出朱砂内之义亦喻外驰之神复凝返于内也
丹凝神气栖玄谷
 玄谷者即气穴神驭气凝于玄谷气凝神亦凝二者凝而成
 丹故曰丹凝即凝神归气穴之说
卷一 第 1p039b 页 CK-KZ_JY231_01p039b.png
星拱罡台照碧溪
 碧溪者即神水华池也罡者北斗第七破军星之称遁法中
 所谓指者吉台星者罡前之三台星也同罡旋十二位即斗
 柄运周天之说拱罡台是神行即气行也照碧溪是神住即
 气住也
待到无垠坱北境
 垠音寅言无涯无际也坱音秧北音扎言鸿濛混沌也即澄
 虚无境界时同佛生灭灭已也
黄庭独坐伴夷希
 夷希者不见不闻也黄庭者中宫也独坐者绝对待也伴夷
卷一 第 1p040a 页 CK-KZ_JY231_01p040a.png
 希者即佛寂灭为宗也
  其二
旌阳曾为斩蛟来
 晋时许旌阳真君斩蛟精至长沙府
一剑功神径自回
 斩蛟已回于南昌
千二百年吾复至
 旌阳回后于今又千二百馀年矣吾复至此虽非为江上蛟
 精却为斩肾水中蛟精而来也
几微一窍气重开
卷一 第 1p040b 页 CK-KZ_JY231_01p040b.png
 一窍者玄关一窍也气重开者先天一气生生不已开而复
 开也采药有时时至神知亦予所谓觉而不觉复觉真玄之
 说也
丹凝玉鼎风生耳
 三宝合炼于鼎中真阳与真性凝结而成丹玉鼎者古人金
 炉玉鼎者喻气穴丹既凝谓之大药玄珠采之将至先有风
 生于耳后风声至则大药亦至
火伏金炉息注胎
 下三字申明上四字息注胎者安神定息谓之怀胎还神时
 时息定则成胎胎成则息自住不出不入神息常住而顿至
卷一 第 1p041a 页 CK-KZ_JY231_01p041a.png
 灭尽定矣
此道久将无用处
 总言十月还神定性从有入无而实證无生以无为寂灭为
 大用者
求生舍我更寻谁
 此句有二说双关一说是汝今求长生之道于我既得问正
 法仙道更不舍我所说而别寻邪说乃由汝之真性笃故能
 如是也一说是求道悟道而求生證道必由我自已所为笃
 信坚心凡精密工夫他人一毫力着不得
  伍太初六问(法名太初号见初第四叔父之子真阳之亲弟也)
卷一 第 1p041b 页 CK-KZ_JY231_01p041b.png
一问曰真修工夫如何起首答曰仙道不过鍊阳精以化气为
首者也
 仙家必先以元精返还于身中而复归于元气佛家则泛言
 戒淫欲以出欲界俱是除淫之义起首若不如是则为落空
 亡若有一死便是万生万死轮回不断六道难离矣若人能
 修如是离欲之行谓之清净梵行成得离欲之果谓之清净
 梵德为转神入定之真基也究之佛门惟浙僧间有谈及除
 淫离欲者由天台智顗和尚之遗教智者之兄名陈针出于
 张果真人之门故也
第少壮之人神气盛动静循环之机速
卷一 第 1p042a 页 CK-KZ_JY231_01p042a.png
 言铅汞不少故药生亦速
阳气生而后采取烹鍊所谓一阳生是兴工日又谓一阳初动
中宵漏永是也乃有药而后行火也
 钟离真人云难得者是少年少年修时根元完固易为见功
 止于千日而可大成又难得中年中年者先补之完备次下
 手进工始也返老还童后乃超凡入圣
老迈之人神气衰谓之老来铅汞少者
 纯阳六十四𡻕遇钟离白玉蟾六十四𡻕遇陈泥丸马自然
 六十四𡻕遇刘海蟾刘朗然子亦六十四𡻕遇师者刘宽于
 汉灵帝时弃司徒太尉而学道年已七十三受青谷先生传
卷一 第 1p042b 页 CK-KZ_JY231_01p042b.png
 道而道成翠虚篇云老少殊途有易难马丹阳云有心入道
 当回首况流年六九性命宜乎早救莫直待身枯朽
动静循环之机迟则敲竹鼓琴为唤龟招凤之权法而后阴极
阳回而为应采之珍
 此悟真篇之旨也
又云不定而药不生
 此玉清金笥秘文之旨也
重阳真人曰纯阴之下须是用火煅炼方得阳气发生神明自
来是也
 神明者即真精元阳之妙觉
卷一 第 1p043a 页 CK-KZ_JY231_01p043a.png
龙眉子亦谓风轮激动产真铅都因静极还生动者之说皆是
也乃有机先一着而后生药以行火也
 灵宝毕法钟离云晚年修持先论救护次论补益自小成积
 功至中成中积至返老还童炼形住世是也
此起首玄妙天机而世人不得知者有如此今举世但言衰老
者不可修盖不闻此理也
 重阳真人云若还悟此目下便回头蓬莱路彩云端有分相
 随入
我则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
 凡有一口呼吸之气皆由元气之所化生一口气在即元气
卷一 第 1p043b 页 CK-KZ_JY231_01p043b.png
 之犹有在是长生之根本在也故可为修仙之事马丹阳云
 气不断神可固先把马猿用工擒住自然得性命停住
盍亦观之黄庭经云百二十𡻕犹可还我祖师重阳真人云便
如百𡻕未为迟只在心中换过时
 陈泥丸云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之旁门
一云古人八十尚还丹
 泥丸云果欲留形永住世除非运火炼神丹
老子自言头尚白
 老子者李老君也即太清太赤天太上老君分神化现下降
 于世盖由元始天尊初开辟为成劫而至劫坏次开为成劫
卷一 第 1p044a 页 CK-KZ_JY231_01p044a.png
 分神化生大道君及劫坏已历四劫次开为第五成劫而初
 又分神化生老君以主太清因其已历至五劫而称老故也
 头亦示以白故也及老君分神降于李下亦示人以头白其
 曰头尚白自言修之迟者指人虽老者犹可修成惟要精进
 以求成也马丹阳赞勉人云六旬有九才方修补众人言晚
 了时光马风道未暮又答人云八旬有四因甚发心修勿言
 老休寿相气不断亦可修持速澄心为尚
白玉蟾云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此皆言虽老犹可修也
葛仙翁云吾今六十忧赴三涂王重阳真人自叙云五十二年
光阴急活到七十有几日前头路险是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休
卷一 第 1p044b 页 CK-KZ_JY231_01p044b.png
如何能得此中修
 刘朗然曰莫待老之将至宁知身后何如丹阳云寻思最𦂳
 是修持急急修持尚嫌迟这性命于身𦂳一息不来身为土
 粪愿省悟疾速修持固气精神仙准
衰老者又安可以老自诿而不决志速修之哉少壮者见斯毋
谓老既可修而纵心自怠以至于老钟离云过了一年无一年
过了一日少一日丹阳云七十光阴能几日大都二万五千日
过了一日无一日看看身似西山日又云寿数休言百𡻕从今
古人生七十难得
 张紫阳云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难怨天
卷一 第 1p045a 页 CK-KZ_JY231_01p045a.png
有缘遇此当知为万古仙真催人早修之特旨也
二问曰甚时候是初用工之时答曰凡人之气与神皆日主动
而夜主静由天道以日而生动生阳于静后至夜则环为静也
人受天生亦顺受其日动夜静者
 动作休息是人所以顺天者
求修行之静莫不以唯夜为然也
 俞玉吾云修鍊力久更无梦觉之异虽当寝寐神亦不昧精
 生之时不待唤醒亦自觉悟夏云峰云自然时节梦里也教
 知
静而复动则用工也此纯阳祖所谓动则施工静则眠之训也
卷一 第 1p045b 页 CK-KZ_JY231_01p045b.png
我于万历壬寅春初试百日关于家而鍊精以化气首一月调
习次一月精进时至神知运一周天斡(音豁)旋斗柄默悟世尊所
谓见明星而悟道之说契我妙用
 古仙所谓北斗望南看禅师所谓北斗里藏身之说皆同
自是以来一夕行过三五周天至七八周天又至十馀周天则
工将彻夜而无间歇矣精尽化气矣火候斯足矣遂得止火之
景而止之
 法丹阳云所谓当下手暗修完功行不许人知
约两月之馀总三月之季而成大药古言百日筑基者信哉
 重阳真人云睡则擒猿捉马醒来复采琼芝每依时这工夫
卷一 第 1p046a 页 CK-KZ_JY231_01p046a.png
 百日只许心知
昔曹还阳老师下工时年方三十神清气盈夜静工勤
 无世缘之累
不五十日而火足采其大药五日而得
 此行工之精而得大药之易者
眼有金光鼻有气搐耳后有风生脑后有鹫鸣
 鹫为水鸟即白鹭也脑后虚空中若有鹭鸟之声乱噪不住
 则大药将至之先兆也故世尊示人曰鹫岭又曰鹊巢灌顶
 是也
身有踊动丹田有火珠驰骤上冲下突如是六种见验已
卷一 第 1p046b 页 CK-KZ_JY231_01p046b.png
 六种者六根有所證果之验也俞玉吾作参同契注亦有六
 种应验之说同此华严经世尊亦有六种震动之说同义
则火珠有自然投关之妙
 火珠者元精元气鍊成金丹大药如火珠也投关者欲自冲
 过三关顾与𡸅问如何得自欲冲关答曰昔曹老师云马行
 熟路陈泥丸云其次膀胱如火然内中两肾如汤煎时乎挑
 动冲心源皆言得金丹大药之景也
始知天仙金丹大道独异于世而同于佛吾师独早成之于身
是为知修能修仙道之伟丈夫者欤是亦起首得真时还阳精
阳气化阳神而出者欤若所證不得阳精阳气阳神便堕在外
卷一 第 1p047a 页 CK-KZ_JY231_01p047a.png
道阴神之类者是不知起首之真时者后来吾门学者可不以
起首时而切切早究之哉
 末后句勉之戒之也
三问曰止火之候何为至要答曰药熟丹成则必止火
 顾与𡸅问曰止火者是止而不行乎是止而复行行而复止
 乎伍子答曰鍊丹之法以火鍊药用小周天火也药已熟丹
 已成则不用火而止是止小周天之火弃却有为之工行采
 大药之工则药渐见不生向外既不生向外驰何必强用火
 故必止火若得大药则将大周天无候无为之火以鍊气化
 神盖小与大有与无不同工者故必要先止此火而全然不
卷一 第 1p047b 页 CK-KZ_JY231_01p047b.png
 用
丹药未成熟则火无止景
 有火足之候见即丹成之候见也于是当止而止之得其宜
 矣丹未成无止景不当止火又宜精进火必鍊至于成丹而
 后止
若已熟而不知景止火纵经多劫而温火养丹守住阳精阳气
于丹田能暂得长生不死
 葛仙翁云固形保神莫大于精
毕竟未脱凡胎凡质犹有死生在非證圣也
 药物真火候真鍊法真而得成大药者固是出世之圣真也
卷一 第 1p048a 页 CK-KZ_JY231_01p048a.png
 何又不知止火盖由学者前生之积修功行浅今生之志愿
 止于求长生不死欲长于短寿长享富贵安乐而巳故仙师
 亦止以长生与之遂其志耳故精气住于丹田者必不死即
 陈希夷所谓留得阳精决定长生之说也凡夫精之泄者皆
 由丹田中元气所发而化即此仙凡而观则丹田乃可守可
 泄之地亦可生可死之基若留精守于此久之而复泄之同
 于凡夫之常见犹不脱凡夫之死生故暂守之者必求化神
所有超脱服食转神入定出神之事皆在止火之候是止火为
超凡入圣关头第一玄机也安得不为至要夫火既止当采金
丹大药于混沌七日
卷一 第 1p048b 页 CK-KZ_JY231_01p048b.png
 前百日关中固言采药乃初阳之微气采之易者只用片响
 之候一瞬息之工而可得药故达摩云二候采摩尼言此也
 及烹炼薰蒸补得元气已足则阳盛而可见形然气何以有
 形非形质也乃有似火𤍠之形也故古云丹田火炽曰两肾
 汤煎曰火珠是也唯有此形而后能出神变化有形为身外
 身此是无中生有采之而后生者故采之难必用采工于七
 日方有得不如是则不得
除一日二日三日之前日少而不能得丹之外于四日五日六
日七日之间其中或有一日见丹田火炽两肾汤煎
 火炽者内景也汤煎者外景也
卷一 第 1p049a 页 CK-KZ_JY231_01p049a.png
风呼耳后
 呼者似风之声也
鹫噪京山
 玉枕关上名玉京山即脑后之处仙家有雀声啧啧之喻言
 其似有也佛家有鹫岭之喻亦言其似有鹫鸣非实有鹫鸟
 所鸣之岭
斯时也眼底金光
 眼光圆满如金光阳气复还圆满之徵也仙家有金光咒佛
 家有金光明经皆此
田中大药一粒至矣
卷一 第 1p049b 页 CK-KZ_JY231_01p049b.png
 丹田中有火珠之说即所谓一粒刀圭即所谓一粒复一粒
 从微而至著者
正世尊所谓火化以后收取舍利者此也
 火化后同仙家小周天之候也收舍利者同仙家采大药得
 玄珠之喻
有名曰水里玄珠
 黄帝以罔象得玄珠罔象如言无象即是以无为之工无象
 之火以求玄珠意
有因以青龙姹女采取而来故略言之曰龙女献珠得此者获
无漏果證无量寿
卷一 第 1p050a 页 CK-KZ_JY231_01p050a.png
 初證长生后超劫运皆由得此而成證果
岂可忽之而不知究之哉所以直论直示人曰止火景
四问曰世人不知止火法者最多其后所證何如
 仙圣不言止火者亦多虽见仙书遗言亦不知此为要间或
 见有言者亦不知其泄秘之要既不知仙机不能證仙果我
 不知彼还可證甚果
答曰祗可长生不死为欲界初成之果人仙是也能守一日则
为一日不死之人仙
 阳精盛满是长生之本根由其归于丹田而后可得满满而
 守于此中则不亏而得长生暂守暂得久守久得故纯阳祖
卷一 第 1p050b 页 CK-KZ_JY231_01p050b.png
 云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百千万亿𡻕劫不死之人仙即百千万亿𡻕劫久守之功也
 王果斋云一日十二时时时不绝一年十二月月月长存海
 客论云汝能远离房室元气不散可以长生
又问曰用如何法守答曰阳精凝聚已结丹者谓之不死之基
守在下田当不离小周薰蒸之候而温养之
 胎息经云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又云若欲
 长生神气相住太上久要心印经云存其神而守其气又象
 伏龟故名神龟龟含水中有气曰神气人之根蒂俱在此处
不复泄漏则真气常住所以不死有真气足则无可死之理
卷一 第 1p051a 页 CK-KZ_JY231_01p051a.png
 钟离祖云真水真火合一鍊成大药永镇丹田浩劫不死寿
 齐天地胎息经云气入身来谓之生天真皇人云气不散则
 命不亡命不亡则形不灭也仙经云还精胎息延寿无极重
 阳祖云惜真气在丹田其人不死
若不久守以镇下田其真气犹可散于欲境而基亦可坏
 萧紫虚云为报近来修道者炼精不住亦徒然
是必要知火所当止而止之止了之后方可采大药而超脱向
上斯时即得六通之一为漏尽通也
 漏尽通者阳精无漏成神通也为六通之根本
男根如童子矣即华严经所谓具丈夫形成就如来马阴藏相
卷一 第 1p051b 页 CK-KZ_JY231_01p051b.png
是也
 即老者返为童之说精有泄窍者修成无泄窍精巳枯竭者
 修成满足大人之身根如童子之小根昔世尊修如来时成
 三十二相其一曰阴藏如马蝗马蝗能缩短肾茎缩短似之
 故以为喻即此说也此与真仙修證同若假称佛宗而为外
 道者不能有此
不知止火者则不能别用采工以求大药而超脱何以得成真
了道哉知止者采而得药力足以通关实由得清源之水炼到
火足而知止候不差之力也
 此五句是言修之真證之实者成仙必矣
卷一 第 1p052a 页 CK-KZ_JY231_01p052a.png
若药不应采而不来即丘祖真人所云火少则金精不飞之故

 修士不知火有止候之景亦不知无景之不当止乃妄止之
 而致火少则真气未满足大药未成虽采而无药可来此正
 教诫学者要知当止之景也
或得药来而力不足以通关是知水源之初未知调药不及于
当采之时而气微之病虽得药来犹是气微力弱不能冲关而
成大道
 药生时采之太早则不真而生气微正谓初九勿用若误用
 微气决无大成之功
卷一 第 1p052b 页 CK-KZ_JY231_01p052b.png
以此久守于丹田亦可为长生人仙如气足者亦如留得阳精
决定长生者之小效
 此即次子气足者愈于凡夫之不妄泄者
所有八百𡻕如篯铿者
 此款何举篯铿为證由其从来只见称其寿不见称其神通
 者盖以采补小术小效而巳不知先天自然之足气乃不得
 先天足气之功可以延年止于八百不可逃生死以超劫运
 即此之类故足以證此
有七百年老古锥如佛弟子迦叶者
 老古锥是言其端坐卓然如宝塔昔世尊言其不能不生死
卷一 第 1p053a 页 CK-KZ_JY231_01p053a.png
 如阿罗汉若如阿罗汉无生死则向上可超劫运不能无生
 死终有生死不能免故只见当时称其七百年
有一千七十二𡻕如宝台和尚者
 一云宝台和尚亦西土人来东者遇达摩于东度之
皆是此类但不能至年劫多求其寿齐天地而更能超劫运唯
知止火得药而通关服食入定出神者能之故灵宝度人经道
言道寿无极天寿有穷人寿无定真与道通寿则无数所谓长
生久视寿历无极
 吕祖真人云一点元阳以炼形化气使形化气超凡躯入圣
 品以三万六千年为一𡻕三万六千𡻕为一劫三万六千劫
卷一 第 1p053b 页 CK-KZ_JY231_01p053b.png
 为一浩劫浩浩之劫不知𡻕月之几何而与天地长久仙经
 云服丹守一与天相毕
所以知止后有大异者如此昔钟离祖仙翁云丹熟不须行火
候更行火候必伤丹张紫阳亦云未鍊还丹须速鍊鍊了还须
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巳心不免一朝遭殆辱又弥勒云饶经八
万劫终是落空亡后圣可不知急于止火之候与
五问曰何为周天火候答曰周天者如日月行天一昼一夜行
天一周是也又问日月火候以何相如应喻一周答曰天体周
围三百六十度有馀者而火候亦三百六十馀者以此为相如
也借以太阳日理言之初自地之下而上升转逆上于天之上
卷一 第 1p054a 页 CK-KZ_JY231_01p054a.png
复下于地之下所行完过三百六十度矣谓之一周
 许旌阳云神运气化上则经天下则纬地
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积三百六十周而为一年故鍊金丹
时之火候实似之当神气并行之初亦从地之下逆升于天之

 天上乾之首也地下坤之腹也古谓之黄河水逆流一谓之
 曹溪水逆流一谓之洞水逆流者
亦复降于地之下如一周于天之理故以喻一周于身者又三
百六十周为一年之日喻三百六十周亦为一炼之火候也
 此发明了周天又收结前句 俞玉吾云若能回天关转地
卷一 第 1p054b 页 CK-KZ_JY231_01p054b.png
 轴上下相应则一息一周天也又云上升下降一起一伏徘
 徊于子午 韩逍遥云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
 又云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轮自转此言详于内指通
 玄秘诀者
然言三百六十周之度兼言三百六十日之一年即此身中有
一年之象便能还复身中一年所损之气故古来圣真皆以之
取喻也又问身中造化如何有三百六十去合天上之周数三
百六十答曰许旌阳真君云二百一十六用在阳时者言阳时
依阳之策数用九
 易系辞云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卷一 第 1p055a 页 CK-KZ_JY231_01p055a.png
子至已为六阳时若四九三十六为度也云一百四十四行于
阴候者言阴时依阴之策数用六午至亥为六阴时各四六二
十四为度也合之得三百六十正同天度之周数故取喻亦宜
也又问古仙皆分小周天大周天之说果何所用而分别大小
意或非以三百六十周数而可分别异名答曰旌阳之说即小
周天之所用
 有三百六十数者
钟离仙祖之云一年沐浴防危险者即大周天之所用也
 无三百六十数者
张紫阳之云只此大周天一场大有危险者不可以平日火候
卷一 第 1p055b 页 CK-KZ_JY231_01p055b.png
例视之其言平日火候者即从前百日关中所用之小周天也
言不可例视者正分别小周天之有象数大周天不限度数之
各异用也小周天用于化气时
 百日关中鍊精化气也
其中玄妙有子午十二时之阳火阴符
 古云子巳六阳时进阳火午亥六阴时退阴符及伍子受曹
 真人密旨又若十二时中时时皆有阳火阴符凡进则曰进
 阳火凡退则曰退阴符亦以阳用者曰火阴用者曰符重承
 真人嘱又加嘱而不替伍子意欲疑问真人咄曰信受著天
 命不可违
卷一 第 1p056a 页 CK-KZ_JY231_01p056a.png
卯酉二时之沐浴也故华严经亦云诸物定能应时转妙法轮
是也
 皇甫履道云十二时中无令间断俞玉吾云天道无一息不
 运丹道无一息间断
大周天用于化神时
 十月关中鍊气化神也
其中玄妙有不息即有无息从不息而无息者也
 许旌阳云有火随爻变无火遂无生
如是而言火候之周天少彷佛其大略者
 再合并以直论中之火候经与语录中之众问答而后始得
卷一 第 1p056b 页 CK-KZ_JY231_01p056b.png
 全火候之粗迹
而玄妙之妙合于天机者犹在真参实悟坐据蒲团较勘处自
有真知而口头语言终不能以一涂而尽
 参悟则实有心得若徒求知于口耳间闻恐后用心悟时又
 生大疑病
六问曰蒙喻精虽真而不得为真精用是何故
 此疑既知精之真或必能用其精之真若反不得用者无乃
 犹有天机未得真而使然矣
答曰未调药之故也
 药必先调调其生之时合于当生之时调定其机而后用当
卷一 第 1p057a 页 CK-KZ_JY231_01p057a.png
 采之工调者当未采未炼先之工非若火为行火时用调者
又问曰从古以来但言调息为火候未言调药而今又何始有
此言答曰此万圣万真至秘之天机也只为前圣高真奉持天
尊科禁秘之不敢轻言者后之圣真成道者皆必由于得此世
俗之小根不得此者即不能成道也我辈金莲法眷也从旷劫
修来必因未得此句则不得真可长生不死之元气不能成仙
了道直至今生有幸得闻老师曹还阳真人云忙里偷闲调外
药无中生有采先天之句是李虚庵真人口授来天仙金丹之
秘诀也正不敢独善一身又恐后来人不知有此一机所必当
知者而为请求乃至不得所以證了只得吐露一句消息与后
卷一 第 1p057b 页 CK-KZ_JY231_01p057b.png
来圣真好向此句寻个真实入头方有得金丹成道分若不向
此句请求正无缘于丹道正所谓说尽万般差别法总与金丹
事不同陈泥丸云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调药者
正所以调金液也又问如何用调法答曰药生时用调调其合
于当采之时然邪正两门皆言药生有时今世人所巳知之时
乃邪说旁门之所谓时非天仙圣道之所谓时
 好邪淫之人不信修仙另有真道迷执淫事为道故不用调
 药之时及法若天仙圣道必调药之真时而后合同于天上
 之事故最辟邪淫之说只恐门下法眷误犯丧失见在性命
 怨悔不及
卷一 第 1p058a 页 CK-KZ_JY231_01p058a.png
人若不信便将他自身所巳知巳行者勘过不合于仙道百日
十月有成之期空劳𡻕月为何无成再将他前代师家曾巳行
过者皆无成而必死即见邪说虚假便当知天仙之道言药有
不同调药更甚异唯天仙知之调之应得成天仙者得闻知调
之凡世人不得知不能调也不能调则精生时之老嫩不齐则
其补精之用有所不可
 白玉蟾云药物不精神丹不灵
必单单先如法用工调药调其药生气足而可采炼补精能至
满足者为是
 药不知调则不得真足之元气不唯药有不生之时或生有
卷一 第 1p058b 页 CK-KZ_JY231_01p058b.png
 迟促之异是其采取之假而无验不證长生不死便当知非
 改过若不改过便是自投地狱
若药不调其机而乱采失于迟早之候而徒采不足之气欲补
精而不得其补欲满足而不得满足便成盲修瞎炼得其调者
凡药之生皆如是时皆可采补方名真阳方成真药生生如是
不差别而后可谓之调不然气不足用精不能补则大药不能
生也不可谓之天仙大道
 调得真觉则得真气不得真觉则不得真气气嫩微而急采
 之故不足以成丹必要得旺气之精方可用以补精精到满
 足即是气到满足精气到满足即是大药有气之发生则谓
卷一 第 1p059a 页 CK-KZ_JY231_01p059a.png
 之大药生能冲三关而成神仙天仙不满足者不发生大药
 不能冲过三关此见调药为至秘要机关
又问若以辨时而调药世人皆言有老嫩之分别或是彼已知
者今何言其俱不知不能答曰天仙于药生之时候辨老嫩为
调凡世邪道以药生之形质辨老嫩而不用调由此不同所以
不知不能又问何为药生之时用调何为药生之形质答曰辨
时候者辨之合于清真先之先天辨形质者辨于重浊后之后
天又问何为清真先重浊后答曰觉觉是真觉调之皆得真觉
全无妄觉即是清真之先若以妄念贪淫事而求至于浊质微
露即是重浊之后信奉如是辨者未有不得真精为用者也
卷一 第 1p059b 页 CK-KZ_JY231_01p059b.png
 按佛与祖言淫事即尘境魔境淫念即妄识觉而依尘则入
 魔而为六道种觉不依尘背尘合觉此六门先入一妙亦佛
 法初机时同于仙道初机者







卷一 第 1p060a 页 CK-KZ_JY231_01p060a.png
仙佛合宗语录
 伍太一十九问(法名太一官名达行字际可予之堂侄)
一问曰仙道至要闻有三药物火候与鼎器世有药物鼎器失
真者妄用女人为鼎交媾取精为药已蒙指为妖人淫心邪说
惑世诬人不足论矣
 陈泥丸云身内夫妻实妙哉白玉蟾云薄福痴人不断淫尾
 闾闭却采他阴元阳摇撼无墙壁错认黄泥唤作金 或问
 房术可致神仙抑可信乎抱朴子曰此妖妄之言由好事者
 增加润色致令失实亦奸人造以欺世隐藏端绪以求奉养
 以窥世利耳大抵彼言御女而不知道而用之虽一二女亦
卷一 第 1p060b 页 CK-KZ_JY231_01p060b.png
 足以速死又云欲守交接之术以窥神仙愚之甚也 谷神
 篇曰旁门多技巧俱不免无常 玉皇本行集经云杂法开
 化有三万六千种道杂气普消吾真道乃行
今言精虽真而不得为真精用者愿闻何旨答曰不得为真精
用之违于妙者是言欲学清净仙道者亦有已知未知两端之
不能用之故也一是未闻生有真时及其精真时至毕竟失于
灵觉而神不配合为之主而不能留
 精虽真者是人无淫念淫事而身心亦有虚极静笃景象此
 是静极而动之精甚真所谓人人本有者学者不得仙传真
 中辨真之机乃不知我身中已有精生之真时是神无觉知
卷一 第 1p061a 页 CK-KZ_JY231_01p061a.png
 也神既失于灵觉则不用主宰乎采取配合之工以留此真
 而还于静为长旺后动渐采渐补之机所以云不得为真精
 用者有此
一是闻知生精真时亦不实求身中生精真时
 此即儒书所谓思而不学则殆者
是故不得以神配合采取所宜之时所以不能得其精之真于
当用不当用则或过早气嫩过迟气散而不能结金丹成大药

 精生时人人皆有自然之真可辨而用若世俗愚人学旁门
 小术妄认为仙道者其痴痴志得意满不用此真则真固不
卷一 第 1p061b 页 CK-KZ_JY231_01p061b.png
 得用为真矣也有谈清净大仙道者亦信奉经书以清为真
 取真有信之言但不得仙传辨至真于清真之法不能实求
 身中之清真是何时为非嫩非老而用其不嫩不老之真以
 行采鍊则真精亦错过而不得用及至所用者又非真必不
 能补精化气而成金丹大药所以不得为真精用者又有此
 予谓无怪乎世人不知不能得用也盖仙道乃天上所有而
 世间绝无唯仙真所知所用而世人无由得知用之天机也
 纵有虚闻而不能实用设或有一人知用是必前生有苦修
 之根今生自少至壮皆苦志精修不怠得天仙下降独传且
 嘱之恳切者而后能用故我今嘱后圣所以亦由是恳切也
卷一 第 1p062a 页 CK-KZ_JY231_01p062a.png
 后圣亦宜体究斯言
故彼盲修者俱已无成
 此句总结上言二者
又问古人只言时至神知然神知之果又有知真时之妙乎答
曰然
 真精生时神固有知其机真于可用不可用之妙尤所当知
又问真中辨真之秘妙固不敢轻闻我今愿闻抑可得乎答曰
道以勤求而闻以苦修而得当知此精生真时之道非世法中
人所可知可有之道乃遗世苦志所有进修天仙圣真之道也
实在大罗天三清四种民天三界外内三十六天尊帝圣真之
卷一 第 1p062b 页 CK-KZ_JY231_01p062b.png
所共秘皆不轻泄者
 按道藏度人上品妙经云四种民天以上之三清大罗在三
 界之外自二十八天以下之无色界色界欲界谓之三界内
 也最下之界六欲之六天一曰皇曾天二曰玉完天三曰何
 重天四曰平有天五曰文举天六曰魔夷天此欲界之六天
 也中之色界有十八天第七曰越衡天八曰濛翳天九曰和
 阳天十曰恭华天十一曰宗飘天十二曰皇笳天十三曰堂
 曜天十四曰端靖天十五曰恭庆天十六曰极瑶天十七曰
 孔升天十八曰皇崖天十九曰极风天二十曰孝芒天二十
 一曰浮容天二十二曰江由天二十三曰阮乐天二十四曰
卷一 第 1p063a 页 CK-KZ_JY231_01p063a.png
 昙誓天此色界之十八天也并六欲界共二十四天也此以
 上之界无色界有四天故第二十五曰霄度天二十六曰元
 洞天二十七曰妙成天二十八曰禁上天此无色界之四天
 也合三界共二十有八天也三界之上则有四种民天第二
 十九曰常融天三十曰腾胜天三十一曰梵度天三十二曰
 贾奕天此四种民天之四天也此以上则有三清起下之太
 清大赤天也即洞神此上名曰上清禹馀天也即洞元此上
 曰玉清清微天也即洞真故三清又名三洞洞者通也通达
 无穷也此以上则有大罗天言极高至大包罗众天共三十
 六天也各有一帝又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云大罗天是五亿
卷一 第 1p063b 页 CK-KZ_JY231_01p063b.png
 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天之上天也又按佛藏经言三十三
 天皆在三界之内而以外则无天之名但佛经由阿难所集
 记是凡夫学者之言道藏则由天尊上帝所说者耳
所以天上天下万古不轻泄之旨正在于斯绝与世间凡夫所
谈者不同故不有谁敢轻泄不有谁敢轻闻
 玄科天律禁诫甚重犯者有风刀之考三涂之苦天仙有六
 通固自知人善恶而不轻泄即有仙缘先得仙传者亦不敢
 泄无真心坚志学道者固不敢容易轻闻每有灾祸切身功
 德浅小者亦不能轻闻何以验知昔有勤苦人幸得轻闻师
 道而即易与人以轻闻遂至有得轻闻者叶莫徐三人皆即
卷一 第 1p064a 页 CK-KZ_JY231_01p064a.png
 以痢速死而轻泄者亦屙血三年以是而知有前修今修者
 福缘所系最深重
所以世无金丹之道生不能长劫不能超者皆为无此清真之
中又有辨其至清至真易修易成之仙机也
 陈泥丸云修仙唯有金丹门金丹亦无第二诀所以为第一
 难遇者 顾与𡸅问曰至清至真何以为易修易成之仙机
 伍子答曰若不得至清至真即是元气不足无金丹之本任
 人费多𡻕月采鍊气皆不足所谓犹将水火煮空铛原无饭
 本之米如何煮得有饭出来故为难修难成若知得至清至
 真则可采得元气之足者一采鍊即一得何其易修每采鍊
卷一 第 1p064b 页 CK-KZ_JY231_01p064b.png
 皆得气精渐满而化气足百日之内得至精无可采气无可
 化何其易成我固叮嘱学者必要辨至清真
唯是至清真真阳之精生于虚极静笃之时固曰清矣唯清固
真既已清真便是可用之机若有仙传能觉知者当其觉初觉
其气之未甚足则不可必其急于用必要真觉其气之真有足
则真足之气方可补精化气而还足本根之气然气精在禀赋
原本至足只缘爱欲淫妄而耗亏则有不足故欲补足所以必
取此根本足处发生者可为补足之用以凑补为禀赋静体之
至足非至清至真之有足何以补得至足是以不得不觉求气
足者此足气人人本有欲取为用人皆自有不待外求唯知足
卷一 第 1p065a 页 CK-KZ_JY231_01p065a.png
者而后知得足则以觉神便主之为配合采归根而留能得足
而成金丹大药所以于清真必要辨至清至真之足也得足气
则得长生不死而仙矣知足气亦知可必得仙矣必长生不死
而不复投生矣世人只浮慕仙名虚称学道亦终不知此理唯
自家此精补精此气补气不必别行异术何其易修不过百日
之工采取烹鍊筑基成丹何其易成此所以为真仙机也若传
不得于真仙知不明于正理行不合于仙机焉能得真精为用
故我冒犯天谴而轻语轻录于世为现在未来圣真说之能因
名言以求法必得易修易成之实果剋日上升朝谒三清大罗
矣我又嘱诸后圣得句之后必当慎言密悟我虽出此多言不
卷一 第 1p065b 页 CK-KZ_JY231_01p065b.png
过摹写其粗迹指人以寻究之门令人八咸入正道易于修證
不致误归老死效力于吕祖所谓度尽众生之意耳每遇后学
入道之浅信道不笃学道不专之人虽能问为所以辨我则犹
是遵天科诫而应之曰别有辨法非敢戏论更不敢因其懵然
泛问而遂轻言
 此所言者是修仙一定之理不敢言者是真修实悟之机必
 后圣能勤苦参究奉持禁戒体天行道有功行不退怠者奏
 告上界而奉天传道可也故马丹阳云天机未敢轻分付细
 细看眼悟不悟遇有艰难不忆家恁时指汝长生路薛道光
 云休将大道付人情又云堪怜自古神仙辈时故如愚不作
卷一 第 1p066a 页 CK-KZ_JY231_01p066a.png
 言禅宗和尚亦云宁可将身堕地狱不将佛法做人情钟离
 真人云三清秘密之事忘言忘象无问无应恐子之志不笃
 而学不专心不宁而问不切彼此各为无益
此而若有轻言言者闻者皆有天责
 言者犯漏泄天机之罪闻者犯无德无志不足以载道凡欲
 学道必先持斋戒精勤参悟奏告上帝帝命仙度而亦有成
 如有不奏告而敢私相授受者则泄道及窃道之罪尤速矣
  三元品诫经云或得仙经妙法妄传非人之罪传授经法
 不为宿奏诸天盟告五帝三官不合仪典之罪或妄解经义
 不合圣心并属天官三十六度风刀之考又云泄漏神仙秘
卷一 第 1p066b 页 CK-KZ_JY231_01p066b.png
 术宝藏灵书之罪或妄造经论毁谤玄元圣道之罪并属三
 元灵曹考之
前圣有犯已获禁诫之报者详传记中久矣
 茅君曰华侨漏泄天文妄说虚无乃今父子被考于水官张
 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天谴李虚庵真人轻言于叶莫二
 人之非者遂有大便痾血三年之责而叶莫皆以痢死
而可不知天律禁重哉然而后世真心悟道者出吾又不知恐
其无以为辨有慈悲救世者出吾又恐其无徵不能见信故必
留此一语以为纲目以待后来圣真之愤悱者
二问曰古云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卷一 第 1p067a 页 CK-KZ_JY231_01p067a.png
 此二句薛道光诗也又方便真人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神仙
 秘易不秘难
今更闻药有不传之秘而闻之果不闻其世人之有此闻是闻
之信有前因主之也
 此言药之不传者今得闻之果与世人之所说所闻者不同
 而我独得闻亦是从前累劫积修有功之因而得闻也不然
 世之愿学者亦多而亦皆不闻
而火之不传又何以言之
 此正详问火候不传之秘
答曰火候最要自悟
卷一 第 1p067b 页 CK-KZ_JY231_01p067b.png
 自悟者即不敢轻言之意亦不徒口说耳闻而已是必专心
 勤苦实实用功求必知其候之精妙处必行之合于精妙之
 机必得其精妙真火候之所证果若不合于如是则堕落在
 外道邪法行气之类矣所以马自然遇张紫阳之后有自悔
 辟邪之言曰道人拜了千千个尽是行气并咽唾摇筋摆骨
 至三更使得浑身汗如水也有生也有死也有世人皆如此
 有文学斋长周南馀武学秀才胡茂元同在道隐斋中问之
 曰行火候亦若行气降重楼亦若咽唾于此二者计如何辨
 仙道与邪门之所以异答曰仙道借呼吸有形者为火候以
 行先天元气之无形者而有形之火亦同归于无形方是精
卷一 第 1p068a 页 CK-KZ_JY231_01p068a.png
 妙自然若邪门单行呼吸以有形为事故必致有病何以为
 病升提太迟重则提为邪火其病头晕病目赤肿翳障病咳
 𠻳痰火病痈肿等症若降下而迟重则逼沉粗气贯入肾子
 为疼病偏坠病腹胀等病症上下两病皆致人速死故大异
 于仙道也仙道降重楼者是元气返还而降归根非咽唾也
 唾者口之精有形之物亦非无形元气者比然元气降归气
 穴则有补气养神之果唾津咽至脾肚而归于浊溺无证果
 者此亦正邪之大异者
悟其顺时合则
 时者子午卯酉之四时春夏秋冬之四时日中之四时有沐
卷一 第 1p068b 页 CK-KZ_JY231_01p068b.png
 浴冲和之候此则之宜顺而合者年中之四时有木火金水
 之和法以和而为冲此亦则之宜顺而合者故参同契云四
 时顺宜与气相得则者是法则
非言之所可罄也
 言语出于口舌必不能尽说心之妙悟以口心本是二故也
亦非言之所能肖也
 肖者相似之文虽明言之犹是属于口而浮于外终不似心
 悟即是实得
夫火何以不可罄不可肖也且言火所当起之候随药生之候
故然矣
卷一 第 1p069a 页 CK-KZ_JY231_01p069a.png
 火起之候名曰子是合我身中之生机当活用以虚比为子
 者以周十二时也若天时夜半之子非仙家金丹之用乃旁
 门邪法所用者然火子固活用亦不能自起必因药生了则
 起火采而鍊故云随药生为起候亦所谓有药方能造化生
 也故火必因有药而后可起馀无药时起火不得又必以起
 时称活子故药生亦因火生之子而皆称为活子以药生而
 即火生之故也
于其火药同用之机有两情相知之微意固同用不同用欤果
相知不相知欤未可言其似也
 同用者即以神驭气也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神气合一
卷一 第 1p069b 页 CK-KZ_JY231_01p069b.png
 而不相离也于此必要相知方是真得不离若神为徒用不
 知有气是不能驭气若气为徒用不知有神为主是不能随
 神如是皆不相知则悖同用之机不同用则金木间隔矣如
 气同神用气即可證长生不死之本神同气用神即为神通
 超劫之主果同用则必长生果不同用则不脱凡夫死亡轮
 转果用而相知是真同用不相知是不真同相知者神知气
 合一而随之即凝神归入气穴不相知者神行而不知气随
 行石神住不知气随住否或气行而神反止之为不知或气
 住而神反驰之为不知如是则神气二者依旧为二不成采
 取烹鍊筑基养胎化神之理
卷一 第 1p070a 页 CK-KZ_JY231_01p070a.png
文柔之候用进而升刚武之候用退而降
 俞玉吾云丹法先以文升后以武降
文不过柔武不过刚
 文武法必当适中合乎自然过柔则似不及过刚则似太过
刚而变柔柔而变刚
 文完则必用武武完则必用文当柔不变柔则伤过矣当刚
 不变刚伤不及矣皆属勉强必不可差毫发循环变化以完
 周天
升而不离二气降而能顺四时
 神当升时则先天元气及后天呼吸气相随以升而不离为
卷一 第 1p070b 页 CK-KZ_JY231_01p070b.png
 采取也即心息相依神当降时则二气随时之凝而归于二
 气之根以日中四时合于年中四时顺春夏秋冬四时之令
 而和其冲融薰沐之妙于烹鍊
前此圣真之所已言者抑曾以是为言乎而谓胎息又岂可易
言乎
 古圣皆巧喻并不如上文之真语神气妙用唯此语中一字
 一句皆发前圣之未言不似已言者之为喻上加喻使后学
 于小周天且不能明其大周天为科禁律戒之尤重者上界
 仙真不肯易言在世圣师又岂敢轻忽而易言之乎后学又
 岂得易闻乎
卷一 第 1p071a 页 CK-KZ_JY231_01p071a.png
此固小周天之妙理也中亦有合大周胎息理者何为胎息其
(音赵始也)也结胎之息从无入有而实若无于不息中而或暂有
有无兼用之际也
 结胎者成化神入胎之初也神驭元气及呼吸气归于气穴
 之根而为胎得此住定谓之胎结然气穴中自从元气及呼
 吸气皆发散于外而为人生日用直至于今则此中本无了
 胎中之息于此时而归复幻化作有息以凝神住气故曰从
 无入有若执为实有息而强制为息相则堕外道邪说旁门
 之妄舞弄后天者矣真仙道则入有不见有息故曰若无即
 所谓有不著有不空而空也不息者入于有息而为胎虽入
卷一 第 1p071b 页 CK-KZ_JY231_01p071b.png
 有犹妙似于不息故曰不息此上上天仙圣真真胎息之妙
 相也不同外道旁门之不息由强制为不息者比然极致时
 亦暂有息少循其屈伸之理不至如旁门强制不息者之散
 漫故此曰真胎息即道一禅师所谓未有住而不行者然有
 而必无无而必有故曰有无兼用
其既也
 末后之时
脱胎之息从有入无矣而实无无息中而静定寂灭此正所谓
无馀涅槃者也
 从有者即从入为有息之胎乃不息之定息为有息是有定
卷一 第 1p072a 页 CK-KZ_JY231_01p072a.png
 息也非曰有呼吸之息如凡夫浩浩然者比即我上文所说
 实若无也由若无而至实无故曰入无而实无则灭尽息而
 得大定谓之灭尽定矣然无息而或不能尽无息犹是有馀
 涅槃言尚有馀息未灭尽及息无而至寂灭灭已至大定而
 常在大定方可阳神出见而出定为无馀涅槃之实证也必
 至如是为真成阳神真出定即华严经云谓如来出现者是
 也
夫以不息之功为胎谓之万法归一矣有一在则为目之所易
见心之所易知亦犹可易言易传者也即金刚经所谓云何应
住佛言应如是住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者是也
卷一 第 1p072b 页 CK-KZ_JY231_01p072b.png
 不息为胎者是以胎中之息为法而求證无息也昔人问胎
 息萧紫虚真人答曰能守真一则息不往来谓心归一息而
 住定既定于一往来自无若有往来是二非一谓常见也唯
 有一胎息在也而目必见此心必知此所谓万法归一者归
 此也所谓归依法者归此也是为真胎息故楞严经佛云若
 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故金刚经言应住即
 言住心住息为道胎觉胤也即言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习学
 禅定者之必然者故如是直言心必依真息三昧而定住则
 不住于六尘而生迷惑其六根应当住如是正定而成正觉
 也由是佛得住定法而成佛亦即以住定法垂教于世菩萨
卷一 第 1p073a 页 CK-KZ_JY231_01p073a.png
 修佛时华严经已云菩萨住佛所住故于金刚经又言菩萨
 欲要修佛应当如佛所垂教而住即能住佛所住亦能成佛
 所證
以无息大定而圆胎则一又归于无矣
 此言灭尽定所证陈泥丸云虚心凝神得神气俱定息不往
 来谓之大定赵真人法语云真火本无候时人休强猜要知
 端的意无去亦无来
无者无其先天后天之气二也
 元气及呼气吸二者俱得到既无是气证大定矣
无其心之生灭动静之环也
卷一 第 1p073b 页 CK-KZ_JY231_01p073b.png
 凡夫之心有生后有灭动而有静相为循环不已修行人既
 已得大定全无生灭动静循环即性證寂灭矣
无其六脉而性真寂灭尽定也
 陈泥丸云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正言十月关
 中之实证也六脉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脉也脉住由于息
 能先住息虽住必至灭尽而后脉住故华严经云二禅息住
 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定者言息与脉俱灭尽定也
故重阳真人云也无减也无增不生不灭没升腾
 没升腾者住而不行灭尽定后景象即世尊不起于座之义
金刚经亦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卷一 第 1p074a 页 CK-KZ_JY231_01p074a.png
 了心必先依法而住心既住矣若不舍法而久住法则法又
 縳心同于六尘之縳心俱为不了之心如何得常乐我净故
 云必勿住法而施舍其法
如藏经亦云恒以净念住无上觉
 净念者不生不灭之念既不住尘妄所不住法之念也无上
 觉者佛觉极上圆满之觉再无可上得住于此则證最上上
 乘矣即灵光耀古今之极證也
又云安住寂静诸禅定智入不死道者是也
 安住寂静者佛言大定而常定于无馀涅槃自然且常乐也
 禅定智者即定中之真觉也安定禅定正觉入于不死之道
卷一 第 1p074b 页 CK-KZ_JY231_01p074b.png
 故能不死此世尊当时所实證者是如此后世僧人竟不知
 佛證不死不信佛证不死扫去禅定而不修皆甘心死亡成
 空亡断见
无之见目有所妙其见无之知心有所妙其知
 此證入佛知见为心目所在之极證妙见者不见色不见空
 离所见而若见妙知者无思议之所知离所知而若知證到
 于此无知见无佛之地是为真归于无者矣
而谓无之无知见也不可何也嫌于晦昧非妙觉也
 无者是无有为之法无有见执之相即真空也知见者是正
 觉之正知见非世法及凡夫执相之知见非外道断空之知
卷一 第 1p075a 页 CK-KZ_JY231_01p075a.png
 见也当入无之时用佛法正觉之正知见以入定而后始能
 无若无正知见则无入者之主宰则是神不能凝气穴不能
 入不能圆满胎神而出定堕在晦昧无知之空亡不成正觉
 晦昧者黑暗不明之义喻人之无知妙觉者即正觉之精妙
 处证入洞虚玄妙之境于无天地时觉犹独在觉道圆满而
 超劫者是也觉既圆满即是妙觉由始觉本觉而至非别有
 所至所以觉道必由仙佛正知见以入以成故曰无知见也
 不可故陈泥丸云无心无念神已昏安能凝聚成胎仙
而谓无之不可知见也不可何也嫌于不知所以复性真之体

卷一 第 1p075b 页 CK-KZ_JY231_01p075b.png
 无者心之无生灭以定息至无出入而俱无也无生灭则无
 妄觉而有正觉之所至无出入则无妄动而有禅定之真寂
 静方是真无无出入故有寂定无生灭则有觉照如是者唯
 有佛知见者能之故云不可说不知见若世之邪人诳语自
 称知仙佛妄言不可知见只因不知寂而常照之义是不住
 正觉将何者名为仙名为佛盖正觉原是我性真之体人人
 心中本所自有人必由正觉知见而复见性体性体即是仙
 佛彼皆不知仙佛正理反要无了正觉知见便是堕顽空矣
 何以复性真之体而成仙佛所以彼皆不成超劫正果为大
 错矣内秘真藏经云大乘之道离一切相离一切行觉法空
卷一 第 1p076a 页 CK-KZ_JY231_01p076a.png
 寂觉无所觉寂无所寂无觉而觉无寂而寂名无上道
若此者
 总上文以知觉知见成正果义
皆妙悟深入密修密证而可致言者乎
 密修證者至精妙之大用悟到至精妙之地故曰妙悟道藏
 内妙法莲华真经云不滞有无永绝生灭是名真人
予斯多言犹是摹写粗迹之教言也犹非心悟所到之万一也
 言语只能少言其似心悟则能妙合其宜
子勿执此火传便自以闻为得以知为得也
 传火则言之必浅心悟则入之必深闻言若止徒知不若心
卷一 第 1p076b 页 CK-KZ_JY231_01p076b.png
 悟之深入
唯决烈精勤以实悟修之万幸万幸
三问曰直论中所云当吸机之阖我则转而至乾以六升不降
当呼机之辟我则转而至坤以六降不升此旨玄深实不能测
愿再详之
 言行火之机当在吸之时顺吸机而至乾乾为天为首位在
 上故曰升不降非全然不降以灭阖辟乃不重于降而重于
 升只见升不见降也当机在呼则顺呼机而至坤坤为地为
 腹位在下故云降不升非全不升但轻其升若无而专重于
 降只见有降不见有升也
卷一 第 1p077a 页 CK-KZ_JY231_01p077a.png
答曰昔钟离仙翁度纯阳翁时巳言可升之时不可降
 此即吸机之妙用也
我言可降之时亦不可升
 此即呼机之妙用也
谓若一阳初动
 阳精生而喻活子时者是也
元精流布而欲下
 元精之根在丹田若将生精则必欲下行于淫根我不令往
 下而返归于根非升不可故必升之曰采取
故六阳时从子而后升
卷一 第 1p077b 页 CK-KZ_JY231_01p077b.png
 六阳者子丑至巳六时为阳也子后者纯阳祖曰子后午前
 定息坐夹⬤双关昆崙过者是也
皆升以升之升之即采取也
 阳生随用火之子亦曰子此而采取即子后升六阳时皆以
 升故能令药气归于乾即所谓还精补脑是也
即机中之○也○之即无可降之理则不降也升而转归于本
根之穴矣
 归于根即凝神入气穴
故六阴时从午前当降而降
 凡采取烹炼过身中午位而降此旨由张紫阳金丹四百字
卷一 第 1p078a 页 CK-KZ_JY231_01p078a.png
 序巳露其机故午当尊其言而降
皆降以降之
 六阴时皆重于用降
降之即烹炼也
 烹炼必用鼎器即丹田之气穴也
即丶也丶之时无可升之理则不升也
 不升者虽有升降转运如北斗天罡犹若不升取功在降炼
 故也 门人胡太真问曰如何六阳皆用升六阴皆用降答
 曰凡用火必从子起子及六阳在先行因真精要往下必令
 还于上必升方还得皆升者取其上转也至午以后阳气巳
卷一 第 1p078b 页 CK-KZ_JY231_01p078b.png
 全还矣只要薰蒸长旺因在气根穴内用工所以既要补填
 气穴满足焉得不归下气穴此必然之理也
所以妙于升降者由颠倒用之始得其妙
 升时有降而若无降降时有升而实若无升此其所以为妙
 也颠倒者即是用升降之颠倒也
此万古万真不泄之天机在是也修士可不识之哉又重阳真
人云子后看时知日短午前坐处觉宵长此可證也学者当以
此印證之
四问曰直论中论鼎器以为下丹田中丹田也今日教言又闻
有乾坤为鼎器之说虽皆出于古言不知是一说是二说答曰
卷一 第 1p079a 页 CK-KZ_JY231_01p079a.png
非有二说也用之时异也
 时异者有用百日工之时炼精化气而筑基是也有用十月
 工之时炼气化神入定胎成而出阳神也
今言鼎器是也坤是百日炼精化气时之用凡采下之气必向
上至于天顶之上
 下之气者即肾中真精阳气也又为地之气本不自升上故
 采而升上邱长春真人云地气本不升因天气降下混合至
 极复升引带而上至于天顶极高之上是也
取上之气必向下至于地腹之中
 上之气者即言天之气喻心中之神也萧紫虚真人云天上
卷一 第 1p079b 页 CK-KZ_JY231_01p079b.png
 日月地下转海底婵娟天上飞乾坤日月本不运皆由斗极
 转其机是也
斯有归著于用乾坤也
 白玉蟾云上至天谷下至阴端二景相逢打成一块与此义
 同
故云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焉无复命关是此云乾坤即所谓
关窍虽云舍乾坤而别指鼎器不能也又问曰何故有向上向
下之理答曰纯阳仙翁云坎离颠倒金木浮沉是也
 此节详言鼎器所用之颠倒兼发明药物所用之颠倒
盖由在肾之元精属水
卷一 第 1p080a 页 CK-KZ_JY231_01p080a.png
 肾有坎水之象元精虽是气亦名曰真一之水
本往下流易用于淫根
 精之本体曰元精著于用则曰淫精每依附淫根为用者故
 静则藏于气穴动则依于淫根
而五脏皆有精气皆由系管而行于脊后二十四椎之间
 五脏有管皆系连于脊椎间之窍以通行五脏之气凡淫媾
 时一身内外唯脊腰独用气力故五脏之气随通身之气皆
 聚于此皆化成精之形由此过而泄故人劳气力于淫事者
 皆腰疼是故仙机要旨皆必由此逆行上以返还
欲逆之而回故必由之以向上能向上则离习气而得真气矣
卷一 第 1p080b 页 CK-KZ_JY231_01p080b.png
 习气者言淫媾之事也
佛经云以海水灌太子顶是也
 仙机以元精之气升至上田谓之还精补脑又谓之醍醐灌
 顶诸菩萨佛法亦谓之醍醐灌顶仙佛起首同此妙喻
在上之元神发动皆依念虑为用本似火而炎上易出入于眼
耳鼻舌欲逆之而返还故向下依于精气而同返还入于气穴
既向下气穴则离外境而尽脱四生矣
 念虑者如眼之念虑为用视耳之念虑用听之类脱四生者
 是眼不住色而不生色心之魔耳不住声而不生声心之魔
 鼻不住香而心不生香魔舌不住味而心不生味魔此言离
卷一 第 1p081a 页 CK-KZ_JY231_01p081a.png
 了外境之色声香味而心脱四者之识皆得向下之所證也
即世尊于娑竭陀龙宫说法
 此即下丹田之说
又于迦罗龙宫入定
 此即仙家中丹田入定之说
经七日不起是也又问曰中下二田为鼎器之理如何答曰下
田即炼精化气时之说已详矣
 三十六部尊经云真精在肾馀精自还下丹田真气在心馀
 气自朝中元
而华严经亦云一切诸佛脐中皆放光明名菩萨受生自在灯
卷一 第 1p081b 页 CK-KZ_JY231_01p081b.png
张紫阳云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之上王重阳真
人云脐中丹田内有黄庭宫古云一点落黄庭即此处方真
 此上文一节皆言下田之理毕矣下文一节皆言中田之用
而中田则炼气化神也重阳真人全真集云姹娘嬉婴子卧搬
上中田总向明堂过又云拾得真金坚又刚放在绛宫封闭了
满宫明耀现霞光谭长生真人云欲觅真空只在南山尽静中
谷神篇云百朝沐浴忙移鼎纯阳翁云一从提上中宫帐万里
群魔不敢当亦有本行经世尊云若至恒河水南岸安稳住定
如须弥又达摩祖胎息论云鍊胎息者鍊气定心是也常息气
于心轮则不著万物气若不定禅亦空也
卷一 第 1p082a 页 CK-KZ_JY231_01p082a.png
 此一段明中丹田之说犹详在李生三迁之问彼此相为互
 明者真修实悟之人必要先知用中丹田之真处而后可成
 阳神
前之鍊精以化气用上田之乾下田之坤
 即紫阳真人所言乾坤为鼎器如易所言乾为首坤为腹是
 也
极致其上下二者而虚其中田故天皇真人云以形为炉首为
鼎也精满于脑火鍊成丹白玉蟾亦云鼎用乾坤药须乌兔是
也化神时用在中田马丹阳真人云保养下田无漏泄方迁绛
阙鍊中丹
卷一 第 1p082b 页 CK-KZ_JY231_01p082b.png
 绛阙者心属火赤也
常若旷中下而为一如世尊于欲色天二界中间化七宝坊如
三千大千世界说甚深佛法令法久住即此时义而上则其所
经行之虚道耳
 言上田亦我神气所经行过之路道盖三乘之工皆有三田
 反覆之理以为行所当行者若用初成时住于下田用中成
 时住于中田用大成时住于上田此我所谓住所当住者是
 也
鍊神还虚时唯虚寂于上田
 上丹田者仙云泥丸佛云泥洹又云佛事不周终不取于泥
卷一 第 1p083a 页 CK-KZ_JY231_01p083a.png
 洹
不用中下二田者气已无而神已虚也
 到此地位巳无返还化神化气之工则不用返还化气神之
 地
是由三田各有当用之时故亦各为之说有缘高士见闻此说
当识之为定论
五问曰法中有五龙捧圣前此未闻果凡耳之不得闻抑前此
圣真无此法名之可闻乎愿一明示答曰有而且多皆设为工
法之喻名耳
 古圣仙佛借喻言以说法者心切于度人也法不说则人不
卷一 第 1p083b 页 CK-KZ_JY231_01p083b.png
 知求不知用未来者何以得超凡入圣欲直说之天律明科
 禁重天机又不敢轻泄以犯冥考故以意义近似于道法者
 而为喻以言使后人因名以求实用即所用而求证圣果故
 皆立一喻名也又或有名虽不同而工则一
昔世尊佛喻之曰芦芽穿膝
 王重阳真人亦云若人收定三宝搬运寄归何处先用芦芽
 穿膝之法运气然后七返还丹又曰芦芽穿膝上下河车搬
 精补脑水火双行此见我此仙宗即同佛法
而后世凡愚不知为喻而疑为实有穿膝岂有所坐磬石之上
真能长芦芽以穿膝乎达祖喻之日折芦渡江
卷一 第 1p084a 页 CK-KZ_JY231_01p084a.png
 梁武帝建都于金陵八年十一月朔祖渡江往少林其时江
 边已无芦可折矣不知佛与祖皆以芦为喻者海与江喻人
 之爱河欲海流浪之苦西江水黄河水逆流亦是此意
岂有航海之胡僧海不能以芦渡而江能以芦渡乎
 初达摩在南天竺国欲东游震旦谓此东土有大乘气由是
 国王以巨舟实以重宝与之渡海凡三周寒暑而至广州登
 岸事详在传灯录及五灯会元
皆有此妙喻而浊恶愚夫执谓世境之言妄以诳世似亦可羞
也夫又问曰此五龙捧圣之喻亦喻出于古人乎抑今日之新
为喻乎答曰前于佛而有玄帝经云劫初太古修来證道于轩
卷一 第 1p084b 页 CK-KZ_JY231_01p084b.png
辕黄帝五十七年之甲子𡻕当其超凡质以养神胎之际用此
法矣后留法象于武当山曰舍身崖脱凡胎也曰五龙捧圣入
圣位也喻此以示后人度人之心何殷殷也故修仙之士得遇
真仙传道者得闻而浊恶世皆凡夫无闻也
 元始天尊说真武妙经云净乐国王与善胜夫人梦吞日光
 而有娠怀胎十四个月于第五劫名开皇劫初元年甲辰三
 月初三日午时一云甲寅日也生于王宫神灵勇猛不统王
 位唯务修行摄离坎真精归根复位得玉清圣祖紫虚元君
 之传道成后于黄帝五十七年甲子九月初九白日升天又
 按净乐国在奎娄宿之下海外国也武当山炼真之所在翼
卷一 第 1p085a 页 CK-KZ_JY231_01p085a.png
 轸宿之下又启圣录云前历八十二化而后成道乃太上之
 第八十二化也浊恶世无闻者盖浊恶世人皆行浊恶之事
 无志修真何以有闻无缘遇仙仙不屑与之愚何以有闻故
 终于无闻也捧圣者非别有所为乃仙佛超凡入圣所同用
 而必用者即冲透三关之秘法非凡世所言之比及世人遇
 有此言出后闻此皆茫然不知何用殊不知即三关秘法故
 陈泥丸真人云最隐无过九曲湾是也
昔我祖师虎皮座张真人
 真人张其姓静虚其法名宣德壬子年生于邳州为丘真人
 北宗龙门静字仙派也得道于蜀之碧阳洞受师仙旨以广
卷一 第 1p085b 页 CK-KZ_JY231_01p085b.png
 教门周行四部洲历西番转北番还中华虽有大明嘉靖皇
 帝遍求请而不肯出以复命常以虎皮为座具故当时十方
 皆称曰虎皮张
常幽栖于武当山
 坐于武当山之虎耳崖石窍中不与世人相接唯显示学人
 知当避世
深得此名理以吐露秘机其后口授于庐江县之李虚庵
 姓李号虚庵法派名真元也嘉靖乙酉年生于庐江县城西
 初以医济世乃结庵于城外延访仙师自十九𡻕至五十五
 万历巳卯也始得张真人尽传内外金丹天仙大道捧圣超
卷一 第 1p086a 页 CK-KZ_JY231_01p086a.png
 凡功成显圣
虚庵真人口授于南昌县南武阳里之曹还阳
 还阳为号常化为法名曹为姓嘉靖壬戌年元旦前三日二
 十八为生辰废尽千金家而学道甘贫清苦为精修得五龙
 捧圣转神入定为怀胎至天启壬戍六月十二为出阳神入
 新建县西之西山面壁还虚为大隐
还阳真人来口授于我及汝父真阳登仙派名守虚也皆得闻
此者
 凡修仙道者知此而行得此而证则得长生不死而永无生
 死神通无极是为證圣矣若不知此不得此则必不能脱了
卷一 第 1p086b 页 CK-KZ_JY231_01p086b.png
 生死不免六道轮回此圣凡分路至秘天机
得与闻者有熊秀庵亦名守虚邓绍元名守空二者新建县之
西山仙种也并曹老师之子号希还命名守玄者数人虚庵得
闻此以證道大显神通济世救民
 一日大旱无以治农事诸祈祷者皆无应众官民哀求李真
 人祷以救民真人乃以墨涂掌心向日默言数句即有黑云
 蔽日遂致弥天不数刻而大雨如倾及邻封六邑皆得有秋
 一手举五六千斤之石如弄丸之轻竟不知其力之能举多
 少其神通最多此不暇数
仙隐于万历乙卯𡻕
卷一 第 1p087a 页 CK-KZ_JY231_01p087a.png
 时县宰贪酷无度求见真人欲求服食点化真人不屑与之
 见遂以违命怀仇连及姻家被禁誓必追捕辱之以泄忿此
 亦可笑可鄙也视黄帝肘膝下风者之必得视刘海蟾即弃
 宰相者之必得视吕纯阳即弃德化县令者之必得如彼挟
 势位捕师者之必不得为孰愈哉与退步而求至行前者何
 异有冠冕者求道之禁戒也真人由是托尸解之状以避之
 宰以为真死遂解其忿而真人似死入棺者七日棺即空矣
 其形神俱妙仍居于姻家其子名李能培充生员竟不丁忧
 后继宰者深羡其肉身菩萨名遂播于十方神遂炼其还虚
 此亦有神通不必显之一案也所以大修行者安肯令世人
卷一 第 1p087b 页 CK-KZ_JY231_01p087b.png
 知之
还阳得闻此以成仙含光太虚妙觉无极
 出阳神入常定寂灭于无极
亦仙隐于天启壬戍夏当此欲藏迹西山之时巳形其五龙之
名于笔矣
 曹老师将仙去之时谓其子索纸笔留记于伍子云五龙捧
 圣万金机斋戒焚盟巳受之初愿临期能妙用真真皆此上
 天梯从此始有五龙捧圣之名在纸笔矣
我亦因之以笔永其形
 我因师之笔形而再言之以寿诸梓则流行于永久矣吾弟
卷一 第 1p088a 页 CK-KZ_JY231_01p088a.png
 真阳初见直论有五龙之名责我曰古谓仙机必不书于纸
 笔五龙秘机秘而又秘安敢书于纸笔乎予曰师巳肯形于
 笔我何必不肯其所笔乎虽有五龙虚名似亦不妨
代为口授普开来学而凡大仙行仙佛最上上乘妙道者只此
是圣凡分路他如纵说能修有證非此一法无以透关而脱凡
證圣也唯其为至要至秘之机不得不露一句令后学圣真有
仙道福分者知所参求知所信奉凡有志于仙佛者俱不得轻
忽此言背此不求者虽修万劫终难逃其六道可不思之为急
务耶问曰玄帝之喻五龙有法象可證者人可易信
 法象者即武当之舍身崖及五龙捧圣等之说便是有据
卷一 第 1p088b 页 CK-KZ_JY231_01p088b.png
今以芦芽穿膝为佛说五龙之喻以折芦渡江为达摩说五龙
之喻但我尚似凡夫之见同于信心不及不知何所證据而可
令人必信不疑乎答曰昔王重阳真人云芦芽穿膝上下河车
搬精补脑水火双行等语巳先指示在世流通亦详道藏中久
矣又西竺经目有所谓五龙经其曰无字经三十二卷有字经
二十卷岂虚名哉即三藏来东五千四十八卷内三十五部大
经之一观其名则有义在若无据而说则为幻说无授而言则
为妄言既非幻妄后学宁可疑而不知参究之哉
六问曰如何是养胎如何是胎成答曰养胎者炼气化神之喻
非实有胎也
卷一 第 1p089a 页 CK-KZ_JY231_01p089a.png
 太上灵宝大乘妙法莲花真经云清静之义天尊言专养精
 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伏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即此也
又问既无胎何云养又答似胎之理故借喻以言其似也以鍊
气之初本要似胎中之无呼吸者而又不能无呼吸
 习入定而求至无不能顿然全定全无此仙佛圣真初习禅
 定自然必由之渐法也
若胎孕之将产时也
 人胎十月满足将生之时呼吸全有故初习定似之
生灭之相尚在
 心起一妄念思想平日旧习便是有了一生相又起一念灭
卷一 第 1p089b 页 CK-KZ_JY231_01p089b.png
 妄便是有一灭相如安国师读楞严经四句偈云知见立之
 说即所以为生灭凡习定之初求无相而不能顿无云尚在
 者生灭不能灭已尽之说也
出入之迹犹存
 生灭者心也出入者息也心有生灭则无以摄息其息焉能
 不浩浩然为出入怀胎者必存神以摄气存气以留神乃可
 得神在胎中
名二乘亦名曰如来以有来故名如来又谓之如理而来如理
而去
 来去即是出入之义习定之理
卷一 第 1p090a 页 CK-KZ_JY231_01p090a.png
故华严经云如来大仙道微妙难可知燃灯佛又言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皆谓此也入涅槃而未实证世尊谓之有馀涅槃由
此而渐趋者也犹称为渐法即此法此理而仙圣喻之曰养胎

 胎息法云心定则神凝气住而胎长矣胎之长由于息之住
 无息则不胎无胎则不息即此是也
其终成也
 胎息论云动念则泄真气故胎息不成如何得道
无呼吸而灭尽定矣若人世男女始媾之时祇二气合一而未
成胎浑然无物也生灭之相灭已
卷一 第 1p090b 页 CK-KZ_JY231_01p090b.png
 真实用四禅许多定力而后得生灭灭已即六祖卢能所谓
 禅心无想禅性无生是也
出入之迹寂灭
 鼻息无出入之迹得證灭尽定矣
心为不生不灭之心身为不生不死之身
 此时神形巳俱入妙六祖卢能亦谓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
 地上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是也
从此一得顿然直与虚空同
 张紫阳云觉此身如在虚空常至如此则禅定也
故仙圣喻之曰胎成也世尊佛谓之无馀涅槃
卷一 第 1p091a 页 CK-KZ_JY231_01p091a.png
 无馀者无有不入寂灭之心与息也
而后脱胎出神
 出神是定性成而出定世尊谓之如来出现
所以楞严经云既游道胎
 同仙家怀胎之喻
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
 喻定成神全而性妙灵觉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又曰形成出胎亲为佛子是也
 胎息养得神全而纯阳仙家出阳神称曰神仙佛言得大定
 而出定称之曰佛即此说之同者
卷一 第 1p091b 页 CK-KZ_JY231_01p091b.png
燃灯佛所谓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正谓此也过此向上则为真
圆顿门矣不随天地同坏者
 史太素胡太真问曰仙家人修到出阳神佛家人修到出定
 似亦圆成了矣今乃曰过此向上为真圆顿门我不知出神
 出定后更有向上我亦不知仙佛为如何圆顿我闻自佛法
 入中国至于今上下千古人人皆说凡夫发心修行时便顿
 然了了为顿门今言出神出定过了后方名顿然则众言皆
 非与答曰果非也尤可笑彼凡愚渐且不知诳言知顿竟不
 知如何为顿冒认为知顿能顿以自妄为尊大实窃据衣食
 财利之窦而亦更不肯悟华严经所谓如来始成正觉在寂
卷一 第 1p092a 页 CK-KZ_JY231_01p092a.png
 灭场现卢舍那身说圆满修多罗名为顿教之说今之一切
 凡夫俗子皆未到寂灭场安可妄称我自顿教顿门此是未
 得为得入魔道而不省悟者又何不解圆觉经所云如来境
 界渐进至于佛地名顿教大乘顿机从此开悟之说所以不
 知七地菩萨上至八地成佛尚要加持修上至九地十地十
 一地等觉而后竟道始圆满正为真顿教也盖初修行时用
 功行以至七地而功行止了矣八地以上则无功行乃不可
 言修言证此时若强加功则是同于退席者之知见若未到
 七地而误不用功行则是断见空亡外道之知见后学皆犯
 此即堕入此魔坑矣汝当自详之能如是说则同佛说不如
卷一 第 1p092b 页 CK-KZ_JY231_01p092b.png
 是说则同魔说不可顿为仙佛但可顿入魔界狱矣
夫既喻之曰胎宜若有似于胎矣虽曰似胎而实非胎也何也
生人之理胎婴在腹修仙之理胎神在心世人但闻胎之名而
遂谓腹中实有一婴儿出而为身外身者此又可笑其愚痴之
甚也有志修仙佛者不可不以此破疑而自启其迷又问古人
皆言身外有身伯师今日独言非身外有身何也答曰人性至
虚至灵无形无体无论动出静入本然皆无形体我今不过以
得定之性出定而为神通亦只虚空无形体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云得道者与虚空合体无尽者
 也
卷一 第 1p093a 页 CK-KZ_JY231_01p093a.png
非拘拘于身外有身形也若欲显身令人见之身外便能了身
一身多身百身千身万亿身皆能变化无穷
 初出定之神现身亦少乳哺神旺方可变化百千万亿多身
如此者是因阳精阳气归元还虚所能也古仙遂即所能然者
为鼓舞人趋向决烈之志如佛之善巧方便化人岂拘拘以身
外身为言哉昔洞灵神鉴书云念动意动处处出神念停意停
处处归真先我言之者亦如是
七问曰如何得成阳神抑何以出答曰先天元精谓之真阳得
此真阳而炼性通神入定而出定谓之阳神不得真阳之精配
合性真以入定得定者只名阴神
卷一 第 1p093b 页 CK-KZ_JY231_01p093b.png
 阳神者显然出现变化莫测世人所不能见知者而能见知
 之世人所不能为者而能为之世所无者而能有之有者而
 能无之人人共见此神通之能显于阳世者曰阳神若不能
 以身形显现于阳世则人不能为者亦不能为世所无者不
 能使之有有者不能使之无无阳刚之气故也仅仅能先知
 先见胜于人而巳亦只能阴阴暗现于世故曰阴神全与阳
 神相反故不及其神通所以得成阳神者由元精真阳也盖
 元精是无形质之阳气能化补其气能助胎养其神乃成金
 丹成仙道显神通变化之真物故曰真阳曰阳神若气非真
 无形便是阳不真为阴浊无虚灵之变化纵阳神到空只是
卷一 第 1p094a 页 CK-KZ_JY231_01p094a.png
 阴神既无阳气之因故不成阳神之果
所以王重阳真人门下孙不二元君云偏执性为宗如何出阳
神十个九个堕顽空若得命基带了性
 命基者即真阳元精也
白面做烧饼有准又长春仙祖门下徐复阳真人云未炼还丹
切莫内观照恐出阴神投舍迷真道是也
 还丹者机有将动之元精用还返之法化气成丹丹成则以
 之养神入定内观照之化阳神内观照者观照此气还之丹
 也若未得还丹内无所观照强欲观照乃无着落必堕空亡
 死境故曰恐出阴神阴神者死而性灵之鬼也投舍者此身
卷一 第 1p094b 页 CK-KZ_JY231_01p094b.png
 形气已死不能存住此性故又投胎生身为居舍迷真道者
 迷失长生不死之阳神道
若止习枯禅当下了得
 即行内观照之法而万缘不挂
息无出入
 息禅定而灭尽定也
心不生灭
 心禅定而灭尽定也故皇经集注云心生则地狱生心灭则
 地狱灭
到真空境界方能出得个阴神
卷一 第 1p095a 页 CK-KZ_JY231_01p095a.png
 必要心息俱到真空方出得阴神故长春真人云未到真空
 虽阴神亦出不得可见阴神亦非容易出的
犹是有生死在不免轮回者之小果耳
 有死则有生不能长生则有死有死生即是轮回入地狱饿
 鬼畜生三恶道同是轮回虽生于人生于天亦是轮回故曰
 不免
所以四果之徒有生天生人之阶者以此天福尽而还堕
 皇经集注云岂知积福生天福尽犹不免复堕
故我祖先虎皮座张真人谓之谎花儿不结果者言不及阳神
之实證果也
卷一 第 1p095b 页 CK-KZ_JY231_01p095b.png
 初李虚庵真人得山东刘宝珠内观照之法遂内观照至七
 七日即有慧光发现隔城墙能见人所为城墙如琉璃透彻
 明亮自谓一心息相依而得此妙證此果及出静室依旧是
 凡夫无能见故张真人云谎花儿不结果
夫阴神出而亦有慧光发现洞见百千万里如在掌中
 此亦有天眼通之微意
房舍墙壁不足为隔碍山河城郭不足为阻拦我形在此而慧
光亦在此惺惺灵照而洞见远视之为妙也非离此而逐诸境
也不如是即昏梦中之魔境而诳语人为阴神者也于此著之
即入魔道矣
卷一 第 1p096a 页 CK-KZ_JY231_01p096a.png
 楞严经云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
 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谓證如穷人妄号帝王
岂知真阴神者耶又有一等人似戏似诳言曰我能出阴神明
明出于街市而往返焉而人遂敬信之
 阴神之慧光亦能普照无所不见无障不彻岂但只见街市
 而往返行之街市两旁之房舍便隔碍不能彻见耶若果如
 此是春梦非阴神也若再强誇得此阴神便是诳语有心以
 欺世者非正人君子之言也洞玄灵宝之所禁楞严四律仪
 之深戒学者自慎之犯在玄洞则得女青律风刀之考犯在
 梵网则招酆都山拔舌之愆若不慎则此罪有准
卷一 第 1p096b 页 CK-KZ_JY231_01p096b.png
彼见人敬信而益誇其能出阴神此又可耻其无耻之甚也若
真阴神者有神通矣亦止有神境通
 神通变化无穷也
宿命通
 知自身前世人后世事及见他人过去未来事
他心通
 知他人心上阴谋之事
天耳通
 遍天之下人与物之声音言语俱可远听而知
天眼通
卷一 第 1p097a 页 CK-KZ_JY231_01p097a.png
 见遍天下人与物有形无形可尽一见而知绝无有障隔者
能六通之五耳
 仙佛阳神皆有六通此偏于一性灵者只有五通
世称五通为鬼者正此类也
 世间每有五通鬼侵淫女人者盖由少此一通不能除阳精
 之漏不得漏尽通也阳漏至枯竭则死而至于为阴鬼必然
 之理也故生死者皆非仙非佛太霄琅书云太极大法师曰
 五通尚在三界未为仙也夫仙道无不无有不有能觉有无
 之间于其际而无际乃能超三界
今时自称诳人曰能出阴神者果能五通与不知所少于阳神
卷一 第 1p097b 页 CK-KZ_JY231_01p097b.png
者乃漏尽通不与也
 阳精无漏则成漏尽通此通一成即得长生不死为天仙诸
 真佛世尊之基若精漏不住不得此通则不长生而不死凡
 有死则有生死不断有轮回六道相续世之愚人不知有死
 者必有轮回尽信诳言欺哄反求死者正投入轮回的门路
 不得脱离妄誇如是为證佛当其现在生有人身时愚不知
 惧尚不知求不死不轮回乃至横生异类性愈迷惑愈不知
 求不死不轮回不知释迦真佛皆能漏尽通而后能长生不
 死不轮回者虽曰愚不足教我愿后来人见此一辨少有所
 悟而知求学不死不轮回唯人自信自勉之可也○无上内
卷一 第 1p098a 页 CK-KZ_JY231_01p098a.png
 秘真藏经云法无二念当知三界之中有漏众生无方便慧
 终无悟解
佛教中言阿私陀山迦旃延等得四禅五神通所少于佛者即
漏尽通正是淫欲未净而阳精之漏未除只成阴神
 阴神者无阳精之所證也阳精无漏则无死有漏则有死死
 则为阴鬼故儒者亦云鬼者阴之灵元始九老真经云人不
 保生神气不全流为下鬼是也
其天眼天耳二通能见能闻天之下不能见闻色界以上天者
即是无真精之阳气不合纯阳之天体阴性不能达天之阳中
故也
卷一 第 1p098b 页 CK-KZ_JY231_01p098b.png
 三皇玉诀云阳者天道故神气合道乃神仙
若天仙之道炼精得阳精
 阳精无得则不长生因长生无根即天仙无基故经中巳说
 精为长生根真得者是知药生之时真知药生之地亦真知
 采药之时炼药之时皆真唯知如是皆真故能得真阳精有
 一不真则不得况邪淫门之全不真者与阴神门不求知真
 者何亦痴望修成仙佛耶
炼气阳气化
 二气炼到真寂定则真化为神无了生死若气不到化尽犹
 是色界之众生
卷一 第 1p099a 页 CK-KZ_JY231_01p099a.png
顿悟直證阳神
 精尽化气气尽化神则气极定神极通皆决烈精进炼精炼
 气方能修到得此證者
乃阴阳二者合一之道者也
 阴阳合一者乃神气合一以为工气寂灭而神静定亦合一
 之为證果
入而静则神同太虚而为性体
 入者入而住于常定也神已同于太虚即常静定于太虚此
 正性体圆明之实相无法界可拘无世界可染唯得成阳神
 已出阳神之后者能如此非若未成阳神者之必依胎息法
卷一 第 1p099b 页 CK-KZ_JY231_01p099b.png
 而后能趋太虚
出而显则通天彻地而为神通
 出者出神于身外而显神通凡阳神出壳则无重浊者无窒
 碍者巳定色界禅定之功超出色界之上矣此以前有功用
 行而有为之功巳归于无矣此以后是巳成仙佛之正果无
 功用行时无为而至于无无者也通天者上通欲色二界二
 十四天之上即世尊佛出白毫光上照阿迦尼吒天是也此
 即天眼通之所见其天耳之通亦能听至于此天彻地者可
 见二十四地狱及所谓十八地狱八大地狱等处皆能见之
 而亦能闻彼之所语即世尊佛出白毫光下照十八地狱是
卷一 第 1p100a 页 CK-KZ_JY231_01p100a.png
 也通与彻言神能至能见能闻无隔碍也
千变万化眼见宇宙
 上下四方曰宇即前所言欲色二界天及地狱等处神境通
 之所能见也古往今来曰宙即过去未来之事此宿命通之
 所能见者也
手斡乾坤
 斡者移转之义天地之形有不便于人者能损益之天地之
 化有不利于人者能转移之如汉栾巴在朝噀酒一口化大
 雨而远救成都之火灾如唐一行禅师以袋囊七豕而在天
 之北斗藏形盖由斗姥者是豕形身也如丘长春真人在燕
卷一 第 1p100b 页 CK-KZ_JY231_01p100b.png
 京住天长观值荧惑火星犯尾箕宿属燕京之分野将灾全
 城百官请真人祷之本夜星退数舍如大明初铁冠道人
 景和助太祖皇帝平陈友谅南风之天舟后使北风送舟而
 逆上蕲黄也如虎皮座张真人谓李虚庵曰汝传道及于非
 人汝大数及尽但北斗中有本命星君注生死我为汝指而
 敕之添寿一纪十二年以便精修见其星虽形如小豆能化
 大如五尺围涌如浪沸白毫光灿烂既而渐复小形此仙家
 之演斗法也如李虚庵真人在庐江县家中时苦旱农不下
 种应众请祷涂墨于掌以蔽日黑云随手掩日而㴻雨救本
 县及邻封六邑之灾此皆斡乾坤之显案也
卷一 第 1p101a 页 CK-KZ_JY231_01p101a.png
是为真阳神也真阳神即真空性体也
 王玉阳真人云一悟真空总了仙
故王重阳真人云灵性分明作大仙是也不能见性则不得真

 见性者性中原是寂静绝无生灭的人能修心到大定而常
 在定便见性体此正到仙佛地位者于清风真人云不到真
 空阳神难出谭真人水云集云今生若要登云路不合虚无
 不得仙
不成阳神
 见性真空即六祖所谓若修不动时同无情不动方是成阳
卷一 第 1p101b 页 CK-KZ_JY231_01p101b.png
 神
不到见性真空实地必不能出阳神也
 修到见性此性出定即为阳神显神通若未修见性成佛即
 是未成阳神故不能出阳神若性有妄出乃是外驰之病无
 定力也
又问曰若何知是真空实地出阳神之时答曰性合虚空而不
神用
 元始先天道德经云妙法无因妙境无缘又禅宗六祖云禅
 心无想禅性无生
一缘不染一尘不动绝无出入生灭
卷一 第 1p102a 页 CK-KZ_JY231_01p102a.png
 先天道德经云唯无生然后为长生
正是真空实地
 心性中有念生染缘与尘者则不住胎息故息有出入凡息
 有出入者则是性不住之凡夫外道而已若灭郤缘与尘及
 灭郤出入息复还于胎息而常住定方是无出入生灭如此
 者是仙佛禅定必由之理也真空者性地无妄可生其心真
 息定得绝无出入故空为真若心未全定而少有生灭息未
 全灭而少有出入则空不真而生死亦未了实地者非似空
 而不能空者比亦非暂能空而不能顿然全空者比乃顿空
 而直至无量劫常空始是真空实地故重阳真人云要见真
卷一 第 1p102b 页 CK-KZ_JY231_01p102b.png
 空元始虚无是祖宗
一见天花乱坠神念涌出顶门阳神超矣脱矣向上炼神还虚
而合道超劫运矣
 无上内秘真藏经云道行绝空无心无意无觉无观是为真
 道又云真道寂灭灭无所灭
又问曰古往圣真皆未言及天花乱坠何也答曰上天所禁秘
机不肯轻言泄道者有之
 仙佛正道真机本上天科律重禁不肯轻泄于狂者愚者之
 共闻及悯世人时未有不奉天命略露一句智贤者则能悟
 而成道下愚迷惑不悟者及造一句假言煽惑善信上天圣
卷一 第 1p103a 页 CK-KZ_JY231_01p103a.png
 真又为善信悯又多语二三句四五句以救世而狂愚不悟
 不弃邪归正又造二三句四五句假言误人由是真言愈多
 而假言亦愈多即世谚所谓一法立一毙生之意同也今悯
 世人被误害者众又露出此一法及五龙法焉知后之棍恶
 又不造一假言以欺人乎故以不肯轻泄者而亦泄之于世
 尊达摩神光及重阳真人邱真人金口之先宣泄重详揭示
 于我之言也后之学者宁信此书之语明者自明显者自显
 若有不能悟明显者犹待仙授慎毋听棍恶之诳言可也
不知而后知之不暇言者亦有之根基浅薄之愚夫不遇仙传
者亦有之昔蓝养素养胎于南岳十月功成而不知此久定不
卷一 第 1p103b 页 CK-KZ_JY231_01p103b.png
能出刘海蟾以李玉溪十咏寄之遂大笑而出世尊说法至天
花乱坠而亦以此指示人者二祖神光说法亦至天花坠犹惧
未脱𨶒君之手
 天花坠乃圣凡生死之分路见天花而出定离了生死超出
 凡胎之圣也见天花而不出定犹是有生死之凡夫圣由自
 手握住生死凡由𨶒君手握生死
断臂达摩前求于此向上事钟离正阳真人云雷震天关鬼神

 天门开如雷震言出阳神者
掀翻宇宙飞白雪
卷一 第 1p104a 页 CK-KZ_JY231_01p104a.png
 将出阳神而未出先之景见此而后出不见此则不出
吕纯阳真人云寒云散后留残月
 言胎息灭尽定也
腊尽来时向太虚
 言见雪来则离实有之幻体而向太虚无
王重阳真人云忽然间振动天花偏坠前面劫有个真人又云
空中早仙乐来迎感天花偏坠邱长春真人云若到天庭忽有
天花飞方出阳神得初地果也
 初得圣果初证仙佛者皆如此
学者当知仙佛同一工夫同一景象同一阳神證果
卷一 第 1p104b 页 CK-KZ_JY231_01p104b.png
 史太素胡太真问曰何谓同一工夫古言佛教离宫修定仙
 教水府求玄何彼言之不同也答曰彼言不同者由于凡夫
 俗子之口非圣真得道者言也我今再详言其所同者盖仙
 言炼精化气又言留得阳精决定长生即同佛言戒淫修梵
 行以出欲界者也仙言转神入定伏气胎神即佛言四禅定
 息定心定而灭尽以出色界者也仙言炼神还虚即佛言七
 地菩萨修上八地如来出现已成佛时加持至九地十地更
 加持上至十一地等觉以超出无色界之上者也工夫之同
 也如是亦有如是证果同入仙门学仙者同此即成仙同入
 佛门学佛者同此即成佛若一切学人能见闻此能信受此
卷一 第 1p105a 页 CK-KZ_JY231_01p105a.png
 能知悟此犹可望成仙佛若不闻此不信此不悟此则是既
 不知修仙修佛何以妄想成仙成佛耶世之言当下就了者
 是言临死时逢恶道魔境离之而能就了实于大道仙佛不
 能就了也有言当下回机者是言死于此而生于彼时用躲
 轮回之机虽入恶道能速回其机而不堕入也此皆凡夫之
 所修亦仙佛初修之前劫七生天上七生人间者一生天上
 一生人间者之初果根基也仙佛二宗人亦当知
彼嘐嘐音交(然强)谈为二者真下愚不移者欤又问曰世之从事
仙佛者皆分为二宗各立门户以争高今独言工夫一景象一
證果一然观仙佛之言若不一
卷一 第 1p105b 页 CK-KZ_JY231_01p105b.png
 如世人浅见寡闻只知仙言虚无佛言寂灭不知仙家先天
 道德经已先言寂灭矣世人只知仙言性命双修佛则单言
 见性不知不见性者不成仙惟其不知是以讹传讹而若不
 一
我亦未识其为一不能不同世人之分
 自六祖不传衣钵之后则性学不真皆言和尚操转劫之性
 全不究竟如来佛超劫之性以是而分仙佛为二矣虽佛教
 五祖之下犹分神秀为北渐法之教以卢能为南顿法之宗
 一佛氏学而同居中国且分渐顿二途况东土西方仙佛而
 不至于分乎世世人人浮慕修行妄称得悟者而强为诳语
卷一 第 1p106a 页 CK-KZ_JY231_01p106a.png
 以分之不分之则不得以已胜于人也人人得不自誇而愈
 分乎绝不闻合一之言何以识为一且人全不见仙藏内典
 或有略见佛藏又无一言能解悟领受所以终于不识一虽
 智者无不在分不分之疑似间也
即不能不疑今一之说
 太一自言曰我之疑非疑仙佛不可一而当分亦非疑可一
 而亦可分祗见古仙以来皆言一以救世迷而僧流皆分以
 惑众信古来人何不救正妄分误人者而直切指其一于仙
 佛诸经之自言者又何不具一慈悲救世心直言其若一者
 而示即一如今之所说乃直待今说即一是以未有不疑今
卷一 第 1p106b 页 CK-KZ_JY231_01p106b.png
 古两说
请再详之答曰道修于有为以至于无为
 仙宗张真人悟真篇曰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言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佛宗中四来僧肇曰有
 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性不朗东土
 宗镜禅师云有为虽伪弃之则功行不成无为虽真拟之则
 圣果难證此皆仙佛二宗若一之说人人共见奈彼欺瞒而
 不令人共知何
道成于有證以至于无所证
 仙之养胎成神而犹炼神还虚虽已得道不以为得实若无
卷一 第 1p107a 页 CK-KZ_JY231_01p107a.png
 所得是为真得若已为有所得则心被有相有妄系缚不能
 解脱得道故无上内秘真藏经云真道寂灭灭无所灭佛教
 圆觉经云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此亦仙
 佛若一之说也
仙佛皆然者也
 不但仙佛同然虽沙门之四果所言万法归于一而一归于
 无亦有似于如此
故吕纯阳仙翁云不问神仙与佛共同觉照
 觉者是佛是仙当禅定时则觉照在禅定当虚无时寂灭时
 则觉照在虚无在寂灭所以仙佛自始至终皆由觉照觉照
卷一 第 1p107b 页 CK-KZ_JY231_01p107b.png
 者心中之实悟也若不觉照乃是假说修行而全无实悟只
 为口头三昧是也仙家人见吕翁言仙佛同一觉照遂诳言
 曾参黄龙禅师然我昔常究此而见为谤仙之恶口自知仙
 佛决可两从亦欲与众谪之令知为可两从故按吕翁以唐
 德宗贞元十二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
 举进士时四十二𡻕也为德化县令出城游庐山遇异人自
 言是钟离权其话有契吕遂弃职随之七八年而闻道后修
 成道于六十四𡻕五月二十日黄鹤楼前飞升虚境超出天
 地五行之外世人皆知不可昧者若黄龙者在豫章南昌府
 宁州东乡黄龙山寺僧晦堂和尚一语言僧俗耳与黄庭坚
卷一 第 1p108a 页 CK-KZ_JY231_01p108a.png
 居邻为言语文字友并其徒号死心者皆宋季人也岂有已
 大定之出阳神而神通能历过五百馀年不死者之吕反问
 五百馀年后之不能大定出神通而有死者之僧以学死耶
 况吕翁至今屡屡显圣度人由已得定出定不落生死轮回
 者而后能之若黄龙则死后至于今独不能显一圣如世尊
 之度人如吕翁之度人反言能显圣之仙而参不能显圣之
 凡僧虽则毁谤仙真黄何足荣吕何足辱细观黄在未死时
 不能神通如吕已死后又不能复出现于世如吕此乃死后
 入轮回胎去久矣故也弥勒佛所谓终是落空亡是也我今
 既得二宗合一之妙见彼二宗学者皆趋小路妄分仙佛而
卷一 第 1p108b 页 CK-KZ_JY231_01p108b.png
 争高自误致死我示知一便可不堕死入轮回之涂纵惹僧
 狂日后毁我亦惟尽我度尽后际仙佛圣真之念耳我又按
 自太上传钟离钟离传之纯阳海蟾二人遂分为南北二宗
 之首盖吕传之王重阳王传之邱刘谭马郝王孙为北宗七
 真及下而王栖云尹清和宋披云徐复阳等法眷诸仙又刘
 海蟾传之张紫阳张传石石传薛薛而陈陈而白为南宗之
 五祖及下而彭鹤林彭而萧紫虚等法眷诸仙皆传仙佛合
 一之道所修者合一所度人者皆同一法其言之现在诸集
 诸语录者有徵后之真修实悟者后要依样自悟自修方有
 实得而后可以不失人身
卷一 第 1p109a 页 CK-KZ_JY231_01p109a.png
第仙宗详言其始所以必详始者是何故盖以其炼真精之难
得也
 凡遇真仙传辨药之真时则炼之可得不然世法中所传之
 炼终不能得
凡出言为丹经者莫不章章句句反复宣明不过明小成初果
之要法
 初关百日用炼精化气之法化气而气足如全体童子便是
 得长生不死初成之小果钟离三成之说谓之小成
不如是则不得真精不能成其大道
 成大道者即养胎化神于十月出阳神为得中成神仙九年
卷一 第 1p109b 页 CK-KZ_JY231_01p109b.png
 面璧还虚成天仙上真大成之大道
人遂疑其止能乎此耳故一以小成视之而不知其后之大而
不可复有加者也释氏子乃借仙言为小者而小之以为贬并
不自知其佛法亦如是也佛但略言其始其为言曰若不除淫
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年劫祗名熟砂何以故此
非饭本
 此楞严经文也饭以米为本炊之成饭喻修行必除淫离欲
 成金刚宝座此即仙家之炼精化成乾元白金之气同以此
 为神之所依佛故以此为座坐此以修禅定證涅槃成佛而
 得如来出现即仙之十月凝神入气禅定寂灭成仙而出阳
卷一 第 1p110a 页 CK-KZ_JY231_01p110a.png
 神是如以米炊饭为仙佛二宗之所同也若不除淫离欲妄
 称修佛必不成佛盖淫欲失生身之根本身心速坏而性无
 定位故无以證涅槃入泥洹者是即砂石蒸饭必不成饭此
 我佛示人以决然不可易之词也然佛言离欲者小乘也禅
 定者中乘而大乘也后人扫去离欲禅定自称当下即佛愈
 于往昔佛修直似谤法谤佛不但如蒸砂作饭犹甚似无水
 无火无米而曰作饭予诫智者当思此义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轮转三涂必不能出
如来涅槃何路修證
 除淫者是如来初修行之路淫身是凡夫行淫事之身身既
卷一 第 1p110b 页 CK-KZ_JY231_01p110b.png
 有淫漏则漏尽通不能成漏尽通成则真无漏精全气全而
 长生漏尽通不成漏之不止则精枯气竭而必死死必沉溺
 三恶道中轮转之苦只因不行如来除淫之路所以不能成
 如来涅槃之果淫性之根不除渐长淫事虽有偶知佛性当
 悟毕竟淫性多而间杂妙悟亦无成也当知六祖所说淫性
 即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后人岂可不除淫而诳人曰
 参禅悟道哉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淫机而曰身心者言淫机于身断淫事而不交姤淫机于心
 断灭而不妄生淫念故曰身心俱断初由勉强断而后得实
卷一 第 1p111a 页 CK-KZ_JY231_01p111a.png
 证断勉强断者是欲界六天有妻妾可淫事者而执身不行
 淫事戒淫而修梵行清净成身之机断矣身根于是亦断成
 自然永不可行淫事如世尊佛之三十二相之马阴藏相又
 云阴藏如马蝗即仙真返老还童子之阴是为实證身断證
 到此不可复行淫时始可言断超欲界之顶而出欲界矣由
 此上升入色界初入时淫念未灭尽然大修行人有大志以
 超世何故有念未尽盖日间惺然有真觉时本是无念及至
 昏沉时有睡魔未必无女色魔定心力微者或有随此念而
 妨害道力正是念未灭尽之过能心有定力胜者执心念归
 正觉斩绝魔事魔念此亦初入定时勉强断念之说也念念
卷一 第 1p111b 页 CK-KZ_JY231_01p111b.png
 皆断至于无念可断此谓之自然真实断者皆由禅定到念
 住而得初禅如六祖所谓禅心无想实證淫机心断也方是
 自性戒定慧也从此而大定而常定灭尽方是断性亦无也
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将身心求断淫机是修仙佛初发心地之正因身断念住是
 證入仙佛地之正果若能以此修便可希望成佛不如是修
 而痴痴地言成佛何异向大海水求火炽洪炉里求里坚不
 过只为外道邪说之人依傍佛名假借门户以诳世耳恨不
 向楞严看此一句以醒心回头
明淫欲之非佛本必除淫宝精为清净梵行之佛本也又曰修
卷一 第 1p112a 页 CK-KZ_JY231_01p112a.png
禅定者不除淫根必入魔道
 禅定者安定其心于禅静世尊在雪山六年行四禅九定以
 入佛道是也此言魔道即淫事也魔王以魔女惑世尊而未
 为所惑淫根已除故不入魔世人若为淫色所惑所以随入
 魔道便不是佛道要知魔与佛相反者
又曰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修行人或色界未證初禅念犹不住定心中忽起一淫念着
 贪爱即隳入胎中矣古人参禅入在定而投胎去者皆因此
 也或欲界人命终而死此生而有死续者生气绝而淫念未
 绝故见人行淫而亦生心欲与之行淫即随此淫念淫事而
卷一 第 1p112b 页 CK-KZ_JY231_01p112b.png
 入其胎矣此死而有生续者及转生而淫念又不绝又至有
 死相续当知如是生死相续不了由于心淫心断淫能见色
 不淫以及有色不见虽死亦不受生于后胎已证天人矣生
 亦不死者已证不死生阿罗汉果矣以證佛之八千劫说一
 会法八万四千劫入一定而长生不死也昔世尊云最不欲
 母人入我教中虽不淫坏人道行亦有坏道之具正防人之
 淫心因彼而生也亦即生死轮回之机也故云动念时即受
 生时是也又说沙门戒律皆禁沙弥侍者绝其淫具也亦防
 后人生恶行之因后人可不亦遵戒之哉又马丹阳真人戒
 门人云真实修行不许用少年童稚只老成四五十𡻕者一
卷一 第 1p113a 页 CK-KZ_JY231_01p113a.png
 二人足矣方是清净境界
又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淫心者即六根之意识心之淫即根识中之内尘根中有尘
 而著之不知舍去即是合尘而背觉故云不可出
而谓作佛氏子学佛宗者可不信受佛言除淫根以脱魔道乎
 史太素问曰我亦尝闻佛教人说法虽闻巧喻似亦妙高但
 不闻如何除淫脱魔道者答曰此言人当遵奉佛法戒除淫
 以脱魔道为凡夫及伪学者言非槩言及圣智者有悟而圣
 者自戒必严净修真梵行为佛种子若吾人自愿志心修佛
 所修行佛所行岂可违佛至要之戒哉
卷一 第 1p113b 页 CK-KZ_JY231_01p113b.png
昔迦旃延先学四禅已得五通矣
 迦旃延在雪山修行禅现得四禅五神通为八百飞仙之首
 五通者天耳通天眼通神境通他心通宿命通也
后又必学于佛而修梵行得漏尽通为六通此是知除淫以脱
魔道出欲界断生死者也
 梵行清净则得戒力便生定力慧力故五戒先于除淫无淫
 则无尘无魔无欲界无生死故万法必以除淫为首
彼世之滥名修佛而不求知佛道因其略于言始
 略言者非佛不言但言之而简略耳
而遂谤佛始之不以此为要也
卷一 第 1p114a 页 CK-KZ_JY231_01p114a.png
 因佛止言除淫之名未闻除淫之法故皆谤佛不以除淫为
 要
若可不以为要佛何故屡嘱重宣为至要
 即上文楞严经反覆重言除淫之义但不及仙宗炼精化气
 之明言
而反扫尽之者竟不用其为要
 众僧流不说自不知究自不能用反言佛不用其法
呜呼可惜佛道由此一根灭绝而无果證矣
 修六通之行则得六通得证佛果不信受除淫则无六通之
 行无佛果证故云如来涅槃何路修證
卷一 第 1p114b 页 CK-KZ_JY231_01p114b.png
然仙宗又略言其终所以可略终者
 非仙不言乃有一言而总彻矣故云一言半句便通玄
以其炼神还虚而合道斯时也绝无所为至虚至无
 至虚则无相至无则无法可说何以多言
无极至极
 至无之极也
不可以言言者也
 无言之可言
亦不必以言言者也不得已于救度后圣第曰唯见于空所空
既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
卷一 第 1p115a 页 CK-KZ_JY231_01p115a.png
 此四句是太上清净经中语
后世愚夫不识此一言巳彻矣与寂灭何异
 此皆即同冷灰无火者亦有无上内秘真藏经元始天尊云
 真实寂灭灭无所灭
只因其略而遂谤为不如佛之涅槃寂灭
 内秘真藏经元始天尊云心性寂灭谓之妙因意根不动故
 名妙果
并亦不识佛之详言涅槃寂灭祗是息无出入心无生灭
 内秘真藏经元始天尊云无生无灭无因无果而为真果
定而已矣即同仙经既无亦无常寂之说也千言万语明性见
卷一 第 1p115b 页 CK-KZ_JY231_01p115b.png
心之旨总不出仙宗炼已炼神还虚后际半句之义
 此实二氏之同言若异而理不异佛门末法人强争为异正
 所谓矮人担板只见得一边
奈何事佛氏者竞争为自大不知佛之何以成其大而仙本同
其大
 皆超劫运而至未有天地之先此灵光独耀不随天地而成
 坏同有此为大
事仙家者贬佛为幻空不知仙何以异于佛幻而为真空而佛
本同其真空
 空以何义为真空即佛所说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也盖心
卷一 第 1p116a 页 CK-KZ_JY231_01p116a.png
 性静寂而有正觉是为空中而不空也寂而无正觉则隳幻
 空而顽矣不可也心性住于定似乎不空之定相妙于不拘
 定相洞虚太空不着一所是为不空中而空也若托相为定
 而为法所系縳不解脱堕在二乘知见矣非真空佛果也故
 亦不可也
茫茫二宗学者徒曰学仙而仙且不知又焉能知佛枉称学佛
而佛法不信又焉能识仙道乎妄相讥议不当皆末法学者之
愚也
 若不高誇自已贬别他人如何能争夺得衣食
终于不知二宗之道皆以如是而了也乃同理而异词者耳
卷一 第 1p116b 页 CK-KZ_JY231_01p116b.png
 如是而了者皆除淫欲以出欲界皆禅定以出色界皆证上
 四空定天以出无色界此所同之理也异词者即此上文两
 样之说是也
然而从此究其言之详亦不为胜愈于略言之略亦不为负堕
于详者也
 负堕二字出传灯录乃西土佛说不胜之义
今而后吾又为佛宗惜而为仙宗幸何也事佛道者迷其始而
执其终
 始者离欲梵行也徒只口说梵网经而身行世法事不以为
 始当精进之法迷而不悟一并扫去不用执终者似终之四
卷一 第 1p117a 页 CK-KZ_JY231_01p117a.png
 空定而实无因得空定扫郤世尊习四禅而入定者上五不
 还天四空天定而九大定者不遵世尊得如来出现时而为
 顿自以凡夫之流无修无證而为顿了任其堕空而不肯悟
 是为执妄惑迷者也能从此理而回心实悟于举步起而行
 以到家彻上彻下至大休歇而顿了斯足为我佛门龙象矣
 若只嗔我云代佛宣言别其真伪反诬曰我请则佛法终于
 不得明害郤未来无量数诸佛世尊则四禅九定正法终无
 有一人肯修取證而已矣
弃其命而猖狂谈性虽曰秉教普度众生而实普陷众生者也
为其无可以入首则无前修之根基不知耕田博饭吃终归于
卷一 第 1p117b 页 CK-KZ_JY231_01p117b.png
死亡之禅
 若不耕田以博饭吃则如彼之画饼必不充饥又且有不画
 饼充饥者有堕口头禅外道者以人之必有死为开示以一
 口气不来为实悟当机处安然待其死是空亡也此悖佛了
 生死之说矣或有肯实悟禅定者只知四禅五神通而不能
 成漏尽六通以免死亡皆悖佛之四愿曰不老曰不死曰恒
 少壮曰恒无病者
按其滚芥难于投针
 此亦禅宗人之所说者曰昔佛说须弥顶山上以芥菜子一
 粒投之滚以下山其山下以一针𥪡立使尖向上芥子投遇
卷一 第 1p118a 页 CK-KZ_JY231_01p118a.png
 针尖焉能有遇此事甚难者喻人生于世得人身甚难得回
 心修行甚难遇仙佛正法亦甚难借曰万幸遇沙门四果之
 初自求生死之法似滚芥投针之难甚言知死此生彼之难
 遇则其死此生于彼到轮回不能逃者亦多若能于今除郤
 外来六尘轮回除郤内起六尘轮回于修佛仙正法相应则
 于针芥相投处方可望一遇
而轮回有能逃不能逃者矣
 能逃者能知达摩归空十信又知世尊自择父母之法则能
 逃三恶道而生于人中洪福不能逃者不知十信择法不知
 一线之下有投奔必不能逃三恶道而堕入矣故萧真人云
卷一 第 1p118b 页 CK-KZ_JY231_01p118b.png
 今生若不悟修真未必来生得怎地
所以弥勒佛谓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者正为此辈醒也
 地不涌金莲法华不能转不坐金刚座不能超劫所以空亡
事仙道者泥其始而以少得为足未能究其终者有之
 或有初学少得长生仙人小果便自志得意满而不进悟入
 定神通反出定神通者则不成神仙内秘真藏经云学小乘
 行终无得道又玉清道德经云或有不明正性未全六乘不
 发智慧亦能堕落是也
究而未能了其终者亦有之
 此二节言始终者是言修神仙之始终非言天仙之更在后
卷一 第 1p119a 页 CK-KZ_JY231_01p119a.png
 者其或有在十月入定养胎神之时频有出入而不灭尽定
 惟修内神通而不能成神气不空则不发智慧不超生死也
 未能成大定时而频出入不绝只成妄走虽欲外显神通而
 亦不能此即所谓不能了其终者
或有未到最上上乘
 上上乘即炼神还虚与道合真
能住持于此终处不退念亦不失此形躯暂可长生不死而可
久为参请之具为其入首少得实地
 实地者言既得长生不死则非落空亡之类
得实地便可进修了末后句子以证最上上乘则善于佛氏子
卷一 第 1p119b 页 CK-KZ_JY231_01p119b.png
者矣求其混处世法中能以戒行为宝者则佛氏子实有胜者

 僧流虽庸下之流每有道高明受戒者道流每有高明之辈
 同于庸下无戒此便是道者不及僧者处是何故盖僧有戒
 经颁行于遍世界专习戒经者名曰律师以讲明律义大众
 便于闻戒易于习学及披戒衣求乞者俗人不择真伪曰戒
 僧也慨施之以是借戒者多至于仙戒天律明科甚多有全
 说之戒经有诸经之内皆有戒条戒语俱在道藏内尽用住
 持者秘藏不令世界中学道者得知得见又无律师传戒遂
 使遍世界人疑为仙真无戒彼何由以发心受戒抑从何处
卷一 第 1p120a 页 CK-KZ_JY231_01p120a.png
 得以闻戒及至求乞者无戒衣可披俗人亦不以如有戒之
 僧一样视之而施故出家者以易化缘之故入佛教者多矣
 故浙杭有一谚云和尚化缘如猫捕鼠一开口便咬一个尼
 姑化缘如狗捕鼠或偶有咬得一个者道士化缘如马捕鼠
 举一世亦不能咬得一个以此谚观之则浙地不学仙间有
 出谈仙道者终不知谈真正仙道也
后之高贤当知人一类也
 其性命精气神等仙佛二宗之人皆同
身一生也
 皆由父母二气所生不如此者便是卵生湿生化生之众生
卷一 第 1p120b 页 CK-KZ_JY231_01p120b.png
心一性也
 皆具纯真不昧之体有至静不动之理
入佛宗者幸毋废起首脚跟下所行以自绝于佛道者也
 凡言脚下所行起初必有所行之工也从一步行起直行到
 极处不可少者诸佛诸菩萨未有不依法修行者古人所谓
 若少一法不成佛法是也
亦毋二视其性而并自绝于仙道者也人一而性岂二耶
 人生来所具同一性所修亦同一性所以超劫运而不随劫
 坏者亦同一性故我有幸得深明此一性也昔华严经云护
 持诸佛法摄取大仙道此世尊且取仙道而修众凡岂可不
卷一 第 1p121a 页 CK-KZ_JY231_01p121a.png
 取乎又云大仙所有施戒法忍辱精进禅智慧及以方便慈
 悲道佛清净行愿皆说此亦不二视仙佛性之道也
遇有仙可学则学仙即佛也遇有佛可入则入佛即仙也
 言仙佛本皆难遇遇而不闻其言不见其神通亦不知其为
 仙佛言而不言及超世大道则仙佛之道尤为难遇世人有
 何德何功之大何修何福之力而可轻易能得遇仙佛遇仙
 佛之道耶我故重示之曰在佛宗之人倘偶遇仙则学仙即
 是学佛何碍于秃头秃嘴在仙宗之人倘偶遇佛则学佛即
 是学仙亦何嫌其留发留须本来了在一性何必差别分于
 外相为哉后学其能听之否也
卷一 第 1p121b 页 CK-KZ_JY231_01p121b.png
唯真修正觉以顿了而各自努力精进可矣
 言仙佛性固同道固同则所修者当有同证唯精勤修者则
 證同有不同者是各人勤惰之不同真修伪说之不同故所
 證亦不同而又分别门户为不同今重示正觉者为禅定中
 寂而常觉二宗之小乘趋大乘上乘必须皆努力而后能得
不然必为无知顽空者之所害二宗俱不得所利益予故说不
可以有为单说仙亦不可以无为单说佛以其皆有有为皆有
无为不能分而不分也
 仙家言有为者即炼精用小周天炼气用大周天是也言无
 为者即气定神定还虚合道是也佛言有为者即燃灯说法
卷一 第 1p122a 页 CK-KZ_JY231_01p122a.png
 常转法轮言无为者即龙宫天宫入定静室中入八万四千
 劫定是也又沙门禅师言有为者即万法归一言无为者即
 一归无又西来肇师云弃有为则佛道难成执无为则慧性
 不朗当知皆由戒而得定慧皆以有为而精进无为也若不
 如是堕空亡矣
昔见佛藏有正法念处经亡先世三十三天帝释
 佛藏中言三十三天者即指欲界六天之第二天忉利天也
 又名净居天言有三十三人同为此帝释故云如此华严经
 云如来十四天下中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帝迦
 此世尊之自名仙自名为帝释也非可指为仙家之人而妄
卷一 第 1p122b 页 CK-KZ_JY231_01p122b.png
 贬之也
以天福尽故退生下世佛释迦出世为其说法得不退失既云
帝释是仙宗天帝因佛说法而得道仙道即佛法也有可稽也
又何分仙佛为二即又何诳言修仙者不用禅耶惟大圣智而
后知同悟于极也亦唯后圣心自信之以图自究自悟慎勿向
浊恶愚夫言徒然致其一笑所谓不笑不足为道也彼笑而争
人我者何人从地狱畜生二道来者原无自修自證而又无见
无闻又且不信见不信闻必不足以知此虽然予为忧世有馀
说焉即此仙佛正宗修證而观之试审二教末学果有谁知一
悟于此乎抑亦有闻而信受于此乎皆为根浅福薄见邪所障
卷一 第 1p123a 页 CK-KZ_JY231_01p123a.png
也是以仙教末学不学仙道以按导郤病为多能以房术采战
为乐计以烹铅鍊汞为服食猖狂行教于世索谢礼于郤病之
涂纵淫媾于采战之局挟骗机于烹鍊之场
 元始报恩成道经元始天尊言世人生入邪道颠狂惑乱自
 制一法败黩道要以求利用赃满罪积生身被考种种苦恼
 死入地狱遍遭汤炭永无出期正同此类
举世皆然可有一人不如是乎不如是者则真志于真仙者也
 有学真仙之志乃前劫有真修正道之根不入旁门不学邪
 法不行骗局务修德恐不及岂肯丧德
奈何浊世凡夫中绝无真仙真道而世何由以学
卷一 第 1p123b 页 CK-KZ_JY231_01p123b.png
 世间因无仙道只有采战淫术故学者只学此而闻此被其
 迷惑虽至于耗精神丧性命不知改过
祗闻祇自天降而度人者
 邱长春真人云了悟仙地出神登仙者悉是虚空点化点凡
 师所度
内而神气成真外而炼汞点化心口密授而已不意凡夫棍党
诸能内外而遂诳人则世世被其害者几多人耶又见佛教末
学不学佛法予以佛经诸法所开示者而宣示之彼若视为刀
加彼颈忿若仇雠
 无上内秘真藏经云闻大乘而生不信此人从无量劫来受
卷一 第 1p124a 页 CK-KZ_JY231_01p124a.png
 六畜身故生我慢不信三宝
徒以劝修功德而自窃庇为遇缘以化人布施而自享利为护
法以打人一棒而得胜机为超宗
 陈真人云饶他倾河之辩反为入道之魔内秘真藏经云系
 业不住业业相牵云何解脱
皆凡夫外道空亡事耳全与佛法不生不灭而涅槃者不相干
涉而公然骇俗惊僧不以求真佛法为志愿不以不求诸佛法
为愧耻为释迦三十三祖之罪人为哄诱善信堕轮回之魔鬼
 楞严经佛言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彼等魔众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后多此魔民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堕爱见坑
卷一 第 1p124b 页 CK-KZ_JY231_01p124b.png
 失菩萨路
害人宁有巳哉以若所为争相冒认曰会佛法何异说真方卖
假药者乎其不如劝人行善之有补于世道也远矣噫有志仙
佛者幸毋陷入此二种外道局中斯有可向上之望不然这般
种子蟠结心田何生识得灭郤而真修实性阳神出而还于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