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7p001a 页
续刻道藏辑要
  枕中秘旨
            新津彭一清乾阳校正
   训言       渠县王妙生云朋重刋
 世人求道多途故愈求愈远不知无上法门不过心诚两字
 一念之起必须觉察是真是妄是正是邪是顺是逆是明是
 暗是通是塞若正念能端则立时明定便种吉因即为吉果
 若一念参差心多惶愧则自性不安便是凶因焉有吉报故
 上土修心惟在慎独戒谨恐惧儒教宗传喜怒哀乐情有未
 发性源澄彻譬诸无尘之镜无垢之水其中觉路正达吾宗
卷七 第 7p001b 页
 但操持之法并无二路只求放心一句已足子不必作二乘
 人也
 光明之路先在无欲静以合机动以适变动静周流配合六
 虚其中之妙天地与俱夫何奇哉平平而已
 道何所不在近即处带下子何复生疑其中明梗槩若得体
 我言不虞贫字碍诚哉又诚哉时时操舍内
 其说精微不误毫厘阴峤一穴厥有根蒂静中觅之任督不
 离勿疑黄赤守中问脐子能行耶直穷紫舆再有无上众中
 难语示无上几言云道家最上只一言尽之日无中生有要
 知天地万物昆虫草木皆从无中生来无字原是大道但佛
卷七 第 7p002a 页
 门执无而无故落顽空盖未入室先寻其门若不见门之大
 小而悬想室之高低虽千年终属门外汉吾家从源觅路借
 假修真从父母既生之躯壳求父母未生之真元则入手径
 而工夫易但世人不知其大而从后天渣滓上做工夫不成
 则生疾成则幻丹何益哉吾今传子一无字须知无是身中
 何物其入也蔽于玄关其出也应于日用儒家所谓即日用
 事物而求道者盖秘密语非粗浅语也无字有形无形有息
 无息见之蜣蝍转丸丸中一点虚白是蜣蝍精神结聚处待
 至虚白成形而蜣蝍化去此即脱胎之妙也夫炼神还虚炼
 虚还白求一世而不可得者观一物而可悟之乃知道之密
卷七 第 7p002b 页
 大之在天地小之不遗一物何可于近而忽之耶此无上秘
 法期子大成故不惜(言之)子勿以难而诿又勿以易而弃秘之
 秘之
 𨚫病斯方好随时可用之但无加意觅闹里失玄珠
 凡静养何为不要勉强决要自然盖有意属阳无心属阴阴
 静生血阳动耗气凡修养家皆属气功故须取静若一加意
 则气即粗粗而多浊便非清真此中容不得一些渣滓浊岂
 收功故须听其自然自然者绵绵若存
 谓之曰存则有为矣谓之曰若又无为矣故须明得三教同
 源释曰不即不离儒曰勿忘勿助道曰绵绵若存皆密语也
卷七 第 7p003a 页
 子之气清已降浊未升降清者清降而入关也浊升者升浊
 而出穴也清多入浊多出清浊分途⬤毫不乱如此既久则
 关尽通要知人身三关九穴原是通的清气行时夹有浊气
 在内今养者不过欲去其浊留其清岂真关淤穴塞待运而
 后通耶悟及悟及
 夫道者甚深微甚妙不测论化元之理则以生生为本论修
 举之功则以积渐为要故凡今世之人有三等寔有六等曰
 上中下曰上上中中下下夫上上者其心不污其气清宁生
 于富贵不落天贫遇顺而不知逆遇通而不知塞有洪福则
 得功名机缘一凑闻句子而得禅遇草衣而證道一入玄宗
卷七 第 7p003b 页
 终身不坏虽应缘住世如上真仙何以异哉此上上品也其
 次者则如水之澄如镜之明不为物摇不为尘蔽有念即定
 有愿必成其住世而济人其出世而应化入尘而不累处俗
 而不染千年百𡻕去而上仙此上等也其次者则有道而始
 学有功而始谋遇真而笃信得圣而深求知俗之累而不敢
 染知世之害我而不欲入其望道则如饥渴其有志则如多
 忧故其力学而无误深参而得真此上中也又其次者觉而
 后修警而后悟未入门也不知道为何物及其有悔而善念
 斯发也若此者则功必有待而后成德必有资而后积则中
 之中矣若其次之次者为下等则语以道而大笑加以功而
卷七 第 7p004a 页
 怫然虽有师传不知遵守虽及临祸不知转头惟困之既久
 而后悔心一萌焉此其下也至于下之下者观其貌则类真
 仙听其言则妙古典清言玉屑白衣玄玄其使见之者则奉
 为规范惑之者则永为式从不知其心之伪则断无一刻之
 诚明知有道而不修明知有法而不畏其立念也惟恐不入
 乎下流党使有觉而呼之者曰此子之忒也则未尝不自幸
 曰又添一人知我不肖矣此下之最下者也尔品则上中源
 则上上故前以无字独传子子不必拘于气执于理而不求
 无上法门也这个机缘不能笔传惟在心悟晓得今日吃茶
 深味得手矣参之
卷七 第 7p004b 页
 夫道不切讲则泛而无当若一切讲则此身可捐夫天下之
 大谁无生死既有生死仙凡一例何必有道若夫长生不死
 之说此幻家误人请看今日有何仙人住世然则道学他何
 用吾为先论佛氏夫佛者觉也何谓觉觉其生死之本也生
 本于天地死本于地天天地者阳包阴也地天者阴入阳也
 何为天地阴阳更有微妙佛经五千言大半是假惟华严法
 华楞严圆觉出自佛传而奥妙则又蕴于华严楞严二部我
 今日要问尔等因何有此天地
 夫天地天地天地者上天中天下天上地中地下地天地者
 因何而有能知吾身因何而有便知天地矣吾身本无忽然
卷七 第 7p005a 页
 有吾天地本无忽有天地夫天者积气所结第一金轮第二
 火轮第三风轮第四水轮金火水风积为天柄其中尘砂[竹/拶]
 结成地而灵则贯焉此灵生天地外生天地中外者含光无
 上中者苞煦万有楞严有之天地生于一念一念肇于天地
 回环转折不停此实理也又有一说屠子当知吾何以成道
 吾何以说法吾何以度人三者不出一句曰即心为理而已
 今尔等诚心向我若不指明则为相负光阴迅速岂可盲修
 夫血肉之躯必然要坏阳世六阳包阴可住阴世六阴包阳
 可畏若阳根在手不为修炼至阳既脱而图晚矣须知有诀
 要养阳养阳无别法只有静坐静坐无念天光入腹阳生而阴
卷七 第 7p005b 页
 伏矣阴伏四十九日从尾闾出断早沉一阴再四十九日又
 出砂关阴如此六次阴气尽出纯阳既得于是加功炼阳而
 仙可异若一动则阴从气口上发与阳相敌而天光无分毫
 之入腹矣如此则阳日减阴日深梦中必有鬼神亡魂水木
 之属应验人生至三十六𡻕后六阳已过不可不学道也
   看天图【图images/KR5i0051_KR5i0051-7_5b6-10】




卷七 第 7p006a 页
 此北极经星图纬则多难画此图内合身中外通万物观此
 可得阳数之理矣夫人日在二气之中天一刻不离人人一
 刻不舍天天人息息相与若少间断则病若多违错则大病
 若脱则死矣死者能一日多留乎故须养阳养之一日得阳
 一中养之千日则太阳在手养之十年而仙真感应养之三
 十六年而天府登名养之六十四年而位居紫极矣
 夫人者得中气而生因元神而化资精血而成故先论其粗
 再论其精如人得父母之姤也二人气清则清二人气浊则
 浊清则聪明圆应不为气乱不为物摇而一切应感之机权
 在于我谁为淆夺者浊则气昏而多迷不知性海焉识命宗
卷七 第 7p006b 页
 故惟得气之清者乃能取富贵而享仙福以之用世则济人
 以之学玄则成道此岂易得者哉然二人何为有清浊耶大
 凡人处世间心得七分气得三分心常静常清常寂常定常
 善常敬常明常真常一常均则心便不动矣心既不动则如
 水之澄于缸亦无泥沙相浑清可鉴眉目又安有不静光袭
 人而莹然如玉耶如此则气无有不清者虽膏梁鼎烹日在
 所御然而无伤乎气焉不过所得子孙应亨皇福不能遂入
 清修耳若既心清又能淡泊则子姓应入二宗可不落福果
 而免根尽本复之患耳今吾说明得气应心之理可悟生人
 清浊之故矣至于所以生人之故则精微奥妙不能以粗心
卷七 第 7p007a 页
 会也诸君起立焚香讲先天一段道妙
 天有中星乃太玄金光定气所结此星之柄贯蓬瀛海三十
 二世界周婆罗圆镜照六千八百小世界尽虚空遍十方皆
 此星所主星之中气分灵为人故曰人得中气而生也至于
 灵及之时因母胎五月而入灵内贯五脏六腑三焦外彻百
 孔千毫灵气也若夫性则不内不外不方不所不人不天不
 近不远思之即得印之即旋身存灵存身散灵散灵存归人
 灵散归天归天归星神定气凝此中星自然运化之极功不
 待人为无由造作则天地生人先天之理也乃其中有浑生
 达生二种浑生者世人因明生妄因妄结爱因爱投欲因欲
卷七 第 7p007b 页
 造作或善或恶都是想识由此固因性根不断乃浑生死之
 善之恶轮回不停一灵不息元妙微细有人无天有世无我
 辗转应缘不滞不定虽有两分寔归一致此人生以后脱中
 星之性所谓浑生一种矣若达生者内达性体外达因缘达
 一元性体达十二因缘知天之天知人之天知心之天知性
 之天知命之天知气之天于是分途各守一家在佛得性在
 仙得命得性由命命完性定得命由性性纯命正性命两修
 不偏不倚未入世网先超人宗既归大觉遂乃不迷历恒河
 劫遂脱生途不结福果此大因缘非由识聚惟通本源斯得
 其妙此世上二宗达明三乘之理而化有为无因明得识之
卷七 第 7p008a 页
 旨也浑不可浑达不得达则脱中星便归杂宿矣此禽门兽
 关因人而堕杂星历历劫不复可骇可畏我惟世人有生不
 知惭惭其负人死不知悔悔其昧已此二种业必落杂结慎
 之勤之毋负吾望
 学道者舍至苦而求至乐不得以时日閒断今尔等朝夕所
 念所为俱有心将随录随报不可不慎尔等速各备一册每
 日细书发何善念立何善功作何善事成何善缘写上半截
 下则书偶因欲动发一杂想不必写出又云偶因气动生一
 瞋心偶因尘乱生一烦恼偶因势阻作一屈事偶因凡蔽生
 一异念从上功德从下宿习俱当密书至四月十四八月十
卷七 第 7p008b 页
 四两日回向升名天府可以至临化时心随心将登中极宫
 切身无罪父母妻子可同去勿忽勿忽听吾分明示尔玄包
 天包地一心圆金门消息谁知得粉碎虚空结后缘屠子尔
 知道之妙乎精深之理在一化字未有元性有化元性者未
 有元气有化元气者未有天地有化天地者未有人物有化
 众人万物者这个化字非心可思非意可想非言可说非理
 可推自然之妙谓之化源化中至精至微至清至明天不杂
 地地不杂天阳不杂阴阴不杂阳人不杂物物不杂人理不
 杂气气不杂理千变万化归于至常今论修持亦归于化试
 问修佛得佛修仙得仙为有人工为属天定以言其初非人
卷七 第 7p009a 页
 不入以言其终非天不成人者知法炼采运元修真一日不
 能归于百日一年不能归于十年此有志者永不閒断若夫
 成与不成端由
天帝非力可强子试参吾身未有时父母结搆如何不成彼人
 而独成吾如何不成山河大地而独成人未有身前吾归何
 处既有身后吾藏何方一息虚空即非实證故于此处端须
 用觉
 所谓觉者此中惺惺之几凡尔日涉世缘则中心与道隔一
 念灵明日昏日蔽昏蔽既久结成钝根触之不觉醒之不觉
 呼之觉不觉敲之觉不觉于此昏时焉有觉时今既知觉便
卷七 第 7p009b 页
 当明觉二六时中披衣静坐万缘放下犹之死汉不识天地
 阴阳古今上下山河人物如此一地修證不茶不饭水火两
 忘既知不知未知何知断𨚫知时会有觉时觉来身外觉种
 身中觉与觉通乃成大觉无上法门尽此数语能学之者庶
 几有会若家园难放人欲难丢则虽修百年究竟何着故须
 寔寔加功中中问理此朴寔头人当能到此非文章之士可
 与语也
 寿子有心学道吾契子久矣惜乎貌静而心动气舒而神躁
 故武家一路子所不能但宗文途以渐而入若欲速骤则法
 未得而火先炽病从此生非徒无益有害焉则当疑吾诳子
卷七 第 7p010a 页
 矣子今日用法只守鼻尖不可用意但默默观照心一静则
 液满口徐徐咽之则真贯灵根而脐渐煖邪念若起猛意绝
 之则渐冷渐淡而气凝神结自可望而即也先传玄牝起手
 慢慢思维
 取眼光定于鼻所以神接气道家秘旨
 子午行之倦即起不作枯禅伎俩腰须直莫强力
 鹤子尔有最捷法口诵定心字诵时耳默闻即凝玄峤气问
 气在何方根基肾水内绝欲养肾元淡口和胃气息怒静肝
 家宽圆养心蒂尔且病消除吾与子言遇子根未甚污故容
 易进地非若屠与江必借人工力吾有大丹时子先服其秘
卷七 第 7p010b 页
 丹和化骨灵臭秽变金玉子能修诚哉当以孝为据待子入
 道度其亲只恐幽沉难理治子敬哉
 禄看心最简看不用心天台止观子求其真此法亦与无字
 同珍凡看时必然动意到得非看而看有心无心神机圆熟
 而道得矣
 谦子日间静坐调息一时默念一点真气从大法来由尾闾
 入渐渐过督脉而上循丹田而至气口默默时存则阳升而
 痰结可愈此虽艮背中前段工夫原是武家一派但子善静
 坐坐时知一念不起之要故艮家法可传子也
 绝欲先培肾水滋火自息一句至情言恐君行未力
卷七 第 7p011a 页
 信子坐则坐不得手看丹田窍何有黑得白光生肘水晶壶
 冰沉藕此何时云飞走
 脐上中之气脐下中之元守其根无偏焉
 真子入夏𤍠放开心老人家勿太勤提则火放则冰冷字妙
 淡诸因
 念念弥陀亦是魔弥陀岂有的工夫不如守吾无心诀连这
 弥陀也是多
 无心岂得有馀言息𨚫诸缘即养元莫要妄求清净地且教
 洒埽去尘烟
 尔弟子能知为身求道甚合吾旨今后只须静密中用功不
卷七 第 7p011b 页
 但其理吾能明示即静坐时无人来扰有吾神在此尔等元
 气亦与吾可暗接吾当助尔等真息自调和可以一日之工
 当十日之坐尔等不见吾形不知精神自相通合做工夫后
 自觉也
 吾今与尔等一字日忘忘者最近之诀试问俗人念头有一
 刻忘否非存于身外则结于梦中二六时中欲求一刻忘而
 不得即有忘时亦是散忘不是真忘真忘之际到得日间不
 惊夜间无梦方是与天为徒矣然要求忘先须涵养涵养者
 气定之谓人身之气终日随心奔散于外若不知静养则神
 气双敝而无完固之日矣今要尔等办个肯心肯将道看得
卷七 第 7p012a 页
 重则身世自轻一念明定而气随念止不期养而养矣但此
 事难在起手三十年水牯牛一朝穿鼻其气之奔勃为何如
 耶尔等当分一日之中二时之功留心此道日积月累工夫
 绵密熟而到手则静忘境界悠然有会到那时乐不可明言
 也有缘则入手易无缘则觅路难可以志心求之也
 先断三尸后存五窍五关藏神关穴勿执执则有病
 不斩三尸神玉液何由临庚申世不知守法守不用周日不
 卧只要斩阳神尸坐子时斩阴神尸坐亥时斩通幽神尸坐
 午时连守三次可得半功守七次则三彭斩绝矣
 天然便得独成功但也须将俗意空若有分毫累方寸说无
卷七 第 7p012b 页
 说觉总虚融(因有地元之谕复哀恳力求上乘故示)
 但上乘须知一个止字止者一念不迁之谓止于静外物不
 摇止于动纷繁不乱止于无吾在心止于人无人在念止于
 道无道可寻止于境无境可别如此内定其根外定其缘根
 缘两化觉便中发此一段机微尚须子勇猛得之也但子要
 晓气质最难化习俗最难忘虽说看得轻撇得开然终是口
 头语未便是全体放下悬崖撒手时但此看开放下不是勉
 强得来只要工夫上果有切心他便自轻要知身外种种皆
 属妄心妄不胜明譬诸太阳一出而魑魅自替消也端子今
 仍性命双修但与人同善又是第一李鹤知性不知命劝他
卷七 第 7p013a 页
 立命江谦不知性并不知命嘱他尽性信真应落洪福嘱之
 以命为先觉磬应落清修嘱之以性为上寿子当种福以邀
 命道子当立德以求性至若钱子沈子道志皆黄衣中人又
 当听其自择于性命者也尔为谕子性是心子命是身发心
 以种根修身以滋叶果尔有不内外兼举耶
 十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慧](第九)(第十)
 端留与汝觉也演功夫初入门之图无极至空虚大道在此
 十图能悟持者必有验一图一證可也
 纷纷烟月近中秋好觅丹砂煮白硫硫散入砂真黍子黄庭
 一煖是南州
卷七 第 7p013b 页
 端觅静为主调息妄为要藏运息贵乎自然鸳养身始于调
 气
 屠子问关吾说凡气阳者升上阴者随下半阴阳者中午乃
 阴初犹带阳故属心心者包阴统阳故藏神亦藏血若论气
 之到时先在心午位而后阳逆午上再到泥丸
 回光不必存位段但能照察神即周流然此尚有密诀坐时
 当再传先五关而后二仪若释则从一元做起一元即太极
 也呵呵
 工夫到手在南中得意妄言名象融若使执为方所去总教
 着力也成空
卷七 第 7p014a 页
 藏子病中气不足当以调息起手俟息和气定当再有以示
 子也
 妄心若以存想袪之益(妄矣)不如念个空字
 守静诀之祖也天得静而运地得静而凝人得静而生心得
 静而明气得静而贞万物得静而复其本来之真子以静为
 非大道乎第恐子不善静耳静者静自静不使静无意静莫
 有心得之矣
 有心起无心终期得效在开蒙半夜初阳将发时披衣坐起
 且帘垂能观白现丹田𥚃至寂何劳气力为真尔善守之勿
 费光阴也吃口清斋便可修莫教放事在心头閒来一句真
卷七 第 7p014b 页
 阳诀千载修持得自由丹田有处接黄庭咽液千朝灌溉灵
 养得心苗朝玉阙何难顷刻到蓬瀛
 林融子三世前即玉峰长老高弟也子已悟但未證耳子当
 潜心释氏会有机缘得成大事吾略示子天地之理子当自
 思包天之外第一金轮金轮金象刚劲之气也此执持世界
 之先天第二火轮火轮火象元阳之气也第三风轮风轮风
 象⬤育之气也第四水轮水轮水象涵濡润泽之气也第五
 地轮地轮地象资培之气也此五轮者生天亦然生人亦然
 生禽兽草木昆虫之类无不皆然此生生不息之机也人得
 清阳中气万物得浊阴偏气中何由中清净得中偏何由偏
卷七 第 7p015a 页
 妄欲自偏清净之法先袪妄欲而后清其心静其气心清气
 静而明乃生焉明者悟也悟者觉也觉性本我自有为气所
 淆而明不发如光本日月自有为云所蔽而明不现知此可
 修心炼气固形毓神矣夫何多言
 云磬头头是道静里得之用心觅气志随气舒三更梦觉阳
 动几微起坐披衣得清守虚洁其初志随照如如应缘缘满
 许子高飞
 太祖谕夫道者妙理之强名一切形象从无而有一切质骸
 从气而立得其精微可以贯死生通脉络但位下诸子尘习
 已深骤难语上指其大略莫若切身夫此身者气之所凝气
卷七 第 7p015b 页
 者神之所结神一曰散气断形腐今诸子当求有益之神莫
 寻无用之气夫气者亘天包地如何无用但要知天地之气
 有根有蒂非比常人气容易尽夫根蒂者正神之谓也诸子
 若欲至道与我收拾尘缘打起精神寻这一点但息心息念
 此点即见一有精诚气即效用所谓精诚者蒲团枯坐时有
 个勇猛心耳所谓效用者当心常平妥时气亦随服但此无
 切心决难起疑疑情不起悟门不辟悟不到家便成幻缘此
 金针之窍端在一个照字照字妙极东方曰起照彻万方试
 想日轮何尝有意惟其无意所以得明诸子详细看他真径
 生岂因谋得不谋亦自生世多贫乏者岂尽道中人呵呵
卷七 第 7p016a 页
 子欲得术单守丹田夫道家千方百径皆引人入道之法从
 鼻息而武者亦要有缘方得成功子见守鼻之家几人得手
 夫心之所及气即及之子今二六之暇静坐一龛反观丹田
 〓其圈如连环白如粉绵看之时微顾鼻息不必强之使入
 但不可纵之使出如此百日而鼻息自和气贵丹田矣惟此
 是人工馀者通玄峤开夹脊贯玉池降金液转河车皆自然
 之效非人力能为坐久不断则诸功自得但坐时观白须耑
 一有念便放眼观此白环久久纯熟念亦不多发矣
 纷纷叶落正冬馀园木萧疏气结初此候正堪寻肾脉阳光
 一动虎龙舒
卷七 第 7p016b 页
 工夫宜亥子交时闭目内视玄珠径二寸如火如如欲动若
 将发状得手黄庭内煖此当在冬至前后半月间行之取铅
 在艮艮气得火足而发光西方一片月明从艮而起此真阳
 至足黄子幸勿失之
 真息有两路一路是真机一路是气机真机若得则先天气
 复心如沃冰一片清凉非言可喻此中景界若一坐即至方
 为真机若坐时偶得一现略顿片时气粗欲动此景不再见
 者乃为气机偶静非真息也若真机吻合行住坐卧触处皆
 然陶镕如雪烟水茫然不知身在天地间亦并不知天地此
 身为何物惟有烱烱灵光月明在眼乐不可说到此时候乃
卷七 第 7p017a 页
 结丹之时也黄子当不以尘务易之矣谨记吾言
 屠子内观心地须宽山高月小作如是观
 我有一物为尔等说不圆不方不狭不阔非长非短非破非
 缺有头有尾无枝无叶赤如日轮光如明月大则如山小则
 如末其软如绵其坚如铁极其痴呆极其活泼并非阴阳亦
 非血气看得分明做得恳切若说是心即为心灭若说是神
 即为神竭毕竟是甚么东西这便是死生之诀尔诸子可知
 么可会么这便是一个大圈罗中藏珠一颗莫以无为有莫
 以有为无光明珠一粒取时费气力又要滚出来又要滚不
 出⊙
卷七 第 7p017b 页
 不须起念想菩提得见玄珠处处宜若问玄珠在何处黄庭
 深何是藏珠黄生会么玄珠者心之灵聚而成之物凡人皆
 为心散不凝故其光不能凝而为珠此珠七分籍神三分籍
 气子功已到八九所欠者神尚日出不能有子午相结时故
 此珠欲凝又化未得遂落黄庭子若有一月成片工夫则玄
 珠可许得见子勿自误也玄珠结三百六十日而胎线发矣
 记之
 世缘不能看轻则欲心终不静心不勇猛加功则此道终难
 合弟子者师之衣师者弟子之领二者相须不能轻重念之
 哉毋负我嘱
卷七 第 7p018a 页
 诸子听我吩咐尔等为性命计何得日月以诗酒为事今当
 改过我向以道之一字为尔等说者屡矣今将一窍直指工
 夫再为演说自当究心再毋得因循也曰昔我
太上道祖李老君曰凡欲修道必须观心观心之法惟此一窍
 此一窍在儒家则曰灵台在释氏则曰灵山在吾道则曰灵
 关灵关者即我人受生感气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
 一窍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明乃吾人生生之主
 宰真所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生死关头惟此一窍所以明
 道者先为之料理此一窍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明背
 之则凡顺之则圣悟之则生死离迷之则轮回转然则用何
卷七 第 7p018b 页
 者为先惟有八字曰内息诸妄外绝诸缘八字而已时时将
 眼耳鼻舌身五识各返其根刻刻将精神魂魄意五灵各安
 其位运用施为念念不离行住坐卧心心常住久久则自然
 油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寂然豁然了然工夫至此有一点
 妙处降黄庭入土釜矣此之谓金丹直指玄秘也诸子悟之
 有偈曰观心心𥚃觅真心心若无时见本心真心明彻通玄
 界外道邪魔不敢侵
 学道还须觅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能寻到无寻处方见
 凡心是自心
 诸子知人道所由分乎因人而上人可得道因道而下道亦
卷七 第 7p019a 页
 近人亦中其光乃能生息夫人之形由气而结灵附于形如
 光在镜铜镕铁化光于何托乃知因气修真当惜𡻕月一人
 之身万劫神寓流转迁谢息息不停故惟光凝斯乃气住苟
 有纤尘微妄道即不居诸子当深会吾言勿懈子午也
 诸子要知人在世间如鸟在笼如鱼在网日久气昏忘乎其
 为笼与网也尚有脱然于笼网之外者奔波不定求所谓笼
 网者而入之岂不哀乎哉诸子既来皈我则虽未出笼然而
 已有出笼之理人惟生不知死故蠢然度日一入死关千苦
 毕集方知苦趣而已悔无及矣不然者声色货利岂不便耳
 目而安四肢彼三圣人者亦何苦舍安乐而趋寂寞耶盖见
卷七 第 7p019b 页
 苦海茫茫故生而先求之今诸子当发大愿必脱轮回乃为
 上乘夫此轮回自有吾灵万劫随转岂容易脱而求脱之在
 复明今世之人明皆昏矣因昏而入暗因暗入浊因浊入禽
 因禽入兽一入兽途再人难矣尔诸子宜洗心学道四十前
 者世与法兼半若过四十六阳已退便当以七分学道乃能
 有得夫道者无他回光而已死时随念而托黑境可畏子能
 日念光明安有黑魔可以相迷故必时时克化乃许有成尔
 等今后当以身为重门第之高下儿孙之进退家室之厚薄
 以次置之盖此有一定者存我明其心彼亦受福此理相通
 岂能有碍子自念之
卷七 第 7p020a 页
 端醒觉起来听法一派昏愚如何入道我今指明留为家宝
 要知修行人不是懒惰人是勇猛人不是放纵人是精警人
 不是豪气人是谨愿人不是放倒人是提起人不是閒散人
 是有守人不是龌龊人是乾净人昔余玉吾问道于沈白云
 白云曰凡修真者矢皈六尺欲脱三途一蒙收录便当精专
 用功所谓精专者不是说我今皈了纯阳一切世务放开些
 罢一切利欲淡泊些罢有事依旧心躁神乱无事蒲团枯坐
 一顷如此虽千百年焉能入道哉须要发个勇猛心见得流
 浪可畏人身难得一旦警然曰吾向也错走路头矣今幸皈
 师决要求仙乘永不退悔发心既明从此要将心提起提得
卷七 第 7p020b 页
 心高欲便不染二六时中两眼睁开双拳擎起有个除魔降
 怪气象然后魔怪不来侵尔凡三尸在人身上时刻查点善
 恶转报灶司若修道者心将竟报巡司上达 天庭日有簿
 月有册何尝一刻放松尔故经书有二字说得好曰冥升所
 谓冥升者人不见我自见人不闻我自闻此一种提醒光明
 之心与天相通即孔子云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尔等
 看此一段雅训亦可知工夫一二矣
 当知空虚与寔相同体欲出三界当用力于虚空试想虚空
 何处着力一念光明即得手十年心事莫虚流可从开眼分
 明处认取元神不坏来诸子好做个善人免教流落去一到
卷七 第 7p021a 页
 昏蒙晕乱何处再得相见
 一点梅花一点春枝头春足见花新谁知看遍园林白不解
 阳和毓意灵
 周子说尔等已发心入道难得但道须时刻参求不可间断
 一有閒隙私心欲念便乘閒而入岁月无多十年学道难期
 一日之悟嚼雪吞冰磨针研石昔人如此用功皆为畏此轮
 回决要度此身心归光复明而后蓬室逍遥瀛洲游乐岂不
 快哉洪福一堕性为气迷得真心百难有一可不畏哉周子
 尔好立一课程与诸子使他限定工夫方能日就月将领新
 取异并用前功过书册以记应事得失则内外有程功德日
卷七 第 7p021b 页
 进矣
 尔等意果决否只得两句话不明决入地狱明了决上天堂
 夫冥有十王王有十职职管十罪罪分十簿一曰意恶簿二
 曰口业簿三曰事业簿四曰不孝簿五曰淫簿六曰不忠簿
 七曰杀簿八曰杂簿九曰负财产簿十曰因地转轮簿凡人
 临死至斩阳关十判持簿验查上姓名分罪登记先解索魂
 司后照罪游解十殿如无此十簿犯者一到斩阳判官即查
 明出揭竟送无为城听候转轮若修道者十善同参十罪俱
 消则临化也幡幢相引佛则归西仙则归东圣则归南长住
 通途尚安有北阴之路须其步履耶好么一条门路上天行
卷七 第 7p022a 页
 只要多君仔细寻一日觉来神便活皮囊离𨚫认真身
 平日矢心立志不要落第二乘决要做无上不坏金仙有此
 一念在心方能勇猛精进若稍有自卑自贱之意便因循退
 缩终入鬼窟矣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可自下乎
 诸弟子超脱生死證果成真依傍不得人的佛仙度世不过
 接引入门既到门口要你自家走进故须单靠自心用功明
 他得这一点亮了便翻身入大罗矣宋人范俨可学也
 吾当日在洛阳道上遇见
太祖师求度太祖师说秀才尔名利心未尽如何入道我付丹
 一粒延尔寿罢我当时决要求真随师七日水不入口师见
卷七 第 7p022b 页
 精诚为查先世不料竟有罪案乃以黄梁相觉直至斩首分
 身𡨚报始脱尔等若勤炼精修则中元之日冥府报册我便
 将尔等三世世孽消案若依旧因循则我不管何物主人翁
 朝夕离不得若离主人去只为逃窜客一索縳归来打入囹
 圄黑再要见主人空教眼泪出
 心是同识不同操者操意心如何操操即诚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知止也三十而立知止而后能定也四
 十而不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也五十而知天命安而
 后能虑也六十而耳顺虑而后能得也此数语是金仙乘是
 菩萨乘是大贤乘直至七十从心欲不踰矩方是佛乘天尊
卷七 第 7p023a 页
 乘圣乘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白此十
 五志学与六十耳顺几番境界中兼有之然必虚空粉碎乃
 无体无极此即七十中境儒以孔为圣三代一人哉
 工夫难说尔等只说静只说无只说默皆是影响终非直指
 我说个譬喻尔听譬如有个秽汉满身臭污日在粪秽处奔
 逐忽有人对他说做人做个乾净人何不妙秽汉闻之深以
 为然也不洗身也不易衣竟不向粪秽边走带了满身臭气
 静住在家只认道我如今不臭了其如衣污体秽到底不净
 此正是尔等说无说静之光景也(花台老人云 师说尔等习禀不化物欲不除耳)
 如何是道曰无所不善万分中若带一分习气即是纯阳中
卷七 第 7p023b 页
 带了一分阴气故须心无不善事无不善言无不善时时存
 得善心即时时保得阳气到临命终时一灵烱烱拱手而入
 大罗岂不至乐诸子须谛听吾言刻者矫之以宽躁者矫之
 以和懒者矫之以勇短者矫之以长好色者矫之以独眠沉
 湎者矫之以独春好利者矫之以散财谓之曰矫须过于常
 情乃为恰好若悠忽度日终无长进不得此元还须堕落
 平日要静𥚃见心范俨榜样粘在便该学他心一刻不得放
 的你一放那浊气尘念便来譬如风之入窗隙然隙一刻开
 风便一刻入来故须时时省察刻刻提撕虽三餐茶饭二火
 出行时也不放懈如此何消三月包尔心明若不勇猛只是
卷七 第 7p024a 页
 因循作一件游戏事看待再过几生依旧这副面目勿负勿
 负
 静久则慧生慧生而真性自露若心为尘扰则明日蔽而神
 乱矣如此随运迁流直候气灭灵消以至于死岂不深可怜
 悯我欲济度斯民不惜黄金暗付而诸子不寻家宝日逐迷
 途若有千年可住岂知呼吸即亡如今限定课程必须时异
 月新能诚通亲友即能通仙长若使名为学道而习气不除
 依然旧染之污煮杀空砂终非饭食今降来欲问尔等志向
 若何光明日减而精力日去到底无得则亦空费香火相聚
 坛中矣竭力则功日进心真则灵自通岂在外求耶
卷七 第 7p024b 页
 天积三十万八千岁而清地积三十万八千岁而宁以元气
 之浑然无所污坏而犹然积累之久乃得清浊分和而平成
 各运人自受降以来率天之清为性止十分之一率地之浊
 为形已十分之九则其易昏而难明可知矣乾元初运有历
 四十万劫而成真者亘千百世而不变日月北极是也历三
 十万劫而成真者即有升降矣星宿诸真是也要之清中有
 一毫未明即是降生之本上天之宿且然何况尔等亦是历
 劫以来禀一点污浊之体因而归地今欲由地上云由云入
 星由星到清由清见
帝此何等因缘而可悠忽为之耶在世一年天仙作三日在世
卷七 第 7p025a 页
 十年天仙作一月
上帝须查十载真修方允不落福果永注仙籍则尔等𥬘当几
 世耶
 何谓仙风历劫以来所禀之清神也何谓道骨历劫以来所
 受之清气也神气两清虽屡转人身而此神气周游不坏此
 我坛中四成十二品皆有之从此修持将历劫以来流转之
 身父母宿浊尽行荡涤只存本来之风骨则刚明入仙柔明
 入佛一为
上帝行法令一为 如来施慈悲两得其益也
 天魂者即一念浮游所结上之为飞仙下之为诸禽鸟地魄
卷七 第 7p025b 页
 者一念执碍狠戾所结上之为英豪下之为虎豹故凡修行
 第一以和平宽厚为主养得此心如春风皓月则顽狠暴戾
 之气全消而日近仙宗欢喜道场矣
 人生在世间事事要好大而声名事业小而衣食物用独有
 身心𨚫不要他好及论其微身心同我来身心随我去一切
 身外要好之物件件拿不动哀哉此非世人不明都缘宿习
 之故一坛皈命之人不下数百然而一时高兴欲借仙而济
 其私者欲因仙而遂其欲者往往而然寔證真修能有几人
 尔等今后当勇猛修持竭力护法倘有外魔内炫舍身命与
 之相匹勿为所胜总之人一生穷通寿夭富贵贫贱一定不
卷七 第 7p026a 页
 易在他人历变不深光尔年虽在壮时然而阅历颇多当自
 悟其经营图度之无益也
 谁是大金仙能谈天地玄今朝泄一语秘密此中传问天地
 就天地说说恐难信我欲人身指点可恍然会矣诸君焚香
 细心体验我身本无可知天地本无也父母一念妾萌结搆
 吾身不知天地未判之先浑然太极而分阴阳剖五行亦是
 无极中一动所生来也人不知地包于天看吾身上下四旁
 皆在空处即包于天之理也周天度数何从推测观黄赤二
 道之行顺逆变化便可悟也星亘南北无处不到周身毫窍
 即星之理日长明而不暗左目也月待日而后明右目也天
卷七 第 7p026b 页
 不待养阳何尝缺只有进退耳地须灌溉血脉亦藉滋培阴
 有生灭也人之头圆也得阳而近天人之足方也得阴而近
 地故知山贯地中骨在肉也地绵山外肉包骨也川源不竭
 血脉周流也但人为传局致有生死天地定局故无常暂地
 圆住天中如卵黄天转环地外如卵白而其动静之机则人
 心通乎天地也一个灵字天与人吸尘欲隔绝心先死矣一
 线真机犹得再活须我卢扁起尔沉疴诸生之心巳去十七
 今来皈我又得三分通天之路在子自辟斩断荆榛问心可
 觅此天地人道天理细微吕陟能言暇即问之可作枕中藏
 异书也
卷七 第 7p027a 页
 一朝学道向青云望𨚫东风到处灵昼夜但能观我白天天
 地地总无生
 一团和气即虚灵满面春风不惹尘口诵法华心是实时时
 观白腹能虚(谕示子)
 水能如镜白白是月光融融然无一物物外有青天(示宁)
 端尔等果欲修真全在密警二字密则功不断警则过不续
 时省时察应世之处亦不可忘而况閒暇时哉
 从满处虚浮处实便得手矣径直勿曲玉液自流从庭转顶
 气乃寔焉结婴在实阳神即出勿怪难通通在内默金光一
 散俯首而入入于何处南堂北室可会么
卷七 第 7p027b 页
 读书人要变化气质那气质不是恶只是偏偏于刚固不好
 偏于柔亦不好所谓变化者要看自已气质偏在那𥚃而后
 变化之凡是物欲是后天渐染那气禀是先天带来的物欲
 渐染容易改化若先天气禀必须逐渐推移化刚为柔化暴
 为仁化猛为和化急为宽化浊为清化躁妄为和平全在自
 已潜移嘿转也
 我为三教宗师应结道者与之言道应结儒者与之言儒应
 结释者与之言释应从道至释者先言道后言释应从儒至
 释者先言儒后言释儒为第三道为第二释为第一子是应
 从道至释者也道家之学谓之气学从气筑基极而至于结
卷七 第 7p028a 页
 丹而止然既有此丹则当生灭生灭不已丹气流走至五百
 世再降为凡释家谓之神学从神筑基极而至于归元学到
 归元则有而不有无而不无寔则大地山河皆是元化虚则
 现光发彩无非元体何处不是何处则是在在可见在在不
 见人人是吾个个非他至这地位方能自作得主若专力于
 丹元则恐结成未免守尸鬼之诮也我当日从我 钟太祖
 老结得丹来火性未融不足于我 黄龙一蒙点省𨚫把个
 五百年炼就的吕纯阳打得零星粉碎那时才悟得吾原不
 在这丹元里呵呵若非皈命拔出火坑焉能自在游行至今
 未去丙證我重怜你把个万金不换的至宝轻抛与君君竟
卷七 第 7p028b 页
 不会可惜错了日月有限色身易坏早觅无上菩提莫被空
 花瞒过那气之为物变幻非常他能虚而化作天又能寔而
 化作地能大而化作山河又能小而化作昆虫能灵而化作
 人物又能蠢而化作犬马能有而化作金木又能无而化作
 水火如此变化千百无穷你两年来被这气在方寸中现形
 示影也不知变过多少了你能有几多岁月只管与他纠缠
 自然猛用一力打将出去方得自主老人苦口良言莫作寻
 常茶饭然而到底是白茶白饭
 端过来放下著且道放下个甚么咦眉头蹙破竟何成欲根
 不拔真难见悟及悟及
卷七 第 7p029a 页
 宁过来心从吾觅吾不是心认得心真钝根自拔咦水流花
 谢好缘空一担肩挑瓢子去
 證辘轳直转到天门混沌推开天自明一著先机防穴闭浮
 烟莫令起黄庭
 诸子不知道穷于人也抑人穷于道也人穷于道则当问诸
 道道穷于人则当问诸人江南称水乡食谷实者望成于秋
 稻秋未至九空十室皇皇然不知所活此小民之常也近世
 则士亦相同然文章之士犹可而学道之士不可岂曰谋食
 忧贫良心遂忘但值此清苦之境使境役身则道也使身役
 境则非道境动心则道也心动境则非道诸子苦境之来适
卷七 第 7p029b 页
 足煅炼我心若诸子汨于富贵心昏气浊则死于安乐矣今
 诸子近于贫贱犹是忧患来生我处于此把得定立得牢便
 是入道之基仲尼儒之上仙也既曰非道富贵不处为何非
 道贫贱又不去诸子但于此转一念头便不为逆境所累
 凡修道者先在祛习习者宿习也前生贪今世犹带贪相前
 生执今世犹带执相前生浮今世犹带浮相前生愚今世犹
 带愚相前生薄今世犹带薄相前生滞今世犹带滞相前生
 顽今世犹带顽相前生狠今世犹带狠相前生巧今世犹带
 巧相前生动今世犹带动相前生陋今世犹带陋相前生苦
 今世犹带苦相前生浇今世犹带浇相前生杀今世犹带杀
卷七 第 7p030a 页
 相配我弟子各有其人亦有一人而兼二三者我不细序各
 自会悟诸相在人如油入面决无出理如果力猛心坚亦便
 渐出诸子且心自揣能知本相可以无相若昧所相终当著
 相
 呼月者呼阴也吸日者吸阳也阴不可留故呼阳不可损故
 吸此二诀始基也踏春者阳发于冬盛于春阳太盛则亢故
 踏之抑之使不亢也望夏者阳至夏至而极阳又衰矣望者
 以息合阳迎之也阳不迎则垂故望之用目内视濡金者秋
 属金金性执而坚不濡则滞金不化无由生水而长养冬胎
 矣故濡之濡字从水从需言当借子以养母也先期而承于
卷七 第 7p030b 页
 此可悟孝道伐冬者斩阴之谓阴至冬极而盛矣不伐则阳
 不能敌阴而难生故伐之用意降脾以滋水源暗龙发肾子
 午之息在焉不可不慎此出天函要诀
 学道者须知学之何用因何要学如何学成成后若何凡人
 自历劫以来皇古至今谁不为一二世仙释然汨没世多清
 真世少于是三教圣人出现变化 宣尼为在家者说法
 老子为出家者说法 如来为归宗者说法凡人在世莫大
 于生死二字生死者自天子至庶人皆然故须修道修道则
 脱轮回超生死回光返无以至于极化现变迁顺情而动所
 谓打得心源白似银南北东西皆便路门下诸子既发心学
卷七 第 7p031a 页
 道其诸不信无诚者不足论矣日在本坛而矢心求度者如
 何不将生死二字安顿著落还夹带许多身家性命贫富贵
 贱的念头在𥚃边甚非道也诸子各专一业自然温饱若也
 饥寒非关业故家缘身世五行管定富贵贫贱决跳不出果
 然看得分明便当并身并胆并气并力求度出世现今此世
 此时此地遇得着我便是历劫根因如何只管悠悠忽忽日
 不见功月不见得终何结束难道叫我结此坛期聚徒授学
 依旧三四十年从你们流浪前去岂不坏我纯阳面目我位
 證大罗不惜半月之期频降下来是何勤行教法诸君竟视
 为例看得纯阳循常物件不以为难不知中下之盟求度一
卷七 第 7p031b 页
 人以为功故不惜岁月图之大罗天上正不在一二凡胎浊
 骨也三秋正是加勤日诸子还当猛用心若负我言期而不
 至矣
 證五日前胸中有觉否这还未是真光直到巅顶有光方是
 朝元挂白真液须响咽以意下丹田丹田气日朝玉池会于
 气海此子所熟者但今必须合午于子方得结婴也遵腰间
 响乃是肾浊外流勿认为真得必夹脊煖气如火有一时存
 方为通路
 尔等皈授我门以来都无切功裨益身心皆缘从动入静静
 缘未得动缘未息动静之间交战不宁故无心性恬适处方
卷七 第 7p032a 页
 寸未安悟明何由而发毕竟尘因不净世境不清故难入路
 尔等当知
上清所重务在积德人因妄想玄空遗落世事故不向人情物
 理上求讨下落心中怀个仙字及至尚非善人故无事交接
 则一片顽空有事到前则依然贪欲如此则心与世隔治身
 未妥何由治心故知重在积德
上帝积德生生万类日月积德化生万物照临上下江河灌溉
 气生脉萌何处非德人能知德与天通德为道基便当上体
帝心念及同类犹我一身何可举心损人举口伤人举事害人
 一心之昏气即随之一念之恶鬼神瞰之动静食息何处非
卷七 第 7p032b 页
 鬼神哉从来古仙入道都从积德上起积德者心必不动积
 德者口必自闭积德者心必能正积德者念必仁慈积德者
 事必公正积德必孝积德必忠积德必友积德必慈朝朝暮
 暮打束心神求为善人慈光所结照及天门
上帝乃怜之谪星授丹引入山僻化结大药登籍业解遂乃羽
 化一个清净万劫不坏其基之筑𨚫从德始今尔等不务积
 德轻我明训临坛之际如获异宝抄录之后便作陈腐如此
 荒乱何以进功尔等要知心身人世原属一贯隔外求内即
 属浮空隔内求外未免愚学内必通外外必由内内外一纯
 便登化籍尔等勿负我训我亦勿负尔修苟不积德当结幻
卷七 第 7p033a 页
 丹不清不净入为邪妄妖精鬼魅历劫不转莫谓求仙反入
 外道
 在止于至善一句便了𨚫生死去何谓至善性也佛从此出
 提得至善上半截玄从此出提得至善下半截儒从此出提
 得至善中一段既尽是道如何有偏因佛氏提心玄门提气
 儒家提理心无理气便怕悬空气无心理便怕走落理无心
 气便怕执滞故须单寻至善莫执一宗佛到理气双融佛得
 止矣玄到心理透辟道得止矣儒到心气贯彻儒得止矣佛
 说应作如是是如来止玄说虚无自然是
太上止儒说一以贯之是仲尼止学者识得佛门觉字玄门解
卷七 第 7p033b 页
 字儒门悟字便知通贯一切不立门户各走一径都登大慧
 莫教南北东西分头奔扰空忙一生没有到家消息夫气者
 固形之物勿以事伤神者生气之源勿以境乱精者滋骨之
 川勿以口费养神在静养气在默养精在独悟此浅近即达
 高深微妙之机以静合真合真相应自为伏阴阴柔阳健大
 道已明永贞天禄密观寸君
 须知灵骨得初阳分入南庾化浴香本意取交漹𨚫去错将
 羽翮走关方此诗初平道兄寄子之句从今当取金龙大开
 堂入玉霜奥路见落英石水面面投春则道全矣
 金者阳之精也玉者阴之液也服金成天仙服玉成地仙得
卷七 第 7p034a 页
 金气之纯者寿一万八千岁养肺之道也得玉气之纯者寿
 一万五千岁养肾者也金在乾玉在坤鼎内合炉中分文武
 进退消息在肝与脾木通火于中宫火通土于下元则坎阳
 升离阴降而黄庭白矣此为印中经之的诀留付丙證
 灯花落处光应减剪𨚫灯花光愈明此理便存文武在学仙
 须向火光寻火空而明也烬寔其中火即暗矣心如之空斯
 明寔斯暗理自相通可以观火
 日用之法茶非上不必饮肉荤勿服晚勿饱餐清晨勿当霜
 露勿食生菜勿醉享客勿三味勿宜书纸糊壁勿以书裹物
 勿詈人以死字勿伤人父母勿形人短勿谈衙门事午前勿
卷七 第 7p034b 页
 酒申后勿饭卧勿当隙煖足勿煖手厚背勿厚胸勿以禽兽
 皮毛上顶勿书神像佛号勿伞晴光勿食南麦勿饮温水勿
 兼食过饱勿引火同妇人卧风雨雷电日勿入房晦日朔望
 本辰如之勿以秘典秽手掀阅勿无事入神庙勿向露尸卧
 皆犯鬼阴戒之
 可见者自日月始不可见者自心性始心性之后是天日月
 之后是水火故性为太极之元日月为阴阳之本天气之母
 也水火气之子也天生于我心故学天者当先学心心不在
 外天不离我天字解作自然字故谚云天然又云此人甚天
 皆言其自然也自然即性自然即理苟能自然无少揉作以
卷七 第 7p035a 页
 直而动则天矣得天则心明心明则性见工夫在于静字静
 要静无思也动要静自然也无事时一念不起有事来顺理
 而行更有何道〓参我见尔执性未除将来须要调养喜神
 使心安气和自然吉光永照莫因贫窘生怨不乐莫以自拂
 移戾于人此是尔秉来之性固知难化然既矢心入道便须
 要化此非难只在时时和缓以和字矫𥚹字以缓字矫躁字
 宽然有馀心气自适莫将外境恼生心致使菩提不再续
 白云游处静心源闻道南行有證仙可惜城头怀晓角工夫
 未到玉关前我几句似偈似谶为做工夫者下一针世事茫
 茫沉没苦海生死何常欲得未得奈何弃此灵光不知发洗
卷七 第 7p035b 页
 一口气不到便成朽骨如何以道为儿戏深足悲叹禄光藏
 游四成已配正好为诸子师模非从青天白日之下讨一出
 头求一进步至黑气缠身一片昏迷从何修證念念我纯阳
 法号便知莫入群阴偶以机缘降光来此诸子若悠忽度日
 不时省刻察我当舍此去矣慎毋自误端宁当知欲为仙人
 先为道人欲为道人先为善人若不善何以感动
上清哉阴阳气也人心理也仲尼曰克已即是去私私尽而礼
 复矣端不向理上求先从气上求当无入门处
上帝因旌阳看坛一疏谓尔等色利诸根未净善基未筑妄异
 仙缘深犯上律有玷元光故阅疏不喜自今尔两人统率各
卷七 第 7p036a 页
 学人专精磨励做善人起凡涉世间事一毫不可妄想一毫
 不可苟且一毫不可刻剥一毫不可放肆一毫不可虚浮一
 毫不可怠惰且做三年善人好向玉堂注籍
 端宁知之尔等向来只讲一缘字不曾讲一静字如今要求
 静功只有二语曰内息诸妄外息诸缘一月两月当有所得
 岁月如流老一日则气血衰一日精神昏一日心力双亏如
 何入道倘守教奉元一二十年因循浮浪终无成功岂不两
 误弟何贵有师师亦何取乎有弟哉当求世出世法以尽性
 返真也
 何谓道理也何谓理性也何谓性故也其故若何要知万物
卷七 第 7p036b 页
 未生以前冲然太虚无上无下无有无无无东西南朔无色
 相名象一点灵光浑然烛然已尔自夫妄明一启乃有气分
 阴阳变化四大分张五行六沴生生无尽原其最初灵光而
 已此灵乘气遂有清浊清在上亘浊在下亘上下殊标不可
 浑溢最清最明日月星辰分其光者鸾麟鹏凤其次祥芝瑞
 草贝叶优昙其次明霜白露洞树福花其次善人隐士名相
 贤君其次山叟泽农心游物表统其诸类皆为清化若夫浊
 物鸱鸮鸡犬恶草毒树僻性怪情顽凶强暴不仁不义诸所
 含灵皆归于浊如其不修汨浑无已
太上悯之分 观世音化世从释分 孔仲尼教世从儒分于
卷七 第 7p037a 页
 有我导世从玄惟我三家则为应宗嫡派皆有
玉清符命便宜渡济馀则各从动静无职无守诸生要知道无
 异相灵光而已修无异法复光而已但念出万途复之不易
 倘有差别则费光阴诸生从事起功不若从心洗涤事缘不
 向此中粘稳取玄珠纷上下诸生人见释道两家无穷变化
 以为怪诞非怪诞除尽浊气纯一清明复其灵体便同太极
 太极分光何处不合自然入火不焦入水不濡刀兵不斩木
 石不压何处非物何物非光何光非极何极非我可以九天
 可以九地可以变鸟为虎可以叱石成羊可以同日月明可
 以等天地老可以藏芥子可以纳须弥可以一刻长如天地
卷七 第 7p037b 页
 可以万年收于一息到此地位光而已矣更有何名象可拘
 色相可言哉丙端即如尔便是未證之纯阳纯阳便是已證
 之尔我有全光尔何曾欠尔若无光我言岂吻以灵印灵以
 光符光而已端宁也苟不扫尽世有觅取自家这一点东西
 捏在自家手𥚃则空费心思枉劳气力一日大限到来𨶒罗
 要算总帐咦究竟有何𨶒罗都是自家汨浪咳这轮回磨子
 牵到几时莫将此段因缘轻轻丢过好教挣破臭皮囊撒手
 东西阔步去
 上盟工夫明心要𦂳明心工夫定气要𦂳没甚事不论在家
 出外寻个空处独坐凝神坐时要提起此心思想本来清净
卷七 第 7p038a 页
 元光不可放下放下气便昏了如何有长进
 丙信老了该学清印法使气足不致有疾病凡午时向东坐
 默看当脐一火珠初白渐红贯彻五脏遍透通体如此常行
 能令气足神旺
 心在定边定在静边静在息边息在坐边坐在肯边肯在觉
 边觉在想边想在猛边不可蹉跎日月也
 太师之训岂有虚勤而行之浊自除逢水得润木便滋上通
 乾顶开天池玉液内降半子时河车三转任金移玉门有径
 津暗濡黄庭气满神如如更有密诀付子知勿使关闭龙虎
 迟一线忽发牢固持见异不怪常似愚
卷七 第 7p038b 页
 不静无以毓神不默无以毓气不照无以圆觉此性与心家
 之学也非善无以集功非诚无以引后非勤无以登堂此身
 与世家之学也尔等深信我言时时无间息息不虚则以尔
 之光归我之光大缘自在
 阿难菩萨一日特告
世尊哀悯众生多染疾病无有良医多至殇夭我
佛世尊愿发慈悲降彼弟子分投国土济拔诸苦唯然
世尊首肯阿难遂集大众于辟支座遴选九百圆通大乘开说
 佛义出诸嘱咐维彼阿难愿乐欲闻 大慈世尊下土众生
 染诸厄患都何因起因何疾病遂至天殇尔时
卷七 第 7p039a 页
世尊宣扬妙义谓尔阿难汝善思维我当告汝夫生人者得气
 二仪育于母腹范中合和乃成四大令诸众生自能安养不
 犯风火不冒雪霜不染邪思不结情欲中心清净饮食无过
 何至有疾至于不救惟是多妄乃生多欲以多欲故结成乐
 爱乐爱多故转成烦恼烦恼内逼遂生五火火灼心君传于
 相家君相两炽真水消竭脏腑不滋乾枯多尽久为火烁渐
 至中虚肺金受尅易受杂淫或犯隙风或犯骤雨或犯寒激
 或犯暑侵或为湿伤或为燥触外来诸疾皆起中虚内以虚
 故外以感故中外相因转转侵逼年运再尅遂成莫救今受
 阿难所求之品宣尔大众下济世人有医常经其各领受夫
卷七 第 7p039b 页
 医之道不执我见不执人见不执疑见不执信见所谓我者
 执我得法所谓人者执人可医所谓疑者疑其疾重所谓信
 者信其病轻人我两忘疑信交泯惟以一虚探其诸实虚者
 我心实者彼病虚无不活实即无碍能活于心自活于手自
 活于眼自活于耳望闻问切皆秉一虚药因地变方因人移
 处灵用虚法济恒沙尔时各圆通领受
世尊之命欢喜踊跃而退谓此得未曾有 当时诸圆通禀受
 尊者下来有一位阿罗上首降于震旦国宋家即宋鸿也宋
 鸿者从天竺国来夺胎而生诸子要知夺胎之理凡受母血
 孕胎三月觉生养以七月遂成成数分娩而出此谓结胎结
卷七 第 7p040a 页
 胎生者在于母腹十月之期不见天日饮了血浊之水感受
 情欲妄想愁怒之气结为性体母清儿清母浊儿浊此为结
 胎也夺胎者从清净下来不肯受污浊之气直至临蓐逐去
 元灵夺胎而合其人必聪明盖世机警胜人因其不受腹暗
 之故当时宋鸿生下母便身故父亲养化成人一日在日中
 静坐问起父亲如何我独无母父亲告之以故鸿便大哭说
 因我有身使母无命天地间之大罪人也要这性命何用竟
 要投入车河内他父亲对他说我只你一子若怨恨而死则
 知有母不知有父矣叫我倚着何人宋鸿想道父言不差只
 是母恩何以报答一夜晚间梦见一位尊者对说你要报母
卷七 第 7p040b 页
 恩须学医术救得产难妇人数满一千尔母子皆得生天矣
 宋鸿得兆大喜曰我有报母之路矣遂告于父拜栗里子学
 内三堂秘法耑治妇人长斋礼佛自号曰爱恃道人志不忘
 母也治妇人疾杂疾愈者受其酬不论厚薄以养父若大小
 产难胎经调治则不受酬以报母恩凡二十八年始满一千
 之数有神人告以母得生天矣宋鸿又大喜告其父父时年
 五十九岁泣而谓其子曰尔有孝心度母矣其如我父父的
 终不得度你心何安宋鸿闻此言果然不宁自想父天母地
 父恩更重于母我一时感念母亲为我身亡故发愤救母二
 十八年辛力费在母上如今若不度父于心何安只不知要
卷七 第 7p041a 页
 父生天作何法则昏迷不安一日到街上听一道人诵经化
 斋有云超轮转劫九族生天宋鸿便向道人拜手说老师父
 如何法则九族生天耶道人道居士要九族生天须要修心
 学法立功行善到得功行圆满
天帝考察许尔有功便受天职三代受赠同得生天矣宋鸿翻
 然大悟曰原来有此一条门路惜乎不晓今得师父指明快
 极便要投拜道人同父出家道人说我寔无学我指尔一个
 路去松滋县中白凤山有个真人在山养性你去拜他方有
 用处宋鸿谢了道人择日同父亲到广中寻山求师那真人
 乃 东华化身一日静坐云床闭目定心开眼见一人拜在
卷七 第 7p041b 页
 地下真人问鸿来见之故鸿答真人弟子愿舍身学道度父
 生天真人见是孝子欢喜首肯留之门下三年不传一语宋
 鸿疑道真人既肯留我如何不告我法候真人朝 天退静
 时拜而问曰弟子侍我师三年矣不得一语心寔不安真人
 曰尔心孝父否曰如何敢不孝真人曰即孝是道更有何道
 孝心一纯上达天门孝心一挚须臾见 帝但当孝去莫作
 胡思鸿言下了然呈一偈曰三年为孝来求道今日方知只
 此心心若不移天命在何须跋涉望神京乃辞真人载父归
 行医于世活人数十万尽孝入科遂證诰籍上真诸生看他
 榜样个个要尽孝道
卷七 第 7p042a 页
 我至朝天彼中有弟子查丙观清士也学本正宗道窥至奥
 究极性命之原推悉玄鸿之理可谓有明者矣观其上求旨
 一章论儒宗格物之说确有寔得彼言大学格物久已不明
 聚讼诸儒终无定论物物也目所得见无非是物大而日月
 山川小而昆虫草木皆含至理朱晦翁云物物而格之夫尧
 舜之智不遍物也宁有此理王阳明云格物者格不正以归
 于正也更为支离以丙观愚识推之物理不出我心心物因
 尘所隔故绝不通大学者举意格之而心识不开终难融彻
 惟积力日久则心结渐开而后物理之在物者通于在心之
 原而格矣格化也物格格字当训通字故明宣圣我无知我
卷七 第 7p042b 页
 无隐二语便知格物之法夫心空也安得有知理在物也如
 何能隐圣贤心中无物故物理皆通凡民满中皆物故物情
 不化先儒云物格则无物矣此理可推也其言甚的尔等深
 察之
 何以谓之乩乩字从乙从占占字从卜从口先王立义教民
 大意在于六书乩字非仓帝所制乃周文所制文王当日囚
 于羡里欲明大易乾阳开化之理于复卦有疑焉诚之所积
 格于九苍
帝以广成子赐周使明易道以教化万世广成乃托兆于文王
 使制木训象飞鸾之形作为此乩左右广二十四寸配二十
卷七 第 7p043a 页
 四气上下长十二寸配十二时于是文王主之叔釐子扶之
 而广成遂讲易于周氏焉论复卦之义则曰复者为阳动之
 机一阳来复则万物丕生此天心之妙也一诚来复则众德
 毕举此人心之妙也天与人何尝顷刻暂离所以人不交天
 者尘锢之也欲封之也苟能洗尘而存真去欲而见理则心
 与天合矣心合于天则人即天矣道岂不贵于复哉文王于
 此始明复卦之理广成又曰乩之乙此乾也占卜也卜筮之
 理兆于乾而成于占宣尼曰不占而已矣占之理大矣哉论
 其微则人心一动即为占动而从吉从凶占之故也论其显
 则蓍亦是占龟亦是占推而为金钱为结草为木鸾为竹箕
卷七 第 7p043b 页
 皆占也乩者仙凡相卜之路故乩不可忽也乩有上下乩无
 上下也人有上下耳人无上下光有上下耳上光得上乩明
 天仙之道而郁罗之真托焉托其光也下乩则地品上真寓
 之安其光也
 吕道人从来不说谎即今千妖百怪假托道人名字播弄虚
 声番唇鼓舌愚彼众生深为可悯道人怜而救之如今诸子
 欲辨乩之真假当请书此符无此者即非吕乩
 有诀曰开剪南山斲彼樛木削飞生翼吐明阴阳兆暨六虚
 丕成庶绩乃奉
皇俞接轮冲霄锡圭秉教以及下方为德崇荗侔于熙载大功
卷七 第 7p044a 页
 观成乃證
太上此诀若临乩能书此者乃是吕乩诸生放眼认着







枕中秘旨卷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