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325-066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二希堂文集卷二
           礼部侍郎蔡世远撰
  安海诗序
皇帝诞敷文德敉宁武功历数绵长版图式廓敷天之
下覆帱涵煦罔不率俾其有阻疆自雄傲虐不共则赫
然奋雷霆之师捣其区域畏威输诚争为臣仆台湾故
红毛地郑氏窃据三世
卷二 第 1b 页 WYG1325-0669d.png
皇灵远播命姚公启圣施公琅削平奏绩置一府三县
四十年来休养生息衍沃富饶顾土著鲜少火耨草辟
多闽粤无赖子弟地广则易以丛奸民杂则易以召乱
加以重洋浩淼官吏有传舍之思兵役更番不尽驯性
制抚控驭阻于鞭长康熙辛丑夏四月二十三日群不
逞之徒叫号啸聚蹂我民人贼我总帅安平副将许君
云游击游君崇功北路参将罗君万苍各率偏裨血战
死之贼遂据有全台服优衣冠相称以名号文武逃遁
卷二 第 2a 页 WYG1325-0670a.png
澎岛贼势益张五月五日制府觉罗满公闻变投袂而
起别母夫人曰儿不剪灭此见无日矣晨夜疾驰军于
鹭岛大治楼橹调八郡之兵尅期进取提帅施公先已
提师驻港满公素知南澳镇总兵官蓝公忠勇檄以副
之将校卒伍分路责成抚军吕公调饷佐军不科井里
应时而具部署既定合大小战舰六百馀艘兵万六千
馀人满公酾酒临江天气霁朗义声昭布将一其心士
百其竞觇知贼将内讧颁发文告设帜悬赏贼弃逆效
卷二 第 2b 页 WYG1325-0670b.png
顺自相攻击六月十三日癸卯自澎湖齐发丙午施公
遣其裨将林亮董方乘潮入鹿耳门诸军衔尾继进兵
已过险人怀必死之心乘胜克安平镇转战七鲲身贼
众尚数十万蓝公率精锐由西港登岸绕出贼背红炮
鍧裂贼遂大奔薄至官寮悉众相拒复大败之走涂角
埕又连败之癸丑长驱直入府治悉定先是满公未至
厦门时边郡汹汹城市山村惶惑转徙米价沸腾讹言
流布既至汎舟之米四集平粜辑奸市不改肆人不知
卷二 第 3a 页 WYG1325-0670c.png
兵群策毕张纪律大肃众于是知贼不足平也向使
满公不蚤镇厦门则内地山莽四伏鹭门尽逃澎湖将
溃施公虽激厉三军而兵少饷凉其能浃旬奏绩乎即
满公驻厦门不檄蓝公同征亦未能成功若是速也三
旬治兵七日奏绩宣
天子诏缚其渠魁抚其胁从不杀而威不令而行此皆由
皇上知人善任
皇天眷佑笃生良杰同德一心式遏乱略岂偶也哉吾
卷二 第 3b 页 WYG1325-0670d.png
漳处最滨海回思郑氏之乱海孽山妖同时并作酷饷
焚巢言有馀痛今兹之喜不啻口出作为诗歌用志永
久名曰安海者谓是役非徒平台边海郡县皆安之也
既安于台警方炽之秋必能安之于台地克定之后溯
厥乱源选用廉能布昭德教芟其莠民渐次更始我闽
人实世世食德孕育蕃息歌咏于靡穷也世远忝在史
氏有采风之责因与陈君元麟张君福昶郭君元龙汇
摭篇什以付之梓焉
卷二 第 4a 页 WYG1325-0671a.png
  桐城张公焚馀草序
世远官翰林时侍安溪李文贞公尝为余言先进张文
端公之为人举其大节传其逸事以为美谈因曰文端
公卜相一年遂初致政君臣之际恩礼始终圭璋之品
有瑜无瑕今仲子洗马君懿哉渊乎光远有耀者也世
远心识之不敢忘洗马君即今宫保丞相天下所称为
桐城公者也
皇上龙飞公由卿贰晋尚书遂陟政府且
卷二 第 4b 页 WYG1325-0671b.png
命授经
皇子世远以菲才蒙
思起用亦滥厕讲席之末公不余鄙辱诲爱之晨夕
禁廷殆将五载私喜拳曲之木上邀不次之
恩得受绳削于庙廊之上又喜得追随诸巨公后若条
风细雨之吹润万物也公一日出其诗一册命世
远序之公自翰林供奉二十馀年禀学于家服劳
于国所为诗根心谐律藻耀舂容大旨不外于忠孝而
卷二 第 5a 页 WYG1325-0671c.png
出之以慎厚平中若天门日观之峰而托基厚阜也
若汪洋㵆涆纳沟渎包蛟鼍而育鱼蟹也若壶中之
冰太璞之石也我闻在昔有以人重其诗者有以诗
重其人者有诗与人并重者以人重其诗者程明道邵
尧夫也以诗重其人者孟襄阳韦苏州也诗与人并
重者苏廷硕张曲江也亦犹父子之间有以父重其子
者韩魏公之于忠彦也有以子重其父者李德裕之于
吉甫吕公著之于夷简也有父与子并重者范文正忠
卷二 第 5b 页 WYG1325-0671d.png
宣也
国朝百年来父子继相自公而外指不多屈所谓诗与
人并重父与子并重者后之人其必有以位置之矣公
自名其诗曰焚馀草盖尝燬于火于记忆中得之断自
康熙六十一年以前后集尚未编定公遭逢
尧舜蚤作夜思皋陶明良之歌召伯卷阿之音吉甫清
风之颂扬扢燮和与日俱新世远又将执笔挂名以自
耀焉
卷二 第 6a 页 WYG1325-0672a.png
  家忠烈公遗诗序
吾蔡在闽多理学节义之士明季流寇之乱捐躯殉节
者四川威茂道忠悯公讳肱明长沙司李忠烈公讳道
宪其最烈且著者也雍正十年表弟陈君矩亭令长沙
即忠烈公之死所也汇刻公遗诗合前后挽诗都为一
集世远读之不禁怃然三叹也当献贼之破武昌下襄
阳而窥长沙也抚藩监司以奉吉藩为名相继遁衡州
时太守入觐公摄行守事练兵措饷为死守计贼知公
卷二 第 6b 页 WYG1325-0672b.png
爱百姓曰不降吾且屠长沙公泣曰宁杀我无杀百姓
即手刃乘城者数十人贼骇而退总兵官尹先民阴送
款于贼与战诈溃长驱逼城公急出百姓十馀万户以
孤城自誓城破被执胁公降公怒骂不屈使先民说公
公骂曰恨不斩汝万段手批先民先民羞走贼掷刃揕
公胸血溅贼首仆地贼胆落以刃加颈公扬眉举足自
若贼断公足裂其眉截其两手骂益烈钩舌毁齿抉眼
劓鼻寸磔以死先是公被执时有役九人从公不去贼
卷二 第 7a 页 WYG1325-0672c.png
先杀其五人以惧公公不为动公既死次及淩国俊国
俊者九人之一也国俊曰俟我葬吾主后受戮贼许之
国俊枕尸呼天大哭解衣裹肉骨葬之城南醴陵坡还
诣贼贼义而释之国俊曰是我藉义名以偷生也遂自
经死事闻赠公太仆谥忠烈庙祀勿替兵使者堵公引
锡为具衣冠改葬籍诸绅士从逆者产为公祠田吾乡
倪君康年令善化倡新公祠复祠田之被侵没者抚军
丁公学孔赵公申乔相继表墓釐祠事以国俊从祀公
卷二 第 7b 页 WYG1325-0672d.png
以名进士起家死时年方二十有九所为诗清幽峻肃
凛凛皓皓如其人呜呼自古国家多难扰攘急迫之时
岂无卖国求降偷以全躯身跻显秩者顾其后世子孙
以为荣乎否乎即其乡之人以为荣乎否乎引而近之
乎推而远之乎公死已近百年而凡官斯土居斯地者
莫不凭吊嘘唏感仰而不能自禁况于谱系之末梓桑
之旧乎忠悯公之死缘松藩镇帅朱化龙内叛胁降兄
弟妻子家众死者三十二人公之死因尹先民款贼忠
卷二 第 8a 页 WYG1325-0673a.png
义所激感及从役岂不长垂天壤乎淩国俊一徒隶耳
一旦舍生取义遂使官绅兆姓瞻拜敬慕历千百年而
不衰然则偷生者贵乎义死者贵乎读斯诗者可以慨
然奋矣
  李思亭同居诗序
余同年友李君思亭兄弟八人奉母以居合爨而食恂
恂然雍雍然门以内无间言也康熙丙申冬思亭自为
百韵诗纪其事孝爱友恭溢于言外吾漳绅士各为歌
卷二 第 8b 页 WYG1325-0673b.png
诗以美之思亭曰吾非以自多也吾惧其合而离离而
不克复合故述先训以勉吾子弟令吾子弟各勉其室
人以和娣姒幸得相亲相忍以永无斁也余曰贤哉思
亭思深哉周子曰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凡
事疏者非难亲者为难又推而论之多者非难少者为
难显者非难微者为难是故国难于天下家难于国家
之中犹有父子兄弟长幼尊卑之等也身止一耳身为
难身之中犹有耳目手足百骸之司也心无形耳心为
卷二 第 9a 页 WYG1325-0673c.png
难心之发为意而意之诚又最难苟能诚意则正心脩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是故君子之致力也以
诚意为先其立范也以齐家为要贤哉思亭兄弟八人
犹一气也娣姒则聚八姓为一家合子姓童仆又百人
而无异词焉岂非诚之所积哉闻思亭之治家也总其
大纲出入会计皆仲君主之馀各安其业以读其书仲
君贤而无私故至今安之夫家人之睽始于妇人克勤
克俭非妇人所难病在于自私自私而因以化其夫若
卷二 第 9b 页 WYG1325-0673d.png
子而家道坏矣由斯以言非独思亭之贤亦仲君与诸
兄弟娣姒之厚于天性互相勉以至于此也思亭将宦
京师推此心以理民育物立爱立敬始于家邦曷有涯
哉余兄弟三人亦奉母以居食指不及思亭三之一惴
惴然惧吾诚爱之心不足以联之也读思亭之诗不禁
慨且慕也于是乎言
  黄元杜文集序
人材之所以不及古而国家少可用之才者由为士者
卷二 第 10a 页 WYG1325-0674a.png
识趣卑近志量薄狭浅陋株守时文一册以为平生之
事业在是遇督学使者按临试高第则翘然自喜杂于
侪偶则拂郁不悦久而后忘之值省试之期则又取向
所株守者而加温习焉被放则又拂郁不悦又久而忘
之如是者循环以至于终身老死而后已即幸而得第
亦不过与时俯仰随事补塞无志气以鼓之无师友以
励之无学识以充之遂至以得第为成材居官为事业
自非志尚卓然不囿于折杨皇荂者乌足以语经国之
卷二 第 10b 页 WYG1325-0674b.png
大业不朽之盛事哉邵武黄君元杜少负不羁所读经
史子集一发之于文欲与古作者匹休康熙戊子岁仪
封张清恪公抚闽开鳌峰书院延有志之士脩书讲学
其中元杜侍其尊君存庵先生来与是选尊君为闽中
名孝廉拒耿逆不受伪职倡学家乡以终老元杜本其
渊源刻自砥砺余时亦侍先君子得厕讲席之末读元
杜之文略见一斑矣岁辛卯元杜举于乡文益工学益
懋顾漳浦樵川相去千馀里而遥不能继见讲论如鳌
卷二 第 11a 页 WYG1325-0674c.png
峰时也雍正十年元杜谒选来京以其全集示余其优
柔夷愉俯仰揖让之态绝类欧公其论古诸作虽不及
坡公志林之雄健涌出然疏畅洞达亦坡公之流亚也
惜其屈处于闽山海峤不得操大手笔以撰述当世之
人物以鸣国家之盛然其精气光怪自闪烁出没瑰异
而不可掩也兹元杜将令凤阳行矣勉之欧苏二公以
文章名世顾欧公之令夷陵守滁州苏公之守杭徐等
郡皆政事殊绝志节伟然出为循吏入为名卿元杜勉
卷二 第 11b 页 WYG1325-0674d.png
之清恪公之提命依然在耳也尊君之蕴蓄数十年未
试者皆于元杜乎发之不在驰骤声名而在循分尽职
本经术文章以治一邑之人担荷一世之事业所就宁
有涯哉余是以序其文而传之并以赠行焉
  陈峻侯诗序
松溪陈峻侯来鳌峰书院从学于余能矫然自拔于俗
凡余所与诸友相砥砺者多迂而鲜当峻侯独深信而
笃好之峻侯为建宁知名士试于学使者屡冠其曹善
卷二 第 12a 页 WYG1325-0675a.png
古文尤嗜诗歌尝自名其集曰激鸣草积数千首矣鳌
峰所作又成一集亦以激鸣名峻侯家赤贫廓落不羁
所遇多坎坷余不知其所谓激鸣者岂激于其遇而云
然耶抑见夫俗学卑靡已甚士子浸淫日久不屑屑然
与世侪伍故激而鸣耶建宁故理学之区流风馀韵犹
在人间充峻侯之所学立志日以向上检身如不及吾
乌能知峻侯之所造哉峻侯在书院与同安许保生志
相同道相合其唱和亦最多保生之诗以雅赡胜峻侯
卷二 第 12b 页 WYG1325-0675b.png
之诗以清逸胜要考其格调以审其性情二子者其徒
以诗见乎其不徒以诗见乎是在二子之自勉与世之
知二子者
  晋阳灵雨诗序
康熙六十年岁辛丑山右大饥平阳汾州尤甚左都御
史今相国高安朱公衔
命往赈赖以全活者无算雍正元年朱公与余同事
禁廷为我言设赈事宜且曰阳曲令沈君治行为山右
卷二 第 13a 页 WYG1325-0675c.png
第一余曰吾姻也时心已识之后山右人又为我言沈
君治阳曲阳曲省会地能恤民造士上宪胥役若旗兵
有舞法者执治不贷无敢哗他郡县狱有难谳者皆曰
当畀沈君云尤乐言其祈雨一节三祈三应官民惊叹
以为神君尝三任山右初令阳曲次牧沁州后守汾州
两膺
天子特简皆有惠政越庚戌岁沈君以需次入京携灵
雨诗一册示余余因得详尔日民情盖自庚子秋至辛
卷二 第 13b 页 WYG1325-0675d.png
丑夏历三时不雨求辄不应君率绅士步行百二十里
至五台山神祠祷焉是夜即雨连三日夜大雨阳曲之
四隅莫不沾足君归中丞率大小属郊迎万民拥道欢
呼忭庆余于是叹天人之感甚神而诚信之无不可格
也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莫不应矣
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莫不应矣何谓信
于天以信于民者卜之何谓信于民以诚以治民者卜
之诚之道贵豫而忠于民即所以信于神沈君平日行
卷二 第 14a 页 WYG1325-0676a.png
善于民为民植福民心服且信焉故天亦信之三祈而
三应其偶然欤非欤诗以道性情且纪实也不必工要
亦本于诚而已
  陈少林游台诗序
吾友陈少林年未及壮随其族兄总戎公从戎闽粤间
既又涉江湖历吴楚寄寓黔中黔中举茂才第一旋游
国学归漳浦漳浦旧乡也时年三十馀矣从令君陈莘
学先生为讲经之会又应中丞张清恪公之招讲学修
卷二 第 14b 页 WYG1325-0676b.png
书于鳌峰书院少林通书史娴经济至是又泽以宋儒
之书七试于乡不遇康熙辛丑五月台湾告警镇帅歼
焉副将以下或死或窜文臣逃归澎湖制府满公躬驻
厦门访求熟悉台湾事宜娴猷略者以币聘少林于庐
少林慷慨赴幕曰贼草窃无远略相吞并不难平也满
公曰子能为我涉波涛冒矢石亲从事于行间乎少林
遂行当是时满公居中调度提帅施公总戎蓝公分将
一万六千人少林以制府军师周旋二将间六月师克
卷二 第 15a 页 WYG1325-0676c.png
鹿耳门遂复安平镇大战七鲲身连破数十万众长驱
定府治少林与施蓝二公商善后之策而后告归满公
官其一子把总曰吾固知子淡于宦情也众咸为少林
称屈少林曰吾何功哉控制调遣满公功也遣将先入
鹿耳门施公绩也大战七鲲身遂定府治蓝公力也且
吾以一书生提一笔管掉三寸舌往来行间亲睹
天子威灵将士用命七日而歼巨寇上纾
朝廷南顾之忧下定乡井扬波之警吾荣多矣吾何功
卷二 第 15b 页 WYG1325-0676d.png
哉先是少林曾修台湾县志凡所忧虞规度先事而中
故满公知而聘之岁甲辰少林重游台湾感旧兴怀作
忆昔长篇一首七律八首录寄京师示余余时与总宪
钱塘沈公同读而赞之曰忆昔即杜子美之北征也七
律即子美诸将之什也虽所遇不同然其忠爱恺恻之
心未雨绸缪深情雅调孰谓古今人不相及哉余是以
序而传之并其前后游台诸作著于篇
  王直夫诗序
卷二 第 16a 页 WYG1325-0677a.png
余与直夫为总角交当是时直夫善诗余学为古文浦
中人贵耳贱目多轻直夫诗者余为之序以张之轻吾
文者直夫以诗弹之直夫诗旋见赏于令君陈心斋督
学沈心斋两先生名大沸余文亦不为当世巨公所弃
直夫以实著余亦窃盗虚声也直夫所为诗从近体入
沉郁雅健近所作古风乐府气味渊蔚意理蓄足其不
懈而力于古者耶余尝谓诗与文难兼诗中古与律又
难兼古称诗文并擅者唐昌黎韩公宋东坡苏公耳顾
卷二 第 16b 页 WYG1325-0677b.png
二公文胜于诗古胜于律吾党陈少林蓝玉霖陈石民
陈非楚以文名者也作诗亦好古不喜律庄元仲李鳞
苍袁子楚及直夫以诗名者也作文用短节而不事雄
畅就文而言传记与序论难兼少林优于传记玉霖长
于序论就诗而言子楚长于古元仲工于律陈李诸君
亦各有长今直夫善古律而兼之然则直夫所愿让于
古人者其韩苏二公欤抑余闻诗以人传以品高善诗
者推陶杜氏朱子晚年好读二公诗不用于光宁慕靖
卷二 第 17a 页 WYG1325-0677c.png
节之田居也愤和议之误国嘉少陵之忠君也亦二公
之素所树立然也今春余主教鳌峰直夫赠以诗曰愿
言断菜根万事恣挥霍直夫之勖余者至矣近又以诗
来曰离索足咨嗟厥守求其是直夫之自勖者至矣
  鹿洲初集序
吾友蓝鹿洲与余少同学同受知于令君莘学陈公督
学心斋沈公抚军仪封张公九试于乡不遇选于庠贡
成均朝之名公卿大夫莫不高其才重其学
卷二 第 17b 页 WYG1325-0677d.png
天子召见授广东潮州普宁县且曰以彼其才任府道
绰乎有馀未三载以不善事监司削籍潮之官绅士庶
各敛金为输其所坐官逋千七百两有奇太守延修府
志制府礼为上宾事多咨访而行代刻其古文若干卷
鹿洲邮书属余序之余惟今之为古文者患在气不充
又在学不适于有用气不充则虽掇拾妆饰貌为古质
而薄弱短促气不能贯三五行古人所谓言之短长与
声之高下皆宜者安在也学不适于有用则虽激昂慷
卷二 第 18a 页 WYG1325-0678a.png
慨抑扬反复而中无所有不能发而有言即言之亦不
能疏畅而洞达所谓坐而言起而行者安在也鹿洲负
不羁之才敦内行通经史晓达治体平生语经济必曰
诸葛武侯言文章必曰韩吏部以振古人豪自命尚论
古今敷陈事理洪纤高下振耀而杰出奔溢闳肆若夹
山雨后之江溪巨石之裂悬崖绝谷使见者震骇惊愕
退伏而不敢迫视而按其言则又切近合机宜不如是
不可以行如是行之则必有效鹿洲其可谓善养其气
卷二 第 18b 页 WYG1325-0678b.png
卓然为有用之学者矣方鹿洲
召见时例赴吏部试同列皆踧踖循故事鹿洲独奋笔
上五千言奏陈五事
天子下其议多施行非抱负不偶者能如是乎及作令
触怒监司人或劝其承意屈节可以免祸鹿洲曰吾尝
历澎台涉大海出入风涛雷浪冒矢石入穷山密箐杂
诸剪发凿齿刳耳文身之众触毒雾受恶瘴气而不惧
况吾蒙恩作
卷二 第 19a 页 WYG1325-0678c.png
天子令其肯毁方诡道以媚监司哉卒以此获罪三岁
而后得脱粤之人自上达下莫不饮食爱助延请礼重
争迎致之恐后此非有浩气者能如是乎以是气而发
之文其声不更大以宏乎且使居官之日稍有歉心秕
政事后且无颜以对彼都人士况能使之饮食爱助延
请礼重争迎致之恐后且为刻其文以传世乎虽然义
理之气气也血气之气亦气也有用之用用也观其所
养亦用也鹿洲得无有未纯于义理之气恃其用而果
卷二 第 19b 页 WYG1325-0678d.png
于一用乎鹿洲今年且过五十磨砻浸润学益粹养益
深蓄其气以裕其用以发之于文吾知文且进而驾于
古而又岂徒以文见哉
  雪岩诗序
吾漳林子牛美须髯善谈论博雅能诗尤长于乐府由
柳河东而上摹汉魏者也漳故有名进士曰郑白麓戴
麦村白麓闳博有史才负不可一世之槩麦村以风度
胜晚年诗尤工擅当是时二人齐名于漳顾凡有论著
卷二 第 20a 页 WYG1325-0679a.png
或商㩁事宜皆曰必吾子牛也康熙癸巳岁余修郡志
于漳城郑戴已亡伤故友之沦落诸如修古举废及兴
名贤祠宇子牛每助成之或急就之章余窘迫无以应
者子牛从旁私以其稿授余余于是叹郑戴二君之亟
称子牛狎爱之不虚也迩来廓落不遇家益贫目疾又
剧昔唐张文昌善诗而盲于目得昌黎鼓而张之身名
俱显而目亦痊今子牛之才之遇大类张文昌惜乎余
之不能为昌黎也子牛之诗咏古抚时悲壮清峭令读
卷二 第 20b 页 WYG1325-0679b.png
者悄然以思近以新诗惠余及和余都门所作名公卿
见者莫不嘉许叹诧问曰林梦斗何人则对曰吾漳林
子牛也
  八闽试牍序(代督学/沈公作)
方今
天子神圣海内向风人文蔚起天下怀奇抱异俊乂闳
博之士莫不自奋于清时盖数十馀年于此矣康熙壬
午冬例遣学臣视学四方
卷二 第 21a 页 WYG1325-0679c.png
天子曰凡所为培植人材体朕意以兴多士者莫亟于
此召翰詹词臣赴内廷再试
命下之日
赐御书谆谕倍至余以不才谬膺闽中任窃念闽为理
学之区才士之薮年来风气日上使者将何以仰报
圣天子责成之至意也说者谓校士之道在公与明以
余观之公非难而明实难夫公所以难者身家与功名
累之而已余本寒素通籍三十年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卷二 第 21b 页 WYG1325-0679d.png
先民之言闻之素矣又见家藏金穴朝有石交覆辙相
仍曾不旋踵维名与利直浮沤视之耳然遂谓余操鉴
之不差则又不敢岁科两试俱刻期一年报竣下车伊
始静候郡县送试动需时日通省试毕汇册送部检点
磨对前后约计三月有奇八郡一州山峻水驶舟车再
历亦越三月有奇其中监临校射以及簿书案牍纷披
交迫鲜有宁时闽省生童统计几二十万卷明经太学
又若干焚膏继晷翻阅再三虽应世叔五行俱下犹惧
卷二 第 22a 页 WYG1325-0680a.png
弗给也且夫才多者苦于额少聚纤离绿耳而整辔中
原仅于控勒驰骤之间微分先后权衡稍失则骐骥长
鸣矣才少者又苦于充数之难求结绿于珷玞求照乘
连城于碝磩安知不有一二瓦砾者乘间而投乎自惟
入闽以来精神劳瘁时月亦所不知余家在浙如在万
里之遥
九重至尊如在咫尺之近岂身家功名两念尚足缠绕
其胸哉今所以刋布若干篇公之同人者以明余苦心
卷二 第 22b 页 WYG1325-0680b.png
所在不忍听其荒烟埋没非敢云转移风气以品题文
章自任也虽然文所以载道也制义者代圣贤以立言
非知道者其言之不能深切著明是故经传所以培其
根也诸子史集所以长其识见而闳其议论也余不揣
固陋欲于风雨争飞鱼龙百变之中择其语有根柢辞
尚体要者以为之坊堂堂正正意在斯乎但明之一字
自昔难之狐裘反衣古今同叹余虽额额不负此心终
不敢谓是编有当于海内诸君子也尚其谅我而教我
卷二 第 23a 页 WYG1325-0680c.png

  九闽课艺序(代抚军/张公作)
国家以制义取士非徒使人敝精劳神猎取词华组织
文字以为工也盖以从古圣贤之言无过于四子之书
读者玩心力索于此则内自家庭之间以及于事君交
友治国平天下之道毕具于此而又恐人之目为平淡
无奇而不加意也于是乎标以题目定以科名不入彀
者虽有高才无由自见此朝廷取士之深心使天下画
卷二 第 23b 页 WYG1325-0680d.png
然而出于一者也近世之士循名者多务实者少师之
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皆曰此科举之学而已因科举
之故始治经书视经书之言止供科举负圣贤觉世之
心辜朝廷取士之意呜呼其可叹也已陈北溪曰圣贤
学问未尝有妨于科举之文理义明则文字议论益有
精神光彩躬行心得者有素则形之商订时事敷陈治
体莫非闳中肆外之馀非虚语也洪惟我
皇上好古重学加意作人
卷二 第 24a 页 WYG1325-0681a.png
御制训饬士子文使士先德行而后文章欲使读四子
之书为四子之文者黜华崇实躬行实践以自奋于圣
贤之归也乃积习成风未能尽去士子穷年矻矻含毫
蕴思与已之身心漠不相涉岂非有心世道者之所深
忧哉余奉
命抚闽窃不自揆仰体
皇上先行后文之意刻学规养正诸编及周程张朱许
薛胡罗之书先后刋布又念制义一途所以阐发圣贤
卷二 第 24b 页 WYG1325-0681b.png
之奥义而拜献之先资也下车以来观风月课披阅既
多择其尤者得二百馀篇属长洲汪武曹太史再加评
定梓而行之夫闽理学名区贤才辈出素称海滨邹鲁
其人大抵闳博俊乂崇气谊尚名节不屑为脂韦苟合
之态故其为文多瑰奇瑰玮不肯蹈常习故又其发言
出论多有合于儒先之旨不至于窈冥昏默茫然莫得
其旨归因刋定是篇举生平所诵习者间附评语于篇
末非敢云有所发明也鼓士风所以培元气重经书所
卷二 第 25a 页 WYG1325-0681c.png
以崇圣学且令天下知宋元明诸儒之书与四书相表
里始焉潜心体玩以为文章既又因文章以自律其身
心端其行谊则于
朝廷设科之意庶乎无负而圣贤垂世立教之深心亦
于是而见矣
  雷用见时文序
汀州多敦朴则古之士而长汀宁化为之最盖有李元
仲黎愧曾二先生之遗烈焉元仲亲受业于黄漳浦抗
卷二 第 25b 页 WYG1325-0681d.png
节不仕论著袖然成一家愧曾则师友元仲私淑漳浦
为监司有治行古文亦闳博有法盖流风之所渐远矣
宁化雷生定国字用见幼失怙事母以孝闻兄弟相劘
切年少博览强记意气自豪晚乃益究宋儒之书丁酉
岁其族弟贯一来鳌峰书院从学于余用见以书来曰
近见先生学约益见返躬切已之功矣夫同堂执经面
是心违者有之用见乃能闻风相慕余则愧歉用见要
不可不谓强有志之士也庚子夏贯一自汀过余携用
卷二 第 26a 页 WYG1325-0682a.png
见时文一册求评定贯一归而用见死矣古来锐志进
学之士为寿命所阻未及观其成究其用淹然以没者
代皆有之用见好古古文余未及观时文根柢盘深以
先正为准的说理尤有心得之言门弟子数十人多有
文名将梓其文而丐序于余余尝慕用见而未得见者
也又悲夫评用见之文而用见竟未及见以死执笔之
下不禁泫然焉
  吕涧樵时文序
卷二 第 26b 页 WYG1325-0682b.png
涧樵与余为已丑同年友长子举于乡又与余同在乙
酉之岁故余呼涧樵为年丈涧樵中州名宿卑牧善下
不余挟也尝考汉唐以来家世之茂推有宋吕氏为最
文穆公文靖公以硕辅著正献公荥阳公师友二程德
业又加懋焉南渡以后东莱先生学宗关洛蔚为大儒
越明代则有明德先生重光而趾美涧樵则明德先生
之裔孙也余尝谓中州多沕穆之气而涧樵得之独厚
吕氏世代多贤而涧樵承之无忝既以诗名天下矣所
卷二 第 27a 页 WYG1325-0682c.png
为时文浑简高洁其根极于理要者耶夫时文之不振
也久矣气多浮革辞寡体要涂泽其外不由心得剿袭
其词不根素学无心得则察理不明无素学则致用不
裕时文之得失即士品之所由纯疵士品之纯疵即
国家得人不得人之所以分记曰事君者先资其言拜
献其身以成其信时文乃拜献之先资况代圣贤以立
言士子反躬能无自恧乎涧樵有慨乎此而反之抑亦
可观其志尚矣涧樵父子同朝皆有闻望尝同余两分
卷二 第 27b 页 WYG1325-0682d.png
京闱赏晰独深故涧樵属余序而传之
  李讱庵时文序
宋时名儒杰士多以兄弟著者程氏以伯淳正叔著张
氏以子厚天祺著苏氏以子瞻子由著吕氏以进伯与
叔著皆由其家学之茂兄弟自相师友故其学术文章
岿然为振古命世之杰吾师安溪文贞公有介弟二人
仲曰讱庵先生季曰耜卿先生耜卿能通十三经范身
以礼讱庵先生博涉群书以六经宋儒为归宿涵养充
卷二 第 28a 页 WYG1325-0683a.png
粹坦坦施施义所不可辄形于色少登贤书令楚之嘉
鱼廉能多惠政康熙庚寅报最入都补户部主事世远
时为翰林朝夕侍文贞公之侧兼得承先生之教涵育
和煦如春风之扇万物也先生之致政归也世远尝为
序以送之其亡也又尝至湖山为文以哭之兹序先生
之文敢自外乎时文之学前辈谓之经义经义者谓其
躬行心得善会圣贤之意以立言根柢深茂词理雅正
心细学醇者得之尝读文贞公之文精确高古为制义
卷二 第 28b 页 WYG1325-0683b.png
以来第一先生之文规范与同其探微豁冥游衍纵送
有刚健婀娜之态昔伊川自谓某之学与明道同异其
异处所以为同也今先生之文与榕村藏稿同异其异
处亦正所以为同也同异之际微矣世远方编校文贞
公全集以传世又尝读耜卿之古文叹其皆经传精液
若嗣刻先生古文余当复序而行之不辞也
  钱弱梁时文序
观其文可以知其人焉观其文尤可以知其政焉其文
卷二 第 29a 页 WYG1325-0683c.png
之和雅冲邃者其人必易直而子谅其文之雄举杰出
者其人必有特操其文之切理谐事者其人必空明而
洞达其人如此其政亦因之余同年友钱君弱梁江以
南之宿老也沉浸乎经史讲明乎经济者有年其为文
简古高阔长短应律余读其文蚤识其为人康熙丁酉
岁以广文卓异令吾闽之莆田余道过莆莆之人为言
钱君之治廉而不刿核而不苛民生其共吏不敢犯莆
为剧邑而君治之绰有廉能声余于是知文章之道果
卷二 第 29b 页 WYG1325-0683d.png
与政通也因为序其文而传之且以告夫世之能文章
取科第者皆将有民社官司之守或贪污其身或庸碌
无所建明岂惟上负
朝廷设官位事之意哉夫且对其文而滋愧矣
 
 
 
 二希堂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