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p001a 页 CK-KZ_JY152_02p001a.png
重刋道藏辑要
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
         弟子胡之玫法名德周
          仝男士信法名弘道编校
 道元正印经
道本无物惟集于虚内外开廓不与物俱扰扰在前至道湛如
昭旷独观与道盈虚消息往来如渊之鱼游水不知道若是欤
能知道者精不自枯血如流川气如轮珠身如枯木意如飞凫
不知所止不知所居自然而已惟心恬如知所以否不知知乎
为而不为淡然清都清都之宫神解意释情定精一一之为道
卷二 第 2p001b 页 CK-KZ_JY152_02p001b.png
一而不执不执不僻不胶不急惟缓乃致泰定虚室此为道本
想正合理不想之想想亦不想不想之明想而定形长生久视
道之一名何为长生何为丧倾道本常在心了性明了了既了
明明既明了了非了明明非明非了是了非明乃明明明了了
识吾本形形中有神神中有伸伸而不屈超达飞升何为风马
何为云軿不出于中于中是真真本冥妄妄则非真以真冥妄
真妄同扃不执不著不与不并视乎无形听乎无声孰为符篆
孰为真经心定神慧是为净明净明三界外有玉京玉京神都
游宴三清此明道元正印无形悟此道者可以超真
卷二 第 2p002a 页 CK-KZ_JY152_02p002a.png
四规明鉴经
  立本章第一
道者性所有固非外而铄孝弟道之本固非强而为得孝弟而
推之忠故集而成行行备而道日充是以上士学道忠孝以立
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道混乎其同同于愚智愚智不为道而
分也愚者昧智者巧昧则不明巧则不真不明不真去道所以
远也知道则廓愚以为明去巧以成真明真而信于道道则为
汝有矣学道以致仙仙道非难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
乎道而冀乎仙未之有也比干杀身以成忠生者人所甚爱比
干不爱其身而舍身以求道信道有备知其不误其为仙也大
卷二 第 2p002b 页 CK-KZ_JY152_02p002b.png
舜终身以成孝劳者人所甚畏大舜不惮其劳而服劳以求道
信道有备知其不误其为仙也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长生之
性存死而不昧列于仙官谓之长生有曰养气延年无功而多
岁齿者特未得其一二焉君子之致乎道八八极是也故善卷
杀身以成廉南容复圭以成慎荣期安贫以成宽颜回箪瓢以
为裕如是之人皆冠于仙卿是岂山泽之[月*翟]者哉后世失道之
人不忠不孝以乱其国家国家败乱无所容其身乃入山以学
道是犹舍厦屋而入炎火也子不见民之不忠天生聚敛之臣
子之不孝妇生败宗之孙兵戈旱蝗非国之罪也君不忠不孝
于上臣民不忠不孝于下气感而生天生兵戈为乱者衅积于
卷二 第 2p003a 页 CK-KZ_JY152_02p003a.png
已恶心盈而罪贯积逆乱萌于心天以此正其罪假手于其人
戮之而曰民之无辜岂知言哉吾为弟子说忠孝为本立本以
成仙则天下之仙举可数矣未有不忠不孝而参天庭奉宸极

  修身章第二
忠孝则无罪戾去祸远矣服鍊则无妄伪无妄伪则身安矣服
鍊者以心达心以性达性心性洞达其光焕发回丹田之气而
归升天宫还元精之气而归降大海不以外物累而形骸不能
拘也荣华不能诱也知足常足烦恼远矣知和而和是非消矣
身不自有何有于物外物不染何有于妄其心性真其精神足
卷二 第 2p003b 页 CK-KZ_JY152_02p003b.png
昼则无妄觉所为者真也夜则无妄梦所安者固也摄意归于
身摄想得乎正其气蒸然其神廓然其见飞飞然以神交神神
者自神以气夺气气出大空大空之中其神卓然不荡也不荡
之心性也不荡之性心也心性调而符药为筌蹄而可弃也上
士非必入山绝人事去妻子入旷野舍荣华而谓之服鍊服鍊
心性心明气达孝弟不亏与山泽之[月*翟]童者异矣知吾道者不
难行矣以心达心以性化性性止于一心止于神心性圆融而
自长生得长生而自变化上道不难知上道则甚易也小人舍
易以求难初入净明忠孝之道当求其易得其易则不患其难
也何则心性之明彻洞达人所固有非伪为也得真常之道道
卷二 第 2p004a 页 CK-KZ_JY152_02p004a.png
斯在也
  建功章第三
天下有妙道圣功生焉神明出焉神明者心出为神性出为明
有功以达夫道不昧吾之心性也无功以失乎道则去心性之
道心不明而性不神也上士得道之妙在心性即真而妄者远
矣远于妄所以成功也一感而铅汞生再感而黄芽茁三感而
龙虎交宝鼎安矣庆云生矣心性之了辩故也于此而积所习
知所尚何谓所尚尚乎仁义忠孝忠孝备而成本可以立功立
功之道无阳祸无阴愆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所以上合于三
元下合于万物也下士呼符水治药饵已人之一疾救人之一
卷二 第 2p004b 页 CK-KZ_JY152_02p004b.png
病而谓之功非功也此道家之事方便法门耳吾之忠孝净明
者以之为相举天下之民跻于寿域措四海而归太平君上安
万民阜万物莫不自然以之为将举三军之众而神于不战以
屈人之兵则吾之兵常胜之兵也以吾之忠使不忠之人尽变
以为忠吾之孝使不孝之人尽变以为孝其功可胜计哉何则
有妄有真惟天下之至真可以摄天下之大妄忠者尽忠杀身
不畏孝者尽孝虽劳不恶则天下之甚真也上士以真冥妄妄
自清矣则天下之功成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成终章第四
学贵乎始必有乎终天事始乎春至冬而𡻕成地事始乎东至
卷二 第 2p005a 页 CK-KZ_JY152_02p005a.png
北而化成仙事始乎孝至道而学成上士以文立忠孝中士以
志立忠孝下士以力致忠孝昧道者反此不有于忠孝何谓上
士以文立忠孝以言为天下唱何谓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为
天下先何谓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为众人率如此者南昌上
宫著名升籍入仙而忠孝之道终矣昧者反之不忠不孝故不
成乎道生则犯禁死则犯科犯禁者治于官有典刑犯科者治
于幽有反报不忠者有臣祸不孝者有子祸不廉者辱不慎者
横逆不宽者恼不裕者贪而常不足不容者多所触不忍者自
罹其毒故生而不廉死之魂为人则倡优为鬼则刑为物则牛
马生而不慎死之魂为人则士卒为鬼则戮为物则六畜凡即
卷二 第 2p005b 页 CK-KZ_JY152_02p005b.png
此可以类推也是以知道者畏之谨心诚八极立八极以为基
立基以明心性心性明则不期于神而神自神谓之净明净明
之习忠孝以为习积忠孝之道备矣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
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忠孝立而心性
得矣
卷二 第 2p006a 页 CK-KZ_JY152_02p006a.png
 中黄八柱经
  中黄之道章第一
人生受正委和以生含纯一之气保至真之元阴阳和而后疾
疢不生形骸固而后丹元可守不亏元气故得大全是以中黄
之道适正为本知本者不反不侧不乖不偏理上下得四隅知
所以在达所以存知所在故不失其方而达所存故不遗其想
辨方知想是为正道深于道者能之苟不深于道则亡本务末
不归中正而中黄之道乖矣中言其位黄言其色知位不失识
色不谬非位非色得其所得今黄天之气横于胸臆明其本真
不迷不忒此之谓信何谓至信信在其中黄钟之宫中气所兆
卷二 第 2p006b 页 CK-KZ_JY152_02p006b.png
年谷以丰人生如是可以守一守一既修八柱以立八柱既立
金丹赫奕三千功成步虚升陟
  黄庭之景章第二
浑沦辟而神洲之理明形骸固而五宫之用著天地立乾坤成
如立蜂房如生蚁壤乾坤之外亦有乾坤六合之内岂无六合
惟乾坤之理六合之义求之于身则一身之中天地既立则青
华之都肝之正宫赤明之府心之正室素辉之景肺之正位黑
玄之郡肾之正楼脾位乎中名曰黄庭以金为屋以玉为门门
玉如瑴色如蒸栗有真人焉金缕之衣如童子坐金莲名蕊珠
字瑶仙识其面者可使与天齐年守其宫阙念之常存故能入
卷二 第 2p007a 页 CK-KZ_JY152_02p007a.png
于玄玄
  虚四谷章第三
眼为神光之谷耳为和声之谷口为灵泉之谷鼻为真香之谷
知中黄之道者使眼无非视而神光荧荧使耳无非听而和声
殷殷口无妄食而灵泉清鼻无妄闻而真香馨自然而已恶欲
不至则正气明正气明谓之虚恬虚恬者如橐籥可上可下而
正气交错不忤于中中扄广漠洞然开阔不流于妄即是真作
既曰即真可以得道道非他求本自我身四谷不虚所以失道
虚以为用中扄圆融光照内反发乎泰定如有巨室四窗高明
于中居止可谓明白故正中黄中黄者虚四谷也
卷二 第 2p007b 页 CK-KZ_JY152_02p007b.png
  塞二兑章第四
二兑者气精泄之门户也人之所以夭折易衰者前兑伤其精
后兑伤其气伤精而精不固则妄淫是名横流之兑丧气则气
易耗而妄发是名贼流之兑善养精气者以精出乎思思本乎
脾于是绝思以气出乎食食本乎脾于是绝食绝思则真精内
固不以好色而荡摇绝食则真气内全不以美味而败散识二
兑之正理则中田固而有养中田固矣所以长寿故正中黄者
必塞二兑
  开二洞章第五
二洞者神宫之正位也仙药之本源气液之道路顶为乾灵之
卷二 第 2p008a 页 CK-KZ_JY152_02p008a.png
洞能开之则气出入之门户也上腭为玉神之洞能开之则气
液出入之关键也能守中黄者既四谷虚而外邪不侵二兑塞
而内正不发则无思绝食举无而向上则庆云出入于乾灵之
门可以飞神取液而漱咽则灵液出于玉神之泉可以灌溉金
鼎于此而嘉禾植善得中黄开洞诀方始明为大列仙比其要
知其要得道之本也
  立八柱章第六
身者神之舍也以形言之谓之眉宇以气言之谓之气宇以性
言之谓之泰定之宇故身者神之所舍欲神舍之长存者莫善
于立柱柱者屋室之主也元气者础也元气为础而八柱立何
卷二 第 2p008b 页 CK-KZ_JY152_02p008b.png
谓八柱虚四谷是谓之五明之柱塞二兑谓之两极开二洞谓
之辅栋以元气为基以精神为覆帱而后居焉以安吾之性以
全吾之道道者大而无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
适所安正所正而宾主之道立矣宾犹铅汞也主犹心肾也心
肾正铅汞生而后可以安金鼎为大烹也故善学者以身为安
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立八柱安垣墉而风雨之患消矣所以
先识其道次明其景立基定方如王建国面南背北向明而治
此其道也
  正位章第七
道者适乎中正得正中之道则洞然而已何谓洞然如彼卜宅
卷二 第 2p009a 页 CK-KZ_JY152_02p009a.png
各安其居宜前堂后室各适其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
武各守其方于是布八卦定三田知升降审节候明自明也而
吾以不明明白自白也而吾以不染染不明明则莫大之明不
染染物不得而染以之适正果全正真超正路出正途泰然圆
融怡然不动此名正位之本识鼎之所既识所还丹可取
  正性章第八
有正性有妄性性本一也未尝有二守一去二得其正性如性
之正不失所正正而不泥何事于正正者正也正所不正不正
乃正随其所正合乎正真是名正性性自恬和以和故通以通
故达以达故明明明之性是谓正性也
卷二 第 2p009b 页 CK-KZ_JY152_02p009b.png
  浑含章第九
中黄本非意立惟浑含斯识中黄八柱本非精思惟中黄斯有
八柱柱立而宅成础坚而柱稳惟浑含而天地之理得矣天地
之理得而成位乎中正矣故不知中黄未可以言人也一饮食
之肥瘦亦中黄矣一是非之绝累亦中黄也知中黄而大道彰

卷二 第 2p010a 页 CK-KZ_JY152_02p010a.png
 洞神上品经
  无上始青篇第一
太极无上大罗始青中有真人不死不生天中之尊是名三清
玉清宫中元始天尊上清宫中灵宝天尊太清宫中道德天尊
是为三景各有真人为之典丞左右丞相玉童玉女典经典吏
掌籍学士释文誊籍法官御史中丞总领宇宙主宰之君是为
玉皇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侍卫之官承受三清紫微之庭
枢纽百灵小事专掌大事申呈玉皇之宫以定章程执事之臣
上应三清外有加员一一有名南北二斗生杀之君左有太微
右少微君玄都主判天枢纪纲七十四司喉舌之官都录录事
卷二 第 2p010b 页 CK-KZ_JY152_02p010b.png
紏察善良名曰会府尚书五部大微少微玄都主宰是为三省
是为六曹行坛判官亦如前数知其名位可以觉悟修吾道者
可应员数参侍玉宸三五飞步
  天宫列次篇第二
大道统御森列天官天官之星朝迎帝乡修吾道者上达玉皇
名位若此超俗离常或以文品或以武官左右朝列金佩珠珰
参玉帝之舆侍紫微之傍或以官署诸天丞相左日右月之曹
属二十八宿之掾官皆名真人得步流纲黄白黑道必识其机
知吾道者可平步云飞何名金公何名木妻修真鍊气以得玄
微倬倬孝弟忠义不亏虽无大药亦可以悟法名列巍巍或行
卷二 第 2p011a 页 CK-KZ_JY152_02p011a.png
符咒水给药度危是为下品皆未若吾以孝弟而服气事双亲
养一身不尸解即超真此孝道服鍊所以列次于天人天人非
难人自难之为仙之非难则不危其身不忤其亲所以善济于
人不治身不事亲是曰贫而欲黄金天官列次不易书名不难
书名不难不易至道之精若夫朝礼求神此未易明而皆出于
鍊形
  入道真品篇第三
人之初生父母遗体知其所养知其所贵知其所事父母之身
天尊之身能事父母天尊降灵欲拜星辰友恭弟兄兄弟之身
诸天真人凡知此者可以烧丹篆符百鬼畏名不能此者未可
卷二 第 2p011b 页 CK-KZ_JY152_02p011b.png
入道以奉三清夜义食其肉魔刹戮其神虽有丹书万卷未可
以升真符篆万箧未可以役鬼神百魔万怪一切妖精皆笑而
欲吞噬之及其死也酆都考戮百断千刑刑之又刑安有魂神
南宫上仙恶闻其名掩鼻塞耳切齿不听惟知忠孝可以学道
道甚易知不为难也悔悟学道是为上善不孝为孝可全至孝
至孝非难过而即攺前日犯亲不敢再犯今日之后誓以不犯
如此则上帝遣真人降于世授之真诀修身济物积行以为仙
不悟此则是无筏而欲济永劫轮转沈于下鬼者也
  入道修己篇第四
大道甚夷未尝不易迷于向背遂隔流纲爰有入道之序兹为
卷二 第 2p012a 页 CK-KZ_JY152_02p012a.png
弃俗之门固有父母同升夫妻同列爱身行孝推以为忠本自
性根固于山岳凡夫摇荡遂致颠危轻于养气昧于事亲元气
沦亡大恩泯绝又安得事于君上而自契于帝衷所以罪积于
江河冥官考覈者也凡我赤子愿听我言我如欺人使我双目
盲两耳聋鼻塞口喑手足不仁不履帝庭不上升云亿千万世
酆都考刑但愿我赤子孝顺长在心居家奉父母在朝忠于君
不为贪淫行泄散精与神福来如流泉派派自然明日夜念此
经魂气自然灵或有骨肉灾病者自然平或荐诸魂爽滞魄脱
幽冥念念天尊力天尊度世人世人昧生理五逆存于心心既
存五逆天尊泪如倾天尊非弃汝汝可察我诚
卷二 第 2p012b 页 CK-KZ_JY152_02p012b.png
  修己奉教篇第五
紏察三界五岳三官日游神君十天魔王总簿罪福天枢都录
佐有七人统七十四员之曹属无大不载无细或遗三元三会
申呈南北之司南北定其轻重以上紫微其小者送于二十八
宿十二辰宫三十二天同为别明大则玉皇专达或处断于三
清如镜之明如水之平修吾道者持戒而成既以事亲为骨髓
鍊形为皮肉救度为毛发功德为衣服如有贪财贪色阴险巨
毒推而下之心贪食肉他人之财如君王之粟汝不可私蓄他
人之妻女如己之母女汝不可淫欲他人之善汝敬事而不可
惨毒下至百兽与夫六畜各念之如子忍食其肉是以我愿学
卷二 第 2p013a 页 CK-KZ_JY152_02p013a.png
仙真童十善具足全兹五福生为陆地仙死入黄金屋不食烟
火不食五谷魂在朱陵受鍊停蓄履兹玉虚神仙为属
  奉教修真篇第六
学道有基升仙有梯必知秘诀方达玄微身乃无所愧心则无
所疑无为寂莫夜冥静思五脏神君一一腾飞上造天枢会要
之司过既无有功亦可知昼服日精夜餐月液魂魄澄鍊自然
有益飞神三五上明天极自然名达天魁南北之君以子之名
以子之身引见于宸庭天门天敢逆天枢百僚迎以此上蒙巨
福而后下积元功书符召雨叱咤风云生则遥授真职死则正
入仙宗不坠恶道不系幽司身为上天真宰管勾下界攸司上
卷二 第 2p013b 页 CK-KZ_JY152_02p013b.png
光九祖亦登天倪下荫九孙皆有仙资不受冻馁自然福随无
以吾言秘不使人知教我赤子各改是以去非念诵此经以上
升真或为国王帝主上消兵戈或为父母兄弟亲属预种宿缘
或为死者以度尸形皆得如意以从尔心尔心不退可以学道
学道之子谨奉吾教
  升真受符篇第七
学道升真乘云飞升天书来降仙官奉迎仙官为谁诸位真人
双龙御车力士捧节前呵后卫大力天丁玉童玉女执绶执印
银珰小臣口传帝命于此无悸于此无惊自然魂魄受鍊朱陵
朱陵大将流火金铃入天之界天有四门东华之门门管之司
卷二 第 2p014a 页 CK-KZ_JY152_02p014a.png
中有主宰日直元君中有主判录事尊神中有主阍金刚力士
三位真仙问子名字考汝罪犯第汝功绩不谬不错子方可入
录事二人引子上升南斗北斗各有真君录事既退真君奉迎
次第奏达紫微之庭如此之时仙道已成稽首大罗元始玉清
昊天玉皇三景天尊不可以见惟睹祥云玉童传敕彷佛可听
赐汝丹药金佩珠缨汝如得之礼拜舞忭自有真仙教汝朝见
此经无妙故说其略心宜存思慎无乖错念念真经神官赐药
上受天爵
  行浅尸解篇第八
末学道浅尸解升仙于未死时必有善缘尘劫已尽东岳落藉
卷二 第 2p014b 页 CK-KZ_JY152_02p014b.png
西岳落名社令神君中有二使追引魂神汝于此时长记汝因
既见冥官冥关之庭中有刑狱可畏可惊汝无畏惧直述汝情
道其缘由无隐实诚恶薄无姓善薄有名中有东极救苦真人
问汝好辞欢喜而迎同上玉舆辎軿四轮左右之神一如升真
当识其姓当识其名送汝神魂受鍊朱陵次第阶列逍遥上升
登天之门入紫微庭或有丹药或有真经玉童传诏一似飞升
汝之骸骨块然遗形如蛇蝉之脱臭腐而馨曰子曰孙葬以尽
诚盖遗恩爱未易离人习气尚尔时归一临子孙啼哭不见子
形子于此时未能忘情当以尘寰是念不入幽冥不受埃尘割
恩舍爱立汝道基尔子尔孙或得赖之仙超蒙荫亦升仙梯仙
卷二 第 2p015a 页 CK-KZ_JY152_02p015a.png
梯在目而人不知
  列班升籍篇第九
尸解云升同道异路皆曰超凡名书真簿或有在生遥授或因
死后超注遥授而不超注者有矣未有超注而无遥授者也有
在天枢吏职有在天枢铺陈各有入等出无上始青中有所载
中有所名上品以孝中品鍊形下品救度皆出世尘元纲流演
自然列班升藉记名简而不繁左右二司太妙禁坛中有近禁
紫微青坛中有要地金阙赤坛三清侍臣左右之丞三十二天
亦有上相为有寰局文武之官文武之勋大使微使使名杂使
真人统军六职十二
卷二 第 2p015b 页 CK-KZ_JY152_02p015b.png
上帝加恩各有秘字以少为贵其言不华切当尔心不能痹瑕
云车云马三清之家如玉就琢如金去矿可以陶成器类不就
毁斥者也诸名上仙仙位之列文武有籍自然分别太上简易
不必纸墨念念真经心不生惑魂神既熟自然有得
  列班入等篇第十
人有先后上学通真中学积行下学著功或为九宫清职或作
下位吏员补任以力名在诸军三天河源六府吏兵不论强劣
男子女人念念随缘得此胜因玉童光显善因学起学以戒成
初修戒慎无为力役习此文艺积其诸德在生所学死后之力
云路列班幽冥受职各遂其长自然无忒其上有善不能而能
卷二 第 2p016a 页 CK-KZ_JY152_02p016a.png
不识而识不知而知十善之力是以或虚淡然自养名在散官
上帝符下委事看详或列禁近或作冗官或为玉童晨极帝房
或为典者奔走殿廊有作力士甲盾生光上将军位统兵作行
或作将军主掌或作䘚伍之卿八九福地六六洞天洞海山岳
皆有其名随功而受毫发无私天枢典籍都录主事稽考出入
百事不违
  成道志学篇第十一
成道之人亦当志学不私不曲不犯邪欲有一念之冥官考戮
天宪神机本自幽微坚固其形无荡无遗保其长命不随尘世
尘世之人帝王之身百僚贵戚以及农人凡在下界亦各有因
卷二 第 2p016b 页 CK-KZ_JY152_02p016b.png
随业以受或贵或贫或贱或富不出于心诸天之神亦即世人
世人学道即为天神天神失学复责世尘学以不堕守戒能循
五十万劫天蓬尊神二十万劫真武将军一十万劫救苦真人
一十五劫日值元君此非化身世上之人死而为神仙而上升
天官记姓地官录名水官记官天枢都府录其官爵有功无过
经劫不落三元考第名在异等玉皇之命高其德行如此大仙
多不可记略举一二以述吾意凡我后学志学无替天中有文
天中有籍可以兴功可以赎罪幸有镃基毋或自弃饿鬼畜生
各非异类亦各本人罪犯而致地狱天堂不可轻视
  天道秘书第十二
卷二 第 2p017a 页 CK-KZ_JY152_02p017a.png
凡学上仙必知所止天中隐名天中隐字太上三清空同赤耳
玉皇紫微致远仲智南北二斗三台所记子辛子寅庚戊丁壬
子癸之神孟叔孟良仲宝仲卿季玉季乾是乃二庭三台之中
云育齐景奉良请乞四圣神君太阳太阴日月尊星其名晅朒
五行之神是亦别称水星名衍火星名荧木星名苗金星名坚
土星名镇重领诸权二十八宿三十二天恭华摇伯杨琯倘玄
目局紫台阿那洞玄亶法长驾职后衮腾砂劫那丑回员阳邅
此其隐名字载度人诸宗立鞠传统魁轮乔资美禁首善特灵
岳什宝驾逢虑注延裨俸德淑此其经星五星纬列有其化身
天枢之主是谓道陵该括地象皆是主首五岳四渎皆有其机
卷二 第 2p017b 页 CK-KZ_JY152_02p017b.png
具列灵书念之消灾百鬼所畏沙河人名不出其纪
  灵书上品篇第十三
怛他苏伽俱知瑟尼勃地鞞弊沙合啰婆迦喃卢鸡波那羯哩
陀弥[广/互]提离瑟勃赧悉多毗地奴抄诃帝野拿盘遮三暮般刺
悉泥毗俱茶输西那曳都翳昙扬岐罗㕹啰比计叱陀你利般
𠻳邪[亻*宁]莬㘕忏啰都卢虚遮瞻婆那它么䅋䅋多罔迦毗刺那
槃遮摩地扇遮波刹那啒补稚视多拿虎𤙖嚧雍波瑟悉地腾
崩伽梵阿弊跋夜茶余阇夜檐讫埵弥泮吒弊久演吉合曳乾
质闭㘑药义乌什伐罗输蓝质多地栗刺吒瑟质夜那夜波沙
提瓮莎尼钐那俱只地嚧呼鸣唵句底那罗刀底刹那云风居
卷二 第 2p018a 页 CK-KZ_JY152_02p018a.png
那合苏噜那昙迦青那弥嚧合邪青莫嚧牯伴居诃邪悉怛赖
耆弥喇婆诃
  灵书下品篇第十四
轨糜亨钐跢揭毖赧刺飘嚂吒赭[亻*宁]啒莬掘𤙖罂椊蒿堙昵辫
桦诅嘇天刳蠢蠕[虫*免]虾枭块胤鈌累钻陷涎复毅滥揽忤悃鹤
钺挝戮促摝𧎥[务/心]馁槊溃士𩳕愗㱯魇蛊俍诬殚熠枢纽湾㜸
缀秉岐岐霰褫驱邪割暴忿坦毳涎靴揖詈诛咄怛吽嚩密罗
婆诃唵户卢尾引摩怛他刀哩本蚬魁鬼歆呵飘笼槊那谨谨
沙那铜蛇蝎那风轮火车帝居怛诃风火交加梵翳微销九梁
横枭揖卮泄诛靴詃弦诃詈奸吽嚩只知那怛哩拿加三气陀
卷二 第 2p018b 页 CK-KZ_JY152_02p018b.png
罗帝利蛇阇云目帝那吠伽婆帝翳婆伽多只岐啰挝毗只知
他翳帝夷帝罗义底南喝喝刹婆鸡利女诃风轮火车
  灵书释梵篇第十五
太上浑沌中有神仙神仙之中诸位大仙森罗列宿四象周员
本在人世修习真诠赫然成功忽尔飞腾天帝命官赐之几筵
上帝赐名灵书隐玄灵书之纪仙之主司怛他苏伽是为其仙
念之一篇释解恶缘闻汝呼召一时至前或乃云衣彷佛或即
玉佩铿然或有道士或有官员或作力士或作虎贲护尔念经
经义甚玄玄之又玄闭目静思三十二天升真元神魂魄既熟
自然入局我有宝图后有宝箓有能行此自然道足鍊形之方
卷二 第 2p019a 页 CK-KZ_JY152_02p019a.png
修真之诀救人之药教人之福本乎孝弟以至辅翼天中之光
天中之精天中之丹天中之英行此而后汝可得之诵之万遍
身在南宫名闻上帝乘风驭空翛然往来或西或东有诸后学
愿听法服如所度箓值诣人门丁罡而入丁罡三步升一级坛
自坛左行念吾神咒直向地户复亦左行念吾神咒直入天门
入天之门如有仙人仙人二人玉童玉女侍香传言以度于汝
长跪闭目若有神人乘五色云服衣上清传玉帝符呼子之名
复有一人执彼瑶爵瑶爵之中有玉霞浆北斗之中有一黑气
南斗之中有一赤气日月之中有彼红气有彼白气华盖之中
有五色气流入杯中汝能受之再拜而饮放诀下坛右旋而出
卷二 第 2p019b 页 CK-KZ_JY152_02p019b.png
出念吾咒自然有益庚申甲子三元三会勤而行之则元纲流
演之括秘也
疏 祖师立净明忠孝之教开光明镜出幽苦途使学者得净
 明忠孝之体而践净明忠孝之行嗟夫此身原是净明忠孝
 之身自元始分判之先来不染去不触一个光明之体无善
 无恶本不执于净明忠孝又何违于净明忠孝及至父母分
 身以来心性不滓于情识言行不滞于事物内外贞白无是
 无非本不减于净明忠孝又何增于净明忠孝如是而用之
 身自修命自立心自明而性自灵矣如是而体之谷自虚兑
 自塞洞自开中黄自立矣如是招摄之清宁之气自归如是
卷二 第 2p020a 页 CK-KZ_JY152_02p020a.png
 超脱之三清之景自游矣感而应教而化祖师心祖师行余
 何敢赘
 衍 天文家以二十八宿各有常度而无更变名曰经星吾
 净明宗教录首录四经盖取其主有常度而无变更传于千
 世万世前圣后圣只是这一个道心为主强名之曰道元正
 印经曰道本常在心了性明此乃三教同源之旨何如直捷
 所谓神中有伸伸而不屈超达飞升此乃道元正印之妙用
 也悟此道者四规明鉴朗然洞彻圣功生焉神明出焉一感
 而铅汞生再感而黄芽茁三感而龙虎交观其感通元本忠
 孝以立其基及至宝鼎安矣庆云生矣以吾之忠使人之不
卷二 第 2p020b 页 CK-KZ_JY152_02p020b.png
 忠者尽变而为忠以吾之孝使人之不孝者尽变而为孝其
 功德可胜言哉中黄八柱经曰心肾正铅汞生而后可以安
 金鼎为大烹矣故善学者以身为安宅以见闻觉知为风雨
 立八柱安垣墉而风雨之患消洞神上品经曰倬倬孝弟忠
 义不亏虽无大药亦可以悟法名列巍巍或行符咒水给药
 度危未若吾以孝弟而服气事双亲养一身不尸解即超升
 不治身不事亲是曰贫而欲黄金天官列次不易书名不难
 书名不难不易至道之精嗟夫是四经者之在琅函流传已
 久诸学仙童不知凝神何以变化身形得我宝图元气之本
 流演之纲升仙之药升仙之方得之云何孝弟六亲能孝弟
卷二 第 2p021a 页 CK-KZ_JY152_02p021a.png
 者可行吾书吾书非常上帝之符带书佩图忽然乘虚又云
 太上简易不尚纸笔念念真经自然有得信传之千世万世
 前圣后圣同符一轨而无变更者也愿执经者忽尔飞腾咸
 劵灵书而膺宝箓矣
卷二 第 2p021b 页 CK-KZ_JY152_02p021b.png

卷二 第 2p022a 页 CK-KZ_JY152_02p022a.png
 真诠
  大道敦本章第一
夫净明大道昭昭在人性所同具非由外铄乃先天一气之宗
旨混元无极之根元也故
太上垂慈设教道立中黄功旋八极一阴一阳本乎清净一动
一静克尽虚明道以持内修七九返还之秘法以治外鍊三五
飞步之奇辅正摧邪相为表里者也因世人尘欲未涤照心罔
拭未体天地之心以立绛宫崇道德之本以资深造耳岂知净
明之玄妙不外人心忠孝出忠入孝即是修身之径存诚居敬
乃为入道之门
卷二 第 2p022b 页 CK-KZ_JY152_02p022b.png
凡吾弟子自闻大道悔悟追省维孝维忠克净克明培灵根于
太始护觉性于秉彝以神合真守一无为之贞静以心契道包
万有于弘深于以合天地于以通神明藏身为大本显用为大
经矧玄阶高峻欲参宸极而御帝庭者必须呼吸有根返还有
本岂徒虚玄为学枯寂为功罔识敦本之道哉语云一宰万殊
万殊归一静言思之自获至理
  存心养性章第二
道之为道身且不有何有于物物不相蒙何有于妄妄念不生
正念自得心性无凿精神自足以未发之性归之太极内无烦
恼以己发之性守之太和外无是非意摄身而不紊心摄性而
卷二 第 2p023a 页 CK-KZ_JY152_02p023a.png
无为动而静也气凝神而如寂静而动也神抱气而若虚还之
三无之舍元神洞彻返乎九有之卢真息渊微淡淡然不浮游
于荣辱嶷嶷然不颠倒于梦寐圆融无碍山水皆宜任事物之
纷错我自得夫枢机斯时也有而不有为而非为惟存之以不
动养之以湛如道在是与
  明善诚身章第三
天下事理之大者莫大于善天下珍奇之重者莫重乎身若善
不知为身不知修徒参心性心何以神性何以明神明未达何
以曰道我愿学道者上达三元下弘万化以清净为基以无为
为体以存诚为用以柔弱为守以坚忍为行以精进为心以决
卷二 第 2p023b 页 CK-KZ_JY152_02p023b.png
烈为志以广大为归视天地万物无一事不在我心性之中视
天地万物又无一事可为我心性之碍以我心之真净化天下
之贪染以吾心之光明化天下之蒙昧以吾愿之必忠化天下
之迷罔以我力之无怠扬我教之无边不希心于阳福不惑志
于阴愆不萦情于物累不畏刺于人言惟以至诚为本克挽世
人于至善则率自诚以见性由自明以立教不偏不倚成始成
终斯可以谓始得净明之旨也如识见未超学力未到仅知有
道而不知道之德统乎天仅知有我而不知我之身备万物者
则末矣必也变通无碍曲成不遗乃为净明之神化
  乐天知命章第四
卷二 第 2p024a 页 CK-KZ_JY152_02p024a.png
道言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故冥默有自然之宰枯荣为一
定之衡诚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之理也世人罔识玄
微偏欲以妄胜天以贪争命此无往而不获其悔吝者夫天与
命修之犹播谷也成之犹收稼也田有肥硗𡻕有丰歉未可以
彼此而生异同勉强而蒙尤悔惟尽我耕锄之勤以任自然之
获乃为达者不观圣人穷理尽性见机明决知天道之恶盈也
先含之以虚知人事之无常也先存之以退知顺境之难继也
先本之以谦知事理之难能也先行之以慎知福分之难邀也
先守之以足知艰险之可虑也先持之以易知时数之有穷也
先权之以变怡怡然不以得失而先后其心坦坦然不以穷通
卷二 第 2p024b 页 CK-KZ_JY152_02p024b.png
而损益其节乃为通玄深造之道若道未进乎高明身先溺于
烦恼将见万缘在前不能镕之为玄郤尽化之为业也可甚悲

  惩忿窒欲章第五
道莫贵乎自明功莫切乎自省故炎炎者勿直任其气滔滔者
勿过溺其情且我之气养之周流万物我之情藏之茂对群生
岂可以先天之真性受制于物岂可以未凿之良心受制于情
彼无妄之魔能挠我以动不能挠我以静无明之火能灭我以
浊不能灭我以清故曰天地虽大能役于有形而不能役于无
形阴阳虽妙能合于有气而不能合于无气总心之所至气即
卷二 第 2p025a 页 CK-KZ_JY152_02p025a.png
从之形之所寓情即引之若人能置此身于太虚化万物于无
有过而不留动而能定与物往来无营无扰何有于忿何有于
欲也哉悟斯道者臣可无祸于朝子可无罪于家不廉者知分
而不贪不忍者知和而不辱不慎者知谨而无过不裕者知足
而能守不柔者知退而不触不节者知严而慎独修此则水火
不相违行藏自安适岂非净明之真经济长生真药饵乎
  一问五气朝元
五气者五行之真气得其真正凝而为一也身不动精固而水
朝元心不动气固而火朝元性常寂魂藏而木朝元情自忘魄
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意定而土朝元五家得其地而安宁则
卷二 第 2p025b 页 CK-KZ_JY152_02p025b.png
五家归其真而宗祖矣
  一问三关
三关者三元之机关也身不动鍊精化气升发尾闾谓之初关
心不动练气化神停留夹脊谓之中关意不动练神还虚升腾
玉枕谓之上关身心意合为一处三家相见不激不违即是金
丹种子
  一问九还七返
九乃金之成数还者还元之义此以情摄性而己情属金情来
归性万有皆空故曰九还初还内景精气神似有若无次还内
景精气神混而为一三还内景精气神交会玉炉四还内景精
卷二 第 2p026a 页 CK-KZ_JY152_02p026a.png
气神围旋太乙五还内景精气神含元神室六还内景精气神
光耀琼扉七还内景精气神凝归一息八还内景精气神共守
太虚九还内景精气神深入玄微此是玄关克应
七乃火之成数返者返本之义此鍊神返虚而已神属火以心
制心鍊神还虚故曰七返一返水归命蒂二返火归性根三返
神归真室四返气归真一五返精归真窍六返神归真虚七返
息归真定此是玄功准绳
  一问药物
元气含真精而生药遇真火鍊之而成木中之液更得真土制
之而成水之气采取为丹故曰药物
卷二 第 2p026b 页 CK-KZ_JY152_02p026b.png
  一问先天一气
先天未判之先一点真阳同乎虚无同乎呼吸只有往来初无
分别故曰一气自后天知识乱之因而为二服鍊者须浑浑穆
穆乃见天真有升无降若忘若存守乎生根命蒂之间者是也
  一问子母
金为水之母水为金之子以乾金而藏于坎水之中犹母隐子
胎之理如神为身之母神藏身中不可测识得真气达之而始
见故曰子母相见会于玄微之极
  一问宾主
性是一身之主心是一身之宾以心鍊性化刚为柔心主而性
卷二 第 2p027a 页 CK-KZ_JY152_02p027a.png
宾也以性鍊心由静制动性主而心宾也
  一问清浊
心火不动则水归源逆于上者倍清脾土不固则水妄流顺乎
下者倍浊
  一问玄关一窍
夫玄关一窍至玄至妙至隐至微实有所存非有所著不落四
维上下为窍得圣人执中之旨便可窥动静真机只就火土相
见心脾交感之际神欲静而摄于已静之后者谁意欲动而萌
于未动之先者谁推此便知关捩易之所为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是玄关之体用也
卷二 第 2p027b 页 CK-KZ_JY152_02p027b.png
  一问真种子
洪濛未剖本先天一气以为生学道者亦取先天一气为真种
子从物欲未交之时识情未动蕴真精于祖窍恍恍惚惚浑浑
穆穆从微至著达上旋下包络虚无之内者充之即可成变化
而同位育也
  一问内药外药
大凡火候必先从外药推测然后内药自明外药即交感之精
呼吸之气思虑之神内药即先天至精虚无真气不坏元神外
药可以治病积之可以长生久视内药可以超越鍊之可以出
有入无但内药无为无不为外药有为有不为内药无形无质
卷二 第 2p028a 页 CK-KZ_JY152_02p028a.png
而实有外药有体有用而实无外药之生取先天真阴之精也
内药之生取先天真阳之气也真阴者即坤中一阴遇乾而成
离真阳者即乾中一阳交坤而成坎金为父土为母同归太极
交鍊大药是为既济
  一问真金
先天真金藏入水中得真火煅鍊复还无极历劫不坏愈鍊愈
明谓之真金
  一问元形水火
天以日月为水火易以坎离为水火圣人以明润为水火医以
心肾为水火道家以精气为水火火生而静木浮则动水生而
卷二 第 2p028b 页 CK-KZ_JY152_02p028b.png
动土固则静然动极盛炎水不能制水亦化而为火静极无波
火俱平息火亦降而归水动静之机在人心一念之勃然一念
之转境
  一问火中有水水中有火
从来神水出高原以理言之水不能自润须仗火蒸而成滴以
法象言之火旺在午水之胎气亦在午推之火中有水明矣若
以身言之由真阴之火烹鍊正阳之气气中有液便是火中水
也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火也玉壶水也非空明之内有炎炽
之寓乎以理言之日从海出以法象言之水旺在子火之胎气
亦在子以身言之真一之精化成真一之气气中有火便是水
卷二 第 2p029a 页 CK-KZ_JY152_02p029a.png
中火也
  一问既济未济
真阳足而水升真阴伏而火降混合精舍惩忿窒欲谓之既济
惩忿则火降窒欲则水升是无弊巳真气散于表真精竭于里
神气不能守谓之未济总邪火上炎虚水下注水火不交积而
成病
  一问抽添
火有馀神非真一谓之抽火不足气非真定谓之𣷹水火固济
神凝气结谓之还元所以取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而成乾者
即谓之采精固气以实填虚之道也
卷二 第 2p029b 页 CK-KZ_JY152_02p029b.png
  一问烹鍊
大凡混元真气当身心欲合未合之际若有一毫相扰便以刚
决之心制之烁尘嚣于鼎外收静定于炉中是武鍊也迨身心
既合精气既交须柔和守默养元和之气于丹田透神慧之光
于鼎上是文烹也诀在降伏身心忘情养性万缘顿息百虑俱
空神凝气结照见本来归根复命即是丹成之效验
  一问胎息
蒲团功候既入太冥尚未喻鸿蒙一窍则子犹惑于神气之微
也岂知神气相合全在守乎真息真息机关只从夫唱妇随间
觅取浑涵不动渐远渐微之朕故天地呼吸于微乃能不动而
卷二 第 2p030a 页 CK-KZ_JY152_02p030a.png
变人能效天地呼吸于内亦可与天地同其运用但呼之根出
于心而还于肺吸之蒂入于肾而返于肝呼则接天根而轴转
生门吸则接地脉而机迎密户上下得其枢纽潜窥金鼎独握
中央之胎吻矣胎者汇日之精入于海底聚月之华上于昆崙
息者真神伏于下肾气不上升总混合太和祇有微气从脐轮
往来绝无妄象从鼻中动静如婴儿在母腹一般所以谓之胎
息然此段玄妙要在守定真一忘机绝念虎啸风生内气不出
龙吟云起外气不入神与气相忘气与神相守自然而然同归
大定别无⬤毫强住停留之障方能探其微而测其隐获不感
而应无为而成之效验若情识未忘心念不住则神行气悖气
卷二 第 2p030b 页 CK-KZ_JY152_02p030b.png
转神游欲求凝静便千难万难永不能造其极已故修鍊之士
必求功胎息方好说气归元海如仅仅操存未能含光守默则
呼吸往来依然口鼻司事神气游移犹为漏泄比如纯坤月令
天地不闭塞蛰虫不坯户草木不保合欲来𡻕之发育畅茂难

  一问如何立志
修行人当立决定志时时刻刻常勤修鍊外不存未来妄心内
不存现在胜心凡在动处静处一切境界里行住坐卧变幻生
死念念在道逄魔能破遇害不迁安稳处亦如此险巇处亦如
此拚着一身更无回头精进直前生死不惧方是个立志的人
卷二 第 2p031a 页 CK-KZ_JY152_02p031a.png

  一问如何治心
修行人常要把心上从来染习的偏倚的执着的难遣的易放
的二六时中密加探取一朝擒定即便按病下针不可宽去丝
毫之过必除细微之功必积从此万缘斩断一念真常永劫绵
绵始无变坏此是治心之法
  一问行住坐卧作何收摄
修行人物来要勘破境来要应过随机措事圆融无障粉骨碎
身惟心不动乃为虚灵不昧才得死心活机之法盖外缘虽假
不可不应应而无我心体虚空事来无碍则虚空不碍万事万
卷二 第 2p031b 页 CK-KZ_JY152_02p031b.png
事不碍虚空如天地间万象万物皆自动作俱无障碍若心存
我相事来必对便动自心自心一动便不平稳虽作苦终日劳
而无功也故守心应事之人居大众中若有作为惟专防自心
不可有动常搜已过莫管他非才不为妄缘所触也参之
  一问操守
白雪虚无黄芽寂静全从三田温养水火得宜如智士之先知
能人之善察皆谓穷理尽性之事也一餐一寐俱为损益之源
一行一言堪为祸福之路即今收心简事能持其末不若体静
心间善守其本虽修道立身未臻脱化取资衣食事有不可废
物有不可弃者仍不免营求然虽有营求之事莫生得失之心
卷二 第 2p032a 页 CK-KZ_JY152_02p032a.png
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而不同贪与物同得而不同积
与物同功而不同弊与物同流而不同滞不贪故无忧不积故
无失不弊故无病不滞故无障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即身体
力行之宗要勉而行之
  一问功到何时方有着落
得道真实积之千日成在一朝但要守好三田种子耳如山有
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资薰日久鍊形同气
返还自然鍊气同神形神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罔极
去来无滞动静无失性有虚融体无变灭形与道同神与身一
此为着落知其说者运色空而为用含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
卷二 第 2p032b 页 CK-KZ_JY152_02p032b.png
便是大诀
  一问定力
工夫到处自有定持如有心问定而究无所定无心于定而无
所不定故制而无着放而不逸处喧杂而不厌涉事变而无恼
者真定也然学问到此须要归空不可因涉事无恼故求多事
处喧无恶强来就喧取滋障碍引入浮沉此其害也能以无着
为真常有事为应迹则心有定力矣
  一问慧根发露
定与慧名异而理同也功非一旦豁然即得之九年面壁大凡
心有天定窍即有天光盖心为道宇虚极静笃则道居而慧生
卷二 第 2p033a 页 CK-KZ_JY152_02p033a.png
也慧发本来非自今有人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苟澡雪柔嘉
复归纯静则慧根渐露矣然慧根虽辟不用为难慧而不用谓
之忘名慧而不用益资静慧能悟道者以智养恬而大德日生
以恬养智而大道日滋以德生福以福生智以智生慧渐臻天
境如急急求慧则神游伤定伤定则无慧学者在从容中道当
不求慧而慧日生不求定而定自得矣
  一问身心时候道中效验
心有五时身有七候道有九徵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
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事触还动五心与道合触而
不动修持至此始得安乐罪灭垢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者一
卷二 第 2p033b 页 CK-KZ_JY152_02p033b.png
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渐消身元轻爽三补填虚损形神
壮健四鍊形为气结就胎仙五鍊气成神金丹永固六形神俱
妙保證地仙七炼神合道名曰真人道有九徵效验者隐则形
同于神一也显则神同于气二也踏水火而无害三也对日月
而无影四也疾雷破山而不惊五也白刃交头而不惧六也视
名利如过隙七也知生死如去来八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存
亡在己出入冥无九也
  玉真灵宝坛记
钟灵之灵钟大宝于西山厥惟兹山萃古今精气实上下神仙
一大区宅有道之士率由是出自吾得太上净明吾与张洪崖
卷二 第 2p034a 页 CK-KZ_JY152_02p034a.png
胡拔俗等其人也龙沙有谶松沙有记一皆为是西山中灵宝
秘前翔鸾后鹤峙奠乌晶绍仙裔斯灵伊何太素始名太极判
精灵宝现形此一灵宝也在天为中黄在地为乌精在人为丹
扄惟宝斯灵弗宝弗灵有道之士克宝斯灵者自有重重楼阁
内景黄庭三五飞步神奏玉京符千年之嘉运备八百之仙数
骑鹤玉府烹凤瑶池其视尘世宝珠直天地间一瓦砾耳吾有
弟子玉真子受吾记嘱来寻旧迹克宝斯灵克宝厥晶八百群
真一曰玉真二曰隐真三曰洞真灵真宝真一真万真真真聚
神金乌诞灵灵宝聚精玉兔诞形天降斯道地升斯宝珍之作
之天地为一率是群真克绍吾勋有道之士无累俗氛或克辅
卷二 第 2p034b 页 CK-KZ_JY152_02p034b.png
之斩蛇馘鲸道穷宇宙功超玉清顾不伟欤乃系之以铭曰
  金乌流晶
 洪井肖形
 钟陵聚灵
 龙沙首英
  八百八百
 灵宝斯获
 玉真隐德
 奚立厥宅
  垂世八宝
忠  忠则不欺
    孝  孝则不悖
廉  廉而罔贪
    谨  谨乃无失
  修身如此可以成德
宽  宽则得众
   裕  裕然有馀
容  容而翕受
   忍  忍则安舒
  接人以此怨咎涤除
卷二 第 2p035a 页 CK-KZ_JY152_02p035a.png
  松沙记
余自修道方明气术为先阴功为首顷获灵剑扫荡妖精蛇蜃
之毒伤害于民[玄*袁*玄]潭之上铸铁纂以封蜃穴夜使鬼神铸二铁
柱暗锁豫章一柱在城南又于西岭恐蜃奔冲陷溺庶民立一
柱在西山东面双岭之前斩大蛇于西平建昌之界有子从腹
而出走投入江遂飞神剑逐之缘此蛇子无过致神剑不诛上
足吴猛云蛇子五百年后当准前害于人民但当以松坛为记
松枝低覆于坛拂地合当五百年矣吾当自下观之若不伤害
于民吾之灵剑亦不能诛之今来豫章之境五陵之内相次巳
去前后有八百人皆于此得道而获升仙当此之时自有后贤
卷二 第 2p035b 页 CK-KZ_JY152_02p035b.png
而降伏之吴君云将何物以为记答曰豫章大江中忽生沙洲
渐长延下掩过沙井口与龙沙相对遮掩是也其得道者渐修
之各自成功相次超升金阙及为洞府名山主者道首人师当
出豫章之地大扬吾道吾著气法医书都五十卷流传于世子
请不忧耳上足回剑斩南湖石兽飞剑入兽眼中其兽虽吐气
如云祗引出其面受诛兽不动眼知此兽无过剑不加之收剑
而回以此之功故号灵剑子而传授后来得仙之士豫章河西
岸寻获魏夫人洪崖先生旧迹入其内得金钱丹药亦重宣气
术阴功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持丹内长生久视之
法气成之后方修大药自古得道超升之士尸解之徒皆以阴
卷二 第 2p036a 页 CK-KZ_JY152_02p036a.png
骘为先或济贫拔难或暗行施惠将救饥寒种种方便以满三
千功司命司录言奏于上玄大药可修矣
  道诫
道以清净为本德以阴骘为先切断嗜欲知足而成焉绝谷味
以为实腹腹实无滞而易行则腹实矣清虚心腹是道之常初
修之人目不视色欲耳不听哀声口不纳珍味鼻不取异香身
不染秽浊是上真俱恶此也谓之六根不漏矣人能如此依戒
断绝则为大仙矣凡初学勿便顿绝但将淡食为之俗食俗务
兼废人事亦渐希之恐人觉悟又乃动众惊恐常流祸来逼身
致太阴之下白骨作堆此则学道祸刑灭身也佯颠佯狂毁改
卷二 第 2p036b 页 CK-KZ_JY152_02p036b.png
衣装外从垢腻此并浑世淘荡阴滓保惜于命深了玄趣洞达
幽微道气成矣欲传后学依格付之出度一人师减气功一年
授一人更度一人减气功二年二人不行此法得此法不信不
修疑惑师减气功三年三人得道成功传授此文师增寿半纪
凡欲传度先观其人行行心有慈悲口常谈道德孝敬中外信
义忠良仁和礼善卑逊德行聪明英秀异志高见有如此之功
方可传授本诀与之为弟子如不入此格付之减寿夺功矣
  劝诫诗 八章章四句
天德高无量昭昭自古今到无闻见处吻合圣贤心一念存忠
孝青篇早记名终身常不忒恩诏定来迎丹书传铁劵金火示
卷二 第 2p037a 页 CK-KZ_JY152_02p037a.png
真符但得凡情尽方才弃鼎炉频磨三尺剑静听作龙吟试看
星文动常当着意擒道德弘清净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
果保忠贞家珍垂八宝处处放光明抱璞谁酬价龙沙会首英
日究真诠义无言义亦无无中真境现乃与道为徒道海西江
阔风轻水自平群真扶正气八索永纵横
祖师由长沙昭潭复还豫章以剑授施岑削平蛟党乃云此地
蛟螭所穴不有以镇之且复出为患人不能制也乃役鬼神于
牙城南井铸铁为柱下施八索钩锁地脉祝之曰铁柱若凹其
妖再兴吾当复出铁柱若正其妖永除由是水妖屏迹城邑无
虞复虑后世奸雄妄作故因铁柱以为谶记云地胜人心善应
卷二 第 2p037b 页 CK-KZ_JY152_02p037b.png
不出奸雄若起谋心者终须不到头祖师虑后世之深有如此

  胡洞真述净明大道说(胡惠起字警俗武则天时人)
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
黄八极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
又玄众妙之门明此理者净明也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
境谓之净明中黄八极天心也丹元绛宫人心也故天立中黄
八极而报无上之本人当忠孝而答君亲之恩忠孝大道之本
也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不
务本而修鍊者若大匠无材纵巧何成惟有大舜比干不修鍊
卷二 第 2p038a 页 CK-KZ_JY152_02p038a.png
力忠孝不求道道自备下则豺狼有父子蝼蚁有君臣物且尚
能忠孝况于人乎况于志士乎净明大道同理同源不同形同
理者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同原不同形者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中惟生人最贵不忠不孝不
如豺狼蝼蚁乎不能净明者不如𧏙螂饮露乎物得忠孝大道
体学者岂不知吾奉 太上设忠孝大道之门甚易知甚易行
勉而行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鍊形贵
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鍊自然
道成信斯言也直至净明
  胡洞真述净明道法说
卷二 第 2p038b 页 CK-KZ_JY152_02p038b.png
无极无形大道生一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中
黄八极九宫也道立其中黄法布于八极一阴一阳一动一静
相为表里者也正道在于内布法治其外一正八治天清地宁
统曰无极清虚曰净明道在其中曰中黄法布八方为八极会
四象朝三天曰三五飞步正其内治其外曰正一斩邪学者欲
治其外先正其内欲正其内先去其欲无欲而心自正一正心
而道法备矣
  郭景纯述净明法说
无极而太极无极者净明之谓也经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故自太极判两仪立人斯生而人于天地间为最秀此
卷二 第 2p039a 页 CK-KZ_JY152_02p039a.png
所以并天地曰三才焉然天地以好生为心则人体天地心为
心先天之世人心与天地一清静而无为中天以来无者不能
不显于有而净明之教犹未甚泯也后天之后有为者万殊千
致与夫无名天地之始者异矣太上推好生之德悯人生之不
齐不得不彰其法则垂慈立教夫法者律也律不善以归于善
律不仁以归于仁律不忠不孝而归于忠孝净明者太上授之
于日月二君二君授之于许太史许太史复宣布而传流之凡
吾弟子行积莫大方遇至教其当守律勿失仰之如神明畏之
如雷霆奉而行之回后天而先天复有名而无名殆犹日月晦
而明天地夜而旦四时冬而春道在其中净明之教周流八荒
卷二 第 2p039b 页 CK-KZ_JY152_02p039b.png
虽许太史道尊德贵功盖九州而吾弟子功成行满洞隐玉真
备符净明无为一也
  郭景纯玉真坛疏
天灵地宝成大道藏玉真其生也无名其出也有数今就黄堂
山立坛奉道祝国寿报亲恩如是道在其中矣师真君作记铭
璞具疏而成之疏曰龙沙仙谶八百始自玉真乌晶丽景三千
中藏灵宝将周气运用立坛场须教白水真人大家怂恿便看
黄山处士特地功成籍桂名香即日均书玉府蟠桃性熟他时
共宴琼居
  纯阳吕真人自记
卷二 第 2p040a 页 CK-KZ_JY152_02p040a.png
吾京川人唐末三举进士不第因游江湖间遇火龙子授延命
之术寻又遇苦竹真君传日月交并之法久之适终南山再见
钟离子得金液大丹之功年六十四道始成身长五尺二寸面
黄白鼻耸直左眉有黑子服白襕衫系皂绦变化不可测或为
道士或为兵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
也仙犹佛耳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嗔二
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吾道成以来所度者何仙姑郭
上灶二人性通利吾授之以归根法吾尝谓世人奉吾真何若
行吾行既行吾行又行吾法不必见吾自成大道不然日与吾
游何益哉此记见江州望江亭
卷二 第 2p040b 页 CK-KZ_JY152_02p040b.png
卢山真寂观道士侯用晦见一道人临砌淬剑问之曰先生剑
何所用曰地上一切不平事以此去之侯心异之曰先生道貌
清高必非风尘中人道人曰无相穷诘以箸书诗四首于壁曰
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
神蛇一条奸血默随流水去凶豪今逐渍痕消削平浮世不平
事与尔相将上九霄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匆匆铺排
剑戟奔如电罗列旌旂疾似风活捉三尸焚鬼窟生擒六贼破
魔宫河清海晏乾坤净世世安居道德中红炉迸溅炼金英一
点灵珠透室明摆动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见功程逍遥四海
留踪迹归去三清立姓名直上青云云路稳紫鸾朱凤日来迎
卷二 第 2p041a 页 CK-KZ_JY152_02p041a.png
时人若要学长生先是枢机昼夜行恍惚中间专志气虚无里
面固元精龙交虎变三周毕兔走乌飞九转成鍊出一炉神圣
药青云归去路分明题毕初见若无字而墨迹灿然透出壁后
侯大惊再拜因问剑法曰有道剑有法剑吾道剑飞临之地立
化为琳宫绀宇员峤丹邱有默符道运上应天机者吾则亲为
之接引以导其返本还源法剑则以其术治之此俗眼之所共
见者但能除妖去祟耳侯曰此真仙之言也未审道剑飞何地
出何时可得一与闻乎曰吾前诗悉之矣侯曰愿闻姓氏曰吾
纯阳也言讫因掷剑飞空中随之而去
  五言律诗二首
卷二 第 2p041b 页 CK-KZ_JY152_02p041b.png
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源都来一味药刚至数千般丹鼎烹成
汞红炉鍊作铅依时服一粒白日上冲天
古往诸仙子根元占甲庚水中闻虎啸火里见龙行进退穷三
候相吞用八纮冲天功行满寒暑不能争
  真人蟾玉隆宫会仙阁记
山图海志述符谶多矣方言古语于推步有焉昔九州都仙太
史高明太使许君上升之日垂语有云后吾一千二百四十年
间五陵之内当有地仙八百人出世而师出豫章以郡江龙沙
生塞验之今将如所谓矣浦云吴君适际其逢郡将闻有道以
起之主席玉隆为黄冠者辖四方风巾雨帽如蚁斯集旧有云
卷二 第 2p042a 页 CK-KZ_JY152_02p042a.png
堂矣吴君俄然视其危将压焉及撤而新之耳建阁其上以龙
沙仙会扁之仙人好楼居固其所也已而紫清白玉蟾道入桂
航三湘浮沔江历卢阜人言玉隆为天下第一真仙之居绵历
风雨微贤至人十纲九颓今有人焉克振坠绪鼎然勃兴帝后
闻而赐之缗钱侯伯见而为之藩庇黄冠师咸敬慕之廉顽立
懦谓之吴浦云者玉蟾曰浦云君者吾别已有年伺谒者至则
君为倒屣茗馀导行阁中谕以名阁之意且[艹/䘚]其徒而勉之曰
此西山神仙之会府江汉湖海之士不远而来既以饱烟霞饫
风月矣知豫章之师不在兹乎请录其劝进之语而为之记
  玉隆万寿宫云会堂记
卷二 第 2p042b 页 CK-KZ_JY152_02p042b.png
昔余嘉定戊寅来西山与道士罗适庵胥晤良密既而与彭玉
隆作道院记凡宫观冠偈之原亦曰有可考矣兹焉胡止庵摄
领宫事复以云会堂见属为文以记之夫有道之士恨山不深
林不密惟恐人闻其名若夫迹接缙绅心交利禄不预焉尝议
之矣砭世剂俗之道未若铲声华窆心迹为人不可为然后起
人之敬吾道赖以不朽也吁有是哉道之为道冲如春焕如夏
漠如秋严如冬大如天地湛如虚空未足以言道矣人学道者
当如何巢居穴处木食草衣仆麋鹿而吏猿猱友麖獐而邻雉
兔风餐芝朮雨卧烟霞所养胎仙所储气母俄而丹熟名香道
成行著四方同志一旦沓来方欲拒之弥久弗去或出力斩菅
卷二 第 2p043a 页 CK-KZ_JY152_02p043a.png
以薪其炊或发心刈茅以庐其止执彗趋走顿首后先凡可以
放心竭力弥月漫𡻕觊有金篦刮膜之语使获阶仙陌圣之程
乌有所谓华宫殿美饮馔温毡凉箪明窗净几精巾箪奇枕衾
也玉隆云会堂久矣方兹求记姑以道家可语者告之且使止
庵槌鼓升堂以声其众曰汝黄冠师此堂现成行住坐卧受用
此堂折旋俯仰如意自适汝能于此灰心泯虑形如槁蘖鍊心
还丹脱胎神仙则汝何殊于徐来勒魏伯阳矣后之张用成石
得之无愧之也汝能于此修铅辨汞择地结友鍊九转药换骨
飞仙则汝何殊于旌阳尹勾漏令矣后之徐抱黄刘海蟾亦无
愧矣如所否者丁公纵姹女以晨逸黄婆抱婴儿而夜奔九城
卷二 第 2p043b 页 CK-KZ_JY152_02p043b.png
被围五官受侮泥丸崩裂精海翻枯六贼擅权于朱宫三彭搆
妖于黑域劳人费贿丧命失身汝又否乎如此而琴悟成连海
水之鸣于此而棋参王乔斧柯之旨更不然者能如陶隐居役
心禅那陆修静留神莲社至若联石鼎而诮侯喜下嵩阜而过
昌黎运六丁之兵而助诸葛孔明出五解之书以授长孙无忌
犹贤乎哉否则鹤辞竹林鹿窜松壑山灵抵掌庙鬼闻惊吾恐
失汝为黄冠之义矣汝黄冠师盖亦知乎风符雨印龙兵虎骑
济生度死通真达灵此所谓法噀蜂化鸽诱蚁呼龟飞剑斩星
投简扰龙此所谓术该法术而言之亦知斗杓为万法之功曹
耶天罡为万术之媒师耶法术之妙不过乎是得之则可以馘
卷二 第 2p044a 页 CK-KZ_JY152_02p044a.png
洪都之毒虬絷博罗之点虎起白骨于芳草束黄魂于苍郊天
[鬼*首]效奴石妖请罪岳祗乞命井女献珍汝黄冠师生当末世弗
遇匠师何如且究三洞四辅之书七元六甲之法于此而上可
凭扶摇泛汗漫三龙四虎朝屯暮蒙五龟二蛇昼姤夜复六月
而息三冬以成彼有烟瓢雨笠寄迹四方云衲风巾裹粮千里
为何事哉不如吾言定应沽利名钓荣遇者也或贻怒于其师
资或取侮于亲邻不得已而曰吾为方外之游每到枫村水馆
烟屿风房有米无盐冲寒冒𤍠未免有去国怀乡之思则其寻
师访道之志浅矣入此堂者虽人不愧汝汝不自愧乎知有此
堂有利有害有损有益乎何以言之及其卧酣睡蛇蚀心及其
卷二 第 2p044b 页 CK-KZ_JY152_02p044b.png
坐稳梦蝶萦昼至于静处心路生云所以素飧性根受蠹曾不
思星冠月帔神仙中人雾阁云窗风尘表物昔之在天不能为
神仙堕而为人今复不能为人则将堕而为鬼长夜万苦去夫
凡尘又复不能为鬼则散而为万趣之殊吾不知矣主此堂者
居此堂者能调碧玉之弦能吟碧云之章朗咏步虚清磬摇空
闭光垂帘金花聚鼎讲究玄牝知天地根握摛阴阳鍊日月髓
燃灯于海底镂冰于火中知黄帝之金砂得广成之黄舆辨张
正一之明窗饮吕纯阳之刀圭授魏华存之一匕如是则餐青
饵翠苦节昭昭衣紫曳黄清姿济济圣胎圆熟道果馨甜则有
所谓火铃赍诏于柏庭太帝降经于玉局矣葛仙翁云神仙可
卷二 第 2p045a 页 CK-KZ_JY152_02p045a.png
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近年而言百𡻕之内有升举有尸解有
坐脱有立亡者居多可不勉旃抑又思之内蕴至美外宗污狂
人皆怪之此堂亦不可以处之也所以者何为规仪人心药石
后进而设又奚庸汝所谓狂且怪而败群哉余旧闻老子之道
今日观之正所谓道德有负于初心聪明不及于前时尚能以
所授于师为有力于学者告
  许旌阳赞
曾传谌母鍊丹诀夜夜西山采明月壶里满盛乌免精剑尖尚
带蛟龙血一自旌阳解组归拔宅腾空入金阙但留行道八百
人未教他吃东华雪
卷二 第 2p045b 页 CK-KZ_JY152_02p045b.png
  题玉隆宫壁诗
旌阳归去太康年石灶灰寒古洞前笑斩白龙横蓼岸醉骑黄
鹤步云天金丹玉屑不复得铁臼石函犹宛然四十二口家何
在猿啸西山柏树烟
 疏辟鸿濛乃见混沌之心返混沌而得造化之体心为用行
 为体造化之元也心为体行为用沌混之元也故圣人心常
 混沌不为造化所观造化常混沌不为万物所执得其元本
 无为而无所有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也静观此心天道也观
 天之道净明也执天之行忠孝也体净明忠孝之心合天道
 法日月星斗之华成文章始昭昭然开涂苦之黑暗烱烱然
卷二 第 2p046a 页 CK-KZ_JY152_02p046a.png
 见事物之真机得日之旨始气阳生妙合万物之神得月之
 旨元气阴长妙合万物之精得斗之旨玄气布化日月合明
 妙合万物之气则文明之德备矣净明忠孝之道著矣净明
 忠孝之教立矣当日都仙与其诸弟子演真诠于千百世之
 前又赖列祖群仙敷扬于后今日学者心逢此道若同日而
 同堂也千百世之后力行此道亦同日而同堂也仰见诸祖
 之立文垂训继往开来莫不同此心同此气天地我人运会
 其中天人合发文字见之道德扶之功行培之净明忠孝之
 文章昭昭乎不可掩矣
 衍净明忠孝得一之学也天下之至繁至怪变幻离奇而不
卷二 第 2p046b 页 CK-KZ_JY152_02p046b.png
 可穷诘者惟文字为然善学者观其至简至易正大光明而
 昭垂万古者惟祖师之文章为宝鉴矣仰推伏羲画卦仓颉
 著书原为发明至道之渊深乃河出图洛出书乃见显然至
 理之昭著而文之所以成文字之所以成字章之所以成章
 者即鬼神亦不能遁其情至妖魔愈不能逞其变矣遥观自
 昔元始洞玄灵宝赤书玉篇真文灵图开化玄象推迁结气
 浮空乘机应会言乘玄运之机正道宜行之时也合之符谶
 之说盖有所自来矣稽之都仙神霄伏蛟铁劵〓  即此
 一字便有无限变幻离奇而不可穷诘者至于灵宝赤书玉
 篇真文其神化莫测有大不可思议者在夫至道之渊深至
卷二 第 2p047a 页 CK-KZ_JY152_02p047a.png
 理之昭著弥宇宙贯古今而无穷而文章又乃道理之灿然
 焕然列星宿排海岳照耀煇煌洵为媲美闻之辨玉贵选无
 瑕淘金精求无滓况金丹岂常满鼎玉粒何必盈仓所以吕
 祖师文集与白真人文集俱家传户诵仅录其数篇以见其
 同符净明忠孝之旨非弃尺璧而宝佩玦也高明其原之
卷二 第 2p047b 页 CK-KZ_JY152_02p047b.png

卷二 第 2p048a 页 CK-KZ_JY152_02p048a.png
纯阳祖师降示诗
斗中原有孝悌王孝弟存心自克昌若向松沙忙觅路云天近
泛一慈航
 子不记尔乃灵宝内院侍书一童子因随金台老母往觐
 玉清与玉女闻天乐之锵音贪乐忘返忽动尘念寻路乱踏
 致冲天仗为灵官所叱鞭下黑潭堕为毒蛟肆水渰溺良民
 田禾房舍又堕为松山之黑虎因遇蓝真人往流沙路见一
 声喝醒复得为人至读书六旬博一明经授婺州广文终于
 一禅再世而为秦大夫又再世而为南岳之方士今世且得
 二县尹矣孝思颇诚存心尚正有此夙根尚可还元惜狂在
卷二 第 2p048b 页 CK-KZ_JY152_02p048b.png
 柳柳花花之风今倘不振背自悟汗下通身不知何所底止
 矣吾故于二子之一请即降子能以名心为道心以利欲心
 为天理心则近道矣亦可以许龙沙之选矣子再去自已回
 照得本来面目果真蠲情薄性果至诚极吾不惜再来一度
 也吾于此一度陆光旭一度蒋[石*然]一度刘馀霖等共六人皆
 受度中怠又度贾藻此老本性诚原根行不浅如今已副吾
 教也寻得了真道路矣子等皆天所赋升之灵又有宿根岂
 犹不能一受度乎天然吾度之廿二年还诚吾度之七年二
 子皆体吾之心行吾之事薄守吾之道已成踵息不死之真
 安得人人而俱如之哉吾于龙沙可无忧矣还诚汲引心切
卷二 第 2p049a 页 CK-KZ_JY152_02p049a.png
 吾是以降而娓娓少选另有一盘星老实至言为子二人现
 破也
卷二 第 2p049b 页 CK-KZ_JY152_02p04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