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p001a 页 CK-KZ_JY140_02p001a.png
重刋道藏辑要
 参同契
魏伯阳真人著        庐陵山人上阳子注
 上卷
  大易总叙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
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
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
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
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
卷二 第 2p001b 页 CK-KZ_JY140_02p001b.png
春夏据内体从子至辰已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
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
其理
 伏羲睹河图始画八卦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取诸乾
 坤夏易归藏以坤为首商曰连山以艮为首文王周易乾坤
 为首孔子翼曰乾坤其易之门户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又
 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
 动也辟是以广生焉伯阳仙翁深得三圣人之旨作周易参
 同契上翼三圣之道下航万世之人首句直指曰乾坤易之
 门户众卦之父母上阳子曰夫乾之为物阳也故为易之户
卷二 第 2p002a 页 CK-KZ_JY140_02p002a.png
 坤之为物阴也故为易之门太极胚腪非得乾坤之门户则
 天地何由而设位日月何由而光明人物何由而化生圣人
 何由而行其道哉是以乾动而直则阳太极而生阴坤动而
 辟则阴太极而生阳阴阳交错而成离坎仲尼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乾之用九也初乘坤
 而成复复中妊震复而为师师中妊坎师而谦谦中妊艮谦
 而豫震生于豫豫而比坎生于比比而剥艮生于剥则震坎
 艮三男皆妊生于坤矣坤之用六也初乘乾而成姤姤中娠
 巽姤而同人同人娠离同人而履履中娠兑履而小畜小畜
 生巽小畜而大有大有生离大有而夬夬生兑则巽离兑三
卷二 第 2p002b 页 CK-KZ_JY140_02p002b.png
 女皆娠生于乾矣雌雄错杂以类相胥则乾再交坤而成临
 临而泰泰而大壮大壮而夬是阳之求乎阴也坤再感乾而
 成遁遁而否否而观观而剥是阴之感乎阳也斯为乾生三
 女坤生三男由此而往三男三女迭为夫妻而六十卦次第
 生矣此之谓乾坤为众卦之父母也何谓坎离匡廓盖阳乘
 阴则乾中虚而为离阴乘阳则坤腹实而为坎故坎离继乾
 坤之体而为阴阳之匡廓比乾坤之于坎离犹车辐之于毂
 轴乾坤正坎离之辐坎离辏乾坤之毂老子曰三十辐共一
 毂此大小伯阳之旨同也牝牡者牝乃畜之母牡乃畜之父
 故牝为阴物之通称牡为阳物之总名合乾坤坎离言牝牡
卷二 第 2p003a 页 CK-KZ_JY140_02p003a.png
 四卦其以牝牡而为橐籥犹用阴阳以为消息橐象阴之门
 籥类阳之户喻乾坤坎离若天地间一橐籥耳用橐籥之道
 而生物者谓之物用橐籥之道而生人者谓之人用橐籥之
 道而超凡入圣者谓之圣圣人者善夺造化也善用坎离也
 善夺造化之道者犹良工准绳墨而正规矩何事不成善用
 坎离之道者犹执衔辔以循轨辙何往不获圣人者宇宙在
 乎手万化生乎身也圣人者善处中以制外也明律历而知
 数也律历者律应造化之候历纪周天之运一阳初生律应
 黄钟自子至亥周天度始故一𡻕既周而阳复生于子也月
 节有五六月节者两节为一月五六者五日为一候六候为
卷二 第 2p003b 页 CK-KZ_JY140_02p003b.png
 一月是一月有三十日一日十二时两卦十二爻则一日两
 卦为之经纬一月六十卦以为表里也朔旦屯直事至暮蒙
 当受者何谓也盖震下坎上为屯震为长男而能复坎中之
 阳以施生育之德故谓屯直事又艮上坎下为蒙艮为少男
 而能聚坎中之阳以行温养之功故谓蒙当受昼夜各一卦
 六十卦中皆有阴阳互施生养也晦朔为一月之始终早晚
 谨一日之动静四时定一年之赏罚济其美者赏之败其事
 者罚之不失仁义喜怒之正要得四时五行之理此章大义
 总叙参同契之统指乾坤为易之门户非便言金丹药物火
 侯此书解者百有馀人少能深造其奥惟真一子彭晓虽知
卷二 第 2p004a 页 CK-KZ_JY140_02p004a.png
 火药而欠次第乃章章指为药物火候篇篇指为丹鼎功夫
 其中或恐后人附会岂知仙翁述此一书无重复语上篇叙
 阴阳造化鍊成大丹之旨中篇又细议还返温养防虞之用
 下篇乃拟法象备露成丹之详上篇则次第而言中篇复条
 例而布何可淆混而不察上阳子分而注之分上篇为十五
 章以应上弦得丹之义中篇为十五章以应下弦丹成之义
 下篇为五章以为五行之成数所分之章取其旨意同者以
 为一章寻详仙翁之本意次第铺陈就中借托玄言直指金
 丹药火鼎器造化细密使后来人易于领悟遵而行之从凡
 入圣作佛成仙其心传口授之秘又不敢施于笔者噫世人
卷二 第 2p004b 页 CK-KZ_JY140_02p004b.png
 德器凉薄诽谤易生是以古圣大贤立言垂训不泄天宝散
 布于经文王孔子相传曰周易明此道也黄帝老子相传曰
 金丹明此道也释迦达磨相传曰大乘明此道也圣人慈悲
 方便接引皆欲世人俱明此道实众生之阶筏为万世之梯
 航岂谓后人各执异见不立苦志参访真师不明阴阳同类
 相胥各尚所闻愈差愈远彼见周易则指为卜筮纳甲之书
 又恶知同类得朋之道乎彼见鼎器之说则猜为金石炉火
 之事彼闻采取之说则猜为三峰采战之术彼闻有为则疑
 是旁门邪径彼闻无为则疑是打坐顽空彼闻大乘则执为
 禅宗空性惟资谈论更不察圣人之道是用阴阳修之以出
卷二 第 2p005a 页 CK-KZ_JY140_02p005a.png
 阴阳用世问法修之以出世间凡此等辈乌足以谈参同契
 中之妙语耶昔王冲熙得刘海蟾金丹之旨而成道乃叹曰
 举世道人无能达此惟张平叔一人而已平叔遇圣师于成
 都作悟真篇以训于后旨意详切其元言奥语一与参同契
 合上阳子自遇圣师而后遍游江湖间广参博采无非谤谈
 泥丸翠虚篇云后来依旧去参禅勘破多少野狐精迩来岂
 惟无平叔一人只要如冲熙者何从而得然说禅说性逞乾
 慧者比比皆是求其可入此门而闻圣人之道者亿中无一
 则知冲熙之言为大悟而翠虚之语尤可怜古人谓谈道者
 如牛毛明道者如兔角况求其行道之人乎先哲云愚人多
卷二 第 2p005b 页 CK-KZ_JY140_02p005b.png
 不晓一闻便大笑上人心了了一闻便知窍今若有将此窍
 问是何物就喻之曰窍是阴阳之门户如此岂不愈动其猜
 疑哉
  乾坤设位章第二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
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
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
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
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證坎戊月
精离已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终始青赤黑
卷二 第 2p006a 页 CK-KZ_JY140_02p006a.png
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已之功
 十翼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仙翁述曰天地设位而易行
 乎其中矣复自注曰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
 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其言既详其心太切
 岂谓世人信之不及愚而难悟翼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二用者乾用九坤用六有用而无位用九见
 群龙无首吉者君子行道而德之至也用六利永贞者言坤
 之德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故坤之
 为用孤阴则无成是以用六从乾乃与类行也而乾用九匹
 坤西南得朋也乾坤变化各正性命乾之太始用九乘坤阳
卷二 第 2p006b 页 CK-KZ_JY140_02p006b.png
 含其阴虚而成离坤之太乙用六承乾阴含其阳实而成坎
 是坎离得专阴阳之体变易而用包囊生育愈无停机如天
 上之日月忽忽而弦望忽忽而晦朔即如人身之阴阳忽忽
 而太极忽忽而无常易道屡迁变动不居乾坤毁则无以见
 易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而逆行易之道也文王周易每
 卦六爻故曰六位成章又曰周流六虚其往来消息既不定
 而上下盈虚亦无常故乾初变姤累变至坤坤初变复累变
 至夬又有三男三女互相交变且六十卦皆有累变一卦暨
 游魂归魄共变八卦又有积变是一卦积变至六十四卦而
 六十四卦积变至四千九十六卦复姤互相育孕而各禀阴
卷二 第 2p007a 页 CK-KZ_JY140_02p007a.png
 阳成天下之亹亹者皆此阴阳之道也夫此阴阳之道之气
 或幽潜于其身或沦匿于各体或变化居中而包囊万物或
 懋施生杀而为道纪纲倘非乾坤二用纪纲妙道则道或几
 乎息矣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无与有为两者何也太极之分
 有先天有后天何谓先天形而上者谓之道以有入无也何
 谓后天形而下者谓之器从无入有也老子曰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海蟾云从无入有皆如是从有入无能几
 人推度坎离消息之功则后天者皆为器形滓质而有消息
 没亡非若先天乃有久长之道可跻圣域也孔子曰先天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世人惟顺行后天之道故一生一死
卷二 第 2p007b 页 CK-KZ_JY140_02p007b.png
 而轮转不息圣人善逆用先天之道故致知格物正心修身
 乃长存而不泯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之道逆数也言不
 苟造者盖诸子百家之书随才述作工拙何居此为道之祖
 书不可妄置一语恐误后人此所谓言不苟造也论不虚生
 者仙翁上法三圣准阴阳象日月况同类作此书为世梯筏
 此谓论不虚生也何谓引验见效昔黄帝上升巢许高蹈老
 子化胡成佛淮南鸡犬皆仙此皆引验见效也何谓较度神
 明如日月合璧爽现于庚子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推类结
 字者如丹从月生水象坎卦日月为易首之成道此结字也
 原理为證者阴极而阳阳极而阴顺行阴阳生人生物逆用
卷二 第 2p008a 页 CK-KZ_JY140_02p008a.png
 阴阳必成金丹此原理也坎戊月精者北之正位为坎中有
 真土是为阳土女宿主事幽潜阳精戊为之门月毂之地藏
 无角兔内白外黑是为阴中之阳外雌而内雄也离已日光
 者南之正位为离中有真土是为阴土柳宿主事沦匿阴光
 已为之户日轮之所藏三足乌内黑外白是为阳中之阴内
 雌而外雄也古人以日月为易字者是易即阴阳也然言阴
 阳则不见易言易则不见阴阳矣且万物非土则不能芽孽
 而日月尤所以孕乎土也故东躔则经氏土西度则经胃土
 南行则经柳土北毓则经女土日月得土则久其明土借日
 月以厚其德土之分王循环四季春生夏长土之功也秋敛
卷二 第 2p008b 页 CK-KZ_JY140_02p008b.png
 冬闭土之力也所以四时各有王日长镇中宫始终罗络以
 就其功青赤白黑虽各居于东西南北然皆秉于戊已二土
 共成其德以施神化也此章言阴阳分位各居凡所用者必
 藉于土非有龙虎铅汞金水采结之语故前则言列阴阳配
 合之位后乃云各居一方其他解者不述仙翁本意无分条
 件紊乱互注使后之人观此书者或言仙翁覼缕重言是不
 知妙语之有次序也
  日月悬象章第三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
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
卷二 第 2p009a 页 CK-KZ_JY140_02p009a.png
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
持雄阳播元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
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孔子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仙翁重以
 明之引而信之此书法象日月以喻阴阳日月丽乎天而有
 朔望对合阴阳在乎世而有顺逆生成日乃纯阳之气谓之
 太阳月乃纯阴之精谓之太阴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馀四之
 一每昼夜天一周遭为一日太阳一日行一度行及三十度
 为一月太阴一日行十三度有奇月一周天谓之一月日行
 一度谓之一日何谓穷神以知化神之为物神莫神于天地
卷二 第 2p009b 页 CK-KZ_JY140_02p009b.png
 化之为妙化莫化于阴阳天道左运一日一周遭行五十五
 万馀里地在其气之中如水上之浮板而不动太阳之神天
 地之元气也其体全莹万物资其阳火赫赤之气以生长成
 实其体之径阔八百四十五里差馀其行不由黄赤道乃出
 入于黄道内外昼长在赤道北昼短在黄道南何云南北内
 外盖北有紫微垣帝座居之故北曰内而南曰外其神有不
 可得而穷极者太阳之神也太阴之神天地之至精也其体
 全黑万物资其阴水运化之功以孕产滋育其体之径阔六
 百七十里有奇其行不由黄赤道其黄道与赤道如两环相
 交相距二十四度月乃由中而行距黄道约六度其体虽黑
卷二 第 2p010a 页 CK-KZ_JY140_02p010a.png
 映日即明缘督子以革象诲人用黑漆毬于檐下映日其毬
 受日之光远射暗壁月之圆体比黑漆毬有日映处则有光
 日映不到则无光故常一边光一边暗遇望日月相对夜则
 月在天上日在地下所映之光全向人间一边暗处全向天
 世所不见晦朔日月同经月在日之下月受日映一边光处
 全向天一边暗处全向地月离日二十五度人间乃见月吐
 微光离渐远光渐多月离日九十馀度人见月光一半故谓
 之弦既望以后光渐少耳故月体本无圆缺在乎受日光之
 多少矣愚人或谓日月对望为地所隔彼岂知天之高远而
 阴阳之气有隔碍潜通之理然月中似瑕者即大地之影也
卷二 第 2p010b 页 CK-KZ_JY140_02p010b.png
 日体大月体小日距天远月距天又远而月之化有不可尽
 泄者太阴之神也此谓穷神以知化也子为一阳之首至巳
 而极阳极则阴生午为一阴之首至亥而极阴极则阳生寒
 暑代谢温凉平分阴极阳生阳往阴来比阴之附阳若辐之
 于轮辐辏而轮转阴卷则阳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
 符者谓一卦有六爻一爻有三符一日两卦两卦有三十六
 符阴阳相交不用一时之久不尽一爻之用犹一时有三符
 止用一符一符之行则一阳生于坤之下以成震震者一阳
 能伏二阴也故云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精万物凭虚
 而受生日月掸持鸟兔相结而莫解阳雄而刚峙翠元而施
卷二 第 2p011a 页 CK-KZ_JY140_02p011a.png
 化阴雌而辟化黄包以含滋杳冥混沌之中两相交接权舆
 牝牡初媾始树根基权舆者始初之义古人造衡自权始造
 车自舆始此言造化之初毓也又权者暂也舆者稳也言暂
 时工用要最稳当而不僵踣也经营一气以养鄞鄂凝布阳
 精以成形躯此章但言太极肇分之初阴阳顺行之始而生
 人也生万物也故曰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世人不知后
 天顺行之道亦借朝屯暮蒙之喻亦有根基鄞鄂之比乃指
 为还丹鼎中造化非也
  圣人上观章第四
于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
卷二 第 2p011b 页 CK-KZ_JY140_02p011b.png
气相纽元年乃芽滋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
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
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
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
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
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
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八卦布列
曜运移不失中元精𦕈难睹推度效符證居则观其象准拟其
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时令勿失爻动时上察
卷二 第 2p012a 页 CK-KZ_JY140_02p012a.png
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循卦节静
则因彖辞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后治(一本云可得不慎乎非是)
 翼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仲尼赞鸿濛也乾坤之德混沌
 虚妙元皇为盘古开辟之初是仲尼稽古也关睢者男女人
 伦之正夫妇冠婚之首仲尼定诗先夫妇者正阴阳无邪之
 道仲尼翼易先乾坤者明刚柔必配之理是系辞曰易与天
 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
 知幽明之故原始返终故知死生之说何谓原始盖顺行阴
 阳之道以生人物故云冠婚气相纽也是之谓知生也何谓
 返终能逆行先天之道超凡入圣故云元年乃芽滋是之谓
卷二 第 2p012b 页 CK-KZ_JY140_02p012b.png
 知死也昔者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圣人好问好察
 惜子路当时不就问生死之说以发露易之道使后世人知
 有顺死逆生之理知有和顺道德之义知有穷理尽性以至
 于命之道是以圣人之降世也仰观俯察精审阴阳以阴为
 符以阳为命何谓上观显天符盖阴气在天地间曰天符阳
 气在天地间曰天命阴气在人身中曰火符阳气在人身中
 曰性命若阴阳屈伸之时则符为进退之候符候准乃不失
 时故易之道统乎天心天心乾之正位子为天心阳生之户
 乾为阳物天符纯阴乾阳初生于二阴之下为震震为长子
 复生于坤复者一阳伏五阴也坤为母故云因母立兆基也
卷二 第 2p013a 页 CK-KZ_JY140_02p013a.png
 钟律应斗枢者黄钟之律在子斗枢之运建子皆应一阳始
 萌之时即于三日之晡月之微阳生于西南阳生于月之下
 比震故云震庚受西方八日上弦兑受丁火阳升至半其平
 如绳十五对望日西月东月兔尽吐其光阳满卦体成乾十
 六平明巽见于辛阴符包阳使无奔逸二十三日阴符半裹
 光止下弦坤乙三十日月体全晦白尽黑纯光向于天东北
 丧朋东北为艮箕水之乡艮为鬼路即于人身癸满经行丧
 损其气节尽癸竭一阳复生故以壬癸而配甲乙如乾始复
 七八九六数终三十终则成坤真气归藏是知八卦乾坎居
 北艮震归东巽离返南坤兑还西交布列曜运用推移不失
卷二 第 2p013b 页 CK-KZ_JY140_02p013b.png
 于中中乃天心即太极中元精之物𦕈不可睹天生圣人推
 考度量以效为验以符为證观日月之象拟诸其形容若司
 天者立表测影以为格范占知时候察定吉凶若一发号必
 顺时令准拟爻动则知阳生上察河图明乾象阴阳之交会
 下序地形详坤体金水之妙化中稽人心应时发号动循卦
 节复震从先静因彖辞大哉乾元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含弘
 光大柔顺利贞天文既察地形已序人心又正则乾坤之门
 施阴阳之道使天地人物皆得自然之治矣此章引圣人稽
 古观天之喻明日月之合体乾坤之用使世人辩阴阳识进
 退明造化拟形容应符节谨动静如是而比一身之天地治
卷二 第 2p014a 页 CK-KZ_JY140_02p014a.png
 矣非有龙虎鼎中抽添之语
  君臣御政章第五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
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
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日合五行精月受六
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
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
诘过贻主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仙翁以修丹之难借喻御政则知乱民之难治凡修丹则知
 意马之难拴系旧染俗污咸与维新御政之首也是谓鼎新
卷二 第 2p014b 页 CK-KZ_JY140_02p014b.png
 也惩忿窒欲见善则迁修身之本也是谓革故也若为政若
 修身先从自已至微至密者首当管括而究治之则为政而
 政成宝身而身修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德之一事不但为政德乃百行之原修丹之士可无
 德乎且何谓德仁慈爱明诚上德之士也恭宽信敏惠入道
 之门也凡欲修丹当以惠敏为先惠则足以使人仙翁乃曰
 开舒布宝者外得民之欢心内宝已之真气此为要道之魁
 柄若数布宝乃能统化其纲纽纲纽者执法之主善加统化
 则执法者不苦其法若爻象内动则吉凶外应亦犹五纬错
 顺吉凶应时感动誃离与此意同誃即改离犹移迁也言四
卷二 第 2p015a 页 CK-KZ_JY140_02p015a.png
 七之星宿乖戾誃离悉皆俯仰文昌为太微主星即魁中戴
 筐六星号南极统星为人身朱雀之神录人长生之籍虚精
 之星乃三台之纲纪统录之星为三台之领袖在人身为明
 堂之主开化世人之德洞微隐光星是紫微辅弼即尊帝二
 星在人身为元武之神若人见之寿可千𡻕其馀百节万神
 各典所部修丹一事紧关造化故比御政为难复以星宿喻
 身曰合五行精者子丑寅月日合五星于北卯辰巳月日合
 五星于西午未申月日合五星于南酉戍亥月日合五星于
 东尧时天心建子甲辰冬至日次虚鼠汉太初冬至日次牵
 牛唐太衍冬至日次东斗宋至今冬至日次南箕此谓𡻕差
卷二 第 2p015b 页 CK-KZ_JY140_02p015b.png
 故太阳得火土益精光得金水愈炫彩月受六律纪者律阳
 而吕阴一五一六而合三十三十度周日月再会故云度竟
 复更始日月循环往来而有弦望晦朔世因弦望晦朔而有
 寒暑代谢人因寒暑代谢故有生老病死原其始则能长存
 要其终则能不亡 君乃心也臣乃身也心即我也身即物
 也若我心骄亢或自满溢或身物相竞不顺轨法则弦望乖
 变盈缩有凶咎致执法者刺讥诘过于其主矣辰极即前文
 昌星一曰南极辰极秉正而行优游以任其下明堂即台辅
 勤布其善政使国无乖戾国亦身也身安气和则不害道此
 章喻人之修身鍊丹亦犹人君之治国布政治国得其人行
卷二 第 2p016a 页 CK-KZ_JY140_02p016a.png
 其政则天下平修身尽其心立其命则丹道成矣他本御政
 之首下无鼎新革故一句此书流传已久后有不能晓其元
 言诸本多有差错晦庵朱熹正数百字未能尽善非遇圣师
 难分石玉
  鍊已立基章第六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三光陆沈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
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养已者终身鍊已也孔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
 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圣人患虑之深
卷二 第 2p016b 页 CK-KZ_JY140_02p016b.png
 备练人之情实一动一语一求三者乃入圣之至理真养已
 之要言宝精裕气养已也对境忘心鍊已也常静常应鍊已
 也积德就功鍊已也苦行其事云鍊熟行其事云鍊修丹之
 士必先鍊己苦行忍辱庶得入室之时六根大定方使纯熟
 忘无可忘乃能就事是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知人在止
 于至善既明德又知人止于至善正合鍊己况知止而后能
 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正
 合安静虚无之要虚无者非空虚全无之谓仙师曰先天一
 气自虚无中来是安静虚无之至也原本者从自己生身处
 求之则知真精真气为我身之本隐明者世人多为聪明所
卷二 第 2p017a 页 CK-KZ_JY140_02p017a.png
 役耗其神气大修行人黜聪明屏智慧内照形外忘我塞兑
 而筑固灵株收视而温养子珠如是方得黄中通理肌肤润
 泽初正乃炼已之事终修乃临炉之事干立尽炼已之道末
 持下入室之功一者已也戊也会此一字是参到伯阳心地
 上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老子谓得一万事毕释氏云万法
 归一故天一生水者要知此水从一中而生一中者坎之中
 爻也一者掩则聚精会神一者蔽则分灵布气人能知一则
 宇宙在乎手也人若得一则万化生乎身也一之为妙非师
 莫明故云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亦云莫之知亦妙仙翁
 丹法要先筑固灵株者炼已而凝神也温养子株者积精而
卷二 第 2p017b 页 CK-KZ_JY140_02p017b.png
 累气也炼已功纯方可以炼还丹世人既不知炼已事大又
 妄行半时得药之功希冀功成愚之甚也故清静经云内观
 其心外观其形远观其物惟见于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
 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语到这里常人看来
 岂非大休歇大解脱时也缘何一接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
 是真静真静方能应物仔细看来行到真静应物处方是初
 学底事若论修丹尚未梦见今之常人施一斋造一塔或三
 峰采战或枯坐诵经或无为或祷祀凡此等以为向善则可
 若曰修道实未得其门而入也故养已之功欠一此不可是
 洞宾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已待时泥丸云言语不通非
卷二 第 2p018a 页 CK-KZ_JY140_02p018a.png
 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紫阳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已持
 心圣圣相传可不谛受太虚真人得黄房公旨依教往武夷
 即谋就乃事初行鍊已功每障魔百至太虚卓然曰束送妖
 魔精斩馘六鬼锋旋定息而坐此念才举爱根斩然后学观
 此炼已一事更宜三思此章只言养已无金虎鼎室之说若
 以三光即阳火阴符金胎尤非也
  明雨知窍章第七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
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胥知白
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
卷二 第 2p018b 页 CK-KZ_JY140_02p018b.png
之始元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斗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
怀玉外为狂夫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
至妙若有若无彷佛太渊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境隅采之
类白造之则朱炼为表卫白里真居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
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禦
密固阏绝奸邪曲閤相通以戒不虞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气
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上德者体全德之人也无不为之士也男子当二八之年真
 精全而欲泄全德之人则能保爱而浑无亏又遇明师授以
 无为修摄之道以永其寿是谓无不为之士是谓上德之全
卷二 第 2p019a 页 CK-KZ_JY140_02p019a.png
 人也是即圣人行无为之化是即大人成无为之功也下德
 者窃造化之人也盗万物之士也夫一切人年甫二八真精
 未泄谓之纯乾逮夫情欲一动乾之中爻走入坤宫乾不能
 纯心虚为离由是而后曰夜漏泄存而有者复几何哉惟至
 人者不待其极乃行圣人复全之道以仙其身是谓下德之
 士是窃造化之人也是即圣人率性之道是即神人有为之
 功也上德者无为而无不为也得太极全体成后天之功是
 曰不以察求下德者有为而有以为也夺造化之用成先天
 之功是曰其用不休仙师云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
 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斯言道尽金丹之
卷二 第 2p019b 页 CK-KZ_JY140_02p019b.png
 事非易也至人不得已而行之老子故曰夫佳兵不祥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盖谓此也上闭则称有上闭为坤坤之为德
 其静也翕有乃坎中之戊土内有先天真一之气下闭则称
 无下闭为乾乾之为德其静也专无乃离中之已土中藏后
 天自然之汞到此双明两用之窍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元元之又元众
 妙之门圣人无两心其元言妙语未常高远万世莫能测其
 端倪必要师授之黄帝上圣若不师广成子岂能自明此道
 耶只如此窍圣人无可奈何形容直到了处伏羲画卦首以
 乾坤两象以定此窍文王不隐重而明之孔子翼出乾直坤
卷二 第 2p020a 页 CK-KZ_JY140_02p020a.png
 辟之义老子乃云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释迦喻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此皆直指而可见矣上士或能自明此窍其中功
 用非师莫明无者以奉上无言己性有即戊情若已之性能
 奉戊之情则情之义肯恋性之仁矣上有神德居盖先天一
 气自虚无中来者神之德也仙翁重指日此两孔穴法金气
 亦相胥两句为参同契之关键万世之下慧饶颜闵不能自
 通云房翁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醒几个悟夜来铁汉
 细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只那生我之门死我户岂非两孔
 穴也如前止陈乾坤日月造化之理至此才定元关便指金
 水二物作书次第不泛若此修丹之士既明此窍且参金气
卷二 第 2p020b 页 CK-KZ_JY140_02p020b.png
 为何物相胥为何用深达洞晓方可鍊丹知白守黑知其金
 之精纯白而无污是知白也守其黑之基待时而生水是守
 黑也水之初生名为先天以其至真号曰神明白黑相符金
 水汛旺一遇已土制水淘金金水满炉故曰神明自来何谓
 水者道枢其数名一盖水从天一而生故为阴阳之始元含
 黄芽者翼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即太元为水黄芽为
 丹水中有丹因喻之曰元含黄芽黑铅之中内蕴白金河车
 之中内藏黄芽亦犹士而怀玉衣若被褐则害不至金为水
 母盖兑金生坎水而坎之中爻属金故云母隐子胎水为金
 子壬癸之水自西而生兑之中爻乃属于坎故云子藏母胞
卷二 第 2p021a 页 CK-KZ_JY140_02p021a.png
 真人至妙者真人即乾之体乾之为物至神至妙其为形也
 或有或无太渊即坤之象坤之为物能沉能浮其为形也莫
 见莫闻故乾能变化坤德资生既已化生乾坤分布各守其
 境采之类白者是铅中有银而白造为内丹则朱独鍊则成
 胡粉其采外丹而鍊亦类乎是然外丹者常须表卫外睹如
 朱之红润内使不失其真白也方圆径寸混而相拘者盖杳
 冥之中有物则太极未分之时为先天地内蕴先天真一之
 气居乎太极之前乃象帝之先故云巍巍尊高也旁有垣阙
 状似蓬壶乾之为象亦似垣阙亦似蓬壶法象形容一身一
 己如上皆指鼎器而言环匝关闭即表卫也四通踟蹰密外
卷二 第 2p021b 页 CK-KZ_JY140_02p021b.png
 护也守禦密固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阏绝奸邪者
 其出入以法度限内外使知惧令白里真居也曲閤相通者
 必置坛墠精严以戒不虞之患仙翁慈悲自环匝关闭而下
 历历指教恐有不虞之害又须无思无虑不可忧愁劳役故
 云可以无思难以愁劳俾神气满室而不致亏损故云守之
 者昌失之者亡若稍不固便致倾丧是以动静休息顷刻不
 敢放恣而忽慢则金鼎之气彼我坚固而互相调伏故云常
 与人俱此章直指两窍之体发明金水之用修行之人看诵
 参同契到此方知入头一着便是难能之事然下德之器修
 有为之道其功全资于鍊已也鍊已稍欠神明不来
卷二 第 2p022a 页 CK-KZ_JY140_02p022a.png
  明辩邪正章第八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以日辰阴道厌九
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
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
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神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
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
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馀前郤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
旨旷然知所由勤而行之日夜不休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
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
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膺箓受图
卷二 第 2p022b 页 CK-KZ_JY140_02p022b.png
 做修行人须明大道之正倘非阴阳配合坎离施化外此皆
 为旁门左道如内视五脏存想呬呵外履斗宿步罡捏诀或
 习房中之术御女三峰或行九一之道剑法五事对境接气
 浊乱元胞是皆秽行乃旁门之最下者又如吐正吸邪忍饥
 食气或论年打坐昼夜不眠或立坛祭神鬼物见象此又旁
 门之乱道者是使精神恍惚百脉沸驰心意日欢梦寐夜作
 千蹊百径然总无功既违黄帝老子之教言不参真师阴阳
 之同类曲折而招九都之戾何由而结一黍之珠本冀延年
 故因促寿若有明达之士复遇真师之言旷然行之愈勤不
 怠夙夜不休以求药专心伏食而密行三载一任远游九年
卷二 第 2p023a 页 CK-KZ_JY140_02p023a.png
 足可轻举积累一纪水火不伤居洞府以无忧宴瑶池而长
 乐己成道则潜伏更积德以俟时三天有名太乙乃召俾司
 仙职移居中洲若又功高飞身三境加封进级膺箓受图如
 张葛旌阳浮丘钟吕列圣己然后圣宜遵而行之也此章仙
 翁力言一迷一明一邪一正邪则九都谴戾正则行满飞升
 理之必然无可积虑至于下手工夫次第在后
  龙虎两弦章第九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
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
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卷二 第 2p023b 页 CK-KZ_JY140_02p023b.png
 仙翁铺设到此方言鼎炉龙虎弦气曰偃月炉曰白虎曰上
 弦曰兑曰魄属于西也彼也玉池也曰汞日曰流珠曰青龙
 曰下弦曰艮曰魂属于东也我也金鼎也偃月炉者即太乙
 神炉是之谓阴炉也以其偃仰似月初生之象白虎乃西方
 兑宫之物天地初分元属于彼其虎之威叩之则应含弘光
 大品物资生虽能伤人杀人郤蕴大乘气象文王重易曰履
 虎尾不咥人亨又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子曰说而应乎
 乾又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修丹之士知畏此虎要先降而
 伏之既能伏之则可为熬之枢而不咥人也离为日为汞中
 有朱砂名曰流珠青龙乃东方震宫之物劫运既周元属于
卷二 第 2p024a 页 CK-KZ_JY140_02p024a.png
 我此龙之势威能变化感而遂通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子曰龙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
 龙生生之功每被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调而降之则能驱驾
 而用之矣举东以合西则嘉会而合礼也兑艮数各八流戊
 而就已也魂魄自相拘金木不间隔也两弦合精乾坤体成
 易道不倾者必二八相停而成一斤也一斤指圆成之数数
 乃积小以成大故十粉曰丸一丸如黍一黍馀曰刀圭六十
 四黍曰一圭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两铢四累为钱十钱为两
 八铢为锱说文六铢为锱监韵八两为锱二者皆伪三锱为
 两是二十四铢也十六两为一斤斤有三百八十四铢斤四
卷二 第 2p024b 页 CK-KZ_JY140_02p024b.png
 两为锊也古人分铢以应卦爻之数
  金返归性章第十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
重日月形如常金本从月生朔旦日受符金返归其母月晦日
相包隐藏其匡廓沉沦于洞虚金复其故性威光鼎乃熺
 仙翁无一泛言至此方指金之为用非金之功则不成丹故
 云金丹郤非世上金玉之金非从土石中出者乃天地造化
 五行颠倒之妙自乾坤大化窟中而产者此金是也今之盲
 师但说金丹便自慌忙不知所为何者口说修行又不得闻
 金丹之名亦不究竟参同契中之语乃诳于世岂知仙翁历
卷二 第 2p025a 页 CK-KZ_JY140_02p025a.png
 历指示此金神化之用有等愚人每睹是书不察阴阳真金
 体用乃猜为烧炼炉火等事惜哉昧哉若不与世露些消息
 则万世之下此书愈高愈远人既不能窥其畔岸遂皆弃而
 不观抑何从而求修行之旨耶上根利器要知此金在鸿濛
 混沌之先太极未判之始元属于乾故谓之乾金大劫欲交
 则谋报混沌之德者至是以乾初交坤此金颠蹶蹄骤奔入
 坤宫谓之坤中金坤得此金内实而为坎坤之三爻本皆中
 虚号曰坤土既得此金以实其中而成坎象坎之正位居于
 北方癸水之地是坎为水金藏其中故谓之水中金夫水中
 之金为先天之宝不能久居于后天之坎因化为兑兑或跃
卷二 第 2p025b 页 CK-KZ_JY140_02p025b.png
 于北方之坎户占居西天之酉方则此金日生夜长酉之正
 位属兑是以此金主行丹道于兑之中故谓之兑金也鍊丹
 之士寻微索赜原始要终格物致知探其源流审其根苗若
 鍊金丹必求此金若求此金不求于乾不求于坤不求于坎
 专求于兑兑之为物乃坤月同类是云同类易施功非类难
 为巧兑之为妙代坤之道故鍊金丹除此兑金馀皆旁门不
 能成道黄帝老子从古圣仙皆用此金方能了道文王重巽
 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仲尼翼巽兑柔皆顺乎刚君子以
 申命行事夫庚金也经云三日月出庚是也且释迦假此金
 以成佛故号金仙盖兑中之金与天上太阴同体而生明同
卷二 第 2p026a 页 CK-KZ_JY140_02p026a.png
 时而生丹天上之月名曰太阴缘此兑金同其功用遂亦名
 之曰少阴又云阴中之金天上太阴其功接太阳之辉光以
 成𡻕时兑之少阴其道传续大千世界生化人物仙翁参透
 前圣知此金之根源推此金之妙化阐出此金之神变也彼
 世间金能与天地同久入火其色愈精久鍊不失其重况此
 兑金是乾坤大化炉中之所产也月之光有亏盈兑之金有
 流转故云形如常朔旦日月合璧月受日符现一阳之光于
 庚申之位此上天之太阴也而此兑金每应月之朔亦初三
 日生始阳之丹于混沌之位此人间之少阴也故云金本从
 月生朔旦日受符何谓金返归其母盖金之舍曰兑兑之母
卷二 第 2p026b 页 CK-KZ_JY140_02p026b.png
 曰坤兑不能久含其金金亦因时而发用坤之翼曰含章可
 贞以时发也圣人之心妙在于此金既发用兑返母而包归
 坤犹月晦而日相包何也晦日朔旦月之全体隐藏匡廓为
 日所覆一日二日三日运行其度辉光再吐也又如金返归
 母金之真精沉沦洞虚为世之用一生二二生三劫运再交
 金将复产也若此金复产必复其故性何也性为乾之用乾
 之直也寄金于坤坤寄于坎坎寄于兑兑金舒情复其故性
 乃以此金还于乾宫乾之金鼎复得其种鍊成金丹是以此
 丹号金液还丹鼎号威光金鼎是云威光鼎乃熺(熺亦作嘉亦作嘻三
  字通释火炽𤍠盛之义此金丹书日月星宿天龙真宰造化神灵悉皆拥护敬之畏之)
卷二 第 2p027a 页 CK-KZ_JY140_02p027a.png
  二土全功章第十一
子午数合三戊己号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呼吸相含
育伫息为夫妇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水以土为鬼土镇水
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死归厚土三性
既合会本性共宗祖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
为万物宝术土伏食之寿命得长久士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
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
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
真人
 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其数一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其数
卷二 第 2p027b 页 CK-KZ_JY140_02p027b.png
 二坎中有土曰戊其数五离中有土曰已其数五戊专坎之
 门掌先天真一之气已直离之户积后天至真之汞若求先
 天之气必通戊土而后得之若用后天之汞必伏己土而后
 和之子午既欢而谐戊土既和而合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流
 戊就己鼎中得类两土相结因名曰圭八石为坤乾坤为众
 石之父母非坤则不得兑之纲纪消息子午相呼吸戊己相
 含育铅汞相交结而为夫妇矣黄土者戊土也戊土能生兑
 中金故为金之父流珠者木汞也铅水能资木中之汞故流
 珠乃水之子铅水以戊土为鬼戊土一镇中宫水不妄流于
 外朱雀者离中之物是为火精心平气和而脉停可使调其
卷二 第 2p028a 页 CK-KZ_JY140_02p028a.png
 胜负矣水尅火火尅金金尅木四者俱消其功归于厚土厚
 土者己土也三性者戊金水也坎之门曰戊坎之中爻曰兑
 金金生太乙之水金既生水戊又制之是三性合会也木性
 即己土也离中之户曰己戊金水三者合木性之己木乃徐
 徐而尅之总变而为大丹故曰本性共宗祖巨胜者胡麻也
 胡麻若作饭常食之能延年况还丹是金水戊己鍊成为天
 地间之至宝修行术士伏而食之寿与日月同其长久伏者
 伏先天之气食者食黍米之丹后人误作服字是不知伏之
 为妙也故仙师云伏气不服气服气须伏气服气不长生长
 生须伏气只一伏字逆用化机土游于四季四季者辰戌丑
卷二 第 2p028b 页 CK-KZ_JY140_02p028b.png
 未也土各有王日每季月王十八日谓之游惟夏季火生土
 土德胜王金畏火故入秋属申月古人以水土俱生申者土
 因夏火而生水到三垣而产水渐制火土乃生金故入秋初
 土德先王九日而生庚金至戌止有九日而分王也守界定
 规矩者东方有氐土能守青龙之界西方有胃土能规白虎
 之威南有柳土能矩离火之户北有女土能定坎水之门是
 使制伏丹砂真金之气还入五内其丹初至气散如雾润泽
 若雨丹气薰蒸遍达四肢神气既全颜色悦好齿生发黑返
 老还童改其枯瘁之形永免世间之厄形神俱妙紫霞真人
 此章言欲下手鍊丹先和戊己二土然后可采金水而成丹
卷二 第 2p029a 页 CK-KZ_JY140_02p029a.png
 也
  同类合体章第十二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元金以砂为
主秉和于水银变化由其真终始自相因欲作伏食仙宜以同
类者植禾当以谷覆鸡用其卵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鱼目
岂为珠蓬蒿不成槚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燕雀不生凤狐
兔不乳马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材
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据按依文说妄以意为之端绪无因
缘度量失操持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黄烧豫章泥汞相
鍊治鼓下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千举
卷二 第 2p029b 页 CK-KZ_JY140_02p029b.png
必万败欲黠反成痴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
正入邪蹊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
 胡粉黑铅鍊就也得火则还本性冰雪寒水结成也遇𤍠则
 归本源黄金入水银而变白得火则回其赤色世人皆嗜欲
 而乱性全性而可以长生何谓金以砂为主何谓秉和于水
 银修行之人明其造化洞达阴阳欲鍊金丹先积离己之朱
 砂以和玉池之水银郤用坎中之水以济离中之火水火既
 济金砂合形变化由同类之真终始因雄雌为主所谓欲作
 伏食仙宜以同类者实为谛当如植禾必种谷覆鸡须用卯
 欲作仙佛不得同类虽入阐百处打坐千年终落空亡若也
卷二 第 2p030a 页 CK-KZ_JY140_02p030a.png
 不参同类行诸旁门或房中御女或三峰采战此皆邪径犹
 认鱼目为珠蓬蒿为槚岂知变化由其真乎燕雀飞禽也不
 能生凤狐免走兽也安能乳马皆非其类水之为化不能炎
 上火之为功不能润下盖以阴阳往来必秉自然之道仙翁
 教人以求明师必参同类必配阴阳方可言丹我紫琼翁初
 受太虚真人入室语首问参同契为明易耶为行易耶太虚
 曰易只阴阳两件物事能明能行方为圣人故易曰西南得
 朋乃与类行参同契日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先明之后
 行之圣人也岂谓后人或负高妙之良材不求真师依按古
 文妄意度量或以韶之石胆鍊金或用辰之砂银烧丹捣治
卷二 第 2p030b 页 CK-KZ_JY140_02p030b.png
 五金鋾鍊八石以三黄为同类净赤铜为辅枢其石与金非
 我同类安肯合我之气而居我之身乎昔九江张相鍊丹服
 食洞宾悯其好道心切化一术士访而救之张自负恃服丹
 己久必可飞升略不加礼洞宾顿去但见座间有诗云可惜
 九江张尚书服药失明神气枯不思还丹本无质翻饵金石
 何太愚后果双目不见而终此辈皆负良才执滞不回甘受
 盲师误将金石指为同类耗亡资财服食烧炼或至于终而
 不敢黜如彼等人以管窥天岂知天地间而有真仙圣师耶
 世人狃于惯常不自卑下访问又不拔萃广参耳隘目低乌
 足听观高远之事耶郤乃昂藏称大丈夫是皆空负高妙之
卷二 第 2p031a 页 CK-KZ_JY140_02p031a.png
 良材失于自恃自满耳
  三圣前识章第十三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结体演
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
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有形易忖量无
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诗书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
皓若褰帷帐瞋目登高台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
说世人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
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
增叹息俛仰缀斯愚陶冶有法度未可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
卷二 第 2p031b 页 CK-KZ_JY140_02p031b.png
条见扶疏
 八章言前郤违黄老者黄帝老子二大圣至此详明三圣人
 之立言垂训其尊崇前圣后圣之意回视后之末学总无所
 知妄诞相高开口谤毁者其罪当何如哉经曰若夫至圣不
 过伏羲伏羲亦作庖羲亦作伏戏孔子翼曰古者庖羲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
 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文王结体演爻辞示西南得朋之妙何谓十
 翼以辅之易之书也伏羲画卦文王繇辞周公爻辞共为二
 篇曰正经仲尼于正经之后翼以十篇曰上彖传下彖传大
卷二 第 2p032a 页 CK-KZ_JY140_02p032a.png
 象传小象傅系辞传上系辞传下文言传说卦传上中下十
 篇是为十翼本释易乃不曰释而曰翼者以辅易之道也圣
 人上祖下法经自为经翼自为翼欲使后之学者知圣人不
 敢先于前圣亦不紊乱正经传自商瞿至于费孟梁丘费之
 言曰彖辞所以解经乃分二翼于各卦之下费之易行圣经
 乱矣费直不明圣人不先不紊之意若圣经可紊则仲尼早
 分而释之矣费传至郑康成郑主费也郑之言曰文言传者
 所以释乾坤二卦乃移于乾坤二卦之后至于王弼王弼主
 费郑弼之言曰象传所以释爻乃移于各爻辞之后各添象
 曰彖曰字数百年间已三紊乱既乱正经又失翼传费直作
卷二 第 2p032b 页 CK-KZ_JY140_02p032b.png
 俑郑王和之今之易非周易乃王弼之易也先贤欲复周易
 之翼多矣只如宋李焘晁说之欧阳修诸公皆尝校定周易
 以为古易焘曰周易十二篇始紊于费郑大乱于王弼乃复
 校定名曰古易板于州学晁说之再定古易正经二篇十翼
 十篇已亡说卦二篇欧阳修曰秦火易之正经以卜筮存是
 则十翼之书散在人间汉文帝广求文字十翼所存惟彖象
 系辞文言耳后至汉宣帝时河上女子掘冢得易全书上之
 内说卦中下二篇污坏不可复识如是则十翼果亡二翼后
 人以序卦杂卦足十翼者非也其辞肤浅后之儒者惟相附
 和独程氏有卓然之见其遗书曰序卦非易之蕴此不合道
卷二 第 2p033a 页 CK-KZ_JY140_02p033a.png
 后横渠以大匠一斧辨之更非是惟程氏知亡二篇也朱震
 曰独乾一卦是周易之本文弼不敢紊朱熹曰周易上下两
 篇经则伏羲之画文王周公之辞并孔子所作之传十篇凡
 十二篇中间颇为诸儒所乱今悉整而正之定注为经二卷
 传十卷以复孔氏之旧自熹到今已二百年竟不复旧者其
 有以夫易非十翼则易之道何以明言辞何以通变动何以
 识制器何以象为道而不通言辞则不得情性之感为道而
 不知变动则不得金水之化为道而不工制器则不得鼎炉
 之用为道而不达吉凶则不得逆顺之理翼曰易有圣人之
 道四焉者此也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
卷二 第 2p033b 页 CK-KZ_JY140_02p033b.png
 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夫幽深乃恍惚杳
 冥之谓君子有为有行必于恍惚杳冥之中而遂知来物非
 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仙翁谓十翼以辅之斯言尽矣
 圣人之用功均沾后世但恐学者无大福德无大智慧不足
 承当千般蔽阻无由见闻三圣迭兴制作推度万世师法伏
 惟至道天生圣哲奚有自悟必资师授纵负聪明谋虑忖度
 如有所障若有仁贤研心究竟忽得师旨心胸豁然犹如室
 中褰去帷帐分明洞达一似瞑中上登高台何所不见人不
 求师奚自觉悟倘有所师先以参同契一书辩之若句句能
 明章章洞晓方是真正苟有一句懡㦬含糊便难信受若除
卷二 第 2p034a 页 CK-KZ_JY140_02p034a.png
 此书谓别有途可成道者此大诳人何以故此书文王周公
 孔子祖述伏羲者也故仙翁曰夫子庶圣雄万世之下孰能
 超乎孔子也哉且黄帝阴符三百老子道德五千符合不差
 惟明此道是以老祖天师葛许浮丘诸仙皆从此入又如紫
 阳悟真篇缘督子金丹难问等书皆祖参同也参之佛典道
 经俱契于此若有人曰某师谁氏又复师谁其说如流问其
 参同多所不晓此皆地狱种子反谓至道不在文书诳妄盲
 引孰知此书参勘真实方可下手况乎火记六百时节爻符
 密言妙语从首至尾郑重而说人不熟思求其源流以达幽
 明共居之故此书为贤者谈曷肯轻述果若结舌道恶乎传
卷二 第 2p034b 页 CK-KZ_JY140_02p034b.png
 尽露竹帛又泄天符犹豫增叹息者犹乃兽名此兽性多疑
 居山闻有声则豫上树下上非一故不能自决者名之曰犹
 豫仙翁自说趑趄涉川畏邻自增咨叹俛仰再三缀撰斯文
 也然陶冶后来有隐露法度其口诀未可悉陈但述纲纪略
 见枝条耳
  金丹刀圭章第十四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临炉定铢
两五分水有馀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
之俱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先液
而后凝号曰黄舆焉𡻕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如灰土状
卷二 第 2p035a 页 CK-KZ_JY140_02p035a.png
若明窗尘𢷬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
炎火张于下昼夜声正勤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陈候视加谨
慎审察调寒温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气索命将绝休死亡
魄魂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
 仙翁铺叙到此方言入室临炉下手结丹以入鼎也上根者
 当明是书最有次第而不汎参同一书此章大有肯綮非此
 一章之详后人如何下手修丹之流未遇师旨不知是书隐
 而且奥观至此章浑如嚼蜡无入头处只得猜为五金八石
 煅炼之事到底无功反怨圣师谩语诚为可怜今略泄露永
 释后疑以金为堤防者大修行人参鍊九还金丹须明此金
卷二 第 2p035b 页 CK-KZ_JY140_02p035b.png
 乃西方兑中之金也先办真心求彼兑金立置坛墠常加谨
 护堤防固济以待此金之生水也所生之水尤当推度而明
 辨之要知此水是先天之水耶是后天之水耶若是后天则
 水溷浊不可以鍊还丹若是先天之水又待其水之清而用
 之也诗曰泾清渭浊盖泾水清而渭水浊也修丹者待其泾
 水之清优游防闲不可挠动是云水入乃优游此水之清中
 有真金周兴嗣曰金生丽水清之至也且要知其斤两轻重
 而后用之盖此兑金必约十五两重者借近一斤之准则是
 云金计有十五也金重到十五两则能生丽水矣何谓水数
 亦如之非言水亦十五两要水与金相称如十五两之金必
卷二 第 2p036a 页 CK-KZ_JY140_02p036a.png
 能生多少之水故曰如之所以仙翁叮咛临炉方定其铢两
 若十五两之金已生到五分之水则水过馀而不可用是云
 五分水有馀若兑金初生水到二分时乃真可用是云二者
 以为真即此二分之水必约十五两之金是云金重如本初
 若水已到三分者亦不堪用是云其三遂不入若金水之数
 及时相等急以二分之火而合之是云火二与之俱金水火
 既以相合则火受金气复得水制结成还丹乃能变化而状
 若神矣下手临炉之工莫此为要是以圣人年中取月而置
 金月中测日而听潮日中择时而应爻时中定火而行符何
 谓行符古圣先贤以鍊金丹为一大件事也推度时节立攒
卷二 第 2p036b 页 CK-KZ_JY140_02p036b.png
 簇法以一年七十二候簇于一日以三百六十爻攒于一月
 以三十六符计一昼夜分俵十二时中是一时有六候比之
 求丹止用二候之久一时有一爻比之求丹不要半爻之顷
 一时有三符比之求丹止用一符之速所谓单符单决者此
 也所以黄帝言阴符者此也故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
 之所以神者此也修丹仙子于此一符之顷簇三千六百之
 正气逆纳胎中当斯之时夺天地之造化窃日月之精华地
 轴形心天关在手交龙虎两弦之气𢷬金水一体之真龟蛇
 盘结于丹炉乌免会行于黄道黑白交映刚柔迭兴玉炉储
 祥紫华映日荧惑守于西极朱雀炎于空中促水运金催火
卷二 第 2p037a 页 CK-KZ_JY140_02p037a.png
 入鼎伏蒸以太阳之气结号黄舆之丹也夫初鍊金水之时
 堤防以𡻕月而计至于合丹之际止用一符之工夫久则毁
 性而伤丹一亏则伤寿年矣是云𡻕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
 修丹一事本为延寿登真若差一发反伤寿矣故仙翁诲后
 学必要慎密明窗尘者比丹之至微也𢷬治者阴阳之交鍊
 也持入者保而持之而收入也赤色门乃乾之户丹从乾之
 户而归神室固塞者闭息也际会者九窍也皆要坚完而无
 所失炎火张于下昼夜声正勤者盖阳丹之初到其中有信
 乍得离中之火昼夜周流一身百节万神悉皆听命正宜勤
 勤内守使声寂而意和气匀而脉住丹始凝结始文使可修
卷二 第 2p037b 页 CK-KZ_JY140_02p037b.png
 者鍊丹之始用文火而修之其首尾则皆武火首用武火以
 鍊己终用武火以温养故鼎器歌曰首尾武中间文是也候
 视加谨慎者不可自取疏慢泥丸有云工夫不到不方圆是
 也审察调寒温者勿为人物所瞒紫阳翁曰调停火候托阴
 阳是也周旋以十二节终而复始直待添汞抽铅铅将尽汞
 亦乾七魄己死魂亦变是气索命将绝休死亡魂魄也景象
 至此其色转为紫金赫赤之还丹也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
 神者其小如一提之粉其小如一丸之药黍大曰丸其轻如
 刀圭之七言至微也而其神妙有不可述也此章备言下手
 之功然细微元旨必师口传孰能依文而成事哉先贤朱文
卷二 第 2p038a 页 CK-KZ_JY140_02p038a.png
 公欲闻至道不得师传酷好此书迨衰病中答侍郎袁公书
 曰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乃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
 进退之候文公该博如此为无师指想为纳甲之法恶知此
 书直欲明周易之道故曰周易参同契况丹道行持进退之
 候并不用纳甲之法也又书云近者道间不挟他书遂得熟
 玩参同粗能晓其文义盖向来虽屡看率以无味弃去今乃
 始识头绪然未得其作料孔穴夫元言密旨不可思议文公
 屡以无味弃去盲师郤要猜量又云异时每欲学之不得其
 传无下手处则圣贤非师慧同孔孟奚自会耶今人自满自
 足妄猜妄为若视前贤其罪多矣使熹得师指授大明圣人
卷二 第 2p038b 页 CK-KZ_JY140_02p038b.png
 易道必不固执为卜筮之书也
  水火情性章第十五
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繁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
蚀常在朔望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
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以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吾不
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鍊秋石玉
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母与俱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
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五行数者金木水火土推而为三五一之数如鍊金丹则以
 铅汞银砂土为五行而配合阴阳故水能灭火者谓阴能消
卷二 第 2p039a 页 CK-KZ_JY140_02p039a.png
 阳日月薄蚀必在朔望阴阳二者盛衰相侵若阴阳和两相
 饮食则自然有交感之道矣金与水同名曰情木与火同字
 曰性情居西北性主东南东南曰我西北曰彼金水之情自
 然外来而尅木火木火之性乃内还而结金丹是之谓金来
 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是此二句为参同之骨髓也吾不敢虚
 说仿效圣人文者仙翁得圣人之的旨复获古文龙虎经依
 法修炼而丹成乃撰此书以训于后因历叙黄帝之丹成曰
 金华淮南丹成曰秋石玉阳丹成曰黄芽丹成冲举各立一
 名无非是此还丹也无非是先天一气也无非同类之物也
 后人闻金华即猜为五金闻黄芽即猜为八石闻秋石即猜
卷二 第 2p039b 页 CK-KZ_JY140_02p039b.png
 为便溺岂知古圣先贤方便立名所炼之丹奚出阴阳之外
 而别有路耶此道惟圣人为能勤行自古迄今一道而已三
 教大圣必须同类方可施功故云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
 除此一途更无他术后之来者勉力深思求师指示则知是
 书昭昭尽露不我欺矣上阳子曰参同契三篇体用不杂功
 妙非常参者参天地造化之体同者资同类生成之用契者
 合造化生成之功上篇叙炼丹之本末中篇列细微之密旨
 下篇补遗脱之法象上篇与龙虎上经表里义合世疑龙虎
 经必后人祖参同契上篇述以为经亦必有上中下三经也
 若无中下经则何以谓之上经圣人之心众人岂识盖上经
卷二 第 2p040a 页 CK-KZ_JY140_02p040a.png
 者首经之义此固非凡可测又况书中有古记题龙虎之句
 以是明之则上古之文何疑故云金碧古文真人彭晓序谓
 仙翁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
 参同契三篇又云未尽纤微复作补塞遗脱一篇继演丹经
 之元奥盖仙翁初授真人阴长生之旨后复师徐从事由是
 备悉元微仙传载详真一又云书成密授青州徐从事徐乃
 隐名而注之是则源流真实奚辨此书之注何啻百馀惟彭
 晓王道为优如晓得师授受观其明镜图参同序亦已详明
 而所注此书尚自碎杂故有畎浍殊流妍媸互起之语王道
 所释尤为旷涸今详龙虎经言虽高古不若参同契之明且
卷二 第 2p040b 页 CK-KZ_JY140_02p040b.png
 决也其语幽元隐妙非得圣师叮咛下手之的孰敢拟议如
 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之下便接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
 文则知古圣大贤非有所师宁敢虚说耶非师岂成是书也
 非师怎合造化也留此书于世者圣心道眼也天梯河筏也
 修行人仰赖也世无此书则皆趋旁门邪径使盲师俗子架
 空捏怪相牵引动挽入地狱尔世非此书则天地之间无修
 行之旨无圣人之道也己欲成天下之舋舋者其何以哉留
 念深思惟仙翁其天矣大凡注书注者释也其书隐奥难见
 解释以晓后来故必得一书之本意必超前人之心地明彻
 洞达所注过于所作之书方可注释否则彼处又不详此处
卷二 第 2p041a 页 CK-KZ_JY140_02p041a.png
 又不解返误郤后人智慧低隘了方来耳目莫谓后之来者
 不如今也倘天生圣哲欲正救之则被其浊乱转不得分其
 清归其正矣其它经书尚可如此书者伯阳面拜阴徐二真
 人至道之正其高制雄辞幽藏奥旨一字不苟况以金丹之
 法之妙鼎器之穴之用何啻百件伯阳止以金来归性初一
 语皆尽宋儒未达不肯明周易之道总看为卜筮之书暗藏
 郤羲文周孔神圣之心黯郤乾坤顺逆造化之道枉屈伯阳
 踵制元言之谛今若不晓露些孔窍则四圣人之心万世莫
 伸大易之道万世莫明岂知至要之言甚露昭昭不我欺之
 切切也
卷二 第 2p041b 页 CK-KZ_JY140_02p041b.png

卷二 第 2p042a 页 CK-KZ_JY140_02p042a.png
 中卷
  阴阳精气章第十六
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秉阴受雄雌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舒
坎离冠首光曜垂敷元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元基
四者混沌径入虚无六十卦周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
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国家
 上篇十五章炼丹次第首尾已明此篇重述细微逐章条列
 乃九还大丹之合用后学之士必须深造洞晓不可依违苟
 且恐差毫发则不成丹上阳子分此中篇为十五章者列其
 十五事也此章独明阴阳精气四者何谓乾坤刚柔孔子翼
卷二 第 2p042b 页 CK-KZ_JY140_02p042b.png
 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得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
 机以通神明之德故夫乾之为德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也坤
 之为德柔顺利贞君子攸行是乾坤配合者金丹之道也惟
 君子为能攸行小人反是昔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
 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刚之义大矣哉小人勉强一时刚健
 又岂能中正既不得中正又焉能纯粹其精也耶刚之为物
 乾也动而直故易知柔之为物坤也动而辟故易从易知则
 有亲易从则有功亲而功成可大可久此圣贤之德业也能
 成位乎刚柔之中者其金丹之道乎所以乾阳之德主乎秉
 与坤阴之德专乎含受盖雄雌相须凭精气精气舒布要雌
卷二 第 2p043a 页 CK-KZ_JY140_02p043a.png
 雄翼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为物者顺行而生生人生物也
 为变者逆用而成成佛成仙也何谓坎离冠首夫乾刚交坤
 乾乃中虚而为离坤柔承乾坤乃内实而为坎是以坎离继
 乾坤而冠阴阳之首且得刚柔之正离中日光坎中月耀垂
 辉于下元妙杳冥难可测识不可画图惟圣人为能揆度而
 参赞序述其元基此义与前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證意同
 何谓四者混沌盖阴阳精气四者包于虚无之窍乃行六十
 卦张布以为舆也坤为牛为舆乾为龙为马是乾坤合德而
 龙马就驾天下治平而明君御时金液还丹与是同道何哉
 盖龙为东方木汞马即南方砂火龙马得西方之金虎以生
卷二 第 2p043b 页 CK-KZ_JY140_02p043b.png
 北方元武之水故凝精含气而成形就驾矣和则随从路平
 不邪者明君之御政若行于大路不劳扰于民和气随时应
 稍有不由正路或更邪佞以蔽贤嫉能其国将危矣故九龄
 往而国忠进安史始萌秦桧用而岳飞亡燕云莫复正人力
 为国者惟恐国之权不在君小人只为身者惟恐国之柄不
 属已君子小人无世不有君子当和而容小人小人宜随而
 从君子则国无倾危而天下治矣比之修炼以和为先和则
 事皆随心而应翼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事既和已必正其
 心必诚其意必防其虞则无险阻而不倾丧其丹毫发之差
 可不慎乎后二十八章重明四者尤详
卷二 第 2p044a 页 CK-KZ_JY140_02p044a.png
  君子居室章第十七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处九重
之室发号出令顺阴阳节藏器俟时勿违卦月屯以子申蒙用
寅戌馀六十卦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立义设刑当仁
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历法令至诚专密谨候曰辰审察
消息纤芥不正悔吝为贼二至改度乖错委曲隆冬大暑盛夏
霜雪二分纵横不应漏刻水旱相伐风雨不节蝗虫涌沸群异
旁出天见其怪山崩地裂孝子用心感动皇极近出已口远流
殊域或以招祸或以致福或兴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来由乎
胸臆动静有常奉其绳墨四时顺宜与气相得刚柔断矣不相
卷二 第 2p044b 页 CK-KZ_JY140_02p044b.png
涉入五行守界不妄盈缩易行周流屈伸返覆
 此章最为入室之初防闲细密炼丹之难等等如是圣人特
 以君子喻之是易之系辞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
 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又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
 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又曰拟之而后言议
 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上阳子曰道本无言非言何由
 显道谓无言者有德之士言不可以不慎也况行道修丹之
 士乎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逞乾慧无所知者其发
 言论辩无非求知也真师则能察其诳妄浅器必不轻论紫
 阳公云虽鼎镬在前刀锯加颈亦不敢言若是真实行道之
卷二 第 2p045a 页 CK-KZ_JY140_02p045a.png
 器恶可不言且入室采药切忌轻言果若不言则何以得其
 药之真泥丸有云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仙翁
 乃引仙圣之言而又伸之此谓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
 出令顺阴阳节言求丹必顺阴阳节候即一阳来复之际藏
 器待时勿违卦月言采药必待月现震生即三日出庚之时
 屯以子申乃水生旺之处蒙用寅戌乃火生库之位其六十
 卦各有其日聊陈二卦即屯蒙也未能究悉者仙翁自谓未
 能尽究详悉盖元奥要口授故经云非世上之常辞上圣已
 成真人通元究微能悉其意此言未能究悉者世无上圣之
 资岂能行此道而成真人哉立义设刑所以防其欺诈当仁
卷二 第 2p045b 页 CK-KZ_JY140_02p045b.png
 施德所以诱其欢心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依法度历明号
 令用须至诚行宜专密也谨候日辰者一年止在一月一月
 止有一日一日止在一时一时止用一符审察消息者必要
 知其兑金所生之水清浊分数倘毫釐有差纤芥不正必招
 责吝贼害丹炉如此乖错则阴阳差忒二至改度隆冬反为
 大暑盛夏而有严霜春秋二分以纵横晨夜刻漏而不应雨
 旸愆伏怪异多端如上咎徵皆喻临炉一差百错总因炼已
 无功致斯乖变愚者不责于已反怨丹经若是大根方寸真
 实自悔自吝诚心愈励精勤不退一念通天自有仙助临事
 必成亦犹孝子诚心方能感动皇极心者神之舍心实则神
卷二 第 2p046a 页 CK-KZ_JY140_02p046a.png
 明自来言乃心之声言孚则情性相感语虽道出已口声传
 远播他方败则招殃成则致福事乖则或造兵革事济则身
 乐太平成败乖济四者皆由人心所为动静不妄必依绳墨
 则四时应气相求刚柔和五行正大易之道周流返覆无不
 顺矣如上譬喻要修丹者专心致志虑其危殆而谨防之盖
 此丹道不特由我亦由乎天天若或违当以财宝精诚感之
 不可有逆天道能顺天道金丹成矣故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翼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
 心之言其臭如兰同人之卦者同心之人也其卦一阴而五
 阳夫阴多阳少则阳为主阳多阴少则阴为主是以同人以
卷二 第 2p046b 页 CK-KZ_JY140_02p046b.png
 孤阴而同乎老阳也故欲得乎同人之心必以利而断之方
 得同人之言也是以君子慎密委曲者惟不妄言而又托言
 语以为之阶成丹之道之难可不奉顺而谨之乎
  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濛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
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东北箕斗之乡
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金光昴毕之上震出为徵
阳气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
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
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济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
卷二 第 2p047a 页 CK-KZ_JY140_02p047a.png
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
六五坤承结括终始韫养众子世为类母上九亢龙战德于野
用九翩翩为道规矩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性转而相与
循环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可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
 此章象一月之晦朔弦望以比炼丹之行爻合符盖一年十
 二度晦朔弦望天上太阴有十二度与太阳合璧人间少阴
 有十二度以隐形看经此阴阳之正也惟少阴也溟𣸉杳冥
 不可度量圣人测之优游太极方拟合符始可行中故号先
 天天上之太阴每会太阳日月合符月在日之下日在月之
 上月受正日之精光其光向天非人可见亦犹男女交合男
卷二 第 2p047b 页 CK-KZ_JY140_02p047b.png
 在上女在下女为男覆而不可见当此晦朔月在日之下辉
 光未分比人间之少阴也太极混沌之时先天鸿濛之内经
 罢符至初三庚方微阳将生阳牡阴牝相从配合其中滋液
 润泽自然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也夫大道者非圣
 贤之资则不能运行翼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四
 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金丹之神妙虽天地不能测
 度虽神明不能猜量何哉金丹乃先天之气圣人善与天地
 合德逆施造化以生此气也圣人能与日月合明颠倒用功
 以行此气也圣人巧与四时合序以用此气而寒暑不相拘
 圣人潜与鬼神合吉凶以成此气而鬼神见情状故天地神
卷二 第 2p048a 页 CK-KZ_JY140_02p048a.png
 明且不可度量惟圣人为能也利用安身隐形而藏此何谓
 也坤道也坤之为用坤宫有土土制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者水之用也圣人能逆用之乃得水之利易之用六利用永
 贞者坤之德也始于东北箕斗之乡何谓也每朔月与日会
 必于箕斗之乡箕斗为艮艮之为卦阴侵阳也号曰鬼路月
 每至此而失其明故曰丧朋有若世人顺行五行生老病死
 寒暑代谢也旋而右转者天道左运日月星辰悉皆右转月
 至此乡必晦而会如璧如圭一日二日旋而右至于庚方精
 光才吐魄乃生焉毕月昴日月借日光光吐于下如乾阳初
 生坤之下为震象初三之夕一阳二阴乾之长男得时行道
卷二 第 2p048b 页 CK-KZ_JY140_02p048b.png
 故三日震动也初八上弦一阴二阳坤之少女兑受丁火代
 坤行道以主其事阴阳和平神明乃生故曰八日兑行也三
 五为望月全阳辉故曰三五德就乾体乃成如上爻符比丹
 鼎中已得金水太阴映日而生精魄人身象月而生金丹鼎
 中有丹夕惕若厉满则慎溢盛则恐衰惟圣人为能慎终如
 始巽继其统固济操持徐运阴符包裹阳气艮主进止符满
 下弦渐结渐凝天位加喜抽添铅汞铅尽汞乾六五坤承结
 括终始铅汞俱化金丹已成虽以一月喻其行持功要十月
 方拟成形功满则三年功高则一纪在人积行何如耳若夫
 大圣人再造阴阳推情合性转而相与别立丹炉复造九鼎
卷二 第 2p049a 页 CK-KZ_JY140_02p049a.png
 大丹亦如璇玑复建于子比十二爻周于一月晦而至朔朔
 则届爽初阳再动于复卦矣故云故无常位为易之宗祖也
  爻变功用章第十九
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
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渐进日以益长
丑之大吕结正低昂仰以成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
辐辏于寅运而趋时渐历大壮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
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以退阳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尘
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终于已中而相千姤始纪序履霜最先
井底寒泉午为甤宾宾伏于阴阴为主人遁世去位收敛其精
卷二 第 2p049b 页 CK-KZ_JY140_02p049b.png
怀德俟时栖迟昧冥否塞不通萌者不生阴伸阳屈没阳姓名
观其权量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复荣荠麦芽孽因冒以生
剥烂肢体消减其形化气既竭亡失至神道穷则返归乎坤元
恒顺地理承天布宣元幽远渺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元
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无平不陂道之自然
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复始如循连环帝王承御千载常存
 上章言一月晦朔弦望采炼成丹之象此章比一年十二月
 功行之象其初得丹比为复卦复者一阳伏五阴也圣贤攸
 行此道则超凡入圣邪人若行此道则失命而丧身文王故
 曰朋来无咎返覆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朋来者有朋自
卷二 第 2p050a 页 CK-KZ_JY140_02p050a.png
 远方来也无咎者有益而无损也返覆其道者用易之道也
 颠倒而行也七日来复者月隐其光七日再吐亦犹人 经
 动七日而阳初生利有攸往者善进而无失东京赋云日月
 会于龙𧲖者(𧲖音斗尾星也)谓阳将复孔子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世人不知天地之心老子号此心为元牝之门云房指此心
 为生门死户易曰雷在地中复先王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
 不省方雷乃刚阳地乃柔阴以刚阳在柔阴之中复彼先天
 之气先王至此日行此道则闭关而不省方得专心而致志
 商旅者杂泛也不行者当绝其杂泛之事专行其道故象传
 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又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朔旦为复
卷二 第 2p050b 页 CK-KZ_JY140_02p050b.png
 阳气始通者圣人之心一也复者先伏而后能复也阳之始
 气出入相通且无疾害立表微刚者乾动而直也黄钟之律
 阳月建子兆者众庶也始也庶物生此阳气昔始滋彰播施
 柔暖黎蒸得常者黎蒸之众得复柔暖一阳之气皆能复其
 常道也上阳子曰作丹之妙其要在此切毋轻忽也学道巳
 得师诀须晓三关三候何也预营坛墠先采药物既得药物
 出入相通行炼已功柔暖播施微温直透此为初关第一候
 也临御丹炉施条接意辟开道路不僭不狂分彩和光愈低
 愈下大吕应丑曰景渐长是为中关第二候也大簇律临仰
 以成泰泰之为卦地上于天阴若居上水能润下阳居于下
卷二 第 2p051a 页 CK-KZ_JY140_02p051a.png
 火临照上故咸之翼曰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
 说男下女上是以亨利贞夫五行颠倒天地成宝柔施于前
 饶他为主刚施于后我反为宾牡初小往牝乃大来金气相
 须阳全乾体此云刚柔并隆阴阳交接是为下关第三候也
 渐历大壮凝结还丹侠列卯门榆荚归根刑德相负昼夜始
 分言丹之兆落在黄庭以防以养宜慎宜专夬之为卦阴以
 决别阳气既回金丹怀孕乾健盛明金气已纯阳终于已运
 行阴符姤承乍包阳无走逸阳复得阴阴为主人坤之为化
 初六履霜井底寒泉阴气下来六月为之敛精俟时否届七
 月阴阳不通阴伸阳屈阳气内明八月观象量察秋情任畜
卷二 第 2p051b 页 CK-KZ_JY140_02p051b.png
 微稚若麦之蘖老枯复荣若荠之芽化气既竭剥消其形道
 穷则返归乎坤元一来一往恒顺承天此书撰作深有法度
 或序冒头或括结尾无冒头者结尾括之无结尾者冒头总
 之即如此章是无冒头而以结尾括之其首句曰朔旦为复
 复而临临而泰泰而大壮壮而夬夬而乾乾而姤姤而遁遁
 而否否而观观而剥剥而坤尾郤结曰元幽远渺隔阂相连
 只此两语最为简易元幽远渺者阴阳二物至元极幽不可
 摸捉至远极渺不可思议而其造化功倍天地隔阂相连者
 二物间隔动几万里若得黄婆以媒合之则虽至远而至近
 也是以两物应度而育种为阴阳之元圣人用之而行其道
卷二 第 2p052a 页 CK-KZ_JY140_02p052a.png
 寥廓恍惚而不足捉摸者未容度量圣人推之以逆其用也
 先迷失轨后为主君者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
 得常此十翼之辞也仙翁引而详之中言阴为主人末曰后
 为主君皆坤之利地之道也无平不陂道之自然水之至平
 潴为渊陂畔岸不流陂若盈科则水自汛以水喻道自然之
 理变易更盛犹复至乾消息相因如姤至坤故云终坤复始
 如循连环也帝王承御千载常存者若帝王能承御乾坤逆
 顺之道则千载之寿亦未为多若功崇行著白日升天亦分
 内事昔黄帝一世为民修世间福再世乃得为臣复修出世
 功德三世乃得为君遂捐天下离弃万几寻山水幽绝处得
卷二 第 2p052b 页 CK-KZ_JY140_02p052b.png
 鼎湖之君山炼此九还大丹丹成之后白日乘龙而上升也
 按君山即洞庭湖湖中有山因黄帝炼丹故号曰君山也
  养性立命章第二十
将欲养性延命郤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秉躯体本一无
元精云布因气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
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
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合乾坤乾动而直气布精流
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
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
道之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符
卷二 第 2p053a 页 CK-KZ_JY140_02p053a.png
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骨弱可卷肉滑若铅
 此章言人先须养性乃可修命且性者何也乾之物也人能
 养之则乾阳不亏精从内守气自外生可以炼丹可以入圣
 世人莫知性命两者为一何物或猜性是灵明知觉或以性
 为肉团顽心或认思想识神为性或指不可捉摸为性或以
 顽空为性或以令为命他岂知杳杳冥冥之物为命又焉知
 生生化化之门为命惟只盲猜梦想怎达圣人之道哉黄帝
 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孔子
 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俟天命
卷二 第 2p053b 页 CK-KZ_JY140_02p053b.png
 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圣人之道传至孟子
 忒杀分明翼曰昔者圣人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
 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上仙云修性不修命如何能入圣修命先修性方入修行径
 人言释氏修性道家修命天下岂有二道哉是不参孟子存
 心养性修身立命之道盖欲立命先养其性若不悟性焉能
 知命故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以圣人无两心也
 此谓将欲养性延命郤期世人不知何者为养性洞宾乃以
 炼丹以晓之不知何者为立命张许乃以炼丹以喻之惟精
 惟一允执厥中此养性也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此立命也积
卷二 第 2p054a 页 CK-KZ_JY140_02p054a.png
 精累气此养性也流戊就已此立命也审思后末者人负聪
 慧执僻不回谓有生必有死奚有长生也哉圣仙与佛皆天
 所生师岂能授人岂能为是不审思甘分守死当虑其先者
 虑即念也当念我身从何而有若云父母阴阳之气所生则
 阴阳之气必可延命必可成仙佛矣故修大丹与生身受气
 之初浑无差别但有逆顺耳仲尼曰未知生焉知死圣人明
 性命之所以死生示阴阳之道缘何逆顺故顺而生物者人
 也逆而生丹者圣也此之谓元精云布因气托初何谓阴阳
 为度魂魄所居盖阴阳以魂魄为体魂魄就阴阳为舍离为
 日魂坎为月魄魄乃阴中之阳戊土专之魂乃阳中之阴已
卷二 第 2p054b 页 CK-KZ_JY140_02p054b.png
 土直之魂魄互为室宅阴阳两相交通性主实精于内立置
 鄞鄂情主伏气于外筑垣城郭城者何也承华之包也郭者
 何也炼丹之室也当斯之时乾之性动而直则精气合体坤
 之情静而翕为道舍庐刚而直者一施则退柔而化者布润
 以滋丹产于鼎还返成功所谓九还者地四生金天九成银
 龙虎相交金银之气复还鼎中故云九还其七返者地二生
 火天七成砂魂魄相恋砂火之精返照鼎中故云七返八归
 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已一合木汞之真归炼鼎中故云
 八归曰六居者天一生水地六成铅情性相感铅汞之妙回
 居鼎中故云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男属青龙之木受兑
卷二 第 2p055a 页 CK-KZ_JY140_02p055a.png
 金之气炼而返白女属白虎之金被离火之精鍊而还赤也
 则水定火者坛墠精严药物真正须则其水之多少而抽添
 之约其火之老嫩而烹炼之此时为五行造化之初上善若
 水者水中有金能生丽水探其至清全无挠动无质无瑕方
 能变化是云上善道之形象者男女即道之形乾坤乃道之
 象形与象之中能生真一之气乃不可以画其形而图其象
 也故此形此象各任化机分布而居秉生秉杀甲乙自东而
 游庚辛自西而舍故云各自独居也类如鸡子者还丹有形
 也黑白相符者阴阳得匹也纵广一寸者丹结之初来如黍
 米之微渐觉一寸之广非但神室充裕缊遍四肢润泽五脏
卷二 第 2p055b 页 CK-KZ_JY140_02p055b.png
 筋骨一皆快畅十月功满丹已成形脱去其胞号曰阳神阳
 神之象乃先天之气结成骨故可卷而软肉比铅华而滑非
 若后天之精血以成人物者其骨重肉滓不能变化肉滑若
 铅铅犹铅粉亦曰铅华俗言水粉洁白软滑女妇以此饰面
 尚增光彩况此阳神乃先天真铅之气以凝结而成其形乎
 此与第六章内以养巳相应
  二气感化章第二十一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元且
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
效徵
卷二 第 2p056a 页 CK-KZ_JY140_02p056a.png
 阳燧者阳之物也其中有气故感日而能生火方诸者阴之
 物也其中有精故感月而能生水日月在天之高远阳燧方
 诸之至微阴阳二气尚相感化况乎人身真阴真阳切在心
 胸可亲可密近而易求安有相通而不感化哉缘以后之人
 不得其道耳人身之阴阳以比天上之日月诸燧之水火以
 喻人身之精气无情之物尚尔相通有情有灵自然交感且
 天地间最灵者人也虽至贱至愚者皆知阴阳化育之理不
 待教令而使之然一切愚迷但知顺行以生人物至于逆用
 非师罔通盖逆用阴阳之道乃炼精伏气以成丹也此章单
 明阴阳二气以相感通而成造化也
卷二 第 2p056b 页 CK-KZ_JY140_02p056b.png
  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
耳目口三宝闭塞无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
听开阖皆合同为已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内营卫坎乃不
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
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證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
悟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郤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
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谷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
之柄耕耘宿秽污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此章详明炼丹入室之密旨学者得师口诀便须诵此章万
卷二 第 2p057a 页 CK-KZ_JY140_02p057a.png
 遍句句熟玩字字寻详勿轻易读过去一字不透不能成丹
 盖此一章乃参同契着紧合尖处其中有不以语言泄露者
 上天所宝也且夫人生于世性无有不善及乎年既长非负
 上圣之资介然自守者鲜淫朋妄友牵诱于外声色嗜欲迷
 惑于内六根门头色色皆爱日用夜作件件戕贼最苦毒者
 耳目口也耳听乎声目视乎色口嗜乎味由此之故福从色
 败害随声至病因口入梦生醉死递递何穷学士多不能成
 道者皆被耳目口三者邻朋互诱汨丧其真仙翁以耳目口
 为三宝者尊重而不敢轻放是用闭塞勿令发通入室之际
 大用现前六根大定方可采炼真人即已土也潜深渊者用
卷二 第 2p057b 页 CK-KZ_JY140_02p057b.png
 己土去尅水以求丹浮游守规中者规中名造化窟也若炼
 大丹于此一符之顷切须慎密浮游者常静而又常应暂时
 不离此用守者勤勤内照诚有所待也此两句又为参同契
 中合尖处用一下大斧底工夫相似是以真仙圣师所出元
 言法语万世莫能猜之上阳子因尽泄之者但愿人人皆明
 此道而行之也旋曲以视听者非蠢然之闭塞也内能旋曲
 委宛微慎而视听之使戊土之开阖不隐不瞒与已土以合
 同若吞若啖已之为性颠倒猖狂必得戊土为其枢辖是云
 为已之枢辖何谓动静不竭穷盖已之为道其动也直其静
 也专若善用之不致穷竭离气内营卫目光内照也坎乃不
卷二 第 2p058a 页 CK-KZ_JY140_02p058a.png
 用聪耳须内听也兑合不以谈希言而调息以顺鸿濛之施
 化惟此三者善于关键方可缓体处于空房缓体者优游而
 不劳空房者严净而不杂委志归虚无盖虚无者气之所生
 处也是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要得此气必当委曲志虑
 以求之也无念以为常无念二字最为受用真人潜深渊无
 念以应之浮游守规中无念以候之呼吸相含育无念以致
 之三性既会合无念以入之能应能候能致能入其功惟多
 故以为常也證难以推移者戊之为物号曰白虎虎之为变
 易动难安若以已土会之切毋纵横推移心或不专恐生灾
 异前云无念此又云心专不纵横可不谛思之乎寝寐神相
卷二 第 2p058b 页 CK-KZ_JY140_02p058b.png
 抱者心不纵横又不推移于斯寝寐之顷神气自相抱一又
 须常觉而常悟候其一气之存亡炼丹之功用力至此方自
 知验予往昔得师之旨此段以为甚难近从大罗山之阴行
 此大功始觉易也大要修之而不辍休方能成就其全功也
 故仙翁自明采取烧炼之时不可毫发差忒自颜色浸以润
 而下句句紧用着无一句放閒皆得丹之后有自然之效见
 种种之验凡修此道者居五浊恶世修出世间法人行之不
 辍久则功必成勿因小魔障中道而弃之是云浊者清之路
 昏久则昭明證圣成仙指日可冀功最神速故名之曰神丹
  傍门无功章第二十三
卷二 第 2p059a 页 CK-KZ_JY140_02p059a.png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弃正从邪径欲速阏不通犹盲不任
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
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欲知伏食法事约而不繁
 世人好小术小术不是道器局若浅小不可闻大道道大包
 天地道深阔如海人固不可闻先被盲师毒先入言为主正
 道无由闻旁门好采战弃正从邪径服药求轻举欲速阏不
 通精竭不养性犹盲不任杖借道咨谈辩如聋听宫商没水
 捕雉兔何不参同类五行不颠倒登山索鱼龙枯坐以求仙
 植麦欲获黍无为若办道运规以求方如上种种为竭力劳
 精神若不遇圣师终年无见功欲知伏食法古仙语不繁伏
卷二 第 2p059b 页 CK-KZ_JY140_02p059b.png
 气不服气服气须伏气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斯言真妙
 诀以诏高上人
  流珠金华章第二十四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化为白液凝而至坚
金华先唱有顷之间解化为水马齿瓓玕阳乃往和情性自然
迫促时阴拘蓄禁门慈母养育孝子报恩严父施令教敕子孙
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三五与一天地至精
可以口诀难以书传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遂相衔咽咀嚼相吞
荧惑守西太白经天杀气所临何有不倾狸犬守鼠鸟雀畏鹯
卷二 第 2p060a 页 CK-KZ_JY140_02p060a.png
各得其功何敢有声不得其理难以妄言竭殚家产妻子饥贫
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讫不谐遇希有能成广求名药与道乖殊
 此章分明指示流珠金华为阴阳之二物复示烧炼之密旨
 其间透露大为详切可以口诀难以书传是也上阳子乃重
 宣此义而为偈言太阳流珠离有日乌离宫姹女非色非珠
 太阳隐明实称乾父砂中有汞汞为砂祖世人缘因六贼引
 逼劂凿流珠或𣺶(音嘶龙所吐涎也)或逸金本居兑寓坎生华坎之
 真水乃尅离砂汞被金水制伏转变化为白液应时烧炼金
 返居前吐华先唱真土云已已须神王己曰地神拥一玉局
 升于高座暴露双足金华化水有顷之间色如马齿钟乳瓓
卷二 第 2p060b 页 CK-KZ_JY140_02p060b.png
 玕乾阳为宾往以求友阳性阴情嘻(音熙暖也)相蟠糺阴被阳迫
 阳被阴促彼促我迫时阴拘畜两肾之间号曰禁门一阴一
 阳一乾一坤慈母云金金生坎水水即金公水称孝子严父
 云木木生砂汞子又生孙子继孙踵虑不精专严施号令五
 行错王颠倒尅应铅汞砂银相据于土火盛生土土为金母
 火王销金木畏金刑金被火伐木乃敷荣东南同五木三火
 二西北同五水一金四中央戊己是曰三五数一至万兆经
 垓补数合天地蘉(音忙勉也)感至精此感彼合口诀须明子当右
 转若謇若遄阳金生子午乃东旋阴汞生午包固阳精卯酉
 东西主客二名金木间隔相去万里怀仁怀德金顺木喜龙
卷二 第 2p061a 页 CK-KZ_JY140_02p061a.png
 呼虎吸金恋木仁一主一宾饮食相亲一乌一兔俱相贪便
 一男一女遂相衔咽一龟一蛇咀嚼相吞南方之神朱雀荧
 惑守占于西煅炼金德兑之杀方慎毋差忒含储生意气日
 太白经行黄道信归乾户杀气一临生气自布犹猫捕鼠似
 雀畏鹯各得其功何敢有声不得口诀奚可猜言枉耗家产
 行诸旁门邪蹊曲径采战误真误诱罪重岂顾他贫自古及
 今好者亿人不遇真师希有能成未明阴阳岂知同类广求
 名药愈耗真气金石草木非类无情去道乖远寥隔万程法
 则后学梗概敷陈备明奥典得做仙真
  如审遭逢章第二十五
卷二 第 2p061b 页 CK-KZ_JY140_02p061b.png
如审遭逢睹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终始五行相尅更为父母
母含滋液父主秉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
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若以野葛一寸巴豆
一两入喉辄僵不得俛仰当此之时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鹊
操针巫咸扣鼓安能令苏复起驰走
 此章乃谓人若遇师先须审察睹其端绪是正是邪将此参
 同契勘果是明师问无不知略无留滞若是盲师十不知九
 百端捏怪引人落草或以无言是道或惟打坐观空问其砂
 汞虎龙金木间隔三日震象逆用先天不晓丹经哑口无对
 世之愚夫但闻何人打坐几年某人入阛几处便纷言其有
卷二 第 2p062a 页 CK-KZ_JY140_02p062a.png
 道他岂知马祖南岳磨砖之诮乎又岂知阴阳吞啖生杀之
 理乎有辈俗子略记前人口滓日惟说禅锋辩横论唤作性
 宗指此为道以愚世人尤为可笑彼恶知禅与性哉何谓性
 即乾用九其动也直若能了此即正法眼藏也何谓禅即坤
 用六其动也辟若也知之即涅槃妙心也禅与性合以土制
 铅也金木相投以铅伏汞也仁与义施以直养气也故一阴
 一阳易之道也离宫修定禅之宗也水府求元丹之府也名
 虽分三道惟一尔睹其三教修养之端绪皆要同类方能成
 功此云以类相况也何谓揆物终始当揆度其生人生物阴
 阳终始消息之因是以五行相生相尅一旺一衰劫劫更易
卷二 第 2p062b 页 CK-KZ_JY140_02p062b.png
 而为父母上圣至人所行之道阴阳而已其主含储滋液之
 气者坤兑更易而为圣母也其主秉与生成之妙者乾震更
 易而为灵父也气液凝精流而成形以结为丹如金石之固
 而不朽也审察专一方乃不泄可得成道若立百尺之竿而
 见影如呼千岩之谷而传响阴阳自然影响交感最为灵验
 以合天地造化之至象也野葛巴豆无情之草木尚尔杀人
 文王大圣周公孔子庶圣扁鹊神医巫咸贤师蓍占针祷其
 毒气不可疗况乎真阴真阳之气同类有情之物以相匹配
 安有不结灵丹者乎
  姹女黄芽章第二十六
卷二 第 2p063a 页 CK-KZ_JY140_02p063a.png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物为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
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施化之精天地自然
火动炎上水流润下非有师导使其然也资始统正不可复改
观其雌雄交姤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非有工巧
以制御之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秉乎胞胎受气元初非徒生时
著而见之及其死也亦复效之此非父母教令其然本在交姤
定置始先
 河上乃爱河欲海之喻姹女即自已阴汞之精何谓灵而最
 神以其功能生人亦能杀人又能合丹当寂然不动之时一
卷二 第 2p063b 页 CK-KZ_JY140_02p063b.png
 灵内养忽感而遂通之顷奔骤如神境动情生福从色败意
 念才起汞逐火飞如埃与尘不可复拾鬼隐其精龙匿其形
 云散天空空即是色此与二十四章太阳流珠常欲去人义
 同人谩尔看将过去故复到此引而伸之圣人功盖后世类
 多如此将欲制之黄芽为根即前卒得金华转而相因义同
 盖如姹女因之顺而易失非彼黄芽之一阳不能制伏黄芽
 即先天之气号真一之铅烧此铅气以为根基其汞自不奔
 逸何哉阴阳配而使之然也物无阴阳是违造化之天背其
 生物之元修丹者不离阴阳以立根基倘真一之气既还丹
 已成熟则方跳去阴阳之外世之愚人不看丹经谓修行者
卷二 第 2p064a 页 CK-KZ_JY140_02p064a.png
 必居深山必先孤处必弃妻子必当辟谷必合无为必要打
 坐以此为道何其愚哉若也不用阴阳不究五行不辩金木
 不知龙虎不识铅汞不明坎离只以无言乌可成道是以此
 书力救其敝历言阴阳配合方谓之道只如牝鸡不雄自卵
 覆雏不成为其孤阴无阳若欲生雏当午盛水曝而温之假
 借阳气雏乃可全若不温之必不生也夫何故亦如造化配
 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岂成生生之道是以女人之国
 无男子若欲孕则必择日一日三时俯观井底亦借真水之
 气是观井中之象以为交感方能怀妊所谓阴阳施化之精
 天地自然相感之道若此火炎上水润下非有师导以使其
卷二 第 2p064b 页 CK-KZ_JY140_02p064b.png
 然资始统正一气已定翼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
 道变化各正性命性命已正安可复改故曰观夫雌雄交姤
 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非有工巧制御必男生
 而伏女偃其躯此皆极理之论造化不能移易岂但生乎溺
 而死者亦必男伏女偃此非父母教令使然本在交姤定置
 始先俗眼看来语似屑屑本其著书之意令人洞达阴阳之
 理语故频而不烦也
  男女相须章第二十七
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体不亏伤
阳失其契阴侵其明晦朔薄蚀掩冒相倾阳消其形阴凌灾生
卷二 第 2p065a 页 CK-KZ_JY140_02p065a.png
男女相胥含吐以滋雌雄错杂以类相求金化为水水性周章
火化为土水不得行男动外施女静内藏溢度过节为女所拘
魄以钤魂不得淫奢不寒不暑进退合时各得其和俱吐證符
 坎为水为月为中男离为火为日为中女坎外阴而内阳中
 有戊土以储金水养其阴魄为中情为道义之门黑中之白
 也离内阴而外阳中有已土以居砂汞主其阳魂为成性为
 仁德之体白中之黑也月体本黑受日之化光彩复舒而体
 不亏阳失其契契合也阴侵阳明薄蚀者晦朔之间月掩日
 光正对的射日体居上月在日下暂障日光此谓阳消其形
 阴凌灾生以此世人不能保守真阳数为阴所凌烁若也雌
卷二 第 2p065b 页 CK-KZ_JY140_02p065b.png
 雄得类颠倒相感男女相胥逆求化机则其兑金化生坎水
 非得真土则坎之水周流汎滥离中有火火能生己土以制
 坎水水不汎矣是以男之为道乾刚而外施女之为德坤静
 而内藏若乾外施溢度过节则为坤女之所拘制魄以钤魂
 魄属于兑魂属于震震男兑女阴阳相交不得淫奢必使一
 寒一暑得其进退和合有时不愆不忒则其雌雄各吐符證
 乃可见其效验者矣此章大义在乎周章溢度淫奢过节则
 阴凌而灾生致仲冬行夏令成隆暑仲夏行冬令返严寒即
 男行而女不随阳唱而阴不和阴阳乖错皆由周章而淫奢
 也修丹不易切毋自轻昔纯阳翁既得钟离老仙之传及其
卷二 第 2p066a 页 CK-KZ_JY140_02p066a.png
 入室累次下工以未尽善不即成丹复蒙玄元崔真人授以
 入药镜方得洞达乃作诗曰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
 分明厥后用功旋即成就后之愚人专以无为顽空是道依
 稀度日任生任死此辈为教中大罪人况敢言修行一事哉
  四者混沌章第二十八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
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离赤为女
脾黄为祖子五行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上阳子曰夫人之身最灵而至宝者精与气也心印经以为
 上药张紫阳以为命宝仙翁所撰之书则有同而有异何谓
卷二 第 2p066b 页 CK-KZ_JY140_02p066b.png
 同曰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此最简而同也何谓异曰乾
 坤坎离曰牝牡橐籥曰开曰阖曰无曰有曰阴阳曰日月曰
 元牝曰戊己曰刚柔曰雌雄曰斗枢曰魁罡曰乌兔曰魂魄
 曰金气曰神明曰黄芽曰河车曰铅银曰砂汞曰浮沉曰白
 黑曰鸿濛曰恍惚曰规中曰枢辖曰虚无曰杳冥曰真人曰
 太渊曰垣阙曰蓬壶曰朱雀曰龟蛇曰白虎曰青龙曰熬枢
 曰流珠曰金砂曰水银曰八石曰黄土曰两孔穴曰神德居
 曰偃月炉曰悬胎鼎曰赤色门曰明窗尘曰上下弦曰文武
 火曰丹砂木精曰河上姹女曰鄞鄂城郭曰马齿瓓玕曰禁
 门曰刀圭曰金华曰秋石曰情性曰主客曰白雪曰黄舆曰
卷二 第 2p067a 页 CK-KZ_JY140_02p067a.png
 元沟曰河鼓曰甑山曰晷影曰钟乳曰苍液曰三五曰两七
 曰铢两曰爻符等等名色如是一皆身中之宝或喻门户或
 言神室或云鼎器或譬体用或杂形象或比进退故易道以
 乾直坤辟为生死之门丹法以鹊桥黄道为往来之路不离
 己身之精气耳此假名而异字故此章言丹砂木精得金乃
 并又合前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之义同
 也盖谓流珠谓姹女谓丹砂本皆有阴而无阳以属后天不
 能成丹金与黄芽金华乃先天之铅可炼还丹故夫丹砂木
 精即离中之汞火火之父为东方甲乙之木以生真精是谓
 中女是以东方甲乙之木与南方丙丁之火一父一女也父
卷二 第 2p067b 页 CK-KZ_JY140_02p067b.png
 与其女为阳中之阴则震木离火为之侣也黄芽金液为坎
 中之铅水水之母乃西方庚辛之金以孕其液而为中男是
 以西方庚辛之金与北方壬癸之水一母一子也母与其子
 为阴中之阳则兑金坎水以合处也木火金水四者混沌列
 为龙虎一东一西龙居东其数三故云龙阳数奇虎属西其
 数四故云虎阴数偶木火为侣者龙从火里出也金水合处
 者虎向水中生也肝青属木为火之父肺白属金为水之母
 肾黑属水为金之子离赤属火为木之女脾黄属土四者之
 祖子居五行之始故为一阳之首金与水木与火龙与虎是
 谓三物若此三物交会而作一家则必藉戊己二土之力方
卷二 第 2p068a 页 CK-KZ_JY140_02p068a.png
 能成其功用也
  卯酉刑德章第二十九
刚柔迭兴更历分布龙西虎东建纬卯酉刑德并会相见欢喜
刑主伏杀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
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更历分布者青龙建纬于酉
 白虎建纬于卯是刑德并会而龙虎欢喜颠倒相见故龙虎
 相见会合一处则二物欢喜以主生为德若龙东虎西定位
 各居自生自旺则二物相竞纷扰以主杀为刑刑者阴阳乖
 错之义雌雄相见之喻刑者五行顺行之谓德者五行颠倒
卷二 第 2p068b 页 CK-KZ_JY140_02p068b.png
 之意刑者阴消其阳德者阳合乎阴刑者阴多而阳少德者
 阴少而阳多且如四阳而二阴二月之卦也阳长阴退其阳
 虽多而有馀阴阳多为德馀阴主杀是以三春万物并生而
 榆荚堕落者一如人也年方及壮一身之中阳多阴少日壮
 一日郤于此时欲火太炽其阳虽多皆为阴消纵有馀阳不
 能主宰百病来侵将暨阳脱犹复念念在于欲界尽力求阴
 馀阳遇阴悉皆消脱卒然而终此之谓德返为刑也若是上
 智乘其馀阳以为阶梯急行还丹之道可复长生是之谓刑
 德并会也是为相见欢喜也又如四阴而二阳八月之卦也
 阳为阴消其阴虽多尚有馀阳阴多为刑馀阳主生是以三
卷二 第 2p069a 页 CK-KZ_JY140_02p069a.png
 秋万物将零而荠麦乃生一如人也年将六十一身之中阴
 多阳少日衰一日若于此时幸有馀阳而行金丹之道能令
 阳复是谓返老还童也是谓长生久视也是之谓刑返为德
 也二月子时斗之魁星临于卯位罡星临于己上位属东南
 主生为德八月戌时斗之罡星据于酉地魁星临于亥上位
 次西北主杀为刑经云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
 者凶馀位皆然此喻炼丹之功用也子南午北者颠倒五行
 也仙圣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成宝所以水
 火互为纲纪方能既济也阳生于一成于九阳数至九则极
 极则复于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卷二 第 2p069b 页 CK-KZ_JY140_02p069b.png
 者丹之神功在此两句盖虚危之次日月合璧之地一阳初
 生之方龟蛇蟠结之所故太一所含先天之元气其真精遇
 子则播施此复应前章子五行始之义也世人但闻卯酉为
 沐浴岂能明刑德之喻盖德与生即半时得药之比刑与杀
 则顷刻失丧之喻是以入室之际直须防危虑险方可炼丹
 仙翁比为春旺之时何物不生而榆荚死者德中防刑生中
 防杀也秋肃之候何物不凋而荠麦生者刑中有德杀中有
 生也是书历历而论种种而明者其主意之妙惟要得先天
 之气尔
  君子好逑章第三十
卷二 第 2p070a 页 CK-KZ_JY140_02p070a.png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𥥆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假使二女共室颜色
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发辩利舌奋舒美辞推心调谐合为
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若药物非种名类不同分刻参差失
其纲纪虽黄帝临炉太乙执火八公捣炼淮南调合立宇崇坛
玉为阶陛麟脯凤脂把籍长跪祷祝神祗请哀诸鬼沐浴斋戒
冀有所望亦犹和胶补釜以硵涂疮去冷加冰除𤍠用汤飞龟
舞蛇愈见乖张
 仙翁直指金丹必须同类药物一阴一阳必资交感一牝一
 牡方得化生倘独居孤处安得化化之机若夫众雌无雄岂
卷二 第 2p070b 页 CK-KZ_JY140_02p070b.png
 有生生之道欲炼还丹必求先天一气以成也此章句语直
 露不宜重述为是书者乃泄天地造化之机倅乾坤生育之
 德焕日月合明之理漏阴阳逆施之功易曰与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主此道者圣人也行此
 道者神人也此书在在处处天地神祗日月星辰雷霆万神
 常切扈卫上贤敬受诵至万遍仙真降庭告以上道若彼下
 愚妄生谤毁则有神鬼阴录其过注于黑籍小则恶病缠身
 大则黑司促算徒为幽阴之鬼长堕苦海之中福善祸淫昭
 然毋忽
卷二 第 2p071a 页 CK-KZ_JY140_02p071a.png
 下卷
  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光
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
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籍开示后昆
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
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竟无见闻遂使宦者不仕农夫
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吾甚伤之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
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
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卷二 第 2p071b 页 CK-KZ_JY140_02p071b.png
 古圣大贤必明至道故伏羲神农黄帝之书皆言大道阴符
 尚存其经三百一十五字后人因不明道乱猜其经乃谓百
 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者聋瞽一世彼安足知圣人之
 道哉盖阴符自观天之道百二十字乃叙道之纲领自天地
 万物之盗九十一字乃下手之用自瞽者善听一百四字乃
 成功之要是以黄帝鼎湖伏炼九鼎大丹乘龙上升郤非烧
 炼金石草木之谓乃伏先天之气以成丹尔故云伏炼非服
 炼也所谓伏炼者各有其事如怀玄抱真化迹隐沦含精养
 神通德三光如上七者首事先行是云炉火是之谓炼己若
 能炼己则真气薰蒸遍于一身如炉中有火暖气似烧故谓
卷二 第 2p072a 页 CK-KZ_JY140_02p072a.png
 之炉火故谓之炼己也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
 长存如上四者是云伏气是之谓炼丹盖怀玄者内怀玄一
 之气抱真者负抱太乙之真化迹者韬光藏迹使人不我知
 故知我者稀则识我者贵隐沦者沈隐沦匿使人不可识故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含精者抱含真汞之精
 以炼己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累功至此大要通德
 三光德者修行之上事也修道而不修德是有阴而无阳道
 德全修阴阳自配人之修德自云有德而实无德缘以妄想
 德不感通修行之土德愈深厚自不想德天地神明日月星
 辰德皆感彻如张葛许自积自修心实罔觊此为通德三光
卷二 第 2p072b 页 CK-KZ_JY140_02p072b.png
 也炼已既勤积德通感方可伏炼大丹津液腠理者津乃玉
 津即白雪也液乃金液即黄芽也玉津金液腠理于神室之
 中则一身之筋骨致坚众邪者百骸之阴皆得辟除正气乃
 先天之阳长存不坏积累长久变形而仙黄帝伏炼九鼎大
 丹者此之谓也庆会录云昔轩辕氏一世为民再世为臣三
 世为君济世积功数尽升天阴符而下列圣相继载于经者
 文王周易明乾坤其易之门咸恒夫妇之道孔子十翼明乾
 动而直坤静而翕之义道德五千明有无玄牝之门子思中
 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孟子养浩气明至大至刚以直
 养而无害篯铿老彭之比列风庄鹏之喻皆由圣贤以至仙
卷二 第 2p073a 页 CK-KZ_JY140_02p073a.png
 也其忧悯后学好道之士遂其风采指画著为图籍开示后
 昆或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或托号诸名覆谬众文所谓露见
 者累露其大概如乾坤其易之门耶是也至于本根必资口
 授故隐藏耳所谓托号覆谬者不可显言比方借喻散于群
 书之内后之明眼者既得其文不遇其人韫椟而终其身若
 是法器之子公孙继踵可也有辈学人虽录此文不得师旨
 迷以传迷引入邪径竟无见闻趋走旁门阴阳不知五行错
 乱洎乎后来修道之流据此文书且无口诀此辈有若士农
 工商失其本业只如宦者求官无路以登仕版农夫欲佃无
 地而可以耘锄工艺抱术而莫施商贾计利而亡本即如学
卷二 第 2p073b 页 CK-KZ_JY140_02p073b.png
 者虽有其文未承师诀无下手处谬猜妄行乌能成道仙翁
 恻悯陶冶炉开定录此文为亿世法字约而义易思如真人
 潜深渊之句事省而理不繁有金来归性初之语披列其条
 者即此上篇分十五章披露阴阳造化采丹首尾中篇分十
 五章详列分两符候下篇五章法象成功后人睹此所列之
 条综核其实便于观览其间数目分两皆有法度得师一指
 依此循习可以成丹乱辞者即托号覆谬之义孔窍者包括
 玄妙之深实大劫之梯航为昏衢之智烛后圣亚贤审思密
 用伏惟大道非圣莫明非贤不语故父不得传之于子臣不
 得献之于君圣人之道岂不传耶谓恐无德而难承当或若
卷二 第 2p074a 页 CK-KZ_JY140_02p074a.png
 轻言后必颠踣是云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法象成功章第三十二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星纪兮人民皆惊骇
晷影妄前郤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览视之兮王者退自改关键
有低昂兮害气遂奔走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天地之雌
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终始循斗而招摇兮
执衡定元纪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张设下白虎导唱前兮苍液
和于后朱雀翱翔戏兮飞扬色五彩遭遇罗网施兮压之不得
举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母颠倒就汤镬兮摧折伤毛羽漏
刻未过半兮鱼鳞狎鬣起五色象炫耀兮变化无常主潏潏鼎
卷二 第 2p074b 页 CK-KZ_JY140_02p074b.png
沸驰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叠累兮犬牙相错距形似仲冬冰
兮瓓玕吐钟乳崔嵬而杂厕兮交积相支柱阴阳得其配兮淡
薄而相守青龙处房六兮春花震东卯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兑
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杂南午三者俱来朝兮家属为亲侣
本之但二物兮末而为三五三五并与一兮都集归二所治之
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先白而后黄兮赤黑达表里名曰第一
鼎兮食如大黍米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山泽气相蒸兮
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檗染为黄兮似蓝
成绿组皮革煮成胶兮曲𡾹化为酒同类易施工兮非种难为
巧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传于亿世后兮昭然自可考焕
卷二 第 2p075a 页 CK-KZ_JY140_02p075a.png
若星经汉兮炳如水宗海思之务令𤍠兮反覆视上下千周灿
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探端索其绪
兮必得其门户入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
 上阳子曰圣人之道大包天地细入微尘传云至广大而尽
 精微极高明道中庸庸道乃天所秘实不显竹帛惟只口口
 相传圣人无可奈何百般引喻[示*以]后[黄*人]帝岐伯之问始云精
 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只此一语尽露金丹
 及文王重伏羲之易曰西南得朋此又露补气之方孔子又
 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此又指补气之类老子则曰玄牝之
 门是为天地根此郤明补气之门参同契历历指示药物鼎
卷二 第 2p075b 页 CK-KZ_JY140_02p075b.png
 炉斤两火候金气相胥真人潜深渊之诲最明且切复于下
 篇法象比喻圣圣相传其揆一也故金液九还大丹无非补
 其一气耳然补阴必用阳补阳必用阴本乎太极之气借名
 金丹何谓金何谓丹谓乾始金谓坤始丹乾初太极金附于
 坤坤初太极气化为丹乾金布坤经郤流转金隐于兑兑金
 生水水初生丹丹在虎圈故虎向水中生虎居于西若要合
 丹先降其龙龙家于木化现于离离有阴火故龙从火里出
 夫龙居东九气之苍天青帝籥之以为真宰而生万物虎居
 西七气之素天白帝橐之以成造化而产万物自西至东数
 万馀里今仙翁以天地而喻离坎以金鼎而譬玄沟河鼓星
卷二 第 2p076a 页 CK-KZ_JY140_02p076a.png
 纪以比会合晷影前郤而比乾龙皇上览视以比顿悟而明
 了关键害气比收拾而闭塞以雌雄指子午以出入指寅申
 甑山者杳冥之门招摇者恍惚之户白虎乃金之物朱雀乃
 火之精罗网喻下手也汤镬比烹炼也鼎沸暴涌气之盛也
 接连叠垒足其药也瓓玕钟乳丹肇形像杂厕交柱德合阴
 阳青龙处房入室了事白虎在昴得药归炉朱雀在张神己
 合气二物即铅汞也三五者簇五行也一者坎之水二者离
 之火先白而后黄者白乃金也黄乃土形赤黑达表里者赤
 乃火容黑乃铅体五行全阴阳会名为一鼎其大如黍米经
 云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者此也自然之所
卷二 第 2p076b 页 CK-KZ_JY140_02p076b.png
 为是皆阴阳造化自然感通之道也非有邪伪道者非旁门
 采战左道邪术也山泽气相蒸者喻金丹亦阴阳之气相蒸
 而成泥竭遂成尘者比真气入鼎遂结成丹染黄用檗绿用
 蓝煮皮成胶曲成酒喻得金液必成还丹也同类易施功者
 如乾以坤为类震以兑为类则阴阳和而功易施非种难为
 巧者如兑以巽为种阴以雌为种二女同居岂能成造化哉
 斯之妙术明审谛当实非诳语传于亿世后者此书此道如
 星之在天谁不可睹若水之宗海岂有异流虽万亿世莫能
 离此道也详玩熟思反覆万遍自感神明告人或心灵自悟
 也圣贤著书尾必应首此书上卷首章云乾坤易之门户至
卷二 第 2p077a 页 CK-KZ_JY140_02p077a.png
 此末章乃直曰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是谓原始返终
 天道无私常传贤者学道之士宜谛思之
  鼎器妙用章第三十三
 此章原接法象之下缘鼎器亦法象耳彭真一谓其辞理钩
 连字句零碎置于后非也仙圣所述深有法度不可轻移况
 句皆三字叶韵又一体法今依原本正之于此也
圆三五寸一分
 此详明三五一之旨是书凡言三五者十一章三五既和谐
 二十四章三五与一天地至精二十六章三五不交刚柔离
 分三十二章本之但二物末而为三五此章以三五一为首
卷二 第 2p077b 页 CK-KZ_JY140_02p077b.png
 句者使人洞明三五一之旨则知鼎器有三五之妙药物有
 一寸之真火候正一分之用圆者熟也若能圆明熟达三五
 一之要可炼大丹世人不圆斯旨只泥鼎器方寸尺度又何
 浅哉仲尼曰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
 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悟真篇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
 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已自居生数
 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达者方能入圣机阴
 阳之数以气为主五行之气因数而生故东方青气九元也
 仁也木德生数三刚也精也古文龙虎经曰变化为青龙阳
 木也南方赤气二亨也礼也火德生数二柔也血也经曰丹
卷二 第 2p078a 页 CK-KZ_JY140_02p078a.png
 砂流汞父阴火也阳木生阴火离为阳中之阴阴为中女则
 离女以震木为父是木为火侣其生数二与三同为一五也
 为砂中汞也为我也为鼎也紫阳云金鼎欲留朱里汞是也
 四方白气七利也义也金德生数四雌也液也经曰雌阴赭
 黄金阴金也北方黑气五贞也智也水德生数一雄也气也
 经曰雄阳翠玄水阳水也阴金生阳水坎为阴中之阳为中
 男则男以兑金为母是金与水同处其生数一与四同为一
 五也为水中金也为彼也器也紫阳云玉池先下水中银是
 也中央黄气一已也神也土德生数五戊也信也老子曰杳
 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也戊已一合成圭
卷二 第 2p078b 页 CK-KZ_JY140_02p078b.png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金丹凝结也是之谓三五一也是之
 谓鼎器也三五一总合而成九数以还东方青气之元数九
 是之谓九还大丹也
口四八两寸唇
 四与八合十二又加两足一十四十四者是天上月之初圆
 月圆为纯阳以其阳纯方能生一阳之金精于鼎之内也口
 与唇为金气相胥之门户是谓鼎之口器之唇也是谓二七
 一十四也是之谓七返之妙义也世人不明仙翁妙谛藏妙
 中之妙有意外之意其见口与唇二字直欲求鼎器之尺寸
 者乌知金液大丹以乾坤为鼎器欲比量金丹鼎器之尺寸
卷二 第 2p079a 页 CK-KZ_JY140_02p079a.png
 者是比量乾坤也且不知将何丈尺比量乾坤抑不知从何
 下手而比量也彼乌知炼丹法象以天地为炉以阴阳为火
 此之谓炉火即如人身一小天地以身为炉精气为火郤非
 五金八石之炉火鼎器者也
长尺二厚薄均
 尺二者一年十二月也长者年年有十二月也厚太过薄不
 及也修行人要知每年有十二月月月有金水相生之时鼎
 器厚则有望远之嫌鼎器薄则有衰弱之患均者所以调之
 摄之调摄者审之候之也故先哲以一年七十二候攒簇于
 一日一时之内有六候则一候有三符止用一符之速是谓
卷二 第 2p079b 页 CK-KZ_JY140_02p079b.png
 符候厚薄均调摄不差一发方许炼大丹也
腹齐三坐垂温
 腹者丹鼎之内室也齐者与月齐光也三者必皆初三日也
 坐者待也垂者至也温者阳气动也何谓与月齐光盖天上
 月号曰太阴每月初三日晡生一阳之光于庚申之上以象
 震卦震者微阳乘二阴也丹鼎亦然人间之鼎器号曰少阴
 亦每月初三之夕生一阳之气于壬癸之乡以象复卦复者
 一阳伏五阴也何谓坐垂温修行者已得鼎器遇其初三之
 夕必坐而候之待其火气垂至不寒不燥而温然此其阳气
 欲动急可炼丹也
卷二 第 2p080a 页 CK-KZ_JY140_02p080a.png
阴在上阳下奔
 阴乃器中之水阳乃鼎中之火水上火下水火既济阴上阳
 下地天泰也紫阳翁云饶他为主我为宾是也
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三百六善调均
 首行武火炼已之时也尾行武火温养之日也中间郤行一
 符之文火以炼丹也始七十积已之功最难为也终三旬者
 言温养之际尤当慎也七十又三旬并二百六总三百六协
 乃四九之圆数一周之日足也比三百六十日以七分之日
 炼已以三分之日温养如以一年温养则先三年炼已惟中
 间炼丹之文火止要半个时也故谓善调均其炼丹用半个
卷二 第 2p080b 页 CK-KZ_JY140_02p080b.png
 时中一符文火郤不在七十与三旬并二百六之列学者当
 详首尾始终四字则中间文在外而不相干也世人每见七
 十与三旬之语皆为三分文七分武岂悟丹经藏机不敢直
 吐者也若洞晓一符之顷为得丹之候则中间文自融会矣
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
 地二生火天七成砂此阴火之成数是一七也天一生水地
 六成铅此黄芽之合数是一七也以铅火之数合两七聚也
 两七一十四也以此十四之铅火会于鼎器之中其功辅翼
 于人而成丹也
胆理脑定玄升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性情纯
卷二 第 2p081a 页 CK-KZ_JY140_02p081a.png
郤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
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净魄魂得长生居仙村
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
 此段浅近言得药之士更无怠荒暂时不离勤勤付嘱句句
 明白不必再释若丹已成婴儿渐大不妨行九载向上之功
 也
御白鹤驾龙鳞游太虚谒仙君录天图号真人
 此系丹成道备行满功成之事然功高德重则效验有不能
 尽述者缘夫至道上天所宝善根上智勤行不怠性命双修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德重功高一如懋赞之辞谒仙君而号
卷二 第 2p081b 页 CK-KZ_JY140_02p081b.png
 真人也人人可以作此大功德成此大自在勿以事难而自
 弃勿以缘浅而不为老子张葛亦人尔非天上落下底释迦
 达磨亦人尔非地下涌出底坚心勇猛事皆易成志士修行
 深思勉力
  补塞遗脱章第三十四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汛滥而说纤微未备阙略髣髴
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援相逮旨意等齐所趣不悖
故复作此命互相类则大易之性情尽矣
 乙(浮右) 丁(文火) 巳物 辛(世银) 癸(真铅) 五位相得
 三木 二火 五土 四金 一水
卷二 第 2p082a 页 CK-KZ_JY140_02p082a.png
 甲(沉左) 丙(武火) 戊药 庚(世金) 壬(真汞) 而各有合
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
三道由一俱出径路枝茎华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诚心所言审而不误象彼仲冬节竹木皆摧伤佐阳诘贾旅人
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
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
象以晓后生盲
 此章补塞遗脱中存口诀隐而不露注者到此当体获麟之
 意况其戒云闭口不用谈又云言还自败伤一举双明其意
 远矣是书有大解脱有大神通若得闻是书蛇虎不能伤得
卷二 第 2p082b 页 CK-KZ_JY140_02p082b.png
 诵是书疫痢不能染得明是书地狱不拘摄得行是书天堂
 自快乐是书在处空中常有金光交射虚室生白人若见之
 延寿六六供养信受其福无边况坚修而勤行乎
  自叙启后章第三十五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
执守恬淡希时安𡩬晏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
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务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
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已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
配以伏食雄雌设陈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
卷二 第 2p083a 页 CK-KZ_JY140_02p083a.png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
殆有其真砾硌可观使予敷伪郤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
辞寡意大后嗣宜遵委时去害依托邱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
化形而仙沦寂无声百世而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
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相乘负安稳可
长生
 上阳子乃重宣此义而说偈曰安稳可长生长生无劫年大
 道难思议还丹奚变迁火炼金为体土尅水为圆初伏十六
 两咽吞上下弦常配以伏食归根而还原草木非同类金石
 皆弃捐审用窥造物世俗珍此铅清净得真修殷勤蕲自然
卷二 第 2p083b 页 CK-KZ_JY140_02p083b.png
 三圣宝金经积功善结缘气炼玄元始太上命精延刀利高
 嵯峨育帝摄上玄泥丸耀神辉赫赤覆八骞大罗齐玉京丹
 凤回翮跹洞章振九都鬼魔咸首愆杨枝甘露浆铺叙聆其
 诠皓灵布元化劫劫金口宣斋戒诵一遍积逮沉疴痊七遍
 至九遍乾坤逆回旋百遍至千遍奏名玉帝前万遍不辍休
 火里生金莲种民无色界给君度大千金童散天华玉女掌
 琼筵灵风响层霄梵气盈芝田五老勤箓籍四协较宸篇景
 霞荫羽盖太清浮紫烟渺渺龙汉上铨功诣瑛鲜亿劫亘绵
 绵金光焕万天神霄九阳会洞妙高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