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p001a 页 CK-KZ_JY075_01p001a.png
黄庭经注序
闻之赤文绿字爰垂洞古之经铁劵铜符聿授登真之记林开
七宝悬黍米于玄关宫号五明发神光于密户溯鸿濛之混合
祖劫潜消验恍惚之中存谷神不死晨飞朱蕊夕灿金花铸鼎
三年自返赤龙之驭回风六候还听玉虎之鸣凡兹托自浮黎
悉由假象大都按诸升降亦属寓言虚传金谷之歌谁云太上
漫忆火莲之作是否刘安竺国胎经止言胎息玉皇心印顿示
心空粗陈清净之辞未睹精微之论此若仅分章句犹称河上
之公孰谓大阐真宗乃在濠间之叟然而千蹊万畛别辗羊车
九达三条忽趋鸟道以至握固受容成之术还精效素女之仪
卷一 第 1p001b 页 CK-KZ_JY075_01p001b.png
譬彼合流难分泾渭况夫及溺永堕沈沦于是继易而作参同
数详三五系辞而陈相类旨在一都亦既破厥群迷立断驱邪
之剑珍兹只字长持护法之童盖自汉代以还首著金罍之迹
东晋而后共宣石匣之文维时遐畅宗风类生真逸石鸣岩下
远彻层霄篆发山阿洞观当壁流霞杯泛每看按节之龟偃月
炉温常敕负薪之虎佩真形于五岳字锡南真系短发以千钧
学成伟道洪妻靓妇谌姆樊姫不离闺阁之中下视人间之世
良称奇器亶号仙才而乃道不轻传人推间出必功成于鍊已
尤念切于含生元始天尊特说消灾之偈飞天众圣曾演度劫
之章五石三黄宁非大药八还九转方结金丹惟性命之兼修
卷一 第 1p002a 页 CK-KZ_JY075_01p002a.png
庶形神之俱永阴阳互宅金木交并泓然若秋水之澄涣兮似
春冰之释真能服食许洗髓以伐毛允藉调和应退符而进火
故夫扶桑大帝旸谷真人授管青童悉现螭盘之字校书玉女
犹留鸟爪之痕运以无垠藏之径寸涤肠洗脏俨视渺于隔垣
析骨分肌如察微于太室虽四大本空知修鍊之谓圣人而中
有不亡信固穷之为君子石坛夜谒恍闻环佩之音句曲朝逢
亲拜刀圭之赠夙镂金简缄以青泥旧署玉篇悬之碧落之无
莫解羞称膝下之家儿蝌蚪重翻幸有山中之道士顾引经释
义尚贻北海之讥而缘传成笺未泄东华之秘何期我友大契
予衷其一则系自磻溪夙具天真之冥契其一则源分浣水早
卷一 第 1p002b 页 CK-KZ_JY075_01p002b.png
徵仙骨之生成李邺侯时方七𡻕便觉身轻孙思逊年未三旬
最精步历人归函谷恰遇仙翁路出骊山更逢老姥斯真伧父
笑秦系之注经了不异人陋李筌之索解各贾馀勇并出精思
直令自昔梁邱重称未学于今海峤复觏真师为吾门三绝之
书作许氏一家之宝蕺山亭下乞载笔以何辞昙[石+襄]村边看笼
鹅而竟去山阴许尚质又文氏撰
卷一 第 1p003a 页 CK-KZ_JY075_01p003a.png
黄庭经注自序
尝读养生论而叹其言之笃至也其言曰君子知形恃神以立
神须形以存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泊然无感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斯即是经之旨
乎经不著作者姓氏扶桑旸谷特寓名尔盖自准易作契以后
其言内外之旨已檃括于是经非若金谷诸篇出自后人托之
太上矣长夏翻经之睱因与仲氏更加考正间附鄙意以补养
生论中所未及苟精而专之不以小道自溺又何为其无哉蒋
国祚梅中氏
卷一 第 1p004a 页 CK-KZ_JY075_01p004a.png
黄庭内景经
                  蒋国祚注
 古圣法乾坤之覆载原五行之归土因著斯经名曰黄庭黄
 为土色庭系中宫天地人共相立极实有法度历历可指此
 修鍊妙理为南宗祖述也内景者内中景象举一概三外景
 者引申内景法象赞叹而演文辞也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閒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
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
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遍升三天千灾
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卷一 第 1p004b 页 CK-KZ_JY075_01p004b.png
 从上仙真只有修鍊金丹一法广喻曲说无非此道此章为
 本经首篇首句又为一章之全旨玉清即玉液鍊已为始功
 紫霞即金液还丹为九转虚皇乃自然妙道也遵此而行即
 太上大道玉晨君之本旨矣不观当时闲居蕊珠而作七言
 乎蕊珠者天上宫名喻丹为一粒玄珠如花之有蕊也七言
 者火数七也果能七返方为攒簇五行而变化万物也非黄
 庭之土居中于内而能然乎琴固喻和三叠乃喻三元循还
 不刚不柔宜文宣武也舞胎仙是鹤舞也喻火候合宜结胎
 脱胎时至而仙守此三元进而为九转再加九九原本九气
 光芒万丈岂止上冲霄汉即童子喻丹之始结亦喻时之方
卷一 第 1p005a 页 CK-KZ_JY075_01p005a.png
 长赤与黑合为紫乃水火既济之验烟则有形无迹是玉书
 之理决当精研也果能攒年为月攒月为日攒日为时则十
 月辛勤万遍功周化为纯乾之体与天合真灾病焉能内侵
 虎狼焉得外侮却病延年亦小术耳 此章为全部之首章
 上载玉清历叙著书之因非若俗论劝人讽诵也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
月呼吸存元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
根七液洞流冲庐间回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
 修鍊法天地上下为定位阳无不升阴无不降阳挟阴升阴
 挟阳降此自然之道也魂而且灵阳中有阴矣关内有元阴
卷一 第 1p005b 页 CK-KZ_JY075_01p005b.png
 中有阳矣少阳之木太阴之金本居左右有交并之义密户
 为生化之原生门乃变化之机惟后有所执守则前进乃有
 功至于出入法日月日月为阴阳总纲呼吸存之二气交合
 元气瀰盈水火木金翕然分布化为紫烟氤氲蕴积上结下
 凝以紫变素且至于三因而灌溉五华植此灵根五华五行
 也五脏也灵根生生不已之源也七液洞流七液七返也七
 窍也庐间喉咙也下降也其所以如是者能回合紫气抱守
 中黄入乎丹田也丹田黄庭之下也至微至妙之功人谓之
 幽室孰知其内明普照三阳由之而兴乾道成矣
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
卷一 第 1p006a 页 CK-KZ_JY075_01p006a.png
邪玉鍊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冥

 自此以下形容人丹清静工夫口为呼吸之门玉液乃口中
 津液太和元气所化常能漱咽体自光华颜如金玉昼夜不
 昧心诚念切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神乃大安 不寐作不昧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
籥闭两扉重掩金关密枢机玄泉幽阙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
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扬八威天庭地关列斧釿灵台
磐固永不衰
 黄庭者心腹正中处虚悬一窍乃结丹之位也其体量之弘
卷一 第 1p006b 页 CK-KZ_JY075_01p006b.png
 能涵青黄赤白黑之气其防密之固一若玉籥金关之严口
 中玄泉高处灌滋则三田微煖精气日生娇女耳神名不使
 外驰重堂喉咙名内通八达眉间之天庭自开尾闾之地关
 自转一气周流心之灵台静而专一动而普照永不衰矣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火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
郁自相扶
 中池者脐轮也先天随母呼吸后天自养丹元若能清静无
 为则赤珠现于火符神灵所居赫赫焕发隐翳之中亦自相
 扶
天中之岳精谨脩灵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
卷一 第 1p007a 页 CK-KZ_JY075_01p007a.png
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
患赤珠龙裙华倩粲舌下玄膺死生岸出清入玄二气焕子若
遇之升天汉
 人心为天地中岳本自清虚精谨修持不为物欲所蔽则宅
 灵而帝游心君泰然一身通畅无有阻碍眉宇开爽眼目清
 明即九幽之地如日月洞照矣心本属火苟不以水济之焉
 得无患况赤珠惟龙能守龙自负水舌下玄膺本自出清上
 滋今欲八玄下降交二气于俄顷分生死为两途勤行不怠
 可升天汉而为仙矣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
卷一 第 1p007b 页 CK-KZ_JY075_01p007b.png
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陇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
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崿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
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
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至道之要本自不烦苟能存真只须一部一部维何能宗泥
 丸而已虽头面诸神英华外露摄以一心九真无不涵之矣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浩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道
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
明六府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此备列五脏诸神也归重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
卷一 第 1p008a 页 CK-KZ_JY075_01p008a.png
 生二句心存则五脏听令心亡则五脏失职可不慎欤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
岳鼻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
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内为肺色白属金外象为鼻鼻主呼吸呼吸阻塞是外感风
 寒内挟邪火存白光和六气安息太和虚静无为肺自调矣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𤍠荣卫和丹锦飞
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
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内为心色赤属火外应为舌调寒𤍠和荣卫则血脉流通而
卷一 第 1p008b 页 CK-KZ_JY075_01p008b.png
 不病
肝部之宫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
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精百疴所钟存无
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内为肝色青属木外应为眼目魂所寄也摄魂返魄金木相
 制矣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
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
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内为肾色黑属水外应为两耳津液生焉
卷一 第 1p009a 页 CK-KZ_JY075_01p009a.png
脾部之宫属戊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
仓两明童座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
香辟却虚羸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
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内为脾色黄属土消谷之权寄于齿牙尺宅面貌也面色光
 华长生之符也三老精气神也
胆部之宫六腑精中有童子耀威明雷电八震扬玉旌龙旂横
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
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
万神朝三元
卷一 第 1p009b 页 CK-KZ_JY075_01p009b.png
 六腑俱能运化独胆积而不泄其精之至乎胆主决断故喻
 以威武属木色碧验诸瞳神鼻发岂不信然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厥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
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
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核合延生华芒男女
回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
虚空殊涂一会归要终闭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
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
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脾助胃消谷色黄已见前注黄庭本非脾位然亦相近三老
卷一 第 1p010a 页 CK-KZ_JY075_01p010a.png
 即三关也精液自相灌濡阴阳交互拟之道父道母师父师
 母不过丹火玄水两相眷恋而已我以虚空听之即见一源
 滚滚何须三关落落金醴玉英团聚中央此心使意之明验
 也五脏精华收摄个中土藏之积伟矣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
皇与我游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
藏不方不圆闭牖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
腹中衔玉珰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
书命
 此章因人丹而兼明地丹也通德三光如珠之连既上睹矣
卷一 第 1p010b 页 CK-KZ_JY075_01p010b.png
 复落落而下洞照一身无非明景方见五形团聚八卦分列
 内皇者真土也凤衣者汞也虎符者铅也以汞投铅遂有一
 粒之丹此非形象可拟乃从虚无中升起也自一珠积累以
 至方寸共成一片深藏土釜时时而起三神有灵魂魄不竞
 纯阳化体万变无穷帝简有名此修道之能事也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荣卫高玄受洞房紫
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
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紫丹气频烦借问
何在两眉端内挟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灵台心也黄野郎黄庭也心下为黄庭故曰郁蔼望黄庭本
卷一 第 1p011a 页 CK-KZ_JY075_01p011a.png
 宫一寸二分上至心有三寸下至腹有三寸从河车逆转间
 关荣卫之精化为玄水高处降下受于黄庭也此中深邃如
 洞房含太乙真气如紫微立极门户重重也先圣言之甚详
 已得大中至正即左右元神亦有所据若明堂敷政金匮玉
 房之中两眉间有虚穴以双目内视七窍冥行自有光曜九
 元合度长生之术一端也
三关之内精气深九微之中幽且阴口为天关精神机手为人
关把盛衰足为地关生命棐
 从上已详头面脏腑之神至于口能多言手执玩好足欲妄
 行此三关尤不可不慎能慎则精神聚不聚则精神散九微
卷一 第 1p011b 页 CK-KZ_JY075_01p011b.png
 者三关各相牵引而为九其机幽隐能无慎欤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乙流珠安昆崙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
下皆真人玉堂绛宇尽玄宫璇玑玉衡石兰玕瞻望童子坐盘
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
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黄老与我魂三真扶胥共
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
部魂神皆相存
 人身上中下有三宫上为泥丸中为黄庭下为丹田为太乙
 真铅色玄流珠真汞色丹合成玄妙方能凝丹若三宫真气
 俱到则阳负阴升安在昆崙即泥丸也此为采药又阴抱阳
卷一 第 1p012a 页 CK-KZ_JY075_01p012a.png
 降重重自高而下黄庭中聚金木水火之气矣玉堂金也绛
 宇火也玄宫水也璇玑木也此为结胎婴儿在胎须候十月
 功成未能遽破泥丸而冲举当合千千百百以护卫不可一
 一十十而超越重山出也挟耳门塞而勿听也与我魂垂而
 勿视也三宫真气共扶胥于一处五脏奠安七窍光明阴阳
 二气上下太虚如日月之周流六合帝乡天中地户即上文
 三宫各居其端阴化为阳有魂无魄神矣神矣面部照著无
 人不见也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
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回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
卷一 第 1p012b 页 CK-KZ_JY075_01p012b.png
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不可倾延我白首返孩婴
 天地以元气化生万物人能呼吸元气以养其身煅鍊五行
 求仙之道毕矣仙公师长也示我妙道公子婴儿也完我法
 身似在前者非终于虚无也气入身中即火即药也朱鸟火
 也吐缩呼吸也白石源齿间也不过呼吸之微竟尔结精育
 胞化为生身即未能速成圣婴留胎止精亦可长生三气同
 回九道自明者用三元以成九转也正一者真铅之气含华
 者上交真汞之气水火交汞不老此所以充盈也学人用功
 最宜专密一心昭事不可倾邪惑于小术也金台之下心居
 肺下也白首可延孩婴可返呼吸之关系如此
卷一 第 1p013a 页 CK-KZ_JY075_01p013a.png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郊邑六龙散
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
没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
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已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
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悫矣匪事老复丁思
咏玉书八上清
 人首为一身精神所聚琼室最高以之相喻八素八方精气
 皆集于此泥丸居中腑脏分布以奉之本可长生乃不慎房
 中之事急急死作致神明悲泣灵尽阳消扶桑大帝哀怜慈
 悯反复开导示以寸田尺宅可治生切不可泄尾闾以竭江
卷一 第 1p013b 页 CK-KZ_JY075_01p013b.png
 海拔本根以枯枝叶气随液亡神随形死曷若随时闭啬致
 三奇有灵耶然不可涉于有为恬淡虚无物物不干老可复
 少悫然之理玉书不欺世人曾猛省庄诵否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嗽五芽不饥渴神华执
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
阔三宫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
正虚神明含存思百念视节度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
天路
 人若凊静无为身中通达可彻内外况三房原为精气神所
 聚之地乎苟能时时存嗽脏腑尽皆太和即免饥渴但恐盈
卷一 第 1p014a 页 CK-KZ_JY075_01p014a.png
 满难持易于妄泄急守永保可以长生学人切莫向外求益
 形中三宫最为简易要不必劳其心力一味虚中自然而然
 不使⬤毫搀污即见九窍虚明百念中正六腑去积留新翱
 翔天路有日矣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
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静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幕
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
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已莫问邻何处远索求
因缘
 欲求长生者须明大道一了百了并无繁杂曷不观于清静
卷一 第 1p014b 页 CK-KZ_JY075_01p014b.png
 无为之天乎天有八节二十四气人身中亦有八景神二十
 四真若能出于自然虽高拱无为魂魄俱安清静之至神明
 告我因吾与天合一故得无间耳虽处紫房帏幕中如立坐
 于室外者以三五能相合三五者木火相合金水相合真土
 自合心身俱寂如真土无声无臭所谓外其身而身全也偶
 尔烧香接手莫非玉华之前太室之门恬淡无为也非道之
 园乎内视吾身藏府毫发八万四千莫不神通皆形中固有
 之真道何必问邻远索耶 一念不起为清一尘不染为静
 清静之极外无其身如立坐室内内无其心见三五归玄
隐景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
卷一 第 1p015a 页 CK-KZ_JY075_01p015a.png
清死箓除三神之药由隐居倏歘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
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舆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
窈窈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臭帑如
 隐景藏形不与世上碌碌为伍自然气充于体精溢于容口
 若朱涂矣所谓形神俱妙者因双修性命不使相离刻刻恬
 淡虚无方得清静之极致名标仙籍脱除死箓一气化三神
 遨游遍太虚羽服控驾驱风乘霞即正位金辇追从玉舆不
 过如此甚矣隐景藏形之妙也入山者得读是书遂至真人
 之境人间富贵何足贵哉
五行相推返归一三五气合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
卷一 第 1p015b 页 CK-KZ_JY075_01p015b.png
阙罗品列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
一.三光照焕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地丹之道攒簇五行五行顺生逆制总归于一一者丹也合
 于三五之土节以九九之火一居其始八还于后始于坤位
 故云伏牛止于艮宫故云三明包罗品列出入死生俱在于
 逆究其运化取象日月谓之父母泥丸在上雌一守下三元
 转运仍归玄真之一能得其一万事毕矣丹法如是一身精
 神正与此符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
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歘接生晏东
卷一 第 1p016a 页 CK-KZ_JY075_01p016a.png

 此章旧注存想吞日月法非是日月从下升高吾效之则之
 使阴阳之精上凝于顶郁蒸之仪结成赤璘善于保守方得
 入玉清而坚其体然后流降吞啖五皇攒于一处药灵身圣
 又晏东蒙而生生不已矣
玄元上一魂魄鍊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
气诸秽贱六神合集虚中晏结珠固精养神根玉匙金籥常完
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鍊获飞仙
 玄元最上之道不过真一之气真一得而魂魄鍊矣一之为
 物难于卒见若得阴阳配合至真不杂顾盼之间亦易相见
卷一 第 1p016b 页 CK-KZ_JY075_01p016b.png
 如太过则药物枯死参杂则秽贱相触惟合集六神于虚无
 自然六神六候也二候得药四候别有妙用种种火候当如
 玉匙金籥之坚固闭口屈舌勿得宣扬任其胎息之长养成
 化而为飞仙也 闭口屈舌清静之功另有口诀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
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
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灵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
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人而称仙士而云道其神妙处独能全其真而已但心中之
 精易于飞扬须得身中之气挽留制伏苟不积累亦不眷恋
卷一 第 1p017a 页 CK-KZ_JY075_01p017a.png
 彼黄童小子岂知妙音上古玉书金简之文载真人巾金巾
 能积金水之气以制木火之精符合七窍火透三关前后有
 式百十有度总结黄庭两眉者二八也阴阳相准根本既端
 方得神化不测也
紫清上皇大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
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鍊非自
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此言学道之人当感上皇大道君之慈悲接引与万物同生
 而独能成仙其初昼夜不昧精诚恳切守一不二虚中恬淡
 自能致神抑何幸耶
卷一 第 1p017b 页 CK-KZ_JY075_01p017b.png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能返
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靡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

 百谷为土之精华上天生人之妙药能谷者必生世人皆知
 之若腥膻五味岂可恣意嗜好以溷吾神明胎气耶臭乱相
 触秽腐縻倾焉得返老还童必至死亡矣若能食气纯乎太
 和如婴在黄庭长生不死之道也
心典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坐起吾
俱共栋梁昼日耀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心为一身之主非血肉之心乃神明不昧之心也内涵道德
卷一 第 1p018a 页 CK-KZ_JY075_01p018a.png
 明光普照苟能内视与时开閤阴阳咸调百体率令矣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
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坐守
 六合即卯酉之界经历各六故也卯酉宜沐浴是时宜隐而
 勿用也肾本一今云两乃坎之上下属偶其中则奇奇偶交
 互延寿之兆斗柄在子因转降而藏九心下交于肾也汞投
 入于铅也雌雄消长黑白循环人丹也地丹也尽于是矣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
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鍊五方取津玄膺入明
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飖三帝席清凉五色
卷一 第 1p018b 页 CK-KZ_JY075_01p018b.png
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
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惟
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肝气周流
终无端
 上列心肾水与火也此后肝肺木与金也木之为物其性郁
 勃怒发其体清劲脩长不可屈抑也木气既舒六府三田莫
 不通畅尤须约以心肾心为肝之子每惧火生于木祸发必
 尅势不可倾肾为肝之母玄液不滋条干焉荣液若云行臭
 香无燥烈之患矣发齿得润泽之祥矣木之精华出于玄膺
 之窍合肾水以溉心火神明化生实自黄庭因而上下周流
卷一 第 1p019a 页 CK-KZ_JY075_01p019a.png
 本根兼茂心神命门各通大道百二十年之永尚可为也伹
 有形终毁必俟九转神丹吞入腹中方得超凡入圣而九转
 之丹以七元为火候以日月为药物甚矣人丹之宜法地丹
 也八琼丹始终用木汞一味始自一转继至于八如琼玉异
 珍也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
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
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常忆紫宫有坐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肝之藉肺已见于前此章专言肺气肺为华盖位居最高百
 脉贯通况三焦之气皆气之起处故曰从三焦起气之所至
卷一 第 1p019b 页 CK-KZ_JY075_01p019b.png
 视听幽明调理五华皆自然而然苟咽津吞液肺先仰承敷
 达一身外荣肤发紫宫有席众神合会肺气之关系匪细矣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
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
馀是为脾建在中宫五脏六腑神明王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
存雄倾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脏丰骨青筋赤髓
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浆淡
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
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
恍惚之间至清灵戏于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
卷一 第 1p020a 页 CK-KZ_JY075_01p020a.png
嘿鍊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
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经文重宣五脏归后于脾慎言土之为用无不藉以生长变
 化形容比拟无不周至能得真土四象俱归交姤采药结胎
 脱胎一本清静此消遥自在为熙真乐境也
沭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
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问勿烦𡨚过数已毕体神
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授隐芝大洞经十读
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
者盟云锦凤罗金纽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
卷一 第 1p020b 页 CK-KZ_JY075_01p020b.png
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
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此章极言宜沐浴齐戒于诵经之次恬淡无为虔诚礼拜神
 圣在上俨若下临至于授受之间礼崇誓重谨慎而行方能
 仰承玄教缘金书玉简皆成仙入圣之津梁不可泛读轻亵
 反致获罪于太上也戒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