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325-01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鱼堂文集卷十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记
  畿辅八府地图记
康熙甲子有诏命天下考正山川之图井陉道佥事李
公分查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五府之地天津道朱
公分查顺天永平河间三府之地既遍乃合而为图以
卷十 第 1b 页 WYG1325-0161b.png
上陇其备员俗吏得纵观焉盖畿辅之水惟永平之湾
渝诸河自入海其馀皆归于卫白二河以入海卫发源
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百泉流经直𨽻浚县滑县内
黄大名县过大名府城南折东经山东馆陶县临清州
为运河至天津而入海白河又名潞河在密云县南十
八里自密云过怀柔顺义通州香河武清至天津三岔
口与卫河合流入海大名之水如洹如淇皆自入卫顺
德广平之水如滏阳如漳皆经大陆会于滹沱以入卫
卷十 第 2a 页 WYG1325-0162a.png
真定之水如滋如派如滱保定之水如漆如易如徐皆
会于任丘县赵北口之四角河又东至霸州保定县为
玉带河顺天之水如拒马如琉璃皆会于浑河合玉带
河而入白滹沱河在真定府城南八里发源山西太原
府繁峙县由雁门流经直𨽻灵寿平山绕真定府城南
历藁城晋州束鹿至冀州会滏漳二河过衡水武邑武
强至河间府献县为二攴一东流为盐河一南流支河
县抵青县岔河口入卫漳河在成安县南五里有清浊
卷十 第 2b 页 WYG1325-0162b.png
二水浊漳发源山西潞安府长子县西发鸠山清漳发
源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乐平县流至河南归德府武安
县交漳口合流至磁州三台口一支东流入直𨽻广平
府盛安县经肥乡抵曲周东南一里合滏阳河一支北
流入邯郸县经永年至曲周会滏阳河历鸡泽平乡任
县隆平宁晋至冀州合滹沱河滏阳河在广平南五里
发源河南彰德府滋州神麇山流至邯郸县会渚沁二
水由永年抵曲周会漳河大陆泽一名广阿泽受水之
卷十 第 3a 页 WYG1325-0162c.png
处在任县钜鹿隆平宁晋一带每水发时浩淼无际禹
贡所谓大陆既作者是也赵北口之四角河在任丘县
西北五十七里一接高阳河一接长流河一接白沟河
之一支流过赵北口由柴火淀入玉带河玉带河在保
定府北城外接柴火淀东流会浑河合流又分四支曲
折流入信安河石城淀慈老淀落坡淀黑母淀四角淀
文尔淀总汇三角淀归白河高阳河在雄县城南二十
里上流即猪龙河至雄县名高阳河由莲花淀入四角
卷十 第 3b 页 WYG1325-0162d.png
河猪龙河在新安县南十六里上流即布里河至新安
名猪龙河布里河在高阳县东二十里上流即杨村河
至高阳县名布里河杨村河在蠡县南十里上流即滋
沙滱三河自祁州三吩口合流至博野县境名蟾河至
蠡县名杨村河滋水在真定府城东北三十里发源山
西大同府灵丘县枚回山流经直𨽻灵寿行唐真定藁
城无极深泽至祁州三吩口合滱沙二水沙水即派河
在新乐县南关外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白坡头口
卷十 第 4a 页 WYG1325-0163a.png
流经直𨽻阜平曲阳行唐县新乐定州以至祁州三吩
口与滱滋二水合流滱水即唐河在唐县西南二十里
发源山西大同府灵丘县流入倒马关经直𨽻唐县西
南过完县曲阳定州至祁州三吩口合滋沙二河定州
北十里有清水河发源白龙泉流至城北入滱水俗亦
谓之唐河白沟河在新城县南三十里由定兴县南流
来在定兴河阳渡系涞易沙三河会流处俗名北河经
容城至雄县城南东流矛儿湾入玉带河一支由容城
卷十 第 4b 页 WYG1325-0163b.png
县分流至雄县西三里名黄湾河又经新安流入四角
河涞水即拒马河在涞水县东三里发源山西大同府
广昌县流入紫荆关过易州西北界至房山县境分为
二支一东流涿州经固安县东南入浑河一南流涞水
县经定兴新城入白沟河易水在易州南三十里发源
易州宽中谷流至定兴县北河村合拒马河入白沟河
沙河即遒拦河在涞水县西十五里发源本县平乐山
流至定兴为沙河入拒马河长流河一名长沟河在新
卷十 第 5a 页 WYG1325-0163c.png
安县西南五里上流即徐水雹水合流至新安名长流
河徐水在安肃县南四十里又名顺水发源山西大同
府广昌县经直𨽻昌州五回岭流下为雷溪至满城县
为大册河至安肃为徐河过清苑折东与漕河一亩泉
方顺河合流达安州城北为依城河至新安合雹水为
长流河瀑河在容城县西南十二里即雹水自安肃流
至容城下流安州新安入长流河浑河即桑乾河在宣
府西城南十里发源山西大同府马浥县桑乾山金龙
卷十 第 5b 页 WYG1325-0163d.png
池接山西天镇卫流入直𨽻宣府镇西城东城深井堡
保安州矾山堡(缺/)缙山下名缙河南流名合河经沿河
口流至宛平县芦沟桥俗曰浑河达固安县境南分一
支入新城县东转流入霸州一支顺流又分岔复合流
入霸州绕城东南名通济河流入玉带河大抵千流万
派而卫白二河其纲也入卫诸水滹沱其纲也入白诸
水浑河及赵北口之四角河其纲也以禹贡之迹言之
在畿辅者有泽水有大陆有九河有衡漳有恒卫大伾
卷十 第 6a 页 WYG1325-0164a.png
山在浚县东南二里不与西北诸山相接大陆即任县
钜鹿隆平宁晋之大陆衡漳即合滏阳滹沱之漳也恒
水在唐县西七十里俗名横河发源恒山北合经县西南
流入潞水或以为即派河者非也卫水发源灵寿之良
同村东南流四十里入滹沱河非卫辉之卫九河济水
此图不载其处黄河故道在开州南一百二十里俗名
响子口由河南流来经直𨽻长恒浚县湑县东明开州
元城等州县又过山东馆陶县界入直𨽻清河下达河
卷十 第 6b 页 WYG1325-0164b.png
间归海按汉河决酸枣河决瓠子自塞宣房后河复北
决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
正统间河决阳武循响子口故道东州抵濮州张秋入
海弘治二年决封丘荆隆口漫子长垣东明今河水南
徙益远故道淤塞瓠子宫在滑县北十里贾让治河策
云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入北海遮害亭在浚县南五
十里一展卷而古今水道之源流了然在目诚壮观也
使庙堂之上因是而讲求其蓄泄之法如禹之尽力于
卷十 第 7a 页 WYG1325-0164c.png
沟洫者以防民害而兴民利则是图之所系岂浅鲜哉
  宋曹氏墓碑记
灵寿人物著于史策者莫如燕昌国君乐毅宋济阳武
惠王曹彬其功业烜赫固不待言至如昌国报燕惠王
书云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武惠平南唐归奏云奉敕差
往江南勾当公事回其不怨不伐虽儒者白首居敬穷
理之功有未能到是者是岂寻常将帅所能企其万一
哉余谓两贤天资固不同当日必有得于师友讲论薰
卷十 第 7b 页 WYG1325-0164d.png
陶之益者惜其渊源不可考矣及承乏兹土得盘桓于
二公桑梓之地不胜高山景行之思间尝问其遗老冀
得其遗迹而昌国君坟墓里居已无复有知之者独县
北朱乐村南相传有曹氏冢亦未知其为武惠欤抑武
惠之上世若子孙欤宁晋亦有曹氏墓与此孰先孰后
皆不可知余亲造朱乐村徘徊其域则萧然一平衍漫
无丘陇计地广二十步纵二十二步东去松水百五步
南去朱乐村百四十步片石偶立者四皆剡其上窍其
卷十 第 8a 页 WYG1325-0165a.png
中意必茔坊夹柱之石而规制粗陋似非勋戚家所用
疑是后人表识之物盖曹氏当靖康之末子孙多从高
宗南渡无复在北者又历金元用兵之际故至今才七
百年而若存若泯至于斯欤抑当时武惠谦恭不伐其
规制本不甚弘壮故易就湮没欤余以语傅维橒曰武
惠之迹在灵寿者仅此一块土岂可使当我世而湮没
耶傅君曰吾邑西阜安村有韩太保墓者无碑志可稽
无封树可识特元末东平赵哲有韩太保墓碑数百年
卷十 第 8b 页 WYG1325-0165b.png
来遂指为韩忠献亿不知韩氏迁雍丘之后果还葬灵
寿耶或其先世赠官有至太保者耶忠献第六子缜以太
子太保致仕或令缜留守祖墓不随迁者耶前人好附
会而后人轻信听未可知也今曹氏墓亦在疑信离合
之间弗传疑焉惧又如韩氏傅君斯言春秋书夏五郭公
之意也余既不忍武惠之泯泯于兹土而又嘉傅君之
能慎并记之于石云
  卫水寻源记
卷十 第 9a 页 WYG1325-0165c.png
灵寿县治东北十五里有良同村卫水发源于其北即
禹贡恒卫既从之卫也由良同村东南流四十里而入
于滹沱河卫在恒阳特一小水耳而见于水经见于汉
书见于禹贡其名赫然盖此水在唐虞时或苦汎滥不
似今之安澜且按今松阳淤泥慈汊诸河皆逼近于卫
安知当时不同汇于此源远而流长非仅如今之限于
四十里也桑田沧海变易无常安能据目前所见而遥
断数千年以前之形势哉采旧闻述残编想见古圣人
卷十 第 9b 页 WYG1325-0165d.png
忧民之心则可矣今康熙二十三年夏佥事李公奉命
查考舆图至灵寿求问所谓卫水者亲造良同村之源
而临视焉值岁旱源竭非但无唐虞之汎滥比班孟坚
郦道元之时水势亦迥然不侔矣公慨然赋诗一章其
末云万世圣人忧在水谁将饥溺绘吾民盖欲以禹之
忧洪水者忧吾民凡政有未善吏有不肖皆吾民之洪
水也其忧何时可已耶公之意亦深远矣哉今之在民
上者诚能皆以公之忧为忧则天下岂难治也陇其谓
卷十 第 10a 页 WYG1325-0166a.png
公此念实可与大禹八年胼胝四载随刋之事同垂万
古谨记于末以告后人云灵寿县知县陆陇其敬记
  丁汇湖放生记
海盐之丁汇湖我六世叔祖铨部胥泾公之墓在焉是
湖旧为放生之所自明季以来其禁废弛网罟交错其
中近年我族之好生者请于官复申旧禁一时鳞介之
属得安其所亦盛举也余窃惟王制泽梁无禁圣人爱
物止云钓而不纲故放生非古也自佛氏始也然君子
卷十 第 10b 页 WYG1325-0166b.png
或有取焉者岂非以其一念不忍扩而充之不可限量
乎昔齐宣王不忍一牛而孟子谓是心足以王非谓不
忍一牛之可以王也欲其察识此心而扩充之老我老
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则王道不外是焉今
放生之心非即不忍觳觫之心乎苟于是而察识焉思
我之于鱼犹戚戚若是而况我同类之人乎况我君臣
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乎然则仁民之道不可一日不讲
也亲义序别信之理不可一日不讲也使天下鳏寡孤
卷十 第 11a 页 WYG1325-0166c.png
独颠连无告之民有一夫不获其所吾心忍乎五伦之
内有一处之缺陷不能欢然有恩以相爱粲然有文以
相接吾心忍乎是充一放生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故
君子有取焉愿游斯湖者睹鳞介之生长蕃育油然生
其亲亲仁民之心无勇于挟山超海而怯于折枝则兹
之放生者真盛举也夫
  新修文昌祠记
文昌何神也司马迁天官书曰斗魁戴筐六星为文昌
卷十 第 11b 页 WYG1325-0166d.png
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
曰司禄周礼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月令季冬之
月毕祀天之神祗郑康成谓司命司中与焉然则文昌
天神也星有六各有攸司而统之曰文昌盖道之显者
谓之文将相禄命皆权于道明乎非有道者不得与凡
世之不以道而得将相禄命者皆非文昌之所授古之
祀之者盖所以答其默相道统之功而非教人祷祀以
求宠利也近世祀文昌者不复分司中司命而统号之
卷十 第 12a 页 WYG1325-0167a.png
曰文昌从其重者为主犹未大远乎古但祀之之意专
以求富贵功名而不知有道则已失其本而又杂以道
家不经之说谓上帝命梓潼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
籍元时遂加号为帝君按所谓梓潼神者相传姓张讳
亚子其先越隽人因报母仇徙居剑州之七曲山仕晋
战没人为立庙梓潼岭上唐明皇西狩追封左丞僖宗
入蜀封济顺王宋咸平改封英显是则文昌者天神也
梓潼者人鬼也合文昌梓潼而一之不经甚矣即以梓
卷十 第 12b 页 WYG1325-0167b.png
潼神配文昌如弃之于稷句龙之于社然梓潼神非可
以配文昌者也配文昌者自孔子而下宜莫如四配十
哲及两庑从祀之先贤先儒择一而配焉可也于梓潼
何有哉以梓潼配文昌犹不可而况直呼梓潼为文昌
而不复知有戴筐六星司命司中者耶灵寿旧有文昌
祠在南城楼上抟土以为神傅以彩饰绿衣乌帻两童
子夹侍其为戴筐六星之文昌耶其为梓潼岭上之神
配食文昌者耶吾不得而知也康熙戊辰孟冬修南城
卷十 第 13a 页 WYG1325-0167c.png
楼遂新其祠而易以木主题曰文昌之神盖吾知祀文
昌而已他非所闻也吾知祀周礼月令史记之文昌为
吾道宗主者而已他非所知也在人则有至圣孔子及
先贤先儒在天则有文昌皆教人以正谊明道而一切
计功谋利之私知有富贵功名而不知有道及假道以
干富贵功名者孔子之所摈文昌之所摈也明乎文昌
之所以为文昌庶几俎豆馨香来格来飨不吐而弃之

卷十 第 13b 页 WYG1325-0167d.png
  嘉定白鹤寺记
丙辰七月余以公事泊舟南翔寺前吏有持寺记来阅
者言寺建于梁天监盛于唐祥符常有二白鹤飞集其
上或自东飞来必有东人施其财自西来则施者亦自
西至其他皆随方而应久之鹤去不返僧齐法师者号
泣甚切忽于石上得一诗有白鹤南翔去不归之句因
以名其寺云盖此寺之兴久矣岂非以鹤之清高标异
人乐传之而寺因之以久耶呜呼鹤一禽耳犹能以清
卷十 第 14a 页 WYG1325-0168a.png
高之姿标异于世至于千百年之久而其迹不泯而况
乎人秉五常之性有六艺之教大可以经纬天地小可
以振育一方有非鹤之所能企其万一者而乃泯泯无
闻者不可胜数可不悲耶即以兹土论自天监以来仕
且游于此者若干人矣其迹至今显然可指者几人耶
方其来也人莫之喜其去也人莫之思如蚊蝇之偶集
而偶散何曾二鹤之不若乎此无他大道之不明汨于
欲溺于习而不能自振拔故虽有五常六艺万倍于鹤
卷十 第 14b 页 WYG1325-0168b.png
之本原而污秽迷溺返出于鹤之下宜其泯泯而不传
也兹土之南不十馀里有吴淞江者此大禹之遗迹也
在天监以前又几千年矣当时禹之经营兹江也其驻
劄何处用夫工若干虽以辽远不可知而至今临流者
思禹功不衰呜呼又何鹤之足言乎余因南翔之寺有
感而为之记
  谦守斋记
余既以谦守名周子宪章之斋或问谦守之义曰满损
卷十 第 15a 页 WYG1325-0168c.png
谦益之理备于书矣裒多益寡之训详于易矣我见人
家有累世富盛者必其人战战兢兢常若履虎尾涉春
冰自卑而尊人者也有方盛而忽衰者必其自尊大视
其家若泰山之固磐石之安人无如我何者也此理甚
明但人家子弟生长富厚不能如创业之人更历事变
不知稼穑之艰难往往骄溢为父兄者亦末如之何此
无他术惟使多读书观古今盛衰之故则知自谦矣知
谦则知自守矣亦有读书而愈长其傲增其骄者则以
卷十 第 15b 页 WYG1325-0168d.png
其不知读书之法视圣贤之书不过为干禄之具而不
实体之身心不实验之人情世变窃其皮肤润色为文
章谓可取富贵如拾芥不自觉其傲且骄反不如不读
书之人犹知有所畏惧此则又君子所深病而非读书
之咎也吴磊斋先生有言子弟一读书则百病皆除旨
哉言乎由是观之谦也者守家之本也善读书者又谦
之本也宪章以谨厚起家退然若不自足真有得乎古
人之谦者欲使子孙永保此风以守其成以昌大其门
卷十 第 16a 页 WYG1325-0169a.png
则莫如读书矣其必有味乎斯言
  困学斋记
好生周子名其读书之所曰困学斋谓余记之余以为
困而学非难知困为难夫人心苟有所困心溺焉身汨
焉胶固而不可拔方且自以为适岂知困哉吾见今天
下之学者不陷溺于佛老则迷没于词章舍坦途而入
荆棘困莫甚焉然肯自以为困耶今吾与好生幸读程
朱之书知其大纲彼之迷溺而不自觉者吾知兔矣然
卷十 第 16b 页 WYG1325-0169b.png
天下之困人者非独此一心之微日用之间利害得丧
爱憎毁誉困之者尝四面而至乘间伺隙受其束缚而
不知能开柱下天竺之云雾而或不能不徘徊于一官
一爵之得失能破姚江金溪之籓篱而或不能不犹豫
于一锱一铢之有无能埽颜谢徐庾之绮丽而或不能
不动色于闾巷匹夫之喜怒一有入焉则吾之学皆为
其所困呜呼知之者岂不难哉然则如之何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能省然后能困知困然后能学日用之间
卷十 第 17a 页 WYG1325-0169c.png
凡接于吾耳入于吾目发于吾心者必察之必防之知
其在桎梏之中则必思所以脱于桎梏矣知其在波涛
之内则必思所以出于波涛矣圣贤居敬穷理之学虽
欲倾刻离之而可得耶遂书之以为记当与好生共勉
焉孔孟程朱岂远乎哉
  退思堂记
灵寿县堂之后曰退思堂盖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
过之义余既重修斯堂而深有味乎其名夫忠者尽我
卷十 第 17b 页 WYG1325-0169d.png
心之谓也尽我之心者宜若可以无过然天下事有定
理轻重疾徐宽严厚薄各有其分过与不过其辨在毫
釐之间而人常不及觉夫惟圣人见理明而处事熟随
其心之所发无非至善不待思而自无过自圣人而下
大贤如颜子虽曰如有所立卓尔然犹不能保其无几
微之差颜子而外又无论矣非慎思之而善补之末由
去也故孔子告子张曰主忠信徙义主忠信者进思尽
忠之谓也徙义者退思补过之谓也彼谓致良知之说
卷十 第 18a 页 WYG1325-0170a.png
者谓致吾心之良知而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是知主忠
信而不知徙义知进尽忠而不知退补过者也其为学
术政事之害可胜道哉坐兹堂者毋曰我尽我心而已
其亦思轻重疾徐宽严厚薄果各得其中乎不蔽于气
质乎不囿于习俗乎不矫枉而过正乎不因噎而废食
乎有时独断者不为荆公之执拗乎有时从众者不为
苏氏之模棱乎如射之有的不中其的皆过也如匠之
有绳不中其绳皆过也思之而补之而后吾所尽之忠
卷十 第 18b 页 WYG1325-0170b.png
庶几可以无憾不然自谓能尽而毫釐之间稍有偏倚
其害于民将不可胜言呜呼尽我心而犹不能无害于
民而况其不能尽者乎可不惧哉可不惧哉
  活泼泼斋记
天地间惟道无不在鸢之戾于天也鱼之跃于渊也莫
不有道焉其于人也穷达贵贱尊卑惟其所遇而道随
之昔孔子居乡党则有乡党之道为大司寇则有大司
寇之道为委吏乘田则有委吏乘田之道道岂须臾可
卷十 第 19a 页 WYG1325-0170c.png
离者哉故子思谓之上下察程子谓之活泼泼地使其
须臾可离则不得谓之察与活矣渊明之辞曰倚南窗以
寄傲吾谓渊明未闻道也傲之非道亦明矣何地何时
何事而可以傲哉如南窗可傲则是道可须臾离岂察
与活之谓耶余亲家王子天市官于上谷其署中燕息
之所旧题曰南窗寄傲愚请易之曰活泼泼地窃以为
善学渊明者莫如斯言也渊明之为人高风峻节卓荦
古今虽朱子亦重之然能操持于君臣父子之大而不
卷十 第 19b 页 WYG1325-0170d.png
能涵养于视听言动之际知傲之为达而不知其为病
傲之一字伏于胸中而形于四肢气质用事而不觉嗜
欲横行而不悟湎于酒耽于菊闾巷鄙夫之所谓快心
适意者而不免涉猎乎中自以为潇洒自得而不知其
沉溺锢蔽束缚拘囚与所谓活泼泼者相去远矣古之
君子知道之无不在也戒慎恐惧息有养瞬有存貌则
思恭言则思从视则思明听则思聪犹惧其隐微之际
私意潜滋而须臾离道也于是乎有慎独之功有内省
卷十 第 20a 页 WYG1325-0171a.png
之法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惟恐其或怠也正谊明道主
敬行恕惟恐其或懈也是以用力之久则义精仁熟充
乎中而达乎外气禀不得而拘嗜欲不得而蔽习俗不
得而溺塞天地横四海而无所碍活之至也呜呼是岂
渊明之所知也哉知活之味则知傲之病有渊明之节
而傲犹为君子所鄙而况不如渊明者乎以程子之活
易渊明之傲斯为善学渊明也夫
  崇明老人记
卷十 第 20b 页 WYG1325-0171b.png
吾家某于九月廿六日在洙泾周我园家与云间佳士
王庆孙同席庆孙述曾至崇明县中见有吴姓老人者
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
家贫鬻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
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卜居于县治
之西列肆共五间伯开花米店仲开布庄叔开腌腊季
开南北杂货四铺并列其中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
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家周而复始其媳
卷十 第 21a 页 WYG1325-0171c.png
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
色太疏复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翁姑老矣若
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
为率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早餐季周而
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
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昭穆坐定
以次称觞献寿率以为常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
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
卷十 第 21b 页 WYG1325-0171d.png
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
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閒往知交游或
博奕或樗蒲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
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老人胜辄踊跃
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老人夫妇至今犹无恙其长子年七十七岁馀子皆颁
白孙与曾孙约共二十馀人崇明总兵刘兆以联表其
门曰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洵不诬也康熙二
卷十 第 22a 页 WYG1325-0172a.png
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某为余备述庆孙之言矍然不胜
景仰赞叹因援笔而记之以告世之为人子者
 按崇明老人壮而鬻子自给老犹博奕樗蒲虽克享
 大年不过碌碌庸人耳所可敬者其子四人厮养卒
 也不读书不知理义乃父母鬻其身而不怨及拮据
 成家惟知孝养其亲不特能养口体且能养亲之志
 焉盖亦难矣呜呼世之有亲不能养养而不能曲尽
 其道者睹此能无愧乎
卷十 第 22b 页 WYG1325-0172b.png
 
 
 
 
 
 
 
 三鱼堂文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