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325-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鱼堂文集卷五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书
  答嘉善李子乔书
伏承手教示以先儒学问渊源捧读再三知先生苦心
此道非世儒所及又蒙不鄙欲使陈其刍荛之见陇其
末学无知岂敢妄言先儒得失然有道当前不以生平
卷五 第 1b 页 WYG1325-0060b.png
所管窥者一就正焉是自弃也虽知其浅陋敢不敬陈
以俟君子之终教之陇其尝以为近世学术之弊起于
不能谨守考亭故救弊之法无他亦惟有力尊考亭耳
以有明一代之儒论之文清敬斋所以确然为学者规
矩准绳而无遗议者以其所言所行无非考亭而已自
是而后厌正学为支离辄欲以胸臆所见自辟门户自
起炉灶始于新会盛于姚江天下翕然宗之以至于横
溢奔溃而不可止其为世祸亦既彰明较著矣其閒非
卷五 第 2a 页 WYG1325-0061a.png
无大儒鉴其流弊欲起而正之而不免依违出入于两
可之閒不能一以考亭为主是以其学半明半晦微言
大义终于蓁塞良可叹也晚明诸儒学术之正无如泾
阳景逸其扶植纲常之念真可与日月争光其痛言阳
明之弊亦可谓深切著明矣而考其用力所在质之紫
阳亦有不能无疑者姑取高子书中数端言之其困学
记所谓旅舍小楼见六合皆心者朱子有此光景乎其
行状所谓焚香兀坐坐必七日者朱子有此功夫乎其
卷五 第 2b 页 WYG1325-0061b.png
遗疏所谓君恩未报愿结来生者朱子有此等语乎又
朱子自云平生精力尽于大学而格致一章则其教人
起手之所在也良知之家所最不满于朱子者在此景
逸既尊朱子而亦以古本为是以不分经传为是以格
物为知本此何谓也又阳明无善无不善之说渊源告
子不知性之甚者也景逸既深知其非矣却又云无善
之说不足以乱性而足以乱教夫性与教若是其二乎
既足乱教而谓不足乱性又何为也此皆大纲所在而
卷五 第 3a 页 WYG1325-0061c.png
相左如此学者将何所取舍乎故窃尝谓有明诸儒不
特龙溪绪山心斋东郭念庵近溪显树姚江之帜以与
紫阳相角即泾阳景逸亦未能脱姚江之籓篱谓其尊
朱子则可谓其为朱子之正脉则未也整庵之学最为
近之然其论理气必欲舍朱子而自为一说窃所不解
少虚启新尚未见其全书恐亦与高顾之学不大相远
凡此诸家非不好学深思以羽翼圣道为己任然窥其
微旨皆不免有自辟门户自起炉灶之意而不肯纯以
卷五 第 3b 页 WYG1325-0061d.png
朱子为师何怪乎讲学者众而学益晦乎夫朱子之学
孔孟之门户也学孔孟而不由朱子是入室而不由户
也故陇其谓今日有志于圣学者有朱子之成书在熟
读精思而笃行焉如河津馀干可矣若夫新会姚江以
来诸儒之说真伪错杂不可不精择而慎别之也一隅
之见如此先生沉深积学去取之间必有定见所辑五
先生语录不识可惠教否因乏便羽久稽报命统希垂
鉴临楮神驰
卷五 第 4a 页 WYG1325-0062a.png
  上汤潜庵先生书
陇其浙西鄙儒无所知识蒙先生不弃惓惓欲叩其所
学此前辈不遗葑菲之意末学何幸而遇之急欲出其
胸中所疑以就正有道然知先生素敦淳古之风不欲
学者诋毁先儒以开浇薄之门若直陈所见妄论先儒
得失恐迹涉诋毁以蹈于浇薄之咎是以跼蹐而未敢
陈退而思之诋毁先儒者学者之大病也辨别是非者
又学者之急务也使避诋毁之迹混是非而不辨恐有
卷五 第 4b 页 WYG1325-0062b.png
适越而北辕之病且使所见未尽当亦正宜陈之大君
子之前以求针砭遮掩覆匿非切已自治之道也是以
敢布其固陋惟高明终教之陇其尝窃以为孔孟之道
至朱子而大明其行事载于年谱行状其言语载于文
集语类其示学者切要之方则见于四书集注或问小
学近思录其他经传凡经考定者悉如化工造物至矣
尽矣不可以有加矣学者舍是而欲求孔孟之道犹舍
规矩准绳而欲成室也亦理所必无矣是故前朝以其
卷五 第 5a 页 WYG1325-0062c.png
书列于学宫使学者诵而法之其背叛乎此者虽有异
敏才智必黜而罪之有明一代之制无有善于此者方
其盛时师无异教人无异论道德一而风俗淳其明效
大验亦略可睹矣虽百世守之可也学者但患其不行
不患其不明但当求入其堂奥不当又自辟门户自阳
明王氏目为影响支离倡立新说尽变其成法知其不
可则又为晚年定论之书援儒入墨以伪乱真天下靡
然响应皆放弃规矩而师心自用学术坏而风俗气运
卷五 第 5b 页 WYG1325-0062d.png
随之比之清谈之祸晋非刻论也今之君子往往因其
功业显赫欲为回护此诚尊崇往哲之盛心然尝闻之
前辈所纪载其功业亦不无遗议此姑无论即功业诚
高不过泽被一时学术之僻则祸及万世岂得以此而
宽彼哉且阳明之功孰与管敬仲敬仲之九合一匡孟
子犹羞称之而况阳明乎故尝窃谓今之学者必尊朱
子而黜阳明然后是非明而学术一人心可正风俗可
淳阳明之学不熄则朱子之学不尊若以诋毁先儒为
卷五 第 6a 页 WYG1325-0063a.png
嫌则阳明固尝比朱子于杨墨洪水猛兽矣是以古之
诋毁先儒者莫若阳明也今夫黜阳明正黜夫诋毁先
儒者也何嫌何疑乎罗整庵之困知记陈清澜之学蔀
通辨其言阳明之失至详且悉岂皆好诋毁人而为是
哓哓耶其亦有不得已者耶学术之害其端甚微而祸
最烈故自古圣贤未尝不谦退贵忠厚而于学之同异
必兢兢辨之其所虑远矣不然当今之世有能真实为
阳明之学者其贤于庸恶陋劣之徒相去不万万耶何
卷五 第 6b 页 WYG1325-0063b.png
为其议之也至于阳明之后如梁溪蕺山皆一代端人
正士而其学亦有不可解者名为救阳明之失而实不
能脱阳明之范围其于朱子家法亦尽破坏每读其书
未尝不重其人而疑其学昔孟子于伯夷柳下惠推为
圣人百世之师至于论知言养气则曰乃所愿则学孔
子也夷与惠皆不得与焉盖天下有兴起之师有成德
之师兴起之师廉顽立懦能拔人心于陷溺之中成德
之师切琢磨磋能造人才于粹精之地使以兴起之师
卷五 第 7a 页 WYG1325-0063c.png
而遂奉为成德之师则偏僻固滞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故如梁溪蕺山以之兴起人心则有馀以之成就人材
则不足其学亦恐不可尽宗也刍荛之见如此不审先
生以为何如恃爱之深敢发狂言以待君子之教正旧
文数首并尘台览统希垂鉴临楮悚惶
   (附/)答书
 先生正学清德为人伦师表某私心向慕久矣承手
 教及大作仰见崇正道辟邪说至意嘉惠良深敬谢
卷五 第 7b 页 WYG1325-0063d.png
 敬谢台谕云孔孟之道至朱子而大明学者但患其
 不行不患其不明但当求入其堂奥不当又自辟门
 户此不易之定论也再读学术辨云天下有立教之
 弊有末学之弊又云泾阳景逸未能尽脱姚江之籓
 篱圣人复起不能易也非先生体认功深何能言之
 凿凿如此独谓某不欲学者诋毁先儒是诚有之然
 有说焉某少无师承长而荒废茫无所知窃尝泛滥
 诸家妄有论说其后学稍进心稍细甚悔之反覆审
卷五 第 8a 页 WYG1325-0064a.png
 择知程朱为吾儒之正宗欲求孔孟之道而不由程
 朱犹航断港绝潢而望至于海也必不可得矣故所
 学虽未能望程朱之门墙而不敢有他途之归若夫
 姚江之学嘉隆以来几遍天下矣近来有一二巨公
 昌言排之不遗馀力姚江之学遂衰可谓有功于圣
 道矣然海内学术之漓日甚其故何欤盖天下相尚
 以伪久矣今天下深明理学者固众随声附和者实
 多更有沉溺利欲之场毁弃坊隅节行亏丧者亦皆
卷五 第 8b 页 WYG1325-0064b.png
 著书镂板肆口讥弹曰吾以趋时局也亦有心未究
 程朱之理目不见姚江之书连篇累牍无一字发明
 学术但抉摘其居乡居家隐微之私以自居卫道闲
 邪之功夫讦以为直圣贤恶之惟学术所关不容不
 辩如孟子所谓不得已者可也今舍其学术而毁其
 功业更舍其功业而讦其隐私岂非以学术精微未
 尝探讨功业昭著未易诋诬而发隐微无据之私可
 以自快其笔舌此其用心亦欠光明矣在当年桂文
卷五 第 9a 页 WYG1325-0064c.png
 襄之流不过同时忌其功名今何为也责人者贵服
 人之心自古讲学未有如今之专以嫚骂为能者也
 或曰孟子尝辟杨墨矣杨墨何至无父无君孟子必
 究其流弊而极言之此圣贤卫道之苦心也何怪今
 之君子欤窃以为不然孟子得孔子之心传者以其
 知言养气性善尽心之学为能发明圣人之蕴也盖
 有所以为孟子者而后能辟杨墨熄邪说闲先圣之
 道若学术不足继孔子而徒日告于人曰杨墨无父
卷五 第 9b 页 WYG1325-0064d.png
 无君也率兽食人也恐无以服杨墨之心而熄其方
 张之焰矣孟子曰今之与杨墨辨者如追放豚既入
 其苙又从而招之则知当日之与杨墨辨者亦不乏
 人矣今无片言只字之存则其不足为轻重可知也
 然则杨墨之道不传于今者独赖有孟子耳今不务
 为孟子之知言养气崇仁义贱功利而但与如追放
 豚之流相颉颃焉其亦不自重也已台谕曰阳明尝
 比朱子于洪水猛兽是诋毁先儒莫阳明若也今亦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25-0065a.png
 黜夫诋毁先儒者耳庸何伤窃谓阳明之诋朱子也
 阳明之大罪过也于朱子何损今人功业文章未能
 望阳明之万一而止效法其罪过如两口角骂何益
 之有恐朱子亦不乐有此报复矣故某之不敢诋斥
 阳明者非笃信阳明之学也非博长厚之誉也以为
 欲明程朱之道者当心程朱之心学程朱之学穷理
 必极其精居敬必极其至喜怒哀乐必求中节视听
 言动必求合礼子臣弟友必求尽分久之人心咸孚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25-0065b.png
 声应自众即笃信阳明者亦晓然知圣学之有真也
 而翻然从之若曰能嫚骂者即程朱之徒则毁弃坊
 隅节行亏丧者皆将俎豆洙泗之堂矣非某之所敢
 信也某年已衰暮而学不加进实深自愧惟愿默自
 体勘求不愧先贤或天稍假以年果有所见然后徐
 出数言以就正海内君子未晚此时正未敢漫然附
 和也今天下真为程朱之学者舍先生其谁归故某
 将奉大教为指南焉道本无穷学贵心得胸中欲请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25-0065c.png
 教者甚多连日五更入朝薄暮下直容专图晤求先
 生尽教之不宣
  答徐健庵先生书
伏处荒城惟惧涉奔竞之迹数年来不敢以只字入都
门故虽知己如先生殊觉落落然高山景行则固靡刻
不在胸臆间也窃禄一方无寸绩可道惟硁硁一念犹
然故我今已行年六十头须尽白将来退老当湖之浒
整理书生旧业不敢复问当世事矣辱赐群书展卷伏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25-0065d.png
读珠玑满目俗吏胸襟为之一洗至蒙下询明史道
传陇其向虽好窃窥先儒绪馀然自汨没簿书以来久
矣茅塞何足以议此间尝见张武承读史质疑云明史
学传可以不立初甚骇其论潜玩味之觉此言非孟
浪尝窃因其意推之史有特例后人不必尽学如司马
迁作孔子世家所以特尊大成之圣后世儒者述孔子
之道不必尽列世家也宋史作道学传前史所未有盖
以周程张朱绍千圣之绝学卓然高出于儒林之上故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25-0066a.png
特起此例以表之犹之以世家尊孔子耳后世儒者述
周程张朱之道不必尽列道学传也非必薛胡诸儒不
及周程张朱但作与述则须有辨道学未明创而明之
此作者之事也道学既明因而守之此述者之事也虽
其閒辟邪崇正廓清之功不少要皆以宋儒所已明者
而明之初非有加于宋也于明史中去此一目以示特
尊濂洛关闽之意亦可以止天下之好作而不好述未
尝窥见先儒之源委本末而急欲自成一家者且以道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25-0066b.png
学二字论之道者天理之当然人人所当学也既为儒
者未有可不知道学不知道学便不可为儒者自儒林
与道学分而世之儒者以为道学之外别有一途可以
自处虽自外于道犹不失为儒遂有俨然自命为儒诋
毁道学而不顾者不知宋史道学之目不过借以尊濂
洛诸儒而非谓儒者可与道学分途也今若合而一之
使人知道学之外别无儒者于以提醒人心功亦不小
尊道学于儒林之上所以定儒之宗归道学于儒林之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25-0066c.png
内所以正儒之实宋史明史相为表里不亦可乎不识
先生以为何如至以诸儒之学言之薛胡固无间然矣
整庵之学虽不无小疵然不能掩其大醇其论理气处
可议其辟阳明处不可议薛胡而下首推整庵无可疑
者仲木少墟泾阳景逸守道之笃卫道之严固不待言
然其精纯恐皆未及薛胡景逸泾阳病痛尤多其于阳
明虽毅然辟之不少假借然究其实则有未能尽脱其
籓篱者其所深恶于阳明者无善无恶一语而究其所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25-0066d.png
谓善仍不出虚寂一途言有言无名异实同故其大节
彪炳诚可廉顽立懦而谓其直接程朱则恐未也以宋
史尊程朱之例尊之亦不无可商因承下问而妄言之
不自揣其非分也陈清澜立传最足为考亭干城学统
一书倾慕已久今始得见之荷教非浅其中条理尚容
熟玩请正承询及论学之书生平自惭浅陋未尝敢著
书零星偶及率不成编无以报命年来偶为此间诸生
点窜讲义百馀章聊供村学究兔园册草本呈正伏惟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25-0067a.png
裁教外附县志并杂刻三种统希垂鉴使旋囱囱不尽
欲言临楮曷胜悚惶
  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
仆浙西鄙人也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而未见其
书承乏恒阳幸与山右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
也且尽刋行辛书因托人私访之未敢通姓名于左右
者诚欲得先生之书读之然后当竭诚求正也乃蒙不
弃辱赐手教且示以理学备考诸书展卷读之元元本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25-0067b.png
本议论所及皆足发明先儒之蕴奥且三锡集居丧草
具见出处不苟守礼谨严盖非徒言之实能行之有功
于世道何如哉不敢私诸箧笥将携以南归遍告我乡
后进俾知太行之西龙门之东复有大儒出其间王仲
淹薛敬轩之遗风未坠相与讨论而传习之其为惠不
亦多乎微有商者备考中薛胡王陈兼收并列无所甲
乙取朱子名臣言行录之例而不取伊洛渊源录之例
曰以待后之君子甲之乙之此诚见先生虚怀若谷望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25-0067c.png
道未见之心然仆谓亦有不可不甲乙者譬如适京师
者必先辨其孰为坦途孰为险径然后可以命驾倘并
举以示人而不告之以坦险之分万一有误入荆棘者
吾心安乎况王陈之为险径薛胡之为坦途前人论之
详矣非吾敢甲乙之也以前人之甲乙者告后人何碍
其为虚怀乎至备考序中谓学问只怕差不怕异此又
有说学当互相发明小有异者不害其为大同但可以
言圣门游夏之徒大同而小异者若王陈之与薛胡则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25-0067d.png
非直小异也是大差也即其一身言行岂无可取然岂
可以小醇而并取其大疵每怪世人以阳明之功业烜
赫遂不敢议其学术不知管仲墨翟非无功业者也何
以见讥于孔孟其中曲折非一二语可尽嘉靖中粤东
陈清澜先生有学蔀通辨一书备言其弊不识先生曾
见之否近有舍亲刋其书谨以呈览又有大兴张武承
著王学质疑一编言阳明病痛亦甚深切著明仆新为
刋之今并附呈区区之意非欲效世儒之聚讼也但不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25-0068a.png
分别路径恐学者不知所取舍不识先生以为何如辛
先生书尚有数种欲访求者别楮附恳拙咏并正统希
垂鉴不尽
  (附/)来书
 仆之知先生姓氏也自魏环溪荐疏始也荐疏有曰
 陆某清操如冰爱民如子又曰与妻同驾一小舟惟
 有图书数卷其妻织机一张而已仆读至此不禁举
 手加额遥望典型日作北面人宗之想自愧抱病山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25-0068b.png
 中顽如木石绝迹城市者二十年有奇负笈有心通
 声无缘会李药铺索书之役因路长难以毕邮先检
 数种伏候笔削附以小引粗笺并求珠玉永作先人
 华衮临楮瞻望不尽
  又
前因奉谢台教偶及薛胡王陈之辨非能尊之抑之也
不过述前人之成论以求指示过蒙奖誉殊深颜汗至
来札以国典为嫌鄙意王陈之崇祀不过明季一时之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25-0068c.png
制原未可为万世定论正赖儒者讨讲以备礼官之采
择非所谓矛盾也往者荀况扬雄之徒皆尝滥入两庑
俱赖诸儒议论得以改正我辈未有议礼之任虽不可
过为激论涉于横议岂可便置而弗问耶来札又云此
种学问或亦足救泥章句耽支离者之万一此又有说
欲救章句支离之失莫如理会朱子居敬穷理之学内
外本末交相培养自无一病若欲以王陈救之恐章句
支离之弊未去而虚无放荡之病先成为害非细且即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25-0068d.png
欲取其所长亦非尽发其病痛不可譬如附子大黄自
非法制岂可入药不识先生以为何如尊刻谨拜登受
辛书在绛州者并祈留神承谕欲借先儒诸集惟蔡虚
斋贺克恭集在南中曾见之此閒无有曹月川亦止见
夜行烛等七种其馀诸集皆尝访求而未得囱囱草复
拙刻二种附正统希垂照不既重订垂棘并二续三续
俱已奉教尚未见初续一编希并惠赐以成全璧再恳
  又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25-0069a.png
接台札过蒙奖掖悚惕何如兼惠辛先生书暨垂棘备
考诸编奚啻百朋之锡簿书鞅掌中盥手一读茅塞顿
开先生惠我无疆矣至来札中惓惓指示不欲以荀扬
比王陈则尚有不能无疑者敢再渎陈之来札云荀扬
之黜祀在品行而不在著述即使法言与论语并美岂
掩其莽大夫三字至哉斯言矣然品行固不可不重而
著述亦不得独轻荀卿未尝为莽大夫也止以性恶一
论遂不得次于诸儒之列孰谓著述可以任意耶今以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25-0069b.png
朱子之昌明正学而阳明指之为杨墨诋之为洪水猛
兽颠倒其中晚之年使天下尽废其书而独持其所谓
良知其视荀卿性恶之论为何如耶弟前札云大黄附
子自非法制不可入药夫法制犹可入药者如荀卿之
论兵要论军制亦得见采于纲目特不用其性恶之说
耳若就性恶一论言之则直无处可用虽欲为荀卿解
不可得矣今先生若欲采王陈之长而去其短固无不
可牛溲马勃犹见收于良医而况王陈乎若便谓崇祀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25-0069c.png
不可议直与程朱大儒等而视之则是谓牛溲马勃可
与旨酒嘉殽登几案飨嘉宾也有是理欤来札又云孙
钟元述张逢元之言曰建安没而天下之实病不可不
泻姚江没而天下之虚病不可不补建安姚江虽不可
并重亦可谓识变化之方不佞则又有说焉建安之学
补泻备矣偏于穷理者则泻之以主敬偏于主敬者则
补之以穷理何病之足患耶建安没而天下之实病不
可不泻则亦以建安泻之而已何以姚江为哉以建安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25-0069d.png
姚江交相济为识变化则是孔子当与佛老交相济孟
子当与杨墨交相济也可乎假使天下无杨墨无佛老
则孔孟之道岂便不可行乎必不然矣阅理学备考中
尝采学蔀通辨之言此书辨阳明病痛至明至悉先生
既有取焉则此中是非固自分明矣特不欲过毁前贤
开天下轻薄之门耳此意诚厚然某非好毁人者也况
敢毁前贤乎顾恐是非混淆则学者误入荆棘私心有
所不忍故不敢隐其所见每言及此不觉谆谆为人道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25-0070a.png
之识浅言疏固所不免伏祈先生勿吝切琢是祷辛先
生经世石画衡门芹诸书并祈访求便中见赐统希俯
鉴临楮神驰
  答同年臧介子书
别后感冒暑气半睡半起不饭者将十日矣精神疲倦
不可言忽接手教庄诵一过不觉顿爽如饮我以冰也
年兄为己为人之义最为近里著已学问以此为主脑
知必有超然于世俗之上者至论正嘉风俗之坏非姚
卷五 第 20b 页 WYG1325-0070b.png
江之过学姚江者之过此今日调停朱王者大抵如此
立论然仆则以为有不可调停者风俗之坏实始姚江
非尽其徒之咎也若徒归狱龙溪辈而谓与姚江无干
则非惟不足以服龙溪且将使天下学者不见姚江之
失复从而学之其害可胜道耶大抵学术之弊有自末
流生者有从立教之初起者如学考亭不得则流于腐
此自末流生者也若姚江则立教之初已诞矣何待学
之不得而后流于诞此不可同日而论也学蔀通辨一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25-0070c.png
书年兄曾见之乎行箧中偶带一本今以奉阅寓中无
事细考其条理可不辨而明矣至来札所云士大夫立
身行已自有大公至正之一途而沾沾于好异何为耶
此论甚正然今天下学术不明有本好异而自以为大
公至正者有大公至正而举世目为好异者此又不可
不辨也惟专力于考亭之学然后真大公至正真不好
异者见矣又来札云心切于救世即不幸而为降志辱
身之事不失为圣贤心急于徇名即为高视一切之行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25-0070d.png
而无补于名教夫徇名者无补于名教是固然矣若降
志辱身四字则自有分寸不可概言之古人虽云降辱
然常置其身于规矩准绳之中于所不可处断断有所
不为所谓不以三公易其介今人一言降辱便置其身
于规矩准绳之外视世俗之事若无不可为者此其间
相去不啻霄壤关系世道升降之故若不论其分寸而
概以救世许之其弊有不可胜言者此尤不可不辨也
若佛入中国之事谓宣圣早已知之亦恐不然夫圣人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25-0071a.png
亦有所不知焉谓夫子知后世必有异端则可谓夫子
知后世必有佛则恐近于汉儒谶纬之学而非所以语
大圣某学疏识陋又病中狼狈承年兄殷然下问敢直
陈其所见惟高明恕其狂妄
  答秦定叟书
仆学问疏浅蒙先生之不弃远辱惠教常佩于心冀一
望见有道开其茅塞癸亥孟夏适在武林咫尺高斋又
囱囱不及造庐一晤因草具数行仰质高明亦不能尽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25-0071b.png
记其所言而于紫阳大指一书中尚不能无纤毫之疑
不敢自隐也再承手教兼示以答中孚潜斋扩庵诸书
刻本反覆庄诵益叹先生之笃学精进迥出流俗如答
扩庵书谓周子主静之静朱子看做对待之动静原自
不谬阳明恐人偏于静而易为程子动亦定静亦定之
定此阳明之误非朱子之误也又答中孚书谓今人但
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为得体用之一原不知此但知
一原耳未可为体用一原也先须分明体用后识一原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25-0071c.png
然后有下功夫处此皆足以破俗儒之惑有功正学仆
深服膺不容更赞一辞者也而于前日所疑犹有未能
尽释然者敢悉陈之来书谓未发已发朱子一生精神
命脉之系也知未发已发则知静存动察又谓今之学
者相率入于困而不学其源皆起于立教者以本体为
功夫而不分未发已发之误此固然矣然以此论朱子
则可而谓阳明之所以异于朱子者专在此嘉隆以来
人才风俗所以不如成弘以前者专在此则恐有未尽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25-0071d.png
者盖阳明之病莫大于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而昩于
未发已发之界其末也既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则所
谓未发只是无善无恶者之未发所谓已发只是无善
无恶者之已发即使悉如朱子静存动察亦不过存其
无善无恶者察其无善无恶者而已不待混动静而一
之然后为异于朱子也朱子中和旧说虽属已悔之见
然所谓心为已发性为未发亦指至善无恶者言与阳
明之无善无恶相楹莛即使朱子守旧说而不变仍与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25-0072a.png
阳明不同所以阳明虽指此为朱子晚年定论而仍有
影响尚疑朱仲晦之言职是故耳此仆所以谓考亭姚
江如黑白之不同先生紫阳大指书中乃云无善无恶
一句是名言之失而非大义之谬是仆所深疑而未解
也来书又云晚年定论一书阳明不无曲成己意不敢
雷同即其窠臼此固是矣然考紫阳大指中载答何叔
京三书而评之曰此三书实先生一转关处也则犹似
未脱阳明之窠臼者尝合朱子一生学问前后不同之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25-0072b.png
故考之朱子之学传自延平延平教人静中观喜怒哀
乐未发气象矣教人反覆推寻以究斯理矣朱子四十
以前出入佛老虽受学延平尚未能尽尊所闻是以有
中和旧说有答何叔京诸书与延平之学不免矛盾及
延平既没朱子四十以后始追忆其言而服膺之答林
择之书所谓辜负此翁者则悟中和旧说之非而服膺
其未发气象之言此朱子之转关也答薛士龙书所谓
困而自悔始复退而求之于句读文义之间则是以答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25-0072c.png
叔京诸书为悔而服膺其反覆推寻以究斯理之言此
又朱子之一转关也是朱子之学一定于悟未发之中
之后再定于退求之句读文义之后若夫答何叔京三
书则正其四十以前出入佛老之言于未发已发之界
似若转关于穷理格物之功则犹未转关也先生乃儱
侗以为朱子之一转关窥先生之意却似以居敬为重
而看穷理一边稍轻虽不若阳明之徒尽废穷理而不
免抑此伸彼故答李中孚书遂以大学补传为可更而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25-0072d.png
以阳明之独崇古本为能绝支离之宿障为大有功于
吾道亦是看穷理稍轻之故夫居敬穷理如太极之有
两仪不可偏有轻重故曰涵养莫如敬进学则在致知
未有致知而可不居敬者亦未有居敬而可不致知者
故朱子平日虽说敬不离口而于大学补传则又谆谆
教人穷理又于或问中反覆推明真无丝毫病痛朱子
所以有功万世者在此所以异于姚江者在此此而可
更孰不可更即曰格物以知本为先所谓当务之为急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25-0073a.png
然于格物之中先其本则可而如古本大学谓知本即
是知之至则不可是又仆之所深疑而未解也至于先
生惓惓居敬主静可谓深得程朱之旨而切中俗学之
病矣然敬之所以为敬静之所以为静亦有不可不辨
者焉尝观朱子之言敬每云略绰提撕盖惟恐学者下
手过重不免急迫之病故于延平观喜怒哀乐未发一
语虽悔其始之辜负而服膺之然于观之一字则到底
不敢徇见于答刘淳叟诸书至观心说一篇极言观之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25-0073b.png
病虽指佛氏而言而延平之言不能无病亦在其中此
用力于敬者所不可不知也又朱子虽云敬字工夫通
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却又云不必特地将静坐做一
件工夫但看一敬字通贯动静又云明道说静坐可以
为学上蔡亦言多著静不妨此说终是小偏才偏便做
病盖乐记之人生而静太极图之主静皆是指敬而言
无事之时其心收敛不他适而已非欲人谢却事物专
求之寂灭如佛家之坐禅一般也高景逸不知此乃专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25-0073c.png
力于静甚至坐必七日名为涵养大本而不觉入于释
氏之寂灭亦异乎朱子所谓静矣此用力于静者所不
可不知也先生谆谆示人居敬主静而未及敬与静当
如何用工是又仆所不能无疑也又读先生答人书谓
阳明之弊只在无善无恶若良知之说不可谓非孟子
性善之旨夫阳明之所谓良即指无善无恶非孟子所
谓良也孟子之良以性之所发言孩提之爱敬是也阳
明之良以心之昭昭灵灵者言湛然虚明任情自发而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25-0073d.png
已一有思虑营为不问其善不善即谓之知识而非良
是岂可同日语哉又谓阳明之学真能为已而非挟好
胜之心者夫阳明大言无忌至以孔子为九干镒朱子
为杨墨此而非好胜也不知如何而后为好胜耶合先
生之论阳明者言之谓其真能为已矣良知之说合于
性善之旨矣崇古本大学能绝支离矣惟无善无恶一
语不能无弊又是名言之失而非大义之谬矣晚年定
论虽不无曲成己意而采答叔京诸书又未为尽过矣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25-0074a.png
所不满者惟不分未发已发一节耳又答李中孚书云
此不过朝三暮四朝四暮三之法则并未发已发亦与
朱子名异实同矣前辈以阳明为指鹿为马者皆非矣
仆极知先生从学术世道起见与世俗之以私意调停
者不同而埽除未尽不免涉于调停之迹恐遗后学之
惑所以不揆愚陋不敢自匿其所疑辄以上陈伏候教
示知先生谅其求正之心不以指摘为罪也嘉靖时清
澜陈氏学蔀通辨一书先生曾细阅之否近时北方有
卷五 第 28b 页 WYG1325-0074b.png
张武承讳烈所著王学质疑一卷其言阳明之病亦颇
深切著明惜其已故仆顷为刋其书敢并附正统希垂
鉴不吝赐教幸甚临楮曷胜翘企
  又
客岁远承尊札兼惠教紫阳大指捧读之下且喜且愧
喜其不为贤者所弃而愧其以优游虚岁月不如先生
进道之勇也自嘉隆以来紫阳之教微矣今日起敝扶
衰惟在力尊紫阳高明著书之旨岂非世道幸哉然仆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25-0074c.png
心尚有欲商者盖尊意所力辨在阳明影响尚疑朱仲
晦之句故历举朱子之言与阳明合者以见其不影响
愚意朱子之学原与阳明迥然不同其言有时相近者
其实乃大相远故阳明虽有晚年定论一书而到底以
为影响此无足怪也但取朱子观心说及大学中庸首
章或问读之则其异同不待辨而知若就其近似者以
见其不影响则恐反不免于援儒入墨之病也世之溺
于阳明而终不能自振拔者多矣先生始而入之继而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25-0074d.png
觉其非虽贲育之勇何以加诸然犹似未能尽脱其范
围所以于两家分途处犹未划然陈清澜学蔀通辨一
书辨析最精闻先生以为过峻愿高明奋其卫道之力
必使考亭姚江如黑白之不同勿有所调停其閒则大
指得而世道其庶几矣仆才质驽钝于学无所窥谬承
下问敢罄其愚
  复房师赵耐孺先生书
客岁两接手教如亲承函丈知近祉康吉曷胜忻慰陇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25-0075a.png
其羁绊荒城无一善状虽于鞅掌之隙閒涉陈编然识
粗气浮无足道者所修县志因邑人本子草率成书疏
漏良多传君著作因其自成一论不与俗同故存之志
中欲以就正有道便加卓识二字则涉僭妄此亦疏漏
之一端也得承指教裨益良多至所欲就正者敢一陈
之望折衷焉如以江陵为权张桂为佞来谕谓其已甚
是矣或又曰以此论人则似过刻而存此一段议论于
天壤使后世知立朝事主不可一毫苟且苟违大道虽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25-0075b.png
以江陵张桂诸人之才学不免于为权为佞似亦防维
世道之一助也其说何如又如刘文成开国名臣出幽
迁乔似不当在杂传之例然或又曰置之杂传亦可提
醒朝秦暮楚一流鲁论之仁管仲程朱谓管仲与子纠
未可以君臣名分绳之与王圭魏徵事体不同故孔子
犹有取焉若文成既为元进士矣又为高安丞矣又为
儒学提举矣又在行中书幕矣其于元也将与子纠一
例乎将与建安一例乎儒者之道惟出处两端出处中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25-0075c.png
间更别无路若文成既已仕元又不妨佐明是出处之
閒又有一道矣可乎哉向使如金仁山许白云辈一生
高蹈遇风云之会奋袂而起又当别论文成岂其伦乎
诸葛孔明高卧隆中未曾受人爵禄故可择君而仕文
成身登仕版见异云起曰天子气也十年后英主出我
当辅之是何言也如以伊尹就汤就桀之例言之非常
之事固不可以常理论然苟其心事丝毫不类伊尹杂
之一字恐被之而不能辞抑以纲目诛廉丹予孟达之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25-0075d.png
例言之守贞者未必是而达权者未必非然恐文成所
处又未可与廉孟同论杨铁庵老妇谣是或一道也但
曰出幽迁乔即不为杂不知何以服危太朴乎故谓文
成之杂异于赵孟頫留梦炎之杂则可矣然不可谓非
杂也犹之江陵立朝未尝无功谓其异于分宜之权则
可矣然不可谓非权也张桂议礼不无可采谓其异于
邓通董贤之佞则可矣然不可谓非佞也此其为说然
乎否乎伏祈裁教傅君之书卷帙浩繁未经付梓其家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25-0076a.png
无副本不肯远借往岁曾录一本送史馆可就观也其
他未纯之处亦颇有之其亦不敢尽以为是获鹿临城
两令亲皆古道照人得托舟谊幸甚便中附候兴居率
泐不既
  上魏环溪先生书
恭惟阁下当代夔龙人间麟凤海内瞻山斗之日久矣
陇其浙西鄙儒幼读圣贤之书私心窃慕以为当吾世
而苟有其人虽隔万里犹将跋涉从之长而蹉跎虽不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25-0076b.png
敢谓当世之无其人而伏处里门闻见不出一邑之中
未知其果有焉否也三四年以前始闻今临朐相公破
例而荐閤下于朝海内举以为得人天子亦倚以为耳
目其条陈时务皆正大久远之计与一切苟且之谋相
去楹筳陇其在草莽之中得而读之不胜窃慕以为此
非寻常学者所能办及细询北来之人万口一辞谓是
当世真儒陇其益怦怦动于中以为此真向所云虽隔
万里犹将跋涉从之者也乙卯之春谒选入都咫尺耿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25-0076c.png
光欲修贽而造于门下者屡矣又以尊卑阔绝恐涉攀
援之嫌跼蹐而不敢进出都以来常怀耿耿谓末学小
儒不得大君子之磨砺终不能有所成就幸而遇其人
矣又以嫌疑而不能近此生将汨没无由自进于圣贤
之域及敝亲自京归出诗一幅授陇其曰此少司农魏
公寄以赠子者也陇其拜读之际且喜且惧谓海滨末
吏何由得此于大君子且閤下又非肯轻以色笑假人
者乃谬承赞誉如此此必有以陇其欺閤下者閤下姑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25-0076d.png
信之而姑誉之未必真以为可取也然又窃喜向之耿
耿于中避嫌而不敢进者今姓名既已得达于君子之
前则虽通尺幅以自叙其情可以无攀援之嫌虽未获
跋涉从之而区区之诚亦可以少慰其万一正拟修书
自通而部议以不才罢黜矣念废弃之吏不敢辄上书
于大臣之门因又徘徊而不敢前然陇其闻之士无故
而轻造于公卿者谄谀之徒也有鸿才硕德之公卿先
加礼焉而终自引退者鄙固之儒也是二者皆非君子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25-0077a.png
所以自处也今以閤下之曲加接引若使陇其终无一
言以自达不特有违于夙昔向慕之诚亦恐冒君子之
讥故敢叙其情以陈于左右閤下览之庶知其非傲慢
而迟回不报其中心之感仰固不啻如其书之所言也
至若陇其之所以不合于俗自取罢黜与其平生之所
学欲就正于閤下者则固不敢以辄渎也临禀曷胜悚
惶之至
  与某书
卷五 第 34b 页 WYG1325-0077b.png
岁底见足下所刋文细读之奇气矫矫溢于楮墨此诚
未易才也然有说焉制义一道所以发挥圣贤之理非
欲以炫奇而斗丽也苟有炫奇斗丽之心则根本已差
虽美无足观矣不知者谓足下文太奇恐碍俗目而难
售愚意则不然愚之所以未满于足下者非忧其难售
也窃以为如此而售虽售亦非所贵耳今之务为怪僻
而跻显荣者岂无其人识者不之取也足下何为而流
入于此哉愚所以取足下者以其高明之资可与深造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25-0077c.png
而非以今日此种之文为可取也愿足下细心静气取
程朱大儒之书沉潜反覆其中真见圣贤意旨所在然
后执笔为文复取先正守溪荆川泾阳之作循其规矩
范我驰驱不必务为奇异而自卓然远于流俗此则天
下之至文也何为舍坦途而驰骤于荆棘哉至闻足下
刋文之意欲挟之以走京师谒显要则辱在相知尤不
敢不一言以相规夫所贵为儒者卓然自立而不染于
流俗安分守已而不屈曲于人刻励于中而不肯炫耀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25-0077d.png
于外其遇与否听之命焉一有屈曲炫耀之心则君子
耻之昌黎之丈照耀今古而上宰相诸书先儒犹病其
轻进三闾大夫之骚上追风雅识者犹嫌其露才扬已
而况材未如三闾昌黎者乎自世教衰微士不以干进
为耻亦不知以朴实为尚吴下竖子稍知句读辄刋刻
诗文以誇于侪辈稍不得志便迫不能待苟可以进身
者不问其何途而从之视圣贤安命守义之学不啻如
弁髦究竟其遇与否皆有命焉彼其所为何曾有毫发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25-0078a.png
之益哉此在世俗无怪其然而非所望于贤者也愿足
下深以古道为期而勿以流俗自处以学问励于已以
遇合听于天以朴实为宝而以吴下轻佻之习为可鄙
则将来所售自不可限量区区之事何足道哉相期之
深故昌陈之伏惟鉴谅不宣
  与陈蔼公书
去春获亲仪范如饮醇醪顷复承赐尊集展卷一读琳
琅满目汤先王所谓脱手即妙斯言不诬古今文人患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25-0078b.png
其专意词章无与于道先生立言必以道为准读与汪
比部论文书真能埽尽文人习气但道无终穷粗言之
则韩退之欧阳永叔之文已可谓见道精言之则必如
洛闽如洙泗方尽乎道之妙方尽乎文之妙知先生所
以自期待者正未可限量而徒沾沾叹羡先生之文者
犹未免薮泽之见也昔吕泾野先生谓空同李子一为
歌行近体即如李杜一为古乐选府即如曹刘阮谢一
为赋记序书即如屈宋贾马向使李子一为定性订顽
卷五 第 37a 页 WYG1325-0078c.png
即如程朱一为大学中庸即如曾思惜其力不加之乎
此耳仆敢以是为先生望刘静修孙钟元皆先生乡人
也以先生之好学深思何难媲美前哲耶所欲请正者
甚多簿书羁绊不获朝夕左右曷胜耿耿便中附候统
希台鉴不宣
 
 
 
卷五 第 37b 页 WYG1325-0078d.png
 
 
 
 
 
 
 
 三鱼堂文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