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324-06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集卷十二
            大学士李光地撰
 序三
  南溪书院志序
尤溪者子朱子所生处也朱子本婺源人先公羁宦生
朱子于闽而遂家焉少因依刘氏兄弟居于建阳而学
于崇安后之人不忘其生处故尤溪有韦斋朱子之祠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324-0694b.png
及所谓毓秀亭者南溪书院则宋理宗所赐额也光地
尝一再经此邑登陴望文公山洼突毕肖堪舆书又载
其在婺祖坟术者豫占之曰当生一大贤聪明如孔子
然亦知其远去家乡而自他有耀呜呼岂偶然哉旧有
南溪书院志纪其地山川奇胜朱子幼所嬉游长而往
来事迹以逮祠亭废兴列代至于斯而记咏者升其谱
传捃摭成编乃崇建所未备其苗裔族居此者亦多今
奉祀博士及祠庙敕额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324-0694c.png
天子推恩建阳与婺源等独文公山踪迹光地曾承
问及之奏述颇悉前抚臣道觐曾
赐扁符命揭尤溪祠宇而仍留建阳盖尤溪僻非孔道
将命者访问未的而身亦随彫没也今大吏又据邑文
题请
新赐且将修葺祠亭表厥故址而摄邑事通判杨君既
独新毓秀亭又讨论南溪志而损益重刋之杨君笃志
正学今为政有德于民而尤勤勤文献若此司马迁自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324-0694d.png
谓明易象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是以至东鲁入庙堂
高山兴慕低佪不能去千载上下有志之士不有同心
哉以余适里居来索言余故乐为序之
  无欲斋诗钞序
诗之格历代屡变然语其至者则不离乎虞书言志庄
子道性情之说苟其志高矣性情厚矣虽不能诗固所
谓风雅之宗也汉魏以降陈思靖节之诗独邵千古者
所处皆不逢而二子者志甚高性情甚厚忠孝发于中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324-0695a.png
节义形于外慷慨缠绵而不可遏故其超迈之气淳古
之质非夫搜华摘卉者所可庶几在唐则曲江杜陵由
此其选也夫声病之说兴而言志之功隐律切之体盛
而性情之道微君子以为删后无诗者盖有激乎其言
之而岂真谓彝秉生厚可殄绝于天地之间哉明季前
辈忠节鹿公纯忠至孝苦节清修平居尤孳孳于讲学
问道化行乡里今子孙收其遗稿有古律诗若干章无
非至性大义之所流溢夫诗人之欲工者刻画风物锼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324-0695b.png
鉥肺肝晨理机杼日昃成文然求一语入人之深而不
可得何者彼其胸中无是也观公诗如操笔直吐者而
宛转曲至使读之者若亲见闻其义形之色愤嘅之声
深情远概犹足以敦浇振懦于无穷韩子有言此真得
诗意馀外徒缤纷故予谓论古今诗之高下者但当以
人定之孟氏所谓颂其诗知其人论其世不易之论也
  孙北海五经翼序
余始读书翰林问旧人旧事于师友间或告之曰此地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324-0695c.png
北海孙先生前朝遗献也年八十矣而论道著书不息
子其见之乎先生与蔚州环极魏公厚余于是修后辈
礼从公谒见望其神气清健如五六十岁人独两耳偏
塞然有所问叩辄酬酢如应响盖所谓能以目听者古
之真人与先生在前代遍友天下士所与深契则刘念
台黄石斋蒋八公数人尔故余之假归也先生以书送
之曰某平生师友尽在闽中谓黄蒋也顾明之季年学
无师法横骛别驱议论大駮其宗指皆与程朱相抵排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324-0695d.png
虽刘黄诸君子不免先生独断然以洛闽为宗寻其厉
阶戎首以为异学蜂兴姚江倡之也故于伯安学术言
行摘抉批绳无所假借晚于诸经皆有著述而龂龂然
朱子是翼曰吾翼朱者所以翼孔也畿内学者其后如
魏柏乡张武承皆确守朱学柏乡尽读宋人书而武承
攘斥馀姚不遗馀力其端皆自先生发之余视学时其
孙琰以教职日进见慨念前辈期待之敦喟然怀旧又
十馀年以其经说请序适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324-0696a.png
圣天子昌明正学之会而邦畿首善之区诸君子殆应
候之春华而先生尤为剥尽之硕果余固亦受
天子之道化而与闻于斯者于是乎书
  王耻古文集序
晋江耻古王先生少负大志奇杰卓荦自为诸生时而
文章意气已不屑于今人又从乡之先生讲学闻道要
焉先生虽声华奕然然苦于章句藜缊不克鼎革之间
仳离尤甚人事遭逢之厄先生更尝为多故先生之立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324-0696b.png
朝也进则拊膺时事退则蒿目民艰自立国根本纪纲
风俗之大至于刑名钱赋漕挽边储繇役徵调外及南
徼北塞军伍之虚实敌情之向背靡不周知被遇
先皇屡蒙褒异凡论列奏对多所施行方将大究于用

先皇遐徂又七年而先生殁矣地丙午乡荐谒先生于
京师时先生投閒已久然伤时论事感切动人民生疾
苦有所闻见虽身无言责必遍谒卿贰台諌激以大义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324-0696c.png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者虽至死而不忘也时以策论课
士先生私发策试予惓惓以强藩悍将世及为忧官贪
民怨酿成揭竿为患及甲寅之变距先生之殁且七年
所在用兵卒如先生料余是以叹先生忧国之诚经世
之智其所筹画蕴抱郁而未施者多矣先生有古今渊
源之学而切于救世诠经论史多未遑暇是编尤蒐拾
散轶先生之仅存者尔虽然先生之所建明于朝拟议
于家酬酢于寮执之间者其大致如斯后之欲知先生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324-0696d.png
者犹有以考焉先生之子三人皆与予少同学且为姻
亲先生既殁事继母处兄弟古人所难其孳孳力学尤
足以不坠先生之绪可谓有子矣閒为予言先君虽不
大用而文章学术不可无传今者区区残缺之馀存十
一于千百子其序而行之予虽唯唯而先生子贫竟未
能致程乡令王君先生犹子致书敦促割赀鸠工毅然
以表章为己任余惟先生之志行德业盖不必以文显
其文亦不必以予言传然以弱冠受知之深景仰之久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324-0697a.png
今日之役不可无言且感令君之能以鞅掌之暇留意
于此表而出之可以为俗吏风矣
  梅定九历学疑问序
历学疑问梅子定九之所著也先生于是学覃思博考
四十馀年凡所撰述满家自专门者不能殚览也余谓
先生宜撮其指要束文伸义章逢之士得措心焉夫列
代史志掀及律历则几而不视况一家之书哉先生肯
余言以受馆之暇为之论百十篇而托之疑者或曰子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324-0697b.png
之强梅子以成书也于学者信乎当务与曰畴人星官
之所专司不急可也夫梅子之作辨于理也理可不知
乎乾坤父母也继志述事者不离乎动静居息色笑之
间故书始历象诗咏时物礼分方设官春秋以时纪事
易观于阴阳而立卦合乎岁闰以生蓍其所谓秩序命
讨好恶美刺治教兵刑朝会搂伐建侯迁国之大涉川
畜牝之细根而本之则始于太乙而殽于阴阳日星以
为纪月以为量四时以为柄鬼神以为徒故曰思知人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324-0697c.png
不可以不知天仰则观于天文穷理之事也此则儒者
所宜尽心也圣之多才艺而精创作必称周公自大司
徒土圭之法周髀盖天之制后世少有知者汉唐而下
最著者数家率推一时一处以为定论其有四出测侯
踰数千里则已度越古今而未能包八极以立说海外
之士乘之真谓吾书之所未有微言既远泯泯棼棼可
胜诘哉梅子闵焉稽近不遗矣而源之务索其言之成
则援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324-0697d.png
熙朝之历以合于轩姬虞夏洙泗闽洛泯然也此固我
皇上膺历在躬妙极道数故草野之下亦笃生异士见
知而与闻之而梅子用心之勤不惮探赜表微以归于
至当一书之中述圣尊王兼而有焉昔刘歆三统文具
汉志子云太元平子以为汉家得岁二百年之书也彼
刘扬乌知天皆据洛下一家法而傅会以经义云尔今
先生之论罗罔千载明
皇历之得天即象见理综数归道异日兰台编次必有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324-0698a.png
取焉七政三统殆不足儗而书体简实平易不为枝离
佶屈吾知其说亦大行于经生家非如太元之覆酱瓿
者而终不显矣先生之归也谓余叙之余不足以知历
姑叙其大意以质知先生者先生续且为之图表数术
以继斯卷余犹得竟学而观厥成焉
  储广期文集序
余丙午乡举与计吏偕来是年贡士法以策论易经义
过吴门市坊间选本读之独赏储广期先生魁江南文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324-0698b.png
鞍棹之中口无绝讽焉文之卑也久矣至应举而益卑
何则风移体变有所谓时好俗尚者虽豪杰未免趋之
则可以百年累世莫知其陋也先生独发摅其所以学
于古者而不汨于时岂不贤乎哉余后登朝而先生宰
于外不久引疾且甫及中寿终故未获相见然于五策
时能记其铿锵常以为羔雁之绝响又三十年其子在
文出余门乃得先生文稿观焉居尝论文之道至欧阳
三苏而格律一更然其英华才俊亦非五百年来规摹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324-0698c.png
者之所髣髴盖古人之为文也沈浸乎经籍而通知乎
世义树立于志气之高藩卫于行检之卓夫然后沛然
出之而不疑夫然后昌然言之而无愧其波澜曲直节
奏高下工于是者有才存焉然语夫浚其原厚其根则
未有易夫前说者已先生之文其于欧阳三苏迫而似
之矣抑其谭经史剀利弊则凿凿乎玩之深者也讲之
素者也余独钦其廷对扬言有忠鲠之风其他书疏简
劄多直谅之气其临涖出处之大节又足以酬其言而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324-0698d.png
发明其志蔚州魏先生吾所敬也顾于先生惓惓亲重
没而为之幽碣惜其用之不究尺幅之外若有馀哀呜
呼吾信蔚州用是以益知先生也世之荒浅庸虚脂韦
没溺汲汲乎欲以文自通后世者其远不侔于古人信
非才之罪吾非能文者也而在文恳恳欲吾序言不已
余感弱龄诵先生文今得尽览其篇牍而备闻其志节
为述夫先生之文之所以进于古者非特才妙也
  韩慕庐制义序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324-0699a.png
慕庐韩先生之文行于时者盖久摩摹而拟似之卒不
能肖以为先生之言姿成之者也余初以为然荒落二
十馀年适衔
命有督学京畿之役一日从先生索稿观之读才十数
篇怅然以向者未见先生之文之备为恨唶然叹论先
生文者为非盖古之能者未有不久于经子史集之道
而凌厉轹踔自为家以名一时者董晁公孙之对韩柳
以下至于欧苏制策论议之作今观之则古在当日则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324-0699b.png
皆时文也不离乎待问应举世之所需者而卓乎跨时
耀后岂数子之才实然哉观数子所以自致自名者史
传及彼所叙述可见也莫不探源以盛澜搜根而发华
此与潢污圬蘖满除枯荣者异矣而又以数子之才为
之故不可及也先生沈浸于六籍诸史旁涉子书文选
列代文章之体靡不讨究故虽于举子艺也一意之设
必有所自来一材之用必有所自采令读之者想其参
差流择之苦而不知其有浡然滃蒸之易意其为造端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324-0699c.png
𦕈虑引曲致幽而不悟其特变化于经传笺疏及昔作
者之微言深趣夫是以诵摹先生者遍天下得其体势
之新词令之隽者其能者也此何异游阮隃之下写其
音声忘乎律吕者比也余恐读先生文者未知所以学
先生故论古人所以为文之指必也深求其本穷极其
变如柳韩之告翊与中立者然后可以即时文而进于
古夫知时文之可进于古也善学先生者也
  刘益侯制义序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324-0699d.png
言制义者先王钱非独其体朴茂也其究心于或问大
全诸书亦非唐瞿以下所及隆万之际理益庞故体益
卑论者不知反本而寻升降于格律之间末矣学语孟
庸之理未有精于朱子者也是故有明三百年崇而守
之则淳背而去之则嚣夫当其崇而守之未必尽得朱
子之意也而犹可以淳况能得其意者乎近年学者盖
有句谈字议俪枝斗叶以为朱子意在是矣呜呼此其
所以佐姚江之锋而遗之禽也朱子之于程子文义参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324-0700a.png
差者十之五然不害为传心后之推渊源者亦曰如合
符节无间言焉此真所谓能得其意者必也溯本穷源
求诸经质诸圣存之以公心折之以公道以朱子之所
以师程者师朱然后理可明而意可得观益侯刘先生
之制义其庶几者乎不知者拘于俗解习说必骇其异
也若深于朱子之学则一字一句皆朱子之所讲而明
者而又何异乎前代朱子之书功令虽申而表章未至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324-0700b.png
圣天子跻其祀釐其编以统一道术嘉惠学者盖必有
融会深造躏庭入室以为乡校弟子倡者先生殆其人
而兹编殆其端与
  杨宾实制义序
辛未之春承
命校士得江南杨子宾实者其文浩如春江之潮而独
邃于理知其非恒士也为之不寐累夕既乃见其人叩
为学之本末宾实果能不惑于时而有以用其心者呜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324-0700c.png
呼科举之学识者以为敝也久矣盖
国家功令使士子传注是遵格式是守非固束天下之
心思才智而使之不得逞也将率天下尊经学古游于
圣贤之路不导之以濂洛关闽之书则不得其门而入
焉至于体制则有王钱诸公其变极于归胡而止非无
厌卑趋高荡然破前人格律为之顾经义之文主于明
理明理之文主于深厚简切平易疏畅而恶乎以才乱
之使人务为文词之华而不尽心理义之实又岂设科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324-0700d.png
之初旨哉宾实登第后读书翰林馆课之暇益研精于
大全性理诸篇每越数昕夜则所见必益超绝其视向
所为羔雁者亦糠秕已间独慨然谓此盖
国家之与士相求者而平居所为曾无足以发明圣贤
之旨于万一律以古人进身之义岂能无愧潜玩理奥
有契于心辄成一稿曰聊备遗忘而亦寓吾未敢遽弃
其羔雁之意也积有篇帙南人将募梓之而宾实诹于
余余曰质文之运其昌也潜其弊也寝历代文章犹是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324-0701a.png
也故恒以百年而一变变而不复其始今宾实之文复
于王钱归胡何其骤也以此战艺于宗工之侧或患暗
投而能必之流俗之卑乎虽然宾实既曰吾非以为文
矣如是则俗之好不好无害请于世不请于世亦无损
吾何以赞子而徇募者之干哉盖古之士者不敢自是
而问其业于四方所以求益也将为已是则同世而相
感学不孤已其或异于是也必始而诟既而疑理义人
心之同则卒于合未可知也南国学者最盛而其言亦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324-0701b.png
最厖以子文试之三者之人皆将有遇焉盍姑付行之
吾以观风焉抑吾观宾实之文非规摹王钱归胡为之
也其理足其气盛其辞直以肆不求似而神合此殆发
于心声动乎气运非偶然而已诗不云乎鱼在于渚或
潜于渊将必有勤修圭荜之下应
圣天子尊儒崇道之化者异时正学方兴文明之道进
而逾上王钱归胡又不足云也
  成絅斋制义序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324-0701c.png
制义之业其来六百年至今沿而未变然前辈之朴既
不足以悦夸靡之心末流之冗又有以成厌倦之势于
是稍有才者涉之浅弃之速曰此非传世业也吁学而
先以传世为心吾知其所谓学者文者诗者所得可知
已夫无所得而期于传者其传可冀乎学者之学期于
有得则制义之根本六经也其门户先儒也讲诵而思
索之固即汉宋所谓专经之艺穷理之功也与习为浮
艳而卒与古背驰者不犹远乎是故知欲传世则视售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324-0701d.png
世者有间矣知求自得则视传世末也吾所为汲汲焉
勉子弟以制举业者欲其藉此以通经焉尔循是以辨
理焉耳况非吾之私心也
国家之令也经尊而理明则人心淳而世道泰历世之
科目为有用而平日之佔毕为有施矣吾友成君絅斋
示予所作艺其高者乃能发先儒之意馀亦貌先民而
遽似之质其素业乃知留心于经而研究于儒先之说
者形之于议论动止间皆与华赝者异考其得力则自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324-0702a.png
制举入也制举其可轻乎夫苟笃是而不舍焉则所得
者益深所就者益卓不离乎章句帖括之中而道在是

  己丑房书逊志集序(代/)
为文贵清而贱浊何则神气盛则清衰则浊也水之源
盛故虽挟潢污驱涂泥而不浑及其源塞流断则与沟
渎沼沚同观苇茂萍青无益于秽也人之盛也耳目言
貌清明盎溢或衰病则反是繁词缛饰无益于昏也虽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324-0702b.png
然神气者物之主而有所以主乎神气者则其道大而
说长矣以文章一事论之词气之清由于神气之盛神
气之盛根于义理之明义理之明本于学术之端与人
心之正是亦道大而说长者也
国家养士七十年尊经崇儒以一天下之趋于是人文
之成变而逾上彬彬之运不期而然己丑之春十五国
乡宾者与计偕来余忝分校焉榜发之晨听礼部吏唱
姓名则余平日倾心宿仰之畏友为多覆检其文又喜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324-0702c.png
名实之无相谬也诸君释褐后富有以窗艺相投者大
扺与闱文气味皆近理真而词健格整而声和昏缓浮
嚣之气警然收肃然静矣间与同学成君絅斋精搜而
详择之得三百馀首或疑其才气浩瀚辞藻淹茂者反
不录焉余曰是选之意欲扬其波而使之弥清故不得
不有所弃也歌舞之后与之挹山水之观梁肉之馀为
之进清芬之味固宜有索然兴尽者然及其气之平神之
静亦莫不乐此之景远而味长也然则岂独作文者发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324-0702d.png
于神气之流读文者亦关乎神气之效余故叙之以寓
鄙意且以问南中之故人余言狂乎否也犹有多名下
而文阙焉未之见者庶几续此而赠我以兼金乎
  徐氏族谱序
徐氏之先闽之莆人九世祖讳旺者始自莆徙居宿迁
历叶萃处邑人目为西南徐氏徐氏之世虽不甚显
然诗书不绝宗次犁然八传有令璞先生尔珍者以宿
学贡于廷生用锡始领乡荐岁与计偕名行藉甚兹谱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324-0703a.png
其所手裒录也地读之叹曰人之所以贵于万类者知
本也古之人其世官世禄者既有庙制宗法以绳承于
百世然而天下不尽爵禄之家也非爵禄之家则荐而
不祭祢而无宗源流之义何所笃诸吾意三代盛世所
谓民版而登于天府者必天子诸侯为之类族合属使
息耗有所稽氏姓有所别亲疏有所叙饮食婚姻之礼
有所行当是时所以使人重其本者不待人之自为之
也后世口率出泉则在官之籍规漏者多罢侯置守无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324-0703b.png
复安居本俗之基则转徙流移不可复计于是乎源远
未分人忘其祖矣世之君子䀌然伤心创为家谱之作
以无泯厥世此其乐生返始根于天性虽更越时代去
其乡里而犹能审求根实望桑梓而敬共者美哉乎仁
人孝子之用心也然自汉晋隋唐之间韦孟陶潜王勃
杜甫之流皆盛推远系至联数姓而为弟昆者其果有
所考耶其仅据氏族之书而傅致之也苟有所考不亦
善乎如傅致氏族而云云也恐有藉之以依附明德之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324-0703c.png
苗裔攀缘贵盛之宗支者是以近代笃本之君子尤能
谨之梅子定九之序是谱独引欧苏者是也徐子之记
可谓简而悫矣地承先君子之志修谱于戊午己未之
间不敢推于忠定延平亦不敢蒐罗邻里之疑似者窃
幸有合于徐子虽然犹以核之不尽为愧是故披斯编
而重有感焉抑徐子为余言宿邑南北之冲且地当黄
河下流沐沂诸水之所奔射萃汇吾闻莆俗为七闽淳
异日吾其归与亦太公封于营丘之志也如是则吾与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324-0703d.png
徐子为乡壤徐子名成而来更为闽之大宗八世而自
他有耀者盖不占而已矣吾之序也且以为劵
  马氏家谱序
马氏之先江南六安人也明季徙居宁夏遂世以军功
显至今日岿然西土望族矣太原总戎衡闻君者余巡
抚直𨽻所荐士也君辛未武进士其年余以兵部侍郎
知贡举及君官深州适抚标中军乏人遂奏请以自助
凡扈从畿辅君悉与余俱于是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324-0704a.png
天子稔知君之材武且机鉴谨密堪大用也三年之内
不次擢拔至专阃焉君一日书来以其家谱属序余阅
之叹曰有此也夫天之佑忠节者为不爽也马氏自六
世始发迹至七世苍渊公以蓟镇总兵官屡建边功特
命总理关宁军务统辖五省援兵加太子太师后军都
督府左都督荫三子世袭锦衣卫闯贼之乱三子者皆
以谋兴复事泄先后殉难呜呼父子之不负国恩何如
宜乎天者之大其子孙也入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324-0704b.png
本朝衡闻君之父某公从大军讨平川云限于年未究
厥用今君兄弟各承
殊恩拥雄镇东西相望屹为长城其馀昆季直禁宿卫
及第出身典兵从戎者布列中外皆异日腹心爪牙之
选时人以为荣而乌知夫勇烈忠贞久而不腐则其郁
积旁魄能令后人以功名事业显于时者固理数之冥
符前代之已劵呜呼其未艾也哉抑余抚直时君不余
疏示余以其兄弟往来家问皆相勖以忠孝廉洁无一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324-0704c.png
语及私者此尤人之所难盖淳乎儒者家风也以是推
之其根深其气厚其辉皇建竖于他时者必且倍于今
日余闻之风谣慷慨秦地固然而兼葭诗序所谓泽以
周礼者则如君之一门是已余是以欣然承委而为之
序若乃谱系之纪又君之所以推寻源本克笃不忘以
敦厉其子孙者雅意盛矣尤可书也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324-0704d.png
 
 
 
 
 
 
 
 榕村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