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324-06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集卷八
            大学士李光地撰
 尊朱要旨
  理气
气也者何也阴阳动静明晦出入浮沉升降清浊融结
盈乎天地之閒而殽以降命曰离是而有理焉孰从而
證诸夫阴阳动静振古而然也至于今不异也出入明
卷八 第 1b 页 WYG1324-0639b.png
晦振古而然也至于今不异也浮沉升降清浊融结振
古而然也至于今不异也不异之为常有常之为当然
当然之为自然自然之为其所以然是故皋陶谓之天
伊尹谓之命刘子谓之天地之中孔子谓之道谓之太
极程子朱子谓之理程子之论道器也曰道上器下然
器亦道也道亦器也朱子之论理气也曰理先气后然
理即气也气即理也是二说者果同乎异乎今于程说
则韪之于朱说则疑之其疑之何据曰理气一物也而
卷八 第 2a 页 WYG1324-0640a.png
朱子二焉一物并有也而朱子后先焉微独疑之且斥之
曰是不明理者也且溯而上之曰是出于濂溪盖太极无
极之误实启之者也为此言者盖江右整庵罗氏罗氏之
学自以为宋氏之粹与姚江异夫朱子而于理不明则馀
奚取焉濂溪之无极既非则馀奚善焉为宋氏之学而前
无周后无朱则于姚江奚尤焉虚斋蔡氏虽不敢讼言攻
之而疑与罗氏同噫彼谓理气有定质也先后有定时也
然则孔子所谓上下有定位也耶彼以朱子所谓先后者
卷八 第 2b 页 WYG1324-0640b.png
介然有理介然有气然则形而上下其亦道器相偶如天
地阴阳之属耶其固甚矣是故上下无位者也先后无时
者也虽无位不得不有上下虽无时不得不有先后知此
谓之知道明此谓之明理然则其韪程说何也曰以其为
夫子之言也夫徒以言出夫子而不敢疑之也又乌能信
  心性
主于天曰理也气也主于人曰性也心也一也之二者
之在天人又一也一则不离一而二则不杂诗言上天
卷八 第 3a 页 WYG1324-0640c.png
之事无声无臭书曰道心惟微夫曰天事则阴阳化育
具焉曰道心则是有心矣是气也心也而以为无声臭
焉微焉则理与性之不离于斯与不杂于斯与是心也
又曰人心惟危果心之即性则何危之有与即心即性
异氏之言也后之君子或述焉始于陆盛于王整庵罗
氏既诽理气之说则与心性而混之其于陆王也抱薪
而救焉愚乃以孔孟之言折之孔子所谓仁者人也心
性之合也孟子所谓仁人心也心性之合也然且有不
卷八 第 3b 页 WYG1324-0640d.png
仁之人有不仁之心是心不与性合也心不与性合而
曰即心即性可与不可与是知孔子所谓人者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非谓人为仁也孟子所谓心者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非谓心为性也或曰姚
江之说谓心自仁心自义心自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其
不然者非本心也以是谓即心即性殆可与曰其言似
其意非奚不曰仁义之心道心也其不然者人心之流
也则心性之辩明矣彼丽于孔孟而为是言也其意则
卷八 第 4a 页 WYG1324-0641a.png
谓心之体如是妙也故以觉为道以觉为道必以无为
宗以无为宗者道亦无矣故无善无恶心之体姚江晚
年之说也其异于孔孟之旨又奚匿焉
  气质一
知心性之说则知天命气质之说何以故曰知人则知
天夫性无不善而及夫心焉则过也不及也杂糅不齐
于是乎善恶生焉天命无不善而及夫气焉则过也不及
也杂糅不齐于是乎善恶生焉或曰无理则无气过也
卷八 第 4b 页 WYG1324-0641b.png
不及也杂糅不齐也亦理也举归之气者何居曰理统
其全气据其偏全乎理者中气也过乎中不及乎中则
谓之偏气杂糅不齐之气而理不受焉理者当然也过
焉不及焉可谓之当然乎否乎当然者常然也过焉不
及焉可谓之常然乎否乎喻诸五行焉有火有水有金
有木不相无之谓理然且有偏火之气偏水之气偏金
之气偏木之气气之偏者亦理也而非理之全也喻诸
五常焉有仁有义有信有智不相无之谓性然且有偏
卷八 第 5a 页 WYG1324-0641c.png
义之心偏仁之心偏信之心偏智之心心之偏者亦性
也而非性之正也凡正理正性者乐而不厌久而无弊
今使天之五行偏则万物死矣人之五性偏则万事隳
矣其使万物死万事隳非理性本然也气之偏者为之
也理则全而不偏惟中者近之故论道者贵中
  气质二
过乎中不及乎中则谓之偏气谓之杂糅不齐之气然
又有昏然而无类泯然而俱失偏于仁则无义是物也
卷八 第 5b 页 WYG1324-0641d.png
无义矣且无仁偏于信则无智是物也无智矣且无信
若是者何气与过不及之说不得而名之岂又有无理
之气与曰否气之推移有中偏故有精粗有粹駮夫非
无仁也得仁之偏者也仁之駮者也则不知其为仁也
夫非无义也得义之偏者也义之粗者也则不知其为
义也中则合仁与义抑且粹然仁矣粹然义矣降而中
人焉偏于仁不足于义非仁之至也偏于义不足于仁
非义之至也降而庸恶焉岂无所谓爱不得谓之仁是
卷八 第 6a 页 WYG1324-0642a.png
无义也并与仁而失之者也岂无所谓果不得谓之义
是无仁也并与义而失之者也降而禽兽焉岂能无所
贪而去仁也远矣岂能无所决而去义也远矣夫愚前
者之说举中人而止者也未及乎所谓庸恶禽兽也庸
恶禽兽盖气之愈偏焉愈粗焉愈駮焉故昏然而无类
泯然而俱失比而观之皆所谓杂糅不齐之气夫以过
不及名之乌乎不可哉
  气质三
卷八 第 6b 页 WYG1324-0642b.png
或曰气则既偏矣于性善乎何有曰人受天地之中以
生虽其偏之极矣而理未始不全赋焉而性未始不全
具焉特其掩于气之偏故微而不能自达或感而动或
学而明或困而觉然后微渺之端绪可得而见焉要皆
其所本有而非其所本无也向者郁抑蒙覆于胜负屈
伸之势然昭之可以明廓之可以大何则其根在焉加
以雨露粪壤可以繁阴矣其火宿焉动之以薪草可以
燎原矣故曰人者天地之心鬼神之交阴阳之会五行
卷八 第 7a 页 WYG1324-0642c.png
之秀气也中之谓也若物则不然得气之偏者甚矣甚
则缺于理而蔽于性閒有不可殄灭者千之一焉虽然
其偏不能自反者人则制之其美不能自达者人则遂
之收其利远其害于以当理而若性一也是故孟子所
谓性以其分之殊者言之其难告子曰犬之性犹牛之
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中庸所谓性以其理之一者言
之故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又曰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赞化育而与天地参矣
卷八 第 7b 页 WYG1324-0642d.png
  智仁勇
阴阳之气有中偏故有亏全阳有精粗故有清浊阴有
粹駮故有邪正有精之精者精之粗者粹之粹者粹之
駮者有多寡也故又有厚薄亏全者全体之中偏也清
浊邪正一体之中偏也厚薄中者之中偏也其生人物
也得其清浊之为明昏得其邪正之为美慝得其厚薄
之为强弱得其亏全之为畸行完德明之谓智昏之谓
愚美之谓仁慝之谓暴强之谓勇弱之谓柔畸行之谓
卷八 第 8a 页 WYG1324-0643a.png
材完德之谓圣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
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此言阴阳全体目之曰道
流行者不偏故言善也赋予者杂糅故言性也仁得阴
之粹智得阳之精凡民蠢蠢粗而且駮君子大中之道
宜乎鲜也中庸曰道之不行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
不及也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民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亦此意也或曰中庸智仁
卷八 第 8b 页 WYG1324-0643b.png
勇与性之仁礼信义智同与否与曰言智则举义言仁
则举礼得清之气厚于知薄于行其于性也智义多而
仁礼少得美之气厚于行薄于知其于性也仁礼多而
智义少理乘气而运有阴阳其与气而淆亦有阴阳得
清之气体阳而用阴静而明之理多得美之气体阴而
用阳动而正之理多理合而成道气散而成质合而成
道故完散而成质故离心于性气于理天命气质以是
观之
卷八 第 9a 页 WYG1324-0643c.png
  知行一
朱子之学曰知先行后何据曰非知之艰行之艰也博
于文约之以礼也物格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也智仁勇
也择善固执也知言养气也始条理终条理也知天事
天也皆其据也易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
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盖阳先阴后阳知阴能阳
为神理为心阴为辙迹为事四时之气动于北生于东
盛于南止于西然则人性之德动于智生于仁盛于礼
卷八 第 9b 页 WYG1324-0643d.png
止于义然则君子之学启于智存于仁达于礼成于义
知行之序性命之理不可易矣姚江王氏曰先行后知
彼见圣贤之语志也语敬也皆在学问思辩之先矣曰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又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又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事慎言然后就有道而正
焉又曰尊德性道问学又曰闇然日章淡而不厌简而
文温而理然后知远之近风之自微之显矣又曰学问
之道无他先求其放心又曰涵养在敬进学在知之数
卷八 第 10a 页 WYG1324-0644a.png
者其亦先行后知之说乎夫无求安饱志之属也弟子
之职重威之容敬之属也闇然为已之心志之属也尊
德性收放心涵养其心敬之属也志与敬之为知行先
也朱子言之矣若夫行之不为知先也非朱子之说群
圣贤之言也非群圣贤之言性之德天地之理也志与
敬其三德之勇乎五常之信乎四德之乾乎或曰所以
行之者一也又曰主于一而行于四又曰君子行此四
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也
卷八 第 10b 页 WYG1324-0644b.png
  知行二
王氏之言致良知也谓专务体察乎身心性情之德志
固无恶于天下今之君子奚病诸曰王说之病其源在
心之即理故其体察之也体察乎心之妙也不体察夫
理之实也心之妙在于虚虚之极至于无故谓无善无
恶心之本此其本旨也其所谓心自仁义心自恻隐羞
恶辞让是非是文之以孔孟之言非其本趣也是故遗
书史略文字扫除记诵见闻以是为非心尔非道尔夫
卷八 第 11a 页 WYG1324-0644c.png
书史文字记诵见闻不可去也书史文字无非道也记
诵见闻无非心也古之人不曰观理曰博文不曰求道
曰格物博学然后笃志切问然后近思离经然后辩志
敬业然后乐群博习然后亲师论学然后取友知类然
后通达操缦然后安弦博依然后安诗杂服然后安礼
内外无所择本末无所弃苟曰徒为博则远矣夫穷理
求道而又奚择焉奚弃焉王氏曰树之初生删其繁枝
人之初学除其杂好夫谓无益之文章技艺岂直初学
卷八 第 11b 页 WYG1324-0644d.png
尔终身除可也非读书穷理之谓吾闻种树者刋其条
伤其根其枝繁其根大学闻以养心不闻以害道孔子
之学一则曰多闻多见再则曰多闻多见又曰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一以贯之而何害于道若种树而必芟其
枝者小芟而干不大大芟而树死望其脩乔不可得也
  立志
立志何也曰知行之总也立志然后可与共学致知然
后可与适道躬行然后可与立知尽行至然后可与权
卷八 第 12a 页 WYG1324-0645a.png
志道故志立知深而德可据矣行成而仁可依矣知行
皆化而艺可游矣学未有不自志始者也大学之教必
视离经辩志然后敬业乐群然后至于知类通达强立
而不返孔子之圣自志学始然后立然后不惑知命然
后耳顺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也立志者播种也敬者灌
溉培壅之喻也致知力行者谨察焉勤治焉稂莠荑稗
无杂我种螟螣蟊贼无害我稼学不先于志犹无种也
志立而不务知若苗之有莠恐其乱也知而不行若害
卷八 第 12b 页 WYG1324-0645b.png
吾苗者不能去也不始终之以敬若灌溉培壅之不加
或槁焉或有苗而不秀也或曰子谓志于知行如三德
之勇五常之信奚当焉曰志立则果志立则诚不果不
入不诚不久故言立志不言立诚可也
  主敬一
朱子曰知者学之始行者学之终主敬者学之所以成
始成终或曰大学言格致知也诚正行也诚意正心何
莫非敬而别敬于行何居曰敬者动容貌谨威仪正辞
卷八 第 13a 页 WYG1324-0645c.png
色敛心志必有事焉而在乎用其力不用其力之閒行
则迁善也改过也诚意之属也节欲也惩忿也正心之
属也用力之事也诚意正心莫非敬者以见敬之无乎
不在而为知行主若曰敬直行之事尔则是致知无敬
也而可乎曰易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皆行也不
及知也中庸言戒惧慎独戒惧慎独皆行也不及知也
何也曰敬以直内敬也义以方外者不精义而能方乎
知行兼之矣戒慎恐惧敬也谨其独者不知几而能谨
卷八 第 13b 页 WYG1324-0645d.png
乎则知行又兼之矣是故有敬与行对而知在其中有
敬与知对而行在其中敬与行对而知在其中易之直
内方外中庸戒惧谨独是也敬与知对而行在其中中
庸尊德性道问学程子之涵养进学是已曰敬者合内
外贯动静是故动而睹闻敬也静而不睹闻敬也动静
之閒所谓独焉亦敬也子以谨独为行之事何与曰思
而无邪敬之足矣非然者必察圣人之心敬之足矣非
然者必治不察不治前此之敬有所不能守后此之敬
卷八 第 14a 页 WYG1324-0646a.png
有所不能施力行之功诚意而已矣诚意之要谨独而
已矣曰言知言行言敬圣贤之学恐不枝离若是奈何
曰深耕而播之粪沃穮蓘谓农好劳与基而搆之栋宇
涂暨谓不如穴处者易与其名烦其事异至于良穫安
居一也中庸以智仁勇修身又曰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主敬之谓也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
信毋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重威敬也固学知也存
诚而择友改过行也是故非朱子之说孔子之说也曰
卷八 第 14b 页 WYG1324-0646b.png
中庸首章言戒惧后谨独末章言内省后敬信何与曰
此成始成终之说也首言戒惧后谨独所谓敬以成始
末言立心知几内省以归于敬所谓敬以成终中庸以
敬举两端居其中者贤不肖智愚也智仁勇也择善固
执也至圣至诚也皆知也行也反覆于知行而始终之
于敬朱子之学可不谓躏中庸之庭而入其室者与
  主敬二
周子曰主静程子曰主敬二贤之言孰为全孰为偏曰
卷八 第 15a 页 WYG1324-0646c.png
程子举其全周子目其要乾之学也敬也故其象曰终
日乾乾夕惕若艮之学也静也故其彖曰艮其背不获
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夫动静者时也流行者命也夙
寤丕显酬应群物而无邪也向晦安身闭塞万动而不
息也推之作止由是推之语默由是推之渺虑息机由
是是之谓居敬然阴阳相生以静为本故贞者事之干
艮者万物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寒冱之极雨露之所施
日夜之息云为之所起易大传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
卷八 第 15b 页 WYG1324-0646d.png
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中庸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中
发而中节谓和程子又曰不专一不能直遂不翕聚不
能发散察于此二者可以明于乾艮之说矣察于此二
者可以通于敬静之旨矣虽然学何以主静其必由敬
乎静非息灭之谓而虚明中正之谓虚明中正静而觉
也静而觉故动而止静而觉有动也动而止有静也动
静互为其根心之妙敬之符也不敬则昏昏则扰而无
有乎理义之精不敬则堕堕则肆而无有乎理义之实
卷八 第 16a 页 WYG1324-0647a.png
昏且堕熄灭者乎无动者也扰且肆放逸者乎无静者
也神存则交神去则不交阴阳不测之谓神存神之谓
敬故周子曰静而无动动而无静物也动而无动静而
无静神也又曰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又曰静虚
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又曰无欲故静吁程门
之言敬也亦如斯而已矣二子之学其何异之有
  要旨续记
向以当然者言理故谓阴阳动静之类终古不易终古
卷八 第 16b 页 WYG1324-0647b.png
 不乱是乃所谓当然当然之为自然自然之为其所
 以然也以其不偏谓之中以其不杂谓之善自以为
 此论当矣至于蔼然而生凛然而肃则以是为落形
 气而未之道也既乃思之大易言贞元孔孟语仁义
 皆不离其蔼然肃然者而性命之理存焉且使所谓
 阴阳动静者无可爱可慕之实徒曰不偏之为善尔
 则是土苴木札剂量而食可以疗饥木叶鹑衣编袭
 而衣可以适体也是天地之閒尽汎然无情之物所
卷八 第 17a 页 WYG1324-0647c.png
 谓道者不过自动自静出入乎机而偶与自然者会
 此其与庄老之学相去几何而于吾圣门之道远矣
 乃今知所谓善者即蔼然者善也即肃然者善也有
 蔼然之理故有蔼然之气以生物是生物之理善也
 有肃然之理故有肃然之气以成物是成物之理善
 也中也者所以完此善者也非谓中善也譬之梁肉
 之为美而食之过焉则伤绮縠之为温而服之多焉
 适累梁肉绮縠自有善焉苟不至于过伤生累体之
卷八 第 17b 页 WYG1324-0647d.png
 患何由生哉仁义于人膏梁也绮縠也体之以中则
 与天地相似也
旧专以中字推明善不善之由于义不差而实有未备
 要当兼中正而言之正也者体之纯中也者用之交
 以易言之乾坤纯也坎离交也以天地言之动静之
 气互为其根阴阳之精互藏其营交也阳靡不达阴
 靡不固南则极融北则极冱纯也纯矣交乃可得而
 言正矣中乃可得而论旧说所谓精粗粹駮所谓中
卷八 第 18a 页 WYG1324-0648a.png
 偏意亦相近得气之精则纯乎智者也得气之粹则
 纯乎仁者也于是而犹有见仁见智之偏则中之说
 起焉是故阳而不纯于阳阴而不纯于阴此杂而不
 正之为病恶所从生也阳而不交于阴阴而不交于
 阳此过而不中之为病也亦恶所从生也朱子论人
 物气禀有所谓乖戾杂糅之气盖杂糅则不正乖戾
 则不中也然天地之理正则未有不中中则未有不
 正过焉者不足谓之正杂焉者不足谓之中阴阳之
卷八 第 18b 页 WYG1324-0648b.png
 纯者必交交则未发之中也阴阳之交者必纯纯则
 本体之正也中正二者浑融合一而不可分道之所
 以一而神也张子曰动静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
 之大义又曰阴阳之精互藏其宅则各得其所安故
 日月之形万古不变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
 相荡升降相求絪缊相糅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
 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不曰性命之理谓
 之何哉呜呼尽之矣
卷八 第 19a 页 WYG1324-0648c.png
先儒曰礼者仁之发智者义之藏故仁统礼而智统义
 也夫以元亨利贞四德之序言之则仁礼阳智义阴
 今反以阴德而德诸阳以阳德而德诸阴无乃扬雄
 袁机所以见攻于朱子者与呜呼可谓固矣夫不曰
 体阴者用阳体阳者用阴与义智者轻清而具生物
 之理故体阳然其流行也静所以为阴也仁礼者重
 浊而行生物之事故体阴然其流行也动所以为阳
 也易不云乎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又曰与天地相似
卷八 第 19b 页 WYG1324-0648d.png
 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叉曰智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中庸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是
 皆智义阳仁礼阴之證也或曰智者冬也阳之始也
 礼者夏也阴之始也若仁决不可以为阴义决不可
 以为阳也且夫言仁则义为对言智则礼为衡而孔
 门多言仁智何与曰智固阳之始而自义之敛而之
 内则固智之根也礼固阴之始而自仁之动而之外
 则固礼之本也盖言阴阳者未有截然而不相用亦
卷八 第 20a 页 WYG1324-0649a.png
 未有介然而不相入苟智而非义是虚知也虽有明
 觉而理不具焉非天德之所谓正苟礼而无仁是虚
 礼也虽有节文而心不加焉非乾道之所为通是故
 礼仪三百威仪三干无一物而非仁也此分刚上而
 文柔贲之所为文明以止也冲穆无眹无一物之不
 体也此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艮之所为笃实光
 明也阴根阳阳根阴或以阴为阳或以阳为阴有定
 理而无定位夫亦神而明之则可矣智仁德也内也
卷八 第 20b 页 WYG1324-0649b.png
 礼义理也外也故言理者礼义言德者智仁云
学有知行本于性之有智仁既略闻其说矣所谓志也
 敬也于性之德亦有合与曰敬者性之礼志者性之
 义敬出于礼而近仁志出于义而近智然则敬与志
 何以为知行本乎曰行乎智仁止乎礼义天也成德
 者事也由乎礼义以成智仁人也学者事也天德则
 以贞元为始人情则以礼义为端是故大学之教格
 物智也诚意仁也正心修身礼义也夫子所谓智及
卷八 第 21a 页 WYG1324-0649c.png
 仁守庄涖动礼亦其序也小学之教则幼仪子职作
 其恭也则古称先定其志也敬已成矣志已立矣于
 是明明德于天下故曰敬志本也或曰天人殊乎曰
 天阳也其德无私而知大始故始于智也人阴也生
 而有欲无礼乃乱故始于礼也义何以为志曰有所
 羞有所恶斯之为志无欲其所不欲斯之为志或曰
 敬者德之舆其在智也则炯然觉在仁也则怵然动
 在义也则肃然正无非敬也而可偏于礼言乎曰凡
卷八 第 21b 页 WYG1324-0649d.png
 四德者迭为之主智及之是主智也修道以仁是主
 仁也义以为质是主义也敬以直内以礼制心是主
 礼也夫偏言则礼专言则敬其实一也孔门之教以
 仁为宗以礼为要颜氏子大贤也其一言授受而曰
 克已复礼为仁其馀虽不言礼礼固存焉雍得之为
 见宾承祭之学迟得之为端居敬事之学商得之为
 洒扫应对进退之传参得之为容猊辞气颜色之贵
 中庸之言道也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
卷八 第 22a 页 WYG1324-0650a.png
 行易之九卦首曰履德之基也是故古之学者必从
 礼入隆礼则志义志义则知性体仁而道不远矣圣
 敬日跻动容周旋中礼而德斯至矣故敬者学之所
 以成始成终偏言则礼专言则敬其实一也
敬志知行四者之序其犹有徵与曰莫圣于孔子子之
 自述也曰志学是志也曰立是器于礼也曰不惑曰
 知命曰耳顺是日新之智曰从心所欲不踰矩是既
 熟之仁然从心所欲而志始成不踰矩而礼始中矣
卷八 第 22b 页 WYG1324-0650b.png
 是志也敬也成始成终之验也其言先志者断自十
 五古者始入大学焉敬之事其前此矣俎豆之嬉成
 人之度有诲者夙就而况夫子乎若自其学礼之成
 言之则在志后也曰子以是为学者事矣会圣人而
 若是乎曰天人不相离也且夫天之为天也夏之养
 不厚则秋不实矣秋之实不穫则春不生矣志也者
 种也敬者灌溉培养之喻也圣人者其种宿焉是故
 日至而生众人则犹窭人之田也或荡乎其未有种
卷八 第 23a 页 WYG1324-0650c.png
 也不培其基不穫其种稼虽勤是滋恶草而荣稊秕
 也是故圣庸者难易之分也无异同之事曰其成始
 成终奈何曰百榖草木之所谓种者以是始焉以是
 终焉灌溉培养之勤亦以是始焉以是终焉小学之
 所以成始也一握之粟也大人之所以成终也千箱
 之穫也
或曰子以敬与志为三德之勇五常之信矣今又以为
 礼也义也如何曰三德之勇五常之信犹之敬与志
卷八 第 23b 页 WYG1324-0650d.png
 也专言则贯乎三德载乎五常而偏言之则智仁之
 成也礼义之位也中央之土也秋夏之閒也敢问礼
 义何以为信勇乎曰言信者实尔矣言勇者果尔矣
 百榖草木之成者曰果焉实焉百行万事之成亦曰
 果焉实焉于时为夏秋于人为礼义时至于夏秋是
 物物有天也而天之所以为天也其性情于是实矣
 固矣人至于礼义是事事有人也而人之所以为人
 也其性情于是乎实矣固矣实矣固矣之谓信之谓
卷八 第 24a 页 WYG1324-0651a.png
 勇是故智仁进德也礼义居业也显诸仁藏诸用天
 之德业也智崇礼卑道义之门(智崇道之门/礼卑义之门)可与几
 也可与存义也人之德业也德进矣非业无以实践
 而要其终故曰信也勇也盖圣于论道者夫子夫子
 言仁言礼言义矣而继曰智仁勇不及礼义明以智
 成仁仁统礼义而要诸勇也言智言仁言勇矣而继
 曰明善诚身不及勇明以智成仁仁统勇而要诸诚
 也又曰好学近智则知之说也曰力行近仁则行之
卷八 第 24b 页 WYG1324-0651b.png
 说也曰知耻近勇则志之说也曰斋戒神明法服礼
 动则敬之说也是故非吾之说朱子之说非朱子之
 说孔子之说也或曰三德五常之说亦既闻之矣敢
 问时之夏秋人之礼义物物有天焉事事有人焉而
 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为人也性情之确实坚固
 于何见之哉曰今夫木其实之未成则所谓本者气
 未固焉理未具焉比其成也一粒一粟各一全树也
 而生生者之根亦以翕聚完固而不泄且因是以知
卷八 第 25a 页 WYG1324-0651c.png
 生理之全也是标本一贯之道也(保合太和物物之/太和即天地之太)
 (和/)然则勇也信也智仁之终也敢问其所以始曰庄
 敬日强闲邪存诚始也健而无息纯亦不已焉终也
子谓敬行之近也志知之近也先敬后志毋亦姚江先
 行于知者类与曰知行犹阴阳然阴阳者不可为首
 而如环斯循也惟所主焉尔故曰其静也专其动也
 直是静为本也曰显诸仁藏诸用是显为先也曰万物
 资始乃统天是以始统终也曰万物之所成终而所
卷八 第 25b 页 WYG1324-0651d.png
 成始也是以终为始也夫主于知则先知主于行则
 先行善论学者虽姚江之说不足以为道病不善论
 学则虽朱子之说其病道也多矣曰入德之户孰为
 正曰言小学则先行而后知也言大学则先知而后
 行也言成德则又先行而后知也小学之说是持敬
 辩志之说也大学之说是择善强行之说也成德之
 说是自诚而明成已仁成物智之说也盖夫子之言
 弟子职也曰孝弟谨信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矣是一
卷八 第 26a 页 WYG1324-0652a.png
 说也圣门之教文行忠信博以文约以礼又一说也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程子曰进学之序也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程子曰成德之序也又一说也所以然者
 天道始于智仁终于礼义又根于礼义而为智仁也
 是故学所谓敬云者小子之造以是始焉圣德之跻
 以是终焉或者有见于是也是故言之复也虽然以
 是施于大学则疏大学之教离乎小子未至于圣或
 者之说遗其中而举其上下者也夫以小学局人则
卷八 第 26b 页 WYG1324-0652b.png
 病以圣人望人则难是故使人不闻大道之全必斯
 人也夫使人不知量而自圣必斯人也夫扬雄曰吾
 于荀卿与见同门而异户韩愈谓不自孟子而之圣
 人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吾于朱陆王氏亦
 云
或曰由子之说则告子也陆氏之徒也必其居敬持志
 而知行未加焉尔盖孟子之辟告氏也我则知言彼
 勿求言焉我则养气彼勿求气焉而于所谓持志者
卷八 第 27a 页 WYG1324-0652c.png
 无讥朱子之议陆氏也曰问学功缺而于所谓尊德
 性者无讥故曰知行未加焉其居敬持志一也曰似
 矣而未尽也夫告孟之差也朱陆之异也在乎心性
 之源不合仁义之实不著非夫功之偏而不举说之
 略而不全云尔夫隆礼由礼之谓敬非所谓坐摄本
 心者也夫向道望道之谓志非所谓乃凝于神者也
 故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又曰志于学又曰志于道又曰志于仁夫是之谓敬
卷八 第 27b 页 WYG1324-0652d.png
 也志也皆有所操持循习而日可就皆有所标准慕
 效而岁可期告陆所谓敬也志也恐邻乎摄心者也
 凝神者也苟或似之则释氏之说非孔门之说也孔
 门之说自居敬持志至乎彊学力行程则分矣而涂
 不二也彼其杯棬仁义则必不志仁义注解贤圣则
 必不志贤圣不志仁义贤圣是凡讲闻礼义敦说诗
 书皆末也外也告陆之所简而弃之恐为心累者也
 如是以为敬敬其所敬如是以为志志其所志则如
卷八 第 28a 页 WYG1324-0653a.png
 是以为知知其所知如是以为行行其所行吾于理
 也性之彼于义也外之吾学本天彼学本心若子之
 说似矣而未尽也
 
 
 
 
 
卷八 第 28b 页 WYG1324-0653b.png
 
 
 
 
 
 
 
 榕村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