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324-05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集卷六
            大学士李光地撰
 初夏录一
  诚明篇
性诚而已矣故圣贤之学亦诚而已矣明根于诚而诚
 又根于明诚者成始成终之道而明在其间故中庸
 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
卷六 第 1b 页 WYG1324-0598d.png
 矣实理浑然而万物皆备于我此所以谓自诚明而
 为性之体万物散殊无非完其性之固有此所以谓
 自明诚而为教之用事于性者尊德性之事也事于
 教者道问学之事也易曰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
 其诚所以居业也忠信即诚也主于忠信以诚致明
 尊德性也故德修而为业之本辞修诚立以明致诚
 道问学也故业可居而为德之资德业相资故诚明
 相生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巳忠其德也恕其
卷六 第 2a 页 WYG1324-0599a.png
 业也孟子曰反身而诚忠也强恕而行恕也忠恕皆
 诚也忠则所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恕则
 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终始于诚而明
 在乎其间此圣学相传之要二千年之远而有周子
 知之故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
 改过而后至此则存诚以为克巳之地又曰诚心复
 其不善之动而巳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
 妄则诚矣此则克己以致立诚之功也
卷六 第 2b 页 WYG1324-0599b.png
诚实也草木以实种其终也成实而止故始终一实也
 然非舒其枝条展其华叶则实无自成诚者德之实
 也明者德之华也天包地性涵理果实之心有华叶
 形者是实之所含而发之而依以立者也故韩子曰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
古人小学大要且养其诚心而渐开明其知识犹下种
 而使舒根也及大学则遂使之明理以诚其身犹盛
 其枝条华叶而使成实也夫子言弟子职先以孝弟
卷六 第 3a 页 WYG1324-0599c.png
 谨信而后学文成人之教则修其文行以归于忠信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此圣人成己成物之道也故朱
 子小学题辞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
 枝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馀
 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穷理修身斯学之
 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
 足今岂有馀
圣人言诚又言敬诚则其心实而有物敬则其心虚而
卷六 第 3b 页 WYG1324-0599d.png
 无邪二事一心也而有虚实之德故夫子于乾坤分
 言之盖乾实而坤虚也心苟无实即常存而未免于
 空虚之弊故诚为敬之体程子曰有主则实又云有
 主则虚虚实皆归于有主诚之体乎心可知也又云
 主一之谓敬一者之谓诚中孚卦传云中虚信之本
 中实信之质如此则敬又为诚之要盖诚敬者乾坤
 合德之谓非乾元周流统贯则地道不生然非坤贞
 翕受凝密则天德亦不固下学之功则无所不用其
卷六 第 4a 页 WYG1324-0600a.png
 力也
忠信心之实也修辞立诚事之实也敬以直内涵理于
 心也义以方外顺理于事也诚与敬立诚与守义其
 实一也而有乾坤之德之不同人心兼体乎乾坤则
 存诚立诚主敬行义皆一人之事也程子言有圣贤
 之别者犹所谓诚无不敬敬而后诚之意尔不然则
 夫子屡教学者以忠信矣岂非诚乎圣敬日跻岂非
 敬乎
卷六 第 4b 页 WYG1324-0600b.png
诚敬者德性之事德也修辞立诚义以方外者问学之
 事业也然问学之业兼知与行故修辞立诚则所明
 皆实理所行皆实事义以方外亦兼乎精义集义之
 两端圣贤之言或以行而包知或以知而该行大约
 举一足以相备矣知以该行者如所谓居敬穷理存
 心致知则穷理致知已兼乎践行而为言故朱子以
 释尊德性道问学之事亦曰存心致知而己然问学
 之目尽精微知也道中庸行也知新知也崇礼行也
卷六 第 5a 页 WYG1324-0600c.png
 程子虽曰涵养用敬进学在知又曰知之明则信之
 笃信之笃则行之果而守之固此见举知足以该行
 也行以包知者如中庸以谨独与戒慎恐惧对则谨
 独中有穷理非穷理而能谨之乎周子以慎动与存
 诚对则慎动中有知几非知几而能慎之乎此见举
 行足以包知也又有并举三者为言如书所谓安汝
 止惟几惟康夫子所谓修德讲学徙义改过中庸末
 章立心知几谨独孟子所谓持志知言养气朱子所
卷六 第 5b 页 WYG1324-0600d.png
 谓存养省察克治又云操存体验扩充皆是也其但
 举知行者如精一博约择善固执知天事天之类则
 诚敬在其中矣非诚非敬将何以察理义之精而践
 其实乎就诚敬二者则如敬胜义胜制心制事居敬
 行恕之类是以敬为本者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己忠
 信徙义质直好义之类是以诚为主者也又有兼言
 诚敬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忠信行笃敬不动
 而敬不言而信之类要之未有真能诚而不敬真能
卷六 第 6a 页 WYG1324-0601a.png
 敬而不诚者又析言之则诚者躬行之本敬者穷理
 之要故夫子谓不重不威学则不固必重厚谨严以
 为学乃能得之坚固此讲学必先于持敬也又主忠
 信然后可以取善改过此力行必本于存诚也圣人
 开示学者无如此章之约而备
朱子言学敬知行三事五峰胡氏则前有立志北溪陈
 氏又加以虚心今观虚心在立志居敬之内虽不别
 为条可也故曰立志所以植其本也居敬所以持其
卷六 第 6b 页 WYG1324-0601b.png
 志也穷理所以致其知也躬行所以蹈其实也此非
 独近儒之说盖上古圣贤之说也四事者一时并用
 非今日此而明日彼故欲行而不知则伥伥然其何之
 求知而不敬则心昏然不能须臾敬而非志则又安得
 所谓日强之效也且志而非敬则此志何以常存敬
 而非知则措其心于空虚之地知而非行则此理皆
 非在我而无实矣然四者虽相须并进而其序既有
 先后则得效亦有难易浅深故夫子曰吾十有五而
卷六 第 7a 页 WYG1324-0601c.png
 志于学志已立矣三十而立盖敬始成也自不惑知
 命耳顺而知始精又至从心不踰矩而行始熟先儒
 以为因其似以自名为学者立法是己古学校之教
 亦然始视离经辨志观其志之如何也继视敬业乐
 群察其能敬与否也又视其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则
 知其学问思辨之日新卒乃知类通达强立不返则
 知其力行之有成矣然则此四者循环迭用日月有
 日月之功终身有终身之验圣人有圣人之效学者
卷六 第 7b 页 WYG1324-0601d.png
 有学者之益虽一日服行之朝暮之间亦可以旋变
 又如志于道亦立志之谓也据于德亦持志之谓也
 依于仁者真知允蹈乎天理之中游于艺则义精仁
 熟之事也立志之与存诚异者诚其存主志其趋向
 盖诚又志所自出也然未有志不立而诚存者立志
 而居敬以持之则存之又存而成于性矣
  大学篇
大学一书古人之学的至宋程朱始表明尊行之然因
卷六 第 8a 页 WYG1324-0602a.png
 明道伊川紫阳三夫子各有更定故群议至今未息
 方逊志采元儒之论以知止两节合下听讼一节为
 释格物致知之义而去朱子补传谓传原未失而错
 经文之中不必补也蔡虚斋林次崖是之而又升物
 有本末一节于知止之上王姚江则俱非之而有古
 本之复姚江之言曰大学只是诚意诚意之至便是
 至善中庸只是诚身诚身之至便是至诚愚谓王氏
 此言虽曾思复生必有取焉然他言说不能发明此
卷六 第 8b 页 WYG1324-0602b.png
 指而多为溷乱其言明德新民也则以亲民为明德
 功夫其言致知诚意也则以格物为诚意功夫夫以
 格物为诚意功夫似乎未悖也然以为善去恶为格
 物则谬矣其谬之谬者曰无恶无善心之体此则于
 圣门传授全失宜乎其学大弊而不可支也愚谓大
 学初无经传乃一篇首尾文字如中庸之比耳明德
 三言者古人为学纲领也知止一条者古人功夫次
 第也知止与下知至不同盖知所望慕归向而己所
卷六 第 9a 页 WYG1324-0602c.png
 引孔子人不如鸟之叹可知知止者开端浅切之事
 也知止则志有定向所谓立志以端其本至于能静
 则心不为物动能安则心不为物危此则又有以继
 其志而持乎其志也能虑即下之格物致知能得即
 下之诚意而有以得乎明德新民止至善之实也此
 两节自小学入大学之规模节次一书之指要也物
 有本末至知之至也(自此以下所援/引皆古本次序)以能虑言也(继/小)
 (学有事故知/止定静不详)凡物则有本末矣凡事则有终始矣循
卷六 第 9b 页 WYG1324-0602d.png
 其本末终始而先后之此大学之道也然必于本末
 终始而知所先后乃可以近道故古之欲明明德于
 天下者当自国而递先之至于诚意而尤在于究极
 事物以致其知正以物格知至然后能诚意以正心
 修身而家国天下可得而治也何谓知至知本之谓
 也盖家国天下末也身者本也天子有天下等而下
 之虽庶人亦有家本乱则末乱厚者薄则无所不薄
 也能知乎此之谓知本能知乎此之谓知之至也所
卷六 第 10a 页 WYG1324-0603a.png
 谓诚其意者至此谓知本以能得言也自曾子所受
 于夫子而传之子思孟子者一诚而巳大学自均平
 齐治本之诚意犹中庸孟子自治民获上顺亲信友
 本之诚身也诚则有以成巳有以成物而明德新民
 止至善之道在我所谓明善格物盖所以启思诚之
 端而非思诚以外事也诚身者统言之也自此心之
 存之发至一言一事皆必致其实焉之谓也诚意者
 诚身之要也意者心之所主也心主于为善然而存
卷六 第 10b 页 WYG1324-0603b.png
 之不固发之不果不确是无实也欲善者本心之明
 今而无实非自欺而何原其所以如此者盖以意藏
 于内其实不实已所独知非人之所及检是以每陷
 于自欺之域而不顾惟君子慎独以诚意诚意以诚
 身则心正身修而明德明矣故曰德润身心广体胖
 也夫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故引淇澳以證其表里之符晖光之盛感
 人之深终之以盛德至善民不能忘则明德新民止
卷六 第 11a 页 WYG1324-0603c.png
 至善三者皆总之矣自明者以诚明之也新民者以
 诚新之也仁敬孝慈信各止其所以诚止之也以其
 分有明德新民之殊而贯之者一诚而己无讼民之
 新也使民无讼明明德于天下之极也无情不尽其
 辞盖民不自欺大畏厥志则民自有指视之严而谨
 其独也诚之效至于如此故复结以知本与上章相
 应不曰务本而曰知本者盖知本而后能务之此欲
 诚其意所以先致其知也自释正心修身以至终篇
卷六 第 11b 页 WYG1324-0603d.png
 不过著其展转相关之效以见一诚之尽乎修己治
 人之要而己喜怒哀乐之不得其正与夫心不在者
 不诚也好恶之辟亦不诚也所令反其所好以及好
 恶拂人之性亦不诚也语其功之不可阙则自身家
 而国天下盖有言行坊表之著纪纲法度之施然非
 诚则无所以行之故曰诚者圣人之本又曰王道本
 于诚意也或曰子之说于经意似矣然程朱以穷理
 言格物致知盖其重也今第以知本当之可乎曰夫
卷六 第 12a 页 WYG1324-0604a.png
 穷理而至于知本然后其理穷致知而至于知本然
 后其知至曰朱子言知至者全体大用无不明今第
 曰近道而巳何也曰小知则巳近大知则弥近知之
 至则将与道为一矣朱子所言极至之地经文所言
 入德之初也曰知性明善之云与此合乎曰性者善
 而巳矣物之性犹人之性人之性犹我之性知其性
 善之同而尽之之本在我此所以为知性明善也此
 所以为知本也曰朱子谓正心修身自有功夫而今
卷六 第 12b 页 WYG1324-0604b.png
 但以诚意槩之可乎曰不独身心家国天下亦可以
 诚意槩之矣若其功之不可阙者则前既言之也大
 抵此篇诚意如中庸之戒惧慎独也正心如中庸之
 致中和也戒惧慎独即所以致其中和然朱子又有
 弥约弥精之云移之以说此篇则不以枝离为朱子
 病矣曰中庸之谨独则大学之诚意事也子于此又
 连戒惧说之何与曰凡言诚者皆兼乎存诚立诚之
 两端夫学岂有无敬之义哉朱子补言敬字盖以此
卷六 第 13a 页 WYG1324-0604c.png
 也曰经文不言而待朱子言之何也曰知止而定静
 安即其事也贯乎知行而无不在奚谓其不言也曰
 异于朱子章次柰何曰章次异矣而义不异而文同
 于古疑朱子未之弃也又窃谓如是以说经颇为不
 费辞而理明且使姚江之徒无所容其喙焉姑以俟
 夫后之君子正之
  中庸篇
中庸一书之旨括于首章以后申说其义而巳性道教
卷六 第 13b 页 WYG1324-0604d.png
 三者学之本也戒惧谨独敬义夹持之事学之要也
 喜怒哀乐中和之感位育之应明性之不能不乘于
 情以见戒惧慎独之不可巳而因极其效也两引中
 庸之云见作书名篇之指道之不行至问强申天命
 之性也性殽于气质而有智愚贤不肖之分必如大
 舜颜渊及夫子之告子路者然后三德备而天命全
 矣素隐至鬼神申率性之道也道薄于衰晚而有素
 隐行怪者有半涂而废者必知道之费而隐而不离
卷六 第 14a 页 WYG1324-0605a.png
 乎子臣弟友之间且存于已无与于人而不害其反
 身修德之实然后知循序以达于高远之域而确然
 无惑于幽隐之际矣舜文武周公申修道之教也数
 圣人者皆自为人子为人臣为人弟而充之至于諴
 神受命事天飨帝为法当时可传后世立教之极也
 问政章乃夫子告君之言传心之典曾子子思孟子
 转相付授盖中庸之书所缘以作者故以继舜文武
 周公之后而为一书之枢要达德者天命之性也达
卷六 第 14b 页 WYG1324-0605b.png
 道者率性之道也九经者修道之教也诚明者中和
 之德也事于性者诚则明矣无体之非用也所以贵
 于诚也事于教者明则诚矣无用之非体也所以贵
 于明也惟天下至诚至纯亦不己言诚之极至申致
 中也大哉圣人之道至有誉天下言明之极至申致
 和也体天地万物之性于身者诚之至也致曲而能
 诚者其次也知几如神性之体也一始终之运不二
 不息以尽其性则文王之纯也体天地万物之性而
卷六 第 15a 页 WYG1324-0605c.png
 能尽事理精微之极者圣人也尊德性而能道问学
 者君子也明哲保身道之用也通古今之宜知天知
 人以善其道则仲尼之教之盛也仲尼以下又总以
 夫子建中和之极而由明以归诚小德明也和也大
 德诚也中也至圣申前圣人也漙博渊泉而时出者
 川流也中节也莫不敬信悦和之至也声名尊亲无
 斁无恶而有誉于天下者也至诚申前至诚也经纶
 立本知化而不倚者敦化也中也肫肫渊渊浩浩未
卷六 第 15b 页 WYG1324-0605d.png
 发气象也达乎天德纯亦不巳于维天之命者也申
 明首章之旨至此尽矣卒章自下学立心推而及于
 上达之至盖与首章相发而以一诚尽中庸之道也
 立为己之心以知远近微显之几者诚明也由知几
 谨独而入敬信笃恭之域者明诚也闇然无色也淡
 味也与无声无臭之体其原一也诚者实也在事之
 谓道在心之谓性在上天之载之谓命实理自然无
 声色臭味之可玩此所以为中庸也基之以务实之
卷六 第 16a 页 WYG1324-0606a.png
 心终之以笃敬之德此诚所以为圣人之本而体合
 乎无极之真也故曰至矣
中庸戒惧慎独自来通言之虽程子犹然朱子以为涵
 养省察而今又以敬义说之何与曰涵养省察之要
 者敬义也敬义乃朱子文集中庸首章说之语非吾
 之言也敬生于耳目形神之交故言睹闻者知其为
 说敬也义存乎立心行事之实故言隐微显见者知
 其为说义也朱子曰不睹闻已所不睹闻也隐微人
卷六 第 16b 页 WYG1324-0606b.png
 所不睹闻也则二义有感应之不同固不可混而一
 又敬之道通于无感暂焉息之而天命不行矣故以
 须臾言之而极之于不睹闻之域辨义者始于几微
 之动苟焉恕之则自欺矣故以隐微言之而谨之于
 独知之际察乎表里动静之分则知朱子之言之审
 矣况中庸自忠恕诚明以及尊德性道问学川流敦
 化体用互发一篇之中累反覆焉而要之不离乎中
 和二者而已中即直内之谓也和即方外之谓也敬
卷六 第 17a 页 WYG1324-0606c.png
 立故内直义形故外方苟非二者夹持则德孤而道
 小又何以致于位育之盛乎自及门如勉斋黄氏乃
 谓首章功夫止于持敬及下智仁勇之德方以知行
 之学言之自时以来宗此以为说者多矣至于言敬
 而无别则以两节分属动静又或觉其非朱子之意
 则以上节为通动静而下节为静之终动之始不知
 知行之学所谓谨独者皆己尽之而持敬之功盖举
 静以该动集义之要亦以微而包显也文集既以敬
卷六 第 17b 页 WYG1324-0606d.png
 义为言而语类又云大本须涵养中节则用穷理之
 功可见戒惧是敬而谨独则己兼乎知行勉斋黄氏
 之说非也章句云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
 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际可见敬贯动静而
 义该显微虚斋次崖说亦皆非也但本文是言敬义
 之功之密故皆自外而内而曰不睹闻曰独章句将
 言其直内方外之效以合于未发己发之意故一则
 自外而内一则自内而外盖至静之中即大本之所
卷六 第 18a 页 WYG1324-0607a.png
 以立而应物之际即达道之所以行矣此条注史氏
 伯璿所疏蔡虚斋所解及王姚江所疑俱错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非是两时事且如应酬一人处置
 一事以至一坐立言动之微皆须心存在此此直内
 也其所以应之处之之宜与夫动容周旋之则务尽
 道理是方外也有以敬义分属动静及平日与临事
 者皆易于错说盖平时日用食息起居之际则敬德
 之容表著而义为之隐及乎邪正是非之关利害成
卷六 第 18b 页 WYG1324-0607b.png
 败之顷则又见其大义昭灼而徒敬不足以言之所
 谓平日临事者各就敬义之盛言之而二者初不可
 以孤行也动静之说抑复不同平日则已该动静而
 言之临事又指动时事几之大者言之动无大小皆有
 义焉惟暂焉无感忘念之须臾未有理义之迹而心
 之主宰至此不堕故又或以动静言敬义亦所谓指
 其盛者类尔
朱子谓致知不以敬则昏昧纷扰而无以察理义之归
卷六 第 19a 页 WYG1324-0607c.png
 力行不以敬则颓堕放肆而无以践理义之实然则
 敬与知行混而为一盖可见矣其曰昏昧曰颓堕以
 静之时言也曰纷扰曰放肆以动之时言也则敬贯
 乎动静而知行亦通乎动静又可见矣盖方其静之
 中虽未有致知之事而炯然常觉者即知之体虽未
 有力行之迹而肃然就检者即行之基也大抵敬义
 知行如目视足履一时并用有此则有彼初无独任
 之时敬虽稍先于义知虽稍先于行然正如目之于
卷六 第 19b 页 WYG1324-0607d.png
 足几微毫发之间耳今执儒先之论其在于所盛所
 主者而割截疆界玩愒日时致有放神冥寂以为敬
 空言讲论以为知之失则巳误矣
  仁智篇
仁礼阳也义智阴也此语性而以动静之分言也气有
 昏明阳之为也质有厚薄阴之为也此语气禀而以
 清浊之分言也知阳行阴此语学而以先后之序言
 也然气禀以天命而分学以气禀而起盖阴阳者交
卷六 第 20a 页 WYG1324-0608a.png
 根之名知为贞之德其属阴其起乎元则阳矣礼为
 亨之德其属阳其向于义则阴矣且智之为阳知大
 始者也以智为始则不独礼义阴仁亦阴也何则仁
 以行之已属乎简能之分故也夫仁也者心德也专
 言之则不独包乎礼义而亦包智偏言之则礼义居
 仁之后智居仁之先在仁后者仁统之在仁先者则
 与仁对而并行而要之亦归于所谓专言之仁而己
 夫子既言修道以仁矣下又曰仁义礼而本之于天
卷六 第 20b 页 WYG1324-0608b.png
 人之知上仁专言之而包乎义礼智者下仁偏言之
 与义礼智对者及言达德则有智仁无礼义是又以
 仁包礼义而与智对者也智所以得与仁对者以其
 在仁之先也性之德既如此故下言气禀亦先之以三
 品之知后之以三品之行言学则先好学而后力行
 先明善而后诚身此自唐虞至闽洛未之有改也然
 达德有三而行之者一明诚二者皆归之于诚则明
 之本亦在乎诚而已矣诚者一也五常之信也专言
卷六 第 21a 页 WYG1324-0608c.png
 之仁也其在天则太极之实体而阴阳之分不足以
 言之也或曰明之又本于诚何谓也曰言仁义礼智
 而复言智仁勇则四而三之仁统礼义也言智仁勇
 而复言明诚则三而二之仁统勇也言明诚而要归
 于诚则二而一之仁又统乎智也五殊二实二本则
 一专言仁则三德五常无不具举故孔门以仁立教
 而告君曰修道以仁也盖仁有在智后者有在智先
 者在智后者仁之用在智先者仁之体体者粹然心
卷六 第 21b 页 WYG1324-0608d.png
 之德也浑然未发之真也岂智所得而先哉见于用
 则智先仁后智者非他仁之端倪发露者也圣贤之
 教人也养其心以致其知致其知以践其事故张子
 曰自诚明由尽性而穷理也自明诚由穷理而尽性
 也此子思因夫子之言发此二义以尽圣学之要者
 也圣人之学惟知与行知行之本在立志与持敬然
 立志持敬者亦主于诚而已矣好学力行根乎知耻
 此立志之说也非礼不动者自齐明盛服始此持敬
卷六 第 22a 页 WYG1324-0609a.png
 之说也无诚则志非所志敬非所敬而知行皆谬故
 三德九经皆曰行之者一也此所谓自诚明
夫子教仲弓以敬恕敬恕即敬义也义以处事言恕以
 处物言也亦即忠恕也敬而后诚诚即忠也此求仁
 之要乃其告颜子反不详者颜子清明而纯粹故与
 之言克巳复礼而体用皆在其中盖凡不敬之心不
 义之事皆己为之也克之以复于礼则天理周流于
 一心公道显行乎事物矣非仁而何圣人言学随其
卷六 第 22b 页 WYG1324-0609b.png
 所指而不同而要无偏义不独其告颜子即教司马
 牛者虽偏于言之一事然语默之宜即所谓义而出
 之以难之心即敬也
书洪范敬用五事夫子告子路修巳以敬似专以敬言
 然自一身至万事当然之则猊言视听思五者尽之
 皆所谓义也而总以敬用此所谓敬以行义一言传
 心之要典也修已以敬亦若是尔子路不知修已两
 字之无穷而益求其说故夫子极其量而究言之盖
卷六 第 23a 页 WYG1324-0609c.png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及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或问告曾子子贡一贯之说曰其指一也因曾子推
 其意以告门人者以忠恕为说而夫子之问子贡以
 学识开端故以为有知行之别耳夫由二子所得言
 之则所入诚不同疑夫子所以发之亦异然既谓之
 一则无二若所谓一者有异是二之也非一也子之
 告君曰智仁勇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圣人之本仁
 者见之谓之仁曾子是也智者见之谓之智子贡是
卷六 第 23b 页 WYG1324-0609d.png
 也曾子巳见仁体故能以忠恕发其蕴子贡见为智
 而未至故待问以启之而亦未闻更有所发明也窃
 意当时若有问者如曾子之门人不知子贡如何告
 之使以诚明之义阐发其意与忠恕之旨互相證明
 则所以启万世无穷者益精切矣
周礼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至德者主忠信存诚之
 事道者达道也察之由之必以诚一为基故曰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敏德者好学之事书曰惟学逊
卷六 第 24a 页 WYG1324-0610a.png
 志务时敏是也学问思辨为笃行之地故曰行本三
 曰孝德以知逆恶孝德者举孝以该众德也此躬行
 之事也孝德在于身则能知人之逆恶而有以化之
 此治本也不曰以为治本者通上下也盖道者对性
 之称曰道本则知至德之为性行者对知之目曰行
 本则知敏德之为知下三行皆孝德之行也而至德
 敏德无闻斯知孝德之为行矣成周学校教学之纲
 如此
卷六 第 24b 页 WYG1324-0610b.png
显诸仁仁即德也仁在内而显之则日新此德之所以
 盛藏诸用用即业也用在外而藏之则富有此业之
 所以大此天地之诚明明诚也夫易圣人所以崇德
 而广业者何也凡人性之智极其高明其崇如天而
 人性之礼极其敦厚其卑如地万物变化不出于天
 地之中故言崇广者未有过于天地者也万事之理
 亦无不出所性之内圣人以易进德修业则智礼成
 性存存不息而道义出极于崇广而不自知矣盖德进
卷六 第 25a 页 WYG1324-0610c.png
 于心则所知者高大光明而有以致道之用仁之所
 以显而日新也业修于身则所行者切近精实而有
 以立义之体用之所以藏而富有也此圣人之诚明
 明诚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又曰穷神知
 化德之盛也用以知而利德以用而崇知以德而化
 然则欲从事精义者舍德奚本哉故夫子欲修德以
 讲学默而识之而不息于学诲之事也又曰神而明
卷六 第 25b 页 WYG1324-0610d.png
 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则易知以其知之易也简则易从以其能之简也所
 以然者诚也诚不二故易诚无为故简惟至健而无
 息者为能体此惟至顺而有常者为能行此易言盛
 德大业崇德广业则上下同流天地疑其不可易至
 故首则以易知简能为言终曰德行恒易恒简如是
 则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圣人之道一以贯之忠
 恕而己忠者易恕者简也
卷六 第 26a 页 WYG1324-0611a.png
  孟子篇
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所争者心之生与熄
 尔告子之心以熄而不动以熄而不动故虽根心而
 发之言与志为用之气皆以为无与于心也孟子之
 心则以生而不动以生而不动则言心之声也气志
 之用也孰者而非心乎哉所以然者告子之于心逆
 而制之也孟子之于心顺而充之也逆而制之者以
 本有之义为外而不事且速其不动而助之长也顺
卷六 第 26b 页 WYG1324-0611b.png
 而充之者有事于本有之义至于久而自然不动也
 盖义理者心之所固有而心能生之物也心固生物
 然不以其所固有者而充之长之未有能生者也告
 子孟子之学原于见性之殊而究于事心之异谓性
 无仁义故外义外义则失其所以为心而何有于言
 与气惟知性者则操存吾仁义之心而言者道之所
 寓也气者理之所乘也无非心也故不得而弃之也
 然告子之心所以亦至于不动者极其强制之效而
卷六 第 27a 页 WYG1324-0611c.png
 泊然无所思寂然无所起所谓以熄而不动者也孟
 子之所谓助长也彼自谓得心之本然穷心之至妙
 而圣贤视之其心巳枯绝灰灭而不足用非复本然
 理义生生之心矣岂不反以害乎心哉圣贤之心周
 流乎事物其于不动非意之也理义充于心而沛然
 其无所疑浩然其无所畏即欲以事物摇惑之而不
 能故见为不动焉耳为告子之心者不得不外乎言
 与气也外义故也为孟子之心者不得不兼乎言与
卷六 第 27b 页 WYG1324-0611d.png
 气也集义故也然则言亦气也何以别乎曰载心而
 行者之谓气言之在气尤其精者也精故不混于气
 而与气并论且特论之也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于巳
 之言然于人之言亦然如是则无以知人诐淫邪遁
 之言而巳且为诐淫邪遁之言无以知人蔽陷离穷
 之心而己且为蔽陷离穷之心以蔽陷离穷之心发
 而害政害事无义可知矣于是而责之以养吾浩然
 之气以得其所谓心岂不远哉是气也贲育黝舍亦
卷六 第 28a 页 WYG1324-0612a.png
 有之何也曰诚如贲育黝舍之气则告子之贱之者
 是矣而非所谓吾浩然之气也是故不动心一也知
 气而不知心者黝舍贲育是也知心而不知气者告
 子是也心与气合气与心合者曾子孟子是也所以
 然者以本然之理义养之无气之非心也夫志气者
 合之斯为一析之斯为二孟子志气之辨盖为告子
 言之也
象山姚江之讥朱子动曰义袭而取想告子之于孟子
卷六 第 28b 页 WYG1324-0612b.png
 亦然故孟子说之曰吾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
 义袭而取者告子意谓义袭而取者外义也不知义
 者也不知义故不知言而不能集义以养气皆一事
 之病耳然告子意中疑儒者以义袭取气非谓袭取
 义也告子意中如此而孟子解之非告子袭取而孟
 子非之也象山姚江以孟子讥告子袭取于本指既
 乖矣又曰袭义则文意复反是两失也夫告子之外
 义盖外之而不求非求而乃之于外今以错说而因以
卷六 第 29a 页 WYG1324-0612c.png
 朱子为告子义外之学是徒以自證其遗弃礼义之
 偏而果域于告子之域也然陆王谓朱子袭义告子
 疑孟子袭气意虽不同而适相发盖告子谓气为袭
 取于外者正其谓义为袭取于外者孟子直究根源
 不复指其暴气之非而斥其外义之谬也
心者本体之妙也气者所乘之机也心之生理乘于气
 犹苗之生气乘于土告子守其虚寂之心而犹以之
 自妙正如宋人指其枯槁之苗而犹以之自功盖其
卷六 第 29b 页 WYG1324-0612d.png
 以灭为生以槁为长以无事为必以忘为助真后世
 释氏之学之比岂知心离于气而生理绝苗离于土
 而生气熄矣向来谓无事而忘者一病也正而助者
 又一病也夫四者之病正相因耳以芸为无益于苗
 而不芸者即其助之长而揠之者使其不助之长则
 知芸之不为无益也使其知芸之益则必不助之长
 也
七篇所言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巳此操存涵
卷六 第 30a 页 WYG1324-0613a.png
 养之要也而以为多于发用略于本体何也曰凡此
 篇所谓心者皆仁义之心尔故曰放其良心曰失其
 本心也良心也本心也即仁义之心也仁义之心放
 失之后追求复之是之谓求其放心非体验无以发
 其端非充广无以尽其实非操存涵养亦无以为体
 验充广之地也操存涵养体验充广皆学问之道皆
 所以求其己放仁义之心而已夫岂以求放心者为
 以操存涵养言然后由此以进于学问之道哉且孟
卷六 第 30b 页 WYG1324-0613b.png
 子所谓操则存者即求放心之说其意皆兼乎敬义
 之两端存养亦孟子之言其意亦犹是耳朱门曰操
 存曰存养者往往借之以对省察克治之目殆断章
 之取而非孟氏之本意也然则明道之言非欤曰明
 道之意盖谓学而能得其本心然后日充月明上达
 而不可禦其与伊川之言一而已矣若援以合于尊德
 性道问学之说则于思孟全书之指殆弗深考者耳
孟子之后识圣人之道者董氏而止尔盖孔子之言道
卷六 第 31a 页 WYG1324-0613c.png
 也莫大乎言仁义礼智施于五伦之际故曰修身以
 道即达道也曰修道以仁达德之总名也仁者人也
 至于知天则推仁义礼智之施之轻重先后以释修
 道以仁之意也盖仁也者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
 者故仁义礼智皆仁也亲亲尊贤五品达道之总名
 也亲亲莫如父子尊贤莫如君臣由父子而杀之为
 兄弟皆谓之亲亲由君臣而等之为朋友皆谓之尊
 贤然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长幼上下
卷六 第 31b 页 WYG1324-0613d.png
 君臣而礼义有所错也故夫妇人之所以自别禽兽
 生理之原也父子主恩故仁以亲亲为大君臣主义
 故义以尊贤为大礼自父子君臣之大以行于亲疏
 长幼上下之间故等杀由礼而生也夫是则人伦备
 矣而事亲为之首故曰不可以不事亲修道以仁而
 仁者人也不知之何以体之哉故曰不可以不知人
 人所以为人者其性天命也其伦天序也故曰不可
 以不知天知人知天者智也仁义礼所由以行也合
卷六 第 32a 页 WYG1324-0614a.png
 而言之亦统于一仁而己故曰修道以仁也惟孟子
 知之故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
 实节文斯二者智之实知斯二者惟董子知之故曰
 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知
 仁义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乐循理而谓
 之君子故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循理谓修道处
 善谓安仁仁义礼节皆善也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
 知天知人也智也明善也盖性之德仁义而巳仁义
卷六 第 32b 页 WYG1324-0614b.png
 经而礼智纬之行之者一信以成之圣贤论道无以
 加此
韩子引大学断自诚意先儒或讥之殊不知大学以诚
 意正心为治家国天下之本而其知此者谓之知本
 谓之知之至佛民不知此者也故欲治其心而外天
 下国家此于立言之指既然而又深得古文之意韩
 子所谓善读大学者也道易明而教易行者本于性
 而己性者仁义也其文易书诗春秋总言之也礼乐
卷六 第 33a 页 WYG1324-0614c.png
 刑政对老氏言之也士农工贾以下对释氏言之也
 仁则顺而祥爱而公义则和而平处而当以生以死
 以假以享然则修身治天下果不出于礼乐刑政(以/之)
 (为巳四句/亦对老氏)而群伦日用之质虽生死鬼神之理不能
 外之矣(生得其情四/句亦对释氏)约曾思孟子之指以成文故程
 子谓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程子谓退之以博爱为仁为非盖谓其举用而遗体然
 以愚观之欲以一言尽仁体未有善于博爱者也易
卷六 第 33b 页 WYG1324-0614d.png
 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大生广生夫此即博爱之
 谓也程子曰仁生理也朱子申之曰天地以生物为
 心而人物之生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夫
 此亦博爱之谓也论语立人达人程朱以为状仁之
 体夫立人达人者博爱而巳言博爱则体用具举固
 无嫌于体之遗也行而宜之意亦如是盖行者用而
 宜之者心故周子亦取其语曰爱曰仁宜曰义爱宜
 心也爱宜之德性也朱子曰爱者仁之情仁者爱之
卷六 第 34a 页 WYG1324-0615a.png
 性然则性情一也而以爱言仁者岂有疵哉
自博爱之谓仁至一人之私言也言道德不离乎仁义
 而老子离仁义以言道德之过自周道衰至孰从而
 求之言老佛显行孔道不著举之于口而仁义无所
 从闻笔之于书而仁义无所从考今之为民者六言
 惰游士农工贾之外今之教者处其三言鼎立儒道
 之中农之家一至民穷且盗则是六四民之为蠹也
 古之时民害多矣至胥而为夷则是参儒道之为祸
卷六 第 34b 页 WYG1324-0615b.png
 也然此一节自分四节古之时至无爪牙以争食也
 斥老氏之非礼乐刑政也君者出令至不见正于
 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斥释氏之弃父子君臣民事
 也帝之与王以下又原老氏欲为太古无事之弊
 传文以下又究释氏欲治其心之失生三代后及
 夷狄之教之云皆指佛也其时佛教尤盛故其辞
 而辟之尤严且切如此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
 以下言道德仁义之大用盛效盖老佛之所欲撤
卷六 第 35a 页 WYG1324-0615c.png
 而废之而其功化与我殊归者尧传之舜以下则言
 此道传授之正然则如之何而可也至篇末乃言反
 经灭邪之方也
 
 
 
 
 
卷六 第 35b 页 WYG1324-0615d.png
 
 
 
 
 
 
 
 榕村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