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350310b 页
卷四十 第 1a 页 1078-100.png
弘道录卷之四十七路八
 智
  朋友之智
后汉书钟皓以笃行称与荀淑并为士大夫
所𡚖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
德可师同郡陈寔年不及皓引与为友皓为
郡功曹会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
者对曰明府必欲得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也
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兄
子瑾亦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
卷四十 第 1b 页 1078-101.png
声名膺祖太尉脩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
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遂以膺妹妻之皓常语
瑾以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怨本卒保身
全家尔道为贵后终于家诸儒为之颂曰林
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五就
州招九膺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录曰愚劝膺祖之言似与膺大不相若何
 也汉自中世以下阉坚擅恣故俗遂以危
 身矫洁放言为高士有不然者则芸夫牧
 竖已叫呼之矣是以圣人导民理性裁抑
卷四十 第 2a 页 1078-102.png
 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若林虑者智能
 自全道无绝物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
 能以贵骄真可谓自拔于流欲者矣录之
徐稚家贫躬耕非其力不食然为人恭俭义
让所居服其德太守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
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延熹二年上书桓
帝荐稚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徵之不至又常
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徒步到于江
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
会者皆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
卷四十 第 2b 页 1078-103.png
其稚也使茅容轻骑骄之及于涂为设饭共
言稼穑之事临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
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惶宁处乎
 录曰遁之上九曰肥遁无不利释之者云
 肥者宽裕自得之意遁者唯飘然远逝无
 所系滞乃为善也上九以刚阳居卦外下
 无系应遁之远而处之裕者也何往而不
 利哉斯言为稚设也彼诸人者既知玩世
 简傲不就徵辟乃不能飘然远引入山之
 深入林之密自取党祸甘心戮辱则所谓
卷四十 第 3a 页 1078-104.png
 系遁有疾厉者也曾是而得为智乎
郭太博通坟藉善谈论美音制始见河南尹
李膺大奇之与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𡚖
乡里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
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或劝之
仕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
可支也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
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
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
宗巾其见慕如此或问汝南范滂郭林宗何
卷四十 第 3b 页 1078-105.png
如人滂曰隐不违亲真不绝俗天子不得臣
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为人虽善人伦而
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
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
袁闳得免焉
 录曰范晔论曰庄周有言人情险于山川
 以其动静可识而沈阻难徵故亲厚之性
 诡于情貌则哲之鉴惟帝所难而林宗雅
 俗无所失将其明性特有王乎然而逊言
 危行终亨时晦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虽
卷四十 第 4a 页 1078-106.png
 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顾而去林宗见
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
此异之劝令游学十年知名
 录曰愚观孟敏盖质美未学者也由质美
 故无牵滞之悔而遇事能决由未学故有
 不虞之失而意见殊分劝令就学则彬彬
 矣此君子成人之美而诱掖奖劝之不可
 无也
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
卷四十 第 4b 页 1078-107.png
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
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蔡邕自拟
以齿则长以德则贤后郡召为主薄不行隐
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郭林宗见而奇
之先是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
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
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
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
今之谓矣乃绝迹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
庸人家贫佣为漆工居二年果罹党锢或死
卷四十 第 5a 页 1078-108.png
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中平五年
与荀爽桥玄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共公车徵
幡独不赴人咸劝之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
为卓所胁及大驾西迁京师扰乱公卿多遇
兵饥室家流散唯蟠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
于家
 录曰史称申屠蟠见几岂惟几哉其见道
 也审矣夫以非讦朝政而致公卿之折节
 以污秽朝廷而成一己之高尚此何等事
 哉中庸曰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罟获陷
卷四十 第 5b 页 1078-109.png
 阱之中而莫之知正此谓也以蟠之禀气
 玄妙性敏心通故能始则确然免于疑论
 继则悠然成其远图正易所谓嘉遁贞吉
 者也终全高志不亦宜乎
许劭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
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
称许劭常到颖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
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
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
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曹操
卷四十 第 6a 页 1078-110.png
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
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
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与从兄靖俱
有高明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
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录曰愚观许劭月旦之评与季野春秋之
 鉴何其不相及哉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
 则不暇圣人之酬世御物盖如此彼既以
 太丘为难周仲举为少通裁量审矣而何
 已之不暇顾也以操之狡猾多智尚未逢
卷四十 第 6b 页 1078-111.png
 时及其末也一鸡肋而不相容其能免祸
 幸矣非明哲保身之道也
晋书皇甫谧沈静寡欲勤力不怠博综典籍
百家之言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经
乐圣真之论或劝以脩名广交谧谓人非圣
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安贫躬稼亦
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
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曰人之所至惜者命
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疾病
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
卷四十 第 7a 页 1078-112.png
哉夫一人死而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笑
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
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
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
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惟无损则至坚矣夫
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
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乎损益之
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遂不仕武帝
下诏敦逼谧上疏自称草莽臣就弟借书帝
送一车书与之
卷四十 第 7b 页 1078-113.png
 录曰哲哉玄晏子乎盖不唯得以行乎贫
 贱且能周于疢疾免于乱世其学起于清
 虚志存于礼法既非流俗可方而视富贵
 如浮云亦非若人可比玄守之论达于死
 生有足观者录之
韦忠慷慨好学闭门脩己不交当世裴顾数
言之于张华华辟之辞疾不起人问其故忠
曰吾茨檐贱士本无宦情且茂先华而不实
裴頠欲而无厌弃典礼而附贼后岂大丈夫
之所宜行耶裴常有心托我常恐洪涛荡岳
卷四十 第 8a 页 1078-114.png
馀波见漂况可临尾闾而窥沃焦哉
张翰有清才善属文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
吴阊门于舡中弹琴翰初不相识就循言谭
大相钦悦且问知其入洛曰吾亦有事北京
便同载而去不告家人齐王囧辟为东曹椽
囧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
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
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
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
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莱莼美鲈
卷四十 第 8b 页 1078-115.png
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霸宦数千里以
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人谓之见几
 录曰韦子节之辞张茂先也见几于未动
 之先所谓果行育德者也是故山下之泉
 出而遇险未有所之若山之未云水之未
 波不可及也张季鹰之辞顾彦先也惧祸
 于既见之后所谓险德避难者也是故天
 地不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若水之沉溺
 火之焚灼不可缓也孟子不云或远或近
 或去或不去𡚖洁其身而已矣岂非明智
卷四十 第 9a 页 1078-116.png
 之士欤
颜含裁智为众所推与邓攸深交尝曰周伯
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馀则吾不
知太常冯怀以王导时为帝师名位隆重百
僚宣降礼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
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
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
思问佞于我我有雅德乎其邪重行实抑绝
浮伪类如此尝论少正卯盗蹠其恶孰甚或
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充膳盗蹠为甚含曰
卷四十 第 9b 页 1078-117.png
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
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郭璞遇含欲为
之筮辞白年在天位在人脩已而天不与者
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
蓍龟桓温常求婚以其盛满不许后年老逊
位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赐床帐被
褥大官致膳悉固辞一无所受
 录曰愚观世之虚望隆而实德病与夫謟
 谀集而降礼尊者岂独一马祖思哉故如
 含者勤兄于既没之馀未足为的而议导
卷四十 第 10a 页 1078-118.png
 于方柄之日确然可准含乎吾知免矣非
 所称豪杰乎哉
唐书娄师德尝荐狄仁杰而仁杰不知意颇
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天后觉之因问仁杰曰
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
后曰朕之知卿乃帅德所荐亦可谓知人矣
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
矣吾不得窥其际也是时罢织纷纭师德久
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智之
 录曰仁杰能知五王而不能知一师德何
卷四十 第 10b 页 1078-119.png
 也易称或默或语而又曰二人同心夫娄
 狄乃心王室本无异也然而一则好面折
 廷争知无不言一则以哩面不拭始终自
 负其语默各有异也以外之不同若相矛
 盾而中之所存实同金石此仁杰之于师
 德始虽汎而终乃服也亦何害其为同哉
裴行俭有知人之何前进士王勮咸阳尉苏
味道皆未知名一见谓之曰二君后当相次
掌铨衡仆有弱息愿以为托是时其弟勃与
华阴杨烱范阳卢照邻义乌珞宾王皆以文
卷四十 第 11a 页 1078-120.png
章有盛名李敬玄尤重之以为必显达行俭
曰士之致远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
文华而浮躁浅露岂飨爵禄之器杨子稍沈
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既而勃溺南海
照邻赴颖水宾王反诛烱终盈川令勮味道
皆典选悉如行俭之言
 录曰孔子以瑚琏许子贡若所谓器识是
 已文王以棫朴誉髦士若所谓才艺是已
 然必金玉其相而后追琢其章若彼瓦缶
 虽有绚然之饰岂庙堂之器哉以贾谊之
卷四十 第 11b 页 1078-121.png
 隽类君子犹病其志大量小才有馀而识
 不足况四杰乎故君子益自贵重无徒斐
 然成章而已也
宋史张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
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一旦来谒阍吏
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士吾尚
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乎霖笑曰别子一
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傅霖者乎咏问昔
何隐今何出曰子将去矣来报子尔咏曰亦
自知之霖曰知复何言翌日别玄后一月而
卷四十 第 12a 页 1078-122.png
咏卒
 录曰此与元伯巨卿相似乃诚之相感无
 乎不至故心之相照无乎或违虽然蜀山
 人不起念十年便能前知矧如霖之静处
 三十年乎其不为物诱而能脱屣富贵又
 可见矣
毕仲游受知于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最深
时苏轼在馆阁颇以言语文章规切时政仲
游忧其及祸贻书戒之曰孟轲不得已而后
辩孔子欲无言古人所以精谋极虑固功业
卷四十 第 12b 页 1078-123.png
而养寿命者未尝不出乎此君自立朝以来
祸福利害系身者未尝顾惜乎言语之累不
特出口者为言其形于诗歌赞于赋颂托于
碑铭序记者皆是也今知畏于口而未畏于
文是其所是则见是者喜非其所非则蒙非
者怨喜者未能济君之谋而怨者或已败君
之事矣天下论君之文固所指名者矣虽无
是非之言犹有是非之疑又况其有耶官非
谏官职非御史危身触忌以游其间殆犹转
石而救溺也
卷四十 第 13a 页 1078-124.png
 录曰史传巢谷与三苏同乡素与之游甫
 昆弟同朝显贵未尝一来会及相继谪岭
 海平生亲旧无相闻者谷有眉山独步访
 两苏于是相惊喜曰此非今之人古之人
 也愚窃谓古之人所以异于今者责善为
 重而责善之道明哲为先苟使二公早因
 仲游之言资其直谅之益未必天之涯海
 之角而巢谷之名儋耳之迹不见于史册
 矣不思忠告之可嘉辄誇卓行之尤异此
 录舍元脩而叙公叔亦保身慎言之意也
卷四十 第 13b 页 1078-125.png
邵伯温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与司马光二
程诸名公交以是入闻父教出事诸公所闻
日博而尤孰当口之务神宗崩晢宗立蔡确
方在相位刑恕自襄州移河阳诣确谋造定
策事时光已卒子康当诣阙恕召诣河阳伯
温谓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已诺之伯温曰恕倾巧或以事要若从
之必为异日之悔康竟往恕果劝作书称确
康与恕同年又出光门下逐作书如恕言盖
以康为光子言确有定策功世必见信以为
卷四十 第 14a 页 1078-126.png
他日全身保家计既而梁焘以谏议召恕亦
要至河阳连日夜论确且以康书为證焘不
悦会吴处厚奏确诗谤朝政焘与刘安世共
请诛确且论恕罪朝廷命康分折康始悔之
康卒子植幼宣仁后𠎓之吕太防谓康素以
伯温可托请以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
至诲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
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绍圣初章惇
为相惇常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
当赴吏部铨程颐谓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
卷四十 第 14b 页 1078-127.png
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
官而后见宰相惇遂论及康节之学曰嗟乎
吾于先生不能卒业也伯温曰先君先天之
学论天地万物未有不尽者其信也则人之
仇怨反覆者可忘矣时惇方兴党狱故以是
动之惇悚然犹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
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适元祜诸贤
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
见范纯仁于颖昌或为之恐不顾也初雍尝
曰世将乱惟蜀安可避及宣和末伯温载家
卷四十 第 15a 页 1078-128.png
使蜀故免于难赵鼎少从伯温游尝表其墓
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
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录曰愚观康节不但知兴衰于既往实能
 验理乱于将来其子伯温不但无黍于其
 父实欲兼善于其友自今观之元祐重臣
 胼首就戮全身者何人也二程高第阖门
 遇害保家者何人也动而有悔而名亦隳
 出而殉人而己先丧陷仇怨则人情可惜
 甘淟认则物理全乖盍若奋身于治朝免
卷四十 第 15b 页 1078-129.png
 祸于乱世耶进于圣门可谓先觉是贤智
 者不惑不得以气数之学者累之也
近思录张横渠问于程明道曰定性未能不
动犹累于外物何如明道曰所谓定者动亦
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
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
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
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
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夫天地之常
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
卷四十 第 16a 页 1078-130.png
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太公
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
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
于西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
除也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太率患
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
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
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
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与其
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
卷四十 第 16b 页 1078-131.png
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
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
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
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
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
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何如哉
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
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
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录曰愚观定性一书乃知先生深造独得
卷四十 第 17a 页 1078-132.png
 而非诸子之所能及也夫以人之累于外
 物乃不能收其放心至于定性则无将迎
 无内外合动静而如一矣其所至妙至妙
 者莫如廓然而太公物来而顺应反覆辩
 证不越乎此然可指而易老者莫如其情
 故又以喜怒言若乃直指所由进之路则
 自忘怒观理始也一篇之中大要在于明
 觉自然大戒在于自私用智与颜子之明
 睿所照曾子之定静安虑子思之诚明谓
 性孟子之以利为本周子之明通公溥无
卷四十 第 17b 页 1078-133.png
 乎不尽此其所以超出千古又何待于著
 述而后为成书也哉
陆九渊生三四岁问其父曰天地何所穷际
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志寝室及𦁕角与止
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语奚
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初读论语即疑有
子之言他日读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
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
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又尝
曰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
卷四十 第 18a 页 1078-134.png
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
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至于
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
也后登进士至行在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
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
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
为之条析其故悉知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
其大槩而得其为人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
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
之即为不正谓学者曰汝耳自𦖟目自明事
卷四十 第 18b 页 1078-135.png
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无欠阙不必他求
又曰此道与溺于利欲之人言犹易与溺于
意见之人言却难或劝其著书曰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尝与朱
熹会于鹅湖论辩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
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熹以为切中学者隐
微深痼之病至听之有泣下者
 录曰愚观朱陆之学所以异者良由资禀
 之不同也九渊自三四岁时已穷究天地
卷四十 第 19a 页 1078-136.png
 之所际则其长也安得不主于性朱子则
 铢铢而累之寸寸而积之及其至也安得
 不主于学然则二夫子之所长各有所究
 本不相悖不相害也譬之圣门曾子之才
 鲁子贡之质敏然同𡚖于一贯者有夫子
 为之点化也时圣人不作诸子各立门墙
 而无统会依归之所是以纷纷异同矧及
 门者从而咻之不知尊德性道问学子思
 传于仲尼未尝偏废初不可岐而二也曷
 若大道为公智虑其不切于己也不必异
卷四十 第 19b 页 1078-137.png
 己学虑其无补于人也不必为人使当时
 莫得而议后世无得而非兹非所谓大同
 者哉愚恐后之议者愈繁愈远斯录所以
 弘道故不可不著
水东曰记明吴思庵先生讷常言世俗浅学
谈及后进辄曰此韵府群玉秀才好趁航船
耳盖言其破碎摘裂祇如往来群坐偶语无
有一高智识关键也先生尝熟世家自少警
敏绝人于书无所不读尝从其先君子游宦
四方阅历既广退而况潜含养三四十年所
卷四十 第 20a 页 1078-138.png
以其学博而核其气刚而大其识卓而明所
著性理群书补注小学集解有功于儒先其
立论于性理之奥尤多所阐明
 录曰公盖起于荐举不由科目而其言乃
 切中当今学士大夫之病视昔张程朱陆
 大不侔矣然则学者其可不猛省乎此录
 之所以终也


弘道录卷之四十七
卷四十 第 20b 页 1079-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