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350268b 页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1077-004.png
弘道录卷之四十路一
 智
  君臣之智
晏殊七岁能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
神童荐之真宗召入与进士并试殊神色不
摄援笔成文帝嘉赏之每访以政事率用方
纸小书已答并藁封上帝重其慎密有智擢
知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生平善能知
人故当世知名之士如仲淹道辅皆出其门
而富弼杨察亦其婿也及为相益务进贤后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1077-005.png
仲淹与韩琦富弼皆得并用至于台阁亦多
一时之选帝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兴治道
至康定庆历之间朝廷号称得人皆殊之力

 录曰孟子曰智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宰相之职可不务知人乎始以神童荐终
 以知人显非不能三年而缌小功之察者
 矣其卒为名臣不亦宜乎
范仲淹知延州先是各边分兵诏总管领万
人軨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禦之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1077-006.png
则官卑者先出至是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
为序取败之道也因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
分六将领之将三千人日夜训练量贼众寡
使更出禦贼敌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
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
范老子可欺也
 录曰愚观范仲淹其起也一书生耳而腹
 中数万甲兵何自来哉呜呼此张咏所谓
 大小之事皆须用智者也而更出番入非
 其变通使然哉故人能用智则方寸化而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1077-007.png
 不穷不能用智则一筹莫之能展是皆在
 我而已非有大小老少之别也观者不可
 不知
狄青慎密寡言深沉有智略计事必审中机
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卒同
饥寒劳苦敌淬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初起
行伍为三班差使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士卒
畏怯青每临陈被发带铜面具出入敌中无
不披靡以是数立奇功尹洙善之荐曰此良
将材也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曰将不知古今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1077-008.png
匹夫勇耳由是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兵
法及侬智高叛帝以为忧青时为枢副上表
请行遂进宣抚至广南初钤辖陈曙失律兵
溃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乃斩曙于是诸
将股慄莫敢仰视因按兵止营令军士休十
日贼觇者以为未即进明日整兵驰一昼夜
绝昆崙关出归仁铺大败贼师按尸有金龙
衣者众谓智高已死欲以上闻青曰安知其
非诈耶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青虽贵重面
涅犹存尝敕令除之自指其面曰陛下以功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1077-009.png
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愿
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后在枢府人有持狄
梁公告身诣献之以为其远祖谢曰一时遭
际安敢自附梁公赠其人而遣之
 录曰人言智高今不高乎智者发几贵速
 转移贵捷变无常形施无常露至于不贪
 侥倖不忘戮辱不冒无妄又皆达者之事
 有将如此不易得矣而尚不免卒之疑虑
 向使数者或犯一焉终于不免矣君子观
 人不可不于其所忽也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1077-010.png
神宗熙宁元年冬十一月有事于南郊时执
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
可听也王安石曰常衮辞堂馔时以为衮自
知不能当辞职不能辞禄国用所以不足者
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
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
而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之所生财货
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
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1077-011.png
司马迁书之以议武帝之不明耳争议不已
帝曰朕意与光同姑以不允答之会安石草
诏引常衮事责两府遂不复辞
 录曰昔者毕仲游受知于光贻书曰安石
 以兴作之说动先帝而患财之不足故凡
 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盖散青苗置
 市易者事也而欲兴作患不足者情也苟
 未能杜其情而徒欲禁其事是以百说而
 百不行智哉斯言乎且以宋之中叶太平
 全盛天下无事加以仁宗之恭俭英宗之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1077-012.png
 继体初未尝有所损也而国用不足至郊
 思未敷以初立好胜之君岂不动心乎帝
 之不允乃所以深允之也是以古之圣君
 澹然无欲不求足然后能无不足不求盈
 然后能无不盈彼以礼盈为虑求足为心
 者虽百计争之我之说益远彼之论益亲
 然则安石非能投于帝帝自投于安石也
 其与光之意同乎何有
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此
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1077-013.png
立功赎罪飞遂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
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
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陈图飞曰陈而后战
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飞
由此知名
岳飞上书言勤王之师日集宜乘敌怠而击
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
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愿陛下乘敌
穴未固亲帅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
复坐越职言事夺官𡚖诣张所所以飞克中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1077-014.png
军统领问之曰尔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
用兵在先定谋栾技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
以致绞皆谋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
人补武经郎
 录曰愚观宗统制张招抚之识岳武穆也
 所以靖康中以蜡书冒围募河北兵民得
 书喜曰朝廷弃我犹有一张察院能拔而
 用之应募者凡十七万泽留守东京欲乘
 暑月自滑州渡河取怀卫浚相等州分路
 并进山砦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啻百万而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1077-015.png
 黄潜善汪伯彦日置根本于度外然则飞
 之越职正二公之奉职也苟有如高光者
 纳萧何之说揽邓禹之谋将不得为元功
 乎徒负智勇之量卒同暗投之比君子祇
 当咎诸公之幸与不幸不必责帝与诸臣
 之明与不明也
赵鼎与张浚并为尚书左右仆射兼知枢密
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是时鼎浚相得甚驩及
命下史馆校勘喻樗门之曰二人且宜同在
枢府他日赵退则以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1077-016.png
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
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后果
如樗言
 录曰愚观喻子村之料事可谓多中矣夫
 萧薨而曹显丙先而魏后房谋而杜断崇
 变而景法虽曰恊心同德而实继美踵芳
 是以道义流于无穷功业著于悠久此后
 世之所瞻仰也鼎与浚虽曰操心蹇蹇矢
 志在公观其以飞之一言遂致乖忤因桧
 之厚貌辍加深信则未必忘己之义无我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1077-017.png
 之心而自相背戾岂能保乎卒以他人之
 小嫌而成尔汝之不恊子材之言不为无
 徵矣录之
韩世忠惩岳飞之事遂以所积军储钱百万
贯米九十万石酒库十五𡚖于国上表乞骸
自此杜门谢客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
二奚童纵游湖山以自乐平时将佐罕能见
其面初得疾敕尚医视疗世忠曰吾以布衣
间关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得保首领诸
君尚哀其死耶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1077-018.png
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特以抵排和
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曰今畏祸易同他日
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地下时大将多曲
徇桧以图苟全世忠与桧同在政地一揖外
未尝与谈所规画器仗精绝过人知人善奖
部曲继秉节旄卧家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
有权位者
 录曰湖山之乐在世忠则以为智在君子
 独以为非何耶夫自越王勾践之卧薪尝
 胆也而后吴始亡自先朝京勔之恣意陈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1077-019.png
 南也而后宋始灭皆其所耳闻目击者也
 奈之何为君者不以雪耻除凶为心为相
 者反以雠功忌能为事遂使英雄之将翻
 为脂韦之臣窃图苟全岂得已哉虽以抵
 排和议悉皆空言无施然则列圣在天之
 灵果知乎哉不知乎哉
刘镐顺昌之战募曹成等二人遗作间事遇
敌佯令坠马果被执兀术问锜何如人对曰
太平边帅喜声妓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
京图逸乐耳兀术喜曰此易破也翌日至城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1077-020.png
下责诸将丧师皆曰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兀
术不信锜遂进军众请先击韩常军锜曰击
韩虽退兀术精兵尚在不可当也法当先击
兀术俟其一动则馀无能为矣时兀术披白
袍弃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皆重铠甲戴铁
兜牟号铁浮图锜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
其臂又有拐子马号长胜军至是亦为所破
是役也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特以
智计先定不为诸将所惑屡胜所骄而能以
寡禦众以逸待劳故能成功洪皓自金密奏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1077-021.png
顺昌之捷金人震恐意欲捐燕以南弃之谓
是时诸将恊心分路追讨则兀术可擒汴京
可复而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
 录曰兵法曰为将者智信仁勇严缺一不
 可而智为之首此刘锜所以有顺昌之捷
 而禄者犹为之踊跃也此时和议已成譬
 则落场之文略有可观外此皆欢合之境
 矣复何机会之有
汪立信自为沿江招讨大使在江陵即上疏
请益安陆府兵凡边戍不宜抽减曰为今之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1077-022.png
计有三宜尽出内郡之兵以实外禦见兵可
七十馀万人老弱柔脆七分汰二为选兵五
十馀万而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
而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𦁕督其尤要
害处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长准往来游徼
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刀斗相闻馈饷
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之势选宗室亲王
忠良有干用大臣立为统制分东西二府以
莅任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
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请礼而归之许输岁币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1077-023.png
以缓师期不二三年边境稍休藩垣稍固生
兵日增可战可守此中策也似道得书抵之
于地曰瞎贼狂言敢尔乃中以危法废之及
似道丧师还又召为招讨使俾就建康募兵
以授江上诸郡即日上道与似道遇于芜湖
抚立信背曰不信公言以至于此既至建康
守兵悉溃而四面皆元兵立信知事不成叹
曰吾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或有以立信二策
告于伯颜叹息曰宋有是人使果用之我安
得至此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1077-024.png
 录曰孟子曰无是非之必非人也时沿江
 之策已为下计譬之焦头烂额不可斯须
 缓者此而为狂无乃真丧其心乎虽然似
 道非丧心者特以迷于鸩毒稔于贯盈至
 是已非人矣天将假郑虎臣之手以彰卖
 国之恶故不得不至此也
皇明名臣录诚意伯刘基慷慨多智攻于天
文时寓杭适游西湖有异云起西北光映水
中同游者以为庆云分韵赋诗公独纵饮曰
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我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1077-025.png
当辅之

太祖下金华定括苍公又指乾象谓所亲曰
此天命也岂人力能之耶果遣使来聘遂由
间道诣金陵陈时务十八策会陈氏入寇或
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公独
曰如臣之计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
且天道后举者胜宜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
敌以成王业在此时也
上遂用公策乘东风发伏击之斩获无算中
书省设御座将奉小明王公怒骂曰彼牧竖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1077-026.png
奉之何为不拜陈天命所在
上感悟乃定征伐之计洪都守将胡均美使
其子约降
上初有难色公自后踢所坐胡床
上意悟许之均美遂以城降及后屡欲用以
为相辞曰宰相国之重任譬如易柱必得大
才然后可若束小木为之将速颠覆如臣非
不自知但疾恶太深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
大恩
上由是益重公称为老先生而不名又曰吾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1077-027.png
之子房也尝著书恐不及见以贻天下后世
讵意身亲用之故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
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
皇明之所以兴也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
国家之重如此
 录曰杨文懿公有言子房之策不见词章
 玄龄之文仅辩符檄未见擅开国之勋业
 而兼传世之文章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世或疑其仕元或独称其观象者是犹訾
 伊尹之五就知周公止于才艺而已愚独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1077-028.png
 以公之辞宰相不居凿凿乎则哲之智世
 以为无踰于公而公自视歉然其过人远
 矣非挟智任术者比也
永乐宣德间名臣称三杨文贞西杨文敏东
杨文定南杨东杨天资明敏有果断之才每
朝廷事使中官来阁下议必曰东杨先生在
否或知不在即回然凡议事未尝不逊西杨
或执以不可行者已而卒断于东杨灼然可
行而无碍也每秋敕文武大臣审录重囚自
英国而下俱逊避候二杨先生决之西杨讯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1077-029.png
之未尝决至不可了东杨一问即决众皆叹
服时
主上英武群臣奏对少能称旨惟爱东阳之
才未尝一日离左右几密谟至计必𠫵与焉
或大臣谋事未决文庙不乐至发怒东杨一
至辄霁威事亦随决东杨尝语夏太常仲昭
曰吾见人臣以抗直受祸者每深惜之大凡
事君自有体进谏亦有方譬若
上读千文云天地玄红未可便言安知不以
尝我又安知主意云何俟其至再或有所询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1077-030.png
则应之曰臣幼读千文云天地玄黄未知是
否其智大率类此及李时勉又曰西杨先生
未仕时与楚府教授吴由翁草逆交由翁为
余言先生博学有智端敏宽厚识达事体不
矜己傲物及居禁近参掌机务公平广大宽
和有则其心专在于国家未尝一毫私己至
于临大政决大疑众皆争论纷纭独无一言
久之徐为一言众莫不慑服有舆论不一须
上闻者既以闻卒从先生言其在上前遇事
尽言不计利害每辨论人才贤否解翻人过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1077-031.png
失一出于公不以恩雠为轻重取舍至于献
可替否有旋乾转坤之力然未尝与人言大
臣宰相之专于此见之
 录曰愚观三杨之遭际无异前代以今目
 录之所书有房社推让之风水东之所记
 有平勃自牖之势文集之所序有韩范居
 身之本其所以出幽就明建功立业智哉
 若人也已录之
平江伯陈瑄周旋有智略靖难师至江北瑄
知天命有𡚖率舟师迎济封平江伯时北京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1077-032.png
军储不充命公岁董运百万石道海给之建
百万仓于直沽尹儿湾城天津卫籍兵万人
戍守漕洲所经海岛夷人畏惮悉避匿公下
令俾出为市而遣官监临平其直无敢哗人
两便之既建北京罢海运公建议造浅艖二
千艘初岁运二百万石后增至五百万石疏
清江浦引水由管家湖入鸭陈口达淮以免
外河风涛之险就管家湖筑堤亘十里以便
引舟开仪真瓜州二坝潮港之湮凿吕梁徐
州二洪巨石以平水势筑沛县刁阳湖济宁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1077-033.png
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筑高邮
湖堤堤内凿渠亘四十里以通舟南北造梁
以便行自淮至临清相水势高下建闸四十
有七以时启闭皆舟楫通行永远之利又沿
河置舍五百六十八所舍置导浅夫沿堤凿
井树木以便行凡虑为之周而事为之果
 录曰愚观是时南北未通天乃笃生异人
 于大江之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呜呼
 始以平江封终以济川显书曰若济大川
 用汝作舟楫斯言当不诬矣而庙祀至会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1077-034.png
 血食不废其亦以此也夫
周文襄公忱初登进士选庶吉士曾棨等二
十八人公自陈愿进学其间
太宗喜曰是真有志者命增入后历官工部
侍郎巡抚南畿凡二十二年沉敏多智为人
谦恭言苦不出口而谋虑深长善采众论凡
所猷为必咨之细民父老及守令而后决之
于已尤善记忆有奸民以断理数事尝公者
曰汝于某事某处吾已决之何为复言吏于
税粮有所欺隐必曰某年拨其处若干某年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1077-035.png
存留若干以籍验之果然吏惊服以为神初
苏州税粮负欠七百九十馀万常松亦然屡
遣官催迫未能就绪公至询父老皆云苏松
民俗大户不出加耗以致小户连累纳欠乃
使大小户一例加耗奏行南京铸送铁斛于
是出入均平旧例不许团局收粮公曰此负
欠之由也遂令各县于水次推一人总之名
曰总收定与加耗各有定则除拨运外自羡
存积在仓号曰馀米至次年各照加减徵收
依前拨运外犹有附馀令各县造仓一所名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1077-036.png
曰济农将剩米运入以备赈济或农民缺食
及运夫遭风被盗者听给借纳秋成抵斗还
官凡官府织造供应军需之类尽出于所积
馀米盖民赋岁一石五斗之外漠然不见化
役之及而官府无复科索之扰诸县学校先
贤祠各郡桥梁河道多所修葺浚治一切取
诸馀米人争为立生祠没因以祀之其后户
部言济农馀米失于稽考奏遣曹属尽数𡚖
之官于是徵需杂然逋负自若人益思公焉
 录曰王文恪公论都御史何鉴曰夫财生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1077-037.png
 于地成于天而理之存乎人理之有法则
 以不足为有馀理之无法则以有馀为不
 足其张弛嬴缩一视其人若文襄者真其
 人哉故每每举之以为巡抚之法昔者江
 南诸郡数苦大小公私悬罄比岁礼稔相
 仍粒米狼戾亦尝究其故乎此人事非天
 时也及当何公巡抚之时江南大饥上救
 荒十二策得兑军留州禄米军储诸费八
 十馀万于是江南诸府在在充牣时议浚
 吴松白茅港方以费无所出乃请以充军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1077-038.png
 诸费充焉用米至二十八万而不为费此
 役成而东南无水患矣则岁之礼凶率𡚖
 之天时可乎所谓以不足为有馀者非是
 之谓与此文襄之智至今犹思之也
知苏州府况钟初由小吏事尚书吕震震荐
其才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进郎中时
仁庙初政令在京五品以上各举所知钟乃
举左春坊张宗琏
仁庙召问杨士奇曰人皆荐外郡下僚钟何
乃举朕宫官士奇曰臣与王直方欲拟荐不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1077-039.png
意遽为所先耳
仁庙大喜曰钟知宗琏亦可谓贤矣盖已有
向用意
宣庙即位大臣奏苏州大郡繁剧难治擢为
知府至即黜属官贪暴五人庸懦十馀人遂
与周巡检讲究收粮之法由永乐间转输北
京饷道辽远粮以一徵三府二百七十万石
加徵至八百一十万石除正供及僦舟船之
费羡馀皆为粮长所匿乃议别立粮头以分
其势除免旧徵三分之一以其二之一为转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1077-040.png
输费馀米皆入济农仓以为来年经费之本
由是年马草米数十万石夏税折布丝数十
万斤绢数十万匹小麦数十万石皆以馀米
代纳而凡杂出供费亦以此买辨上不失征
科之期下无毫发于民遇灾旱辄发赈之每
活辄数十万人其惠利及于贫困者无穷至
九载满去阖郡民扣阍乞留至八万馀人遂
遣再任后以疾卒民竞立祠祀之
 录曰前此苏松民俗大户不出加耗者其
 此类欤时上有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1077-041.png
仁庙之君又有文襄之臣钟之智惠若鸿毛
 之遇顺风耳不然以一小吏而干 朝廷
 荐举之大宰相方且后之以一守而廑八
 万扣阍之人朝议方且从之难乎免于今
 之世矣录之
弘道录卷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