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350216c 页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1075-004.png
弘道录卷之三十二相一
 礼
  父子之礼
晋史文帝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
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撒膳太宰
司马孚等奏曰臣闻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
夏商周咸不相袭大晋绍承汉魏有革有因
期于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素同规
上古也陛下既已俯遵汉魏降丧之典以济
时务而躬踊大孝情过乎哀虽武丁行之于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1075-005.png
殷世曾闵履之于布衣未足以踰方今荆蛮
未夷庶政未入万机事殷动劳神虑臣等以
为陛下宜敕御府易服内者改造大官复膳
如旧制诏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于
草土以存此痛况当食稻衣锦诚诡然激切
其心非所以相解也朕本诸虚家传礼来久
何止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相从已多可试
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紶也言及悲杀
奈何奈何孚等重奏今者干戈未戢武事未
偃万机至重天下至众陛下以万乘之尊履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1075-006.png
布衣之礼服粗席稿水饮蔬食殷忧内盈毁
悴外表然而躬勤万机坐以待旦降心接下
反不遑食所以劳力者如斯之甚是以臣等
悚息不宁诚惧神气用损以疚大事惟陛下
察纳愚款以慰皇太后之心又诏曰重览奏
议益以悲剥不能自胜三年之丧自古达礼
诚圣人称情立哀明恕而行也神灵日远无
所讯告虽薄于情食旨服美所不堪也不宜
反覆重伤其心言用断绝帝遂以此礼终三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1075-007.png
 录曰按文帝之丧国内服三日者未襌代
 之典也武帝亦遵汉魏既葬除丧者已襌
 代之制也然而不过深衣素冠降席撤膳
 则帝所存者亦如心丧耳初未尝斩哀三
 年也而孚等何惓惓若是乎盖方是时清
 议不行纵酒昏酣轻蔑礼法亲死不悲一
 旦有如帝者悲哀之情痛戚之意虽未纯
 乎古礼已足以倾骇国之观瞻矣又曰孔
 子抑宰子之问盖礼莫大于朝廷莫重于
 襌代晋之丧虽未除魏之襌则已受其玄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1075-008.png
 衮赤舄之辉煌声名文物之布置钟鼓玉
 帛之交错虽欲弗用谁其舍之必欲如晋
 武者恪共臣节誓死无二然后避居倚庐
 粗衣藁食敦曾闵之风薄宰子之行夫谁
 得而夺之不然以承运嗣兴之初诡乏食
 稻衣锦之事吾谁欺欺天乎
中军将军羊祜谓傅玄曰三年之丧虽贵遂
服礼也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
因此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玄曰以日易月
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也祜曰不能使天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1075-009.png
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乎愈玄曰主上
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
也乃止
 录曰中领军之言其千载之一机乎时魏
 已革故晋方鼎新稽康阮籍之风不可闻
 于末季而况于新国乎使以是议闻于武
 帝将必听从著为定制列于礼官通于天
 下虽未能尽复先王之旧必不至于流俗
 之毙也惜乎傅玄之虑无以及此遂至王
 何锢俗江左承流非惟不能行三年之丧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1075-010.png
 且以期功不废丝竹此则诸臣不得以辞
 其责也
泰治四年三月晋太后王氏殂晋主居丧一
遵古礼既葬有司请除衰服诏曰受终身之
爱而无数年之报清所不忍也有司固请诏
曰患在不能笃孝勿以毁伤为忧前代礼典
质文不同何必限以近制使达丧阙然乎群
臣请不已乃许之然犹素服以终三年
 录曰后王肃之女也诵诗论语尤善丧礼
 故武帝云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止一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1075-011.png
 旦则帝之所习闻远矣与窦后景帝崇尚
 黄老而薄儒行者可以同日语乎
魏史太和十四年九月太后冯氏殂魏主勺
饮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中部曹华阴杨
椿谏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
于万代其若宗庙何帝感其言为之进一粥
 录曰帝之哀毁实天性使然非有勉强矫
 𩛙于其间也以为欲自贤于万代者非是
于是王公表请时定兆域诏曰奉侍梓宫犹
希髣髴山陵迁厝所未忍闻十月王公固请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1075-012.png
乃葬永固陵
 录曰诸侯五月而葬既葬居倚庐于中门
 之外魏文之言虽未达礼之通旨而已暗
 合礼之遗意也迫于累表惜哉
太尉丕等进曰臣等老朽历奉累圣国家旧
事颇所知闻愿抑至清奉行旧典魏主曰祖
宗精专武略未脩文教朕今仰禀圣训庶习
古道论时比事又与先世不同
 录曰此即夫有所受之之意国家举措动
 辄不能如意者专以此等议论也苟非豪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1075-013.png
 杰之主孰能不惑哉
魏主又曰朕惟中代所以不遂三年之丧盖
由君上违世继主初立君德未流臣意不沦
故身袭衮冕行即位之礼朕诚不德在位过
纪足令亿兆知有君矣于此之日而不遂哀
慕之心使情礼俱失岂不深可恨耶朕所以
眷恋衰绖不从所请者实情不能忍岂徒苟
免唾嫌而已
 录曰此尤可见达于人情明于大体非草
 草率意竞情者比虽古之英君何以过之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1075-014.png
群臣又言春秋烝尝事难废阙魏主曰先朝
恒以有司行事朕蒙慈训始亲致敬今昊天
降罚人神丧恃想宗庙之灵亦辍歆祀脱行
荐飨恐乖冥旨且平时公卿每称四海晏安
礼乐日新可以参美唐虞今乃欲苦夺朕志
使不踰于魏晋何耶
 录曰三年之丧人子大闲不可追而悔也
 四时之礼国家常事可以补而及也帝可
 谓不惑于缓急者矣
秘书丞李彪又曰今虽治安然江南未宾漠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1075-015.png
北不臣臣等犹怀不虞之累耳魏主曰鲁公
带绖从戎晋侯墨衰败敌固圣贤所许如有
不虞虽越绋无嫌而况衰麻乎岂可以晏安
之辰豫念军旅之事以废丧纪哉
 录曰后世以金革之例行于无事之时虽
 儒者不能免岂非魏文之罪人欤
太尉丕等又口魏家改事尤讳之后三月必
迎神于西禳恶于北具行吉礼魏主曰若能
以道事神不迎自至苟失仁义虽迎不来此
乃平日所不当行况居丧乎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1075-016.png
 录曰此帝所以断然能用夏变夷也诸臣
 得无愧哉得无愧哉
又问尚书游明根高闾等曰圣人制卒哭之
礼授服之变皆夺清以渐今旬日之间言及
即吉能无伤乎对曰踰月而葬葬而即吉此
金册遗旨也主曰金册之旨群公之请所以
然者虑废政事故耳朕今不敢闇默不言以
荒庶政惟欲衰麻废吉礼朔望尽哀若不许
朕则当除衰拱默委政冢宰二事之中唯公
卿所择明根曰渊默不言则大政将旷倾顺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1075-017.png
圣心请从衰服
 录曰魏之金册即汉之遗诏也册称□月
 而葬葬而即吉即诏以日易月之文也然
 而或行或否者特以至性不同故事事各
 异耳魏文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不由
 明师之傅贤傅之习而能慕人伦之高迹
 行旷古之遗行观其屡问屡答之词足以
 尽破群臣百官之惑如此则何丧礼之不
 可行哉惜乎冯后威非一朝之积殃有由
 来之渐有孙如此其忍负之而反鸩其父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1075-018.png
 耶愚窃怪帝之英达明敏不能烛父之奸
 盖魏方惩崔浩之祸专以隐覆为容既无
 董狐之书终鲜耳提之命至通鉴始考天
 象微露其词纲目直书其事嗟乎已无及
 矣是以有国有家者不患隐而患不知不
 患微而患不明其不恤顾忌幽艰毕达盖
 为是也遂使恩非所恩厚非所厚上下数
 千百年祗此一时一事而遭遇若此岂非
 达礼之至恨至恨者哉
太和十五年九月魏主祥祭于庙有司上言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1075-019.png
卜日诏曰筮日求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
慕之心今直用晦前一日夜宿于庙帅群臣
哭己易服缟冠革带黑履侍臣易服黑介帻
白绢单衣革带鸟履遂哭尽一夜明日易祭
服缟冠素纰白布深衣绳履侍臣去帻易幍
既祭出庙立哭久之乃还十一月禫祭始服
衮冕冬至祀圜丘遂祀明堂临太华殿服通
天冠绛纱袍以飨群臣乐县而不作帅百官
奉神主迁于新庙
 录曰按十四年庚午九月魏太后冯氏殂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1075-020.png
 十五年辛未九月魏主祥祭于庙十一月
 魏主禫祭遂服衮冕迁新主于庙然则凡
 十五月而已非古礼中月而禫二十七月
 之制也
后周高祖建德三年三月周太后叱奴氏殂
周主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卫玉直谮齐王
宪言其饮酒食肉周主曰吾与齐王异生俱
非正嫡特以吾故同袒括发汝当愧之汝亲
太后子特承慈爱但当自勉无论他人及葬
周主跣行至陵所诏曰三年之丧达于天子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1075-021.png
但军国务重须自听朝衰麻之节苦庐之礼
率遵前典以申罔极百僚宜依遗令既葬而
除公卿固请依权制不许卒申三年之制五
服之内亦令依礼
 录曰胡氏曰周高祖衰麻苦块卒三年之
 制最为贤行然推明通丧止于五服之内
 不及群臣非所以告天下著于天下之义
 也愚意不然夫所以纷纷不一议论聚讼
 者正以欲率天下之人共为三年之丧也
 夫人心不同亲疏各异子生三年然后免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1075-022.png
 于父母之怀与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其义
 自不同也必欲溥天率土奔走悲号如丧
 考妣非上古尧舜若汉文帝宋仁宗未有
 如此者矧于母后之私亲乎此周高祖不
 废词不责备求以自尽其哀而已君子未
 可以轻议之也若乃游幸兴师之事愚无
 取焉
唐史贞观四年突厥颉利可汗至长安太宗
御顺天楼盛陈文物引见馆于太仆厚廪食
之上皇闻擒颉利叹曰高祖围白登不能报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1075-023.png
今我子能灭突厥吾付托得人复何忧哉乃
召上与贵臣十馀人及诸王妃主置酒凌烟
阁酒酣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为
寿逮夜而罢
 录曰上皇以能灭突厥为付托得人何其
 无人心哉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
 故突厥士马尝资其力其始也盖腹心之
 托指臂之援也一旦恃中国之强空漠南
 之地君臣父子之间自以为永无外患而
 不知萧墙之内其患反深于戎狄也使上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1075-024.png
 皇念其旧恩谕帝以兴灭继绝盍亦还其
 故土反其旄倪如孟子置君而后去之则
 夷夏之冠履既分大唐之恩威懋著天之
 祚唐当不如是也不知此义一旋踵间子
 孙亦颇凶残若将报施之间耳然则上皇
 今日之喜能不为君子异日之叹乎
七年十二月帝从上皇置酒故未央宫上皇
命突厥颉利可汁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
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帝
奉觞上寿曰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诲非臣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1075-025.png
智力所及昔汉高祖亦从太上皇置酒此宫
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上皇大悦殿上皆呼
万岁
 录曰太宗以汉祖为妄自矜大其然乎夫
 突厥上皇尝服事之其分悬绝者矣今而
 胡越一家盖不但反臣其所事帝之矜大
 又何如哉帝尝以子路负米不及为恨何
 至假胡越以为乐乎诗有之傧尔笾豆饮
 酒之孺必如是而后可尽天伦之乐否则
 皆矜大之事也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1075-026.png
宋史仁宗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
朝天子率百官上寿范仲淹为秘阁校理上
疏切谏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
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及宸妃李氏薨吕夷简为首相奏礼宜从厚
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皆当预闻请发哀成
服备宫仗葬之有诏凿宫城垣以出长夷简
言凿垣非礼丧宜自西华门出宸妃诞育圣
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
简今曰不言也后太后崩荆王元俨为帝言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1075-027.png
陛下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帝始知为宸妃
子因号恸累日下诏自责追谥曰庄懿幸洪
福寺祭告易梓宫亲启视之妃敛以水银故
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后帝叹曰人言其可信
哉待刘氏加厚
 录曰先正有言自章献临朝十馀年间天
 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又曰仲淹论上寿
 之仪虽晏殊有所不晓其故何也盖保护
 之功人所难言而掬育之恩昊天罔极故
 夷简极言礼宜隆重所以默定其始也若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1075-028.png
 方仲兮请立七庙谒太庙欲被衮冕渐不
 可长故仲淹极諌礼宜从杀所以预谨其
 终也设使二公如在英宗之时必有任濮
 庙之议者而聚讼之事或可免矣以为其
 力居多其论难晓者或在于此
英宗治平二年诏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知
谏院司马光以帝必将追隆所生尝因奏事
言汉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
孙光武上继元帝亦不追尊距鹿南顿君此
万世法也既而韩琦等奏请下诏礼官与待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1075-029.png
制以上议翰林学士王圭等莫敢先发司马
光奋笔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王
宜准封赠期亲尊属故事称为皇伯高官大
国极其尊荣众以为然圭即命吏具以光手
藁为案而上奏曰先王制礼尊无二上若恭
爱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是以秦汉以
来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其父
母以为帝后者皆见非当时取讥后世臣等
不敢引以为圣朝法凡前代入继者多宫车
晏驾之后援立之策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1075-030.png
帝年龄未衰深惟宗庙之重祗承天地之意
于宗室众多之中简推圣明授以大业陛下
亲为先帝之子然后继统承祧光有天下濮
安懿王虽于陛下有天性之亲顾复之恩然
陛下所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
世相承皆先帝德也臣等窃以濮王宜准先
朝封赠期亲尊属以高官大国谯国襄国仙
游并封太夫人放之古今为宜称
奏王圭等所议未见详定濮王当称何亲名
与不濮王于仁宗为兄于皇帝宜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1075-031.png
称皇伯而不名参知政事欧阳脩引丧服大
记以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降三年为期
而不没父母之名以见服可降而名不可没
也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敬前世皆无典
据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请下尚书
集三省御史台议奏既而太后手诏尊濮王
礼为濮安懿皇称亲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
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并称后
 录曰孟懿子尝问孝孔子告以无违于礼
 滕文公问丧孟子告以自尽其哀圣贤之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1075-032.png
 言本之人心而易见原之天理而易明不
 为分别太著之词不立矫世异俗之论故
 听之者不见其忿戾而难从由之者不觉
 其阻忤而难入此其所以著之简册万世
 而无弊也若宋之濮议所以聚讼于当时
 贻祸于后世者诚以诸贤著论太分矫枉
 过正不能如圣贤含弘光大浑厚而不露
 也自今观之司马光王圭之言正矣然丧
 服大纪之云不为无㩀不没父母之名不
 为无与而改称皇伯之号无徵不信不信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1075-033.png
 难遽从也欧阳脩韩琦之言得矣然万代
 帝王之统诚不可忽本宗百世之传诚不
 可贰而为人后者不得顾私亲灼然可信
 可信难遽改也甲是乙非彼可此不故其
 要在于自尽其心而已苟使英宗上思艺
 祖万世不拔之基直接尧舜以来相传之
 统昨所守者一人一事今所主者万国九
 州是知天子者莫大之尊虽欲顾其
 私亲不可得也次思仁宗拔之众庶之中
 置之亿兆之上昔所从者温清定省今所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1075-034.png
 事者郊庙社稷是知一身者万几之本虽
 欲切切怀其顾复亦不可得也今帝之本
 心未明所言窒碍尔以为光有天下先帝
 之德彼以为伦序当立应得之分尔以为
 高官大爵极其尊荣彼以为亲以子贵宜
 从极典是故天性之亲顾复之恩无俟人
 言而援立之策继统之义感而怀之则有
 馀争而论之则不足及其终也愈争而愈
 穷愈改而愈失诚千古不决之义未定之
 疑由不能师法大圣大贤以正人心故也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1075-035.png
 而今岂可及哉
孝宗即位尊高宗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
后同居德寿宫至日孝宗服袍履步出祥羲
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官门弗止太上皇麾谢
再三仍令左右扶掖以还既而顾侍臣谓曰
今付托得人吾无憾矣
 录曰夫所谓付托得人者盖上而宗庙社
 稷下而土地人民不但继志述事而已唐
 之太宗曰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斯义
 也其当时负托之重乎孝宗果能锐意恢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1075-036.png
 复倚张浚如长城料敌势非秦桧奋然以
 金为无礼和为非计信乎得其人矣惜乎
 卧薪徒切尝胆难终符离之败夺于前思
 退之奸沮于后虽有发强之心而无兴复
 之效君子所以叹成功之难得也
隆兴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帝受朝于文德殿
遂朝太上皇及太上皇后于德寿宫自是岁
以为常乾道七年太上皇寿七十上二圣尊
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寿圣明
慈太上皇后淳熙十二年太上皇寿增八十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1075-037.png
加上二圣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
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寿圣齐明广慈太
上皇后行大庆礼大赦其馀每岁从幸聚景
园玉津国四圣观不一而足极其崇奉焉
 永新刘氏曰孝宗之奉高宗考诸史册其
 文与情兼至始与终无惓可谓子道无亏
 矣或谓孝宗以旁支入继大统于其所后
 者贻己以不资之业而传之无穷感当奚
 如焉感所以能孝也虑其所后者以我为
 不亲而勉以承之焉勉所以能孝也前者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1075-038.png
 英宗之为人后未尽其道君子病之令岂
 无惩焉惩所以能孝也非其心出于自然
 也噫是何言欤君子之取人也取其归于
 善而已如以其善为有所感而不为之尚
 也则将取其无所感而不为善者乎如以
 其善为有所勉而不为之尚也则将取其
 无所勉而不为善者乎如以其善为有所
 惩而不为之尚也则将取其无所惩而不
 为善者乎率天下之人而群然于不善者
 必此之言矣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1075-039.png
 录曰愚观高孝二朝天伦之乐达于终始
 盖自隆与乾道以至于淳熙中间二十有
 五年不但尊尊亲亲父父子子一人承顺
 而已而且得万国之欢心想其与章文物
 之盛揖让进退之仪为何如也亦不但身
 为太上子为天子至尊无对而已而且获
 八十之上寿想其驼颜鹤发之隆钟黄耇
 台背之郑重又何如也自尧舜禹揖逊之
 后果见有若人否乎意者高宗之襌受出
 于至公无我之心故天之报利极其寿考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1075-040.png
 福禄之盛孝宗之盛德出于寻常万万之
 上故礼之降重非比常人窥测之心以为
 感而能孝勉而能孝惩而能孝者非迂即
 忌呜呼此纷纷祸乱后世莫能免夫
太上皇帝崩帝号恸擗踊踰二日不进膳谓
王淮等曰昔晋孝武魏孝文实行三年丧何
妨听政淮对曰晋武虽有此意后来宫中止
用深衣练冠帝曰当时群臣不能将顺耳自
我作古何害淮曰御殿之时人主衰绖群臣
吉服可乎帝曰自有降等乃出内批曰大行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1075-041.png
太上皇帝奄弃至养朕当衰服三年群臣自
遵易月之令百官五上表请帝还内听政不
许二月辛丑禫祭百官释服群臣三上表请
御殿听政不许十一月戊戌朔帝诣德寿宫
自是朔望皆如之帝始以素服视事于延和
殿诣德寿宫则衰绖而杖如初十五年春正
月丁酉朔帝诣德寿宫几筵行礼夏四月附
高宗主于太庙诏曰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
群臣屡请御殿易服故以布素视事内殿虽
诏俟过祔庙勉从所请然稽诸典礼心实未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1075-042.png
安行之终制乃为近古宜体至意勿得有请
宰臣留正曰三年之丧天下通丧汉文始变
古道景帝不师典礼后世遵之丧纪遂废晋
武欲申私慕竟夺于斐秀傅玄之说元魏孝
文能依古制犹未尽合于亮阴遏密之礼其
馀无足议也以日易月之论发于应劭陋儒
习之其后遂断为二十七日之制先王之礼
既己大坏虽有明智之君贤哲之辅惮于更
张因循相袭良可叹已寿皇慕亲之孝根于
天性事亡之敬发于至诚虽圣躬以不毁之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1075-043.png
年群臣屡致易服之请而睿志先定继然不
疑山陵已事退奉几筵衰绖三年以终丧制
千载以来一人而已
 录曰此孝宗笃于大统之谊盖不以一毫
 私亲间易其心故史臣赞之以为帝之所
 谓孝其无愧焉愚尝考之绍兴十三年秀
 王常丧矣命解官行服此未即位之先也
 乾道三年秀王夫人张氏又丧矣成服于
 后苑此已即位之后也然则未尝更易其
 名而以为伯至于理宗追尊其本生父希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1075-044.png
 瓐以为荣王妻全氏为国夫人以其子与
 芮袭封奉祀此又未尝加以尊号而为帝
 者彼濮议者本朝尚不依以为定况后世
 乎徒以群英聚讼人各自贤固不若道学
 大明人心反正之为上也观者不可不知
元史廉希宪至元初官中书平章政事丁母
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水不入口者三日恸
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
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所庐之地闻
号痛声不绝竟不忍言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1075-045.png
 录曰元乃夷之风也金革之例不当为然
 矧丧制尚未定乎而能悉心古礼一意终
 丧盖情可夺而夷不可以不变也夫孝可
 通于神明有不能感于僚友乎哉若乃未
 学军旅之事而甘心金革之例此又希宪
 之罪人也
国朝胡居仁自幼至孝父病剧为尝粪苦甜
时丧礼久废独毅然行之初则水浆不入口
哭踊每绝方苏久则柴毁骨立非杖不能起
三年不入寝室襄事之仪并祠堂月朔之荐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1075-046.png
四时之祭悉遵古礼识者知其特立独行而
不识者每非笑之然缙绅间知先生实自兹
始推其意虽在屋漏之中夫妻相对如宾一
楎椸箧笥区别精严没齿不相淆乱事兄尽
友外归每迓于门有疾躬调药笃宗族训子
侄无倦应接宾客深衣巾履终日俨然而性
度宽和谈论亹亹人亦往往乐从之
 录曰曾子曰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
 其独有如胡之主敬而不笃于亲亲者乎
 以为知先生必自兹始盖亦惟知其粗者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1075-047.png
 也



弘道录卷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