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350038a 页
卷六 第 1a 页 1068-092.png
弘道录经六
 仁
  父子之仁
宋史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五月一日太子生
后宫李氏所出也知开封府周起方奏事帝
曰知朕有喜乎起曰不知也帝曰朕始生子
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李氏杭州人
初入宫侍刘脩仪庄重寡言帝合为司寝既
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帝私卜钗完当得
生男子左右取钗以进殊不毁帝喜甚已而
卷六 第 1b 页 1068-093.png
果生子是为仁宗
 录曰有宋一代其垂统立命实系于此夫
 取天下于仓卒之际当时虽无异词后世
 未必与也三业而有仁宗传之四十二年
 之久深仁厚德渍肌沦骨祖宗之大业愈
 光帝王之正统斯定君子于仁人之生虽
 隔百世而其庆幸喜乐之私已溢然矣
 又曰宸妃杭州人实生仁宗今我
寿安皇大后亦杭州人实生
兴献皇帝其龙飞凤舞山川效灵诚非无證
卷六 第 2a 页 1068-094.png
 而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益可验矣
仁宗景祐二年二月育汝南郡王允让子宗
实于宫中允让太宗之孙父商王元份也帝
未有嗣取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
 录曰时帝即位十三年寿方二十六也而
 皇后曹氏之立亦仅逾年耳遽取他人之
 子育于宫中何也曰此百代之下帝所以
 称仁而后所以称贤也夫古人至正大公
 之举莫过于继嗣今人苟有千金之产尚
 勉强觊觎必不得已犹不肯显育同胞之
卷六 第 2b 页 1068-095.png
 子况乎天下之大祖宗之重神器之托历
 数之归苟非帝之胸中纯然有见于大理
 之公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敦能无所系累
 耶后之人君能以仁宗曹后为法则虽不
 出于己嗣而万世称圣百代称宗祚胤永
 绵而不绝苟有一毫私意杂于其间不以
 祖宗天下为公而以继嗣统绪为讳万一
 仓卒之际必不能光明正大如宋之仁宗
 者或又曰以帝之仁而不能有其后何也
 曰易盥而不荐有乎颙若夫能斋心涤虑
卷六 第 3a 页 1068-096.png
 以临天下而感应之理未著焉然天下万
 世固以信其德之尊矣如此则何害于荐
 与不荐耶是故君子可勉于为善之可继
 而不能必于后嗣之能继可力于脩德之
 相传而不能定于世泽之必传其可能者
 人也其不可能者天也莫之为而为者天
 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夫此之谓也
建炎元年夏五月庚寅朔康王即皇帝位先
是元祐后皇亲降手书播告中外其略曰历
年二百人不知兵传世九君世无失德虽举
卷六 第 3b 页 1068-097.png
族有壮辕之衅而敷天同左祖之心乃眷贤
王越居旧服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
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乃天意夫
岂人谋会宗泽言南京乃艺祖兴王之地请
幸之遂决意趋应天府命筑坛于府门之左
王登坛受命是日元祐皇后在东京撤帘
 录曰晋元帝唐肃宗宋高宗皆自立者也
 而元祐太后之诏显然明白天乃整遗一
 老𨊴之二帝庶几无愧统绪之仁矣当是
 时三纲尽覆两仪将塞不惟一祖八宗之
卷六 第 4a 页 1068-098.png
 大业沦丧而从古以来中华之正统胥亡
 不可一日后焉者也胡明仲上疏之言窃
 谓过矣
孝宗皇帝太祖七世孙也秦王德芳生英国
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
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话令话生称是为秀
王夫人张氏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
秀州青杉闸之官舍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
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密为高
宗言之右仆射范宗尹造膝以请上虞丞娄
卷六 第 4b 页 1068-099.png
仁亮上疏极言高宗大悟曰太祖以神武定
天下子孙不得飨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
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
是诏选太祖之后绍兴二年五月育于禁中
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乙亥即皇帝位是为
孝宗至理宗皇帝亦太祖十世孙父希瓐追
封荣王母全氏以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帝
于绍兴虹桥里第宁宗嘉定十三年景献太
子薨无嗣选太祖孙年十五以上者教育如
高宗择普安恩平故事乃与济王竑并育禁
卷六 第 5a 页 1068-100.png
中帝性凝重寡言洁静好学每朝参待漏或
多笑语帝独俨然见者钦容会济王与丞相
史弥远有违言属意于帝十七年八月丙戌
宁宗违豫册为皇太子丁酉嗣皇帝位是为
理宗
 录曰愚观南宋之事未尝不叹天意之有
 在也盖自高宗立而忘父兄之仇人孰不
 恨之孰不痛之而不知天意固有所在若
 为太祖驱除之耳夫以徽宗有子三十一
 人而一旦俱亡天岂无意哉设使二帝或
卷六 第 5b 页 1068-101.png
 自漠北而归则徽宗未老钦宗方壮孕育
 未可量也高与宁纵无嗣孝与理何由立
 耶卒之传位六帝百五十年与北宋媲美
 天道之好还于此验矣或者不务观理诡
 以粘没喝太祖后身呜呼遽可信哉遽可
 信哉
曹武惠王父芸生彬始睟以百玩之具罗于
席前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
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当时异之及长为大
将伐江南每缓师冀煜归服使人谕之曰事
卷六 第 6a 页 1068-102.png
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
也及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问候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
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
将许诺共焚香为誓唐主遂率臣僚请降彬
慰安之待以宾礼自出师至凯旋不戮一人
江南赖以保全子七人璨玮大将显名珝娶
秦王女具平郡主至昭宣使玹左藏库副使
𤣱尚书虞部员外郎珣东上阁门使琮西上
閤门副使领镇海军节度使𤣱之女即慈圣
卷六 第 6b 页 1068-103.png
光献皇后也后累赠芸魏王彬韩王𤣱吴王
诸孙并通显莫有艾焉
 录曰牧誓之六代七代圣人用武之事也
 泰誓之一德一心圣人居功之本也兵非
 得已也事苟可济而又毒民以逞非惟逆
 天之道而人事之报不可鉴乎远者秦项
 之徒近乃瀚与全斌之辈人非鬼责及于
 目前殒子绝孙不遗后代安在父祖子孙
 满门全盛乎抑江南无罪只以卧榻之侧
 不容他人鼾睡则亦异乎正正之师矣苟
卷六 第 7a 页 1068-104.png
 非以不杀为心是尚踵其魔袭其梦彬之
 立心悠乎远矣非区区计其后效而后为
 之者也
王文正公父祜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
汉周之际入宋事太祖太宗为名臣尝谕杜
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
口明符彦卿无罪世多称其阴德祐手柱三
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
以志也旦幼沈默好学有文祐器之曰此儿
当至公相初祐以宿名久掌书命旦不十年
卷六 第 7b 页 1068-105.png
继其任时论美之钱若水有人伦鉴见旦曰
真宰相器也与之同列每曰王君凌霄耸壑
栋梁之材贵不可涯非吾所及李沆以同年
生亦推重为远大之器帝素贤旦曰为朕致
太平者必斯人也
 录曰愚观司马公冥冥之训而知所谓阴
 德矣夫天理昭昭者也人惟著之于心累
 之于躬而视之无见听之无闻所谓冥也
 然岂一朝一夕之所积哉自今言之宽心
 之量也不宽则急迫狭隘吾宁斯须否乎
卷六 第 8a 页 1068-106.png
 故宽可以积阴德也仁心之德也不仁则
 残忌刻薄吾宁须臾离乎故仁可以积阴
 德也公心之平也不公则偏私邪枉吾宁
 一息背乎故公可以积阴德也恕心之则
 也不恕则吹毛洗垢吾宁一念存乎故恕
 可以积阴德也非若释氏之杳冥寂灭也
范文正公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纯祐事
父母孝未尝违左右不应科第荫守将作主
簿以非所好即解去从父之邓纯仁登进士
亦以亲远不赴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
卷六 第 8b 页 1068-107.png
母耶仲淹没始出仕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
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立立朝事石接待
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也每戒子弟曰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
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
至圣贤地位也又曰六经圣人之事知一字
则行一字要须造次颠沛必于是则所谓有
为者亦若是尔仲淹尝谓诸子纯仁得其忠
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知子孰如父哉
 录曰语称仁者有后人岂可自弃乎哉文
卷六 第 9a 页 1068-108.png
 正茕茕孤孑介然一贫士也及其后也身
 为将相子皆闻人非其心之所主大有异
 乎人其能然哉去忧乐一人之情也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王者且然矧辅相乎忠恕
 切己之要也尽己之心与物无忤圣人且
 然矧学者乎此所以或得其忠或得其静
 或得其略呜呼观其所得则知其所至不
 偶然矣
韩忠献公八子纲综绛绎维缜纬缅绛维缜
位公府而行各有适绛适于同维适于正缜
卷六 第 9b 页 1068-109.png
适于严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锥燕居未尝有
惰容每见诸路奏牍有𢹓拾官吏小过者辄
颜色不怿曰天下太平圣主之心虽昆虫草
木皆欲使之得所今仕者大则望为公卿次
亦望为侍从其下亦望京朝幕职奈何锢之
于盛世及维为门下侍郎御史张舜民以言
事罢王岩叟救之折简密绚上官均语泄说
岩叟分折维曰臣下折简聚谈更相督责乃
是相率为善何害于理若琐琐责之惧于国
事无益也乃罢
卷六 第 10a 页 1068-110.png
 录曰愚观韩忠献之言与袁邵公异世而
 同一轨也君子其可忽诸虽然若不为台
 谏及当铨衡之任亦可辞其责也苟当斯
 任而能以是存之于心非惟长国之元气
 抑亦增己之胤祚岂不美哉借曰在己之
 心于无过中求有过无事中求有事无意
 中求有意益不深思之曰绛同维正缜严
 亿方一父数子且不能尽同何啻四海之
 广乎将不但抡母之易而显世之德可以
 无愧矣
卷六 第 10b 页 1068-111.png
节孝徐先生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
求之甚哀读孝经辄泪不能止事母至孝朝
夕冠带定省应举入都不忍舍其亲以父名
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则怵然伤心不忍
加足其上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恸呕
血庐墓三年卧苦枕块哀绖不去体常雪夜
伏墓侧哭不绝音学士吕溱过其庐适闻为
之泣下甘露岁降兆域杏两枝合为□既终
丧不辍筵几起居馈献如平生州以行闻说
赐粟帛元祐初近臣合言养亲以孝著居乡
卷六 第 11a 页 1068-112.png
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方乃以为楚州教
授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劳己之力费
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
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
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
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
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
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
之有也闻之者敛衽敬听
 录曰愚观圣宋重熙累洽而知节孝之所
卷六 第 11b 页 1068-113.png
 由也夫一人之孝出于天性或不能通于
 天下也惟人皆勉于为善则凡生之膝下
 何所不赖乎以是达之天下何患人人无
 君子之行哉推积之心于斯为盛若乃终
 身不用𡰪器衰绖不去身体可以勉而能
 也
岳飞天性至孝父和母姚氏生时有大禽飞
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
母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咸异之及
长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
卷六 第 12a 页 1068-114.png
秋孙吴兵法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
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
宗渡河河北沦陷音问隔绝日夕求访数年
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寄言谢五郎勉事圣
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窃遣人迎之阻于寇
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归后有痼疾虽身服
王事尝以昏莫窃暇至亲所尝药进饵语㰰
行履未尝有声每出师必严𩛙家人谨侍眷
及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毁几灭性与男云
跣足扶葬既葬庐于墓所刻木为像行温清
卷六 第 12b 页 1068-115.png
定省之礼如生时五子云雷霖震霆云年十
二从战数立奇功军中呼曰赢官人死时才
二十三一女未及笄痛父兄之冤抱银瓶坠
井而亡孝宗立追复元官父子女褒赠有差
 录曰飞之一门而可少哉子夏曰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飞于此言诚非
 讲习讨论之也而能身体力行若此所谓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者岂真故说哉虽
 然飞尚可得有如云者且为养子非有严
 师贤父之益女亦弱而无识焉知杀身成
卷六 第 13a 页 1068-116.png
 仁之美语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愚于岳
 氏父兄子女见之乎
咸淳末徐应镳试补太学生德祐二年宋亡
瀛国公入燕三学生皆从行应镳不欲徔乃
与其子琦崧女元娘誓共焚子女皆喜徔之
太学故岳飞弟有祠应镳具酒肉祀飞曰天
不祐宋社稷为墟应镳死以报国誓不与诸
生俱北死已将魂魄累王作配神主与王英
灵永永无斁琦亦赋诗自誓祭毕以酒肉饷
诸仆醉卧乃与其子女入梯云楼积诸房书
卷六 第 13b 页 1068-117.png
籍箱笥四周纵火自焚一生仆未寐闻火声
起至楼下穴牖视之见其父子俨然坐立如
庙塑像走报诸仆坏壁入朴灭火应镰不能
死与其子女怏怏出户去君卒莫知所之翌
日得其尸祠前井中皆僵立瞠目面如生诸
仆为具棺敛殡之益王立褒其节赠朝奉郎
秘阁脩撰后同舍生刘汶钧收而葬之方家
峪私谥曰正节先生
 录曰自宋德不纲而士夙玷瘁过之者伤
 于急迫若陈东欧阳彻嚣然而靡宁不及
卷六 第 14a 页 1068-118.png
 者沦于汗贱若三太学生靡然而可耻何
 意巨翁父子出于其间耶夫杀身成仁君
 子之美节也以镳之素养琦与崧之素闻
 尚曰休戚未关而肉食之可诿也其女元
 娘何为者哉以其质则弱非有慷慨之量
 也以其犀则幼非有岁寒之操也而国破
 君亡甘心共毙可以见秉□之良不以幼
 弱而可忽也不知当时卖国降虏之徒问
 之能不自唾为大彘乎抑镳之死告于岳
 飞其精神所契有素而一门忠孝宁无感
卷六 第 14b 页 1068-119.png
 发兴起乎哉岳女之风将不徒然呜呼可
 谓仁矣
元史史天泽八子格樟棣杠𣏌梓楷彬皆显
官天泽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平居未尝自矜
及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立
论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
自张曰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
谢之言惭服当金未名士流寓失所悉为治
其生理而宾礼之后多致显达破归德释李
大郎不杀而送至真定署为参谋出入将相
卷六 第 15a 页 1068-120.png
五十馀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
仪曹武惠云
 录曰愚观元运始以蹶兴寝之中国若天
 泽兄弟父子以身拜将相视富贵权势敛
 迹退避若将浼焉及观临终预以杀掠为
 形卒致江南归服伯颜不足专其美矣录
 之
五伦书元英宗为皇太子时仁宗不豫忧形
于色夜则焚香泣曰至尊以仁慈御天下庶
绩顺成四海清宴今天降大厉不如罚殛我
卷六 第 15b 页 1068-121.png
身使至尊永为民主及仁宗崩哀毁过礼素
服寝千地日歠一粥即位诏太常曰朕将以
四时躬祀太室宜集议其礼毋以朕劳于对
越而有所损其悉遵典礼行之
 录曰史称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
 儒术爱养民力孜孜为治为大元盛德守
 文之主继之以英宗仁孝敦笃元季以来
 所仅见者二君而已
皇明名臣录章溢性至孝弱冠从乡先生闻
金华文献之邦间游以咨叩其统至武林心
卷六 第 16a 页 1068-122.png
忽惊悸力辞而归抵家父病已革越八日而
逝人以为孝心所感丧未举而兵发里闬室
庐被焚溢稽颡吁天火至柩所而灭及丧母
悲戚过度营宅兆亲负土石感疾益深亲友
何浚来候曰当收敛此心毋有所执滞溢曰
吾已知之与二兄别居久创第龙𤁕请兄同
居怡怡之情蔼如也时天下乱乃避地入闽

太祖皇帝遣使召溢兴刘基叶深宋濂同至
建业入见劳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耳
卷六 第 16b 页 1068-123.png
 录曰魏无知以尾生孝己之行无益胜败
 之数其然乎溢以可显可晦之身正心脩
 身之学觐其感亲惊悸丧母悲戚若将终
 身及其光辅
 烈祖乃著取建入闽之功营田调兵之策
 无不克效可谓体用俱全显晦无间夫岂
 顽钝不逞者哉
 明与汉之用人亦略可见矣
陈献章早丧父母材氏事之甚谨以难远离
膝下尝一试礼部即不赴后屡膺聘召并辞
卷六 第 17a 页 1068-124.png
至是敦促来京上疏略曰臣母以贫贱早寡
俯仰无聊殷忧成疾老而弥剧使臣远客异
乡臣母之忧臣日甚愈忧愈病愈病愈忧忧
病相仍理难长久以臣病躯加忧母老年未
暮而气则衰心欲为而力不逮夫内无攻心
之疾则外不见从事之难上有至仁之君则
下多曲成之士疏上
宪宗皇帝亲阅再三明日特受翰林院检讨
准令还乡养亲云
 录曰宪章此疏光于陈情表乎夫上有至
卷六 第 17b 页 1068-125.png
 仁之君则下多曲成之士 圣朝之孝治
 非若令伯之时可化也而卒以家居充养
 日深天下倾慕何如出为温令僧疾从事
 者乎而特旨敕授不赴部试又非若有因
 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者矣录之
陈茂烈为御史时以劾尚书侣侍郎崔乃厥
母年老告乞终养吏部以其家贫援侍郎潘
礼例奏给月米三石以资孝养具疏辞免略
曰陛下降孝理之化长清白之风下逮微臣
亦荷收恤岂独臣一家之幸第念臣家素贫
卷六 第 18a 页 1068-126.png
寒食本俭薄故臣母自安于臣之养而臣亦
得以自遣其贫非诚有过人之廉律己之孝
也古人行庸负米臣今尚未至是而臣母鞠
臣因贫且寡艰苦百倍臣虽竭心力之养竟
未酬涓滴之恩且年已八十有六来日恐亦
无多返哺私情固欲自尽资养月俸心窃不
安 制以朝廷孝治天下陈茂烈清苦可嘉
不准辞母卒号哭寝地竟以不起至今表其
里曰孝廉
 录曰宋史称节孝徐先生人谓茂烈之行
卷六 第 18b 页 1068-127.png
 非耶以省克脩于家以静思著于友以直
 道闻于朝而领悟充养隐衷粹行奈何乎
 无后耶愚尝过式其门而为列之如此
耿清惠公九畴子文恪公裕父子历事 宣
英 宪 孝四朝清惠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廉德重望播在天下登华陟要不愧为儒文
恪复任吏部尚书号青厓中为史官祭酒礼
部世守清白儒流冠元御史汪宣奏其胸中
坦夷洞然无物以比王忠肃王端毅焉
周庄懿公瑄子文瑞公经父子皆为名臣庄
卷六 第 19a 页 1068-128.png
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德性宽宏气度详雅
平生事上以恭谨为尤出入两京法司几四
十年无伤人害物之吉至于领赈贷督京庾
活民利图之功尤大礼登八座寿几八帙子
孙官清要文端是公科甲徊翔翰苑春坊者
几三十年
孝皇在青宫公为讲官犹多启沃之功常讲
文华大训
孝皇每起立拱听其执礼如此及为礼部侍
郎每议政必传经义若 朝廷盛德事力赞
卷六 第 19b 页 1068-129.png
成之改吏部请早朝勤政拜户部尚书以身
任事不顾利害简任属吏亲为裁决剸繁应
变略无稽滞而秉政执法不为外戚及权势
所挠有古大臣之风焉
许襄毅公进八子诏诰赞记诗词论志天性
孝谨尝被庭训挞指出血后每举示人辄感
不已虏犯西陲命为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吐
鲁番世仇哈密遣部酋逐其王入据其城公
与都督刘宁调赤斤罕东诸夷为声援雪夜
入城中破之有从乱者八百或欲尽屠之公
卷六 第 20a 页 1068-130.png
不可论者曰襄毅生八百死命仁人也其有
后也宜哉后子诰复为户部尚书赞吏户刑
三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论都御史巡抚
顺天至今犹未艾云
林文安公瀚九子庭桂庭㭿庭楷庭杓庭樟
庭榆庭枌庭枝庭机公居国子严而有恩疏
请开科贡以广人材无淹滞之患正德间上
疏论四事曰保固南京以重 祖宗之根本
佑启皇储以重天下之根本抚绥百姓以重
邦家之根本增进贤才以重致治之根本迁
卷六 第 20b 页 1068-131.png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复因灾异陈十二
事大略谓 陛下亲承付托之重惟任大臣
而改乎 先帝之所倚用立大政而不易乎
先帝之所贻谋黜远近习而力体 先帝之
亲贤远佞不假贵戚而力行 先帝之割私
任公戒饬边储常若 先帝之不忘乎夷虏
节省财费常若 先帝之不忘乎生灵士论
韪之布政姚镇谓公当
孝庙盛时有韩范之遇家政辑睦子孙醇谨
有万石君之风处乡里风动郡国有阳城晋
卷六 第 21a 页 1068-132.png
鄙之化庞眉皓首乡人具瞻有文潞公富𨜟
公洛社之望焉后庭㭿复任工部尚书太子
太保庭杓知府庭机翰林院检讨㭿子炫机
子熑皆能世其家云
 录曰愚观虑氏太原灵宝皆一代名卿而
 泉山原德亦未可少观其父子之间不啻
 如此然则君子可勉于为善矣录之
明伦大典正德十六年四月壬午 上辞
兴献王寝墓成拜恸哭伏地左右扶而起仍
周旋瞻顾不忍舍去再拜恸哭从者莫不感
卷六 第 21b 页 1068-133.png
泣癸未车驾发安陆 上不忍遽离
圣母呜咽涕泣
圣母曰吾儿此行负荷重任慎无轻言 上
对曰谨受教
 录曰首以大舜之克孝者明禅授之统署
 万善之原也终以
今上之哀慕者成王者之孚为下土之式也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先圣后圣岂不
 同条而共贯哉
弘道录卷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