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350023b 页
卷四 第 1a 页 1068-004.png
弘道录经四
 仁
  父子之仁
尧典曰虞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
 录曰此稽古史臣弟一义也夫孝为万善
 之原仁之本务也以尧舜之大圣行禅授
 之大事不过曰克谐以孝而已然则圣人
 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孟子曰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
备以事舜于亩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
卷四 第 1b 页 1068-005.png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
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
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
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
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
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
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
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子于大
舜见之矣
卷四 第 2a 页 1068-006.png
 录曰岂惟舜哉今我
皇上之孝真有如大舜者观其屡所谕辅臣
 不以身为天子当有四海为乐至咨嗟涕
 泣若有不能一日安于其上者其词具见
 明伦大典亦可谓终身慕者矣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
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
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禹荐益于天七年
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
卷四 第 2b 页 1068-007.png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
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
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
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
而至者命也
 录曰此家天下之始万世共由而莫之变
 易者也盖尽心知性而后可以言天穷理
 尽性而后可以言命斯二者苟一毫之未
卷四 第 3a 页 1068-008.png
 尽未有不为子之赵普者彼子之赵普曷
 常不言天与命哉其所建非天下之至公
 则无以易天性之至爱所授非祖宗之至
 意则无以见统承之至恩是故朱与均尧
 舜曷尝不爱之哉为天下得人难故不为
 强避也至于益又曷常不荐之于天暴之
 于人哉不之益而之启故不为强夺也此
 岂人之所能与哉孟子发明为相久远之
 故其了贤不肖之殊于天命益为详尽录
 者不可不察
卷四 第 3b 页 1068-009.png
太甲曰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录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斯言何为而发
 哉岂非以中人之性不见所可忧而忧心
 不生不见所可惧而惧心不生于是乎浸
 淫于风愆而不自知也拂戾于训诲而不
 自觉也宁不思所以警动之者平夫桐宫
 窀穸之所在也衣冠之所藏也虽以常人
 视之亦莫不望松揪而兴慨至是而太甲
 之心油油如矣勃勃如矣其密迩先王之
 训贤于师保之训远矣是故不迩声色常
卷四 第 4a 页 1068-010.png
 接乎目也不吝改过每警乎心也此其所
 以颠覆之迹变而为克终之德岂非恻隐
 使之然哉
无逸曰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
其即位乃或谅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

 录曰商之尚质犹夫太古之风也太子天
 下之本不以卑踰尊也而乃使久居民间
 与小民共事乎可以见小乙之爱其子非
 若后世姑息之态而有真实无妄之诚朝
卷四 第 4b 页 1068-011.png
 廷万几之本不以恩掩义也而乃或亮阴
 三年不言乎可以见高宗之爱其父非若
 后世虚礼之文而有天性自然之爱此三
 代人主高致盛节非但以崇高富贵言也
大雅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
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录曰夫诗称绵绵瓜瓞何也盖太王肇基
 王迹迹者轨之辙也邠人曰仁人也不可
 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岂非王者之轨辙欤
 厥后武王缵太王之绪即绵绵之绪耳不
卷四 第 5a 页 1068-012.png
 然以陶复陶冗之风而图王剪啇之志何
 由起耶善观者必能辩之
又云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妊有身生此文

 录曰愚观成周之际父祖子孙若是其盛
 而尧时反不能及何也意者天地初辟气
 未全纯至周真元会合匪但家之积庆而
 天下积诚亦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不然以
 洽阳渭涘与釐降妫汭何以不相若乎
列女传曰太妊之性端一诚庄及其有娠目
卷四 第 5b 页 1068-013.png
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傲言生文王
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而识百率为周宗君
子谓太妊为能胎教
 录曰愚观胎教之言未尝不叹其至理之
 所寓也夫天命之性无形者也男女之感
 有气者也无形者不可以善恶言性善故
 也有感者则其邪正善恶自此分矣匪但
 是也而贵贱寿夭无不兹焉是判所谓气
 质之禀与生俱生一定而不可易者其卒
 为周宗不亦宜乎
卷四 第 6a 页 1068-014.png
中庸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
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录曰孔子曰仁者不忧释之者曰理足以
 胜私故不忧文王以王季为父苟若私欲
 胜则必逞其欲速之心而陷父于不义有
 之矣以武王为子若苟私欲胜则必预为
 不拔之业而陷子于不臣有之矣以是为
 训后世尚有欲为周文王者呜呼是何文
 王之多乎
后妃不妒忌而子孙众多故众妾以螽斯之
卷四 第 6b 页 1068-015.png
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曰螽斯羽诜诜
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
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蛰蛰兮
 录曰何以谓有是德而宜有是福也盖前
 乎此者多及王世不可宗矧可继乎后乎
 此者多阴祸燎不可遏矧可长乎夫人不
 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可以观孝矣言不
 离于其众妾内子之口可以观德矣和非
 妇子嘻嘻也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其周
 之世恩乎进非枯杨生梯也王假有家交
卷四 第 7a 页 1068-016.png
 相爱也其文之家法乎此而论德则德广
 此而言福则福大
文王后妃德脩于身而子孙皆化于善故诗
人美之曰麟之趾振振公子吁嗟麟兮
若录曰愚观王者之端未有若是之真实而
 无伪而颂美之词亦未有若此之亲切而
 有味也是故麟有在郊薮矣然而未见也
 矧四灵之物无形而群公之子有象固不
 若振振者之克肖也此圣人之徒深有得
 于观感兴起非但诵说向慕而已也抑啇
卷四 第 7b 页 1068-017.png
 有外丙何壬之夭汉有隐王少帝之辜死
 有建成光吉之难宋有光美德昭之议更
 孰有如周之文武成康继体者哉以为王
 者之瑞诚非诬矣
矧记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
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对曰梦帝与我九
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曰西方有九国君王
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齿为龄我百
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
卷四 第 8a 页 1068-018.png
九十三而终
 录曰武何有以是梦也爱亲之心笃所谓
 先天而天弗违也文何以有是应也爱子
 之心笃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天且弗违
 而人何疑议之哉文之与武体虽有二而
 诚之所通初无间然也其一饭再饭以至
 旬有二日之间纯乎为亲之意举天下物
 物何以加之乎木石豚鱼尚云可格矧神
 明之至理耶其曰九十七九十三者乃实
 理之应适会其数虽不益以文王之三龄
卷四 第 8b 页 1068-019.png
 安知武王之有缩乎要之人生以百岁为
 期初不屑屑拘之观者不以词害意可也
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
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
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录曰所以谓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者
 盖天地之大化曰仁圣人之至德曰孝几
 所以媚玆一人而应侯顺德者莫非以是
 为之张本也是故太甲之徂桐居忧高宗
 之宅忧亮阴成王之茕茕在疚三王所以
卷四 第 9a 页 1068-020.png
 底于嗣守之贤者同一道也皇王之孝非
 有他求也其端出于天乃良心之真切也
 其思閟于祖乃忧劬之通微也其质要于
 鬼神乃百顺之游衍也此所以思继其序
 而不忘者也厥后大汉之兴其审尚不异
 乎此元成以后此道微矣无怪乎经生之
 切切也
顾命惟四月哉生愧王不怿甲子王乃洮𩔗
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召太保爽芮伯彤伯
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呜
卷四 第 9b 页 1068-021.png
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
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
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
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
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
元子钊弘济于艰难
 录曰此成王之所以正其终与康王之所
 以正其始可以为万世之法也夫托孤寄
 命夫有若周之得人者也以王室之懿亲
 当太保之重任虽曰有君臣之分而其休
卷四 第 10a 页 1068-022.png
 戚之所关若同舟而飏于中流并辔而驰
 于康庄亦安得而不业业哉彼成王者始
 也予其惩而毖后患苟非周公何以能保
 明其身乎终也宣重光而达大命苟非召
 公何以能敬保元子乎此艰难之意成王
 身有之故言之亲切而有味非若安刘必
 勃之徒取侥倖也
又曰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
予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录曰成王至是无以异于古之圣贤矣盖
卷四 第 10b 页 1068-023.png
 几者虞廷之要诀也非至明畴能察之非
 至健畴能决之此其所得于缉熙仔肩之
 所致而非泛泛然之臆说也夫动而泛应
 则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可须臾忽忘乎静
 而慎独则一日二日万几可瞬息不善乎
 然而嗣君尤切焉者以其心之未纯守之
 未固一旦出居人表易致骄泰之失入迩
 近习冒进不善之几则所以柔远能迩安
 劝小大庶邦皆失其具矣此瞑眩之深虑
 死生之永诀盈成之至计保傅之全功彼
卷四 第 11a 页 1068-024.png
 佳儿佳妇之言徒见其所为亲而不详于
 理道者非同日语也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
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

 录曰此周公之家法夫子所谓鲁一变至
 于道是也厥后鲁公之为治先内而后外
 先仁而后义所得于训戒者至切也故曰
 鲁之泽及十世鲁有王者之迹者仁厚也
 齐之所以不如鲁也然愚尝过曲阜而观
卷四 第 11b 页 1068-025.png
 周公之庙乃无一人配飨之者愚意大圣
 人之德生能配天死无以配食且以鲁公
 之贤无忝周公之教以之配飨夫岂不宜
 他日或能举错执此以往可也
檀兮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
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
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
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
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执能说之孺子其辞
卷四 第 12a 页 1068-026.png
 焉公子重耳对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
 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
 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
 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
 矣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
 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
 也
 录曰立庶以是不以爱爱既毙矣重耳之
 长无能易也彼惠公者上不顾兄下不顾
 弟外赂内求侥倖苟得重耳方且茕茕在
卷四 第 12b 页 1068-027.png
 疚稽颡哭泣其气象判然不侔故春秋惠
 公不书入里克不书罪而大学亦引舅犯
 之言皆与人为善之心也孰谓穆公之主
 纳不定于子显之致命乎使文公者每事
 如此又何以久假而不归哉惜乎心之不
 纯巧于用诡虽皆不学之过而子犯之致
 君无术亦不得而辞其责也
左传酆舒问于贾季子犯之子曰赵衰之与
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
之日也
卷四 第 13a 页 1068-028.png
 录曰冬日之日可爱者也夏日之日可畏
 者也衰以壶浆从经馁而弗食其爱至矣
 至盾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
 逋逃由质要畏而爱矣此季所以亟称也
家语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殷帝乙之
元子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周公相成王
命微子为殷后与国于宋弟号微仲仲生宋
公稽稽生丁公申申生湣公熙熙生弗父何
何当嗣而让其弟厉公焉何生宋父周周生
世父胜世为宋乡胜生正考甫生孔父嘉其
卷四 第 13b 页 1068-029.png
后以孔为氏焉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皋夷
父其子为防叔辟华氏之祸而奔鲁故孔子
为鲁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祷于尼
丘之山生孔子
 录曰迁知世孔子矣而顾遗其先系何耶
 微子统承先王孔子实绍商后三代更起
 迭运可谓至仁矣夫契敷五教明人伦万
 世仁义礼乐之宗也汤继夏后以有天下
 其立本发源实肇于此以至于微子又生
 有圣德后与帝乙皆欲立之则微子固当
卷四 第 14a 页 1068-030.png
 命世为天子矣及其抱祭器奔周天心弃
 纣而实未厌商也周亦不敢臣之而使脩
 其礼物作宾于王家数世而后周德亦衰
 天乃笃生元圣为万代仁义礼乐之宗主
 虽不继周而王实以代商为治观夫子尝
 曰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其隐然自任之心
 可见是可遗而弗论乎通志救马迁之失
 亦略而不书非其至矣此录之不可无也
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开官氏一岁而生伯
鱼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孔子荣君之贶故
卷四 第 14b 页 1068-031.png
名曰鲤而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作中庸
 录曰商自契以来而至于汤又自汤以降
 而封于宋历千有馀年而后孔氏兴又自
 正考父佐戴武宣历数世而后孔子出孔
 子复娶于宋之开官氏而生伯鱼伯鱼复
 生伋而后道统之传得其宗天为万世之
 计将以继往开来非但光前裕后其所关
 系非小补也乃可略而不书乎录之以补
 史记古史通志诸书之缺
孝经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卷四 第 15a 页 1068-032.png
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
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
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
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
聿脩厥德
 录曰夫所谓至德要道何也曰心也心何
 以至而要也此对天下与民与上下言故
 为至而要也何以天下与民与上下之非
卷四 第 15b 页 1068-033.png
 至而要也天下至广也圣人以为病焉博
 施是也兆民至烦也圣人以为病焉济众
 是也上下至不齐也圣人以为病焉絜矩
 是也岂其遂已哉天下虽广亲则一也兆
 民虽烦爱则一也上下虽舛顺则一也亲
 也爱也顺也先王之心休休乎以为美也
 绰绰乎以为裕也视之弗可见而能加于
 百姓听之弗可闻而能刑于四海故曰德
 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通一经之本始
 明五孝之发端非止始于事亲忠于事君
卷四 第 16a 页 1068-034.png
 终于立身而已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录曰孝弟为仁之本本犹根也物之有根
 便有许多柯干枝叶所以务培其根者以
 生意在此而不在彼也设有人焉接人一
 团和气而家庭有未善焉可谓仁乎又有
 人焉惟孝友于兄弟乃加人以横逆焉有
 是理乎故曰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卷四 第 16b 页 1068-035.png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然此乃日用
 常行之道无甚高难行之事君子何乃专
 用力于此乎正以本立而道生则将推之
 天地万物无不各得其所矣岂非仁之本
 乎门人以有子言行气象似圣人故并记
 于开卷之首然则务本者岂非时习之第
 一义欤
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录曰夫所谓遗亲者即如世俗不孝有五
 之类惟不仁则徇于人欲之私而有此等
卷四 第 17a 页 1068-036.png
 事仁则一举足一出言不敢忘乎父母故
 尝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岂有惰其四肢乎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岂有博奕好饮
 酒乎父母之所爱者子亦爱之岂有好货
 财私妻子乎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岂
 有从耳目之欲乎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
 丑不争岂有好勇斗狠乎凡此皆人伦莫
 大之幸家道无穷之益三书开卷之首不
 可以不察也
又曰仁之实事亲是也
卷四 第 17b 页 1068-037.png
 录曰此实字非对华而言亦非如果核之
 实乃是本然归宿处故谓之实也盖仁之
 所以为仁非泛然之谓也乃天生父子其
 性之至爱本然归宿之处在于事亲故谓
 之仁也下面义智礼乐莫不皆然至于乐
 则生矣生则乌可已也则仁之全体逞露
 大用显行极至则手舞足蹈然皆出于五
 者本然归宿之处非有所外求非有所假
 借乃直示人以吃紧活泼之道大抵圣贤
 之言譬之化工生意俱包在内人视之有
卷四 第 18a 页 1068-038.png
 层层叶叶只是一个骨朵内发出来的便
 是仁之实也读者其致思乎
小雅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
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鉼之罄矣维垒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
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御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
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
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卷四 第 18b 页 1068-039.png
 录曰治世之言宣以达其词平季世之言
 矫以激其词切故将母来审者非不知劬
 劳顾复也君探其情而伐之言则必无私
 憾恨矣陟岵陟屹者亦非不知瓶声垒耻
 也而能尚慎旃哉犹可以尽其情矣今既
 不得终养以尽人子之情又无所劳悯以
 见君父之义无所归咎而归之于己曰匪
 莪伊蒿也曰旻天罔极也其呼天怨慕之
 情岂得己哉至于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则
 所谓不尽继之以血极其哀怨而不自知
卷四 第 19a 页 1068-040.png
 者孟子曰舜其大孝矣五十而慕若此诗
 者其曲尽爱慕者欤
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
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之执
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
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
 录曰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而孔子教
 之曰色难其义何居舜号泣于旻天曰我
 竭力耕田供为子职而已矣则色之与力
 自当有辨也盖父子主恩者也亲非亲也
卷四 第 19b 页 1068-041.png
 所以为我者也我非我也所以为亲者也
 色发气之所动也不可以矫揉而为勉强
 而致其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发气满容有
 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子夏非直义者
 也但以谨守之故恐其以竭力为足以尽
 仁故夫子启而发之不然以商之长于文
 学记礼者多出其门岂不知严威俨恪之
 非所以事亲哉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
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是故父
卷四 第 20a 页 1068-042.png
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
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录曰夫所谓忠养者尽己之心为忠则与
 能竭其力异矣孟子曰曾子养曾晢必有
 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然岂
 特此哉曾晢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何莫而非尽吾之心哉此事亲若曾子者
 庶几尽仁矣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葬
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卷四 第 20b 页 1068-043.png
 录曰所谓尽其欢者责人以三牲五𣇄则
 儒者无善养勉人以齑醢桓楹则贫者无
 善葬啜菽非旨也靡靡者为之砥也饮水
 非甘也皆醉者为之醒也孰谓一言之间
 而非至教哉
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循彼南陔言采其兰
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彼居之子罔或游盘馨
尔多膳洁尔晨餐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彼居
之子色思其柔眷恋庭闱心不遑留馨尔夕
膳洁尔晨羞有獭有獭在河之涘淩波赴汩
卷四 第 21a 页 1068-044.png
筮鲂捕鲤嗷嗷林鸟受哺于子养隆敬薄惟
禽之似勖增尔虔以介丕祉
 录曰以补诗终焉者周道衰仁孝薄于是
 有不父其父者矣有證父攘羊者矣甚者
 母丧而歌以薄为道曾不知报本之义反
 哺之恩焉哀哉乎夫物之不若欤此诗虽
 无词而著于乡饮酒合乐之用君子因声
 以遥义得义以缀恩庶几仁孝之不废也


卷四 第 21b 页 1068-04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