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350008a 页
卷二 第 1a 页 1067-048.png
弘道录经二
 仁
  君臣之仁
汉记孝文皇帝元年春诏曰方春时和草木
群生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
之人或阽于危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
何如其议所以赈贷之
 录曰以元年之诏继月令者汉承秦后人
 君之恩希阔寥落譬则天地闭塞而成冬
 也读是若枯者复生绝者复苏此何等气
卷二 第 1b 页 1067-049.png
 象也益可以见生生之恩必无泯灭穷尽
 其渊哉为世虑乎
又曰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
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
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哉具为令有司请令
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
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录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帝可谓能举斯
 心矣虽然西伯善养老非家赐而人益之
 也导其妻子教之树畜帝知赐民老而使
卷二 第 2a 页 1067-050.png
 长吏阅视丞若尉与啬夫令史二千石各
 遣吏巡行不称者督之呜呼何不制五亩
 之宅百亩之田而使长吏各属分任其责
 乎
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
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拿朕
甚不取其除收孥相坐律令
 录曰孟子之称文王必曰罪人不孥帝虽
 未能究竟扩充然而汉之元气勃勃然矣
 贾山所以谓山东布诏令民虽老嬴癃疾
卷二 第 2b 页 1067-051.png
 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
 之成者如此
二年秋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之所
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耕以劝之其赐
天下今年田租之半
 录曰此帝用贾谊之言也夫谊通达国体
 者也岂不知背本趋求之故欤任民所耕
 不限多寡遂致豪右兼并贫民逐末此探
 本之论也末技游食之民非不欲归耕也
卷二 第 3a 页 1067-052.png
 无立锥之地则何所措乎足耶有国者可
 不务变通乎谊尝劝立汉制更秦法言而
 无益故就帝之所及语之而帝爱民之性
 出于天也其亲耕以率天下而赐民田租
 之半岂非千古之美谈欤然不知自识者
 观之祗以为豪右劝耳而小民亦不过为
 有力者所使非三代劝农之道也
十二年春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
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
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吾诏
卷二 第 3b 页 1067-053.png
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
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
之省忧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田租之

 录曰此帝用晁错之言也夫错刻薄寡恩
 之人也犹能知务家贵粟之道其募民入
 可支一岁遂再赐民田租之半后世募民
 入粟频岁但行未能若是何也尽文帝之
 募民以为恨也后世之募民以为已也彼
卷二 第 4a 页 1067-054.png
 以无穷之财供有阴之用而此以有限之
 财恣无穷之用此其所以异也
十三年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
尘身从事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
异也其于观农之道未惫其除田之租税赐
天下孤寡布帛䋈各有数
 录曰自是年为始不收民租者十有馀岁
 岂非千古之罕传欤益上穷脩玄默而将
 相少文多质是以史安其官民乐其业畜
 积岁增户口寝息然则帝之富庶皆自已
卷二 第 4b 页 1067-055.png
 损之于民无所益也夫豪强占田踰多算
 收本半官除田租不赋而私家必取赢焉
 虽尧舜不能有所益也故君恩重于三代
 而民间酷于亡秦皆当时君臣不能深本
 而祇以资富强也可惜哉
十六年春三月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月
水旱疾疫之灾朕甚优之愚而不明不达其
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
有不顺地得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发不
飨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餋或发无用之
卷二 第 5a 页 1067-056.png
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之也夫度田非益
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馀
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磨榖者多六
畜之食焉者农与细大之意吾未能得其中
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
佐百姓者率意远无有所隐也
 录曰文帝之为民无以加诸也何以曰愚
 而未明乎夫相人君所以备顾问指迷解
 感也有如张苍者水土之不辨何以责其

卷二 第 5b 页 1067-057.png
 率意远思哉夫一言以蔽之曰不患寡而
 患不均苟有均民之心以度田则给以计
 口则益何患古有馀而今不足哉徒知反
 躬而不知所以及徒苜过咎而不知所以
 过徒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而不
 知所以议孟子不云乎若夫涧泽之则在
 君与子謮是而后下诏必有达其咎者
孝景皇帝元年五月复收民田租三十而税

 录曰责文帝者春秋之义也录景帝者善
卷二 第 6a 页 1067-058.png
 善之心也景之于文不自慊矣而三年无
 改于父之道不可谓孝乎东汉光武六年
 年之制也文景之泽其长矣乎
后二年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
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
女红害则寒之源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
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乐盛祭
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大官省繇赋欲天下
务农𠓙素有畜积以备灾害疆母攘弱众母

卷二 第 6b 页 1067-059.png
恭寡老者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
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
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
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脩其职
 录曰以文景之时而乃有诈伪之吏货赂
 渔夺无以异于为盗者何不责之辅相而
 独令二千石各脩其职乎盖自箫曹画一
 之后陈平问钱谷不对反加称善丙吉不
 问道傍死人以为知体王陵一以正对则
 谢罢之亚夫奉帝如约则又罢之而陶青
卷二 第 7a 页 1067-060.png
 刘舍卫绾皆碌碌庸人何以责其裁成辅
 相以左右民哉故终汉之世无一相业可
 称为君者恣己之所施如摘植冥行亦安
 敢望其县丞长吏之皆得其人哉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
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
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𧷢为盗
 录曰景帝不作雕文刻镂锦绣纂组及禁
卷二 第 7b 页 1067-061.png
 采黄金珠玉与文帝之敦朴无以异也二
 帝之所以致殷富之本正在于此夫弛于
 民者有限而费于上者无穷苟弛其一而
 用其二虽有弛之之名其毙正如景帝之
 所戒者故必有坐𧷢为盗之令而后有带
 牛佩犊之风为人上者不可以不察也
汉书食货志汉兴自天子不得具钧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天下已平高祖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孝惠高后时量吏禄度
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地市井租税之入
卷二 第 8a 页 1067-062.png
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
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漕转山东粟以给中
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继以孝文孝景清净
恭俭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
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
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
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
群乘犊牝者𢷤而不可聚会守闾阎者食梁
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
卷二 第 8b 页 1067-063.png
 也虽然有高明光大之董子无以易好大
 喜功之世宗而少年才美之贾生安能胜
 多质少文之绛灌乎此伊周遇主汤文共
 济咸有一德之难再也
西汉循吏传景帝时文翁为蜀郡太守仁爱
好教化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
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千馀人
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数岁蜀生皆
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
郡守刺史者又脩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
卷二 第 9a 页 1067-064.png
县子弟以为子弟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
吏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
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𩛙行者与
倪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繇是大化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
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后终于蜀吏
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
雅文翁之化也
 录曰翁之力行有由然哉有由然哉夫谨
卷二 第 9b 页 1067-065.png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乃王政之本
 也文景之鸿业惜乎独少此耳天乃笃生
 此翁虽不当路于汉继世因之郡国皆立
 学官以至于今不但为王者师亦可为后
 世法矣立祠而祀之非偶然也
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
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入盗命边备
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智
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僣纳
用焉张武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
卷二 第 10a 页 1067-066.png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思于礼义断
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又曰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信哉周秦之敝罔密之悛而軓不胜汉兴扫
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
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
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录曰详读二赞未尝不抚然叹息见先王
 之遗恩焉故备录之或曰然则可比于三
 代之君否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庸
卷二 第 10b 页 1067-067.png
 曰其次致曲性之不可以已也如此夫刚
 柔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其次
 则必自其发见之偏者而克之以极于天
 命之本然洪范所谓建用皇极又用三德
 是已是以古之圣王抚世酬物因时制真
 阳以舒之阴以敛之执其两端用其中于
 民故能纳天下于皇极帝之天资回进于
 是乃不能穷致事物之理推极本体之性
 博求元圣与之同内以朝夕纳诲启心天
 心故其功用止于一待固无以进于三伐
卷二 第 11a 页 1067-068.png
黄霸明察内敏温良有让自武帝用法深昭
帝遵之以刑罚痛绳群下俗吏上严酷而霸
独宽和为名宣帝垂意恩泽诏数下吏不奉
宣霸为太守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
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
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
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
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榖马米盐靡密初若
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
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
卷二 第 11b 页 1067-069.png
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
于道傍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厘不敢有
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
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
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𦖟明如此吏民不
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宅郡盗贼日少
刀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之以是
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天子以
其治行下诏曰颖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
乡化孝子弟弟真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
卷二 第 12a 页 1067-070.png
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或八年亡
重罪囚吏民乡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
君子矣
 录曰孔子告哀公以其人存则其政举其
 人亡则其政息孟子告齐梁之君皆□□
 鸡豚狗彘之畜鳏寡孤独之养诸君皆莫
 能行至汉而后黄霸力能任之可见圣贤
 之言有同日月人心之天无间古今政本
 蒲卢之易民无秦越之分惜乎限于颖川
 不能遍于天下矧独长于治民劣于辅相
卷二 第 12b 页 1067-071.png
 此治非三代效非圣贤所由分也
龚遂忠厚刚毅有大节宣帝在位久之渤海
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制上选
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为渤海太守时年七
十馀宣帝谓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何以
息其盗贼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
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赤子弄兵于潢池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
甚说因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
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
卷二 第 13a 页 1067-072.png
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
使宜从事上许焉郡闻新守至发兵以迎遂
皆遣还移书属县悉罢逐捕吏诸持锄钩田
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单车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
劫掠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钦
锄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乃开仓廪假贫民
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
技不田作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
一树榆百本□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
卷二 第 13b 页 1067-073.png
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
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
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芦劳来循行郡中皆
有畜积吏民富实狱讼止息
 录曰龚遂之对古今之名言也帝称信赏
 必罚吏称民安乃此之类矣有如一实百
 虚何以言中兴侔德商周乎呜呼龚遂
 矣钩锄刀剑彘牛鸡犊不与俱往惟吾善
 怀而已有如户鸡家岁带牛佩犊犹患不
 治而口刀舌剑挥戈露刃遂使良民胥为
卷二 第 14a 页 1067-074.png
 寇仇独何心欤独何心欤
召信臣以明经甲科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迁
南阳太守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
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乡亭稀有
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
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
顷民得其利畜积有馀信臣为民作均水约
束刻石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
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
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
卷二 第 14b 页 1067-075.png
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
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号曰召

杜诗少有才能建武中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复使之河束诛降逆贼拜成皋令视事三岁
举政尤异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脩治
陂池广拓田土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
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卷二 第 15a 页 1067-076.png
 录曰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吾闻其语
 矣未见其人也至是而始见焉岂非千古
 之一快乎
东汉张堪志美行厉年十六受业长安诸儒
号曰圣童世祖时徵拜骑都尉后领票骑将
军杜茂营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
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当以
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
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
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
卷二 第 15b 页 1067-077.png
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分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闻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
能否蜀郡计椽樊显进曰渔阳大守张堪昔
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
珍宝山积而堪去职之日乘拆辕之车布波
囊而已
 录曰汉文帝有言曰吾得廉颇李牧而以
 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古之渔阳今京兆近
 郊之地也嘉靖中数产瑞麦如堪之所歌
 已有之矣如堪之所志世岂无其人乎行
卷二 第 16a 页 1067-078.png
 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然则金
 宝山积何如麦穗两枝耶君子可以自勖
 矣
卓茂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不同而皆
爱慕欣欣焉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
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不忍欺之人常
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
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
以恩意遗之乎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
何故言邪曰窃闻贤朋之君使人不畏吏吏
卷二 第 16b 页 1067-079.png
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
言耳茂曰汝为蔽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
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脩之宁
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耶亭长素善吏岁时
遗之礼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
恩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光武初访求茂诏曰
前密令卓茂束身自脩执节淳固诚能为人
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
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录曰晔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斯固倥
卷二 第 17a 页 1067-080.png
 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他庸能
 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武式闾表
 位何以异哉然则虽以茂之醇德实上之
 至仁光武于是乎不可及矣
鲁恭拜中牟令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
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
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于是吏人信服建
初七年郡国螟伤稼大牙缘界不入中牟河
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椽肥亲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
卷二 第 17b 页 1067-081.png
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
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
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
也坚子有仁心此三异也还府具以状白安
是岁嘉禾生恭便坐廷平安因上书言状帝
异之
 录曰自汉至今千五百有馀年龚黄早鲁
 之名未常泯灭不但生荣死哀而实超今
 迈古也唐宋以后难乎选矣
弘道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