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340688b 页
卷七 第 1a 页 1061-124.png
皇经集注卷之七钟七
   (嗣汉五十代天师大真人张国祥校/状元方外隐江西吉水罗洪先阅)
    (山东济南小兆臣周玄贞集)
  功德品续二十五章
若为求官进职爵禄亨达贵遇人君如法持
念是此真经即得职务迁转子孙荣贵世世
不绝
 玉经之利岂但有益生产哉若为求官进
 职使爵禄亨达贵遇人君如法持念是此
 真经即得职司事务升迁转进子孙荣贵
卷七 第 1b 页 1061-125.png
 世世不绝

  求官无官而求得官
  进职进升进也职位微小营求迁转升
  进高位美职
  爵命官为爵
  禄俸给曰禄
  亨亨嘉逸乐贞吉悦利
  达称意遂心谋望通达
  贵遇人君出常曰贵爵禄亨达且得君
  行政受人主之知遇君臣相遇自古为
  难贵而遇人君则臣不虚贵方为可达
卷七 第 2a 页 1061-126.png
  一云遇明君智主也
  是此文非重句法宜云尔
  职务职有官守职事各有所司故曰职
  务政务也
  转转授美缺或易闲散作清要也
  子孙荣贵或世官世禄或荫子荫孙安
  富尊崇光前裕后且荣且贵
  世世不绝虽非等天地永世守庆流后
  代福泽绵达相承不绝虽数世亦云久
  远若孔圣人之至德祖天师之神化子
卷七 第 2b 页 1061-127.png
  孙历朝受封是真荣贵不绝
  封爵诏禄出自天朝官职若不可求资
  格相循迁转若不可谋况文须读书武
  要知兵学问功勋假借不得如何求进
  夫官授有德禄以养贤大德者必得其
  位必得其名如法持念真经诵法言守
  圣训心与天合动与道俱是大善人或
  以言扬或以行举无爵而赠官无职而
  赠禄或有官职而升转此用贤之常理
  以德招徕若或求之广成尹寿巢由严
卷七 第 3a 页 1061-128.png
  光或为帝师或为国宾与之弗受岂善
  人不可得爵禄乎若汉之孔明(晋/唐)之旌
  阳李泌海蟾皆修道而官者也经云求
  官又何疑焉
  要之天爵良贵吾身固有超凡入圣进
  德有阶神化登仙历劫不坏道德经云
  死而不亡仙传云子生孙兮孙又支夫
  道尊德贵仙传无穷不慕世名浮利修
  天爵良贵由凡希圣出尘登仙永延不
  绝是真能如法持念真经
卷七 第 3b 页 1061-129.png
  功德品续二十六章
若人欲求资财殷富如法奉持是此真经即
得财宝充溢衣食自然庆流子孙传之后代
 此经利益岂止遂求官之谋哉若人欲求
 家资财用殷富如法奉持是此真经即得
 财货宝玩充满盈溢衣食丰洁自然充裕
 馀庆流及子孙传之后代
 资用也身家所需曰资一云资赖也言人
 赖此利生也与赀义同
 财财货也亦财用也
卷七 第 4a 页 1061-130.png
 殷实也充实之义
 富家道极丰财用充足曰富
 奉持钦崇曰奉持守看诵
 财宝财货财之财宝货贝也金银珠玉珍
 奇玩好采帛希有贵重之物皆称宝
 充充足也
 溢丰盈也
 衣食自然不费心力自然丰足也
 庆流子孙庆吉祥也福泽绵远奕叶相仍
 故曰庆流子孙传之后代不止及一世之
卷七 第 4b 页 1061-131.png
 子孙代代相传后人永享安荣之福
 解疑
 孔子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甚言富之不可求
 如何此云欲求殷富如法奉持此经即得
 富足庆流后代是言富若可求子夏曰商
 闻之矣富贵在天富虽可欲有命存焉天
 实主之如何可求然富虽有命先儒云富
 贵福泽以厚其终所以报有德如法持念
 此经口谪天言钦若昊天是令德获福者
卷七 第 5a 页 1061-132.png
 矣诗云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之谓也
 或又云大禹圣者也菲饮食恶衣服卑宫
 室惟甘俭约道家云学道须学彻骨贫此
 言持经足以致富似以利歆人者禹之自
 奉俭圣人不私己之心也道家之学贫心
 无物累也求富可得乃设言持经之效佛
 经云所求如意皆得满足两教法门大开
 方便福利无边有求辄应无愿不成若疑
 惑间断始勤终怠口应心非无正信坚固
 圆满心无至诚以感之则虽求亦不得矣
卷七 第 5b 页 1061-133.png
 观经者善体之
  尝考万物皆备于我本有不资而富者
  在柰何世人驰逐名利竞浮华嗜情欲
  以假作真贫者戚戚不能持大道谪真
  经富者侈荡不能弃智利奉法言甘至
  老死自丧固有之富老君曰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戒人之
  逐外忘内也今言求富持经之效欲人
  改易求富之心以重经耳噫持经诚有
  效也若无诚敬且招愆矣观经者慎之
卷七 第 6a 页 1061-134.png
  功德品续二十七章
若人被诸恶星之所照临困苦床枕如法持
念是此真经是诸恶星返降吉祥
 是经利益岂但求富者遂哉若人生命流
 年被诸恶星之所照临困苦床枕睡眠不
 安如法持念是此真经是诸恶星化凶为
 吉返降吉祥
  赤松子云生民茕茕各戴一星然星之
  所照有吉有凶吉则千祥凶有咎微在
  三光之下者常避忌
卷七 第 6b 页 1061-135.png
  恶星凶星也如罗睺计都天破天哭天
  败天退等星是矣
  照临或生命分度或流年值遇或宅遇
  分野当生当照统属分临
  困所如不遂郁而不伸也
  苦或贫厄疾患危迫切身也
  困苦床枕只是困危无聊卧不安席伏
  枕不宁之意一云床枕有惊
  是诸恶星所该者广凡天上凶星命运
  宅遇当照一切凶星是也
卷七 第 7a 页 1061-136.png
  返降吉祥恶星照临多凶无吉如法持
  念此经灵章运化凶曜呈祥凡所被照
  临恶星不惟不见咎祸返默锡福祉降
  吉祥
  星之照临命运分野本有一定如何持
  经恶星降吉祥天人一理上下相通感
  应之机捷于影响宋襄公有君人之言
  三荧惑退舍不惟君也孝妇含冤而致
  三年之旱贱臣叩心而飞六月之霜匹
  夫匹妇皆可以感天地动鬼神但恐不
卷七 第 7b 页 1061-137.png
  至诚耳一诚感格片言可以孚神明不
  言亦可以运造化况真经为天地之宗
  三景得之以开光如法持念真经奉至
  圣之玄章悉贞明之秘要凶星散吉祥
  生返祸为福矣
  人一也惠迪吉从逆凶中诫经云星之
  照临吉凶惟人自召作善则星光大善
  则光显无善无恶其光微小过其光散
  大过其光灭恶星之临人有过则恶报
  应无过则咎徵免善则凶去福临矣传
卷七 第 8a 页 1061-138.png
  云一念之恶为妖星厉鬼一念之善为
  景星庆云休咎之徵系一念之善恶真
  持此经虽险灾大难亦当退去而困苦
  床枕适然之厄有不尽消耶太甲曰天
  作孽犹可违亦此意矣夫人能弘道赞
  化育若默转真经入神达化则与天地
  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斡旋造化永超尘凡
  且鬼神觑不破生死不相关星辰岂能
  拘限哉观是经者勉焉
卷七 第 8b 页 1061-139.png
  功德品二十八章
若人命过应入地狱注名恶籍父母师长夫
妻男女当为亡人持念是经或安置道场幡
花供养即得亡者鬼籍尽除神生净土同苦
罪众咸蒙济度承斯胜利皆生天上
 是经功德不但免在生之咎若人命过死
 去时魂魄应入地狱注其名于作恶之籍
 其父母师长夫妻男女当为亡人持念是
 经或安置超拔道场幡花供养即得亡者
 鬼籍尽除神生净土同狱同亡同籍受苦
卷七 第 9a 页 1061-140.png
 罪众咸赖经功得蒙济度承斯最胜妙法
 利益皆生天上
 命过命过其数而死也
 应入地狱或夙世今生有罪应当入地狱
 受罪报地狱若酆都铁围九狱十八狱二
 十四狱三十六狱七十二狱无间等地狱
 注名恶籍注录其名在恶案簿籍中以施
 报对也
 父母师长或亡者之父母或其师傅或其
 尊长
卷七 第 9b 页 1061-141.png
 夫妻男女亡者或是妇人或是男人必有
 其夫其妻在即夫妻不在或有子孙或有
 亲属之男女在
 当为亡人持念是经其见在亲属当为亡
 故之人奉持诵念是经
 或安置道场或安立布置道场遵道法拔
 罪业故曰道场
 幡花供养幡称赞圣号不尽书之长幡悬
 坚竿端以风四表扬宝光花献所有奇花
 以迓圣神上天扬法有自然幡盖旌幢天
卷七 第 10a 页 1061-142.png
 花绚采以彰休光世间但以幡置道场示
 庄严迓神庥供养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
 奉也天上以清静妙法为食天厨妙供惟
 道惟恭今世之五供养十供养不过空五
 有除五苦禁五乐去十恶念十真住十信
 以敬共明神钦崇正法奉持宝章是真供
 养今但以饮食花果珍奇供之而无恭敬
 之实抑末矣经所云供养者是诚心天然
 之供也
 即得亡者鬼籍尽除神生净土一转此经
卷七 第 10b 页 1061-143.png
 或立道场即得使亡故者出幽冥削黑业
 鬼籍恶业尽得除去神生清净乐土同受
 地狱苦之罪众一切咸得超脱蒙受经法
 慈济拔度咸皆也承斯胜缘法利皆生天
 上斯此也夫天福虽有尽一持念是真绖
 或立道场即除亡人并同苦狱魂之罪使
 生天上若永远奉持功德岂有穷尽耶噫
 地狱无门惟人自召天堂有路昩者难行
 况生来正性即帝真经常持永念地狱天
 堂一切不染永證玄真矣方云善持经者
卷七 第 11a 页 1061-144.png
  功德品二十九章
又此经所在之处当有十天至真大圣无极
飞天神王侍卫供养持是经人当得自称为
正一真人是人在处自得十方至真至圣金
刚力士潜护其人如护己身若出若入游行
之处百邪避路魔鬼殄除精灵伏藏一切灾
殃不能侵近是持经人命欲终时更不见诸
地狱恶相即见天宫玉女持幢下迎而生天
上如天福尽下生人间即得千生万生中常
为国王大臣圣贤庆会国土清平人民乐业
卷七 第 11b 页 1061-145.png
常得宿性通明遵奉大道展转修持至登道
岸是持经人获福如是
 是经功德岂但利益生死哉又此经所在
 之处常有十天至真大圣无尽量飞天神
 王侍卫供养是持经人当得自称为正一
 真人是人在处自得十方至真至圣金刚
 力士潜护其人如护己身若出若入游行
 之处百邪回避持经人所走之路魔鬼殄
 绝除去精灵潜伏收藏一切灾殃不能侵
 近是持经人命欲终时更不见诸地狱恶
卷七 第 12a 页 1061-146.png
 相即见天宫玉女持幢节下迎而生天上
 如天福受尽下生人间即得千生万生中
 常为国王大臣圣君贤相明良相庆聚会
 一朝国土清宁平定人民安然乐业常得
 宿性通明遵奉大道展转脩持至登道岸
 是持经人获福如是
 十天十方诸天
 飞天神王飞身游护诸天之神王也
 侍卫侍立拱卫也
 正一真人至正无私真一不二之人也
卷七 第 12b 页 1061-147.png
 金刚力士两教护法皆来护持经人
 潜护其人暗中护持经人如护神明自己
 之身见诸神保护之切也其持经之人或
 出或入游行之处一切邪妖魔鬼精灵达
 避伏藏殄绝除去殄绝也尽也灾咎祸殃
 不能亲近是人命终更不见诸地狱种种
 恶相
 天官玉女一本作天官者非也
 幢非幡非旌大法幢也下迎接导上天耳
 千万生为国王大臣世世尊贵如佛千八
卷七 第 13a 页 1061-148.png
 世为王世子玄帝千世为王千世为宰臣
 老君历劫为皇帝王者之师共安长乐且
 宿性通明大智大慧不昧历劫良因
 遵守崇奉大道反覆展转进修操持至登
 道岸道岸得道如济海岸也佛云到彼岸
 大雅云诞先登于岸此之谓也一云畔岸
 持经功德时刻有益或利生或利死或少
 或众或久或近随愿皆成化诚神矣必千
 生万生遵奉无二展转修持始登道岸可
 见大成之难也观径者恒其志可入最上
卷七 第 13b 页 1061-149.png
  功德品续三十章
又若有持是经人若雨下时起大悲心如法
向空念此经三卷一遍其雨所沾面所向方
一切众生五逆十恶一切重罪悉皆消灭一
切重病自得痊愈是诸众生命终之后不堕
地狱神生净土莲花化生何况持是经者又
若有持是经人或行于道路值大风起吹是
持经之人触身之尘是尘所沾一切众生一
切恶业悉皆消灭更不堕于三恶道当生天
上故知持经功德不可思议
卷七 第 14a 页 1061-150.png
 此经功德不但利一身也又若有持是经
 人若雨下之时起大悲度世之心如法向
 虚空念此经上中下三卷周完一遍其雨
 所沾濡面所向方隅一切众生五逆十恶
 一切重罪悉皆消散除灭一切重病自得
 痊可安愈是持经人所向方之诸众生命
 终之后不堕地狱神生净土不假淫秽莲
 花化生何况持是经者其功德讵可量耶
 又若有持是经人或行于道路值大风起
 吹是持经之人触身之尘土是尘所沾一
卷七 第 14b 页 1061-151.png
 切众生一切恶业悉自消灭更不堕于三
  道中当生天上故知持经功德不可思
 议   考證解疑
 持经人无处不慈悲非但雨下风起有大
 悲心推言若雨下风起时也甚言持经(之/效)
 大悲怜悯衰矜恤念世间一切也释教云
 婆心太切诗云哀此茕独又云矜不成人
 道经云大悲觉世持经者悯世人业苦故
 起大悲心
 五逆不忠不孝不慈不睦不义一云不敬
卷七 第 15a 页 1061-152.png
 天地君亲师不敬三宝不持戒律不修德
 行不明心性一云滋纵财色名食睡
 十恶杀盗邪淫两舌妄言绮语恶口贪(嗔/痴)
 一切重病痊愈痊安可也愈平愈也
 莲花化生佛家言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生/人)
 道家云青华长乐界蓬花化生又云欲生
 因莲花言居世出世不染一尘妙法生生
 无淫秽心又如天地之初自然化生成人
 也儒者多以两教为妄伊尹生于空桑独
 非儒者之圣人乎且人心如莲知莲生则
卷七 第 15b 页 1061-153.png
 心宗印矣善哉周子观蓬虽爱其处泥不
 污亦必别有真见也故为道学之宗
 三恶道地狱魔鬼畜生
 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见功德/莫量也)
 夫道之济世真经利人法雨浸濡普润一
 切响彻十方利尽法界儒家云有如时雨
 化之者又曰树之风声又曰不疾而速所
 过者化所存者神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
 (者故周公生而无烈风淫雨海外向化人/能终至道持真经无论雨水所沾风尘所)
 (及即风雨所不及水尘所不沾三千大千/世界永沾法利矣故曰持经功德不可思议)
卷七 第 16a 页 1061-154.png
  功德品读三十一章
是持经人若经涉于江河淮海沐浴其身是
身所沾之水其中众生鱼鳖鼋鼍一切水族
是诸恶业悉皆除灭尽此一报之身命过之
后不复更受胎卵湿化一切等身是持经人
口出一切言语音响一切邪魔外道闻者皆
是清净法音是持经人若遇诸神庙能为其
神诵咏是经是诸鬼神得闻是经即脱鬼趣
登證仙道恭敬是人如奉是帝
 是持经人功德不但及于人也若经涉于
卷七 第 16b 页 1061-155.png
 江河淮海沐浴其身是身所沾之水其中
 众生鱼鳖鼋鼍一切水族其前世所造是
 诸恶业悉皆除灭尽此见在一世报应之
 身命过之后得證妙果不复更受胎卵湿
 化一切等身是持经人口出一切言语音
 响一切邪魔外道闻者不知为世间言辞
 声气皆是清净法音是持经人若遇诸神
 庙能为其神谪咏是经是诸鬼神得闻是
 经即脱鬼趣登證仙道恭敬是持经人如
 奉是说经之帝
卷七 第 17a 页 1061-156.png
 经涉经历过也涉济渡也一云徒身过水
 曰涉如吕祖朗吟飞过洞庭湖达磨折芦
 过江是也要之凡过水不拘徒身舟船皆
 曰经涉江河海皆注水之通名淮淮河也
 沐浴其身以水澡洗其身也
 其中众生水中一切生物鳞者鱼甲者鳖
 鼋鼍等一切水生族类诸恶业悉得除灭
 尽此一报而已死后不复轮转畜业若羽
 若毛若鳞若甲若介胎卵湿化一切等身
 人虽胎生此胎字不指人说只言兽属盖
卷七 第 17b 页 1061-157.png
 龙为水(族/之)尊尚称业报其下水族又可(知/矣)
 真持经人身口悉出金光故言音所及一
 切邪魔外道闻者皆是清净法音
 为神说经神脱鬼趣神虽灵响露威光彰
 报应尚有趣在闻此真经脱其识根拔其
 趣意所谓融尽宿习也登證仙道上證真
 仙之道也
 神与仙之分别等阶神虽有功德而功勋
 显赫俱在虽大神亦然即大贤未融形迹
 与入圣而不优之类也仙则空五蕴净九
卷七 第 18a 页 1061-158.png
 识遣能所融事理虽分五品比神鬼则高
 出矣
  夫圣人出万物亨山不潼川不涸鸟兽
  鱼鳖咸若持经人沐浴之法水水族亲
  沾又不啻圣王之功化也龙得法而高
  悟法水均沾有不超脱哉此野狐之所
  以得法复人身也若说经度神鬼脱其
  趣如萨祖师度王灵官普禅师之度关
  圣贤令其钦神威忘宿念也故至今二
  圣之恭敬不衰
卷七 第 18b 页 1061-159.png
  功德品续三十二章
若人在世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杀生偷盗邪
淫妄语作种种极重罪业将命终时若有道
心正信善男善女于亡者未气断时起大悲
心于其头边念 玉帝尊号七遍或二七遍
三七遍四七遍乃至百遍千遍是其亡者生
前所造诸不善业悉得消灭更不堕诸恶趣
神升九天何况受持是此经者又若复有人
自从往劫乃至今身轮转人天漂沉世域积
千愆万过在于己身若遇是持经之人形影
卷七 第 19a 页 1061-160.png
暂映其身如为帝光之所摄受或与同语或
闻其声如奉帝言道语之所慰谕彼人罪障
永得除灭
 经之功德不特下及物上及鬼神也若人
 在世不敬三宝杀盗淫妄作种种极重罪
 业将命终时若有道心正信善男善女于
 亡者气未断时起大悲心于其头边念
玉帝尊号或一七二三四七乃至百千等遍
 是其亡者生前所造诸不善业悉得消灭
 更不堕诸恶趣神升九气上天何况受持
卷七 第 19b 页 1061-161.png
 是此经者又若复有人自从往劫乃至今
 身轮转人天漂沉世域积千般愆尤万种
 过失在于己身若遇是持经之人形影暂
 映其身如为上帝道光之所摄受或与同
 语或闻其声如奉上帝法语道言之所慰
 谕彼人罪障永得除灭
 三宝道经师也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
 经为度世津梁师为人天眼目不敬(所以/有罪)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大犯者大罪(萌一念/亦有罪)
 种种非一端也言不能尽记
卷七 第 20a 页 1061-162.png
 正信至正诚信一无所为也
 一七二三四七千百遍或云言道(周天功/化亦是)
 不堕诸恶趣有善根无邪念故不堕恶趣
 轮转人天或人间天上之福一云(人中福/为人天)
 漂沉世域生死无常如萍水浮漂业趣难
 脱似水中沉溺世域世间界域也
 形影暂映持经人形影暂时照映造业人
 身如同帝光之所玄摄神受受或作授言
 帝光授与者非是大扺光临人则肃然敬
 心无念故曰摄受我受其光之法利也
卷七 第 20b 页 1061-163.png
 同语闻声造业者或与特经者共语或闻
 持经者声音
 道语大道玄语或云道祖之语太拘
 慰谕慰善言抚慰谕教诲命令也
 罪障除灭一切夙世今生罪皆释往劫今
 生障碍皆除也
 夫经之神功存亡受益利及一切惟正信
 人有是功可见以至诚心为本利亡者利
 他人如此持是经者功德又岂可量哉观
 者勉之
卷七 第 21a 页 1061-164.png
 功德品续三十三章
又若持是经人造作长幡书帝名号于其幡
上悬诸长竿或在观宇或在家庭是幡被诸
风吹所指方面一切众生皆沾胜利一切恶
业悉得除灭又若有持是经人书帝名号在
一切有声物上或钟或磬铃铎铙钹一切道
具法事之属或以道场或因戏击或被风触
是声出时或远或近一切众生闻是声已所
有罪障悉得清净
 此又申言持经功德也
卷七 第 21b 页 1061-165.png
 长幡书帝号长竿俱解见前
 观宇观中殿宇前观观也神在无他心惟
 一诚观之故神居曰观
 家庭家之庭前
 所指方面风吹宝幡所指方位面向也
 胜利解见前
 钟磬铃铎铙钦皆法乐金属也
 一切道具法事之属除金石丝竹匏土革
 木等乐与有声物或一切道家所用法事
 之具
卷七 第 22a 页 1061-166.png
 道场用法具呜帝号可也戏击如何亦有
 功此戏非狂荡要戏或演习法乐或幼小
 无知者或凡愚不知误呜法器及有声物
 或闲时喜乐鸣有声物
 书帝名号非帝之名帝号历劫不磨乃常
 住大名故曰名号今赞佛云洪名圣(号亦/此意)
 风触声出被风吹触响物声出也
 远近众生闻声罪障悉得清净不拘远近
 一切众生凡闻有帝号之声者罪障消除
 悉得清净
卷七 第 22b 页 1061-167.png
 考證
 古人制乐所以谐神人和上下况帝号为
 玄祖荣名闻者肃然法音一振神功无边
 大舜作乐百兽率舞何况于人
 人闻兵器则威闻戏具声则嬉闻琴则和
 何况法音
 一切有声戏具无论也
 法具乐器所以敬共明神齐一众志又书
 帝号故闻者敬而罪灭
 夫罪障所以报恶人也闻法音善心勃然
卷七 第 23a 页 1061-168.png
 故罪障悉灭得清净今雷震一声闻者敬
 畏可以作證
 解疑
  今世悬幡及书帝号于法乐道具法事
  共一切有声物上者甚多闻见者亦不
  少罪障不除何也书号者非真有正信
  持经之心闻见者以为故常顽心不除
  甚至轻慢浪戏谤渎自无善心何以释
  罪呜呼经法帝号功德难量先真持经
  度自己则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更以帝/号度人自永利矣)
卷七 第 23b 页 1061-169.png
  功德品续三十四章
又若有持是经人了悟生死深入山林修真
学道或时登临上山顾望目所及处山林溪
谷含生品类有形无形胎卵湿化蠢动飞潜
种种物类所有罪业皆得除灭身心清净命
终生天何况受持是此经者当知是人即是
道藏功德身也
 此复申言持经之效
 了悟生死生死事大理最难明依父母之
 精血得天地之理气生也所以生不可知
卷七 第 24a 页 1061-170.png
 精耗气散神去形枯死也所以死不可知
 未知生未知死虽能达事变观物理明于
 言不昩于行未为了悟若有持经人绝圣
 去智除二障断诸惑融宿性成大觉證三
 元登最上了悟生死根源即佛家云彻(悟/也)
 深入山林昔人云小隐居山既云了悟高
 山平地总属道场修行何必入山林大隐
 居市理固有然名山胜景地灵人杰真修
 者虽无忘于山林幽山茂林天造地设以
 成仙境也故逸人入焉
卷七 第 24b 页 1061-171.png
 修真学道人生正性至真无假性道自然
 不待学问自情欲日滋知诱物化真者渐
 假性道不明了悟者于山中林下默加修
 持以返天真参学大道了脱生死道德经
 云绝学无忧此云学道何也彼云绝学绝
 学之名象意识此云学道学旷然无为之
 道也夫佛家以了悟为最上此云了悟方
 入山脩真学道则两门之品阶可知
 或有时学道人登高临水游历胜境上山
 四面顾视观望目力所及之处若山若林
卷七 第 25a 页 1061-172.png
 水溪涧谷谷山之沟壑虚深旷空者也
 含生品类含大造生意诸品诸类
 有形无形有形已生者无形未生者亦有
 生而不见形者
 若胎生若卵生若因水因土污下湿生若
 无中生有化生蠢动飞潜大造之生蠢然
 者物含生运动高而飞跃深而潜藏介飞
 潜之间走者种种一切物类所有今昔罪
 业皆得除灭身心清净无有系累命终悉
 生天上脩真目望所及物类超济若此何
卷七 第 25b 页 1061-173.png
 况受持是此经者当知是持经人功德难
 穷即是大道玄藏不可称量大功德身也
 夫学道之人心大慈悲无不仁爱未见闻
 者心不可见目望所及一切物类念其蠢
 动含灵俱有法性一意慈悲默然神度救
 拔出世故济一切有如是功德儒书云致
 中和万物育焉又立灵台望氛侵察灾祥
 (曲成万物裁成辅相天地之所不及使人/物生死顺受正命返归化源又有何罪业)
 (赞孔子者曰当年不能穷其学累世不能/殚其蕴圣不可知之谓神今赞脩真学道)
 (者曰道藏功德身亦言其大无不包深不/可测称赞难穷耳观经者有得焉方知是义)
卷七 第 26a 页 1061-174.png
  功德品续三十五章
尔时
天尊谓玉虚上帝言今我略说未尽其妙若
广说之凡流邪见疑惑不信是经功德穷劫
难言
 尔时解见前
 天尊元始至尊也
 谓告语也元始告玉虚明皇天之上帝言
 一云玉清玄虚上帝
 今我略说未尽其妙今元始指说经之时
卷七 第 26b 页 1061-175.png
 而言也我元始自己称谓也略说稍说大
 略也未尽其妙未尽言道之要妙与夫最
 上功德也
 若广说之此经言持经功德利人利物利
 存利亡利有形利无形利己利他利天利
 地亦云广矣犹云若广说之凡邪不信此
 所言者一世界人物今昔天地存亡若三
 千大千无量世界从劫至劫无量数劫一
 未来世一切未来世无始之始无终之终
 若有知若无知若闻见若不闻见若思议
卷七 第 27a 页 1061-176.png
 若不思议若有尽量若无尽量一切功德
 俱在是经与持经者若为广布宣说其妙
 凡流邪见疑惑不信凡凡世庸人流流俗
 之类如同流水不能拔萃也邪见偏邪之
 见不正大也疑智见不央两可未定惑私
 意起纷纷萦萦是非莫知杂乱无准见故
 不信此经有无尽量之利益也
 是经功德穷劫难言穷无量劫数亦难尽
 言一云穷尽历劫言不尽大抵元始永在
 劫数无尽经功难穷大道莫量终是言(不/尽)
卷七 第 27b 页 1061-177.png
 夫大道无言妙法无象真经无字可施可
 受可见可闻可言可得皆第二义耳故我
 太上化生无量数劫说法万二千天历度
 遐方著经亿万一化千七百年谭经九万
 馀度犹云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孔子继
 往开来启蒙万古乃曰无知也释迦佛说
 法四十九年谭经三百馀会著经律论三
 藏且云我今略说无力说尽颜子卓立心
 (斋坐忘亦云虽欲从之未由也已此经为/万法之宗其功德果然说不尽最上功德)
 (说也说不得说了人亦明不得故儒家之/无为而治道家之真玄功德佛家之身命)
卷七 第 28a 页 1061-178.png
 (布施西来正义皆不可以言传者矣善乎断/轮之妙得心应手庄子三教之宗匠也故)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沦而不议/非不能言言易起人之惑不如无言即夫)
 (子罕言命性道不可得闻之意也佛氏乃/言许多世界景色分诸事理姑不论其茫)
 (茫无稽即有所据言不能尽者尚多也从/其教者以为佛说人所不能说妄以为高)
 (不知佛生外域殊俗异类要荒小固环之/者众释氏就其见言之中国不知妄云佛)
 (见之广试观中华百里不同风燕越泰齐/山川风化不遍历者不能知况西域之远)
 (可详考耶即有史册亦风闻杂记宁保无/差乎人好异者多不究是非使佛果周知)
 (如何所著经典不造唐文入中国三番译/乃成章耶既不知唐言唐文所言者必其)
 (所邻之国或效庄子之设喻言道亦有之/矣人不细考谬言高下何其好异之过也)
 (噫不言诸界不兹人之惑略言功化以启人之蒙示/真意显正法此道之所以为实益也学者尚悉心究之)
卷七 第 28b 页 1061-179.png
  功德品续三十六章
于时玉虚上帝闻是说已心生欢喜不胜踊
跃瞻仰慈颜稽首赞叹而作颂曰
 九天之上 谓之大罗 玉京金阙
 云层峨峨 中有天帝 仁慈惠和
 至道无敌 降伏众魔 天宝灵符
 玉律金科 神仙亿万 幢幡众多
 闻者罪灭 永出爱河 是号玉皇
 穹苍真老 妙圆清净 智慧辩才
 至道至尊 三界师 混元祖
卷七 第 29a 页 1061-180.png
 无能胜主 四生慈父 高天上圣
 大慈仁者 十号圆满 万德周身
 无量度人 拔生死苦
尔时 玉虚上帝说是颂 十号已诸天圣
众异口同音叹未曾有
 此言闻经钦受喜庆之义
 于时于天尊说此经神咒功德品已竟(之/时)
 玉虚上帝闻是说已心生欢庆喜悦不胜
 欢腾踊跃瞻仰
玉帝慈颜稽首赞叹而作颂美之辞曰
卷七 第 29b 页 1061-181.png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金阙俱解见前
 云层峨峨峨峨巍然高峻也大罗金阙法
 云祥光层覆无极峨然巍崇峻广莫量采
 和云玉京宫阙高嵯峨
 中有天帝金阙中有万天教主之玉帝
 仁慈惠和大仁大慈至惠至和惠不是爱
 利历劫生化人物各足无所不与故言惠
 至道威德无敌降伏一切众魔
 天宝灵符诸天宝崇玄灵真符也一云宝
 作珍奇不可从玉律金科玄戒天律金(格/也)
卷七 第 30a 页 1061-182.png
 神仙亿万侍宸圣众百千万亿法幢宝幡
 以为仪卫众多莫量闻名号法音者罪尽
 消灭永出爱河众生万有诸业易断惟爱
 难割历劫漂沉未能顿出永出爱河(业根/断矣)
 是号玉皇(解见/前)穹苍真老(玄穹无极苍空/莫量无始真老)
 妙圆清净(奇妙圆满/真清真净)智慧辩才(大智大慧/妙辩宏才)
 至道至尊(至道无极/至尊无对)三界师(天地人三界/之宗师)
 混元祖(无始之先天地未分世界未有帝/真长在历劫真宗故曰混元之祖)
 无能胜主三教万法(一切圣人无能比肩/皆以为主故云无能胜)
 四生慈父(四生胎卵湿化皆赖帝德以生以成/善始善终并以道济故曰四生慈父)
卷七 第 30b 页 1062-004.png
 高天上圣诸(天无如大罗天高诸仙诸佛/无如玉帝尊故曰高天上圣)
 大慈仁者(大慈大仁/无尽量者)十号圆满(自穹苍至/仁者十号)
 (玉帝行德神功/皆周完圆满如此)万德周身(帝德无边此云/万德周身约言也)
 无尽量度人拔一切生死苦
 尔时玉虚上帝说是颂及十号已诸天一
 切圣众异口同音叹未曾有闻此妙法圣
 号至德历劫难逢故圣众同称欢(未曾见此/希有)
 也一云叹世间未曾有此夫帝之功德若
 此以亿亿劫脩證始之观经者(大悟真脩/斯不愧矣)
皇经集注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