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1060-004.png
皇经集注启赞序
天猷副元帅和应善天尊制
原夫大道无刑妙万物而资始至真罔象摄
群心而自归机若洪钟扣之立应邈哉上圣
至诚遂通恭惟
本行经者
玄皇之秘言穹昊之枢要浮黎真境纪谈授
道之初紫微上宫显露缄藏之迹实诸天之
隐韵乃大梵之仙章八角垂亡本由于宸翰
千真列卫普度于人灵年劫孰究世数莫知
卷一 第 1b 页 1060-005.png
盖大地众生迷谬丧失真源自坏刑体耽惑
情欲不能洗涤圣文遂隐今日昆山玉显巨
海珠分获睹琼文伏增惊叹所谓幽囚重系
慕妙义以荐原痼疾沉痾仰德音而顿愈昏
衢惠炬溟渤舟航保国宁家济生度死金编
玉轴浩渺难量非慕真风曷契斯理聊叙大
要以化未萌云耳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前序
道本无言诸经皆真圣唾迹但因言显道文
亦圣贤之所不废自三才分名教立理本一
卷一 第 2a 页 1060-006.png
致谬妄者或歧之歧之非是也元始坐照
于诸劫之先当时至运会诸真问
玉帝行因遂说是经乃法品最尊灵文第一
自来经书无有及此者真文隐奥不事奇丽
梵对而旨自难穷诸圣所不能言思议所不
能到此经括尽明若掌(臣)张仲事文中古供
职于周祇承
上帝即闻此经愿终宝持 帝偶较人间功
过录(臣仲)在忠孝之途 命掌化九天编辑
此经经中玄蕴益得饱味惜世观经者不能
卷一 第 2b 页 1060-007.png
体圣意契玄旨谬刊讹传言韵或误遂分洞
玄高上二名各执私见以传习大悖说经之
意甚至胶柱狂诞之徒或不信此经或以为
因袭他典或无知强解皆不知是经之尊而
罪福报应不可逃也其过何可言臣仲不忍
盛典之失传惜尘俗之愚谬误犯无知不闻
大道奏承
帝命使仙真解经说义流传凡世作穷经之
关钥为人道之梯阶庶圣经法航可济久溺
之流玄宗妙药易医积沉之病闻经悟道永
卷一 第 3a 页 1060-008.png
无妄议应机识真终免轮沉三千大千界界
悉太和之域从劫至劫代代为乐利之场求
道必得无愿不成是经功德斯无负矣谨序
九天开化文昌梓橦帝君臣张仲顿首百拜






卷一 第 3b 页 1060-009.png
原道
     南极遐龄老人臞仙撰
臞仙曰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
未备天命我
道祖轩辕黄帝承
九皇之运秉六龙以御天代天立极以定三
才当是时也天地尚未昭晰无有文字结绳
以代政无有房屋巢居以穴处无有衣裳结
草以蔽体无有器用汗尊而杯饮我
道祖轩辕黄帝始创制文字制衣服作宫室
卷一 第 4a 页 1060-010.png
制器用而人事始备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内
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
之器皿皆
黄帝之始制是皆出于吾道家
黄帝之教焉且夫老子谓生天生地生人生
万物必有所生者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强字之曰大故曰大道其教曰道教世方有
道字之名以是论之凡言修道学道者是皆
窃老子之言以道为名也岂非老氏之徒乎
又若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为众妙门玄妙二
卷一 第 4b 页 1060-011.png
字又皆窃之为名用之于经者是皆用老子
之言也又若庄子书曰有大觉而后知圣人
此大觉二字乃庄子所立之名徵宗取之而
封金仙其经皆用之是皆出于吾道家之书
黄帝老庄之教也
皇经注绪前序
道之一字 三教同尊称之乃妄诞狂流目
道为二乘是不知道也 玉帝 三教同尊
事之盲徒或称为天主议其不尊是不考
玉帝本行根由也 帝修德无量功成不毁
卷一 第 5a 页 1060-012.png
位至尊名最胜统万天包 三教御三千大
千历劫自如儒家称为上帝佛家号曰燃灯
道号玄主尊贵无伦睹是经则知 帝妙行
可破千古之疑万种之惑惜不知者未契经
文犹有妄议不能了悟增罪愈深岂识人生
本于道宰于上帝明心于圣训(若轻帝慢/天毁谤经)
(文皆不明大道是背本忘亲不达生成之自/也臣嵓慨此已久故序于经注之首以示戒)
纯阳警化孚佑帝君臣吕嵓顿首百拜序
皇经集注再绪前序
道之有经如天之有日月国之有典章睹日
卷一 第 5b 页 1060-013.png
月面墙之弊可免遵先玉之法而过者未之
有也则崇信真经岂非入道之准的乎况此
经 元始亲传 玉帝诸神承宣 三教最
上品大圣秘密言在在宜尊劫劫当重但无
言之道此经已作文具又何用注解哉然经
以文言自得道者观之耳未得入门正深借
于此矣不然渡河无筏焉得到岸嗟嗟舍经
求道非也执经为道亦非也以心观经以经
验心心融神(会此天宝灵章固在我性分中/真明不至泥文矣奚有二病哉)
长春辅化明应真君(臣)丘处机顿首百拜
卷一 第 6a 页 1060-014.png
皇经集注前四序
道之大 玉帝之尊皇经圣玄奥臣震知之
已久世多昧而兴妄议将以道可离天可亵
圣经可轻耶岂知道有经即性有此身天有
帝即身有天君耳无幻身则性无所附而妙
不彰非天君则身无主而形为虚身心不可
无则 帝恩可不报经功可不信哉但信经
非徒以文惟神会以心耳真得不忘则(妙果/成矣)
雷霆大元帅(臣)邓天君顿首百拜恪序
  三赞      (臣)邓天君稽首言
卷一 第 6b 页 1060-015.png
赞   大哉至道  无宗上真
道   卓尔三教  惟此独尊
赞   皇矣玉帝  三教无伦
帝   沙界浩劫  永皈至尊
赞   皇经盛典  微妙甚深
经   三教括尽  法品最尊
皇经集注初纂前序
宣圣不言神而祇事 上帝儒者讳谈玄而
敦尚心学 上帝固儒家之不敢慢矣卒无
观道经会玄旨融三为一者岂意专立门耶
卷一 第 7a 页 1060-016.png
抑行道而不暇耶吁亦隘矣事不在于徇名
道惟贵于实益玄经非矣何以言道是矣又
何殊于儒而可拘拘哉臣洪先幼习孔训尝
及玄典恍若有得未敢辄是迨长捷龙头居
金鸾坡得备览 三教书益知莫尊于道莫
深于玄三教语莫胜于皇经如菽粟布帛
之不可少奥意难规诸仙注不可不传因寄
迹方外虔辑成卷惜弱躯日骡未及刊布后
遇山东济(南隐客周云清氏讲玄经修道藏/遂托友人天拙子记愚言以付之)
明万历十三年冬前状元方隐(臣)江西罗洪先叩序
卷一 第 7b 页 1060-017.png
皇经集注纂序
道之难言久矣(臣玄贞)蒙尔蠹质草莽下士
何足知道而修玄藏集皇经编注耶以蚊负
山徒见其不胜任已但大道不遗于卑陋下
学亦可以知言玉经虽玄诸仙明解适罗太
史付愚不汇入藏是秘天宝参入又于见未
安惧劣质管见不能联仙旨融注意嚼饭旁
付令人呕哕使道味至趣为某调乱则罪益
甚矣呜呼述者之明世亦希觏臣愚陋而僣
述者之事宜无功而取罪也然志在行道罪
卷一 第 8a 页 1060-018.png
我之议孔子不辞愚何人斯敢避罪而不述
己成之论耶若重道英流观某管见而怜之
继为发明以宣此经之义是编为不徒矣(谨/序)
明万历十五年讲修道经(臣)山东周(玄贞)百拜
皇经集注誊录序
行道扬名以光先人世所谓忠以成孝古今
相袭之道也(臣静粹)幼业儒虽知天帝之
尊行道不在功名寔知(所未逮矣后从玄师/周云清修道藏供书)
(务观皇经注乃知三教一理性道无二此经/直指玄要悟此则道尽遂僭序卷首以自勉)
明万历十六年夏京都奉道(臣)王静粹叩书
卷一 第 8b 页 1060-019.png
诸义考目
 道源考
道本无象无名孰究其源奚从而考自
元始分化太虚孕妙有道之秘彰名因以立
真一含三三教峙焉有无终始不外五行劫
劫相生圣圣相承皆道也纵有跳出三界不
在五行亦不免为成道之人耳固道之所由
显道家之名所自来矣故寻经源先考此
 经源考
经以载道度世慈航诸经皆圣真法言无非
卷一 第 9a 页 1060-020.png
至理但此经演自 元始化本 玉帝
元始为三教之首 玉帝为万法之宗此经
至玄极妙独冠三教又为诸经之玉浩劫常
存演从无始秘之玄天韫在玉笈字非凡品
广长一丈光彻无量天真皇人应时按笔书
传世间此经之所由宣布故续道源以继考
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出处世系考
师以度世破迷拔苦传道授经开来继往大
道玄师统三教包万法居天中之天为圣中
之圣无始无终本莫穷其自在万象之先但
卷一 第 9b 页 1060-021.png
道妙分真现生光严妙乐国中乃往昔劫中
化显也世人观天道阳明阳主施其机常张
(尊帝曰张大帝迷徒不达此埋妄以今北直/隶真定府行唐张氏族为)
(玉帝之后岂知行唐张族乃张果之支裔张/仙之后也奚可混作一论哉此姓氏世族之)
(考耳若论世系/玉帝为大道之首分浩劫之古祖焉有死生)
(姓名耶若/玉帝圣后圣子眷属皆化光严太子时宫眷)
(帝复登升宫眷悉證道耳要之/帝后宫眷非实女身皆天至真为度群生显)
(化女身经已言之即佛成道妻子證圣也目/玉帝为道祖累劫众生万类皆天地之生意)
(道脉之支分孰非/玉帝之眷属统系若)
(大罗宫眷證道后皆天真圣身如文殊掌无/垢世界龙女成道而化男身义同今之僧)
卷一 第 10a 页 1060-022.png
(道世人不观此埋妄以为/玉帝有宫眷有轮回为二乘果岂知诸天可尽)
(三清境大罗天无尽诸天帝轮回/玉帝不轮回盖)
(玉帝乃道身道无穷玉帝岂有穷乎信乎/玉帝最上一乘诸佛之师万天之王宫眷皆)
 (道化之妙意矣玄系之略若此学者勿妄/论请详是考)
 刊经功德考
(太古经无纸笔方策记之蒙恬蔡伦造纸笔/载经书后高士刊板印记功德又加倍世之)
(迷徒旁门不知恬伦受福于兜率天以兹二/人有地狱之报二人之游冥府从)
(太乙救苦天尊/冥主地藏菩萨)执经入地府化度邪说罪人
耳二人岂有地狱之苦哉功德甚大刊经演
教之品也
卷一 第 10b 页 1060-023.png
 持诵施经讲注宝益考
持诵讲解心要至诚一无染着贪妄功德如
经中语印经施舍功德又大以其广布法品
若轻经谤经污损经典罪亦深重勉之戒之
勿负圣贤之教
玉帝圣号同异考
玉帝圣号崇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
耳世主好道感
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事与时会功以世
显随其彰著人人共睹听者敬上诸神之号
卷一 第 11a 页 1060-024.png
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
太薇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
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
先天定位号也四紫极玉帝汉光武上后天
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
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
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
世不详考谬谓帝即帝释不知玉帝名号各
有不同其四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御今言
四帝天皇同列者亦非是玉帝达天者详之
卷一 第 11b 页 1060-025.png
玉帝御莅推极考
葛仙翁曰世界之天所见皆同儒家言一天
地一上帝道教言三十亿万大法界界有三
十六天天各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摄释教
言三千大千世界界有三十二天界各一玉
帝三教之论若殊然言一天者天外言太虚
称其不可穷言三十亿万自是之外亦言不
可思议言三千大千者自此之外亦言无尽
量故儒言顺帝之则又曰圣希天天体无穷
至元会运世此理亦在是以上帝为不变迁
卷一 第 12a 页 1060-026.png
也道言高上虚无真帝不毁佛言真如自在
永不退转是俱言玉帝无毁沦也故言一天
者非遗大也举总名而言之与玄释不二矣
言三十亿万三千大千非谬说也析分数而
言与儒者相同矣至于释言各一玉帝一界
各一极也道言共此玉帝众界同一无极也
曰太虚曰不思议曰无尽量皆知道不变玉
帝常在耳苟以世界分而谓玉帝殊岂以无
极之理有二乎或以元会迁而上帝毁岂无
极之理有坏乎知道不坏(则玉帝常在信矣/毋持魔说以谤圣)
卷一 第 12b 页 1060-027.png
玉帝清微天界考
王重阳曰清微天之最上玄微处即道家所
谓种民天儒家所谓冲漠之表苍苍不毁释
教所谓不退转之地今禅之杂文内误言玉
帝在须弥山顶乃日月天四王天或有毁坏
惟弥勒内院为不退处又言弥罗垣又言弥
来园此三个异名是道经无上元君分出即
弥罗玄真境玉帝所居清微天也其日月四
王天盖太微玉帝之居非此大天尊高上玉
帝也故道经言玄谷山顶有帝君上礼玉皇
卷一 第 13a 页 1060-028.png
大天尊玄谷山即禅家须弥山日月天主管
理此天之神即今帝都京兆尹也是以释经
言如来说法帝释张盖即此时状元及第金
殿传胪礼部举觞京兆尹张盖以示朝廷旌
贤之意邪流遂以张盖之帝释为高上玉皇
是以张盖京兆尹为皇帝也其谬甚矣惟讹
谬若此斯杂文中言昆崙山有八处不知方
向虽有八极八极总有一西北西北乾首昆
崙儒家所谓天柱地维即道之玄谷山释之
须弥山岂有(八个之理世人讹言已久故因/考清微天界并言而戒误论者)
卷一 第 13b 页 1060-029.png
玉帝尊次考
刘海蟾云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
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太极非
有尊卑之殊在释教即燃灯古佛显化释迦
佛身禅家先佛而后玉帝即外国尊其主而
后中国皇帝之义也若考道之尊处金轮经
(玉斗/玄尊)命驾神游上极前行五星为使者后
以释梵作威仪释梵仙佛菩萨也帝信三清
与佛者显身度众生使皈道也世流妄分乘
位不考源流以玉帝为次尊是世人有大于
卷一 第 14a 页 1060-030.png
帝王者矣甚至以三清佛尊比太上皇又悖
玉帝先后显化之意而以异姓异号拟父子
其罪尤甚噫世不能无玉帝犹生必有宗祖
父母也谤上帝而别立门户是舍宗祖父母
而自尊也奚可哉
玉帝号称利益考
蓝采和云人知尊上帝不称玉帝宝号儒者
或言诵之非是不知大孝终身慕父母非孟
子之言乎慕父母而心诚则为孝子称帝号
而心诚永无过行岂不为乾坤肖子哉践形
卷一 第 14b 页 1060-031.png
惟肖则天地皆归利益岂不大乎
皇经利益考
张紫阳云有帝王之兴必有帝玉之制守玉
制而过者未之有也况皇经心印乃道要心
宗体之则(为至圣岂止免过哉今人不信利/益惟体会诵持未诚耳智者思之)
帝经校录功过考
钟离子曰人物之生本于道皆自天帝而分
真故善则德动天福自至即贫贱而安乐胜
于他人是真福堂恶则自作孽天降殃即富
贵而凶咎是活地狱祸福有定随人善恶天
卷一 第 15a 页 1060-032.png
人交应捷于影响迷徒不信故功格言真诵
皇经一部为千种功德即升天堂真诵者内
外总一言行合道不在口上念经惟在心心
实善善乎王灵官曰何劳妙手图吾像但愿
君心合我心能心合上帝则德福并懋乃真
诵善功其馀持诵经文戒口制心尊信论岁
月虽有福德因其善之大小而应是又次矣
过格言不信此经堕入邪道以心不合道遂
作邪人也又言毁谤真文身堕地狱不信者
惟闻经中功德信之不及尚为小过毁谤则
卷一 第 15b 页 1060-033.png
废天章心作大业凶咎无边沦于阴恶罪不
可活故堕地狱途又言诋帝毁圣废神居裂
真经顽恶无忌永受业禁祸及七祖毁谤则
口讪灵章言冒天威故罪在自己诋帝裂经
纵恶不悛身为不善遗臭无穷亏体辱亲虽
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己身罪业岂有出期
祖亲之咎又何能赦不然国家设法禁罪人
可矣有夷三族灭九族者何也以罪犯过重
故延及亲族惟若此则为法网虽延其馀或
邪视经典或诵置不虔或持念讹慢或妄意
卷一 第 16a 页 1060-034.png
裁度或是此非彼或优彼劣此随其过之大
小又有一定之报在矣鸣呼帝之经当今之
法也不信王法律有明章不遵盛典岂无天
条惜人身难得至道难闻父母生我其劳苦
同有德者福祖亲即今世登甲科封赠显亲
也有过者祸祖亲即今世子弟犯事罪坐家
长也人身同而善恶异亲恩同而福业殊人
何不为善而甘作恶徒遗累亲宗哉经功过
格言此见真经在人心上纯善则经功自有
上智行自合经不在口诵中智者因经见道
卷一 第 16b 页 1060-035.png
下愚则语之弗信上智不常有下愚亦不多
中人既广则教化之功信不可缺观是经者
岂可不体玉帝慈悲度世之意而视为泛(常/耶)
皇经集注义略考
石杏林云皇经言道之真吾性分固有之宜
不须解世人多虑资有高下偏见者广诸仙
解是非能尽说玄旨姑备后人之折哀耳
皇经同异考
张子房云此经本无二名高上灵宝之分后
人穿鉴随意增减字句牵合文意殊失本旨
卷一 第 17a 页 1060-036.png
今考高上灵宝出自各仙真称扬语后人误
执为二兹据玄都定论录传世间后学鉴此
定志默体或遇刊写传讲差处从公考校其
外添文句字画皆讹误也达者勿泥执焉
皇经集注刊传疏文
(大明讲道经修玄箴嗣全真弟子山东小兆/臣周玄贞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斋沐百拜)
 奏  伏以
道妙无为每因时而著见人心有觉宜随地
以积功(臣玄贞)一介微质三才末品慕妙法
以皈玄本儒行而会道一睹 帝经胜获珍
卷一 第 17b 页 1060-037.png
异即逐字以精研冀因文而了悟但圣典无
注体认惟难(臣贞)用发哀虔博方解义绪纂
仙圣格言汇入道藏函部缘三卷之真文用
集序次敷五品之秘论以列篇名卷编为十
幅计六百总列一百八章大略十馀万言千
圣心法睹册昭然浩劫玄宗举目如在虽未
能独窥上圣之蕴奥亦庶使众观最盛之真
文寸劳既效良缘若存涓吉朝而虔刻资善
信以恊成预 奏疏词上干
玄鉴增
卷一 第 18a 页 1060-038.png
君民清净之福赦(小兆)僭妄之罪使诸界多
方尽为十七光明之照彻绝今倾古悉被三
十大愿之陶镕人物俱登重玄冥阳永沾法
利庶(臣玄贞)之诚少伸万一矣谨奏
经注名义序次考
经本文有作一卷者从本传象太极也分三
卷者象三才耳今注作十卷象十极之义道
数成于十也分五品以象五行合五行四象
八卦则得十七皆太极之分故帝于十七光
明天以生地以成 玉帝此经即地之曲成
卷一 第 18b 页 1060-039.png
万物地数三十故帝示三十种功德帝德超
出十极故具十号修亿万劫故周万德今注
六百幅象火记六百篇一百八章从帝千八
百戒十万馀言象帝十万妙行玄光也至于
所谓皇经纂恐下愚不能全契圣文举大要
以诏入耳知此义又何有不同之旨
观诵讲授经典戒义
凡观诵诸经或讲明授受先斋明整衣肃容
请经置净几上端坐定志善恶两忘一乘不
立冲妙虚明然后从容展卷或默观或持诵
卷一 第 19a 页 1060-040.png
或发明或教习与帝终对越至诚无息(方为/守戒)
抄写经戒
凡抄写诸经规仪与观诵同(心正笔正非欲/字好即此是道)
信经论升沉德业辨
人自太极生化天堂地狱经详言之世固未
信岂虚语耶死虽归空趣不尽者魂有执业
伯有为厉子产信之夫子不以为非地狱岂
无清净还造化旧物天堂亦有但福不可徼
得业不可倖免天堂地狱惟人心造若信二
说之名而不修德是自求祸也(虽日言果报/亦何益之有)
卷一 第 19b 页 1060-041.png
凡诵经者有净心等诸咒今不录因前已教
人心同于道是诵真咒矣故不载其文
皇经原本首载三十六圣号从天上三十六
之义今经止载十诰何也十号十极从帝称
用之耳寔不以繁简而为去取也观者详之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解(此义乃洞玄灵宝/对注者后人勿疑)
  长跪礼奉(此经系元始阐玉帝妙行之/义故诵经者长跪虔诚礼奉)
仰启三清境无上三境尊(知大道之高三清/之尊按诚企慕皈)
 (身皈神皈命上达真心仰瞻启告于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界至尊无上玉清圣境)
 (元始上清真境灵宝太清仙境道德三境/道祖大天尊)
卷一 第 20a 页 1060-042.png
仰启大罗天无上玄穹生(吕纯阳曰玉帝所/居为三千大千世)
 (界天宗永无退转至高无比故云大罗玄/穹主穹窿苍穆诸天都教主)
仰启三清界侍宸诸真众(张紫阳曰侍旁列/也宸高玄不可窥)
 (见听闻之界诸众也诸真众先天九宸后/天仙圣切神佛菩萨阿罗汉金刚皆在焉)
妙道难思议(至妙大道最上一乘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难以思议而得)
 造入资玄门(张子房云造入由真知力行进/入也资玄门道义之门众妙玄)
 (玄难入渐进悟入资玄即孟子所谓居之/安则资之深释经所谓徒闻思修流入亡所也)
 妙经抉(音/诀)玄蕴(抉决也挑出之意玄蕴玄奥难测此/妙经自真界中挑出神机是抉玄蕴)
导引尘迷趣(元始说妙经抉玄蕴导引尘俗/迷人使出苦海脱其业趣)
(臣)今净三业(臣看诵经者自称也三业身业/口业心业也净虔诚永绝此业也)
卷一 第 20b 页 1060-043.png
口诵及心持(诵经者自言诵此经真诚口中/咏诵真心持受也)
惟愿大慈悲开受(臣)所请(悲一本作尊字悲/字为是诵持此经)
 (惟愿元始玉帝诸真垂大慈悲开慈颜受/臣所祈请若作尊字不能承前三启意)
慈光烛卑贱聪听聆音声(诸圣大慈光烛照臣卑贱/诚心神聪听聆祀诵音声)
愿臣讽诵时响彻十方界(愿臣讽谪经时法音响彻十方/界十方听信大法即响彻也)
成就一切愿如经所称述(愿臣悟经修真成就一切善愿如/此经中所称述玉帝历劫妙行)
从此渐进修成道事诸圣(从此渐次进修成/大道事诸仙圣人)
 至心皈命礼(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参持故云至心皈命礼)
玉清圣境(元始尊大无比天中法王位冠仙/佛其居永不毁坏云玉清圣境)
清微天宫(解见/后)
卷一 第 21a 页 1060-044.png
郁罗萧台之中(景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箫然真清故言郁罗箫台之中)
森罗净泓(音弘玄深/不可穷也)之上(天有万象罗列深奥难穷玉清/在诸天上故言森罗净泓之上)
现有为之梵相(元始天尊为三教宗显化教人/其妙难穷是现有为亿梵妙相)
具无极之神通(具无极量大神通一云元始乃/无极大道故云然前说为是)
敷演真玄破无有色空之碍(敷宣广布演说发/明至真玄宗破世)
 (间无有色空等障碍无者以无为宗有者/徇生色者执有空者不脱无趣元始说此)
 (经明示真玄不属三观不落两际明言直/指如如见成故破无有色空之滞碍使皈道妙)
拯提趣类绝智愚高下之分(拯救提拔一切/情识业趣诸类)
 (出尘不拘古今圣愚皆可修道是绝无智/愚高下一切分别真一不二妙法)
妙用难窥灵机罔测(至圣妙用无方难以窥/视玄灵道机不可侧度)
卷一 第 21b 页 1060-045.png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元始天尊(大/悲)
 (怜世心切大愿愿化无穷大圣圣中至圣大慈/济度无尽无量度人无限量也元始句解见后)
  至心皈命礼(此是言诵看经者真心顶礼/至尊今人口念此句者非也)
上清真境(景上玄清/至真妙境)
禹馀天宫(自始青而太白玄光神化妙界永不毁高/大无比神运无疆经言元白禹馀天宫)
紫微琼台之中(妙境难侧永不动毁故言紫微非北辰紫/微垣琼台上清宫光万宝庄严云琼台中)
玄都玉京之上(上清在太玄都白玉京之上一/言在高天玉京山之上亦通)
接元始虚皇之统系(系下记切系也继也灵宝体元行/化故上接元始虚皇道统世系)
超西那玉国之根苗(经考西那玉国在陜西西方白帝/生处灵宝在诸圣生化之先故言)
 (超出西那玉国根苗不可以元白作白帝也一云超当/作绍言天尊为西那玉国根苗非也)
卷一 第 22a 页 1060-046.png
入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天尊入黍米玄珠/中即儒家所谓九)
 (弄太极佛悟正法眼藏也挹独彻此道如世人/握奇珍饱至味也故云尽挹真玄精切华粹)
在香林苑屡谈秘要之筌蹄(天尊在上清妙香/宝林玄苑中屡次)
 (谈说玄秘真要之筌蹄道本无说经为修行径路/即取鱼之筌捕兔之蹄不可终执故说经为筌蹄)
妙德难思神通莫拟(天尊妙德难以恩致神/通莫可比拟)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解见/前)
灵宝天尊(始青至太白元始再彰妙化居上清灵运/无方大道法宝传之不穷为灵宝天尊)
  至心皈命礼
太清仙境大赤天宫(三清境天宫本一以玄/光大著妙无穷尽故言)
 (太清仙境元白散霞赤祥遍覆永无毁沦/故曰大赤天宫非专言色之赤红也)
卷一 第 22b 页 1060-047.png
巍巍金阙之高渺渺重霄之上(太上所居巍/巍不动最上)
 (至大无比伦金光不毁玄阙之高渺渺难穷永/居九宸九重九霄上一云冠三十六天重霄上)
降生于无量数劫(太上历劫行化无有量数不可穷/探大道玄宗是降生于无量数劫)
说法于万二千天(太上历来化遍三千大千此言说法万/二千天太上说法宫有万二千天界也)
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道有五千馀秘言融/贯天地人三才妙道)
八十馀度接六趣之众生(八十一化接引天人/魔鬼狱畜六等趣众)
 (生或云接六欲中滞眼耳鼻舌身意六趣/众生又云接有无色空能所六趣或从拯)
 (字拯救悟道成真意亦是六趣难脱太上/垂慈教化拔济神人鬼物出尘故亦作拯)
圣德崇高玄功广博(太上圣德尊崇隆高玄功普/广博大深厚莫穷故言玄功)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解见/前)
卷一 第 23a 页 1060-048.png
降生天尊(太上显化无量慈恩莫穷/生生不已故云降生天尊)
  至心皈命礼
妙有真境弥罗上宫(上宫玉帝/圣父宫名)
(音/向)示现国王之身(曩昔时往劫也昔显示/化现光严妙乐国王身)
即根本帝尊之质(即根本万天圣帝/慈尊之体质)
始相湛寂(圣父道化宗始妙相/湛然常清寂然不动)
实至玄至妙以难言(湛寂始相实至玄远至/神妙而难以言议)
嗣位继传妙无等无伦而相踵(嗣光严国君/位继国王宗)
 (传其德无与同等而相伦类者肿继先业/德福弥昌故云妙无等无伦而相肿)
圣父之慈悲父至尊之最上尊(玉帝号众生/慈父位至尊)
卷一 第 23b 页 1060-049.png
 (圣父至尊指玉帝言光严国王生玉帝故/言圣父之慈悲父至尊之最上尊)
称赞难穷皈依莫尽(王生玉帝功德永著故/称赞难穷皈依无尽耳)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光严妙乐国王圣父天
(此圣父指光严国/王以其生至圣也)
  至心皈命礼
妙有真境弥罗内宫(内宫玉帝宫深邃处/圣母居之故曰内宫)
慈颜烜春日之和(圣母慈善容颜烜著光/明如春天日色之太和)
懿范凛秋霜之肃(懿淑恭美身范凛烈/似秋日严霜之威肃)
纯全梵气先天地以素存(全备虚无梵气妙/体预存于天地先)
化现妙身历后妃而示应(化现圣母妙身历光/严国君后妃应生帝)
卷一 第 24a 页 1060-050.png
具一气胚胎之始(具真一梵气显化胚胎之始/胚形气初立胎形气稍著也)
寓帝身生化之殊(寓寄玉帝道身/生化祥瑞殊异)
万化祖根众生慈母(圣母诞玉帝分万化统众/生诚万化祖根众生慈母)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宝月光皇后圣母元君
  至心皈命礼
紫金金阙白玉玉京(紫金阙与黄金非二说/玉帝京阙神光妙宝无)
 (二常御者净土色尊为黄金宴息之所紫/金阙也金玉重文者赞文自当若此说)
住妙有之境中(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
功成道备故妙相卓冠于诸天(普度功成至/真道备故妙)
 (好光相卓然冠出于三千大界一切诸天/加冠于首曰冠玉皇万天教主故冠诸天)
卷一 第 24b 页 1060-051.png
心广体胖故慈光遍烛于三界(性天广大妙/体如如心本)
 (广体本胖也人不能故无光明玉帝成道/心如太虚之广道身自然斯慈光照诸三界)
位尊而上极无上(位尊无比故/云上极无上)
道妙而玄之又玄(玉帝之道高妙难/穷是玄之又玄)
真圣宗师天人依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解见/别章)
穹苍圣王玉皇大天尊(穹苍圣主诸天宗王/也此号赞玉帝之尊)
  至心皈命礼
光严国内妙乐土中(解见/后注)
圣母凝神梦于虚无(圣母梦道君抱婴儿付/已遂生玉帝是凝会神)
 (异之梦于虚无中梦本幻中之幻/故云虚无然祥异特著故云神梦)
卷一 第 25a 页 1060-052.png
道君授玉质于恍惚(道君降授玉帝宝玉质/付圣母于恍惚渺冥中)
慈爱和逊(仁感惠爱/温和谦逊)
弗贪万乘之尊荣(万乘大国出车万乘者也/玉帝舍王位是不贪万乘)
 (君位之尊/重荣华)
忍辱仁柔不惮亿劫之修累(大忍耻辱仁爱/柔弱不惮亿劫)
 (之修德累行惮畏难也/十万曰亿劫解见后)
功高无比德重难踰(功行超伦故高无比恩/德迈种故重大难踰过)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现无量功德之身玉皇
大天尊(此号赞玉帝/功德之大)
  至心皈命礼
卷一 第 25b 页 1060-053.png
尊居帝位高处天宫(尊居玉帝位高/处清微大天宫)
遍游于一切白玉京中(遍游周历一切世界/大天官白玉京也)
普现于十方黄金阙内(普遍广现于十方一/切大天宫黄金阙也)
定而能应去来自在以无拘(大定而能顺应/或去或来妙用)
 (自然得大自在未尝拘拘/去来伸屈翕散始终皆然)
合而可分变化圆通而莫测(翕合而可殊分/神变妙化圆活)
 (大通活泼泼地莫可测度变化圆通即佛/云信手拈来无不是道儒家云左右逢源也)
演清净解脱之道(演说真清真净大/解悟超脱之道)
济沉迷忧苦之徒(济度沉沦迷惑/忧悲业苦之徒)
自然而然非识可识(帝妙化自然非人间识/性可测识者或以可识)
卷一 第 26a 页 1060-054.png
 (识字作志字看非是/或作解识看亦不是)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现清净自然之身玉皇
大天尊(此号赞玉帝/圣德之纯)
  至心皈命礼
昔为王嗣苦见(音/现)玄功(昔劫初为光严二嗣/苦见无量玄深功化)
三千馀劫之修行有如一日(三千二百劫修/真行道如一日)
亿万生灵之拯度广及十方(拯拔济度亿万生灵/广及十方一切世界)
虽法身由胎脏之胚腪谅圣体由道原之变
(玉帝显化生自圣母法身圣体虽由胎胞/脏神之胚基腪生腪音莲形化之意谅此)
 (圣体寔由大道宗/原之变化生成也)
卷一 第 26b 页 1060-055.png
不坏不灭杳亡杳存(终不坏永不灭杳若亡/寔妙有杳若存却虚无)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现神明坚固不坏真空
无上法身玉皇大天尊(此号赞玉帝圣/果至真常住也)
  长跪忏悔(长跪俯伏地上按诚尽恭或/云屈膝时久为长跪非也忏)
   (自陈己过愿永灭此恶悔懊恨/前非愿自改图即罪人自首也)
 (臣)等自从无始劫(臣等看谪经者率同善/人而言自从无始劫数)
  (以来无始劫世数无/穷不可知其本始也)
 无明烦恼覆真心(人性本明因事物动心/自己遮蔽不能反观内)
  (照起了妄念故曰无明烦恼因无明心/起烦乱恨恼倾丧善心故曰覆真心真)
  (心常在虽无丧失因无明烦恼遂昏暗/蔽锢如物被覆懞不见也去了自露本真)
卷一 第 27a 页 1060-056.png
 常行杀盗与邪淫(常行不但专行杀生偷/盗邪淫的事凡有杀心)
  (盗念淫乱之思不能断尽意识皆/是常行恶事了此身三恶业也)
 两舌妄言并绮(音/倚)(或常搬说是非两头/弄舌或无根造端而)
  (妄说言辞或菨菲售奸文饰说词/巧言乱听而为绮语不据实论)
 诽谤大乘真正教(或不闻大道谬言毁论/诽谪儒道释大乘正教)
 斗乱亲朋离间人(斗不是相殴或妄言鼓/人争心乱亲朋情分离)
  (间阻隔人家和气此上/三句皆口四恶业也)
 贪嗔痴暗纵三心(或欲得无厌贪求不已/忿怨懊恼嗔恨不休或)
  (迷惑泥执痴滞不改贪嗔痴暗纵三心有以/暗字作一病过去见在未来言三心皆非是)
 喜怒爱恶增七慢(刘朗然云遂意生欢喜/感触生忿怒投中生溺)
卷一 第 27b 页 1060-057.png
  (爱违意而憎恶连上三心共增为七慢/一慕浮华不求大道为狂慢二恣肆恶)
  (念不信罪福为悖慢三沉迷幻妄不皈/正法为亵慢四乐纵凡情不亲正人为)
  (傲慢五匿怨妒横不畏法典为怠慢六/纵情恣欲不保身体为惰慢七厌恶不)
  (辍不登善地不敬神明为侮慢或以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为七慢皆由喜怒)
  (爱恶而增贪嗔痴三心不可入七慢中/此说不可从依刘朗然说为是观者详之)
 历劫罪根难记忆(历来劫数所造恶业/罪根难以考记忆想)
 多生业垢莫能量(多生世世愆业历垢污/染莫能称量不知多少)
 皈依上圣大慈悲(皈至诚永久归向也依/因依仰赖仗上圣大慈)
  (悲心力默估永灭罪过/悲或作尊字大拘了)
 发露真心伸忏悔(发露真实善心仰/伸忏罪悔过诚意)
卷一 第 28a 页 1060-058.png
 万劫千生诸罪垢(万劫千生略举数而言/历来诸罪业垢污之孽)
 愿从忏悔悉消除(愿从忏悔之后永不造/业夙愆尽消散除去净)
 将此身心奉上真(将此见具身心永皈/奉祇承上圣至真)
 惟愿罪根悉原宥(惟愿历来罪根悉蒙圣/真原无知情由尽为赦宥)
  至心发愿(以至诚心/发大誓愿)
 愿眼常睹玉毫相(愿眼中常睹见圣真白/玉毫光妙相俨然如在)
 愿耳常闻说法声(愿耳中常闻圣真说法/妙声一诚之动有真闻)
 愿鼻常嗅众妙香(愿鼻中常嗅闻圣真法/身众妙真香得洽梵气)
 愿舌常赞无上道(愿舌常赞无上妙道非/圣真之法言不敢言)
 愿身不染邪淫秽(愿生生身清不染邪淫/秽恶非圣真之法行不敢行)
卷一 第 28b 页 1060-059.png
愿意常存正信心(愿我心意常存至正诚信/之念永无邪妄欺觊之私)
发愿上报四重恩(天地盖载日月照临皇王/水土父母生身为四重恩)
发愿下济三涂苦(愿济色累天涂爱累地涂/贪累水涂心神形三重苦)
广运慈悲怜一切(愿广运我本等慈悲怜恤/一切一云愿帝运慈悲)
广行方便度众生(愿作如是功德广行大方/便化度世间一切众生)
仰惟玉帝大慈悲(解见前)
加护愿心悉成就(玉帝加护使我愿心一切/皆得如意悉能成就)
 发愿已竟(完/也)皈依
三宝(道经/师)
 玄蕴咒(重玄秘蕴/大梵仙咒)
卷一 第 29a 页 1060-060.png
大哉元始(大哉大不可量/元始解见后)
无量度人(解见前)
演清净教(解见后)
登引天真(登进接引天真一/云升座接引太拘)
玄座说法(道身常住光彻十方座非凡座凌/虚御极空浮转法是玄座说法)
寂然无声(玄玄漠漠/寂然无声)
玉帝放光(解见后)
喜庆难言(喜庆难以/言语形容)
是为心传(是此真经乃教主/至圣传心要典)
亦曰天根(此经为天道之玄/根非言地雷复也)
卷一 第 29b 页 1060-061.png
大圆满咒(解见后)
瑶章洞文(碧瑶天章/大洞灵文)
集以成书(集元始之秘言诸真之/请明以成玉帝之经书)
敷落神真(敷布落普神真以流/圣教语落典章即此意)
  (臣)今东向诵(东向坐诵此经)
愿与天齐并(愿齐天永远/真谪此经)
存亡俱證果(存亡悉/證道果)
永度爱河津(永出爱河众生恩爱最难割真/苦恼之津谪经令一切永度爱河)
注想尊容(想玉帝/尊容)
弥扬宝号(称玉帝/宝号) 至心皈命礼太上(注见/前)
卷一 第 30a 页 1060-062.png
弥罗无上天(太虚最上玄冲弥/罗无极至上之天)
妙有玄真境(玉帝天宫有玄象瑞光非凡象/幻假永不坏微难穷云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阙(渺渺紫金瑞光/玄相之金阙)
太微玉清宫(太微非日月天太微垣乃太上/玄微玉清宫玉帝所居之宫玄瑞紫气)
 (金光四十亿万里巍巍如如永不毁沦绝/无尘染诸天不能及故云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道高无极位尊/无上至德大圣)
廓落发光明(恢廓无际碧落重玄/发最大无量光明)
寂寂浩无宗(虽著大光明冲漠难穷默默无/声寂寂不可识浩浩然无有根宗)
玄范总十方(道体法身巍巍荡荡为神明之/宗万天之主浩劫圣祖是玄范总统十方)
湛寂真常道(湛然寂然常清常定/真常不易之大道)
卷一 第 30b 页 1060-063.png
恢漠大神通(恢恢无量漠漠/无朕最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皇非一天之尊/万天之主三教之)
 (宗最上无极大天尊玄虚苍穹高上帝念/此十句圣诰当一句一拜如不能逐句拜)
( 先一拜将诰全念后九拜只念/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亦可礼完端坐谪经)
大元帅马灵官云此经法中王神人鬼物无
往不利世间或男或女不拘贫贱富贵不识
字者但能敬此经闻此经女转成男人得福
寿或印造施舍或劝人持诵功德无量但要
至诚不可希(望疑怠此经所在诸神护之人/听吾言神亦永佑勉之勿负良缘)
皇经集注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