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731-02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农政全书卷十六
            明 徐光启 撰
  水利
   浙江水利(附修筑海塘滇南水利/)
绍兴二十三年谏议大夫史才言浙西民田最广而平
时无甚害太湖之利也近年濒湖之地多为兵卒侵据
累土增高长堤弥望名曰坝田旱则据之以溉而民田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731-0215b.png
不沾其利涝则远近泛滥而民田尽没欲乞尽复太湖
旧迹使军民各安田畴均利二十九年知平江府陈正
同言相视到常熟诸浦旧来虽有潮汐之患每得上流
迅湍可以推涤不致淤塞后来被人户围裹湖瀼为田
认为永业乞加禁止户部奏在法潴水之地众共溉田
者辄许人请佃承买并请佃承买人各以违制论乞下
平江府明立界至约束人户毋得占射围裹有旨从之
永和五年太守马臻始筑塘立湖周三百十里溉田九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731-0216a.png
千馀顷人获其利舆地志山阴南海萦带郊郭白水翠
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任昉述异记云轩辕氏铸镜湖
边因得名绍兴二十九年上因与同知枢密院王纶论
沟洫利害云往年宰臣皆欲尽乾鉴湖云岁可得米十
万石朕答云若旱无湖水引灌即所损未必不过之凡
虑事须及远也纶曰贪目前之小利忘经久之远图最
谋国之深戒
复镜湖议曰会稽山阴两县之形势大抵东南高西北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731-0216b.png
低其东南皆至山而北抵于海故凡水源所出总之三
十六源当其未有湖之时水盖西北流入于江以达于
海自东汉永和五年太守马公臻始筑大堤潴三十六
源之水名曰镜湖堤之在会稽者自五云门东至于曹
娥江凡七十二里在山阴者自常喜门西至于小西江
一名钱清凡四十五里故湖之形势亦分为二而𨽻两
县𨽻会稽曰东湖𨽻山阴曰西湖东西二湖由稽山门
驿路为界出稽山门一百步有桥曰三桥桥下有水门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731-0216c.png
以限两湖湖虽分为二其实相通凡三百五十有八里
灌溉民田九千馀顷湖之势高于民田民田高于江海
故水多则泄民田之水入于江海水少则泄湖之水以
溉民田而两县湖及湖下之水启闭又有石牌以则之
一在五云门外小凌桥之东今春夏水则深一尺有七
寸秋冬水则深一尺有二寸会稽主之一在常喜门外
跨湖桥之南今春夏水则高三尺有五寸秋冬水则高
二尺有九寸山阴主之会稽地形高于山故曾南丰阴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731-0216d.png
述杜杞之说以为会稽之石水深八尺有五寸山阴之
石水深四尺有五寸是会稽水则几倍山阴今石牌浅
深乃相反盖今立石之地与昔不同今会稽石立于濒
堤水浅之处山阴石乃立湖中水深之处是以水则浅
深异于曩时其实会稽之水常高于山阴二三尺于三桥
闸见之城外之水亦高于城中二三尺于都四闸见之
乃若湖下石牌立于都泗门东会稽山阴接壤之际春
季水则高三尺有二寸夏则三尺有六寸秋冬季皆二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731-0217a.png
尺凡水如则乃固斗门以蓄之其或过则然后开斗门
以泄之自永和迄我宋几千年民蒙其利祥符以来并
湖之民始或侵耕以为田熙宁中朝廷兴水利有庐州
观察推官江衍者被遣至越访利害衍无远识不能建
议复湖乃立石牌以分内外牌内者为田牌外者为湖
凡曰牌内之田始皆履亩许民租之号曰湖田政和末
郡守方侈进奉复废牌外之湖以为田输所入于府自
是环湖之民不复顾忌湖之不为田者无几矣隆兴改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731-0217b.png
元十一月知府事吴公芾因岁饥请于朝取江衍所立
石牌之外盗为田者尽复之凡二百七十七顷四十四
亩二角二十二步计工度庐先从禹庙后唐贺知章放
生池开浚百馀日讫工每岁期以农隙用工至农务兴
而罢然次铎出入阡陌询故老面形势度高卑始知吴
公未得复湖之要领夫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岂有作陂湖不因高下之势而徒欲资畚锸以为功哉马
公惟知地势之所趋横筑堤塘章捍三十六源之水故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731-0217c.png
湖不劳而自成㦄岁滋久淤泥填塞之处诚或有之然
湖所以废为田者非直以此也盖以岁月弥远湖塘既
寝坏斗门堰闸诸私小沟固护不时纵辟无节湖水尽
入江海而濒湖之民始得增高益卑盗以为田使其堤
塘固堰闸坚斗门启闭及时暗沟禁窒不通则湖可坐
复民虽欲盗耕为尺寸田不可得也绍熙五年冬孝宗
皇帝灵驾之行府县惧漕河浅涸尽塞诸斗门固护诸
堰闸虽当霜降水涸之时不雨者踰月而湖水仅减一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731-0217d.png
二寸湖田被浸者久之讫事决堤开堰放斗门水乃得
去是则复湖之要又较然可见者也夫斗门堰闸阴沟
之为泄水均也然泄水最多者曰斗门其次曰诸堰若
诸阴沟则又次焉今两湖之为斗门堰闸阴沟之类不
可殚举大抵皆走泄湖水处也吴公释此不察弊弊从
事于开浚之误矣故吴公所开湖才数年皆复为田故
湖废塞殆尽而水所流行仅有从横枝港可通舟行而
已每岁田未告病而湖港已先涸矣昔之湖本为民田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731-0218a.png
之利而今之湖反为民田之害盖春水泛涨之时民田
无所用水而耕湖者惧其害己辄请于官以放斗门官
不从相与什伯为群决堤纵水入于民田之内是以民
常于春时重被水潦之害至夏秋之间雨或愆期又无
潴蓄之水为灌溉之利于是两县无处无水旱监司府
县亦无岁无赈济利害晓然甚易知也然则湖其可不
复乎道听涂说者方以阙上供失民业为说是不然夫
湖田之上供岁不过五万馀石两县岁一水旱其所损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731-0218b.png
所放赈济劝分殆不啻十馀万石其得失多寡盖已相
绝矣湖之为田若荡地者不过馀二千顷耕湖之民多
亦不过数千家之小利而使两县湖下之田九千顷民
数万家岁受水旱饥馑而弗之恤利害轻重亦甚相远
况湖未为田之时其民岂皆无以自业乎使湖果复旧
水常瀰满则鱼鳖虾蟹之类不可胜食茭荷菱芡之实
不可胜用纵民采捕其中其利自博何失业之足虑哉
次铎论载既毕又有援执旧说而诘之曰从子之说不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731-0218c.png
必浚湖使深必须增堤使高且惧堤高壅水万一决溃
必败城郭于时为之奈何是又未知形势利害者也夫
水之湍急者其地或狭不能容于是有冲激次溢之患
今湖之水源不过三十六所而湖广馀三百里以其地
容其水裕如也况自水源所出北抵于堤及城远者四
五十里近犹一二十里其水势固已平缓于冲堤也何
有且堤之去汉如此其久是必有亏无增今诚筑堤增
于高者二三尺计其势方与昔同昔不虑其决而今顾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731-0218d.png
虑之何哉
给事傅崧卿守乡郡时侍郎陈橐上夏盖河议曰橐前
因至上虞境内过夏盖湖而备究湖田之为害实吾民
今日倒悬之苦有不得不言者古人设陂湖以备旱岁
王仲薿建请以为田乃引鉴湖自然淤淀已成田陆为
说又有不妨民间水利之语其欺罔甚矣(玄扈先生曰/凡湖皆自然)
(淤淀但不宜多作田以/尽之使水无所容耳)然佃户占请之初各有亩数不
敢侵冒当时湖之为田者才十二三佃户止于高仰处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731-0219a.png
未敢涸湖以自便民田尚被其利但滀水不如曩
日之多故诸乡之田岁岁有旱处比年以来冒佔不已
今则湖尽为田矣以夏盖湖推之诸处可以类见橐所
知者止上虞馀姚其他四邑皆不及知上虞馀姚所管
陂湖三十馀所而夏盖湖最大周回一百五里自来荫
注上虞县新兴等五乡及馀姚县兰风乡此六乡皆濒
海土平而水易泄田以亩计无虑数十万唯藉一湖灌
溉之利今既涸之为田若雨不时降则拱手以视禾稼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731-0219b.png
之焦枯耳其他诸湖所灌注皆不下数百顷植利人户
倚以为命而乃尽夺之一遇旱暵非唯赤子饥饿僵踣
道路而计司常赋亏失尤多虽尽得湖田租课十不补
其三四又况每遇旱岁湖田亦随例申诉官中检放与
民田等昨见上虞丞言曾蒙上司差委相度湖田利害
因点对靖康元年建炎元年湖田租课除检放外两年
共纳五千四百馀石而民田缘失陂湖之利无处不旱
两年计检放秋米二万二千五百馀石只上虞一县如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731-0219c.png
此以此论之其得其失岂不较然民间所损又可见矣
但当时以湖田租课归御前与省计自分两家虽得湖
田百斛而常赋亏万斛嬖倖之臣犹将曰此百斛者御
前所得也不创湖田何以有此省计亏羡我何知哉今
湖田租课既充经费则漕台郡守固当计其得失之多
寡而辨其利害夫公上之与民一体也有损于公有益
于民犹当为之况公私俱受其害可不思所以革之耶
建炎一年春邑民尝诉湖田之害于抚谕使者使者下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731-0219d.png
其状于州县上虞令陈休锡遂悉罢境内之湖田翟帅
以未得朝廷指挥数窘之陈不为变是岁越境大旱如
诸暨新嵊赤地数百里农夫无事于铚艾独上虞大熟
馀姚次之馀姚七乡通江潮荫注兼有烛溪湖等数处
不可作田不曾废故亦熟而上虞新兴等五乡被夏盖
湖之利尤为倍收其冬新嵊之民籴于上虞馀姚者属
路不绝向使陈令行之不果则邑民救死不暇况他境
乎夫以一县令尚能为之橐之所望于左右宜如何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731-0220a.png
王廷秀曰水利记鄞县东西凡十三乡东乡之田取足
于东湖俗所谓前湖是也西南乡之田所恃者广德一
湖环百里周以堤塘植榆柳以为固四面为斗门碶闸
方春山之水泛涨时皆聚于此溢则泄之江夏秋交民
或以旱告则令佐躬亲相视开斗门而注之湖高田下
势如建瓴阅日可浃虽甚旱亢决不过一二而稻已成
熟矣唐正元中民有请湖为田者诣阙投匦以闻朝廷
重其事为出御史按利否御史李后素衔命询咨本末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731-0220b.png
利害之实锢献利者置之法湖得不废后素与刺史及
其寮一二公唱和长篇记其事而刻之石诗语记湖之
始兴于时已三百年当在魏晋也国初民或因浅淀盗
耕有司正其经界禁其侵占太平兴国中禁黠民之窥
其利而欲私之复进状请废湖朝下其事于州遣从事
郎张大有验视力言其不可废且摘唐御史之诗叙致
详致记于石刻熙宁二年知县事张询令民浚湖筑堤
工役甚备曾子固为作记历道湖之为民利本末曲折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731-0220c.png
以戒役人不轻于改废也元祐中议者复唱废湖之说
直龙图舒亶信道閒居乡里庸诘折之记其事于林村
资寿院缘云亭壁间谓其利有四不可废久之有俞襄
复陈废湖之议守叶棣深罪襄不得骋遂走都省献其
策蔡京见而恶之拘送本贯政宣间淫侈之用日广茶
盐之课不能给宦官用事务兴利以中主欲一时佻躁
趋竞者争献括天下遗利以资经费率皆以无为有县
官刮民膏血以应租数时楼异试可丁忧服除到阙蔡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731-0220d.png
京不喜楼而郑居中喜之除知随州不满意也异时高
丽入贡绝洋泊四明易舟至京师将迎馆劳之费不赀
崇宁加礼与辽使等置来远局于明中楼欲舍随而得
明会辞行上殿于是献言明之广德湖可为田以其岁
入储以待丽人往来之用有馀且欲造画舫百柁专备
丽使作涉海二巨航如元丰所造以须朝廷遣使上说
即改知明州下车兴工造舟而经理湖为田八百顷募
民佃租岁入米仅二万石于是西七乡之田无岁不旱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731-0221a.png
异时膏腴今为下地废湖之害也
东钱湖浚议曰东钱湖一名万金湖以其为利重也在
唐曰西湖盖鄮县未徙时湖在县治之西也天宝三年
县令陆南金开广之宋屡浚治周回八十里受七十二
溪之流四岸凡七堰曰钱堰曰大堰曰莫枝堰曰高湫
堰曰栗木堰曰平湖堰曰梅湖堰水入则蓄雨不时则
启闸而放之鄞定海七乡之田资其灌溉茭葑莼蒲荷
芡滋蔓不除湖辄湮塞淳熙四年魏王镇州请于朝大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731-0221b.png
浚之是年二月七日准尚书省劄子为魏王奏然当时
所除茭葑未出湖堤既复填淤嘉定七年提刑程覃摄
守捐缗钱置田收租欲岁给浚治之费朝廷许其尽复
旧址而后来有司奉行不虔田租浸移他用湖益湮宝
庆二年尚书胡矩守郡请于朝得度牒百道米一万五
千石又浚之十月命水军番上迭休且募七乡之食木
利者助役各给劵食祁寒辍工明年春夏之交役再举
农不使妨耕兵不使妨阅募渔户徐毕之十月七日告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731-0221c.png
成胡公犹惧其无以继也奏以赢钱二万八千三百四
十七缗有奇增置田亩合旧榖硕俾赢三千令翔凤乡
长顾泳之主之分渔户五百人为四隅人岁给榖六石
随茭葑之生则绝其种立管隅一人管队二十人以辖
之有旨悉如请自此不薙葑者十六年几无湖矣淳祐
壬寅冬浙守陈垲因岁稔农隙命制干林元晋佥判石
孝广行买葑之策不差兵不调夫随舟大小葑多寡听
其求售交葑给钱各有司存初至数百人已而掉舟裹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731-0221d.png
粮至者日千馀可见远近乐趋向也淘湖所收率以佐
郡家支遣至此方全为淘湖之用元大德间世家有以
湖为浅淀请以撩田若干亩入官租者时都水营田分
司追断复为湖延祐新志所谓欲塞钱湖此其渐也后
因乡民告有司举行淘湖拘七乡有田食利之家分亩步
高下量拨湖葑随田多寡阔狭俾浚之积葑于塘岸然宿
葑春泛冬沈次年复生则有司所行为具文耳近年重修
嘉泽庙有濯灵之异茭葑不泛荷茨莼芦生之者鲜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731-0222a.png
然未足恃也但大旱之年放水湖下一举而涸知其积
淤年久蓄水至浅东乡河道又皆浅涩旧称一湖之水
可满三河半今仅一河而竭是可忧也又况职守者不
谨辟启碶闸傍湖人民通同渔户每于水溢之时乘时
射利私自开闸网鱼泄水无度沿江堰坝又失修理日
夜倾注于江防旱之策果安在哉其原置买葑田亩自
元收以入官大明因之洪武二十四年本县耆民陈进
建言水利差官董其事于农隙之时令七乡食利之家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731-0222b.png
出力淘浚虽能少除葑草而根在复生况湖上溪涧沙
土随雨而下久不治则淤塞如旧矣
徐献忠山乡水利议曰我松濒海数被倭患予寓居吴
兴屡见各县山乡旱灾不收大受饥困山乡平田既少
一遇旱暵泉流枯涸既无所资坐以待毙有司者徒见
下乡平田颇有润色不肯特为奏免粮税予按视其地
皆坐不知水利之故元儒梁寅有凿池溉田之议其略
云畎亩之间若十亩而废一亩以为池则九亩可以无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731-0222c.png
灾患百亩而废十亩以为池则九十亩可以无灾患予
尝至上虞之下溉湖观之方知梁子之议可行而永久
利民矣有志经国者当相视一乡之中择其最高仰者
割为陂湖先均其税额于众利之民次营别业以捕失
田之户大展陂岸使广而多受虽亢旱之年不至耗涸
从高泻下均资广及沾润一番可以经月虽有凶灾不
能及矣(惟水库为妙止费大耳然山乡措置/灰石沙等止费工力不费大钱钞)况陂湖之
利鱼虾杂产茭苇丛生贫者资以养生富者因而便利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731-0222d.png
大雨一注众流复积前者既泻后者复蓄山乡水利无
逾此者故叔孙之芍陂汝南之鸿隙陂古人成绩可以
引见自非为民父母者力主其事愚民谁肯割其成业
者乎至于下乡之田亦有高亢不通资灌者莫若照依
北方掘凿大井上置辘轳汲引之利亦足自办民可乐
成不可谋始若出力任事维存乎人必须久任方有成
功也
 俞汝为注曰海边斥卤地方恃护塘隔绝盐潮雨水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731-0223a.png
 洗去卤性有围筑成田者筑堤凿河引内湖之水以
 资灌溉而水远难致雨泽稍稀便乏车救十年三熟
 此与山乡地形势相类近年民间告明官府豁除掘
 损田亩之粮于田心中开积水沟为夏秋车戽计凡
 沟溇多处其田多熟或于绕宅开池则近宅之地必
 有收成此苏松沿海地方试之有成效者但细访老
 农云每十亩之中用二亩为积水沟才可救五十日
 不雨若十分全旱年分尚不免于枯竭况一亩乎大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731-0223b.png
 抵水田稻苗全赖水养炎日消水甚易以十日消水
 二寸计之五十日该消去田间水一尺即二亩沟中
 亦不免于消水总计其润是沟中常有五六尺之积
 斯足用耳岂可望于夏秋亢旱之日且稻苗生长秀
 实该用水浸溉一百二十日十亩取二亩作积水沟
 仅救半旱斯言非谬必于山原上势相视洼下可蓄
 水处筑围大泽或环数里或环数十里上流之水涓
 涓不息庶足救济全旱矣常与潘知县凤梧熟论西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731-0223c.png
 北垦荒之要潘云若计开田先计潴水真确见也
永乐间平江伯陈瑄奉命以四十万卒修海岸八百里
海宁捍海塘记曰浙西江南之地抑潮捍海之利以千
计是塘为急树石培土在在为力其工以万计是塘为
大风猛潮峻不胜冲啮近海之滨难筑而善崩者以百
计是塘为切塘无坏浙以西无海患塘不葺江以南且
海患况浙哉夫是塘其创也自顾尹泳始其工颇力其
修也或十载或五载民至于今独称杨郡丞冠其工颇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731-0223d.png
固嗣是而修筑者不唯不固且不力有司病焉是岁七
八月之间风潮倍于昔而塘之决亦倍于昔郡大夫萧
公有忧焉于是具状以上于大司空李公李公曰盍亟
图之于是具状以上于司空大夫林公林公曰吾事也
于是林公馆于其地萧公往来于其涂取财于郡帑鸠
卒于邑里伐石于太湖负土于草荡散公而甃之列卒
而筑之分官而莅之塘高若干丈自下以上尺无弗坚
者塘长若干丈自北以南丈无弗实者塘阔若干丈自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731-0224a.png
内以外寸无弗密者一木一石其度其画其坚其实其
密无弗经林公者经始于九月落成于十有一月而塘
告成
石海塘记曰淳祐十六年定海县新筑石塘成其高十
有一层侧厚数尺敷平倍之袤六千五十尺有赢基广
九尺敛其上半之赢又十之五高下若一从横布之如
棋局仆巨木以奠其地培厚土以实其背植万桩以杀
其冲役夫匠军民积土至三千馀万而人不告劳阅春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731-0224b.png
夏二时舍田趋役而农不告病伐石于山石颓而役者
不伤运之于海波平而舟楫无恐以己酉春正月己未
初基越六月甲寅凡十有七旬又五日而讫事先是定
海塘以土木从事岁有决溢之虞丁酉之秋江海为一
民庐官寺营垒师屯被害尤酷知县事陈公亮创用石
板以护其外仅支数年大水至则与之俱去蔑有存者
岁在戊申风涛屡惊九月守臣岳甫始合军丁之辞以
告于上命部使者与守行视覈其费以闻诏赐缗钱六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731-0224c.png
万五千有奇圣训丁宁毋得苟简及是告成不愆于素
(石海/塘记)
二谷山人水利策曰夫滇南水利于天下犹之弹丸黑
子也然而滇之人非榖不养榖非农不入农非水利不
植闻之曰水利之在天下犹人之有血气一指之搐一
足之皲固亦仁人之所隐也请先论古今之所以异者
而质以刍荛之虑可乎夫自禹陂九泽以来三代之君
盖靡不以农为急而其臣曾莫以水利称者非无其人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731-0224d.png
也诚以神禹其功洒沈澹灾施于后世后世赖之故抑
鸿水非徒已昏垫也亦以兴沟洫兴沟洫非徒灌溉也
亦以杀流故禹之称曰尽力沟洫而周官稻人亦曰沟
以荡水浍以泻水则九州之地何者非榖土土之所渐
何者非水利乎自秦开阡陌水利乃兴于是史不绝书
以为伟绩章氏俊卿所谓名生于不足者也究而论之
非独郑国史起邓晨白居易程上元尔也李冰文翁之
于蜀也郑当时白公之于渭也番系之于汾也庄熊罴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731-0225a.png
之于洛也赵充国之于鲜水也皆其著者也邓艾张闿
之于晋也刁雍裴延俊之于魏也云得臣李袭称之于
唐也儿宽因于郑国杜诗因于召信臣王景刘义欣因
于孙叔敖许景山因于萧何或袭或创或微或钜虽人
自为制地自为制而其疏导蓄泄之宜夫固三代沟洫
之遗也我国家抚有滇土渐之文教镇之重兵兵之屯
者什七以耕什三以肄其恩厚矣其虑深矣为兵虑也
爰有屯田为田虑也爰有水利法至密也夫何近年以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731-0225b.png
来政军稍弛什七者耗什三者饥乃有如明问所忧水
旱者何欤是有说也夫曲靖之水洱海之旱患之久矣
而未闻有治之者不重也今有司所重乃在夫藏府贮
积酤𣙜盈缩泉布出入徵输缓急之间即自诡以足国
裕民之理尽矣而曾不知其本其说在任氏之窖粟也
昔者汉楚之际豪杰争居金玉任氏独窖粟已而粟贵
则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富豪杰以贫此不知务之患
也盖金玉者以权粟而非所以养也今诚有知粟之重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731-0225c.png
者则必相务于穑而水利从此兴矣故曰知务为急也
夫国家之于水利重矣秉之以宪臣籍之以专敕并屯
田职之以令于有司以彼其权之重且专也以治区区
之水而有不治者何也官侵而令不一也盖有司之水
利有分职而职宪者不得专其予夺废置则不能以引
绳而积之功屯田利孔奸所窟也职宪者司其入而不
得司其出则不能以稽售伪而杜之弊其说在宓子之
请书史也昔者宓子令单父请善书者二人书则肘引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731-0225d.png
之丑则怒之书者以告鲁君曰子贱以吾扰单父也命
毋徵发而单父治今诚能以治水之官治粟之吏功罪
之予夺仓庾之出入悉挈而还之职宪之臣则职不分
责不诿以治水而水治矣故曰任职为急也且曲靖之
水前未有也盖诸山源水合流南出东则东山西则真
峰山束焉中为草场旧称荒海水至以通流水去以
牧马既而马废不牧地听开垦稍稍筑围然未甚也近
十岁间则悉覈而征之于是起围遍于荒海而水之所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731-0226a.png
委无几矣乃始岁岁患潦而民之黄粮军之屯粮胥病
矣及水之盛则或决围而围田亦病矣夫其所为病如
此治而愈之非难也而有不能者盖有二焉官不能捐
稍入之利而武弁豪右窟穴其间者倡为成功之说忍
而不能去其说在龙介之论决蹯也夫系蹄得虎而虎
决蹯非不爱也不以蹯故害其躯奈何其以小利害大
事也谓宜博询利害即不尽除犹当先其甚者去之官
减其额岁岁稍除期以水不为灾而止可矣故曰审计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731-0226b.png
为急也洱海之旱非他也梁王山之水分流而下者故
皆有坝蓄之诸甸今略已湮废而青海周官海之流亦
罔潴蓄以故一遇恒旸赤地千里而莫之救也夫陂塘
蓄泄前人经营以为水计虑者甚悉也其始之稍隳以
补苴易矣则废而任之以至于大坏而有司者犹莫以
为意其说在医师之论解㑊也夫解㑊之为病也脉理
纵缓神气不摄无疾痛之急旦暮之虞而甚害于身玩
愒者亦然苟以避擅兴之嫌偷恬静之誉需秩满迁次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731-0226c.png
则去之耳后来继今者又复尽然非课之章程厉以诛
赏此病不除故曰课功为急也夫知务也任职也审计
也课功也四者治水之要也此非愚之言也尝徵之古
矣夫九官熙载禹稷为烈何也则以禹治水而稷治粟
也郑国在秦则关中沃野遂无凶年李冰在蜀亦沃野
千里号称陆海彼宁无雨旸天时之虞哉诚以地利胜
之也此知务者也史公之歌白公之歌召父杜母之歌
盖民心也埭称召伯颂起新丰渠号右史则士誉也兴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731-0226d.png
化之民至乃以范为姓垂之子孙皆何自致之哉此任
职者也唐之世富商大贾牟利壅遏郑白渠者一切毁
之而宋臣所陈围田湮塞水之道害尤悉马氏所谓徒
知湖之可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章氏所
谓豪民获丰植之资官私享租输之入日增岁衍而水
利之故地皆为创置之良田曩之仰水利以耕者今不
胜旱溢之苦倘公上不利丝毫之赋守令不恤豪右之
民毋惑于纷纷之议则何害之不除哉曲靖之水是已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731-0227a.png
此审计者也且禹司空也手足胼胝召伯伯也循行阡
陌王尊端坐堤上苏轼自呼营间若是乎其急之也今
玩愒之吏徒拥符重茵雍容堂戺曾不闻以时行水按
视仓廪而以委小吏何也盖宋时赵尚宽高赋皆以水
利被留再任有功则升涉无功终不得去如此则人自
劝矣此课功者也嗟乎古法之不可复久矣兵农分矣
沟洫废矣尝以为古法之仅垂者莫如屯田与水利以
其近之也盖成周畎亩之制水之与田分地而处治水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731-0227b.png
之人乃羡于治田一同之地至五万夫非其重且急也
先王岂轻弃土榖与耕夫哉而李悝商鞅苟以尽地力
而隳经制亦惑矣(李悝商鞅亦/未及今所言)然则法先王者法其近
焉可也此水利之所以不可不讲也虽然滇之水利非
独此也邓川之龙泉势将齧川永昌之叠水河每患淤
塞其他源委当讲者亦多矣
玄扈先生旱田用水疏曰谓欲论财计先当辨何者为
财唐宋之所谓财者缗钱耳今世之所谓财者银耳是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731-0227c.png
皆财之权也非财也古圣王所谓财者食人之粟衣人
之帛故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也若以银钱为财则
银钱多将遂富乎是在一家则可通天下而论甚未然
也银钱愈多粟帛将愈贵困乏将愈甚矣故前代数世
之后每患财乏者非乏银钱也承平久生聚多人多而
又不能多生榖也其不能多生榖者土力不尽也土力
不尽者水利不修也能用水不独救旱亦可弭旱灌溉
有法瀸润无方此救旱也均水田间水土相得兴云敲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731-0227d.png
雾致雨甚易此弭旱也能用水不独救潦亦可弭潦疏
理节宣可蓄可泄此救潦也地气发越不致郁积既有
时雨必有时旸此弭潦也不独此也三夏之月大雨时
行正农田用水之候若遍地耕垦沟洫纵横播水于中
资其灌溉必减大川之水先臣周用曰使天下人人治
田则人人治河也是可损决溢之患也故用水一利能
违数害调燮阴阳此其大者不然神禹之功仅抑洪水
而已抑洪水之事则决九川距海浚畎浍距川而已何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731-0228a.png
以遽曰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正德利用厚生唯和一举而
万事毕乎用水之术不越五法尽此五法加以智者神
而明之变而通之田之不得水者寡矣水之不为田用
者亦寡矣用水而生榖多榖多而以银钱为之权当今
之世银方日增而不减钱可日出而不穷又以宋臣李
纲所言节用救弊覈实开阖贸迁诸法设诚而致行之
不加赋而国用足岂虚言也谨条例如左
一用水之源源者水之本也泉也泉之别为山下出泉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731-0228b.png
为平地仰泉用法有六
 其一源来处高于田则沟引之沟引者于上源开沟
 引水平行令自入于田谚曰水行百丈过墙头源高
 之谓也但须测量有法即数里之外当知其高下尺
 寸之数不然沟成而水不至为虚费矣
 其二溪涧傍田而卑于田急则激之缓则车升之激
 者因水流之湍急用龙骨翻车龙尾车筒车之属以
 水力转器以器转水升入于田也车升者水流既缓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731-0228c.png
 不能转器则以人力畜力风力运转其器以器转水
 入于田也(图见/前)
 其三源之来甚高于田则为梯田以递受之梯田者
 泉在山上山腰之间有土寻丈以上即治为田节级
 受水自上而下入于江河也(梯田图/见田制)
 其四溪涧远田而卑于田缓则开河导水而车升之
 急者或激水而导引之开河者从溪涧开河引水至
 其田侧用前车升之法入于田也激水者用前激法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731-0228d.png
 起水于岸开沟入田也
 其五泉在于此用在于彼中有溪涧隔焉则跨涧为
 槽而引之为槽者自此岸达于彼岸令不入溪涧之
 中也
 其六平地仰泉盛则疏引而用之微则为池塘于其
 侧积而用之为池塘而复易竭者筑土椎泥以实之
 甚则为水库而畜之平地仰泉泉之瀵涌上出者也
 筑土者杵筑其底椎泥者以椎椎底作孔胶泥实之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731-0229a.png
 皆令勿漏也水库者以石砂瓦屑和石灰为剂涂池
 塘之底及四旁而筑之平之如是者三令涓滴不漏
 也此蓄水之第一法也(图见/前)
一用水之流流者水之枝也川也川之别大者为江为河
小者为塘浦泾浜港汊沽沥之属也用法有七
 其一江河傍田则车升之远则疏导而车升之疏导
 者江南之法十里一纵浦五里一横塘纵横脉散勤
 勤疏浚无地无水此井田之遗意宋人有言塘浦欲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731-0229b.png
 深阔谓此也
 其二江河之流自非盈涸无常者为之闸与坝酾而
 分之为渠疏而引之以入于田田高则车升之其下
 流复为之闸坝以合于江河欲盈则上开下闭而受
 之欲减则上闭下开而泄之职所见宁夏之南灵州
 之北因黄河之水凿为唐来漠延诸渠依此法用之
 数百里间灌溉之利瀸润无方宁城绝塞城中之人
 家临流水前贤之遗可验矣因此推之海内大川仿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731-0229c.png
 此为之当享其利济亦孔多也
 其三塘浦泾浜之属近则车升之远则疏导而车升
 之
 其四江河塘浦之水溢入于田则堤岸以卫之提岸
 之田而积水其中则车升出之堤岸者以禦水使不
 入也大则为黄河之帚小则为江南之圩宋人有言
 堤岸欲高厚谓此也车升出之者去水而蓺稻或已
 萟而去其水使不没也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731-0229d.png
 其五江河塘浦源高而流卑易涸也则于下流之处
 多为闸以节宣之旱则尽闭以留之潦则尽开以泄
 之小旱潦则斟酌开阖之为水则以准之水则者为
 水平之碑置之水中刻识其上知田间深浅之数因
 知闸门启闭之宜也浙之宁波绍兴此法为详他山
 乡所宜则效也
 其六江河之中洲渚而可田者堤以固之渠以引之
 闸坝以节宣之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731-0230a.png
 其七流水之入于海而迎得潮汐者得淡水迎而用
 之得咸水闸坝遏之以留上源之淡水职所见迎淡
 水而用之者江南尽然遏咸而留淡者独宁绍有之
 也
一用水之潴潴者水之积也其名为湖为荡为泽为
为海为波为泊也用潴之法有六
 其一湖荡之傍田者田高则车升之田低则堤岸以
 固之有水车升而出之欲得水决堤引之湖荡而远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731-0230b.png
 于田者疏导而车升之此数者与用流之法略相似
 也
 其二湖荡有源而易盈易涸可为害可为利者疏导
 以泄之闸坝以节宣之疏导者惧盈而溢也节宣者
 损益随时资灌溉也宋人有言闸窦欲多广谓此也
 其三湖荡之上不能来者疏而来之下不能去者疏
 而去之来之者免上流之害去之者免下流之害且
 资其利也吴之震泽受宣歙之水又从三江百渎注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731-0230c.png
 之于海故曰三江既入震泽厎定是也
 其四湖荡之洲渚可田者堤以固之
 其五湖荡之潴太广而害于下流者从其上源分之
 江南五坝分震泽以入江是也
 其六湖荡之易盈易涸者当其涸时际水而萟之麦
 萟麦以秋秋必涸也不涸于秋必涸于冬则萟春麦
 春旱则引水灌之所以然者麦秋以前无大水无大
 蝗但苦旱耳故用水者必稔也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731-0230d.png
一用水之委委者水之末也海也海之用为潮汐为岛
屿为沙洲也用法有四
 其一海潮之淡可灌者迎而车升之易涸则池塘以
 畜之闸坝堤堰以留之海潮不淡也入海之水迎而
 返之则淡禹贡所谓逆河也
 其二海潮入而泥沙淤垫屡烦浚治者则为闸为坝
 为窦以遏浑潮而节宣之此江南旧法宋元人治水
 所用百年来尽废矣近并浚治亦废矣乃田赋则十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731-0231a.png
 倍宋元民贫财尽以此故也其浚治之法则宋人之
 言曰急流搔乘缓流捞剪淤泥盘吊平陆开挑今之
 治水者宜兼用之也
 其三岛屿而可田有泉者疏引之无泉者为池塘井
 库之属以灌之
 其四海中之洲渚多可田又多近于江河而迎得淡
 水也则为渠以引之为池塘以畜之
一作原作潴以用水作原者井也作潴者池塘水库也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731-0231b.png
高山平原与水违行泽所不至开浚无施其力故以人
力作之凿井及泉犹夫泉也为池塘水库受雨雪之水
而潴焉犹夫潴也高山平原水利之所穷也惟井可以
救之池塘水库皆井之属故易井之彖称井养而不穷
也作之之法有五
 其一实地高无水掘深数尺而得水者为池塘以畜
 雨雪之水而车升之此山原所通用江南海壖数十
 亩一环池深丈以上圩小而水多者良田也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731-0231c.png
 其二池塘无水脉而易乾者筑底椎泥以实之
 其三掘土深丈以上而得水者为井以汲之此法北
 土甚多特以灌畦种菜近河南及真定诸府大作井
 以灌田旱年甚获其利宜广推行之也井有石井砖
 井木井柳井苇井竹井土井则视土脉之虚实纵横
 及地产所有也其起法有桔槔有辘轳有龙骨木斗
 有恒升筒用人用畜高山旷野或用风轮也(图见/前)
 其四井深数丈以上难汲而易竭者为水库以畜雨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731-0231d.png
 雪之水他方之井深不过一二丈秦晋厥田上上则
 有深数十丈者亦有掘深而得咸水者其为池塘为
 浅井亦筑土椎泥而水留不久不若水库之涓滴不
 漏千百年不漏也
 其五实地之旷者与其力不能多为井为水库者望
 幸于雨则歉多而稔少宜令其人多种木种木者用
 水不多灌溉为易水旱蝗不能全伤之既成之后或
 取果或取叶或取材或取药不得已而择取其落叶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731-0232a.png
 根皮聊可延旦夕之命虽复荒岁民犹恋此不忍遽
 去也语曰木奴千无凶年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731-0232b.png
 
 
 
 
 
 
 
 农政全书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