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731-00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农政全书卷七
            明 徐光启 撰
  农事
   营治下
农桑通诀锄治篇曰传曰农夫之务去草也芟夷蕴崇
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盖稂莠不除则禾
稼不茂种苗者不可无锄芸之功也又说文云锄言助
卷七 第 1b 页 WYG0731-0090d.png
也以助苗也故字从金从助凡榖须锄乃可滋茂诗曰
其鏄斯赵以薅荼蓼按齐民要术云苗生如马耳则镞
(谚曰欲得/榖马耳镞)稀豁之处锄而补之凡五榖惟小锄之为
(小锄者非直省功榖亦大胜大锄/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功亦少)苗出垄则深锄不
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为暂停(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榖多糠薄米息)
(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春锄起地夏为锄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
月已后虽湿亦无嫌(春既浅阴米覆地湿锄则地坚夏/苗阴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
(矣管子曰为国者使民/寒耕而熟芸除草也)又云候黍粟苗未与垄齐即锄
卷七 第 2a 页 WYG0731-0091a.png
一遍经五七日更报锄第二遍候未蚕老毕报锄第三
遍无力则止如有馀力秀后更锄第四遍脂麻大豆并
锄两遍止亦不厌早锄榖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
三茎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两垄头空务欲深细
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交浅于
第二遍第四遍又浅于第三遍盖榖科大则根浮故也
谚云榖锄八遍饿杀狗为无糠也其榖亩得十石斗得
八米此锄多之效也其所用之器自撮苗后可用以代
卷七 第 2b 页 WYG0731-0091b.png
耰锄者名曰耧锄(见农/器谱)其功过锄功数倍所辨之田日
不啻二十亩或用劐子其制颇同如耧锄过苗间有小
豁眼不到处及垄间草秽未除者亦须用锄理拨一遍
为佳别有一器曰铲营州以东用之又异于此凡耘苗
之法亦有可锄不可锄者旱耕块垡苗秽同孔出不可
锄治此耕者之失难责锄也曾氏农书芸稻篇谓礼记
有曰仲夏之月利以杀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盖
耘除之草和泥渥漉深埋禾苗根下沤罨既久则草腐
卷七 第 3a 页 WYG0731-0091c.png
烂而泥土肥美嘉榖蕃茂矣大扺耘治水田之法必先
审度形势先于最上处潴水勿致走失然后自下旋收
旋芸之其法须用芸爪不问草之有无必遍以手排漉
务令稻根之傍液液然而后已荆扬厥土涂泥农家皆
用此法又有足芸为木杖如拐子两手倚之以用力以
趾塌拨泥上草秽拥之苗根之下则泥沃而苗兴其功
与芸爪大类亦各从其便也(玄扈先生曰不/如手芸之细)今创有一
器曰芸荡以代手足工过数倍宜普效之(芸荡是二事/俱不可已)
卷七 第 3b 页 WYG0731-0091d.png
慕文曰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今小锄也锄后复有薅
拔之法以继成其锄之功也夫稂莠荑稗杂其稼出盖
锄后茎叶渐长使可分别非薅不可(薅即/芸也)故有薅鼓薅
马之说其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咸十家为率先
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馀次之旬日之间各家
田皆锄治自相率领乐事趋功无有偷惰间有病患之
家共力助之故田无荒秽岁皆丰熟秋成之后豚蹄盂
酒递相犒劳名为锄社甚可效也今采摭南北耘耨之
卷七 第 4a 页 WYG0731-0092a.png
法备载于篇庶善稼者相其土宜择而用之以尽锄治
之功也
种莳直说曰芸苗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第二
次曰布第三次曰拥第四次曰复(俗谓/添功)一次不至则稂
莠之害秕糠之杂入之营州之内以锄营州之东以铲
爰有一器出于锄者名曰耧锄撮苗后用一驴带笼觜
挽之初用一人牵惯熟不用人止一人轻扶入土二三
寸其深痛过锄力三倍所办之田日不啻二十亩今燕
卷七 第 4b 页 WYG0731-0092b.png
赵多用之名曰劐子劐子之制又少异于此(劐子第一/遍即成沟)
(子榖根未成不耐旱耧锄刃在土中故不成沟子/第二遍加擗土木雁翅方成沟子其上分壅榖根)擗土
(用木厚三寸阔三寸长六寸取成三角样前为尖头/空一窍长一寸阔半寸穿于铁锄柄上压锄刀上)
氏直说如耧锄过苗间有小豁不到处用锄理拨一遍
如种黍粟大小豆等田当用一尺三寸宽脚种莳下种
(易使锄/耧故也)如种麻麦用狭脚种莳则可
农桑通诀粪壤篇曰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
壤为急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硗土为肥土也
卷七 第 5a 页 WYG0731-0092c.png
(玄扈先生曰田附郭多肥饶以粪多故村落中民/居稠密处亦然凡通水处多肥饶以粪壅便故)古者
分田之制上地家百亩岁一耕之中地家二百亩间岁
耕其半下地家三百亩岁耕百亩三岁一周盖以中下
之地瘠薄硗确苟不息其地力则禾稼不蕃后世井田
之法变强弱多寡不均(非为田不均亦为人不均所以/稠密之地农人多无立锥广虚)
(之野即又务/广地而荒之)所有之田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
为农者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壮而收穫不减
孟子所谓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也踏粪之法凡人
卷七 第 5b 页 WYG0731-0092d.png
家于秋收场上所有穰等并须收贮一处每日布牛
之脚下三寸厚经宿牛以蹂践便溺成粪平旦收聚除
置院内堆积之每日亦如前法至春可得粪三十馀车
至夏月之间即载粪粪地地亩用五车计三十车可粪
六亩匀摊耕盖即地肥沃兼可堆粪行又有苗粪草粪
火粪泥粪之类苗粪者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蚕豆/大麦)
(皆/好)悉皆五六月䆊种七八月犁掩杀之为春榖田则亩
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此江淮迤北用为常法草
卷七 第 6a 页 WYG0731-0093a.png
粪者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掩罨腐烂也记礼有
曰仲夏之月利以杀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今农
夫不知此乃以其耘除之草弃置他处殊不知和泥渥
漉深埋禾苗根下沤罨既久则草腐而土肥美也江南
三月草长则刈以踏稻田岁岁如此地力常盛(江南壅/田者如)
(翘荛陵苕皆特种之非野/草也恐苜蓿亦可壅稻)农书云种榖必先治田积腐
藁败叶刬薙枯朽根荄遍铺而烧之即土暖而爽及初
春再三耕耙而以窖罨之肥壤雍之麻籸(舒榛/反)榖壳皆
卷七 第 6b 页 WYG0731-0093b.png
可与火粪窖罨榖壳朽腐最宜秧田必先渥漉精熟然
后踏粪入泥荡平田面乃可撮种其火粪积上同草木
堆叠烧之土熟冷定用碌轴碾细用之江南水地多冷
故用火粪种麦种蔬尤佳又凡退下一切禽兽毛羽亲
肌之物最为肥泽积之为粪胜于草木(毛羽和挦汤积/之久则溃腐如)
(欲速溃置韭菜一握/其中明日烂尽矣)下田水冷(不论下田近/泉源处即冷)亦有用石
灰为粪治则土暖而苗易发(下田水不得冷惟山田泉/水未经日色则冷闽广用)
(骨及蚌蛤灰粪田亦因山田水冷故也为山田者/宜委曲导水使先经日色然后入田则苗不坏)然粪
卷七 第 7a 页 WYG0731-0093c.png
田之法得其中则可若骤用生粪及布粪过多粪力峻
热即烧杀物反为害矣火粪力壮南方治田之家常于
田头置塼槛窖熟而后用之(虽熟亦不得过多多/用者须腊月下之)其田
甚美北方农家亦宜效此利可十倍又有泥粪于沟港
内乘船以竹夹取青泥杴拨岸上凝定裁成块子檐去
同火粪和用比常粪得力甚多或用小便亦可浇灌但
生者立见损坏不可不知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
确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夫黑壤之地信美矣然肥
卷七 第 7b 页 WYG0731-0093d.png
沃之过不有生土以解之则苗茂而实不坚硗确之土
信恶矣然粪壤滋培则苗蕃秀而实坚栗土壤虽异治
得其宜皆可种植今田家谓之粪药言用粪犹用药也
凡农居之侧必置粪屋低为檐楹以避风雨飘浸屋中
必凿深池甃以砖甓凡扫除之草秽烧燃之灰簸扬之
糠秕断藁落叶积而焚之沃以肥液积久乃多凡欲播
种筛去瓦石取其细者和匀种子疏把撮之待其苗长
又撒以壅之何物不收为圃之家于厨栈下深阔凿一
卷七 第 8a 页 WYG0731-0094a.png
池细甃使不渗泄(细甃有良法宜/用水库法造之)每舂米则聚砻簸榖
壳及腐草败叶沤渍其中以收涤器肥水与渗漉泔淀
沤久自然腐烂一岁三四次出以粪苧因以肥桑愈久
愈茂而无荒废枯摧之患矣又有一法凡农圃之家欲
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轮小车一辆诸
处搬运积粪月日既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
桑果愈茂岁有增羡此肥稼之计也(北土不用粪壤/作此甚有益)
扫除之隈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为膏润唯
卷七 第 8b 页 WYG0731-0094b.png
务本者知之所谓惜粪如惜金也故能变恶为美种少
收多谚云粪田胜如买田信斯言也凡区宇之间善于
稼者相其各方地理所宜而用之庶得乎土化渐渍之
法沃壤滋生之效俾业擅上农矣
农桑通诀灌溉篇曰昔禹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然后播奏庶艰食烝民乃粒此禹平水土因井田沟洫
以去水也后井田之法大备于周周礼所谓遂人匠人
之治夫间有遂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
卷七 第 9a 页 WYG0731-0094c.png
川遂注入沟沟注入洫洫注入浍浍注入川故田亩之
水有所归焉此去水之法也若夫古之井田沟洫脉络
布于田野旱则灌溉潦则泄去故说者曰沟洫之于田
野可决而决则无水溢之害可塞而塞则无旱乾之患
又荀卿曰修堤防通沟洫之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则
沟洫岂特通水而已哉(水藏即后/世之水匮)考之周礼稻人掌稼
下地以水泽之地种榖也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遂均
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此又平地之制与遂人匠人异
卷七 第 9b 页 WYG0731-0094d.png
也后世灌溉之利实昉于此至秦废井田而开阡陌于
今数千年遂人匠人所营之迹无复可见惟稻人之法
低湿水多之地犹祖述而用之天下农田灌溉之利大
抵多古人之遗迹如关西有郑国白公六辅之渠关外
有严熊龙首渠河内有史起十二渠自淮泗及汴通河
自河通渭则有漕渠郎州有右史渠南阳有召信臣钳
卢陂庐江有孙敖芍陂颍川有鸿隙陂广陵有雷陂浙
左有马臻镜湖兴化有萧何堰西蜀有李冰文翁穿江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31-0095a.png
之迹皆能灌溉民田为百世利兴废修坏存乎其人夫
言水利者多矣然不必他求别访但能修复故迹足为
兴利此历代之水利下及民事亦各自作陂塘计田多
少于上流出水以备旱涸农书云惟南熟于水利官陂
官塘处处有之民间所自为溪堨(音/曷)水荡难以数计大
可灌田数百顷小可溉田数十亩若沟渠陂堨上置水
闸以备启闭若塘堰之水必置(音/蹇)窦以便通泄此水
在上者若田高而水下则设机械用之如翻车筒轮戽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31-0095b.png
斗桔槔之类挈而上之如地势曲折而水远则为槽架
竹筒阴沟浚渠陂栅之类引而达之此用水之巧者若
不灌及平浇之田为最或用车起水者次之或再车三
车之田又为次也其高田旱稻自种至收不过五六月
其间或旱不过浇灌四五次此可力致其常稔也傅子
曰陆田者命悬于天人力虽修水旱不时则一年功弃
(陆田独不可灌乎古井/田之法皆为陆田也)水田制之由人人力苟修则地
利可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此水田灌溉之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31-0095c.png
利也方今农政未尽兴土地有遗利夫海内江淮河汉
之外复有名水万数枝分𣲖别大难悉数内而京师外
而列郡至于边境脉络贯通俱可利泽或通为沟渠或
蓄为陂塘以资灌溉安有旱暵之忧哉复有围田及圩
田之制凡边江近湖地多闲旷霖雨涨潦不时淹没或
浅浸㳽漫所以不任耕种后因故将征进之暇己戍于
此所统兵众分工起土江淮之上连属相望遂广其利
亦有各处富有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31-0095d.png
地率有千顷旱则通水涝则泄去故名曰围田又有据
水筑为堤岸复叠外护或高至数丈或曲直不等长至
㳽望每遇霖潦以圩水势故名曰圩田(此等初为人利/久而渐多亦或)
(妨于潴水详浙中复镜湖议可见也至如北土淀/水至多急而营之此而虑其为镜湖也尚早尚早)内有
沟渎以通灌溉其田亦或不下千顷此又水田之善者
又如近年怀孟路开浚广济渠广陵复引雷陂庐江重
修芍陂似此等处略见举行其馀各处陂渠川泽废而
不治不为不多倘能循按故迹或创地利通沟渎蓄陂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31-0096a.png
泽以备水旱使斥卤化而为膏腴污薮变为沃壤国有
馀粮民有馀利然考之前史后魏裴延隽为幽州刺史
范阳有旧督亢渠渔阳燕郡有故戾诸堰皆废延隽营
造而就溉田万馀顷为利十倍今其地京都所在尤宜
疏通𨗳达以为亿万衣食之计故秦渠若其略曰郑国
在前白渠起后举插如云决渠为雨且溉且粪长我禾
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夫举事兴工岂无今日之延隽
倘有成效不失本末先后之序庶灌溉之事为农务之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31-0096b.png
大本也
农桑通诀劝助篇曰书曰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
子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盖恶劳好逸者常人之情偷
惰苟且者小人之病上之人苟不明示赏罚以劝助之
则何以奖其勤劳而率其怠倦欤周礼载师凡宅不毛
者有里布谓罚以二里二十五家之泉也田不耕者出
屋粟谓罚以三家之税粟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
征谓虽闲民犹当出夫税家税也闾师言无职者出夫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31-0096c.png
布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植者无椁不蚕者
不帛不绩者不衰先王之于民如此岂为厉农夫哉凡
欲振发而饬其蛊弊使之率作兴事耳是以地无遗利
民无趋末田野治而禾稼遂仓廪实而府库充则斯民
宁复有饿莩流离之患哉月令孟春之月命田司相土
地所宜五榖所殖以教导民必躬亲之孟夏劳农劝民
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季冬命田官告民出五
种命农计耦耕事古人之于农盖未尝一日忘也后世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31-0096d.png
劝助之道不明其民往往去本而趋末故谚曰以贫求
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纹不如倚市门此说一兴
天下之民勇于弃耒耜而争贩鬻妇人舍机杼而习歌
舞惰游末作习以成俗一遇凶饥食不足以充其口腹
衣不足以蔽其身体怀金形鹄立以待尽者比比皆是昔
成王适于田以其妇子之馌彼南亩攘其左右而尝其
旨否爱民如此田野安得而不治黍稷安得而不丰文
帝所下三十六诏力田之外无他语减租之外无异说
卷七 第 14a 页 WYG0731-0097a.png
逐末之民安得而不务本太仓之粟安得而不红腐此
上之人重农如此至于承流宣化之官又在于守令之
贤各尽其职勤如劝课务求实效及览古之循吏如黄
霸之治颍川劝种树(树谓树/艺五榖)龚遂之治渤海课农耕何
武行部必问垦田茨充为令益治桑柘召信臣治南阳
开沟渎为民利任延治九员易射猎为牛耕张堪守渔
阳开稻田皇甫隆治燉煌教耧犁此先贤劝助之迹载
诸史册今天下之民寒而思衣皆知有桑麻之事饥而
卷七 第 14b 页 WYG0731-0097b.png
思食皆知有稼穑之功则男务耕锄女事纺织盖有不
待劝而后加勤者况谆谆然谕之恳恳然劳之哉况又
加实意行实惠验实事课实功哉如或不然上之人作
无益以妨农时敛无度以困民力般乐怠傲不能以身
率先于下虽课督之令家至而户说之民亦不知所劝
也今长官皆以劝农署衔农作之事已犹未知安能劝
人借曰劝农比及命驾出郊先为文移使各社各乡预
相告报期会赍敛秪为烦扰耳柳子厚有言虽曰爱之
卷七 第 15a 页 WYG0731-0097c.png
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种树之喻可以为戒庶
长民者鉴之更其宿弊均其惠利但具为教条使相勉
励不期化而民自化矣又何必命驾乡都移文期会欺
下诬上而自邀功利然后为定典哉
农桑通诀收穫篇曰孔氏书传云种曰稼敛曰穑种敛
者岁事之终始也食货志云力耕数耘收穫如盗贼之
至盖谓收之欲速也故物理论曰稼农之本穑农之末
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熟收欲速此良农之务
卷七 第 15b 页 WYG0731-0097d.png
也记曰种而不耨耨而不穫讥其不能图功收终也是
知收穫者农事之终为农者可不趋时致力以成其终
而自废其前功乎月令仲秋之月命有司趣民收敛季
秋之月农事备收孟冬之月循行积聚无有不敛至于
仲冬农有不收藏积聚者取之不诘皆所以督民收敛
使无失时也禹贡曰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盖纳
铚者截禾穗而纳之纳秸者去穗而刈其藁纳之也诗
言刈穫之事最多臣工诗曰命我众人庤乃钱鏄奄观
卷七 第 16a 页 WYG0731-0098a.png
铚艾(铚艾二器/见农器谱)七月诗云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言
农功之备也载芟之诗云载穫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
秭良耜之诗云穫之秷秷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
栉以开百室皆言收穫之富也凡农家所种宿麦早熟
最宜早收故韩氏直说云五六月麦熟带青收一半合
熟收一半若候齐熟恐被暴风急雨所摧必致抛费每
日至晚即便载麦上场堆积用苫密覆以防雨作如搬
载不及即于地内苫积天晴乘夜载上场即摊一二车
卷七 第 16b 页 WYG0731-0098b.png
薄则易乾碾过一遍翻过又碾一遍起楷下场扬子收
起虽未净直待所收麦都碾尽然后将未净楷稗再碾
如此可一日一场比至麦收尽已碾讫三之一矣大抵
农家忙并无似蚕麦古语云收麦如救火若少迟慢一
值阴雨即为灾伤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今北方收
多肝钐(杉去/声)用麦绰钐麦覆于腰后笼内笼满则载而
积于场一日可收十馀亩较之南方以镰刈者其速十
(南方梅天多雨雨时连秸刈竖著/屋下候乾若只钐取穗积之必腐)凡北方种粟秋熟
卷七 第 17a 页 WYG0731-0098c.png
当速刈之齐民要术云收榖而熟速刈乾速积(刈早则/镰伤刈)
(晚则穗折遇风则收减湿积则/藁烂积晚则耗损连雨则生耳)南方收粟用粟鉴摘穗
北方收粟用镰并藁刈之田家刈毕稛而束之以十束
积而为然后车载上场为大积积之视农功稍隙解
束以旋旋镵穗挞之南方水地多种稻秫早禾则宜早
收六月七月则收早禾其馀则至八月九月诗云十月
穫稻齐民要术曰稻至霜降穫之此皆言晚禾大稻也
故稻有早晚大小之别然江南地下多雨上霖下潦劖
卷七 第 17b 页 WYG0731-0098d.png
刈之际则必须假之乔杄多则置之笼架待晴乾曝之
可无耗损之失齐民要术云收禾之法熟过半断之刈
穄欲早刈黍欲晚皆即湿践穄践讫即蒸而浥之黍宜
晒之令燥凡麻有𡋯则刈刈毕则沤之刈菽欲晚叶
落尽然后刈脂麻欲小束以五六束为一丛斜倚之俟
口开乘车诣田抖擞还丛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
梁秫收刈欲晚早刈损实大抵北方禾黍其收颇晚而
稻熟亦或宜早南方稻秫其收多迟而陆禾亦或宜早
卷七 第 18a 页 WYG0731-0099a.png
通变之道宜审行之
农桑通诀蓄积篇曰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
耕必有三年之食虽有旱乾水溢民无菜色岂非节用
预备之效欤冢宰视年之丰凶以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祭用数之仂而又以九贡九赋九式均节之取之有制
用之有度此理财之法有常而国家之蓄积所以无阙
也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
蓄曰国非其国矣蓄积者岂非有国之先务乎周礼仓
卷七 第 18b 页 WYG0731-0099b.png
人掌粟入之藏以待邦用若不足则止馀法用有馀则
藏之以待凶而颁之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
之委积以恤民之艰阨关市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
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
待凶饥以此见先王蓄积皆为民计非徒曰藏富于国
也彼有损下以自益剥民以自丰如商王钜桥之粟隋
人洛口之仓所积虽多岂先王预备忧民之意哉大抵
无事而为有事之备丰岁而为歉岁之忧是故国有国
卷七 第 19a 页 WYG0731-0099c.png
之蓄积民有民之蓄积当粒米狼戾之年计一岁一家
之用馀多者仓箱之富馀少者儋石之储莫不各节其
用以济凶乏此固知尧之时有九年之水汤之时有七
年之旱而国亡捐瘠所谓蓄积多而备先具者岂皆藏
于国哉盖必有藏于民者矣今之为农者见小近而不
虑久远一年丰稔沛然自足侈费妄用以快一时之适
所收榖粟耗竭无馀一遇小歉则举贷出息于兼并之
家秋成备称而偿之岁以为常不能振拔其间有收刈
卷七 第 19b 页 WYG0731-0099d.png
甫毕无以糊口者其能给终岁之用乎尝闻山西汾晋
之俗居常积榖俭以足用虽间有饥歉之岁庶免夫流
离之患也传曰收敛蓄藏节用御欲则天不能使之贫
信斯言也近世利民之法如汉之常平仓榖贱则增价
籴之不至于伤农榖贵则减价而粜之不使之伤民唐
之义仓计垦田顷亩多寡丰年纳榖而藏之凶年出榖
以赒贫乏官为主之务使均平是皆敛其馀以济不足
虽遇俭岁而不忧饥殍也然尝考之汉史贾生言于文
卷七 第 20a 页 WYG0731-0100a.png
帝曰汉之为汉几四十年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彼一时
也自文帝躬行节俭以化天下至景帝末年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而民亦富庶人徒见古之蓄积常有馀后之
蓄积常不足岂天之生物不如古之多人之谋事不如
古之智盖古之费给有限而后之费给无穷无怪乎有
馀不足之不同也
 
 
卷七 第 20b 页 WYG0731-0100b.png
 
 
 
 
 
 
 
 农政全书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