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194-02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剡源文集卷十八    元 戴表元 撰
  题
   题缪氏族谱
中世士大夫专尚谱笺牒以为宗法废所赖以考订昭
穆而知氏族之所自来惟有此耳然亦有不幸兵燬荡
析漂寄荒远并遗故老不可物色者其势无如之何则
往往谨藏诸心遇官学所历博问而精覈之万一或庶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194-0227b.png
几焉信州之缪为儒已久其族聚居上饶灵山之阳谓
之缪源今犹及与沿江机宜讳君宝字振玉者交游江
东呼缪作穆不闻其复为他音也而信州之俗承袭浅
俚乃犹以为缪戾之缪至是机宜之族子若凤教授天
台又得合黄岩平阳长溪之谱其世次由江南之近年
上溯战国以达于鲁穆曰史记孟子书穆通作缪定其
望曰琅琊兰陵东海而三郡皆近于鲁吾家彦肃秘书
又题文谱端辨秦穆公书录秦誓蒙毅传不应罪其杀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194-0227c.png
三良弃百里奚鲁穆姜书于春秋列女传不宜讥其性
慧行乱而皆改从缪戾之谥秦鲁臣子亦不应以恶谥
加其所尊谓宜于谱直书穆氏为合于古辞严义备可
以一洗千古之惑览者其慎详之
   题新刻袁氏孝经说后
右袁正肃公广微孝经说三卷前一卷已刋在宣州学
官有知州王侍郎附注行于世馀二卷引论语孟子而
发者余未之见也正肃于余为乡先生先伯大父云台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194-0227d.png
府君托同甲戌进士第为通家尊行馀言绪论讲问为
多盖正肃公之父正献公叔和学于象山陆文安公正
肃公虽不逮事象山而家庭承袭深有源委岂惟正肃
公自洛学东行诸大儒各以所闻分门授徒晦庵朱文
公在闽东莱吕成公在浙南轩张宣公在湘象山文安
公在江西其徒又皆各有所授往往散布远近殊途同
归而象山之传独盛于四明正献正肃父子若文元杨
公敬仲文靖舒公元质端献沈公晦叔其尤著者也正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194-0228a.png
肃公既贵尝持江东宪节数数为士大夫讲象山之说
行部之贵溪乃为象山改创祠塾故江东之人自正肃
公而尊象山之道益严贵溪姜翔仲之先世故当时讲
下士大夫一人之数翔仲今又为侍祠诸生能取家藏
是书并刋之塾中可谓鹤鸣而子和之矣余实不敏区
区家世亦有与翔仲同者遂不得让而系名其编末云
大德十年丙午岁后正月既望识
   题徐可与诗卷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194-0228b.png
雪窗先生张武子讳良臣自洪徙鄞高才博学妙为诗
为吾乡渡江以来诗祖凡后生操觚弄翰而有事于篇
什者未有不出其门者也天性清旷不营生业子孙未
再世即弃丘垄庐舍去而它游诗事遂如赘疣有一女
嫁上饶徐氏其子是为忠悯公以进士第一人得名于
时忠悯公贵不知能收恤张氏子孙与否独尝见其板
刋雪窗诗一编则出于忠悯公家所为刋虽不多然相
去百年江湖名字寂寞犹赖此得在人目睫耳大德丙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194-0228c.png
午岁余来上饶且四年访求忠悯公家犹张氏之于吾
乡而公从子可与名九龄数数辱以诗见交余读之波
澜渊深音莭韶美于是不但喜是邦故家典刑之未
而吾乡诗祖气脉沿接所谓适空谷者闻足音而欣然
非邪
   题陆渭南遗文抄后
右陆渭南遗文一帙用王理得本传抄帙后有庚饶州
系谱饶州端士惜放翁所作韩氏南园记无甚䛕语而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194-0228d.png
子孙讳之不载于家集其论厚矣自饶州以下又诋其
阅古泉记及贺平原二子除秘阁等启以为不当作余
蚤闻好事者说谓放翁晚岁食贫牵于幼子之累赖以
文字取妍韩氏遂得近臣恩数遍官数子此说既行而
凡异时不乐于放翁之进与忌其文辞者同为一舌以
排之至于死且百年同时争名角进之人亦已俱尽宜
有定论而犹未止盖其事可伤悲者焉渡江以来如放
翁可谓问学行义人矣谂其放阨而不伤困窭而能肆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194-0229a.png
不可谓无君子之守就令但如常人之见欲为身谋为
子孙谋当盛年时知巳如麻何待七八十岁之后始媚
一戚里权幸而为之邪虽血气既衰圣人不免于戒不
可谓世之君子必当然也谓世之君子必当然者其自
待亦不厚矣然放翁固有不得辞者穷不能忘仕为文
不能不徇人之求庞眉皓发屑屑道途之间而曰我意
非有他也人谁能谅之哉此编取饶州之意于南园阅
古二记存而不去使世人知放翁不绝于韩氏者其语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194-0229b.png
止此其贺除秘阁等启绝不类本作余于文不敢谓知
之若俗雅四三人望而能辩其为放翁与否也并告理
得使删去云
   题吕复初所藏大父放翁二诗卷
丞相忠穆吕公以勋业为渡江名臣而常耽悦文藻云
得法于李邦直复初之大父于忠穆为孙亦承学于放
翁非称其家儿耶近世负官簿者自贵而捐问业之谦
名师资者自贱而失守道之高皆不复中原遗俗矣披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194-0229c.png
味此卷令人恍然
   题宝叶真
身不待帛而温名不依权而著此吾所见于源公者也
及乎苦心密行忧万人之失乳而不敢私其形者吾亦
不得而知之今乃见其真有古墨氏之风也
   题奖孝诗卷后
右奖孝诗一帙骚坛名公奖康彦中公庐墓之孝者也
公讳敬字彦中鄮茅山世宦裔也其伯兄万石君扬奇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194-0229d.png
吾剡源山水购茂林通冢张氏山窆乃考迪功郎维翰
府君公以成童之年自扶柩至兆既葬别间泣曰吾不
忍远离吾亲也遂独留庐墓读书张氏嘉其孝且俊妻
赘之因家茂林为奉化人今其子姓诜诜门昌资裕孝
让之风蔼然为乡族望有繇也一日余访公后安时先
生于读书斋适见是帙读之慨曰是诗也所谓树风声
表宅里者也家庭之范在是乡党之则在是国之忠臣
必有出于是门者矣康氏子孙能宝藏越今而时阅之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194-0230a.png
亦可谓宅心孝让而尊祖敬宗者矣表元也幸得以稽
孝子之世而谱其行庸附名孝子之录以托于不朽大
德十二年仲春望日题
   题董彦醇诗后
始余过竹溪董氏舍见诸少年讽书林樾间童冠相错
笙和玉明时兵革新息肩文献散落私以为故家遗俗
适当然耳越二十年复来前所见子弟皆肄习脩饰咸
伟丈夫而余年浸倦衰交游益荒为之惊喜过望有名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194-0230b.png
儒金字彦醇贶诗一小编阅之则其气士衡入洛之隽
其趣仲宣游邺之畅也于是与之语累昼夜娓娓皆起
人意而每及诗辄求益不置嗟乎士之生患无以为之
家有家矣患无以为之徒有徒矣患无以为之志彦醇
内承贤父兄积累之资外收良师友殚洽之助觚铅缃
素不绝于席衣冠轩盖日盈其门所以开彦醇而迫之
以必进者不遗馀力此其志岂小小顾余之不敏何足
以慰酬之抑学者之为诗犹富贵之求丹然世以为无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194-0230c.png
丹不必学又以丹为自成不待学皆过矣若必待学而
成则当捐纷华豢养草衣木食轻寒暑忘饥渴以求于
深山大泽之中万一或遇其人而得其法而世累不可
尽弃人亦有自能清静淡薄不出户庭而致其人与其
书者是盖有数不可以一槩论然亦必其受道之质去
常人远甚然后可得彦醇之得于天者丰矣其益修而
俟焉
   题赵考成遗事后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194-0230d.png
益都赵昌甫讳成以国信使属官随其父南使事在淳
祐辛丑是时当蔡破蜀溃之后淮汉创残甫息南事亦
甚岌岌行人玉帛好问往来无虚岁不知赵君等何以
拘絷如此之久也史子申虽非良相然熟于料敌能得
人死力又善置耳目侦候非后来当国者比当由境外
结约先有私许通变事宜及使至而国论异同不得如
请展转迁延伺报不决它相继至幸谋不已出置之不
以为意以故留滞至于三十六年乎正使月吕蔑思偶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194-0231a.png
以中毒死其馀者十四人散处不知存在而赵君徙宝
庆得及兵至城下生还呜呼匹夫杯酒意气许与尚一
语不忍负朋辈而况国事握莭衔命如赵君可以言使
臣矣得一令长归见天日而死万万无恨功赏厚薄不
足置齿牙也而兵交受人使问至于三十六年不得报
死者且尽而谋国之人不知此不可以为寒心乎余不
及识赵君士大夫多言其诸子世显者能诵事实于人
以揭其先烈然则仁者宜有后赵氏之泽殆未可量也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194-0231b.png
   题姚秀实家藏陈所翁画龙
所翁画龙虽近出真者世不多有其法当欲画时游戏
取人缣素用墨澜泼有及有不及乘快隐隐数笔龙藏
其中矣凭陵突兀恍惚变灭盖君自以寄意为乐龙成
傍附题述辞翰散朗与画相入真奇物也世人见其易
就辄亦造次拟为之不满一笑此卷微澜细霭瀰漫通
幅前冲后拥略具鳞鬣点染精致殆非一时信手之作
姚氏谨藏之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194-0231c.png
   题坡书欧阳公鹎鵊图
右草书欧阳公鹎鵊词一卷建业翁舜咨得于姑孰士
大夫家从来以为山谷书渔阳鲜于伯机以为东坡草
书世人见者绝少余尝见所书秋声赋笔法与此略相
髣髴盖皆书欧阳公所作一时师友心相乡往风流映
带自古未之有也夏鸡者京西人以名鹎鵊南衙捉仗
事出唐书南字不作两今人以捉字为促字之误皆非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194-0231d.png
   题蜀苏氏族谱后
人情之望于天者其为福不一端而莫良于有后然非
可以容易言也蜀苏文忠公论扬雄之无后以为有其
名而无实之报夫扬雄之贤而文非可例以无实断也
公之论雄如此决非敢谓我为安然无愧歉于心而有
所觊于他日者然其家屏处荒远郁勃几世至宫师公
始以名字动于京师不过得一编太常礼书而卒至文
忠公兄弟大科异等名官美爵若仅酬之者然荣华几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194-0232a.png
何忌嫉不少因而逋流分窜于蛮烟蜑雨之域汹汹至
身死而未定人以为无天道矣诚不自意时移事换之
后子孙幸而存者皆以家世录用其星居他处谱牒不
可详考乃若二公之后皆尝守婺而留居婺者皆延二
公之赏班班预于天官之籍余辛未岁主太学闻有六
世孙垲字伯清方以是时入为弟子员而未及接越三
十六年乃相见于杭出所叙次昭穆整整不乱为之惊
嗟喜诧当二公之与诸贤得祸也累然在机阱之中想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194-0232b.png
望章蔡威严何敢仰首视死骨未寒而彼二宗衰微销
灭言之令人颈缩尝见建州章氏家登科题名记惇虽
位至宰相丑其人削而不录莆田姓蔡士人书应举卷
首明称不系罪人京卞子孙士大夫能不没其名则百
世之下它人亦为之惊嗟喜诧一辱其身虽子孙犹知
羞而讳之可不惧哉伯清疏通有酝藉少余年数岁拳
拳以文章词学自重盖不愧苏氏家法云
   题天台吴康肃公家所藏朱文公遗墨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194-0232c.png
吴康肃公以清纯谠直为江南名臣朱文公铭其墓谁
复有异评者今又获观文公亲书为公所作唁疏挽歌
二幅弥可珍尚其时士大夫人人爱惜自重不敢弃其
身为不肖者不但名义当然亦惧端人正士之不与而
或议其后尔呜呼严哉
   题贯休画罗汉此老禅津诗液流布缣素乃作此变幻诙诡相耶
   题邓秀才临兰亭小本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194-0232d.png
古人临书临意不临形若长短阔狭规规求似强勉而
不自然乃优孟之学孙叔敖耳邓君临兰亭此卷改用
小字绝不用旧本而规模法度皆足俊哉
   题秦景山遗藁
余尝爱秦汉以前士大夫慷慨多奇气为人排难解急
而不居其功若鲁仲连虞卿张孟谈皆是虞卿号能著
书书不传自馀无所著然三人者虽不著书或著而不
传其言议风指犹表见于世也余中岁更涉患难偶幸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194-0233a.png
不死晚始及闻广陵秦景山之为人景山与余同太学
任在后其佐幕淮南尝画策全城及论赏优秩辄拂衣
不受去竟以贫死胸次贤于人远甚既而其子弟出遗
文相示阅之舂容酝藉雍雍然周乎人情而达于世变
信乎其为有本之言哉
   题曾道士祖师诗卷
信之为州东连浙南接闽西达江楚山绵水迤居可以
养真全身出便于驰名遂志故其地常为高人奇士窟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194-0233b.png
宅余平生所尝交游名字班班可按也洎余之来流辈
俱尽而惟深岩邃谷能从事于神仙世外之学者翛然
独盛为之徘徊太息州南有贞庆宫当郊关之会而据
溪山之要道士曾法师居之每岁时休沐讲肄之隙必
一往临眺法师又气谊深古至必绸缪倾尽一日出其
祖师无无薛公钓隐岩公诗编相示读之有南华鹏鴳
之趣薛门鸾鹄之韵不但葩华摇落之馀以归根反本
为慰而衣冠故家门祚荒绝如法师之为人子孙能扬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194-0233c.png
先誉起遗业尤绝无而仅有也
   题王秀才灵山签诗
人情之于吉凶避就有不能自决者必决之龟筮然后
行事虽古圣人皆然后世祀愈渎卜愈繁乃至筳篿环
珓之属亦在所取王秀才作灵山签诗复据易卦为辞
近古哉
   题赵几仲诗编后
赵文昌几仲自钱塘赴东嘉守时余方在太学缘余仁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194-0233d.png
翁胡国器交游故亦及造馆下文昌以诸王孙奇才高
等名为诗所与相倡和者刘养厚柴景山为多二君皆
布衣颇以章句自负仁翁国器终有名宦心不敢与较
高下也至余则从旁传赏叹羡而巳然其音响气趣未
尝不熟询而详叩之故于时虽科举俗学之累多若诗
之古近兴废本末不可谓不知其槩矣越数年兵火奔
播偶有天幸不死俗学于是尽废诗亦不足以为名近
忆旧有从游姓氏茫然不知谁亡谁在来上饶有闽清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194-0234a.png
赵主簿携致轩诗一编见示读之文昌所作也自唐宋
以来诗之存而传者皆其人手自科简或家有贤子孙
能珍鉴之故不致冗杂散逸主簿君于文昌为的嗣所
编既一一精选博载而卷中养原仁翁之徒斓斑在目
为之喜而感感极而继之叹也文昌诗袭清于放翁潜
夫资爽于尧章季蕃其襟怀学问远有渡江前诸老端
绪非近世单闻陋识所可窥议主簿君更为搜访汇聚
以俟知者出焉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194-0234b.png
   题画
子昂作画初不经意对客取纸墨游戏点染欲树即树
欲石即石然才得少许便足未尝见从容宛转如此卷
十馀尺者昔有送长缣于郭恕先恕先意所不乐而不
得已为作小手轮牵一丝劲直终幅系以纸鸢还之其
人愠不敢言然不害为奇笔子昂才气不减恕先乃能
为求者委曲至此殆其人有以得之耶
   又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194-0234c.png
吴兴钱选能画嗜酒酒不醉不能画然绝醉不可画矣
惟将醉醺醺然心手调和时是其画趣画成亦不暇计
较往往为好事者持去今人有图记精明又旁附缪诗
猥札者盖赝本非亲作设亲作亦非得意画也此卷烟
林水屿伸纸数尺自非须臾可就想见经营布置时累
醉不一醉祝提学云有人仕吴诣钱生值醉得之良是
   题卢鸿草堂图古之隐人多枯苦简薄安有美池苑台榭如此图所传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194-0234d.png
者盖开元间官府就嵩洛佳处用公库钱营饰以赐之
又于其中聚学徒五百人非独居长往之比也画本通
幅今改作十段不失元致览之令人精爽飞动
   题陈留仇公训子诗后
大德辛丑夏余寓钱塘张检校招归其家池亭饮于时
隆暑会者数客席端仇廉访微笑问是亭宜何名余名
之曰清风廉访公大喜称善因娓娓款论移日酒散各
别去不相闻然心知其人中原故家君子也越四年留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194-0235a.png
信州有妙年书生携其祖云轩仇先生训子诗卷见示
叩之即廉访公尊翁所作嗟乎有是哉诗三章皆有所
指切而辞情温厚音韵閒适可以优游起发无急迫苛
厉之气想见其居家无言而令行不怒而威立士大夫
轻穷达忘贵贱所至有以自养亦不遽隤其家声者用
此道耳仇氏世世谨藏之
   题画卷
此卷修颡深目衣裳而拱者一人服同而貌微瘠肩随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194-0235b.png
于旁者二人题者皆以为孔氏师弟子似矣投器地上
袒而舞者一人或以为楚接舆或以为荣启期则余不
能知也余又有疑地上所投近饮器而此一人立饮而
无席古又未有小冠及加巾而四人冠皆小而加巾则
俱未可知也然笔制精妙自非近物必有博识能定之

   题十一子像
昔吾尝论太史公叙孔氏门人不当有七十子之数文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194-0235c.png
翁又图七十二人者于庙皆非所以尊夫子夫圣人之
生于世其道之及人如天地之成物大者大成之小者
小成之而可以数计乎与孔子同时人虽尚多贤窃计
未有踰于老子者夫子且尝问礼今礼家杂记其言多
本老子则老子之贤在其当时所尝学道而去为君子
者何可胜算岂止如今杜君所举十弟子而已而杜君
学仙谓老子为仙祖十子者皆得老子之道而仙吾友
赵子昂画不易得乃为之十一像像系一传其于老子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194-0235d.png
也是犹不免作汉人尊孔子意耶
   题胡瑰报尘图
胡瑰报尘图事具画史此作腾趠精迅毫缕罅缝间俱
有动意是其真迹无疑报尘者异时边堠以尘起计马
数多寡数骑疾驰东首鸟举电抹前无行群后脱追者
壮哉
   跋刘文节公帖嘉定初诛权奸以旧老召文莭刘公于泸垂入国门出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194-0236a.png
之襄阳其惓惓之心出处进退之际有羡于陆生何足
怪哉陆生不知何如人吾闻唐宣公谪忠州无所用心
惟著方论医家至今赖之近世放翁废居山阴往往野
服行山蹊背囊施药活人无数生儿多以陆为名者人
名迹晦著不足论陆氏世有贤达不得志则隐于医药
事适相袭如此皆文节公意也
   题温上人心经
温上人面目严冷人欲求一笑不可得亦不肯轻謟人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194-0236b.png
而遇其性所喜悦驩然自留得钱出户即散施贫者或
多则袖携以访失职贤士大夫而与之布袍葛屦放浪
啸傲于西湖三竺间五十年吾观其人视策名货利为
何等物故其翰墨流落人间足堪把玩又善以意写蒲
萄游戏遇物立成至有气力者具纸素邀之辄又一笔
不与闻东昌徐仲彬云时时过其家倾怀尽兴淋漓挥
洒皆不求而作此卷心经乃其行书尤为难得徐氏幸
宝藏之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194-0236c.png
   书张浮休郴行录后
元丰灵州之役士大夫不得其位而不能谏止则有之
矣又可攘臂踊跃于其间哉余读浮休公自序此篇之
辞轩轩然如喜事少年不以三数万不得同归之人为
戚而以其身得周游纵观为快初甚疑之久而知公之
为长者人也师之初出朝廷贵臣自吕公公著孙公同
而下皆尝引大体争之不得张公于时一陈留县令耳
被敕从军辞受之节行留之责皆非力所能及及既在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194-0236d.png
行实𨽻高遵裕帐下而灵州传城之战沮刘昌祚军使
不得夺关而入者败形自遵裕始遵裕固非公所素事
然乘其败而讦之则亏为人僚属之谊且既皆受罪于
朝疏之则近怨故一不敢置辞而但载经行交际寒暑
变迁风土异同以为好事之助西𦍑为中国患几数百
年患不善攻不患不可攻故又激发言之以启后来者
此仁人志士之所喜闻者也世之人食焉而共其禄胜
焉而分其功小有戾责揭于书暴于人曰我不与我不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194-0237a.png
与是尚可立足于公之下风哉
   题梅庵柴君自书所作诗后
吾乡汪村有隐君子曰汪度仲容朴学而好修当魏文
节公家无恙时仲容年少及以布衣客于其父子间文
节家固多士仲容又特喜交结四方知名人因而不远
数百里千里与仲容过从者不绝余生晚不及识仲容
每过其闾为之徘徊仰慕肃容致叹而后得去袁氏兄
弟与汪有连一日从汪村傍近小民家梁庋间得故纸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194-0237b.png
一束掎摭而缀葺之知为梅庵柴君为仲容自书所作
诗柴君讳厓字张甫梅庵其别号也计当与王季夷张
武子一辈前后在文节公家文莭公家数世邱垄皆在
吾乡岁时往返不一柴君岂非从后车载来耶抑或如
晋宋间人相思命驾乘兴泛舟而行也一时溪山草木
辱其顾盼或发于谈笑赋咏亦甚光宠矣柴君诗极佳
字体奇崛纵恣读之不能尽悉卷中所与人达者如真
舍人宋眉州穷者如葛天民白玉蟾间往往度史丞相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194-0237c.png
家群从相去未百年向来功名富贵忽然如电光石火
之过眼而废笺败墨出于尘煤虫鼠之馀者令人爱惜
如此古人轻齐景公千驷而高孤竹君二子之义岂不
以此哉汪村人尚能言柴君䵬䵬然一狂酒徒耳来仲
容家家人厌其索酒不已不无倦色而仲容礼之愈勤
夜分醉极不能引体即睡拥被曳席明日四壁皆有吐
葛天民名行怪浊世言白玉蟾事尤可骇而柴君与
之相好逃形变迹亦相类世无神仙则已果有之大丈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194-0237d.png
夫不得志于俗子中则飘飘然凌云霞鞭鸾凰而游于
坱圠八极之表以逞发其所欲适何足怪哉前辈风流
日就泯没祗如仲容本末言者亦少后来益不得闻此
卷幸袁氏兄弟宝之他日更会稡柴君他事相发以信
其为人也
   题孙常州摘藁
孙常州天资笃雅潇洒人也晚岁归卧四明山中即园
池之适易轩马之荣用篇翰之勤寄簿书之能而尤好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194-0238a.png
哦白乐天诗意至辄效其体为之得之不劳而神全机
纵坐客往往服其敏而慕其达也余以连姻往来屡预
其集每见琴樽杖席之间诗行酒起酒倦诗止名谈势
语终夕不及私叹一时风流略与乐天何异亦由承平
士大夫气习薰摩沾灌之所致而今岂复易得斯人哉
公既没其子将版刻家集以传而所作极多力未能及
遂先摘刋一二以答求者此藁是也余读而潸然昔乐
天以无子为恨垂老手自编次诗文寄藏浮屠之室以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194-0238b.png
求传久其言悲伤之甚而公有子如此又可敬也
   题赵郎中诗卷
宝祐景定中山阴赵郎中以清材直气不容于时退居
山台而四方士大夫从之如云余闻其家客至日以累
十数至辄留连竟夕东琴西奕南书北画谈笑纵横人
人自以为得尽其意也晚年卧病事力益衰然一日无
客则为之怃然不乐其天性如此雅善为诗规模风度
宛然在陆务观高续古之间而尤精行草每一篇出师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1194-0238c.png
于好事者幸而得之尺笺寸楮不翅重宝今蔚公所收
遂至百首又多有涂窜点定踪迹不作意而甚谙理殊
足珍也剡源戴表元书
   题汤仲友诗卷
汤君仲友兵后犹在吴中余屡得其诗读之盖年七十
馀矣深沉酝藉足称遗老此卷固是其少作耶旧时江
湖间诸公以诗行不少谓之诗客公卿折节交之自华
子山敖器之刘潜夫前后诗祸作士气稍稍摧沮虽不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1194-0238d.png
绝然不得如昔矣剡源戴表元书
   跋史和旨诗卷
宋时宰相世家多言韩吕二氏之盛皆蔓延至今然问
其人之贤必多言吕氏夫吕氏岂能皆贤而无过哉君
子爱之也从而为之辞至于韩氏忠献之后一跌而不
可支遂使不得容于世论他有令善者亦若分受其辱
余尝疑之盖韩也多敏于才吕也多逊于学逊而学者
人常进之敏而才者人常退之此人事亦天道也渡江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1194-0239a.png
以后世家之盛独在史氏遂欲与韩吕为三丈惠开国
淳风粹猷载在方册生其门者人怀卿辅之望两制以
下或所不屑然及文惠之存乃有同产弟删定君独能
辞其官不拜而恬然用累举恩致禄以终其身删定没
授官者必欲以貤其子其子和旨君又辞不拜夫生而
贵有德而禄命也不必以不仕然后为贤而况富贵人
之常情二君于此顾能有所不为辞逊之莭植于一门
非讲之而习履之而察有以养其心而不乱殆不至此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1194-0239b.png
此固尚德君子成人之美者之所愿闻也戊寅之冬和
旨诸孙景肃出所藏和旨遗墨相示诗若干皆清纯典
密有诗书仁义之味笔墨超劲可以想见其人景肃好
修强记诵前言往行本末整整云自删定以来父子祖
孙人人有集世家学问之泽其不在兹乎经有之曰不
恒其德或承之羞景肃归而倡其诸弟者思所以承之

   题万竹王君诗后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1194-0239c.png
吾乡万竹诗种发芽于高公端叔端叔本中原将家右
族扈从南来以邱垄在万竹察廉冈爱而居之学者因
尊称之为万竹先生其诗䣩醇委宛出于离骚号荼甘
集然端叔实未尝得久居万竹居万竹久者大家惟王
氏而不为端叔之学非薄其学不为大抵异时江南士
大夫发身亢宗必须由明经词赋进士业而端叔虽名
高道尊往往不得志于科举余闻之舅祖郑公善父乡
贡尝假馆王氏秀发诸祖家言端叔岁时一归上冢必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1194-0239d.png
诣王氏流连款笃如邻曲王氏先世待之如奉贵官及
退而辄相与叹其无成而惜其徒老以死如此何缘肯
为其学至秀发之子茝居古桐始为诗有荼甘之风古
桐君死三十年而群从某以棠墅稿传棠墅之视古桐
直肩随之其窥荼甘亦可翘足及也传不云乎居必择
乡游必就士今科举学尽衰士得返本趋古万竹之世
家不患无古桐棠墅之好故余于题其遗编而为详具
文献之渊源如左以俟闻荼甘之风者考焉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1194-0240a.png
   题萧子西诗卷后
萧子西诗若干篇已经其姊夫王丞公达善校定者一
一可讽咏未经者属余评之始余与丞公往还时居相
邻虽说诗大抵各以承平世家学问相荡涤譬如饮食
之于庶羞肴馔以为不可阙耳未知诗之隽永极味也
年俱老苍加之以世故兵革羁旅炎凉之忧攻之于外
田园婚嫁朝暮之迫挠之于内于是诗味之酸咸苦辣
煎煮百出如膏糜果蜜力尽津竭而甘生焉故平生与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1194-0240b.png
丞公倡酬之日惟避地天台时为多又方其时同游佳
朋友皆无恙舒舜侯在马岙刘正仲在雁苍胡元鲁在
峡石每兵休事定辄一会合必有诗邮急于百返危韵
或乃共和争奇斗博下至传稿生徒执砚童孺欬唾相
熏亦有法则今一辈衣冠悉皆凋谢而惟老夫凄然孤
留人遂无从余问诗者窃自怏怏慨叹谓不复谈此事
矣里闬之间乃得子西山阳笛声之感黄公酒垆之忆
为之悠然上心抑余评子西诗气清而能不枯趣广而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1194-0240c.png
能不埋其模拟造诣处不愧古人次犹当在丞公伯仲
之间乎使舒刘诸公在必以余为知言
   题王氏寓庵遗藁
吾乡王氏自伯伦季嘉两先生不但以文学科目起家
其发言制行足以仪范闾里涖官行志足以润益政治
事具山阴陆放翁所撰举词墓志余为儿童时犹及识
其诸孙行十数公皆修衣冠高风裁人人能言家世本
末盖可谓桂林无恶枝蓝田少凡矿也投老火燬百折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1194-0240d.png
之馀乃方得见寓庵遗槁于其孙得涂寓庵名崇字抑
之于两先生为从子尝以词赋再贡于有司七上礼部
不售仅晚授南廊一秩丞佐小邑权虽卑不肯龌龊苟
禄屡与上官争役钱辩水利列边防形势欲以经济自
见言既不酬即和渊明归去来辞弃官归养洒然有近
古豪杰之风亦不负王氏家法矣然死未百年宗绪单
落残章断简平生辛苦缵述而欲存者几不自保而其
孙偶由甥馆宛转得之自古文人才士学成言立而不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1194-0241a.png
传者何限寓庵之传似有以相之而然乎因观藁中同
时还往若端本李淳伯吴伯华之徒异时皆峥嵘名辈
杯觞冠盖笑谈无虚日而今问其子孙一无在者可为
惋叹安知吾党无能赞汝南先贤传襄阳耆旧者其以
此藁补之剡源戴表元书
   题袁通父词卷
姑苏袁通父示余长桥秋夜词题为怀汤师言张叔夏
诸人而作余少年时屡过其地揽慕古人风流遗迹俛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1194-0241b.png
仰太息亦知为游行快心处于时举措轻捷交游易得
不知世间离合之苦顾今此乐既不数数而同辈友朋
消烁且尽幸而存者复憔悴无聊赖故读通父词而悲
又羡通父之襟谊能文而好礼皆余所欲为而不可得

   题京兆刘侯事后
人之生世其寿之大都不过百有馀岁百有馀岁之身
寄于无穷之宇宙其间不翅旦暮纵使殚膏粱之养穷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1194-0241c.png
血气之乐亦复能几何哉而有夺于旦暮无几何之不
忍至于隳名败节以遗无穷之恨则可为痛惜甚矣故
颜真卿张巡之徒之不得死于牖下君子荣之也谓之
考终命季陵孔光之惜身顾荫君子惭之也谓之媮生
吾于京兆刘祥卿之言其父之事亦欲有以慰其心而
荣之祥卿之父死于邛部川邛部川者西南蛮夷种所
居异时边吏以恩信羁縻之不尽用内地法然犹时时
桀骜不可猝定祥卿之父以招讨深入其巢穴既受约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1194-0241d.png
束而变起不虞力战死焉祥卿于时年尚幼殆长大从
人语及本末必悲伤感怆不自禁呜呼孝哉祥卿勇哉
其先公乎然祥卿将家子方好文墨谦谦士大夫间行
身扬其先美此殆刘氏义烈之报时方念功岂无知之
而为之言者祥卿静俟之
   题双溪王晦仲读易笔记后
易以象为书而理附焉亦犹人之有是耳目口鼻四体
然后可以论其视听言动云尔而世之言理者先去象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1194-0242a.png
不知去象则理于何所附而存哉汉之易林存者惟焦
氏一家士大夫占筮多用之其馀京房孟喜诸人之学
窃意王弼注未行时必且家有其说一时以好恶废弃
而千载之下遂茫然不可复考余为之恨恨久矣然亦
疑古圣人之为此书何缘止于卜筮最后乃得新安朱
文公本义启蒙于程邵外时时出入沙随汉上而一断
以占法上不失洁静精微之教而下可通吉凶鬼神之
变于是尽舍他学而学之又得今双溪王公笔记其说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1194-0242b.png
以书起象以象明理又谓杂物撰德兴于中爻而互体
不可废又谓麻衣非直河图非错之类讨论讲贯其在
文公乡闾师友间几于鹤鸣而子和也语曰屦不必同
同于适足味不必同同于适口语不必同同于适理学
者取其大要而姑置其小疑云大德已亥岁仲夏十日
后学剡源戴某书
   题婺源武口王氏世系
氏族惟王最盛最难考盖自秦汉初则既淆乱王子朝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1194-0242c.png
之后与齐诸田改姓者人莫能辨元城王家有欲以古
礼取名而身娶于王他可知也士大夫又远二千年乱
离窜徙谱牒散亡乃欲追补渺茫无据之昭穆亦甚劳
苦然自吾耳目所可知而又不即纪则愈后者愈无若
之何婺源武口王氏独能知其出于齐大夫王子成父
为太原王氏其次居祁县可知者为东汉隐士烈其次
见于韩文公所为墓碑可知者为唐尚书郎元□自此
下凡十五世其所以能然者以宋嘉祐戊戍岁有七世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1194-0242d.png
孙左承事郎国子监主簿知抚州崇仁县汝舟尝为九
族图嘉定辛未岁有十世孙中奉大夫婺源县开国男
炎尝为世系录而其宗遂因之而不散录成后迨今又
几九十年中奉公之曾孙传又搜讨缀缉增为五卷而
徵言于余余既嘉王氏世德之长义风之美而前后贤
子孙能为人之所难知尊祖合族之道遂喜而为之书   题周氏先世书帖
余初来杭即与周子一同游同杭学同治词赋相善也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1194-0243a.png
余先仕数年归而闻子一领江东学事甚恨不得见子
一既死其弟以家藏书帖见示盖子一戊午岁秋赋初
出其父喜其所试如格而书以与之者也是岁子一遂
充乡贡阅之令人悽感又以见异时虽科举学父兄子
弟于平居造次必以成人相期者其事如此而岂可尽
废哉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1194-0243b.png
 
 
 
 
 
 
 
 剡源文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