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
卷六十 第 1a 页 WYG1359-042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集成卷六十    宋 王霆震 编
  前辛集六
   疏
  请立梁王疏(贾谊/)
   迂斋批(深识事势议论剀切笔力老健至吴楚/之反而说始验至主父偃之出而策始)
   (行信乎其通/达国体也)
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人
卷六十 第 1b 页 WYG1359-0425d.png
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彊汉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为藩
捍及皇太子之所持者唯淮阳代二国耳代北边匈奴
与彊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而淮阳之比大诸侯廑如
墨子之著面适足以饵大国耳不足以有所禁禦方今
制在陛下制国而令子适足以为饵岂可谓工哉(好/)
主之行异布衣(议/论)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
党人主唯天下安社稷固否耳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
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以为不可故蔪去不义诸侯而
卷六十 第 2a 页 WYG1359-0426a.png
虚其国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
天下安故大人者不牵小行以成大功(应异布/衣一句)今淮南
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梁淮/阳)而县属于汉其吏民
繇役往来长安者自悉而补中道衣敝(中道衣敝则自/悉其家财以补)
(之/)钱用诸费称此其苦属汉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归
诸侯者已不少矣其势不可久臣之愚计愿举淮南地
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二三列城与东郡以
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淮阳(又一/策)梁起于新郪以
卷六十 第 2b 页 WYG1359-0426b.png
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
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
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矣此二世之利也(谓之二世利/非谊本意)
当今恬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
夫秦日夜苦心劳力(一节进/一节)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
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祸难以言智苟身
亡事畜乱宿祸熟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
(语/好)将使不宁不可谓仁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
卷六十 第 3a 页 WYG1359-0426c.png
事故人臣得毕其愚忠唯陛下财幸
  十渐疏(魏徵/)
   本传(唐贞观十三年阿史那结社率作乱云阳/石然史曰古燃字云阳之石然妖异也自)
   (冬至五月不雨徵上疏极言曰云云疏奏帝曰/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
   (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
臣奉侍帷幄十馀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
俭约朴素终始弗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顷年以来寖
不克终谨用条陈裨万分一陛下在贞观初清静寡欲
卷六十 第 3b 页 WYG1359-0426d.png
化被荒外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昔汉文帝
却千里马晋武帝焚雉头裘陛下居常议论远辈尧舜
今所为更欲处汉文晋武下乎此不克终一渐也子贡
问治人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子贡曰何畏哉
对曰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贞观初
护民之劳喣(光羽/切)之如子不轻营为顷既奢肆思用人
力乃曰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自古未有百姓
逸乐而致倾败者何有逆畏其骄而为劳役哉此不克
卷六十 第 4a 页 WYG1359-0427a.png
终二渐也陛下在贞观初役已以利物比来纵欲以劳
人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诸心无虑
营构辄曰弗为此不便我身推之人情谁敢复争此不
克终三渐也在贞观初亲君子斥小人比来轻亵小人
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恭而远(于万/反)之轻小人也狎而近
之近之莫见其非远之莫见其是莫见其是则不待间
而疏莫见其非则有时而昵昵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
非所闻也此不克终四渐也在贞观初不贵异物不作
卷六十 第 4b 页 WYG1359-0427b.png
无益而今难得之货杂然并进玩好之作无时而息
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广而冀农业兴不可得已此
不克终五渐也在贞观初求士如渴贤者所举即信而
任之取其所长常恐不及比来由心好恶以众贤举而
用以一人毁而弃虽积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夫行
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
顿亏陛下不察其言以为臧否使谗佞得行守道疏间
此不克终六渐也在贞观初高居深拱无田猎毕弋之
卷六十 第 5a 页 WYG1359-0427c.png
好数年之后志不克固鹰犬之贡远及四夷晨出夕返
驰骋为乐变起不测其及救乎此不克终七渐也在贞
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今外官奏事颜色不接间因
所短诘其细过虽有忠款而不得申此不克终八渐也
在贞观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比恃功业之大负圣智
之明长(辰两/反)傲纵欲无事兴兵问罪远裔亲狎者阿旨
不肯谏疏远者畏威不敢言积而不已所损非细此不
克终九渐也贞观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
卷六十 第 5b 页 WYG1359-0427d.png
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此由陛下矜育抚宁
故死不携贰也比者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杂
匠当下顾而不遣正兵番上复别驱任市物镪属于廛
递子背望于道脱有一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如前
日之帖泰此不克终十渐也夫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人
无衅焉妖不妄作今旱熯(呼旱/切)之灾远被郡国凶丑之
孽起于毂下(谓阿史那结/社率作乱)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
勤之日也千载休期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臣所
卷六十 第 6a 页 WYG1359-0428a.png
以郁结长叹者也
  议杨绾条奏贡举疏(贾至/)
   东莱注(唐书贾至字幼邻擢明经第宝应初迁/尚书左丞杨绾建请依古制县令举孝)
   (廉于刺史升天子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
   (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
   (召至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
谨按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然则文与
忠敬皆统人之行也且夫述行美极人文人文兴则忠
卷六十 第 6b 页 WYG1359-0428b.png
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文行也由辞以观行则
及辞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谓之好学至乎修
春秋则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亦明乎间者礼部取
人有乖斯义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睢之义曰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盖王
政之所由废兴也故延陵听乐知诸侯之存亡(左襄二/十九年)
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而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
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而务择浮艳岂能知
卷六十 第 7a 页 WYG1359-0428c.png
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选举志李栖/筠议进士科)是以上失其源
而下袭其流乘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之道莫能行也
夫先王之道消则小人之道长小人之道长则乱臣贼
子由是生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
所由来者渐矣渐者何谓忠信之陵颓耻尚之失所末
学之驰骋儒道之不举四者皆由取士之失也夫一国
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系卿大夫也卿大
夫何尝不出于士乎今取士试之小道而不以远者大
卷六十 第 7b 页 WYG1359-0428d.png
者使干禄之徒趋驰末术是诱导之差也夫以蜗蚓之
饵杂垂沧海而望吞舟之鱼至不亦难乎所以食垂饵
者皆小鱼就科目者皆小艺四人之业士最关于风化
近代趋士靡然向风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
再乱而十年不复(逆臣/传)向使礼让之道弘仁义之道著
则忠臣孝子比屋可封逆节不得而萌也人心不得而
摇也且夏有天下四百载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周有
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废而秦始并焉观三代之选士
卷六十 第 8a 页 WYG1359-0429a.png
任贤皆考实行故能风俗淳一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
代而亡汉兴杂三代之政弘四科之举西京始振经术
之学东都终持名节之行至有近戚窃位彊臣擅权弱
主孤立母后专政而社稷不陨终彼四百岂非学行扇
化于乡里哉厥后文章道弊尚于浮奢取士术异苟济
一时自魏至隋仅四百载三光分景九州阻域窃号僭
位德义不修是以子孙连颠享国咸促国家革魏晋梁
隋之弊承夏殷周汉之业四隩既宅九州攸同覆帱亭
卷六十 第 8b 页 WYG1359-0429b.png
育合德天地安有舍皇王举士之道踪乱代取人之术
此公卿大夫之辱杨绾所奏实为正论然自典午覆败
中原板荡夷狄乱华衣冠迁徙南北分裂人多侨处圣
朝一平区宇尚复因循版图则张闾井未设士居乡土
百无一二因缘官族所在耕筑地望系之数百年之外
而身皆东西南北之人焉今欲依古制乡举里选犹恐
取士之未尽也请兼广学校以弘训诱今两京有大学
州县有小学兵革一动生徒流离儒臣师氏廪禄无向
卷六十 第 9a 页 WYG1359-0429c.png
贡士不称行实胄子何尝讲习独礼部每岁权甲乙之
第谓弘奖擢不其谬哉秪足长浮薄之风启侥倖之路
矣其国子博士等望加员数厚其禄秩选通儒硕士间
居其职十道大郡量置大学馆令博士出外兼领郡官
召置生徒人循故事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
序推焉朝而行之夕见其利如此则青青不复兴刺(诗/子)
(衿/)扰扰由其归本矣人伦之始王化之先不是过也
 
卷六十 第 9b 页 WYG1359-0429d.png
 
 
 
 
 
 
 
 古文集成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