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x 页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碑
碑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0H.gif)
此养浩堂禹先生遗址也。呜呼。先生当丽季。见王氏箓将去。思欲以只手扶颠。与圃隐协心并力。卒之圃隐死。先生万死流离。竟不死。罔仆以终焉。此比干微箕所以并列为三仁者也。先生赴 上国。誓不东还。太祖高皇帝高其节。陛见礼甚挚。俾返故国。我 太祖大王许以白衣见。伯之丹阳。先生辞不居。遗戒子孙。勿令内室祔葬。此其意甚悲。人或以先生不知天不达权疑之。呜呼。其不知不达。乃所以为先生也。后三百有馀年。子孙为表其遗址。以立石焉。其地与圃隐旧宅相邻近。何其奇也。又何其可悲也。先生讳玄宝。字原功。
宋将军庙碑铭
竹州。畿岭之冲也。府之东有山杰峙。山顶有城。周可三四里。不知其设在何代而今不治。𨓏𨓏而圮。宋将军庙实在其中。将军名文胄。高丽人也。高宗时蒙古兵进薄城下围数重。当是时。将军以竹州防护别监。率军民入城死守之。贼相与谋曰。城中乏水若旷日。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0L.gif)
维竹有城。飞凤之侧。俯临百道。捍蔽南国。在丽之世。蒙兵大集。黑鸦弥地。晕我残郭。惟宋将军。矢死靡折。洒血登埤。神鬼森列。柔辞饷贼。活鳞腾跃。贼环相顾。瞠我泉泽。解若潮退。其气衰竭。公乃援枹。鼓声訇裂。杀贼填谷。草木为赤。晏晏百里。民堵犹昔。鸡谣大睡。桑麻蔚若。民曰大哉。将军之绩。何以报之。立庙翼翼。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1H.gif)
完平府院君李相国(元翼)生祠遗墟碑
呜呼。此完平李文忠公生祠旧址也。在昔壬辰之燹。西京被蛮锋以刳。民几无孑遗。公之受 命按察。适在其时。公殚智竭诚。卒乃再造一方。盖师旅涣崩则招裒而鍊肄焉。 天朝大发兵以至。则接馈而无豪发漏焉。建孔子宫。以护斯文。葺箕圣祠。以掖章甫。奏庶艰食则规为海筒。得田几千顷。为万世利。兵革之馀。民罹饥疫。几乎枕藉死。躬煎糜粥。户莅而家临之。涕泣以劝。人得以复起为人。此公之迹之宣著于西京者然也。若其至诚在内。薰为大和。使民自然有有斐不可諠之意者。公必不自知其如此。而民心之有不能自已者存焉。此生祠之所以作而揭其像以寓爱慕之意者也。公辅相三十馀年。王佐之泽。洋溢燀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1L.gif)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2H.gif)
郭将军宜宁遗墟碑铭
呜呼。此红衣郭将军之遗墟也。将军之生。在于此。将军之倡义起兵。在于此。州人之立石遗墟。所以寓不忘将军之义也。盖当 宣庙壬辰之讧。将军以白面布衣。仗剑一呼。义士云集。沮遏蔽遮。挫折凶锋。使封豕长蛇之毒。不得逞于七十州生灵。毅然有只手擎天之烈矣。将军之伟绩丰功。天下诵之。彝鼎铭之。其所以寓其不忘之义者。非一州之所得以私者。而方其倡义之际。将军之部勒十七将下营安垒。多在此土。而覆焘父母之邦。尤有别焉。则州之人父父子子。左餐右粥。以至于今者。夫孰非将军赐也。今 上壬辰。适为四回甲。而赵侯鲁镇莅玆县。慨然谓士林曰。将军之墟。尚无一片石以揭遗迹。此宜人之羞也。况岁甲之符乎。士林曰诺。于是权生佖中至京师。属笔于济恭。济恭之不敢以不文辞者。槩出于高山景行之慕也。乃作铭曰。
岭气储灵。降以杰特。杰特为谁。身姓是郭。 穆庙之世。有蛮南突。公在蔀屋。忠胆烈烈。箧有红锦。烂其如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2L.gif)
陶山试士坛碑铭
圣上十六年壬子。遣阁臣李晚秀。 赐祭于陶山李文纯公书院。先是。西洋邪学。流出我东。自京师浸淫。及于畿湖间。独岭以南七十州无一人污染。 上叹曰。此先正遗化也。于是。 命近臣以祭。所以寓旷感也。祭文。 上所亲制。又下 御题赋一经义一。 命祭罢。坐典教堂。招诸生入进道门内。俾各以其长应制。捧券以来。阁臣用三月二十二日。到礼安县。明日诣院下。周览体势。以门内地狭。多士不能容。择江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3H.gif)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3L.gif)
陶水洋洋。其上也坛。坛有阶级。水有渊源。登坛临水。触类而伸。先正之化。 圣主之恩。
台岩崔公遗墟碑铭
八公山著名岭以南。草木云烟奕奕有异气者。岂不以隐君子尝栖遁于其中欤。君子为谁。师傅崔公是也。公讳东㠍。字镇仲。台岩其号。早游寒冈郑先生门。闻为学之诀。退而与一代诸名儒。结道义之交。非圣人书。不与之讲劘。其为己之笃。用工之密。可知也。当光海世。以上舍生游太学。贼臣尔瞻要与交。遂拂袖踰大岭以归。嚣嚣然乐以忘饥。及 仁祖己卯。用逸荐除 陵署郎。明年。 孝庙以大君。再质沈阳。拜公为师傅。公闻 命立趣驾赴朝道。踔远不及而递。痛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4H.gif)
八公之顶。日月高临。公心在玆。聋渊之石。水续千古。公名与之。彼短者碣。岂曰重轻。维后孙诚。茫茫浩劫。鬼护神持。潜德之辉。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4L.gif)
我国以礼义重天下。岭南。又我国礼义之所自也。子而孝于亲。臣而忠于君。其习俗相勉者然矣。不幸 英庙戊申。贼起岭以南。实陇西耻也。不有二三义士杀身卫国。其何能岭也。 赠承政院左承旨慎义士溟翊。居昌人也。安阴贼希亮,熊辅等称兵反。声言鏖居昌。知县。负其母匿山谷中。贼长驱入县廨。掠府库。械斮座首李述原。义士闻之叹曰。善哉善叔之死。善叔。述原字也。贼将移兵袭傍郡。欲以县属之人。难之。素闻义士名。夜发壮士十数曹。缚义士至。露刃以胁。义士念徒死无益。绐曰可。贼遂引兵去。时。观察使檄丁再兴差假守。义士夜遣人说再兴。署已为座首。于是坐县馆。草檄谕士民。其书曰。哀我一邑。曾无忠义士耶。举义讨贼。时不可失。愿佥尊倡动义旅。亟剿凶徒。檄千夫长曰。密机图捕。以复臣民之雠。已又牒三营。具陈贼形。使李万运。驰赴星州防御使。请举兵来。会。使李庆宗。舂熊阳仓谷。以待善山兵。当是时。升平日久。民至老死。不闻金鼓。一朝见贼急。皆窜身嵁岩。惟性命是保。及檄书出。向义者稍稍来集。会谋泄。贼疾引兵还。子硕昌涕泣告曰。愿少避。义士叱曰。死得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5H.gif)
日月照临。庙貌赫赫。义鬼为雄。啖厥馀贼。谁其偕者。一门有五。不识何状。戚我 圣主。水清山高。旧甲载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5L.gif)
海月大师浮屠碑铭
竹州。吾先子衣履所藏。虽草木亦恭敬止。况州之人乎。又况人之以俊秀。少而业浮屠。至老死通三藏奥偈。俨然为龙象首者。尤岂不敬而礼之乎。闻州之七贤山有海月大师。曾任表忠祠都有司。禅教两宗都院长老。而入念佛三昧。其徒尊尚之殊至。余实欲一讲贝叶。试听迦陵仙音。迷川所障。因循未果。岁辛丑春。师之高足元一。访余于明德山中。泣涕言师腊八十有八。以昨年季秋。视寂于极乐庵。火浴之夕。祥光亘宇。已而顶骨超腾。安于岩石上。相距可百举武矣。阇梨等竖浮屠以奉焉。吁其异矣。师法讳敬律。海月其号。又号曰翠云。俗姓李。陇西公之后也。母金氏无子。祷大海山三日。梦以裳抱天衢坠月。师生焉。海月之号以是也。九岁。能词章。十五出家。依雪辉长老。十七。受具于松溪堂吕净。肄业于雪峰堂宽性。雪峰。西山直孙净源之四代孙也已。又入鸡龙山。游泓波堂印泂之门。博涉教海。无所疑障。讲业者日辐辏焉。晚而栖竹州七贤山极乐庵。三十年观心以坐。元一为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6H.gif)
生而知形骸外物。尚安用死骨塔以盛之。是维元一之诚。
凤岩大师碑铭
余少也。以衙童住丹城县殆六年。闻栗谷寺在其北。多高释可与语者。余守拙若处子。未尝一至焉。昨年。栗谷僧为其师凤岩大师。乞赞影文。余欣然副之。以泄宿昔之恨。今年冬。其徒丰信。赍任赜书。北走京师一千里。不得铭不归。噫。三千界皆幻也。幻而归之无。若其可使无而有乎。有之非若法也。然无使之有。有使之久。莫文章若也。余何拒之。师法名采欢。俗姓赵。号凤岩。大笑轩先生讳宗道之后孙也。方其生也。母尹氏得异梦焉。稍长。聪慧拔类。十四。投山门。十六。受戒具就两岩大师学焉。日讲三藏。遂为高足。自是遍游域内名蓝。所至竖拂讲道。如南岳唤醒永海虎岩诸法师咸以为不及焉。及视惫。阇梨泣曰。师当更出世否。师应曰。梅岳崩。吾可出世矣。已而入寂。忽有声从寺后发如雷吼霆叠。瞠视之。梅岳崩。大惊。诸龙象或曰佛家类以前知。神异之言夸耀人殊甚。其事愈奇而其说愈不经。有识者不当从而笔之以滋其妄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6L.gif)
吾非禅。安知禅学之浅深。丰则重茧。赜是至諴。铭以归之。俾也慰心。
文谷大师碑铭
大师法讳永诲。十三。出家入长水寺。投妙彦师。既数年。妙彦异其聪慧。谕之曰。吾不敢阇梨尔。尔其以晦堂为归。晦堂即定慧大师。以华严宗主名。师俛焉归依学几年。方且见星于法海三藏。一日忽曰。口学劳心学高。遂拂袖入枫岳妙香。专精内究。非三昧不屑焉。呜呼。吾儒诋佛氏以为异端。诋之者有诸己而后见诋者知其非。今之学者曷尝有以心而不以口者乎。所学苟能涉程朱书数卷。敝敝焉尚厥口。曰性命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7H.gif)
吾是吾儒。佛何足媚。铭以示后。唯是一言契意。
霜月大师碑铭
余屏居明德山中。无所寓心。日读圣贤书以为课。颇恨笺注缴绕。反使经旨晻翳者有之。日。方丈僧春坡堂义一。袖憕寤所撰霜月大师状。来请铭。余儒者徒也。师之状奚为于余之门。春坡留半载乞食。不获不归。试阅其状。犁然有契余意者。呜呼。注说之支离。儒与释奚异。其状曰。师名玺篈。俗姓孙。顺天人也。母金。于浴佛夕。梦梵僧授一颗珠。已而有娠生师。 肃宗丁卯也。十一。投曹溪之仙岩寺极俊长老。十六。受具于文信大师。十八。参雪岩和尚。道既通。衣钵归焉。遍参碧虚南岳唤惺莲华。皆获其心印。二十七。归故山。开演三乘宗旨。四方缁流多归之。无用和尚。闻师谭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7L.gif)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8H.gif)
骨耶珠耶。三颗之荧荧。众缁以为灵。吾亦不妨乎还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8L.gif)
女大师定有浮屠碑铭
大师俗姓姜。平壤良家女也。性恬净无人欲。自少归心佛祖。口不近荤血。喃喃诵贝叶书。以忘晨夕。意至行来名山水若踰阈然。夜分必庭拜北斗。入室面壁寂然若坐睡。实非睡也。 英宗乙未。余纳关西节。归终南旧第。一日师请谒。余问曰远来良苦。意何居。师曰。关西民被老爷恩泽无终极。身虽女人乎。安得不一来谢。仍侍吾室贞敬夫人。留数月以去。明年如之。又明年又如之。其容不少倦。余尝尽室居明德山中。师来言以僧快浩者。结为母子。老身庶可有托。仍以快浩见。余扫春星堂。使师与快浩者留。每夜深。倚杖光影池上。望见万木丛翳中。孤灯炯然照窗。经声或高或低。与松风涧响相答应。可知师不眠也。余辄喜曰。此山居奇事。未几。师俶装曰。将归长湍之华藏庵。祝发为僧。从此辞。时师年已六十馀。余慰之曰。何自苦乃尔。师曰。死不远。至愿在涅槃。不祝发恐不得如愿。仍泣下曰。后期有无。以是悲耳。后数月。在华藏庵有书曰。已于某日祝发。法名曰定有大法师。曰律庵食活云。壬寅十一月十五日师化去。腊六十六。及涅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9H.gif)
此界何苦。西方何乐。棺椁何厌。茶毗何欲。无问棺椁与茶毗。归于无。毕竟奚间。吾故曰盈天地百千万事。无可愿。亦无不可愿。归谒释迦牟尼。试以吾言问之。
雪坡大师碑铭
日。余因事偶出郭门外。有弊衲僧如不闻呵道。突黑衣卒伏于前。其色若有闷急者然。余怪问曰。若何为者。对曰。僧乃湖南沙门名圣渊者。为法师雪坡和尚。愿得大人一言重。以诏十方众生。有邦禁也。僧不可以入都城。相门又不可以私情导达。乞城外旅店食。夏以秋秋以冬。僵死在朝暮。然不得所愿。欲死无归。余油然感其诚。许令进所为状。其状曰。大法师名尚彦。湖南茂长县人。 国朝孝宁大君十一世孙也。父泰英。母坡平尹氏。早失怙恃。家甚贫无以自资。年十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59L.gif)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七 第 5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43A/ITKC_MO_0543A_A236_560H.gif)
佛有华严。正法眼藏。谁其抱持。雪坡心长。郁攸何物。敢尔跳踉。移诸腹笥。登彼文梓。如来色笑。曰余嘉尔。雪坡功德。我闻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