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x 页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年谱
年谱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4H.gif)
皇明世宗肃皇帝嘉靖十九年(我 中宗恭僖大王二十五年)庚子七月二日辛卯。(辰时)先生生于星州沙月谷里第。(先生之先。出自新罗敬顺王。义城其贯也。至五世祖讳宗师。始居于星。先大夫七峰公。聘郭氏夫人。生四男。先生其季也。郭夫人稚少时。见书册在地。必取而头戴。不踰不践。及生子。皆以文行名世。)
二十年辛丑(先生二岁)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三岁)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四岁)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五岁)姿貌秀美。气质端雅。言辞嬉游。不并凡儿。
二十四年(我 仁宗荣靖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六岁)
二十五年(我 明宗恭宪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七岁)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八岁)始受书。(先生自不识字时。见人读书。必傍坐默听。或移晷不去。及授文字。便能领解。抱册终日。诵读不辍。七峰公虑其气弱多病。戒勿过度。而犹不肯止。或一日不授书。则涕泣请教。)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九岁)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十岁)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十一岁)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4L.gif)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十三岁)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十四岁)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十五岁)拜吴德溪健于黉堂。(德溪时为本州教授)作沈碑赋。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十六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七岁)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八岁)赴庆尚道乡解。捷两试。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九岁)秋。中进士会试一等第三。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二十岁)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二十一岁)九月。丁七峰公忧。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十二岁)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三岁)冬。服阕。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二十四岁)聘夫人尚州金氏。(万户行之女。南冥曹先生之外孙也。曹先生与七峰公友善。见先生而伟之。归以甥女。)冬。受业于南冥曹先生门。(先生请教曹先生。书赠雷天二字。盖取大壮之义也。又出所佩惺惺铃子以赠曰。此物清响。解警省人。佩之觉甚佳也。先生奉以周旋。益加勉励。)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5H.gif)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六岁)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七岁)拜退溪李先生。(先生应举赴洛。适李先生赴召。先生为就谒而讲学。开益甚多。)春。省太贞夫人于伯氏伊溪公咸阳任所。○夏。与吴德溪卢玉溪稹姜介庵翼。会讲于滥溪书院。○游西溪。(溪在咸阳郡西。有泉石之胜。先生与仲氏开岩公沙溪公及姜介庵卢徒庵祼郑梅村复显诸贤游。有唱酬诗。)作天君传。(南冥先生尝撰神明舍图。命先生作是传。)
穆宗纯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二十八岁)十一月。擢文科丙科第一人。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辞疾不就。○东冈精舍成。(冈在沙月谷东南隅。枕野临涧。颇有佳趣。先生筑室其上。为日夕讲磨之所。尝自号直峰。至是揭以东冈之号。)
二年(我 宣祖昭敬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二十九岁)五月。丁太贞夫人忧。
三年己巳。(先生三十岁)书禀疑礼于退溪先生。
四年庚午(先生三十一岁)秋。服阕。○冬。闻退溪先生讣。(率诸生会哭于川谷书院)
五年辛未(先生三十二岁)春。行免新礼于槐院。(先进诸公欲随例试以粗鄙不经之戏。先生以为非士子持身之道。不屈而还。到汉江作南风词。以示己志。柳西厓成龙与书云。以我辈视君。正如黄鹄之于壤虫云云。)冬。诊南冥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5L.gif)
六年壬申(先生三十三岁)二月。哭南冥先生。素巾环绖。(及葬。为文以祭之。)闰二月。撰南冥先生行状。又撰言行录。○冬。擢授弘文馆正字。召不就。
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三十四岁)八月。承召赴朝。上疏辞不许。○九月二十一日。入侍朝讲于思政殿。(进讲尚书汤誓讫。先生进榻前启曰。所谓世变者。由于人事得失之不一。天地之气数。亦有盈虚消息。而世道有升降。人心有淳漓。然而天理民彝。万古如一日。人主所以建极于一身。而导率于万民者。初无异道也。是以。虞夏商之时。世虽变。而当时人主为学之心法。则未始不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禹之心法也。以礼制心。以义制事。建中于民者。商汤之心法也。以礼制心。即惟一也。以义制事。非惟精不能也。建中。即执中也。为治之道。莫不由此心法而措之。制度文为。虽有文质忠之损益。而三纲五常之理。亘万古而不易者。未始变也。 殿下以圣明之资而君临之。若能留意帝王之学。而行其导率之政。则亦不待远求。只据今日进讲之书。取法成汤而已。孟子曰。汤武。反之也。汤武聪明之质。亦有不及于尧舜之纯全。由其能学而知。利而行。克己复礼而反身践实。故及其成功则一也。然朱子曰。汤反之之功。益精密。考之于书。有曰。以礼制心。以义制事。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曰。从谏弗咈。改过不吝。曰。检身若不及。与人不求备。在大学则记其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皆成汤切实用工夫处。在诗则曰。圣敬日跻。昭格迟迟。格于上下。盖其用工处。要在敬之一字而已。心存敬畏。持久不息。其效至于昭格上下也。然原其所以能至于此者。其初头用工至亲切处。惟在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6H.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6L.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7H.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7L.gif)
二年甲戌(先生三十五岁)正月二十一日。入侍朝讲。○二十二日。入侍昼讲。(承旨柳腆请特召成浑。 上以实未知其人难之。先生启曰。闻其人有学问通明之才云。人君不可尽知其人。而后召之也。人谓之贤。至诚欲见。见之而后命之以爵可也。前日郑逑事。臣亦如此达之矣。因极论时弊。且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8H.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8L.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9H.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4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499L.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0H.gif)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六岁)二月。恭宪王后升遐。○上疏论丧制○六月。拜弘文馆修撰。上疏乞递。命召入对。 (上曰。省疏。知汝至诚。玆依所辞递免矣。此来久不相见。故召入矣。先生再拜谢。因启曰。臣久在外职。不得瞻望 天颜。今承召对。又震慑天威。不敢审察 玉候。而窃观群臣悯迫之情。皆谓 圣候毁极。将不能支胜。臣不胜忧悯之至。虽闾阎匹夫。居丧之礼。亦在全身保体。终始尽礼。而不专在于饮食之节也。况人主负荷之大乎。且 殿下圣孝天至。识见超出。其于送终大事。极其诚意。如望哭礼。白衣冠视事之类。皆近世所未有。固知 圣主作为。超出寻常。推是心以往。不惟尽礼于丧事。扩而充之。又是大有为之根基也。朝野颙望。皆请 殿下将兴三代之理矣。臣愿 殿下开广德意。日新 圣志。毋拘于一节。而益进乎大德。益保 圣躬。益亲儒士。常以典学修身。与道致治。大济生灵为念。则臣民幸甚。且天下事。不为则已。为则必得其人乃可也。聚集今日第一流辈于本根之地。日夕切磋。论难都俞。听用言计。始可有为也。今日草野贤才。 殿下亦已闻之。尽力招致。使之用力于根本之地可也。且二三大臣者。人主所与共天职也。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古之所谓太师太保也。此必圣贤之人。始可称职矣。故曰。官不必备。惟其人。苟非其人。而处于此地。则国事非矣。故人主之职。在论相而已。孟子曰。国君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0L.gif)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七岁)春。拜弘文馆副校理。○二月十五日。入侍朝讲。(讲召诰疾敬德处。论敬字之意。操约施博。 上曰。敬字。今为老儒常谈。先生曰。常谈之外。更无他法。只在加工而已。)迁吏曹佐郎。寻转议政府检详。升舍人。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八岁)撰始祖太子詹事义城君墓碑。(墓在庆尚道义城县五土山。县人以公有功德于民。立祠县中。以时修祀。是年。金鹤峰诚一告于同宗。立碑墓前。请先生记其事。)五月。复拜弘文馆修撰。与同僚上劄论安嫔移祀事。(安嫔有二嗣。长曰永阳君。次曰大院君。永阳无子。以兴宁君为后。奉安嫔之祀。 上以为兴宁非安嫔亲孙。不可以主其祀。将移安嫔之祀于大院君庙。使河原君奉之。先生上劄争之。略曰。朝廷者。礼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1H.gif)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九岁)二月。被召登道。引疾不就。疏论丧制。请白帽带视事。( 仁圣王后之葬。以遗命。卒哭后当用玄冠玄带。三司交章争之。未蒙俞允。先生上疏论之。略曰。夫玄冠玄带。古人不以吊。今乃用于君亲之丧。此其为失。自不难晓。乙亥之岁。发言盈庭。而 殿下定为白帽带视事之制。断然行之。是足为复古之渐。百世之下。可为法程。而今欲以一时遗教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1L.gif)
七年己卯(先生四十岁)春。赴召还朝。○三月二十五日。入侍昼讲。(进讲春秋。临文启曰。春秋大义。扶三纲。立人纪。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在焉。人主当沈潜圣经。于所谓大经大法者有得焉。则治平之术。尽在于此矣。又曰。三纲五常之理。有国者所当讲明扶持。而不可一日废者也。一日不明。则乱贼之徒。起而不可遏矣。夫以春秋之法论之。人臣有今将之心。即与亲弑者同。所以诛其意也。我国 孝陵之事。贼臣李芑显有无君之心。故为贬薄。其为乱臣贼子之迹已著。不特今将而已也。若监蕫诸臣。则怵于匈威。不能自尽于君父之丧。无人臣之节。亦不得辞其罪矣。若芑者。当以治乱贼之律断之。岂可诿曰已削其爵而不复治乎。前日谏臣初请禁锢子孙。旋复停启。臣意以为虽以我国治叛臣之律。籍产为孥。不为重矣。况禁锢乎。)二十六日。入侍朝讲。○四月。上劄劾赃吏李铢之罪。伸救政院。(铢以珍岛郡守。船载米数百斛。赂时宰事觉。政院论其罪。 上特命释之。政院覆启以不当释之意。 上震怒。夜开弘化门。黜五承旨。先生上劄争之。略曰。夫政院为 殿下喉舌之臣。出纳惟允。复逆必审。其为任亦大矣。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2H.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2L.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3H.gif)
八年庚辰(先生四十一岁)夏。差宣慰使延接日本使玄苏。
九年辛巳(先生四十二岁)正月。复命。拜弘文馆应教。○二十六日。入侍夜对。○二月十日。入侍朝讲。(讲讫。因言及守令事。启曰。侍从近臣。出入均劳。试之州县。足以弹压列邑。且中朝有分台御史。我国无此。故守令边将贪暴之事。朝廷多不闻。数遣信重近臣。巡抚诸道。必有益矣。)二十一日。入侍朝讲。(讲讫。言及亲君子远小人。启曰。古人云。伏节死义之士。当于犯颜谏诤中求之。平时刚毅正直。不避时讳者。虽若婴拂而可厌。国家终必赖之。依阿循默。持禄容身者。虽若无所触忤而可喜。终必误国事也。所谓小人者。非必大奸慝也。只为身谋。不为国家计者皆是也。自 上须知此意。好恶分明。然后人知所趋矣。上所好恶。不待赏罚之加。而靡然向风也。)三月。与同僚上劄。请勿用女乐。(时倭使到京。旧例用女乐以宴之。先生上劄请革之。略曰。王者严恭寅畏。天命自度。非礼之声。不正之色。必屏而远之。不使一接于视听。所以清天君而一天德。是故。圣人告颜子以四代礼乐。必戒之以放郑声。孔子为政于鲁。齐人归女乐。明日遂行。圣人于淫声乱色。其深恶而痛绝之也如此。我国之有女乐非礼。而至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3L.gif)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三岁)二月。拜弘文馆应教。○四月。升直提学。再上疏辞。不许。○上疏论 神德王后祔庙典礼。(时朝议以 神德王后以 太祖次妃。不得祔庙。于义未安。请行追祔之礼。先生疏论其不可。略曰。春秋之法。诸侯不再娶。于礼无二嫡。惟元妃入庙。而继室不得与焉。嫡庶之分。不可不明。盖可知矣。国朝初基。制度文为。大抵皆袭丽。故 桓王前后三娶。而独 和陵追对懿妃。此其明验也。 神懿王后早嫔龙渊。弼成王业。即位之后。追赠节妃陵号曰齐。则是固 太祖之元妃也。神德以次妃升主宫壸之事。揆以春秋之法。参诸当日之制。其不得与元妃并享 太庙。事理亦明矣。今之议者。或以为 神懿乃潜邸所聘。而未尝涖壸位。 神德当化家之日。实位中壸。母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4H.gif)
十一年癸未(先生四十四岁)四月。陈疏论正朝廷举贤才。明示好恶。抑邪扶正。○五月。拜成均馆大司成。四疏辞不许。(疏中。极言士习不美。徒慕利禄之弊。因陈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4L.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5H.gif)
十二年甲申(先生四十五岁)五月。以弘文馆副提学被召。上疏辞。兼陈时弊。(时北虏构乱。边鄙多艰。朝廷不以为忧。惟以分党相攻为事。先生因乞递之章。极言其弊。)十月。拜全罗道观察使。三辞不获命。遂赴任。(先生按节涖政。以崇学校尚节义为先。至于儒先庙院之类。无不省拜。)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六岁)正月。召拜弘文馆副提学。辞不许。○二月二十二日。入侍夕讲。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5L.gif)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七岁)夏。拜刑曹参判。诣阙谢恩。乞镌改重加。不许。寻还山。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八岁)冬。拜安东府使。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九岁)春。赴任。(先生以约己奉公。爱民兴学。为为政之本。公暇率乡子弟。讲学论礼。府人士欲为权冲斋橃立院。先生奖成之。土田之属于公者。皆归于院。府人士至今追思不忘云。)
十七年己丑(先生五十岁)十一月。谪会宁府。(时郑汝立以逆诛。株连之祸。滥及搢绅。先生为白惟咸所构陷。亦不免。是行。仲氏开岩公自尚州驰到荣川。临别赠诗。有唐公淮水舟何泊。韩子潮州马不前之句。发行之日。无所乘。将未免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6H.gif)
十八年庚寅。(先生五十一岁)在谪所筑小斋。名曰完斋。又曰省愆堂。(以退溪先生手书思无邪毋不敬毋自欺慎其独十二字贴壁上。日处其中。读朱子书。如不知为囚系之人。时朝论益乖。卢苏斋守慎以曾荐郑贼被谴。人心耸惧。一日。府使杨大树急告曰。金吾郎且至。可诣官待命。先生不色变。处之泰然。俄而。金吾郎至。拿判官而去。先生亦无喜色。怡怡若平日。)四月。闻仲氏开岩公讣。(有祭文)冬。撰续资治通鉴纲目。(起宋太祖元年。尽大明太祖洪武元年。)作黄花词。○闻崔守愚堂永庆讣。(守愚被诬己丑狱。至是瘐死。先生闻而悲之。作歌泻痛惜之怀。)
十九年辛卯。(先生五十二岁)在谪所。三月。闻伯氏伊溪公讣。
二十年壬辰。(先生五十三岁)在谪所。五月。闻倭贼大举入寇。京城不守。大驾西行。(有忧愤诗)二十一日。祇奉赦书。(有感泣寓怀诗)二十五日。发谪所赴行朝。(子孝可从)六月。到端川郡。留河大村。(以家属付同年李应福。留之河大村。因发行至咸关岭。闻贼进迫铁岭。道梗不能进。遂还河大村。)七月。虏兵至利城。入山避兵。(先生虽在奔窜中。日以朱书教子孝可。)九月十五日。复发行。(门人李玑玉金辏李纬等从先生。在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6L.gif)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五十四岁)正月三日。差天朝赞画使袁黄接伴使。赴西京。(时李提督如松复西京。袁公在提督营中。)二十三日。拜同知中枢府事。○上启请许袁主事求国朝大典。(袁公求观大典。自 上不许。盖以圃隐郑先生死节处。不欲使中朝人知之也。先生启请许之。略曰。主事要看东国之史。非有他意。只是欲广异闻。要知海外风俗耳。或者以为郑梦周死节之事。不可示于上国。臣以为不然。自古国家兴亡之际。必有伏节死义之臣。此乃人纪之所以立。若无此等人。乃是无人纪之国耳。梦周之尽忠前朝及我朝之褒崇节义两得其道。正是邦家之光。何必固讳于上国乎。臣意许看东史。似无不可。)四月。还永柔行朝。(袁公于移咨中。盛言先生贤才可超格用之。先生恳乞改之。)五月。差经略宋应昌问慰使。赴黄州。○七月十一日。奉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7H.gif)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五十五岁)正月。复命于全州。(东宫时驻全州)二月。辞递左尹。○三月。拜成均馆大司成。○四月。移拜司宪府大司宪。有旨促召。○五月。还朝辞。不许。○论斥李廷馣权辞约和之议。(廷馣以全罗监司。请遣使贼中。权辞约和。以退其师。先生以为不共戴天之雠。不可与和。力排之。)与同僚论启崔守愚之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7L.gif)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8H.gif)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六岁)正月。拜弘文馆副提学。○二十五日。入侍昼讲。○二月六日。入侍朝讲。○二十日。入侍朝讲。○三月。还拜大司宪兼世子左副宾客。○十三日。入侍书筵朝讲。○二十二日。入侍朝讲。○续纲目成。(属笔六年始成。凡三十六卷。)四月八日。授大护军兼艺文馆提学。○十五日。移拜副提学。上疏辞不许。○六月。递授上护军。上疏乞退。因陈时务四条。(一曰。任大臣以整朝纲。二曰。委体察以饬边务。三曰。绝和议以存大防。四曰。勤学问以辅 圣志。)拜司谏院大司谏。陈疏乞免。○八月。复拜副提学。○十一月。拜吏曹参判。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8L.gif)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八岁)二月。拜成均馆大司成。○上疏请下教亲征。兼陈战守之策。(时倭贼再寇。先生疏陈战守之要。凡屡千言。其略曰。退避之与进战。勇怯之间。形势顿异。今 殿下亲驭六飞。整饬三军。出屯圻辅。百官戎服以从。下哀痛之教。以与贼不俱生之意。告谕四方。申饬李元翼权慄等。严明军律。以励将士。凡退一步失一城者。皆斩以徇。则可以变弱为强。因败为功。而滔天之贼。庶可平矣。 殿下诚能励志重恢。刻意薪胆。如越句践之生聚教训。卫文公之务农重谷。以是心为本。而辅之以利器。则恢复之事。可以惟意所向。而强兵富国。鞭挞岛夷。亦不为难。何患于国耻之未雪哉。)八月。著中兴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9H.gif)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九岁)七月。递付护军。○差麻提督贵接伴使。赴安东。○八月。从提督还京。○十一月。拜汉城府左尹。○上疏辨柳西厓被诬。(西厓负一世重望。为国家柱石。憸人文弘道辈媢疾之。投疏构诬。祸将不测。先生以朱夫子忧赵汝愚者为忧。不避出位之嫌。抗章讼冤。略曰。方今朝著不靖。士论不协。牛李相倾之习。又将复见于时。臣职非言地。不敢深论其事之首末。大抵以柳成龙罢相之后。台论渐峻。既论其所亲之人。不可以居显职。又论其援引群邪。广植私党。当时士类。皆不得自安。此乃排轧之渐。不可不察。夫成龙早负时望。蒙被眷遇。而居位清俭。无浊乱之事。一时士类之倾心推仰。以为领袖。固亦理势之当然。非以成龙布置植党而使之然也。今反以为植党布置。至谓其擅弄名器。施惠酬恩。爪牙鹰犬。布列内外。此等题目。恐非实状。诚愿 殿下廓开离明。潜消铓颖。融为太和。国家幸甚。)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六十岁)正月。移疾递职。○二月。退寓仁川南村。○筑逍遥亭。(亭在南村。先生见朝著不靖。时事日非。遂谢事出城。筑小亭。名以逍遥。翛然有终老之志。)九月。拜刑曹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09L.gif)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六十一岁)二月。省扫先茔于故山。(访问亲旧。游览溪山。有纪行诗。)寄诗郑仁弘讽之。○四月。还逍遥亭。○六月。 懿仁王后升遐。诣阙成服。寻还逍遥亭。○十月。赴哭因山。○十一月。移寓清州鼎坐山。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六十二岁)春。还寓逍遥亭。○冬。复还寓鼎坐山。(是年春。先生自仁川移寓清州松谷。转向忠州德山洞。将欲卜居于月岳山下。寻还仁川。八月。复往忠州。九月。还仁川。至是遂定居于鼎坐山。)
三十年壬寅(先生六十三岁)闰二月。拜成均馆大司成。不赴。○四月。拜弘文馆副提学兼世子左副宾客。有旨促召。○五月。发行至稷山县。引疾乞递。(仍留本县调理。拜命而还。)七月。以校正厅堂上兼同知经筵被召。入城肃谢。上疏乞免。不许。(先生闻湖西李梦鹤叛。不自安于退住乡曲。力疾发奔问。行至振威县。有是命。入城谢恩。寻还鼎坐山。)八月。拜副提学。三呈告递。付护军。○十月。拜大司成。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六十四岁)春。诣阙上疏乞骸。不许。(疏上。批曰。卿不是悬车之年。诚宜从事尽职。岂可退伏乡关。)二月。递付大护军。辞疾还鼎坐山。○十一月。寝疾。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10H.gif)
三十二年甲辰。二月四日。葬于星州琴琶谷蔓里坎坐之原。(先生尝得孔子画像。每于朔望。揭诸壁上。焚香瞻拜。以寓尊慕之忱。虽从宦在外之时。亦不废。至是门人等。奉以归藏于本州乡校。)
四十四年。丙辰四月。会宁鳌山书院成。(先生易箦后十年。韩柳川浚谦按是道。采府中士论。营立是院。功未毕而被递。崔公瓘继为方伯。助以米布。以成韩公之志。而又未毕。乙卯。李公宗一守是府。始克完事。以明年四月。奉安位板。)钟城东冈祠成。(营建年月未详。姑附于此。)镜城咸池书院成。(营建年月。亦未详。)
崇祯元年戊辰二月。奉安位板于本州桧渊书院。(并享寒冈先生)
辛丑。( 显宗大王二年)文集成。
辛未。( 肃宗大王十七年)赐谥曰文贞。(道德博闻曰文。清白自守曰贞。○闰七月二十六日。吏曹正郎李东标奉命宣谥。)
癸卯。( 景宗大王三年)神道碑成。(李葛庵玄逸撰碑铭)
东冈先生文集附录卷之四 第 5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218A/ITKC_MO_0218A_A050_510L.gif)
辛卯。东宫命进续纲目。活印于奎章阁。(时 正庙在东宫。见明儒商辂所撰成化本。尝与宫僚讲论其权衡之不称处。安顺庵鼎福以副率入侍。奏曰。先正臣金宇颙尝撰续纲目。今其草藁。适在臣所。 正庙即命进览。大加褒奖。仍令宫僚校正。付之活印。进讲于书筵。)
乙巳。( 正宗大王九年)赐祭晴川书院。
辛亥。岭南儒生上疏请刊布续纲目。兼请从祀文庙。(筵臣李秉模亦上疏请命该道臣刊布。传曰。所编册子。将欲刊印广布。予所旷感。尤出寻常。)
戊辰。( 纯祖大王八年)奉教刊续纲目。
癸未。(当宁二十年)岭南儒生上疏请从祀文庙。(批曰。省疏具悉。啜享圣庑。不可遽施。即重其礼之意也。)
戊子。又上疏请从祀文庙。(批曰。尊贤崇道。非不嘉。乃尔等之言。事系慎重。未可遽允。)
丙午。重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