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七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七
读书劄义○论语
读书劄义○论语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1H.gif)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曰执御乎。执射乎。)
无所成名。非特谓射御之类而已也。若曰孝友言语文学礼仪。皆一事成名。而俗所称美者也。然夫子不举彼而举射御者。盖君子之于孝友言语文学礼仪。宜全备而不可偏短者也。至于射御。虽是六艺之事。而或有偏长。不害于君子之道。故其言如此。
子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乃升成拜。将拜于堂下。鞠躬下手。已是半拜。故云成拜。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绝字若如俗用绝去之绝字看不可。这只是绝断无有之意。
四者相为终始。诚然矣。而其本即我也。有我故私意起。若无我则意诚而与天为一矣。然我之成祟。自意始。故先言意。其实无我则意必固自无矣。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1L.gif)
不曰文不在我。而曰在玆。不曰我不得与斯文。而曰后死者。其义极好。若曰在我则是我为大。曰在玆则文为大。便是文王在玆矣。仲尼何敢自我乎。若曰我与斯文则是我能圣而与斯文也。仲尼亦何可自圣乎。曰后死者则是天意不欲丧斯文。故文王死后又生仲尼。使文王不死。岂仲尼所可自我乎。只可曰后文王而死者也。说到其如予之予字。是天乎而圩其顶海其口者也。匡人其如天何哉。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问曰圣者与。不知圣之甚者也。又曰何其多能。亦非十分许能之辞也。非特以多能为圣而已也。其小视夫子甚矣。子贡若直答以圣则彼将曰门人阿所好也。又将以为多能果圣也。故答语如此。昆仑模糊。是子贡能言之验也。天纵之上着固字好。固之为言。本来元是意。而带尽字。盖曰夫子元是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2H.gif)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大宰知我乎。是圣人德盛包容底。其语似谦非谦。似戏非戏。其气象便有把玩细人如野马尘埃意。圣人到索性绝倒处。亦有此笑一笑花使语。圣人言语。虽冷语无白地虚谩。故记者必以牢言实之。妙哉。
集注无谦辞之训。亦妙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谚解吾已矣夫四字为一读。妙矣。吾下有伊吐则夫子一身为重。联为一读则这吾字兼包道字。不图释解者深于经义之至于斯也。经书谚解大抵皆通神入妙。与朱子训诰相为表里。读者每泛忽看过。悲夫。独尚书八诰谚解。有四三可疑处。由本文聱牙而然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2L.gif)
学者宜想念喟然叹底时候气象。知之深行之力。人所不知。己所独觉。而造次颠沛。不舍不忘。心眼嘿会。分明高益高坚益坚。不觉喟然之自发。仰弥高属行。钻弥坚属知。行之力不极则不见其弥高。知之力不极则不知其弥坚。(朱子答廖子晦书。以为钻仰是颜子始时所见。欲罢不能。是后来得力。其所谓始时所见。非是最初请教时也。盖学已至有所得然后方知其如此也。仰字钻字。是初头已有底。两弥字是实见得夫子极处然后之辞也。若不到实见得宲用工夫地位。岂知弥高弥坚乎。须以身体之。想其工夫情节。便可自知。)苟工夫未到于如可时候庶几境界。(如可庶几之为言。皆九十九分于百分者也。)不知其在前忽后这时候气象。如攀跻九级云梯。进到最上级。力尽气乏。只欠一足相似。瞻前属知。忽后属行。知之不极则不的其在前。行之不极则不觉其在后。分明一手可捉。一超可跻。而洽见卓尔者立在面前。奈何不得。以其势则不可止。以其情则不忍止。是所谓欲罢不能者也。每事中废者。皆由初无真知而工夫未到好而乐之。故意怠气馁而自然中辍。若颜子已到乐底地位。乌可已也。这三月不违时。天理至精至纯。分明与圣人相似。差毫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3H.gif)
胡氏不怠所从四字。深得颜氏欲从之意。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吾谁欺欺天以上。责其越分而已。越分之事。虽君子责之夸者犹为之。是不有君子而专于为私也。这且字以下。当熟察而深思之。只那越分事。元是无益于己。徒犯僭越之过。则非惟不当为。真个不必为也。正是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者也。盖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3L.gif)
行其所无事。是贫贱而若将终身。富有天下而若固有之之谓也。行其无事。然后方能穷而不悯。泰而不骄。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
子贡之言。非真知玉者。蕴椟而藏。只是贾人之宝而已。乃若公天下之真玉。何尝椟藏哉。日光月辉。山媚木耀。而世眼皆肉。故莫之知。苟有知之者。更何论价哉。且自求而得者。岂有善价乎。赐也其亦不熟于卖玉者乎。叠言沽之哉沽之哉。隐然有慷慨。读之令人酿泪。子贡藏头以问。而夫子遽答以我。其景像意趣。读者玩味而得之。
子欲居九夷。
欲居九夷。虽非实言。然九夷之草草芚芚。天真犹全。不如当时之中州诈力功利。剥尽人天。虽圣人居之。无以神而化之矣。九夷则如童子。有可开导之理。不比于驵侩奸狭无教谕之道者。圣人之言。亦非苟焉而已者。如今之世。曲巷愚拙。犹可以入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4H.gif)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天地间万物。何莫非道体所该也。大而日月山川。细而濡须焦明。皆可以谕天地之化。悟道学之理也。夫子因在川上。偶感于中而发言。学者遂专以水为学部话目。不能推及他物。甚可笑也。不曰子指川水。而曰子在川上。记者知道哉。适在川上而发言。故指水为喻。若在山则山。在树则树。何物不可以喻道。
以天德王道。释此章是矣。而学者须知万物体观。皆可以达天德行王道。方为善学。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后生可畏。兴起学者。四十无闻。警督暴弃。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能无从乎。能无说乎。能无二字好。法语故不能不从。巽语故不能无悦。不可以其从悦而信其能行也。还不如不达不受。当下望断也。可悟而不悟。可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4L.gif)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弊袍不耻。告过则喜。是一心也。有闻过而喜之心。故忘其弊袍与狐貉。非是勉焉不耻也。自此推而扩之。可以尽仁。直用诗句叹美之。故无诗云二字。终身诵之。是未行犹恐有闻者之事。今之学者读此。但见夫子何足臧之言。便笑子路。诚可叹也。苟使今人终身诵此。何等名士。何等豪雄。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岁寒知松柏。亦是哀世之意。方桃李之的皪也。君子已知其不久矣。与松柏同观。是俗子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人之不能入道。只以惑与忧与惧。此所贵乎知仁勇也。然知之明仁之笃而后。浩然之气在我而勇自大。不惑而于事无所疑。不忧而在我者可乐。则无妄之灾在外而勇益全矣。若趣向不定。箪瓢为忧。威武胁屈。安能学圣道哉。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5H.gif)
自周道衰至于今。误人心败人理。皆以权一字。大而伦常。细而言动。皆这一字败阙。为乱贼之窝窟。小人之屏蔽。学者慎勿以权字留之胸中。方可进于君子之域。虽圣人四十以前。未至知天命从心不逾矩之境。未可以言权也。须是纯乎天理。无一毫人私。方可与权。未至克己复礼之境。而开口便说权。以枉尺直寻为功者。小则穿窬。大则弑逆。万无一是。
权只是经则经而已。初岂有权字。若曰反经合道则才言反时。已是非道。何可曰权。扬雄辈以是为权。故为莽大夫。以手援嫂。谓是经也不得。嫂死而不援。谓是经亦不得。溺而手援。谓是反经亦不可。然则如何是权。君子处事。惟义是视。嫂之溺也。义在拯嫂。当是时手援便为经。乌可曰反经。礼之本则嫂叔之分不可忽。乌可曰只是经。此便是时中之义。惟德成仁熟而能时中者。可与权。柳下惠之风雨纳嫠女权也。而当是时义在恤穷。是亦经也。何可曰反经。仕于逆贼。悖义之极。而扬雄以为反经合道而仕之。乌可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5L.gif)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不过为朋友相悦之辞。而夫子言其义则可以喻大如此。以此法读书。所谓穷理也。非特读而已。观万物。皆有此至理。所谓格物也。黄鸟止丘隅。鸢飞鱼跃。素以为绚。何与于道学。圣贤引喻如彼。天下之理。无以加焉。如此读书。如此格物。尽天下事物。皆吾师也。安得不做圣。且作駉诗者。未必是圣人徒也。而思无邪三字。是君子慎独诚意之极功也。不忮不求。是征妇之言也。而是君子为己求仁之头工。苟非圣人表而章之。读者何尝留意看也。今世之士。虽孔孟之言。初不着念切己看。未免为乡人。岂性之罪哉。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6H.gif)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寝不尸。居不容。○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读乡党篇。须看圣人一身都是实。无一分虚欠。故虽行动步履之间。不期然而自然如此。若有一毫私意勉强。岂有光辉符彩畅于四支见于颜色者哉。圣人自然之容在多少如字。门人善观之妙。亦在那如字。假如勃如见乎色。犹可见。踧踖如躩如。是如何见于容。如何得于观。恰是精神充满。气色彯越。如宝玉之气发于山木然。惟卞氏认之。凡夫不能也。
读乡党篇。须看圣人百骸九窍四肢。心无不在。全体是一心圈。众人心在目则不在耳。心在手则不在足。有时心都在外而不在身。安得动容周旋中礼。安得为实底人。
乡党篇。且看记者文章。形容逼真。便是传神妙笔。且看朱子注。如亲见夫子处。苟非以身处其地者不能。
且念当时鄙夫辈。见圣人事君容仪敬谨严畏。欲诮不得。则乃曰谄也。甚矣小人之愚难悟也。若见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6L.gif)
寝不尸处。可见心之为大而可畏。懦惰之人。心懈而寝。故既寐则肢体无生气。直如僵尸。庄敬之人。宴息而心不懈。故虽熟睡。肢体凛如生气。况圣人之寝乎。是以冤死者尸形如生。其心犹未沫故也。负版者。自古礼所敬也。式之固矣。凶服者式。圣人所独。故凶服者式字在下而加之字。负版者式字在上。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周公之礼乐大备。自羲农唐虞观之。谓之过于文。亦不异矣。今乃以先进为野人。俗弊将不可胜言。圣人只曰用之则从先进。辞不迫切如此。盖污樽土鼓。诚野矣。然用玉帛钟鼓而每以古人不可及。存乎心。不忘其本。然后可以全身保国。若自信以君子。而讥古以野人。则此以其祖为田舍翁得此足者也。后世所以恒于乱亡也。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7H.gif)
岁月能几何时。荆江问津。宋郊习礼。杳如昔梦。无穷宇宙。白发古国。虚堂斜日。愿言怀人。虽圣人不能无千古不平之意。乃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其从字我字陈蔡字皆字及字也字。字字感慨。细思令人酿泪。记之者乃列录十人。而必分四科以目之。非深得圣师心怀者。不能记此也。噫。以圣人为师。从之以此等贤俊。非兕非虎。率彼旷野乎。呜呼天乎。虽欲不怨得乎。呜呼。吾道非耶。
相从之相字。甚慇勤。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回也不愚。喜溢言外。非助予者。爱溢言外。人之酷爱其子者。有此等语。(缺)五帝三王之道在我。而传此道者在汝。安得不爱。奚啻曰父子之情而已。无实工于学问者。亦不知此义也。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曾子孝矣。而夫子未尝以孝哉称之。独称闵子而曰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盖以善处于继母昆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7L.gif)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伯鱼先一年卒。夫子岂不恸哉。犹无天丧予之言。至颜子则连言天丧予。盖颜子则兼道丧之恸故也。死生常理也。伯鱼之死。只是父子之情而已。虽摧痛无极。而谓之天丧予则不可也。颜渊则道之所托。而道则天之所以付予者。然则天之丧颜。岂非丧予乎。深知此意则圣人与道为体。为天下重道为万世素王之实。可以嘿识矣。丧予之恸。有加于丧一子之哀。圣人岂少于慈而然哉。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丧伯鱼时。宜哭之恸矣。从者之问至此而发。则其恸可想。曰有恸乎四字分节。妙哉妙哉。方其恸也。不觉其恸。从者有言则遽答曰我恸乎。犹是不觉也。良久定情。然后方说非夫人之恸这三字分节。便与传神。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8H.gif)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伯鱼之葬。夫子若听门人之助。必具椁而厚葬矣。颜渊之葬。朋友助之。非不义之财。夫子以为不可何也。盖丧葬尽吾心而已。苟尽心焉。厚薄虽殊。无憾则一也。若借人而厚之则非吾之尽心。徒为死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8L.gif)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神人一理则事之道岂异哉。至诚无私。然后尽事人之道矣。事君亲事兄长待朋友御众接下。皆至诚无私则是天德在躬而人道尽矣。以是事神。何鬼不格。退之所谓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享者。可谓知道之言也。死生一理。大而四时昼夜。近而动静语嘿呼吸眠寤。皆死生之理也。其生实者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9H.gif)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39L.gif)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0H.gif)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0L.gif)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过不及。失中则一也。而末弊则过甚于不及。盖不及者。犹有自歉之意。故有进就之望。过者每有自矜之意。故无谦受之量。不及者虽分寸而日进。过者益夸肆而日退。不及之弊。咎止自己。过者之弊。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1H.gif)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当曰冉求。而乃曰而求也而字也字。是乃如之人四字意。甚抵斥之语。若直鸣鼓而攻之则宜无可也二字。只曰罪当如此云耳。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不禀命而果于自行则虽所行善。不足以赎不恭顺之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回之不敢死。夫子应嘿揣矣。犹问之者。欲信其必然也。回之对如此。果是回也不愚。若如国事而回当捍御之职。不可纵贼遗君。则虽君在。回不敢不死。且如敌锋直犯夫子。则回当以死捍锋而活夫子矣。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1L.gif)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圣人虽辞不迫切。子然之心所存者。有大不可者。故曰以子为异之问。辞气极切抑。有雷霆击物之象。其终则直曰弑父与君亦不从。斧钺凛然。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己则仕季氏。而又引其友而同之。君子所以慎交游者。正为此也。又口给以御圣师。故夫子之责若是峻切也。观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之言。则古人读书。盖以为修身从政之道也。今人读书万卷。将何为哉。悲夫。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2H.gif)
观言志章。师弟雍容气象可知。程门坐了春风。果非虚语也。三子之撰。虽异于点。亦皆不出己之才分。无一毫越等妄大之意。真学圣者也。是以其学日益进。今人平日所存乎心者。皆妄念越分之事也。才学之日退。无足怪也。点也一节。非特点之言好。记者亦与画出一个点来。鼓瑟希。何等气象。铿尔舍瑟。何等气象。鼓瑟舍瑟。犹可记。铿尔二字。决非两曾点不能记。奇哉奇哉。读者须是真个见得活凤凰翔于千仞。而日暖岐岗。风微梧桐底。现在面前。胸中顿失尘土气。方是真读。此是随境得位。见在受命底志趣。大舜若将终身。若固有之。只是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2L.gif)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仁道至大。为仁何处下手。须是克去己私。克己则须是复天理。而天理浑浩。何所为的。须是以礼为准。礼者天理之模范匡郭。以是为准。而鞭辟向里去。则凡事自准模范。自入匡郭。己私褪袪。物累刬落。工夫熟时。私意净尽。天理纯全。则心德始全。而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3H.gif)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3L.gif)
心徇物而离其本。故曰迁。克其徇物之心则复其本也。克复是诚之者之工夫。犹在勿字。(勿者禁止之辞。熟则无矣。何事于禁止。)久而熟之。全体是天理则诚矣。化字亡字。是迁字义。止字是礼之所在。定字是复字趋向处。躁妄易烦肆悖。皆己之病也。静专则复之基也。知几诚思。克之头工。励行守为。复之得力。众人不知其己是天。而以己为我。故唯己是从。而无戒惧之意。君子以己为天。而顷刻差毫釐则便是己而不天。中庸道不可须臾离。盖谓此也。故常如临深履薄。至习与性成。则天是我我是天矣。我是天。复何求焉。易无妄不利有攸往。其彖曰无妄之往。何之矣者是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初无学工者。整敕于十目之地易。戒惧于不睹之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4H.gif)
如见大宾如承大祭。自众人观之。岂不是跼促畏约之甚者。程子乃曰心广体胖。真知言哉。苟非实用工而自得于心者。不知其义也。小人不能如见大宾如承大祭。故日趋于长戚戚。君子常存敬畏。故日跻于坦荡荡。以谨独为守之之法。是吃紧教人处也。乾道坤道。虽似有优劣。然只因姿质之异。而殊其用工之方而已。主敬行恕。非克己不能。如见宾如承祭。不欲勿施。非复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4L.gif)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读者每以讱字为救牛言躁而已。故不加意而体念也。殊不知讱是求仁之紧工也。圣门言仁。曰不违曰依仁。其敬慎不敢忽之义可知也。如此敬慎。言何敢易也。况非礼不言则言自讱矣。如见宾如承祭则言自讱矣。夫子盖曰木讷近仁。其义可知也。以程子言箴观之。全是讱也。是以牛之再问。夫子不曰是非仁。而曰为之难得无讱乎。此岂但告司马氏者哉。温公告刘忠定曰自不妄语始。真得夫子之意者乎。
事不苟。故言不得不讱。真体得之言也。事不苟三字宜玩味。凡人之易其言而行不逮者。其事皆苟者也。苟之为言。苟且聊且。无真实恻怛之意也。人能免于苟其事则庶矣。无自入德。这自字好。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5H.gif)
泛看不忧不惧则似易矣。而真求所以不忧不惧者。须内省不疚然后可能。而实理在我然后方是不疚。则工夫岂可易论哉。就司马牛而言则向魋之恶。是没奈何者。我则尽在我者而已。忧惧何为。下章有命在天。正是不忧惧之实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敬而无失。是不忧之本。恭而有礼。不惧之事。子夏其有得于夫子之意者乎。何患乎无兄弟。抑扬太过。若然则关弓而射之。无垂涕恳恻之情。岂君子之事乎。兄弟之间所忧则有管叔之不肖。周公岂无忧乎。若无忧则非周公也。然周公之忧。天理当然之忧。司马之忧。自心不知命之忧。司马之忧不必有。周公之忧不可无。虽然人道固善。兄弟之不善独何哉。心之切矣。又安得不忧。此等处当活看。天人之理。两尽而不相悖。
不以辞害意之训。诚紧切。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5L.gif)
浸润肤受不行。尤切于居室。浸润之谗。妇女之言也。肤受之愬。子弟之言也。妇女之谮。子弟之愬不行。齐家之道。思过半矣。
远非特为明之至也。是亦为远虑也。朱子不蔽于近四字。可谓两到。盖明之至则能虑远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食足兵。是战国富强之术。若无信一字。便与纵横说无异矣。然不曰教之信。而曰民信之。便是驱而之善。从之也易之意。苟有食有信。制挺以挞。何必区区于兵。说到去食则是孟子不如人和之义。有钜桥之粟。如林之旅。而倒戈以北。是兵食不如信也。
死之为安这安字极大。成仁取义。都是安一字做得。是君子分上事。借用以明信不可无。假如睢阳之士。无食矣无兵矣。而无一叛心。与巡,远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6H.gif)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犬羊之皮。毛存与去毛。皆不如虎豹。则终是质为重。然质胜而野。君子不取。亦奈何。但殷末虽弊。犹贤于周末。则夫子答林放两宁字。真万世不易之言也。虽然自周末至今。终不能反之质。奈何奈何。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盍彻之盍字。缴公意而反之也。口气甚有力。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夫子曰听讼犹人。非谓世俗能吏所为也。夫听讼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6L.gif)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无倦行以忠。非止为政。问学修身百事。岂有外于此者哉。圣人之言。论近而旨远。皆如此。读者犹以为此为政发而警子张短处。固哉。
程子之言。因子张之病。以警学者。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美不成恶。天心也。天地之生万物。皆此心也。生五谷于田原。成其美也。处蛇虎于山薮。不成其恶也。易大有之象曰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盖谓是也。小人则败人之美。专是猜心也。非徒扬人之恶。又怂恿以成之。是亦猜之为根。而喜人之祸也。圣人制刑法。是亦不成恶之义。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7H.gif)
答康子两节。只是一意。政者正之意。康子未达。故又患盗则直告以子之不欲。是所谓舌钺也。
知耻二字甚大。身正于上而俗成于下。则人皆耻为恶矣。人既知耻则已是中人以上。虽赏之。岂为恶哉。朱子释出耻一字。而尤切于警人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不曰风尚于草。而曰草尚之风者。草是可善可恶者。而使之然者风也。取譬之主在草。致责之主在风故也。而民善这而字。便见民是芚芚自在之物。欲善则趣而之善。集注因下则字。以释而字。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达则自闻。是闻也无与于己。我先有意于必闻则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7L.gif)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脩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圣师贤弟。游于舞雩。神气和适。情思冲畅。随感发问。如草心之翘春。训言易入。如时雨之破块。何等气象。何等乐事。记者特记从游于舞雩之下者。其亦有意乎。学者能知得圣人从游之乐。有万钟不换之实。然后可以进于欲罢不能之境。此惑字与子张所问惑字合看。然后可知惑之本祟矣。人之惑。岂只此二事而已。只救二子之病而发。然玩绎这二惑则都是私重。私重何事不惑。
攻己恶不攻人恶。非两端事。只是一病。不自省过者好摘人过。细责他过者。恒掩己过。厌然掩不善则遂成慝。自欺之熟而为慝则无可奈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爱人。非喣喣之谓也。公普周偏之意也。知人非察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8H.gif)
子夏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不可则止。非特无自辱而已。亦不至于为仇敌。忠告而辅仁则吾之德成矣。若丧仁而败德则父子以下四伦皆败矣。故圣人以友列于人伦。学者深知朋友之列于父子君臣夫妇兄弟。为天叙然后。可以修身而尽人道。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自家勇于为善。故治人少强恕在宽之意。有急速迫责之病。告之以先之劳之者。救其病也。然只这两言。无许多节目。甚没滋味。故请益。然答问政多少训语。其实都不出此二字。夫子所谓道千乘之国五事。是先之劳之之目也。无倦而熟之。则尧之辅之翼之振德之。禹之祇台德先。汤之罪在朕躬。文王之明德视民如伤也。为政果有外于此者乎。圣言之近而远若是哉。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8L.gif)
举贤才似居首。然才即政。安得先举贤才。必先有司而考其能否。然后去其太甚而赦其小过。方举贤才而授之任。圣言周备而次序亦不差如此。然非是了得上二事。然后方去求贤才。从政者宁不相察人才。预备其用也。后世之当铨者。皆失之于举所知所亲。而亡乱人国奈何。是无先之之德而乏知人之明。专任其私。所举非为国故也。若举亲而举伊川。伊川之所举。又似伊川矣。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若不惇五典秩五礼则专任刑罚矣。故不中。名之必可言。万事皆然。不觚之觚。何以言哉。语不成说故也。以辄之事论之。祢其祖不成说。拒其父不成说。兵出有名而拒父之兵不成说矣。上自邦国。下至州闾家室人民职任器械畜产居处出入饮食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9H.gif)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试问诵诗者授之以政。何以从事。使之四方。何以专对欤。圣人必不欺我。宁不愧于心乎。盖诗之为义。曲尽人情神道物态事宜。而天理昭显。风咏玩绎。体得于心。则大而五伦三纲。密而祭祀宾客。法令征役。凡体天仁民爱物之道。无一不具。举此而措之政则无往而不达。大学三纲八条之理。皆具于三百。而用工措施之方。完足无缺。统而穷其理趣则格物致知也。思无邪则诚意也。敬止无贰则心正身修也。夫妇父子兄弟谐和则家齐也。事君使民。尽义尽仁则国治也。格神天遂人物接宾旅怀万邦则天下平矣。士之读诗者。何曾以此义经心哉。昔儒有以国风多淫奔之诗。请勿讲于经筵者。殊不知圣人删定之意者也。盖男女。人之大欲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49L.gif)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夫子称公子荆。岂只就居室而论者哉。君子以是心充其类。则伊尹之若将终身。百里之饭牛牛肥。颜氏之不改其乐。崇高而不骄。功成而勇退。皆不待勉而可能也。岂至患得失而无所不为哉。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0H.gif)
曰庶矣者。有感而叹之之辞。闻其言而辄问又何加焉。可谓善学矣。既曰富之。又问何加。可谓善学圣矣。盖不富则虽教莫行矣。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从政则尽之乎人矣。正人则身之对而已。盖不能正其身。虽一人不可化。况从政乎。
正身而正人。君大夫无异道。此之重出。盖不患莫己知之类。甚言必先正己也。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有之仕季氏。夫子之所以告之者。每婉以风之。而不直切语之以不可。何也。当初之往也。不止之。亦何也。子路之仕卫亦同。盖有不可臆度者矣。鸣鼓而攻之则亦切矣。而求之不悟何也。是皆不堪贫乏。而苟仰其禄。渠既无颜氏之自乐。则虽圣师亦不得强沮之欤。不非大夫之义。不可显言其不可仕欤。且亲亲。周公之政也。而三桓之病国若是。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0L.gif)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必先曰言不可若是几者。晓愚昧之言。不得不然也。假使时人问此二段。其将以何言为兴邦何言为丧邦与。平日存乎心者。审知义理之无穷。而究其善恶成败之决于一心毫釐之差。然后始知圣言如天地造化而不可易也。为君难。敬也。知其义则尧舜之精一执中也。莫予违。肆也。徇其流则桀纣之琼宫酒池也。非特君人如是也。一言可以成身。为人难也。可以亡身。莫予违也。卿大夫至士庶人一道也。善而莫违。只是对举以喻愚者耳。能善言者。初岂有莫予违之意哉。虽尧舜发言之际。苟有吾言善。臣下莫予违之念。则皋夔已不从矣。何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1H.gif)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夫子答问政。每每异辞。而其义皆通于上下。欲速不达见小利二句。何事不然。修身治家为学皆然。鄙而治农服商攻工行路牧养求荣达皆然。是当熟思而深戒者也。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每事只循义理之当然。则无意于直而自直。若有意于直则私意起。无所往而可直。此人以直躬名。则是有意于直者也。安得不證父之攘乎。渠若理义之直则叶公亦宜曰吾党有直者。今曰直躬者。这躬字可见以直自好者。其心只有其躬。故父为路人。于路人何隐之有。存乎中者如此。故人人称之也。自然称为直躬者。微之显。果如是哉。父子相隐。理之当然也。理之所在。何往而非直。不愧不怍。是直也。父子相隐。非私也。天理之大公在其中。世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1L.gif)
谢氏言何暇计三字似未稳。窃负而逃之地。爱亲之心已是直。何容言暇不暇哉。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苟非信道笃而诚于己者。处患难夷狄则变其守。维其不变然后为真恭敬而得于心者。这弃字好。凡行道而无得于心者。所行犹在外。故若之夷狄则意自沮于善而弃之。非啻自变而已。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不以君子为问。而以士言则题目已小了。故程子以皎皎之行论之。问其次而至今之从政。则是从方人伎痒出来。信果。非士之所不取。而这必字是无笃实之本。而只着意用力于信果而已者也。噫斗筲之人。夫子之言。未有若是峻激者。学者宜警惕而自勉也。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2H.gif)
世间自有无恶可指。而一向衰飒恭谨底人。告之而不能加意。振之而无计自拔。是不可与入道。同于昏妄暴弃之人。大抵人有高远之志。不屑流俗之量。然后可以奖进而有所为。此所以思狂狷也。狂者不卑。狷者有耻。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无恒。是无自守者也。朝为夕改。东倒西沛。何事可做。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君子之道可知。同而不和。小人之情可见。
君子而曰心。平正自在之公心。小人而曰意。计较利害之私意。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乡人之善者少而不善者多。故贤人好之者少而恶之者多。苟非信道笃而得于心者。鲜有不为毁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2L.gif)
小注蔡氏引程子为言似可矣。而适足以长学者苟合之心矣。有明道之德而不善者自服则可。若未至明道地位而拟议不善者献诚。岂不大误事乎。且道大德盛。不善者不敢不革面而已。岂有诚心好之之理乎。圣莫如孔子而蹠魋恶之。若使蹠魋同声誉夫子。岂不可羞哉。蔡氏之言。必欲不善者恶之云者。未深于夫子本意者也。奴隶亦知其清明。理亦当然。岂有必欲恶之之义哉。集注苟合之行。可好之实。行字徇外。实字修内。训解须如此的紧。可以喻学者。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之道守己。故素于位而盈不溢。小人之情徇物。故矜于得而恒不足。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存斋集卷之七 第 1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3A/ITKC_MO_0553A_A243_153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