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十卷目录
农桑部汇考十一
齐民要术三〈种蒜 种䪥 种葱 种韭 种蜀芥芸薹芥子 种胡荽 种兰 香 种荏蓼 种姜 种蘘荷芹处
种苜蓿〉
耒耜经〈耒耜考〉
农政全书〈农事占候〉
齐民要术三〈种蒜 种䪥 种葱 种韭 种蜀芥芸薹芥子 种胡荽 种兰 香 种荏蓼 种姜 种蘘荷芹处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0252-18px-GJfont.pdf.jpg)
耒耜经〈耒耜考〉
农政全书〈农事占候〉
食货典第三十卷
农桑部汇考十一
《齐民要术三》《种蒜》
《说文》曰:蒜,荤菜也。《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延笃曰:张骞大宛之蒜。又有胡蒜、泽蒜也。蒜宜良软地。
白软地,蒜甜美而科大;黑软欠;刚强之地,辛辣而瘦小也。
三遍熟耕。九月初种。种法:黄畼时,以耧耩,逐垄手下之。五寸一株。
谚曰:左右过锄,一万馀株。
空曳劳。二月半锄之,令满三遍。
勿以无草则不锄,不锄则科小。
条拳而轧之。
不轧则独科。
叶黄,锋出,则辫,于屋下风凉之处桁之。
早出者,皮赤科坚,可以远行;晚则皮坏而善碎。
冬寒,取谷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0607-18px-GJfont.pdf.jpg)
不尔则冻死。
收条中子种者,一年为独瓣;种二年者,则成大蒜,科皆如拳,又逾于凡蒜矣。
尾子垄底,置独瓣蒜于瓦上,以土覆之,蒜科横阔而大,形容殊,则不足以异。今并州无大蒜,朝歌取种,一岁之后,还成百子蒜矣,其瓣粗细,正与条中子同。芜菁根,其大如碗口,虽种他州子,一年亦变大。蒜瓣变小,芜菁根变大,二事相反,其理难推。又八月中方得熟,九月中茹刈得花子。至于五谷蔬果,与馀州早晚不殊,亦一异也。并州豌豆,井陉已东,山东谷子,入党关、上党,苗而无实。皆余目所亲见,传信传疑:盖土地之异者也。
种泽蒜法:预耕地,熟时采取子,漫散劳之。泽蒜可以香食,吴人调鼎,率多用此,根叶作菹,更胜葱、韭。此物繁息,一种永生。蔓延滋漫,年稍广。阔区斸取,随子还合。但种数亩,用之无穷。种者地熟,美于野生。
崔寔曰:布谷鸣,收小蒜。六月、七月,可种小蒜。八月,可种大蒜。
《种䪥》
《尔雅》曰:䪥,鸿荟。注曰:䪥菜也。䪥宜白软良地,三转乃佳。二月、三月种。
八月、九月种亦得。秋种者,春未生。
率七八支为一本。
谚曰:葱三䪥四。移葱者,三支为一本;种䪥者,四支为一科。然支多者,科圆大,故以七八为率。
䪥子,三月叶青便出之。
未青而出者,肉未满,令䪥瘦。
燥曝,挼去莩馀,切却姜根。
留姜根而湿者,即瘦细不得肥也。
先重耧耩地,垄燥,培而种之。
垄燥则䪥肥,耧重则白长。
率一尺一本。叶生即锄,锄不厌数。
䪥性多稼,荒则羸恶。
五月锋,八月初耩。
不耩则白短。
叶不用剪。
剪则损白。供常食者,别种。
九月、十月出卖。
经久不出也。
拟种子,至春地释,即曝之。
崔寔曰:正月,可种䪥、韭、芥。七月,别种䪥矣。
《种葱》
《广志》曰:葱有冬春二种。有胡葱、木葱、山葱。《晋令》曰:有紫葱。收葱子,必薄布阴乾,勿令浥郁。
此葱性热,多喜浥郁;浥郁则不生。
其拟种之地,必须春种菉豆,五月䅖杀之。比至七月,耕数遍。一亩用子四五升。
良田五升,薄地四升。
炒谷拌和之。
葱子性涩,不以谷和,下不均调;不炒谷,则草秽生。
两耧重耩,窍瓠下之,以批契继腰曳之。七月纳种,至四月始锄。锄遍乃剪。剪与地平。
高留则无菜,深剪则伤根。
剪欲旦起,避热时。良地三剪,薄地再剪,八月止。
不剪则不茂,剪过则根跳。若八月不止,则葱无袍而损白。
十二月尽,扫去枯叶枯袍。
不去枯叶,春叶则不茂。
二月、三月出之。
良地二月出,薄地三月出。
收子者,则留之。葱中亦种胡荽,寻手供食,乃至孟冬为菹,亦不妨。
崔寔曰:二月,别小葱。六月,别大葱。七月,可种大、小葱。
夏葱曰小,冬葱曰大。
《种韭》
《广志》曰:弱韭,长一尺,出蜀汉。王彪之《〈阙〉中赋》曰:蒲、韭冬藏也。收韭子,如葱子法。
若市上买韭子,宜试之:以铜铛盛水,如于火上微煮韭子,须臾芽生者好;芽不生者,是浥郁矣。
治畦,下水,粪覆,悉与葵同。然畦欲极深。
韭,一剪一加粪,又根性上跳,故须深也。
二月、七月种。种法:以升盏合地为处,布子于围内。
韭性内生,不向外畏,围种令科成。
薅令常净。
韭性多秽,数薅为良。
高数寸剪之。
初种,时止一剪。
至正月,扫去畦中陈叶。冻解,以铁耙耧起,下水,加熟粪。韭高三寸便剪之。剪如葱法。一岁之中,不过五剪。
每剪,耙耧、下水、加粪,悉如初。
收子者,一剪则留之。若旱种者,但无畦与水耳,耙、粪悉同。一种永生。
谚曰:韭者懒人菜。以其不须岁植也。《声类》曰:韭者,久长也,一种永生。
崔寔曰:正月上辛日,扫除韭畦中枯叶。七月,藏韭菁。
菁,韭耙出。
《种蜀芥芸薹芥子》
《吴氏本草》云:芥稙,名水苏,一名劳耝。蜀芥、芸薹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地欲熟粪。蜀芥一亩,
用子一升;
芸薹一亩。
用子四升。
种法与芜菁同。既生,亦不锄之。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
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乾菜。
芸薹,足霜乃收。
不足霜即涩。
种芥子及蜀芥、芸薹取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
三物性不耐寒,经冬则死,故须春种。
旱则畦种水浇。五月熟而收子。
芸薹冬天草覆,亦得取子,又得生茹供食。
崔寔曰:六月,大暑中伏后,可收芥子。七月、八月,可种芥。
《种胡荽》
胡荽宜黑软青沙良地,三遍熟耕。树阴下,不得;和豆处,亦得。
春种者用秋耕地。开春冻解地起有润泽时,急接泽种之。种法:近市负郭田,一亩用子二升,故穊种,渐锄取,卖供生菜也。外舍无市之处,一亩用子一升,疏密正好。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先燥晒,欲种时,布子于坚地,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以脚蹉令破作两段。
多种者,以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1206-18px-GJfont.pdf.jpg)
于旦暮润时,以耧耩作垄,以手散子,即劳令平。
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地正月中冻解者,时节既早,虽浸,芽不生,但燥种之,不须浸子。地若二月始解者,岁月稍晚,恐泽少,不时生,失岁计矣;便于煖处笼盛胡荽子,一日三度以水沃之,二三日则芽生,于旦暮时投润漫掷之,数日悉出矣。大体与种麻法相似。假令十日、二十日来出者,亦勿怪之,寻自当出。有草,方令拔之。
菜生二三寸,锄去穊者,供食及卖。十月足霜,乃收之。取子者,仍留根,间拔令稀,
穊即不生。
以草覆上。
覆者得供生食,又不冻死。
又五月子熟,拔取曝乾,
勿使令湿,湿则浥郁。
格柯打出,作蒿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2169-18px-GJfont.pdf.jpg)
昼用箔盖,夜则去之。昼不盖,热不生;夜不去,虫耧之。
凡种菜,子难生者,皆水沃令芽生,无不即生矣。作胡荽菹法:汤中渫出之,著大瓮中,以煖盖经宿水浸之。明日,汲水净洗,出别器中,以盐、酢浸之,香美不苦。亦可洗讫,作粥津、麦䴷味,如䖆芥菹法,亦有一种味。作裹菹者,亦须渫去苦汁,然后乃用之矣。
《种兰香》
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今人因以名焉。且兰香之目,美于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韦弘《赋叙》曰:罗勒者,生昆崙之丘,出西蛮之俗。案今世大叶而浥者,名朝膞香矣。
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
早种者,徒费子耳,天寒不生。
治畦下水,一同葵法。及水散子讫。水尽,蓰熟粪,仅得盖子便止。
厚则不生,弱苗故也。
昼日箔盖,夜即去之。
昼日不用见日,夜须受露气。
生即去箔。常令足水。六月连雨,拔栽之。
搯心著泥中,亦活。
作菹及乾者,九月收。
晚即乾恶。
作乾者,大晴时,薄地刈取,布地曝之。乾乃挼取末,瓮中盛。须则取用。
拔头悬者,裛烂,又有萑粪、尘土之患也。
取子者,十月收。
自馀杂香菜不列者,种法悉与此同。
《博物志》曰:烧马蹄、羊角成灰,春散著湿地,罗勒乃生。
《种荏蓼》
紫苏、姜芥、薰叶,与荏同时,宜畦种。《尔雅》曰:蔷,虞兼。注云:虞菜,泽蓼也。苏,桂荏。苏,生类,故名桂荏也。三月可种荏、蓼。
荏,子白者良,黄者不美。
荏性甚易生。蓼尤宜水畦种也。荏则随宜,园畔漫掷,便岁岁自生矣。荏子秋末成,可收蓬于酱中藏之。
蓬,荏角也,实成则恶。
其多种者,如种谷法。
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
收子压取油,可以煮饼。
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然荏油不可为泽,焦人发。研为羹臛,美于麻子远矣。又可以为烛。良地十石,多种博谷则倍收,于诸田不同也。
为帛煎油弥佳。
荏油性淳,涂帛胜麻油。
蓼作菹者,长二寸则剪,〈阙〉袋盛,沈于酱瓮中。又长,更剪,常得嫩者。
若待秋,子成而落,茎既坚硬,叶又枯燥也。
取子者,候实成,速收之。
性易凋零,晚则落尽。
五月、六月中,蓼可为齑以食苋。
崔寔曰:正月,可种蓼。
《家政法》曰:三月,可种蓼。
《种姜》
《字林》曰:姜,御湿之菜。姜宜白沙地,少与粪和。熟耕如麻地,不厌熟,纵横七遍尤善。三月种之。先种耧耩,寻垄下姜,一尺一科,令上土厚三寸。数锄之。六月作苇屋覆之。
不耐寒热故。
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国土不宜姜,仅可存活,势不滋息。种者,聊拟药物小小耳。
崔寔曰: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至四月立夏后,蚕大食,芽生,可种之。九月,藏茈姜、蘘荷。其岁若温,皆待十月。
生姜,谓之茈姜。
《博物志》曰:妊娠不可食姜,令子盈脂。
《种蘘荷芹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0252-18px-GJfont.pdf.jpg)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0252-18px-GJfont.pdf.jpg)
蘘荷宜在树阴下。二月种之。一种永生,亦不须锄。微须加粪,以土覆其上。八月初,踏其苗令死。
不踏则根不滋润。
九月中,取旁生根为菹;亦可酱中藏之。十月终,以榖麦种覆之。
不覆则冻死。
二月,扫去之。《食经》藏蘘荷法:
蘘荷一石,洗,渍。以苦酒六斗,盛铜盆中,著火上,使小沸。以蘘荷稍稍投之,小萎便出,著席上令冷。下苦酒三斗,以三升盐著中。乾梅三升,使蘘荷一。盐酢浇上,绵覆罂口。二十日便可食矣。
《葛洪方》曰:人得蛊,欲姓名者,取蘘荷叶著病人卧席下,立呼蛊主名也。
芹、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0252-18px-GJfont.pdf.jpg)
白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0252-18px-GJfont.pdf.jpg)
菫及胡蒠,子熟时收,又冬初畦种之。开春早得,美于野生。惟穊为良,尤宜熟粪。
《种苜蓿》
《汉书·西域传》曰:罽宾有苜蓿。大宛马,武帝时得其马。汉使采苜蓿种归。陆机《与弟书》曰: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苜蓿归。《西京杂记》曰: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光风;在风〈阙〉其间,肃然自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地宜良熟。七月种之。畦种水浇,一如韭法。早种者,重耧耩地,使垄深阔,窍瓠下子,批契曳之。每至正月,烧去枯叶。地液辄耕垄,以铁齿𨫒楱𨫒楱之,更以鲁斫斸其科土,则滋茂矣。
不尔则瘦。
一年则三刈。留子者,一刈则止。春初既中生啖,为羹甚香。长宜饲马,尤嗜。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都邑负郭,所宜种之。
崔寔曰:七月,八月,可种苜蓿。
《耒耜经》《耒耜考》
耒耜者,古圣人之作也。自乃粒以来,至于今,生民赖之有天下国家者,去此无有也。饱食安坐,曾不求命,称之义。非扬子所谓。如禽者耶。余在田野间,一日呼耕,氓就而数。其目恍若登农皇之庭,受播种之法。淳风泠泠,耸竖毛发,然后知圣人之旨趣。朴乎其深哉。孔子谓:吾不如老农。信也。因书为耒耜,经以备遗忘,且无愧于食。《经》曰耒耜,农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镜》曰:犁壁,斲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梨槃。木与金,凡十有一事耕之土曰垡。垡,犹块也。起其垡者,镵也。覆其垡者,壁也。草之生必布于垡,不覆之,则无以绝其本根。故镵引而居下壁,偃而居上,镵表上利壁,形下圆负镵者,曰底。底初实于镵中,工谓之鳖肉。底之次,曰压。镵背有二孔,系于压镵之两旁。镵之次,曰策。额言其可以捍其壁也。皆貤然相载,自策额达于犁底。纵而贯之曰箭。前如桯。而樛者曰辕。后如柄而乔者曰梢。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浅以其上,下类激射,故曰箭。以其浅深,类可否。故曰:评,评之上曲而衡之者曰建。建,捷也。所以柅其辕与评。无是则二物跃而出箭不能止。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可转也。左右系以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1445-18px-GJfont.pdf.jpg)
《农政全书》《农事占候》
正月,凡春雷和而反寒,必多雨。谚云:春寒多雨水。元宵前后,必有料峭之风,谓之元宵风。凡春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风,打头楝花风,打末 上,八日宜晴。此夜若雨,元宵如之谚云:上八夜弗见参星月,半夜弗见红灯。上元日晴,春水少。括云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雨水后,阴多主少,水高下大。熟谚云:正月罂坑好种田。二月十二日夜宜晴,可折十二夜夜雨。二月最怕夜雨,若此夜晴,虽雨多亦无所妨。〈越人陈元义云二月内得十二个夜晴则一年雨晴调匀更十二夜中又雨为水潦年岁矣〉十夜以上雨,水乡人尽叫苦。初四有水,谓之春水。初八日前后,必有风雨。谚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言天气之常,东作既兴,早起夜眠,春间最为要紧。古语云:一年之计在春,一日之计在寅。
三月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清明无雨少黄梅。雨打纸钱头,麻麦不见收。雨打墓头钱,今年好种田。清明午前晴,早蚕熟;午后晴,晚蚕熟。清明日喜晴。谚云:檐头插柳青,农人休望晴。檐头插柳焦,农人好作娇。若清明寒食前后,有水而浑,主高低田,禾大熟,四时雨水调。谷雨日雨,主鱼生。谚云:一点雨,一个鱼。谷雨前一两,朝霜主大旱。是日雨,则鱼生,必主多雨,二麦红腐不可食用。月内有暴水,谓之桃花水,则多梅雨,无涝亦无乾。雪不消,则九月霜不降,雷多岁稔,虹见九月米贵。
四月以清和,天气为正。必作寒数日,谓之麦秀寒。即月令麦秋,至之后。夏至日风,色看交时最要紧屡验。月中看鱼散子,占水黄梅,时水边,草上看散子,高低以卜,水增止。立夏日看日晕,有则主水。谚云:一番晕,添一番湖塘。是夜雨,损麦。谚云:二麦不怕神共鬼,只怕四月八夜雨。大抵立夏后,夜雨多。便损麦。盖麦花夜吐,雨多花损,故麦粒浮秕也。月内日暖,夜凉主少水。谚云:日暖夜寒,东海也乾。虹见米贵。五月谚云: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连太湖。又云:一日值雨,人食百草。又云:一日晴,一年丰;一日雨,一年歉。立梅芒种,日是也宜晴。阴阳家云: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梅断。或云:芒种逢壬,是立梅。按《风土记》云:夏至前,芒种后,雨为黄梅雨。田家初插秧,谓之发黄梅,逢壬为是。芒后半月内西南风。谚云:梅里西南时,里潭潭。但此风连吹两日,雨立至。畏雷谚云:梅里雷低,田拆舍回。言低田巨浸,屋无用也。甚验。或云:声多及震,响反旱,往往经试才。有雷便有雨,遍插秧之患。大抵芒后半月,谓之禁雷天。又云:梅里一声雷,时中三日雨。立梅日早雨,谓之迎梅雨。一云主旱。谚云:雨打梅头,无水饮牛,雨打梅额,河底开坼。一云主水。谚云:迎梅一寸,送梅一尺。杂占云:此日雨卒未晴,试以二日,比较近年,才是无雨,虽有黄梅,亦不多不可不知也。重五日只宜薄阴。但欲晒得蓬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4150-18px-GJfont.pdf.jpg)
六月初一,一剂雨,夜夜风,潮到立秋。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六月西风吹遍草,八月无风秕子稻。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三伏中大热,冬必多雨雪。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1054-18px-GJfont.pdf.jpg)
八月早禾怕北风,晚禾怕南风。朔日晴主冬旱,宜姜。略得雨宜麦。一云风雨宜麦,主布贵,麻子贵,十倍。又云:凡朔要晴,唯此月要雨,好种麦。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雨来,一路苦。一路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其时之雨,片云来便雨。稻花见日吐出。阴雨则收正吐之时。暴雨忽来,卒不能收。遂致白飒之患。若连朝雨反不为灾,不免担阁吐秀,有皮壳厚之病。秋分要微雨,或阴天最妙。主来年高低田大熟。喜雨谚云:麦秀风摇稻秀,雨浇此言将秀,得雨则堂肚大,谷穗长秀实之。后雨则米粒圆见收数。畏旱谚云:田怕秋乾,人怕老。穷秋热损,稻旱则必热。怕秋水撩稻谚云:雨水渰没产,全收不见半。八月又作新凉,谚云:处暑后十八盆汤。又云: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乾。中旬作热,谓之潮热。又名八月小春。十八日潮,生日前后有水,谓之横港水。
九月初有雨,多谓之秋水。早稻岚,晚稻岚,落缦天蓼花水浴车岚路雨。中气前后起西北风,谓之霜降信有雨,谓之湿信。未风先雨谓之料信雨,霜降前来信易过,善后来信了。信必严毒,此信乾湿,后信必如之谚云:霜降了布衲著得言,已有暴寒之色。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日,上元清明四日,皆晴雨则皆雨。又主灶荒括云:重阳无雨,一冬晴详上元下。谚云:九日雨米成脯,又云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十月立冬,晴则一冬多晴雨,则一冬多雨亦多阴寒。谚云:卖絮婆子,看冬朝无风无雨,哭号咷。立冬日,西北风主来年旱天热。晴过寒谚云:立冬晴过寒弗要砍柴,积又主有鱼。雨主无鱼,谚云:一点雨一个模鱼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975-18px-GJfont.pdf.jpg)
十一月冬至,古语云:明正暗至。又谚云:晴乾冬至湿。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998-18px-GJfont.pdf.jpg)
十二月立春,在残年,主冬暖。谚云: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三两番雪谓之腊。前三白大宜菜麦。谚云:若要麦,见三白。又云:腊雪是被,春雪是鬼。又主来年丰稔。谚云:一月见三白,田翁笑吓吓。又主杀蝗子。占风谚云:今夜东北,明年大熟。月内有雾,主来年有水。风雨主来年六月七月内横水。十二月里雾,无水做酒。库雾主半月旱。准十月内五日雾。冰结后水落主来年旱,冰结后水涨。名上水,冰主水若,紧厚来年大水。十二月谓之大禁。月忽有一日稍暖,即是大寒之候。谚云:一日赤膊三日龌龊。谚云: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又云大寒无过丑寅,大热无过未申。
论日 日晕则雨。谚云:月晕主风,日晕主雨。日脚占晴雨。谚云:朝又天暮。又地主晴,反此则雨。日没后起,清白光数,道下狭上阔直起,亘天此特夏秋间有之,俗呼青白路,主来日酷热。日生耳,主晴雨。谚云:南耳晴,北耳雨。日生双耳断风截雨。若是长而下,垂通地。则又名,白日幢主久晴。日出早主雨,出晏主晴。老农云:此特言久阴之馀,夜雨连旦,正当天明之际,云忽一扫而捲,即光日出,所以言早。少刻必雨,立验言晏者,日出之后云晏开也。必晴亦甚准盖日之出入,自有定刻,实无早晏也。愚谓但当云晴得早主雨。晏开主晴不当,言日出早晏也。日外自云障中起主晴。谚云:日头𨂝云障晒杀老和尚。日没返照主晴。俗名为日返坞。一云:日没胭脂红,无雨也有风。〈元扈先生曰日返坞明朝水没路日打洞明朝晒背痛〉或问二候相似,而所主不同何也。老农云:返照在日没之前,胭脂红在日没之后。谚云:乌云接日,明朝不如今日。又云:日落云没不雨定寒。又云: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已上皆主雨。此言一朵乌云渐起,而日正落其中者。谚云:日洛乌云,半夜枵,明朝晒得背皮焦。此言半。天元有黑云,日落云,外其云,夜必开散,明必甚晴也。又云:今夜日没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此言半。天上虽有云,及日没下去,都无云,而见日状如岩洞者也。已上皆主晴甚验。
论月 月晕主风,何方有阙即此方风来。
论旬中剋应。新月下有黑云横,截主来日雨。谚云: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月尽无雨则来月初必有风雨。谚云:廿五廿六,若无雨,初三初四莫行船。廿五日谓之月交日,有雨主久阴。廿七日最宜晴,谚云:交月无过廿七晴。廿七廿八交月雨,初二初三勿肯晴。
论星 谚云:一个星保夜晴,此言雨后天阴。但见一两星此夜必晴。星光闪烁不定,主有风。夏夜见星密主热。谚云:明星照烂地,来朝依旧雨,言久雨正当黄昏,卒然雨住,云开便见,满天星斗,岂但明日有雨,当夜亦未必晴。黄昏上云,半夜消黄昏,消云半夜浇,若半夜后雨。止云开,星月朗然。则必晴无疑。论风 夏秋之交大风,及有海沙云起,俗呼谓之风潮。古人名之曰𩗗风。言其具四方之风,故名𩗗风。有此风,必有霖淫大雨,同作,甚则拔木、偃禾、坏房、室决、堤堰,其先必有如断虹之状者,见名曰𩗗母。航海之人见此,则又名破帆风。凡风单日起,单日止双日,起双日止。谚云:西南转西北,搓绳来绊屋。又云半夜五更西天明,拔树枝。又云:日晚风和,明朝再多。又云:恶风尽日没。又云:日出三竿不急,便宽。大凡风日出之时,必略静,谓之风让日。大抵风自日内起者,必善夜起者,必毒日内息者,亦和夜半息者,必大涷已上,并言隆冬之风。谚云:风急雨落,人急客作。又云东风急,被蓑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谚云:东北风雨。大公言艮方风雨卒难得晴,俗名曰:牛筋风雨。指丑位故也。谚云:行得春风有夏雨,言有夏雨。应时可种田也。非谓水必大也。经验。谚云:春风踏脚,报言易转方,如人传报不停脚也。一云:既吹一日南风,必还一日北风。答报也。二说俱应。谚云:西南早到晏,弗动草。言早有此风,向晚必静。谚云:南风尾,北风头。言南风愈吹愈急,北风初起便大。春南夏北有风必雨。冬天南风三两日必有雪。大凡喜忌风雨,在得中为准,假如此一时即占,候喜何方风得。此风色为正,微和极应,若是颠狂大作,则反为凶。又云:如此一时,即忌何方风,遇此风微,最忌。若得大作,反不为灾。占雨亦然也。往往历试甚验。盖亦过犹不及之理也。琴瑟弦索,调得极和,则天道必是一望略无纤毫,方能如是。若是调卒不齐,则必阴雨之变。盖亦气候所到而然也。若高洁之弦忽,自宽则因琴床润湿故也。主阴雨之象,春末夏初天气暴,暄凡庭柱与板壁之类,温润如流汗,主有阵头雨。至田蚕火占水旱之事,烧生炭盆中法,并同俱载十二月之内。𩗗母,船上人名曰破蓬挂。盖言见此物,蓬必为风所破矣。天气湿热郁蒸,主有风。古语云:热极则生风。语云东南风,跳掷三日退一尺。
论雨 谚云:雨打五更,日晒水坑。言五更忽然雨,日中必晴,甚验。晏雨不晴。雨著水面,上有浮泡,主卒未晴。谚云: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谚云:天下太平,夜雨日晴。言不妨农也。谚云:上牵昼下牵斋下昼雨哜哜。谚云: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亦言久雨正当昏黑,忽自明亮则是雨候也。雨夹雪,难得晴。谚云:夹雨夹雪,无休无歇。谚云:快雨快晴。《道德经》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凡雨喜少恶多。凡久雨至午少,止谓之遣昼在。正午遣,或可晴午前遣,则午后雨不可胜。灶灰带温作块,天将变作雨兆。斋前风昼,后雨并言难止。雨怕天亮,是天明时忽雨。此日不得晴也。若昏黑忽明亮,反是雨候则何时晴耶。
论云 云行占晴雨,谚云:云行东,雨无踪,车马通。云行西,马溅泥,水没犁。云行南,雨潺潺,水涨潭。云行北雨,便足好晒谷。上风虽开,下风不散,主雨。谚云:上风皇,下风隘,无蓑衣,莫出外。云若炮,车形起,主大风。云起下,散四野,满日如烟如雾,名曰风花,主风起。谚云: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言云阵起,自西南来者,雨必多。寻常阴天,西南障上亦雨。谚云:太婆年八十八,弗曾见东南阵头发。又云千岁老人不曾见东南阵头雨。没了田言云起自东南来者,绝无雨。凡雨阵自西北起者,必云黑如泼墨。又必起作眉梁阵,主先大风而后雨终易晴。天河中有黑云生,谓之河作堰。又谓之黑猪渡河,黑云对起一路相接,亘天谓之河作桥。雨下阔,则又谓之合罗阵。皆主大雨。立至少顷,必作满天阵,名通界雨。言广阔普遍也。若是天阴之际,或作或止,忽有雨作,桥则必有挂帆两脚。又是雨脚将断之兆也。不可一例而取。谚云:旱年只怕沿江跳,水年只怕北江红。一云:太湖晴上文言亢旱之年,望雨如望恩。才是四方远处云生阵起,或自东引而西自西而东,所谓沿江跳也。则此雨非但今,日不至,必每日如之,即是久旱之兆也。涝年每至,晚时雨忽至,云稍浮北似霞非霞,红光曜日,雨必随作当,主夜夜如此。直至大暑而后,已谓之北江红。此吴语也。故指北江为太湖,若是晚霁,必兼西天。但晴无雨。谚云:西北赤好晒麦。阴天卜晴,谚云: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又云:朝看东南,暮看西北。谚云: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此言细细如鱼鳞斑者。一云:老鲤斑云,障晒杀老和尚,此言满天云,大片如鳞,故云老鲤。往往试验,各有准。秋天云阴,若无风则无雨。冬天近晚忽有老鲤斑云起,渐合成浓阴者,必无雨,名曰护霜天。谚云:识每护霜天,不识每著子一夜眠。
论雾 《庄子》云:腾水上溢,为雾。《尔雅》云:地气上,天不应。曰:雾凡重雾。三日主有风,谚云:三朝雾露起,西风若无风,必主雨。又云雾露不收即是雨。
论霞 谚云:朝霞暮霞,无水煎茶,主旱此言久晴之霞也。谚云:朝霞不出市,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后乍晴之霞。暮霞若有火燄形,而乾红者非但主晴,必主久旱之兆。朝霞雨后乍有定雨,无疑或是晴天隔夜,虽无今朝忽有,则要看颜色断之。乾红主晴,间有褐色主雨,满天谓之。霞得过主晴,霞不过主雨。若西天有浮云,稍厚雨当立至。
论虹俗呼曰:鲎。谚云:东鲎晴,西鲎雨。谚云:对日鲎不到昼,主雨。言西鲎也。若鲎下便雨还主晴。
论雷 谚云:未雨先雷,船去步来,主无雨。谚云:当头雷无雨,卯前雷有雨。凡雷声响烈者,雨阵虽大而易过。雷声殷殷然,响者卒不晴。雷初发声微和者,岁内吉猛烈者凶。雪中有雷,主阴雨。百日方晴。东州人云:一夜起雷,三日雨。言雷自夜起,必连阴。论电 夏秋之间,夜晴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晴,在北主便雨,谚云:南〈阙二字〉年北闪眼前。北闪俗谓之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辰三夜,无雨大怪,言必有大风雨也。
论冰 冰后水长,名长水。冰主来年水。冰后水退,名退水,冰主旱。若冰坚,可履亦主水。
论霜 每年初下,只一朝谓之孤霜,主来年歉。连得两朝以上,主熟。上有鎗芒者,吉。平者,凶。春多主旱。毛头霜主明日风雨。
论雪 其详在十二月,下霁而不消,名曰等伴。主再有雪,久经日照,而不消。亦是来年多水之兆也。论山 远山之色清朗明爽,主晴。岚气昏暗主作雨。起云主雨,收云主晴。寻常不曾出云,小山忽然云起,主大雨。久雨在半山之上,山水暴发,一旦则主山崩,却非寻常之水。
论地 地面湿润甚者,水珠出如流汗,主暴雨。若得西北风,解散无雨。石磉水流,亦然。四野郁蒸,亦然。
论水 夏初水中生苔,主有暴水。谚云:水底起青苔,卒逢大水来。水际生靛青,主有风雨。谚云:水面生青靛,天公又作变。谚云:大水无过,一周时言天道久雨,山泽发洪,大水横流,江河陡涨之易也。谚云:大旱不过周时,雨大水无非百日晴,言天道须是久晴,则水方能退也。故论潮者,云晴乾、无大汛。合而言之,可见水涨之易退之难也。如此。凡东南风退,水西北反尔此理,盖只是吴中太湖。东南之常事,往来。初冬大西北风,湖水泛起,吴江人家皆俱浸水中,风息复平,谓之翻。湖水才是南风连吹半月,十日便可退水三二尺。又不还涨。水边经行,闻得水有香气,主雨水骤至,极验或闻水腥气亦然。河内浸成包稻种,既没复浮主有水。
论草 草得气之先者,皆有所验,荠莱先生岁,欲甘。葶苈先生岁欲苦藕,先生岁欲雨,蒺藜先生岁,欲旱。蓬先生岁,欲流水。藻先生岁,欲恶。艾先生岁,欲病。孟月占之。五谷草占稻色,草有五穗,近本茎,为早色,腰末为晚禾,随其穗之美恶,以断丰歉。未必极验,但其草,每年根根相似。茆荡内,春初雨过,菌生,俗呼为雷蕈多,则主旱无则主水。草屋久雨菌生,其上朝出晴暮出雨,谚云:朝出晒杀,暮出濯杀。看窠草,一名干戈,谓其有刺,故也。芦苇之属丛生,于地夏,月暴热之,时忽自枯死,主有水。谚云:头苧生子,没杀二苧。二苧生子,旱杀三苧。茭草水草也,村人尝剥其小,白尝之以卜水,旱味甘甜,主水已来。亦未止味馊气,主旱。已来亦已定。
论花 梧桐花初生时,赤色主旱。白色主水。匾豆五月开花,主水。杞夏月开结,主水。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至前主水。野蔷薇开,在立夏,前主水。麦花昼夜主水。匾豆凤仙花开在五月,主水。
槐花开一遍,糯米长一遍价。
论木 《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师旷占术》曰: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禾善。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凡竹笋透林者,多有水。杨树头并水际根乾,红者主水。此说恐每年如此,不甚应。
论潮 每半月逐日候潮,时有诗诀云:午未未申申、寅寅卯卯、辰辰巳巳、午午半月一遭,轮夜潮相对起,仔细与君论。十三二十七名曰水起,是为大汛。各七日二十初五,名曰下岸,是为小汛,亦各七日。谚云:初一月半午时潮,又云初五二十夜岸潮,天亮白遥遥。又云下岸三潮登大汛。凡天道久晴,虽当大汛,水亦不长,谚云:晴乾无大汛,雨落无小汛。
论飞禽 谚云:鸦浴风,鹊浴雨,八哥儿洗浴断风雨。鸠鸣有还声者,谓之呼妇,主晴。无还声者,谓之逐妇,主雨。鹊巢低,主水。高主旱。俗传鹊意,既预知水,则云:终不使我没杀,故意愈低。既预知旱,则云终不使晒杀,故意愈高,朝野佥载。云:鹊巢近地,其年大水。海燕忽成群而来,主风雨。谚云:乌肚雨白肚风。赤老鸦含水叫早,主雨。多人辛苦,叫晏晴,多人安閒,农作次第。夜间听九逍遥鸟叫,卜风雨。谚云:一声风,二声雨,三声四声断风雨。鹳鸟仰鸣,则晴俯鸣则雨。鹊噪早报晴,明曰乾鹊。冬寒天雀群飞,翅声重必有雨雪。鬼车鸟,北人呼为九头虫。夜听其声出入,以卜晴雨。自北而南谓之出窠,主雨。自南而北谓之归窠,主晴。古诗云:月黑夜深闻鬼车。吃鹪叫主晴。俗谓之卖蓑衣。𪃮叫谚云:朝𪃮晴,暮𪃮雨。夏秋间,雨阵将至,忽有白鹭飞过,雨竟不至,名曰截雨。家鸡上宿迟,主阴雨。燕巢做不乾净,主田内草多。母鸡背负鸡雏,谓之鸡跎儿,主雨。吃,井水禽也。在夏至前叫,主旱。谚云:夏前吃井叫,有车个恰吃无车个啸。鹈鹕一名,淘河鹅鹳之属,其状异常每来必主大水。近至正庚寅五月十八日,方梅水涨,忽见此怪数十自西而东,众谓没田。先兆一老农云:不妨夏至前来,曰犁湖。至后曰犁途。以其嘴之形状相似,湖言水深,途言水浅,今至后八日,此后雨脚断水退矣。虽然疑信不决,后果天晴高下皆得,成熟若此至前至后,便分祸福。两端可谓奇验。占候者慎之。〈元扈先生曰凡异常禽鸟至皆大水徵〉
论走兽 獭窟近水主旱。登岸主水。有验。围塍上野鼠爬泥,主有水必到所爬处方止。鼠咬麦苗,主不见收。咬稻苗亦然。〈倒在根下主砻下米贵衔在洞口主囷头米贵〉狗爬地主阴雨。每眠灰堆高处亦主雨。狗咬青草吃主晴。狗向河边吃水主水退。铁鼠其臭可恶,白日衔尾成行而出,主雨。猫儿吃青草,主雨。丝毛狗褪毛,不尽,主梅水未止。
论龙 龙下便雨主晴。凡见黑龙下主无雨。纵有亦不多。白龙下雨必多水乡。谚云:黑龙护世界,白龙让世界。龙下频生旱。谚云:多龙多旱。龙阵雨始自何一路只多行此路,无处绝无。谚云:龙行熟路。论鱼 鱼跃离水面谓之称水,主水。涨高多少增水多少。凡鲤鲫鱼在四五月间得暴涨,必散子。散不尽,水未止。甚散水势,必定夏至前后得。黄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6899-18px-GJfont.pdf.jpg)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6899-18px-GJfont.pdf.jpg)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972-18px-GJfont.pd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