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十六卷目录
和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以名为氏〉
凌迪知万姓统谱〈和姓〉
和姓部列传
陶唐氏
和仲 和叔
周
和组父
汉
和武 和旻
和浮
魏
和洽 和演
和适 和逌
晋
和峤 和郁
和济 和苞
北魏
和跋 和其奴
和归 和天受
和度 和延穆
和安
北齐
和士开
隋
和洪
唐
和逢尧
后晋
和凝
宋
和岘 和㠓
和
和珙
和璬 和斌
和诜
金
和安礼 和元恕
元
和裕 和孝中
明
和文 和勇
和豫 和鸾
和鹏 和暲
和珝 和璘
和承芳 和俊〈朝城人〉
和格 和登泰
和登云 和震
和仪 和蕴敬
和有礼 和有仪
和瑜 和俊〈新泰人〉
和光前
郑樵通志〈以名为氏〉
凌迪知万姓统谱〈和姓〉
和姓部列传
陶唐氏
和仲 和叔
周
和组父
汉
和武 和旻
和浮
魏
和洽 和演
和适 和逌
晋
和峤 和郁
和济 和苞
北魏
和跋 和其奴
和归 和天受
和度 和延穆
和安
北齐
和士开
隋
和洪
唐
和逢尧
后晋
和凝
宋
和岘 和㠓
和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1310-18px-GJfont.pdf.jpg)
和璬 和斌
和诜
金
和安礼 和元恕
元
和裕 和孝中
明
和文 和勇
和豫 和鸾
和鹏 和暲
和珝 和璘
和承芳 和俊〈朝城人〉
和格 和登泰
和登云 和震
和仪 和蕴敬
和有礼 和有仪
和瑜 和俊〈新泰人〉
和光前
氏族典第二百十六卷
和姓部汇考
《郑樵·通志》以名为氏〈古人名〉
和氏,羲和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晋有和组父,汉有和武。又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五代,有侍中和凝。宋,太平登科,有和蒙。咸平,有和郁。臣谨按《尧舜二典》:所命之官,如皋夔益稷之类,皆以名称,和以名为氏。仲叔,又其长幼之称也。
《凌迪知·万姓统谱》和姓
和,汝南商音。和姓部列传
陶唐氏
和仲
按《书经·虞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和叔
按《书经·虞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周
和组父
按《郑樵·通志》:晋有和组父。汉
和武
按《万姓统谱》:武,将军。和旻
按《万姓统谱》:旻,北平太守。和浮
按《万姓统谱》:浮,上禄长,上言党人禁网及五族有乖典训,帝从之。魏
和洽
按《魏志·和洽传》: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与亲旧南从刘表,表以上客待之。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魏国既建,为侍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太和中,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禽嗣。和演
按《万姓统谱》:演,阳平太守。和适
按《魏志·和洽传》:洽子适,才爽开济,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和逌
按《晋书·和峤传》:峤父逌,魏吏部尚书。〈按逌疑即是适,而两书互异,姑并存之。〉
晋
和峤
按《晋书·和峤传》: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少有风格,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整风俗,理人伦。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贾充重之,称于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尚书令。吴平,以参谋议功,转侍中。太康末,为尚书,以母忧去职。及惠帝即位,拜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元康二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本位如前。永平初,策谥曰简。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获讥于世,杜预以为峤有钱癖。以弟郁子济嗣。和郁
按《晋书·和峤传》:峤为尚书令,吴平,以参谋议功,赐弟郁爵汝南亭侯。郁字仲舆,才望不及峤,而以清干称,历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尚书令。洛阳倾没,奔于苟晞,疾卒。和济
按《晋书·和峤传》:峤弟郁,郁子济,位至中书郎。和苞
按《晋书·刘曜载记论》:和苞献直,酆明罢观。〈注〉曜命起酆明观,和苞谏止。北魏
和跋
按《魏书·和跋传》:跋,代人也,世领部落,为国附臣。跋以才辩知名,太祖擢为外朝大人,参军国大谋,雅有智算。频使称旨,拜龙骧将军。未几,赐爵日南公。从平中原,以功进为尚书,镇邺。改封定陵公,出为平原太守。时群臣皆敦尚恭俭,而跋好修虚誉,炫耀于时,性尤奢淫。太祖戒之,弗革。后车驾北狩豺山,收跋,刑之路侧。妻刘氏自杀以从。和其奴
按《魏书·和其奴传》:其奴,代人也。少有操行,善射御。初为三郎,转羽林中郎,以恭勤致称。赐爵东阳子,除奋武将军。高祖初,迁尚书,加散骑常侍,进爵平昌公,拜安南将军,迁尚书左仆射。太安元年,与河东王闾毗、太宰常英等并平尚书事。在官慎法,不受私请。和平六年,迁司空,加侍中。皇兴元年,长安镇将东平王道符反,诏其奴领征西大将军,讨之,未至而道符败,军还。三年薨。赠平昌王,谥曰宣。和归
按《魏书·和跋传》:跋子归,从征赫连昌有功,拜统万将军,赐爵成皋男,进爵高阳侯。后以罪徙配凉州为民。盖吴作乱于关中,复拜归龙骧将军往讨之。还,拜使持节、冠军将军、雍城镇都大将、高阳侯。卒。和天受
按《魏书·和其奴传》:其奴薨,子天受,袭爵。初为内行令。太和六年,迁弩库曹下大夫,卒。和度
按《魏书·和跋传》:跋子归,高阳侯,卒。子度,袭爵。尚书都官郎、昌平太守。卒。和延穆
按《魏书·和跋传》:度子延穆,司州部郡从事,早卒。和安
按《魏书·和跋传》:延穆子安,武定末,给事黄门侍郎。北齐
和士开
按《北齐书·和士开传》: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开幼而聪惠,选为国子学生,解悟健疾,为同业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长广王,辟士开开府参军,倾巧便僻,因此亲狎。显祖知其轻薄,不令王与小人相亲善,责其戏狎过度,徙长城。后除京畿士曹参军,世祖践阼,累除侍中,加开府。遭母刘氏忧,帝闻而悲惋,遣武卫将军吕芬诣宅,昼夜扶侍,成服后方还。其日,帝又遣以犊车迎士开入内,帝见,晓喻良久,然后遣还,并诸弟四人并起复本官,除右仆射。帝先患气,因饮酒辄大发动,士开每谏不从。属世祖寝疾,士开入侍医药。世祖谓士开有伊、霍之才,殷勤属以后事,又先得幸于胡太后,是以弥见亲密。赵郡王睿与娄定远等谋出士开。属太后觞朝贵于前殿,睿面陈士开罪失。太后及后主召问士开,士开曰:先帝群官之中,待臣最重,陛下谅闇始尔,大臣皆有觊觎心,若出臣,正是剪陛下羽翼。宜谓睿等云:令士开为州,待过山陵,然后发遣。睿等谓臣真出,必心喜之。后主及太后然之,告睿等如士开旨,以士开为兖州刺史。山陵毕,睿等促士开就路。士开载美女珠帘及条诸宝玩以诣定远,谢曰:诸贵欲杀士开,蒙王特赐性命,用作方伯。今欲奉别,谨具上二女子、一珠帘。定远喜,谓士开曰:欲得还入不。士开曰:在内久,常不自安,今得出,实称本意,不愿更入,但乞王保护,长作大州刺史。今日远出,愿得一辞觐二宫。定远许之。士开由是得见太后及后主,进说帝及太后,出定远青州刺史,责赵郡王睿以不臣之罪,召入而杀之。复除士开侍中、右仆射。定远归士开所遗,加以馀珍赂之。武平元年,封淮阳王,除尚书令、录尚书事,复本官。世祖时,恒令士开与太后握槊,又出入卧内,遂与太后为乱。及世祖崩后,弥自放恣。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厍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谋诛之。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旦,士开依式早参,伏连前把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兵士防送,禁于治书侍御厅事。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时年四十八,簿录其家口。后诛俨等。上哀悼,不视事数日,追忆不已。诏起复其子道盛为常侍,又敕其弟士伾入内省参典机密,诏赠士开假黄钺、十州诸军事、左丞相、太宰如故。士开禀性庸鄙,不窥书籍,发言吐论,惟以谄媚自资云。隋
和洪
按《隋书·和洪传》:洪,汝南人也。少有武力,勇烈过人。周武帝时,数从征伐,以战功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时龙州蛮任公忻、李国立等聚众为乱,刺史独孤善不能禦。朝议以洪有武略,代善为刺史。月馀,擒公忻、国立,皆斩首枭之,馀党悉平。从帝平齐,进位上仪同,赐爵北平侯,拜左勋曹下大夫。柱国王轨之擒吴明彻也,洪有功焉,加位开府,迁折冲中大夫。尉迥作乱相州,以洪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击之。及平相州,拜柱国,封广武郡公。高祖以洪有威名,令领冀州事,甚得人和。数岁,徵入朝,为漕渠总管监,转拜泗州刺史。属突厥寇边,诏洪为北道行军总管,击走而还。后迁徐州总管,卒,时年六十四。唐
和逢尧
按《唐书·赵彦昭传》:和逢尧,岐州岐山人。武后时,负鼎诣阙下上书,自言愿助天子和饪百度。有司让曰:今天子圣明,百司以和,尚何所调。逢尧不能答,流庄州。十馀年,乃举进士高第,累擢监察御史。突厥默啜请尚公主,逢尧以御史中丞摄鸿胪卿,报可,擢户部侍郎。坐善太平公主,斥朗州司马,终柘州刺史。后晋
和凝
按《五代史·和凝传》: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一骑追瑰几及,凝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因妻之以女。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馀,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馀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宋
和岘
按《宋史·和岘传》: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凝,岘生之年,适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因名之曰三美。七岁,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迁著作佐郎。汉乾祐初,加朝散阶。十六,登朝为著作郎。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建隆初,授太常博士,从祀南郊,赞导乘舆,进退闲雅。太祖谓近侍曰:此谁氏之子,熟于赞相。左右即以岘门阀对。俄拜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乾德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库使李光睿权知州,岘通判州事。代还。开宝初,迁司勋员外郎、权知泗州,判吏部南曹,历夔、晋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诏采访。太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船载私货贩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六年,起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复阶勋章服。端拱初,上躬耕籍田,岘奉留司贺表至阙下,因以其所著《奉常集》、《秘阁集》、《注释武成王庙赞》奏御,上甚嘉之,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是秋得暴疾,卒,年五十六。和㠓
按《宋史·和岘传》:岘弟㠓字显仁,凝第四子也。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释褐霍丘主簿。雍熙初,知崇仁县,就拜大理评事。江南转运杨缄以其材干奏,移知南昌县。代还,刑部取为详覆官,迁光禄寺丞,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命直史馆。淳化初,㠓撰《七榜题名记》,并补著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遂以本官直集贤院。三年,迁右正言。是岁,太宗亲试贡士,㠓预考校,作歌以献,称上旨,遂以本官和制诰。不踰年,加水部员外郎、知理检院。至道元年,赐金紫,与王旦同判吏部铨。是秋,晨起将朝,风眩暴作而卒,年四十五。和![](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1310-18px-GJfont.pdf.jpg)
按《宋史·和岘传》:岘弟![](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31310-18px-GJfont.pd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