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顺德府部汇考三
  顺德府关梁考
  顺德府封建考
  顺德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百十一卷

顺德府部汇考三

顺德府关梁考〈津渡附〉

《通志》《府县志》合载本府〈邢台县附郭〉
夫子岩口 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即夫子周流避风雨处也。有兵防守。又按《县志》:旧有墩台石墙,今废。
货郎神口 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得名无考。有兵防守。按《县志》:旧有官厅营房军兵防口,今已久废。
庄儿角口 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有兵防守。以上三口相连。按《县志》:旧设边墙、水门、铁门、箭楼、官厅、营房,民壮防守,今废。
马岭关 县西北一百六十里,在马岭上。内居民千家,山势颇险,道路崎岖,中有平坦处,约容三五百人。内设边墙二道,东西二门,南北敌楼,门外吊桥,下有涧沟,深二十馀丈。官厅营房凡七十二间,南牛心脑,北韩信寨,二墩山势辐辏,有兵防守。至黄榆岭三十里,沟名鬼谷沟,详古迹考,旧有营兵防守,今废。
黄榆岭关 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在黄榆岭上。石径盘旋,形险道冲,山西人畜往来,边墙一道,楼二座,官厅营房五十间,有兵防守。至清风岭三十里。按《县志》,旧有兵防守,今废。
清风岭关 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在清风岭上。山势高耸,盛夏无暑气,边墙敌楼水门各一,涧水通流其下,有兵防守。至支锅石三十里。按《县志》,旧有兵防守,久因筑墙断路不通,人行遂废。支锅石口 县西一百八十里,在支锅石,有兵防守。至露萝岭三十里。按《县志》,旧有边墙、铁门、箭楼、官厅、营房,民壮防守,今废。
露萝岭关 县西一百八十里,在露萝岭上,有兵防守。西南至夫子岩庄儿角货郎神约三十里。按《县志》,旧有墙、有官厅、有营房,有兵守,今废。顺城桥 城西南。
义济桥 县西四十里。
鸳水桥 城北四里,二水相交,故名。旧名广济,又名豫让。正德时重修。
牛头桥 城西南,在拴牛石南,俗呼城为卧牛,故呼桥为牛头云。
高庄桥 城东三里,今重修。
先于桥 城东七里。
孔村桥二座 城西八里,俱重修。
小汪桥 城西北三里。
黄寺桥 城西北四十里。
楼下桥 城东南十里。
北关桥 关内。
沙河县
黄背岩关 县西南一百九十里,山势崇高,中有水泉,有兵防守。南至数道岩三十五里。数道岩关 县西南一百八十里,亦有兵防守处。
大岭口 县西一百四十里山,有边墙,昔兵防守,今废。
石桥三座 一在褡连店,一在新城,一在上庄村。
南和县
板桥 城北五里东韩村。按《县志》,引澧水为河。隋开皇中建石桥,后废,易以板。正统十六年,重修石桥。
通泮桥 澧水神祠,乐岁亭间,知县朱锐引澧水入泮池,经流东西文池。
新庄桥 县西南十三里。
澧水桥 县西十里,俗名土桥。弘治间,知县门宁建三门,以杀水势。
小户村桥 县西北十三里。按《县志》名大通桥,路通任县。成化十年建。正德八年重修。
贾宋桥 县北十里。
豆村桥 县西十五里。元张学士引澧水溉出时建。
长明桥 在城东门外,正德十三年重修。奉化桥 在城北门外,成化二十二年建。
聚奎桥 在新开小南门外,嘉靖三十七年建。郝桥 在城东二十五里凤池村。
新庄桥 在城南八里,今尽圮。
通济桥 在城东三十里张村西洺河上。弘治五年建。
宗义桥 在城南狼沟河上。万历十三年,乡人李宗义修,因以名桥。
回龙桥 在城北六里路家店东。
小石桥 在城东二十里狼沟河上。
草桥 在大赵店,即承先桥也。
苏家桥 在城东二十里徐家庄东洺河之上,邑人苏金等建,故名苏家桥。
大赵桥 在城东大赵村西北。
空高桥 在城东二十里梁家庄。
跨虹桥 在小高村西狼沟河上。
史赵桥 在城东三十五里洺河之上。
秀水桥 在城东二十里圪塔头村。
烟雨桥 在城白佛店西,顺治二年修。
惠民桥 在城东北七里路家庄东,万历年建。南寒桥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南和县,跨澧水而南,为往来轮蹄之所。桥北有寺,寺中有楼,真佳景也。
澧水渡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南和县西十里,夹太行而东,㳽漫四五十里,沙明水净,人多秀气,实一胜概云。
平乡县
堤西桥 县东南五里。
下庄桥 县东北五里。
尹村桥 县北二十里。
窦二庄桥 县西北二十五里。
广宗县
钜鹿县 按:此二县,《府志》《县志》俱未载。
唐山县
大宁桥 县西北二十里。
老僧桥 县东北六里。
马河桥 县西六里。
南石桥 县西南十五里。
小石桥 在县南门外。
利民桥 在西尚村南。
永济桥 在县南二十里马河上。
女儿桥 在范解铺南。
内丘县
锦绣堂关 县西一百六十里,有兵防守,南至鹤度岭二十五里,锦绣堂,已详山川考。
鹤度岭关 县西一百七十里,在鹤度岭上,有兵防守。南至马岭关三十五里,鹤度岭,已详山川考。
尹村桥 县北二十五里,泜水上当冲衢。乾石桥 县南三十五里梁原店南。
九龙桥 在扁鹊庙前。
义济桥 在县北七里许。
仁济桥 在县南七里许。
四杨桥 在县南十七里。
鲁亭渡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内丘县南十里。
黄釜村渡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内丘县南十里。
东庞渡
西庞渡 以上二渡,《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俱在内丘县南二十里。
柳林渡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内丘县南十五里。
尹村河渡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内丘县北三十里。
青山村渡 《府志》《县志》俱未载,按《畿辅通志》:在南丘县西南二十里。
任县
会民桥 县衙前。
广顺桥 总铺前。
儒林桥 学前。
迎恩桥 北门外。
大石桥 城北一里。
蔡河桥 县北十里。
澧河桥 县东二十里。
玉石桥 文庙前。
升龙桥 文庙内跨泮池。
方桥 察院内。
运储桥 县仓前。
清源桥 兴贤街。
浮屠桥 崇胜寺前。
朝阳桥 东门外。
通顺桥 西门外。
通济桥 西门北。
小石桥 城北三里。
仁祥桥 城北五里。
马河桥 县北二十里。
百泉桥 县东南十里。
大宋桥 县东南八里。
台南桥 县东南十五里。
西留桥 县西六里在西留村。
县南桥 县西四里。
张故桥 县西北四里。
张河桥 县西北十五里。
通巽桥 县东南三里。

顺德府封建考

上古
唐侯 按《唐山县志》:唐号柏人城,尧所都也。彭乐纪功碑云:惟斯巏𡺱,陶唐采封。则尧封唐侯,都此明矣。金人改尧山为唐山,盖本诸此。

邢侯 邢姬姓侯爵,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为邢侯,今邢台县是。按:邢后灭于卫。
柏人男李昙 战国时人,兴废未详。
赵王 按《畿辅通志》:赵其先与秦共祖,至周幽王时,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五世而后生赵夙,晋献公赐赵夙耿,夙生赵衰,七世而始命为侯,十传而为秦所灭。今顺德真定广平,皆其地。

常山王 按《平乡县志》:高帝元年乙未,楚项羽改信都县为襄国,徙赵王歇为代王,立张耳为常山王,治襄国。 又按《畿辅通志》:张耳后为陈馀所击败,归汉,立为赵王。五年薨,子敖嗣。九年,坐贯高事,降为宣平侯。
赵隐王如意 按《畿辅通志》:高帝子,九年封。孝惠元年,为吕后酖死,无后。
赵共王恢 高帝子,十一年封,为梁王。吕后七年徙赵,其年自杀,无后。
赵幽王友 高帝子,十一年封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赵。七年,吕后幽杀于邸。孝文元年,子遂绍封。孝景前三年,以反诛,国除。
赵敬肃王彭祖 景帝子,前二年封广川王。四年徙赵。立六十三年,薨,子顷王昌嗣。十九年,薨,子怀王尊嗣。五年,薨,无子,宣帝立尊弟哀王高。数月,薨,子共王充嗣。五十六年,薨,子隐嗣。十九年,王莽时绝。
信都王景 中山孝王孙,先封为定陶王,奉恭王后。哀帝建平六年,徙信都,王莽时绝。
南䜌侯佗 赵敬肃王子,武帝时封。坐酎金免。今顺德府平乡县,有南䜌城。和阳侯安 中山顷王子,宣帝时封。传至固和阳,今顺德府南和县。
任侯张越 以骑都尉从击燕代功封,坐匿死罪,免。任,今顺德府任县地。

东汉

赵孝王良 按《畿辅通志》:光武叔父,更始立以良,为国三老。更始败,归洛阳。建武二年,封广阳王。五年,徙赵。十三年,降为赵公。五十六年,薨,子节嗣。
钜鹿王恭 明帝子。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取其名美,未有国号。十五年,封为钜鹿王。建初三年,徙江陵。
广宗殇王万岁 章帝子。永元五年,封其年,薨,无子,国除。
平乡侯谢安 顺帝末,群盗起,安率众斩剧盗徐凤,功封侯三千户。废时未载。
南䜌侯陈茂 郭后叔父梁之婿,以恩泽封,废时未载。
广宗侯王成 按《广宗县志》:顺帝封宦者王成,为广宗侯,四百户,废时未载。

三国魏

赵王干 按《畿辅通志》:太祖子黄初二年封。燕王又改河间乐成钜鹿,乃封赵王,增邑至五千户,废时未载。

赵王伦 按《畿辅通志》:宣帝第九子,武帝受禅封,后以罪诛。
钜鹿元公裴秀 以从讨诸葛诞,功封鲁阳乡侯。武帝即位,进封钜鹿郡公。子浚嗣,废时未载。

南北朝

钜鹿公长孙蒿 按《畿辅通志》:以军功封,后进爵北平王。子敦嗣,废时未载。
赵郡公陈建 以征讨功封,后进封魏郡王。子念生嗣,废时未载。
广宗郡公尔朱天光 以积功封,后进爵为王,为高欢所杀。
广宗县公李崇 以归关中封,废时未载。柏人侯侯莫陈悦 以积功封。今顺德府唐山县有柏人城,侯莫陈三字,是其姓也。废时未载。钜鹿侯贺悦 以从平中原功封,子泥嗣,废时未载。

后魏

柏人男杨宣 按《唐山县志》:关中人,杨震八世孙,封柏人男,遂家焉。今其后在山南村。
钜鹿县侯魏兰根 按《畿辅通志》:以文臣积劳功封,子相如嗣,废时未载。
瘿陶伯叱列平 以军功封,子孝冲嗣。今顺德府平乡县地,即古瘿陶,废时未载。
广宗县伯潘乐 以从破尔朱兆功封,废时未载。
信都县侯赵猛 姊为文穆皇后,以积功封,发时未载。
赵国公李弼 以征伐功封,子晖嗣,废时未载。邢国公李曜 弼之子,以积功封,子宽嗣,今顺德府,即古邢国。废时未载。
广宗郡公尉迟纲 以军功封,后进封平昌郡王,废时未载。
广宗县公魏元 以从魏孝武入关功封,废时未载。

赵王杲 大业九年封,后为宇文化及所害。钜鹿郡公贺娄子干 以讨尉迟回封,子善柱嗣,废时未载。
宗城县公刘权 以平陈功封,后进封宋国公。今顺德府广宗县是。废时未载。
南和伯李谔 文帝受禅以功封,废时未载。

钜鹿王承义 按《畿辅通志》:太子建成之子,建成死时,坐诛。
赵王福 太宗子,贞观十三年封,废时未载。赵国公长孙无忌 以佐命功封,图凌烟阁。钜鹿公魏徵 以辅相功封,图凌烟阁。
钜鹿侯魏少游 以灵武中兴功封。
钜鹿县男魏元同 以银青光禄大夫积劳封,废时俱未载。

钜鹿公宗实 按《畿辅通志》:仁宗子。嘉祐间封。后即帝位,是为英宗。

赵王习泥烈 按《畿辅通志》:天祚子,初封饶乐郡王,改封赵,从天祚至白马泺,为金师所获。赵王萧别里剌 孝穆之后,道宗皇后之父,以戚畹封。
赵国公韩德枢 鲁国公延世子,以积劳封,废时俱未载。

钜鹿郡王宗宪 按《畿辅通志》:景宗曾孙,天德初封。
赵王宗杰 太宗子,本名没里舒,大定间封。邢王宗敏本名阿鲁补 天会元年封邢,今顺德府地也。
赵国公徒单恭 天眷三年,以告吴王反事,封谭国公,正隆间改封。
赵王阔里吉思 大德二年,以驸马封。
赵王阿鲁台 延祐七年,以驸马封。
赵王马朴罕 泰定元年,以驸马封。以上国废时俱未载。
赵王孛要哈 以驸马封,年代无考。
赵王爱不花 以驸马封,年代无考。
赵王君不花 以驸马封,年代无考。
赵王囊加台 以驸马封,年代无考。
赵王乔邻察 以驸马封,年代无考。
赵国公董俊 至元时,以翊运功封。
赵国公秃忽鲁 大德七年,以谋国功封。赵国公丁好礼 至正二十七年,由中书平章事,谢政归,特恩封。以上国废时俱未载。

赵王杞 按《畿辅通志》:太祖第九子,洪武二年封,废时未载。
南和侯方瑛 景泰五年,以征贵州封伯,天顺元年,以平蛮功,进封侯,食禄千石,世袭。
平乡伯陈怀 正统九年,以军功封,食禄千一百石。后阵亡,世袭指挥。

顺德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邢台县附郭〉
顺德府治 在城东偏。相传即赵襄子殿址。元至正年间,知府赵辅国建亲民堂。明知府林恭王守诚增修三楹。癸未,燬于火。今知府王思治重建,扁仍旧堂。前戒石亭,明知府张延庭建,今改为坊仪门。知府刘溥建仪仗库,在仪门东南。清军厅在仪门左,理刑厅在仪门右,今废。土地祠,仪门外,寅宾馆在仪门外西南,阳春堂在亲民堂后,大盈库在阳春堂左,大盈板库在亲民堂西,架阁库在阳春堂右,后乐亭在宅后,俱知府殷作霖重修。左增瓦房五间,平房二间,右增平房五间,瓦房一间,申明亭,旌善亭,府治左右六房,亲民堂左右共四十间。康熙元年,知府王思治重修清风楼,在府治前,建自唐宋明知府李永明王守诚。皇清知府李盛枝、王思治、殷作霖,相继重修。
推官宅 同知宅前。
经历司厅 亲民堂左,知府李佳引重建。照磨所厅 亲民堂右,知府殷作霖重建。税课司 旧在南关,今废。
永济仓 府宅后,知府王守诚重建。
阴阳学 府治前右。
僧纲司 开元寺内。
东察院 府治东。
西察院 府治西。
太仆寺 西察院右。
兵备道 府治东龙冈驿旧址,知府邓楚望建。府馆 东察院右。
教场 旧在城中开元寺前,知府徐衍祚改建。北关外一里许。
守禦百户所 在府治东,详兵制考。
邢台县治 在府治西。洪武初,县丞游洪建。按《邢台县志》:县治在府治西门大街,元以前莫可考。明洪武初,县丞游德创建厅事三楹,两翼六曹廊房,后为和衷堂,又后为知县宅,其东为县丞宅,西为主簿宅,东南为典史宅,堂东为库楼,西为幕厅,西南为犴狴厅事,前有厦,有月台,为甬路,又前为戒石亭,为仪门,为大门,为谯楼,大门前有石坊,寅宾馆在仪门之西,土地祠在东,旌善亭在大门东,申明亭在大门西。癸未之变,公私庐舍灰烬殆尽。以后莅治者,咸坐草舍芦棚下,如是二十二年,不能修葺。知县蒋昶始建堂三楹,前厦后厅,东西列房,科戒石亭,易以坊。西王巡检司 县西六十里。
预备仓 县治后。
社仓 旧在北门内。
养济院 城北门里。
漏泽园 城南五里。
行署察院 龙冈驿内。
兵备行署 玉泉寺前,兵宪陈大宾建。《府志》未载。按《邢台县志》:寅宾馆燬于癸未,无存。知县邵廷梧重建。
外州县
沙河县治 洪武初建。按《沙河县志》:县治在城西北。洪武年建,历代重修,不具述。今正堂三间,扁曰忠爱,其前为戒石亭,今无亭。前为仪门,凡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大门三间,堂之后为便署三间,扁曰思补。署后即知县宅堂,东为库楼,高五丈。顺治十三年,知县吴极接高一丈。西为赞政厅三间,西北则典史宅在焉。六房分序东西,而架阁承发铺长,亦以次列仪门之内,西为监狱外,东为土地祠大门之内,东为阴阳生房三间,马棚五间,西为快手房三间,木铎房二间,马棚二间,西隅为寅宾馆,门外则左旌善亭,右申明亭,各三间。
预备仓 县治前。按《县志》,知县张瑾建。
社仓 县治东。按《县志》,在县治西,知县萧泮建,今无。
养济院 县治西。按《县志》:在县治西北。
漏泽园 北关外。按《县志》,在县北。知县萧泮姜桂芳置,有石坊,石碑记。
行署察院 县治西。洪武间创建。
太仆寺 察院西。
新察院 县治北。按《县志》,都察院县治北。万历七年,知县侯鈗建。
教场 南关外。按《县志》,演武场在北关外,知县姬自修改造,《府志》未载。按《沙河县志》,把总衙门,康熙九年,知县董色起添设,在县治前,迤西坐南向北。十七年,知县徐人龙盖营房十三间,在城隍庙后。
南和县治 城中。金元旧治。洪武初建。按《南和县志》:县治在东西大街北。洪武初,典史李孝源建。成化十八年,知县申隆重修。正德十六年,知县刘璋因其狭隘倾废,改建正厅五间,较前倍加弘敞,幕厅在县堂,西库楼在县堂东,戒石亭在甬道中,知县宅在县堂后,典史宅在仪门东,俱各整饬六房,吏舍皂隶房,俱在县堂前甬道两旁,吏住在西廊房后,土地祠在仪门外之东,狱神祠在仪门外之西,寅宾馆在土地祠之南,钟鼓楼即县治大门也。阴阳医学申明亭在大门外之东,旌善亭在大门外之西,内寅宾馆,系万历七年知县孙鸣时创建,其馀知县刘璋侯应徵郑懋洵张乐舜翟济远增旧,充拓为新。明末,土寇焚毁殆尽。顺治三年,知县胡以泓典史赵希寅复建,规模壮丽,焕然改观矣。
预备仓 县治北。按《县志》,在县治西北。弘治四年,知县门宁建廒房三十间,知县刘璋重修。万历三十年,知县翟济远复重修。
社仓 县治东。
阴阳学 县治前右。
医学 县治前左。
僧会司 圆通寺内。
养济院 县治北。
漏泽园 城北邑厉坛前。
行署察院 县治东。
太仆寺 在县治西。
教场 城东北一里许,《府志》未载。
平乡县治 按《平乡县志》,县治,洪武六年知县王藻建。正统二年修。正德六年知县马思聪、七年知县丁惩、万历五年知县何允升,相继重修。申明亭旌善亭 俱县治前,知县王藻建。预备仓 县治西。
社仓 各村。按《县志》,洪武六年,知县王藻立。阴阳学 县治前右。按《县志》,洪武二十二年建。医学 县治前左,按《县志》,洪武二十二年建。养济院 县治东北,按《县志》,洪武八年,知县李健,设在城隍庙前戏楼后。
漏泽园 西关外。按《县志》,洪武三年立。
行署察院 县治东北。洪武九年,知县李健建。府馆 县治西。
教场 西关外。按《县志》,洪武十五年,知县李健置。
广宗县治 按《广宗县志》:在西门内,永乐间始建。嘉靖以后,相继改修。其中为正堂六楹,两翼六曹廊房,后为穿堂,为后堂,后为知县宅。有高明楼,堂东为库舍,为库楼,又东为仪仗库,堂西为赞政厅,为架阁库,又西为典史宅,前为吏廨,为狱室,堂前为戒石亭,为仪门,仪门外东为旌善亭,为迎宾馆,西为申明亭,为总铺,前临街为大门。始建者,知县丁直。继修者,署县通判刘诲与知县魏谅娄枢何岑张民范李忱刘干。而库楼则谅创,高明楼岑起,迎宾馆忱筑,其大门上为丽谯,而置钟鼓其中。
预备仓 县治东。
社仓 田家庄。按《县志》,社仓三:一在预备仓西,知县周言建。一在田家庄廒房,四联共二十间。一在李怀集廒房,四联共二十间,俱刘干建。阴阳学 县治前右。
医学 县治前左。
僧会司 普通寺内。
养济院 县治东北。
漏泽园 城外里许。
行署察院 县治东。按《县志》,察院二:一在县治东,一在县治西。
太仆寺 县治西。
教场 北关外。
常平仓 社仓同垣六楹,知县马协建。
钜鹿县治 按《钜鹿县志》:县治在西大街。永乐间建。天顺间知县张纪、嘉靖间知县陈宇、王绩,相继重修。正厅三楹,曰忠爱堂,两翼六曹廊房各一,联甬道,正中为戒石坊,堂东为库楼,楼下有库舍,又东为仪仗库,凡五间。堂西为典史厅,
厅西前为武库,贮藏军器。正堂后为思补堂,堂左有书房,右有厨房,后为知县宅。有观风楼,知县阎光祖建。仪门外东为寅宾馆,知县孔学易建。仪门内西则典史衙,衙前为县狱,正南为谯楼,即县大门,知县何腾黄建。嘉靖以来,诸厅舍渐就倾欹,风雨莫庇。万历十一年,知县何文极俱重修。顺治十七年,知县王鼐创修县门外榜棚一所二堂,西书舍三楹,宅后角楼二座,宅东马房一十六间,旌善亭在谯楼西,申明亭在谯楼东。知县何文极重修。
预备仓 县治西南,仓廒五联,共三十五间,草场在其中。
社仓 城外各乡。
阴阳学 县治前右。
医学 县治前左。
僧会司 三明寺内。
养济院 县治西南。
漏泽园 城西迤南。
行署察院 县治东。按《县志》:大门外东西行亭各一所,二门内正厅五楹,曰风纪重地。抄案房在东,皂隶房在西,厅后川堂直接正寝五楹,扁曰正己格物。寝堂东别为小院,中有亭三楹。万历十一年,知县何文极重修。
太仆寺 县治西。
教场 县治西南。
唐山县治 按《唐山县志》:县治在十字街西,创始于宋元,知县齐光祖增拓之。至正末,燬于兵。明初,县丞左仲祥重建,以后知县相继重修。皇清康熙七年,知县孙瓒重修正堂三楹,幕厅三间,
在大堂西库楼一座,在大门东仪仗库一间,旧在库楼前,水冲。康熙十年,知县孙缵移建于寅宾馆东,六曹房东西各十二间,中堂三间,在大堂后内书房三间,楼三间,配房各三间,又楼一间,书房各二间,使役耳房并内马肆共十五间,典史宅在大堂东房,前后一十八间,公廨在县后,今废。土地祠在仪门外,宾馆在仪门外西,旌善申明二亭在县门外东西向,久废。
预备仓 县治西。按《县志》,在城隍庙西。明万历三十八年,知县郑宗周建。廒房五十楹,四壁并地皆石。戊子,泜水漂没无存,今止重修数间,聊备积贮。
社仓 县治南。
医学 县治前左。按《县志》,今已久废。
僧会司 广教寺内。
养济院 县治西。按《县志》,在县西预备仓前。漏泽园 县城北。按《县志》,一在城北教场前,知县李应奎创置。一在城南三里铺东,知县钱禧徵创置。
行署察院 县治东。按《县志》,在十字街东,久废。太仆寺 县治西南。按《县志》,今久废。
教场 城北。《府志》未载。又按《唐山县志》,草场附。内丘县治 城西北隅。洪武初,主簿彭焕建。按
《县志》,正堂五楹二堂,三楹仪门,三间幕厅,三楹旁列六房二十间,知县宅一所,典史宅一所,俱主簿彭焕建。库楼一座,知县郭四维建。后堂三楹,知县郝学诗建。大门楼台三楹,知县吉天叙建。后楼三间,知县张文炳建。土地祠、寅宾馆,俱在大门内东,知县苏惟肖建。狱一所,在二门内西,申明亭、旌善亭在县门东,俱知县王师夔建。谯楼在县治东,洪武初,县丞陈执中建。
预备仓 县治南。按《县志》,在县治西,计七十馀楹,知县杜世爵建。
社仓 县治南。
阴阳学 县治前右。
医学 县治前左。
僧会司 经阁寺内。
养济院 县治北。
漏泽园 城东北半里许。
行署察院 县治东北。按《县志》,察院二:北察院在儒学东,主簿彭焕建。前察院在县门东,知县杜世爵建。
太仆寺 县治内。
教场 西城门外,《府志》未载。
任县治 城西北隅。元至大间建。按《任县志》,县治在城西北,弘治中,知县韩濂重建正堂。左为仪仗库,右为幕厅堂,之前为戒石亭,东西分别六曹,前为仪门,门外东为土地祠。崇祯七年,知县李之乔重修,西为囹圄,稍前为寅宾馆。康熙八年,知县李芷重修外为大门,上建谯楼。万历三十五年废。知县罗文宝改建,大门楼左为马房堂,之后为知县宅,东为县丞宅,今废。改为马
房,为典史宅,又东南为吏舍共一百七十五楹,今废。门外东为旌善亭,今废。西为申明亭,今废。预备仓 县治西北。
社仓 各乡内。
阴阳学 县治前右。
医学 县治前左。
僧会司 崇胜寺内。
养济院 在城北门里。
漏泽园 县北三里。
行署察院 县治东。
太仆寺 县治西。按《县志》,今改为兵备道。府馆 县治东。
教场 城西门外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