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八十九卷目录
僧部列传六十五
明一
梵琦 来复
无愠 原净
惟则 福报
力金 宗泐
至仁 白云
子定 清浚
启原 智及
怀信 妙声
志常 慧明
清濋 可静
西竺禅师 子严
正参 受绍
德然 道安
慧日 善如
东峰长老 岿玉崖
明彻 文谦
崇裕 辅良
妙净 祖称
自缘 智度
了真 行丕
启禅师 祖灯
宗济 常钦
可授 碧峰
故山 祖阐
胜学 无念
德祥 如𤣱
夷简 宝昙
法衡 潘头陀
妙智 具生吉祥
克新 长在
守仁 原真
绍宗 道成
普智 南宗
大圭 僧隆
如兰
神异典第一百八十九卷
僧部列传六十五
明一
梵琦
按
《增集续传灯录》:嘉兴天宁楚石,梵琦禅师,四明象山人。姓朱,母张氏。师在襁褓中有僧来见之,谓其父曰:此儿佛日也。必当振佛法,照耀浊世。乡党因,以昙曜称之。从族祖,晋翁。洵公说法湖之崇恩。师往从之。赵魏公见之特器重,为鬻,牒为僧。继受具,晋翁迁道场,师为侍者。又司藏室,因阅
《楞严》。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恍然有省。由是览内外典,宛如宿习。然尚有滞碍。原元,主径山。师往参。次即问: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叟遽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师拟答,叟震威一喝,师错愕而退。会英宗诏
《金书大藏经》有司以师善书,选上京都。一夕闻彩楼鼓鸣,豁然大悟。抚几笑曰:径山败阙处,被我识破了也。因成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劄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翻然东旋至双径,叟迎笑曰:西来密意,喜子已得之矣。遽处以第二座。初居海盐福,臻升永祚,迁杭之报国,嘉兴之本觉。晚年于永祚,筑西斋而终老焉。因自号西斋老人。洪武元年九月,上念将臣或没,于战民庶,或死于兵宜。以释氏法设冥,以济拔之于钟山。建大法会。徵师说法,廷臣奏其说。上大悦。明年三月复用,元年故事,召师说法。又明年秋上,又召师,以鬼神为问。师与同召诸师,援据经论,辩覈其理成书将入朝敷奏。师忽示微疾,索浴更衣,取笔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置笔谓梦堂曰:师兄我去也。堂曰:何处去。师曰:西方去。堂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乃震威一喝而逝。实七月二十六日也。礼部官以遗偈闻上,为嗟悼之。缁白瞻,礼如佛涅槃,天界住持,白庵乃法门犹子也,为治后事。时制火化,上以师故,特开僧家火化之例。火馀,齿牙数珠不坏,舍利纷缀。学徒奉其遗骼归葬西斋。而塔焉。寿七十五腊六十三。
来复
按
《继灯录》:杭州灵隐见心,来复禅师,南昌丰城王氏子。祝发于邑之西方寺,誓屏诸缘,直明涅槃。妙旨久之,全体无碍。谒南楚楚然之。洪武元年冬,以高行召说法钟山,赐食内庭。师有能文声,上诏侍臣取而览之,褒美弗置。时蜀王,椿为太祖所钟爱,命儒臣李时荆、苏伯衡、等与师论道。无虚日:蜀王遇师甚,恭命撰坐心,观道崇本敬贤,四箴榜于宫,以自警二十四年。山西捕获,胡党举师等往来,胡府坐罪,入灭。
无愠
按
《继灯录》:台州瑞岩恕中,无愠禅师,台之临海陈氏子。七岁入乡校,读书。不烦再授,年未冠白父母,依径山寂照禅师。剃落谒竺。元以狗子无佛性话未破疑问。才开口,被元一喝。遂大悟呈偈曰:狗子佛性无,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里,壁上挂葫芦。元乃发笑曰:恁么会又争得。师拂袖而出,初住明之灵岩,迁瑞岩。洪武七年夏,日本国主遣使入贡,就奏。请师化其国师。以老病辞,遂住鄞之翠山。一日忽遘微疾,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无法可说,末后一句,露柱饶舌咄。端坐而逝。
原净
按
《增集续传灯录》:杭州灵隐天镜,原净禅师,会稽倪氏。幼从至大寺、雪庭立公。祝发及受具,遂往杭之集庆从天岸济公学
《止观》。一日师自谓:从上诸老多,由教入禅。吾亦究别传之旨乎。登华顶参无见睹,又如玉。几见石室、瑛室。与语大奇之曰:吾法叔,径山元叟和尚具大眼目,今代妙喜也。子欲了己,躬事往见勿后。师遂参叟于不动轩。入门,叟震威一喝,师不觉汗流浃背,即礼三拜。已而,俾居侍司,继掌记室。寻游金陵见笑隐于龙翔。上江西礼诸祖塔像,过临川访文靖公道话,契合,延师度夏为作断江塔铭、朴隐轩铭。至正丙申,出世邑之长庆,迁天衣。洪武五年设广,荐法会于钟山诏天下名宿轮座说法师预焉九年冬杭诸山请居灵隐,终时年六十七,腊五十五。
惟则
按
《继灯录》:嘉兴府海门天真惟则禅师,湖州费氏子。母梦异僧分卫,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髫年出家,遍参楚石千岩一十八位尊宿,皆机缘不契。后闻匡庐无极源禅师径,往叩之。源亦无启发,后值源于厕上乃趋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源擒住曰:道道师于言下释然顿悟,但摇手而已。洪武初,尝预广荐法会,以足疾赐归。癸酉仲春示微疾,一日清晨告众曰:吾去矣,即瞑目而逝。茶毗获舍利无算,顶骨、牙齿、舌根不坏建塔于福祐禅院。
福报
按
《增集续传灯录》:杭州径山复原福报禅师,台之宁海人。俗姓方,母张氏。禀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出家。时石湖美公主净慈,师往参。湖器之,为祝发。径山元叟门庭严峻,师以己事未明,往咨决之。叟问:近离甚处。师云:净慈叟云:来作甚么。师云:久慕和尚道风,特来礼拜。叟云:赵州见南泉作么生。师云:头顶天,脚踏地。叟云:见后如何。师曰:饥来吃饭,困来眠。叟云:何处学得这虚头来。师曰:今日亲见和尚。叟颔之,次日命居侍司。明年,升掌藏教。久之,出世慈溪庐山,迁越之东山四明智门。洪武初,驿召道行沙门师与径山以中及上竺,日章称赴京馆天界寺,屡入内庭,应对称旨。留三年赐还智门庵,于寺东。扁曰:海印为终焉之计。径山虚席起师补处,前往山。象原经始,佛殿未就。而终师力完之。甫八年,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请偈,师叱曰:吾世寿尚有三年。已而,果然终时寿八十四。夏六十四。门人奉全身窆寂照塔右之冈。
力金
按
《继灯录》:嘉兴府天宁西白力金禅师,吴都姚氏子。幼依宝积院祝发。初谒古鼎,鼎示以德山见龙潭话从而有契,俾掌记室。未几,命首众分座说法。至正丁酉出住瑞光。会天宁寺灾,师为起废。帝师授以圆通普济之号。师自幼丧父,惟有母存。乃去城东一舍,筑孤云庵以奉养焉。或讥之。师呵曰:你不见编蒲陈,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初,迁净慈。四年春,诏住天界见皇上。于外朝慰劳再三,恩意优渥。即令内官送入院。继,复召入内庭,奏对称旨,上大悦。是春,诏建广荐法会,于钟山。命师总持斋事。五年复建大会,大驾幸临。命师阐扬第一义谛。自公侯以下环而听之,靡不悦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宿因未了,必当酬之,汝等勿以势相逼我。未几示微疾,委顺而化。茶毗舍利无数。塔于嘉兴城西,环翠兰若。
宗泐
按
《继灯录》:南京天界寺季潭宗泐禅师,台之临海周氏子。始生,坐即跏趺,人异之。八岁从笑隐学佛经书,过目成诵,十四薙落,二十受具。元末隐径山。洪武元年出世中竺。洪武四年,迁径山诏致天下高僧有学行者。师首应诏。至奏,对称旨,命住天界五年上建广荐会于蒋山,亲行三献之礼。命师撰乐章,召集诸幽爽命,师为升座,说法十年。冬诏师笺释
《心经》、
《金刚》《楞伽》三经。丁巳奉使西域,十五年还朝。授右街善世。复命育发授以儒职师姑奉命至发长上召而官之师再辞上,乃从之赐师免官。后以胡党获谴,著往凤阳槎枒峰,十九年取归。越五年以老,赐归。渡江至江浦之石佛寺。示寂塔于天界。
至仁
按
《增集续传灯录》:苏州万寿行中至仁禅师,自号澹居子,又曰熙怡叟。番阳吴氏。父仲华为江州儒学教授。师方五岁,其父俾从州之报恩、真牧纯公。七岁得度。自幼见地颖拔,迥出常儿。西域指空和尚赴,英宗召,便道:憩报恩见师叹异曰:再世人天师也。因授以戒。及持摩,利胝天咒法。师受真牧嘱,参元叟于径山。叟视师,轩渠一笑,师罔知。所以汗流浃背,失展尼师坛。叟咄曰:参堂去。次日又见,叟曰:尔何处人。师曰:鄱阳人。叟曰:鄱阳湖深多少。阔多少。师展手作量势。叟曰:不是,不是。师曰:合取臭口。遂留侍香,继掌外记。叟喜得师,谓其徒曰:仁书记虎而翼者也。出世蕲之德章,次住越之云顶崇报,苏之虎丘万寿。法道衰微,位以求得。独师务韬晦五名刹,皆公卿敦迫而赴。故一出,人皆尚之。师旁通外典,尤邃于易,其所论著,务在匡宗,不以此自多。若虞文靖公集、黄文献公、溍张潞公、翥宋侍讲濂辈,皆称之。文靖见师黄州思贤寺,苏文忠公祠堂记曰:文辞简奥,有西汉风。潞国尝以诗寄,有今代能仁叟,高风播海涯。之句。洪武初,上以鬼神之理召释氏之老问焉。师语同召者曰:鬼神之说当本佛旨以对,及为书,以进上。大说,师暮年养閒于松林、兰若道。望益尊,人不敢叱名。咸称曰:松林和尚十五年三月忽示疾,十九日,有同参如愚仲来问讯。曰:师兄时节既至矣。诸弟子在侧,可不赐一言,为末后训乎。师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曰:与师缔交五十年矣。此别,直至净土相见。师厉声曰:尽大千界,是一个净土。何处不相见。良久,索纸书偈已,泊然而逝世。寿七十四,僧腊六十七。
白云
按
《处州府志》:白云禅师,丽水人。年十五,薙发即禅智寺侧,楞伽庵习禅定。越五岁,游八闽历诸山。复居白云。胡深尝造问之曰:灭却心头火,特来参老禅师。曰将军来太早,妻伴别人眠。深怒,欲刃之师。曰:心头火未灭,略拨即生烟。深愧谢。师曰:若问前程事,古月落西川。后深提兵至福建,征陈友定。战于西阳,兵败为友定所擒。死之,果如其言。洪武己酉,诏起天下名僧。师力辞,强起之。既赴,即还杭居虎跑。明年归,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也。遂回居白云,五日索笔书偈。掷笔而逝。
子定
按
《继灯录》:陕州熊耳山崧溪子定禅师,偃师马氏子。七岁礼古岩,祝发。迨岩迁化。往参息庵,庵命主藏因白事。次言下,豁然大悟。出世熊耳山。一日示疾,谓门弟子曰:吾世缘已毕,顺化时至矣。末后一句,听吾分付。遂默然入寂。
清浚
按
《列朝诗集》:天渊名清浚,黄岩人。古鼎铭公之入室弟子。尝司内记,双径说法四明之万寿。归隐清雷峰。洪武中,应召为天界僧官。左觉义,庚午岁,命住持灵谷寺。御制诗十三首赐之。年六十五,示疾留偈而化。师初游金陵,宋景濂尝有文送。还四明,极称其诗文,以为其才不下于秘演浩。初其隐伏东海之滨,未能大显者。以世无柳仪,曹与,欧阳少师也。
启原
按
《继灯录》:罗阳三峰寺,太初启原禅师,日本国人。年十九参上国,四十五员知识末于杰峰,得法后住三峰。一日书偈曰:生也铁面皮,死也铁面皮。一椎百杂碎,白日绕铁围。掷笔而逝,塔于院南。
智及
按
《增集续传灯录》:杭州径山愚庵智及禅师,字以中,别号西麓,苏之吴县,顾氏子。父茂卿,母周氏。入海云院为童子,释书儒典,并进闽。国王清献公都中,见之特加赏异。听贤首家讲法界,观未终章,遂莞尔笑曰:一真法界,圆同太虚。但涉言辞,即成剩法。乃去谒广智于龙翔,微露文彩。广智大惊,有屿上人者呵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负荷大法,甘作诗骚奴仆乎。无尽灯偈所谓:黄叶飘飘者,何谓也。师舌禁不能答,即归海云,胸中如碍巨石。踰月,忽见秋叶吹坠于庭,豁然有省。虽喜不自胜,不取證明眼,恐涉偏执。乃走见径山。山勘辨之,师应答不滞,山遂命执侍。久之,迁主藏室。至正壬午,行院举师出世昌国隆教。转普慈。未几,行省左丞相达失公延主净慈,复请升径山。洪武癸丑,诏有道硕师十馀人,集天界寺。师居其首,以病不及召。对赐还穹窿山,即海云也。戊午八月,忽示疾。至九月四日索笔书偈而逝,其徒以遗骨藏海云山阴,又分爪发归径山,于无等才禅师塔左瘗焉。寿六十八腊五十一。
怀信
按
《继灯录》:南京天界孚中怀信禅师,明之奉化姜氏子。年十五往法华院出家。已而,祝发受具习教学三观之旨。后参竺西,西知是法器,厉色待之,不与交一言。师疑益炽。一日,西上堂举兴化打克宾话问师,师曰:俊哉师子儿,西颔之住,明之观音。迁洛迦山,赐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之号,法衣一袭。至正壬午升中竺,乙酉升天童,冬十月移主龙翔。会明兵下金陵,寺僧散去。师独趺坐,执兵者满前,无不投仗而拜。高皇帝尝幸其寺,听师说法,嘉师言行纯悫,特改龙翔为大天界,宠赉尤加。一日,谓左右曰:吾将归矣,汝等当以荷法自期励精进行可也。言毕而瞑,侍者请留偈。遂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泄。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书毕复瞑,停龛七日,颜面如生。其示寂前一日,上方督师江阴梦师入谒。上问曰:师来何为。师曰:将西归,来告别耳。及驾还金陵,闻师讣,正与梦符。上惊异,诏出内帑以助丧。事举龛之夕,上亲致奠,送出都门之外。茶毗于聚宝山前,舍利如麻、如菽,五色灿烂。烟所及处亦累累然。
妙声
按
《列朝诗集》:妙声字九皋,吴县人,景德寺僧。尝居常熟之慧日寺,师事古庭学公。洞明
《止观》,博综内外典。善诗文。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与西白金公同被召莅天下僧教。有
《东皋录》七卷,洪武十七年,法孙德瓛所刻。
志常
按
《松江府志》:志常号梅隐,华亭朱氏子,幼有出绳之志。礼本一院僧善实薙度,习禅,诵服劳报事。及进具戒,历参南堂了庵,西斋楚石,二禅师,有得而归。遂继师席,延接云水。邑人向慕,平居诵
《华严》《圆觉》《楞严》等经,以为日课。临终谕众勉力进修,合掌泊然而逝。
慧明
按
《增集续传灯录》:杭州灵隐性原慧明禅师,幻隐,别号也。出台之黄岩项氏,母陈氏。既长不甘俗处,往依温之宝冠,东山鲁公出家。谒竺原道公于仙居紫箨山。咨问心要,不大省。发去,参径山元叟,职侍香。朝参夕究,一旦默契育王雪窗,招师掌藏教。未几,出住鄞之五峰,迁金峨。洪武五年春,诏天下高僧建大斋会于钟山。师与径山季潭俱与是选,既竣事,季潭奉旨住天界。延师居第一座,提纲举要得表率丛林体。又明年,镇江金山请师补处,十一年,升居灵隐。学徒坌集,宗风大振。示灭于洪武十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寿六十九夏五十。
清濋
按
《列朝诗集》:清濋字兰江,天台人。尝说法吴中,缁素倾向四座,至无所容。后居天界寺,高皇帝召对,称旨。御制清濋。说,赐之有应制。次钟山寺作晚憩,锡邑东禅寺。有
《望云集》及
《语录毗卢正印》行世,学士宋濂为叙。
可静
按
《庐江县志》:可静禅师,居庐江大隆寺。洪武初,考选天下名僧第一。赐锦襕袈裟,紫金钵盂。永乐间,遣御史白玉修其墓。
西竺
按
《崇仁县志》:江西西竺大禅师,邑九都裴氏子。生于元乙。未岁出家,本邑观音寺。后参礼一峰宁禅师,及金山慈舟济禅师、江西宁王权师。礼之,赐以尊号隐旴,江寿昌寺焚香趺坐,示寂时永乐壬寅岁也。
子严
按
《继灯录》:南阳府万安寺松庭子严禅师,河南之古缑氏县,樊姓。幼多疾病,父母怜之,许以从释礼,齐云于少林。十八受具,师聪敏过人,博通内外典。凡诗文之类,不学而能援笔立就。硕师、钜儒无不以法器期之。参淳拙禅师拙以宝镜、三昧、反覆徵辩,大豁疑碍。拙曰:荷担大法尽在子躬,遂付以衣,法有五乳峰头狮子子光,前耀后自超群之句。时南阳府,万安虚席延师,主之。明洪武二年,己酉主少林,力田给众偈曰:乱后归来自耨耘,生涯辛苦与谁论。昼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逐野豚。肠断秋风频击柝,目窥夜月暗销魂。近来始识农夫苦,一饭仍思施主恩。
正参
按
《温州府志》:正参,永嘉李氏子。自幼出家住广福院,勤讽诵,严戒律。屡兴名刹,座下,受其戒者几二千人。寿八十一,缁流,尊为恒然禅。
受绍
按
《温州府志》:受绍,永嘉李氏子。号继宗。童年出俗投普明坦衢法师,得受具于幽溪尊者。寻蒙普明记莂,坚秉戒律,讲演法华于山斗精舍、梅峰玉泉。修
《法华》《楞严》《大悲净土》等忏。总七十二期,勤恳,垂老不惓学。士大夫与法门龙象参禅,秉律者无虚。日著有
《圆觉忏法》《心经义语》诸编行世。寿八十四,西泠卢;学士琦铭其塔。
德然
按
《松江府志》:德然,号唯庵,华亭张氏子。生具异相,七岁通
《法华经》于杭之天龙寺。初参洪石屋,后参长干岩。洪属以缘在吴松,为书
《松隐》二字,遂来郡南结庵以居。题曰:松隐足不越阃者三年,尝劙指血,命高僧道谦,书
《华严经》八十一卷,天雨宝花。洪武初,以高行僧荐,寻还松隐。建塔七级,奉藏所书
《华严经》二十一年四月沐浴辞众而逝,全身塔于松隐。有
《船居诗》十首。学士宋濂为序。
道安
按
《松江府志》:道安字静中,华亭人。朱姓出家兴圣寺,参松隐德然,服勤二十载于松隐。建浮图七级,造千佛像,还兴圣重修宝塔,建般舟三昧道场。一期九日。永乐十五年作偈坐逝。年七十有七。
慧日
按
《明高僧传》:杭州上天竺寺慧日,号东溟,天台贾氏子,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及似道责戍,师尚幼,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数年,落发受具戒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师趋座下。未几,能领大义。子庭叹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机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师之学沉浸醲郁,而名重一时矣。一旦假寐,恍见竹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师卧地食之,既觉言于子庭,庭为解曰:竹与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法师于上竺。所处房颇卑湿,乃作诗:风之竹屋,见诗谓众曰:此子不凡,异日,当主兹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也。故乃遇如宾友,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竹屋化去。时湛堂、澄公继其席。器师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吴山圣水。元至正四年,住荐福。历三祀下,天竺灾。元臣高纳麟请师新之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四年迁上竺。师知缘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元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并金襕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人无识者。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物色得之。力请还山,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明洪武二年,诏赴蒋山佛会。命礼部给馔,明日召见,奉天殿百寮咸集。僧若鱼贯,惟师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上亲问升济,沈冥之道。师备奏称旨,太祖顾谓僧众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玩忽岁月。如
《金刚》、
《楞伽》《心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今有不通者,当质诸曰眉法师,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尝与别峰同法师金碧峰,禅师辈赐食禁中。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师释
《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诏即开山说法,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斋,命师说
《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事竣,辞归上竺,谢院事。日修
《弥陀忏》以臻净业。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寤告众曰:吾生净土之祥见矣。于人间世,殆不远乎。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师生躯干修伟,眉长寸馀,目睛闪闪射人,而人无老少见师入城,咸呼曰:我白眉和尚来也。争持香花以散其上,师面严,冷言不妄发。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软媚语。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故人多悦从其学。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善如
按
《增集续传灯录》:苏州开元愚仲善如禅师,吴江人。动止安徐,言不妄发。或有求偈语,信笔而书皆有警策之意。若寄阊门草庵。僧云:国师万代,善知识雁。宕草庵天下闻,得在其中居住者,生难遭。想报深恩。度牒亲从天上降,得来何翅万,黄金时中。若不修僧行,孤负皇王一片心。师晚年因法门从子瓛莹中住万寿,辟一室延之养老。及相本空继席,待之尤至。故得优游,以乐其道。尝居葑门直指庵,人因称之曰直指和尚将终,呼本空、及松林、诸子、贞松石等诀别,泊然而逝。
东峰长老
按
《保定府志》:东峰长老,深泽人。洪武初,入兴果寺为僧,年九十馀。一日遍告诸旧游,曰:吾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历数至期,观者万人。乃对众作偈,遂入塔,阖门而逝。未入时语邻人权某曰:吾素好食黍糗,可取吾食权抵家取之,未至。遇诸涂见其杖锡如生,与之糗。摇手不言而去。
岿玉崖
按
《武昌府志》:岿玉崖,元末隐者。精形家言,著名江湖。明初时,上彻御听,因落发。一瓢、一笠、游至蒲圻,常趺坐上方、灵鹫二寺。精通释典,卒葬凤凰山下,每清明时,寺僧铙歌鼓吹于墓,至今不废。
明彻
按
《汉阳府志》:明彻,不知何许人也。洪武初,挂锡兴国寺。时寺遭元末兵燹,人举彻为都纲,经理营构,寺遂再盛,彻之力也。彻有戒力,通书义。尝赋梅花诗三十首,老年退居阳台。一日微恙具汤沐,更衣索笔,书偈曰:沤生、沤灭、如露、如电、吾知去矣。锡飞,难见。又自为祭文,从容而逝。
文谦
按
《列朝诗集》:文谦,闽县人。十一岁出家游吴楚,历金陵住台之鸿福寺,振扬宗教。洪武初,召对称旨。久之语其徒曰:吾将去矣。援笔书偈云:有世可辞,是众生见。无世可辞,是如来见。踏倒须弥庐,虚空无背面。遂端坐而化。
崇裕
按
《继灯录》:九江府圆通约之崇裕禅师,毗陵陈氏子。年十六从寿昌院东林晓公为沙弥。具戒后,首参元叟端,次谒断崖义,皆未有所證。入乃往见笑隐,隐首肯之。洪武五年秋,上建法会于钟山,师应召至便殿。问以佛法大意,师以偈献上。大悦,赐食上前,师或假寐,鼻息微有声,邻坐引裾觉。之上笑曰:此老人无机心,诚善知识也。后示寂塔,于石耳峰。笑隐尝称其戒律严洁,言行不相背驰,惟崇裕一人而已。
辅良
按
《继灯录》:杭州灵隐用贞辅良禅师,苏州吴县人,范文正公十叶孙。十五从迎福院,薙发受具。从北禅泽法师学台教,充然若有所契。参笑隐,隐一见器之。久之乃契心宗。寻往四明育王参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出世嘉兴之资圣,迁越之天章,移杭之中竺,升灵隐。临寂顾谓左右曰:吾望日巳时逝矣。及时索浴端坐入寂。
妙净
按
《临海县志》:妙净,邑人,性聪慧。十五出家,闻了堂和尚居四明大兴宗教,即往参之,得其奥旨。时左庵为浙东丛林第一,延师主之,众皆敬服。洪武初,退休巾峰,寻移云峰。见山水幽胜曰:此可居矣,足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法门大振,年八十馀端坐而逝。所著有
《方便录》《百忍图》。
祖称
按
《明高僧传》:苏州嘉定净信寺祖称,字日章,别号用拙,苏州常熟张氏子。祝发后,东游四明。时我庵无公住延庆,石室瑛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后嗣。法于竹,屋净法师出世,永定教寺。继迁昆山广孝,嘉定净信。而主教吴下,垂五十年。洪武初预选高行,有旨就天界寺说法。上数召入禁中,奏对称允,加赐慈忍法师之号。后赐归故里终焉。
自缘
按
《临海县志》:自缘姓陈,邑人。年十七,薙发受具足戒。趺坐一室,日以缚禅为事。谒天宁日溪泳,一见以为法器。随泳住杭之净慈寺,咨决心要,渐息群念。以至于无念。而父母俱耄,独系念不去,乃辞归省。道经临界,日已向暮。欲求憩泊之所,不可得。夜行十馀里,乃逢破屋半间。夜不能寐,自誓结团蕉以栖,行脚遂力新,古妙相寺佛法精进,号佛心普济禅师洪武戊申三月,忽一日索浴更衣书偈而逝。瘗于寺之西偏。宋景濂铭其塔。
智度
按
《继灯录》:处州福林院白云智度禅师,处之丽水吴氏子。从空中假禅师祝发受具,深习禅定者四年。出游闽中,还乃筑福林院以居。日取
《楞严》《圆觉》阅之。久之复出,遍参。谒无见,问:西来密意,未审如何。见曰:待娑罗峰点头,却向汝道。师以手摇曳,欲答。见遽喝师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花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见曰:我家无残羹剩饭也。师曰:此非残羹剩饭而何。见颔之,乃服勤数载。及辞归。见祝之曰:心法相投,岂在多言。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解著于行履可也。师佩服之居,龙泉之普慈,僧徒云集,至八百人丙,午迁武峰。洪武己酉,应召入京。未几回,浙明。年二月示寂,还福林。五日索浴,更衣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茶毗得,舍利五色,齿牙数珠不坏,塔于院西。
了真
按
《绍兴府志》:了真,天台人。寄迹山阴诸寺,嗜酒落魄。拖杖,乞钱市中,时散与贫者。冬月惟著单衣,或敲冰而浴。洪武二年大旱,真乃留重。偈辞众,瞑目而逝。乡人举龛,燔于五云门外。甘雨随澍。
行丕
按
《明高僧传》:宁波普陀寺行丕,字大基,宁波鄞县人也。宗说兼通,行解相应,蔚为时之名僧。初由天台佛陇升,主宝陀。匡众说法,恢复产业而振兴丛席。洪武庚戌春,正明部使者,赣州刘君承直与师抱杖,西东游。使者曰:此清净境也,盍为亭。师乃建清净境亭于寺之南岭上从,三十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学士宋景濂为记。
启禅师
按
《增集续传灯录》:台州护圣迪原启禅师,临海人。为书生时,拜叔父坚上人于里之宝藏寺。偶阅其几上首
《楞严经》至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所现物。处置卷䌷绎。良久,豁然有省,白父母,求出家。礼寂照为师。服头陀行久,而益勤。出世护圣,退居东堂。七年著书曰
《大普幻海》曰
《法运通略》曰
《赘谭》曰
《疣说》曰
《儒释精华》总若干卷,又作
《佛祖大统赋》,终时寿四十三。
祖灯
按
《继灯录》:天台上云峰无尽祖灯禅师,四明王氏子。参日溪咏公于天宁。溪颔之出参方山诸大老,寻卓锡上云峰。足不出,阈者五十春秋。洪武二年二月八日示微疾,书曰:生灭与去来,本是如来藏。拶倒五须弥,廓然无背向。投笔端坐而逝。
宗济
按
《天台县志》:宗济字北源,姓李氏,临海人。少朴而敏,尤长于义理。师事明州护圣迪元启禅师,归华顶。二十七年,足不越阈,重建殿屋,后归深云庵。年七十示灭。
常钦
按
《镇江府志》:常钦字惟心,金坛王氏子。生不肉食,颖异过人。稍长读六经,过目不忘。为僧住仪真天宁寺,时兵后,尸骨山积,并聚火葬之。洪武,初帝亲选住持甘露。钦至。说法,听者千馀人。一日忽敛箧中经,衲诸物悉以遗其徒。而书偈曰:诸幻因缘本不有怪,怪奇奇心与口。只今举似向人看,放下依然空两手。书毕掷笔而逝。其人执行峻特,仪貌整洁。为文,下笔立成,诗亦清圆,有
《损叟集》若干卷行世。一时名士,如翰林张翥、危素、参政、滕毅、暨俞希、鲁顾观辈,咸与游焉。
可授
按
《继灯录》:杭州净慈无旨,可授禅师,台之临海,李氏子。年十二入石门寺为驱乌,十九得度,为大僧。已而,叹曰:所贵为比丘者,务欲究明心宗。尔苟缠蔽文字相中,何时能脱离耶。遂杖策。遍历诸方,因缘俱弗契。久之,参普觉明公于灵隐。问答之,顷疑情顿释。觉可之。洪武六年,杭之中竺以府侯之命起师,主其席。师勉强应之,行至江滨,净慈诸众相率邀,于道。拥入,居其位。师却之不得,色颓然不怡。居二载,手挝鼓而退归,卧竹院。俄示疾,端坐西向谓左右曰:吾将逝矣。众请偈,师曰:吾宗本无言说。乃合爪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茶毗牙齿贯珠不坏,舍利色如金银、水精、者遍地藏于龙塔。
碧峰
按
《江宁府志》:碧峰禅师乾州,永寿人。少弃家入禅林。时如海真公树法,蜀晋、云山亟往见之。闻法要,遂出游憩峨嵋山中,不复粒食。日采柏啖之,胁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入定,或累日不起。尝趺坐大树下,溪水横溢,人疑其死。七日水涸,竞往视之,趺坐如故。众以为神,高帝诏至京师,止于天界寺。时召入问佛法,及鬼神情状。奏对称旨,后忽鬻衣钵作佛事,七日示微疾。上亲御翰墨,赐诗问之。亡何,沭浴更衣,危坐而逝。
故山
按
《苏州府志》:故山洪武初住吴之延庆,次住宝华。后历扬州都纲,兼住天宫。所著
《松月集》格韵高绝,有唐人风。
祖阐
按
《宁波府志》:祖阐字仲猷祝发于邑之永乐寺。年十八机锋峭峻,夐出流辈。洪武四年,主郡天宁席。诏取天下高僧阐与焉,寻奉使日本归。一日郡僧,恕中访之。及别,阐笑曰:可迟一日送我。明日果合掌而逝。
胜学
按
《继灯录》:武昌府,九峰无念胜学禅师,德安随州应山人。陈姓。九岁礼本郡宝林缘公出家。自觉己事不明,参无闻。闻示,万法,归一话后入嵩山住。静一日有省偈曰:数载东山昏雾濛,凭栏终日待晴空。夜来忽起霜天月,万象全彰一镜中。由是道风昭著。后回宝林,楚昭王建刹,延师居之。洪武间,太祖召至奉天殿,亲问法要,师进偈,上大悦。御制诗文以赐。永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说偈曰:世尊七十九,无念八十边。打破华藏海依旧,水连天。俨然而逝,塔全身于师子岩,谥清福广慧禅师。
无念
按
《东昌府志》:无念堂邑人,早祝发为马桥寺僧。手写法华经,三时持诵不出门户。清心苦行,严奉戒律。士夫闻其名,时有所叩请语及时事,掉头不应。一日其师游武当山,无念嘱曰:幸速还,吾某日将去。迟之不及见也。师以为诳,至日召其徒,设几浣衣、具食。食毕摄衣,遍谢寺中僧。趺坐几上而瞑,时其师在河南道中,恍惚见无念,牵衣语别。归问之,盖圆寂之日也。年甫三十二。
德祥
按
《列朝诗集》:德祥字麟洲钱唐人。持戒律书宗晋人,擅名一时诗。刻苦高逼郊岛,有诗曰:
《桐屿集》洪武初,住持径山,临终倚座曰:一队酒糟汉,我争如,尔何谈笑。而逝。公有题倪云林,周履道书画云:东海东吴两故人,别来二十四番春。又有
《为王驸马赋》、
《清真轩诗》则知公生元季,至永乐中尚在也。有和御制,赐赤脚僧诗,又句
《容道中诗》云:十年三度上京华。则洪武中应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时为僧入,元属念旧国。有
《风雨望月》诸诗,汝成志称详博,其疏缪如此。
如𤣱
按
《明高僧传》:杭州演福寺,如𤣱字具庵。别号太璞得法于文明海慧,继绝宗公师学。冠群英才,逸三教,非但十乘,三观、丸经、七史、凡世间所有名言,秘典,无不博综。太祖命住天界,日与诸耆德阐扬教乘,以备召问。命同宗泐订
《释心经》《楞伽》《金刚》诸经。奉旨颁行天下。
夷简
按
《列朝诗集》:夷简字易道义兴人,与止庵祥公同嗣。法于平山,林和尚。洪武五年,与钟山法会,十一年住杭州净慈寺,十二年住南京天界寺,除
《僧录左善世》《钟山法会诗》八首,以应制篇章宣说第一义谛。声韵鸿朗,宣公鸿楼之作,方斯蔑如也。
宝昙
按
《苏州府志》:宝昙先世汴人,母吴生昙之夕,梦有僧踵门。适天目断崖禅师示寂。谓:断崖再世也襁褓中见僧辄喜笑,见佛即礼拜。常时叠足方起,皆以和尚称之。后出家随方建立伽蓝。洪武六年,召至京师,赐膳慰劳,居天界寺。又久居蜀之峨嵋。因奏先居吴门集云、妙隐、大云、三寺,乞并为一。因敕号南禅集云之额。二十五年,示寂于天禧寺。上伤悼,遣官谕祭,饭僧三千。茶毗会者万人,命其徒分遗骨,归葬于吴及峨嵋建塔焉。
法衡
按
《宁波府志》:法衡字允平,徐氏子。自元时,年十一,由白岩智门寺祝发。博览经教,主寺慧和尚令掌库事,固辞。乃于寺南,松林结庵以居。甘尚清苦,习禅定能以善导人,人咸礼之。明洪武十年,鄞硕儒单仲友,以使事,止僧舍。因问:如何是芥子纳须弥。衡遽答曰:先生读五车书,今安在何处。单骇而敬之。遂著名湖海,主寺者置之首座。忽微疾,即沐浴更衣,请众辞谢,危坐而寂。阇维之后,于灰炉中,得坚固子,光明莹彻,状如冰雪。
潘头陀
按
《宁波府志》:潘头陀年二十,好屠宰。一旦悔悟改作从善,弃家入天台,浪游江湖得道而归居等慈寺说法。从者甚众,一日纵步出行,有一老妪浣衣溪上,见头陀来,谛视良久,乃曰:此非昔日,潘屠邪。潘俯首作偈云:人说归家好,归家心不宁。溪边老婆子犹说旧时名,乃负父母棺,归山中。合掌诵经,忽火起与之同化。后数年,有人见头陀于他方者。
妙智
按
《温州府志》:妙智号白猷姓杨氏。五岁随父念
《法华经》至火宅求解说。父异之。十四岁出家灵鹫,适月出。其师东林出对云日:暝来看天际,月何患无明。智指佛前灯应声云:烛残摘起佛前灯,管教续焰林喜曰:此再来人也。由是,北造雪峰,西抵峨嵋,南登雁荡,东入天台。洪武间,纵游庐山于天池葺茅居焉。母陈氏一日暴卒,复苏。语家人曰:昨至一处,见宫殿森严。吏戒勿,入指以归路。仍与偈云:八十四年狮子母,偶因风烛悟无常。好个愚溪勤念佛,天风吹送藕花香。时智在庐山号愚溪云后,母果八十四卒,永乐,戊子孟秋庚申夕,智向月三复、汪鼎新、诗庵、无人、守庚申夜。池有荷开子午花,众曰:何也。智曰:十日后,可见浃旬。晨起沐浴、升堂、乃说偈。跏趺而逝。
具生吉祥
按
《山西通志》:具生吉祥,姓刹帝邾氏,与释迦同国。明洪武中,来礼五台。太祖召见,奉天殿。奏对称旨,赐银印、金号、及御制善世歌。有笑谈般若,生莲花之句。其后沐浴危坐,而化。停龛六日,自焚得五色舍利。烟焰所及,皆缀于松枝,若贯珠。然今立塔在普光寺,与碧峰塔对。
克新
按
《列朝诗集》:克新字仲铭番阳人。宋左丞,余襄公之九世孙。始业科举,朝廷罢进士乃更为佛学。既治,其学益博。通外典务,为古文,出游庐山、下大江、览金陵六朝遗迹。书记于文皇潜邸之寺。七年兵起,留滞苏杭,主常熟之慧,日迁平江之资庆。洪武庚戌,奉诏往西域招谕吐蕃。公为文,二十年所著有
《南询稿》黟南程文,河东张翥所正也。所与游者,杨廉夫、顾仲瑛、丁仲容之流。而今所传
《雪庐稿》者如送侧失,总管还朝序,则徵粮于张氏。由海道还朝者也,苏院判招降诗序,而张氏之苏同佥,攻江阴而旋师也。大率望庚申之中兴美张氏之,内附而于圣朝,多指斥之词。其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殆亦有微指欤。
长在
按
《苏州府志》:长在号别峰江阴陈氏子。方晬,值兵乱。母携之走坠水,不能救。次日,兵见锦绷小儿,浮水中。举取其绷,而体尚温。俄顷,遂苏。异之,携归。邑民张胜乞为子。集庆寺僧正纯闻其事,遂乞为徒。既长,往天界寺谒昙公。器之,俾领纲维。洪武二年,补鸡鸣寺住持。引见奏对称旨,适信国公奏宁波育王寺乃释迦世尊真身舍利道场,久乏住持。帝曰:鸡鸣寺僧有福,著他住育王。越数岁,宗风远畅。永乐二年,归住鸡鸣。十月无疾而化,阇维五色舍利累累。
守仁
按
《列朝诗集》:守仁字一初,号梦观富阳人。发迹四明延庆寺,住持灵隐。洪武十五年,徵授僧录。司右讲经,甚见尊礼,三考升右善世。母没,奉旨奔丧,赐镪殡殓。洪武二十四年,主天禧。示寂于寺南洲,洽公跋
《杨铁厓送梦观游方序》云师少从铁厓游,奇才俊气,师友气合观于序文,可知
《铁厓东维子集》有送
《兰仁二上人归三竺序》。兰即古春兰公,仁即公也。其略云:余在富春时,得山中两生。曰:兰曰仁皆用世之才,授之以
《春秋》《经史》学
《兵》兴潜于释。又云:二子齿甚稚,志甚宿学,甚能以宗乘与吾圣典,合两为一,以载诸行事。以俟昭代之,
《太平梦观集》六卷,即古春所编定也。
原真
按
《明高僧传》:原真号用藏松江,上海米氏子也。出家受具兴圣寺,传天台教观。戒行高洁,博极群书,精修
《法华》《弥陀》忏法,暇则书法华诸经,随缘演说。禅坐达旦。洪武乙丑微疾,索浴书偈。告众曰:四十二年无作,无修,有生,有灭,大海一沤。真归、无归,心空净游。趺坐泊然而终。
绍宗
按
《松江府志》:绍宗字一原号遂初。上海陈氏子,年十三出家,里之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资颖悟,戒行精严。初说法杭之长庆,缁素向化,次升吴兴慈感。时右讲经守仁住持长干,延居第一座,扶树居多。洪武二十六年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梨等服。擢右讲经升右善世,三十年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敕遣中使致祭茶毗,日会者,数千人。其徒奉舍利遗骨塔,于安国寺。
道成
按
《继灯录》:金陵天界寺,雪轩,道成禅师。云州赵大王之远孙。父徙居保定,遂家焉。年十五出家郡之兴国寺,师广颡平。额气象雄伟,有大志。受具已结,三人为侣在青州土窟中,密究单传之旨。忽有老人貌甚奇古,谓之曰:汝三人忘苦辛,甘淡泊,究明向上大事,他日必作法门栋梁去也。师叱之曰:既作栋梁,居土窟之中。老人曰: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言讫而隐。师益自励,闻秋江洁公,大弘曹洞之旨。于灵岩,遂往礼谒,洁问:金锁元关打开也未。师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洁颔之,嘱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护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洪武十五年,天下郡县开立僧,司统领释教。师应选,道契亲王殿下。睿眷尤隆。三十年秋,八月,上召师至殿,命住天界。师奏不会佛法。上制诗一首鑴于金榜,悬诸法堂曰:不答来辞许默然,西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殿,示座从前数岁年。是年十月,敕就寺建普度大斋,三昼夜。上躬率百僚,行祭献礼。已幸丈室,从容顾问,赐宝钞若干锭。文皇嗣位,奉使日本国往宣圣化。二年回,与同使官僚备奏皇情,大悦恩宠之。隆有加四年,以僚佐谮,系于囹圄百馀日。师坦然无虑,上知其非罪宥之,六年春,奉旨就钟山建普度大斋。命师说法,听者数万人。十一年赴北京朝贺,奉旨于庆寿建斋,赐赉尤加。宣德三年,师年七十六,表辞归山。宣皇悯其诚,遣内官护送南还,天界寺西庵养老七年。腊月八日示微疾,辞众说偈,趺坐而逝。上遣官致祭,有文春秋八十一,僧腊六十有五,阇维之日,烟焰五色,仙鹤翔空,异香缥缈,官贵四众万馀人咸叹希,有火后收舍利圆红者无算。建塔于应天府,安德门外。敕赐塔所为鹫峰禅寺。
普智
按
《浙江通志》:愚海名普智姓叶氏。宁邑人,崇先讲师辟为侍者,令读
《华严》顿明教观。入明住持崇惠,有修蛇现于庭。师嘱曰:果是天龙呈象,宜现大身。须臾果现大身,腾空而去。洪武中,诏入京师。讲
《华严》敕住安国寺。入寂,茶毗齿舌不坏。
南宗
按
《贵州通志》:南宗,长沙沙门,悉志禅宗,洪武间游贵阳募建大兴寺,推演内教。感化者多。示寂茶毗得舍利子。
大圭
按
《继灯录》:泉州开元梦观,大圭禅师,晋江廖氏子。初习儒学,既成。父诏之曰:吾为佛不成,吾以汝许佛。汝其毋违。师乃往开元礼广漩为师,得度。后侍佛果,凡三历,职而至分座。宣政院檄师,主承天坚,谢不起。筑室于寺西,额曰:梦观日以诗文自娱,其文似柳,其诗似陶。允登作者之坛,学者俱宗之。示寂建塔于西山,所著有
《梦观集》《紫开士传》行世。
僧隆
按
《苏州府志》:僧隆姓施氏,尹山寺僧也。洪武壬申,四方沙弥给牒京师者三千人,悉籍为军。时方旱祷雨,隆因乞,焚身以代之。至雨,华台望阙,再拜取瓣香书:风调雨顺四字,语中使曰:为我奏之已爇或进香火中,舒臂接之。既焚,雨即大澍。上喜此即僧隆雨也。制落魄僧诗以彰之。
如兰
按
《列朝诗集》:如兰字古春富阳人。自号支离少与梦观仁公俱游于杨铁之门,剃染后,住杭州天竺道行。超迈太宗御极召四方名德,较鋑
《金律论》《三藏》师与首列锡赉,优渥于忠肃公。谒古春兰法师塔,诗序云:古春法师,先君方外友也。予弥月时,师赴汤饼之会。摩予顶曰:此儿他日,救时宰相也。已而龆龀,知学。先君数以师言警予,及登第拜官,恐负师之知,言兹以内艰家居。而师与先君不可复作矣,感时追旧,祗具盘蔬茗碗展拜师墓,爰赋一律,以识予之耿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