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704-01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四
              宋 滕珙 撰
 知类
  论孟子知觉之说
 答胡广仲
   此段谓知此事觉此理乃学之至而知之尽
所引孟子知觉二字却恐与上蔡意旨不同盖孟子之言知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704-0148b.png
觉谓知此事觉此理乃学之至而知之尽也上蔡之言知觉
谓识痛痒能酬酢者乃心之用而智之端也二者亦不同矣
然其大体皆知之事也今以言仁所以多矛盾而少契合
也愤骄险薄岂敢辄指上蔡而言但谓学者不识仁之名
义又不知所以存养而张眉弩眼说知说觉者必至此耳
(如上蔡词气之间亦微觉少些/小温粹恐亦未必不坐此也)夫以爱名仁固不可然爱
之理则所谓仁之体也天地万物与吾一体固所以无不爱
然爱之理则不为是而有也须知仁义礼智四字一般皆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704-0148c.png
性之德乃天然本有之理无所为而然者但仁乃爱之理生
之道故即此而又可以包夫四者所以为学之要耳
  论觉是知之用之说
 答游诚之
   此段谓觉者心也日用之间以敬为主自然本
   心不昧不待致觉而无不觉矣
示谕读书玩理次第甚慰所怀但严立功程宽着意思
久之自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也所论日用功夫尤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704-0148d.png
见其为己之意但心一而已所谓觉者亦心也今以觉
求心以觉用心纷拿迫切恐其为病不但揠苗而已不
若日用之间以敬为主而勿忘焉则自然本心不昧随
物感通不待致觉而无不觉矣故孔子只言克己复礼
而不言致觉用敬孟子只言操存舍亡而不言觉存昧
亡谢先生虽喜以觉言仁然亦曰心有知觉而不言知
觉此心也请推此以验之所论得失自可见矣若以名
义言之则仁自是爱之体觉自是知之用界分脉络自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704-0149a.png
不相关但仁统四德故人仁则无不觉耳然谢子之言
侯子非之曰谓不仁者无所知觉则可便以心有知觉
为仁则不可此言亦有理请试思之
  论恻隐非出于觉之说
 答游诚之
   此段谓功夫用力处则在敬而不在觉耳
仁觉之说前书已详报矣此书所谕恻隐似非出于觉
者此语甚佳但所谓觉之一字未必不佳者鄙意亦非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704-0149b.png
以觉为不佳但谓功夫用力处在敬而不在觉耳上蔡
云敬是常惺惺法此言得之但不免有便以惺惺为仁
之意此则未稳当耳所谕从前驰骛之过此非明者不
能自知甚善然既自知之则亦自改之而已他人不得
而与也穷理涵养要当并进盖非稍有所知无以致涵
养之功非深有所存无以尽义理之奥正当交相为用
而各致其功耳
  论程子谓知觉言仁之非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704-0149c.png
 答何叔京
   此段谓知觉言仁只说得仁之用
知觉言仁程子已明言其非(见二十/四卷)盖以知觉言仁只
说得仁之用而犹有所未尽不若爱字却说得仁之用
平正周遍也
  论知行先后之义
 答吴晦叔
   此段谓知之为先行之为后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704-0149d.png
泛论知行之理而就一事之中以观之则知之为先行
之为后无可疑者(如孟子所谓知皆扩而充之程子所/谓譬如行路须得光照及易文言所)
(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之类是也)然合夫知之浅深行之大小而言则
非有以先成乎其小亦将何以驯致乎其大哉(如子夏/教人以)
(洒扫应对进退为先程子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及/易文言所言知至知终皆在忠信修辞之后之类是也)
盖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悌诚敬之实及其
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
一物间各有以知其义理之所在而致涵养践履之功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704-0150a.png
(此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及其十五成童学其大学则其洒
扫应对之间礼乐射御之际所以涵养践履之者略已
小成矣于是不离乎此而教之以格物以致其知焉致
知云者因其所已知者推而致之以及其所未知者而
极其至也是必至于举天地万物之理而一以贯之然
后为知之至而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者至是而无所不尽其道焉(此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今就其
一事之中而论之则先知后行固各有其序矣诚欲因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704-0150b.png
夫小学之成以进乎大学之始则非涵养践履之有素
亦岂能居然以夫杂乱纷纠之心而格物以致其知哉
且易之所谓忠信修辞者圣学之实事贯终始而言者
也以其浅而小者言之则自其常视毋诳男唯女俞之
时固已知而能之矣知至至之则由行此而又知其所
至也此知之深者也知终终之则由知至而又进以终
之也此行之大者也故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
力之始终非谓初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又非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704-0150c.png
谓物未格知未至则意可以不诚心可以不正身可以不修
家可以不齐也但以为必知之至然后所以治己治人
者始有以尽其道耳若曰必俟知至而后可行则夫事
亲从兄承上接下乃人生之所不能一日废者岂可谓
吾知未至而暂辍以俟其至而后行哉(按五峰作复齐/记有立志居敬)
(身亲格之之说盖深得乎此者但知言所论于知之浅/深不甚区别而一以知先行后概之则有所未安耳)
  论大学格物致知之义
 答潘文叔(友/文)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704-0150d.png
   此段谓大学格物致知乃是即事物上穷得本
   来自然之理
知行之说恐古人说知字不如此大学所谓格物致知
乃是即事物上穷得本来自来当然之理而本心知觉
之体光明洞达无所不照耳非是回头向壁隙间窥取
一霎时间己心光影便是天命全体也
 格物类
  论格物先后缓急之序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704-0151a.png
 答陈齐仲
   此段谓格物先要讲学穷理岂特存心于草木
   器用之间
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
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
间而忽然悬悟也哉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
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
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704-0151b.png
来谕似未看破此处病败恐不免出入依违之弊耳不
可不察
  论格物当先涵养
 答林择之
   此段谓古人自小学中涵养成就至大学只从
   格物做起
仁者心体之全其用随事而见所举伊川先生格物两
条极亲切上蔡意固好然却只是说见处今且论涵养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704-0151c.png
一节疑古人直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之道只
从格物做起今人从前无此工夫但见大学以格物为
先便欲只以思虑知识求之更不于操存处用力纵使
窥测得十分亦无实地可据大抵敬字是彻上彻下之
意格物致知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
  论格物致知皆先涵养
 答林择之
   此段谓古人自幼便做工夫涵养将去自然纯熟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704-0151d.png
古人只从幼子常视无诳以上洒扫应对进退之间便是
做涵养底工夫了此岂待先识端倪而后加涵养哉但从
此涵养中渐渐体出这端倪来则一一便为己物人只如
平常地涵养将去自然纯熟今曰即日所学便当察此端
倪而加涵养之功似非古人为学之序也又云涵养则其
本益明进学则其智益固表里互相发也此语甚佳但所
引三传语自始学以至成德节次随处可用不必以三语
分先后也盖义理人心之固有苟得其养而无物欲之昏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704-0152a.png
则自然发见明著不待别求格物致知亦因其明而明之
尔今乃谓不先察识端倪则涵养个甚底不亦太急迫乎
  论物则形下形上之义
 答江德功
   此段谓格物必至于物理之尽则吾之知识贯
   通无有蔽碍
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物者形也则者理也形者所谓
形而下者也理者所谓形而上者也人之生也固不能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704-0152b.png
无是物矣而不明其物之理则无以顺性命之正而处
事物之当故必即是物而求之知求其理矣而不至夫
物之极则物之理有未穷而吾之知亦未尽故必至其
极而后已此所谓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也物理
皆尽则吾之知识廓然贯通无有蔽碍而意无不诚心
无不正矣此大学本经之意而程子之说然也
 穷理类
  论穷理不必深求之非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704-0152c.png
 答连嵩卿
   此段谓穷理未深则不知所行之可否
穷理之要不必深求此语有大病殊骇闻听行得即是
固为至论然穷理不深则安知所行之可否哉宰予以
短丧为安是以不可为可也子路以正名为迂是以可
为不可也彼亲见圣人日闻善诱犹有是失况于馀人
恐不但如此而已穷理既明则理之所在动必由之无
论高而不可行之理但世俗以苟且浅近之见谓之不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704-0152d.png
可行耳如行不由径固世俗之所谓迂不行私谒固世
俗之所谓矫又岂知理之所在言之虽若甚高而未尝
不可行哉理之所在即是中道惟穷之不深则无所准
则而有过不及之患未有穷理既深而反有此患也易
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盖惟如此然后可以应务未至
于此则凡所作为皆出于私意之凿冥行而已虽使或
中君子不贵也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