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韦昭孙吴 204 — 273
相关著作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一 炎精缺 孙吴 · 韦昭
 押词韵第三部
古今乐录曰:炎精缺者。言汉室衰。孙坚奋迅猛志。念在匡救。王迹始乎此也。当汉朱鹭。
炎精缺,汉道微。
皇纲弛,政德违。
众奸炽,民冈依。
武烈,越龙飞。
陟天衢,耀灵威。
鸣雷鼓,抗电麾
乾衡,镇地机。
厉虎旅,骋熊罴。
发神听,吐英奇。
张角破,边韩羁。
宛颍平,南土绥。
神武章,渥泽施。
金声震,仁风驰。
显高门,启皇基。
统冈极,垂将来(○《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广《文选》十二。《诗纪》二十。)
其二 汉之季
汉之季者。言孙坚悼汉之微。痛董卓之乱。兴兵奋击。功盖海内也。当汉思悲翁
汉之季。董卓乱。
桓桓武烈应时运。义兵兴。
云旗建。厉六师。
罗八阵。飞鸣镝。
接白刃。轻骑发。
介士奋。丑虏震。
使众散。劫汉主。
西馆。雄豪怒。
元恶偾。赫赫皇祖功名闻(○《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诗纪》二十。)
其三 摅武师
摅武师者。言孙权卒父之业而征伐也。当汉艾如张。
摅武师。
黄祖
(《宋书》作肃。乐府作𪮋。《诗纪》云。一作𪮋。)夷凶族。
革平西夏。
炎炎大烈震天下(同上)
其四 伐乌林
 押庚韵
伐乌林者。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孙权命将周瑜逆击之。于乌林而破走也。当汉上之回。
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
刘氏不睦。八郡震惊。
众既降。操屠荆。
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
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同上)
其五 秋风
秋风者。言孙权悦以使民。民忘其死也。当汉拥离。
秋风扬沙尘。寒露沾衣裳。
角弓持弦急。鸠鸟化为鹰。
边垂飞羽檄。寇贼侵界疆
跨马披介胄。慷慨怀悲伤。
辞亲向长路。安知存与亡。
穷达固有分。志士思立功。
思立功。邀之战场。
身逸获高赏。身没有遗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诗纪》二十。又《文选》二十八出自蓟北门行注引韦曜集引裳、鹰二韵。)
其六 皖城
 押词韵第十七部
克皖城者。言魏武志图并兼而令朱光为庐江太守孙权亲征。光破之于皖城也。当汉战城南。
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
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
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广《文选》十二。《诗纪》二十。)
其七 关背德
关背德者。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心怀不轨。孙权引师浮江而擒之也。当汉巫山高。
关背德。
作鸱张。
割我邑城图不祥。
称兵北伐围樊阳。
嗟臂大于股。
将受其殃。
巍巍夫圣主。
睿德与玄通
玄通
亲任吕蒙
泛舟洪汜池。
溯涉长江
神武一何桓桓。
声烈正与风翔。
历抚江安城
大据邦。
虏羽授首。
百蛮咸来同。
盛哉三比隆(○《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诗纪》二十。)
其八 通荆门
通荆门者。言孙权与蜀交好齐盟。中有关羽自失之愆。戎蛮乐乱。生变作患。蜀疑其眩。吴恶其诈。乃大治兵。终复初好也。当汉上陵。
荆门巫山
高峻与云连。
蛮夷阻其险。
历世怀不宾。
汉王蜀郡
崇好结和亲。
乖微中情疑。
谗夫乱其间。
大皇赫斯怒。
虎臣勇气震。
荡涤幽薮讨不恭。
观兵扬炎耀
厉锋整封疆。
整封疆。
阐扬威武容。
功赫戏。
洪烈炳章。
邈矣帝皇世。
圣吴同厥风。
荒裔望清化
化恢弘。
煌煌大吴。
延祚永未央(同上)
其九 章洪德
 押真韵
章洪德者。言孙权章其大德而远方来附也。当汉将进酒。
章洪德。迈威神。
感殊风。怀远邻。
平南裔。齐海滨。
越裳贡。扶南臣。
珍货充庭。所见日新(同上)
其十 从历数
从历数者。言孙权从图箓之符而建大号也。当汉有所思。
从历数。于穆我皇帝。
圣哲受之天。神明表奇异。
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德泽浸及昆虫。浩荡越前代。
三光显精耀。阴阳称至治。
肉角步郊畛。凤凰栖灵囿
神龟游沼池。图谶摹文字。
黄龙觌鳞。符祥日月记。
览往以察今。我皇多哙事。
上钦昊天象。下副万姓意。
光被弥苍生。家户蒙惠赍。
风教肃以平。颂声章嘉喜。
吴兴隆。绰有馀裕(○同上○逯案。浩荡越前代句。代字与前后不韵。原文应作世字。盖唐人避讳改代字。)
其十一 承天命
承天命者。言上以圣德践位道化至盛也。当汉芳树。
承天命。于昭圣德。
三精垂象。符灵表德。
巨石立。九穗植。
龙金其麟。乌赤其色。
舆人歌。亿夫叹息。
超龙升。袭帝服。
穷淳懿。体玄嘿。
夙兴临朝。劳谦日昃。
易简以崇仁。放远谗与慝。
举贤才。亲近有德。
均田畴。茂稼穑。
审法令。定品式。
考功能。明黜陟。
人思自尽。唯心与力。
家国治。王道直。
思我帝皇。寿万亿。
长保天禄。祚无极(同上)
其十二 玄化
玄化者。言上修文训武。则天而行。仁泽流洽。天下嘉乐也。当汉上邪。
玄化象以天。
陛下圣真
张皇纲。
率道以安民。
惠泽宣流而云布。
上下睦亲。
君臣酣宴乐。
激发弦歌扬妙新。
修文筹庙胜。
须时备驾巡洛津。
康哉泰。
四海欢忻。
越与三五邻(同上)
云阳 其一 孙吴 · 韦昭
 押屋韵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八乡九市,亭候二六。
列树表途,路有庐宿(《御览》一百九十四)
其二
 押麻韵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甘蔗椑柿,榛栗木瓜(《御览》九百七十一引韦曜《灵阳武赋》,列于潘岳闲居赋》之前,知「灵」是「云」字,即赋之重出。)
博弈论 孙吴 · 韦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文选卷五十二
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
勉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
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
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𣅳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
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劳神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
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
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
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神迷体倦,人事旷而不脩,宾旅阙而不接,虽有太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
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
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閒;
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
技非六艺,用非经国。
立身者有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求之于战阵,则非孙吴之伦也;
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
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事也;
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
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
是何异设木而击之,置石而投之哉!
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
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
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
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章也
方今大吴受命,海内未平,圣朝乾乾,务在得人;
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
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
百行兼苞,文武并骛
博选良才,旌简髦俊。
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
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
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
乃君子之上务,当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
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
衮龙之服,金石之乐,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
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
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恩也;
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
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
如此,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
上鼓吹饶歌十二曲表 孙吴 · 韦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当付乐官善歌者习歌(《宋书·乐志一》)
因狱吏上辞 孙吴 · 韦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囚荷恩见哀,无与为比,曾无芒氂,有以上报,孤辱恩宠,自陷极罪。
念当灰灭,长弃黄泉,愚情慺慺,窃有所怀,贪令上闻。
囚昔见世间有《古历注》,其所纪载既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
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起自庖牺,至于秦、汉,凡为三卷,当起黄武以来,别作一卷,事尚未成。
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
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
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
新写始毕,会以无状,幽囚待命。
泯没之日,恨不上闻,谨以先死列状,乞上言秘府,于外料取,呈内以闻。
追惧浅蔽,不合天听,抱怖雀息,乞垂哀省(《吴志·韦曜传》)
国语解叙 孙吴 · 韦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孔子发愤于旧史,垂法于素王。
左丘明因圣言以摅意,托王义以流藻,其渊原深大,沈懿雅丽,可谓命世之才,博物善作者也;
其明识高远,雅思未尽,故复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讫鲁悼智伯之诛,邦国成败,嘉言善语。
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以为国语。
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曰外传
所以包罗天地,探测祸福,发起幽微,章表善恶者,昭然甚,实与经、艺并陈,非特诸子之伦也。
遭秦之乱,幽而复光,贾生史迁,颇综述焉;
刘光禄于汉成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
至于章帝郑大司农为之训注,解疑释滞,昭晰可观。
至于细碎,有所阙略,侍中贾君,敷而衍之,其所发明,大义略举,为已憭矣。
然于文间,时有遗忘,建安黄武之间,故侍御史会稽虞君、尚书仆射丹阳唐君,皆英才硕儒,洽闻之士也,采摭所见,因贾为主,而损益之。
观其辞义,信多善者,然所理释,犹有异同。
昭以末学,浅暗寡闻,阶数君之成训,思事义之是非,愚心颇有所觉。
今诸家并行,是非相贸,虽聪明疏达识机之士,知所去就;
然浅闻初学,犹或未能祛过。
切不自料,复为之解。
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亦以所觉,增润补缀。
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经》,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去非要,存事实;
凡所发正三百七事,又诸家纷错,载述为烦,是以时有所见,庶几颇近事情,裁有补益。
犹恐人之多言,未详其故,欲世览者,必察之也道本《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