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黯唐 805 — 876
自咏豆花 唐 · 陈黯
五言绝句 押麻韵
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
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
代河湟父老奏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臣等世籍汉民也。虽地没戎虏。
而常蓄归心。时未可谋。
则俛僶偷生。既遭休运。
讵可缄默。伏思中国之患边戎。
其来久矣。唐虞夏殷之前。
则淳风未漓。夷夏自判。
故干戈不兴。事亦宜矣。
繇周以降。或侵或伐。
无代无之。然则享国长久。
君臣有谋。唯是其馀不足徵也。
周汉讨边之事。臣知之矣。
请较而论之。以为国朝比。
且周之伐猃狁也。以斥逐为心。
不常事之。故进则遄征。
退则息兵。致其边鄙无备。
壁垒不营。此乃周之谋失于不固矣。
汉之讨匈奴也。乘时之丰。
恃兵之雄。深入穷荒。
莫计远迩。故雪山青海
皆为内封。其后财匮力殚。
厥功不就。遂交和亲之好。
自浼帝属。延法后时。
斯为汉之谋失于太广矣。唐有天下。
迈于周汉之道。一家其六合。
一心其兆人。唯兹犬戎。
未能无患。当开元中
有将臣善于攻战。振张皇威。
歼殄丑虏。自秦地而西。
有地数千里。此则展拓周疆。
剪截汉域。所谓广袤得其中矣。
其后国家以内寇时起。不遑西顾。
其蕃戎伺隙。侵掠边州。
臣等由此家为虏有。然虽力不支而心不离。
故居河湟间。世相为训。
今尚传留汉之冠裳。每岁时祭享。
则必服之。示不忘汉仪。
亦犹越翼胡蹄。有巢嘶之异。
噫。其怨慕也有是。
陛下新统寰区。以慈仁化育。
闻之得不恻然而轸念乎。夫事有可行。
势有必尅。苟懈而不为。
是失古人见几之义。今国家无事。
三方底宁。独取边陲。
犹反掌耳。矧故老之心。
觖望复然。傥大兵一临。
孰不面化。今陛下采臣之言。
则先选良将。不以前负勋业者与更授节制者为之。
何者。彼功崇矣。
彼位极矣。复将悉力营之哉。
以此临事。必多自顾。
愿陛下诏班行之中。器识有殊。
筹画可用者。踰一资一级。
授钺将兵。俟见功庸。
而后加之爵赏。必能摧凶破敌。
无所爱矣。戎翟者。
亦天地间之一气耳。不可尽灭。
可以斥逐之。伊周汉之事。
如前所陈。今之所取。
愿止于国朝已来所没秦渭之西故地。朗画疆域。
牢为备禦。然后辟边田。
饱士卒。可以为永远之谋。
迥出周汉之右。则臣得弃戎即华。
世世子孙无流离之苦。生死幸甚。
王棨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黯去岁自褒中还辇下。
辅文出新试相示。
其间有江南春赋。
篇末云。
今日并为天下春。
江南兮江北。
某即贺其登选于时矣。
何者。
辅文家于江南
其词意有是。
非前眹耶。
今春果擢上第。
夏六月
告归省于闽。
命序送行。
某辞以未第。
言不为时重。
辅文曰。
吾所知者。
惟道与义。
岂以巳第未第为重轻哉。
愚繇是不得让。
鳞偫之众也。
必圣其龙。
羽族之多也。
必瑞其凤。
凤非四翼。
龙非二首。
所以异于鳞羽者。
惟其稀出耳。
向使日百时千。
盈川溢陆。
则蛇虺鸠雀。
无非龙凤矣。
其谁曰圣且瑞哉。
进士科由汉迄唐。
为擢贤之首也。
寰瀛之大。
亿兆之众。
岁贡其籍者。
数才于千。
有司升其名者。
复止于三十。
其不为贵而且稀乎。
辅文早岁业儒。
而深于词赋。
其体物讽调。
相如扬雄之流。
异代而同工也。
故角于文阵。
而声光振起。
今之中选。
是荣其归。
想宁庆之晨。
为乡里改观。
孰不谓人之龙凤乎。
懿哉辅文
是行也。
足以自重。
禦暴说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或问为物之暴者。出于狼虎也何。
暴攫搏于山薮之间尔。权倖之暴。
必祸害于天下也。狼虎焉得而类诸。
夫狼虎之暴。炳其形。
犹可知也。权倖之暴。
萌其心。不可知也。
自口者不过于噬人之腥。咋人之骨血。
自心者则必亡人之家。赤人之族。
为害其不甚乎。然则权倖之暴不能抑。
亦有国者不能设备以禦之。俾民罹其害。
曰虎狼吾知其能禦者弓矢也。权倖如之何能禦也。
曰刑法。曰彼秦汉其弛刑法耶。
赵高王莽之肆暴而不能禦哉。曰彼秦之汉之得肆其暴者。
皆由刑法之不明也。苟明。
暴何自矣。噫。
田鄙者由能执弓矢以弥其暴耳。有国者反不能施刑法而禦其暴。
岂有国者重其民。不若田鄙者重其生哉。
本猫说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昔有兔类而小。食谷于田。
谷熟。农者穫而归之。
兔类而小者亦随而至。遂潜于农氏之室。
善为盗。每窃食。
能伺人出入时。主人恶之。
遂题曰鼠。乃选才可捕者而举焉。
人曰。苍莽之野有兽。
其名曰狸。有爪牙之用。
食生物。善作怒。
才称捕鼠。遂俾往。
须其乳时。探其子以归畜。
既长。果善捕。
遇之必怒而捕之。为主人搏鼠。
既杀而食之。而偫鼠皆不敢出穴。
虽为巳食而捕。人获赖无鼠盗之患。
即是功于人。何不改其狸之名。
遂号之曰猫。猫者末也。
苍莽之野为本。农之事为末。
见驯于人。是陋本而荣末。
故曰猫。猫乃生育于农氏之室。
及其子。巳不甚怒鼠。
盖得其母所杀鼠。食而食之。
以为不搏而能食。不见捕鼠之时。
故不知怒。又其子则疑与鼠同食于主人。
意无害鼠之心。心与鼠类。
反与鼠同为盗。农遂叹曰。
猫本用汝怒。为我制鼠之盗。
今不怒鼠。巳是诚失汝之职。
又反与鼠同室。遂亡乃祖爪牙之为用。
而诱鼠之为盗。失吾望甚矣。
乃载以复诸野。又探狸之新乳归而养。
既长。遂捕鼠如曩之者。
答问谏者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或问古之士。
能直谏不君之君者。
其谁为最。
曰有谏秦者。
齐人茅焦也。
曰夏无龙逢耶。
殷无比干耶。
曰不以之无。
而功德相辽耳。
夫谏者。
不独以言忠。
而欲其气雄。
不独以名彰。
而欲其事立。
四者克备。
是为难矣。
昔嬴氏贪。
噬偫雄以取天下。
豪暴奢侈。
古初无先。
故非必为。
而谏必距。
当其迁太后于雍。
有及泉之誓。
凡戮谏者二十七人矣。
天下忠赤之士。
莫不囚气锁词。
是时能独奋勇果。
不顾其威。
且肉视虎狼。
冰顾汤⿰(金只)
谔谔造庭。
折其四失。
俾暴主悔非迁善。
敬从其言。
繇是骨肉之恩。
断而再续。
君臣之义。
舍而再交。
谏诤之路。
塞而再启。
皆由之功也。
噫。
忘躯徇忠
亦谏者之职。
然决死于二十七人之后。
不难乎其心哉。
进谏于二十七人之后。
不难乎其词哉。
斯可谓言忠气雄。
名彰事立。
备矣。
岂若龙逢谏桀。
比干
徒自柔声婉词。
而又身不免。
事不立。
其足为茅先生之徒欤。
问者喜而退。
诘凤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尝得扬雄云。
君子在理若凤。
在乱亦若凤。
谓隐见之得宜也。
将欲神之以为鉴。
逮览其剧秦美新。
则有异乎是。
遇新室之乱。
以不能去之。
又惧祸及。
乃为斯文以媚而取容。
呜呼。
凤固若是耶。
果若是。
则凤遇矰缴而犹回翔其间邪。
夫君子之仕也。
所以行其道。
道之不行也。
则可以明其节。
彼莽之不臣。
时在列。
宜以君臣之义。
兴亡之理。
匡救之以行其道。
苟畏其威。
爱其死。
则可投簪高谢。
以明其节。
讵有苟禄贪生。
徇非饰诈。
广引秦过。
以誉恶德。
是稔其篡逆也。
与古之持颠扶危死名节者。
背而驰也。
则向者所著若凤之说。
得不为诬凤也哉。
鸡常禽也。
晦晓而不昧其候。
凤灵鸟也。
理乱而不知其时耶。
噫。
言之不思。
有如是耶。
或曰。
古之人临危制变。
亦有权焉。
知莽之不可匡也。
故矫为其辞。
姑务脱祸。
是亦权也。
子何过之深欤。
曰不然。
夫权者。
圣人有焉。
所以不失其道。
未见舍其道而从其权。
仲尼仕鲁。
季桓子齐乐
知其不可匡也。
乃去之。
曾不闻矫为其辞以求容于鲁。
仲尼日月其德。
人之不侔。
亦慕仲尼之教者。
以著书立言为事。
得自易哉。
夫立言者。
岂不欲人从教耶。
且巳不能信人。
况求信于人乎。
语曰。
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岂斯言可欺也哉。
华心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大中初年。大梁连帅范阳公大食国人李彦升
荐于阙下。天子诏春司考其才。
二年进士第名显然
常所宾贡者不得拟。或曰。
梁大都也。帅硕贤也。
受命于华君。仰禄于华民。
其荐人也。则求于夷。
岂华不足称也耶。夷人独可用也耶。
吾终有惑于帅也。曰。
帅真荐才而不私其人也。苟以地言之。
则有华夷也。以教言。
亦有华夷乎。夫华夷者。
辨在乎心。辨心在察其趣向。
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
生于夷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华也。
卢绾少卿之叛亡。其夷人乎。
金日磾之忠赤。其华人乎。
繇是观之。皆任其趣向耳。
彦升也。来从海外。
能以道祈知于帅。帅故异而荐之。
以激夫戎狄。俾日月所烛。
皆归于文明之化。盖华其心而不以其地也。
而又夷焉。作华心。
拜岳言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关东随计来阙下。经华岳祠。
有巫导以祈谒。乃彻盖整衣。
馨炉沥觞。頫拜而前。
缄默而退。巫曰。
客是行也。务名邪官邪。
胡为乎有祈礼而无祈词。神之肸蚃而答。
盍舒乃诚。曰。
余其来拜。以岳长偫山。
犹人之有圣贤。草木之有松兰。
百川之有河海。鳞羽之有虬鸾。
屹屹崇崇。干霄拄空。
载国祀典。宜人攸宗。
拜之思尽乎余之敬。词之默惧乎神之聪。
且神视果高而听果深。必福其善而祸其淫。
余行合乎。神也必照而临。
如欺乎。神也祈之乎何心。
巫兮余言无妄兮。为妄言者之箴。
禹诰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禹贤益。以天下授益。
采其讴谣之所归。卒让于启。
故启不由父授。而书无典训。
黯追其旨。作禹诰。
呜乎。惟位于君。
惟父于民。禅授无疏亲。
亲惟其人。德之肖。
仇敌可。道之违。
昵爱不可。苟昔尧舜传人。
今吾传家。孰不知其私耶。
所以然者。天人之意然也。
汝其念之。陶者。
土之器也。持之得其人则完。
不则毁。位者。
国之器也。持之得其人则治。
不则乱。吾得之惟艰。
汝继之无忘其难。苟汝后之不克肖。
宜复于尧舜之道。归于有德。
勿以吾传之。为世有之。
呜乎。不贤而毁其器。
俾后援私而罪我也。汝其念之。
辩谋 唐 · 陈黯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覆载之中。胸有心者有其谋。
然其谋则必为巳。而鲜为人也。
故有孜孜汲汲力于谋者。得之则逸身丰家。
不得则嫉时怨命。噫。
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岂古圣贤之心乎。
夫古圣贤未始无谋。而不求利于身也。
不求利于身。而利自及也。
何以明之。尧舜有大宝之位。
不传于子而传于他人。是为天下之谋得其君也。
大禹疏凿横流。过其门而不顾啼婴。
是为天下之人谋出其溺也。后稷勤耕。
播植百谷。是为天下之人谋粒其食也。
其谋信何如哉。古今语帝王者必首于尧舜
论功德者无出于禹稷。风馨亿龄。
不复磨灭。其利身又何如哉。
近世之谋则不然。小者不过于谋衣食。
大者不过于谋禄位。督之利天下者或未见谋。
呜乎。持是心而希其道侔于古人。
是犹欲越山海而舍梯航。其进也无由矣。
虽今圣人在上。贤人在位。
其谋靡为不然。恐蚩蚩者日用而不知也。
故因文以辩之。且欲贤不肖皆公其心。
苟贤不肖皆公其心。则上古之风日可复矣。